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123-06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浮沚集卷三
            宋 周行巳 撰
 策
  两汉兴亡
愚尝谓国家之兴亡天也非人所能为也一归于人不
可也虽然因是人之言而兴则是人之功也因是人之
言而亡则是人之罪也一归于天不可也考诸两汉之
卷三 第 1b 页 WYG1123-0618b.png
兴亡则断可知矣何也夫西汉之兴始于韩信之一言
其亡也始于张禹之一言然而西汉之兴亡亦非二人
者能为之也东汉之兴始于邳彤之一言其亡也始于
胡广之一言然而东汉之兴亡亦非二人者能为之也
请舍其说而备言之夫汉兴之初刘项雌雄之未判高
祖犹豫而未决得韩信一言遂任武勇封功臣决策东
向传檄而天下定矣世祖方得二郡之助而众兵未合
议者欲因二郡之众建策入关向使从其言是委成业
卷三 第 2a 页 WYG1123-0618c.png
而临不测汉之为汉未可知也邳彤廷争光武一悟而
大功立矣夫二京之兴是二人之力也孝成之世日食
地震灾异荐臻吏民上书皆言王氏之盛张禹以国之
元老天子犹豫躬万乘而下问焉禹乃私已畏祸不斥
言其弊反引春秋之事以为诡说王氏既固而汉祚之
基绝于此矣质帝之没建立之权系于大臣胡广以国
之旧臣朝廷倚重不从李固之忠言而苟合梁冀之邪
谋昏主立而汉室衰矣二京之亡此二人者实任其责
卷三 第 2b 页 WYG1123-0618d.png
也故曰由是人之言而兴则是人之功也由是人之言
而亡则是人之罪也一归于天者非也然而两汉之兴
亡虽因是四人者而求其所以兴亡盖亦久矣周之于
穆不已诗人以为天之命夏禹之立启孟子以为天与
之则夫社稷之兴亡岂一人之力哉且以秦失其鹿天
下共逐之智者用其谋勇者用其力人人皆以为可立
取也陈项之锋锐不可婴高祖非有祖宗积累之休德
泽施于民之久也然而奋衣提剑七年而成帝业成功
卷三 第 3a 页 WYG1123-0619a.png
之速抑何由而致之哉新室之乱盗贼强梗群聚山谷
磨牙摇毒以相噬螫世祖之兴语其才非若高祖之英
雄也语其谋非若高祖之洪远也然而奋臂一呼四方
响应昆阳之役一举而天下为汉宜阳之师不战而赤
眉束手者此岂一人之力哉及其衰也西京自成帝而
东京自桓灵之后庸君继出礼乐政教不足以维持国
家恩惠德泽不足以浃洽生灵委政外家权臣擅命因
缘积习以厎于亡其间略无一君聪明睿断为之扶衰
卷三 第 3b 页 WYG1123-0619b.png
振朽此又岂人之所能为哉故曰国家之兴亡天也非
人之所为也一归于人不可也虽然人臣之言不可不
慎也两汉之兴后世必归其功于韩信邳彤故读其史
则有深嘉而屡叹者矣两汉之亡后世必归罪于张禹
胡广故读其史则有懑而谩骂者矣皆不可逃于后
世也呜呼人臣之言不可不慎如此昔唐高宗之世帏
房昜夺大臣不从李绩以老臣辅少主天子委诚取决
绩乃畏祸从而道之武氏奋而唐之宗族戕灭殆尽国
卷三 第 4a 页 WYG1123-0619c.png
祚几绝议者以几千一言丧邦此张禹胡广之类哉然
而国家之有是事也是人也亦天之为也故学者读其
史而泥其迹亦何异于指釜为鱼哉愚所以推其意而
并以献焉
  风俗盛衰
今之天下古之天下也一何异于古乎古之民今之民
也一何乖于今乎岂九重睿圣不迨尧舜禹汤之隆而
二府登贤非禹稷皋陶之盛耶然则十八路之地数百
卷三 第 4b 页 WYG1123-0619d.png
州之民仓廪实而礼节或未治既庶富而教化或未及
积习之俗未革于忠厚渐渍之风尚溺于偷薄将谁责
之而可百里之县未得其令也千里之郡未得其守也
是以主德不宣恩泽不流而民之利害壅于上闻也则
虽吾君吾相相与愿治之勤窃病下民之未尽知也岂非
为吏者鄙不足以推君之治而致之民则所以治者未
