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a 页 WYG0065-042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首下
纲领一(此篇论删书传书源流今文古文/)
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郑氏康/成曰谓)
(若尧典禹贡达/此名使知之)
司马氏迁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
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隋经籍志云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书周室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首下
纲领一(此篇论删书传书源流今文古文/)
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郑氏康/成曰谓)
(若尧典禹贡达/此名使知之)
司马氏迁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
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隋经籍志云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书周室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b 页 WYG0065-0423b.png
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为百篇
孔氏颖达曰圣贤阐教事显于言言惬群心书而示法
因号曰书后人见其久远自于上世尚者上也言此
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
林氏之奇曰孔子之前书之多寡不可得而见书纬云
孔子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
百四十篇为尚书断远取近定其可为世法者百二
十篇为简书此说不然古书简质必不如是之多也
孔氏颖达曰圣贤阐教事显于言言惬群心书而示法
因号曰书后人见其久远自于上世尚者上也言此
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
林氏之奇曰孔子之前书之多寡不可得而见书纬云
孔子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
百四十篇为尚书断远取近定其可为世法者百二
十篇为简书此说不然古书简质必不如是之多也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a 页 WYG0065-0423c.png
班孟坚艺文志于古今书外又有周书七十一篇刘
向云周时号令盖孔子所论百篇之馀于周时所删
去者才七十一篇自周以前疑愈少矣谓有三千馀
篇非也
许氏谦曰圣人欲纳天下于善无他道焉惟示之观戒
而已故孔子于春秋严其褒贬之辞使人知所惧于
书独存其善使人知所法(以上论/删书)
陆氏德明曰书者本王之号令右史所记孔子删录及
向云周时号令盖孔子所论百篇之馀于周时所删
去者才七十一篇自周以前疑愈少矣谓有三千馀
篇非也
许氏谦曰圣人欲纳天下于善无他道焉惟示之观戒
而已故孔子于春秋严其褒贬之辞使人知所惧于
书独存其善使人知所法(以上论/删书)
陆氏德明曰书者本王之号令右史所记孔子删录及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b 页 WYG0065-0423d.png
秦禁学伏生失其本经口诵二十九篇传授伏生授
济南张生千乘欧阳生(字和/伯)生授同郡儿宽(御史/大夫)宽
又从孔安国受业以授欧阳生之子(欧阳大小夏侯/尚书皆出于宽)
欧阳氏世传业至曾孙高作尚书章句为欧阳氏学
高孙地馀(字长宾侍/中少府)以书授元帝传至欧阳歙(字正/思后)
(汉大/司徒)歙以上八世皆为博士济南林尊(字长宾为博/士论石渠官)
(至少府太/子太傅)受尚书于欧阳高以授平当(字子思下邑/人徙平陵官)
(至丞相子晏亦/明经至大司徒)及陈翁生(梁人信都太/傅家世传业)翁生授殷崇
济南张生千乘欧阳生(字和/伯)生授同郡儿宽(御史/大夫)宽
又从孔安国受业以授欧阳生之子(欧阳大小夏侯/尚书皆出于宽)
欧阳氏世传业至曾孙高作尚书章句为欧阳氏学
高孙地馀(字长宾侍/中少府)以书授元帝传至欧阳歙(字正/思后)
(汉大/司徒)歙以上八世皆为博士济南林尊(字长宾为博/士论石渠官)
(至少府太/子太傅)受尚书于欧阳高以授平当(字子思下邑/人徙平陵官)
(至丞相子晏亦/明经至大司徒)及陈翁生(梁人信都太/傅家世传业)翁生授殷崇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a 页 WYG0065-0424a.png
(琅邪人/为博士)及龚胜(字君宾楚/人右扶风)当授朱普(字公文九江/人为博士)及
鲍宣(字子都勃海/人官至司隶)后汉济阴曹曾(字伯山/谏大夫)受业于欧
阳歙传其子祉(河南/尹)又陈留陈弇(字叔明受/业于丁鸿)乐安牟
长(字君高河内太/守中散大夫)并传欧阳尚书沛国桓荣(字春卿/太子太)
(傅太/常)受尚书于朱普(东观汉纪云荣事九/江朱文文即普字)以授汉明
帝遂世相传东京最盛(汉纪云门生为公卿者甚众/学者慕之以为法荣子郁以)
(书授和帝官至侍中太常郁子焉复/以书授安帝官至太子太傅太尉)张生(济南人/为博士)授
夏侯都尉(鲁/人)都尉传族子始昌(昌邑/太傅)始昌传族子胜
鲍宣(字子都勃海/人官至司隶)后汉济阴曹曾(字伯山/谏大夫)受业于欧
阳歙传其子祉(河南/尹)又陈留陈弇(字叔明受/业于丁鸿)乐安牟
长(字君高河内太/守中散大夫)并传欧阳尚书沛国桓荣(字春卿/太子太)
(傅太/常)受尚书于朱普(东观汉纪云荣事九/江朱文文即普字)以授汉明
帝遂世相传东京最盛(汉纪云门生为公卿者甚众/学者慕之以为法荣子郁以)
(书授和帝官至侍中太常郁子焉复/以书授安帝官至太子太傅太尉)张生(济南人/为博士)授
夏侯都尉(鲁/人)都尉传族子始昌(昌邑/太傅)始昌传族子胜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b 页 WYG0065-0424b.png
(字长公后属东平长/信少府太子太傅)胜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
传说灾异又事同郡简卿卿者儿宽门人又从欧阳
氏问为学精熟所问非一师受诏撰尚书说(尚书章/句二十)
(九/卷)号为大夏侯氏学传齐人周堪(字少卿太子/少傅光禄勋)及鲁
国孔霸(字次孺孔子十三世孙为博士以书/授元帝官至太中大夫号褒成君)霸传子
光(字子夏丞相/光又事牟卿)堪授鲁国牟卿(为博/士)及长安许商(字/伯)
(长四至/九卿)商授沛唐林(字子高王莽/时为九卿)及平陵吴章(字伟/君王)
(莽时/博士)重泉王吉(字少音王莽/时为九卿)齐炔钦(字幼卿王/莽时博士)后汉
传说灾异又事同郡简卿卿者儿宽门人又从欧阳
氏问为学精熟所问非一师受诏撰尚书说(尚书章/句二十)
(九/卷)号为大夏侯氏学传齐人周堪(字少卿太子/少傅光禄勋)及鲁
国孔霸(字次孺孔子十三世孙为博士以书/授元帝官至太中大夫号褒成君)霸传子
光(字子夏丞相/光又事牟卿)堪授鲁国牟卿(为博/士)及长安许商(字/伯)
(长四至/九卿)商授沛唐林(字子高王莽/时为九卿)及平陵吴章(字伟/君王)
(莽时/博士)重泉王吉(字少音王莽/时为九卿)齐炔钦(字幼卿王/莽时博士)后汉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a 页 WYG0065-0424c.png
北海牟融亦传大夏侯尚书夏侯建(字长卿胜从父/兄子为博士议)
(郎太子/少傅)师事夏侯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又从五经
诸儒问与尚书相出入者牵引以次章句为小夏侯
氏学传平陵张山拊(字长宾为博士/论石渠至少府)山拊授同县李
寻(字子长/骑都尉)及郑宽中(字少君为博士授成帝官/至光禄大夫领尚书事)山阳
张无故(字子孺广/陵太傅)信都秦恭(字延君城/阳内史)陈留假仓(字/子)
(骄以谒者论石/渠至胶东相)宽中授东郡赵玄(御史/大夫)无故授沛唐
尊(王莽/太傅)恭授鲁冯宾(为博/士)后汉东海王良亦传小夏
(郎太子/少傅)师事夏侯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又从五经
诸儒问与尚书相出入者牵引以次章句为小夏侯
氏学传平陵张山拊(字长宾为博士/论石渠至少府)山拊授同县李
寻(字子长/骑都尉)及郑宽中(字少君为博士授成帝官/至光禄大夫领尚书事)山阳
