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686-02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宋大事记讲义卷七
             宋 吕中 撰
 真宗皇帝
   制诏  翰林
至道三年四月梁周翰知制诰故事入西阁皆中书召
试制诏三篇各二百字一篇一百字惟周翰不召试而
命焉
卷七 第 1b 页 WYG0686-0248b.png
十一月以王禹偁知制诏禹偁词意敏赡锋气峻厉极
谈世事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虽履危困封奏
无辍
咸平四年三月以杨亿知制诏上欲用梅询李沆言于
上曰询险薄不可用亿七岁能属文年十一太宗召试
特授秘书正字令就秘阁读书每为文挥翰如飞不加
点窜门人传录疲于应命
祥符六年六月杨亿罢初议册皇后刘氏上欲得亿草
卷七 第 2a 页 WYG0686-0248c.png
制使丁谓喻旨曰大年勉为此不忧不富贵曰如此富
贵非所愿也(不草册/后制)时钦若骤贵亿素薄之陈彭年方
以文进亦忌亿名出己右日相与谮之 上谓王旦曰
亿性峻直无所附会文章学问无及之者王旦曰如刘
筠宋绶晏殊辈相继属文有正元元和风格者自亿始

天禧五年正月刘筠为翰林学士见丁谓久擅权不草
谓复相制曰奸人为相安可一日居此乃求外任
卷七 第 2b 页 WYG0686-0248d.png
 国家创造之初则其大体必本于忠风俗涵养之久
 则其大势必趋于文故吕文穆王文正以诚实朴厚
 之风镇宇内(吕蒙正/王旦)而杨大年刘子仪辈其文章格
 力皆足以润色王猷黼黻云汉矣然西昆之体未变
 也必至孙泰山石徂徕而后经学盛必至欧阳公尹
 师鲁而后古文兴必至伊洛关湖而后道学明是岂
 一日之积哉而刘杨虽文士观其性质刚介臧否人
 物册后之举富贵可立俟也而不草刘后之制拜相
卷七 第 3a 页 WYG0686-0249a.png
 之麻权要可趋媚也而不草相谓之制又岂可以文
 章之士待之哉(刘子仪杨大年知制/诰称职亿字大年)
   史馆
祥符五年六月令枢密院修时政记
 故事枢密院月录附史事送中书编于时政记至是
 王钦若请别撰枢密院时政记始此
天禧四年十一月编圣政录命钱惟演等取时政记中
盛美之事别编之
卷七 第 3b 页 WYG0686-0249b.png
 令枢密院修时政记犹可也而别编盛美之事则不
 可
诏钱若水修太宗实录时李宗谔预焉上曰自太平兴
国八年以后皆李昉在中书日事恐子为父隐何以传
后除宗谔不可
 以李昉之子宗谔而修太宗实录真宗犹虑其隐父
 之事以章蔡之修神宗实录乃用王安石日录则神
 宗末年之悔与安石不尽之奸皆无所考矣此陈茔
卷七 第 4a 页 WYG0686-0249c.png
 中尊尧集所以作也(陈瓘尊尧集蔡卞用王安石日/录修神宗实录薄神考而厚安)
 (石尊私史/而压宗庙)
   宗正  玉牒
祥符六年正月以属籍为玉牒寻置宗正寺修玉牒名
皇朝新谱曰仙源积庆图
   台谏
天禧元年二月增谏官御史六员每月一员奏事或有
急奏非时入对
卷七 第 4b 页 WYG0686-0249d.png
咸平四年三月命御史正名举职先是三院御史多出
外任风宪之职用他官兼领乃诏本司长史自荐其属
俾正名而举职乃以张巽为监察御史从新制
越明年夏御史知杂田锡又言台官共有二十一人皆
差使在外请令三院御史各归本职
 御史纪纲正自此始盖监司为外台御史为内台外
 台之风采振而州县肃内台之风采振而朝廷肃以
 内朝而出外不惟侵外台之权似无以振内台之纪
卷七 第 5a 页 WYG0686-0250a.png
 纲也故自太宗令转运兼按察而后外台正自真宗
 令御史正名举职而后内朝正(内外台/纪纲)
