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076-018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名物钞卷七    元 许谦 撰
大雅三
  郑氏诗谱大雅十八篇为正经民劳之后谓之变
  雅
文王(大一/正一)周公追述文王之德戒成王
 经○一章子金子文王在上于昭于天谓文王之德
  首出庶物昭彻于天故千馀年之侯国一旦受命
卷七 第 1b 页 WYG0076-0189b.png
  达于天下○又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王文宪作
  丕显丕时如诅楚文敢昭告于不显大神盖不字
  乃丕字也岂有告神而谓之不显乎
 传○一章自后稷始封至文王即位一千九十七年
  武王即位一千一百四十七年灭商一千一百五
  十九年○昭七年卫襄公卒王使如卫吊且追命
  曰云云○三章韵会筑墙具题曰桢两头横木也
  旁曰干○五章诗记祼谓以圭瓒酌郁鬯始献尸
卷七 第 2a 页 WYG0076-0190a.png
  也宗庙之祭以祼为主○毛氐黼白与黑也诗记
  黼绣于裳虽章数不同皆以黼为裳也○毛氏哻
  殷冠也夏后氏曰收周曰冕○左氏传虞人之箴
  有曰兽臣司原敢告仆夫注告仆夫不敢斥尊○
  喟苦愧反○卒章闻去声度待洛反○题下监去
  声朝直遥反
大明(大二/正二)周公陈文武受命戒成王 异
 经○一章子金子挟如挟泰山之挟谓提挟而有之
卷七 第 2b 页 WYG0076-0190b.png
  也○二章诗记挚仲氏任系其夫而言太任系其
  子而言○三章诗缉文王之德不回邪故受此四
  方侯国之归也有一毫觊倖之心则邪矣○四章
  监去声载子亥反○笺天于文王为之生配于气
  势之处疏名山大川皆有灵气嵩高曰维岳降神
  生甫及申诗人述其所居是美其气势○六章燮
  苏接反○诗记书燮友柔克有和顺之意诗缉保
  安之右助之而命之以伐商以顺而动因天人之
卷七 第 3a 页 WYG0076-0190c.png
  所欲是之谓燮伐诗记言大商乃所以大文武之
  德以为商大矣非德大不能伐之也
 传○二章中陟仲反○妫匊为反汭如锐反○四章
  合户荅反○五章疏比其舟而渡曰造舟中央左
  右相维持曰维舟并两船曰方舟一舟曰特舟又
  曰维舟连四舟维舟以下皆水上浮而行之○比
  毗志反○六章长丁丈反类隔切今易张丈反○
  七章朝歌见邶风传○卒章疏骝赤色黑鬣也檀
卷七 第 3b 页 WYG0076-0190d.png
  弓亦言戎事乘騵明非戎事不然因此武王所乘
  遂为一代常法骝音留○题下间去声
(大三/正三)周公述大王文王戒成王
 传○一章蔓音万○山海经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
  流注于渭郭氏注今漆水出岐山诗云自土沮漆
  是也水经注北流者盖自北而南也汉志右扶风
  漆县有漆水在县西寰宇记凤翔府普润县漆水
  源出县东南漆溪唐普润县即汉漆县地也雍录
卷七 第 4a 页 WYG0076-0191a.png
  案水经渭水自雍县东下至岐山与岐水漆渠水
  会三水大小相敌故渭不能独擅其名是以犹得
  名漆也此水东及周原之北岐山之南是为太王
  之邑故诗曰居岐之阳在渭之将其地山固名岐
  而山南有水亦名岐也岐漆渭三水同流则岐水
  之阳亦漆水之阳也故颂曰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毛氏释之曰漆沮岐周之二水其说确也但诗兼
  漆沮言之而诸书止言漆不言沮不敢强通然则
卷七 第 4b 页 WYG0076-0191b.png
  绵诗潜颂之谓漆沮者普润之漆水也大王文王
  之都在岐而普润者岐地故也地理考异引段氏
  云漆沮有二皆出雍州皆东入于渭特有上流下
  流之别诗自土沮漆在岐周之间是渭之上流也
  书东过漆沮叙于沣泾之下是渭之下流也羭音
  俞雍于用反馀见小雅吉日
   令案寰宇记凤翔府东至长安三百一十九里
   长安东至同州二百八十里则二水入渭之地
卷七 第 5a 页 WYG0076-0191c.png
   东西相去六百里非一漆沮明矣虽岐下入渭
   之沮不可考其源委然决非至华原合漆之水
   也
  豳见周南及豳传○疏年世久故称曰古公犹云
  先公也○大王之大音泰后并以意求之○窑馀
  招反重直容反疏陶瓦器灶也复者地上为之取
  土于地复筑而坚之穴者凿地为之土无所用直
  去其息土而已○二章难去声○诗记来朝走马
卷七 第 5b 页 WYG0076-0191d.png
  形容其初迁之时略地相宅精神风采也郑氏以
  为避恶早且疾苟如是之迫遽则岂杖策去邠雍
  容之气象哉○语录旧尝见横渠诗传中说周至
  大王辟国已甚大其所有地皆是中国与夷狄夹
  界所空不耕之地今亦不复见此书矣意者周之
  兴与元魏相似初自极北起来渐渐强大到得后
  来中原无主故遂被他取了○地理考异郡县志
  岐山亦名天柱山在凤翔府岐山县东北十里○
卷七 第 6a 页 WYG0076-0192a.png
  相释文息亮反属音烛○雍录邠在岐西北二百
  五十里自邠而南一百三十里为奉天县有梁山
  渭水在梁山之南踰梁山循水可以达岐所谓率
  西水浒至于岐下也大王都岐在今凤翔府西五
  十里是为岐周岐水之南今有周原南五十里又
  有周城云此周公采邑○三章语录荼恐是蓼属
  故诗人与菫并称菫乃乌头非先苦而后甘也又
  云荼毒盖荼有毒今人用以药溪鱼荼是菫类则
卷七 第 6b 页 WYG0076-0192b.png
  宜亦有毒而不得为苦苣矣如荠如饴乃诗人甚
  言周原之美非荼实能甘也○饧夕清反乾糖○
  疏春官菙氏掌共燋契以待卜事注云士丧礼云
  楚焞置于燋在灶东楚焞即契所用灼龟者也燋
  谓炬其存火也士丧礼注云楚荆也然则卜用龟
  者以楚焞之木烧之于燋炬之火既然执之以灼
  龟也焞龟开兆故曰楚焞菙时髓反燋哉约反焞
  土敦反○语录爰契我龟乃刀刻龟也古人符契
卷七 第 7a 页 WYG0076-0192c.png
  亦是以刀刻木而合之○五章度待洛反○六章
  应去声重平声○堵见小雅鸿雁○乐音洛○七
  章王之郭门曰皋门疏宫之外郭门王之正门曰
  应门疏谓朝门也朱子曰书天子有应门春秋书
  鲁有雉门礼记云鲁有库门家语云卫有库门皆
  无云诸侯有皋应者则皋应为天子之门明矣意
  者大王之时未有制度特作二门其名如此及周
  有天下遂尊以为天子之门而诸侯不得立也○
卷七 第 7b 页 WYG0076-0192d.png
  大社之大音泰○疏起大事至谓之宜尔雅文大
  事兵事也有事祭也宜祭名以兵凶战危虑有负
  败祭之以求福宜故谓之宜○八章闻去声○诗
  缉柞柞栎也即唐鸨羽所谓栩也栎音历○桵音
  緌尔雅注丛生有刺实如耳珰紫赤可啖诗疏棫
  即柞也其材理全白无赤心者为白桵直理易破
  可为犊车辐又可为矛戟矜今人谓之白梂或曰
  白柘二说未知孰是矜音芹柄也梂音求○鲜上
卷七 第 8a 页 WYG0076-0193a.png
  声○诗记此章或以为专指大王或以为专指文
  王义皆未安孟子曰文王事昆夷文王犹事昆夷
  则大王安得有昆夷駾矣维其喙矣之事乎皇矣
  之诗曰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
  对自大伯王季然则柞棫拔矣行道兑矣安可专
  指以为文王之诗乎盖叙周家之业积施屈伸之
  理始于大王而终于文王耳○卒章朝直遥反○
  疏选士为大夫选大夫为卿则各以德而相让也
卷七 第 8b 页 WYG0076-0193b.png
  ○间音闲冯皮冰反○语录蹶动也生是兴起之
  意当时一日之间虞芮质成而来归者四十馀国
  其势张盛一时见之如忽然跳起也又曰粗说如
  今人言军势益张○相道并去声○疏臣能晓
  喻天下以王德宣扬王之声誉令天下皆奔走而
  归趋之故曰奔走有武力之臣能折止敌人之冲
  突者是能捍禦侵侮故曰禦侮○杀所界反
棫朴(大四/正四)咏歌文王之德 异
卷七 第 9a 页 WYG0076-0193c.png
   自此至假乐疑多周公作
 经○一章棫见绵○趣七喻反○四章语录倬彼云
  汉则为章于天矣周王寿考则何不作人乎此等
  语言自有个血脉流通处但涵泳久之自然见得
  条畅浃洽不必多引外来道理言语却壅滞诗人
  活底意思也周王既是寿考岂不作成人材此事
  已自分明更著个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唤起来便
  愈见活泼泼地此所谓兴也兴乃兴起之义凡言
卷七 第 9b 页 WYG0076-0193d.png
  兴者皆当以此例观之易以言不尽意而立象以
  尽意盖亦如此○遐不作人古注并诸家皆作远
  字甚无道理礼记注训胡字最好○卒章语录遐
  不作人却是说他鼓舞作兴底事工夫细密处又
  在后一章如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便都在他线
  索内牵著都动问勉勉即是纯亦不已否曰然如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是那工夫到后文章真个是
  盛美资质真个是坚实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76-0194a.png
   窃谓卒章为有义之兴言文王之德之纯也文
   之见乎外者固若金玉之追琢质之存乎中则
   实金玉也表里如一岂致饰于外而已故勉勉
   其德之我王能纲纪乎四方也○首章左右趣
   之总下两章二章以处言三章以出言四章言
   兴善人卒章言定四方也
 传○一章迮侧格反著直略反○二章圭瓒见旱麓
  ○笺璋璋瓒也疏玉人云大璋中璋边璋皆是璋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76-0194b.png
  瓒祭之用瓒唯祼为然祭统云君执圭瓒祼尸大
  宗伯执璋瓒亚祼诗缉璋以为瓒柄所以祼也
   案圭之制其广三寸其厚半寸其头斜锐寸半
   其长则天子尺有二寸公九寸侯伯七寸半圭
   曰璋言其广之度也
  三章泾见邶谷风棹直教反释文楫谓之桡或谓
  之棹释名云在傍拨水曰棹○四章天汉见小雅
  大东○卒章语录问传言美其文美其质不知所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76-0194c.png
  美之人为谁曰追琢金玉以兴我王之勉勉尔又
  曰须是有金玉之质方始琢磨得出若是泥土之
  质假饶如何装饰只是个不好物事
旱麓(大五/正五)咏歌文王之德 异
 经○四章清酒骍牡见小雅信南山传○卒章葛藟
