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a 页 WYG0083-004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卷首下
  纲领一(此篇论作诗删诗及传诗源流/)
 虞书诗言志歌永言
 班氏固曰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
 郑氏康成曰诗者弦歌讽喻之声也唐虞始造其初至
  周分为六诗
 孔氏颖达曰舜典命乐已道歌诗经典言诗无先此者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b 页 WYG0083-0043b.png
  ○上古之时徒有讴歌吟咏纵令土鼓苇籥必无文
  字雅颂之声如此则时虽有乐容或无诗○名为诗
  者内则注云诗之言承也春秋说题辞云诗之为言
  志也诗纬云诗者持也然则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
  也作者承君政述己志而为诗所以持人之行故一
  名而三训也
 黄氏櫄曰有天地有万物而诗之理已具雷之动风之
  偃万物之鼓舞皆有诗之理而未著也婴孩之嘻笑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a 页 WYG0083-0044a.png
 童子之讴吟皆有诗之情而未动也桴以蒉鼓以土
 籥以苇皆有诗之用而未文也康衢顺则之谣元首
 股肱之歌诗之义已备矣(以上论/作诗)
礼记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
论语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司马氏迁曰古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
 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于幽厉之缺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b 页 WYG0083-0044b.png
 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班氏固曰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
 考正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
王氏通曰诗上明三纲下达五常于是徵存亡辩得失
 故小人歌之以贡其俗君子赋之以见其志圣人采
 之以观其变
孔氏颖达曰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
 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迁言未可信也据今者及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a 页 WYG0083-0044c.png
 亡诗六篇凡三百一十一篇而史记汉书云三百五
 篇者以见在为数也
欧阳氏修曰马迁谓古诗三千馀篇孔子删存三百郑
 学之徒以迁为谬予考之迁说然也今书传所载逸
 诗何可数也以诗谱推之有更十君而取一篇者有
 二十馀君而取一篇者由是言之何啻三千○删诗
 云者非止全篇删去或篇删其章章删其句句删其
 字如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此小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b 页 WYG0083-0044d.png
 雅常棣之诗夫子谓其以室为远害于兄弟之义故
 篇删其章也衣锦尚絅文之著也此鄘风君子偕老
 之诗夫子谓其尽饰之过恐其流而不返故章删其
 句也谁能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此小雅节南山
 之诗夫子以能字为意之害故句删其字也
邵子曰仲尼删诗十去其九诸侯千有馀国风取十五
 西周十有二王雅取其六盖善恶明著者存焉耳
程子曰虞之君臣迭相赓和始见于书夏殷之世其传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a 页 WYG0083-0045a.png
 鲜矣至周而益文所传者多夫子删之得三百篇可
 以垂世立教
朱子曰王迹熄而诗亡其存者谬乱失次孔子自卫反
 鲁复得之他国以归定著为三百篇(以上论/删诗)
陆氏德明曰孔子删录周诗上兼商颂以授子夏子夏
 遂作序焉(或曰毛/公作序)口以相传未有章句战国之世专
 任武力雅颂之声为郑卫所乱其废绝亦可知矣遭
 秦焚书而得全者以其人所讽诵不专在竹帛故也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b 页 WYG0083-0045b.png
 汉兴传者有四家鲁人申公受诗于浮邱伯为训故
 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号曰鲁诗弟子为博士者
 十馀人郎中令王臧御史大夫赵绾临淮太守孔安
 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内史夏宽东海太守鲁赐长
 沙内史缪生胶西中尉徐偃胶东内史阙门庆忌皆
 申公弟子也申公本以诗春秋授瑕邱江公尽能传
 之徒众最盛鲁许生免中徐公皆守学教授丞相韦
 贤受诗于江公及许生传子少翁又王式受诗于免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a 页 WYG0083-0045c.png
 中徐公及许生以授张生长安及唐长宾褚少孙张
 生兄子游卿以诗授元帝传王扶扶授许晏又薛广
 德受诗于王式授龚舍齐人辕固生作诗传号齐诗
 传夏侯始昌始昌授后苍苍授翼奉及萧望之匡衡
 衡授师丹及伏理满昌昌授张邯及皮容皆至大官
 徒众尤盛后汉陈元方亦传齐诗燕人韩婴推诗之
 意作内外传数万言号曰韩诗淮南贲生受之婴孙
 商为博士孝宣时涿韩生其后也河内赵子事燕韩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b 页 WYG0083-0045d.png
 生授同郡蔡谊谊授同郡食子公及琅邪王吉子公
 授太山栗丰吉授淄川长孙顺丰授山阳张就顺授
 东海发福并至大官毛诗者出自毛公河閒献王好
 之徐整云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仓子薛仓子
 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閒人大毛公毛公为诗故训
 传于家以授赵人小毛公(一云/名苌)小毛公为河閒献王
 博士以不在汉朝故不列于学一云子夏传曾申申
 传魏人李克克传鲁人孟仲子孟仲子传根牟子根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6a 页 WYG0083-0046a.png
 牟子传赵人孙卿子孙卿子传鲁人大毛公汉书
 儒林传云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
 国贯长卿长卿授解延年延年授虢徐敖敖授九
 江陈侠或云陈侠传谢曼卿元始五年公车徵说
 诗后汉郑众贾逵传毛诗马融作毛诗注郑康成
 作毛诗笺申明毛义难三家于是三家遂废矣魏太
 常王肃更述毛非郑荆州刺史王基駮王肃申郑义
 晋豫州刺史孙毓为诗评评毛郑王肃三家同异朋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6b 页 WYG0083-0046b.png
 于王徐州从事陈统难孙申郑宋徵士雁门周续之
 豫章雷次宗齐沛国刘瓛并为诗序义前汉鲁齐韩
 三家诗列于学官平帝世毛诗始立齐诗久亡鲁诗
 不过江东韩诗虽在人无传者唯毛诗郑笺独立国
 学
李氏延寿曰通毛诗者多出于魏朝刘献之献之传李
 周仁周仁传董令度程归则归则传刘敬和张思伯
 刘轨思其后能言诗者多出二刘之门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7a 页 WYG0083-0046c.png
孔氏颖达曰汉氏之初诗分为四申公腾芳于鄢郢毛
 氏光价于河閒贯长卿传之于前郑康成笺之于后
 晋宋二萧之世其道大行齐魏两河之閒兹风不坠
 其近代为义疏者有全缓何胤舒瑗刘轨思刘丑刘
 焯刘炫等然焯炫并聪明特达文而又儒于其所作
 疏内特为殊绝今据以为本削烦增简庶以对扬圣
 范云
韩氏愈曰太学博士施先生士丐明毛郑诗善讲说朝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7b 页 WYG0083-0046d.png
 之贤士大夫从而执经考疑者继于门大学生习毛
 郑诗者皆其弟子
刘氏煦曰许叔牙少精于毛诗贞观初撰毛诗纂义以
 进御史大夫高智同曰凡欲言诗者必须先读此书
宋氏祁曰张士衡瀛州人北齐博士刘轨思授以诗唐
 兴士衡授永平贾公彦公彦传业李元植元植又授
 诗齐威
欧阳氏修曰梅尧臣周尧卿学长于毛氏诗○毛郑二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8a 页 WYG0083-0047a.png
 学其说炽辞辩固已广博然不合于经者亦不为少
 予欲志郑学之妄益毛氏疏略而不至者合之于经
 云
苏氏辙曰孔子删诗三百五篇其亡者六焉经师不得
 见矣其存者将以解之故从而附益之其言反覆烦
 重类非一人之词者凡此皆毛氏之学而卫宏之所
 集录也东汉儒林传云卫宏从谢曼卿受学作毛诗
