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吕氏家塾读诗记卷第二十五
正大雅
 说已见正小雅
文王之什
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欧阳氏曰周自上世以来/积功累仁至于文王威德)
(并著周国自此盛大至武王因之遂伐纣灭商而/有天下然以盛德为天所相而兴周者自文王始)
(也其义如此而巳故序但言受命作周不言受命/称王也○游氏曰君臣之分由天地尊卑纣在上)
(而文王称王是二天子也服事商之道固如是耶/书所谓九年大统未集者后世以虞芮质成为文)
(王受命之始故也观武王于泰誓三篇称文王为/文考至武成而柴望然后称文考为文王则可知)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矣孰谓至德如文王一言一动顺/帝之则乃盗虚名而拂天理乎)
张氏曰文王之于天下都无所与惟正已而巳
 后世多疑文王行善以倾纣之天下正犹曹丕
 语禅让之事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观文王一
 篇便知文王之德性文王之德业固美更得诗
 人能道之(朱氏曰文王之德业固美矣诗人所/以称述之者又极形容之妙是以其)
(辞尤粹学者于此而尽心焉/则凡其德性之蕴皆可见矣)
  按吕氏春秋周公旦乃作诗曰文王在上于
  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以绳文王之德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熟味此诗信非周公莫能作也
文王在上于(音/乌)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
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毛氏曰于叹辞昭见也(郑氏曰/著见也)不显显也不时
时也陟升也○朱氏曰文王在上尊仰之辞也
 于昭于天叹其德之昭明上彻于天也言文王
与天同德也○王氏曰周受封自后稷则其为
邦旧矣(董氏曰按后稷封邰至太王始/自豳来从至于歧山是为周邦)至文王
 而天命之肇造区夏则其命维新矣不显则所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以甚言其显也不时则所以甚言其时也唯其
 道之显是以为帝命之时也(朱氏曰犹言岂不/显岂不时也盖古)
(语声急而然○丘氏曰帝命/不及时而至乎及时而至也)○朱氏曰夫文王
 在上而于昭于天则有周之德岂不显乎周虽
 旧邦而其命维新则上帝之命岂不时乎德显
 命时间不容息盖以文王德合乎天一陟一降
 常若在上帝之左右与之同运而无违也(欧阳/氏曰)
(谓其俯仰之间常如在帝左右○程氏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不作聪明)
(顺天理也○苏氏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盖圣/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与天如一故)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也诗于天人之际/多以陟降言之)
亹亹(音/尾)文王令闻(音/问)不巳陈锡哉周侯文王孙
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毛氏曰亹亹勉也○郑氏曰令善也闻声闻也
 陈敷也(莆田郑氏/曰陈遍也)○杜氏左传注曰锡赐也○
李氏曰哉者语辞也○毛氏曰侯维也本本宗
 也支支子也○朱氏曰所谓亹亹文王文王非
 有所勉也盖其纯亦不巳而人见其亹亹也其
 德不巳则令问亦不巳(李氏曰惟文王亹亹故/其令闻亦不巳盖有实)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者必有名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有本者如是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
(集沟浍皆盈其涸可立/而待又安能不巳乎)德盛如是故上帝敷锡
 于周维以文王孙子观之则可见矣盖其本宗
 则百世为天子支庶则百世为诸侯(郑氏曰其/子孙适为)
(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皆天命也不惟如此而巳而又及
 其臣子使凡周之士亦世世脩德而与周匹休
 焉不显亦世犹曰岂不显乎其亦世也盖言其
 传世永久而以不显二字叹之以足其辞也(王/氏)
(曰凡周之士亦皆世显则秉文之德故也○李/氏曰非特文王之子孙也凡周之士亦皆世世)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而显也天之所以锡文王亦可谓至/矣〇莆田郑氏曰此所以为遍赐也)○董氏曰
亹亹文王集注作娓娓文王按说文娓娓勉也
 然则字当作娓(宋氏国语补音曰说文无亹字/徐铉以为字当从女从尾改之)
(惊/俗)左氐羊舌职陈桓子国语芮良夫引诗作陈
 锡载周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
生维周之桢(音/贞)济济(子礼/反)多士文王以宁
 郑氏曰犹谋也○毛氏曰翼翼恭敬也思辞也
○颜氏汉书注曰皇美也○毛氏曰桢干也济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济多威仪也(颜氏汉书注/曰济济盛貌)○郑氏曰周之臣既
 世世光明其为君谋事忠敬翼翼然(王氏曰/世之显)
(则以厥犹翼翼也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则厥犹翼翼可知矣)○颜氏汉书注
 曰美哉多士生此周王之国也○王氏曰桢国
 所恃以立也周获天人之助矣故能生周之桢
 也○朱氏曰文王之国能生此众多之士则可
 以为国之干而文王亦赖以为安矣(前汉书王/褒曰济济)
(多士文王以宁盖信乎其以宁也○长乐刘氏/曰济济多士本由文王教化陶范而后生也而)
(文王之天下邦国又待多士济济以为安宁焉/犹人勤于菑田反以自养乐于植材反以自庇)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穆穆文王于缉(七入/反)(许其/反)敬止假(古雅/反)哉天命
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力计/反)不亿上帝既命侯
于周服
王氏曰穆穆敬也美也(朱氏曰穆穆/深远之意)○孔氏曰
于叹美之辞〇王氏曰缉续也○苏氏曰熙光
(尔雅曰缉/熙光也)○朱氏曰继续光明亦不巳之意
 ○孔氏曰止为语辞○苏氏曰假大也○毛氏
 曰丽数也〇孔氏曰不亿其数至多不徒止于
 一亿而巳○郑氏曰周服周之九服也〇朱氏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曰穆穆然文王之德不巳其敬如此是以大命
集焉以有商孙子观之则可见矣〇欧阳氏曰
大哉天命商之子孙数甚众多而上帝乃命之
为周诸侯〇孔氏曰此作在成王之时从后见
其归周本而美之尔○孟子曰诗云商之孙子
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
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
 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古乱/反)将于京厥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作祼将常服黼(音/甫)(况甫/反)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毛氏曰殷士殷侯也(朱氏曰商孙/子之臣属也)肤美也敏疾
 也祼灌鬯也周人尚臭将行也(周礼疏曰祼谓/以圭瓒酌郁鬯)
(始献尸也○孔氏曰小宰云凡祭祀赞祼将之/事以将为送言祼时送爵行之也宗庙之祭以)
(祼为主于礼王正祼而后亚祼则祼将主人之/事而殷士来周助祭行灌鬯者以小宰赞祼将)
(观之则祼将之/事有臣助之矣)○朱氏曰京周之京师也〇毛
 氏曰黼白与黑也(董氏曰黼绣于裳虽章数不/同皆以黼为裳也○孔氏曰)
(缋人云白与黑谓之黼周冕无缋绣之饰则殷/冔亦不以黼为饰黼自衣服之所有也祭服不)
(止于黼举一/章以表之耳)冔殷冠也夏后氏曰收周曰冕○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郑氏曰王斥成王○毛氏曰荩进也无念念也
(朱氏曰无念犹岂得/无念也犹不显之义)〇孔氏曰汝祖文王也○
 王氏曰商之孙子侯服于周则以天命靡常故
 也天常命商使有九有之师矣今侯服于周所
 谓靡常也唯其靡常故商之子孙其为士而肤
 美敏疾者乃反祼将于周京以助周祭也〇董
 氏曰常服则不变其服矣不变其服存商制也
 ○朱氏曰先代之后统承先王脩其礼物作宾
 于王家时王不敢变而亦所以为戒也于是呼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王之荩臣而告之曰得无念尔祖文王之德乎
盖以戒王而不敢斥言犹所谓敢告仆夫云尔
○前汉刘向上疏曰孔子论诗至于殷士肤敏
 祼将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传于
 子孙是以富贵无常盖伤微子之事周而痛殷
 之亡也
 荩者忠爱之笃进退无己也故谓之忠荩
无念尔祖聿(于必/反)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
之未丧(息浪/反)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音/峻)命不易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以豉/反)
