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178-029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通论卷一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王室伐救会盟(三章/)
周官大司马之职及师大合军以行禁令以救无辜伐
有罪大合军者方伯连帅各以其师至而大司马监临
之召虎南征方叔北伐傅所称天子之老请帅王赋元
戎十乘以先启行是也又曰若大师则掌其戒令谓王
卷一 第 1b 页 WYG0178-0294b.png
亲在行则大司马巡阵视事而赏罚常武之诗王谓尹
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是也司盟之职凡
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盖天子时巡诸侯会
朝于方岳其有不恊者则使王官莅盟言归于信睦觐
礼所载祀方明之礼是也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平王之
初文侯武公心在王室故数十年中诸夏之邦未见篡
弑灭国之事是统纪犹未尽散也至平王二十六年曲
沃封而晋难萌二十八年庄公嗣而郑衅起驯至平王
卷一 第 2a 页 WYG0178-0294c.png
之末则晋不能自保而郑且包祸心王室孤危而无与
立故自入春秋天王岳狩诸侯朝觐会同无一见焉王
师再出皆为乱臣所挫隐公之篇王数加礼而鲁不一
答天下无道遂至于此此春秋之作所以始于隐公而
不始于惠公也礼乐征伐无一自天子出篡弑攘夺所
以接迹于天下也
王室益衰天下视共主如弁髦自繻葛之战始先儒谓
郑伯不朝其罪至贬爵削地而止桓王置鲁宋弑君之
卷一 第 2b 页 WYG0178-0294d.png
贼而亲伐郑故王不称天非也征伐不行则礼乐政教
任天下之灭裂而莫可谁何故周公建典五官之大政
具列于大司马立政之篇曰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
迹康王嗣位召公陈戒首曰张皇六师当幽平之后欲
起既坠之王纲非先之以征诛不可而征诛之行莫急
于讨郑盖郑王室之近亲甸服之侯伯玉朝之卿士也
郑之逆乱不能讨而能正外诸侯乎以见诸行事者言
之桓王乃志在拨乱之君其伐郑亦非中无所主而仓
卷一 第 3a 页 WYG0178-0295a.png
卒妄出也当平王之末郑已与王相恶至交质子王崩
之次月兴师以犯王都其罪乃九伐之法所未有也故
始朝而嗣王不礼焉乃法所宜然但其君臣皆尚谋诈
而善用兵克段以后败宋以前攻战之事十有四所当
无不摧破王固知力之不能敌也故继序十有四年而
不敢声言其恶至鲁轨之弑郑既受赂而与之盟宋督
之弑复众会以成其乱此不能正则更无以驭邦国矣
王之伐郑必谓郑庄文深而多数每假礼让以济其私
卷一 第 3b 页 WYG0178-0295b.png
故王虽不礼犹挟齐以朝取其私田亦未敢拒命故亲
率蔡卫陈以声讨焉冀郑显屈于共主之大义阴惧于
三怨之恊心保疆无动修辞请罪则因而抚之以释前
愆责后效庶几王灵少振而威柄可以渐收不料其抗
兵相加六师挠败以至逆乱之党益公行而无所忌也
故咎桓王不能修德明政以终复文武之基绪可也谓
不当伐郑而置乱贼于不问则非其情实矣徵之传记
桓王即位之三年尝命虢公伐曲沃庄伯而立哀侯于
卷一 第 4a 页 WYG0178-0295c.png
翼矣其后又以师及秦师围魏而执芮伯矣繻葛既败
之后子突救卫以拒朔又明著于经矣曲沃武公弑晋
哀侯及小子侯又使虢仲致讨而立哀侯之弟缗矣(晋/芮)
(之事不见于经时晋尚未与/鲁通而芮则王室不告也)桓王之讨伐非尽不能行
也惟不能行于鲁宋耳所以不能行于鲁宋者以郑庄
怙乱而齐襄为之辅耳卫朔构杀君兄二公子出之以
立黔牟天王主之郑齐鲁宋犹悍然抗王师以纳朔使
桓王嗣位之初遽出师以讨鲁宋则齐助其外而郑起
卷一 第 4b 页 WYG0178-0295d.png