 序隋经籍志云先儒相承谓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8b 页 WYG0083-0047b.png
 及卫敬仲又加润益古说本如此故予存其一言而
 已曰是诗言是事也而尽去其馀以为此孔子之旧
 也
朱子曰诗自齐鲁韩氏之说不传而学者尽宗毛氏毛
 氏之学传者亦众而今皆不存则推衍毛说者又独
 郑氏之笺而已唐初诸儒为作疏义百千万言而不
 能有以出乎二氏之区域至于本朝刘侍读(名/敞)欧阳
 公(名/修)王丞相(名安/石)苏黄门(名/辙)河南程氏横渠张氏始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9a 页 WYG0083-0047c.png
 用己意有所发明
魏氏了翁曰永嘉钱文子明经厉志以吕成公(名祖/谦)
 众善存异本朱文公复古经主叶韵于是并去讲师
 增益之说惟存序首一言约文实指篇为一赞曰钱
 氏集传又别为诂释如尔雅类例
陈氏日强曰雪山王先生(名/质)删除诗序实与文公朱先
 生合主于以意逆志自成一家
吴氏师道曰由汉以来毛郑之学专行宋程纯公(名/颢)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9b 页 WYG0083-0047d.png
 成公犹主序说至于朱子灼见其谬每篇则定其人
 之作每章则约以赋比兴之分叶韵以复古用吟哦
 上下不加一字之法略释而使人自悟破拘挛发蒙
 蔀复还温柔敦厚之旧无复遗恨自北山何先生基
 得勉斋黄公干渊源之传而鲁斋王先生柏仁山金
 先生履祥授受相承逮白云许先生谦四传有衍无
 閒益大以尊
胡氏一中曰辅传贻先生(名/广)亲炙朱子之门深造自得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0a 页 WYG0083-0048a.png
 于问荅之际尊其师说所著有诗童子问羽翼集传
朱氏德润曰诗传自伊川欧苏诸先生发其理趣南渡
 后李迂仲(名/樗)张南轩(名/栻)戴岷隐(名/汉)严华谷(名/粲)诸先生
 又各自名家而学咸宗朱氏
虞氏集曰朱子诗传去序别编以待考辨即经以求其
 故自为之说而学者从之
宋氏濂曰胡一桂得朱子源委之正著诗传附录纂疏
 ○梁益著诗传旁通发挥朱学○三百篇朱子亲注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0b 页 WYG0083-0048b.png
 大义昭如日星读者于事證音义或有未喻汪氏克
 宽作集传音义会通
杨氏士奇曰安成刘瑾辑诗传通释采录各经传要义
 世谓瑾能阐朱子之蕴(以上论传/诗源流)
 纲领二(此篇论六义四始诗乐及篇次音韵/)
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孔氏/颖达)
 (曰诗有六义六义/六诗其实一也)
郑氏康成曰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也赋之言铺铺陈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1a 页 WYG0083-0048c.png
 政教善恶比见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美
 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雅正也言正者以为后
 世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德广以美之(孔氏颖达曰/比云见失谓)
 (刺诗之比也兴云见美谓美诗/之兴也其实美刺俱有比兴)○文武时诗风有周
 南召南雅有鹿鸣文王之属及成王周公致太平制
 礼作乐而有颂声兴焉盛之至也故皆录之谓之诗
 之正经懿王夷王时诗讫于陈灵公之事谓之变风
 变雅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1b 页 WYG0083-0048d.png
王氏通曰诗有天下之作焉有一国之作焉有神明之
 作焉(阮氏逸曰谓/大雅国风颂)
孔氏颖达曰诗之四始以风为先故曰风风之所用以
 赋比兴为之辞故于风之下即次赋比兴然后次以
 雅颂雅颂亦以赋比兴为之赋比兴如此次者言事
 之道直陈为正故赋在比兴之先比之与兴虽同是
 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当先显后隐故比居兴先也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治平累世则美刺不兴故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2a 页 WYG0083-0049a.png
 初变恶俗则民歌之风雅正经是也始得太平则民
 颂之周颂诸篇是也成王之后其美不异于前故颂
 声止也陈灵公之后不复可言故变风息也然则变
 风变雅之作皆王道始衰政教初失尚可匡而复之
 故执彼旧章觊望更遵正道所以变诗作也王道盛
 诸侯无正风者政出一人太平非诸侯之力不得有
 正风王道既衰政出诸侯恶则民怨善则民喜故各
 从其国有美刺之变风也○变雅有先王之泽变风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2b 页 WYG0083-0049b.png
 有先公之泽故季札见歌齐曰表东海者其太公乎
 见歌小雅曰犹有先王之遗民是其风禀先公雅禀
 先王也○王者政教有小大诗人述之亦有小大故
 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歌其大事制为大体述其小事
 制为小体诗体既异乐音亦殊有大雅小雅之声王
 政衰变雅作取大雅之音歌其政事之变者谓之变
 大雅取小雅之音歌其政事之变者谓之变小雅故
 变雅之美刺皆由音体有小大不复由政事之大小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3a 页 WYG0083-0049c.png
 也○颂者美盛德之形容天子道教周备任贤养民
 远迩咸服万物得所故作诗歌其功遍告神明以报
 神恩也此惟周颂耳其商鲁之颂则异商颂是祭其
 先王之庙述其生时之功非以成功告神其体异于
 周颂也鲁颂主咏僖公功德才如变风之美者耳又
 与商颂异也
欧阳氏修曰风生于文王而雅颂杂于武王之閒风之
 变自夷懿始雅之变自幽厉始霸者兴变风息焉王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3b 页 WYG0083-0049d.png
 道废诗不作焉王通谓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
 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非民之不作也诗出于民之
 情性情性岂能无㦲职诗者之罪也
程子曰学诗而不分六义岂知诗之体也○诗有六体
 须篇篇求之或有兼备者或有偏得一二者风有风
 动之意兴有兴喻之意比则直比之而已蛾眉瓠犀
 是也赋则敷陈其事如齐侯之子卫侯之妻是也雅
 则正言其事颂则称美之言也如于嗟乎驺虞之类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4a 页 WYG0083-0050a.png
 是也
郑氏樵曰六义之序后先次第圣人初无加损也风者
 出于风土大槩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言其意虽远
 其言浅近重复故谓之风雅出于朝廷士大夫其言
 纯厚典则其体抑扬顿挫非复小夫贱隶妇人女子
 能道者故曰雅颂者初无讽诵惟以铺张勋德而已
 其辞严其声有节以示有所尊故曰颂○风有正变
 仲尼未尝言而他经不载焉独出于诗序皆以美者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4b 页 WYG0083-0050b.png
 为正刺者为变则邶鄘卫之诗谓之变风可也缁衣
 之美武公驷驖小戎之美襄公亦可谓之变风乎必
 不得已从先儒正变之说则当如榖梁春秋书筑王
 姬之馆于外书秋盟于首戴皆曰变之正也盖言事
 虽变常而终合乎正也河广之诗欲往而不往大车
 之诗畏之而不敢氓之诗反之而自悔此所谓变之
 正也序谓变风出乎情性止乎礼义此言得之然诗
 之必存变风何也见夫王泽虽衰人犹能以礼义自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5a 页 WYG0083-0050c.png
 防也见中人之性能以礼义自闲虽有时而不善终
 蹈乎善也见其用心之谬行已之乖倘反而为善则
 圣人亦录之而不弃也
吕氏祖谦曰得风之体多者为国风得雅之体多者为
 二雅得颂之体多者为颂风非无雅雅非无颂○兴
 与比相近而难辨兴之兼比者徒以为比则失其意
 味矣兴之不兼比者误以为比则失之穿凿矣
朱子曰诗中说兴处多近比如关雎麟趾皆是兴而兼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5b 页 WYG0083-0050d.png
 比然虽近比其体却只是兴且如关关雎鸠本是兴
 起到得下面说窈窕淑女方是入题说那实事比则
 却不入题了如螽斯羽一句便是说那人了下面宜
 尔子孙依旧就螽斯羽上说更不用说实事此所以
 谓之比大率诗中比兴皆类此○比兴之中各有两
 例兴有取所兴为义者则以上句形容下句之情思
 下句指言上句之事实有全不取义者则但取一二
 字相应而已要之上句常虚下句常实则同也比有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6a 页 WYG0083-0051a.png
 继所比而言其事者有全不言其事者学者随文会