张无故(字子孺广/陵太傅)信都秦恭(字延君城/阳内史)陈留假仓(字/子)
(骄以谒者论石/渠至胶东相)宽中授东郡赵玄(御史/大夫)无故授沛唐
尊(王莽/太傅)恭授鲁冯宾(为博/士)后汉东海王良亦传小夏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4b 页 WYG0065-0424d.png
侯尚书汉宣帝本始中河内女子得泰誓一篇献之
与伏生所诵合三十篇汉世行之然泰誓年月不与
序相应又不与左传国语孟子众书所引泰誓同马
郑王肃诸儒皆疑之汉书儒林传云百两篇者出东
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传书序
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刘
向校之非是后遂黜其书古文尚书者孔惠之所藏
也鲁恭王坏孔子旧宅(汉景帝子名馀/封于鲁谥恭王)于壁中得之
与伏生所诵合三十篇汉世行之然泰誓年月不与
序相应又不与左传国语孟子众书所引泰誓同马
郑王肃诸儒皆疑之汉书儒林传云百两篇者出东
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传书序
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刘
向校之非是后遂黜其书古文尚书者孔惠之所藏
也鲁恭王坏孔子旧宅(汉景帝子名馀/封于鲁谥恭王)于壁中得之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a 页 WYG0065-0425a.png
皆科斗文字博士孔安国(字子国孔子十二世孙/官至谏大夫临淮太守)以
校伏生所诵为隶古写之增多二十五篇又伏生误
合五篇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安国又受诏为古
文尚书传不获奏上藏之私家(艺文志云/未列学官)以授都尉
朝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多古文说刘向以中
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脱误甚众都尉朝
授胶东庸生(名/谭)庸生授清河胡常(字少子为博/士至部刺史)常授
虢徐敖(右扶/风掾)敖授琅邪王璜及平陵涂恽(字子/真)恽授
校伏生所诵为隶古写之增多二十五篇又伏生误
合五篇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安国又受诏为古
文尚书传不获奏上藏之私家(艺文志云/未列学官)以授都尉
朝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多古文说刘向以中
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脱误甚众都尉朝
授胶东庸生(名/谭)庸生授清河胡常(字少子为博/士至部刺史)常授
虢徐敖(右扶/风掾)敖授琅邪王璜及平陵涂恽(字子/真)恽授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5b 页 WYG0065-0425b.png
河南乘钦(字君长一/本作桑钦)王莽时诸学皆立恽璜等贵显
范晔后汉书云中兴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贾逵(字/景)
(伯扶风人左/中郎将侍中)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玄注解由是古
文尚书遂显于世案今马郑所注并伏生所诵非古
文也孔氏之本绝是以马郑杜预之徒皆谓之逸书
王肃亦注今文而解大与古文相类或肃私见孔传
而秘之乎江左中兴元帝时豫章内史枚颐(字仲真/汝南人)
(○隋经籍/志作梅赜)奏上孔传古文尚书亡舜典一篇购不能
范晔后汉书云中兴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贾逵(字/景)
(伯扶风人左/中郎将侍中)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玄注解由是古
文尚书遂显于世案今马郑所注并伏生所诵非古
文也孔氏之本绝是以马郑杜预之徒皆谓之逸书
王肃亦注今文而解大与古文相类或肃私见孔传
而秘之乎江左中兴元帝时豫章内史枚颐(字仲真/汝南人)
(○隋经籍/志作梅赜)奏上孔传古文尚书亡舜典一篇购不能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6a 页 WYG0065-0425c.png
得乃取王肃注尧典从慎徽五典以下分为舜典篇
以续之(孔序谓伏生以舜典合于尧典孔传尧典止/说帝曰钦哉而马郑王之本同为尧典故取)
(为舜/典)学徒遂盛后范宁(字武子顺阳人/东晋豫章太守)变为今文集
注俗閒或取舜典篇以续孔氏齐明帝建武中吴兴
姚方兴采马王之注造孔传舜典一篇云于大𦨵头
买得上之梁武时为博士议曰孔序称伏生误合五
篇皆文相承接所以致误舜典首有曰若稽古伏生
虽昏耄何容合之遂不行用汉始立欧阳尚书宣帝
以续之(孔序谓伏生以舜典合于尧典孔传尧典止/说帝曰钦哉而马郑王之本同为尧典故取)
(为舜/典)学徒遂盛后范宁(字武子顺阳人/东晋豫章太守)变为今文集
注俗閒或取舜典篇以续孔氏齐明帝建武中吴兴
姚方兴采马王之注造孔传舜典一篇云于大𦨵头
买得上之梁武时为博士议曰孔序称伏生误合五
篇皆文相承接所以致误舜典首有曰若稽古伏生
虽昏耄何容合之遂不行用汉始立欧阳尚书宣帝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6b 页 WYG0065-0425d.png
复立大小夏侯博士平帝立古文永嘉丧乱众家之
书并灭亡而古文孔传始兴置博士郑氏亦置博士
一人近惟崇古文马郑王注遂废今以孔氏为正其
舜典一篇仍用王肃本
李氏延寿曰齐时儒士罕传尚书之业徐遵明兼通之
遵明受业于屯留王聪传授浮阳李周仁及渤海张
文敬李铉河閒权会并郑康成所注非古文也下里
诸生略不见孔氏注解武平末刘光伯(名/炫)刘士元(名/焯)
书并灭亡而古文孔传始兴置博士郑氏亦置博士
一人近惟崇古文马郑王注遂废今以孔氏为正其
舜典一篇仍用王肃本
李氏延寿曰齐时儒士罕传尚书之业徐遵明兼通之
遵明受业于屯留王聪传授浮阳李周仁及渤海张
文敬李铉河閒权会并郑康成所注非古文也下里
诸生略不见孔氏注解武平末刘光伯(名/炫)刘士元(名/焯)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7a 页 WYG0065-0426a.png
始得费甝义疏乃留意焉○刘焯少与炫为友贾马
王郑所传章句多所是非著五经述议行于世炫聪
明博学名亚于焯时称二刘
刘氏煦曰孔颖达明郑氏尚书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
达造其门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
焯改容敬之
朱子曰诸经皆以注疏为主书则兼取刘敞王安石苏
轼程颐杨时晁说之叶梦得吴棫薛季宣吕祖谦
王郑所传章句多所是非著五经述议行于世炫聪
明博学名亚于焯时称二刘
刘氏煦曰孔颖达明郑氏尚书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
达造其门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
焯改容敬之
朱子曰诸经皆以注疏为主书则兼取刘敞王安石苏
轼程颐杨时晁说之叶梦得吴棫薛季宣吕祖谦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7b 页 WYG0065-0426b.png
真氏德秀曰蔡季默(名/沈)西山先生(名元/定)季子也从文公
游文公晚年训传诸经略备独书未及整环视门生
求可付者遂以属君君沈潜反复数十年然后克就
其书考序文之误订诸儒之说以发明二帝三王群
圣贤用心之要洪范洛诰泰誓诸篇往往有先儒所
未及者
吴氏师道曰东莱吕成公(名祖/谦)倡明正学四方来者至
千馀人清江时氏名铸字寿卿者公同年进士与弟
游文公晚年训传诸经略备独书未及整环视门生
求可付者遂以属君君沈潜反复数十年然后克就
其书考序文之误订诸儒之说以发明二帝三王群
圣贤用心之要洪范洛诰泰誓诸篇往往有先儒所
未及者
吴氏师道曰东莱吕成公(名祖/谦)倡明正学四方来者至
千馀人清江时氏名铸字寿卿者公同年进士与弟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8a 页 WYG0065-0426c.png
鋹率其家群从弟子十馀人悉从公游若沄若澜若
泾尤时氏之秀成公辑书说自秦誓溯洛诰未毕而
卒澜以平昔所闻纂成之
金氏履祥曰朱子传注诸经略备独书未及尝别出小
序辨正疑误指其要领以授蔡氏而为集传诸说至
此有所折衷矣而书成于朱子既没之后门人语录