于内王室之忧且岌岌乎其在宗社矣君子以是益叹
息痛恨于平王也郦山之祸虽烈而中兴之迹未远宜
臼即位之初晋郑同心齐鲁宋卫无变秦仲之后世为
西陲之力臣使能枕戈泣血徵诸夏之师亲率晋郑以
诛申侯(子带之乱王赴告三国秦伯师于河上晋/文入定襄王立诛子带况申侯之大恶乎)然后
益广秦之故封建其支庶以禦戎狄而内固岐雍保民
经武则周道之兴也勃矣乃晏安蹙缩五十馀年弃岐
西则自拨本根而力不足以慑小国戍申甫则众皆藏
卷一 第 5a 页 WYG0178-0296a.png
恶而义不足以作人心驯至末年郑既鸱张苏亦内畔
桓王所遭之时势虽以宣王方召当之用力倍难成功
正未可必也春秋作始于平桓之交盖深痛平王坐失
可为之时至桓王则力屈于所欲为(民去公室则仲尼/围成而不能服况)
(桓王/乎)而身困于其所当为也此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
者而诸儒乃以伐郑为桓王罪误矣然则王不称天何
也凡文有所承则王不加天公朝于王所是也文无所
承而其事非王所亲亦不加天公会王人王人子突救
卷一 第 5b 页 WYG0178-0296b.png
卫是也言各有当而以为笔削之特文则义无所处矣
自入春秋凡会盟皆诸侯之私约也王师伐郑救卫而
外凡战伐皆列国之擅兴也王臣之与会盟自齐桓晋
文始首止之会以戴王世子洮之盟以谋王室葵丘之
会以明王禁宰周公与会而不与盟皆正也践土之盟
要王以涖之则谲矣然王子虎犹不与盟故得与齐桓
三会同文惟翟泉之盟书会而不书公则特文以著其
罪也翟泉之盟王人共歃与洮同而书法异王室有故
卷一 第 6a 页 WYG0178-0296c.png
告于诸侯而王臣与盟礼之可以义起者也王室无故
霸势方张而于畿内盟王臣使陪臣主众会则上偪也
践土之盟王子虎涖之与葵丘同而书法异涖明王禁
书会宰周公可也盟于王所而书会王子虎不可也王
臣之与战伐自成十六年晋厉公伐郑始前此桓文倡
霸徵兵讨贰不闻请命于王非礼也而实霸迹之盛也
及楚氛益炽中夏慑威诸侯疑贰然后援王臣以属之
礼也而实霸事之衰也然其号则正义亦无疵焉惟前
卷一 第 6b 页 WYG0178-0296d.png
十三年伐秦传称刘子成子会伐而经不书则笔削之
义存焉耳(诸侯本非入朝其会于京师必为请/王臣同役传得其实必孔子削之)凡书如
者无名之辞也不书公朝于京师而与如齐如晋同文
以著诸侯之志不在朝也若书刘成则似因朝而受命
于王无以著其师过而朝之慢矣(书刘成则当云公朝/于京师夏五月遂与)
(刘子成子某侯某伯某人伐秦/不得书会亦不必更书自京师)呜呼周公建六典以经
邦国中外上下联为一体惟恃礼乐征伐以维持而贯
达焉周道伤于幽厉至平王而废绝然后礼乐征伐不
卷一 第 7a 页 WYG0178-0297a.png
出于天子然人不能由而道未尝亡也故桓文倡霸假
其道而用之则数十年中篡弑者多伏其辜参盟几绝
私战亦希晋厉公以后征伐会盟数援王臣以涖之则
天王之葬鲁皆应时以会(惟灵王之丧公在楚季孙兴/师取卞公几不敢入故志崩)
(而不/志葬)传载郑游吉之言曰灵王之丧我先君简公在楚
我先大夫印段实往王吏不讨恤所无也则当时诸侯
实因是而尚知有王用此观之苟有用孔子者皆可以
为东周而定卫之变必先正名圣人拨乱反正见诸行
卷一 第 7b 页 WYG0178-0297b.png
事之实其端绪即于是可窥寻矣
  王使至鲁鲁君臣朝聘于王(三章/)
天王于鲁来锡命者三归赗含者二归脤者一会葬者
二求赙求车求金者各一皆以非礼书若王臣聘鲁鲁
君臣朝聘于王则礼也礼则常事也而不削何也鲁不
朝而王乃聘焉颠也聘而不报而又聘焉益颠也君不
朝而臣聘则抗也聘列国勤于京师则无等也天王下
劳晋侯而公就朝则非其所也诸侯会伐而道如京师
卷一 第 8a 页 WYG0178-0297c.png
则非其事也春秋之法常事不书然必尽合于礼而后
得为常二百四十二年之中聘王者三朝王者二如京
师者一而得为常事乎又况朝非其所而如京师不以
其事乎若并此而削之转疑于得礼而不书矣僖文以
后鲁卿始有聘周之文隐桓间王亟加礼而无一报焉
何也此观于鲁之邦交而知之矣公朝于齐晋则间得
聘焉宋卫之聘则交相报薛滕邾杞之朝则未有以聘