必治欤呜呼甚哉民之无知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
恶则安于为恶郡守县令民之师帅而风化之所瞻也
卷三 第 5a 页 WYG1123-0620a.png
道民之道可不慎哉考自载籍之传其治道之得失习
俗之美恶流风遗烈百姓犹有存者故太王好仁而邠
之人贵恕僖公好俭而晋之人蓄聚燕之人敢于急召
公之遗风也朝鲜之人至于有礼箕子之教也长缨鄙
好且变邹俗紫衣贱服犹化齐风故圣人之于仁义深
矣其于教也勤而不怠缓而不迫欲民渐习而趋之至
于久安而成俗也故三代御俗有风化有法制君仁莫
不仁君义莫不义污者修悍者愿躁者悫农莫不以力
卷三 第 5b 页 WYG1123-0620b.png
尽田贾莫不以察尽财工莫不以功尽器士莫不以道
尽学此风化之至也分地以建国度土以居民正井邑
均赋税宫室器用各有制衣服饮食各有度此法制之
行也风化所以动民之心法制所以定民之志法制立
而风化行故廉耻兴而忠厚之俗成薰为太平垂祀八
百年而传三十六王后世虽法制之去而暴君污吏毒
民以苛刻民有畔心则思先王之仁而不忍去欲为乱
则思先王之义而不敢作盖其所以宥民者深而礼义
卷三 第 6a 页 WYG1123-0620c.png
之风未衰廉耻之心未尽也后世欲治之主欲所以治
天下者莫不有法制亦莫不有风化然一授非其吏则
刑罚胜而仁义之道不行故法制坏而风化不宣于下
国异政家殊俗贾谊所谓移风昜俗使天下回心而向
道类非俗吏之所为者此也故有偏举之政有不胜之
俗得良吏则敦厚之俗胜矣得健吏则节义之俗胜矣
得贪吏则盗窃之俗胜矣得酷吏则忮暴之俗胜矣故
盗贼所以未息刑罚所以未省庸吏扰之也欲善俗莫
卷三 第 6b 页 WYG1123-0620d.png
若择吏然良吏之所施设则各论俗而尚教奚必同条
而共贯哉若龚遂为渤海首率以俭约文翁为蜀先化
以学校南阳好商贾召公富以本业颍川好争讼分异
黄霸化以笃厚若是皆救民风之失起不举之教何必
华山之騄耳然后行远乎窃惟今日之盛岂无若是数
人者足以治天下而郡县簿书期会为务而风俗坏败
则因循而不为虑此所以积习之俗未革为忠厚渐渍
之风尚溺于偷薄盗贼或未息刑罚或未省也为今之
卷三 第 7a 页 WYG1123-0621a.png
说莫如除汰圭符妙简铜墨以是重其任至其黜陟亦
以是则何患乎不若三代之盛时哉
  孔门四科两汉孰可比
尝谓有圣人之学而无不可成就之才然古之常人每
足以过人而后世卓荦高才有不及焉何也是非出于
天者不同而所以成就之者异也古之人其所以学于
圣人者吾不知其果何事而昔之人尝以管仲许人者
彼乃愀然见于颜色而甚不取之至于子路则曰吾先
卷三 第 7b 页 WYG1123-0621b.png
子之所畏也夫子路之才不过足以宰百里而管仲相
桓公霸天下其功烈赫赫如此是人也乃独羞其所大
者而深畏其所小者此其志岂不欲为管仲之所已成
者而进夫子路之所未就者欤盖其学不同也是以刘
向比仲舒于伊尹而歆以谓师友渊源未及孔门游夏
此诚知言故为乐正子得圣人所学之要孟子曰乐正
子善人也信人也夫学者至于自信则本立矣积而充
之以至于圣人无疑也然则士之学亦必先正其本而
卷三 第 8a 页 WYG1123-0621c.png
成就其大则必有大过人者矣此孔门之学其见于答
问之间虽循循有序而不相躐然自洒扫应对以上要
皆所以去其养心之害而导夫至正之路必使至于确
然自得而后已夫是故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而孔孟之
徒所尊畏者不过四科至于他所学存于已亦皆有过
人者是非谓其才皆足以过人谓其得圣人之学者亦
各因其仁智之见而成就其才此学不传而道不明于
天下士之习尚又或蔽于一时之俗而激于当世之风
卷三 第 8b 页 WYG1123-0621d.png
