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686-047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两汉笔记卷五      宋 钱时 撰
   武帝
太初元年太中大夫公孙卿壸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
历纪坏废宜改正朔上诏儿宽与博士赐等共议以为
宜用夏正夏五月内诏卿遂迁等共造汉太初历以正
月为岁首
 夏正寅商正丑周正子而孔子独言行夏之时何也
卷五 第 1b 页 WYG0686-0470b.png
 盖建子之月一阳潜动于黄钟之管至于三阳天地
 交泰而发生之功于是著焉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
 相天地之宜则寅月孟春为岁首得时之正的的乎
 其不可易矣此孔子答为邦之问所以首欲正之欤
 周官正月之吉始和说者谓周之正月而正岁十有
 二月令斩冰则曰夏正愚谓二者皆夏正也岂不见
 秦纪以十月为岁首及是书以正月为岁首之文乎
 例而推之则建子者特以十一月为岁首建丑者特
卷五 第 2a 页 WYG0686-0470c.png
 以十二月为岁首而四时之序十二月之建未始变
 也故自秦止太初以前建亥每岁首必曰某年冬十
 月而春正月则相次于后夫如是则正月之吉岂可
 以为建子若建子则十一月正隆寒而谓之始和固
 不可也然观春秋传则又不同僖公五年春王正月
 辛亥朔日南至是直以建子为春正月而亥月为季
 冬时与月皆变矣然则凌人所谓正岁十有二月令
 斩冰春始治鉴夏颁冰秋刷者岂卯月寒方退而遽
卷五 第 2b 页 WYG0686-0470d.png
 颁午月以后方盛暑而遂不用乎不然必用一代之
 正朔而周公六典孔子春秋何乃不同如此得非六典
 作时虽以子月为岁首而夏正固未尝废其后悉废
 夏正而时与月皆变故孔子伤之遂欲行夏之时欤
 说者谓孔子以夏时冠周月殆不然也
二年以太仆公孙贺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
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
然数被谴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不肯起
卷五 第 3a 页 WYG0686-0471a.png
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曰我从是殆矣
 汉杀大臣其祸萌于酂侯之械系而成于晁错周亚
 夫之死至于武帝则视之犹常事矣公孙贺涕泣不
 肯受而征和二年父子竟死狱中逆知其必然若符
 契之合者舜曰臣作朕股肱耳目高宗相傅说命之
 曰朝夕纳诲安有此祸也哉皆由汉承秦弊不知天
 官冢宰之为重而居是任者亦不知天官冢宰之为
 何官耳且在坐为起在舆为下有病亲问不幸而死
卷五 第 3b 页 WYG0686-0471b.png
 亲吊论道经邦为师为保此非可以吏事苛责之者
 也武帝求可为将相之材乃欲得跅弛之士而御之
 取其跅弛则不以良弼望之明矣而体貌大臣之道
 又岂可以御言也御之术杀之阶欤
四年冬匈奴呴犁湖单于死匈奴立其弟左大都尉且
鞮侯为单于天子欲因伐宛之威遂困胡且鞮侯单于
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
丈人行也因尽归汉使之不降者路充国等使使来献
卷五 第 4a 页 WYG0686-0471c.png
天汉元年春正月上嘉匈奴单于之义遣中郎将苏武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
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
于益骄非汉所望也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及卫律所
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阏氏归汉虞常私候胜曰闻
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胜许之后月
馀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欲发其一人夜亡
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使卫
卷五 第 4b 页 WYG0686-0471d.png
律治其事常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尹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
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温
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苏会论虞
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卫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
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