  见周南葛覃樛木条枚见汝坟传
   此诗五章有岂弟君子一语者皆兴其一章无
   此语者为赋其意则在各章末句相次为义一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76-0194d.png
   章君子以岂弟之道干禄二章福禄自降三章
   德及乎人四章德感乎神五章神降之福六章
   谓德既格乎上下矣而所以求福者未尝少懈
   此缉熙之工夫也此所以为文王也
 传○一章地理志汉中郡南郑县旱山池水所出东
  北入汉○疏楛茎似蓍上党人织以为牛筥箱器
  又屈以为钗○乐音洛易以豉反○二章缜止忍
  反○疏瓒者盛鬯酒之器以圭为柄以黄金为勺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76-0195a.png
  青金为外朱中央有鼻寸为龙口鬯酒从中流出
  汉礼瓒槃大五升口径八寸下有槃口径一尺则
  瓒如勺为槃以承之天子之瓒其柄之圭长尺有
  二寸其赐诸侯盖九寸以下○疏黄流秬鬯也酿
  秬为酒以郁金之草和之则黄如金色酒在器流
  动故谓之黄流郁鬯见小雅信南山○三章鸢见
  小雅四月○五章释文熂许气反芟草烧之也
思齐(大六/正六)歌文王之德而推本言之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76-0195b.png
 经
   首章专主于太任而言谓太任有齐庄之德故
   能生文王其德之本则上继于太姜其德之化
   则下及于太姒此四句因及太任之德之本效
   以著其所以成文王之圣也二章言文王事神
   接人各得其道三章言存诸身者纯亦不已四
   章言见诸事者性与天合卒章言作成人材之
   盛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76-0195c.png
 传○二章子金子御迎也以此道迎接于家国也○
  诗缉鬼神歆之无有怨恚而不满者无有痛伤而
  降祸者○四章难乃旦反羑音酉○卒章诗记圣
  人泽流万世者莫大于作人所以续天地生生之
  大德也故此诗以是终焉文王之无斁孔子之诲
  人不倦其心一也典谟作于虞夏其称尧舜禹皋
  陶已曰若稽古则此诗追述文王以为古之人复
  何疑哉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76-0195d.png
皇矣(大七/正七)叙太王王季之德及文王伐密崇
 经○语录诗称文王之德处是从无然畔援无然歆
  羡上说起后面却又说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见得
  文王先有这个工夫此心无一毫之私故见于伐
  崇伐密皆是道理合著恁地初非圣人之私怒也
  问无然畔援歆羡恐是说文王生知之资得于天
  之所命自然无畔援歆羡之意后面不识不知顺
  帝之则乃是文王做工夫处曰然○又曰周人咏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76-0196a.png
  文王伐崇伐密事皆以帝谓文王言之若曰此盖
  天意云耳○问文王于君臣之义岂不洞见而容
  有革商之念哉曰此等处难说孔子谓可与立未
  可与权到那时事势自是要住不得后来人把文
  王做一个道行看不做声不做气如此形容文王
  都没情理如文王有声亦说文王出做事且如伐
  崇不是小小侵掠乃是大征伐询尔仇方同尔兄
  弟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此见大段动众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76-0196b.png
  此处要做文王无意出做事不得又如说侵自阮
  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
  我池这看见都自据有其土地这自是大段弛张
  了盖当商之季七颠八倒上下崩颓忽于岐山下
  突出许多人也是谁当得○一章子金子耆音嗜
  谓上帝爱好之也○卒章拂符弗反
 传○一章耆致之耆音旨○二章檿诗书释文及韵
  并乌簟反传作乌剑反恐本误○去丘吕反○疏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76-0196c.png
  自毙谓木自倒而枝叶覆地者非人毙之故曰自
  毙○行音杭○疏河柳谓河傍赤茎小杨也皮正
  赤如绛一名雨师枝叶似松○樻去轨去愧二反
  又音匮长张丈反○串夷载路诗缉串习也夷平
  也载语助也即周颂所谓岐有夷之行谓民归之
  者众串习其平夷而成大路也此说亦可备一义
  ○为于伪反○三章兑字毛氏于绵曰成蹊也于
  皇矣曰易直也释文于绵吐外反又徒外反于皇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76-0196d.png
  矣徒外反是义不同而音亦不一也今传于绵吐
  外反训通以拔兑为木拔道通于皇矣则徒外反
  亦以拔兑为木拔道通是音异而义同也校之毛
  诂俱当作吐外反○四章貊武伯反长丁丈反皆
  类隔切即陌音掌音○间去声○五章子金子畔
  援两字相反歆羡只是一意但有浅深歆心动貌
  羡慕也歆浅羡深○舍音舍○左氏传昭十五年
  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注密须姞姓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76-0197a.png
  国在安定阴密县文王伐之得其鼓路以蒐案安
  定郡即泾州两汉晋志注皆引为密国所在则是
  密在泾州明矣若宁州则北地郡也而朱子之言
  如此又以阮为泾州故国皆不知何据○六章乡
  许亮反○诗记用兵必有根本之地文王驻兵于
  国都以为三军之镇故曰依其在京○通鉴外纪
  西伯自岐徙鲜原在岐山之阳不出百里○七章
  诗记不长夏以革虽难强通然与不大声以色立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76-0197b.png
  文既同训诂亦当相类声以色谓声音与笑貌也
  夏以革为侈大与变革也不大声以色则不事外
  饰矣不长夏以革则不纵私意矣无外饰无私意
  此明德之实也○子金子不大声以色则是不言
  而信不动而化不长夏以革凡事不自高不自大
  不轻改作皆不为已甚之意不识不知全不用其
  私智○鄠音户闳音宏天书释文于表于骄二反
  鈇音夫○子金子横渠尝言殷自中世弃西方之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76-0197c.png
  地不顾又昆夷猃狁为患非王季不足当之故自
  帝乙之时王季以九命作伯使专征伐九命作伯
  见孔丛子○卒章属音烛○礼疏非时祭天谓之
  类类虽非常祭亦依正礼为之○通典祃师祭也
  为兵祷也其礼亡其神盖蚩尤或云黄帝子金子
  祃一说祭马祖降户江反夫音扶
灵台(大八/正八)民乐文王有台池钟鼓之乐 异
 经○疏灵台无正文诸儒说多异义郑玄意谓大学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76-0197d.png
  即辟雍也灵台与辟廱同在西郊灵台辟廱明堂
  宗庙皆异处大戴礼卢植礼记注蔡邕月令论颖
  子容春秋释例贾逵服虔注左传皆以庙学明堂
  灵台为一袁准论云明堂宗庙太学礼之大物也
  事义不同各有所为论者合以为一失之远矣夫
  明堂者大朝诸侯讲礼之处宗庙享鬼神岁觐之
  宫辟廱大射养孤之处大学众学之居灵台望气
  之观清庙训俭之室各有所为非一体也古有王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76-0198a.png
  居明堂之礼月令则其事也天子居其中学士处
  其内君臣同处死生参并非其义也大射之礼天
  子大侯九十步辟廱处其中今未知辟廱广狭之
  数但二九十八加之辟廱则径三百步公卿大夫
  诸侯之宾百官侍从之众非宗庙中所能容也明
  堂以祭鬼神故谓之庙明堂太庙者明堂之内太
  室非宗庙之太庙也于辟廱献捷者谓鬼神恶之
  也或谓之学者天子之所学也春秋君行告宗庙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76-0198b.png
  反献于庙王制释奠于学以讯馘告则太学亦庙
  也颍氏以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其言遂故谓之
  同处夫遂者遂事之名不必同处也明堂在南郊
  就阳位而宗庙在国外非孝子之情也告朔行政
  谓之明堂夫告朔行政上下同也未闻诸侯有明
  堂之称也齐宣王问孟子毁明堂孟子曰夫明堂
  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夫宗庙之
  设非独王者也且说诸侯而教毁宗庙为人君而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76-0198c.png
  疑于可毁与否浅丈夫未有是也准之此论可以
  申明郑意庙与明堂不同则灵台又且别处故灵
  台辟廱皆在郊也说音税(月令论取其宗庙之清/貌则曰清庙取其正室)
  (之貌则曰太庙取其堂则曰明堂取其四门之学/则曰太学取其周水圆如璧则曰辟雍异名而同)
  (耳释例太庙有八名其体一也肃然清静谓之清/庙行禘祫序昭穆谓之太庙告朔行政谓之明堂)
  (行飨射养国老谓之辟廱占云物望氛祥谓之灵/台其四门之学谓之太学其中室谓之太室总谓)
  (之宫因附/见于此)
   灵台乃占候游观之地辟廱乃行礼作乐之宫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76-0198d.png
   非一所明矣作诗者颂文王之美而并数之未
   尝以为一处也说者合之然后其论胶矣 辟
   雍礼注以辟为明雍为和诗注辟水旋丘如璧
   雍节观者是礼注释其义而诗注释其形也自
   唐虞以来之学未闻有水而周之学有水此盖
   因文王一时之制子孙遂承之以为定法耳如
   曰乃立皋门乃立应门古未有此名也太王始
   为之后增益以为天子五门诸侯三门之制如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76-0199a.png
   曰造舟为梁古未有此名也文王始为之后遂
   定为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之