 意可也○比意虽切而却浅兴意虽阔而味长
叶氏适曰诸诗各具一体故皆以先后为次惟豳兼有
 风雅之制以为风则其辞作于朝廷系于政事以为
 雅则又记风土焉故列于风雅之间明其不绝于风
 而可以雅也
严氏粲曰纯乎雅之体为雅之大杂乎风之体为雅之
 小太史公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6b 页 WYG0083-0051b.png
 离骚可谓兼之言离骚兼国风小雅而不兼大雅见
 小雅与风骚相类而大雅不可与风骚并言也
王氏柏曰风雅之别即朱子荅门人之问亦未一有腔
 调不同之说有体制不同之说有词气不同之说或
 以地分以时分以所作之人而分诸说皆可参考惟
 腔调之说朱子晚年之所不取至于楚词之集注后
 诗传二十年风雅颂之分其说审矣其言曰风则闾
 巷风土男女情思之词雅则燕享朝会公卿大夫之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7a 页 WYG0083-0051c.png
 作颂则鬼神宗庙祭祀歌舞之乐以此例推之则所
 谓体制词气所谓以时以地以所作之不同等说皆
 有条而不紊矣
薛氏瑄曰诗之变者何其多而正者何其少邪是皆气
 化人事之自然易之阳奇阴偶亦然(以上论/六义)
司马氏迁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
 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孔氏颖达曰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人君行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7b 页 WYG0083-0051d.png
 之则为兴废之则为衰是兴废之始故谓之四始也
成氏伯瑜曰诗有四始始者正诗也谓之正始周召二
 南国风之正始鹿鸣至菁莪小雅之正始文王受命
 至卷阿大雅之正始清庙至般颂之正始此诗陈圣
 人之德为功用之极
王氏安石曰风也二雅也颂也虽相因而成而其序不
 相袭故谓之四始(以上论/四始)
周礼瞽矇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郑氏康成曰九/德谓六府三事)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8a 页 WYG0083-0052a.png
 (役为/之使)
礼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
 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
荀氏况曰诗者中声之所止也(杨氏倞曰诗谓乐章所/以节声音至乎中而止)
 (不使流/淫也)
郑氏康成曰周南召南为风之正经周公作乐用之乡
 人焉用之邦国焉或谓之房中之乐者女史歌之故
 耳小大雅正经其用于乐国君以小雅天子以大雅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8b 页 WYG0083-0052b.png
 然而飨宾或上取燕或下就何者天子飨元侯歌肆
 夏合文王诸侯歌文王合鹿鸣诸侯于邻国之君与
 天子于诸侯同天子诸侯燕群臣及聘问之宾皆歌
 鹿鸣合乡乐此其著略大校
孔氏颖达曰原夫作乐之始乐写人音人音有小大高
 下之殊乐器有宫徵商羽之异依人音而制乐托乐
 器以写人是乐本效人非人效乐但制乐之后则人
 之作诗先须成乐之文乃成为音声能写情情皆可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9a 页 WYG0083-0052c.png
 见听音而知治乱观乐而晓盛衰故神瞽有以知其
 趣也乐记曰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
 其声发以散是情之所感入于乐也季札见歌唐曰
 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是乐音之得其情也
朱子曰诗古之乐也亦如今之歌曲音各不同卫有卫
 音鄘有鄘音邶有邶音故诗有鄘音者系之鄘有邶
 音者系之邶若大雅小雅则亦如今之商调宫调作
 歌曲者亦案其腔调而作耳大雅小雅亦古作乐之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9b 页 WYG0083-0052d.png
 体格案大雅体格作大雅案小雅体格作小雅非是
 做成诗后旋相度其辞目为大雅小雅也○诗者乐
 之章也故必学乐然后诵诗所谓乐者盖琴瑟埙篪
 之类以渐习之而节夫诗之音律者然诗本性情有
 美刺风喻之旨其言近而易晓而从容咏叹所以感
 人者又易入至于声音之高下舞蹈之疾徐所以养
 其耳目和其心志使人沦肌浃髓而安于仁义礼智
 之实又有非思勉之所能及者○诗之作本为言志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0a 页 WYG0083-0053a.png
 而已方其诗也未有歌也及其歌也未有乐也以声
 依永以律和声则乐乃为诗而作非诗为乐而作也
 三代之时礼乐用于朝廷而下达于闾巷学者讽诵
 其言以求其志咏其声执其器舞蹈其节以涵养其
 心则声乐之所助于诗者为多然犹曰兴于诗成于
 乐其求之固有序矣是以圣贤之言诗主于声者少
 而发其义者多仲尼所谓思无邪孟子所谓以意逆
 志者诚以诗之作本乎其志之所存得其志而不得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0b 页 WYG0083-0053b.png
 其声者有矣未有不得其志而能通其声者也就使
 得之止其钟鼓之铿锵而已岂圣人乐云乐云之意
 哉况今去孔孟千有馀年古乐无复可考而欲以声
 求诗则未知古乐之遗声今皆可推而得之乎三百
 五篇皆可协之音律而被之弦歌乎故愚以为诗出
 乎志者也乐出乎诗者也志者诗之本而乐者其末
 也(以上论/诗乐)
孔氏颖达曰周召风之正经固当为首自卫以下十有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1a 页 WYG0083-0053c.png
 馀国编比先后旧无明说盖迹其先封善否参其诗
 之美恶验其时政得失详其国之大小斟酌所宜以
 为其次邶鄘卫者土地既广诗又早作故以为变风
 之首邶鄘则卫之所灭美刺则同依其作之先后故
 邶鄘先卫周则平王东迁王爵仍存不可过于后诸
 侯故次于卫郑桓武夹辅平王故次王齐则异姓诸
 侯又以太师之后国土仍大故次郑魏国虽小踵虞
 舜之旧封有夏禹之遗化故次齐唐者叔虞之后故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1b 页 WYG0083-0053d.png
 次魏秦为强国故次唐陈以三恪之尊国无令主故
 次秦桧曹则国小而君奢民劳而政僻次之于末宜
 哉豳者周公之事次于众国之后小雅之前欲兼其
 上之美非诸国之例也○风见优劣之差故周南先
 于召南雅见积渐之义故小雅先于大雅
欧阳氏修曰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桧
 曹此孔子未删之前周大师乐歌之次第也周召邶
 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此今诗次第也周召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2a 页 WYG0083-0054a.png
 邶鄘卫桧郑齐魏唐秦陈曹豳王此郑氏诗谱次第
 也○大抵国风之次以两而合之分其次以为比周
 召以浅深比也卫王以世爵比也郑齐以族氏比也
 魏唐以土地比也秦陈以祖裔比也桧曹以美恶比
 也豳能终之以正故居末焉
张子曰诗固有次叙然不可一例惟二南之后次卫卫
 后王此有意若非以卫分之则王无异于正风也其
 他不必次一国之诗其首尾固有先后其中未必然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2b 页 WYG0083-0054b.png
 当删定之时只取得者置于其閒
程子曰诸国之风先后各有义周南召南陈正家之道
 人伦之端王道之本风之正也故为首及乎周道衰
 政教失风遂变矣于是诸侯擅相侵伐卫首并邶鄘
 之地故为变风之首且一国之诗而三其名得于卫
 地者为卫得于邶鄘者为邶鄘所以见其首乱也刑
 政不能治天下诸侯放恣擅相并灭王迹熄矣故雅
 亡而为一国之风废法失道则王畿之内亦不能保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3a 页 WYG0083-0054c.png
 郑本畿内之封因周之衰自为列国故次以郑君臣
 上下之分失则人伦乱其风可知故次以齐天下之
 风至于如此则无不乱之国魏舜禹之都唐帝尧之
 国久被圣人之化历二叔之世而遗风尚存今亦变
 矣故因其旧名而谓之唐所以见意唐魏之风且变
 则先代之风化礼义消亡极矣故次以秦秦之始封
 秦谷西戎之地国乱乃东侵而始大故美其始有车
 马礼乐而刺其未能用周礼也礼义之俗亡先圣王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3b 页 WYG0083-0054d.png
 之流风遗俗尽矣故次以陈陈舜之后也圣人之都
 风化所厚也王泽竭而风化熄矣天下之所以安且
 治者圣人之道行也圣人之道绝则危亡至矣人情
 迫于危亡则思治安故思治者乱之极也桧曹惧于
 危亡而思周道故为乱之终自昔天下何尝不拯乱
 而兴治革危而为安周家之先其居豳也趋时务农
 以厚民生王业之所以兴也故次以豳王业成而为
 政于天下故次以雅雅王者之政也小之先大固其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4a 页 WYG0083-0055a.png