若西汉之尚功名东汉之尚名节及方之孔门四科则
不可同日而论盖尝观其名实班班为史氏所称道者
多矣然而龌龊廉谨无能往来当时以为德行而不可
方之颜闵从容平勃遨游二帝当时以为言语而不可
比之宰我子贡附会阴阳之说牵合异同之论当时以
为文学而不可比之游夏发奸摘伏条秩可观当时以
为政事而不可比之冉有季路又其间卓然为学圣人
者如扬雄盖后之人尝比之孟子则四科之列优为之
卷三 第 9a 页 WYG1123-0622a.png
也而观迫于祸患曾微颜子之乐其贫贱而著之于书
乃不如子贡之足以知圣人也又况其馀乎呜呼观人
者亦必求其所以存于心者而不必事为已效若颜子
之学孔子盖尝存心于视听言动之间而得之于哀乐
未发之际其所以未至于圣人一间者特有见于所立
卓尔之故孔子已许之可以共其出处则得其所施设
又可知矣若夫宰我子贡冉有学圣人之道者也虽于
孔子之道有所未至而皆足以知圣人之要故其所谓
卷三 第 9b 页 WYG1123-0622b.png
德行言语文学政事也非后世所谓德行言语文学政
事也虽然是数子虽不得尽用于世得夫圣人明之以
有闻于后世故学者因以得其言而考之若两汉数百
载间岂无豪杰特立之士能传圣人之学于千百载不
传之后不幸不得有为于世而又不幸不得圣人发明
而杂出于传记猥与下概同流亦不无其人而愚亦谓
黄宪徐孺子真颜子之流至于沈其光耀而不得闻者
夫岂少哉
卷三 第 10a 页 WYG1123-0622c.png
 策问
  圣贤之学
问昔吾夫子居于洙泗之间从之游者三千人而颜子
最称高弟后世学者皆曰吾师考其志业盖淡如也箪
食瓢饮不改其乐夫子称其贤不迁怒不贰过夫子称
其好学乃若言志不过愿无伐善无施劳而喟然之叹
则曰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若与今之所谓学者不
相似然何夫子与之同其行藏而于为邦之问告之以
卷三 第 10b 页 WYG1123-0622d.png
王者之事古人不吾欺也遐想高风若有不可及者抑
不知夫子之门果何所学乎夫以孟子之雄才卓然名
世宜其前无愧于古人乃其所愿犹吾夫子学而所以
推称颜子盖尝以为与夫禹稷颜回同道学者论世尚
友不可以不知也昔人尝以子贡贤于夫子呜呼赐也
犹不敢望回况于夫子哉夫人之知人不若自知之审
此无足疑也而世之学者皆曰夫子大圣人也颜子大
贤人也而去孔子一间者也此可以为知言矣然犹意
卷三 第 11a 页 WYG1123-0623a.png
其人云尔吾亦云尔抑不知孔子之所以为圣者果何
道而颜子之所以贤而去圣人一间者果何事使孟子
生于孔子之时亦将并驾其说于天下乎将果如其所
愿而学之乎如其学于孔氏之门也比德颜子又将孰
先而孰后乎读其书不知其人不可也如或知之使后
之学者知圣人之道将何自而入入圣人之门复何修
而至韩愈曰轲之死不得其传信斯言也圣学之不传
久矣有人于此犹见圣人之心默得圣人之道是得其
卷三 第 11b 页 WYG1123-0623b.png
传于千载不传之后矣是亦吾孔孟之徒矣此学校所
以当讲也各示所见无隐
  司徒典乐之教
问孔孟而上教化一出于官长司徒以待万民典乐以
待国子自尧舜迄于成周未之或改岂人心固同欤读
其书尝闻其略矣三教六德六行六艺司徒之任也直
温宽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乐德乐语乐舞典乐之任
也两者为教将同乎将不同乎何其待之异也抑又有
卷三 第 12a 页 WYG1123-0623c.png
可疑者成于乐学之终也为国子者岂皆不待下学而
能立于礼乎实则不至躐等以贼夫人之子非先王之
用心也若圣与仁吾夫子所不敢居也司徒与民固远
将躬率以正善其耳目且犹不可况载色载笑告之话
言又可乎乃能使乡人共进此道其术安在周公必不
