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0686-051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两汉笔记卷八      宋 钱时 撰
   光武
淮阳王更始二年秋萧王击铜马于鄡铜马食尽夜遁
萧王追击于馆陶大破之受降未尽而高湖重连从东
南来与铜马馀众合萧王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
封其渠帅为列侯诸将未能信贼降者亦不自安王知
其意敇令降者各归营勒兵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
卷八 第 1b 页 WYG0686-0512b.png
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
皆服悉以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
 人之情以赤子视之则虽盗贼亦将视我如父母以
 盗贼视之则虽骨肉亦将视我如仇雠呜呼人一心
 也天下一家也尊君亲上宁有贰哉迫于饥寒苦于
 苛暴遂无聊赖群起而乱天下然而一旦感动则未
 有不翕然心服者其本心之良本未尝泯灭也彼方
 破降怀不自安而我不能示之以不疑处之以无事
卷八 第 2a 页 WYG0686-0512c.png
 猜猜然如纳虎豹于圈槛则是我且未免自盗贼其
 心矣安能使反侧之徒遂忘机于我也观此一节便
 见光武有君人之量此其所以成再造之功欤
建武元年诸将上尊号王不听行到南平棘复固请之
王不许诸将且出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
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攀龙鳞附凤翼以
成其所志耳今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
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大众一散难
卷八 第 2b 页 WYG0686-0512d.png
可复合纯言甚诚切王深感曰吾将思之行至鄗召冯
异诣鄗问四方动静异曰更始必败宗庙之忧在于大
王宜从众议会儒生彊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来诣王曰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群臣因复奏请六月己未王即皇帝位于鄗南改元大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安有所谓符命也哉自王莽诈伪窃国欺天罔人而
卷八 第 3a 页 WYG0686-0513a.png
 符命兴焉甚至五威班行四十二篇于天下言之可
 为羞忸光武者出豁达大度一时豪杰翕然归之此
 即天命祚汉者未艾而光武为真主不疑矣今而即
 位犹有待于赤伏符何耶岂亦未能自信须此而后
 信于人耶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又曰神而化之使
 民宜之凡利用出入通变宜民无非神道非怪诞不
 根之谓也后世妖妄之说诬惑百端往往记河图洛
 书以自诡呜呼河图洛书正不如是也愚为光武惜
卷八 第 3b 页 WYG0686-0513b.png
 之
初宛人卓茂宽仁恭爱恬荡乐道雅实不为华貌行已
在于清浊之间自束发至白首与人未尝有争竞乡党
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哀平间为密
令视民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民亲爱不忍欺之
民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曰亭长为从汝求
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曰
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民曰窃闻贤明之
卷八 第 4a 页 WYG0686-0513c.png
君使民不畏吏吏不取民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
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民矣凡人所以群居不乱异
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礼义知相敬事也汝独不欲修之
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吏顾不当乘威力彊请求
耳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民曰苟如此律何故禁
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
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