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
卷五 第 5a 页 WYG0686-0472a.png
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
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
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
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
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诀人死生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即时
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
卷五 第 5b 页 WYG0686-0472b.png
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
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
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
人处使牧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此不可夺
 之志即天德之刚即易之大壮即曾子之大勇所以
 独立不惧者此也所以中立不易者此也人同此心
 所以国有道不变塞国无道至死不变者此也人同
卷五 第 6a 页 WYG0686-0472c.png
 此心同有此志杲杲明白本未始不刚健一囿于外
 物即夺之矣呜呼死所我恶也而所恶有甚于死贵
 富我所欲也而所欲有甚于富贵彼其临之以白刃
 而不挠诱之以美利而不动阒处海滨无人之地独
 抱孤忠凛凛不屈者几二十年果何所见而自若如
 是哉从古以来有一旦身处危难不顾分义幸生苟
 免为万世名教之罪人者于苏中郎可以观矣
三年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者终无有验而公
卷五 第 6b 页 WYG0686-0472d.png
孙卿犹以大人迹为解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
然犹羁縻不绝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
众然其效可睹矣
 甚矣人主之心不可有所溺也文成五利相继伏诛
 亦可以省矣而公孙卿之诈愈甚后虽厌怠而犹庶
 几其万有一焉者无他心有所溺耳自今观之妖妄
 之言动以万计如狎弄婴孩于掌股之上可怪可笑
 而帝不虞其诈也舜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
卷五 第 7a 页 WYG0686-0473a.png
 言勿听一听无稽即所执者摇矣益曰去邪勿疑疑
 谋勿成百志惟熙疑于去邪即此心之清明者惑矣
 后世异端邪说万径千蹊何限为人主者盍以圣言
 为的而反求其本心哉
太始三年赵人江充为水衡都尉初充为赵敬肃王客
得罪于太子丹亡逃诣阙告赵太子阴事太子坐废上
召充入见充容貌魁岸被服轻靡上奇之与语政事大
悦由是有宠拜为直指绣衣使者使督察贵戚近臣踰
卷五 第 7b 页 WYG0686-0473b.png
侈者充举劾无所避上以为忠直所言皆中意尝从上
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
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
素者唯江君宽之江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
矣大见信用威震京师
 小人进身用事未尝不托忠直以行其狡险人主弗
 察而轻授之权则鲜有不为大奸剧恶以乱天下江
 充卢把之徒是也充为赵王客而诣阙告赵太子阴
卷五 第 8a 页 WYG0686-0473c.png
 事则其人可知矣一旦骤用举劾不避权贵此如市
 井恶少得所依凭即逞其暴豪肆其凌轹而无所顾
 忌谓之忠直固不可也观其奏白太子家使与劾不
 下司马门无以异然而君子之论若黑白之不侔者
 释之之志在守法奉公而充之志在立威取宠耳日
 胎月酝卒至以巫蛊杀皇后太子而帝不悟推原祸
 贼与前日之谗赵太子同一机也吁戒之哉
征和元年上居建章宫见一男子带剑入中龙华门疑
卷五 第 8b 页 WYG0686-0473d.png
其异人收之男子捐剑走逐之弗获上怒斩门候冬十
一月发三辅骑士大搜上林闭长安城门索十一日乃
解巫蛊始起
 天下之本在人主人主之本在一心心无所蔽则清
 明澄照百志惟熙矣一有所夺则颠迷眩瞀百怪并
 出矣志曰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况武帝惑于方士
 妖巫之言浮海而求筑宫而候摇摇神驭若将且至
 则其精神慌惚志气飞扬蓬莱方壸固无时而不望
卷五 第 9a 页 WYG0686-0474a.png
 也如醉如梦以妄为真建章宫中岂果有所见哉心
 迷而眼乱耳巫蛊之祸于是遂兴杀人无数妻子不
 保由武帝之失其主宰故也禹曰安汝止伊尹曰钦
