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686-02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宋大事记讲义卷三
             宋 吕中 撰
 太祖皇帝
   正心修身
建隆三年正月修京城修大内上坐寝殿令洞开诸门
皆端直轩豁无有蔽塞因谓左右曰此如我心少有邪
曲人皆见之矣又尝语宰相曰古之为君鲜能正身自
卷三 第 1b 页 WYG0686-0209b.png
致无过之地朕尝夙夜畏惧防非窒欲庶几以德化人
之义如唐太宗受人谏疏直诋其失曾不愧耻岂若不
为之而使下无间言哉
 天下之事千条万绪而皆经纶于人主之一心人主
 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
 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是以人主以眇然之身
 居深宫之中其心之邪正若不可窥而其著见于外
 者常若手指目视而不可掩也此尧舜相授所以有
卷三 第 2a 页 WYG0686-0209c.png
 惟精惟一之戒以我太祖立国之初规模光大如汉
 高帝谋虑深远如汉光武而正心符印密契三圣之
 传于数千载之上朱文公曰太祖不为言语文字之
 学而方寸之地正大光明直与尧舜之心合信哉斯
 言
   抑奢崇俭
开宝四年五月废媚川都先是刘鋹于海门募能采珠
者三千人号媚川都岁溺死者甚众至是诏罢
卷三 第 2b 页 WYG0686-0209d.png
乾德四年五月收伪蜀图书法物皆不中度悉命焚毁
孟昶服用奢僭至于溺器亦装以七宝上命碎之曰自
奉如此欲无亡得乎
开宝五年六月禁铺翠皇女尝以铺翠襦入宫上曰主
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师翠羽价高小民逐利伤
生侵广寔攸之由又谓之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
金银为饰力亦可办但念为天下守财耳古称以一人
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上躬履俭约尝服浣濯之
卷三 第 3a 页 WYG0686-0210a.png
衣乘舆服用皆尚质素寝殿设青布缘苇帘宫闱帟幕
无文彩之饰尝出麻履布裳赐左右曰此我旧所服用

乾德四年四月禁献羡馀
 创业之君后世所视以为轨范也宫闱之地四方所
 视以为仪刑也一人之奢俭者虽微而关于千万世
 者为甚大致谨于服色者虽小而关于千万里者为
 甚远可不谨哉
卷三 第 3b 页 WYG0686-0210b.png
   幸太学
建隆元年幸国子监二年又幸三年正月幸二月又幸
增修学祠自赞孔颜
乾德元年四月幸七月又幸
 当倥偬不暇给之时而独留意于学校此正转移人
 心之大机也先汉以吏立国故丞相止于次律令御
 史止于定章程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
 臣典狱以文臣知州卒成一代文明之治自是而后
卷三 第 4a 页 WYG0686-0210c.png
 临幸之时有爵命之赏有金帛之赐亦增广延士之
 美意然太祖当尚武之世而幸学之时多后世当右
 文之日而幸学之时少何耶善乎吕大防之言曰天
 子视学常事也金爵之赉后日何可继哉正恐惜费
 而止耳其中当时之弊欤(元祐六年哲宗幸学吕大/防为相或谓曰祖宗视学)
 (非有爵命之赏则有金帛之赐今皆无之何也大防/曰古者天子视学盖常事也小惠何足道哉吾固欲)
 (天子时一幸学金爵之赉后日何可/继哉正恐惜费而止耳闻者乃服)
   严贡举
卷三 第 4b 页 WYG0686-0210d.png
乾德五年二月卢多逊知贡举上复诏参政薛居正于
中书覆试初建隆间诏及第不得于知举称门生乾德
 年令贡举不得用朝臣公荐至是又加覆试贡举条
令益密矣
开宝元年陶谷子邴登第上曰谷不能训子邴安得登
第遽命中书覆试因诏自今举人凡食禄之家皆令覆