咸平六年十二月田锡卒出处二十年未尝趋权贵之
门上见锡色必庄尝目之曰此吾之汲黯也
 东坡尝序奏议曰田公古之遗直也其尽言不讳盖
 自敌己以下受之有不堪者而况于人主乎吾是以
 知二宗之圣也自兴国以来至咸平可谓大治千载
 一时而田公常若有不测之忧何哉古之君子必忧
卷七 第 5b 页 WYG0686-0250b.png
 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绝人之资治世无可畏之防
 夫有绝人之资必轻其臣无可畏之防必易其民此
 君子所甚惧也方汉文时刑措不用兵革不试而贾
 谊言曰天下有可长太息者有可流涕者有可痛哭
 者后世不以是少孝文亦不以是甚贾谊由是而观
 君子之遇治世而事明主之法当如是也谊虽不遇
 而所言已略施行不幸早世功烈不著于时然尝建
 言而使诸侯王子孙各以次受分地文帝未及用历
卷七 第 6a 页 WYG0686-0250c.png
 孝景至武帝而主父偃举行之汉室以安今公之言
 十未用五六也安知来世不有若偃者举而行之欤
 愿发其书于世必有与公合者此亦忠孝臣子之志
 也(东坡发明田/锡忠谏之心)
   监司  定监司举主赏罚
咸平元年六月命近臣举转运上尝语参政李至曰凡
举官宜先择举主以类取人今外官转输之任最切卿
等可先择人而令举之
卷七 第 6b 页 WYG0686-0250d.png
越明年河南转运使宋博经制馈饷以干治称朝廷难
其代凡十一年不徙
咸平四年正月诏议转运使赏罚(从秘书查/道之请)道乞令使
回具任内曾荐才识者若干绌贪猥者若干朝廷议其
臧否以为赏罚从之
景德元年九月令转运察所部官能否第为三等公勤
廉干为上干事而无廉誉清白而无治声者为次畏懦
贪猥为下
卷七 第 7a 页 WYG0686-0251a.png
大中祥符二年四月定监司举主赏诏运使提举所官
如后五年无过有劳干者特奖举主又谓宰臣曰举官
犯赃则连坐而举得其人者赏亦弗及非所以为劝故
有是诏
 分天下为郡县总郡县为一道而又总诸道于朝廷
 委郡县于守令总守令于监司而又察监司于近臣
 此我朝内外之纲纪也故欲择守令必责之转运欲
 举转运必责之近臣既严连坐之罚又定举官之赏
卷七 第 7b 页 WYG0686-0251b.png
 而失察者又有罪赏罚行而纪纲正矣然赏罚但行
 于已举之后举官当择于未举之先盖惟正知正惟
 邪知邪善恶各以类至此真宗所以先择后举也(择/举)
 (主/)
   馆阁
天禧五年十二月置同勾当三官秘阁以内侍皇甫继
明为之(咸平中命内臣刘宗超监馆阁图籍至是/丁谓改曰勾当公事内臣遂与学士同职)
 王文正用则刘承规不得为节度(宦者刘承规求为/节度王旦曰典故)
卷七 第 8a 页 WYG0686-0251c.png
 (所无不/可听也)丁谓相则内臣学士同职盖君子与小人异
 而小人与阉官为一体也
   太子官属
祥符三年四月皇子生后宫宸妃李氏所生也是为仁
宗八年十二月皇子冠(封寿春郡王/进封升王)寻置寿春郡王友
以张士逊崔遵度为之初大臣欲以二人为翊善纪室
上曰翊善记室府属也王皆拜受故以王友命之令王
每见荅拜示宾礼之意张士逊尝对王旦称王学书有
卷七 第 8b 页 WYG0686-0251d.png
法旦曰公为王友职止是耶士逊愧谢
九年十二月诏以王子就学之所名资善堂上作记刻
石于堂中
天禧元年宰相王旦以疾求解职上曰方以大事托卿
而卿疾如此奈何因令王子出拜旦言皇子盛德必任
陛下事遂荐可为大臣者十馀人
二年八月立升王为皇太子赐以元良箴 谒太庙日
有左右珥黄云捧日
卷七 第 9a 页 WYG0686-0252a.png
 文王世子一篇所以教为世子之道也其言曰凡学
 世子及学士必时即世子与学士同其学读书读礼
 同其书乐正司成同其师齿于学则又所以同其礼