   制愚意辟雍亦犹是尔筑城伊淢文王营丰之
   事也营建城邑且因一时沟洫之旧盖尚俭而
   惜民力也安知辟雍之创非因郊外田閒沟浍
   以为之乎筑其地为学宫仍不废其水道盖亦
   一时之俭制也武王镐京之辟雍因之故后世
   遂以为定法耳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76-0199b.png
 传○一章度徒洛反○疏左传秦伯获晋侯乃舍诸
  灵台注在京兆鄠县周之故台也三辅黄图在长
  安西北四十里高二十丈周百二十步在豳水东
  ○释文祲子鸩反阴阳气相侵渐成祥○孟子集
  注经量度也营谋为也则经营皆图度之意诗记
  经谓制其广深营谓定其基址○令吕真反乐音
  洛题下同○李氏民谓其台曰灵台非文王自名
  之也○二章诗记麀鹿濯濯者行止自若也白鸟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76-0199c.png
  翯翯者飞鸣自适也于牣鱼跃者鱼惊则潜今牣
  而跃者习于仁而自遂也○周礼韗人鼓长八尺
  鼓四尺中围加三之一谓之鼖鼓注疏鼓四尺者
  谓鼓面革所蒙者广四尺也中围加三之一者谓
  将中央围加于面之围三分之一也面四尺其围
  十二尺加以三分一为四尺总十六尺径五尺三
  寸三分寸之一也韗音运鼖贲同○卒章矇见纲
  领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76-0199d.png
下武(大九/正九)美武王缵三王之绪
 经○二章求匹也即一章配字意○四章应去声此
  诗美武王一章言继三后之绪而有天下二章言
  继先王之德上合天命而信于天下三章言德为
  天下法四章言天下法武王五章言子孙能继武
  王之德则能永久六章言永久之效
 传○一章子金子或疑下字误然周素非尚武之国
  谓之下武亦可诗缉以武为下者周之家法也○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76-0200a.png
  语录问三后在天传言既没而其精神上合于天
  如何曰便是又有此理曰恐只是此理上合于天
  耳曰既有此理便有此气或曰想是圣人禀得清
  明纯粹之气故其死也其气上合于天曰也是如
  此这事微妙难说要人自看得世间道理有正当
  易见者又有变化无常不可窥测者如此方看得
  道理活如云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如今若说文王
  真个在上帝之左右有个上帝如世间所塑之像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76-0200b.png
  固不可然圣人如此说便是有此理○五章荷胡
  可反○六章朝直遥反○史记秦孝公二年天子
  致胙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皆贺
文王有声(大十/正十)文迁丰武迁镐 异
 传○二章鄠音户○三章淢与洫同称昌孕反○三
  章地理志酆水出扶风鄠县东南北过上林苑入
  渭郡县志沣水出京兆府鄠县东南终南山自发
  源北流经县东二十八里北流入渭禹贡沣水攸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76-0200c.png
  同传终南今永兴军鄠县山也东至咸阳入渭酆
  沣丰同○六章邰汤来反而王之王于况反○卒
  章遗于贵仄愚谓当以或说为正○题下语录问
  文王更在十三四年将终事纣乎抑为牧野之举
  乎曰看文王亦不是安坐不做事底人诗言武功
  皆是文王做来载武王武功却少但卒其伐功耳
  观文王一时气势如此度必不终竟休了一似果
  实文王待他十分黄熟自落下来武王却似生擘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76-0200d.png
  破一般
    右文王之什
生民(大十一/正十一)周公尊后稷配天推本言之
 经○一章歆字绝句毛氏读敏字绝句郑氏读也○
  子金子姜嫄有邰氏女见地有巨人之迹履之而
  敏然歆歆若人道之感(此是歆/字绝句)于是即其攸介攸
  止之处而震动夙肃震肃即孕也由是有娠而生
  后稷也鲁颂亦云上帝是依谓天之神凭依姜嫄
卷七 第 24a 页 WYG0076-0201a.png
  之身而生后稷也○又曰介助也于神所助之处
  身所止之处便初震动初肃然而有娠也○前编
  案史记姜嫄帝喾元妃苏氏古史因之遂以后稷
  为帝喾之子嫄果元妃何嫌于不夫而弃其子稷
  果喾元妃之子何为舍嫡不立而别立尧周郊太
  祖何为祖稷而不祖喾周祀姜源何为舍祖而独
  祀妣命禹治水之时尧之年已七十有馀矣而禹
  犹暨稷喾之遗嫡何其少尧之嫡兄弟何其贤劳
卷七 第 24b 页 WYG0076-0201b.png
  也尧有嫡兄弟不能立又不能举待舜而后举之
  则尧何足以为尧乎郑康成知史记之说为不通
  则谓姜嫄当尧之时为高辛氏世妃盖其世胄之
  妃也二王之后得用天子之礼故有郊禖弓韣之
  礼焉其说固足以济史记之不通矣抑以世胄之
  妃生子又何嫌疑而弃之哉然则嫄稷母子果若
  何人邪曰證诸诗而已矣生民之诗谓姜源履帝
  武而敏歆閟宫之诗谓上帝依姜嫄而生稷则固
卷七 第 25a 页 WYG0076-0201c.png
  不必舍二诗而他考也朱子曰巨迹之说云云(即/传)
  (一章巨迹之说/至何足怪哉)故今以诗为断不复上附于喾焉
  ○语录履巨迹之事有此理如汉高祖之生亦类
  此此等不可以言尽当意会之可也自欧公不信
  祥瑞故后人才见说祥瑞者皆辟之后世祥瑞固
  多是伪妄岂可因后世之伪妄而并真实者皆以
  为无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孔子之言也不成亦以
  为非
卷七 第 25b 页 WYG0076-0201d.png
   弗无之为言有也弗无子即有子也如莫匪尔
   极者皆是尔极也求福不回者求福之正也方
   社不莫者祭之早也其则不远者则之近也此
   类皆诗人之反辞他书如不有君子者无君子
   也无非事者皆是事也其类不一谓弗无为有
   何不可者自毛氏以弗为去郑氏以弗为祓皆
   主于祭祀而言故诸儒之说始胶而后稷之生
   终不得其实玄鸟之诗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卷七 第 26a 页 WYG0076-0202a.png
   则契因祀郊禖而生固经意也而此经唯曰克
   禋克祀何所据而遂亦以为祀郊禖邪夫禋者
   精意以享神不必附会为何神也盖姜嫄者姜
   姓之处女其性好事鬼神能精意享祀正犹陈
   大姬好巫觋祷祈鬼神之类为其能禋祀也故
   鬼神依之而生神子于是因出郊履大人之迹
   而生稷焉克禋克祀非求子也以弗无子神之
   异也且克者已然之辞非致力于此之谓如成
卷七 第 26b 页 WYG0076-0202b.png
   汤之克宽克仁王季之克明克类凡诗书言克
   类皆谓其能若是尔今试徐诵其文而以意随
   之谓姜嫄能禋能祀是以有子则辞甚顺理甚
   明若曰禋祀以祓去无子之疾则二克字为不
   辞甚矣以是求诗庶几得诗人之意
  二章子金子达如字亦通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
  灾无害以赫厥灵诗人异之也异之者神之也上
  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姜嫄疑之也疑之者
卷七 第 27a 页 WYG0076-0202c.png
  耻之也耻之故弃之○又曰上帝不安享我之禋
  祀乎胡为使我不夫而育也起下章弃寘之意○
  三章呱音孤吁况于反○子金子不夫而育疑而
  弃之其异如此神而收之○四章毛氏幪幪然茂
  盛也唪唪然多实也○五章袖释文徐秀反案字
  书当作余救反若徐秀仄则袖字也○子金子后
  稷之穑凡上章荏菽禾麦瓜瓞之类但后稷所种
  敛则各有助其成实之道盖知其性及其渍种之
卷七 第 27b 页 WYG0076-0202d.png
  法与地之宜天之时故实有以方苞种袖发秀坚
  好颖栗之也至下章秬秠穈芑则又自后稷而始
  种之尔尧以弃教民稼穑有功生人故封之又以
  其母感化而育不由有父故使其继母氏之国祚
  之土而命之曰姬氏邰在武功有后稷祠姜嫄祠
  又见周南渍种种袖之种支勇反○子金子又案
  易大传曰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以教天
  下则耕稼之利其来久矣书曰播时百谷诗称诞
卷七 第 28a 页 WYG0076-0203a.png
  降嘉种贻我来牟则百榖之备自稷始也赵过曰
  后稷始畎田则畎垄之法自稷始也晋董氏曰辰
  以成善后稷是相则农时之节自稷始也大哉后
  稷之为天下烈矣其流庆子孙光有天下宜哉○
  诗缉首章述姜嫄祷而生后稷次章述稷生之易
  三章述稷生而见弃四章述稷幼好种植五章述
  稷掌稼穑而封邰六章述稷教播种七章述稷祭
  祀末章言尊稷配天
卷七 第 28b 页 WYG0076-0203b.png
 传○一章祓音弗韣音独疏玄鸟至以下至郊禖之
  前月令文玄鸟燕也燕至在春分二月之中感阳
  气而来集人堂宇其来主为产乳蕃滋故王者重
  其初至之日用牛羊豕之太牢祀于郊禖之神敬
  其事故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从之而往侍御于
  祭焉天子内宫有后也夫人也嫔也世妇也女御
  也独言九嫔举中而言天子所御谓已被幸有娠
  者也使太祝酌酒饮之于郊禖之庭以神之惠光
卷七 第 29a 页 WYG0076-0203c.png
  显之既饮之酒又带以弓之韣衣授以弓矢使执
  之于郊禖之前弓矢男子之事冀其所生为男也
   愚案传但举周之礼以解诗上古礼未必尽然
   况前言高辛世妃则非高辛帝矣亦不得用此
   礼也今若以愚之前说求诗则此说自不必用
  嫔音频拇莫后反足大指娠音身怀孕也○二章
  副孚逼反此类隔切今易拍逼反○疏羊初生达
  小名羔未成羊曰羜大曰羊○易以䜴反○三章
卷七 第 29b 页 WYG0076-0203d.png
  六书故腓胫后肉腓肠也牛羊腓字之婴儿不能
  跂乳牛羊俯伛而乳字之在其腓间故曰腓字○
  藉慈借反○四章好种好耕之好呼报反○五章
  诗缉他人之穑则任其自然惟后稷之穑则尽人
  力之助有相之之道焉赞化育之一端欤○渍疾
  赐反其种为种之种支勇反后章是种同秕补履
