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三十八 (自动笺注)
列傳一百二十五
塞楞額週學健鄂昌鄂樂舜彭家屏李因培安福
公元1709年
塞楞額,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
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授內閣中書,擢翰林院侍講
四遷侍郎,歷刑、兵、禮諸部。
雍正二年,出署山東巡撫,入為戶部侍郎
廣東將軍李杕縱部兵毀米廠、閧巡撫署,事竟,仍署山東巡撫
疏請以東平州安山官地分畀窮民栽柳捕魚為業,上許之,並令發耗羨備用銀為建屋制船;又疏請浚長河開引河二,疏積水
復入工部侍郎緣事奪官
乾隆元年,賜副都統銜,如索倫巴爾練兵
尋授鑲藍旗漢軍副都統
出為陝西巡撫,移江西
疏請築豐城石堤封廣信府銅塘山,均許之。
再移山東
十一年,擢湖廣總督
公元1748年
十三年,孝賢皇后崩,故事,遇國卹,諸臣當於百日薙發
錦州知府金文違制被劾,逮下刑部,擬斬候。
以為不當,責尚書盛安沽譽,予重譴。
蘇巡撫安寧​​舉江南河南總督週學健薙發如文醇,上並命逮治
因詔諸直省察屬吏中有違制薙發者,不必治其罪,但令以名聞
是時塞楞額亦薙發湖北巡撫彭樹葵湖南巡撫楊錫紱及諸屬吏皆從之。
得詔,塞楞額具疏自陳上命京師待罪
諭謂:「文醇已擬斬決豈知督撫中有周學健,則無怪於文醇;豈知滿洲大臣中有塞楞額,又無怪學健
」因釋文醇,寬學健,皆發直隸,以修城自贖
樹葵錫紱誤從塞楞額,錫紱並勸塞楞額檢舉,皆貸罪;令樹葵分任修城,示薄罰。
塞楞額至刑部論斬決。
上謂:「祖宗定制君臣大義,而違蔑至此萬無可恕!
以尚為舊臣,令宣諭自盡。」
公元1723年
學健江西健人
雍正元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五遷戶部侍郎
命如山東按事,兩詣上下江會撫治災賑、水利,出署福建巡撫、浙總督
太子少保,授江南河道總督,坐違制薙發奪官,命江西巡撫開泰籍其家。
開泰發其往來私書中有丁憂兗沂曹道同仁行賕學健,乞舉以自代。
上為罷陳舉自代例,詔曰:「朕令大臣可以自代之人,凡以拔茅茹、顯俊乂之意也。
同仁學健許以兩千,朕不解焉。
問之錢陳群,始知為賕。
考績黜陟,何可為苞苴之門,豈朕若渴之誠尚未喻於二三大臣耶?
朕甚恧焉!
其罷之。
」別詔又謂:「學健卞急剛愎不料其不勵名檢竟至於此
」下兩江總督策楞覆勘,具得學健營私受贓、縱戚屬奴僕骫法狀,刑部引塞楞額及前步軍統領鄂善論斬決。
上謂學健違制罪已貰,婪贓鬻破薦舉事視鄂善尤重,賜自盡
公元1728年
鄂昌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大學士鄂爾泰從子也。
雍正六年,以舉人戶部主事
七年超擢陝西寧夏道
十年,遷甘肅布政使
十一年,署陝西巡撫,旋授四川巡撫
酉陽州土司元齡老病,子廣烜襲,土民苦其貪暴鄂昌奏請改土歸流
十三年總督黃廷桂鄂昌貪縱,命奪職,以楊馝代之。
刑部侍郎申珠渾會按治,得鄂昌枷斃罪人及受屬吏銀瓶諸狀,命逮下刑部,論杖徒遇赦免。
乾隆元年,令在批本處行走
二年,授直隸口北道,遷甘肅按察使