未萃之前犹或不无遗漏放失之憾
杨氏士奇曰书传纂疏元陈栎辑今读书传者率资此
泾尤时氏之秀成公辑书说自秦誓溯洛诰未毕而
卒澜以平昔所闻纂成之
金氏履祥曰朱子传注诸经略备独书未及尝别出小
序辨正疑误指其要领以授蔡氏而为集传诸说至
此有所折衷矣而书成于朱子既没之后门人语录
未萃之前犹或不无遗漏放失之憾
杨氏士奇曰书传纂疏元陈栎辑今读书传者率资此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8b 页 WYG0065-0426d.png
书及董鼎纂注尤详备学者多未及见(以上论传/书源流)
孔氏臧与弟安国书曰旧章潜于壁室歘尔而见岂非
圣祖之灵欲令赞明其道以阐其业曩虽为今学亦
多所不信唯闻尚书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何图
古文乃有百篇邪知以今雠古之隶篆推科斗已定
五十馀篇并为之传
家语孔衍上成帝书曰臣祖安国以经学见称前朝得
古文科斗尚书训传其义其典雅正实与世所传者
孔氏臧与弟安国书曰旧章潜于壁室歘尔而见岂非
圣祖之灵欲令赞明其道以阐其业曩虽为今学亦
多所不信唯闻尚书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何图
古文乃有百篇邪知以今雠古之隶篆推科斗已定
五十馀篇并为之传
家语孔衍上成帝书曰臣祖安国以经学见称前朝得
古文科斗尚书训传其义其典雅正实与世所传者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9a 页 WYG0065-0427a.png
不同日而语也光禄大夫向以为其时所未施之故
不记于别录臣窃惜之
班氏固曰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
以起其家逸书得十馀篇盖尚书滋多于是矣○刘
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
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
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馀脱
字数十(颜氏师古曰中者天子之/书也言中以别于外耳)
不记于别录臣窃惜之
班氏固曰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
以起其家逸书得十馀篇盖尚书滋多于是矣○刘
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
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
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馀脱
字数十(颜氏师古曰中者天子之/书也言中以别于外耳)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9b 页 WYG0065-0427b.png
范氏蔚宗曰刘陶明尚书为之训诂推三家尚书及古
文是正文字三百馀事名曰中文尚书
孔氏颖达曰伏生所传三十四篇谓之今文则夏侯胜
夏侯建欧阳和伯等三家所传及后汉末蔡邕所勒
石经是也孔所传者胶东庸生刘歆贾逵马融等所
传是也郑玄师祖孔学而贱夏侯欧阳等何意郑注
并与孔异篇数并与三家同良由孔注之后其书散
逸至晋世始得古文尚书而施行焉然孔注之后历
文是正文字三百馀事名曰中文尚书
孔氏颖达曰伏生所传三十四篇谓之今文则夏侯胜
夏侯建欧阳和伯等三家所传及后汉末蔡邕所勒
石经是也孔所传者胶东庸生刘歆贾逵马融等所
传是也郑玄师祖孔学而贱夏侯欧阳等何意郑注
并与孔异篇数并与三家同良由孔注之后其书散
逸至晋世始得古文尚书而施行焉然孔注之后历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0a 页 WYG0065-0427c.png
及后汉之末无人传说至晋之初犹得存者虽不列
学官散在民閒事虽久远故得犹存
欧阳氏修曰开元十四年明皇以洪范无偏无颇声不
协诏改为无偏无陂天宝三年又诏集贤学士卫包
改古文从今文(马氏端临曰汉之所谓古文者科斗/书今文者隶书也唐之所谓古文者)
(隶书今文者世所/通用之俗字也)
刘氏安世曰今之书乃汉所谓尚书若复求孔子所定
之书今不见矣汉承秦火之后诸儒各以所学谈经
学官散在民閒事虽久远故得犹存
欧阳氏修曰开元十四年明皇以洪范无偏无颇声不
协诏改为无偏无陂天宝三年又诏集贤学士卫包
改古文从今文(马氏端临曰汉之所谓古文者科斗/书今文者隶书也唐之所谓古文者)
(隶书今文者世所/通用之俗字也)
刘氏安世曰今之书乃汉所谓尚书若复求孔子所定
之书今不见矣汉承秦火之后诸儒各以所学谈经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0b 页 WYG0065-0427d.png
自济南伏生以降不独一人就其中取之独孔安国
古文尤胜诸家则今尚书是也
林氏之奇曰贾马郑服皆不见古文尚书至晋齐间其
书渐出及隋开皇二年求遗书得舜典然后五十八
篇方备孔氏书始出皆用隶书今之所传乃唐天宝
所定之本也
朱子曰书有古文有今文今文乃伏生口传古文乃壁
中之书大禹谟说命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泰誓等篇
古文尤胜诸家则今尚书是也
林氏之奇曰贾马郑服皆不见古文尚书至晋齐间其
书渐出及隋开皇二年求遗书得舜典然后五十八
篇方备孔氏书始出皆用隶书今之所传乃唐天宝
所定之本也
朱子曰书有古文有今文今文乃伏生口传古文乃壁
中之书大禹谟说命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泰誓等篇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1a 页 WYG0065-0428a.png
凡易读者皆古文况又是科斗书以伏生书字文考
之方读得岂有数百年壁中之物安得不讹损一字
又却是伏生记得者难读此尤可疑今人作全书解
必不是○问尚书古文今文有优劣否曰孔壁之传
汉时却不传只是司马迁曾师授如伏生尚书汉世
却多传者晁错以伏生不曾出其女口授有齐音不
可晓者以意属成此载于史者及观经传及孟子引
享多仪出自洛诰却无差只疑伏生偏记得难底却
之方读得岂有数百年壁中之物安得不讹损一字
又却是伏生记得者难读此尤可疑今人作全书解
必不是○问尚书古文今文有优劣否曰孔壁之传
汉时却不传只是司马迁曾师授如伏生尚书汉世
却多传者晁错以伏生不曾出其女口授有齐音不
可晓者以意属成此载于史者及观经传及孟子引
享多仪出自洛诰却无差只疑伏生偏记得难底却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1b 页 WYG0065-0428b.png
不记得易底然有一说可论难易古人文字有一般
如今人书简说话杂以方言一时记录者有一般是
做出告戒之命者疑盘诰之类是一时告语百姓盘
庚劝谕百姓迁都之类是出于记录至于蔡仲之命
微子之命囧命之属或出当时做成底诏诰文字如
后世朝廷词臣所为者
章氏如愚曰书学不同非伏生之由也盖古人传授点
定大义则意见义通无俟乎训诂之末也生当煨烬
如今人书简说话杂以方言一时记录者有一般是
做出告戒之命者疑盘诰之类是一时告语百姓盘
庚劝谕百姓迁都之类是出于记录至于蔡仲之命
微子之命囧命之属或出当时做成底诏诰文字如
后世朝廷词臣所为者
章氏如愚曰书学不同非伏生之由也盖古人传授点
定大义则意见义通无俟乎训诂之末也生当煨烬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2a 页 WYG0065-0429a.png
之馀授书于人其所诵者传之其所忘者阙之于大
义既末有害而盘诰聱牙自是书之本体亦非生所
改易也典谟贡范同出于生而明白坦亮如彼独盘
诰有艰深焉则其书之所以艰深非齐音使然而世
儒之所以疑生者皆非其实也
金氏履祥曰孔壁中不惟有古文诸篇计必兼有今文
诸篇安国虽以伏生之书考古文不能复以古文之
书订今文是以古文多平易今文多艰涩
义既末有害而盘诰聱牙自是书之本体亦非生所
改易也典谟贡范同出于生而明白坦亮如彼独盘
诰有艰深焉则其书之所以艰深非齐音使然而世
儒之所以疑生者皆非其实也
金氏履祥曰孔壁中不惟有古文诸篇计必兼有今文
诸篇安国虽以伏生之书考古文不能复以古文之
书订今文是以古文多平易今文多艰涩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2b 页 WYG0065-0429b.png
陈氏第曰孔安国古文二十五篇至东晋始显唐人疏
之始大行于世未有议其为伪者宋吴才老始曰安
国所增多之书皆文从字顺非若伏生之书诘曲聱
牙至有不可读者吴草庐因之曰二十五篇采辑补
缀无一字无所本而平缓卑弱殊不类秦汉以前之
文愚窃以为过也今文自殷盘周诰外若尧典皋谟
甘誓汤誓高宗肜日西伯戡黎牧誓洪范无逸顾命
何尝不文从字顺乎左国礼记诸书称引二十五篇