我欺遐想遗风使人抱经而叹何其高且远也今诸君
从事于兹出于天子命之亦古所谓教官之属也若孔
孟而下曰师曰弟子云者乃王泽既熄之后羁臣游士
卷三 第 12b 页 WYG1123-0623d.png
区区忧世之所为私淑艾可也不足为今日言也
  好恶
问章子通国皆称不孝而孟子为之礼猊仲尼贤于尧
舜而鲁人以为东家丘夫人好恶之相绝岂直为寻常
之间哉昔人有问于吾夫子者曰乡人皆好之何如曰
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
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此其为好恶之说甚审也然而物
我异观是非相埒彼其善者曰吾所好者善也所恶者
卷三 第 13a 页 WYG1123-0624a.png
其不善也然则所谓善与不善又孰从而定之哉呜呼
善恶好恶不能定于一乡而况于天下乎昔许劭有人
伦鉴汝南之俗号为月旦评至同郡畏其名节豪杰资
其品题其所裁量遂为覈论岂其知人之性素明成败
之迹已验欤
  王道
问三代以来一姓传有天下受命而王历数久近皆天
也然而必以有道而兴无道而亡是以周过其历秦不
卷三 第 13b 页 WYG1123-0624b.png
及期由汉迄唐罔不由此书曰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
同事罔不亡敢问历代之所以兴者何道所以亡者何
事孔子孟子言王道详矣诸生习乎诗书礼乐之文心
乎仁义道德之实达乎三王之法而览乎历世之道见
其始而知其末闻其风而知其自敢问王道之所以为
道者何道也必有取法于斯若孔子孟子云者何事也
历世得之多得之寡者何代也损之益之施于今者何
宜也详言之无隐
卷三 第 14a 页 WYG1123-0624c.png
  孔门数子得失
问孟子尝谓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
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
闻者莫不兴起且仲尼之于二子者可谓出乎其类拔
乎其萃者也从之游者洙泗之间訚訚行行疑者有质
问者有答惑者有解失者有救亲炙渐磨所得博矣盖
非特闻风而已矣三千之徒称善七十二子又岂有顽
懦鄙薄之比哉然而以由之果而有愠见之称以求之
卷三 第 14b 页 WYG1123-0624d.png
艺而有聚敛之贪以赐之达而有货殖之污宰予忘父
母之爱而必于短丧子夏捐道义之乐而悦于纷华数
子之失古人不我欺也以为质之不美欤则其贤又列
于四科焉以为自外入不能尽性之所充欤而孟子谓
闻夷柳之风其效若此之盛岂吾圣人又或少贬耶抑
古之学者入道自有攸趣未昜窥较欤不然胡为其然
耶诸君仲尼之徒也于数子之得失商确之审矣明以
复我
卷三 第 15a 页 WYG1123-0625a.png
  君子小人
问为天下者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此甚不难知也
自古人主亦未尝欲用小人而不欲用君子然而卒用
小人而不用君子以至于乱亡者诚亦不明夫君子所
以为君子小人所以为小人而已矣且以治世之君以
君子为君子而用之乱世之君以小人为君子而用之
甚哉君子小人之难知也君子于此必有道矣诸君一
日从事于斯如有道人主进君子而退小人使昭然不
卷三 第 15b 页 WYG1123-0625b.png
疑于其间将何为说愿预闻焉
  贾谊马周所言
问古之人有一言而可兴邦者不可以不知也汉文帝
时几至刑措而贾谊有流涕太息之言唐至贞观米斗
三钱外户不闭可谓治平矣而马周所建言皆切一时
盖天下未尝无事惟其安不忘危所以常安治不忘乱
所以常治虽尧舜之为君禹皋陶益稷之为臣不能忘
