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七十八 (自动笺注)
列傳二百六十五
循吏
張吉安李毓昌龔景瀚蓋方泌史紹登李賡芸
伊秉綬尚絅張敦仁鄭敦允李文耕劉體重子煦
張琦石家紹劉衡徐棟姚柬之吳均王肇謙曹瑾
桂超萬張作楠雲茂
公元1777年
張吉安字迪民江蘇吳縣人
乾隆四十二年舉人六十年大挑知縣,發浙江
清治各縣虧空,責彌補
富陽惲敬獨不奉上官意旨,檄吉安摘印署事
至則士民群集,乞留
吉安見之,默然徒手返,白台司曰:「惲敬賢吏,乞保全之。
州縣賦入有常經,前官不謹致虧,責彌補後來者,恐開掊克之漸。
方今楚、豫奸民蜂起,皆以有司貪殘口實
宜用讀書人加意拊循,乃無形彌補耳。
」聞者迂其言。
委攝縣丞杭州府通判吉安以不於時,乞改教職上官留之。
公元1797年
嘉慶二年,署淳安,尋調象山
海盜擾浙,沿海窮民業漁鹽者,多以米及淡水火藥濟盜,且為鄉導
吉安革船埠商漁之稅,嚴禁水、米出洋,盜漸窮蹙,值颶風覆盜艇,泅至岸,悉為舟師所獲。
提督李長庚歎曰:「牧令盡如張像山,盜不足平也。
」又建議縣境南田海中大島,宜如明湯和策,封禁斷盜翼。
韭山海盜之衝,石浦昌國兵力皆薄,請增兵以資鎮懾
事雖見,後卒如所議。
公元1799年
四年,署新城漕倉省城民輸折色縣官浮收運丁需索習以為常
吉安平其折價不及舊時十之六七,民感之。
公元1800年
五年,署永康蛟水猝發田廬盪析,為棚廠以棲災民,阻水者俱舟餉之,溺者俱棺厝之,不待申詳報可所以賑恤甚至
上官或斥其​​有違成例巡撫阮元素重之,悉如所請。
六年調署麗水竭誠禱雨,旱不為災。
縣多山,民處險遠者,艱於赴愬
吉安巡行山寺讞獄,咸樂其便。
公元1803年
八年,署浦江,值水災奸民糾眾富室,伐墓樹,鄰邑咸煽動
吉安曰:「非法無以奸民,非米無以安良民,良民安則奸民氣散。
」請運兵米所餘以賑之,民心漸定,乃擒首惡如律
餘杭九年春,雨傷禾,糶倉穀平米價,又運川米千石濟之。
十年復被水,分鄉設廠,煮粥以賑,規畫詳密,竟事無擁擠之擾。
邑多名區次第修復之。
訟師,勤聽斷修志、葺學,文教丕振
餘杭七年引疾歸,遂不出
歿後,永康士民請祀名宦建立專祠
公元1815年
當時吏治積弊,有南漕北賑之說,南利在漕,相率諱災。
督撫藉詞酌劑,置災民不問
苟有切求民瘼者,轉不得安於位。
吉安官浙前後二十年,所蒞多災區,皆能舉職
新城減漕之三四,時論以為難。
北賑之弊亦然
同時江蘇知縣李毓昌以不扶同侵賑致禍,仁宗優恤之,重懲貪吏,蓋欲以力挽頹風雲。
公元1808年
毓昌字皋言山東即墨人
嘉慶十三年進士,以知縣江蘇
十四年總督鐵保使勘山陽縣​​賑事,親行鄉曲鉤稽戶口,廉得山陽知縣王伸冒賑狀,具清冊,將上揭。
漢患之,賂以重金不為動,則謀竊其冊,使僕包祥與毓昌李祥、顧馬連升謀,不可得,遂設計死之。
毓昌飲於漢所,夜歸而渴,李祥以藥置湯中進。
毓昌寢,苦腹痛而起,包從後持其頭,叱曰:「若何為?
李祥曰:「僕等不能事君矣。
馬連升解己所繫帶縊之。
漢以毓昌自縊聞。
淮安知府王轂驗視之,報曰:「屍口有血。
怒,杖驗者,遂以自縊狀上。
族叔太清沈某山陽迎喪檢視其籍,有殘稿半紙,曰:「山陽知縣冒賑,以利啗毓昌毓昌不敢受,恐負天子。
」蓋上總督書稿,諸僕所未及毀去者。
喪歸,毓昌妻有噩夢,啟棺視,面如生
銀針刺之,針黑。
太清京師都察院,命逮王轂王伸漢及諸僕,至刑部會訊。
東按察使錫爵毓昌屍,惟胸前骨如故,餘盡黑。
蓋受毒未至死,乃以縊死也。
仁宗震怒,斬包,置顧馬連升極刑,剖李祥心祭毓昌墓。
漢各論如律總督以下貶謫有差
毓昌知府銜,封其墓。
御製愍忠詩,命勒於墓上。
毓昌無子,詔為立後嗣子希佐賜舉人太清亦賜武舉
公元1750年
龔景瀚字海峰福建閩縣人
先世累葉名宦
曾祖其裕,康熙初,以諸生從軍,授江西瑞州府通判
滇、變起,率鄉勇大軍鄉導,擢吉安知府
府城為逆將所據,大軍螺子山,其裕供餉無乏。
城复,撫瘡痍,多惠政
後官河南懷慶知府,濬順利渠,引濟水入城便民終於兩淮鹽運使
歿祀瑞州吉安懷慶名宦祠。
祖嶸,初仕浙江餘杭知縣治縣民殺僕疑獄為時所稱。
直隸趙州直隸知州濬河水利
再擢江蘇松江知府渡海崇明災黎全活甚眾。
官至江西廣饒九南道單騎萬年縣匪亂,歿祀饒州名宦祠。