 夫为君之子而下与士齿无非所以养成德性陶毓
 气质以为异日天下国家之宗主是故学问聚辨之
 功非骄逸易纵者所能为而富贵崇高之地非学问
 已成者未易居此古先帝王皆讲学成德于未为君
 之日也后世徒知国本之当尊而不知德性之当养
卷七 第 9b 页 WYG0686-0252b.png
 世子得以臣其宫之僚属而辅翼东宫之官如与僚
 属无异此真宗不置翊善记室而以二人为王友盖
 官属则有君臣之义王友则有师友之义君臣之分
 既立则学问之功难施师友之义既明则骄贵之习
 自革此作圣功夫必以诚敬为入门也
   贡举
咸平元年三月赐举人等自淳化五年停贡举至是举
行之是年始诏知举官亲属别试(别院试/始此)
卷七 第 10a 页 WYG0686-0252c.png
三年三月亲试举人上临轩三日无倦色得进士陈尧
咨以下四百九人并诸科所擢凡千八百馀人其中有
天福随计者较艺之详推恩之广近代所未有也
四年四月策制科(三人/)
五年三月亲试举人得进士王曾以下三十八人九经
诸科百八十人陈恕知贡举所取甚少诸州举送官被
黜责甚众
景德二年三月亲试举人得李迪等二百四十馀人特
卷七 第 10b 页 WYG0686-0252d.png
奏百馀人先是迪与贾边皆有声扬渥及礼部奏名而
两人皆不与考官取其文观之迪赋落韵边论当仁不
让于师以师为众与注疏异并不令就试王旦议落韵
者失于不详审耳舍注疏而立异论不可辄许恐士子
从今放荡无所准的遂取迪而黜边当时朝廷论人率
如此
四年十二月令礼部糊名考校陈彭年与晁迥等更定
条制设关防不复拣择文行虽杜绝请托然置中科者
卷七 第 11a 页 WYG0686-0253a.png
多非人望自彭年始也
祥符八年三月亲试举人是岁礼部初置誊录院
天禧三年亲试举人鲁宗道言诗赋不近治道诸科对
议以念诵为工乃诏进士兼取论策诸科能明经者别
与考校郭桢匿服赴学连坐同保有司欲脱王洙洙保
之不愿易也
 太祖之世进士不过三十人诸科五十人太祖在位
 二纪登科近百人真宗时一岁至有千八百馀人当
卷七 第 11b 页 WYG0686-0253b.png
 世道宽平之时法令简约上之人虽不多为之涂以
 开其纷争之习亦不狭为之涂以抑其好进之心是
 以考察之法虽不求详而自不容于略也收取之门
 虽不求宽而自不容于狭也自糊名之法始于景德
 誊录之法始于祥符同保连坐之法严于天禧法令
 虽密所取非人望矣(陈彭年/知举)然犹未至尽委之法贾
 边之背经旨以立异黜之李迪之偶失韵以越格收
 之朝廷议论质实如此故王洙宁受同保连坐之罪
卷七 第 12a 页 WYG0686-0253c.png
 而不辞则人心风俗其淳厚尤可想也
景德二年秋复贤良等六科
 汉置贤良四百年得一董仲舒而已唐置贤良三百
 年得一刘蕡而已我朝此科多得大才其后也废贤
 良而置宏词惜哉
   求隐逸
咸平五年九月授种放官先是诏赴阙命为右司谏直
昭文馆明年复还山有讥放循默者上曰放为朕言事
卷七 第 12b 页 WYG0686-0253d.png
甚众但外庭未知耳因出所上时议十三篇
祥符三年正月遣使存问隐士李渎魏野皆隐居不仕
上之祀汾阴也或荐其隐操特命使召见并辞以病上
复遣中使存问焉
祥符五年六月赐隐士林逋粟帛
 当天下无道之时而隐者此当隐而隐者也当天下
 有道之时而隐者此不当隐而隐者也若种放林逋
 诸公其不当隐而隐者也岂生于野者不愿为公侯
卷七 第 13a 页 WYG0686-0254a.png
 国初风俗淳厚若此乎然当人主求贤下士之时而
 卓然有高士清风义概岂不动人主欣慕之心一四
 皓不仕可以植西京节义之风一严光不出可以植
 东都节义之风孰谓隐士无益于世哉
   建学
祥符二年二月诏许曲阜先圣庙立学赐应天府书院

 州郡置学始此
卷七 第 13b 页 WYG0686-0254b.png
