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228-00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白云稿巷五       明 朱右 撰
  序
   书集传发挥序
愚读孔子所删述易书诗春秋而深叹夫圣人之道不
行及观汉唐儒传疏又以痛圣人之道不能明也道不
行犹得以明其理义布诸方策以淑夫后之人道之不
明天下贸贸焉弃本而遂末趋伪而厌真几何不为异
卷五 第 1b 页 WYG1228-0060b.png
端功利之归矣乎窃以君臣父子之道尊尊亲亲之懿
莫详于书自成康王泽一熄五百年而吾夫子者出虽
不得司其典礼命讨之权犹能修其典礼命讨之具奈
何遭焚灭之祸千数百年大义泯绝至宋程朱诸儒始
能因遗经以阐其教其功固不在汉唐下也天相元德
崇信五经诏取士科书以朱子订传为主经生学士尤
知向方则孔氏删定之书将行于今矣噫世固有明经
而不得以行道者未有经不明而能行道者也固有通
卷五 第 2a 页 WYG1228-0060c.png
其辞而不得其心者未有不察其辞而能知其心者也
然则道之行当自明经始经之通当自达辞始达其辞
以知其心即其心以行夫道奚可以二观哉右生也晚
于道未闻信习是经积有年矣集传之作非后学所敢
妄议尝参诸当代名儒质以所闻父师之教则不无所
相发明者于是谨述集传发挥六卷纲领始末一卷指
掌图一卷通證二卷凡一十卷藏之于家以诒子孙盖
以世有古今时有先后人心之所同然一尔心之所同
卷五 第 2b 页 WYG1228-0060d.png
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尔苟
得其所同然虽越天地亘古今犹一日也嗟夫君心之
要王政之纲具在是经安敢以觊其万一初学之士寻
绎之繁或庶免于纷纭眩惑之病云
   三史钩玄序
史仓作而文字始虞夏兴而纪载明左氏传春秋策语
叙列国史学之来远矣司马迁父子集群哲之大成䌷
一家言雄深雅健为太史氏宗彪固继出以足汉纪典
卷五 第 3a 页 WYG1228-0061a.png
赡优洽采摭无遗于是先秦西京之文章炳炳焉与三
代同风信可谓万世法则也自后汉荀悦服虔应劭伏
俨刘德魏之邓展文颖张晏如淳吴之韦昭晋之徐广
臣瓒郭璞蔡谟宋之裴骃后魏崔浩南齐邹诞生皆留
心史汉为之音解唐司马贞又为史记索隐述赞颜师
古为汉书集注叙例而折衷诸家学者于班马二书固
瞭然于心目矣而简策浩繁纪事详备盖有不能周览
而习识也予看读之馀爱其辞简而意至因取叙赞论
卷五 第 3b 页 WYG1228-0061b.png
说缉而成帙复以欧阳修五代史附焉总若干卷题曰
三史钩玄俾子弟日习而记忆之庶为文学之助客或
难之曰诸史凡十八代何独取于三史耶予曰马班诚
不可尚也至范晔陈寿以来考索不足文气愈下君子
既尝病之欧阳公当一代文章宗匠而尤著意于笔削
庶几乎马班之亚欤传曰文胜质则史是编也殆为作
文者设尔若夫纪述始末治道鉴戒则固学者所当备
览而不遗也客唯而退遂书为序
卷五 第 4a 页 WYG1228-0061c.png
   杜氏族谱序
氏族之来尚矣三代以前姓氏分为二若姜姬已祁为
姓有熊高辛为氏是也姓以别婚姻氏以明贵贱三代
以后姓氏合为一而族与谱行焉子孙或以号谥爵国
官宇居职为氏者有矣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
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周人有功德
宜世享祀则赐之族按杜族出于尧后历夏商为列国
诸侯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而故唐子孙徙封杜为唐杜
卷五 第 4b 页 WYG1228-0061d.png
氏后有杜泄者适鲁为大夫避季平子之难出奔楚生大
夫绰绰生段段生赫佐秦并天下为大将军食邑南阳