毛氏曰聿述也(朱氏曰聿/发语辞也)永长也〇郑氏曰师
众也○毛氏曰骏大也○释文曰不易言其难
也○李氏曰无念尔祖言成王欲念尔祖则在
乎聿脩厥德而己能脩德则可以长配天命而
福禄自来矣孟子曰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商
自永祸周自求福天何容心于其间哉(王氏曰/足乎己)
(无待于外之谓德以德求/多福则非有待于外也)○毛氏曰殷之未丧
师帝乙巳上也(孔氏曰殷自纣父帝乙以前其/间虽行有善恶不丧众心故能)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配天/以王)○朱氏曰殷未失天下之时盖常配上帝
矣今其子孙乃如此宜以为监而自省焉则知
 天命之难保矣(王氏曰天命艰难不可保恃/如此则后王宜以殷为监也)
 大学曰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监于殷
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王者代天理物操典礼命讨之柄以临天下
  故曰配命又曰配上帝
命之不易无遏(于葛/反)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毛氏曰遏止也(朱氏曰/遏绝也)○孔氏曰宣昭布明也
 ○毛氏曰义善也〇郑氏曰有又也○毛氏曰
 虞度也载事也〇朱氏曰仪象也〇毛氏曰刑
 法也孚信也○欧阳氏曰知天命之不易无使
 天命至尔躬而止(朱氏曰言天命之不易保故/告之使无自绝其身武王数)
(纣之恶曰/自绝于天)○朱氏曰当布明善问而度殷之所
 以废兴由于天命者如此〇吕氏曰凡欲配天
 命者当法天然天无声臭可求苟仪刑文王则
 天德全矣此万邦所以作乎(张氏曰上天之载/无声臭可象正惟)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仪刑文王当冥契/天德而万邦信悦)○朱氏曰子思子曰惟天之
 命于穆不巳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
 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
 不巳夫知天之所以为天文王之所以为文则
 夫与天同德者可得而言矣是诗首言文王在
 上于昭于天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而终之以此
 其旨深矣〇缁衣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
  宣昭义问所谓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盖天
  命之大非小知偏学所能与也又虞度商之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兴亡自天者其敬其怠瞭然可识愈敬惧而
  不敢怠矣
   文王七章章八句
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扶又/反)命武王也
明明在下赫赫(呼伯/反)在上天难忱(市林/反)斯不易(以/䜴)
(反)维王天位殷适(音/的)使不挟(子燮/反)四方
 毛氏曰忱信也〇李氏曰易乃难易之易〇毛
 氏曰纣居天位而殷之正适也〇朱氏曰挟谓
 挟而有之言在下者有明明之德则在上者有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赫赫之命矣(王氏曰明明在下王德之明/也赫赫在上天命之赫也)达于上
 下去就无常此天之所以难忱而为君之所以
 不易也○王氏曰今纣所居之尊则天位也所
 传之正则殷适也使不挟四方其不可保恃如
 此
  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则下章所陈眷顾周
  家有加无巳者非天私我有周也栽者培之
  倾者覆之因其材而笃焉耳
(音/至)仲氏任(音/壬)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毗申/反)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音/泰)任有身生此文王
 毛氏曰挚国任姓仲中女也〇朱氏曰殷商殷
商之诸侯也自周而言则诸侯皆商也〇毛氏
 曰嫔妇也(孔氏曰曲礼曰生曰妻死曰嫔此生/而言嫔者书曰嫔于虞亦是生称之)
(也)○朱氏曰京周京也○郑氏曰及与也〇毛
氏曰大任仲任也(王氏曰挚仲氏任系其夫而/言故也曰大任系其子而言)
(故/也)身重也(郑氏曰重/谓怀孕也)○郑氏曰挚国中女曰大
任从殷商嫁为妇于周之京配王季而与之共
行德同志意也(朱氏曰嫔于京叠言以释上句/之意犹曰釐降二女于妫汭嫔)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于虞/也)○苏氏曰言文王之贤其所从来者远自
其父母而巳然矣(长乐刘氏曰乾健而不息坤/顺以相承物理自然形影相)
(附不可以无实而取之也王季天锡大任以配/其德故克生文王焉文王天作之合以大其庆)
(故克生/武王焉)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
回以受方国
 郑氏曰翼翼恭顺貌昭明也○杜氏左传注曰
 聿惟也○苏氏曰怀来也○毛氏曰回违也(左/传)
(晏子曰诗曰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君无违德方国将至)〇郑氏曰方国四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方来附者〇李氏曰文王小心恭慎明事上帝
遂能怀来百福盖其德不回故能朝诸侯受此
 四方来归之国也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户/夹)
(反)之阳在渭(于贵/反)之涘(音/士)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郑氏曰监视也○毛氏曰集就也○朱氏曰载
年也○毛氏曰合配也洽水也(地理志左冯翊/合阳注应劭曰)
(在合水之阳也颜师古曰音合即/大雅大明之诗所谓在洽之阳)○榖梁传曰
 水北为阳○渭解见谷风〇毛氏曰涘涯也〇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朱氏曰嘉昏礼也天之监照实在于下其命既
集于周矣故于文王之初年而默定其配(王氏/曰商)
(失其道民既散矣天监在下有命既集则唯文/王为能一天下朝诸侯故于文王之初载则天)
(为作/合)○郑氏曰天于文王生则为之生配于气
势之处(孔氏曰名山大川皆有灵气嵩高曰维/岳降神生甫及申诗人述其所居是美)
(其气/势)○王氏曰洽之阳渭之涘则莘国所在也
 ○朱氏曰洽阳渭涘当文王将昏之期而大邦
有子盖曰非人之所能为矣
大邦有子伣(牵遍/反)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鱼敬/反)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渭造(七报/反)舟为梁不显其光
 毛氏曰伣磬也(孔氏曰此伣字韩诗文作磬则/伣磬义同也说文云伣譬谕也)
(盖如今俗语譬谕/物云磬作然也)○朱氏曰文礼也祥吉也○
 郑氏曰卜而得吉则以礼定其吉祥谓使之纳
币也○孔氏曰尔雅云天子造舟孙炎云造舟
比舟为梁也然则造舟者比船于水加版于上
 即今之浮桥故杜预云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
也文王敬重昏事始作而用之后世以文王所
 用故制为天子法耳(方言曰造舟浮梁也○郑/氏曰天子造舟周制也殷)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时未有/等制)○王氏曰譬天之妹言其生德可以继
 天也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然则非德可以继天孰能为之配大姒能为之
 配故备其礼文往请昏焉以定其祥既定矣则
 文王亲迎于渭也(程氏曰先儒以亲迎于渭谓/天子须亲迎文王亲迎时乃)
(为公子未为君也况周/国自在渭旁不是出疆)○毛氏曰言贤圣之配
 王基始于是造舟然后可以显其光辉(郑氏曰/迎大姒)
(而更为梁者欲其昭/著示后世敬昏礼也)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子管/反)女维莘(所/巾)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反)(张丈/反)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音/祐)命尔燮伐大

 毛氏曰缵继也莘大姒国也(舆地广记曰同州/合阳县古莘国)
长子长女也〇朱氏曰行嫁也○毛氏曰笃厚
也右助也燮和也○丘氏曰将言笃生武王之
事故又本而发之也○朱氏曰天既命文王于
周之京矣而克缵大任之女事者惟此莘国以
其长女来嫁于我也(郑氏曰天为将命文王君/天下于周京之地故亦为)
(作合使继大任/之女事于莘国)天又笃厚之使生武王(王氏曰/言天既)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生此文王矣又生/武王夫是之谓笃)保之助之命之而使之顺天
 命(陈氏曰书言燮友/柔克有和顺之意)以伐商也〇王氏曰言大
商则乃所以大文武之德以为商大矣非德大
 则不能燮伐也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音/目)野维予侯兴上帝
临女无贰尔心
 毛氏曰旅众也矢陈也〇孔氏曰牧野纣南郊
地名(释文曰牧野在/朝歌南七十里)○郑氏曰侯诸侯也〇毛
 氏曰兴起也○郑氏曰临视也女谓武王也○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长乐刘氏曰贰谓疑贰也〇孔氏曰殷商之兵