   阅武
咸平三年十二月籍河北强壮(以李继/迁扰边)
咸平四年九月置陜西保毅保捷军诏陜西民家出一
丁号保毅军凡得六万八千馀人其缘边军士先选中
者并升为禁军号保捷
咸平六年九月募近京强壮补禁卫诏殿前高琼阅习
阵势上睹行伍整肃甚喜顾琼曰昨日村民皆为锐旅
擢材武特异者三十人
卷七 第 14a 页 WYG0686-0254c.png
咸平六年六月出阵图示辅臣曰三路大兵悉会定州
寇来坚守勿逐又曰魏能性刚张锐善熟故使锐佐能
孙全照好陵人取其尝所荐者同事馀皆类此
 置陜西之军以防西鄙置河东河北之军以捍北鄙
 募近京之兵以壮本根此国家之常事而便殿阅试
 之乃太祖太宗之旧典也自此以后不复有阅试之
 法矣故景德之时虽有西北之警而中国无后忧庆
 历虽以元昊称臣北边讲解之后而中国常若有旦
卷七 第 14b 页 WYG0686-0254d.png
 夕之警亦兵冗而不精也(太祖太宗/阅试武技)
   马政
咸平三年九月置郡牧司以陈尧叟为制置使掌内外
厩牧之事上曰国马戎事之本宜得大臣总领
元禧元年七月散监牧马时仍岁旱蝗向敏中言国家
监牧马数万广费刍粟若令出卖散于民间缓急取之
犹外厩耳
 国初之马市之于戎而养之于官自天禧以后向敏
卷七 第 15a 页 WYG0686-0255a.png
 中建议不欲养之于官而养之于民夫市之于戎则
 中国蒙其利养之于民则生民蒙其害今养之于民
 固外厩也然惜一时之费而忘百年之备缓急将何
 所恃哉不惟有害于民而且无益于官此说一行王
 荆公所以有保马户马之法也(向敏中养马于民之/说所以开王荆公保)
 (甲户马/之论)
   方田
咸平六年十月静戎军王能奏于城东开方田广袤相
卷七 第 15b 页 WYG0686-0255b.png
去五尺深七尺以限戎马诏镇戎顺安威卤军界并为之
先是陜西转运刘综亦请于镇戎军城四面置屯曰无
寇则耕寇来则战
   恤民  置仓  蠲税  免丁  决囚
咸平二年十月置福建惠民仓令诸路转运司申淳化
惠民之制(太宗/年号)丰则增价而籴歉则减价而粜福建路
仓至是始置
咸平三年四月蠲橝州地税等征从知州李允则之请
卷七 第 16a 页 WYG0686-0255c.png
也会岁饥欲发官廪先振而后奏转运司以为不可允
则请以家赀为质乃得发廪贱粜赐诏嘉奖及还连对
三日上曰毕士安不谬知人
祥符四年七月江淮水免闽浙湖广身丁钱丁谓言东
封及汾阴赏赐亿万经费不给上曰国家所务正为泽
及下民但端本抑末节用谨度自然富足
祥符六年七月除农器税初知滨州吕夷简请免税河
北农器上曰务穑劝耕古之道也岂独河北哉乃诏诸
卷七 第 16b 页 WYG0686-0255d.png
路并除之
景德三年四月录系囚(自是每岁上必亲/临审问率以为常)是月遣使抚
闽蜀江浙所至存问父老疏决系囚
 此我朝爱民之家法而真宗又从而广之也(讲又见/太祖太)
 (宗仁/政门)
   常平仓
景德三年正月置常平仓每州计户口量留上供钱择
清干官主之委司农总领三司母得移用岁馀万石止
卷七 第 17a 页 WYG0686-0256a.png
于五万石
   察刑狱  蠲逋负
咸平元年四月旱遣使分诸路察狱蠲逋负用三司判
官王钦若之言也凡除逋欠二千馀万释系囚三千馀
人上前后所蠲三司逋负不一又谓辅臣曰宜悉取民
弊著为条目大事随宜减省小者即为除免
咸平五年正月以丁谓为夔州路转运使时洞溪蛮入
寇谓至即命罢兵自入其所居从吏不过二三人蛮人
卷七 第 17b 页 WYG0686-0256b.png
服其恩信请归所掠汉民男女万馀人峡之诸州地尤
近蛮食常不足而道狭难馈有盐井之利而亦难致故
售者少谓乃每三十里置铺铺卒三十人使往者负粟
以次达施州返者负盐以次达巫山于是施州得粟与
他州等矣
 汉唐之小人易知我朝之小人难见熙宁以后之小