之始大行于世未有议其为伪者宋吴才老始曰安
国所增多之书皆文从字顺非若伏生之书诘曲聱
牙至有不可读者吴草庐因之曰二十五篇采辑补
缀无一字无所本而平缓卑弱殊不类秦汉以前之
文愚窃以为过也今文自殷盘周诰外若尧典皋谟
甘誓汤誓高宗肜日西伯戡黎牧誓洪范无逸顾命
何尝不文从字顺乎左国礼记诸书称引二十五篇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3a 页 WYG0065-0429c.png
彬彬具在今谓作古文者采缀为之是倒置本末而
以枝叶作根干矣且其纪纲道德经纬人事深沉而
切至高朗而矫健又安见其平缓卑弱乎孔颖达曰
古文经虽然早出晚始得行其词富而备其义弘而
雅故复而不厌久而愈亮可谓知言也已(以上论今/文古文)
纲领二(此篇论尚书大旨体例及书序/)
礼记疏通知远书教也
孔氏鲋曰子曰吾于帝典见尧舜之圣焉于大禹皋陶
以枝叶作根干矣且其纪纲道德经纬人事深沉而
切至高朗而矫健又安见其平缓卑弱乎孔颖达曰
古文经虽然早出晚始得行其词富而备其义弘而
雅故复而不厌久而愈亮可谓知言也已(以上论今/文古文)
纲领二(此篇论尚书大旨体例及书序/)
礼记疏通知远书教也
孔氏鲋曰子曰吾于帝典见尧舜之圣焉于大禹皋陶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3b 页 WYG0065-0429d.png
谟益稷见禹稷皋陶之忠勤功勋焉于洛诰见周公
之德焉故帝典可以观美大禹谟禹贡可以观事皋
陶谟益稷可以观政洪范可以观度泰誓可以观义
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通斯七者则书之大
义举矣
董氏仲舒曰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尧
舜三王之业皆由仁义为本
扬氏雄曰说事者莫辨乎书○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
之德焉故帝典可以观美大禹谟禹贡可以观事皋
陶谟益稷可以观政洪范可以观度泰誓可以观义
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通斯七者则书之大
义举矣
董氏仲舒曰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尧
舜三王之业皆由仁义为本
扬氏雄曰说事者莫辨乎书○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4a 页 WYG0065-0430a.png
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刘氏协曰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
行言昭灼也○尚书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
刘氏知几曰尚书者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学者必
先精此书次览群籍
司马氏光曰尚书者二帝三王嘉言要道尽在其中为
政之成规稽古之先务也欲求楷模莫盛于此
张子曰钦明文思尧德也浚哲文明温恭允塞舜德也
刘氏协曰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
行言昭灼也○尚书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
刘氏知几曰尚书者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学者必
先精此书次览群籍
司马氏光曰尚书者二帝三王嘉言要道尽在其中为
政之成规稽古之先务也欲求楷模莫盛于此
张子曰钦明文思尧德也浚哲文明温恭允塞舜德也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4b 页 WYG0065-0430b.png
舜之德与尧不同盖圣人有一善之源足以兼天下
之善如孟子言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盖知所本○
尧舜之心其施直欲至于无穷言朔南暨声教东渐
于海西被于流沙是犹有限此外更有去处修己以
安百姓欲得人人如已然安得如此○稽众舍己尧
也与人为善舜也闻言则拜禹也用人惟已改过不
吝汤也不闻亦式不谏亦入文王也皆虚其心以为
天下也
之善如孟子言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盖知所本○
尧舜之心其施直欲至于无穷言朔南暨声教东渐
于海西被于流沙是犹有限此外更有去处修己以
安百姓欲得人人如已然安得如此○稽众舍己尧
也与人为善舜也闻言则拜禹也用人惟已改过不
吝汤也不闻亦式不谏亦入文王也皆虚其心以为
天下也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5a 页 WYG0065-0430c.png
程子曰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则天下享唐虞夏
商周之治○尧与舜更无优劣及至汤武便别孟子
言性之反之自古无人如此说只孟子分别出来便
知得尧舜是生而知之汤武是学而能之文王之德
则似尧舜禹之德则似汤武要之皆是圣人○万物
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至如言天讨有罪五刑
五用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此都是天理自然当
如此人几时与与则便是私意
商周之治○尧与舜更无优劣及至汤武便别孟子
言性之反之自古无人如此说只孟子分别出来便
知得尧舜是生而知之汤武是学而能之文王之德
则似尧舜禹之德则似汤武要之皆是圣人○万物
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至如言天讨有罪五刑
五用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此都是天理自然当
如此人几时与与则便是私意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5b 页 WYG0065-0430d.png
曾氏巩曰唐虞为二典者所记独其迹耶并与其深微
之意而传之方是时岂特任政者皆天下之士哉盖
执简操笔而随者亦皆圣人之徒也
杨氏时曰书存者五十九篇窃以一言蔽之曰中而已
矣尧舜禹授受之际岂不重哉而所言止此仲虺称
汤曰建中于民箕子陈洪范曰皇建其有极然则帝
之所以为帝王之所以为王率此道也夫所谓中者
岂执一之谓哉亦贵乎时中也时中者当其可之谓
之意而传之方是时岂特任政者皆天下之士哉盖
执简操笔而随者亦皆圣人之徒也
杨氏时曰书存者五十九篇窃以一言蔽之曰中而已
矣尧舜禹授受之际岂不重哉而所言止此仲虺称
汤曰建中于民箕子陈洪范曰皇建其有极然则帝
之所以为帝王之所以为王率此道也夫所谓中者
岂执一之谓哉亦贵乎时中也时中者当其可之谓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6a 页 WYG0065-0431a.png
也后世昧执中之权而不知时措之宜徇名失实乌
足与论圣人之中道哉
朱子曰尧舜禹之相授也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
惟一允执厥中尧舜禹皆大圣人也生而知之宜无
事于学矣而犹曰精曰一曰执者明虽生而知之亦
资学以成之也○日新又新昔成汤所以反之而至
于圣者正惟学于伊尹而有得于此故称其德者曰
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又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又曰
足与论圣人之中道哉
朱子曰尧舜禹之相授也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
惟一允执厥中尧舜禹皆大圣人也生而知之宜无
事于学矣而犹曰精曰一曰执者明虽生而知之亦
资学以成之也○日新又新昔成汤所以反之而至
于圣者正惟学于伊尹而有得于此故称其德者曰
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又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又曰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6b 页 WYG0065-0431b.png
从谏弗咈改过不吝又曰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皆日新之谓也至诗所谓圣敬日跻者则其语意于