 众其会聚之时如林木之盛列于牧野○王氏
 曰明文武之兴以德不以力也○陈氏曰文王
 为王武王继世以伐纣不应复言侯兴也〇王
 氏曰以其众寡之力尊卑之位宜有贰心〇说
 文曰旝建大木置石其上发以机以追敌也诗
 曰其旝如林
  纣以天子之威如林之众来战武王方自眇
  然诸侯而起苟较强弱而计众寡其心必疑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贰矣然当是时武王方一心以奉天讨若上
  帝实临之较计之私岂得而容哉曰上帝临
  女无贰尔心盖设为勉之之辞以形容武王
  奉天讨之心也
牧野洋洋(音/羊)(徒丹/反)车煌煌(音/皇)驷騵(音/元)彭彭维师
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毛氏曰洋洋广也(朱氏曰广大之貌○董/氏曰水之缓流为洋洋)○孔
 氏曰檀木之兵车○毛氏曰煌煌明也骝马白
 腹曰騵(孔氏曰郭璞云骝赤色黑鬣也檀弓亦/言戎事乘騵因武王所乘遂为一代常)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法)○孔氏曰彭彭强盛也○朱氏曰师尚父太
 公望为太师而号尚父也(毛氏曰师大也○郑/氏曰尚父吕望也尊)
(称/焉)○毛氏曰鹰扬如鹰之飞扬也凉佐也○郑
 氏曰肆故今也(朱氏曰肆遂也○苏氏曰肆纵/也春秋传曰使勇而无刚者肆)
(之)○莆田郑氏曰会朝者会战之朝○郑氏曰
 战地宽广兵车鲜明马又强盛尚父佐武王为
 之上将○孔氏曰王肃云以甲子昧爽与纣战
 不崇朝而杀纣天下乃大清明无复浊乱〇前
 汉王莽传诗云时惟鹰扬亮彼武王注云亮助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也
   大明八章四章章六句四章章八句
(弥延/反)文王之兴本由大王也
绵绵瓜(古花/反)(田节/反)民之初生自土沮(七余/反)(音/七)
古公亶(都但/反)(音/甫)(音/桃)(音/福)陶穴未有家室
毛氏曰绵绵不绝貌瓜绍也瓞瓝(蒲剥/反)(孔氏/曰瓜)
(之族类本有二种大者曰瓜小者曰瓞瓞是瓝/之别名瓜蔓近本之瓜必小于先岁之大瓜绍)
(者近本之瓜绍/先岁之瓜也)民周民也○朱氏曰自从也土
地也言周人始生在此沮漆之地也○毛氏曰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沮水漆水也(水经曰沮水出北地直路县东过/冯翊祋祤县北东入于洛漆水出)
(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漆县注云漆水在其县西郇邑注云有)
(豳乡诗豳国〇孔氏曰漆沮在豳地但二水/东流亦过周地故下传云周原沮漆之间)
 公豳公也古言久也(孔氏曰言其年世久古后/世称前世曰古公犹云先)
(公/也)亶父字或殷质以名言也○孔氏曰陶说文
 云陶瓦器灶也盖以陶去其土而为之故谓之
 陶○许氏淮南子注曰复重窟也○孔氏曰穴
 土室也○毛氏曰室内曰家(孔氏曰释宫云宫/谓之室其内谓之)
(家李巡曰谓门以内也郭/璞曰今人称家义出于此)○王氏曰先岁之瓜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尝大矣嗣岁之瓞则小末则复大周帝喾之胄
 也中尝衰小后至于大王文王更大故以瓜瓞
 况之绵绵则言虽弱而不绝也○郑氏曰公刘
 迁于豳居沮漆之地历世亦绵绵然(孔氏曰舜/封弃于邰)
(号曰后稷周语曰夏之衰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公刘之篇说)
(公刘适豳其言甚详盖不窋已/尝失官逃窜至公刘往居焉)至大王而德益
 盛得其民心而生王业故本周之兴云于沮漆
 也○苏氏曰大王其始犹处于复穴无室家之
 盛(孔氏曰七月云入此室处即豳事也岂穴居/乎但豳近西戎处在山谷其俗多复穴而居)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故诗人举/而言耳)及迁于𡵨周而后大兴焉○前汉地
 理志右扶风杜阳注水南入渭颜师古曰诗云
自土沮漆齐诗作自杜言公刘避狄而来居杜
与沮漆之地○说文引诗曰陶陶穴
古公亶父来朝(直遥/反)走马率西水浒(呼五/反)至于𡵨
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苏氏曰朝早也○毛氏曰率循也浒水涯也(郑/氏)
(曰循西水厓/沮漆水侧也)○郑氏曰爰于也及与也○毛氏
 曰姜女大姜也〇莆田郑氏曰聿遂也〇毛氏
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曰胥相也宇居也○孔氏曰古公避狄之难其
来以早朝之时疾走其马循西方水厓漆沮之
侧东行而至于𡵨山之下○郑氏曰于是与其
妃大姜来相可居者著大姜之贤知也(王氏曰/遂来相)
(宇/也)○董氏曰顾野王作来朝趣马
 来朝走马形容其初迁之时略地相宅精神
  风采也郑氏以为避恶早且疾苟如是之迫
 遽则岂杖策去邠雍容之气象哉
周原膴膴(音/武)(音/谨)荼如饴(音/移)爰始爰谋爰契(苦计/反)
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毛氏曰周原沮漆之间也○郑氏曰广平曰原
 ○毛氏曰膴膴美也堇菜也(释文曰广雅云堇/藋也今三辅之言)
(犹然藋徒吊反○孔氏曰内则曰堇苴粉榆则/堇是美菜非苦荼之类释草又云芨堇草郭璞)
(曰即乌头也江东人呼为/堇然则堇者其乌头乎)荼苦菜也〇莆田郑
 氏曰饴饧也○毛氏曰契开也(前汉书注云挈/刻也诗绵之篇)
(曰爰契我龟言刻开之灼而卜之挈音口计反/○孔氏曰春官菙氏掌共燋契以待卜事注云)
(士丧礼曰楚焞置于燋在龟东楚焞即契也用/以灼龟者也士丧礼注云楚荆也然则卜者以)
(楚焞之木烧之于燋炬之火既然执之以灼龟/契开者言契龟而开出其兆非训契为开也)
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郑氏曰周之原地在𡵨山之南(孔氏曰閟宫/云居岐之阳)
(山南曰阳故知周之/原地在𡵨山之南也)膴膴然肥美其所生菜虽
 有性苦者皆甘如饴也(王氏曰以甚/言周原之美)此地将可
 居故于是始与豳人之从巳者谋谋从则又于
 是契灼其龟而卜之〇王氏曰爰始爰谋谋之
 人也爰契我龟谋之龟也谋之龟则又以为吉
 与人谋契也曰止则命其臣民止于兹也曰时
 则命其臣民以土功之时也筑室于兹则既命
 以土功之时遂筑室也(李氏曰古之建国必相/土地之宜土地既善矣)
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然后稽之于卜筮卫文公迁于楚丘始曰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
(则是其既有以相土地之宜矣/其后曰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居良/反)乃理乃宣乃亩自
西徂东周爰执事
毛氏曰慰安也○苏氏曰左右东西列之也○
郑氏曰乃疆理其经界(苏氏曰疆画经界也理/分土宜也○长乐刘氏)
(曰谓画其经界则田可/疆正其沟洫则水可理)○苏氏曰宣道沟洫也
亩度广狭也(长乐刘氏曰树蓺不失厥士之宜/则地利可宣畎导不失厥地之势)
(则田原/可亩)○郑氏曰豳与周原不能为西东据至
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时从水浒言也(孔氏曰豳在周原西北而经言/自西据至周之时从水浒而言)
(也郑志曰豳地今为栒邑县西南行正东乃得/周𡵨山在长安西北四百里豳又在𡵨山西北)
(四百/里)○朱氏曰周遍也○毛氏曰爰于也○王
 氏曰既筑室于兹矣乃劳来其臣民而慰之乃
 安集其臣民而止之○孔氏曰据公宫在中民
 居左右故王肃云乃左右开地置邑以居其民
 ○莆田郑氏曰乃疆理其经界乃播种其田亩
 于是从西往东之人遍执事矣言尽出力也(朱/氏)
(曰言靡事不为也○孔氏曰/言筑室耕田无不劝乐也)
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色六/反)
版以载作庙翼翼
郑氏曰俾使也绳者营其广轮方制之正也既
 正则以索缩其筑版上下相承而起(孔氏曰营/度位处以)
(绳正之其绳则方正而直矣依此绳直之处起/而筑之以绳缩束其板板满筑讫则升下于上)
(以相承载○李氏曰左传凡言兴土功则言板/干盖立木两傍所以障土用之相承载也○王)
(氏曰绳谓之缩以/板衡而绳缩故也)翼翼严显也〇长乐刘氏曰
 二章言迁三章四章言先营民之居处授民之
耕种此章始营公室焉〇郑氏曰司空掌营国
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邑司徒掌徒役之事故召之使立室家之位处
(孔氏曰位处者即匠人所谓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之类是也)○长乐刘氏曰
其绳则直揆其基址必正也缩版以载筑其垣
墉必坚也○毛氏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
厩库为次居室为后○释文俾作卑曰本又作

(音/俱)之陾陾(耳升/反)(待洛/反)之薨薨(乎弘/反)筑之登登
削屡(力注/反)冯冯(扶冰/反)百堵(丁古/反)皆兴鼛(音/羔)鼓弗胜
(音/升)
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毛氏曰救蔂也(释文曰刘熙云蔂盛土笼也/○说文曰救乘土于器也)
 陾众也度居也(郑氏曰度犹投也○孔氏曰郑/以度犹投语异意同○释文曰)
(度韩诗云填也○张氏曰度读如法度之/度言运土以进也○王氏曰度传土也)○苏
 氏曰薨薨声也(董氏曰薨薨如虫之/声则其声之众也)○董氏曰
 登登则其声之应也○苏氏曰削屡重复削治
 也○张氏曰冯冯削土声○郑氏曰五板为堵
(李氏曰公羊传五版为堵五堵为雉何休以为/堵四十丈许慎五经异义戴礼及韩诗说八尺)
(为版五版为堵版广二尺积高五/板为一丈其说异同姑两存之)兴起也○毛
 氏曰鼛大鼓也长一丈二尺(孔氏曰韗人云为/皋鼓长寻有四尺)
卷二十五 第 22a 页
(八尺曰寻是一丈二尺/鼓人云以鼛鼓鼓役事)○李氏曰凡此皆是形
 容筑墙之意〇孔氏曰掘土实之于蔂谓之救