山西民梁玥等在高台遇盜死,知縣升堂良民鍛煉論罪鄂昌雪其冤,得真盜置之法。
巡撫黃廷桂疏陳鄂昌平反狀,旨嘉獎。
九年,遷廣西布政使
十一年,署廣西巡撫
疏請以鄂爾泰廣西名宦,上責其私,不許
十二年,疏自陳舉布政使李錫自代,上复責其朋比
因命督撫不得本省籓臬自代,著為例。
迭移江蘇四川甘肅諸省,署甘肅提督、陝甘總督
复移江西巡撫
傳播尚書孫嘉淦疏稿誣謗語,命諸行省究所從來。
鄂昌以坐廣饒九​​南道廷翰子奕度逮下刑部,鞫無據,雪其枉,召鄂昌京師待命
獄定,誅千總魯生
鄂昌誤讞,下刑部,論杖徒,命貸罪發往軍台效力
十九年閏四月,命以甘肅官茶北路軍備用,命鄂昌董其事。
旋授甘肅巡撫,理軍需
內閣學士胡中藻著堅磨生集,文辭險怪上指詩中語訕上,坐悖逆誅。
中藻鄂爾泰門人鄂昌與唱和。
上命奪職逮至京師下獄
大學士九卿會鞫,籍其家,得所塞上吟,語怨望;又聞鄂容安從軍,輒云「奈何奈何」,上責以失滿洲踴躍行師舊俗
又得與大學士史貽直書稿,知貽直為其子奕簪請託,上為罷貽直
諭:「鄂昌負恩黨逆,罪當肆市。
但尚能知罪,又於貽直請託直承無諱,朕得以正官常,從寬自盡。」
公元1736年
中藻江西新建人
乾隆元年進士
上舉其詩有曰「又降一世」,曰「亦天之子」,曰「與一世爭在醜夷」,無慮數十事,語悖慢;又有「西林第一門」語,斥其攀援門戶恬不知恥
因及鄂爾泰張廷玉秉政,各有引援朋分角立
謂:「如鄂爾泰猶在,當治其植黨之罪。
」命罷賢良祠祀。
公元1730年
鄂樂舜亦鄂爾泰從子初名鄂敏
雍正八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
秋讞侍班刑部侍郎王國棟放縱愆儀
上命之退,鄂敏未引去
因以責鄂敏,奪官
逾年,复編修
出為江西瑞州知府累遷湖北布政使
更名鄂樂舜。
甘肅巡撫,疏請茶引安西五衛積貯;移浙江,修海塘;皆議行
尋移安徽,又移山東
未行,浙江按察使富勒渾密劾鄂樂舜在浙江時,布政使同德婪索鹽商銀八千,命侍郎劉綸、浙總督喀爾吉善按治
等言鄂樂舜實假公使銀。
上又命兩江總督尹繼善會鞫,得婪索鹽商狀,如富勒渾言,但無與同德事,鄂樂舜論絞,富勒渾亦坐誣治罪
以定失當,擢富勒渾布政使,逮鄂樂舜至京師,賜自盡
時後鄂昌死未一年也。
公元1721年
彭家屏,字樂君河南夏邑人
康熙六十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累遷郎中
考選山西道御史外授直隸清河道。
三遷江西布政使
雲南,再移江蘇
以病乞罷。
乾隆二十二年春高宗南巡,家屏迎謁
上諮歲事,家屏奏:「夏邑及鄰縣永城上年被水災獨重。
河南巡撫圖爾炳阿朝行在,上以家屏語詰之,猶言水未為災,上命偕家屏往勘;又以問河東河道總督張師載師載奏如家屏言,上謂師載篤實,語當不誑,飭圖爾炳阿秉公勘奏​​,毋更回護
上幸徐州,見饑民困苦狀,念夏邑永城相接,被災狀亦當同;密令步軍統領衙門員外郎觀音保微服往視
北還,發徐州夏邑張欽道言縣吏諱災上申圖爾炳阿詳勘。
鄒縣夏邑劉元德复訴縣吏施賑不實,上不懌,詰主使元德諸生昌緒,命侍衛成林元德夏邑按其事;而觀音保還奏夏邑永城虞城商丘四縣災甚重,積水久,田不可耕;災民鬻子女,人不過錢二三百,觀音保災民子二,以其券呈上
