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313-001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学馀堂文集卷二

  翰林院侍读施闰章撰

  志谱序

  袁州府志序

  传曰沃土之民淫瘠土之民思思则善心生于是知瘠
土之易为理也江西郡十三袁称瘠焉川谷僻邃岩石
廉利其巉峻磊砢之气小人得之为愿朴君子得之为
卷二 第 1b 页 WYG1313-0015d.png
介特其发为文辞则又多高寒幽峭之音郑守愚之遗
风犹有存者近代黄太常抗节犯难精诚动天地其后
士大夫多厉廉耻尚节烈至今未坠民间闾巷无纨绮
皆安俭守简淡然而易足固知瘠土之民多善也然耕
作弗力徒手召佃山谷麻枲之利让之闽越之流民而
土人不有予又尝惜其俭而未勤也使之力穑重农弃
师巫而崇礼义庶几称治而非上有休息之政无以安
瘠壤之民盖地逼长沙逋民客户易乱难静考诸往牒
卷二 第 2a 页 WYG1313-0016a.png
江楚有事袁必先受兵故明初设重卫以镇之籍军视
他卫独倍惩已事也赋重粮浮积累几三百年赖今

  天子一旦减除德意洋洽一二贤长吏又与之释负息
肩民稍安集吾冀后之人其毋或扰吾民也夫天属之
爱莫甚父子有窭人焉不克衣食厥子日挞而索其养
鲜不离矣况吏民乎吏实牧民若之何弗思也夫鉴水
知貌鉴古知政郡故有志残缺漶漫顺治丙申前守吴
泰岩补刻新志一册文采斐然患其析未合轶未全也
卷二 第 2b 页 WYG1313-0016b.png
告郡大夫李焕章率其邑长搜集属友人博洽者合校
为是编于乎志亦史也利病必详好恶毋作浮华弗摭
亦犹良史之遗也初浮粮告蠲之役事下部议患无所
依据赖前守持郡志白部事遂定于乎后之吏兹土者
综古核今其必曰某事便民某事厉吾民其尚知所从
事哉书凡若干卷始自康熙甲辰迄丁未秋乃成

  重脩临江府志序

  施子有述职之役临江府志属草甫定请为序予谢曰
卷二 第 3a 页 WYG1313-0016c.png
志盖非予作也夫为政在力行不贵多言苟得树尺寸
泽被一方即椎钝少文何病焉恶在其以文章饰吏治
也然史乘图志之书所以纪事而载道也故文献不可
以无徵也顺治辛丑秋予分守湖西徵临江府志自隆
庆以来阙焉时岁饥民劳与郡邑诸大夫合志休息数
年民稍宁处既新学舍缮城郭百废粗理始议修郡志
请于巡抚中丞董公报可会予驱车入贺道病辄心掉
簿领之外不暇治他书然窃谓 国家肇兴混一车书
卷二 第 3b 页 WYG1313-0016d.png
天下郡国志所在修辑临江故文献地自宋刘孔诸君
子以还名臣硕儒相望简牒比者阙载籍将百年其吏
于兹生于斯者岂繄乏人而父老不能举其名碑碣不
足详其绩上之良法美政下及贞士节媛寖就湮灭不
可胜数是用滋惧夫废前人之盛美遏潜德之幽光略
因革损益之制度无所徵述皆后起者之责也用是咨
于郡大夫王君遍告邑长及荐绅博士弟子网罗编次
岁馀始草具其事又属友人高子阮怀为任笔削先是
卷二 第 4a 页 WYG1313-0017a.png
隆庆志成于太守管君大勋从事者则郡人比部刘君
松也其笔简严多轶漏兹因其义例而摭捃加详文词
略备远无徵及见在者概不立传以阙疑远嫌也至于
赋役综覈则专属之清江令屈君余病未周览聊藉手
告成事焉志盖非予作也古者三年报政取民间风俗
以观政治得失予监司兹土六年矣月吉读法申命再
四间与贤士大夫讲学考业以磨切俊良虽劳不敢辍
而风俗之移易何如哉顷岁复水旱寒燠违时民惴惴
卷二 第 4b 页 WYG1313-0017b.png
供亿不给予又以奉裁去拊其疾苦予以喣育是专赖
乎司牧之君子书之以志吾憾也康熙丁未仲秋月朔
日记

