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65-00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书经解义卷四
 商书
  此书是商史臣记商朝君臣之言语政事共十七篇
  契始封商汤因以为有天下之号
 汤誓
  此一篇书是商王汤伐夏而誓师于亳都之词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
卷四 第 1b 页 WYG0065-0085b.png
 罪天命殛之
  此一节书是商王汤誓师伐夏而首言奉天讨罪之
  意也格来也台我也称犹言举也商王汤曰来尔众
  多百姓皆听我言今兴兵伐夏非我小子敢以臣犯
  君行此悖乱之举也盖人君体天心以子爱其民然
  后可长保天命夏王桀虐民而慢天其罪非一天厌
  其恶命我诛殛之故不得已而奉行天讨岂我之轻
  于用兵哉夫誓师之初先以称乱为惧可见伐夏非
卷四 第 2a 页 WYG0065-0086a.png
 汤之本心奉天命也桀以慢天而亡汤以畏天而兴
 非万世炯鉴乎
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
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此一节书是商王汤申言天命所在论商民以伐夏
 之不得已也穑事农家收穫之事割裁也商王汤曰
 我奉天命伐夏甚非得已今尔众民但见汝在亳邑
 之安乃曰我君不体恤我众民舍我亳邑收穫之事
卷四 第 2b 页 WYG0065-0086b.png
 而兴兵动众裁正有夏之罪我亦闻汝众论惮于劳
 役如此然夏王桀得罪于天天既命我诛之我畏上
 帝之明命不敢不往正其罪岂得徇尔亳众以偷安
 哉当时商邑百姓安于汤之德政故不被桀虐则不
 知桀罪徒见往伐为劳然汤以应天顺人之举犹必
 委曲开谕如此圣人之信而后劳其民于此可见矣
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
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
卷四 第 3a 页 WYG0065-0086c.png

 此一节书是商王汤正言夏桀暴虐之实以见伐夏
 救民之不可缓也遏绝也割戕也时解作是商王汤
 曰天命讨夏即于民心怨夏见之今汝众民意中或
 曰夏王桀虽有暴虐之罪但害得夏民其如我商民
 何不知夏民犹之吾民也人情莫不欲逸夏王桀率
 为重役以遏绝夏众之民力人情莫不欲安夏王桀
 率为严刑以残割夏邑之民生所以夏众离心皆怠
卷四 第 3b 页 WYG0065-0086d.png
 于奉上弗相和协因夏王桀自言吾有天下如天之
 有日遂指日而怨曰是日何时亡乎若亡则我宁与
 汝皆亡盖欲其亡之甚不复堪此重役严刑之困也
 夏王桀之恶德为民所怨恨若此忍坐视而不救哉
 今我决计往伐以速慰夏民之望而已盖民心向背
 即天命之所以去留易言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
 人圣人岂有私天下之意哉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
卷四 第 4a 页 WYG0065-0087a.png
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此一节书是商王汤示赏罚之明断以肃军心也商
 王汤曰伐夏之举既不容已尔将士庶几同心同力
 辅我一人致天之罚于夏是能上顺天命下救民困
 也我则以显爵荣禄大赐赉于汝等尔将士无得猜
 疑我言既出决不自食其言赏之必厚如此尔将士
 若不从我誓言观望退缩是以天命不足畏民困不
 足恤也我则不但戮汝身并戮汝妻子无有所赦罚
卷四 第 4b 页 WYG0065-0087b.png
 之必重如此可不戒勉哉商王汤赏罚之令与夏王
 启甘誓同可见行军治兵之际以赏罚明断为主赏
 罚不当则恩不足劝而威不足惩欲以成功难矣故
 曰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仲虺之诰
 此一篇书是商臣左相仲虺解释商王汤伐夏之惭
 而因进以劝勉之词军旅曰誓会同曰诰此对众告
 君兼以晓谕臣民故亦谓之诰
卷四 第 5a 页 WYG0065-0087c.png
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此一节书是商史臣序仲虺作诰之由也武功成故
 曰成汤口实谓藉口以为指实商史臣曰我商王成
 汤兴兵讨夏桀之罪桀出奔南巢因放置桀于此地
 遂代夏而有天下所以顺天命应人心也乃成汤自