  反不成粟也○六章秠孚鄙反类隔切今易铺鄙
  反○尔雅疏秬是黑黍之大名黑黍之中一稃有
卷七 第 30a 页 WYG0076-0204a.png
  二米者别名为秠稃音孚榖皮也○七章抒食汝
  反疏抒臼抒米以出臼也苍颉云抒取出也○疏
  蹂践其黍然后舂之○浙星历反疏洮米也洮音
  陶○萧见小雅蓼萧○膟音律膋音辽皆肠间脂
  ○爇如劣仄○疏軷谓祭行道神秋官犬人凡祭
  祀供犬牲伏瘗亦如之注伏谓伏犬以王车轹之
  此用羝亦伏体軷上今案月令注行在庙门外之
  西为軷壤厚三寸广五尺轮四尺北面设主于軷
卷七 第 30b 页 WYG0076-0204b.png
  上而祭之又夏官大驭掌驭王路以祀及犯軷注
  行山曰軷犯之者封土为山象以菩刍棘柏为神
  主既祭以车轹之而去喻无险难也疏菩刍棘柏
  三者但用其一为神主则可也轹音历广古旷反
  东西曰广南北曰轮菩负倍二首难乃旦反○诗
  缉内言焫萧外言軷则群祀皆举矣○傅音附○
  卒章菹侧鱼仄醢呼改反○疏太羹肉汁太古之
  羹也不调以盐菜以其质故以瓦器盛之大音泰
卷七 第 31a 页 WYG0076-0204c.png
  ○题下釐音僖
行苇(大十二/正十二)祭毕而燕父兄耆老 异
 传○一章苇见秦蒹葭疏苇初生为葭此禁牛羊勿
  践则是春夏时事而言苇者此爱其为人用人之
  所用在于成苇故以成形名之传谓勾萌之时正
  此意○毛氏戚戚内相亲也疏亲亲起于心内故
  言内相亲诗记唯体之深者为能识之○诗记肆
  之筵所以行燕礼也授之几者优尊也○二章重
卷七 第 31b 页 WYG0076-0204d.png
  直容反疏既言肆筵上又设席故知重席也不过
  下莞上簟而已礼注筵亦席也铺陈曰筵藉之曰
  席以在下为铺陈在上人所蹈藉故在下称筵在
  上称席莞故欢反○李氏缉御即所谓更仆○酬
  市流反盏阻限反○疏以肉作酱曰醢醓肉汁也
  用肉为醢特有多汁故以醓为名其无汁者自以
  所用之肉鱼雁之属为之名也○殽字本当作肴
  说文啖也徐锴谓已脩庖之可入口也疏燔炙是
卷七 第 32a 页 WYG0076-0205a.png
  正馔以脾与臄为加助故谓之嘉○比毗志反○
  三章鍭音侯则下句字不必协○疏弓人为弓唯
  言用漆不言画则漆上又画之其诸侯公卿宜与
  射者自当各有其弓不必画矣李氏引荀子云天
  子彫弓诸侯彤弓大夫黑弓公羊传注亦云天子
  彫弓诸侯彤弓大夫婴弓士卢弓○镞作木反矢
  锋也疏尔雅金镞剪羽谓之镞注金镝断羽使前
  重也关西曰箭江淮曰鍭则鍭者铁镞之矢名也
卷七 第 32b 页 WYG0076-0205b.png
  镝音滴即镞也○参亭之参七南反参分之参苏
  甘反中陟仲反○纯音全奇纪宜反案仪礼大射
  仪公及诸公卿大夫射毕司射视算二算为纯一
  算为奇司射取贤获执之告于公右胜则曰右贤
  于左左胜则曰左贤于右以纯数告若有奇者亦
  曰奇若左右钧则左右各执一算以告曰左右钧
  注纯犹全也耦阴阳也又案礼记投壶之礼宾主
  党卒投司射请数二算为纯一算为奇遂以奇算
卷七 第 33a 页 WYG0076-0205c.png
  告曰某党贤于某党若干纯奇则曰奇钧则曰左
  右钧疏二算合为一纯一算谓不满纯者故云奇
  以左右数钧等之馀算手执以告胜者若双数则
  曰苦干纯只数则曰若干奇犹十算则云五纯九
  算则曰九奇钧等则左右各执一算以告曰左右
  钧朱子曰恐或是九算则曰四纯一奇也○搢音
  晋疏搢插也挟谓手挟之射用四矢故插三于带
  间挟一以扣弦而射也此谓卿大夫若君则使人
卷七 第 33b 页 WYG0076-0205d.png
  属矢不亲挟也诗缉案仪礼乡射大射皆云搢三
  挟一个又云挟乘矢注方持弦矢曰挟弦纵而矢
  横为方凡挟矢于二指之间横之谓左手执弓把
  见矢镞于把外右手大指钩弦二指挟持其矢故
  弦纵而矢横弦与矢作十字故方也凡两物夹一
  物曰挟此矢在弦之外二指之内故曰挟乘时證
  反纵子容反见音现○怃好吴反敖五报反背音
  佩投壶令弟子辞曰母怃母敖母背立母踰言注
卷七 第 34a 页 WYG0076-0206a.png
  弟子宾主党年稚者为其立堂下相亵慢司射戒
  令之母怃敖慢也背立不正乡前也踰言远谈语
  也卿许亮仄○俊祖峻反○诗记四鍭既钧泛言
  射者也故继之曰序宾以贤四鍭如𣗳专言胜者
  也故继之曰序宾以不侮○又曰此章郑玄以为
  将养老大射择士王肃以为燕射以诗之所叙考
  之仪礼王肃之说是也然学者读此诗当深挹顺
  弟和乐之风以自陶冶若一一拘牵礼文则其味
卷七 第 34b 页 WYG0076-0206b.png
  薄矣又曰孔颖达难王肃燕射之说谓燕射旅酬
  之后乃为之不当设文于曾孙为主之上岂先为
  燕射而后酌酒哉遂从郑氏以为大射抑不知此
  篇乃成周燕宗族兄弟之诗非大射择士时也案
  仪礼燕射如乡射之礼射虽毕而饮未终举觯无
  算爵献酌尚多言酌大斗祈黄耇于既射之后亦
  岂不可乎○卒章疏醹酒之醇者○黄耇又见小
  雅南山有台传○识音志蕲与祈同○鲐鱼也汤
卷七 第 35a 页 WYG0076-0206c.png
  来反
既醉(大十三/正十三)父兄荅行苇 异
 传○二章疏归俎者以牲体实之于俎故又谓之俎
  实○三章诗记周之追王止于太王则宗庙之祭
  尸之尊者乃公尸也○毛氏公尸天子以卿疏引
  白虎通王者宗庙以卿为尸射以公为耦三公尊
  近天子亲稽首拜尸避嫌故不以公为尸○嘏古
  雅反见小雅天保○四章笾豆见豳伐柯○诗记
卷七 第 35b 页 WYG0076-0206d.png
  静言其涤濯且敬也嘉言其新美而时也○五章
  特牲馈食礼嗣举奠盥入北面再拜稽首尸执奠
  进受复位祭酒啐酒尸举肝举奠左执觯再拜稽
  首进受肝复位坐食肝卒觯拜尸备荅拜焉举奠
  洗酌入尸拜受举奠荅拜尸祭酒啐酒奠之举奠
  出复位注疏嗣主人将为后者举犹饮也谓举而
  饮之奠者奠于铏南备犹尽也愚案自尸执奠至
  尸备荅拜焉举之事也自举奠洗酌入至出复位
卷七 第 36a 页 WYG0076-0207a.png
  奠之事也前言祭酒啐酒嗣子也后言祭酒啐酒
  尸也四言举奠皆称嗣子也食音寺盥音管稽音
  启啐取内反觯支义反铏音刑○诗记祭祀之终
  有嗣举奠所以致其传付祖考德泽之意深矣
  八章媛于眷反
凫鹥(大十四/正十四)绎而宾尸 异
 经○二章诗缉来而宜之谓乐之也○三章湑息汝
  反○本义凫鹥在泾在沙谓公尸和乐如水鸟在
卷七 第 36b 页 WYG0076-0207b.png
  水中及水旁得其所尔在沙渚潨亹皆水旁尔郑
  氏曲为分别以譬在宗庙等处者皆臆说也
 传○一章尔雅注凫似鸭而小长尾背上有文今江
  东亦呼为鸍陆玑疏大小如鸭青色卑脚短喙水
  鸟之谨愿者也广韵野鸭也鸍施弥二音○疏鹥
  一名水鹗埤雅凫好没鹥好浮故鹥一名沤沤即
  鸥也形色似白鸽小而群飞○笺祭祀既毕明日
  又设礼而与尸燕疏言公尸来燕则是祭后燕尸
卷七 第 37a 页 WYG0076-0207c.png
  非祭时也燕尸之礼大夫谓之宾尸即用其祭之
  日今有司彻是其事也天子诸侯则谓之绎以祭
  之明日春秋宣八年言辛巳有事于太庙壬午犹
  绎是谓在明日也○三章泲子礼反见小雅伐木
  ○四章疏潨字从水众知是水会聚之处○卒章
  汉地理志金城郡浩亹县注浩水名也亹者水流
  峡山间两岸深若门也浩音诰
假乐(大十五/正十五)公尸荅凫鹥 异
卷七 第 37b 页 WYG0076-0207d.png
 经○语录嘉乐诗次章不说其他但愿其子孙之多
  且贤耳此意甚好然此亦理之常若尧舜之子不
  肖则非常理也又曰干禄百福子孙千亿是愿其
  子孙之多穆穆至旧章是愿其子孙之贤又曰此
  诗末章即承上章之意故上章云四方之纲而下
  章即继之曰之纲之纪盖张之为纲理之为纪下
  面百辟卿士至于庶民皆是赖君以为纲所谓不
  解于位者盖欲纲常张而不弛也
卷七 第 38a 页 WYG0076-0208a.png
 传○一章重直龙反○二章适丁历反
公刘(大十六/正十六)召康公戒成玉
 经○一章干见周南兔罝传戈见秦无衣○诗中十
  乃字四乃字义皆同○二章瑶见卫木瓜传○三
  章诗缉百泉众水也案通典汉安定郡朝那县地
  唐为原州百泉县盖因诗百泉而得名○五章隰
  原即禹贡原隰在邠州○彻尺列反
 传○一章公刘世次见周南○释文王肃云公号刘
卷七 第 38b 页 WYG0076-0208b.png
  名尚书传公爵刘名王基云公刘字也周人以讳
  事神王者祫百世召公不当举名子金子曰周家
  称公自公刘始然则书传之说为是也○诗缉埸
  疆皆田之界畔然诗言乃埸乃疆当有小别疆如
  封疆所包者广故王氏于信南山言疆者为之大
  界然则埸是小界今之小田塍也塍食乘反○糇
  见小雅伐木粮说文谷食糗去九反说文熬米麦
  徐锴曰煼乾米麦也熬音遨煼初爪反乾音干○
卷七 第 39a 页 WYG0076-0208c.png
  疏戚扬皆斧钺之别名钺大而斧小六韬云大柯
  斧重八斤一名大钺召音邵康公名奭音适见召
  南○二章释文相息亮反○鞞琫见小雅瞻彼洛
  矣鞘音肖○语录容糗如今之香囊○三章朱子
  嫔于京依其在京则岐周之京也王配于京则镐
  京也春秋所书京师则洛邑也皆仍其本号而称
  之犹晋之云新绛故绛也诗记洛邑亦谓之洛师
  正京师之意也○论难并去声度徒洛反○四章
卷七 第 39b 页 WYG0076-0208d.png
  筵见行苇○疏飨礼当享太牢以饮宾此唯用豕
  者周礼凡礼宾客国新杀礼公刘新至豳杀礼也
  享音烹杀所界反○语录君之宗之只是公刘自
  为群臣之宗主○宫室成而祭之曰落左氏传愿
  与诸侯落之○劳即到反属音烛○左氏传哀四
  年楚袭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晋执蛮子与五
  大夫以畀楚师司马致邑立宗焉以诱其遗民而
  尽俘以归注楚复诈为蛮子作邑立其宗主○五
卷七 第 40a 页 WYG0076-0209a.png
  章疏东西为广南北为长○辟音辟○测景见鄘
  定之方中○背蒲昧反○笺大国三军以其馀卒
  为羡今公刘迁于豳民始从之丁夫适满三军之
  数单者无羡卒也疏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以其
  馀为羡羡谓家之副丁也三单则是单而无副三
  军三万七千五百人从迁之家不满此数故通取
  羡卒始满今案传谓三单未详盖不取郑说也今
  姑记此以备训诂○孟子集注周时一夫授田百
卷七 第 40b 页 WYG0076-0209b.png
  亩乡遂用贡法十夫有沟都鄙用助法八家同井
  耕则通力而作收则计亩而分故谓之彻语录彻
  通也乃是横渠说然以孟子考之只曰八家皆私
  百亩同养公田又春秋传云公田不治则非民私
  田不治则非吏似又与横渠之说不同盖未必是
  计亩而分也○疏山西夕始得阳故曰夕阳○疏
  夕阳者总言豳人一国之所处其界在山之西不