 叙也政之衰则至于亡诗之亡王道之亡也天下之
 治始于以正风风天下其终也盛德之著而成功可
 以告于神明始终之义也故次以颂颂之有鲁盖生
 于不足王道之隆也所歌颂者如是及其衰也如鲁
 之事已足矣商则颂前代之美不可废也故附其后
 焉
朱子曰十五国风次序恐未必有意而先儒及近世诸
 先生皆言之故集传中不敢提起盖诡随非所安而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4b 页 WYG0083-0055b.png
 辨论非所敢也(以上论/篇次)
孔氏颖达曰诗之大体必须依韵其有乖者古人之韵
 不协耳之兮矣也之类本取以为辞虽在句中不以
 为义故处末者皆字上为韵左右流之寤寐求之其
 实七兮迨其吉兮之类是也亦有即将助句之字以
 当声韵者是究是图亶其然乎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之类是也
朱子曰古人文自是有叶泉州有诗谱绍兴有韵谱皆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5a 页 WYG0083-0055c.png
 吴才老做陆德明释文中亦有此类甚多旧人作诗
 皆押韵与今人歌曲一般今日信口读之全失古人
 咏歌之意○周颂多不叶韵疑自有和底篇相叶清
 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叹即和声也○叶
 韵恐当以头一韵为准且如华字叶音敷如有女同
 车是第一句则第二句颜如舜华当读作敷字然后
 与下文佩玉琼琚洵美且都皆叶至如何彼秾矣唐
 棣之华是第一韵则当依本音读而下文王姬之车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5b 页 WYG0083-0055d.png
 却当作尺奢反如此方是然楚辞纷吾既有此内美
 兮又重之以修能能音耐然后下文纫秋兰以为佩叶
 若能字只从本音则佩字遂无音如此则又未可以
 头一韵为定也○音韵相叶好吟哦讽诵易见道理
 亦无甚要紧今且要将七分工夫理会义理三二分
 工夫理会这般去处
陈氏振孙曰诗音旧有九家唐陆德明始定为释文谓
 古人韵缓不烦改字最为确论(以上附/音韵)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6a 页 WYG0083-0056a.png
 纲领三(此篇论读诗之法及诸家说诗得失/)
礼记温柔敦厚诗教也
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朱子曰程子以思/无邪为诚盖诚是)
 (在思上发出思便是性情无邪便是正以/此观之三百篇皆欲人出于性情之正)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
 奚以为(程子曰须是未读诗时不达不能专对既读/后便达于政能专对始是读诗只此便是法)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6b 页 WYG0083-0056b.png
孟子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
 得之(程子曰举一字是文成句是辞○朱子曰逆/迎也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
程子曰学者不可以不看诗看诗便使人长一格
张子曰诗人之志至平易故无艰险之言以平易求之
 则思远以广愈艰险则愈浅近矣大率所言皆目前
 事而义理存乎其中
谢氏良佐曰诗须讽咏以得之古诗即今之歌曲今之
 歌曲往往能使人感动至学诗却无感动兴起处只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7a 页 WYG0083-0056c.png
 为泥章句故也○明道尝谈诗并不曾下一字训诂
 只转却一两字点掇地念过便教人省悟
郑氏樵曰善观诗者当推诗外之意如孔子子思善论
 诗者当达诗中之理如子贡子夏善学诗者当取一
 二言为立身之本如南容子路善引诗者不必分别
 所作之人所采之诗如诸经所举之诗可也绵蛮黄
 鸟止于丘隅不过喻小臣之择卿大夫有仁者依之
 夫子推而至于为人君止于仁与国人交止于信鸢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7b 页 WYG0083-0056d.png
 飞戾天鱼跃于渊不过喻恶人远去而民之喜得其
 所子思推之上察乎天下察乎地观诗如此尚何疑
 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子贡能达于贫富之閒巧
 笑倩兮美目盼兮而子夏能悟于礼后之说论诗若
 此尚何疑乎南容三复不过白圭子路终身所诵不
 过不忮不求学诗至此奚以多为维岳降神生甫及
 申宣王诗也夫子以为文武之德夙夜匪懈以事一
 人仲山甫诗也左氏以为孟明之功引诗若此奚必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8a 页 WYG0083-0057a.png
 分别所作之人所采之诗乎达是然后可以言诗也
范氏浚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夫子曰诗之好仁如此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夫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凡
 夫子为诗之说率不过以明大义后世深求曲取穿
 凿迁就之论兴而诗之论始不明矣
朱子曰读诗之法只是熟读涵泳自然和气从胸中流
 出不待安排措置务自立说只恁平读著意思自足
 ○学者观诗先须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注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8b 页 WYG0083-0057b.png
 中训释文意事物名义发明经旨相穿纽处一一认
 得如已作出来底一般方能玩味反覆向上有透处
 ○诗本是恁地说话一章言了次章又从而叹咏之
 虽别无义理而意味深长不可于名物上寻义理后
 人往往见其言如此平淡只管添上义理却窒塞了
 他○古人一篇诗必有一篇意思且要理会得这个
 如柏舟之诗只说到静言思之不能奋飞绿衣之诗
 说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此可谓止乎礼义所谓可以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9a 页 WYG0083-0057c.png
 怨便是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处○今欲观诗不若且
 置小序及旧说只将原诗虚心熟读徐徐玩味见个诗
 人本意却从此推寻将去方有感发若被旧说局定
 便看不出今虽说不用旧说终被他先入在内不期依
 旧从他去某向作诗解文字初用小序至解不行处
 亦曲为之说后来觉得不安第二次解者虽存小序
 閒为辨破然终是不见诗人本意后来方知只尽去
 小序便自可通于是尽涤旧说诗意方活(以上论读/诗之法)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9b 页 WYG0083-0057d.png
陆氏德明曰旧说云起后妃之德也至用之邦国焉名
 关雎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讫末名为大序沈重云
 案郑诗谱意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
 卜商意有不尽毛更足成之或云小序是东海卫敬
 仲所作今谓此序止是关雎之序总论诗之纲领无
 大小之异
成氏伯瑜曰学者以为大序皆是子夏所作未能无惑
 如关雎之序首尾相结冠束二南故梁昭明亦云大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0a 页 WYG0083-0058a.png
 序是子夏全制编入文什其馀众篇之小序子夏惟
 裁初句耳葛覃后妃之本也鸿雁美宣王也如此之
 类是也其下皆是大毛公自以诗中之意而系其词
 也
程子曰诗大序其文似系辞其义非子夏所能言也分
 明是圣人作此以教学者盖夫子虑后之不知诗也
 故序关雎以示之学诗而不求序犹欲入室而不由
 户也○小序何人所作但看大序即可见序中分明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0b 页 WYG0083-0058b.png
 言国史明乎得失之迹如非国史则何以知其所美
 所刺之人使当时无小序虽圣人亦辨不得○国史
 得诗必载其事然后其义可知今小序之首是也其
 下则说诗者之词也
郑氏樵曰武帝时毛诗始出自以源流出于子夏今观
 其书所释鸱鸮与金縢合释北山烝民与孟子合释
 昊天有成命与国语合释硕人清人皇矣黄鸟与左
 氏合而序由庚六篇与仪礼合当毛公之时左氏传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1a 页 WYG0083-0058c.png
 未出孟子国语仪礼未甚行而毛氏之说先与之合
 不谓之源流子夏可乎汉兴三家盛行毛最后出世
 人未知毛氏之密其说多从齐鲁韩氏迨至魏晋有
 左氏国语孟子诸书證之然后学者舍三家而从毛
 氏从韩氏之说则二南商颂皆非治世音从毛氏之
 说则礼记左氏无往而不合此所以毛诗独存于世
 也或谓小序作于卫宏是也谓大序作于圣人非也
 命篇大序盖出于当时采诗大史之所题而题下之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1b 页 WYG0083-0058d.png