一發乾隆十五年舉人,官河南知縣,歷宜陽密縣林縣虞城四縣治獄明敏,能以德化
虞城水災,勤於賑恤
朝使疏治積水,釃為惠民、永便諸渠一發災民勞苦,治稱最。
病去復起直隸高陽
雲南鎮南知州,歿祀虞城名宦祠。
公元1771年
景瀚承家學,幼即知名
大學士硃珪閩學激賞之。
乾隆三十六年進士歸班銓選
四十九年,授甘肅靖遠知縣,未到官。
總督福康安知其能,檄署中衛縣判牘如流,見者不知為初仕也。
七星渠久淤,常苦旱景瀚築石壩,遏水入渠,始通流
又濬常樂鎮靜諸渠重修紅柳溝環洞及減水各徬,溉田共三十萬畝,民享其利。
五十二年,調平涼,地磽瘠,缺米粟景瀚請鄰邑無遏糶。
又當西域孔道車馬取給商賈
鹽引敕派於民,官吏強買煤炭,皆為民病一切罷之。
由是商賈輻輳食貨流通
柳湖書院,與諸生講學文風漸振。
公元1790年
五十五年,署固原州、回雜處,時構釁
景瀚密偵諸堡,誅積匪,境內以安。
五十九年,遷陝西邠州知州嘉慶元年總督宜綿巡邊,調景瀚軍幕,遂從剿教匪,以功擢慶陽知府
宜綿總轄三省,從入幕府文書皆屬景瀚
尋調蘭州,仍在軍充翼長
景瀚從軍久,見勞師糜餉流賊仍熾,因上議備陳調兵增兵、募勇三害,勦賊四難,謂:「先安民然後能殺賊,民志固則賊勢衰,使之無裹脅
一民即少一賊民居奠則賊食絕,使之無擄掠
民有一日之糧,即賊少一日之食。
堅壁清野之法,令百姓自相保聚,賊未至則力農貿易,各安其生;賊既至則閉柵登陴相與為守。
有恃無恐,自不至於逃亡
其要先慎簡良吏次相形勢,次選擇頭人,次清查保甲,次訓練壯丁,次積貯糧穀,次籌畫經費
如是行之有十利
反復千言切中事理
嗣是被兵各省舉仿其法,民獲自保,賊無所逞,成效大著
論者謂三省教匪之平,以此要領
公元1800年
五年,始到蘭州任,七年,送部引見,卒於京師
其後續編皇清文穎仁宗特出堅壁清野議付館臣載入。
蘭州名宦祠。
自其裕至景瀚四世皆祀名宦海內稱之。
景瀚子豐穀,官湖北天門知縣,亦有治績不隳家聲焉。
公元1798年
蓋方泌字季源山東蒲台人
嘉慶初,以拔貢就職州判,發陝西,署漢陰廳通判、石泉知縣
三年,署商州州同
治州東百里龍駒寨,寨之東為河南南出武關湖北
四通,多林莽山徑,易憑匿
時川、楚教匪屢由武關陝西
方泌始至,民吏掃地赤立,賊酋張漢擁眾至,乃罝藥面中,誘賊劫食,多死,遂西走大軍乘之,由是不振
方泌集眾謀曰:「賊雖去,必復來。
若等逃亦死,守不得耕種亦死。
文官無兵,若能為吾兵,當全活爾。
」眾曰:「惟命
」乃築堡聚糧,戶三丁抽一,得三千人,無丁者以財佐糧糗兵械,親教之戰,辰集午散,無廢農事
公元1799年
四年,賊屯山陽鎮安,將東走河南迎擊敗之;又擊賊於鐵峪鋪,賊據山上,而伏其半於溝,乃分兵翦伏,奪據東山上,數乘懈擊之,賊宵遁
後賊由雒南東逸,方泌馳至分水嶺間道走鐵洞溝出賊前伏待之,賊錯愕迎戰,遂敗,斬首數百,鄉兵由是大振
武關竹林關鄉兵皆請隸龍駒寨
公元1800年
五年知州困於賊,方泌馳百九十里至北灣,賊驚曰:「龍駒寨兵至矣!
」時賊屯州西及雒南山陽萬餘人,欲東出
方泌鄉兵二萬,列三大營以待。
官軍至,夾攻,賊大敗,幾盡殲。
是役枕戈而寢者五十日。
游擊某誣以事,解職大吏直之,得留任
賊遂相戒無過商州
公元1803年
八年,授盩厔知縣,猶時時入山搜賊,又獲寧陝倡亂四十餘人
境內甫定,捐俸賑饑,旌死節婦,河灘馬廠鹽法,皆區畫久遠
寧陝廳同知
仁宗召見,問商州甚悉
四川順慶知府
渠縣民變大吏屬以兵。
方泌曰:「此賽會人眾,至各相驚疑訛言橫興,非叛也。
」捕十二人而變息。
調成都母憂歸。
服闋,授福建延平
尋調台灣,兩署台灣道
屢讞大獄,皆聚眾洶洶,稍激則變。
方泌一以理喻蔽罪如法
道光十八年,卒。
公元1795年
史紹登字倬雲江蘇溧陽人大學士貽直之孫。
謄錄布政司經歷,發雲南
乾隆六十年,署文水知縣
時滇鹽歸官辦,民苦抑配紹登弛其禁,釋逋課數百人
三載配鹽之五十七州縣悉改商辦,以文山為法
公元1796年
貴州苗亂,距文山尚數郡,紹登策其必至,集胥役健者親教技擊備之
嘉慶元年,苗竄鄰境丘北,潛與文山儂、倮通。
紹登不救丘北文山儂、倮必不靖親率三百人往,人授刀一、鐵鑣三十。
既至,當者輒僕,丘北廓清
總督勒保剿苗失利,被圍於貴州黃草坪,巡撫江蘭紹登往援。
至則賊圍數重,內外相聞七戰皆捷,乃達黃草坪
貴州援兵亦至。
紹登上謁總督曰:「若文官,亦遠來問我耶?