开宝六年初御殿亲试举人(李昉/知举)八年二月亲试举人
卷三 第 5a 页 WYG0686-0211a.png
上曰向者登科名级多为豪家所取今朕躬亲覆试尽革
畴昔之弊(覆试/始此)
乾德五年三月五星聚奎初窦俨与卢多逊杨徽之周显
德中同为谏官俨善推步尝曰丁卯岁五星聚奎自此天
下太平
 国家治乱虽人事也亦天数也盖风气推移淳漓不同
 世治则人漓所以治极必乱世乱则人淳所以乱极生
 治以五代云雾昏曀之久启我宋天日开明之候天降
卷三 第 5b 页 WYG0686-0211b.png
 时雨山川出云国家将兴必有休祥五星聚奎固太平
 之象而实启文明之兆也当是时殴苏之文未盛师鲁
 明复之经未出安定湖学之说未行于西北伊洛关中
 之学未盛于天下而文治精华已露于立国之初矣
   聘隐逸
开宝三年三月召处士王昭素昭素少笃学有志行上
闻其名召见便殿时年已七十馀上令讲乾卦至九五
飞龙在天则敛容曰此爻正当陛下今日之事引据援
卷三 第 6a 页 WYG0686-0211c.png
證因示讽谏上甚悦又问治世养身之术曰治世莫若
爱民养身莫若寡欲上书其语屏间留月馀素求归乃
命以国子博士致仕年八十九卒
 处士非讲官也而得以召见便殿非经筵也而得以
 讲易太祖之好学如此古今言易者失之拘在陛下
 则为飞龙在天在臣下则为利见大人善言易者莫
 如昭素古今言阴阳者失之泥时事未判时属阳已
 判时属阴善言阴阳者莫如张泳可以暗合伊洛之
卷三 第 6b 页 WYG0686-0211d.png
 说矣
   裁任子
乾德元年六月定进马斋郎员兵部每岁补斋郎十员
礼部补斋郎十五员台省六品诸司五品登朝第三任
方得荫补
 国初任子之有限员者无诞节之恩无遗表之制无
 郊禋之例所补斋郎又以三岁覆试(试身言/诵书)其入仕
 之路至难也故任子之法在三代则为世禄在春秋
卷三 第 7a 页 WYG0686-0212a.png
 则为世卿在太祖时则为特恩在(阙/)   为滥赏
 矣
   明赏罚
乾德四年责授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崔彦远为留后
初伪主孟昶降诸将会于成都全斌不能正身率下争
开官府取金帛及掠人妇女遂致兵师不能戢上闻蜀
兵为乱凡使臣至者各奏陈全斌不法事全斌归阙上
召行营都监王仁赡面诘之仁赡历指过失冀以自解
卷三 第 7b 页 WYG0686-0212b.png
上曰纳李仁圭女开德丰库取珠具此亦全斌等耶仁
赡惶惧不能对唯言清廉畏谨不辜陛下任使者曹彬
一人耳
乾德五年正月以曹彬为宣徽南院使彬辞上曰卿有
功无过苟有纤介之累王仁赡岂为卿隐耶劝惩国之
典可无让也
 天下无难事亦无易事权柄下移则难于登天威令
 既振则易于反掌晋文公一诸侯耳春秋之世赏罚
卷三 第 8a 页 WYG0686-0212c.png
 最为有章城濮之役师还济河反命献俘授馘饮至
 大赏祁瞒干命则诛之舟之侨先济则赏之晋之所
 以霸者文公能用其赏罚也至于唐之德宗则昩乎
 此是时藩镇跋扈贡献不至于朝廷号令不禀于天
 子则是有可诛之罪矣而德宗则一切不问自初即
 位专行姑息之政至于诸道出师或拔一县或攻一
 屯其为劳亦小矣然且奔走献捷张皇其功或一日
 再赐或一月累封凯歌未遂官品已极唐之所以弱
卷三 第 8b 页 WYG0686-0212d.png
 者德宗不能用其赏罚也伟哉我太祖之兴其用兵
 行师伐叛吊民尤切留意于赏罚之际王全斌曹彬
 平蜀将帅也曹彬有功无过则擢用而不疑全斌贪
 恣致乱则贬降而不恤以至尅期而献戎捷则节钺
 以宠之白日剽掠都市则掩捕而戮之赏罚如此宜其
 平定天下取五强国如摧枯拉朽之易也(要论/)
   阅武  水战  炮车  骑射
建隆二年正月幸造船务阅水战二月幸飞山营阅炮
卷三 第 9a 页 WYG0686-0213a.png