报者矣鲁之视周盖不得侪于宋卫也此春秋之作所
卷一 第 8b 页 WYG0178-0297d.png
以始于隐也安知非微者往而不著于册书也庄之三
年使微者葬王而经志之矣隐三年武氏子来求赙而
不志葬则微者亦未往可知矣庄僖之间王臣不聘鲁
者几六十年论者以为齐桓明禁之功非也王臣下聘
礼也非禁之所宜及也且庄二十六年齐桓始霸前此
固未有聘也盖庄僖之间王室多难未遑外事又见数
礼于鲁而不报耳晋文本谋以勤王属诸侯故当是时
王使再来而鲁应时以报焉晋文既殁则不复然矣毛
卷一 第 9a 页 WYG0178-0298a.png
伯求金以后百四十年而王使仅三至盖自知空名不
足以结鲁而益怠矣
王锡鲁命者三于文公成公称天王于桓公称王会葬
者二于僖公称天王于成风称王此所谓大义数十炳
如日星者也归仲子之赗犹称天王者因惠公而及之
犹未成之为夫人也若礼于成风则视夫人之常数而
有加矣锡桓公命王不称天而聘桓皆称天王何也聘
者怀邦国之常典鲁国之为非为一人也锡命则专礼
卷一 第 9b 页 WYG0178-0298b.png
于其人而褒大之也且死者人之终事也故篡弑之贼
有生不能讨死而加戮者矣至是而特锡之命是义之
也不天甚矣春秋之义非独责王所以决疑而定法也
隐公之弑不见于经虽薨而不地葬而不书犹未知贼
之在也锡桓公命王不称天而后狱有所归矣成风薨
葬一同于夫人无以明僖公之违礼也归含赗会葬王
不称天而后知大从之终不可乱矣凡此类皆春秋之
特文有不得已而后见者也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78-0298c.png
王使至鲁惟隐桓文三世为勤隐之世四桓之世四文
之世五馀九公五而庄元年犹为桓至也每使至之勤
则有所求于隐求赙于桓求车于文求金此王室所以
卑诸侯所以恣也求赙求金不言王使以在丧而听于
冢宰以此知春秋时典礼未全废也
  天王崩葬(二章/)
天王之崩讣则书鲁使人会则书葬葬而不书会者其
人微也崩而不书不讣也惠王之崩也传犹志之庄僖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78-0298d.png
二王之崩则传亦阙焉是天下诸侯皆无讣也其不讣
何也天下诸侯宜亲周者莫如鲁王恩礼所加亦莫如
鲁惠公仲子之赗天子之宰亲焉而平王之葬鲁不会
也锡桓公命荣叔实来而桓王之葬鲁乃使微者往此
庄僖二王之丧所以不讣也当是时齐桓创霸而不能
率诸侯以达王事何也齐桓之霸也与晋文异晋文之
兴霸者之辙迹已前见矣故曰求诸侯莫如勤王齐桓
之前则未有是也非先得诸侯不能致勤于王室而方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78-0299a.png
是时诸侯尚涣也庄王之崩在庄十二年僖王之崩在
庄十七年齐桓始入未能属诸侯故师于长勺而鲁败
之会于北杏而宋叛之再会于鄄而郑叛之同盟于幽
而鲁叛之以信则未孚以威则未慑诸侯方憪然自外
于齐而安能使帅王职哉直至僖公之世退狄伐戎帖
楚然后诸侯服霸势成而尊王之事起著于经者可考
也鲁事周之勤怠一视乎霸迹之盛衰文九年葬襄王
叔孙得臣如京师至十四年而顷王之崩葬无闻焉则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78-0299b.png
文襄既没贼盾操国而霸统中绝也自宣以后天王之
崩无不志者以晋霸虽衰而会盟征伐常假王命以属
诸侯也景王之葬叔鞅如京师以平丘之会刘子实涖
之也自齐桓创霸晋文继之然后诸侯知有王观庄僖
二王崩葬之不志则霸者之功不可没矣观桓文以后
诸侯卒无亲赴天王之崩葬者则霸者之罪亦不可掩
矣抑于此见经因鲁史有所损而不能益焉天王崩葬
虽易世以后可考而知而鲁史所无者不敢益也非不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78-0299c.png
能益也益之而悖慢之实隐矣其文则史而义即于是
乎取焉此其较著者也
惠王之崩传载周公阅与王孙苏争政故不讣庄僖之
间颓有祸心安知非以是而不讣也王室有故每假外