紹登解圍狀,不信
紹登請視戰所賊屍,鑣傷者,文山民壯所擊;若刃傷,請伏冒功罪。
總督初欲劾之,勘實乃已。
巡撫紹登總督,大懼,令所用軍費不得報銷以是虧帑二萬。
兼署蒙自縣事,兩城相距三百里。
交阯賊儂匪犯文山紹登一晝夜入城,率民壯出剿,擒其渠,峒卡悉复。
雲州知州,仍留文山任。
公元1799年
四年初彭齡來為巡撫,性好察,開化總兵蒙自變時怯懦民所輕,銜紹登,譖之,遂以虧空劾。
士民刊章紹登政績,設匭醵金至三萬。
彭齡聞之悔,以完虧奏留任,餘金無可返,建開陽書院焉。
公元1802年
七年,署維西廳通判
廳民恆乍繃為亂,巢險不可攻。
紹登廉得巢後岩壁陡絕,阻大溪,乃以篾為絙,募善泅者係絙岩樹對岸急引,如笮橋攀援以登,壯士三百人從之。
大驚亂,擒馘淨盡
九年,卒。
公元1790年
李賡芸字鄦齋江蘇嘉定人
受學同縣錢大昕通六書,蒼、雅,三禮
乾隆五十五年進士,授浙江孝豐知縣
調德清,再調平湖
下車陸隴其,以隴其曾宰嘉定,而己以嘉定宰平湖,奉隴其為法盡心撫字訓士除奸,邑中稱神明
嘉慶三年九卿中有密薦之者,詔詢巡撫阮元奏:「賡芸守潔才優,久協輿論,為浙中第良吏
引見,以同知升用
五年金華處州兩郡水災金華苦無錢,處州苦無米。
賡芸奉檄,於恩賑外領銀二萬,便宜為之。
以銀之半易錢,運金華加賑,人百錢錢價平。
又以銀之半運米至處州減價糶,轆轤轉運,而米亦賤。
處州府同知,調嘉興海防同知,署台州府
尋擢嘉興知府正己率屬,無敢苞苴進者。
治漕,持官、民、軍三者之平,上官每用其言。
十年水災減糶實惠,賑民以粥,全活者眾。
繼母去官
公元1815年
服闋,補福建汀州,調漳州
俗悍,多械鬥號難治
賡芸鄉約裡正問之曰:「何不告官私鬥為?
」皆曰:「告官,或一二年獄不竟,竟亦是非不可知,先為身累。
賡芸曰:「今吾在,獄至立剖。
不當,更言之,無所徇護。
為我告鄉民,後更有鬥者,必擒其渠,焚其居,毋恃賄脫
」眾皆唯唯退。
已而有鬥者,賡芸調兵捕治,悉如所言,民大懼。
賡芸坐堂皇,重門洞開,愬者直入,命役與俱。
召所當治者,限時日。
不至,則杖役。
至則立平之釋去。
案前書獄詞,無一錢費。
民皆歡呼曰:「李公活我!
」漳屬九龍嶺多盜,下所屬嚴捕,擒其魁十數商旅坦行
故事,獲盜當甄敘,悉以歸屬吏
尋擢汀漳龍道
二十年,擢福建按察使,署布政使逾年實授
賡芸漳州時,龍溪縣械鬥,令懦不治
和平硃履中內狡而外樸,庚芸誤信之,請以移龍溪
久之,事不辦,始稔其詐。
洎署布政使,改履中教職
履中鹽課,恐獲罪
具揭於總督汪志伊巡撫王紹蘭,謂虧帑由道府婪索
督撫密以聞,賡芸質訊
賡芸之去漳,監造戰船工未竣,留僕督率之,僕假履中洋銀三百圓,詭以墊用告。
賡芸如數給之,僕匿不以償。
福州知府塗以輈鞫之,阿總督意,增其數為一千六百,逼令自承,辭色俱厲賡芸終不肯誣服
慮為獄吏所辱,遂自經
事聞,命侍郎熙昌、副都御史王引之往按其獄,得白。
上以賡芸守清廉眾所共知
其死由汪志伊固執苛求,而成於塗以輈勒凌逼,褫志伊職,永不敘用
以輈、履中俱譴戍黑龍江紹蘭亦以附和革職
賡芸不名一錢,歿無以殮。
鹽法道孫爾準與之善,為經紀其喪。
初,志伊亦重賡芸,曾薦舉之。
及擢布政,乘新輿上謁志伊諷以戒奢賡芸曰:「不肖大員,不欲效布被脫粟欺罔
志伊矯廉,銜其語。
又以遇事抗執,嫌益深。
及獄起,履中忽自承妄訐,諉原揭為其僕竊印,志伊怒,必窮詰之。
論者謂漳廠修船,例由龍溪縣墊款,籓司發款,至道乃償之,非贓私也。
賡芸狷急,負清名,慮涉嫌不承,而志伊峻待紳士不理於眾。
賡芸善者,或以飛語中之。
治獄使者士民上書賡芸訟冤感泣祭奠踵接於門,為建遺愛祠。
熙昌等據情奏請賜額表揚仁宗以「大員緣事逮問,當靜俟國法若此皦然橫遭冤枉,亦應據實控告朝廷必為昭雪;乃效匹夫溝瀆之諒,殊為褊急不應特予旌揚
士民追思惠政捐貲立祠,斯則斯民直道之公,聽之」。
公元1789年
伊秉綬字墨卿福建寧化人
乾隆五十四年進士,授刑部主事,遷員外郎
嘉慶三年,出為廣東惠州知府,問民疾苦,裁汰陋規行法不避豪右,故練刑名大吏屢以重獄委之,多所矜卹
陸豐巨猾肆劫勒贖秉綬方略,縛其渠七人戮之。