  知是何山也书传说太王去豳踰梁山注云梁山
卷七 第 41a 页 WYG0076-0209c.png
  在岐山东北然则豳国之东有大山者其唯梁山
  乎○卒章诗缉锻打铁也稽康好锻是也○乡许
  亮反○地理志吴山在扶风汧县西即岍山又谓
  之吴岳
洞酌(大十七/正十七)召康公戒成王
 经○一章挹酌也岂苦亥反○二章罍见周南卷耳
 传○一章疏行者道也潦者雨水也行道上雨水流
  聚故云流潦○诗记虽行潦污贱之水苟挹而注
卷七 第 41b 页 WYG0076-0209d.png
  之则遂可以餴饎孟子曰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
  可以祀上帝此所以为戒成王也○毛氏乐以彊
  教之易以说安之疏乐者人之所爱当自彊以教
  之易谓性之和悦当以安民故云悦以安之一人
  而云父母故云有父尊有母亲今传用表记本语
  乐音洛易羊豉反
卷阿(大十八/正十八)召康公戒成王
 经○七经小传召康公何以不欲成王似先王而曰
卷七 第 42a 页 WYG0076-0210a.png
  似先公曰成王之时周之先王惟有文武皆圣人
  不可似也欲成王似其可及者莫若先公也召公
  戒成王作公刘之诗周公戒成王作太王之诗所
  以不及文武意皆可知矣○一章飘避遥反○六
  章颙鱼容反邛五冈反○七章蔼于害反
   二三四章上二句皆言已有之福戒辞唯在第
   四句弥者益也终也欲王充益而终德性之所
   固有也俾尔者谓天锡尔上二句之福所以使
卷七 第 42b 页 WYG0076-0210b.png
   汝弥其性果能若是则有下句之效矣○颙颙
   邛邛如圭如璋以德言也令闻以声誉言也令
   望以威仪言也内外兼备则为四方之纲矣○
   七八章上三句兴第四句凤凰兴吉士吉人止
   与天则兴王也○九章惟梧桐之生菶菶萋萋
   则凤凰之鸣雍雍喈喈以兴下章君子之车马
   庶多而闲习则吉士之来者众矣盖贤者之进
   必以义上之人致敬以有礼则兴者多也
卷七 第 43a 页 WYG0076-0210c.png
 传○三章昄符版反类隔切今易部版反释文又有
  方满反即类隔切版字○五章相息亮仄行下孟
  反○七章疏说文凤神鸟也其像鸿前麟后蛇头
  鱼尾鹳颡鸳思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
  于东方君子之国见则天下安宁飞则群鸟从以
  万数山海经状如鹤五彩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
  顺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饮食自歌自舞
  京房易传高文二汉书高五六尺麟麟同○九章
卷七 第 43b 页 WYG0076-0210d.png
  疏尔雅榇梧注今梧桐又曰荣桐木注即梧桐然
  则梧桐一木耳埤雅以其皮青号曰青桐华净妍
  雅极可爱櫜鄂皆五其子似乳缀于櫜鄂榇初觐
  反櫜音羔○卒章尚书孔传赓续也载成也
民劳(大十九/变一)厉王时同列相戒
 经○语录问第二章末谓无弃尔劳以为王休盖以
  为王者之休莫大于得人惟群臣无弃其功然后
  可以为王之休美至三章谓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卷七 第 44a 页 WYG0076-0211a.png
  盖为既能拒绝小人必须自反于已能自反于已
  又不可以不亲有德之人不然则虽欲绝去小人
  未必有以服其心也后二章无俾正败无俾正反
  尤见诗人忧虑之深盖正败则惟败坏吾之正道
  而正反则全然反乎正矣其忧虑之意盖一章切
  于一章也先生颔之○二章悯音昏○三章释文
  近附近之近○卒章缱绻释文上音遣下起阮反
  字书又上去战反下丘愿反
卷七 第 44b 页 WYG0076-0211b.png
   此诗每章皆以无纵诡随式遏寇虐对言盖诡
   随柔恶也寇虐刚恶也人无正直之德则柔者
   便辟侧媚以容身刚者强暴横虐以立威情之
   常也有国家者于此二者无纵而式遏之则所
   进者皆正直之人矣○无纵诡随所谨者自轻
   以至重惟缱绻者有迟回顾恋渐渍谄巧之意
   所以固结者深是则小人诡随之尤而人少有
   觉之者故于篇终言之而与无俾正反同戒也
卷七 第 45a 页 WYG0076-0211c.png
 传○一章几释文音祈近也○诗缉远谓夷狄迩谓
  中国治道略外而详内夷狄则抚柔之而已中国
  则礼乐之治甚详故必能其事也○专为之为去
  声
   疏引左传服虔注穆公召康公十六世孙今案
   史记但云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而不著其年
   谥谓惠侯当厉王奔彘之时下至十五世则为
   缪侯缪侯七年为鲁隐公元年与疏不合盖国
卷七 第 45b 页 WYG0076-0211d.png
   微史失不可考信故传但曰康公之后
  疏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凡九王不数成王懿孝
  兄弟同世故曰七世今案懿孝当云共孝○二章
  欢喧欢二音悯怓毛氏大乱也今传从笺韵书悯
  不明也说文怓乱也当训为昏乱近毛意○四章
  女音汝○笺戎虽小子而式弘大易曰君子出其
  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出其言不善
  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是以此戒之
卷七 第 46a 页 WYG0076-0212a.png
(大二十/变二)同列相戒 异
 经○五章殿都练反○六章李氏苟能顺天之理以
  牗民则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益者言其
  无求多也特言携者以带上文言之尔今之民既
  多邪僻矣而又为邪僻何以牖民哉诗缉如往取
  物之必得如手携物之必从也携而必从非别立
  一道以增益之也因其所固有耳牖民之道甚易
  也今民虽多邪僻而本然之天自若亦唯因其固
卷七 第 46b 页 WYG0076-0212b.png
  有而开明之耳勿自立法以彊之自立法则是益
  也非天也○卒章毛氏戏豫逸豫驰驱自恣也诗
  缉戏豫即无逸所谓耽乐驰驱即无逸所谓游田
  也
   此诗虽同列相戒之言而后三章实君之任盖
   责同列以道其君使知此也一诗之意在出话
   不然为犹不远两语故于首章见之而犹又话
   之本也故下唯言犹之未远二章戒其出话之
卷七 第 47a 页 WYG0076-0212c.png
   必合于道也三四五章戒其当远犹也三章言
   不听已之谋四章言用事者皆年少而无老成
   五章言善人见乱而缄默小子蹻蹻善人载尸
   虽各止一句言及而意全在此二语后三章正
   言以告之使道王也六章当顺天以教民七章
   当脩德以安众八章戒谨恐惧以终之
 传○一章诗缉管小物也蔑弃圣人而管管然自用
  其私智其所见亦小○笺凡伯周同姓周公之胤
卷七 第 47b 页 WYG0076-0212d.png
  为王卿士疏凡盖畿内之国杜预云汲郡共县东
  南有凡城共县汉属河内郡在周东都之畿内○
  女音汝夫音扶四章并同○二章沓徒合反○三
  章嚣释文五刀反毛氏嚣嚣犹謷謷也謷五报反
  音与五刀近今传嚣许骄反字书嚣声也与自得
  之意不类当从释文音○刍荛毛氏及笺皆作薪
  采者疏刍者饲马牛之草荛者供然火之草荛是
  薪以薪亦是采取故连言薪采今案疏意薪主荛
卷七 第 48a 页 WYG0076-0213a.png
  采主刍若言采薪则疑专主于薪言薪采则采刍
  薪荛两意备当从薪采为是○四章熇释文许酷
  反一许各反不必言叶恐叶字误○少施照反○
  五章毛氏夸毗以体柔人疏屈已卑身求得于人
  曰体柔然则夸毗者便僻其足前却为恭以形体
  顺从于人也传虽不用此训而此说亦有理因附
  见○度徒洛反○六章埙篪见小雅何人斯○和
  胡卧反○璋圭见棫朴○道去声○卒章语录渝
卷七 第 48b 页 WYG0076-0213b.png
  变也渝未至于怒亦大槩相似○又曰旦明祗一
  意这个岂是人自如此皆有来处则才有少肆意
  他便见又曰这里若有些违他理便恰似天知得
  一般所以说日监在兹监去声○又曰天体物而
  不遗指理而言仁体事而无不在指心而言天下
  一切事皆此心发见尔又曰昊天曰明及尔出王
  昊天曰旦及尔游衍言人之所以为人者皆天之
  所为故虽起居动作之顷而所谓天者未尝不在
卷七 第 49a 页 WYG0076-0213c.png
  也
    右生民之什
(大廿一/变三)托纣刺厉王
 经○一章荡唐党反鲜息浅反○五章号户刀反呼
  又火胡反○六章蜩音条○卒章沛音贝○语录
  首章前四句有怨天之辞后四句乃解前四句谓
  天之降命本无不善惟人不以善道自终故天命
  亦不克终如疾威而多邪僻也此章之意既如此
卷七 第 49b 页 WYG0076-0213d.png
  故自次章以下托文王言纣之辞而皆就人君身
  上说使知其非天之过如女兴是力尔德不明与
  天不湎尔以酒匪上帝不时之类皆自发明首章
  之意
   首章言人之多辟非天命之本然实自失其初
   尔以起后章之意二章言用暴虐聚敛之臣天
   降慆德指三四句女兴是力指五六句三章而
   秉义类谓女以为善类而秉之者乃下文彊禦
卷七 第 50a 页 WYG0076-0214a.png
   之类盖心德不明以不义为义也流言者便佞
   辩捷如水之流也侯作侯祝靡届靡究言任用
   非人致民之怨谤无所不至此两章皆用人之
   失四章言尚气陵物不知脩德而恶人以类而
   聚五章沈湎于酒此两章皆脩已之失六章言
   政事乱七章言弃旧典此两章皆为政之失卒
   章言君自绝于天则必亡之兆以终首章之意
   ○此诗赋体而未尝一及当时之事皆以殷纣
卷七 第 50b 页 WYG0076-0214b.png
   言之虽谓之比可也
 传○一章诗记受天地之中一也则靡不有初败以
  取祸者众则鲜克有终鲜克有终则命靡谌矣○
  二章诗缉契始封于商其地在上洛汤受命于亳
  殷其地在蒙故后世或谓之殷今曰殷商并举之
  也○敛去声○诗缉君子小人之生昔人以为各
  有天命将治则生君子将乱则生小人天降慆德
  是将乱而生小人然乱世未尝无君子也厉王之
卷七 第 51a 页 WYG0076-0214c.png
  世天非独生荣夷卫巫也凡伯召穆之徒皆在焉
  奈王不用何○三章应去声○四章疏陪贰谓副
  贰王者则三公也○五章诗缉湎酒不义非天使
  之是汝自为恶也言此以发首章靡不有初鲜克
  有终之意○六章蜩螗见豳七月○几平声○文