诸侯之权以镇之无为不讣也景王之崩王室之乱极
矣而崩葬皆志于经以是知庄僖惠三王之不讣非以
内难也度诸侯之弱王室不能用典而不讣以杀耻也
讣而若弗闻也者虽匹敌不可堪况臣下乎此当日之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78-0299d.png
情实也
  王室祸乱(二章/)
王室祸乱鲁不与闻则不书而先儒以笔削之旨求之
是以终不能安也子颓之乱惠王之定不书以虢郑尸
之而鲁不与也襄王之入叔带之讨不书以晋尸之而
鲁不与也子朝之乱备书于册以叔鞅方有事于京师
而其后戍周城周鲁皆与也盖王室懿亲莫重于鲁有
祸乱兴鲁不能救而他国有功则鲁人耻之而不书于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78-0300a.png
册孔子不能益也襄王之出独书何也王命特至于鲁
而臧文仲有奔问官守之对则其时已著于册书矣厥
后终不能勤王是以忌晋之功而不书王入也抑观齐
桓之霸也列国祸难无不勤恤而子颓之乱未尝过而
问焉岂虢公郑伯世执周政力能定王未尝赴告于外
而不敢引为己任与(叔带子朝之乱传载告难于齐晋/甚详而子颓之乱无闻焉则不告)
(于外可/知矣)晋文以勤王求诸侯襄王之入赴告必及于鲁
而史不书以是知为鲁人之私也以为孔子削之则未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78-0300b.png
有处也
襄王书出越在郑地也王猛居皇敬王居狄泉不书出
畿内也王猛居皇入王城敬王居狄泉入成周皆单子
刘子左右之而或书以或不书以何也以未踰年之子
犹可言也以天王则疑于大恶矣且王猛时尚未知谁
为当立者以出入者独单刘耳敬王之立则晋人问于
介众而辞子朝名义显著归心者不独单刘矣猛生而
称王不称王子者嫌与子朝同辞也卒而称王子者未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78-0300c.png
踰年也春秋之书微而显此其凡也
  逆后归王姬
逆后王姬归鲁为主则书者旧史之法也失礼然后书
者春秋之法也夫人之娶内女之归有变失礼然后书
则逆后王姬归非失礼不书可知矣王姬之归惟见于
庄之篇所以著忘亲之罪也逆王后于纪以祭公来而
遂逆书也逆王后于齐以刘夏非卿书也致女纳币而
使卿以过礼书则逆后而不使卿以失礼书宜矣纪姜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78-0300d.png
之归京师书而齐姜不书何也春刘夏逆后而夏齐侯
伐我北鄙自是无岁不有齐师盖邦交绝而姜归不告
故旧史无其文耳归王姬于齐襄其事详在丧而主雠
婚故备书以著其恶也归王姬于齐桓其事略恶有差
也桓之王姬不书卒而襄之王姬书卒见公之偏厚于
雠仇也
  战伐会盟(三章/)
孔子曰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十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78-0301a.png
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春秋之初天王
犹小有征伐至子突救卫以后则无闻焉自隐至僖凡
会盟战伐之大者皆诸侯主之是天子之微而诸侯之
恣也自僖之末以至文宣则诸侯之怠而大夫之张也
自宣之末以至襄昭则大夫之恣而诸侯之微也自昭
以至定哀则列国之衰而吴楚之横也隐桓庄之世诸
侯之特相盟交相伐者藉藉焉桓文既霸则无是矣及
定哀而特相盟交相伐者不异于春秋之初则霸统之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78-0301b.png
既绝也齐桓初殁以及灵成景厉之间晋霸中衰则间
之而私会盟私侵伐者汲汲焉盖纪散则众乱也及其
季也会于申而天下之诸侯听于楚矣灭陈灭蔡伐吴
诛齐庆封而天下之征伐听于楚矣又其季也入郢败
齐伐鲁伐陈迁蔡藩卫侯会于黄池而天下之会盟征