 人易知熙宁以前之小人难识盖自古小人之所以
 误国者聚敛也严刑也用兵也而我朝之指目为小
卷七 第 18a 页 WYG0686-0256c.png
 人者自钦若丁谓始然钦若则请蠲负释系囚丁谓
 则请罢兵抚蛮寇自今观之与君子之处事何异惜
 其入政府以后患得患失之心生而改节易行矣故
 为判官之时一钦若也为参政之时一钦若也为转
 运之时一丁谓也为宰相之时一丁谓也钦若丁谓
 始为君子终为小人故当时知二子之奸也王旦李
 沆而已(上欲用王钦若王旦言祖宗朝未尝使南人/当国寇准屡言丁谓才李沆曰如斯人才则)
 (才矣可使之/在人上乎)
卷七 第 18b 页 WYG0686-0256d.png
   行磨勘
咸平四年四月罢郊恩迁官行磨勘京朝官法旧制每
郊祀推恩百僚多获序进谏官孙何请罢之
 京朝官磨勘始此
景德四年七月立京朝官磨勘限三年方得迁官
祥符五年陈克咨判流内铨士有孤寒不为人知者特
陈其状擢之京官
景德元年六月引对群臣升擢上密采群臣有闻望者
卷七 第 19a 页 WYG0686-0257a.png
得边肃等二十四人皆引其对升擢之时号为二十四

 三载考绩岳牧皆预岁终废置群吏咸在后世徒纤
 悉于小吏而阔略于公卿大夫今罢郊祀之恩而行
 磨勘之法于选人则举孤寒无援之人而擢之京官
 其宽于小而严于大可知至于采闻望而用人则又
 不待行考课之法此又真宗之微权也
   减冗吏
卷七 第 19b 页 WYG0686-0257b.png
咸平四年六月减冗吏诸路计省十九万五千馀人
 去国初之远而吏之冗至于十九万五千馀人何其
 多耶太祖去在京之吏真宗去诸路之吏然自是而
 后吏愈冗而愈不可去矣此识者有官无封建而吏
 有封建之说也
   西夏
咸平四年九月李继迁陷清远军杨琼拥兵不救罪当
死上赦之流琼崖州
卷七 第 20a 页 WYG0686-0257c.png
咸平五年正月以张齐贤为邠宁环庆等经略使齐贤
请募江淮荆湖丁八万上谓扰动人心且使南人戍北
鄙亦非便田锡上言宰相不练兵事未委果能不负任
使否未几灵州陷
三月李继迁陷灵州裴济死之饷道孤绝救援不至故

咸平六年李继迁死德明袭位
景德元年二月李德明请降知镇戎军曹玮上言继迁
卷七 第 20b 页 WYG0686-0257d.png
擅中国要地今其国危子弱不即图之后更难制不报
景德三年九月赵德明纳款以七年诏谕之德明献灵

 太祖之待李彝兴不过世袭之边将耳(见太宗/西夏门)李继
 捧来朝朝廷不能行太祖收方镇之法遽欲使之内
 属而收其故地所以启继迁之叛其失一也(太平兴/国三年)
 (李继捧来朝愿尽献/其地其弟继迁遂叛)然继迁之叛其始亦不过边庭
 叛将耳自其赐以国姓名以保吉保忠名不正言不
卷七 第 21a 页 WYG0686-0258a.png
 顺愈以启其骄心其失二也然屡叛屡服未至于中
 国并立而为夷狄也自朝廷力不能制乃使保吉复
 入夏台故地自保吉既降朝廷复赐以五州(夏绥银/静宥五)
 (州并见太宗/朝西夏门)无故而与之重地所以启其入寇之心
 其失三也(控制西/夏三失)
   弃灵州  筑绥州
咸平四年十一月诏议弃守灵州右仆射张齐贤知制
诰杨亿力言弃之便辅臣多谓灵州必争之地不可弃
卷七 第 21b 页 WYG0686-0258b.png
独李沆与杨亿意同奏曰若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
也莫若密遣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则关右之民息肩
(明年继迁陷灵/州裴济死之)
咸平五年四月罢筑绥州初边城有请城绥州以遏党
项者朝臣互执利害上命洪堪等按视还言其便乃诏
孙全照往经度之全照言筑之非便复命知天雄军钱
若水按视若水既往罢其役初若水率众渡河分军布