建隆三年十一月辛酉大阅西郊甲子又阅
乾德元年四月凿新池习水战幸玉津园阅骑射
建隆三年九月御讲武殿阅兵
 此与唐太宗习射显德殿之事异矣盖太宗当天下
 已定之后自逞技痒徒失人君之体我太祖当天下
 战争之始日练军实以为定天下之资尔故汰之使极
 少治之使极严教之使极精少则无冗兵严则无骄
卷三 第 9b 页 WYG0686-0213b.png
 兵精则无弱兵此京师之兵止十万所以制诸道而
 有馀也以汴梁之地教阅无虚日而诸僭伪之国方
 且以骄侈相尚以文墨相高因别为额而隶之将下
 则今两浙雄节福建广节之类是也五年始排立就
 粮禁军之下元丰兵令悉以雄节之类升同禁军由
 是禁军遍天下矣
乾德三年九月御讲武殿阅兵以马军为骁勇步军为
雄武并属侍卫司初京师之兵以殿前侍卫二司领之
卷三 第 10a 页 WYG0686-0213c.png
时殿前司领骑兵之额三十七步兵之额二十六侍卫
司领骑兵之额三十五步兵之额八十三上命给诸军
缗钱俾娶妻王继勋主雄武军不能戢下凡百馀人掠
人妻女上闻大怒命捕戮之小黄门见而不奏亦杖数
(雄武肆/掠者诛)
开宝四年十二月郊大赦废川班内殿直郊礼行赏上
以御马直扈从特命增给川班内殿直(蜀兵百馀辈/上择为川班)
例击登闻鼓陈乞上怒曰朕之所与即为恩泽又安有
卷三 第 10b 页 WYG0686-0213d.png
例哉命斩其妄诉者四十馀人遂废其班(川班妄/诉者戮)时内
臣李承进前事后唐上问曰庄宗以英武定中原享国
不久何也承进曰庄宗好畋猎事姑息威令不行赏罚
无节因以兆乱上拊髀叹曰二十年夹河战争取天下
不能用军法耶夫此辈纵其无厌之求以兹临御诚为
儿戏朕今抚养士卒固不吝惜爵赏苟犯吾法惟有剑