伐听于吴矣夫以天下诸侯之众而不能支吴楚者非
力弱也其势衰耳非势衰也其纪散耳定之四年会于
召陵者十八国虽桓文所资以屈楚不若是之众也而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78-0301c.png
方是时晋有六卿齐有陈氏鲁有三桓宋卫陈郑皆有
强家各固其私而莫肯尽力于君事故未见吴楚之锋
而已涣然自离丧矣一国之纪散则无以率臣民霸者
之纪散则无以属诸侯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
渐矣
会盟征伐或书人或以名见皆旧史之文也谓诸侯贬
称人者据左氏所传而不知其为大夫也谓大夫贬称
人者不知其为旧史之文而以为春秋之法也自文以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78-0301d.png
前会盟侵伐内大夫以名见而外大夫悉称人盖大夫
末张奉君命以行事第称为某国之人而不必详其名
氏也文二年晋士縠盟诸侯于垂陇是外大夫盟会书
名之始也由是而衡雍新城之赵盾承匡之郤缺皆以
名见矣至宣十五年无娄之盟而齐高固亦以名见矣
文三年晋阳处父伐楚以救江是外大夫侵伐书名之
始也由是而郤缺之伐蔡赵盾之救陈赵穿之侵崇皆
以名见矣由是而宋华元郑公子归生卫孙免亦以名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78-0302a.png
见矣然自宣以前盟会书名者不过霸国之大夫而已
侵伐书名者不过霸国之大夫与一国二国之大夫而
已会伐会盟而列序大夫之名氏者无有也自成二年
战于鞍内大夫四人并列而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
首皆列序焉成十五年会吴于钟离而晋士燮齐高无
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䲡皆列序焉自是以后不
以名见而称人者惟曹许邾莒滕薛把鄫小国之大夫
而已而大国之臣亦有不以名见者则非卿也襄十四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78-0302b.png
年春会吴于向晋士丐郑公孙虿以名见而齐宋卫称
人夏伐秦卫北宫括郑公孙虿以名见而齐宋称人是
也夫始皆称人继而霸国之大夫以名见继而列国之
大夫皆以名见而小国之大夫终春秋无以名见者以
是知大夫渐张则旧史书之亦渐详而非春秋之法也
秦虽强而比于小国者雠晋而远于东夏也自文以前
外大夫盟会皆称人而僖二十五年公会卫子莒庆盟
于洮二十六年公会莒子卫宁速盟于向盖莒庆吾姻
卷一 第 18a 页 WYG0178-0302c.png
也故特书其名而宁速因例焉终春秋小国之大夫皆
称人而鞍之战曹公子首以名见盖三桓自喜其事而
史不能正也以为褒贬所寓则义无所处矣然旧史以
私意为详略非有典法而孔子不革何也其略者不可
得而详也其详者革之以定于一则世变邦交转不可
得而考矣
鲁君臣与邻国特盟与一国同侵伐或书会或书及自
参以上皆书会传曰及者我所欲会者外为志也盖会
卷一 第 18b 页 WYG0178-0302d.png
伐齐盟事由众起非我所欲也二国同役而会与及异
书则知会者以我而从彼及者要彼以从我矣其义莫
著于定四年皋鼬之盟盖既会而盟当书诸侯盟于皋
鼬而覆书公及者定受国于意如三年如晋见却而以
与盟为幸也有会盟书及而非以我所欲为义者则文
当然也首止书及所以殊王世子也盟袁侨书及以上
承鸡泽之盟不可曰豹会诸侯之大夫也蜀之盟书及
不得再书公会也宋之盟书及不得再书豹会也会吴
卷一 第 19a 页 WYG0178-0303a.png
于钟离于柤皆会又会而首止则及以会会又会者班
同也及以会者尊王世子也以是知文各有所当也凡
盟书及书会而不目其人者君也侵伐书入书伐书及
以伐而不目其人则微者也何以明其然也终春秋无
外微者与鲁盟则知无内微者与外盟也幽之盟齐桓
始霸在会皆大国公侯而鲁乃使微者往乎高傒处父