六年歸善陳亞本將為亂提督孫全謀發兵秉綬乃遣役七十餘人夜搗其巢,擒本,餘黨竄入羊矢坑。
未幾博羅陳爛起事,請兵,提督复沮之。
秉綬爭曰:「發兵愈遲,民之傷殘愈甚
提督不得已,予三百人
秉綬復曰:「偵虛實,則三四人足矣
用兵以寡敵眾,徒僨事耳。
提督不聽,令游擊文照三百人往,孑身跳歸,亂遂成
秉綬適以他事罣議去官士民籥留軍營
提督擁兵不前,其標兵五、硃得貴均通賊縱掠,為偽渠帥
秉綬憤懣,請兵益力,逢總督吉慶之怒,復以失察教匪論戍。
會新總督倭什布至惠州士民數千人秉綬冤,上聞特免其罪,捐復原官,發南河,授揚州知府
公元1803年
秉綬奉檄高郵寶應水災,刺一小舟,棲戶枉渚,必親閱手記
蒞任,劬躬率屬,賑貸之事,錙銖必覈,吏無所容其奸。
富商巨室設粥廠,費以萬計
北湖劇盜庫子輩,杖詭道誑愚之聶道和,它奸猾擾民者,悉嚴治之。
民雖飢困安堵惶惑
歷署河庫道、鹽運使,胥稱職
尋以父憂去,家居八年嘉慶二十年,入都,道經揚州,卒。
秉綬承其父朝棟學,以宋儒為宗。
惠州,建豐湖書院,以小學近思錄諸生;在揚州宏獎文學
歿後士民懷思不衰,以之配食宋歐陽修蘇軾清王士禎,稱四賢祠。
公元1781年
尚絅字文伯江蘇溧陽人寄籍順天
乾隆四十六年進士
五十七年,授安徽黟縣知縣父憂去。
嘉慶四年起復,發廣東,署化州知州
瀕海獷悍尚絅除煩苛,治以簡易
花縣,以鄉兵助剿博羅亂匪有功,旋攝香山
十年銓授江西南康知府
武舉調族侄婦,羞忿自盡,以無告發,事寢有年矣。
尚絅下車武舉他事涉訟反覆詰問,忽露前情
窮究得實,置諸法,群驚為神。
期年,理滯獄百餘,盡得情實。
饒州兩姓爭田,世相仇殺尚絅判斷調和爭端永息。
南安會匪李詳誥傳徒聚眾,事發,大吏尚絅按之。
戴奉飛實罪首為從,當​​減死
承審同官巨富,欲引嫌
尚絅曰:「無媿於中,何嫌可避?
大吏亦慮與原奏不符尚絅曰:「不護前非,乃見至公
聖明在上,何慮焉?
」卒從其議,株連者亦多省釋
嘗言:「獄不難無枉縱,惟幹證之牽累吏胥需求受害不可窮詰
生平思此,時用疚心
」又曰:「人知命、盜巨案之當慎,不知婚姻財產細務,尤不可忽。
蓋必原情度勢,使可相安異日,不釀成別故,斯為善耳。」
公元1829年
南康治濱湖,風濤險惡宋郡守孫喬年石堤百餘丈,內浚二澳,可泊千艘
硃子南康,增築之,名紫陽堤。
東水齧,浸及城址,明知府田琯增築石堤百餘丈以衛之,久俱圮。
尚絅增修兩堤一準舊制堅固經久
蓼花池週五十里,受廬山九十九灣之水,北入湖,水門淺隘尚絅疏濬之,積潦消洩歲增收穀萬石
在任二十四年,所設施多規久遠
歷署饒州吉安廣信三府,攝糧道
敝衣蔬食不問生產
引疾去官不能歸,卒於南康
公元1775年
張敦仁字古愚山西陽城人
乾隆四十年進士,授江西高安知縣,調廬陵
精於吏事,有循聲
銅鼓營同知,署九江撫州南安饒州諸府事。
嘉慶初改官江蘇,歷松江蘇州江寧知府
六年調授江西吉安
沿贛江多盜,遴健吏專​​司巡緝,責盜族擒首惡,毋匿逋逃萑苻以靖,民德之。
再署南昌,尋實授
所屬武寧民婦與二人私,殺其夫,前守以夫死途中,非由婦姦報。
敦仁覆鞫詞無異,而其幼子但哭不言,疑之。
請留前守同讞,遂得謀殺移屍狀,獄乃定。
龍泉天地會滋事巡撫敦仁往按,未至,鎮道已發兵二百餘人,民惶懼
敦仁廉知匪黨與溫氏子有隙,非叛逆法當末減,坐為首二人
又會匪素肆掠富室保家計,多佯附,實未身與。
事發株連囹圄為滿。
訊察其冤,盡得釋。
道光二年,擢雲南鹽法道,尋以病乞致仕
敦仁博學,精考訂公暇即事著述,所刻書多稱善本
寄寓江寧,卒,年八十有二。
著書遭亂多佚。
公元1814年
鄭敦允字芝泉湖南長沙人
嘉慶十九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刑部主事,遷員外郎
道光八年,出為湖北襄陽知府
襄陽俗樸,訟事出教唆。
敦允長於聽斷積牘為空。
所屬衙蠹莠民最為民患苦十餘人,論如律
地號盜藪,請帑籌充緝捕費,多設方略,獲盜百餘。
巨盜杈者,勇悍徒黨,捕者人少莫能近,眾至則逸。
偵知所在夜往擒之,其徒追者數百人
令曰:「欲奪犯者,殺而以屍與之。
」眾不敢逼。
訴者麕集,曰:「久不敢言,言輒火其居。
敦允曰:「苦吾民矣!