 思尧舜禹禅让以来今日始行放伐之事惭愧其德
 不如古且自言曰伐夏之举我虽自信其不得已但
 恐来世有乱臣贼子辄以我今日之事藉口为指实
卷四 第 5b 页 WYG0065-0087d.png
 则开祸阶于无穷此所以深自惭也盖天人之运虽
 交会而君臣之义无可逃成汤之惭于往昔恐于将
 来非特慎万世之大防亦以存天理之本心也后之
 窥窃神器者或反借禅位为口实何其丧心尤甚哉
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
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
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
 此一节书是仲虺作诰以释成汤之惭而先推本于
卷四 第 6a 页 WYG0065-0088a.png
 天立君之意也涂涂泥炭火也缵继也仲虺因成汤
 以伐夏为惭乃作诰以解之叹息而言曰天为民而
 立君非徒虚拥尊位也惟天生斯民有形体即有嗜
 欲使无主以治之各逞其欲而相争乃至于乱惟天
 不忍其乱每于生民中特生一资禀聪明不蔽于欲
 之圣人立为斯民主敷教行政以治民之欲而息其
 争乱焉夏桀为民主反行昏德暴虐其民陷民于涂
 泥炭火既失其所以为主矣天念斯民之无主乃笃
卷四 第 6b 页 WYG0065-0088b.png
 生我商王锡之以勇足有为智足决几之德使之表
 正万邦之民而继大禹旧所服行之常道以尽乂民
 之责此天意也今亦但率循其常道以奉顺天命而
 已何惭之有盖典常之理出于天大禹所服行古今
 帝王所率由无非共此常理夏之子孙不能缵成汤
 缵之故不言革命而言奉若此可见天命无私仲虺
 非专为释惭亦正告以人主责任重大也
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
卷四 第 7a 页 WYG0065-0088c.png
用爽厥师
 此一节书是申言天命属汤之意也矫诬谓造作虚
 辞以惑民听臧善也式用也爽是昭明之意师众也
 仲虺曰有夏昏德既涂炭其民而𫉬罪于天矣桀知
 民心不从反矫托天意诬造虚辞以宣布命令于下
 其背乱已甚故天用不善其所为乃使我商受命而
 为生民主盖以桀有昏德百姓皆被其污染故命我
 王以勇智之德为之君师用昭明其庶众使天下皆
卷四 第 7b 页 WYG0065-0088d.png
 有以自新而升斯世于昭明也天之命我王者如此
 则伐夏之举岂容已哉何惭之有夫天下视君德为
 风俗为人君者修德以爽师此所谓自新以新民而
 承天之实不外是矣
简贤附𫝑寔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
之有秕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矧予之德言足听闻
 此一节书言桀之忌汤已甚而汤之得民愈深也简
 谓简慢繁谓众多肇始也仲虺曰夏王既已不道而
卷四 第 8a 页 WYG0065-0089a.png
 其所任用者又皆简慢贤哲阿附权𫝑之人同恶相
 济徒众寔多其不与恶相党比者独我邦耳故我商
 始造邦于有夏之间为桀所忌如禾苗中之有稂莠
 必遭锄治榖粟中之有糠秕必被簸扬其深加嫉恶
 如此所以我商之众无小无大皆战战危惧惟恐以
 无罪而受其祸盖彼既恃𫝑以慢贤则贤者必为其
 所忌而欲见剪除如此也况我王之德尽善尽美但
 一称述又皆厌足人之听闻而为人所悦服岂不尤
卷四 第 8b 页 WYG0065-0089b.png
 为桀所忌乎则今日之伐夏非特奉天讨亦以从人
 愿也何惭之有哉盖好善恶恶者天之常理人之常
 性桀好简贤附𫝑者而恶汤反天之常拂人之性欲
 不亡得乎
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
已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
 此一节书是言汤德足人听闻之实也不迩谓不亲
 近不殖谓不聚敛懋者繁多之意仲虺曰我王之德
卷四 第 9a 页 WYG0065-0089c.png
 所以足人听闻者以其本原澄彻而用人处已无不
 得其当也凡声色货利人所同好惟王于声色则不
 迩之于货利则不殖之盖惟恐蛊惑心志剥削民财
 以自即于慆淫入于刻薄也此非纯乎天德而无一
 毫人欲之私者能之乎由是以用人于人之德行优
 者则崇其品秩兼之众职以懋其官人之功劳多者
 则锡之土田旌之章服以懋其赏由是以处已见人
 有善若已有之而无所不容于已有过即便改之而
卷四 第 9b 页 WYG0065-0089d.png
 无所系吝其用舍之当举动之宜如此若夫宽仁者
 人君之大德然行之不善或反受宽仁之累者有之