衍邑称大衍三世至周为汉御史大夫徙茂陵周少子
延年为霍光定册封建平侯陪葬杜陵子孙复居京兆
杜县九世至当阳侯预为征南将军显于晋又四世至
池阳侯标为魏中书侍郎子安平公颙为侍中赠太尉
安平子思宁公景秀为渭州刺史思宁之孙甘棠公懿
三司礼部侍郎则唐修文馆学士审言之曾祖也甘棠
卷五 第 5a 页 WYG1228-0062a.png
少子行敏荆益大都督长史封南阳公南阳子崇悫尚
书左司员外郎生希望西河陇西节度使节度生岐国
公佑司徒门下平章事显于唐又六世至鸿胪卿叔詹
追封吴国公吴国生尚书度支员外郎遂良封韩国公
韩国生祁公衍太子太师致仕显于宋居越之山阴今
子孙世为越人予始居越之上虞祁公之十一世孙肃
修其世谱补其缺略序历官爵谥旁考国史传志缮写
成帙自岐国以前则太子宾客信所修者信岐国之长
卷五 第 5b 页 WYG1228-0062b.png
兄也祁公以下九世则肃之高曾所遗旧谱也有元更
化以来世殊事迁或弗能袭而益之则肃为之补也肃
出示予请题于首简予喟然而叹曰嗟乎世禄之家鲜
克由礼子孙不能守其先泽者众矣杜氏自春秋诸侯
之子孙历秦汉千有馀年得不绝其世裔代有显人唐
之盛时公卿家能守家法而至于宋犹有存者亦惟杜
氏焉况祁公之兴世以孝谨廉洁称乡里比祁公为大
臣忠信不欺动静有则欧阳氏以其始终大节虽古君
卷五 第 6a 页 WYG1228-0062c.png
子有不能及者猗欤盛哉是宜后世子孙尚能袭诗书
守遗泽而弗替吾见其将有复兴而大显者矣诗云干
禄百福子孙千亿又曰文王孙子本支百世信有德者
之必有后也氏族云乎哉因书以归之俾修诸在己者
   天寿圣节庆贺诗序
皇帝践祚之三十一年至正癸卯四月十有七日天寿
节前南台监察御史臣图烈图河南行省都事臣守正
浙东元帅府照磨臣昭文偕文武士祝釐于上虞云麓
卷五 第 6b 页 WYG1228-0062d.png
教寺礼也国朝常典凡正旦天寿节庆贺礼内之大臣
宰执百司行于朝外而省台郡县行于治所其寓公出
使官及居家需次大夫士则于近地寺观行之今御史
诸君率循旧章恪恭乃事礼既成复以其心之不能已
者播之声诗以赞扬国家之懿其用心亦忠矣夫臣子
之于君犹众星之拱辰也万水之朝宗也蜂蚁之附长
而葵藿之倾阳也乡慕之情曷尝有一息之或间也耶
其职分所在官守有常固各宜致身而尽力也然报谢
卷五 第 7a 页 WYG1228-0063a.png
之心无复有加唯祝君之寿考而已迩者邻境多故边
鄙绎骚俗殊政异御史君当波颓风靡之馀尝以振起
纲常为已任兹举也于草野畎亩之中不忘庆贺之礼
多士云从缁黄众集田夫野老翕然来观咸知所以尊
君亲上之义是亦系人心之一机也皇极之福有永而
弗替顾不韪欤况所赋诸作典雅清丽足以黼黻太平
之盛或者采诗以观民风尚于此有考焉
   送郭啰洛易之赴国史编修序
卷五 第 7b 页 WYG1228-0063b.png
至正二十二年三月七日中书省臣上奏以处士布达
等四人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郭啰洛氏纳新易之寔
在第三命既下唯纳新远居大江以南僻阻淮襄越明
年治装告行于尝所交友天台朱右为之言曰自昔唐
虞有史官夏商有太史成周太史则掌建邦之六典小
史志邦国内史诏王治外史掌四方之志列国亦各掌
记时事其职盖不轻且重也汉有太史令司马谈父子
尝继为之孝宣来文书修撰领以他官而太史唯掌占
卷五 第 8a 页 WYG1228-0063c.png
候唐贞观中建史官于门下省专掌国史编修四员起
居郎二员录天子起居法度以授史官宋制监修国史
宰相为之凡国史则藏之编修院其编修官以三馆秘
阁校理以上及京官充之非有常职国朝翰林国史院
署编修官若干员则皆有常职矣是非贤正洽闻笃志
守道之士曷能堪斯任以称是职哉易之之行吾固知
其报称于上也已易之少小楙学强记忆与其伯氏从
乡儒先游伯氏既登进士第为时名贤易之泊然于进
卷五 第 8b 页 WYG1228-0063d.png
取退遁句章山水间壮则游京师历燕蓟上云代所至