肯与吾微者盟乎以是知讳不书公所以徵过而讳耻
也若侵伐则过不待徵而书战即讳败也围郕救齐称
卷一 第 19b 页 WYG0178-0303b.png
师而外君将称君大夫将称名而不目其人则微者可
知矣此所以文同而义异也凡讳耻者旧史之文也徵
过者春秋之法也处父之盟没公以讳耻旧史所知也
于宿于幽于齐翟泉苏子高傒之盟没公以徵过则非
旧史所能知也
  会盟(八章/)
隐桓庄闵僖百年之中鲁君会遇及盟者五十有九大
夫会盟者四而其中各有故焉于折则未能信于宋而
卷一 第 20a 页 WYG0178-0303c.png
使柔先之也于鄄则未肯听于齐而使单伯先之也结
则以媵而适遇齐宋之盟也友如齐涖盟非君所亲也
外大夫与鲁君会盟者四而浮来则离会也于蔇则齐
无君也于齐则楚人入受夏盟也惟翟泉则大夫之僭
端见焉而是乃僖之季世也鲁不与而诸侯自为会遇
及盟者十有四而大夫之盟四恶曹则会伐之师方罢
而使大夫申其信也鹿上则将合诸侯而使大夫先之
也盟于邢及狄盟非君所亲也盖百年之中会盟之大
卷一 第 20b 页 WYG0178-0303d.png
者皆诸侯自主之而其小者乃间使大夫承事焉至于
文宣则诸侯少怠而大夫张矣故鲁君之会盟十有二
大夫之会盟十有一然方是时有鲁大夫会盟外诸侯
者矣有鲁大夫与诸侯之大夫特会盟者矣其众会而
皆以大夫尸之者无有也至宣十二年清丘之盟则四
国称人而无诸侯以涖之是文宣之世将变而为成襄
之始事也然成襄之世大夫与诸侯犹更出为会盟也
至于昭则君之会一而不得与于盟而大夫之会盟六
卷一 第 21a 页 WYG0178-0304a.png
合而计之则天下诸侯之会二而大夫之会四盖列国
之君无一不失其操柄者矣此申之会所以胥天下而
听于楚也至定哀之世则鲁大夫再盟邾一盟郑而自
叔还会吴以外齐吴强国之会反无一不属之公盖以
平丘之会意如见执三桓惩焉故自是以后齐晋及吴
之盟会皆使君试其危而已不与也亦犹伐齐侵楚推
而属之公而曹邾费郈之师则三桓自将也鲁君大夫
之会盟与战伐相表里而列国之会盟战伐皆与鲁一
卷一 第 21b 页 WYG0178-0304b.png
辙察其始终则世变极矣
首止葵丘平丘盟与会同地而再书其地说者曰书之
重辞之复其中必有大美恶焉非也有事而会不恊而
盟或示威于众或昭盟于神其礼本异故书会而不书
盟者专行会礼也书盟而不书会者专行盟礼也既会
而盟则书会而又书盟所以见事实也其同地而再书
所以别于异地也襄二十五年夏五月诸侯会于夷仪
秋八月同盟于重丘是会盟异地而两书其地者也异
卷一 第 22a 页 WYG0178-0304c.png
地者既两书则同地者安得不再书也所以异于溴梁
者何也溴梁之盟以经考之则盟之月即会之月也以
传徵之则盟之日即会之日也而安得再书其地乎首
止葵丘则夏而会秋而盟平丘则首月而会仲月而盟
而安得不再书其地乎首止葵丘之覆举诸侯也以王
世子宰周公之不与也平丘之盟鲁君不与而不覆举
诸侯何也覆举诸侯无以见公之不与也既明著公之
不与而覆举诸侯则赘矣重丘之盟无所嫌而覆举诸
卷一 第 22b 页 WYG0178-0304d.png
侯何也中有间事也与同围齐盟于祝柯中有间事而
覆举诸侯同义也襄十一年夏伐郑秋盟亳北中无间
事而不覆举诸侯则与平丘同义也凡盟以日系月而
后列序其人者常也而新城鸡泽之盟列序诸侯而后
书日盖诸侯始将为会至期而更为盟也所以别于始
以盟召诸侯者也春秋之文因时异施而各有典法皆
此类也
会盟未有书其故者而书其故者二以决疑也稷之会
卷一 第 23a 页 WYG0178-0305a.png
不言其故则疑于欲讨宋乱而不能也澶渊之会不言
其故则疑于欲讨蔡乱而不能也内会盟未有不书君
大夫者而不书君大夫者三以徵过也于幽则诸侯而
主齐盟之始也于齐则诸侯与大夫共盟之始也翟泉
则诸侯之大夫与王臣共盟之始也故讳不书公以徵
过焉诸侯众会而为不义其恶有甚此者矣而独于此
讳公何也恶之无可疑者不必著也若于幽则霸者首
义以尊王于齐则修桓公之好而楚人入受盟翟泉则
卷一 第 23b 页 WYG0178-0305b.png
霸者率列国以承王事董子所谓春秋视人所惑立说
以大明之此类是也于齐之盟齐君在焉未若会楚婴