 厥止不钦则不安不安则外邪客气用事古圣垂训
 所以为万世帝王传心之要法云
二年是时方士及诸神巫多聚京师率皆左道惑众变
幻无所不为女巫往来宫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辄埋木
人祭祀之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讦以为祝诅上无道上
卷五 第 9b 页 WYG0686-0474b.png
怒所杀后宫延及大臣死者数百人上心既以为疑尝
昼寝梦木人数千持杖欲击上上惊寤因是体不平遂
若忽忽善忘江充自以与太子及卫氏有隙见上年老
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上为奸言上疾祟在巫
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云
 执左道以惑政者杀此先王之教也盖视之如稂莠
 蟊贼惟恐为嘉禾之害安有作君作师作民父母而
 顾崇奖之为风俗倡哉上有好者则下必有甚焉者
卷五 第 10a 页 WYG0686-0474c.png
 矣群聚于京师乱宫禁祸骨肉无足怪也姑以妖巫
 言之今之俚俗所在而有第一愚夫愚妇假托鬼神
 操死生祸福之说以相荡惑虽至鄙陋天地间万万
 必无之理而黔首之徒往往多惧而易摇相与弥缝
 附会以神其怪诞市井驵黠平时狙诈百端不肯负
 人以智数亦且甘心听命输财致祷而不敢吝焉独
 不知其何以然也吁抑愚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内
 不愧心外不愧人天地鬼神临之在上固非一妖巫
卷五 第 10b 页 WYG0686-0474d.png
 所能妄加祸福于我也祸淫降殃无所逃罪区区淫
 昏之祀又岂能回天而易命也哉且夫端方有道之
 士莅官临民不可干以私则其不肯黩货以挠法也
 明矣况神者聪明正直而壹者也载俎束币惟巫之
 从而遂能使死者生祸者福是死生祸福之权假妖
 巫以行其私而天命可以货取矣尚得谓之神乎又
 可谓之天命乎故曰丘之祷久矣又曰获罪于天
 无所祷也此圣人之言也此惠迪而吉之旨也此作
卷五 第 11a 页 WYG0686-0475a.png
 善而降祥之旨也外是无他道也而何有于妖巫也
 呜呼豺獭有祭农圃不忘其先夫所贵于春秋祭祀
 以时思之者履霜露之变悽怆怵惕发于人子之情
 自然不可诬也黔首之徒何足多罪公卿大夫之家
 诗书礼义之族不谨先祠而黩淫祀不修礼典而听
 妖巫不信君子之言而惑于村氓贱𨽻之说是可叹也
 必也为父则慈为子则孝为兄则友为弟则悌为士
 则志学为农则力田为工商则各安其分尊卑上下
卷五 第 11b 页 WYG0686-0475b.png
 有辨冠昏丧祭以礼异端邪说抑绝其萌左道怪民
 不使为幻庶乎其可也武帝已矣可以监矣有王者
 作此化民成俗之先务云
四年三月上耕于钜定还幸泰山修封庚寅祀于明堂
癸巳禅石闾见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
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
者悉罢之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臣
请皆罢斥遣之上曰大鸿胪言是也于是悉罢诸方士
卷五 第 12a 页 WYG0686-0475c.png
候神人者是后上每对群臣叹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
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武帝即位至是五十有二年矣颠冥狂眩过失万端
 盖无日而不履祸败之途无事而不蹈覆亡之辙方
 其安于所习而未悟也肯自谓狂悖乎肯自谓愚惑
 乎肯自谓受欺妖妄自谓伤害百姓愁苦天下乎追
 悔昔非一朝感动如久处幽暗而见天日如乍脱荆
 棘而行康庄何其幸也此虽多历年所老成定虑然
卷五 第 12b 页 WYG0686-0475d.png
 其端的正由太子之死于巫蛊贰师之败于匈奴摧
 折顿挫困心衡虑而后得之耳使武帝移后日之悔
 为初政之端则五十二年祸乱之天下皆治平之世
 矣岂不美哉虽然斥仙人之尽为妖妄知节食服药
 之差可少病固也以愚观之武帝虽有此悔终未知
 所归宿之地也周公谓荒宁罔寿孔子亦云仁者寿
 仁者心无所累血气和平不为事物凋耗不为嗜欲
 戕贼一荒宁惟酖乐之从凡逐逐于外者无非自伐
卷五 第 13a 页 WYG0686-0476a.png
 之具矣圣人所以养生所以进德所以祈天求命其
 要旨的的在是穆王驰八骏求神仙几丧天下及其
 悔也则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绳愆纠谬格其非心
 用力处固不在节食服药冀少病而已也所以齿百
 篇之义为三代之王欤
先是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言轮台东有溉
田五千顷以上可遣屯田卒置校尉三人分护益种五
谷张掖酒泉遣骑假司马为斥候募民壮健敢徙者诣
卷五 第 13b 页 WYG0686-0476b.png
田所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
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
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