择天下善士为之交际求天下硕儒为之师友日以诗
歌自娱遇可喜可谔必昌于辞则有金台集涉历南北
览古今灵文秘迹必志于编则有河朔访古记至于朝
廷之典礼台阁之仪章靡不习闻而精究之其游历益
广闻见益充践履益密好尚益笃自谓乐之终身而弗
厌斁何自信之深也平居安贫自守有道淑人虽屡空
乏不以动于中国家多故以来处一室教子弟习礼读
卷五 第 9a 页 WYG1228-0064a.png
书其家朋友有急则挺然为解纷无德色达官贵人咸
信重之时刘公羽庭居行省左司知易之贤而贫也礼
致之主东湖书院冀得升禄以为养易之既领事所入
一不归诸已尽以修治庙宇建先贤先师祠延有学行
者训导其乡之弟子旦望聚堂上亲为讲肄不辍乡邦
向方而易之有远役其父兄学徒至泣下相送企羡不
释古之人一介取予千驷万钟则可知吾固信易之称
职而报上也不难矣夫人幼而学于宫长而试于政推
卷五 第 9b 页 WYG1228-0064b.png
此以往将何施而不可也耶况乎积中之厚则发乎外
也大用功之深则收名也远今圣天子贤宰执方急于
求贤以图至治易之之用当不止于一史官而已也昔
王阳为刺史贡禹弹冠而起亦各以类应也大山长谷
尚当有贤于人者接踵而出矣易之往矣尽乃心以
兴儒者之效毋俾后之人诿曰朝廷用贤其效仅若是
则乐毅之材不得显于燕贾谊之学终不施于汉矣咎
将谁执焉予交易之也久知易之也深故不以颂而以
卷五 第 10a 页 WYG1228-0064c.png

   新编六先生文集序
邹阳子右编六先生文集总一十六卷唐韩昌黎文三
卷六十一篇柳河东文二卷四十三篇宋欧阳子文二
卷五十五篇见五代史者不与曾南丰文三卷六十四
篇王荆公文三卷四十篇三苏文三卷五十七篇编成
乃为之序曰文所以载道也立言不本于道其所谓文
者妄焉耳夫日星昭布云霞绚丽天文也川岳流峙草
卷五 第 10b 页 WYG1228-0064d.png
木华实地文也名物典章礼乐教化人文也三才之道
备文莫大焉惟六先生之文备三才之道适万汇之宜
彝伦之懿鬼神之情性命之奥上下数千百年国家之
兴坏人物之臧否彰善刺恶褒是去非探赜索隐钩玄
提要或婉而章或显而微或闳而肆或峻极而瑰奇要
约而严简高旷深远丰赡博洽动静隐见变化出没炳
炳焉焕焕焉千态万状盖有不可殚论者矣然载道之
文莫大于六经孔孟既没遭秦虐燄斯文或几乎坠矣
卷五 第 11a 页 WYG1228-0065a.png
汉兴贾谊董仲舒刘向窥见涯涘不用于世徒载空言
若司马迁相如荀扬班固之文虽杰然为后学之宗犹
未免于戾道之议自是而降三国晋宋齐梁陈隋以逮
于唐未闻有能振起斯道而奋乎百世之下者独韩文
公上接孟氏之绪而又翼之以柳子厚至宋庆历且二
百五十年欧阳子出始表章韩氏而继响之若曾子固
王介甫及苏氏父子皆一时师友渊源切偲资益其所
成就实有出于千百世之上故唐称韩柳宋称欧曾王
卷五 第 11b 页 WYG1228-0065b.png
苏六先生之文断断乎足为世准绳而不可尚矣予幼
读之未知也壮而知之未好也年将五十始知好之未
能乐而不厌也迩以课子之馀取六先生所著全集遍
阅而编辑之妄意去取僭踰莫逃窃惟君子立言之际
接事措辞操觚命牍随物赋形初不计大小精粗浅深
也世人景慕日至片言只字罔敢逸遗积集以传靡暇
致择况乎篇帙浩繁未能遍读遗珠弃玉或所不免则
卤莽之病生而妄作之患成矣此予所以惓惓于编次
卷五 第 12a 页 WYG1228-0065c.png
而不释将以俟后之君子
   元朝文颖序
邹阳子右既辑春秋传类编三史钩玄及唐宋六先生
文集复摭本朝名人文章颖拔者录之积若干卷题曰
元朝文颖编成乃序之曰气化流行之谓道道之显著
之谓文道有升降故文有盛衰而国家之气化系焉有
元启运肇造朔漠著作之家名世之士所以裨治化代
王言垂世范者固已产于金宋未亡之前风云类从万
卷五 第 12b 页 WYG1228-0065d.png
物咸睹混一雄厚之气见诸言辞岂偶然哉窃惟三代
圣贤吐辞为经动举合道名实并存传之万世固未亡
也世降俗下道学无传经生博士专门师师史氏词官