 救之者众多陾陾然既取得土送至墙上墙上
 之人受取而居于版中居之亟疾其声薨薨
 然○李氏曰既投之于版中则筑之登登〇苏
 氏曰既成而削之其声冯冯然坚也(长乐刘氏/曰削屡冯)
(冯者谓墙成脱板削/其坚凸以就平直)○王氏曰既作庙矣于是
 营宫室百堵皆兴则营宫室也鼛鼓弗胜则人
 自劝功鼛鼓之节反弗胜也(毛氏曰言劝/事乐功也)
卷二十五 第 22b 页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苦浪/反)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七/羊)
(反)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毛氏曰王之郭门曰皋门王之正门曰应门(孔/氏)
(曰明堂位云库门天子皋门雉门天子应门鲁/以诸侯而作库雉则诸侯无皋应故以皋应为)
(王门之名也○董氏曰尔雅正门谓之应门而/无皋门尔雅有阙也○朱氏曰书天子有应门)
(春秋书鲁有雉门礼记云鲁有库门家语云卫/有库门皆无云诸侯有皋应者则皋应为天子)
(之门明矣意者大王之时未有制度特作二门/其名如此及周有天下遂尊以为天子之门而)
(诸侯不/得立也)伉高貌(王氏曰/伉壮也)将将严正也冢大也冢
 土大社也(孔氏曰大王立此社后取其制以为/天子之法大社之名唯施于天子)
卷二十五 第 23a 页
戎大也丑众也〇王氏曰宗庙宫室内事也自
 内以及外故于卒言立冢土也○毛氏曰起大
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孔氏/曰宜)
(祭社之/名也)
肆不殄(田典/反)厥愠(纡问/反)亦不陨(韵谨/反)厥问柞(子洛/反)
(音/域)(蒲贝/反)矣行道兑(吐外/反)矣混(音/昆)夷駾(徒对/反)
唯其喙(许秽/反)
 毛氏曰肆故今也(朱氏曰犹言遂也/承上起下之辞)○苏氏曰
 殄绝也愠怒也○毛氏曰陨坠也〇郑氏曰小
卷二十五 第 23b 页
 聘曰问柞栎也(陆玑疏曰周秦/人谓柞为栎)棫白桵(如谁/反)
(孔氏曰郭璞云挼小木也丛生有刺实如耳珰/紫赤可食陆玑疏云王苍说棫即柞也其材理)
(全白无赤心者为白桵/二说不同未知孰是)○孔氏曰拔拔然生柯
 叶也〇毛氏曰兑成蹊也〇丘氏曰混当为昆
 字之误也○毛氏曰駾突也(说文曰駾/马疾行貌)○吕氏
 曰喙张喙而息也奔趋者其状如此〇朱氏曰
 大王所愠谓昆夷也言大王虽不能殄绝昆夷
 ○陈氏曰亦不陨坠其聘问之好俟我之植木
 拔然生柯叶行道兑然成蹊径疆理葺治则昆
卷二十五 第 24a 页
 夷疾奔而远我矣〇朱氏曰混夷畏之而奔突
 窜伏维其喙息而巳言德盛而混夷自服也
  军国之容虽备然大王犹未敢轻用其民也
  故不敢殄绝所愠之夷狄亦不陨废其聘问
  之礼盖寒暑之节龙蛇之蛰未有不积而能
  施不屈而能伸者也重以王季三以文王畜
  之可谓厚矣然犹有乐天之事焉至于王业
  光大而不可掩郊关之内郁郁葱葱轮蹄
  辐凑则昆夷不待攘斥自奉头鼠窜之不暇
卷二十五 第 24b 页
  矣是固消长之理也此章或以为专指大王
  或以为专指文王义皆未安孟子曰文王事
  昆夷文王犹事昆夷则大王安得有昆夷駾
  矣维其喙矣之事乎皇矣之诗曰帝省其山
  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
  季然则柞棫拔矣行道兑矣安可专指以为
  文王之诗乎盖总叙周家王业积施屈伸之
  理始于大王而终于文王耳
虞芮(如锐/反)质厥成文王蹶(俱卫/反)厥生予曰有疏附
卷二十五 第 25a 页
予曰有先(苏荐/反)(胡豆/反)予曰有奔奏(如/字)予曰有禦
(鱼吕/反)(亡甫/反)
苏氏曰虞在陜之平陆芮在同之冯翊平陆有
 间原焉则虞芮之所让也○王氏曰质厥成者
质其争讼也成与周官所谓书其刑杀之成同
 ○毛氏曰蹶动也〇王氏曰生与易所谓观我
生同义○毛氏曰率下亲上曰疏附(孔氏曰率/疏者令亲)
(附)相道前后曰先后喻德宣誉曰奔奏(孔氏曰/喻天下)
(以王德宣扬王之声誉使/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武臣折冲曰禦侮○
卷二十五 第 25b 页
 张氏曰虞芮质厥成讼狱者不之纣而之文王
 ○毛氏曰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
 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入其
 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班
 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
 国之君感而相谓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
 之庭乃相让以其所争田为间田而退天下闻
 之而归者四十馀国(苏氏曰大王肇基王迹至/于文王其始犹国于岐山)
(之下其地甚狭故孟子言文王方百里起其后/既克密须而国于𡵨渭之间既克崇然后涉渭)
卷二十五 第 26a 页
(作都于丰其地既广其所服从之国亦众然其/政犹行于西南而巳未能及于东北虞芮质厥)
(成则东北/既集矣)○郑氏曰文王之德所以至然者由
 有疏附先后奔奏禦侮之臣力也
 虞芮质厥成则道化行矣文王蹶然震动深
 省其所自生者惧无以致之也予曰有疏附
  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言我
  无以致此是皆诸臣之力尔德盛而不居此
  文王与人为善也至公无我也于穆不已也
   绵九章章六句
卷二十五 第 26b 页
(雨逼/反)(音/卜)文王能官人也
芃芃(薄红/反)棫朴薪之槱(音/酉)之济济辟(音/壁)王左右趣
(七/喻)
 毛氏曰兴也芃芃木盛貌棫白桵也○郑氏曰
白桵相朴属而生者(孔氏曰释木云朴枹也孙/炎曰朴属丛生谓之枹考)
(工记云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注云朴/属犹附注坚固貌也此言朴者亦谓根枝迫迮)
(相附著/之貌)○毛氏曰槱积也○济济解见文王○
郑氏曰辟君也君王谓文王也○毛氏曰趣趋
也○欧阳氏曰诗人言芃芃然棫朴茂盛采之
卷二十五 第 27a 页
 以备薪槱(毛氏曰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以喻文王养育贤
材美茂官之以充列位而王威仪济济然左右
 之臣趋而事之以见君臣之盛也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音/章)奉璋峨峨(五歌/反)(音/毛)士攸

毛氏曰半圭曰璋(郑氏曰璋璋瓒也祭祀之礼/王祼以圭璋诸臣助之亚祼)
(以璋瓒○孔氏曰玉人云大璋中璋边璋皆是/璋瓒也郊特牲曰灌以圭璋故知璋为璋瓒祭)
(之用瓒唯祼为然祭统云君执圭瓒祼尸大宗/伯执璋瓒亚祼小宰云凡祭祀赞祼将之事然)
(则大宰助王祼小宰又助/之是助行祼事非独一人)○毛氏曰峨峨盛壮
卷二十五 第 27b 页
 也(孔氏曰释训云峨峨祭也/舍人曰峨峨奉璋之貌)髦俊也○欧阳氏
 曰言在宗庙则奉璋助祭皆髦俊之士○朱氏
 曰左右奉之亦有趣向辟王之意○郑氏曰奉
 璋之仪峨峨然故今俊士之所宜
(匹世/反)彼泾(音/经)舟烝(之丞/反)徒楫(音/接)之周王于迈六
师及之
 毛氏曰渒舟行貌〇泾解见谷风○郑氏曰烝
众也○毛氏曰楫棹也(释文曰方言云楫谓之/桡或谓棹释名云在傍)
(拨水/曰擢)○郑氏曰于往也迈行也〇朱氏曰六师
卷二十五 第 28a 页
 六军也(毛氏曰天子六军○孔氏曰瞻彼洛矣/云以作六师常武曰整我六师皆谓六)
(军为六师此六师亦六军也春秋之兵虽累万/之众皆称师军之言师乃是常称大雅莫非天)
(子之礼诗人之作/或以后事言之)○王氏曰泾在周地兴所见
 也○郑氏曰渒渒然泾水中之舟众徒以楫棹
 之○陈氏曰周王有所行迈则六师汲汲然而
 及之不待戒命而至○欧阳氏曰王所官人入
 宗庙居军旅皆可用文武之材各任其事也
  渒彼泾舟烝徒楫之以兴周王于迈六师及
  之之速也
卷二十五 第 28b 页
(陟角/反)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毛氏曰倬大也云汉天河也(尔雅曰箕斗之间/汉津也疏曰刘炫)
(谓是天汉即天河也天/河在箕斗二星之间)○董氏曰昭回于上所
 以言章○郑氏曰文王是时九十馀矣故云寿
考○毛氏曰遐远也○孔氏曰作人变旧造新
 之辞(朱氏曰谓变/化鼓舞之也)○董氏曰遐不作人甚言其
作也○苏氏曰天之苍苍岂自有章哉则亦有
云汉以为之耳○欧阳氏曰云汉在上为天之
文章犹贤人在朝为国之光采○陈氏曰圣人
卷二十五 第 29a 页
 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此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之谓也
(对回/反)(陟角/反)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

 毛氏曰追雕也金曰雕(郑氏曰追师掌追衡/笄则追亦治玉也)
 曰琢○郑氏曰章文章也○毛氏曰相质也(孔/氏)
(曰章是成文则相是/本质故以相为质也)○郑氏曰罔罟张之为纲
 理之为纪(孔氏曰说文云纲网纮也纪别丝也/纲者网之大绳举纲能张网之目故)
(张之为纲也纪者别/理丝缕故理之为纪)○王氏曰文王作人外则
卷二十五 第 29b 页
 使有文内则使有质〇董氏曰玉不琢不成器
 作人犹追琢使之就器也然非养成其质则文
 其得有传哉(丘氏曰有雕琢之文金玉之/质表里如一所以为贤也)○吕
 氏曰所以纲纪四方维持而不坠者皆官人之
 效虽文王无为犹勉勉于斯而不巳也
   棫朴五章章四句
(户但/反)(音/鹿)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
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孔氏曰言文王/受其祖之业也)
  周之先祖以下皆讲师所附丽此篇师传以
卷二十五 第 30a 页