  选注世本注曰鬼方于汉则先零戎是也○卒章
  拔皮八本末二反蹶音厥○孟子注夏禹之世号
  夏后氏后君也禹受禅于君故夏称后
卷七 第 51b 页 WYG0076-0214d.png
(大廿二/变四)卫武公自警
 经○四章洒色懈反埽素报反○诗缉庭宫中也廷
  朝廷也廷内指宫庭而字作廷易扬于王庭指朝
  廷而字作庭古字通用○五章玷释文又丁念反
  ○六章朕直稔反绳绳见周南螽斯传○八章辟
  音璧
   此诗前八章皆两章相与为义九章以后则四
   章相与为义德者得之于心外不可见维发于
卷七 第 52a 页 WYG0076-0215a.png
   威仪言语乃可见尔故专致谨于此制于外所
   以养其中也一二章言人不可不谨威仪以起
   下章谓威仪抑抑是德之廉隅见于外者也德
   虽人所固有而气质则有愚哲之不齐然生民
   有欲不学则无有哲而不变为愚者矣众人而
   愚固有气质之病若哲人而愚则亦不能自强
   而反戾其常德尔是以君子莫强于尽人道则
   四方皆以为训大其德行审其谋犹慎其威仪
卷七 第 52b 页 WYG0076-0215b.png
   则民皆法之矣三四章始及于自警曰在于今
   则指已而言也谓乱政败德莫甚于酒今虽纵
   欲而惟湛乐之从独不念其绍继之绪乎不知
   广求先王之道而能执其法以守行之也故皇
   天之所以厌弃之者为不能脩德而趋下如泉
   之流也则又戒之曰无沦陷相与而败亡宜先
   齐其家次及于国与天下也五六章戒其慎言
   谨行五则归重于言六则归重于行又言感应
卷七 第 53a 页 WYG0076-0215c.png
   之理谓能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则子孙绳绳百
   世而万民无有不承之者七八章慎德之要以
   及其效此即中庸戒慎恐惧之工夫谓视尔友
   于君子之时和柔尔之颜色固无过矣然于人
   所共见或勉强而为之相尔在室中屋漏不与
   物交之际庶几亦戒惧而无愧于心则尽善矣
   暗室屋漏无以为不显而人莫我见人虽不可
   见鬼神其见之矣鬼神无所不在不可厌也此
卷七 第 53b 页 WYG0076-0215d.png
   武公精密工夫作圣之具下遂言尔君之为德
   必使极于善止者静也未动而接物之时即上
   文戒惧于屋漏者也淑慎于所止以为之本及
   其发也则不愆于仪无僣差害理人岂不为之
   则哉后四章皆言受教纳諌之事九章谓质之
   美者则可进德德之进在乎听善言十章能听
   言之人顺德之行者也十一章拒諌之人覆谓
   我僭者也谓昊天之理甚明人之生非为纵欲
卷七 第 54a 页 WYG0076-0216a.png
   为乐也在于脩德而尽人道尔视尔乃梦梦不
   明故我惨忧谆复以诲汝而尔忽略其听反以
   我为虐此章自警之尤甚者十二章又叮咛以
   戒其纳诲谓告尔小子久矣非今始言之也宜
   听用我谋庶几行无悔也而又以不能进德则
   至丧国以终之○卫世家釐侯卒太子共伯馀
   立共伯弟和有宠于釐侯多与之赂和赂士以
   攻共伯共伯自杀卫人因立和是为武公苏子
卷七 第 54b 页 WYG0076-0216b.png
   由古史曰武公贤者卫人谓之睿圣武公夺适
   之事未可诬之且诗序言共伯蚤死初无篡夺
   之文故史迁所载疑而不录鲁斋王子曰武公
   少年夺适之罪晚年进脩之功功过自不相掩
   然武公少时必有俊迈之姿钟爱于父好施养
   士士以是致共伯于死以成武公之立则或有
   之为法受恶武公不能无罪其后有脩革之学
   复康叔之政输定难之忠晚年所至称为睿圣
卷七 第 55a 页 WYG0076-0216c.png
   是真有不可及者君子尚论固难以老少相掩
   愚案武公之诗见于经者三淇奥人颂之之辞
   宾之初筵抑则其自作也其自作者皆有戒醉
   酒谨威仪慎言语之意岂武公少年之失在此
   乎以其纵酒故有失其威仪言语之间及闻君
   子之言幡然悔悟而自敕乃能深造而致戒惧
   于不睹不闻之际故晚年自为箴戒之辞必惓
   惓致谨于威仪言语而其乱政覆德必始于酒
卷七 第 55b 页 WYG0076-0216d.png
   也所以工夫能及于圣贤者乃受教听言之功
   其十章之言是其成德之所自乎其次第先后
   味诗可见而人颂之者亦以尽力于学问而成
   德也由是观之史记之事或不为无而鲁斋之
   言为得当时之事实矣于此见人之性本善欲
   固易戕而德亦易复也以一人之身前后悬绝
   如此学问之道其可诬哉武公身亲履之故言
   之沈著而有味也
卷七 第 56a 页 WYG0076-0217a.png
 传○一章哲知之知音智夫音扶七章十二章同○
  二章远谋当作远图恐本误○四章易以䜴反○
  五章铝良豫反摩错也三息暂反妻七计反○六
  章为于伪反○八章诗缉虹谓幻惑也如螮蝀不
  正之气暂见于天须臾散灭○九章释文忍音刃
  本亦作刃○疏纶者绳之别名言缗之丝正谓以
  丝为绳被之于木○十章令力丁反○卒章女音
  汝○题下相息亮反长丁文反朝音潮舍音舍贲
卷七 第 56b 页 WYG0076-0217b.png
  音奔宁直吕反𥊍私列反箴之林反道音导朦音
  蒙国语注师长大夫士众士旅贲勇力之士掌执
  戈楯夹车而趋车正则持轮规规諌也中庭之左
  右谓之位门屏之间谓之宁诵训工师所诵之諌
  书之于几也𥊍近也事戎祀也瞽乐太师掌诏吉
  凶史太史掌诏礼事师乐师工瞽矇诵箴諌也○
  困学纪闻隋经籍志韩诗翼要十卷侯包撰然则
  包学韩诗者也○离力智反
卷七 第 57a 页 WYG0076-0217c.png
桑柔(大廿三/变五)芮良夫刺厉王
 经○一章倬陟角反○二章骙求龟反见小雅采薇
  传旟音玙见鄘干旄旐音兆见小雅出车烬徐刃
  反○四章慇音殷见小雅正月传○五章毖音秘
  逝语辞○六章溯音素○稼穑见魏伐檀○七章
  蟊贼见小雅大田○十五章背音佩下章同遹余
  律反
   此诗前八章刺王后八章刺臣故前以桑为比
卷七 第 57b 页 WYG0076-0217d.png
   而后再以鹿起兴然用臣不当亦君之过故总
   言刺王也一章总言暴政虐民二章因王政不
   纲诸侯更相征伐民受军役之暴三章忧迫之
   甚去留无归秉心无竞者实君子之道也今乃
   不能无竞而致怨厉之端至今不已四章亦上
   章之意而归之于天五章言救乱当用贤六章
   承上章言贤者不愿仕而甘于农亩七章承上
   章并稼穑而败之欲自食其力亦不可得丧乱
卷七 第 58a 页 WYG0076-0218a.png
   之极天亦不可问八章顺理之君必任良辅不
   顺理之君则任已谋九章言在朝之人皆不信
   十章言愚者无远虑十一章用恶人而民化为
   恶十二章君子小人各有道十三章贪夫用事
   不受善言十四章承上章言同僚勿以我诵言
   为妄作十五章民之乱皆上所致十六章言恶
   类或有羞恶之心发见者然其心不治言行相
   违而其情终不可掩故曰既作尔歌以终之
卷七 第 58b 页 WYG0076-0218b.png
 传○一章恍许往反○笺芮畿内诸侯王卿士也字
  良夫疏周同姓国在冯翊临晋县在西都畿内解
  颐新语芮伯周之世卿史记以芮良夫为厉王大
  夫前乎厉王芮伯作旅巢命武王时也顾命召六
  卿芮伯在焉成王时也后乎厉王鲁桓九年王使
  芮伯伐曲沃桓王时也○阴于鸩反号平声○三
  章士昏礼妇疑立于席西注正立自定之貌○四
  章武巾反类隔切今易弥邻反疏字从病而
卷七 第 59a 页 WYG0076-0218c.png
  以昏为声是昏忽之病○五章别彼列反长知丈
  反○六章乡许亮反唈乌合反疏呜唈短气也○
  七章属音烛○厉王三十七章国人畔袭王王出
  奔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
  厉王死而宣王即位○八章度徒洛反○十章几
  音机○十一章重平声○十二章解颐新语或用
  不顺之人则民之所行皆垢秽之事曰中垢者由
  中而发也○十三章圯皮鄙反眊音冒说音悦夫
卷七 第 59b 页 WYG0076-0218d.png
  音扶好难并去声与音馀○十四章中陟仲反○
  十五章恶乌故反○卒章荏而甚反文音问
云汉(大廿四/变六)仍叔美宣王
 经○一章释文倬陟角反著大也○饥音饥馑渠吝
  反义见小雅雨无正○诗缉左氏谓天灾有币无
  牲此诸侯之礼耳若祭法禳祈于坎坛雩禜祭水
  旱皆用少牢天子则有牲矣禜荣敬反少失照反
  少牢羊豕○二章瘗于例反埋也○三章孑居热
卷七 第 60a 页 WYG0076-0219a.png
  反○七章疚音救
   一章总言天旱人穷索祭鬼神而无应二章言
   其详而欲引灾归已若成汤自责三章言民困
   之极恐堕先王之业谓自厉王之乱周民已少
   而遗民今又将尽四章析望于祖祢先正五章
   欲避位逃祸而不可得六章责事神之或失七
   章君臣救灾之勤八章劝率其臣以终之总而
   言之宣王遇灾忧惧始祈于外神次祈于宗庙
卷七 第 60b 页 WYG0076-0219b.png
   既而无验则自揆事神之诚或未至诚既尽则
   又尽人事以听天命也其恐惧修省之意仁爱
   恻怛之诚反覆淫溢于言辞之间宣王之所以
   贤仍叙之善于知德立言皆可见矣
 传○一章疏河精上为天汉诗缉或谓水气在天为
  云水象在天为汉或谓其斗间为汉津云出汉津
  谓之云汉皆非也夫云合散不常汉则随天而转
  汉之在天似云而非云故曰云汉也史迁云汉者
卷七 第 61a 页 WYG0076-0219c.png
  金之散气其本曰水张衡云水精为汉左传昭十
  七年星孛及汉梓慎云汉水祥也雨者水之施也
  天将雨其兆先见于汉又见小雅大东○荐荐同
  音重直用反○疏周礼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
  万民其十有一曰索鬼神注索鬼神者求废祀而
  脩之诗所谓靡神不举也故毛传亦云国有凶荒
  则索鬼神而祭之○疏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
  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
卷七 第 61b 页 WYG0076-0219d.png
  方以玄璜礼北方四圭有邸以祀天两圭有邸以
  祀地祼圭有瓒以祀先王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
  邸射以祀山川皆祭神所用圭璧为其总称三牲
  用不可尽故言无爱圭璧少而易竭故言既尽琮
  才宗反琥音虎邸丁礼反祼音灌瓒才旦反射食
  亦反○笺烈馀也疏拨治也灾灾同行下孟反去
  起吕反三章同复扶又反○笺仍叔周大夫疏仍
  氏叔字○二章疏奠谓置之于地瘗谓埋之于土
卷七 第 62a 页 WYG0076-0220a.png