 惟王克宽广大中具有节制而不失于纵弛惟王克
 仁慈爱中兼有严厉而不流于姑息君德昭著实有
 感孚一世之理天下亦皆从而信之其临民之善又
 如此此我王之德所以足人听闻之实也而又何惭
 之有哉汤用人处已临民无不各尽其道而要惟有
 不迩不殖之德以致此此以知君心诚万化之原也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65-0090a.png
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
独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民之
戴商厥惟旧哉
 此一节书是言民心之归商非一日也仇饷言与馈
 饷者为仇攸徂谓所往处徯待也苏再生也仲虺曰
 我王之德能彰信兆民者于何见之昔者葛伯无道
 放废不祀王使人问之对曰无以供粢盛王乃使亳
 邑之少壮往为之耕老弱馈送饮食乃葛伯反杀我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65-0090b.png
 馈饷之童子而夺其黍肉是不以为德而反以为仇
 也王于是不得已而兴兵伐之盖初征实自葛始是
 时天下国君暴乱者多王即以此仁义之师而并征
 无道其时四方之民苦于其上之不德而望我王之
 救之也当王师未至但见东面征讨则西方之人胥
 怨望焉南面征讨则北方之人胥怨望焉皆曰奚为
 独后我而不先救之也望而不至反出怨言此非实
 有伤于中而望王之至必不尔也及王师既至则见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65-0090c.png
 其民妻孥相庆曰吾侪困苦待我仁君久矣今我君
 来吾侪其死而复生乎惟其望之之深故感之之切
 而喜我王之至者又如此也民之归商其来已久非
 一朝一夕之故矣则今日之有天下亦人心之爱戴
 有不容已而又何惭之有哉夫惟仁者无敌于天下
 汤伐罪吊民民之悦之如时雨降此其所以为仁者
 之师乎
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65-0090d.png
乃其昌
 此一节书是仲虺以君天下之道勖王而先言怀诸
 侯之道也仲虺曰天命初归之日正人心望治之时
 王得天下无惭也惟务自尽其为君之道而已彼诸
 侯之中有才德兼备是谓贤者则当隆其礼遇信任
 而眷佑之不特增其爵秩已也有积善行仁是谓有
 德者则当厚其赉予培植而辅助之不但安其土田
 已也有委身徇国而为忠则当褒显之以扬其令名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65-0091a.png
 有奉公守法而为良则当奖劝之以遂其所志凡此
 所以善善也因诸侯之有善而吾所以劝善者当如
 是也有柔懦无为而弱者当兼并之而治以王官有
 昏庸不明而昧者当攻治之而削其封地有败坏法
 纪是乱者也当殄灭其国而取之有荒淫无度是亡
 者也当戮及其身而侮之凡此所以恶恶也因诸侯
 之有恶而吾所以惩恶者又当如是也然皆何容心
 于其閒哉彼弱昧乱亡本有亡之道吾特因其亡而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65-0091b.png
 推之贤德忠良本有存之道吾特因其存而固之耳
 夫如是推亡固存好恶一出于正刑赏不涉于私将
 见诸侯之善者益知所劝而进于善诸侯之不善者
 亦知所惩而不为不善矣邦国不其昌乎王但自尽
 其君天下之道可也盖推亡固存即天之栽培倾覆
 此圣人之公也公非仁者不能故曰惟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昭大德建中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65-0091c.png
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予闻曰能自得师
者王谓人莫已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此一节书是仲虺勉汤以修德检身之道也懋昭大
 德者黾勉以明其德之意后昆后世子孙也仲虺曰
 人主一身为远近亲疏之所系属者以其有德也诚
 使其德日新不已自足维系乎人心不特近者悦服
 也万邦虽远而亦怀之若志自满假不能自新不但
 远者携贰也即九族至亲而亦离之矣今我王之德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65-0091d.png
 虽足听闻然何可不自勉哉必也振奋精神以勉明
 其大德求所为中道者而建立之以为民之准盖德