」遂置之法。
棗陽地瘠民貧,客商重利稱貸田產折入客籍者多。
敦允許貸戶自陳,子浮於母則除之,積困頓蘇。
公元1829年
漢水樊城,壞民居,議甃石堤四百餘丈,二年而成。
明年,漢水大漲,樊城賴以全。
襄陽岸高水下,遇旱,艱於引溉。
筒車式,使民仿製,民便之。
調署武昌,會大水樊城石工掣損,敦允固請回任守修。
人走迎三百里,日夜牽挽而至,議增築子埝護堤根。
災​​民就食者數万,為草舍老疾稚弱,令壯者赴工自食
敦允昕夕巡視,工未竟,致疾,未幾卒,祀名宦
公元1802年
李文耕字心田雲南昆陽人
家貧事親孝,服膺宋儒之學。
嘉慶七年進士,以知縣山東,假歸養母。
母喪服闋,補鄒平
到官閱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
以官累,不得歸。
十九年,教匪起,壽張令文耕武事,招助城守訓練防御皆有法,賊不敢窺境。
大吏聞其幹略起復原官
公元1822年
鄒平五年,治尚教化
民婦陳訴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責,其子叩頭流血,母感動請釋,卒改行
聽訟株累久之,訟者日稀。
善捕盜,養捕役,使足自贍,無豢賊,數親巡窮詰窩頓
嘗曰:「治盜真心衛民,身雖不能及者,精神及之聲名及之
」終任,盜風屏息
諸生,親為指授,勉以為己之學,民呼李教官,又呼為李青天
調冠縣,遷膠州,濬雲、墨二河
道光二年,擢濟寧直隸州,未之任
巡撫琦善特薦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
調沂州,立屬吏程課,謂:「官不勤則事廢,民受其害。
教化本於身,能對百姓,後然可以教百姓
屬吏皆化之。
沂郡產檞樹,勸民興蠶,建義備荒,捕盜如為令時。
尋擢兗沂曹道
河事,修防必躬親
屬廳請濬淤沙,需銀五萬,往視之,曰:「無庸
春漲,即刷去矣。
果如其言
公元1825年
五年,遷浙江鹽運使未幾,調山東
時鹺業疲累,充商者多無藉遊民
文耕知其弊,請分別徵緩,以紓商力。
富商領運,不得因引滯賤價私賣,課漸裕。
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復調山東
嚴治胥役詐贓犯輒置重典。
斷獄寬平,責屬吏滯獄,數月,積牘一空
謂:「山東民氣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公元1833年
三歲,調貴州
州縣瘠苦,希更調不事事
權布政使,請以殿最調劑,俾久任專責成。
桐梓葫蘆口,以息水患
黔產,無綿布設局教之紡織
貧民生計重利而薄倫常撰文勸導,曰家喻戶曉篇。
十三年休致歸。
文耕平生崇正學、挽澆風己任,在山東久,民感之尤深,歿祀名宦
公元1789年
劉體重山西趙城人
乾隆五十四年舉人
嘉慶初,以知縣湖南,歷署石門新化衡陽寧武衡山湘陰
晉秩同知,改江西
道光中,補袁州同知,擢廣信知府
調吉安,又調撫州所至有聲
撫州治績最著,巡歷屬縣,問民疾苦,集父老子弟勉以孝弟力田
屬吏不職參劾無徇。
胥吏攬訟,痛懲之。
書院廩餼課士以經,動繩以禮法
大水盡心賑恤,災不為害
建義倉,積穀五萬石。
十四年,擢河南彰衛懷道,筦河事​​,修防有法
終任,黃流安瀾
沁水堤由民築,多單薄,擇其要區加築子埝,籌歲修費垂永久
漳河無堤防,勤疏濬水患並息。
創建河朔書院,仿硃子白鹿洞規條,以課三郡之士。
十九年,擢江西按察使,遷湖北布政使
二十二年乞病歸,卒於家。
體重廉平不苛,尤長治獄。
所居,吏畏民懷訟獄日簡。
河北士民尤感之,歿祀名宦祠。
公元1861年
子煦,由拔貢直隸知縣,歷權繁劇
咸豐初,遷開州知州
河決賑災全活數万。
團練有功,署大名知府
十一年春直隸山東迭起,守城四十日,乘間出奇擊賊,城獲安
既而東匪西竄,勢甚張,畿輔震動
督師清豐賊壘,乘勝進攻濮州老巢
大雨,賊決河自衛,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復濮州
開、濮之間,積水沮洳土人謂之水套,匪​​輒憑匿
至冬,复豎旗起事
煦率鄉團八千人,追賊於冰天泥淖之中,三戰皆捷,水套底定
同治元年,擢大順廣道,命偕副都統克敦辦理直、東交界防剿事宜,以勞卒於官。
優詔賜卹大名原籍並建專祠
公元1813年
張琦初名翊字翰風江蘇陽湖人
嘉慶十八年舉人,以謄錄議敘知縣
道光三年,發山東,署鄒平縣
抵任,歲且盡。
閱四百七十村,無種者。
申牒報災,親謁上官陳狀
成例緩徵,因鄒平得緩者十六州縣
失物,誤訟鄰邑長山,歸獄
曰:「汝失物地,大樹北抑大樹南?
」曰:「樹北。
曰:「若是,則我界也。
」民愕然,曰:「誠鄒平耶?
即不欲以數匹布煩父母官
」持牒去。
後權章丘鄒平民時赴訴曰:「此於法不當受。
」慰遣之。
章丘民好訟,院、司、道、府五府吏皆籍章丘走書請託掎摭短長
歲餘,無一私書至。
結案二千有奇,無翻控者。
公元1825年
五年,補館陶,會久旱風霾麥苗皆死,饑民聚掠。
禱雨既應,嚴捕倡掠者。
廉得富家閉糶居奇狀,按治之,民大悅
乃請普賑兩月
館陶地褊小,賑數多鄰邑數倍,大吏呵之。
尋有詔責問歲饑狀甚切,乃按臨災區,民迎訴賑弊,惟館陶得實
始劾罷他邑令,厚慰
士有訟者,閱其辭不直,則曰:「課汝文不至,訟乃至耶?
」先試以文,不中程,責後乃決事,士訟遂稀。
館陶地斥鹵,不宜穀,又衛水數敗田。
求古溝防區田試行之,未竟,病卒。
公元1828年
館陶八年民愛戴之,理訟不待兩造集,即決遣之。
以其辭質後至者,莫敢狡飾
疑獄,亦不過再訊
胥吏擾民,必嚴論如法
然籌其生計必週,故無怨者。
琦少工文學,與兄編修惠言齊名輿地醫學詩詞深造
五十後始為吏,治績尤著。
江西同知石家紹儒者,為治有古風,殆相亞雲。
公元1822年
家紹字瑤辰山西翼城人
拔貢壺關縣教諭
道光二年進士,授江西龍門知縣
發姦摘伏,以神明稱。
調上饒,再調南昌
首邑繁劇,而盡心民事理訟嘗至夜不輟
連年水患饑民省會散賑麕聚郭外
家紹與新同主賑,始散米,令饑民自爨。
來者益眾,賑所瀕河,幾莫能容。
乃改散錢,令各返鄉里,候截留漕米濟之。
時水災益棘,家紹開倉平糶,復分廠煮粥以賑。
主者循例三千人食,而就食者五萬,洶洶不可止。
家紹至,諭之曰:「食少人眾,咄嗟能辦
汝等姑退,詰朝來,不使一饑民無粥敢也。
」眾皆迎拜曰:「石爹爹不欺人,原聽處置
爹爹者,江西民呼父也。
歷署大庾新城、新建三縣,擢銅鼓營同知,署饒州贛州二府所至得民心。
公元1839年
家紹口吶若不得辭自大吏、僚友縉紳士民卒隸無不稱為循吏顧自視欿然。
嘗曰:「吏而良,民父母也;不良,則民賊也。
父母,吾不能民賊也,則吾不敢,吾其為民傭乎!