  为文王之诗故有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
  之说于理虽无害然干禄百福之语则不辞
  矣
瞻彼旱麓榛(侧巾/反)(音/户)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

 朱氏曰兴也○毛氏曰旱山名也麓山足也○
 榛解见简兮○陆玑草木疏云楛其形似荆而
 赤茎似蓍上党人织以为牛莒箱器又屈以为
 钗○毛氏曰济济众多也○释文曰岂乐也弟
卷二十五 第 30b 页
 易也〇丘氏曰此篇凡言君子者斥文王也〇
 毛氏曰干求也○程氏曰瞻彼旱山之榛楛草
 木得麓之气济济茂盛兴此周家之岂弟君子
 承其先祖岂弟之道所以兴盛受福也〇陈氏
 曰周家世以乐易为德故其子孙之求福也亦
 遵是乐易而巳其诸异乎人之求欤(朱氏曰岂/弟君子则)
(其干禄也岂弟矣犹/曰其争也君子云尔)
  绵之八章曰柞棫拔矣行道兑矣皇矣之三
  章曰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皆以山
卷二十五 第 31a 页
  林之茂见王业之盛也故周语言此章之义
  曰夫旱麓之榛楛殖故君子得以易乐干禄焉
  若夫山林匮竭林麓散亡薮泽肆既民力彫
  尽田畴荒芜资用乏匮君子将险哀之不暇
  而何易乐之有焉然则所谓榛楛济济者盖
  当时所见之实也至于诗人发兴则周语不
  能尽其义当如程氏说
(所乙/反)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郑氏曰瑟洁鲜貌(程氏曰/瑟密也)○毛氏曰玉瓒圭瓒
卷二十五 第 31b 页
 也(郑氏曰圭瓒之状以圭为柄黄金为勺青金/于外朱中央矣○孔氏曰玉人云祼圭尺有)
(二寸有瓒以祀宗庙典瑞注引汉礼瓒槃大五/升口径八寸下有槃口径一尺则瓒如勺为槃)
(以承之也天子之瓒其柄之圭长/尺有二寸其赐诸侯盖九寸以下)○郑氏曰黄
 流秬鬯也(孔氏曰秬黑黍一秠二米者也秬鬯/者酿秬为酒以郁金之草和之使之)
(芬香条鬯故谓之秬鬯草名郁金则/黄如金色酒在器流动故谓之黄流)殷王帝乙
 之时王季为西伯以功德受此赐(孔氏曰孔丛/子曰吾闻诸)
(子夏曰殷王帝乙之时王季以九/命作伯于西受圭瓒秬鬯之赐)攸所也降下
 也○程氏曰缜密温润之玉瓒其中所盛必黄
 流也岂弟君子则福禄所降也(朱氏曰明宝器/不荐于亵味而)
卷二十五 第 32a 页
(黄流不酌于瓦缶则如盛德必享/于禄寿而福泽不降于淫人矣)○董氏曰郑
 众于周礼引诗作恤彼玉瓒贾公彦曰恤彼玉
瓒盖古文以瑟为恤也
  申上章干禄之义也
(悦宣/反)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朱氏曰兴也○郑氏曰鸢鸱之类(孔氏曰苍颉/解诂以为鸢)
(即鸱/也)○毛氏曰戾至也○郑氏曰遐远也○程
 氏曰作兴起之于善也○谢氏曰鸢飞戾天鱼
 跃于渊犹韩愈谓鱼川咏而鸟云飞上下自然
卷二十五 第 32b 页
 各得其所也诗人之意言如此气象周家作人
 似之(李氏曰抱朴子曰鸢飞在下无力及至乎/上耸身直翅而已然后知鸢飞更不用力)
(亦如鱼跃怡然自得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王/者之作人鼓之舞之使各尽其才亦不知其所)
(以然而/然也)○陈氏曰人才至周而盛虽由周之子
 孙远不作人然其所由来者亦先世之故也
  作人之盛至于如鸢飞鱼跃非积累薰陶久
  且熟者则不能然其来盖有自矣此序所谓
  受祖也
清酒既载骍(息营/反)牡既备以享(许丈/反)以祀以介景
卷二十五 第 33a 页

周礼注曰郑司农云清酒祭祀之酒玄谓清酒
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〇郑氏曰既载谓巳在
尊中也○孔氏曰骍牡赤牡之牲也(董氏曰方/文王时周)
(固未有所尚而骍牡盖以色自别尔○/孔氏曰或作者于后据周所尚而言之)○朱氏
 曰备全具也○郑氏曰景大也○毛氏曰清酒
既载骍牡既备言年丰畜硕也(孔氏曰左传云/奉牲以告曰博)
(硕肥腯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程氏曰此章言子孙承受其业致其诚孝之报
卷二十五 第 33b 页
 后人载酒备牲以享祀其先君祖先飨报而子
 孙受福也
  先祖遗子孙之业莫大于人材故前章言作
  人后章以报祀继之
瑟彼柞棫民所燎(力召/反)矣岂弟君子神所劳(力报/反)

 程氏曰瑟然密茂之状○郑氏曰柞棫之所以
 茂盛者乃人忾燎除其旁草养治之使无害也
(程氏曰今人种/榆亦焚之使茂)○郑氏曰劳劳来犹言佽助〇
卷二十五 第 34a 页
 孔氏曰上言祭以福此言得福之事柞棫所以
 得茂者正以为民所忾燎君子所以得福者正
 以为神所劳来
莫莫葛藟(力轨/反)(以鼓/反)于条枚(芒回/反)岂弟君子求
福不回
 朱氏曰兴也○毛氏曰莫莫施貌(程氏曰莫莫/柔蔓之状)
 ○程氏曰施者谓依缘木之条干○说文曰枚
 干也可为枚○程氏曰不回谓无邪回它道也
 ○郑氏曰葛也藟也延蔓于木之枝本而茂盛
卷二十五 第 34b 页
 喻子孙依缘先人而起〇李氏曰君子承其先
 祖之道以求福禄其求福也无所回邪唯承其
 先祖之道而已
   旱麓六章章四句
思齐(侧皆/反)文王所以圣也(郑氏曰言非但天性德/有所由成○孔氏曰言)
(文王之圣有所以而然也〇欧阳氏/曰文王所以圣者世有贤妃之助也)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美记/反)周姜京室之妇大
姒嗣徽(许韦/反)音则百斯男
朱氏曰思语辞〇毛氏曰齐庄也媚爱也周姜
卷二十五 第 35a 页
 大姜也(朱氏曰大王/之妃大姜也)京室王室也(朱氏曰京周/也○孔氏曰)
(周京俱/是地名)○孔氏曰京师王室之妇○毛氏曰大
 姒文王之妃也徽美也〇朱氏曰百男举成数
 而言其多也(又曰春秋传曰管蔡郕霍鲁卫毛/聃毕原丰郇文之昭也并伯邑考)
(武王为十八人然此特其见于/书传者尔亦可以见其多也)言此庄敬之大
 任乃文王之母实能媚于周姜而称其为周室
 之妇(王氏曰为人母尽母道为人妇尽妇道者/大任也○李氏曰观列女传载胎教则文)
(王由大任而/成德可知矣)○欧阳氏曰大姒每思慕任姜而
 继其美声有不妒忌之贤(长乐刘氏曰妇人以/不妒忌为正心之本)
卷二十五 第 35b 页
 而子孙众多(李氏曰古者亲迎之礼父南向子/北向而跪醮而命之曰往迎尔相)
(成我宗事隆率以敬先姒之嗣若则有常夫为/人妇而必事其先妣之事此古之贤女也以大)
(任而能爱大姜以大姒而又能嗣大任之徽音/则周之贤妃可谓世不乏人矣大姜之后有大)
(任大任之后有大姒/此周之所以兴也)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音/通)刑于寡妻至于
兄弟以御(牙嫁/反)于家邦
郑氏曰惠顺也○孔氏曰宗公是宗庙先公书
序云班宗彝中庸云陈其宗器皆谓宗庙为宗
(毛氏曰宗神也〇张/氏曰未追王故称公)〇郑氏曰时是也恫痛也
卷二十五 第 36a 页
 ○毛氏曰刑法也寡妻适妻也(孔氏曰适妻唯/一故言寡也)
(苏氏曰寡妻犹/言寡小君也)御迎也(郑氏曰御治也○孔氏/曰王肃云以迎治天下)
(国/家)○朱氏曰言文王上有圣母所以成之者远
 内有贤妃圻以助之者深故能顺于先公而鬼
 神歆之无怨恫者其仪法内施于闺门而至于
 兄弟以御于家邦也 张氏曰言接神人之得
 其道 孟子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
 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巳
  毫发不愧于隐微然后近者孚故神罔时怨
卷二十五 第 36b 页
  神罔时恫始可以刑于寡妻
雍雍(于容/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音/亦)亦保
 毛氏曰雍雍和也肃肃敬也 朱氏曰不显幽
 隐之处也 毛氏曰无射无厌也 欧阳氏曰
 保守也言文王平居在宫中则雍雍然而和有
事在宗庙则肃肃然而敬朱氏曰虽居幽隐
 亦常若有临之者(欧阳氏曰不以人所不见/而怠常端庄若有所临)
无厌射亦常有所守焉言其纯而不巳如是
  圣人神人之主也如前章所载神人孚格可
卷二十五 第 37a 页
  谓得为主之道矣欲求所以孚格者当于此
  章观之
肆戎疾不殄烈假(古雅/反)不瑕(音/遐)不闻亦式不諌亦

 毛氏曰肆故今也戎大也疾害也殄绝也〇欧
 阳氏曰烈光也○毛氏曰假大也○陈氏曰瑕
 玷也〇欧阳氏曰光大而无瑕也式法也〇毛
 氏曰不闻亦式不諌亦入言性与天合也〇欧
 阳氏曰事虽未尝闻举必中法又不待教諌而
卷二十五 第 37b 页
 入于善(朱氏曰虽事之无所前闻者而亦无不/合于法度虽无諌诤之者而亦未尝不)
(入于/善)○李氏曰其德性可谓不勉而中不思而
 得矣岂待于有所闻有所谏而后中道哉
 戎疾大患难也羑里之囚是也昆夷猃狁之
 难则其馀也文王之德如上章所陈故虽遭
  大难而不失其圣光大而不可毁缺所谓肆
 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也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音/亦)誉髦斯士
朱氏曰冠以上为成人小子童子也○毛氏曰
卷二十五 第 38a 页
 造为也〇李氏曰古之人指文王也○毛氏曰
 无斁无厌也誉名誉也○释文曰髦俊也○李
 氏曰惟文王之德如此故士皆化之成人则有
 德小子则有造(孔氏曰言长者道德巳成幼者/有业学习王肃云周之成人皆)
(有成德小子皆有/所造为进于善也)○朱氏曰凡所以致是者盖
 由文王之德纯而不巳无有厌斁〇郑氏曰故
 令此士皆有名誉于天下成其俊乂之美也(王/氏)
(曰初言大任大姒则化成乎内也/终言誉髦斯士则化成乎天下矣)○董氏曰韩
 诗作古之人无择
卷二十五 第 38b 页
  圣人流泽万世者莫大于作人所以续天地
  生生之大德也故此诗以是终焉文王之无
  斁孔子之诲人不倦其心一也典谟作于虞
  夏其称尧舜禹皋陶巳曰若稽古则此诗追
  述文王以为古之人复何疑哉
   思齐五章二章章六句三章章四句(郑/氏)
(作四章章六/句今从毛氏)
皇矣美周也天监代殷莫若周周世世脩德莫若
文王(孔氏曰定本/皇下无矣字)