 序则卫宏从谢曼卿受师说而为之也盖诗之大序
 非一世一人之所能为采诗之官本其得于何地审
 其出于何人究其主于何事且有实状然后致之大
 师上之国史是以取发端之二字以命题故谓大序
 是当时采诗大史之所题诗之下序序所作为之意
 其辞显者其序简其辞隐者其序备其善恶之微者
 序必明著其迹而不可以言殚者则亦阙其目而已
 故谓下序是宏诵师说而为之或曰序之辞非宏所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2a 页 WYG0083-0059a.png
 能为使宏凿空为之虽孔子亦不能使宏诵师说为
 之则虽宏有馀矣意者历代讲师之说至宏而悉加
 诠次焉今观宏之序有专取诸书之文至数句者有
 杂取诸家之说而辞不坚决者有委曲宛转附经以
 成其义者牵合为文取讥于世此不可不辨也
程氏大昌曰谓诗序为子夏者毛公郑康成梁昭明辈
 也谓子夏有不序诗之道三疑其为汉儒附托者韩
 愈是也范蔚宗之传卫宏曰九江谢曼卿善毛诗宏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2b 页 WYG0083-0059b.png
 从受学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今传于世则今序
 为宏所作何疑㦲然诗之古序非宏也古序之与宏
 序今混并无别然有可考者凡诗发序两语如关雎
 后妃之德也世人之谓小序者古序也两语以外续
 而申之世谓大序者宏语也郑康成之释南陔曰子
 夏序诗篇义合编遭战国至秦而南陔六诗亡毛公
 作传各引其序冠之篇首故诗虽亡而义犹在今六
 序两语之下明言有义亡辞知其为秦火之后见序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3a 页 WYG0083-0059c.png
 而不见诗者所为也毛公于诗第为之传不为之序
 则其申释序义非宏而孰为之也
范氏处义曰人以为诗之美刺与春秋相表里而诗之
 美刺实系于序盖小序一言国史记作诗者之本义
 也小序之下皆大序也亦国史之所述閒有圣人之
 遗言可考而知文中子曰圣人述书帝王之制备述
 诗兴衰之由显述春秋邪正之迹明圣人于春秋既
 因鲁史之旧而明其邪正之迹于书又各冠序于篇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3b 页 WYG0083-0059d.png
 首而备帝王之制于诗苟不据序之所存亦何自而
 见其兴衰之由而知其美刺之当否哉今观春秋之
 褒贬与诗序相应诗序所书皆无曲笔宜为圣人之
 所取也又考论语周有大赉此夫子记周之政也而
 与赉之序同缁衣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记
 礼者称子曰以实之而与都人士之序同孔丛子记
 夫子之读诗曰于周南召南见周道所以盛也于柏
 舟见匹夫执志之不可易也于淇澳见学之可为君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4a 页 WYG0083-0060a.png
 子也于考槃见遁世之士而不闷也于木瓜见苞苴
 之礼行也于缁衣见好贤之心至也于鸡鸣见君子
 之不忘其敬也于伐檀见贤者之先事后食也于蟋
 蟀见陶唐俭德之大也于下泉见乱世之思明君也
 于七月见豳公所以造周也于东山见周公先公而
 后私也于狼跋见周公之远志所以为圣也于鹿鸣
 见君臣之有礼也于彤弓见有功之必报也于无羊
 见善政之有应也于节南山见忠臣之忧世也于蓼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4b 页 WYG0083-0060b.png
 莪见孝子之思养也于楚茨见孝子之思祭也于裳
 裳者华见贤者世保其禄也于采菽见明王所以敬
 诸侯也其言皆与今序同其义由是言之使诗序作
 于夫子之前则是为圣人之所录作于夫子之后则
 是取诸夫子之遗言也庸可废邪
 案大序小序诸家议论不同然未尝离关雎之序为
 二也至朱子以关雎序其閒有统论诗之纲领者数
 条乃诗大序宜引以冠经首使学者得以考遂分诗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5a 页 WYG0083-0060c.png
 者志之所之也至诗之至也止谓之大序自关雎后
 妃之德也至关雎之义也及各篇之序谓之小序则
 另以附诸经末今以朱子所分为定
吕氏祖谦读诗记曰桑中溱洧诸篇几于劝矣夫子取
 之何也曰仲尼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人
 以无邪之思作之学者亦以无邪之思观之闵惜惩
 创之意隐然自见于言外矣或曰乐记所谓桑閒濮
 上之音安知非即此篇乎曰诗雅乐也祭祀朝聘之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5b 页 WYG0083-0060d.png
 所用也桑閒濮上之音郑卫之乐也世俗之所用也
 雅郑不同部其来尚矣宁有编郑卫乐曲于雅音中
 之理乎桑中溱洧诸篇作于周道之衰其声虽已降
 于烦促而犹止于中声荀卿独能知之其词虽近于
 讽一劝百然犹止于礼义大序独能知之仲尼录之
 于经所以谨世变之始也借使仲尼之前雅郑果尝
 厖杂自卫反鲁正乐之时所当正者无大于此矣论
 语荅颜子之问乃孔子治天下之大纲也于郑声亟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6a 页 WYG0083-0061a.png
 欲放之岂有删诗示万世反收郑声以备六艺乎
朱子曰孔子之称思无邪也以为诗三百篇劝善惩恶
 其要归无不出于正非以作诗之人所思皆无邪也
 今必曰彼以无邪之思铺陈淫乱之事而闵惜惩创
 之意自见于言外则曷若曰彼虽以有邪之思作之
 而我以无邪之思读之则彼之自状其丑者乃所以
 为吾警惧惩创之资邪若夫雅郑若干篇自卫反鲁
 以来未之有改至于桑中小序之文与乐记合则是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6b 页 WYG0083-0061b.png
 诗之为桑閒不为无据今必曰三百篇皆雅则邪正
 错糅非复孔子之旧矣夫二南正风房中之乐也乡
 乐也二雅之正朝廷之乐也商周之颂宗庙之乐也
 见于序义传记皆有可考至于变雅则固已无施于
 事而变风又特里巷之歌谣其领在乐官者以为可
 以识时变观土风耳今必曰三百篇皆祭祀朝聘之
 所用则未知桑中溱洧之属当以荐何等之鬼神接
 何等之宾客邪古者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固不问美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7a 页 WYG0083-0061c.png
 恶而悉存以训也然其与先王雅颂之正施用亦异
 则固不嫌于厖杂矣今于雅郑之实察之既不详于
 厖杂之名畏之又太甚顾乃文以风刺之美说强而
 置诸雅颂之列是乃反为厖杂之甚而不自知也其
 以二诗为犹止于中声者太史公所谓孔子皆弦歌
 之以求合于韶武之音其误盖亦如此然古乐既亡
 无所考正吾独以其理与词推之有以知其必不然
 耳又以为近于劝百讽一而止乎礼义则又信大序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7b 页 WYG0083-0061d.png
 之过者夫子虚上林犹有所谓讽也汉广知不可而
 不求大车有所畏而不敢犹有所谓礼义之止也若
 桑中溱洧则吾不知其何词之讽而何礼义之止乎
 ○小序大无义理是后人凑合而成多就诗中采摭
 言语不能发明大旨见有汉之广矣之句以为德广
 所及见有命彼后车之言以为不能饮食教载行苇
 之序见牛羊勿践谓仁及草木见戚戚兄弟谓亲睦
 九族见黄耇台背谓养老见以祈黄耇谓乞言见介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8a 页 WYG0083-0062a.png
 尔景福谓成其福禄随文生义无复伦理卷耳之序
 以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为后妃之志固不伦矣
 况诗中所谓嗟我怀人其言亲昵太甚宁后妃所得
 施于使臣者哉桃夭之诗谓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为
 后妃所致不知文王刑家及国其化固如此岂专后
 妃所能致邪其他变风诸诗未必是刺者皆以为刺
 未必是言此人必傅会以为此人桑中之诗止是淫
 者相戏之词岂有刺人之恶反自陷于流荡之中子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8b 页 WYG0083-0062b.png
 衿词意轻儇岂刺学校之词有女同车等皆以为刺
 忽而作郑忽不娶齐女亦是好底意思见后来失国
 便将许多诗尽为刺忽而作考之于忽所谓淫㬥之
 类皆无其实至目为狡童岂诗人爱君之意况其失
 国正坐柔懦何狡之有幽厉之刺亦有不然甫田诸
 篇凡诗中无诋讥之意者皆以为伤今思古而作其
 他谬误不可胜说后世但见诗序冠于篇首不敢议
 其非至解说不通多为饰辞以曲护之其误后学多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9a 页 WYG0083-0062c.png
 矣大序却好或谓补凑而成亦有此理○大率古人
 作诗其閒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讥
 刺他人只缘序者立例篇篇作美刺说将诗人意思
 尽穿凿坏了
马氏端临曰诗书之序自史传不能明其为何人所作
 先儒多疑之至朱文公之解经于诗国风诸篇之序
 诋斥尤多以愚观之雅颂之序可废而十五国风之