伍咸有节制上闻之曰若水儒人晓武事深可喜也
卷七 第 22a 页 WYG0686-0258c.png
 灵州之议当以辅臣之言为是而李沆杨亿之言为
 非(李沆杨亿不/当言弃灵州)绥州之议当以孙全照之言为是而
 以洪堪之言为非(洪堪不当/言城绥州)盖绥州不可城灵州不
 可弃也故何亮上安边书曰灵武地方千里表里山
 河舍之戎狄之地广且饶矣一患也自环庆至灵武
 凡千里使西域戎狄合而为一二患也冀北马之所
 生自匈奴猖獗无匹马南来咸取足乎西戎既剖分
 为二其右乃西戎之东偏实为夏贼之境其左乃西
卷七 第 22b 页 WYG0686-0258d.png
 域之西偏秦泾兰渭之西北诸戎是也如舍灵武则
 合而为一夏贼杰黠俾诸戎不得货马则未知战马
 从何来三患也请筑博乐耀德二城以通河西之粮
 道灵武居绝塞之外不筑此二城为之唇齿与舍灵
 武何异后韩魏公以亮之言为然
   西蕃
祥符七年三月授唂厮啰官(渭州蕃族/首领也)
祥符九年九月秦州属羌寇边曹玮败之先是翰林学
卷七 第 23a 页 WYG0686-0259a.png
士李迪曰玮知唂厮啰欲窥关中故请益兵非怯也上
因问关右兵几何对曰臣向在陜西以方寸小册书兵
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上令自探取具疏某处当
留兵若干馀悉赴塞下上顾曰真所谓颇牧在禁中未
几果犯边秦州方出兵复召迪问曰玮战克乎对曰必
克及捷书至上谓迪曰卿何料事之审也曰唂厮啰大
举入寇使谋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
勒兵不动坐待其至是则以逸待劳臣用此知其决胜也
卷七 第 23b 页 WYG0686-0259b.png
 唂厮啰李继迁均之为西蕃首领也惟朝廷与继迁
 以国姓则继迁骄与厮啰以官则厮啰叛盖无驾驭
 之道而徒施羁縻之术所以长其骄而速其叛也若
 曹玮者可谓良将耳能知厮啰之必叛策明德之可
 图料元昊之必反此其知岂徒决兵家之胜负而已哉
   契丹
咸平二年十二月契丹入寇上亲征时十一月郊柳开
上书郊礼毕于五七日间速起圣驾若进河北契丹自
卷七 第 24a 页 WYG0686-0259c.png
退先是镇定军都部署傅潜尝拥兵八万畏慑自守骁
将杨嗣等屡请战傅潜不许战胜又抑之上怒下潜狱
法当斩诏特贷公议愤惋
 景德之役寇公决策亲征以万乘临危事亦至难也
 然试考之太祖之平淮南平泽潞太宗之伐太原伐
 契丹未尝不自总戎盖是时天下多事君臣上下不
 得高枕而卧身属橐韬足履行阵耳聆金鼓盖常事
 耳然我真宗咸平二年契丹入寇固已亲征至大名
卷七 第 24b 页 WYG0686-0259d.png
 矣则寇公后日画谋挫敌而寇公之功亦不止于亲
 征之一决而已(论寇准后日画计射杀鞑/览使之屈膝请和之不暇)
景德元年闰月契丹大举入寇(同其母萧氏/大举寇边)陈尧叟请
幸蜀王钦若请幸江南准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臣欲得
献策之人斩之以衅鼓然后北伐又以钦若多智恐妄
有疑惧白上出之判天雄军十一月车驾亲征至澶渊
准固请渡河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亦赞之琼谓冯拯曰
何以不赋一诗咏退敌耶敌骑将达兰中弩死
卷七 第 25a 页 WYG0686-0260a.png
十二月契丹请和韩杞入对以关南故地为请上谓辅
臣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耳又面
戒利用以地必不可得利用请岁赂金帛之数上曰必
不得已虽百万亦可寇准召语之曰虽有敕旨汝所许