 者我之所得而中者民所同具也民不能以自中必
 君建之民乃有所观法可使咸归于中而义礼者又
 昭德建中之要也故动则以义制事万几当前必裁
 决其可否而使无过不及之差静则以礼制心一念
 之萌必慎持其逸豫而使无偏倚之累如是则内外
 合德中道立矣且非特可建中于民也即垂诸后世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65-0092a.png
 凡子孙之欲制事制心者其家法自足相承而有馀
 裕矣然是道也必学焉而后能之也我尝闻古人之
 言曰人君能虚已下贤求人臣之可法者而师事之
 则德崇业广将天下之善皆归于已故可以王若矫
 矜自恣谓人皆不如我将善日益消而天下之恶皆
 归之矣此亡道也凡事不耻下问而心诚好之则万
 善咸集何等优裕若偏愎自用则一己之聪明所见
 不广其能几何故狭小也虺述古人之言如此王者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65-0092b.png
 以一身而为中外臣民立极作之君亦作之师使非
 虚已下贤隆师问道亦何以为下民之师然则欲尽
 君道以垂法其崇师道以立本哉
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

 此一节书是仲虺告汤以谨始善终之道也仲虺作
 诰之终又叹息而言曰天下事善作者必善其成善
 终者必善其始末有始之不慎而能安保其终者也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65-0092c.png
 今以我王始有天下若欲长享大业垂之无穷正宜
 致谨于受命之初耳盖福善祸淫上天不易之道有
 礼者天必笃厚而培植之昏暴者天必厌弃而倾覆
 之此所以天命靡常惟德是视也自今以往惟愿兢
 兢业业敬天之所以福善之道而以礼自持畏天之
 所以祸淫之道而以暴为戒则可以长保天之休命
 而膺历服于无疆矣王可不自勉哉按仲虺作诰首
 言上天立君之意而未复言天道可畏天命不可恃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65-0092d.png
 可见人君谨始善终惟一敬承天意而已以成汤之
 圣宁有昏暴不终而弃天命者然犹丁宁训告至于
 如此此古者君臣儆戒之义足为万世法也
汤诰
 此一篇书是成汤伐夏即位之后告谕天下之言
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
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
猷惟后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65-0093a.png
 此二节书是叙作诰之由先言君道所系之重也上
 帝谓天衷即中字若顺也绥安也猷道也成汤既克
 夏而有天下乃还归于亳都以退就侯国此时诸侯
 皆率职来朝则天下已归汤矣汤乃作诰以大告谕
 万方因与天下臣民更始焉王曰嗟尔万方之众其
 明听我一人之言夫民之所恃以生而使各安于其
 道者皆是天生之而后成之也惟皇上帝当始生万
 民之初即予以至正之则所谓衷也民受此衷以生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65-0093b.png
 但率循其自然皆有不可易之常理谓之恒性独是
 气禀不齐遂有清浊纯杂之异所以不能皆全其性
 之固有而安于其道之常故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
 牧之有政刑以匡其不率有教化以鼓其自新夫而
 后愚蒙可开知识可牖则所以变其气禀之异反其
 降命之同惟大君能之也然则为人君者有奉天治
 民之责其道顾不重哉盖至善之理出于天在天为
 衷民受之为性后绥之为猷其实一也欲尽人之性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65-0093c.png
 必先自尽其性万世性学之源其自成汤一言开之
 乎
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尔万方百姓罹
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天道福善祸
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
 此一节书是言桀失君道以见其当伐也成汤又曰
 君之于民有绥猷之责如此则当体上天之心以为
 心矣今夏王灭仁爱之德而徒事杀戮之威以敷播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65-0093d.png