日新为至近而敬之一字又见其所以日新之本盖
不如是则亦何地可据而能日继其功哉至武王受
师尚父丹书之戒而于几席觞豆刀剑户牖盥盘莫
不铭焉则亦闻汤之风而兴起者皆可以为万世帝
王之法矣
王氏炎曰为治有定法天下无定时时异则法异虽尧
皆日新之谓也至诗所谓圣敬日跻者则其语意于
日新为至近而敬之一字又见其所以日新之本盖
不如是则亦何地可据而能日继其功哉至武王受
师尚父丹书之戒而于几席觞豆刀剑户牖盥盘莫
不铭焉则亦闻汤之风而兴起者皆可以为万世帝
王之法矣
王氏炎曰为治有定法天下无定时时异则法异虽尧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7a 页 WYG0065-0431c.png
舜禹相授一道法亦不能无损益分划九州尧之制
也然舜则析为十有二州分命羲和尧之制也至夏
则羲和合为一官圣人顺人情观世变立法经治虽
不可变古亦不可泥古也
王氏应麟曰仲虺之诰言仁之始也汤诰言性之始也
太甲言诚之始也说命言学之始也皆见于商书○
汤之诰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武之誓曰惟人万
物之灵刘子所谓天地之中子思所谓天命之性孟
也然舜则析为十有二州分命羲和尧之制也至夏
则羲和合为一官圣人顺人情观世变立法经治虽
不可变古亦不可泥古也
王氏应麟曰仲虺之诰言仁之始也汤诰言性之始也
太甲言诚之始也说命言学之始也皆见于商书○
汤之诰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武之誓曰惟人万
物之灵刘子所谓天地之中子思所谓天命之性孟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7b 页 WYG0065-0431d.png
子所谓性善渊源远矣○虞之赓歌夏五子之歌此
三百之权舆也洪范无偏无陂至归其有极与周礼
大师教以六诗同一机伊训三风十愆自圣谟洋洋
而下亦叶其音盖欲日诵是训如卫武公之抑戒也
陈氏淳曰尧舜禹汤文武更相授受中天地为三纲五
常之主皋陶伊傅周召又相与辅相跻天下文明之
治
董氏鼎曰一书之中其于明德新民之纲修齐治平之
三百之权舆也洪范无偏无陂至归其有极与周礼
大师教以六诗同一机伊训三风十愆自圣谟洋洋
而下亦叶其音盖欲日诵是训如卫武公之抑戒也
陈氏淳曰尧舜禹汤文武更相授受中天地为三纲五
常之主皋陶伊傅周召又相与辅相跻天下文明之
治
董氏鼎曰一书之中其于明德新民之纲修齐治平之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8a 页 WYG0065-0432a.png
目即尧典已尽其要而危微精一四言所以开知行
之端主善协一四言所以示博约之义务学则说命
其入道之门为治则洪范其经世之要也他如齐天
运则有羲和之历定地理则有禹贡之篇正官僚则
有周官之制度修己任人则有无逸立政诸书煨烬
坏烂之馀百篇仅存其半而宏纲实用尚如此故尝
谓六经莫备于书易主卜筮即洪范之稽疑也礼主
节文即虞书之五礼也诗主咏歌即后夔之乐教也
之端主善协一四言所以示博约之义务学则说命
其入道之门为治则洪范其经世之要也他如齐天
运则有羲和之历定地理则有禹贡之篇正官僚则
有周官之制度修己任人则有无逸立政诸书煨烬
坏烂之馀百篇仅存其半而宏纲实用尚如此故尝
谓六经莫备于书易主卜筮即洪范之稽疑也礼主
节文即虞书之五礼也诗主咏歌即后夔之乐教也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8b 页 WYG0065-0432b.png
周礼设官即周官六卿率属之事也春秋褒贬即皋
谟命德讨罪之权也帝王修齐治平之规模事业尽
在此书学者其可不尽心焉
方氏孝孺曰尧舜禹功德之盛未足见圣人之大于处
盛美而不居然后可见其量也
章氏陬曰韩子有言记事者必提其要若天文地理图
书律吕四者皆书之要也
薛氏瑄曰尧典以钦之辞始益稷以钦之辞终则尧舜
谟命德讨罪之权也帝王修齐治平之规模事业尽
在此书学者其可不尽心焉
方氏孝孺曰尧舜禹功德之盛未足见圣人之大于处
盛美而不居然后可见其量也
章氏陬曰韩子有言记事者必提其要若天文地理图
书律吕四者皆书之要也
薛氏瑄曰尧典以钦之辞始益稷以钦之辞终则尧舜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9a 页 WYG0065-0432c.png
传心之要可知矣○舜之兢兢业业禹之祗台德先
成汤之慄慄危惧文王之小心翼翼皆敬谨之谓也
○人君之德惟明为先书称尧曰钦明舜曰文明禹
曰明明汤曰克明文王曰若日月之照临皆言明也
明则在已之理欲判然在人之邪正别白处已处人
万事皆得其当矣○易虽古于书然伏羲时但有卦
画而无文辞文辞实始于书故凡言德言圣言神言
心言道言中言性言天言命言诚言善言一之类诸
成汤之慄慄危惧文王之小心翼翼皆敬谨之谓也
○人君之德惟明为先书称尧曰钦明舜曰文明禹
曰明明汤曰克明文王曰若日月之照临皆言明也
明则在已之理欲判然在人之邪正别白处已处人
万事皆得其当矣○易虽古于书然伏羲时但有卦
画而无文辞文辞实始于书故凡言德言圣言神言
心言道言中言性言天言命言诚言善言一之类诸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19b 页 WYG0065-0432d.png
性理之名多见于书
钱氏与映曰为人君而建极驭宇不可不知书为人臣
而为德为民不可不知书为庶人而遵由道路不可
不知书(以上论尚/书大旨)
孔氏颖达曰书体为例有十一曰典二曰谟三曰贡四
曰歌五曰誓六曰诰七曰训八曰命九曰征十曰范
尧典舜典二篇典也大禹谟皋陶谟二篇谟也禹贡
一篇贡也五子之歌一篇歌也甘誓泰誓三篇汤誓
钱氏与映曰为人君而建极驭宇不可不知书为人臣
而为德为民不可不知书为庶人而遵由道路不可
不知书(以上论尚/书大旨)
孔氏颖达曰书体为例有十一曰典二曰谟三曰贡四
曰歌五曰誓六曰诰七曰训八曰命九曰征十曰范
尧典舜典二篇典也大禹谟皋陶谟二篇谟也禹贡
一篇贡也五子之歌一篇歌也甘誓泰誓三篇汤誓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0a 页 WYG0065-0433a.png
牧誓费誓秦誓八篇誓也仲虺之诰汤诰大诰康诰
酒诰召诰洛诰康王之诰八篇诰也伊训一篇训也
说命三篇微子之命蔡仲之命顾命毕命囧命文侯
之命九篇命也胤征一篇征也洪范一篇范也此各
随事而言益稷亦谟也因其人称言以别之其太甲
咸有一德伊尹训道王亦训之类盘庚亦诰也故王
肃云不言诰何也取其徙而立功非但录其诰高宗
肜日与训序连文亦训辞可知也西伯戡黎云祖伊
酒诰召诰洛诰康王之诰八篇诰也伊训一篇训也
说命三篇微子之命蔡仲之命顾命毕命囧命文侯
之命九篇命也胤征一篇征也洪范一篇范也此各
随事而言益稷亦谟也因其人称言以别之其太甲
咸有一德伊尹训道王亦训之类盘庚亦诰也故王
肃云不言诰何也取其徙而立功非但录其诰高宗
肜日与训序连文亦训辞可知也西伯戡黎云祖伊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0b 页 WYG0065-0433b.png
恐奔告于受亦诰也武成云识其政事亦诰也旅獒
戒王亦训也金縢自为一体祝亦诰辞也梓材酒诰
分出亦诰也多士以王命诰自然诰也无逸戒王亦
训也君奭周公诰召公亦诰也多方周官上诰于下
亦诰也君陈君牙与毕公之类亦命也吕刑陈刑告
王亦诰也书篇之名因事而立既无体例随便为文
郑氏樵曰典谟训诰誓命孔安国以为书之六体由今
观之有一篇备数篇之体如大禹谟曰禹乃会群后
戒王亦训也金縢自为一体祝亦诰辞也梓材酒诰
分出亦诰也多士以王命诰自然诰也无逸戒王亦
训也君奭周公诰召公亦诰也多方周官上诰于下
亦诰也君陈君牙与毕公之类亦命也吕刑陈刑告
王亦诰也书篇之名因事而立既无体例随便为文
郑氏樵曰典谟训诰誓命孔安国以为书之六体由今
观之有一篇备数篇之体如大禹谟曰禹乃会群后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1a 页 WYG0065-0433c.png
誓师则是谟亦有誓也说命曰王庸作书以诰则是
命亦有诰也以至益稷洪范本谟而不言谟旅獒无
逸本训而不言训盘庚梓材本诰不言诰胤征不言
誓君陈君牙不言命大抵五十八篇之中圣人取予
之意各有所主有取于治乱兴废之所由者如典谟
训诰汤誓之类是也有世不得以为治而有取其言
以传远者如五子之歌君牙囧命是也有取其事者
胤征是也有取其意者吕刑是也有特记其时者文
命亦有诰也以至益稷洪范本谟而不言谟旅獒无
逸本训而不言训盘庚梓材本诰不言诰胤征不言
誓君陈君牙不言命大抵五十八篇之中圣人取予
之意各有所主有取于治乱兴废之所由者如典谟
训诰汤誓之类是也有世不得以为治而有取其言
以传远者如五子之歌君牙囧命是也有取其事者
胤征是也有取其意者吕刑是也有特记其时者文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1b 页 WYG0065-0433d.png
侯之命是也有以示戒劝者费秦誓是也与三百篇
之美刺二百四十二年之褒贬无以异也
朱子曰古史之体可见者书春秋而已春秋编年通纪
以见事之先后书则每事别记以具事之首尾意者
当时史官既以编年纪事至于事之大者则又采合