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
卷八 第 4b 页 WYG0686-0513d.png
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
治事自若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迁京部丞密人老
少皆涕泣随送及王莽居摄以病免归上即位先访求
茂茂时年七十馀甲申诏曰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
赏今以茂为大傅封褒德侯
 卓太傅平淡乐易粹然君子之风使有圣人为之依
 归坐进于道岂易量哉光武即位首访求而表显之
 西都诸君未之有也此虽识见超卓迥出流俗之表
卷八 第 5a 页 WYG0686-0514a.png
 盖亦有感于世道矣高祖草创姑未暇论文帝天姿
 最美最为浑厚然崇儒重道之意终有未满至于武
 帝则大不然虽曰雅向儒术往往徒为具文而其实
 则所求者跅弛所尚者功利一时纷然坌集者皆贪
 荣冒险之徒是以污浊成风节廉道丧卫霍以后趋
 炎附势而天下靡然矣延至贼莽窃国如掇无一仗
 节死义之士出而排止其万分而上书称颂者至四
 十八万十千馀人张禹孔光刘歆扬雄诸子俱号名
卷八 第 5b 页 WYG0686-0514b.png
 儒夷考其行曾狗彘之不若无他熏煮腐烂俗坏而
 不知耻故也光武伏于民间有见乎其访求草莱为
 有天下第一急务严光周党又屈己礼下而不以为
 异焉此岂偶然之故哉名节之风标示一立士习相
 承久而弥励是故身可死而义不可屈党可斥而守
 不可困虽国命危于缀旒而乱臣贼子终有所惮而
 不敢动视西都之季何如也愚是以上下世变于光
 武斯举而重有感云
卷八 第 6a 页 WYG0686-0514c.png
二年春正月庚辰悉封诸功臣为列侯梁侯邓禹广平侯
吴汉皆食四县博士丁恭议曰古者封诸侯不过百里
彊干弱支所以为治也今封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
亡国皆以无道未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也
 高帝大封诸将连城数十非得已也势也其后叛者
 踵起诛戮殆尽而帝亦竟死矣至后汉光武时皆多
 不过四县盖有所惩矣暨荅丁恭之言乃曰未闻功
 臣地多而灭亡何耶若然则荆楚九江之地曷为而
卷八 第 6b 页 WYG0686-0514d.png
 不分于诸将也此语殆出于权诈惟我艺祖区处功
 臣最为得体待之有恩而不假以权使之享富贵而
 不使其势足以为乱真万世之法哉
阴乡侯阴识贵人之兄也以军功当增封识叩头让曰
天下初定将帅有功者众臣托属掖廷仍加爵邑非所
以示天下此为亲戚受赏国人计功也帝从之帝以阴
贵人雅性宽仁欲立以为后贵人以郭贵人有子终不
肯当六月戊戌立贵人郭氏为皇后以其子彊为皇太
卷八 第 7a 页 WYG0686-0515a.png
子大赦
 西都女祸言之可为伤叹此皆人主徇情溺爱不择
 配偶是以贪荣冒宠不知礼法以至于是若阴识之
 辞封与其女弟之逊后深识远见卓绝如许安有灭
 宗误国之祸也哉虽曰往事之败有所惩戒然非其
 家风素美兄弟俱贤则亦断不能尔也故特比而书
 之
宋弘为大司空弘荐沛国桓谭为议郎给事中帝令谭
卷八 第 7b 页 WYG0686-0515b.png
鼓琴爱其繁声弘闻之不悦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
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且曰能自改邪将令相
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
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
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
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之
 孔子荅为邦之问而终之以放郑声郑声不放靡靡
 相尚乱耳荡志莫此为甚夫人臣者绳愆纠缪格其
卷八 第 8a 页 WYG0686-0515c.png
 非心务引君于当道者也孟子谓以言餂人是穿窬
 之类况繁声以餂其君乎人臣而以餂君为心则凡
 邪僻取容谄巧求媚者将何所不至也因念世俗之
 乐不正甚矣独琴为近古有和平雅正之音足以涤
 淫邪消鄙暴古之君子无故不去者非以悦耳所以
 养德也而乃取之为媚悦之具呜呼是岂媚悦之具
 也哉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
卷八 第 8b 页 WYG0686-0515d.png
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
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
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
事不谐矣
 汉氏家法大抵不正观董偃丁外人之事虽闾阎下
 俚犹且耻之而当时之君不以为异也良由高帝起