上為動容詔舉其事,謂:「為吾赤子,而使骨肉不相至此,事不忍言
」因奪圖爾炳阿職,戍烏里雅蘇台諸縣坐罪
林至夏邑,與知縣孫默昌緒不至,捕諸家,於臥室傳鈔吳三桂檄,以聞上。
上遂怒,貸圖爾炳阿遣戍諸縣罪,令直隸總督方觀承覆按
召家屏詣京師,問其家有無三桂傳鈔檄及他禁書
屏言有明野史數種,未嘗檢閱,上責其辭遁,命奪職刑部,使侍衛三泰按驗
家屏子傳笏慮得罪,焚其書,命逮昌緒、傳笏下刑部,誅昌緒,家屏、傳笏亦坐斬,籍其家,分田貧民
圖爾炳阿又以家屏族譜上,譜號大彭統記,御名皆直書缺筆
上益怒,責家狂悖無君,即獄中賜自盡
秋讞刑部入傳笏情實,上以子為父隱,貸其死。
上既譴家屏等,召圖爾炳阿京師,逮刑部,命觀音保通判夏邑
手詔戒敕,謂:「刁頑既除,良懦可憫
當善為撫綏,毋俾災民失所也。」
公元1745年
李因培雲南晉寧人
乾隆十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十三年,特擢翰林院侍講學士,督山東學政
十四年,再擢內閣學士
十八年,署刑部侍郎,兼順天府
蝗起,因培通永道王楷不力捕,皆奪職;又劾涿州知州李鍾俾虧倉穀論罪如律
衡水知縣劉士玉,因培鄉人也,以賄敗,為直隸總督方觀承論劾
冀州知州讠誇喀謁因培因培稱士玉冤,讠誇喀因為申布政按察兩司
十九年直隸布政使玉麟以其事聞,因培奪職
三月,起光祿寺卿
复督山東學政
二十一年,移江蘇
二十四年,遷內閣學士
學政任滿,移浙江
二十七年,任又滿,复移江蘇
南巡賦詩以賜。
二十八年,授禮部侍郎,尋改倉場侍郎,皆留督學
公元1764年
二十九年,授湖北巡撫
上諭湖廣總督吳達善曰:「因培治事學問亦優,但未免恃才,好居人上。
今初任民事,汝當留意治事不當,善規之;不聽,即以聞。
朕久未擢用,亦欲折鍊其氣質
今似勝於前,但恐志滿易盈,負朕造就耳。
」旋移湖南
三十一年,又移福建將行常德被水
上令速予災民一月糧,詔未至,因培秋後勘災如故事。
上責因培「以將受代五日京兆不恤民瘼」,下部議,當降調
兩月,授四川按察使
因培湖南日,常德知府爾達武陵知縣馮其柘虧庫帑二萬馀。
因培報通省倉穀無虧,慮以歧誤得罪示意布政使赫升額,令桂陽知州張宏燧代其柘償萬馀,不足,仍疏劾。
燧讞縣民侯岳添被殺,誤指罪人,為按察使兆麟所糾。
因培繼任巡撫常鈞覆讞不能決,上命侍郎期成額即訊,因得營私虧帑,及承因培指代其柘償金諸狀,以聞。
上命因培官,逮送湖北對簿具服
諭曰:「諸直倉庫虧缺,最為錮弊
皇考加重戒,硃批諭旨不啻三令五申,人亦不敢輕犯
御極三十馀年,有犯必懲,乃近年營私骫法,屢有發覺
豈因稽查稍疏,故態復作
朕自愧誠不能感人,若再不執法,則朕亦非甚懦弱姑息之主也。
期成額奏至,因培刑部論斬決,上命監候
秋讞情實,賜自盡
公元1735年
常安字履坦納喇氏滿洲鑲紅旗人
諸生筆帖式,自刑部改隸山西巡撫署。
雍正初,擢太原理事通判
世宗時庶僚皆得上章言事
常安疏請裁驛站館夫及諸官署鐙夫,省科派,從之。
尋擢冀寧道
廣西按察使,移雲南
就遷布政使,移貴州
疏言:「苗疆多事由於兵役擾累
嗣後有擾累事,罪該管文武官。
」下云貴廣西總督議行
江西巡撫
十三年,以母喪去官
公元1736年
乾隆元年,還京師,舟經仲家淺,其僕迫閘官非時啟閘渡,高宗聞之,諭謂:「皇考臨御時所未嘗有!