   籍禁兵  正军法
卷三 第 11a 页 WYG0686-0214a.png
乾德三年八月籍诸道骁勇补禁卫上亲试之用普之
谋也
建隆中以诸郡本城兵供百役或更戍他郡三司禁旅
就粮诸郡亦不得常坐食于京师自列郡各置禁军严
差出占籍之令而牢城作院各置指麾由是禁旅无就
粮者而厢军亦升为禁军不复戍役矣
 陈平甫曰按祥符天圣编𠡠诸郡自骑射至牢城凡
 名额二百二十三总为本城所谓禁兵者皆三司之
卷三 第 11b 页 WYG0686-0214b.png
 卒分屯而更戍今之屯驻驻泊之名而钤辖都监监
 押官所部领者也三边之兵间因事宜升为禁军则
 所谓四十四处禁军如咸平中升陜西选中保捷庆
 历中升河北教阅本城为禁军之类是已此为就粮
 自元昊叛而西北有保毅王伦叛而东南有宣毅于
 是列郡稍置禁军嘉祐中诏东南各置威果凡二十
 五指挥亦无过九大郡熙宁按厢军之籍五十万人
 而不足以战于是教阅之法起其后以厢军团并为
卷三 第 12a 页 WYG0686-0214c.png
 额则令两浙崇节福建保节之类是也此教阅兵国
 家以仁得天下未始以兵为重也然定都城四平无
 险其势必资于兵太宗选诸道骁勇者补禁旅太宗
 取禁军伉健者隶亲军其强干弱枝之虑悉矣不特
 此也前日之乱皆不逞之人为之太祖聚以为兵畀
 以厚禄节以军法禄厚则知自爱法重则不敢为非
 雄武肆掠百卒皆诛川班妄诉全军俱废其制御何
 严也兵权稍重则易置杯酒之间阶级不峻则耸动
卷三 第 12b 页 WYG0686-0214d.png
 一剑之戒其劝惩何明也军士衣不过膝葱韭不得
 入营无侈心也出戍之日多在营之日少无非念也
 营在城西者粮在城东营在城东者粮在城西所以
 劳其力也此国初之兵所以愈少而愈精欤(太宗御/兵有法)
   处冗兵
建隆二年五月置诸军剩员以处退兵令所在拣择升
骁勇退老弱
 夫兵之冗不难于汰而难于处藉其力于强壮之时
卷三 第 13a 页 WYG0686-0215a.png
 而欲去其疾于老弱之后何以慰其心哉太祖所以
 能去冗兵者以有剩员以处之也韩琦所以能汰陕
 西兵者以陕西籍农为兵则兵尚可以为农也(仁宗/朝韩)
 (𤦺选关陕禁兵不堪征/战者放一万二千馀人)苟无以处之岂不速之为盗
 哉
  严阶级
开宝五年十一月严阶级法诏禁军将校有带遥郡者
许以客礼相见自馀厢都指挥使一阶一级全归伏事
卷三 第 13b 页 WYG0686-0215b.png
之仪
 五闰之乱大帅宿将拥兵跋扈而天子之废置如奕
 棋此国擅于将也偏裨卒伍徒手奋呼而将帅之去
 留如传舍此将擅于兵也然国擅于将人皆知之将
 擅于兵则不知也节度因为士卒所立而五代人主
 兴废皆郡卒为之推戴一出而天下俯首听命不敢
 较太祖既收节度兵权于是又严阶级使士知有校校
 知有帅帅知有朝廷矣(太祖制兵/有阶级)
卷三 第 14a 页 WYG0686-0215c.png
   遣使赈贷  (君德/)  (仁政/)
建隆元年正月遣使诣诸州赈贷
 上以甲辰即位而乙卯遂遣使赈贷岂得天下之初
 欲以是要誉于人哉惟天惠民惟辟奉天当时之民
 苦于干戈苦于赋敛苦于刑役为人父母见子弟之
 饥寒则褰裳濡足以救之此武王下车未几而散财
 发粟之心也
   蠲租省刑
卷三 第 14b 页 WYG0686-0215d.png
二月宽商征自唐末藩镇擅利其后诸国分据故征筦
尤繁是年诏所在母得苛留旅人非有常算之弊勿搜
其箧
二年二月遣使监输民租时符彦卿在天雄军取民尤
悉上更赐公粟以愧之
建隆三年三月定大辟详覆法初令诸州奏大辟案委
刑部详覆又令诸州录事参军与司法掾同断狱上尝
读尧典叹曰尧舜之世四凶之罪止从投窜何近代宪