  新泰志序

  太史公自叙及列传推论古作者并称穷愁著书垂文
以自表见然则著书者憔悴不得志者之所为也苟有
吏事之责簿书之烦则其势有所难兼夫为吏之难至
今日极矣钱谷讼狱盗贼逋逃军兴期会之役一人之
卷二 第 5a 页 WYG1313-0017c.png
身而考成之目以数十计缺一焉皆足以旷官而论罢
于是疲精耗神思虑烦其中耳目乱其外以庶几奉职
救过至于史乘文献之林非独不能作也寓目浏览者
亦十不得一焉杨令君之为新泰也若行所无事而百
务具举士民安之已而询父老讨掌故俯视濮水思师
旷之赏音仰眺宫山吊汉武之遗迹见山高而水长慨
然思高堂生羊叔子竹溪六逸之流风馀韵庶几遇之
而邑乘缺有间矣乃谓前事者后事之师也其曷可不
卷二 第 5b 页 WYG1313-0017d.png
志徵文考献与邑教谕举人牟适广搜约取旧分十卷
者定为六卷凡星野山川城郭土田人物食货灾祥艺
文之类燎若指掌虽古之穷愁著书者其精析无以加
焉先杨君而令者为今东郡太守卢君好古修废不遗
馀力其事犁然见于篇而杨君博雅能诗宜其才长力
裕考镜于古今得失之林也若杨君者可谓知所从事


  庐陵县志序

卷二 第 6a 页 WYG1313-0018a.png
  急吏事则专簿领怀古学则询简牒二者尝相妨而不
相并而贤者兼之裕如收文献于放轶之后读诗书于
案牍之馀人谓不急我独卒图将以鉴往迹昭来训胥
于是乎有取也庐陵于古为郡于今为吉州岩邑盖欧
阳公文信国两先生之乡而河南两程夫子数过其地
明又宰之以王文成风泽政教涵渍渐摩蔚为大贤云
集雾合予视事之暇讲学青原白鹭间得三祀旧志求
所谓卓然三不朽者考定姓氏严恪俎豆未尝不竦踊
卷二 第 6b 页 WYG1313-0018b.png
向叹尚友其为人问之郡县则志乘不备残于古而阙
于今者多矣吉故连虔南交闽粤处战争之地数罹兵
祸庐舍煨烬荒城残市或求尺籍不可得极盛而衰盖
至此也近者巡按侍御许公尝有郡志之役矣其时侍
御将去太守李君分曹掇辑期竣旬月未免駮漏而庐
陵故无县志也于君慧男来受事则以为请予盖心难
之其人物多则难区分其事迹多则难综覈其文辞多
则难网罗耆旧零瘁是非参错则难论定费重帙繁则
卷二 第 7a 页 WYG1313-0018c.png
难剞劂与校雠往见万历间吉安旧志为王公承槐刘
公元卿两先生所修其人理学夙儒义例不苟则以复
于君盍踵其例而增益分郡为县用力差易会予奉裁
去官既岁馀而庐陵志成属序盖择其邑之贤有文者
宋子萧子辈为之编辑而于君综其成发潜拾遗汇为
大册可谓勤矣于君之尊甫司直先生闳览好古尝刻
金石录帝京景物略传之四远而慧男世其家学喜为
故旧表章遗书其在县修学宫葺书院请蠲粤盐之累
卷二 第 7b 页 WYG1313-0018d.png
吉者民用稍苏盖其留意于文章政事非独一县志也
予嘉其不辞难也因其请而并及之