而别记之若二典所记上下百有馀年而武成金縢
诸篇其所纪理或更岁月或历数年其间岂无异事
盖必已具于编年之史而今不复见矣
之美刺二百四十二年之褒贬无以异也
朱子曰古史之体可见者书春秋而已春秋编年通纪
以见事之先后书则每事别记以具事之首尾意者
当时史官既以编年纪事至于事之大者则又采合
而别记之若二典所记上下百有馀年而武成金縢
诸篇其所纪理或更岁月或历数年其间岂无异事
盖必已具于编年之史而今不复见矣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2a 页 WYG0065-0434a.png
董氏鼎曰陆德明以六体分正摄盖以典谟训诰誓命
名篇者为正不以名篇而在六体之类者为摄然古
之为书者随时书事因事成言取辞之达意而已岂
如后之作文者求必合体制也孔氏以六体言大槩
已举虽不以六字名篇合其类则是亦正也何以摄
为
陈氏栎曰书体有六典谟训诰誓命是也今篇名元有
此六字者固不待言矣其无此六字如太甲咸有一
名篇者为正不以名篇而在六体之类者为摄然古
之为书者随时书事因事成言取辞之达意而已岂
如后之作文者求必合体制也孔氏以六体言大槩
已举虽不以六字名篇合其类则是亦正也何以摄
为
陈氏栎曰书体有六典谟训诰誓命是也今篇名元有
此六字者固不待言矣其无此六字如太甲咸有一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2b 页 WYG0065-0434b.png
德旅獒无逸立政训体也盘庚西伯戡黎微子多士
多方君奭周官诰体也胤征誓体也君陈君牙吕刑
命体也虽其间不无简编之残断字语之舛讹然上
自尧舜之盛下逮东周之初二千馀年之事犹赖此
可考焉(以上论/书体例)
孔氏颖达曰书序郑玄马融王肃并云孔子所作依纬
文也百篇凡六十三序
林氏光朝曰序乃历代史官相传以为书之总目犹诗
多方君奭周官诰体也胤征誓体也君陈君牙吕刑
命体也虽其间不无简编之残断字语之舛讹然上
自尧舜之盛下逮东周之初二千馀年之事犹赖此
可考焉(以上论/书体例)
孔氏颖达曰书序郑玄马融王肃并云孔子所作依纬
文也百篇凡六十三序
林氏光朝曰序乃历代史官相传以为书之总目犹诗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3a 页 WYG0065-0434c.png
之有小序也
朱子曰某看得书小序不是孔子自作只是周秦间低
手人作然后人亦自理会他本义未得且如皋陶矢
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申重也序者本意先说皋
陶后说禹谓舜欲令禹重说故将申字系禹字盖伏
生书以益稷合于皋陶谟而思曰赞赞襄哉与帝曰
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相
连申之二字便见是舜令禹重言之意此是序者本
朱子曰某看得书小序不是孔子自作只是周秦间低
手人作然后人亦自理会他本义未得且如皋陶矢
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申重也序者本意先说皋
陶后说禹谓舜欲令禹重说故将申字系禹字盖伏
生书以益稷合于皋陶谟而思曰赞赞襄哉与帝曰
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相
连申之二字便见是舜令禹重言之意此是序者本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3b 页 WYG0065-0434d.png
意今人都不如此说○小序断不是孔子做○问除
书序不以冠篇首者岂非有所疑于其间邪曰诚有
可疑且如康诰第述文王不曾说及武王只有乃寡
兄是说武王又是自称之词然则康诰是武王诰康
叔明矣但缘其中有错说周公初基处遂使序者以
为成王时事此岂可信曰然则殷地武王既以封武
庚而使三叔监之矣又以何处封康叔曰既言以殷
馀民封康叔岂非封武庚之外将以封之乎又曾见
书序不以冠篇首者岂非有所疑于其间邪曰诚有
可疑且如康诰第述文王不曾说及武王只有乃寡
兄是说武王又是自称之词然则康诰是武王诰康
叔明矣但缘其中有错说周公初基处遂使序者以
为成王时事此岂可信曰然则殷地武王既以封武
庚而使三叔监之矣又以何处封康叔曰既言以殷
馀民封康叔岂非封武庚之外将以封之乎又曾见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4a 页 WYG0065-0435a.png
吴才老辨梓材一篇云后半截不是梓材缘其中多
是勉君乃臣告君之词未尝如前一截称王曰又称
汝为上告下之词亦自有理
马氏廷鸾曰书序自为一编故以昔在帝尧起于篇首
后接舜典则曰虞舜侧微接禹谟则曰皋陶矢厥谟
禹成厥功益足證古序自为一篇而相续之辞如此
盖史氏旧文也
何氏异孙曰书序东莱吕氏以为皆孔子文而朱文公
是勉君乃臣告君之词未尝如前一截称王曰又称
汝为上告下之词亦自有理
马氏廷鸾曰书序自为一编故以昔在帝尧起于篇首
后接舜典则曰虞舜侧微接禹谟则曰皋陶矢厥谟
禹成厥功益足證古序自为一篇而相续之辞如此
盖史氏旧文也
何氏异孙曰书序东莱吕氏以为皆孔子文而朱文公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4b 页 WYG0065-0435b.png
悉以为非蔡传以为周秦间人文字有合经处中间
略有得春秋意者如武成洪范费誓秦誓数篇东莱
见一二处中有似春秋遂以为皆孔子之书不知各
篇元自有史官叙作书之意尽自明白
金氏履祥曰前汉书言张霸采左传书叙作书首尾后
汉书言卫宏作诗序卫宏之云朱子尝引之以證诗
序之伪矣独书序疑而未断方汉初时泰誓且有伪
书何况书序之类且孔传古文其出最后则其为齐
略有得春秋意者如武成洪范费誓秦誓数篇东莱
见一二处中有似春秋遂以为皆孔子之书不知各
篇元自有史官叙作书之意尽自明白
金氏履祥曰前汉书言张霸采左传书叙作书首尾后
汉书言卫宏作诗序卫宏之云朱子尝引之以證诗
序之伪矣独书序疑而未断方汉初时泰誓且有伪
书何况书序之类且孔传古文其出最后则其为齐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5a 页 WYG0065-0435c.png
鲁诸儒次第附会而作序亦可知也
朱氏升曰古文书序自为一篇孔注移之各冠篇首序
文与书本旨往往不协蔡氏置于后以存其旧盖朱
子所授之旨也(以上论/书序)
纲领三(此篇论读书之法及诸家书解得失/)
王氏通曰昔圣人之述书也帝王之制备矣故索焉而
皆获
张子曰尚书难看盖难得胸臆如此之大只欲解义则
朱氏升曰古文书序自为一篇孔注移之各冠篇首序
文与书本旨往往不协蔡氏置于后以存其旧盖朱
子所授之旨也(以上论/书序)
纲领三(此篇论读书之法及诸家书解得失/)
王氏通曰昔圣人之述书也帝王之制备矣故索焉而
皆获
张子曰尚书难看盖难得胸臆如此之大只欲解义则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5b 页 WYG0065-0435d.png
无难也书称天应如影响其祸福果然否大抵天道
不可得而见惟占之于民人所悦则天必悦之所恶
则天必恶之只为人心至公也至众也民虽至愚无
知惟于私已然后昏而不明至于事不干碍处则自
是公明大抵众所向者必是理也理则天道存焉故
欲知天者占之于人可也
程子曰看书须要见二帝三王之道如二典即求尧所
以治民舜所以事君○三代忠质文其因时之尚然
不可得而见惟占之于民人所悦则天必悦之所恶
则天必恶之只为人心至公也至众也民虽至愚无
知惟于私已然后昏而不明至于事不干碍处则自
是公明大抵众所向者必是理也理则天道存焉故
欲知天者占之于人可也
程子曰看书须要见二帝三王之道如二典即求尧所
以治民舜所以事君○三代忠质文其因时之尚然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6a 页 WYG0065-0436a.png
也夏近古人多忠诚故为忠忠弊故救之以质质弊
故救之以文非道有弊也后世不守故浸而成弊虽
不可以一二事观之大槩可知○汉儒之谈经也以
三万馀言明尧典二字可谓知要乎惟毛公董相有
儒者气象
朱子曰圣人千言万语只是说个当然之理恐人不晓
又笔之于书自书契以来二典三谟伊尹武王箕子
周公孔孟都只如此可谓尽矣只就文字閒求之句
故救之以文非道有弊也后世不守故浸而成弊虽
不可以一二事观之大槩可知○汉儒之谈经也以
三万馀言明尧典二字可谓知要乎惟毛公董相有
儒者气象
朱子曰圣人千言万语只是说个当然之理恐人不晓
又笔之于书自书契以来二典三谟伊尹武王箕子
周公孔孟都只如此可谓尽矣只就文字閒求之句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6b 页 WYG0065-0436b.png
句皆是做得一分便是一分工夫非茫然不可测也
但恐人自不子细求索之耳○问尚书难读盖无许
大心胸他书亦须大心胸方读得如何程子只说尚
书曰他书却有次第且如大学自格物致知以至平
天下有多少节次尚书只合下便大如尧典自克明
俊德以亲九族至黎民于变时雍展开是大小大分
命四时成岁便是心中包一个三百六十五度四分
度之一底天方见得恁地若不得一个大底心胸如
但恐人自不子细求索之耳○问尚书难读盖无许
大心胸他书亦须大心胸方读得如何程子只说尚