  礼与物皆谓为礼事神之物○诗缉在宫之神莫
  尊于后稷非不临顾我力不足以胜旱灾在郊之
  神莫尊于上帝力足以胜旱灾而不肯临顾我○
  四章雩音于辟音必○疏正长也先世为官之长
  月令注百辟卿士古之上公以下若句龙后稷之
  类几有采地皆称曰君举众言之故曰百辟句音
  钩○五章疏神异经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
  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鬾所见之国大旱赤地
卷七 第 62b 页 WYG0076-0220b.png
  千里一名旱母遇者得之投溷中即死旱灾消此
  言旱神盖鬼魅之物不必生南方为人所执○六
  章月令注祈谷于上帝谓以上辛郊祭天祈农事
  也上帝大微之帝也疏大微为天庭有五帝座是
  既灵威仰赤熛怒白招拒汁光纪含枢纽郊天之
  时各祭所感之帝殷人则祭汁光纪周人则祭灵
  威仰以其不定故总云大微之帝又注天宗谓日
  月星辰也大音泰坐去声熛卑遥反汁音恊○方
卷七 第 63a 页 WYG0076-0220c.png
  社并见小雅甫田○度徒洛反○七章长知丈反
  秣音末县音玄彻直列反○疏豋成也祭祀之事
  不县其乐左右之官布列于位不令有所脩造○
  无俚见汉书季布传赞俚音里
崧高(大廿五/变七)尹吉甫送申伯
 经○二章亹亡匪反○笺于往于于也○召是照反
  ○四章功事也○藐莫角反○钩膺见小雅采芑
  ○五章诗缉赐以路车即上文钩膺金路也乘马
卷七 第 63b 页 WYG0076-0220d.png
  即上文四马也申伯以异姓受金路异恩也故侈
  君之赐而申复言之疏异姓得此赐者命为侯伯
  故也
   史记谓四岳佐禹有功虞夏之际或封于申然
   则申旧国非宣王始封之也谢非申国之旧宣
   王改封申伯于此尔观我图尔居莫如南土之
   言可见矣申之旧国莫可考知今南阳之申因
   申伯而名谢地也厉王之乱申伯失其国宣王
卷七 第 64a 页 WYG0076-0221a.png
   以元舅之亲故录其功而改封于谢欤申故侯
   爵今又以其贤加命为方伯也诗曰四国于蕃
   四方于宣揉此万邦见其功也南国是式式是
   南邦亹亹番番柔惠且直闻于四国见其贤也
   ○一章神生申伯所以辅周二章定封于谢三
   章先正经界而后迁民四章有城郭宫室而后
   锡命五章遣申伯之国六章祖饯委积之勤七
   章豫诵民之喜其来八章颂其德以送之
卷七 第 64b 页 WYG0076-0221b.png
 传○一章疏群书多言五岳毛传唯言四岳者以尧
  之建官立四伯主四方之岳而已不主中岳故不
  言五也○疏毛传南岳衡山尔雅及诸经传多云
  霍山为南岳者山有二名也然尔雅云江南衡地
  志衡山在长沙湘南县广雅天柱谓之霍地志天
  柱在庐江潜县则在江北矣而云一山二名者本
  衡山一名霍山汉武帝以衡山辽旷移其神于天
  柱又名天柱亦为霍故汉魏以来衡霍别尔○华
卷七 第 65a 页 WYG0076-0221c.png
  胡化反○诗记甫申意者皆宣王时贤诸侯同有
  功于王室者甫虽不见于经以文意考之盖当如
  此郑氏乃远取于训夏赎刑之甫侯殆非也○三
  章长知丈反七章同○五章笺圭长尺二寸谓之
  介非诸侯之圭故以为宝诗记介圭在周官虽天
  子所服韩奕以其介圭入觐于王则当是谓诸侯
  之瑞圭盖介之为言大也诗人美大其圭而称之
  非周官之介圭○六章郿芒悲反芒音忘类隔切
卷七 第 65b 页 WYG0076-0221d.png
  今易作忙悲反○诗缉王至丰册命申伯于文王
  之庙故行饯送之礼于郿○数音朔○地官遗人
  凡宾客会同师役掌其道路之委积几国野之道
  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
  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侯馆有积注疏仓人
  主榖廪人主米计足国用以其馀共委积少曰委
  多曰积宿可止宿候馆楼可以观望者也一市之
  间有三庐一宿遗维季反委于伪反积子赐反○
卷七 第 66a 页 WYG0076-0222a.png
  七章女音汝
烝民(大廿六/变八)尹吉甫送仲山甫城齐
 经○一章监去声○七章四牡彭彭见小雅北山传
  八鸾锵锵见小雅采芑传○卒章四牡骙骙见小
  雅采薇传毛氏喈喈犹锵锵遄疾也
   宣王之所以中兴者得贤才之多也尹吉甫召
   穆公方叔张仲皇父申伯韩侯皆贤人也而樊
   仲山甫之德为盛宣王任之各当其才而德之
卷七 第 66b 页 WYG0076-0222b.png
   盛者乃居位之右是又专以德命也烝民之诗
   反覆赞咏虽兼职业事功言之大率主于德尔
   八章之间凡言仲山甫者十有二于以见惓惓
   尊慕之意盖诗人之情与作诗之体于所爱者
   则喜其名而道之详于所恶者则不欲举其名
   而言之甚略也故出车之于南仲采芑之于方
   叔六月之于吉甫江汉之于召公崧高之于申
   伯韩奕之于韩侯皆屡言之而何人斯之暴公
卷七 第 67a 页 WYG0076-0222c.png
   则维一言也然则尹吉甫可谓知德而善言德
   行者欤其首章且言天命之原人心之本则当
   时仲山甫之下吉甫又最贤欤○一章言天生
   仲山甫以助周二章言山甫之德三章言山甫
   之职四章又言其职盖于朝廷四方之事无所
   不掌也将王命者行于朝廷明若否者掌四方
   之事盖若舜以百揆兼四岳周公为冢宰而兼
   东方诸侯伯召公为冢宰而兼西方诸侯伯也
卷七 第 67b 页 WYG0076-0222d.png
   五章言其有中和之德而善抚其民六章言其
   德之全而善事其君七章言出而城齐八章劝
   其早归也○既明且哲以保其身非外国家而
   自为身谋也事君致身以死效官人臣之常也
   惟大臣则不然大臣而惟以效死为事则国殆
   矣夫任调燮之职者消祸乱于未萌召祯祥于
   无形握斡旋之机致天人之和而措天下于泰
   山磐石然后其身安富尊荣进退优游天下后
卷七 第 68a 页 WYG0076-0223a.png
   世不可得而指议岂非保身之大者然惟明且
   哲者能之也苟昧于几微而致祸败诿曰我杀
   身报国而已尚何取于大臣哉其杀身不足以
   报败国之责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故明哲
   保身非为身谋乃所以定国也○三言四牡者
   先四句惟言车马征夫之盛而未行次四句言
   彭彭锵锵则往于齐也下四句则道其归时之
   盛也
卷七 第 68b 页 WYG0076-0223b.png
 传○一章疏仲山甫樊国君侯爵周语称樊仲山甫
  諌宣王韦昭云食采于樊左传晋文公纳定襄王
  王赐之樊邑则樊在东都畿内也杜预云经传不
  见畿内之国称侯者天子不以此爵赐畿内也如
  预之言畿内本无侯爵传言樊侯不知何据今案
  左传注樊一名阳樊野王县西南有阳城(怀州河/内县本)
  (野/王)困学纪闻权德舆集云鲁献公仲子曰山甫入
  辅于周食采于樊○骸雄皆反藏才浪反长知丈
卷七 第 69a 页 WYG0076-0223c.png
  反监古暂反○朱子昭假于下言周能以明德感
  格于天而在下○而为于伪反○二章诗缉山甫
  令仪令色则动容周旋中礼矣犹曰威仪是力何
  也有德者固威仪之所自形而谨其威仪者亦所
  以检摄而养其德也外貌斯须不庄不敬则慢易
  之心入之矣大臣以道事君而曰天子是顺何也
  顺者臣道也坤道也坤元承天顺也六二直方亦
  顺也事君尽礼顺也有犯无隐亦顺礼也将顺正
卷七 第 69b 页 WYG0076-0223d.png
  救皆出于忠爱无往非顺也周语称樊仲山甫諌
  宣王然则天子是若非面从容悦之谓也○语录
  问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此言仲山甫之德刚柔不
  偏也而二章首举仲山甫之德独以柔嘉维则蔽
  之崧高称申伯番番终论其德亦曰柔惠且直然
  则入德之方其可知矣曰如此则乾卦不用得了
  人之资禀自有柔德胜者自有刚德胜者今仲山
  甫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却是柔但其中自有骨子
卷七 第 70a 页 WYG0076-0224a.png
  不是一向如此柔去人看文字要得言外之意若
  以仲山甫柔嘉维则必要以此为入德之方则不
  可人之进德须用刚健不息○语录仲山甫之德
  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则大贤成德之行而进乎此
  者夫子之逞颜色怡怡如也乃圣人动容周旋中
  礼之事又非仲山甫之所及矣至于小人讦以为
  直色厉内荏则虽与巧言令色者不同然考其矫
  情饰伪之心实巧言令色之尤者故圣人恶之又
卷七 第 70b 页 WYG0076-0224b.png
  曰仲山甫令仪令色此德之形于外者如此与鲜
  矣仁者不干事论语诗人之意各异当玩绎上下
  文意不可只摘出一两字看○三章女音汝与平
  声应于證反○四章语录肃肃王命以下四句便
  是明哲所谓明哲只是晓天下事理顺理而行自
  然灾害不及其身可以保其禄位○六章度徒洛
  反易以豉反○七章行祭见生民○隘乌懈反○
  齐世家太公封齐都营丘至五世胡公徙都薄姑
卷七 第 71a 页 WYG0076-0224c.png
  子献公徙治临菑正义薄姑城在青州博昌县东
  北六十里营丘临菑见齐风
韩奕(大廿七/变九)韩侯初立来朝受命而归诗人送之 异
 经○一章倬陟角反共音恭○二章绥如谁反○茀
  音弗笺簟茀漆簟以为车蔽今之藩也疏茀者车
  之蔽簟者席之名用席为蔽○错衡见小雅采芑
  ○玄衮见豳九月及小雅采菽传○赤舄见豳狼
  跋○钩膺见小雅采芑○三章笺祖将去而祀軷
卷七 第 71b 页 WYG0076-0224d.png
  也详见生民○炰鳖见小雅六月○鲜鱼新杀中
  脍者也中陟仲仄○路车见秦渭阳○笾豆见豳
  伐柯○四章诗记古者任遇方面之臣既尽其礼
  复恤其私使之内外光显体安志平然后能展布
  自竭为王室之屏翰诗人述王锡命诸侯而因道
  其娶之盛其意盖在于此而王室奠安人情暇乐
  亦莫不在其中矣○百两见召南鹊巢○彭彭及
  八鸾锵锵见前篇○五章鲂见周南汝坟鱮见齐
卷七 第 72a 页 WYG0076-0225a.png
  敝笱麀见灵台传熊罴见小雅斯干传○卒章释
  文追如字又都回反○疏毛赤文黑谓之赤豹毛
  白文黑谓之白豹有黄罴有赤罴大如熊其脂如
  熊白而粗理不如熊白美也
   一章韩侯来朝受命二章锡予之仪三章饯送
   之礼四章韩侯娶妻五章韩国富乐而室家和
   卒章为北方伯○诗人言国之富乐必道其禽