 序不可废也雅颂之作其意易明则序者之辞可略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9b 页 WYG0083-0062d.png
 至于风之为体比兴之词多于序述风谕之意浮于
 指斥有联章累句而无一言序作之之意者而序
 者乃曰为某事也苟非其传授有源孰能亿料当时
 指意之所归乎夫芣苢之序以为后妃之美也而其
 诗语不过形容采掇芣苢之情状而已黍离之序以
 为闵周室之颠覆也而其诗语不过慨叹禾黍之苗
 穗而已叔于田之二诗序以为刺庄公也而其诗语
 则爱叔段之辞耳扬之水椒聊二诗序以为刺晋昭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0a 页 WYG0083-0063a.png
 公也而其诗语则爱桓叔之辞耳此诗之赖序以明
 者也鸨羽陟岵之诗序以为征役者不堪命而作也
 四牡采薇之诗序以为劳使臣遣戍役而作也四诗
 之旨辞同意异若舍序以求之则文王之臣民亦怨
 其上而四牡采薇不得为正雅矣即是观之则桑中
 溱洧何嫌其为刺奔而必以为奔者所自作使圣经
 为录淫辞之具乎且诗之可删孰有大于淫者今以
 诗传考之其指为男女淫泆奔诱而自作诗以序其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0b 页 WYG0083-0063b.png
 事者凡二十有四淫诗之繁多如此夫子犹存之则
 不知所删何等一篇也又以为序者之意必以为诗
 无一篇不为刺时而作有害于温柔敦厚之教愚谓
 欲使其避讽讪之名而自处于淫谑之地则夫身为
 淫乱而复自作诗以赞之反得为温柔敦厚乎或曰
 春秋所记无非乱臣贼子之事不如是无以见当时
 事变之实而垂鉴于后世故不得已而存之愚以为
 史以记事有治不能无乱固不容录文武而弃幽厉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1a 页 WYG0083-0063c.png
 也至于文辞则其淫哇不经者直为削之而已而夫
 子犹存之则必其意不出于此而序者之说是也或
 曰序求诗意于辞之外文公求诗意于辞之内子何
 以定其是非乎曰知诗人之意者莫如孔孟虑学者
 读诗而不得其意者亦莫如孔孟是以有无邪之训
 焉则以其辞之不能不邻乎邪也使篇篇如文王大
 明则奚邪之可闲乎是以有害意之戒焉则以其辞
 之不能不戾其意也使章章如清庙臣工则奚意之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1b 页 WYG0083-0063d.png
 难明乎以是观之则知刺奔果出于作诗者之本意
 而夫子所不删者决非淫泆之人所自赋也如木瓜
 采葛遵大路风雨褰裳子衿扬之水诸篇虽疑其辞
 欠庄重然首尾无一字及妇人而谓之淫邪可乎或
 又曰二南雅颂祭祀朝聘之所用也郑卫桑濮里巷
 狭邪之所作也夫子于郑卫盖深绝其声于乐以为
 法今欲讳其郑卫桑濮之实而文以雅乐之名将荐
 之于何等之鬼神用之何等之宾客乎愚以为左传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2a 页 WYG0083-0064a.png
 言季札来聘请观周乐而所歌者邶鄘卫郑皆在焉
 则诸诗固雅乐矣使其为里巷狭邪所用则周乐安
 得有之而鲁之乐工亦安能歌异国之淫邪诗乎至
 于古人歌诗合乐之意盖有不可晓者夫关雎鹊巢
 后妃夫人之诗也而乡饮酒燕礼歌之采蘋采蘩夫
 人大夫妻主祭之诗也而射礼歌之肆夏繁遏渠宗
 庙配天之诗也而天子享元侯歌之文王大明绵文
 王兴周之诗也而两君相见歌之以是观之其歌诗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2b 页 WYG0083-0064b.png
 之用与作诗之意盖有判然不相合不可强通也左
 传载列国聘享赋诗固多断章取义然其大不伦者
 亦以来讥诮如郑伯有赋鹑之奔奔楚令尹子围赋
 大明及穆叔不拜肆夏宁武子不拜彤弓之类是也
 然郑伯如晋子展赋将仲子郑伯享赵孟子太叔赋
 野有蔓草郑六卿饯韩宣子子齹赋野有蔓草子太
 叔赋褰裳子游赋风雨子旗赋有女同车子柳赋萚
 兮此六诗皆文公所斥以为淫奔之人所作也然所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3a 页 WYG0083-0064c.png
 赋皆见善于叔向赵武韩起不闻被讥乃知郑卫之
 诗未尝不施之燕享而此六诗之旨意训诂当如序
 者之说也
王氏应麟曰诸儒说诗一以毛郑为宗未有参考三家
 者独朱文公集传闳意眇指卓然千载之上言关雎
 则取匡衡柏舟妇人之诗则取刘向笙诗有声无辞
 则取仪礼上天甚神则取战国策何以恤我则取左
 氏传抑戒自儆昊天有成命道成王之德则取国语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3b 页 WYG0083-0064d.png
 陟降庭止则取汉书注宾之初筵饮酒悔过则取韩
 诗序不可休思是用不就彼岨者岐皆从韩诗禹敷
 下土方又證诸楚词一洗末师专已守残之陋
黄氏震曰晦庵先生因郑公之说尽去美刺探求古始
 虽东莱不能无疑然指桑中溱洧为郑卫之音则其
 辞晓然诸儒安得回护而谓之雅音谓甫田大田诸
 篇皆非刺诗自今读之皆蔼然治世之音谓成王不
 敢康之成王为周成王则其说实出于国语亦文义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4a 页 WYG0083-0065a.png
 之晓然者其馀改易固不可一一尽知若其发理之
 精微措辞之简洁读之使人瞭然孰有加于晦庵之
 诗传者哉
王氏祎曰朱子集传其训诂多用毛郑而叶韵则本吴
 才老之说其释诸经自谓于诗独无遗憾当时东莱
 吕氏有读诗记最为精密朱子实兼取之
何氏楷曰𣙜训诂则郑孔之功决不可诬明义理则朱
 子之言深得其要(以上论诸家/说诗得失)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5a 页 WYG0083-0065c.png
大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朱注心之所之谓之志而诗所以言志也(孔氏颖达/曰诗人志)
 (意之所之适蕴藏在心为志发见于言/为诗○辅氏广曰此一节言诗之自出)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
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朱注情者性之感于物而动者也喜怒忧惧爱恶欲
 谓之七情形见永长也(黄氏櫄曰寂然不动者谓之/性感于物者谓之情情之所)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5b 页 WYG0083-0065d.png
 (动则恶可已恶可已/则不知手舞足蹈也)
 集说(孔氏颖达曰上辨诗志之异而直言者非诗故/更序诗必长歌之意○李氏樗曰永歌未足尽)
 (其情于是手舞之足蹈之而有舞焉歌咏其声舞蹈/其容声容两尽然后喜怒哀乐之情宣导于外无所)
 (湮郁此所谓/导和之至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治/直)
(吏反乐音洛/思息吏反)
 朱注声不止于言凡嗟叹永歌皆是也成文谓其清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6a 页 WYG0083-0066a.png
 浊高下疾徐疏数之节相应而和也然情之所感不
 同则音之所成亦异矣(辅氏广曰此一节又言嗟叹/永歌既发于声因以其声播)
 (于八音谐以律吕使之/相应而和故谓之音)
 集说(郑氏康成曰声谓宫商角徵羽也声成文者宫/商上下相应○孔氏颖达曰作诗之时次序清)
 (浊节奏高下使五声为曲似五色成文据其成文之/响即是为音此音被诸弦管乃名为乐虽在人在器)
 (皆得为音乐记注杂比曰音单出曰声○治世之政/教和顺民心述其安乐之心而作歌故治世之音亦)
 (安以乐也良耜云百室盈止妇子宁止安之极也湛/露云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乐之至也天保云民之质)
 (矣日用饮食是其政和也乱世之政教与民心乖戾/述其怨怒之心而作歌故乱世之音亦怨以怒也蓼)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6b 页 WYG0083-0066b.png
 (莪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怨之至也巷伯云取彼谮/人投畀豺虎怒之甚也十月云彻我墙屋田卒污莱)
 (是其政乖也国将灭亡民遭困厄述其哀思之心而/作歌故亡国之音亦哀以思也苕之华云知我如此)
 (不如无生哀之甚也大东云眷言顾之潸焉出涕思/之笃也正月云民今之无禄天天是椓是其民困也)
 (诗述民志乐歌民诗故时政善恶见于音也○李氏/樗曰论声音之道与政通也五声八音皆本于人情)
 (故国之安危政之醇疵皆可求之于声音之閒苟发/于声必知心之所由然既知心之所由然则可知政)
 (之所由然盖皆不能逃乎审音者之/所知而诗者乃所以播于声音者也)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朱注事有得失诗因其实而讽咏之使人有所创艾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7a 页 WYG0083-0066c.png
 (音/刈)兴起至其和平怨怒之极又足以达于阴阳之气
 而致祥召灾盖其出于自然而不假人力是以入人
 深而见功速非他教之所及也(刘氏瑾曰天地人同/一气也诗虽出于人)
 (为而理气感通则不假人力也达/字贴动感字阴阳贴天地鬼神字)
 集说(孔氏颖达曰上言播诗于音音从政变政之善/恶皆在于诗故又言诗之功德也由诗为乐章)
 (之故正人得失之行变动天地之灵感致鬼神之意/无有近于诗者○黄氏櫄曰先儒谓正得失者用此)