齐盟蜀之甚也而蜀不讳公何也此义之变也楚师内
侵以鞍之战故三桓惧讨而以公试焉且是盟也不独
宋卫陈郑之君不与也邾鄫微国皆以大夫会而鲁独
君往则三桓之恶极矣书公而不讳所以著三桓之罪
也春秋时国事之颠未有甚于鲁者三桓之在国重于
君而诸侯视之亦重于君邢丘之会公在晋而季孙宿
卷一 第 24a 页 WYG0178-0305c.png
即事非优公也谓公承命不若季孙之承命为可信也
平丘之盟公不与而执意如非恕公也谓止公不若止
季孙为鲁所急也鄫之会鲁君亲往而吴召季孙太宰
噽曰国君道长而大夫不出门此何礼也观此而蜀不
讳公之义不益深切著明矣哉
内特盟不目其人而书及者四传于高傒处父曰公于
宿曰微者非也自文以前百年之间内大夫与于会盟
者四则大夫之专盟也仅矣况微者乎隐之世盟会皆
卷一 第 24b 页 WYG0178-0305d.png
公而即位之初使微者盟宋人非事之情也盖于宿乃
诸侯与大夫特盟之始故书及而没公犹于齐为诸侯
与大夫共盟之始书会而没公也高傒之盟则求婚于
雠国也女栗之盟则王丧不奔王立不朝而与王臣要
盟也盟之非义者多矣而独于此讳公何也于宿则结
四邻之好女栗则受王臣之约非讳公无以知其非义
也惟图婚于齐其恶显著然鲁桓见戕经无明文而前
此与齐会盟者屡矣非特文以见义恐习而不知其非
卷一 第 25a 页 WYG0178-0306a.png
也若处父之盟则旧史讳其辱也知然者以并没公之
如晋及至自晋也成十一年讳公送葬则并没葬晋景
公之文亦犹是也外大夫来聘而盟亦书及而不书盟
者何也来盟不书盟者莅盟不书其人以国与之也来
聘而盟与来盟同义不书盟者则不得不第书及也何
以知其非讳也鲁大夫有特盟霸主者矣鲁君盟外大
夫屡见于经矣无为于来聘而盟讳也然则公如晋公
及晋侯盟事与来聘而盟者类而复书公何也不复书
卷一 第 25b 页 WYG0178-0306b.png
公则似公以召盟往而无以明其为异事也若来聘而
盟则异事不待言矣故从以国与之之义而第书及也
盟之或书同或不书同皆旧史之文也旧史之文异以
载书之辞本异也自庄十六年盟幽以前见经者特盟
参盟而已不可以言同也以一国而主天下之盟自幽
始故载书之辞言同以纪实也以固信也而既盟之后
詹逃而郑贰西鄙伐而鲁叛则诸侯犹未同心而戢志
也故后幽之盟载书复言同以申其信自是以后霸权
卷一 第 26a 页 WYG0178-0306c.png
日盛召盟而诸侯听焉载书不复言同矣宋襄再盟不
言同曹南鹿上皆参盟也晋文一战屈楚而从者翕然
故盟不言同知其无异心也文襄既殁灵公方幼陈蔡
郑宋同时而折于楚故文十四年新城之盟复书同自
二幽以来未之有也盖合异以为同故以是要言而欲
其无匮也后此不书同晋霸犹未衰也自战邲以后楚
势益张而诸侯反侧载书无不言同者矣以悼公之盛
而鸡泽戏亳之盟皆书同者承灵成景厉之衰也三驾
卷一 第 26b 页 WYG0178-0306d.png
以前盖时惧诸侯之道敝焉平公少懦矣而溴梁祝柯
澶渊之盟不书同者席悼之盛也萧鱼以后在会者无
异心矣其后晋有栾氏之乱诸侯离叛而重邱之盟复
书同矣吴兴楚敝不复有事于北方而皋鼬之盟不书
同矣以是知凡书同者皆惧其异而载书以是要言也
薄蜀二盟楚人以力胁诸侯而不屑要之以同宋之盟
晋楚为成则更无二三之患矣故皆不言同也或谓用
方盟之礼而书同非也葵丘践土之盛皆不用方盟之
卷一 第 27a 页 WYG0178-0307a.png
礼而清丘之盟四国之大夫乃用之乎至以褒贬为义
则无一可通者矣
会盟书至归而告庙也必重其事有戒心而后以告于
庙故通十二公无与大夫会盟而致者以其事为己轻
也虽重其事而无戒心亦不致故自僖十五年牡丘以
前公与诸侯会盟无致者虽齐桓之会盟不致而致盟
唐则惧戎也隐之盟戎不致而桓致者戎鲁壤接钟巫
之事惧讨而以盟为幸也齐桓之会盟至牡丘于淮而
卷一 第 27b 页 WYG0178-0307b.png
后致楚狄交横而桓德衰也晋文之兴首为践土之盟
而执卫侯诸侯恐惧自是霸者之会盟无不致者矣众
会齐盟然后讨执行焉故特会参盟虽霸主与焉亦不
致无所惧也定哀之际特会齐侯而致则晋衰齐横而
鲁益微也吴之强诸侯皆慑焉而鄫与橐皋之会不致
何也吴多行无礼虽屈伏焉而以为辱故反不告也(以/盟)