书曰他书却有次第且如大学自格物致知以至平
天下有多少节次尚书只合下便大如尧典自克明
俊德以亲九族至黎民于变时雍展开是大小大分
命四时成岁便是心中包一个三百六十五度四分
度之一底天方见得恁地若不得一个大底心胸如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7a 页 WYG0065-0436c.png
何了得○尚书初读甚难似见于已不相干后来熟
读见尧舜禹汤文武之事皆切于已○尚书先将文
义分晓者读之聱牙者且未读如二典三谟等篇义
理明白句句是实理尧之所以为君舜之所以为臣
皋陶稷契伊傅辈所言所行最好绸缪玩味体贴向
自家身上来其味自别○问郑可学尚书如何看曰
须要考历代之变曰世变难看唐虞三代事浩大阔
远何处测度不若求圣人之心如尧则考其所以治
读见尧舜禹汤文武之事皆切于已○尚书先将文
义分晓者读之聱牙者且未读如二典三谟等篇义
理明白句句是实理尧之所以为君舜之所以为臣
皋陶稷契伊傅辈所言所行最好绸缪玩味体贴向
自家身上来其味自别○问郑可学尚书如何看曰
须要考历代之变曰世变难看唐虞三代事浩大阔
远何处测度不若求圣人之心如尧则考其所以治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7b 页 WYG0065-0436d.png
民舜则考其所以事君且如汤誓汤曰予畏上帝不
敢不正熟读岂不见汤之心大抵尚书有不必解者
有须著意解者不必解者如仲虺之诰太甲诸篇只
是熟读义理自分明何俟于解如洪范则须著意解
如典谟诸篇辞稍雅奥亦须略解若如盘庚诸篇已
难解而康诰之属则已不可解矣○学者须是有业
次且如读尧舜典历象日月星辰律度量衡五乐五
礼之类禹贡山川洪范九畴须一一理会令透今人
敢不正熟读岂不见汤之心大抵尚书有不必解者
有须著意解者不必解者如仲虺之诰太甲诸篇只
是熟读义理自分明何俟于解如洪范则须著意解
如典谟诸篇辞稍雅奥亦须略解若如盘庚诸篇已
难解而康诰之属则已不可解矣○学者须是有业
次且如读尧舜典历象日月星辰律度量衡五乐五
礼之类禹贡山川洪范九畴须一一理会令透今人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8a 页 WYG0065-0437a.png
只做得西汉以下工夫无人就尧舜三代原头处理
会来○问书当如何看曰且看易晓处其他不可晓
者不要强说纵说得出恐未必是当时本意○尚书
中盘庚五诰之类实是难晓若要添减字硬说将去
尽得然只是穿凿终恐无益耳○如尧典舜典皋陶
谟益稷出于伏生便有难晓处如载采采之类大禹
谟便易晓如五子之歌胤征有甚难记却记不得至
如泰誓武成皆易晓只牧誓中便难晓如五步六步
会来○问书当如何看曰且看易晓处其他不可晓
者不要强说纵说得出恐未必是当时本意○尚书
中盘庚五诰之类实是难晓若要添减字硬说将去
尽得然只是穿凿终恐无益耳○如尧典舜典皋陶
谟益稷出于伏生便有难晓处如载采采之类大禹
谟便易晓如五子之歌胤征有甚难记却记不得至
如泰誓武成皆易晓只牧誓中便难晓如五步六步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8b 页 WYG0065-0437b.png
之类如大诰康诰夹著微子之命穆王之时囧命君
牙易晓到吕刑亦难晓便是未易理会○商书中伊
尹告太甲五篇(伊训太甲三/篇咸有一德)说得极切其所以治心
修身处虽为人主言然初无贵贱之别宜取细读今
人不于此等处理会却只理会小序○书中周公之
言便难读立政君奭之篇是也最好者惟无逸一书
中閒用字亦有诪张为幻之语至若周官蔡仲等篇
却是官样文字必出于当时有司润色之文非纯周
牙易晓到吕刑亦难晓便是未易理会○商书中伊
尹告太甲五篇(伊训太甲三/篇咸有一德)说得极切其所以治心
修身处虽为人主言然初无贵贱之别宜取细读今
人不于此等处理会却只理会小序○书中周公之
言便难读立政君奭之篇是也最好者惟无逸一书
中閒用字亦有诪张为幻之语至若周官蔡仲等篇
却是官样文字必出于当时有司润色之文非纯周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9a 页 WYG0065-0437c.png
公语也○问书何缘无宣王书曰是当时偶然不曾
载得○尚书只是虚心平气阙其所疑随力量看教
浃洽便自有得力处不须预为计较必求赫赫之功
也○道夫请点尚书以幸后学曰某今无工夫曰先
生于书既无解若更不点则句读不分后人承舛听
讹卒不足以见帝王之渊懿曰公岂可如此说焉知
后来无人道夫再三请之曰书亦难点如大诰语句
甚长今人却都碎读了所以晓不得某尝欲作书说
载得○尚书只是虚心平气阙其所疑随力量看教
浃洽便自有得力处不须预为计较必求赫赫之功
也○道夫请点尚书以幸后学曰某今无工夫曰先
生于书既无解若更不点则句读不分后人承舛听
讹卒不足以见帝王之渊懿曰公岂可如此说焉知
后来无人道夫再三请之曰书亦难点如大诰语句
甚长今人却都碎读了所以晓不得某尝欲作书说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29b 页 WYG0065-0437d.png
竟不曾成如制度之属祗以疏文为本若其他未稳
处更与挑剔令分明便得
黄氏镇成曰道德仁圣统乎心制作名物达于事内外
之道合而帝王之政备矣然统乎心者先后古今吻
合无二达于事者仪章器物因革无存故求帝王之
心易而考帝王之事难
薛氏瑄曰古人叙事之文极有法如禹贡篇首以敷土
奠高山大川为一书之纲次冀州以王畿为九州之
处更与挑剔令分明便得
黄氏镇成曰道德仁圣统乎心制作名物达于事内外
之道合而帝王之政备矣然统乎心者先后古今吻
合无二达于事者仪章器物因革无存故求帝王之
心易而考帝王之事难
薛氏瑄曰古人叙事之文极有法如禹贡篇首以敷土
奠高山大川为一书之纲次冀州以王畿为九州之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0a 页 WYG0065-0438a.png
首次八州次导山次导水以见经理之先后次九州
四隩九川九泽四海以结经理之效次制贡赋立宗
法祗台德先分五服以述经理之政事而终之以声
教讫于四海执圭以告厥成功始终本末纲纪秩然
非圣经其能然乎○洪范篇造化气数天理人事皆
具书之易也○一五行之畴于八畴无不包诚以五
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天下之
理岂有出于无极太极之外者哉其旨深矣○二五
四隩九川九泽四海以结经理之效次制贡赋立宗
法祗台德先分五服以述经理之政事而终之以声
教讫于四海执圭以告厥成功始终本末纲纪秩然
非圣经其能然乎○洪范篇造化气数天理人事皆
具书之易也○一五行之畴于八畴无不包诚以五
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天下之
理岂有出于无极太极之外者哉其旨深矣○二五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0b 页 WYG0065-0438b.png
事践形尽性之学备于此○典谟仲虺成汤伊傅诸
书尤切于学者(以上论读/书之法)
欧阳氏修曰箕子陈洪范条其事为九类别其说为九
章考其说不相附属刘向为五行传乃取五事皇极
庶徵附于五行以为八事皆属五行与则至于八政
五纪三德稽疑福极之类又不能附至俾洪范之书
失其伦理所谓旁引曲取而迁就其说也然自汉以
来未有非之者
书尤切于学者(以上论读/书之法)
欧阳氏修曰箕子陈洪范条其事为九类别其说为九
章考其说不相附属刘向为五行传乃取五事皇极
庶徵附于五行以为八事皆属五行与则至于八政
五纪三德稽疑福极之类又不能附至俾洪范之书
失其伦理所谓旁引曲取而迁就其说也然自汉以
来未有非之者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1a 页 WYG0065-0438c.png
朱子曰尚书注疏程张之外苏氏说亦有可观但终是
不纯粹林少颖说召诰已前亦详备闻新安有吴才
老裨传颇有𤼵明却未曾见诸家虽或浅近要亦不
无少补但在详择之耳不可以篇帙浩汗而遽惮其
烦也○诸说苏氏伤于简林氏伤于繁王氏伤于凿
吕氏伤于巧然其间尽有好处○书疏载在璿玑玉
衡处先说个天今人读著亦无甚𦂳要以某观之若
看得此亦可以粗想象天之形与日月星辰之运进
不纯粹林少颖说召诰已前亦详备闻新安有吴才
老裨传颇有𤼵明却未曾见诸家虽或浅近要亦不
无少补但在详择之耳不可以篇帙浩汗而遽惮其
烦也○诸说苏氏伤于简林氏伤于繁王氏伤于凿
吕氏伤于巧然其间尽有好处○书疏载在璿玑玉
衡处先说个天今人读著亦无甚𦂳要以某观之若
看得此亦可以粗想象天之形与日月星辰之运进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1b 页 WYG0065-0438d.png
退疾迟之度皆有分数而历数大槩亦可知矣○古
人说话皆有源流荆公解聪明文思处牵合洪范之
五事此却是穿凿如小旻诗云国虽靡止或圣或否
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却合洪范五事此人
往往曾传箕子之学刘文公云人受天地之中以生
等语亦是有所师承不然亦必曾见上世圣人之遗
书大抵成周时于王都建学尽收得上世许多遗书