务相矜眩实不称名道乌乎在天开濂洛圣道重明词
章体裁尚结习气固未暇论也方南北未通江汉赵氏
默记朱子四书集注及各经传身载以北许文正公私
淑有闻以身任道大阐其秘上启君心下餍人望天下
后世知所向方无或有间兴文开化之功岂小补哉此
卷五 第 13a 页 WYG1228-0066a.png
编自江汉而下成一家言者得六十馀人传诵之盛有
足以裨三代而轶汉唐讵不盛欤试尝读而评之文者
英华之外见者也文采外见莫花木若也国初之文犹
花木之蓓蘤蕤鄂未分蔼然硕楙之气殆窥见其精华
至大延祐间则葩敷葰鬯芬芳殊妍风日滋荣犹未露
其夭巧天历以来春气毕达百卉竞冶奇态媚姿光燄
发越则极其著见矣夫物生而滋滋而盛盛而极固亦
气化之使然尤于是可以观世变也嗟夫人物囿形气
卷五 第 13b 页 WYG1228-0066b.png
化亦岂得容心于其间耶右生也晚既不及国初之淳
庞又不得观休运之盛大区区呫哔馀暇乃得历考诸
作遍察情文而僭辑次于其间其亦不思之已甚是编
也各取人人之长而拔其尤萃者非相与较是非论短
长也有志君子尝用心于修辞立言将不以予为妄也
   谔轩诗集序
诗以言志也志之所向言亦随之古今不易也三百篇
自删定以后体裁屡变而道扬规讽犹有三代遗意俚
卷五 第 14a 页 WYG1228-0066c.png
谚诞谩之辞不与焉是故屈宋之贞其言也恳李苏之
别其言也恨扬马多材其言也雄曹刘多思其言也丽
六朝志靡则言荡而去古远矣唐人以诗名家不下千
数其间忧喜怀思放情感兴或清而婉或丽而葩或跌
宕而瑰奇艰深而刻苦亦皆各极其志而致其辞焉姑
未可以世之嗜好论优劣也天台郭公葵少负才气积
学缵言笃志不倦予弱冠时辱托交好相与刮劘切偲
上下言论于河洛卦范之原无极性命之蕴悉指授剖
卷五 第 14b 页 WYG1228-0066d.png
析所得为多元统乙亥同贡有司而罢举之令适下予
行四方求天下士而师友之君复家钱塘往还尤密凡
天文秘奥疆域图籍家国兴废之故史记传志诸子百
氏之言日钞夜诵考见得失思所以措诸事业其志可
谓勤矣暇时登临眺啸肆情山水吟咏陶写以乐天真
遇喜愕忧思题赠讽咏一发于诗自标曰谔轩集时至
酣醉则对客长歌泠泠馀韵人争喜前听君之诗古雅
和婉悠扬清越一唱三叹而有遗音诚可尚也君每抽
卷五 第 15a 页 WYG1228-0067a.png
思骋辞不为庸常语较之世习好尚殆相什伯故独为
知音者传语云千人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岂其然欤
翰林承旨张公蜕闇尝评君之文整密高古君之诗雅
趣绝俗有风人深致进士唐肃谓君诗清若玄酒雅若
朱弦当时以为知言戊申之岁予同以前朝故官寓临
濠旦暮共出处得君所为诗三百八十馀首门分户类
乃君之友柴季通诠次手钞其命题往往多与予同赋
者今予稿以兵燹不存慨然兴怀俛仰四十年已君以
卷五 第 15b 页 WYG1228-0067b.png
疾卒濠上予每阅其编即挥泪不忍读而又不忍舍去
嗟乎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予于诗也虽非知味
而君之英华精粹隽永有馀尤使人咀嚼弗能释傅之
后人沾丐未巳予知君之志不尽施君之言尤足可法
遂序其编云
   理性本原序
道之大原出于天而天亦气化中一物尔然其所以为
造化必有尸之者理而已矣故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卷五 第 16a 页 WYG1228-0067c.png
又曰体物而不可遗则理者又天地万物之本原也是
故君子即物以察理未尝有无理之物即理以观物未
尝有物外之理子程子曰冲漠无朕万象森罗已具殆
难以迹求之也自夫河洛出图神圣阐閟所以立万世
人极者固已昭然于简策矣孔孟既没道学不传世之
言治皆苟而已幸天未丧斯文濂洛间出无极有图东西
有铭与夫定性好学之论百世不惑揭日月于中天昭
矇瞆于既昧真来学之指南后世之衡鉴也右生也晚