 虐政于尔万方百姓尔万方百姓被其凶害如荼之
 苦口毒之螫人不可堪忍咸称冤于天地鬼神以望
 其拯救夫天之道善者福之淫者祸之此常理也今
 夏之淫虐已甚故天特降灾异明示其罪而诛绝之
 使不得复播虐于尔万方百姓也夫天以民为心天
 人相与其几甚微其应甚捷后世人臣乃或谓天变
 不足畏亦何言耶
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65-0094a.png
天神后请罪有夏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

 此一节书言己之奉天伐罪以救民也元圣谓伊尹
 戮力并力也成汤又曰夏王虐害其民天既降灾以
 彰厥罪此乃天命明威之所在也故我小子奉将天
 命之显然可畏者不敢赦有夏之罪而必伐之然征
 伐大事我又何敢自专而不请命于天遂用元牡之
 牲敢昭告于皇天后土以请夏桀当问之罪又恐予
卷四 第 18b 页 WYG0065-0094b.png
 一人不克有济聿求有智有勇之大圣人与之协力
 同心共诛无道以与尔万方百姓请更生之命于天
 焉则伐夏之举正所以祗奉天威而为民立命也乌
 容已哉汤为天吏每事必请命于天而又必求天民
 先觉之元圣学焉后臣而后收戮力之效然则师臣
 宁可少乎
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贲若草木兆民允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65-0094c.png
 此一节书言已请命于天而天果孚佑之也孚允皆
 信也僭差也贲文之著也殖生也成汤又曰我既请
 夏桀之罪与尔众人之命于天天果垂怜无辜佑尔
 百姓故使罪人窜亡屈服于南巢之地上天祸淫之
 命毫不僭差民之向被其荼毒者皆有生意灿然若
 草木之敷荣兆民自此信乎其能去虐害之苦而各
 遂其生养之愿也天之佑尔下民不其信与天以生
 物为心未有不爱下民者人君以天之心为心则顺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65-0094d.png
 天而应人矣
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兹朕未知𫉬戾于上下慄慄危
惧若将陨于深渊
 此一节书言已受上天付托之重惟恐不能胜也俾
 使也辑和也戾犹言罪陨坠也成汤又曰天既亡无
 道之桀不可令兆民无主乃举绥猷之责委畀于我
 一人之身使辑和安定尔邦家之众上天付托之重
 如此顾我凉德虑不足以当之常恐得罪于天地而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65-0095a.png
 有不自知之处用是慄慄危惧若下临不测之险将
 坠于深渊者然盖我之责愈重而忧愈大也敢不敬
 哉古先圣王深知为君之难故无日而不戒惧汤之
 圣敬日跻诚帝王心学之要也
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此一节书是欲群臣交相助勉以共承天休也造邦
 新造之国侯邦惟旧商命惟新悉与更始故曰造邦
 匪彝谓非法也慆淫逸乐之意即就也典常也成汤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65-0095b.png
 戒谕诸侯曰今当革命之初凡我有邦悉宜更始盖
 受此绥猷之责者惟予一人而交相尽力共底于辑
 宁之美者则惟尔有邦是赖也自今伊始无或肆志
 而从于非法无或纵欲而即于慆淫其各谨尔侯度
 修其职业恪守典常之道以共承天之休命可也盖
 此时诸侯不恤民而助桀者如韦顾昆吾之𩔖汤皆
 已剪灭犹恐诸侯有染旧邦污俗者故戒之如此而
 汤之兢兢业业守典以承天休又不待言矣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65-0095c.png
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
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
 此一节书见汤之责已重而畏天之深也简阅也成
 汤又谕诸侯曰福善祸淫上天不易之理尔若能守
 典承休是尔有善我何敢隐蔽而不彰若𫉬戾上下
 罪在朕躬我何敢因循而自恕盖善与罪一一简在
 上帝之心天虽高而听则卑或善或恶报应昭然断
 无或爽信乎为君臣者当各尽其道也然天既命我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65-0095d.png
 为万方之主则我之责为尤重必使天下之民皆不