 自匹夫礼法素不明闺门素不肃其源既浊浑浑流
 波光武欲惩先世之愆则正始齐家此为第一急务
卷八 第 9a 页 WYG0686-0516a.png
 矣湖阳新寡而启之使嫁是教其姊以失节也宋弘
 有妻而诱之易妻是教其臣以不义也传曰忠臣不
 事二君烈女不事二夫夫妇同牢死即同穴一旦得
 志遂相弃背此宜市井无赖之所不忍曾谓学士大
 夫而可为欤名检有亏节介不立欺君罔上卖主乞
 降凡可以苟富贵利达甘心狗彘之行而不顾者即
 此易交易妻之徒之心也人君而出是语非特无以
 正风化之原且将何以望人臣之不怀二心哉鲁阳
卷八 第 9b 页 WYG0686-0516b.png
 公主为张敖妻凡几何年高帝一动于娄敬之说遽
 欲夺之以嫁匈奴与此黜妻而娶帝姊正相类是皆
 苟焉集事而不明于大义愚故重为光武惜也
四年隗嚣使马援往观公孙述援与述同里闬相善以
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
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
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
入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
卷八 第 10a 页 WYG0686-0516c.png
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
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
乎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
意东方嚣乃使援奉书雒阳援初到良久中黄门引入
帝在宣德殿南庑下袒帻坐迎笑谓援曰卿遨游二帝
间今见卿使人大惭援顿首辞谢因曰当今之世非但
君择臣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
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
卷八 第 10b 页 WYG0686-0516d.png
而简易若是帝复笑曰卿非刺客顾说客耳援曰天下
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
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英雄豪杰之士惟度量足以容之非可以小数屈也
 高帝自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
 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
 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然而一世豪
 杰莫不甘心为之用者服其大耳光武智谋风采料
卷八 第 11a 页 WYG0686-0517a.png
 敌制胜种种过于高帝至若气象则终不及之无他
 不及其大也其所以过之者乃其所以不及者也虽
 然视高帝则不及视嚣述辈则相去万万矣此马援
 所以一见而遂倾心欤
五年诏徵处士太原周党会稽严光等至京师党入见
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帝少与严光同游学及即位
以物色访之得于齐国累徵乃至拜谏议大夫不肯受
去耕钓于富春山中以寿终于家
卷八 第 11b 页 WYG0686-0517b.png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此圣贤出处之大凡也虽
 然隐居而不求其志行义而不达其道则是出处之
 本且犹未明矣而何隐见之足言哉是故自昔遁世
 之士有抱道怀德仕于乱世全身远害用晦而明者
 箕子之佯狂是也运逢革命义不二适坚节正操守
 死不渝者夷齐之不食周粟是也阴柔浸长祸乱将
 作知几而远引者肥遁之所以无疑也上下不交俭
 德避难不可荣以禄者大人之所以否亨也蛊坏之
卷八 第 12a 页 WYG0686-0517c.png
 极不可以有为独善其身乐道忘势者不事王侯高
 尚其事者也居易俟命不求闻达素位而行无入而
 不自得者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者也有自知学未足
 以成身德未足以善世而潜藏不耀与时消息者隐
 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者也若夫未志于
 经世不贵于明伦槁死岩穴之中离处纲常之外沈
 虚陷寂守一偏一曲以自好此则素隐行怪万世名
 教之罪人非吾圣人之所谓道也或曰春秋之末亦
卷八 第 12b 页 WYG0686-0517d.png
 极蛊矣孔子曷为而皇皇无道则隐岂其然乎曰磨
 而不潾涅而不缁圣人之事也南容蘧伯玉诸子孔
 子亟称之至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乃独于回也而
 曰唯我与尔有是是行藏系乎君之用舍而不系乎
 世之治乱伊尹治亦进乱亦进就桀就汤所以为圣
 之任也傅说吕望恐未进此岂南容蘧伯玉辈地步
 所可拟哉后世不以德行道艺取士而士亦不复以