   兽鱼鳖之盛盖日用之所须者未尝言及金玉
卷七 第 72b 页 WYG0076-0225b.png
   也是亦性情之正之一端也五章言韩国之乐
   与卫硕人之四章同意
 传○一章地理志在冯翊夏阳县故少梁梁山在西
  北地理考异在同州韩城县东南一十九里尔雅
  梁晋望李氏韩灭之后故以为晋之望○笺韩侯
  为晋所灭李氏非韩赵魏之韩乃武王之后左氏
  所谓邘晋应韩者也邘音于○见音现朝音潮三
  章同○二章介圭见崧高旂见小雅出车○疏绥
卷七 第 73a 页 WYG0076-0225c.png
  即王制所谓天子杀下大绥者也天官夏采注云
  徐州贡夏翟之羽有虞氏以为绥后世或无染鸟
  羽象而用之或以旄牛尾为之缀于幢上所谓注
  旄于竿首者然则绥者即交龙旂竿所建与旂共
  一竿为贵贱之表章故云绥章○疏扬者人面眉
  上之名则马之镂锡施镂于扬之土矣当卢者当
  马之额卢在眉眼之上也○疏虎是兽中之最浅
  毛者故知浅是虎皮○去起吕反较讫岳反覆孚
卷七 第 73b 页 WYG0076-0225d.png
  救反扼于革反○三章困学纪闻屠潏水李氏以
  为同州䣝谷案说文有左冯翊䣝阳亭冯翊即同
  州也潏古穴反䣝音同屠○疏蔌菜茹之总名对
  肉殽故云菜殽谓为菹也○疏笋始出地长数寸
  䰞以苦酒䜴汁浸之可以就酒及食蒲始生取其
  中心入地蒻大如匕柄正白生啖之甘脆䰞而以
  苦酒浸之如食笋法是笋蒲菹之法也䰞音煮蒻
  音弱○四章疏彘于汉则河东永安县永安西临
卷七 第 74a 页 WYG0076-0226a.png
  汾水○解颐新语晋侯居翼谓之翼侯纳诸鄂谓
  之鄂侯郑叔段居京谓之京城太叔出奔共谓之
  共叔其汾王之类乎说者以莒君为比非也莒夷
  无谥于是有黎比公郊公兹丕公著丘公皆以号
  为称与汾王以地为称不类矣比音毗著直居反
  ○释文妻之女弟曰娣公羊传媵者何诸侯娶一
  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娣者
  何女弟也笺独言娣举其贵者媵音孕○靓音静
卷七 第 74b 页 WYG0076-0226b.png
  又才性反○卒章疏尔雅貔白狐其子豰注一名
  执夷虎豹之属陆玑似虎或曰似熊一名白狐辽
  东名白罴豰呼木反○众为之为去声长知丈反
江汉(大廿八/变十)美宣王命召公平淮南之夷
 经○一章江汉见周南汉广旟见鄘干旄○三章彻
  尺列反○四章毛氏敏疾也○祉音耻○五章圭
  瓒见旱麓○笺秬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
  鬯也疏黑黍之酒自名为鬯不待和郁春官鬯人
卷七 第 75a 页 WYG0076-0226c.png
  注秬鬯不和郁者是黑黍之酒即名鬯也和者以
  鬯人掌秬鬯郁人掌和郁鬯明鬯人所掌未和郁
  也
   一章师出二章功成三章疆理旁国四章宣布
   王德五章锡赉比康公卒章召公祝寿劝德皆
   诗人道当时事实而托为召公之辞○三言四
   方皆指淮夷左右而言非天下之四方也上章
   言江汉汤汤而曰经营四方四方既平下章言
卷七 第 75b 页 WYG0076-0226d.png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而曰式辟四方辞旨可见
   也于疆于理至于南海亦溢美之辞尔诗人南
   海盖指当时频海者为海耳
 传○一章诗记徐州在淮北徐州有夷则淮夷之在
  北者也扬州在淮南扬州有夷则淮夷之在南者
  也江汉常武皆宣王之诗而同言淮夷召虎既告
  成于王矣常武又曰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故知淮
  夷之地不一以地理考之曰江汉之浒王命召虎
卷七 第 76a 页 WYG0076-0227a.png
  者是淮南之夷也若在淮北则江汉非所由入之
  路矣曰率彼淮浦省此徐土者是淮北之夷也若
  在淮南则徐土非联接之地矣疏于世本穆公是
  康公十六世孙○二章洸见邶谷风○四章奭音
  适女音汝○五章尔雅彝卣罍器也又曰卣中尊
  也疏尊彝为上罍为下卣居中不大不小在罍彝
  之间案礼图六彝为上受三斗六尊为中受五斗
  六罍为下受一斛诗疏案郁人掌和郁鬯以实彝
卷七 第 76b 页 WYG0076-0227b.png
  而陈之则鬯当在彝而此及尚书左传皆云秬鬯
  一卣者当祭之时乃在彝未祭则在卣赐时未祭
  故卣盛之○卒章薛尚功钟鼎彝器款识𨚕敦铭
  惟二年正月吉王在周邵宫丁亥王格于宣榭毛
  伯内门立中廷佑祝𨚕王呼内史册命𨚕王曰𨚕
  昔先王既命汝作邑继五邑祝令余惟噇京乃今
  锡汝赤芾彤冕齐黄銮旂用事𨚕拜稽首敢对扬
  天子休命𨚕用作朕皇考龚伯尊敦𨚕其眉寿万
卷七 第 77a 页 WYG0076-0227c.png
  年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高铭文一百七字敦盖
  及器皆有之案欧阳集古录𨚕周大夫也有功锡
  命为其考作祭器也宣榭盖宣王之庙榭射堂之
  制其堂无室以便射事故凡无室者谓之榭宣王
  之庙制如榭故谓文宣榭古者爵有德禄有功必
  赐于庙示不敢专也祭之日一献君降立于阼阶
  之南南乡所命北面史由君右执策命之再拜稽
  首受书以归而舍奠于其庙毛伯内门立中廷佑
卷七 第 77b 页 WYG0076-0227d.png
  祝𨚕者毛伯执政之上卿也入庙门中其廷立祝
  与𨚕皆在其佑也王呼内史策命𨚕者内史掌诸
  侯孤卿大夫之策也王曰者史执策赞王命以告
  𨚕也赤芾肜冕齐黄銮旂所赐车服也𨚕拜稽首
  用作皇考龚伯尊敦者所谓受书以归舍奠于其
  庙也识音志𨚕皮变反敦都外反
常武(大廿九/变十一)美宣王平淮北之夷
 经○二章父音同上章省息井反处上声○五章地
卷七 第 78a 页 WYG0076-0228a.png
  理志临淮郡徐县故徐国嬴姓盖伯益后也
   一章命皇父主兵二章命休父为副三章言天
   子自将四章言战伐五章言军势之盛卒章归
   美于王○三章笺绍缓也盖王舒保作不疾也
   匪绍匪游不徐也此言王师之节制○徐方绎
   骚言徐方之乱也震惊徐方言乱者震惊徐方
   之民也如雷如霆六军之威也徐方震惊言乱
   者之畏慑也
卷七 第 78b 页 WYG0076-0228b.png
 传○一章卿士见小雅十月之交传○将子匠反三
  章同笺南仲文王时武臣○二章疏内史职云几
  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此当是尹吉甫为
  卿而兼内史○疏楚语重黎氏世叙天地其在周
  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王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
  氏韦昭云程国伯爵休父名也案父宜是字而昭
  以为名未能审之○郡国志河南雒阳县有上程
  聚古程国伯休甫之国也○疏周礼三农生九榖
卷七 第 79a 页 WYG0076-0228c.png
  注原隰及平地○四章陈直刃反○卒章朝音潮
  复芳六反
瞻卬(大三十/变十二)刺幽王嬖褒姒任奄人
 经○一章卬音仰○二章上四句笺此言王削黜诸
  侯及卿大夫无罪者○四章鞠居六反○六章几
  居希反○卒章藐莫角反巩九勇反
   一章言国无定法下蠹于民二章言用刑不当
   三章言嬖褒姒及用奄寺四章妇寺之邪态五
卷七 第 79b 页 WYG0076-0228d.png
   章善人去国六章承上章七章言已逢祸患又
   劝改过免祸
 传○一章蟊贼见小雅大田○疏蟊贼者害禾稼之
  虫蟊疾是害禾稼之状○褒姒见小雅正月○奄
  人周礼司刑注书传男女不以礼交者其刑宫宫
  者文夫割其势酒人注奄精气闭藏者内门则用
  奄以守之奄释文于检于验二反说文作阉英廉
  反与此通用○三章知音智下章同○说文枭不
卷七 第 80a 页 WYG0076-0229a.png
  孝鸟日至捕枭磔之从鸟头在木上诗缉鸱有二
  鸢飞戾天者鹰类也亦单名鸱也恶声之鸟者怪
  鸱也此配枭言之谓怪鸱也又见陈墓门磔陟格
  反○四章朝音潮夫音扶下章同与音预舍上声
  下章同○五章晋语史苏曰夫有男戎必有女戎
  注戎兵也女兵言其祸犹兵也夫音扶○六章重
  平声○卒章尔雅正出涌出也○瀵甫问反
召旻(大三十一/变十三)刺幽王任用小人以致饥馑侵削
卷七 第 80b 页 WYG0076-0229b.png
 经○一章饥馑见小雅雨无正○二章蟊贼见小雅
  大田遹音聿○五章疏山于反○六章溥音普○
  语录问召旻六章作赋体疑是比体荅曰作比为
  是
   一章愬乱二章用群小致乱三章小人排黜君
   子四章凋瘵无生意五章叹小人不知退六章
   虑害及已卒章有旧德不能用
 传○二章椓丁角反类隔切今易陟角反丧息浪反
卷七 第 81a 页 WYG0076-0229c.png
  ○四章苴水中浮草释文士加反字书与楂同音
  传误○五章笺米之率粝十粺九凿八侍御七疏
  其术在九章粟米之法彼云粟率五十粝米三十
  粺二十七凿二十四御二十一言粟五升为粝米
  三升以下则米渐细故数益少四种之米皆以三
  约之得此数粝阑未反凿子落反○恍许往反为
  于伪反下章专为之为同○六章频字本从涉从
  页是水之厓也
卷七 第 81b 页 WYG0076-0229d.png
    右荡之什
大雅谱
    公刘
     右豳国旧诗成王时召公所献
    文王    大明    绵
    棫朴    旱麓    思齐
    皇矣    灵台    下武
    文王有声  生民    行苇
卷七 第 82a 页 WYG0076-0230a.png
    既醉    凫鹥   假乐
    泂酌    卷阿
     右十七诗成王时
    民劳    板    荡
    桑柔
     右四诗厉王时
    云汉    崧高   烝民
    江汉    常武
卷七 第 82b 页 WYG0076-0230b.png
     右五诗宣王时
    瞻卬    召旻
     右二诗幽王时
    抑
     右卫武公作国语谓武公年数九十五犹
     箴儆于国以求交戒于是作懿戒以自儆
     此盖武公晚年之诗而武公卒于平王之
     十三年则此诗乃平王时诗也
卷七 第 83a 页 WYG0076-0230c.png
    韩奕
     时世不可考
 
 
 
 
 
 
卷七 第 83b 页 WYG0076-0230d.png
 
 
 
 
 
 
 
 诗集传名物钞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