 失其降衷之性以安其猷方克尽其为君之职若尔
 万方有罪是我一人不能尽绥猷辑宁之道而使斯
 民陷于不善我之罪不可得而辞若我一人所为不
 善是我有负付托之重而𫉬罪于天于尔万方何与
 哉天为民立君望之极深汤厚自刻责要亦惟体天
 之心尽君之道而已
呜呼尚克时忱乃亦有终
卷四 第 22a 页 WYG0065-0096a.png
 此一节书见成汤始终兢业之心也时是也指上三
 节所言为君为臣之理忱者恳恻力行之意成汤作
 诰之终复叹息而戒诸侯曰天下事固创始之不易
 而善终之尤难君之与臣各有当尽之职不徒知之
 而在能行之今予一人与尔有邦诸侯庶几能于是
 而忱信焉为君者尽其受命之责而辑宁既至则可
 免𫉬戾之忧为臣者勉其佐命之功而守典既修则
 益永天休之至其亦可以有终矣否则为祸为福惟
卷四 第 22b 页 WYG0065-0096b.png
 天所命又安能保其所终哉成汤灼知性命之理深
 识君师之职既凛兴亡之故而畏天命之难谌此复
 谨始终之图以见人事之难尽诚圣学之渊源帝王
 之家法也一篇之中无非兢业之意旨深哉
伊训
 太甲嗣位之初伊尹述成汤之德而诲导之故以伊
 训名篇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
卷四 第 23a 页 WYG0065-0096c.png
祖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已以听冢宰伊尹乃明言烈
祖之成德以训于玉
 此一节书是史臣叙伊尹作训之由也元祀即元年
 侯甸群后谓侯服甸服之众诸侯烈祖指成汤史臣
 曰惟太甲即位之元年十二月乙丑之日此时方居
 仲壬之丧未亲祭宗庙伊尹居冢宰之位乃代祭于
 商之先王奉嗣王敬见其祖告以即位改元之事维
 时侯服甸服之众诸侯来朝见者皆在其位百官各
卷四 第 23b 页 WYG0065-0096d.png
 总摄已职以听命于冢宰盖冢宰摄而告庙又摄而
 临群臣也伊尹以嗣王初立欲其法祖德以绍鸿业
 乃以烈祖成汤之成德明白详悉以告于王焉盖君
 德以谨始为要伊尹当太甲即位之初即以祖德告
 之此老成之硕论也
曰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
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
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
卷四 第 24a 页 WYG0065-0097a.png
 此一节书是伊尹欲王鉴夏以自警也若顺适之意
 率循也假借也有命谓有天命者鸣条夏之都邑亳
 商之都邑哉始也伊尹训太甲而先叹息曰我商今
 日之天下即昔有夏之天下也王亦知夏之所以亡
 我之所以兴乎夏之先王懋敬其德方日新而不已
 当时宇内协和天灾不降山川鬼神莫不奠丽而安
 享之下至鸟兽鱼鳖亦皆顺适其性而得遂其生焉
 盖夏先王能敬德而𫉬天休如此及其子孙不能率
卷四 第 24b 页 WYG0065-0097b.png
 循祖德肆虐万方天于是降灾以彰其罪而假手于
 我有天命者以诛绝之此由其子孙不德而自速祸
 亡又如此盖夏之所以亡者由造可攻之衅于鸣条
 而我商之兴则由先王始修德于亳都也然则天命
 可畏而不可谌祖德可法而不可恃永言配命自求
 多福亦在乎君身而已矣
惟我商王布昭圣武代虐以宽兆民允怀
 此一节书是溯商之得天下以其有德也商王指成
卷四 第 25a 页 WYG0065-0097c.png
 汤伊尹曰当夏桀造虐之时万民涂炭天下诸侯无
 有能伸大义而为民请命者惟我商王奋天锡之智
 勇敷著其德威于天下而兴师以伐之易其荼毒斯
 民之虐而代以慈惠克宽之仁于是天下之人莫不
 信其志在救民归往爱戴无一人之不悦服也我商
 之所以得天下者如此盖商王除暴救民皆出于
 德义之勇故谓之圣武以见非专尚武力取天下也
 人君不得已而有赫怒之师能使兆民乐而怀之则
卷四 第 25b 页 WYG0065-0097d.png
 庶几乎其圣武矣
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
终于四海
 此一节书是伊尹以嗣德勉王而欲其谨始也罔无
 也初言即位之初伊尹曰我先王之有天下以德致
 之则王今日嗣先王之位正嗣先王之德也顾即位
 之初在王心则志虑方新而德易进在人心则观望
 伊始而德易孚无在不致谨其始可也谨始之道虽
卷四 第 26a 页 WYG0065-0098a.png
 非一端而莫要于孝悌然欲申孝悌之义于天下必
 先尽爱敬之道于一身必也尽我爱敬之道于此
 使天下之爱其亲者莫不视我以为法尽我敬长之
 道于此使天下之敬其长者莫不视我以为准如是
 则爱敬立矣爱敬既立于此则感孚自形于彼始而