卷二十五 第 39a 页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
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九又/反)爰度(待洛/反)上帝
(匡夷/反)之憎其式廓(苦霍/反)乃眷(音/卷)西顾此维与宅
 毛氏曰皇大也 程氏曰赫威明也下章云王
 赫斯怒 毛氏曰莫定也二国殷夏也四国四
 方也 程氏曰究寻究也度谋度也〇莆田郑
 氏曰耆底定也(程氏曰耆致也颂云耆定/尔功毛氏武传曰耆致也)
 氏曰式用也廓大也宅居也○王氏曰大哉天
 乃赫然下视四方求民之所归矣(郑氏曰谓/所归就也)
卷二十五 第 39b 页
 程氏曰此泛言天佑下民作之君长使得安定
 也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天
惟求民所定故君不善则绝之如彼夏商二国
 不得其政则于四方之国求谋有德之君使王
 天下○莆田郑氏曰天察四方之国而底定之
 憎其用大而为虐者乃眷然西顾维此周虽小
 可与居天子位也(程氏曰谓使其居/西土以王天下也)
作之屏(必领/反)之其菑(侧吏/反)其翳(于计/反)脩之平之其
(古乱/反)其栵(音/例)启之辟(婢亦/反)之其柽(敕贞/反)其椐(羌/居)
卷二十五 第 40a 页
(反)(如/羊)之剔(它历/反)之其檿(乌簟/反)其柘(章夜/反)帝迁明
德串(古患/反)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孔氏曰作攻作之也(朱氏曰作/拔起也)屏除之也○毛
氏曰木立死曰菑(孔氏曰立死之木妨他木/生长为木之害故曰菑也)
毙为翳(孔氏曰生木自倒枝叶覆地为阴翳故/曰翳也○朱氏曰或云小木蒙密蔽翳)
(者/也)○孔氏曰脩理之平治之也(程氏曰谓脩治/其丛列使疏密)
(正直得/其宜)○毛氏曰灌丛生也栵栭也(孔氏曰郭/璞云栭树)
(似槲樕而庳小子如细栗今江/东呼为栭栗程氏曰行生曰栵)○程氏曰启之
 辟之谓芟除也○毛氏曰柽河柳也(孔氏曰河/柳谓河傍)
卷二十五 第 40b 页
(赤茎小杨也陆玑疏/云皮赤枝叶似松)椐樻也(孔氏曰孙炎云樻/肿节可以作杖陆)
(玑疏云节中肿似扶老/今人以为马鞭及杖)○程氏曰攘之剔之谓
 穿剔去其繁冗使成长也〇毛氏曰檿山桑也
(孔氏曰郭璞云檿桑柘属材中为弓冬官考工/记云弓人取干柘为上檿桑次之○朱氏曰檿)
(与柘皆美材可为/弓干又可蚕也)串习也○程氏曰夷平也载
 路犹满路也○欧阳氏曰此章乃本周作宅之
 始𡵨周之民乐就有德皆共刋除树木而营理
 邑居(陈氏曰此言成周作/邑之始太王之初也)○朱氏曰帝迁明德
 谓迁此明德之君于𡵨周也〇吕氏曰串夷载
卷二十五 第 41a 页
 路言民归往也其来者习其平易〇苏氏曰归
 之者载路而不绝○程氏曰天立厥配受命既
 固言天以其德之配天而立之使王则其受命
 坚固而不易也(欧阳氏曰谓立其德可配天者/以为君也○朱氏曰大以其德)
(可配天而立之于此则/其受命坚固而不易矣)言天命终归之必成王
 业也○释文曰翳韩诗作殪云因也因高填下
 也
  周颂曰𡵨有夷之行周自太王以来世以平
  夷为治民串习其平夷归往之者载路而不
卷二十五 第 41b 页
  绝民归之则天命之矣
帝省(昔井/反)其山柞棫斯拔(蒲贝/反)松柏斯兑(徒外/反)
作邦作对自大(音/泰)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
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欧阳氏曰省视也○王氏曰拔者擢其修干之
 谓兑者悦泽外见之谓(毛氏曰兑/易直也)○毛氏曰对
 配也〇孔氏曰王肃云太伯见王季之生文王
 知其天命之必在王季故去而适吴太王没而
 不返而后国传于王季周道大兴〇毛氏曰善
卷二十五 第 42a 页
 兄弟曰友〇朱氏曰兄谓太伯○郑氏曰笃厚
 也○程氏曰载辞也锡予也○毛氏曰丧亡也
 奄大也(孔氏曰释言云荒奄也孙炎云荒大之/奄是荒奄俱为大义○程氏曰奄字之)
(义在忽/遂之间)○程氏曰帝省其山言天视周家之治
 以山为兴也○郑氏曰天作邦谓兴周国也作
 配谓为生明君也(丘氏曰天以圣君为/己配作对谓文王也)是乃自
 太伯王季时则然矣太伯让于王季而文王起
(孔氏曰由太伯让于王季而文王得/起是兴国生君在太伯王季之时也)○程氏曰
 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又述其事也〇王氏曰因
卷二十五 第 42b 页
 心则友者言其有天性因心则然非学而能也
以太伯避季则季疑于弗友故特先言其友也
○朱氏曰王季所以友其兄者因其心之自然
既受太伯之让则益修其德以厚周家之庆而
与其兄以让德之光犹曰彰其知人之明不为
徒让耳(本郑氏/孔氏说)其德如是故能受天禄而不失
 至于文武而奄有四方也
维此王季帝度(待洛/反)其心貊(武伯/反)其德音其德克
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释文/必里)
卷二十五 第 43a 页
(反当作/毗志反)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音/耻)(以䜴/反)
孙子
孔氏曰天开度其心(左传曰心能/制义曰度)○毛氏曰貊
静也(孔氏曰左传乐记韩诗貊皆作莫左传云/德正应和曰莫释诂云貊莫定也郭璞云)
(皆静/定也)○程氏曰类肖也(左传曰勤施/无私曰类)○左氏传
 曰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朱氏曰不僣/故人庆其赏)
(不滥故人/畏其刑)○郑氏曰王君也王季称王者追王
(孔氏曰王季未得称王其实君其国/耳以其追号为王故作者以王言之)○左氏
传曰慈和遍服曰顺〇丘氏曰比亲也(左氏传/曰择善)
卷二十五 第 43b 页
(而从之/曰比)○郑氏曰靡无也祉福也施延也〇程
 氏曰此章述王季之德〇朱氏曰帝度其心犹
 言天诱其衷使能制义也○孔氏曰服虔云发
 号施令天下皆应和之莫然而定无欢哗也○
 程氏曰非徒能明又能类今能知之而弗克践
 之者明及之而行弗类也是非诚有也言王季
 既明又能类所以为至德○莆田郑氏曰能为
 人之长能为人之君故使之主此大邦又能惠
 顺亲比其民人也王季本非当立其立者天也
卷二十五 第 44a 页
○李氏曰后世亦继其德比于文王其德无有
 可恨○程氏曰既受天福禄而能施及于孙子
 此二句结之而下述文王之事也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于愿/反)无然歆(许金/反)(钱面/反)
(但旦/反)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鱼宛/反)徂共
(音/恭)王赫(虎格/反)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安旦/反)徂旅以笃
于周祜(音/户)以对于天下
 毛氏曰无然无是也○程氏曰畔近畔(长乐刘/氏曰畔)
(谓疆畔书所称偏党也反侧也颇/僻也皆安于疆畔而违中者也)援攀援畔援
卷二十五 第 44b 页
 党比也歆欲之动也羡爱羡也登岸既济之义
(王氏曰经以涉川譬涉/难登岸者无难之地)○毛氏曰国有密须氏
 侵阮遂往侵共(孔氏曰王肃云密须氏姞姓之/国左传曰密须之鼓是也笺以)
(阮徂共皆为国鲁诗之义亦以阮徂共皆为国/名孙毓云案书传文王七年五伐有伐密须犬)
(夷黎邘崇未闻有阮徂共三国助纣犯周文王/伐之之事〇张氏曰密地在今宁州阮国名共)
(阮国之地名皆在今泾州今有共池即共也○/前汉地理志安定郡阴密注诗密人国即今宁)
(州/也)○丘氏曰赫怒貌○毛氏曰旅师也按止也
(朱氏曰上旅周师/也下旅密人也)○郑氏曰笃厚也祜福也对
 答也○程氏曰天谓文王无党援以为强无
卷二十五 第 45a 页
 以贪欲而动惟是所先者济天下于险难此谓
 顺天征伐之道(吕氏曰文王以无心得天下虽/赫怒用师皆出于无心也畔援)
(歆羡者皆有心者也文王之/心与斯民速济乎大难者也)于是有密人不共
 拒我大邦之命○张氏曰侵阮直至共之地○
 程氏曰文王赫然而怒整其师旅以遏止密人
 徂共之师救乱安人以厚周家之福以荅天下
 望周之心也此文王征伐之始也〇孟子曰诗
 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
 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
卷二十五 第 45b 页
 之民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居良/反)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
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息浅/反)原居𡵨
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程氏曰依冯也(孔氏曰/依止也)○孔氏曰京是周所都
 之邑○张氏曰侵自阮疆言文王却自阮疆而
 去伐密也○郑氏曰陟登也○毛氏曰矢陈也
(孔氏曰无得/陈兵于我陵)○郑氏曰大陵曰阿〇王氏曰池
 水所聚也○郑氏曰度谋也鲜善也(毛氏曰小/山别大山)
卷二十五 第 46a 页
(曰鲜〇孔氏曰孙/炎云别不相连也)○毛氏曰将侧也方则也〇
 朱氏曰文王在周之京所整之兵既按密人遂
 从阮疆而出以侵密(欧阳氏曰言周师先/据胜地然后侵之)所陟
 之冈即为我冈○杨氏曰圣人一视而同仁则
 天下无彼我之异陵阿泉池皆视之犹我也与
 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异矣此盖戒其军士不为
 暴扰之辞也〇苏氏曰文王既克密须于是相
 其高原而徙都焉所谓程邑是欤○郑氏曰地
 在𡵨山之南居渭水之侧后竟徙都于丰(孔氏/曰太)
卷二十五 第 46b 页
(王初迁巳在𡵨山在𡵨山之阳是去旧都不远/也周书称文王在程作程寤程典皇甫谧云文)
(王徙宅于程盖谓此也笺嫌此即是丰故云后/竟徙都于丰知此非丰者以此居𡵨之阳丰则)
(歧之东南三百里耳○前汉地理志/曰安陆阚骃以为本周之程邑也)○孔氏曰