卷三 第 15a 页 WYG0686-0216a.png
网之密耶(更见御史/门执法)
 宽征税其意将以利商旅耳亦所以革方镇擅利之
 弊定刑辟其意将以轻刑耳亦所以革方镇专杀之
 弊遣使监输民租其意将以利农民耳亦所以革方
 镇擅赋之弊此兵权所以能收于杯酒之间欤故自
 商征之宽而后世不敢妄增一额自详刑之审而后
 世不敢妄戮一人自民租之轻而后世不敢妄加一
 赋以至仁之一脉而寿吾国之元气此其所以培我
卷三 第 15b 页 WYG0686-0216b.png
 宋亿万载之业者盖有在也
   劝农桑  恤刑狱
建隆三年正月诏长吏劝农桑
 自后岁首申劝农之诏始此
开宝二年五月命诸州恤刑以暑气方盛诏诸州狱叟
洒埽洗涤贫者给食而疾病者给药小罪即时决遣
 自后仲夏申恤刑之诏如此
   赈饥民  视旱田
卷三 第 16a 页 WYG0686-0216c.png
建隆三年正月赈淮南饥初沈义伦使吴越还言扬泗
饥民多死郡储尚多可贷之
是年四月遣使按河北旱田七月复诏遣朝臣出使还
日具民间利病以闻
乾德二年诏长吏视旱田即蠲其租勿俟报
 建业之世文法未详君子得以措手于法之外以任
 事而小人有所惧而未敢以为奸承平曰久文法益
 密小人求工于法之外以生奸而贤者拘于法而不
卷三 第 16b 页 WYG0686-0216d.png
 获逞国初遣使吴越者得以言淮南之饥又诏朝臣
 出使者得以具民间之利病有旱蠲租则勿俟报君
 子不为绳尺所拘束而小人之献羡馀者则复禁之
 所以有爱民之实也(乾德四年张全藻所言羡馀行/赏上曰此非掊尅民租私减军)
 (食何以致之/诏禁献羡馀)自后为长吏者水旱不敢闻亦不以实
 闻有发廪以赈贷者则曰是沽名也或不待请而发
 者则曰是专权也君子安得尽心哉然小人之误国
 者增羡入之数收倍出之赋朝廷亦不问也岂敢于
卷三 第 17a 页 WYG0686-0217a.png
 害民而不敢于爱民耶
   宽征税
开宝三年四月除河北盐禁任商旅贸易收其征
十一月减冶金旧额
开宝四年四月诏除岭南苛政弛酒曲蘖禁𣙜盐许官卖
以佐州县之费
七月减广南州耗米右补阙梁周翰上疏请宽民力其
略曰西蜀淮南荆潭桂广之地皆已为王土陛下诚能
卷三 第 17b 页 WYG0686-0217b.png
以三方所得之利减诸道租赋之入则德泽均而民力
宽矣上嘉其言
 国初京师兵不过十万岁试进士才举数十人士习
 未盛官簿至寡仙源本支未甚蕃衍内外官职率未
 详备内郡庭珰自有定员省部胥吏俱未溢额无冗
 兵冗官冗吏之费加以太祖崇朴以先天下身衣浣
 衣殿设苇帘平广南而废媚川都平西蜀而碎玉装
 溺器(见抑奢崇/俭门注)其俭如此所以不惟可减常赋以宽
卷三 第 18a 页 WYG0686-0217c.png
 农民亦可除末禁以宽商贾也
   度民田  作户籍
建隆二年正月遣使度民田上曰遣使度田盖欲勤恤
下民而民弊愈甚今当精择其人后坐括田失寔者多
免官
乾德元年十月作版籍户帖户钞
 孟子所谓经界与后人所谓经界异孟子以井地不
 均谷禄不平而行经界后世以民产不均税田不登
卷三 第 18b 页 WYG0686-0217d.png
 而正经界也盖民产不均则业归大家而产留下户
 税钱不登则官失其利而必多取于民国初经界之
 法未行则度田之使不可以不遣版籍户帖户钞不
 可以不作也然上之遣使则曰勤恤民隐岂若建武
 检校垦田多有烦扰者哉
   定役法
建隆二年五月诏令佐检察差役有不平者许民自相
纠察此严差役法也
卷三 第 19a 页 WYG0686-0218a.png
 陈平甫曰差役古法国初循旧制衙前以主官物里
 正户长乡书手以课督赋税耆长弓手壮丁以逐捕