散悲痛常在朕心今又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
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
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此五霸所弗为也
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岂得行其计
乎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阙
卷五 第 14a 页 WYG0686-0476c.png
母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
与计对由是不复出军而封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
息思富养民也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其
耕耘田器皆有便巧以教民用力少而得谷多民皆便

 武帝悔过方新其言哀矜恻怛蔼然有三代仁民爱
 物之意的的真实闻之使人感动无他发于本心故
 也心一而已前日此心也今日亦此心也一差之谬
卷五 第 14b 页 WYG0686-0476d.png
 如彼一悔之美如此为人君者可不兢兢业业夙谨
 此心之用哉
后元元年时钩弋夫人之子弗陵年数岁形体壮大多
知上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犹豫久之欲以
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
任大事上乃使黄门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二年春二月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
者上曰君未喻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事光顿首
卷五 第 15a 页 WYG0686-0477a.png
让曰臣不如金日磾金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
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
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
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三人皆上素所爱信者故
特举之授以后事丁卯帝崩于五柞宫
 武帝好大喜誇多欲之主也一时人材纷然猬集凡
 有以中其欲者皆得而从臾之是故赵绾王臧之言
 一投则议明堂吾丘寿王之言一投则起上林唐蒙
卷五 第 15b 页 WYG0686-0477b.png
 之言一投则通夜郎司马相如之言一投则通邛莋
 张骞之言一投则通西域庄助之言一投则徙东瓯
 王恢之言一投则诱击匈奴李少君之言一投则信
 祠灶少翁之言一投则欲致天神栾大之言一投则
 冀安期羡门之可见公孙卿之言一投则真若封禅
 之可以登天以至张汤之徒之峻刑法桑弘羊之徒
 之言利事江充之徒之治巫蛊皆随其所投而辄为
 之动东飘西泊泛泛然如风萍之在江湖略无主宰
卷五 第 16a 页 WYG0686-0477c.png
 良可悯笑及其晚年辅少主受顾命则有以得霍光于
 平时身后之谋先事而定所见卓然断不他属虽田
 千秋一言寤主数月而取宰相封侯亦且不得而与
 于此见帝天姿本高从前浮念至是扫灭而真见特
 达乃如此汉祚之所以未艾欤惜乎上官桀未几从
 逆有误委寄知人自古所难又足以为世戒也
右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崩年七十一
   昭帝
卷五 第 16b 页 WYG0686-0477d.png
始元三年初霍光与上官桀相亲善光每休沐出桀
常代光入决事光女为桀子安妻生女年甫五岁安欲
因光内之宫中光以为尚幼不听盖长公主私近子客
河间丁外人善说外人曰安子容貌端正诚因长主时
得入为后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于足
下汉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忧不封侯乎外人
喜言于长主长主以为然诏召安女入为倢伃安为骑
都尉 四年春三月甲寅立皇后上官氏夏六月皇后
卷五 第 17a 页 WYG0686-0478a.png
见高庙
 昭帝是年十二后六年始加元服未冠而娶固无是
 礼且安有上官氏甫六岁即立为后成妇道见高庙
 乎甚矣公卿大臣之不可以不学也但知贪宠荣固
 权位而事之可否理之是非一切不问冒然为之而
 不知耻霍光于是不得而逃其罪矣安尝语光虽曰
 尚幼然卒使由径而入可乎夫妇人伦之始朝廷风
 化之原身受顾命行伊周事甥女方脱襁褓由径入
卷五 第 17b 页 WYG0686-0478b.png
 宫立之为后而不能救事孰有大于此者乎使光开
 陈大义及时止绝则安父子未至尊盛亦必不至于
 争权谋逆矣人皆咎光内女宣帝以成他日之祸愚
 谓祸端盖自甥女始甥女之为后与杀许后而奇贵
 其女同一机也汉世大臣如光者盖寡辅昭帝初政