 背山跨水营建国都乃为万邦之所法则下民
 之所归往(李氏曰下民之/主追称之也)
  用兵必有根本之地文王驻兵于国都以为
  三军之镇故曰依其在京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
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询(音/荀)尔仇方同尔兄
卷二十五 第 47a 页
弟以尔钩(古侯/反)(音/袁)与尔临冲(冒容/反)以伐崇墉(音/容)
毛氏曰长夏长大也(孔氏曰毛以夏为木/○郑氏曰夏诸夏也)革更
也○郑氏曰询谋也怨耦曰仇○丘氏曰仇方
 即崇也○毛氏曰钩钩梯也所以钩引上城者
(孔氏曰钩援一物以梯倚/城相钩引而上援即引也)临临车也冲冲车也
(孔氏曰临者在上临下之名冲者从傍冲突之/称故知二车不同兵书有作临车冲车之法)
 ○郑氏曰崇侯虎倡纣为无道(朱氏曰按史记/崇侯虎谮西伯)
(于纣纣囚西伯于羑里纣赦西伯赐之弓矢鈇/钺得专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归三)
(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毛氏曰墉城也○程氏曰天谓
卷二十五 第 47b 页
 文王予怀尔之明德不大其声色而人化夫圣
 人之诚感无不通故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岂暴
 著其形迹也哉是不发见大其声色也故圣人
 曰声色之于化民末也○朱氏曰不长夏以革
 未详其义(程氏曰其化之感人虽不见其声色/而其应之疾人之恶不及长大而革)
(也言不待迟久而化也〇张氏曰不以声色为/政不以革命有中国〇朱氏曰或曰长尊尚也)
(革兵也不尊尚强大/兵革而人自服也)○程氏曰不识不知顺帝
 之则不作聪明顺天理也○朱氏曰此皆文王
 之明德上帝之所怀也○程氏曰帝谓文王当
卷二十五 第 48a 页
 谋尔为仇之方同尔兄弟之国以尔攻伐之具
 以伐为仇之崇言圣人之化如此而天下有昏
 恶之甚不能化者谋而伐之则天下皆善而王
 业成(吕氏曰言文王其德不形而功无迹与天/同体而巳虽兴兵以伐崇莫非顺帝则而)
(非我/也)
  不长夏以革虽难强通然与不大声以色立
  文既同训诂亦当相类声以色谓声音与笑
  貌也夏以革谓侈大与变革也不大声以色
  则不事外饰矣不长夏以革则不纵私意矣
卷二十五 第 48b 页
 无外饰无私意此明德之实也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音/信)连连攸馘(古获/反)安安
是类是祃(马嫁/反)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
(音/弗)崇墉仡仡(鱼乙/反)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

程氏曰闲闲徐缓之状〇毛氏曰言言高大也
 ○郑氏曰讯言也执所生得者而讯问之○毛
氏曰连连徐也(王氏曰连连/属而弗绝也)攸所也馘获也不
服者杀而献其左耳曰馘(孔氏曰玉藻云听向/任左故不服者杀而)
卷二十五 第 49a 页
(献其左耳曰馘罪其不听命/服罪故取其耳以计功也)○程氏曰安安不
 轻暴也○毛氏曰于内曰类于野曰祃(郑氏曰/类也祃)
(也师祭也○孔氏曰王制云天子将出类于上/帝祃于所征之地尚书夏侯欧阳说以事类祭)
(之在南方就南郊祭之肆师注曰类礼依郊祀/而为之祃祭造军法者其神盖蚩尤或曰黄帝)
 ○王氏曰致致其至也附使之内附也○毛氏
 曰茀茀疆盛也〇王氏曰仡仡壮也○郑氏曰
 肆犯突也(孔氏曰左传云若使轻者肆焉/则可○程氏曰肆谓纵攻也)○毛
 氏曰忽灭也〇朱氏曰拂戾也(孔氏曰拂/拂违也)○程
 氏曰崇侯迷恶当文王始伐之徐缓之时则不
卷二十五 第 49b 页
 服故文王遂加之兵执讯连连之多圣人之伐
 杀其犯顺者非轻肆杀戮也故于馘也安安然
 审重(朱氏曰皆城/下之战也)古者出征类于上帝祃于所
 征之地所以暴明其罪告之神明伐而告之神
 明其伐合神明之道也(朱氏曰言文王缓攻徐/战告祀群神以致附来)
(者而威德被/于四方也)○朱氏曰春秋传曰文王伐崇三
 旬不降退脩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夫始攻之
 缓战之徐也非力不足也非示之弱也将以致
 附而全之也及其终不下而肆之也则天诛不
卷二十五 第 50a 页
 可以留而罪人不可以不得故也此所谓文王
 之师也
  皇矣八章章十二句
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
鸟兽昆虫焉(张氏曰民之归文王久矣此言附则/是方更见得民附若谓至此才来附)
(则不然且如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亦久矣非作辟雍而后服也○孔氏曰昆虫)
(王制注云昆明也明虫者得阳而生得阴而藏祭/统注云昆虫温生寒死之虫然则诸蛰虫皆是也)
孟子曰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
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
卷二十五 第 50b 页
 鳖古之人与民皆乐故能乐也
  所以谓之灵台者不过如孟子之说而巳自
  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下皆讲师之
  赘说也(按武成文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诞)
(膺天命即此序所谓文王受命也以抚方夏/即三分天下有其二之时也惟九年大统未)
(集言既三分天下有其二九年而崩也若以/灵台之作在此九年之间虽非诗人大意所)
(存然尚无害汉儒因此遂以为受命称王而/以灵台为天子之制则悖理甚矣泰誓三篇)
(纣尚在之时武王之称文王止曰文考而巳/至大诰武成追王之后始曰文考文王此文)
(王生前不称王之明验也武王牧野誓师所/告者不过司徒司马司空犹未备天子六卿)
卷二十五 第 51a 页
(之制岂有文王之时/巳僭天子之台哉)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毛氏曰经度之也○苏氏曰灵之言善也(晁氏/曰为)
(刘向之学说灵台之诗曰灵善也/○朱氏曰言其如神灵之所为也)○毛氏曰四
方而高曰台○孔氏曰左传云秦伯获晋侯以
归乃舍诸灵台杜预云在京兆鄠县周之故台
也○郑氏曰营表其位也〇毛氏曰攻作也○
朱氏曰不日不终日也○孔氏曰经理而量度
 初始为灵台之基趾也既度其处乃经理之营
卷二十五 第 51b 页
 表之(王氏曰经其南北而四营之也○长乐/刘氏曰经谓制其广深营谓定其基趾)
 郑氏曰众民筑作不日而成之言说文王之德
 劝其事忘己劳也
  文王之作台主于望氛祲观民俗以察天人
  之意因以疏瀹精神宣节劳逸盖一弛一张
  无非事也楚椒举曰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
  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故榭度于大卒之
  居台度于临观之高其所不夺穑地其为不
  匮财用其事不烦官业其日不废时务瘠硗
卷二十五 第 52a 页
卷二十五 第 53a 页

 郑氏曰亟急也〇丘氏曰子来犹子为父来也
 ○毛氏曰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孔氏曰春秋筑/鹿囿则囿者筑)
(墙为界域而禽兽在其中/○说文曰囿宛有垣也)○尔雅释兽云鹿牡
麚牝麀○毛氏曰攸所也○朱氏曰经始勿亟
 文王恐烦民令勿亟作也庶民子来如子趋父
事不召而自来也(李氏曰左传云筑郎囿李平/子欲其速成叔孙昭子曰诗)
(曰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焉用速成其以剿民也/盖速成出于民之意则可出于君之意则不可)
(出于君之意则为剿民出于/民之意则见其得民心也)〇孔氏曰郑駮异
卷二十五 第 53b 页
义云于台下为囿沼〇赵氏孟子注曰文王在
此囿中麀鹿怀任安其所而伏不惊动也(王氏/曰麀)
(鹿攸伏则孳乳得其时○长乐刘氏曰鹿易惊/易逸王在灵囿徒御非少不惊不逸而攸伏者)
(无害兽之心鹿则/信之而弗疑也)
麀鹿濯濯(直角/反)白鸟翯翯(户角/反)王在灵沼于牣(音/刃)
鱼跃
 毛氏曰濯濯娱游也翯翯肥泽也(孔氏曰娱乐/游戏亦由肥)
(泽故也二/者互相足)沼池也牣满也(苏氏曰/牣充也)○郑氏曰鸟
 兽肥盛喜乐言得其所灵沼鱼盈满其中皆跳
卷二十五 第 54a 页
跃亦言得其所(长乐刘氏曰麀鹿濯濯者行止/自若也白鸟翯翯者飞鸣自适)
(也于牣鱼跃者鱼惊则潜今/牣而跃者习于仁而自遂也)○邹氏曰麀鹿之
在囿不知囿之为囿亦如在于山林鱼鳖之在
沼不知沼之为沼亦如相忘于江湖自非文王
之德上及飞鸟中及走兽下及潜鱼岂能及此
(音/巨)业维枞(七凶/反)(扶云/反)鼓维镛(音/容)(音/乌)论鼓钟
于乐辟(音/壁)
毛氏曰植者曰虡横者曰栒业大版也枞崇牙
(郑氏曰虡也栒也所以县钟鼓也设大版于/上刻画以为饰○孔氏曰县钟磬者两端有)
卷二十五 第 54b 页
(植木其上有横木谓直立者为虡谓横牵者为/栒栒上加之大版刻版捷业如锯齿为之饰又)
(以彩色为大牙其状隆然谓之崇牙枞即崇牙/之貌枞枞然也○朱氏曰枞崇牙之枞枞峻峙)
(貌/也)贲大鼓也(孔氏曰贲大也故谓大鼓为贲鼓/韗人云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
(三之一谓之鼖鼓注亦/云大鼓谓之鼖是也)镛大钟也(孔氏曰释乐/云大钟谓之)
(镛李巡曰大钟/音声大镛大也)○郑氏曰论之言伦也得其伦
 理乎鼓与钟也(苏氏曰/论讲也)○毛氏曰水旋丘如璧
 曰辟雍以节观者(孔氏曰璧体圆而内有孔此/水亦圆而内有地犹如璧然)
(以水绕丘所以节约观者令在外而观也○朱/氏曰王制论学曰天子曰辟廱诸侯曰泮宫说)
(者以为辟廱大射行礼之处也水旋丘如璧以/节观者泮宫诸侯乡射之宫也其水半之盖东)
卷二十五 第 55a 页