不得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将斩汝矣利用至虏果亦如
数戒约而还初虏使来议和准欲勿许且画策以进曰
如此则可保百年无事不然数十岁后戎且生心矣是
役也惟雷有声赴援威声甚振
卷七 第 25b 页 WYG0686-0260b.png
准在澶州每夕与制诰杨亿痛饮戏谑諠哗达旦上使
人觇之喜曰得准如此吾亦何忧
景德二年正月选河北守臣李允则知雄州马知节知
定州是月省河北兵二月减上供䌷绢立沿边入粟补
官法
 陈茔中曰当时若无寇准天下分为南北矣然寇莱
 公岂为孤注之计哉观契丹之入寇也掠威卤安顺
 军则魏能石普败之攻北平塞则田敏系赴之攻定
卷七 第 26a 页 WYG0686-0260c.png
 州则王超等拒之围岢岚军则贾定走之寇雄州则
 李延渥败之攻天雄则孙全照却之抵澶州则李继
 隆禦之兵将若此则亲征者所以激将士之用命然
 所谓亲征者在景德行之则可而议者当靖康时有
 请用真宗故事则不可盖亲征之行必兵强可也财
 富可也将能擒敌可也若此则分画明纪纲法度正
 一有不然则委人主以危事曰天子所在兵无不胜
 此书生之虚论可言而不可行也寇准之功不在于
卷七 第 26b 页 WYG0686-0260d.png
 主亲征之说而在于当时画策欲百年无事之计向
 使其言获用不惟无庆历之侮亦无靖康之祸矣我
 宋之安景德之役也靖康之役亦景德之役误之也
 景德王师一动而诛鞑览契丹不能渡河也遂使靖
 康坐守京城而觇敌之不渡河景德不战而和欲和
 者敌也遂使靖康坐视敌之深入而独意和好之可
 久景德既和诏边郡无邀敌归所以示大信也遂使
 靖康敌人议割吾之三镇而犹纵敌不追其守不足
卷七 第 27a 页 WYG0686-0261a.png
 以为谋其和不足以为信其纵不足以为德准之言
 至是验矣(国势强而后可知靖康之/时与景德之事势大别)
 范仲淹曰王文正公旦为相二十年人莫见其爱恶
 之迹天下谓之大雅寇莱公澶渊之役而能左右天
 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枢密使扶风马公知节
 慷慨立朝有犯无隐天下谓之至直
   盗贼
至道三年八月西川戍卒刘旴叛攻掠蜀汉等州益州
卷七 第 27b 页 WYG0686-0261b.png
钤辖马知节招安使上官正讨平之自起至灭凡十日
正初无出兵意张咏以言激正将行举酒属诸校曰此
行亟殄贼不然则此地还为尔死所矣
咸平三年正月益州卒王均反以雷有终讨平之有终
既平贼诛杀不已转运使马亮全活甚众
初张咏自蜀还闻冕代已曰冕非抚众材其能绥辑乎
(知益州朱冕宽弛/无政故卒王均反)
咸平六年四月以张咏知益州民闻咏至鼓舞相庆公
卷七 第 28a 页 WYG0686-0261c.png
知民信易严以宽上遣使谕旨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
之忧
 李顺之党方息而刘旴兴刘旴之徒方平而王均起
 何蜀人之好乱耶盖其民勇悍而又狃于僣伪之久
 故易诱以乱耳然安李顺之党者张忠定也平刘旰
 之乱者亦张忠定也代以朱冕则王均反牧守其可
 非人乎(张咏太宗朝化李顺贼/党为民见宦官降盗门)
 张咏使蜀者再真宗曰得卿治蜀无西顾忧赵抃便
卷七 第 28b 页 WYG0686-0261d.png
 蜀者三神宗曰闻卿入蜀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
 亦若是耶此为蜀择咏非为咏择蜀也此为抃择蜀
 非为蜀择抃也
 
 
 
 
 宋大事记讲义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