 而缪戾如许不学无识良可嗟夫
五年春正月追尊帝外祖赵父为顺成侯顺成侯有姊
君姁赐钱二百万奴婢第宅以充实焉诸昆弟各以亲
卷五 第 18a 页 WYG0686-0478c.png
疏受赏赐无在位者
 不学则易骄有权则易横况外戚乎文帝为二窦择
 师傅宾客与此厚其赏赐而不使在位皆可以为法
 矣霍光处此良是然而甥女为后竟成乱阶他日内
 女孝宣大稔身后之祸何也岂灵于人而不灵于己
 耶由是观之不假赵氏之权者非有国家深远之虑
 其殆桀安辈恐母后之族权宠相扼忌嫉而抑远之
 耳
卷五 第 18b 页 WYG0686-0478d.png
有男子乘黄犊车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
公卿将军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
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
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
命出奔辄拒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
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天子与大将军霍光
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有经术明于大义者繇是
卷五 第 19a 页 WYG0686-0479a.png
不疑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为不及也廷尉验
治何人竟得奸诈本夏阳人姓成名方遂居湖以卜筮
为事有故太子舍人尝从方遂卜谓曰子状貌甚似卫
太子方遂心利其言冀得以富贵坐诬罔不道要斩(成/方)
(遂昭纪作/张延年)
 圣人作经以垂世诏后非空言也所以明大义示万
 世人道之标准也自昔圣贤从容一堂之上断大事
 决大疑定大难如辨白黑如数一二瞭然而不惑者
卷五 第 19b 页 WYG0686-0479b.png
 无他明于义而已义者人心之公天则之不可渝者
 非外袭而取之也人惟汨于利欲乱其清明中无权
 衡外物用事是非颠倒首尾衡决趋利乘便夺攘矫
 虔以至三纲沦九法斁人道泯泯与夷狄禽兽无异
 者大义不明故也是故不可以不学焉学以圣经为
 的学圣经以明义为的世固有号通经术而不适于
 用无补于治乱兴亡之变者是腐儒也实未尝知义
 也虽学犹不学也春秋之时虽极祸乱而当时士大
卷五 第 20a 页 WYG0686-0479c.png
 夫去先王未远学有源流尚多知义至于战国影响
 不存每见汉兴以来君臣之间未免以术数相牢笼
 以权谋相雄长以险诈相屠戮其于经世之用可知
 矣苟有以便其私遂其欲虽岑娶少季之事亦且安
 行而不耻乌知所谓义也哉成方遂之诈一时无能
 决者故因隽不疑而有是语呜呼公卿大臣之不可
 以不通经明谊久矣昭帝霍光抑何知之晚也
六年春二月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
卷五 第 20b 页 WYG0686-0479d.png
教化之要皆对愿罢盐铁酒𣙜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
示以俭节然后教化可兴桑弘羊难之以为国家大业所
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于是盐铁之议起

 甚矣利端之不可轻启也其端一启后来者守为定
 法以害民蠹国为常事其祸可胜言哉桑弘羊一贾
 孺耳天子作民父母而用贾人斗筲之智以争利竭
 赤子之膏血以事荒远譬犹伐贞气助狂阳实此曹
卷五 第 21a 页 WYG0686-0480a.png
 从臾之武帝末年有志富民而田千秋赵过用选受
 顾命而得霍光金日磾平生谬妄洒然一洗桑弘羊
 巨蠹也大盗也可去不去而顾以御史大夫辅少主
 竟使贤良文学之议排抑而不得伸因观霍光号知
 时务未几而罢𣙜酤则贤良文学固有以切中其心
 矣向微弘羊盐铁均输岂不能悉罢乎小人之根不
 除虽有谠议空言无补机会一失流毒滔滔武帝实
 遗其祸也
卷五 第 21b 页 WYG0686-0480b.png
元凤元年上官桀父子既尊盛德长公主欲为丁外人
求封侯霍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
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
能得亦惭又桀妻父所幸充国为太医监阑入殿中
下狱当死冬月且尽盖主为充国入马二十匹赎罪
乃得减死论于是桀安父子深怨光而重德盖主自
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皇
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
卷五 第 22a 页 WYG0686-0480c.png
权燕王旦自以帝兄不得立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
桑弘羊建造酒𣙜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
亦怨恨光于是盖主桀安弘羊皆与旦通谋旦遣孙纵之
等前后十馀辈多赍金宝走马赂遗盖主桀弘羊等桀等