(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故振鹭之诗曰振鹭于/飞于彼西廱说者以廱为泽盖即旋丘之水而)
(其学即所谓泽宫也盖古人之学与今不同孟/子所谓序者射也则学盖有以射为主者矣苏)
(氏引庄周言文王有辟廱之乐遂以辟廱亦为/乐名而曰古人以乐教胄子则未知学以乐而)
(得名欤乐以学而得名欤则是又以为习乐之/所也张子亦曰辟廱古无此名其制盖始于此)
(及周有天下遂以名天子之学而诸侯不得立/焉记所谓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泮)
(宫者盖射以择士云尔○孔氏曰郑氏駮异义/云韩诗说辟廱者天子之学所以教天下春射)
(秋飨尊事三老五更在南方七里之内左氏说/天子灵台在太庙之中壅之以灵沼谓之辟廱)
(皆无明文玄按灵台一篇之诗有灵台有灵囿/有灵沼有璧廱则辟雍及三灵皆同处在郊矣)
(袁准正论云辟廱/大射养孤之处)
卷二十五 第 55b 页
 于叹辞也乐记曰论伦无患乐之情也郑氏
  以论为伦盖本诸此或疑灵台之诗叙台池
 苑囿与民同乐胡为以辟雍学校剿入之彼
 盖未尝深考三代人君与士大夫甚亲游宴
 之亵御征行之扈卫无所往而不与髦俊俱
 焉乐正司业父师司成则乐者固学士之所
 常隶也夫岂有二事哉
于论鼓钟于乐辟廱鼍(徒何/反)鼓逄逄(薄红/反)(音/蒙)
(苏口/反)奏公
卷二十五 第 56a 页
 陆氏草木疏曰鼍形似𧋍蜴四足长丈馀生卵
 大如鹅卵甲如铠甲其皮坚厚可冒鼓(李氏曰/上林赋)
(曰击鸣鼍之鼓则以/鼍皮为鼓可知矣)○毛氏曰逄逄和也(释文/曰埤)
(苍云鼓/声也)有眸子而无见曰矇无眸子曰瞍(郑氏/曰凡)
(声使鼓/瞍为之)公事也
 乐者矇瞍之事也闻鼍鼓之声知矇瞍方奏
 其事也前三章乐文王有台池鸟兽之乐也
  后二章乐文王有钟鼓之乐也皆民乐之辞
  也
卷二十五 第 56b 页
  灵台五章章四句
下武继文也武王有圣德复(扶又/反)受天命能昭先
人之功焉(郑氏曰继文/者继文王)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郑氏曰下犹后也(孔氏曰居下/世即是在后)〇毛氏曰三后
大王王季文王也○朱氏曰在天既没而其神
在天也○毛氏曰王武王也○郑氏曰京谓镐
京也○王氏曰大王王季文王以文德造始于
上武王以武功续终于下故曰下武维周世有
卷二十五 第 57a 页
哲王〇陈氏曰哲王谓谁其在天则太王王季
 文王其在镐京则武王是也在镐京者足以配
彼在天者
  下者继上之辞也下武之继文即颂所谓嗣
 武受之也武王一戎衣而天下大定其乐曰
 大武故言周王业之成必曰武焉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苏氏曰作起也○郑氏曰永长也○苏氏曰配
命配天之命〇郑氏曰孚信也○李氏曰武王
卷二十五 第 57b 页
 之所以配三后者则以维世德是求故也起而
 求其先世之德以继之也○陈氏曰三后之孚
著于民久矣至武王配天然后成王者之信(王/氏)
(曰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文王大统未/集至于武王然后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
(服然后能为/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毛氏曰式法也○王氏曰王孚成矣则下土以
为式武王作求至于成王之乎下土之式则亦
 维先人之故继其志述其事故也故曰永言孝
卷二十五 第 58a 页
 思〇李氏曰下土之所以为式者以武王之孝
 而民则之故也(朱氏曰武王既成王业天下咸/法则之亦法其孝思而巳盖求)
(其世德而成王之孚/孝思之至孰大于是)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郑氏曰媚爱也兹此也一人武王也○毛氏曰
 侯维也〇郑氏曰服事也○苏氏曰天下思所
 以媚之者维顺其德以应之然则武王之孝能
 嗣先王之事者岂不明哉〇孔氏曰顺德定本
作慎德准约此诗上下及郑笺引易宜为顺字
卷二十五 第 58b 页
又集注亦作顺疑定本误(董氏曰淮南子/云应侯顺德)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郑氏曰兹此也〇陈氏曰来所自来也许语助
也○苏氏曰绳约也○毛氏曰武迹也〇郑氏
曰祜福也〇陈氏曰昭兹承上昭哉嗣服而言
也武王昭哉嗣服有自来矣其道本于绳约其
祖先之踪迹也○郑氏曰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天下乐仰武王之德欲其寿考之言○后汉祭
祀志注东平王苍曰大雅曰昭兹来御慎其祖
卷二十五 第 59a 页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朱氏曰贺朝贺也周末秦强天子致胙诸侯皆
 贺〇郑氏曰遐远也○孔氏曰佐助也○吕氏
 曰不遐有佐者四方皆来佐助虽万年不以为
远也
   下武六章章四句
文王有声继伐也武王能广文王之声卒其伐功
(孔氏曰经上四章言文王之事下四章言武王/君天下服四方定镐京安后世其所施之事皆)
卷二十五 第 59b 页
(继伐之功故言继伐以揔之○苏氏曰继文/者言继其文德继伐者又兼言其武功也)
文王有声遹(尹橘/反)(音/崚)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
文王烝哉
郑氏曰遹述也骏大也○李氏曰观当如字读
 ○毛氏曰烝君也(吕氏曰烝君也众也/皆所以得众为君也)○苏氏
 曰文王之所以有声者能述大其先人之声耳
 凡求其所以安观其所以成无非述之者此文
 王之所以为君也〇郑氏曰君哉者言其诚得
 人君之道〇说文曰欥诠词也从欠从日诗曰
卷二十五 第 60a 页
 欥求厥宁余律切(董氏曰孙毓引/诗曰欥求厥宁)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

 说文曰酆周文王所都在京兆杜陵西南○孔
 氏曰武功非独伐崇而已所伐邘耆密须昆夷
 之属皆是也别言伐崇者以其功最大其伐最
后故特言之为作邑张本言功成乃作邑也
筑城伊淢(况域/反)作丰伊匹匪棘(居力/反)其欲遹追来
孝王后烝哉
卷二十五 第 60b 页
 毛氏曰淢成沟也(郑氏曰方十里曰成淢其沟/也广深各八尺○孔氏司匠)
(人云成间有淢淢内之地其方/十里○释文曰韩诗作洫深也)○陈氏曰匹称
 也○郑氏曰棘急也○毛氏曰后君也○孔氏
 曰上言作邑于丰此述作丰之制○朱氏曰文
 王筑丰邑之城因旧淢为限而筑之〇陈氏曰
 作丰之制不为侈大唯其称而巳○朱氏曰非
 欲亟成已之所欲也述追先人之志而来致其
 孝耳王后亦指文王也○礼器引诗曰匪革其
 犹聿追来孝○释文棘作亟曰或作棘欲作欲
卷二十五 第 61a 页
 曰或作欲
王公伊濯(直角/反)维丰之垣(音/袁)四方攸同王后维翰
王后烝哉
吕氏曰濯如涤言明白而不昧(张氏曰濯有/鲜洁之意)
毛氏曰翰干也○吕氏曰文王至此明建都邑
示天下知所归往天下皆倚以为赖(朱氏曰四/方于是来)
(归而以文王/为桢干也)
 王公如易所谓王公设险以守其国盖统言
 之也
卷二十五 第 61b 页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音/璧)皇王
烝哉
 郑氏曰丰水禹治之使入渭东注于河丰邑在
 丰水之西镐京在丰水之东(孔氏曰禹贡曰导/渭自鸟鼠同穴东)
(会于丰入于河是丰水入渭东注于河帝王世/纪云丰镐皆在长安之西南言丰邑在丰水之)
(西镐京在丰水之东以时验而知之/后汉地理注丰镐相去二十五里)绩功也○
 毛氏曰皇大也〇郑氏曰辟君也○李氏曰指
丰水以言武王之功(董氏曰诗人论周之建都/在丰镐而丰水正居其中)
(者于是思禹之绩/而见周之成功也)○苏氏曰丰水之所以东注
卷二十五 第 62a 页
 者禹之功也四方之所以归周者武王维君也
 ○张氏曰时武王既得天下故言皇王烝哉(朱/氏)
(曰皇王有天下/之号指武王也)
镐京辟廱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

 毛氏曰武王作邑于镐京(后汉地理志曰镐在/京兆尹上林苑中孟)
(康云长安西南有镐池古史考曰武王迁镐长/安丰亭镐池也皇览曰文王周公冢皆在镐聚)
(东杜/中)○长乐刘氏曰武王自丰而作京于镐以
 诸侯之朝觐四夷之来王非丰邑之可容也故
卷二十五 第 62b 页
越丰水之东作镐京焉(张氏曰周家自后稷居/邰而公刘则居于豳大)
(王邑𡵨而文王又迁于丰至武王则居镐当是/时民之归者日众其地有不能容必至于迁)
 ○张氏曰灵台辟雍文王之学也辟雍之在镐
京者武王之学也辟雍至此始为天子之学当
武王作镐京辟雍之时天下无思不服于此尤
见王业之成也民之归周亦久矣非谓至此而
始子来也〇朱氏曰无思不服心服也孟子曰
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
卷二十五 第 63a 页

 郑氏曰考犹稽也稽疑之法必契灼龟而卜之
 宅居也○郑氏礼记注曰武王卜而谋居此镐
 邑龟则出吉兆正之武王筑成之○吕氏曰言
 武王稽天命宅镐京定都以为天下君也
丰水有芭(音/起)武王岂不仕诒(以之/反)厥孙谋以燕翼
子武王烝哉
 毛氏曰芭草也仕事也○陈氏曰诒遗也○毛
 氏曰燕安也翼敬也○孔氏曰丰水犹以润泽
卷二十五 第 63b 页
 生芭菜况武王岂不以泽及后人为事乎○苏
 氏曰故遗其子孙之谋以安后世之敬者(孔氏/曰以)
(安敬事之子孙○朱氏曰武王岂无所事乎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则武王之事也○王氏曰虽)
(贻之以谋非翼子/亦不能以燕也)
  孙与子特互言之皆谓子孙也序言武王继
  伐而此诗未尝一言及武王之伐功何耶定
  都而无思不服创业而诒厥子孙故非大告
  武成之前所能致也诗人之作盖有本末具
  载精粗兼举者矣亦有言其意而略其事者
卷二十五 第 64a 页
 矣不可以一体求也
   文王有声八章章五句
文王之什十篇六十六章四百一十四句
吕氏家塾读诗记卷第二十五
卷二十五 第 6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