徒以初政崇尚寬大常安封疆大吏,乃為此市井跋扈之舉,目無功令。
」下東河總督白鍾山按治奪官,下刑部論罪,當枷號鞭責,命貸之,往北路軍營糧餉
四年,授盛京兵部侍郎
內移刑部侍郎外授漕運總督
內閣學士雅爾呼達請增遣滿洲駐防口外直隸總督孫嘉淦疏請於獨石口、張家口外擇可耕地屯兵招墾。
常安以為蒙古游牧地,疏請寢其事。
公元1741年
六年,移浙江巡撫,謝上,因言:「屬吏賢否上司表率惟有身先砥礪,共勵清操
上諭曰:「廉固人臣之本,然封疆大臣​​非僅廉所能勝任
為國家計安全為生民謀衣食,其事正多
觀汝有終身誦廉之意則非矣。
」上念浙江海塘為民保障,詔詢近時狀,並命總督那蘇圖杭州將軍傅森會常安詳勘。
常安等議:「海寧仁和原有柴塘,塘外臨水,仿河工絡壩之法,用竹簍碎石層層排築,外捍潮汐,內護塘基。
水去沙停,漸有淤灘,再用左都御史劉統勳議,改建石塘
別疏又言:「塘工可大可小,大則終年興工,亦難保無虞;小則應興則興,應停則停,惟期免於衝決
是在因時損益不宜惜費,亦不宜糜費
乾隆四五年間所修石塘竭力督催明歲可望全完
各塘不無闊狹高低必須整齊堅固
臣諭督塘兵培補鑲墊,俾塘有堅工,兵無閒曠。
海寧塘后舊有土塘以備泛溢,令民間栽柳根株盤結塘身,枝幹藉資工用
八年石工乃成。
公元1744年
常安浙江久,有惠政:嘗用保甲法太湖漁舟,清盜源;釐兩浙鹺政諸弊,蘇商困;以溫、處二府貧瘠鮮★K6藏,招商江蘇米自海道至,佐民食
蘇巡撫陳大受疏論常安輕開海禁常安疏辨。
謂:「蘇視溫、處彼此雖殊,兩地皇上赤子大受不當過分畛域
上諭曰:「汝等以此矛盾,皆為民耳,出於不得已
以後豐年可不須,若需穀孔亟,當視此行耳。
常安巡視寧波沿海諸地,泛海鎮海,又至定海疏陳內外諸島嶼狀,謂內洋宜招民廣墾,外洋封禁
上嘉衝冒風濤,勤於王事
嘉、湖二府奸民迷誘民間子女常安督吏捕治,悉獲諸奸民
上令採生折割從重定擬,飭常安寬縱
上疏言:「州縣親民吏,必於轄境事無繁簡、地無遠莫不深知而後有實政以及於民。
應飭於齋戒停刑暇日親歷鄉村以次而遍。
引其父老,詢以疾苦,於地方利弊了然胸中,且籍以周知戶口
如遇災賑,董理為力
」上深然之。
錢塘江入海處近蕭山南大亹,近海寧為北大亹,蜀山南別有中小亹。
舊為江海匯流處,漸淤塞,水趨南大亹,逼海寧
九年尚書訥親蒞視,議復中小亹故道
常安沙嘴為溝四,引潮刷沙,歷數年,沙漸去。
十一年,疏言:「春伏兩汛已過,南沙坍卸殆盡蜀山已在水中
秋汛不復湧沙,大溜竟行中小亹矣。
上諭曰:「此言豈可輕出
亦俟三五年後如何耳。
如能全行中小亹,果可喜事也。」
公元1747年
十二年總督喀爾吉善常安多得屬吏金,婪索及於鹽政承差海關胥吏,縱僕取市肆珍貴物不予值,凡十數事。
上命解任,以顧琮代之,令大學士高斌顧琮按治
常安亦疏劾布政使唐綏祖徇私狂悖,上為下高斌等並按。