十九年,卒。
五縣皆祀名宦南昌民尤德之,建祠於百花洲
公元1800年
劉衡字廉舫江西南豐人
嘉慶五年副榜貢生,充官學教習
十八年,以知縣廣東
奉檄巡河,日夜坐臥舟中,與兵役同勞苦,俾不得通盜,河盜斂戢
四會縣地瘠盜熾。
團練壯丁連村自保
诇捕會匪,焚其籍,以安反側
治渠魁,眾乃定。
調署博羅城中故設徵糧店數家,鄉又設十站,民以為累,衡至即除之。
俗多自戕裡豪蠹役雜持之,害滋甚
誣濫嚴懲主使錮習一清
新興父憂去。
服闋道光三年,授四川墊江,俗輕生亦如博羅先事勸諭,民化之。
獲啯匪初犯者,曰:「飢寒迫爾。
」給貲使自謀生,再犯不宥,匪輒感泣改行
調署梁山,處萬山中,去水道遠,歲苦旱。
相地塘堰以時蓄洩,為永久之計。
捐田建屋,養孤貧,歲得穀數百石上官下其法通仿行
尋調巴縣,為重慶府附郭號難治
白役七千餘人,倚食衙前
衡至,役皆無所得食,散為民,存百餘人備使而已
歲歉,謂濟荒之法,聚不如散,命各歸各保,以便賑恤是年雖飢不害
嘗謂律意忠厚,本之為治,求達愛民之心。
愛民必先去其病民者,故忄互寓寬於嚴。
官民阻隔,皆緣丁胥表里為姦
所至設長幾於堂左右,分六曹為六鬲。
呈案,則各就左幾鬲庋之,擊磬以聞。
自取,立與核辦,置之右幾。
以次承領壅蔽悉除。
訴訟坐堂皇受牘,親書牒原告裡正,轉攝所訟之人,到即訊結
非重獄,不遣勾攝;即遣,必注隸之姓名齒貌於簽。
又令互相保結,設連坐法,蠹役無所施技
性素嚴,臨訟輒霽顏,俾得通其情,抶不過十,惟於豪猾痛懲不稍貸。
嘗訪延士紳,周知地利害次第舉革。
待丞、尉、營弁和衷時周其乏,緩急可相倚。
城鄉立義學,公餘親課之。
治大要,以卹貧保富、正人心、端士為主
總督戴三錫巡川東,其旁邑訴冤者皆乞付劉青天決之,語上聞
公元1827年
七年,擢綿州直隸州知州宣宗召對,嘉其公勤
八年,擢保寧知府九年,調成都
每語人曰:「牧令親民隨事可盡吾心。
太守漸遠民,安靜率屬而已不如州縣得一民事也。
」然所在屬吏化之,無厲民者。
後擢河南開歸陳許道未幾,病。
巡撫陳情治蜀狀,請優待之,以風有位
特詔給假調理
久之,病不愈,遂乞歸
年始卒。
博羅墊江梁山巴縣皆請祀名宦祠。
同治初四川學政秉璋陳衡循績,並上遺書
穆宗諭曰:「劉衡歷任廣東四川守令,所至循聲卓著
去官四十餘年,至今民間稱道弗衰。
著庸吏、庸言問答讀律心得等書,尤為洞悉閭閻休戚,於興利除弊之道,籌畫詳備,洵無媿循良之吏。
歷任政績宣付史館編入循吏傳,以資觀感
著書,皆閱歷得之言,當世論治者,與汪輝祖學治臆說諸書奉為圭臬
其後徐棟著牧令諸書,亦並稱焉。
公元1822年
棟,字致初直隸安肅人
道光二年進士,授工部主事累遷郎中
究心吏治以為天下事莫不於州縣,州縣理,則天無不理。
州縣之職,不外更事久,讀書多。
更事在既事之後讀書在未事之先,乃匯諸家之說為牧令三十卷
又以保甲庶政之綱,天下一人所能理,於是鄉、保、甲。
自明王守仁十家牌之法,後世踵行,為弭盜設,此未知其本也。
亦集諸說,成保甲四卷
二十一年,出為陝西興安知府,調漢中,又調西安所至行保甲,皆有成效
興安臨漢江,棟補修惠春、石泉兩堤,加於舊五尺,民頗苦其役。
十數年後大水冒舊堤二尺,乃感念之,肖像以祀。
禁運下游,棟以興安卑濕積穀易霉變。
不能久儲,又不能出境圖利者改種菸葉藍靛歉年每至乏食
乃弛運糧之禁,民便之。
卓異二十九年,以病歸。
咸、同之間,在籍團練修省城,錄用,以老病辭,尋卒。
興安名宦祠。
姚柬之字伯山安徽桐城人
世祖文燮,見本傳
柬之少負異才,從族祖鼐學,道光二年進士,授河南臨漳知縣,屢決疑獄。
縣民張鳴武控賊殺妻,稱賊攀二窗櫺入室
柬之窗櫺窄,且夫未遠出。
詰之,果夫因逐賊,誤斫殺妻。
又常姚氏被殺,罪人不得
柬之其時縣試招覆之前夜,所取第一名楊某赴試,疑之。
召至,神色惶惑,詢其居,與常鄰。