又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䟆太宫
先置又引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乃为典属国大将军
长史敞无功为搜粟都尉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
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伺光出
卷五 第 22b 页 WYG0686-0480d.png
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
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不敢入有诏召大将
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无
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近耳调校
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
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
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治上不听后桀党与有谮光者
卷五 第 23a 页 WYG0686-0481a.png
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
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
 昭帝甫十四而能明燕书之诈昔人谓成王有惭德
 固矣虽然昭帝止于昭帝而成王进德遂至学有缉
 熙于光明之盛愚于此则深见天姿虽美不足恃而
 学问之功为大也昭帝享国则固日浅而成王复辟
 之年亦方弱冠耳洛诰答周公之语非大进所学有
 见于道能为是言乎因观三代而下英君谊辟非无
卷五 第 23b 页 WYG0686-0481b.png
 刚明特达之才而不能跻之二帝三王之盛者皆由
 不学之故非不学也不以二帝三王之所学者为学
 也非不学二帝三王之所学者也无二帝三王之佐
 也由是言之成王虽疑周公而周公不负成王昭帝
 虽不疑霍光而霍光则有负于昭帝多矣
元平元年夏四月癸未帝崩迎昌邑王贺六月丙寅王
受皇帝玺绶袭尊号既立淫戏无度大将军光忧懑田
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
卷五 第 24a 页 WYG0686-0481c.png
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否延年曰伊
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
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
安世图计光与群臣连名奏王嗣孝昭皇帝后行淫辟
不轨五辟之属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
王出居于郑由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宗庙重于君
陛下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臣请有司
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庙子万姓皇太后诏曰可归贺
卷五 第 24b 页 WYG0686-0481d.png
昌邑国除为山阳郡昌邑群臣坐在国时不举奏王罪
过令汉朝不闻知又不能辅道陷王大恶皆下狱诛杀
二百馀人唯中尉吉郎中令遂以忠直数谏正得减死
髡为城旦师王式系狱当死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
无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谕王至于忠臣孝
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至于危亡失道之君
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无
谏书使者以闻亦得减死论
卷五 第 25a 页 WYG0686-0482a.png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
 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龚遂王
 吉可谓忠贞之臣矣痛言苦口悲伤恳恻真膏肓起
 死之药奈何王之不听也昌邑群臣坐亡辅道之谊
 诛杀者二百馀人而遂吉竟以忠谏免事至于此岂
 其本心之所愿也然为人臣而逢君于昏以苟目前
 之宠者果何利哉虽然太甲既立而后不明非伊尹
 之过也昌邑素行如此而霍光迎立之亦不审也已
卷五 第 25b 页 WYG0686-0482b.png
右昭帝在位十三年崩年二十一
 
 
 
 
 
 
 两汉笔记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