卷五 第 16b 页 WYG1228-0067d.png
于道靡闻父师有训敢不祗承熟读详味恍然有觉安
敢自私故录其尤要而切近者辑而为编名曰理性本
原且以河图洛书揭之首本诸天以示乎人次序太极
图说定性书好学论西东二铭扩诸人以复乎天盖异
世而同符者理性之本原至矣复以通书一卷感兴诗
一卷附于后若正蒙诸书或有未纯兹不复辑学者苟
能于是书读之习而讲之精知之明而行之力气化之
流行人心之妙用有不待他求而能知天人之蕴奥圣
卷五 第 17a 页 WYG1228-0068a.png
学之渊源亦可指顾而得岂不为得其要乎至于尽心
知性以知天存心养性以事天夭寿不贰修身以俟生
顺死安无复遗憾于出治乎何有学者其毋忽焉
   历代统纪要览序
自古帝王建国子民德位并隆天命人心于是乎在礼
乐征伐于是乎出君臣之分既定天下宗之故曰天子
是以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
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尊卑大小之分正则君
卷五 第 17b 页 WYG1228-0068b.png
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立矣君臣父子之道立又何有
悖上篡逆之祸耶五帝以前荐绅先生难言之学者不
得而传自唐尧甲辰以后统绪可考纪录有稽迁固而
下载见典籍历代是宗惜乎简帙浩繁不能遍识正统
杂纪劝惩弗彰朱子辩魏尊蜀黜周宗唐上承孔子绝
学卓乎千万世之准的也右伏读之馀参考众史摭其
大略名曰历代统纪要览盖统以正其绪纪以载其年
统以经之纪以纬之若战国秦楚南北朝五代辽金不
卷五 第 18a 页 WYG1228-0068c.png
得正统者则间见于编悉取皇极经世甲子以表其岁
自尧甲辰迄元戊申凡三千七百二十五年又以诸侯
及僣国事别为谱略一卷附之上下数千年间国家之
离合年祚之久近世系禅继之由成败兴亡之故瞭然
可见识者毋诮其简易也易曰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或
者由易以入难自简以尽详则又予之望也
   通鉴纲目考證序
上虞徐昭文考朱子通鉴纲目凡例以證刋本脱误及
卷五 第 18b 页 WYG1228-0068d.png
补朱子之未备凡若干卷名曰考證有以淑后之人其
功不细矣予乃为之序曰大道之世典礼命讨皆原于
天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书不作可也大道既隐礼乐征
伐出自陪臣刑爵不咨于众吾夫子盖不得已而托二
百四十二年典礼命讨之权此春秋之所由作也自时
明王不兴治教靡著奸臣女后擅政滋甚司马氏述左
氏为编年而发原于韩赵魏亦以王纲所系典礼所存
而天下之大经大法在焉子朱子又祖春秋以修纲目其
卷五 第 19a 页 WYG1228-0069a.png
岁年之久近国统之离合政刑之得失人材之贤否大
书以提其要分注以备其辞诚有得于笔削遗意后世
之鉴诫昭矣近代尹起莘发明既相依附汪克宽考异
又多未精比以朱子凡例参会今本未免致疑兹读徐
君考證则涣然冰释矣其大者如莽之弑帝必加进毒
操懿进爵必加自为刘裕朱冕称帝必著其姓君臣之
义凛不可犯汉昭烈章武三年分注建兴晋武大康十
一年分注永熙父子之伦有叙不紊如汉景尊太后则
卷五 第 19b 页 WYG1228-0069b.png
加薄氏帝禅立张后则加贵人于以别嫡庶贵贱之分
窦宪曰舅梁冀曰后兄杨坚曰后父杨钊曰贵妃兄于
以惩外戚僭窃之祸高力士李辅国程元振辈皆书宦
者于以防寺人干政之患拓跋禄官南诏酋龙之卒皆
以死书于以戒蕃将用事之渐李从珂必书养子又以
明异姓绝嗣之危他如高后废少帝则改曰主霍光辅
少主则改曰帝至若临视如幸攻讨诛弑莫不注意而
备书之一字褒贬善恶靡逃然后朱子立言之旨无毫
卷五 第 20a 页 WYG1228-0069c.png