儆戒于无事之时国家承平百有馀年自三代以来未
卷三 第 16a 页 WYG1123-0625c.png
有如今日之盛也然欲不忘儆戒于无事之时以防危
乱于治安之日将亦有所谓流涕太息事有切于一时
者乎夫贾谊洛阳年少马周常何家客彼皆有王佐之
才诸君自视宁将歉然盍亦言之以观诸君之才之识
如何其小大远近也
  学校科举
问为天下者莫急于得才学校所以养才也科举所以
取才也方今内有太学外有郡县之学太学养士数千
卷三 第 16b 页 WYG1123-0625d.png
百人郡县之学多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人不为不盛矣
而科举三岁所取进士经律特奏名率千数百人不为
不多矣然而朝廷议者犹患人才之难夫岂养之之道
有所未至而取之之法有所未尽乎将欲学校之间讲
所以养之之道以益今日之所未至科举之外设所以
取之之法以广今日之所未尽亦有说乎诸君从事于
斯久矣必知其说知其说而不以告也可乎不可
  煮海𣙜酤之禁
卷三 第 17a 页 WYG1123-0626a.png
问煮海𣙜酤之利县官经费仰给居多或曰非三代之
法此甚高之论不可行于今然而利之所在民自从之
虽日杀之不可禁今郡县断罪犯此两禁者日相属也
夫既曰利矣为国者曰利吾国为民者曰利吾身夫焉
得而禁之弛之弗禁固不可也禁之已迫又将可乎盖
犯此两禁者类皆无赖等死之人禁之稍宽则容奸而
为利迫之已甚则群聚而为盗此不可以不长久虑也
如欲弛其禁易其法使国有岁入之常而民免抵罪之
卷三 第 17b 页 WYG1123-0626b.png
虞岂无策乎诸君生长于斯固所耳闻而目见者也其
必有悯焉于心者试为详言之
  本朝治法
问宋有天下百数十年朝无威福之臣野无豪猾之奸
内无寇攘之变外无边隅之虞自三代以来未有天下
治安无事若此其久也其间圣祖神孙盛德相继创业
垂统必有可传之法持盈守成必有善继之事自天子
诏书朝廷故事至于名臣奏议天下所耳闻而目见者
卷三 第 18a 页 WYG1123-0626c.png
也诸生有志于仕可得不知乎诗云于戏前王不忘试
为讲之以为今天子之献
  佛老与儒者之道同异
问近世学士大夫多引佛老之说以辅六经之旨其论
甚高末学晚生尚不能知其言况能达其心乎彼其为
老者曰道先天地生吾道尊为佛者曰天上天下惟我
独尊为儒者曰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吾道尊此特
戏论为胜负之说非学者之谈也学者或以谓老佛与
卷三 第 18b 页 WYG1123-0626d.png
吾儒皆明一性其道同或以谓老氏废仁义礼乐佛氏
弃君臣父子其道异昔人盖有以是三者异同为问其
为说者曰将无同当时以为名言夫所谓三语者果同
乎其不同乎果同也则三者盍混而为一何纷纷其多
门乎果不同也则老佛之言岂得以證六经之说乎此
不敏之所疑也诸子直谅多闻试为略其立教之迹而
明其为心之道以定异同之论启兹未悟同于大通虚
心以俟者也
卷三 第 19a 页 WYG1123-0627a.png
  孟荀扬文中四子是非
问天下之所难知者非是非之难知也似是而非者难
知也似非而是者难知也孟轲之书七篇力陈仁义之
说而或者疑其说时君以汤武之事荀况之书三十二
篇深明大儒之效而或者疑其有性恶之论扬雄之作
法言采掇孔孟学行之意或者疑其著剧秦美新之书
王通之为中说规模论语答问之义或者疑其房杜诸
子无所称述此四书者与五经诸史并行于世学者之
卷三 第 19b 页 WYG1123-0627b.png
所习也考其言与其人其似是而非耶其似非而是耶
明以复我使不陷于邪说以应朝廷之令不亦善乎
 
 
 
 
 
 浮沚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