夜至城隍廟命婦人以血污面,與楊語,遂得圖奸不從強殺狀。
巡行鄉曲勸民息訟曲直者即平之
漳水溢,齎糧赴災區,且勘且賑,全活者眾。
兼攝內黃民服其治,鬧漕之風頓革。
境與直隸大名毗連,多賊巢,掘地為窟,積匪聚賭排槍手為拒捕計。
柬之大名會捕,賭窟除而盜風息。
母憂去。
公元1832年
十二年服闋,補廣東揭陽
瀕海民悍,械鬥擄掠,抗賦戕官,習以為常
柬之訓練壯勇,集神耆於西郊,諭以保護善良,與民更化
頑梗之區曰下灘,盜賊土豪勾結柬之會營往捕,拒者或死或擒。
一盜積犯十八案,召被害者環觀,僇之,境內稱快
盜居錢坑,其地四面皆山,不可攻。
潮州故事,凡捕匪不得,則爇其廬,空其積聚
柬之戒勿焚燒,召耆老,諭交犯,不敢出。
乘輿張蓋入村,從僅數人,見耆老一一慰勞,皆感泣,原更始
民在四山高望者,咸呼「好官」,次日遂交犯。
自下示威,錢坑示德,恩信大著
收穫時,巡鄉為之保護,樹催科旗;值械鬥,則樹止鬥旗
一日,塗遇持火槍者,結隊行,望見官至,悉沒水中,命以漁網取之。
訊為助鬥者,按以法,自此械鬥浸止。
興復書院厚待諸生回鄉新政告鄉人,變則密以聞,官民隔閡
逋賦相率輸將強梗漸化,縣大治
連州綏瑤廳同知,民、瑤構訟判決時必使相安,遂無事
普寧縣匪徒戕官肆劫奉檄從鎮道往捕治
匪以塗祥為巢穴磨盤山聲援,地皆險。
乃設方略正軍攻塗祥,調揭陽壯勇磨盤突進破賊巢,獲六百餘人
事定,言官論劾
朝使查勘,其誣得白。
公元1837年
十七年,署肇慶府端溪大漲,城不沒數版,柬之日夜城下守御
預放兵糧,以平米價,民不知災。
十九年,擢貴州大定知府俗好訟,柬之速訊速結,不能售其欺,期年而訟稀。
白蟒洞地僻產煤、鐵,有汪擺片者,據其地聚眾結會,為一方害,捕滅解散地連川、滇,得弭鉅患焉。
大定民、苗雜居,宜治以安靜
大吏下令柬之必酌地方之宜,不使累民。
見多不合,遂引疾歸。
年始卒。
公元1819年
吳均字云帆浙江錢塘人
嘉慶二十四年舉人道光十五年大挑知縣,發廣東,授乳源,調潮陽
歷署揭陽惠來嘉應海陽
海陽雙刀會匪黃悟空,置之法。
卓異,署鹽運司運同,擢佛岡廳同知,署潮州知府
咸豐二年惠州土匪肆劫奉檄往,獲匪千餘,分輕重懲治,遂肅清
三年實授
東南行省軍事亟,福建湖南大吏名,先後奏調往襄剿匪廣東方倚為保障,堅留之。
四年江南大營散兵,結匪為亂
賊首陳娘康擁眾潮陽,分黨陷惠來,攻普寧
援軍失利督戰,敗賊。
甫解潮陽圍,海陽陽鄉匪首吳中庶乘間糾黨陳阿拾煽眾,旬日萬餘人
大掠海陽,偪攻郡城澄海匪首王興順亦與合。
潮陽汪政分兵郡城,戰城下,殲賊數千,圍解。
移軍澄海冒雨破賊巢,分路搜捕,清餘孽。
旋克惠來,斬陳娘康等於陣。
未幾,以積勞卒於官。
清介治潮最久,誅盜尤嚴。
每巡鄉,輒以二旗開導大書曰;「但原百姓回心免試一番辣手
」化莠為良,保全彌眾。
從役取民絲粟者,立斬馬前,民益畏服
潮陽濱海地咸鹵,開渠以通溪水築堤六千餘丈,淡水溉田瘠土悉沃。
在海陽濬三利溪,加築北堤,為郡城保障
及守潮州,修復州東廣大橋
附郭西湖山高城上,登瞰全城指掌,舊有高墉犄角,久圮。
築展新城,跨壕而過,圍山於城內
至是匪亂圍攻,竟不能破,民咸頌之。
歿後,追贈太僕寺卿。
光緒間潮州專祠
公元1834年
王肇謙字琴航直隸深澤人
道光十四年舉人,授福建海澄知縣
馬口鄉民構釁互掠,親諭利害,積嫌頓解
巨盜許蟳置諸法,群盜斂跡
富紳爭產累訟,男婦數十人環跪堂下援引古義喻之,更反自責
赧然,謂今日始知禮義,訟以是止。
邑民李順發負楊茄柱金,為楊所留,乃以劫財訴諸教堂
教主移牒嚴究,眾洶洶
肇謙白上官:「茄柱無罪不必治;教士驕心不可長。
總督劉韻珂嘉其抗直
閩縣上筸村故盜藪,檄肇謙往捕。
至則召其父老開陳大義,曰:「我來活若一鄉,若列銃拒官,大府欲屠之,尚不知耶?
」眾大恐,肇謙曰:「某某大盜,速縛來!