发爽其君臣贤否之实治乱盛衰之机已瞭然于心目
间学者自是无缺略牴牾之患徐君之用心可谓公且
勤矣使朱子复生必将有起予之叹是书之行讵不有
关于世教也哉其徒将锓梓以传遂书于首简
   秦汉文衡序
文莫古于六经莫备于史汉六经蔑以尚矣史汉之文
庸非后世之准衡也欤予既辑春秋三传国语为之类
编复取战国先秦西汉之文摭其醇正者萃于三卷凡
卷五 第 20b 页 WYG1228-0069d.png
二十八萹标曰秦汉文衡将与同志共学之士正之乃
为之序曰道有升降气有盛衰而文运亦为之高下其
来久矣史汉之文世既近古雄深雅健典实该洽炳焉
与三代同风为可法也马班以后体裁屡变文气日靡
独唐韩子起八代之衰运一返诸古其他作者往往与
时上下寥寥二千年间不为世尚所移者亦几何人若
然史汉之文诚后世之准衡也况又采其醇正者乎予
尝窃观古人制作一发乎情情见乎辞气与理会文从
卷五 第 21a 页 WYG1228-0070a.png
字顺各职其职秦汉以上皆若此后之作者不浮则俚
不肤则啬甚至事与理悖辞与意违竞相师师悉趋世
尚求其可为文章家准衡百无二三吁文章可谓难矣
学者诚能于是编熟读玩思流动充足心融理契正如
持衡以较物低昂不爽轻重适当其或操觚命牍考文
选言悉皆有以应之不惑于世好不堕于气习文衡之
枋又在我矣语云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学者取法有道
知所向方则庶几乎可与论文矣
卷五 第 21b 页 WYG1228-0070b.png
   上巳燕集补兰亭诗序
事有旷古今而相符者其趋同也故君子视其所遭而
适其所趋焉尔晋王右军当永和中以暮春修稧事于
会稽山阴之兰亭仪观风度千载而下尚可想见独未
有能继其躅而补其遗者何哉人物之殊科风习之异
尚不可必其同也至正二十年春江浙行省郎中刘君
德玄督戍馀姚暇日常以文事从容尊俎慨流光之易
迈思往古之不可复乃三月初吉会文武士四十二人
卷五 第 22a 页 WYG1228-0070c.png
于秘图湖上衣冠毕集羽觞流波殽羞惟旅谈笑有容
追王谢之风流想浴沂之咏叹充然若有得也遂取前
人诗考其阙四言者十有二阙五言者三而全不就者
十有六偕坐客次第补之刻诸坚石吁顾兹多艰所遭
若彼所适若此何其默契有如是耶秘图湖在州治北
百步旧志为禹藏图经之地岩石坡陁其上多嘉木美
竹下洼成坻泉水自石出盘旋回折因芟辟修治甃为
曲渠覆以轩亭而景益称是举也发神禹之秘踪续兰
卷五 第 22b 页 WYG1228-0070d.png
亭之盛集补昔人之遗典上下二三千年使故迹不泯
而复显诚可纪也作后序
   南堂录序
古之尊宿道德充乎已功业融乎时吐辞立言又能昭
著表暴于天下后世而传诵不衰其为道一而已予于
了庵禅师南堂录而有徵焉师讳清欲世居台之临海
北岁入径山十六依虎岩伏得度继往姑苏谒古林茂
往复闻问群疑冰释语默动止无非妙用所至诸方硕
卷五 第 23a 页 WYG1228-0071a.png
师咸加企敬自是出世主溧水之开福嘉兴之本觉平
江之灵岩三坐道场踰二十载四方缁素远近依归提
唱激扬赠赞讽咏言近而指远事该而理约随意所向
靡有留碍昭乎白日之行天容光洞烛即之者如煦春
温膏乎时雨之润物品汇沾被得之者如饮甘露引之
自高则人益尊降之自卑则人益附根器锐钝悉得见
解可谓仁人之言其利溥矣往予游嘉禾识师于本觉
得接言论留宿方丈见师孤灯危坐了无世相予亦喜
卷五 第 23b 页 WYG1228-0071b.png
就坐侧来学有请即援笔措辞不经思虑而温润敷腴
光采著见尝喜读之而未知其指归之有在也自风尘
俶扰音问益疏而师即世矣兹来金陵师之门人祖潜
与予讲里族好出斯录示予其上堂举古赞疏偈颂凡
若干卷予披读之乃愧向者之喜正非知师者潜俾予
序予谓曰文所以载道也文为艺而道为实笃其实艺
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故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予