故其时人得以观览而剽闻其议论当时诸国想亦
人说话皆有源流荆公解聪明文思处牵合洪范之
五事此却是穿凿如小旻诗云国虽靡止或圣或否
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却合洪范五事此人
往往曾传箕子之学刘文公云人受天地之中以生
等语亦是有所师承不然亦必曾见上世圣人之遗
书大抵成周时于王都建学尽收得上世许多遗书
故其时人得以观览而剽闻其议论当时诸国想亦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2a 页 WYG0065-0439a.png
有书若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但比王都差
少耳故孔子看了鲁国书犹有不足得孟僖子以车
马送至周入王城见老子因得遍观上世帝王之书
○胡安定书解未必是安定所注行实之类不载但
言行录上有少许不见有全部专破古说似不是胡
平日意又间引东坡说东坡不及见安定必是伪书
○曾彦和(名/旼)熙丰后人解禹贡林少颖吴才老甚取
之○林书尽有好处但自洛诰已后非他所解○问
少耳故孔子看了鲁国书犹有不足得孟僖子以车
马送至周入王城见老子因得遍观上世帝王之书
○胡安定书解未必是安定所注行实之类不载但
言行录上有少许不见有全部专破古说似不是胡
平日意又间引东坡说东坡不及见安定必是伪书
○曾彦和(名/旼)熙丰后人解禹贡林少颖吴才老甚取
之○林书尽有好处但自洛诰已后非他所解○问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2b 页 WYG0065-0439b.png
书解谁者最好莫是东坡书为上否曰然又问但若
失之简曰亦有只消如此解者又云说著处直是好
他看得文势好又笔力过人𤼵明得分外精神○尚
书句读王介甫苏子瞻整顿得数处甚是见得古注
全然错○胡氏辟得吴才老解经亦过当才老于考
究上极有功夫只是义理上自是看得有不子细○
因论书解必太曰旧闻一士人说注疏外当看苏氏
陈氏解曰介甫解亦不可不看书中不可晓处先儒
失之简曰亦有只消如此解者又云说著处直是好
他看得文势好又笔力过人𤼵明得分外精神○尚
书句读王介甫苏子瞻整顿得数处甚是见得古注
全然错○胡氏辟得吴才老解经亦过当才老于考
究上极有功夫只是义理上自是看得有不子细○
因论书解必太曰旧闻一士人说注疏外当看苏氏
陈氏解曰介甫解亦不可不看书中不可晓处先儒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3a 页 WYG0065-0439c.png
既如此解且只得从他说但一段训诂如此说得通
至别一段如此训诂便说不通不知如何○荆公不
解洛诰但云其间煞有不可强通处今姑择其可晓
者释之今人多说荆公穿凿他却有如此处若后来
人解书又却须要解尽○李经叔异伯纪(名/纲)丞相弟
解书甚好亦善考證○吕伯恭解书自洛诰始某问
之曰有解不去否曰也无及数日后谓某曰书也是
有难说处今只是强解将去尔要之伯恭却是伤于
至别一段如此训诂便说不通不知如何○荆公不
解洛诰但云其间煞有不可强通处今姑择其可晓
者释之今人多说荆公穿凿他却有如此处若后来
人解书又却须要解尽○李经叔异伯纪(名/纲)丞相弟
解书甚好亦善考證○吕伯恭解书自洛诰始某问
之曰有解不去否曰也无及数日后谓某曰书也是
有难说处今只是强解将去尔要之伯恭却是伤于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3b 页 WYG0065-0439d.png
巧○向在鹅湖见伯恭欲解书云且自后面解起今
解至洛诰有印本是也其文甚闹热某尝问伯恭书
有难通处否伯恭初云亦无甚难通处数日问却云
果是有难通处○后数年再会于衢伯恭始谓予曰
书之文诚有不可解者甚悔前日之不能阙所疑也
伯恭所以告予者虽其徒或未必知读者知求伯恭
晚所欲阙者而阙之庶几得其所以书矣○元祐说
命无逸讲义及晁以道葛子平程泰之吴仁杰数书
解至洛诰有印本是也其文甚闹热某尝问伯恭书
有难通处否伯恭初云亦无甚难通处数日问却云
果是有难通处○后数年再会于衢伯恭始谓予曰
书之文诚有不可解者甚悔前日之不能阙所疑也
伯恭所以告予者虽其徒或未必知读者知求伯恭
晚所欲阙者而阙之庶几得其所以书矣○元祐说
命无逸讲义及晁以道葛子平程泰之吴仁杰数书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4a 页 WYG0065-0440a.png
可便参订序次当以注疏为先疏节其要者以后只
以时世为先后西山间有𤼵明经旨处固当附本文
之下其统论即附篇末记得其数条理会点句及正
多方多士两篇可并考之○史丞相(名/浩)书亦有好处
如命公后众说皆云命伯禽为周公之后史云成王
既归命周公在后看公定予往已一言便见得是周
公且在后之意○薛士龙(名季/宣)书解其学问多于地
名上有功夫
以时世为先后西山间有𤼵明经旨处固当附本文
之下其统论即附篇末记得其数条理会点句及正
多方多士两篇可并考之○史丞相(名/浩)书亦有好处
如命公后众说皆云命伯禽为周公之后史云成王
既归命周公在后看公定予往已一言便见得是周
公且在后之意○薛士龙(名季/宣)书解其学问多于地
名上有功夫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4b 页 WYG0065-0440b.png
陈氏振孙曰陆佃农师撰二典义通考一卷佃为王氏
学长于考订○叶少蕴(名梦/得)博极群书强记绝人书
与春秋之学视诸儒为最精○郑樵渔仲撰通考七
卷其目曰纠缪四阙疑一复古二樵以遗逸召用博
闻洽见然近迂僻
方氏岳曰滕溪斋先生(名/璘)与其弟合肥令君(名/珙)同登晦
翁之门学者谓之新安两滕和叔(名/铅)渐涵于二父之
渊源披剥于百家之林薮著尚书大意
学长于考订○叶少蕴(名梦/得)博极群书强记绝人书
与春秋之学视诸儒为最精○郑樵渔仲撰通考七
卷其目曰纠缪四阙疑一复古二樵以遗逸召用博
闻洽见然近迂僻
方氏岳曰滕溪斋先生(名/璘)与其弟合肥令君(名/珙)同登晦
翁之门学者谓之新安两滕和叔(名/铅)渐涵于二父之
渊源披剥于百家之林薮著尚书大意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5a 页 WYG0065-0440c.png
黄氏震曰经解惟书最多至蔡九峰参合诸儒要说尝
经朱文公订正其释文义既视汉唐为精其𤼵指趣
又视诸家为的
董氏鼎曰安国之传不无可疑而颖达之疏惟详制度
至宋诸儒数十家而后其说渐备又得文公朱子有
以折其衷而悉合于古虽集传之功未竟而委之门
人九峰蔡氏既尝亲订定之则犹其自著也
陈氏栎曰余编书传宗朱蔡采诸家附已见大略与深
经朱文公订正其释文义既视汉唐为精其𤼵指趣
又视诸家为的
董氏鼎曰安国之传不无可疑而颖达之疏惟详制度
至宋诸儒数十家而后其说渐备又得文公朱子有
以折其衷而悉合于古虽集传之功未竟而委之门
人九峰蔡氏既尝亲订定之则犹其自著也
陈氏栎曰余编书传宗朱蔡采诸家附已见大略与深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5b 页 WYG0065-0440d.png
山董氏相类第不尽载蔡传于前尔
戴氏表元曰双溪王先王(名/炎)著尚书小传训诂家所未
及于时文公假令尚在当有莫逆于言辞文字之间
者
黄氏溍曰许白云先生(名/谦)书说时有与蔡氏不能尽合
者要归于是而已
李氏祁曰九峰蔡氏亲受朱子指画作为集解其微辞
隐义诸家或所未𤼵蔡氏亦止据其所长而采之使
戴氏表元曰双溪王先王(名/炎)著尚书小传训诂家所未
及于时文公假令尚在当有莫逆于言辞文字之间
者
黄氏溍曰许白云先生(名/谦)书说时有与蔡氏不能尽合
者要归于是而已
李氏祁曰九峰蔡氏亲受朱子指画作为集解其微辞
隐义诸家或所未𤼵蔡氏亦止据其所长而采之使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6a 页 WYG0065-0441a.png
当时复有他说则亦必在所不遗矣
归氏有光曰王荆公曾文定公皆有洪范传其论精美
远出二刘(敞/攽)二孔(武仲/平仲)之上
李氏维桢曰金坛王中丞(名/樵)日记裒录百家训诂于经
旨多所𤼵明
都氏穆曰朱子于经传多有训释惟尚书则否盖以其
多错简脱文非古文之全也蔡氏书传序云二典三谟
先生盖尝是正则其他固未之及世所传有朱子书
归氏有光曰王荆公曾文定公皆有洪范传其论精美
远出二刘(敞/攽)二孔(武仲/平仲)之上
李氏维桢曰金坛王中丞(名/樵)日记裒录百家训诂于经
旨多所𤼵明
都氏穆曰朱子于经传多有训释惟尚书则否盖以其
多错简脱文非古文之全也蔡氏书传序云二典三谟
先生盖尝是正则其他固未之及世所传有朱子书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卷首下 第 36b 页 WYG0065-0441b.png
说盖当时门人取语录文集中语以成之非朱子意
也(以上论诸家/书解得失)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首下
也(以上论诸家/书解得失)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