 盗贼承符人力手力散从官以奔走驱使在县曹司
 至押录在州曹司至孔目官下至杂职拣掐虞侯等
 人各以乡户等第定差熙宁四年始议使民出钱官
 为雇役谓之免役钱六年又行保甲法置保正副大
 小保长察盗七年输保丁充甲头催税罢募户长壮
 丁八年罢耆长令保正保长管干别立庸直雇承帖
卷三 第 19b 页 WYG0686-0218b.png
 人隶其下元丰八年有言耆壮之役则归于催税甲
 头是使民出钱免役而复使执役也(后有/旨罢)绍圣元年
 复雇役法二年以大保长催税罢差保头以旧耆长
 钱支保正户长钱支保长壮丁钱支承帖人靖国元
 年拘收大保长雇钱绍兴二年拘收耆户长雇钱十
 二年拘收壮丁雇钱盖自保正长承帖人雇钱并起
 发而充役如故民力于是困矣此其大略也而其患
 皆起于以保甲代役户宽狭不均重为民病
卷三 第 20a 页 WYG0686-0218c.png
   浚河渠  通漕运
建隆元年正月浚蔡渠(通淮右之漕/命陈诏督之)二月浚五丈渠(通/东)
(北之漕亦/陈诏督之)上曰河渠之役非获已烦民奉已之事朕不
为也后改蔡渠为惠民河五丈渠为广济河
 汴与洛俱河南地也国家不都洛而都汴者以四方
 辐凑漕运之法远近俱便故也东南之粟自汴河入
 陕西之粟自黄河入陈蔡之粟自惠民河入京师之
 粟自广济河入论四河之所入则东南为多此太祖
卷三 第 20b 页 WYG0686-0218d.png
 所以有不出百年东南民力殚矣之忧而欲都西京
 (恐漕运/烦民力)
   都汴京
建隆元年上初幸西京爱其山川形势宫阙壮丽有留
居之意(上生于洛阳乐其/风土意欲居之)晋王及群臣(晋王即/太宗)力争上
曰迁洛阳未巳当迁长安又曰吾将西迁者无他欲据
山河之胜而去冗兵耳因谓左右曰晋王之言固善不
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卷三 第 21a 页 WYG0686-0219a.png
 国初所以不都关中而都汴者以灵武燕冀之地未
 复也然洛与汴皆河南之土洛之险犹可恃而汴则
 无险可畏也欲为四方有事之备则当都洛阳高城
 深池坚甲重兵以杜诸夏不虞之备伐北夷深入之
 谋若已都汴则不得不以守四夷为说此太祖所以
 有都西京之议也然都汴固不得已都西京亦不得
 已也使太祖收灵夏复燕蓟则必都长安矣
   置内库  (左藏/)  (封桩/)
卷三 第 21b 页 WYG0686-0219b.png
乾德三年三月置封桩库国初贡赋入左藏库及取荆
湖西蜀储积充羡上曰军旅饥馑当预为之备不可临
事而厚敛于民乃别为内库以贮岁终用度之馀皆入
(太宗时改封桩库为景/福内库别置内藏库)
 太祖之置内库即周之内库汉之少府东汉之别监
 有唐之大盈也然内府总于太宰属于外朝其意出
 于公自东汉至唐率以阉人主之始专为私用矣太
 祖语左右曰军旅饥馑当预为之备不可临事厚敛
卷三 第 22a 页 WYG0686-0219c.png
 于民我太祖之意为民虑也又尝语近臣曰朕闻八
 州之民久陷夷狄俟蓄满五百万缗以赎山后诸郡
 我太祖之意为国虑也则内帑之立公耶私耶(置内/库欲)
 (民与国/俱利)
   制礼乐
乾德四年十二月初用雅乐上以雅乐登歌命太常寺
和岘
讨论请以司天台景表石尺为准取王朴所定尺
校之短于古尺四分上乃依古法别造新尺使工人校
卷三 第 22b 页 WYG0686-0219d.png
其艺果下于朴所定管一律遂别造十二律管以取声
音始和畅至是用之
开宝六年四月行开宝通礼初中丞刘温叟等上开宝
通礼二百卷至是卢多逊上开宝通礼义纂一百卷诏
付有司施行于乡贡开元礼为开宝通礼并以新书试