 德行道艺为学自其童稚即以富贵利达相标准幼
卷八 第 13a 页 WYG0686-0518a.png
 而学之者何道壮而欲行之者何事乎污浊成风节
 廉道丧鼓一世于浮竞之涂贪荣冒而不知耻于是
 而有人焉脱身势利高蹈林泉优游恬退以终其身
 虽消息盈虚与时偕行未必合圣人之中道而风节
 凛凛足以激颓波厉污俗此严光周党之徒后世犹
 有取焉不暇论其所学之果如何也出处之义士君
 子之大要愚故极论愿与学者共明之
六年九月丙寅晦日有食之执金吾朱浮上疏曰昔尧
卷八 第 13b 页 WYG0686-0518b.png
舜之盛犹加三考大汉之兴亦累功效吏皆积久至长
子孙当时吏职何能悉治论议之徒岂不諠哗盖以为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也而间者守宰
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寻其视事日浅未足昭
见其职既加严切人不自保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
饰诈伪以希虚誉斯所以致日月失行之应也夫物暴
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如摧长久之业而造速
成之功非陛下之福也愿陛下游意于经年之外望治
卷八 第 14a 页 WYG0686-0518c.png
于一世之后天下幸甚帝采其言自是牧守易代
颇简
 自古圣黜陟之法不明而封建坏惟择贤久任尚庶
 几焉舍是而求俗化之美终苟道也何者君子之规
 模必渐摩以岁月小人之志虑常苟且于旦暮是故
 择贤而不久任虽有教化安能遽孚虽有事业安能
 骤集则亦辍于中道废于半途而已耳况不择贤乎
 易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
卷八 第 14b 页 WYG0686-0518d.png
 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不久于其道而欲化之成无
 是理也卓茂为密令初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
 城闻者皆蚩其不能居数年而后教化盛行向使不
 二三年辄已易去则后日之效何由见哉
七年大司农江冯上言宜令司𨽻校尉督察三公司空
掾陈元上疏曰臣闻师臣者帝宾臣者霸故武王以太
公为师齐桓以夷吾为仲父近则高帝优相国之礼太
宗假宰辅之权及亡新王莽遭汉中衰专操国柄以偷
卷八 第 15a 页 WYG0686-0519a.png
天下况已自喻不信群臣夺公辅之任损宰相之威以
刺举为明激讦为直至乃陪仆告其君长子弟变其父
兄罔密法峻大臣无所措手足然不能禁董忠之谋身为
世戮方今四方尚扰天下未一百姓观听咸张耳目陛
下宜修文武之圣典袭祖宗之遗德劳心下士屈节待
贤诚不宜使有司察公辅之名帝从之
 汉袭秦陋使后世不复知有三公之重自高帝始矣
 非无三公也三公之名不正也三公之名不正者由
卷八 第 15b 页 WYG0686-0519b.png
 不知三公之实为何官也君德之无辅国体之不尊
 此其故与展转承讹至是凡几变独建太傅一人为
 上公而太尉司徒司空之号终已不改是不特不识
 三公之为重且并与六卿而不识矣道隆德盛为师
 为保真若伊尹之阿衡周召之左右当时小臣安敢
 有督察之请而光武亦何敢以吏事责之乎光武方
 以吏事责三公正使司𨽻校尉督察以下又乌足怪
 也陈元不能发明周官之本旨而但举高帝优相国
卷八 第 16a 页 WYG0686-0519c.png
 之礼以为法相国之礼果优矣乎请田宅地遽系之
 狱坐而论道顾当尔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
 晏子而已矣岂不陋哉
帝好图谶与郑兴议郊祀事曰吾欲以谶断之何如对
曰臣不为谶帝怒曰卿不为谶非之邪兴惶恐曰臣于
书有所未学而无所非也帝意乃解
 郊祀国之大礼古圣制作昭然明甚马援谓帝经学
 博览抑常有见于斯矣乎何乃谬信妖妄以自诡也
卷八 第 16b 页 WYG0686-0519d.png
 因考汉之诸君不明正道是故多惑于异端自文帝
 先之以黄老再变而遂有武帝之神仙又再变而王
 莽遂以符命期天下此光武所亲见可以省矣而图
 谶之说终迷而不悟甚矣人主之不可以不学而源
 流之不可以不正也郑兴既知其谬所宜阐明圣典
 开悟君心天地鬼神临之在上纵使不幸如桓谭之
 黜逐以死亦人臣事君之一效岂不甚伟一逢其怒
 辄相诡随严光有言阿䛕顺旨要领绝若兴者安所
卷八 第 17a 页 WYG0686-0520a.png
 逃罪于天地间哉
九年盗杀阴贵人母邓氏及弟䜣帝甚伤之封贵人弟
就为宣恩侯复召就兄侍中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
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陈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
令天下觖望诚所不愿帝嘉之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
兴曰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