(处父为辱则不书如晋以/送葬为辱则不书至自晋)黄池之会与晋侯偕则致矣
昭公既孙而鄟陵之盟致者诸侯去国必载主祏以行
卷一 第 28a 页 WYG0178-0307c.png
也襄七年会鄬八年盟戏不书至者鄬之会未归而如
晋故以自晋致戏之盟未归而会柤故归自柤而后致
也会盟之致与战伐同揆特会参盟不致而致盟戎犹
有事于齐宋郑卫不致而致伐戎也与霸主众会齐盟
而致犹与霸者同役连数国之师而致也宣以前会齐
侯不致而定哀之会齐侯则致犹有事于小国不致而
伐齐则致也然则重其事有戒心而后以告于庙也审

卷一 第 28b 页 WYG0178-0307d.png
外大夫会盟不书名不书人而以大夫系国者二庄九
年公及齐大夫盟于蔇也文七年公会诸侯晋大夫盟
于扈也蔇称齐大夫以实属辞也齐无君鲁纳纠而受
盟者非一人也扈之盟则晋大夫主诸侯之始也使书
赵盾则诸侯与大夫共会盟之常辞而习其读者弗之
察矣何以知非其受盟者众也晋有君而盾专晋也诸
侯之不序何也列序诸侯而晋大夫不名非属辞之体
也晋大夫之主盟前此矣而见义于此何也垂陇之盟
卷一 第 29a 页 WYG0178-0308a.png
士縠奉君命以承事而已若扈之盟则制在盾矣悼公
之世盟陈袁侨则曰诸侯之大夫平公之世盟于溴梁
则第曰大夫而不系于诸侯即此义也文之篇诸侯不
序者三七年盟扈以大夫而主诸侯也十五年盟扈十
七年会扈以大夫而列序诸侯之上也知然者以僖二
十七年盟宋书公会诸侯而不言楚人也盖宋之盟鲁
会楚非为诸侯也而所会者即楚人帅以围宋之诸侯
也未有盟诸侯而不盟楚人者而第书诸侯则讳楚大
卷一 第 29b 页 WYG0178-0308b.png
夫之先诸侯可知矣文襄以后凡诸侯之合皆晋故也
未有诸侯自为会盟而晋人不与者而第书诸侯则讳
晋大夫之先诸侯可知矣使晋楚之大夫列序诸侯之
下则不必讳也列序诸侯而不书晋楚之大夫又似诸
侯自为会盟而晋楚实不与矣宋之盟之先楚人也以
围宋之先楚人知之也主兵而先犹可言也列会而先
不可言也盟扈会扈之先晋大夫也以前扈之盟晋大
夫犹列序诸侯之下知之也主盟而列序于下犹可言
卷一 第 30a 页 WYG0178-0308c.png
也主盟而列序于上不可言也传谓二扈之盟会皆晋
侯亲之而罪诸侯之不讨贼非也贼之不讨不以诸侯
之序不序异义者也盟主大合诸侯而不能讨贼列序
之而其罪益著矣襄二十五年会于夷仪释贼不讨而
诸侯皆序正此义也果晋侯主之则何为不序哉
于幽于齐翟泉之盟及文之篇再盟于扈一会于扈皆
以志班位之乱政柄之移而或以没公而书会见义或
以诸侯不序大夫不名见义何也使于幽于齐翟泉之
卷一 第 30b 页 WYG0178-0308d.png
盟而总言诸侯大夫则其事之实不可得而见也使盟
扈会扈而序诸侯名大夫则其事之实亦不可得而见
也于幽齐桓得诸侯之始也使书公会诸侯盟于幽则
不知主盟者齐与从之者何国也于齐楚人入盟诸夏
之始也使书公会诸侯之大夫盟于齐则不知欲为是
盟者楚与从之者何国也翟泉晋文得诸侯之始也使
书公会王人诸侯之大夫盟于翟泉则不知主为是盟
者晋与从之者何国也若文襄以后则从晋会盟之诸
卷一 第 31a 页 WYG0178-0309a.png
侯俱可知矣虽不列序而知其为何国也使文七年书
会齐侯宋公卫侯陈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盟于扈
则与垂陇同文而无以见其为大夫主诸侯之始矣虽
没公而不知其义之安在也十五年盟扈十七年会扈
列序诸侯则似诸侯自为盟会而晋实不与矣此春秋
之文各称其事而不可以相易者也其义又于庄公之
狩禚见之盖特会特盟之非义没公而书及者其常也
而是役则义起于齐侯者也必书公会而变文称齐人
卷一 第 31b 页 WYG0178-0309b.png
然后知齐侯者乃公不共戴天之雠而必不可以会焉
者也使书会齐侯狩于禚则疑以外诸侯狩于内地为
讥而其义隐矣盟扈会扈以志诸侯之失位大夫乱常
是义起于诸侯大夫者也使诸侯序大夫名则与他役
同而其义不可得而见矣
 
 
 春秋通论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