  安福县志序

  县志盖一国之书其视史差易者三而其陋有五夫书
约则易殚地狭则易稽人近则易辨然史之为书掌之
太史修之异代善恶错陈褒议互见书成既奏流播方
宇天子不遑匿其过举子孙不能讳其祖父其中虽间
有得失犹为近核若夫郡邑志乘官非左董义爽笔削
卷二 第 8a 页 WYG1313-0019a.png
颂长吏则谀传先达则誇纪名胜则傅会摭文词则浮
芜分星野考沿革则淆混书取速成事多舛駮甚且论
符众口一人矫喙板藏邑库改窜潜加官吏不能校其
非士大夫不尽睹其籍迁延日久遂成掌故余尝极论
志书谓不如国史足信者盖以此也自非有道而能文
周咨独断平心折衷其是非鲜不谬于圣贤然可藏之
于家未可以示国人何者爱憎蜂起而牵制之患多也
则择人善任不得不归贤有司安福县旧无志有之自
卷二 第 8b 页 WYG1313-0019b.png
今中州焦令君始然其书固非一时草创无所按据者
也明武宗朝布衣张子松以理学著有安成丛录邹文
庄尝为之序神宗时刘徵君元卿又著福乘藏稿二君
所谓有道而能文是非不谬者也藏之既久人无异词
今踵而增之遂成县志又有邑荐绅王谨山司谕酆五
峙明经朱昭远及文学诸子各任蒐讨义无浮滥于以
著安成山川风物之美张巨公名卿理学贞孝士女之
盛使后之闻者希风景轨于斯为烈一国之志而不悖
卷二 第 9a 页 WYG1313-0019c.png
史之义者其庶几乎予不及寓目卒业而焦君属序再
四夫安福昔处物力充牣文献辐辏之时邑令阙然无
成书今乃成之于难为之日夫岂碌碌簿领之吏所可
望欤

  庐山志序

  志山水者类称山记而约有二端搜览岩壑形胜及人
物往迹是纪事也讨据简册摹索崖碑以广旧闻是徵
文也事易湮漏文易踵增好事者略古而崇今徇势以
卷二 第 9b 页 WYG1313-0019d.png
取悦捃摭虽富君子难言之庐山见禹贡曰敷浅原上
有禹书六字是为庐山文字之祖太史公南游登之无
所纪述晋始有惠远作诗迄唐太白诸公而盛然渊明
近在柴桑醉卧行游诗中无庐山一字以今视之古人
为俭于才矣西昌前辈萧伯玉常病近志芜秽独喜桑
子木庐山纪事谓遗文散失如周景式张僧鉴陈舜俞
马玗诸记戴师愈庐山文物列传孙季藩庐阜纪游等
书皆恨不得见而所言桑氏纪事余购之亦不可得间
卷二 第 10a 页 WYG1313-0020a.png
泊星渚略寻瀑布三叠五老之胜叹望久之会吾友李
子镜月与其友闵子宾连至南浦将从事匡庐予告以
所憾曰盍为山志夫志有三难于山穷游览于文稽往
牒于人绝徇滥三者得而志可立就也李子去三年而
书成盖本之桑氏庐山纪事桑以侍御直言谪江州辑
为此书观其自叙亦以不见诸书未穷游览为阙事夫
郦道元注水经虽与其书相发而其注可孤行今李子
以桑书为本而穷探博览目涉群籍又出入往还于崩
卷二 第 10b 页 WYG1313-0020b.png
云坠石之间凡僧庐岩窟断文剩语选择其可存者手
摹目记可谓勤且难矣使后有读其书者入此山历历
如见所旧游而学使吴公尝以挍士之馀徘徊白鹿洞
叹息怀古又亟赏此志而刻之皆可书也桑侍御广陵
人今李子亦广陵之兴化人云