 (诗于讽刺之閒动天地者用此诗于郊祀之际感鬼/神者用此诗于宗庙之中予以为此一端耳非讽刺)
 (郊祀宗庙之时则不足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乎/今观诗之美刺非出于爱恶之私则得失不难正矣)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7b 页 WYG0083-0066d.png
 (言行所以动天地则天地不难动矣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则鬼神不难感矣此思无邪之效也故曰莫近)
 (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朱注先王指文武周公成王(辅氏广曰或疑指周公/为先王先生曰此无甚)
 (害盖周公行王事制礼乐/若止言成王则失其实矣)是指风雅颂之正经(刘氏/瑾曰)
 (序者言先王以诗为教正纲常而善/风化故知其所指先王与正经如此)经常也女正乎
 内男正乎外夫妇之常也孝者子之所以事父敬者
 臣之所以事君诗之始作多发于男女之閒而达于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8a 页 WYG0083-0067a.png
 父子君臣之际故先王以诗为教使人兴于善而戒
 其失所以道夫妇之常而成父子君臣之道也(彭氏/执中)
 (曰陈君举云夫妇之经者孝敬之成也盖天下之道/只从夫妇中出而夫妇之道又只从中正中来以此)
 (气象事亲则成/孝事君则成敬)三纲既正则人伦厚教化美而风俗
 移矣(刘氏瑾曰此一节专/论正风雅及周颂)
 集说(孔氏颖达曰地理志云民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随)
 (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则风为本俗为末皆为民情/好恶也王者为政当移之使缓急调和刚柔得中有)
 (风俗伤败者当易之使善故地理志又云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言圣王在上统理人伦必移其本)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8b 页 WYG0083-0067b.png
 (而易其末然后王教成此皆用诗为之故云先/王以是以用也言先王用诗之道为此五事也)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
雅六曰颂(兴虚应/反后同)
 朱注此一条本出于周礼大师之官盖三百篇之纲
 领管辖也风雅颂者声乐部分之名也风则十五国
 风雅则大小雅颂则三颂也赋比兴则所以制作风
 雅颂之体也赋者直陈其事如葛覃卷耳之类是也
 比者以彼状此如螽斯绿衣之类是也兴者托物兴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9a 页 WYG0083-0067c.png
 词如关雎兔罝之类是也盖众作虽多而其声音之
 节制作之体不外乎此故大师之教国子必使之以
 是六者三经而三纬之则凡诗之节奏指归皆将不
 待讲说而直可吟咏以得之矣(朱子曰三经是风雅/颂是做诗的骨子赋)
 (比兴却是里面横串底都有赋比兴故谓三纬○辅/氏广曰声音之节谓风雅颂制作之体谓赋比兴三)
 (经谓风雅颂之体一定也三/纬谓赋比兴之用不一也)六者之序以其篇次风
 固为先而风则有赋比兴矣故三者次之而雅颂又
 次之盖亦以是三者为之也然比兴之中螽斯专于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9b 页 WYG0083-0067d.png
 比而绿衣兼于兴兔罝专于兴而关雎兼于比此其
 例中又自有不同者学者亦不可以不知也
 集说(孔氏颖达曰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也○刘氏瑾曰朱)
 (子尝疑以七月诗变其音节或为风或为雅或为颂/则风雅颂之例中亦恐有不同者不特比兴之例为)
 (然/也)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风刺之风/福凤反)
 朱注风者民俗歌谣之诗如物被风而有声又因其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0a 页 WYG0083-0068a.png
 声以动物也上以风化下者诗之美恶其风皆出于
 上而被于下也下以风刺上者上之化有不善则在
 下之人又歌咏其风之所自以讥其上也凡以风刺
 上者皆不主于政事而主于文词不以正谏而托意
 以谏若风之被物彼此无心而能有所动也(辅氏广/曰此一)
 (节解风之一字有此二义也上以风化下谓正风也/然变风亦閒有如此者下以风刺上则止谓变风耳)
 (风虽有此二义不同然皆有取于彼/此无心而能有所动故皆曰风也)
 集说(郑氏康成曰风化风刺皆谓譬喻不斥言也主/文主与乐之宫商相应也谲谏咏歌依违不直)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0b 页 WYG0083-0068b.png
 (谏○严氏粲者上之化下下之风上皆有/优游巽入之义故正风变风皆名为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
变雅作矣
 朱注先儒旧说二南二十五篇为正风鹿鸣至菁莪
 二十二篇为正小雅文王至卷阿十八篇为正大雅
 皆文武成王时诗周公所定乐歌之词邶至豳十三
 国为变风六月至何草不黄五十八篇为变小雅民
 劳至召旻十三篇为变大雅皆康昭以后所作故其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1a 页 WYG0083-0068c.png
 为说如此国异政家殊俗者天子不能统诸侯故国
 国自为政诸侯不能统大夫故家家自为俗也然正
 变之说经无明文可考今姑从之其可疑者则具于
 本篇云(辅氏广曰此一节言风雅之有变也所谓可/疑者盖指楚茨至车辖十篇之类而言也)
 集说(孔氏颖达曰诗之风雅有正有变故又言变之/意礼义言废者典法仍存但废而不行耳政教)
 (言失者非无政教但施之失礼耳礼义者政教之本/故先礼义而后政教家谓天下民家民随君上之欲)
 (故称俗○王氏应麟曰大雅之变作于大臣召穆公/卫武公之类是也小雅之变作于群臣家父孟子之)
 (类是也风之变也匹夫匹妇皆得以风刺清议在下/而世道益降矣○刘氏瑾曰诗人各随当时政教善)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1b 页 WYG0083-0068d.png
 (恶人事得失而美刺之未尝有意于为正为变后人/比而观之遂有正变之分所以正风雅为文武成王)
 (时诗变风雅为康昭以后所作而豳风不可以为康/昭以后之诗也大抵就各诗论之以美为正以刺为)
 (变犹之可也若拘其时世分/其篇帙则其可疑者多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变哀刑政之苛吟咏
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风福/凤反)
 朱注诗之作或出于公卿大夫或出于匹夫匹妇盖
 非一人而序以为专出于国史则误矣说者欲盖其
 失乃云国史䌷绎诗人之情性而歌咏之以风其上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2a 页 WYG0083-0069a.png
 则不唯文理不通而考之周礼大史之属掌书而不
 掌诗其诵诗以谏乃大师之属瞽矇之职也故春秋
 传曰史为书瞽为诗说者之云两失之矣
 集说(孔氏颖达曰国史者周官大史小史外史御史/之等皆是也此承变风变雅之下则兼据天子)
 (诸侯之史矣明晓得失之迹哀伤而咏情性者诗人/也非史官也国史采众诗时明其好恶令瞽矇歌之)
 (其无作主皆国史主之令可歌由是国史掌书故托/文史也苟能著作文章亦可谓之为史不必要作史)
 (官駉云史克作是颂史官自有作诗者矣不尽是史/官为之也国史选取善者付乐官耳○达于事变者)
 (若唐有帝尧杀礼救危之化后世习之失之于俭不/中礼陈有大姬好巫歌舞之风后世习之失之于游)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2b 页 WYG0083-0069b.png
 (荡无度是其风俗改变诗人晓达之也怀其旧俗者/若齐有大公之风卫有康叔之化其遗法仍在诗人)
 (怀救之也○李氏樗曰变风之作或出于妇人女子/小夫贱隶而总谓之国史者盖指其大槩也○范氏)
 (处义曰此谓诸国之史而言/故专论变风不及变雅也)
 (案周礼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杜子春云奠读为/定注曰史官主书故韩宣子观书于大史氏系世谓)
 (帝系世本之属是也小史主之瞽矇诵之疏云经小/史掌志引大史證之者大史史官之长共其事故也)
 (又周礼瞽矇职注云小史主次序先王之世昭穆之/系述其德行瞽矇主诵诗并诵世系以戒劝人君也)
 (由此观之小史之掌总于大史瞽矇之诵定于小史/则诗之由国史以授乐官也明矣况周礼疏云大师)
 (是瞽人之中乐官之长瞽矇属焉是大师与矇俱为/无目之人所诵之诗非国史相而诏之亦何从知其)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3a 页 WYG0083-0069c.png
 (条类义理也且序者承上文言变风变雅为国史采/诗之意而言非以三百篇为作于国史其义似未为)
 (失/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
义先王之泽也
 朱注情者性之动而礼义者性之德也动而不失其
 德则以先王之泽入人者深至是而犹有不忘者也