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
听所议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
卷八 第 17b 页 WYG0686-0520b.png
 自古贵戚鲜有不及于祸者皆由宠利而无厌盛满
 而不知戒也阴贵人兄弟敛然以退逊为家风其言
 切实无愧昔贤可为万世后族之标准矣故不一书
 之
十二年公孙述困急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
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述乃悉散
金帛募敢死士五千馀人以配岑岑于市桥伪建旗帜
鸣鼓挑战而潜遣奇兵出吴汉军后袭击破汉汉堕
卷八 第 18a 页 WYG0686-0520c.png
水缘马尾得出汉军馀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蜀郡太
守南阳张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
汉从之乃示弱以挑敌冬十一月臧宫军咸阳门戊寅
述自将数万人攻汉使延岑拒宫大战岑三合三胜自
旦及日中军士不得食并疲汉因使护军高午唐邯将
锐卒数万击之述兵大乱高午奔陈刺述洞胸堕马左
右舆入城述以兵属延岑其夜死明旦延岑以城降辛
巳吴汉夷述妻子尽灭公孙氏并族延岑遂放兵大掠
卷八 第 18b 页 WYG0686-0520d.png
焚述宫室帝闻之怒以谴汉又让刘尚曰城降三日吏
民从服孩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
酸鼻尚宗室子孙尝更吏职何忍行此仰视天俯视地
观放麑啜羹二者孰仁良失斩将吊民之义也
 光武之敕冯异有曰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
 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念自修敕无为
 郡县所苦旨哉斯言此正高帝之所以开基而光武
 之所以再造者也海内之民皆吾赤子不幸而沦于
卷八 第 19a 页 WYG0686-0521a.png
 非类岂其本心之所愿哉歼厥渠魁复还旧观配天
 其泽咸与惟新当使之欣然如脱豺虎之群而得慈
 父母乃为尽善汉也异时徇南阳多侵暴以致邓奉
 之叛今蜀已降不务安集而又放兵大掠此何为者
 也残暴鸷忍与项籍无异吊民伐罪顾如是乎光武
 未录其功而首督其过不以平敌为喜而以纵虐为
 怒可以怀赤子之心得为民父母之体矣
初述徵广汉李业为博士业固称疾不起述羞不能
卷八 第 19b 页 WYG0686-0521b.png
致使大鸿胪尹融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
位不起赐以毒酒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
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
旷官阙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
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业乃叹曰古人危
邦不入乱邦不居为此故也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
以高位重饵哉融曰宜呼室家诀之业曰丈夫断之
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药而死述耻有杀贤之
卷八 第 20a 页 WYG0686-0521c.png
名遣使吊祀赙赠百匹业子翚逃辞不受述又聘巴
郡谯玄玄不诣亦遣使者以毒药劫之太守自诣玄
庐劝之行玄曰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
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
为请述许之述又徵蜀郡王皓王嘉恐其不至先系
其妻子使者谓嘉曰速装妻子可全对曰犬马犹识
主况于人乎王皓先自刎以首付使者述怒遂诛皓
家属王嘉闻而叹曰后之哉乃对使者伏剑而死犍
卷八 第 20b 页 WYG0686-0521d.png
为费贻不肯仕述漆身为癞阳狂以避之同郡任永冯
信皆托青盲以辞徵命帝既平蜀诏赠常少为太常张
隆为光禄勋谯玄已卒祠以中牢敕所在还其家钱而
表李业之闾徵费贻任永冯信会永信病卒独贻仕至
合浦太守
 愚每观后世仗节死义之士未尝不为之敬叹虽诗
 之保身易之辟咎容有未尽不暇论也呜呼人孰不
 欲富贵孰不贪生而畏死顾肯甘心舍富贵而就死
卷八 第 21a 页 WYG0686-0522a.png
 地哉世衰俗薄人欲横奔但苟目前之微荣莫明天
 下之大义平居无事窃位取容一有危疑投降恐后
 若是者真犬马之不若其视李谯王费诸子果何如
 也是虽其识见超卓迥出流俗之表然亦忠贞之性
 刚毅之质有非世俗所可转移者斯人之徒与入尧
 舜之道托孤寄命特馀事耳子路仕卫而结缨于将
 死岂足多乎
十三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宝剑价直百