三日繕齊保甲冊,吾保若無事。
」遂立以盜獻。
廈門洋人賃屋與民齟《齒吾》,奉檄往治,據理剖決,兩無所徇,洋人帖服
公元1852年
咸豐二年,署上杭,時粵匪江寧福建林俊遙應之,陷漳州永春大田郡縣
肇謙建碉儲,制器械,簡丁壯,為堅壁清野計,賴以無虞
三年淫雨為災,且賑且治軍,率團勇越境松源縣賊四千。
永春直隸州知州,募鄉兵二萬,破林俊於城南山,擒土匪邱師、辜八等
漳州知府漳浦社蔡全等為亂肇謙方略,約內應生擒全,詔嘉之晉秩知府
漳俗獷悍難治肇謙謂民不奉法,由吏不稱職
所屬案牘,勤催科,懲械鬥,嚴緝捕,表義行振文教,以能否殿最以為保障
延建邵道調署興泉永道,未行,粵匪入境肇謙誓以死守督軍按察使趙印川十三戰皆捷,以勞卒。
詔贈光祿寺卿,祀上杭名宦祠。
公元1807年
曹瑾字懷樸河南河內人
嘉慶十二年舉人
初官直隸知縣,歷署平山饒陽寧津,皆得民心。
賑饑懲盜,多惠政
威縣,調豐潤,以事落職
尋复官,發福建,署將樂
又以失察邪教被劾,引見,仍以原官用。
公元1833年
道光十三年,署閩縣旗兵民械鬥,持平曉諭利害,皆帖服
值旱,迎胡神於鼓山禱雨官吏奔走跪拜街衢間,斥其不載祀典,獨屹立不拜
大吏奇之,以為可任艱鉅
台灣歲歉多盜,遂補鳳山
問疾苦,詰盜賊,剔除弊蠹順民之欲。
淡水溪在縣東南,由九曲穿池以引溪水,築埤導圳。
凡掘圳四萬餘丈,灌田三萬畝,定啟閉蓄洩之法,設圳長經理之。
公元1840年
二十年,擢淡水廳同知海盜剽劫商賈,漳、泉二郡人居其間,常相仇殺,又當海防告警至,行保甲,練鄉勇,清內匪而備外侮
吉利兵艦雞籠口,禁漁勿出,絕其鄉導懸賞敵酋,民爭赴之。
敵船觸石,擒百二十四人
屢至,屢卻之。
明年,又犯淡水南口設伏誘擊,俘漢奸五、敵兵四十九人
事聞,被優賚
未幾和議成,英人責言
總督怡良剛直,謂曰:「事將若何
曰:「但論國家若何,某官無足重,罪所應任者,甘心當之。
百姓出死力殺賊,不宜有負。
怡良歎曰:「真丈夫也!
」卒以是奪級。
後以捕盜功晉秩,以海疆知府用。
乞病歸,數年始卒。
公元1832年
桂超萬字丹盟安徽貴池人
道光十二年進士,以知縣江蘇
陽湖四十日,巡撫林則徐賢之,捕荊溪
未任,父憂去。
十六年服闋,授直隸欒城
捕盜不分畛域,每於鄰邑交界破賊巢,盜風息。
濬洨河、金水河城河通溝洫,平道路,水潦無患
限紳戶免役不得三十畝,免累民。
樹畜修井糞田,種薯芋備荒
復書院,設義塾化導鄉民,習異教者多改行
調萬全,署豐潤
值英吉利天津沿海戒嚴
超萬訓練鄉勇,募打鴨善槍法者以備戰
匪犯畿輔天津練勇超萬法,頗收鴨槍狙擊之效。
詔舉賢吏總督訥爾經額超萬持躬廉謹盡心民事,遷北運河關同知
公元1843年
二十三年擢授江蘇揚州知府
揚俗浮靡超萬勤儉嚴禁令,凡衙蠹營兵地棍訟師害民者,悉繩以法。
訟於府者,一訊即結。
兩年,調蘇州
時漕弊積重大戶短欠,且得規包納運丁需索日增官民交困
超萬為減幫費、均賦戶之議。
乃訪懲豪猾,示均收章程,依限完納,即赦既往
大吏奏定通行積困稍甦。
屯佃求減租聚眾業主糧艘水手行海失業勾結滋事,勢皆洶洶
超萬處以鎮靜先事戒備,得弭亂萌。
糧儲道
二十九年,擢福建汀龍漳道。
乞病歸。
咸豐中粵匪安徽超萬在籍鄉團
同治初福建巡撫徐宋幹薦之,署福建糧儲道,尋擢按察使
年八十,卒於官。
公元1808年
張作楠字丹村浙江金華人
嘉慶十三年進士銓授處州府教授
江蘇桃源知縣,調陽湖
治事廉平人稱儒吏
道光元年,擢太倉直隸州知州三年大水作楠冒雨履勘災鄉,問民疾苦,停徵請賑,借帑平糶
疏濬境內河道以工代賑
水得速洩,涸出田畝,不誤春耕,人刊婁東荒政編紀其事。
奉檄松江讞獄鄉民訛傳去官,慮仍收漕,紛紛奔訴。
瀕海奸徒乘間蠢動作楠聞變,馳回,中途主簿蕭《會羽》赴茜涇捕首惡脅從罔治,事遂定
作楠勤於治事,案無滯牘。
暇則篝燈課讀,妻、女紡織,常至夜分
人笑其為校官久,未改故態
公元1825年
五年,擢徐州知府受代,以平糶虧帑二萬金,彌補未完
作楠自危巡撫陶澍曰:「救災民​​如哺兒,失乳即死
吾方咎汝請糶時,顧慮折耗不兌稍稽。
遺大投艱者,胡亦泥此?
紳民已代致萬金,不汝責也!
徐州亦被災,籌賑甚力,民賴以甦。
在任兩載乞養歸。
鄉居二十餘年,足跡不入城市
三子皆令務農、工,或問:「何不業儒
」曰:「世俗讀書科名,及入仕,則心術壞,吾不欲其墮落也。
作楠算學貫通中西
在官工匠自隨,制儀器,刊算書。
著書匯刻翠微山叢書,行於世,學者奉為圭臬焉。
卒,祀鄉賢祠。
公元1826年
雲茂琦,廣東文昌人
道光六年進士,授江蘇沛縣知縣
民疾苦,懇懇家人
勸以務本分、忍忿爭,訟頓稀。
地卑,多積潦開濬溝洫,歲獲屢豐。
緝捕經費,獲盜多,給重賞盜賊屏跡
諸生先德行,後文藝,語以身心性命之學。
鄰邑聞風而來書院齋舍至不能容。
總督蔣攸銛稱其有儒者氣象
調六合連年大水災民得賑,無流亡
邑多淫祀,毀其像,改書院
田多典質,為清理復業,運戶得所津貼,漕累以紓。
考最入覲改官兵部郎中,又改吏部
未幾告養歸。
家居十數年,置田贍族,鄉邑興革無不盡力
主講課士有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