 (黄氏櫄曰止乎礼义/喜怒哀乐之中节者)然此言亦其大槩有如此者其
 放逸而不止乎礼义者固已多矣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3b 页 WYG0083-0069d.png
 集说(孔氏颖达曰作诗止于礼义则应言皆合礼而/变风多伤化败俗皆时政之疾病也所言者皆)
 (忠规切谏救世之针药也典刑未亡觊可追改则箴/规之意切鹤鸣沔水殷勤而责王也淫风大行莫之)
 (能救则匡谏之志微溱洧桑中所以咨嗟叹息而闵/世○辅氏广曰此言变风不及雅者变风如此则变)
 (雅从可/知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
 朱注所谓上以风化下
 集说(孔氏颖达曰序说正变之道以风雅与颂区域/不同故又辨三者体异之意作诗之人览一国)
 (之意以为己心所言者直是诸侯之政/行风化于一国故谓之风以其狭故也)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4a 页 WYG0083-0070a.png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
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朱注形者体而象之之谓小雅皆王政之小事大雅
 则言王政之大体也(辅氏广曰正雅则可见王政/之兴变雅则可见王政之废)
 集说(孔氏颖达曰言天下之事亦谓诗人总天下之/心四方风俗以为己意而咏歌王政故作诗道)
 (说天下之事发见四方之风所言者乃是天子之政/施齐正于天下故谓之雅以其广故也○风雅之作)
 (皆是一人之言耳必是言当举世之心动合一国之/意然后得为风雅载在乐章不然则国史不录其文)
 (也此言谓之风雅理兼正变○王氏柏曰小雅之正/诗其为体有二一曰燕享宾客之乐二曰劳来行役)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4b 页 WYG0083-0070b.png
 (之乐朱子所谓欢忻和说以尽群下之情者也大雅/之正诗其体一曰会朝之乐而已朱子所谓恭敬齐)
 (庄以发先王/之德者也)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告古/毒反)
 朱注颂皆天子所制郊庙之乐歌颂容古字通故其
 取义如此(李氏樗曰汉书云徐生善容容字作此颂/字○刘氏瑾曰论颂诗之大体固是天子)
 (郊庙乐歌而所以美盛德告成功者/也但验之三颂诸篇亦不能尽然也)
 集说(段氏昌武曰古人言功必以德德苟未至于盛/则功不可以成故盛德者成功之本○彭氏执)
 (中曰盛德不可见也故美其形/容成功不可忘也故告于神明)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5a 页 WYG0083-0070c.png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朱注史记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朱子曰关雎是乐/之卒章故曰关雎)
 (之乱楚辞亦有乱曰是也自关关雎鸠至钟鼓乐之/皆是乱想其初必已是作乐到此处便是乱○问关)
 (雎之乱乱何以训终曰既奏以文复乱以武乐记注/文谓鼓也武谓金也舞毕击金铙而退也○乱乃乐)
 (终之杂声也前面/恐有声而无辞)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
 庙为颂始所谓四始也诗之所以为诗者至是无馀
 蕴矣后世虽有作者其孰能加于此乎邵子曰删诗
 之后世不复有诗矣盖谓此也(辅氏广曰此二句总/结上三节而赞其为)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5b 页 WYG0083-0070d.png
 (诗之极/至也)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6a 页 WYG0083-0071a.png
诗集传序
或有问于予曰诗何为而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静天
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
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
而发于咨嗟咏叹之馀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族而不
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
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心之所感有邪正
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6b 页 WYG0083-0071b.png
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
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
所以为教也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
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
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
巡守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寖
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
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7a 页 WYG0083-0071c.png
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
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刋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
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
以其政虽不足以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
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
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
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唯周南召
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7b 页 WYG0083-0071d.png
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
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
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
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
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
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
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
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8a 页 WYG0083-0072a.png
 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
 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曰然则其学之也
 当奈何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
 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
 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
 以体之察之情性隐微之閒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
 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辑诗传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8b 页 WYG0083-0072b.png
 云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卷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