  嵩山志序

  平生五岳之游盖得嵩山而有其二焉始视学齐鲁登
泰岱尝为岱志再易其藁书成而秩满不及刻以去今
卷二 第 11a 页 WYG1313-0020c.png
游嵩山登封长叶君慕庐方脩辑嵩志属为序夫嵩山
以峰名者太室二十有四少室三十有六今可得而指
数者才数峰耳汉唐宋封禅辙迹相寻坛畤宫观穷极
土木铭金镵石以垂示无穷今漠然为榛壤无复瓦砾
剩碑残碣百无二三登封故山县风尚质简士大夫不
好游樵牧之人无所记述向微旧志则所谓某某峰者
其名亦已亡矣故竹素之寿不及金石万一迨被兵火
改陵谷往往金石销陨竹素犹存则是志不可阙也夫
卷二 第 11b 页 WYG1313-0020d.png
山志有三难前人碑篆多埋土藓虎穴间吏士足迹所
不至又断剥多阙文摹录者以意傅会或弃取失重轻
又不载撰文年月率难核考其诗文滥登近作动苦芜
陋余序庐山志论之详矣昔傅君元鼎令登封作嵩书
十三篇近者乡先生焦君汝将有嵩高志捃拾既富叶
君又出私钱命工穷搜石记遍拓以备甄采余杖屐所
到君辄问何碑善数举以对所赏略同因相视而笑君
以名进士理延平有名绩改尹是邑与民息肩无馀事
卷二 第 12a 页 WYG1313-0021a.png
日把卷望二室长啸其旧著诗文皆行于世知所辑必
良书故不待其志成而预为序之虽然愿君亟成之毋
留予向者岱志之憾也

  青原山志序

  山经海志合九州内外为一书其言不烦今穷山浚谷
为佛老精舍之稍著者尺寸而志之游人词客之言皆
在焉间取视之不能终卷以其罕所采择无与于大道
也青原之为山起平壤回冈相抱扄钥层深自七祖卓
卷二 第 12b 页 WYG1313-0021b.png
锡迄于今称祖庭与曹溪埒前十馀年笑峰禅师始创
为山志属草未竟其徒因而增辑然唐以前名人罕至
者颜鲁公黄山谷胡忠简诸贤始有题咏其馀纪载颇
放逸自明至今作者遂多余尝芟其十一病未卒业会
药公来主是山故以归之公出其馀力搜括岩穴网罗
旧闻以纪形胜则周传古德则核列诗纪文辞则详以
雅而又以此地为先儒讲学之所祠馆虽荒俎豆故在
为萃其语略并录之合为青原山志其先后编挍相助
卷二 第 13a 页 WYG1313-0021c.png
有成者则陈伯玑宋商玉郭入冂诸子之力与焉或犹
以书籍散亡蒐讨未备余谓存其大者则小者可略也
夫君子之乐山水非徒以资游览也药公之志是也宁
惟誇诩山灵已哉一卷之石乌知其非泰山一勺之水
乌知其非沧海其能悠然旷然有得于山水之外者有
乎哉若犹未也是所谓自崖而返者也

  閤皂山志序

  官临江数年盖日与閤皂山相望也既系于官求登瞩
卷二 第 13b 页 WYG1313-0021d.png
之暇不可得则求其山川草木之志一观之以释吾怀
庶几乎卧而游焉于是得閤皂山注二卷东吴俞策所
集也漫漶讹漏至不可通晓以南州陈子公霖家多藏
书属为校雠而予稍括定更名閤皂山志叙曰古者有
道而无仙欧阳子之言也其说甚正庄列之徒始言乘
云上仙事而葛稚川作列仙传得九十二人岂所谓无
其事诡其名者邪王方平降蔡经家多著神异比舍有
陈氏者欲从执役学仙方平立而视之谓其心邪不正
卷二 第 14a 页 WYG1313-0022a.png
未可教以仙道抱朴子曰求仙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若德不修而但务方术终不得长生也然则神仙之事
与圣贤之学盖亦有相近者后世方技家乃徒侈言黄
白以求大药不亦愚乎临江东有閤皂西有玉笥皆道
书所称名山为灵异所栖而閤皂尤盛相传葛仙翁学
道冲举处宋时宫观道院至千馀间朱考亭周平园尝
来游赋诗今荒榛茂草丹井故在即而求之其亦有餐
霞驭风之人潜游其中而不见知于世者邪