观僧家者流能传其道以淑夫人者亦未尝不资藉文
卷五 第 24a 页 WYG1228-0071c.png
章以发之也师业勤而行修道全而德劭有德者之言
也其有不行远也哉后之人即其言以入道得其道以
传心是又斯录之不可无也
   洎川文集序
昔人谓禅门尊宿之出世叱咤纵横去来无碍其发乎
心声著之言论要不可以迹求之也真懒禅师俊公用
章世居番易之洎川为董文靖公之从孙有慧性从浮
屠氏习通内外典遍参大方机语不契即弗为之下既
卷五 第 24b 页 WYG1228-0071d.png
而入龙翔广智之室而有得焉故留吴最久所至名卿
钜儒咸与交际著为言辞踔厉前辈当时寺塔祠墓纪
功告成必致礼造请师下笔亹亹不靳至于赠送序记
积而成集名以洎川示不忘所自也五坐道场具有成
绩世之称师者莫不以为能言之士师固岂在是哉比
居净慈入觐京阙未几示疾嗒然化去阇维燄烬舍利
如菽葬日天雨飞花人人瞻赞则师之去来生殁显嘿
无方且不可测其涯涘讵可以迹求之乎要不待文章
卷五 第 25a 页 WYG1228-0072a.png
显名也较然矣其徒绍智萃集遗稿将锓诸梓介中竺
季潭公嘱予诠次而论列之潭于师为法门兄弟而予
与师交好殆三十年义不得辞乃复之曰师之文叙事
似柳河东议论似曾子固立言扶教似嵩仲灵渊源绪
馀本于其师广智若连类引物从容譬喻又上窥王褒
刘向之伦情思泉涌蕴蓄山辉灏灏沨沨茫无畔际则
又自成一家言矣传之后人沾丐未艾庸不可以行后
也耶虽然文章固禅门馀事而载道之器又未尝不资
卷五 第 25b 页 WYG1228-0072b.png
之以传也予尝观近代僧家者流以文鸣者固多要其
不失轨范充然有馀在元贞则天隐至公天历则广智
䜣公也天隐之文雅正舒畅广智之文雄健超迈然皆
无林下习气师于广智为大弟子宜与之并传也用书
于首简
   潜溪大全集序
客有语予者曰吾性嗜山水尝备观其状矣长溪曲涧
湍激流清波澜澄莹照耀日月莫不爱而玩之至江海
卷五 第 26a 页 WYG1228-0072c.png
之大蛟龙光怪晴雨变更则有不得以窥其涯涘矣窈
谷幽林泉甘木楙奇胜竞发风日逞妍莫不悦而即之
至大山绝壑峻极千仞百灵閟藏则有不得以穷其形
势矣予信其说以观夫世之能为文章者亦莫不然也
金华宋先生景濂素负材气积学缵言以文章名世往
予承乏萧山县庠辱寄示所著潜溪集若干卷抽思骋
辞循蹈规矩法度森严而光燄自著后数年扺武林获
睹其后集续集若辨诸子三十八篇燕书四十篇演连
卷五 第 26b 页 WYG1228-0072d.png
珠五十首问对四十二条杂传数十至纪功表墓谈玄
赞空题咏赠送随物赋形入无出有浩乎江海之渊深
巍乎山岳之峻拔固有非管窥蠡测可得而彷佛也今
天子诏修元史先生实总论裁予获与编纂日读制作
时接绪论知其蕴乎中者富发乎外者高厚而该博其
笔削之严是非之公褒贬劝惩凡前代兴衰之故善恶
之实甲兵钱榖军马之数天文地纪灾祥丰凶之变瞭
然简册以垂传将来则又若山川之出云雨泽被万物
卷五 第 27a 页 WYG1228-0073a.png
有非向者所见高广靡测而已是宜为当代所宗也虽
然文章气运与道污隆物生而盛盛而衰衰而复盛势
之必至也况文章有统自古称西汉为宗而贾董马班
之俦实可师法晋宋日流委靡唐韩子起八代之衰运
一复诸古五季浸衰欧阳子又从而振之当时若曾子
固王介甫苏子瞻皆有所依赖濂洛以来圣学未明文
愈难治工辞章者或昧于理务直述者或少文致二者
胥失之也要之辞严而理阐气壮而文腴什无二三嗟
卷五 第 27b 页 WYG1228-0073b.png
乎文章可谓难矣先生当文运肇开袖然司文衡之枋
盛衰之机其在先生乎是用书为潜溪大全集序
   全室集序
往予客金陵今中竺季潭禅师泐公从龙翔广智业与
予同里闬情谊欢合且以远大相期待日切劘于文事
游从荐绅宿德间往复闻问为甚盛也师尝厌世之为
文辞者识性不高则见地肤陋体裁无度则铺叙失伦
且曰学固弗如是已也乃杜门坐一室取古人载籍矻
卷五 第 28a 页 WYG1228-0073c.png