高斌等按常安婪贓納賄狀皆不實,惟縱僕得賕;常安綏祖事盡虛,疏請奪常安官。
上命大學士訥親覆按,未至,高斌等又言常安易鹽政承差,有婪索狀;訥親至,又言常安嘗以公使錢自私,按律擬絞,下刑部,卒於獄。
常安受業尚書韓菼工文辭,有所論著,多譏切時事
其坐譴多舉細故,遽從重比。
時論其中蜚語以死,非其罪也。
福崧,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湖廣總督碩色孫也。
乾隆中,授內閣中書,遷侍讀
外授四川川北道,遷甘肅按察使
再遷福建布政使,未行,蘇四十三亂作,從總督勒爾謹討賊,即移甘肅
事定,賜花翎。
勒爾謹坐冒賑得罪,命福崧從總督李侍堯察通省倉庫,虧銀八十八萬、糧七十四萬有奇,立例清償無力者以責上官
福崧亦應分償,上特免之。
公元1782年
四十七年,遷浙江巡撫
上以王亶望、陳輝祖相繼浙江,皆貪吏復命察通省倉庫,虧銀一百三十萬有奇,立例清償甘肅
桐鄉縣徵漕如律,民聚《門共》,福崧令捕治,因疏陳嚴除漕弊,條四事下部議行
四十九年,上南巡兩浙鹽商輸銀六十萬,以海寧范公塘改柴為石,福崧為請,上允之
五十一年,福崧以諸屬吏清償倉庫虧銀未能如期,疏請展限;並言於正歲司道以下等官設誓,共砥廉隅
以期已三四年,乃復請展限非是,且設誓亦非政體,命尚書曹文埴侍郎姜晟伊齡阿浙江按治
會福崧請籌柴塘修費,上疑新建石塘無益勞民傷財,令文埴等並按,召福崧還京師待命
文埴疏陳浙江倉庫實虧數,為定善後章程別疏言柴塘坦水為石塘保障,宜有歲修
上允其請,察福崧無敗檢事,失但在柔懦,命署山西巡撫
公元1787年
旋以浙江學政竇光鼐平陽知縣黃梅貪​​黷,論如律,責福崧未能發,左授二等侍衛,充和闐幫辦大臣
五十二年,移阿克蘇辦事大臣
五十四年,再移葉爾羌參贊大臣
五十五年,授江蘇巡撫,署兩江總督
還授浙江巡撫
五十七年,疏請補修海塘石工,與前巡撫琅玕改築柴壩異議上命蘇巡撫長麟往按,請如福崧議。
浙江鹽道柴槙遷兩淮鹽運使,虧帑,私移兩淮鹽課二十二萬補之
兩淮鹽政全德疏劾,上以福崧領兩浙鹽政,慮有染奪官,以長麟代之。
尚書慶桂會鞫,謂福崧嘗索槙賕十一萬,又侵公使錢六萬有奇
獄具論斬,逮致京師,尋命即途中行法
福崧飲酖卒。
福崧為巡撫治事明決御屬吏有法度,民頌其治行
得罪死,頗謂其忤和珅,為所陷。
尤慮至京師廷鞫,或發其陰私故以蜚語激上怒,迫之死雲。
論曰:居喪沐浴百日薙發,亦其遺意也。
塞楞額坐是危法學健雖以他事誅,然得罪仍在初獄。
鄂昌門戶生恩怨,家屏以搢紳利病,皆足以掇禍。
羅織文字,其借焉者也。
因培邊遠,受峻擢,屢躓屢起,乃以欺罔傅重比。
常安、福崧死於賕,然封疆有政聲。
論者以為冤,事或然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