卷二 第 14b 页 WYG1313-0022b.png
  萧县颛孙氏族谱序

  氏族所从来久古神明之胄圣哲蔚生其后或氏以官
以国地迁代远寖失厥初考载籍所传仁人贤士不数
叶而微绝者不胜纪邹鲁之间故圣贤之都会也予尝
视学东鲁求其子孙孔颜而外曾孟仅十数人他无在
诸生籍中史记弟子列传七十二子之徒不见书传者
四十有二人其苗裔之盛衰有无与散在他国皆不可
知也嗟乎以彼文学性成又得孔子为之师称高弟子
卷二 第 15a 页 WYG1313-0022c.png
而卒不详其言行不辨其氏族子孙盖保世滋大若是
之难也间过徐泗之交其子姓蕃者莫如仲氏盖子路
之后也其次则萧县闵氏颛孙氏史称颛孙氏子张陈
人也而其墓在萧县今萧人颛孙君佐圣为峡江令问
其祖则先贤子张且谓子张年十四从尼父往来邹鲁
家于萧子国即今萧县也墓在堀坊村唐宋累封陈国
公尝置博士世官今专祠尚存子孙守之六十四世矣
所藏象志遗书佐愿以视事之馀补辑残燬丐公叙之
卷二 第 15b 页 WYG1313-0022d.png
予谓先贤之名德依于孔氏如日月在天不可掩灭且
不以子孙重于谱牒何有焉然慎守先籍亦所以昭继
述也檀弓不云乎美功不伐贵位不喜不侮不佚不傲
无告是颛孙氏之行也然子张之问孔子见于鲁论者
数矣其意多喜闻达尚高远孔子悉告以反躬笃实之
学盖不难在闻达以无尤悔为难也子既才而禄矣施
之盘错无不当意其尚勖尔宗人懋尔嘉言懿行以光
厥先绪谨受简以书俾藏之世世

卷二 第 16a 页 WYG1313-0023a.png
  水阳河西李氏族谱序

  邑水阳李氏族谱成李君元恺茂之载其书以示施子
盖取元至正明嘉靖旧本釐定之从事斯役者茂之偕
其兄元叔及元白辈皆贤有劳任而属张徵君芑山为
笔削君子陈书而考其义盖重有取焉夫谱以明系重
吾亲所自出也亲所自出虽微必溯非亲所自出虽贵
不援狄武襄不附梁公后识者韪之李氏旧谱引盘谷
李愿为西平郡王晟公子今辨其非是断自龙溪公始
卷二 第 16b 页 WYG1313-0023b.png
则本系以近而明亲亲之至也龙溪公肇居河以西抱
德终隐厥用弗彰为传其生平及昆弟后裔之贤者并
采轶事罗旧闻用以发抒潜德俾后人有所叹兴尚贤
之义也他若详世牒述家训严继立之条讲惇睦之道
其起例也简而该其褒贤抑不肖也微而显其为大小
传记也质而不芜是可谱矣今世士大夫喜称大家谓
其世远族蕃且贵也余闻之先人曰世家易大家难俗
所谓世家者或位公卿世累缨笏相继然而公卿贵人
卷二 第 17a 页 WYG1313-0023c.png
咄嗟立尽高门巍阀吾见其生荆棘穴狐兔也甚且堕
其家声为先人僇族虽大无取焉若夫户诗书而家礼
让崇本尚实孝弟力田族不必皆贤而向善者众有弗
类者耻之让之其贤者慕而颂且效之贵至将相而不
骄困为匹夫而不谄保世亢宗以无失坠是之谓大家
非仅仅富贵者比故称难也是言也先君子尝举以告
族人闰章为儿时心识之近见庐陵王塘南先生序其
家乘亦述先儒之言曰子孙才族将大夫族之大系于
卷二 第 17b 页 WYG1313-0023d.png
子孙之才譬犹楩楠杞梓之材虽在拱把已卜其干云
蔽日矣否则枳棘塞涂亡足算也盖族蕃则善人常少
而不肖者多不肖者多则善人寡党而教有不行吾虞
夫族大之难言也今李氏昌自龙溪公世有隐德上之
称诗而述礼次之敦本以息业其父兄子弟多引绳墨
厉廉耻又有耆硕如茂之不言而躬行李氏之相成以
善者日有进也族之大将于是乎在茂之色动起谢曰
是不独扬先德也其可志简册以启我后人遂请书为
卷二 第 18a 页 WYG1313-0024a.png