矻读之至忘寝食将求制作之体与所以立言之要其
志可谓大矣既而师上径山掌记室元叟端公会下复
归龙翔予还留吴中敩学广业比载晤金陵而师之学
已充然有得沛然不可禦矣自是遭时多故予避地姚
虞间师出主宣之水西寺风尘修阻俛仰二十馀年兹
获遇西湖之上握手道旧因出其平日所著全室集若
古诗乐府歌行唐律凡若干卷读之累日不厌惟见其
高古温厚风度悠扬煜然若翔空之孤凤览德来仪欲
卷五 第 28b 页 WYG1228-0073d.png
快睹而不可得也昂然若霜晨之老鹤声闻九皋欲近
之而不可即也追乎黄流之玉瓒缜栗而有章也澹乎
清庙之朱弦一唱三叹而有遗音也是非其识之高工
之精而趣之妙能若是乎置之古人未易甄别讵不可
以行后也哉固足以副予夙昔之望矣抑予尝观晋唐
来高僧以诗名者概不少也若支遁之冲淡惠休之高
明贯休齐已之清丽灵彻皎然之洁峻道标无本之超
绝惠勤道潜之滋腴虽造诣不同要适于情性寓意深
卷五 第 29a 页 WYG1228-0074a.png
远至于今传诵不衰季潭师识地高迈调趣清古导扬
规咏有风人托物之思得三百篇传之将来岂居彻休
辈下尚当有知音者矣
   赠弟伯良赴陇西县丞序
皇上即位之六年诏六科取天下士吾弟伯良以明经
试天官廷授巩昌陇西县丞自予去乡井久不得叙情
话兹亦以被召至京方喜遂会合即有数千里之别其
情为何如哉虽然君命不可缓也夙志不可负也乃为
卷五 第 29b 页 WYG1228-0074b.png
之言曰吾朱氏世居偃师先諌议承光禄之泽传道学
之懿立朝治郡卓卓可纪程子谓其在邦在家临民临
事造次必由至诚在吾子孙当世守弗替者也再传至
先枢密扈从南徙临海今六世矣先祖春江府君又亲
受业鲁斋王文宪公先子克绍家学教养弥笃而吾兄
弟遭世多故濩落无似深惧弗荷先德恒疚于衷幸际
昌时网罗遗佚一才一艺之士咸萃京师量材论爵固
士大夫愿用之时是行也宜思尽其职分则为丞之道
卷五 第 30a 页 WYG1228-0074c.png
称矣且丞为一邑之佐贰有令焉所资以共理斯民者
大府焉所禀命以奉公上者然贰于令则不敢擅专承
命大府则事功或不逮泽民之志未伸而黜辱之责至
矣守是职者宁可不廉慎而勤敏也耶夫廉慎以勤敏
莫过乎诚未有诚而不能动者也吾弟往哉事大府如
事父事令如事兄获上之道得矣爱民以惠待吏以严
驭下之道得矣若然则报国家而昭世德者庸可以他
求哉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吾弟思所以无忝则
卷五 第 30b 页 WYG1228-0074d.png
远近之情不足惜也吾弟勉乎哉
   西阁集序
西阁集者四明阜法师之诗集也法师清谨博雅温厚
有持传天台旨于息庵孜公兼通内外典有能诗名往
主钱塘之广惠予尝访之师坐予雪堂谈论诗篇体裁
清古词意冲粹有风人之思心窃爱之比侨居上虞师
移幢馀姚之明真相去一近舍时得往还闻问以相资
倡和以相酬舂容乎大篇幽悠乎短章唯见其温柔不
卷五 第 31a 页 WYG1228-0075a.png
迫流丽和平风度閒整志趣深长为可喜也未几以行
业高等被命入觐竟以疾终于南京人莫不为之嗟悼
一日友生赵撝谦诠次其平日所为诗凡若干卷来嘱
予序予惟天地间光岳之气融而为清淑钟而为仁贤至
发乎声闻著之事业皆其秀也为释为道往往又得其
秀而最清者胸次悠然飘飘物外不为世尚俗累牵引
风朝月夕吟啸嘲咏出人意表有非经生学子所能及者
如晋唐以来诸名僧称誉当时传诵来世虽所得各有
卷五 第 31b 页 WYG1228-0075b.png
造诣然要其适乎情性寓意幽远则同归也自予所见
冲澹如支遁丽藻如汤休深粹如灵彻清婉如皎然高
远如贯休沉识如齐已超绝如无本思致如希昼滋腴
如道潜槩不可企矣今法师以清粹之姿寄迹释氏且
閒雅温润宜其陶写哦讽之间追古作者其诗有不传
者乎予非知言重以撝谦不忘所受姑为之序法师名
如阜字物元
 白云稿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