 以汉兴至百年犹未遑礼乐之事太祖当天下未一
 之时首明礼乐其知所急矣然礼乐废缺已久礼犹
卷三 第 23a 页 WYG0686-0220a.png
 可以书传声亡则乐亡故其传尤难于礼也以尺较
 律则尺有长短以黍较律则黍有大小以声与气较
 律则声气犹有可求和岘所定惟尺与黍而已安得
 不启后日纷纷之议哉
   限度僧
开宝六年四月限度僧法诸州僧帐及百人者每岁许
度一人
 熙宁以前有度僧而无鬻僧熙宁以后有鬻僧而无
卷三 第 23b 页 WYG0686-0220b.png
 度僧度僧则无所利而为之鬻僧则有所利而为之
 也国初度僧为有限而后日鬻僧无所限徒以助一
 时费用之急而启游民之害肆异端之祸惜哉
   弭天变  (河决/)  (霖雨/)
开宝五年五月河大决濮阳未几又决朝城决阳武汴
水亦决谷熟大霖雨出宫人六月塞决河命曹翰董其
役上谓翰曰霖雨不止又闻河决朕焚香上祷于天若
天灾流行愿在朕躬勿施于民
卷三 第 24a 页 WYG0686-0220c.png
 河决特水塞其道耳太祖乃以为天灾而归诸已至
 王安石有曰河决以坏民产而天不恤任理而无情
 也陛下当为天之所为此教人主以不畏天也故陈
 莹中曰人主晏然不以为虑然后大臣得以如意而
 有为其诛安石之心欤
   女真贡马
建隆二年八月女真贡马
乾德元年八月女真来贡蠲登州沙门岛居民租税令
卷三 第 24b 页 WYG0686-0220d.png
专治舟船渡所贡马
 女真去京师几千里而贡马中国之盛衰夷狄未尝
 不知之也然当阳长之时而阴稚已伏矣宣和之遣
 使亦自于沙门岛度海一路然建隆之贡马是夷狄
 求通于中国也宣和之遣使是中国求通于夷狄也
 安得不启中原之祸
   契丹和战
开宝四年十一月契丹寇定州六万骑入寇上命田钦
卷三 第 25a 页 WYG0686-0221a.png
祚曰彼众我寡但背城阵以待之虏围遂城钦祚度城
中粮少整兵开南门突围一角出是夕至保塞军中不
遗一矢北边传言三千打六万捷至上喜谓左右曰虏
数犯边我以二十匹绢易一胡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
人止费我二百万匹绢则虏尽矣自是益修边备
开宝八年三月契丹来聘七月初通使契丹
 和非中国得已之事也然和出于彼则和可坚和出
 于我则和易败太祖当南征北伐之始而契丹复与
卷三 第 25b 页 WYG0686-0221b.png
 太原相援(见太宗平/太原门)以汉高帝处此必有平城之忧
 唐太祖处此必有借助之举惟太祖专任边将来则
 拒之去则禦之且未尝遣一骑以出境亦未尝命一
 使以通和必待其边臣贻书而后命边臣以答之必
 待其来聘有礼而后遣通和之使以报之其殆中国
 之体矣景德之和所以久而宣和之和所以败者以
 景德之和在彼而宣和之和在我也(和在彼则中国/强和在我则夷)
 (狄/强)
卷三 第 26a 页 WYG0686-0221c.png
   平盗贼
开宝五年八月广南獠贼反遣内臣李神祐督战平之
岭南初下所在盗起负海为乱尹崇琦击之上遣神祐
督战未几尽平其党
 内臣督战始此
 宦官督战此唐末五代之弊政而太祖未暇革也然
 但使之督战未使之将兵也淳化五年西蜀盗起命
 王继恩平贼则使之将兵矣然虽有功而不得为宣
卷三 第 26b 页 WYG0686-0221d.png
 徽使也(继恩有平蜀功中书拟为宣徽使太宗曰/朕不欲以宦官预政事宣徽执政之渐也)
 李宪童贯则预政矣呜呼一星之火至于燎原一窦
 之水至于滔天可不谨哉可不戒哉(李宪童贯神/宗徽宗朝)
   传位
建隆二年六月皇太后杜氏崩后疾革令上传位晋王
(太祖弟/太宗)曰若周有长君汝安得至此因命赵普于榻前
为誓书藏之金匮
 以皇太后而知社稷之至计盖有圣母必有圣子也
卷三 第 27a 页 WYG0686-0222a.png
 高曹向孟之贤始此
 
 
 
 
 
 
 
卷三 第 27b 页 WYG0686-0222b.png
 
 
 
 
 
 
 
 宋大事记讲义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