  螺川章氏谱序

  往予闻万历中九龙陈先生倡学宛陵从者辄数百人
是时螺川章氏德操伯辅仲辅诸君子皆从其游而先
大父中明公与仲辅尤善往来讲学章氏聚族瞻听蒸
蒸然多善类一时宛陵推螺川有邹鲁风予稽其先世
相传出姜姓国于鄣以国为氏其源殆不可考而开国
忠宪公仔钧大显于唐族甲闽浦城其后文通公令吾
卷二 第 18b 页 WYG1313-0024b.png
宣遂家于宣之北郭在宋贵显多名人著声实天子数
降敕褒美而徙居螺川则自国华公始以螺川负山带
河故耕渔地可永久也今历四百馀祀族益蕃滋衣冠
之胄相望盖章氏之明德远矣史称忠宪公用兵时有
二将得罪当死夫人练氏俾亡去后二将还攻建州将
屠城授夫人旂免其家夫人报曰君幸念旧德乞全此
城即不听请先众死义不忍独生二将感泣城获全其
后忠宪公十五子显者八人皆夫人出夫脱二将于垂
卷二 第 19a 页 WYG1313-0024c.png
死之地而卒不惜一家之死全建州一城之众忠宪夫
人之德厚矣其世居浦城者无论予过会稽道墟章氏
称膴仕者接迹问其祖则忠宪他如霅溪及吾邑昆山
寒亭草湖所在多章姓亦无不祖忠宪者岂其支裔散
处使然与土之沃者生必蕃源之深者流必长章氏之
明德远矣宜其子孙殷庶贵盛蔓衍至不可殚极矣今
螺川自明以来虽不多显者而诗书理学之风绳绳不
替盖无愧其先世者吾友章子圣修行谊笃谨仲辅先
卷二 第 19b 页 WYG1313-0024d.png
生子也以予习其家世能不妄言故出其谱牒使予序
而藏之

  斗山杨氏族谱序

  余尝作老痴杨先生传其略盖得之杨君仲建仲建家
黄池舟上下必道其庐至则相索久游而不厌闻其五
世祖曰宗信尝以千金置桥横岗乡人传称之而其伯
父儒父伋皆尝与先大父同问学于陈九龙先生之门
以是余两家交最旧因得尽徵其先世杨氏之先盖家
卷二 第 20a 页 WYG1313-0025a.png
陜有自陜而庐州者世为合肥人宋靖康间高宗南渡
避乱于宣城之北境遂家于宣可纪者自曾六翁始其
子迁斗山又迁花桥数传而有宗仁宗义宗礼宗智宗
信凡五人用儒学敦孝友五人者有子十二人其能诗
而著者曰实曰贞实号竹屋其诗不多示人贞则与庄
昶定山左辅廷弼诸公游好诗传于世所称老痴先生
者也自老痴以上同居六世至是而蕃始析产以其始
盛于五人也至今谓之五房而传其孝友不坠积学有
卷二 第 20b 页 WYG1313-0025b.png
称者多以明经荐晋宁知州绪广平通判纶皆廉惠以
名其官贤而厄于卑位者曰谦曰迪以教为职能置学
田育贫士其以孝特著者曰级居母忧庐墓三年为时
嗟咏至于妇女节烈或殉夫而死或无子而守或未字
而贞不可胜数施子曰善乎杨氏之教其家也仕宦稍
疏而文学俊良子孙相属盖上世氏族称才子若干人
不惟其官故贤者用显晋唐以来竞重富贵侈阀阅非
显而在位及与名公卿游则虽有硕德茂才往往湮没
卷二 第 21a 页 WYG1313-0025c.png
此布衣隐君子之所为罕闻也行能克修于家声誉或
不出诸闾可不惜哉然关西杨氏四世三公清德名当
世极盛矣祸患相寻间多不免故或公卿而倾殆或被
褐抱书而保世永存君子亦为其可继者耳矣杨故有
旧谱以老痴携至金陵适罹火厄今自曾六翁始者志
慎志信也仲建屡述其先德余嘉其意可为劝故叙之
详焉

卷二 第 21b 页 WYG1313-0025d.png








  学馀堂文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