卷八 第 21b 页 WYG0686-0522b.png
金诏以剑赐骑士马驾鼓车
 族獒有曰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
 召公拳拳惟欲武王却而不受耳未闻受之而贱用
 也人之与物虽然不同用违其才失所则一是故古
 之圣人不使一物之失所光武受千里马之献而处
 之鼓车之下以示无用孰若文帝谢绝之之为得体
 哉
朱祐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丙辰诏长沙王兴真
卷八 第 22a 页 WYG0686-0522c.png
定王得河间王邵中山王茂皆降爵为侯丁巳以赵王
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王兴为鲁公是时宗室
及绝国封侯者凡一百三十七人
 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
 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
 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噫
 衰周之君亦有是言哉孔子作春秋于月而加王于
 王而加天以明尊无二上之义楚虽僭号例削而书
卷八 第 22b 页 WYG0686-0522d.png
 子其于君臣大分凛乎天尊地卑之不可踰后世相
 承遂以王爵为封国之常事春秋以后莫有明斯义
 者而朱祐言之真可为后世法矣
吴汉自蜀振旅而还至宛诏过家上冢赐谷二万斛夏
四月至京师于是大飨将士功臣增邑更封凡三百六
十五人其外戚恩泽封者四十五人定封邓禹为高密
侯食四县李通为固始侯贾复为胶东侯食六县馀各
有差已殁者益封其子孙或更封支庶帝在兵间久厌
卷八 第 23a 页 WYG0686-0523a.png
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警急未
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
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邓禹贾复知帝偃干戈修文
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去甲兵敦儒学帝亦思念欲
定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职为过遂罢左右将军官耿弇
等亦上大将军将军印绶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奉
朝请邓禹内行淳备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
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贾
卷八 第 23b 页 WYG0686-0523b.png
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朱祐
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
是故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
事恩遇甚厚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曲容宥其小失远
方贡珍甘必先遍赐诸侯而太官无馀故皆保其福禄
无诛谴者
 收功臣兵柄罢将军官不用为三公足以革先汉之
 弊垂后代之法矣此虽光武识见度越有此举措而
卷八 第 24a 页 WYG0686-0523c.png
 邓贾诸公俨然儒者气象知几远嫌释兵崇学以成
 光武之志亦岂绛灌辈所可企及然则忠臣义士捐
 躯徇国有土宇大功者宜知所以自处哉
甲寅以冀州牧窦融为大司空融自以非旧臣一旦入
朝在功臣之右每朝会进见容猊辞气卑恭已甚帝以
此愈亲厚之融小心久不自安数辞爵位上疏曰臣融
有子朝夕教导以经蓺不令观天文见谶记诚欲令恭
肃畏事恂恂守道不愿其有才能何况乃当传以连城
卷八 第 24b 页 WYG0686-0523d.png
广土享故诸侯王国哉因复请间求见帝不许后朝罢
逡巡席后帝知欲有让职还土故命公暑热且自便今
相见宜论他事勿得复言融乃不敢重陈请
 光武不用功臣为三公所以处功臣则善矣而乃责
 三公以吏事所以处三公得无有未尽善乎三公之
 名虽与古殊论道经邦即此其任是安可以吏事责
 也三公而责以吏事则三公之选止以吏事取人而
 不复知有道德之为重矣将何所不至乎后年春正
卷八 第 25a 页 WYG0686-0524a.png
 月大司徒韩歆以直言自杀欧阳歙代之冬十有一
 月复以度田不实死狱中又五年大司徒戴涉坐入
 故太仓令罪下狱死且以三公连职并免窦融呜呼
 光武每事惩先汉之弊而轻杀大臣乃不异武宣之
 世皆由不知三公为何官而责之以吏事之效也可
 胜叹哉以是观之窦融此日辞之恳恳亦可谓有先
 见之明矣
 
卷八 第 25b 页 WYG0686-0524b.png
 
 
 
 
 
 
 
 两汉笔记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