 一家次而一国终而四海之人此心同此理亦同将
 孝悌之心油然以生莫不观感而兴起矣盖王者必
 合爱合敬以成其化王可不勉嗣厥德哉尧舜之道
卷四 第 26b 页 WYG0065-0098b.png
 不外孝弟上以孝弟倡于上臣庶则而效之则民德
 厚风俗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孝弟者
 君德之始而即王道之成也
呜呼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
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
艰哉
 此一节书是伊尹述祖德以训嗣王也肇始也人纪
 谓三纲五常之理咈逆也先民谓前辈有德之人与
卷四 第 27a 页 WYG0065-0098c.png
 取也伊尹曰立爱立敬之实事在三纲五常之克修
 彝伦之理本在天壤閒不可泯没自桀以昏德而废
 弃之我先王始起而修明焉使此理复灿然于天下
 先王知从善者君德之要凡臣下之来谏者必虚心
 听受而无有拂逆先王知耆旧者君德之辅凡先民
 之有德者必屈已顺从而与之同心其居上也民情
 无不照察邪佞无所欺蔽能尽临下之道而克明其
 为下也进贤至于再三蒙难无所于避能尽事上之
卷四 第 27b 页 WYG0065-0098d.png
 道而克忠取人之善则随才任使而不为求全检已
 之身则惟日孜孜而常恐不及我先王于上下人已
 之閒无不各尽其修如此是以德日以盛而天与人
 归由七十里以至于有万邦而业日以广也此其积
 累缔造之勤可谓难矣王可不嗣厥德以思其艰哉
 自古人君未有不由艰难而得创业与守成总无二
 道要惟持此克艰之意斯可矣
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儆于有位曰敢有恒
卷四 第 28a 页 WYG0065-0099a.png
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
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
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
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
 此二节书是言先王求治人以辅后兼立治法以儆
 臣也敷广也官刑官府之刑恒常也酣歌谓酒后狂
 歌巫是歌舞以事神之人风风俗也淫过也墨刑凿
 其额而涅以墨也蒙士蒙童初学之士伊尹曰先王
卷四 第 28b 页 WYG0065-0099b.png
 之得天下甚难其虑天下亦甚远不特自修人纪已
 也又必广求贤哲布列在位以辅佐于尔后人使将
 顺其美匡救其失庶几保先业而不至于废坠也然
 使哲人辅之佞人从而败之君德何由成乎又制为
 官刑以儆有位其儆戒之词曰凡尔有位虽有宴乐
 当节以礼敢有卜昼卜夜而恒舞于宫纵酒沈湎而
 酣歌于室是正人而为巫觋之事也谓之巫风虽有
 玩好当适其宜敢有贪嗜货财耽好女色盘游无度
卷四 第 29a 页 WYG0065-0099c.png
 畋猎非时是放荡而无检也谓之淫风尊贤恶佞尚
 德远谗此常理也敢有侮慢圣人之言拒逆忠直之
 諌疏远老成有德之士狎比顽钝无耻之徒是好恶
 拂其常也谓之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其足以坏人心
 颓世道不必全此而后丧亡也为卿士者有一于身
 则必丧其家为邦君者有一于身则必亡其国况天
 子乎若天子而犯此风愆则在有位者皆当尽言直
 谏以匡扶其过若隐忍坐视而不言是食君之禄而
卷四 第 29b 页 WYG0065-0099d.png
 不忠者也则必以墨刑加之不特儆于有位也彼蒙
 童初学之士亦皆以此训诚之欲其入官而知所以
 正谏纵使老成凋谢犹赖有继起之忠良得而用之
 先王之为后嗣虑者其深且远如此吾王其可不知
 戒哉古者凡为人臣皆有进谏之责先王非独劝之
 使言又刑之使不得不言此开广听纳之良法也
呜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
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
卷四 第 30a 页 WYG0065-0100a.png
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此一节书是伊尹训太甲之终而又以天命人事申
 警之也祗敬也洋洋广大之意孔甚也伊尹终训于
 王曰呜呼我王其以三风十愆之训敬之于身而不
 忽念之于心而勿忘哉盖此先王之训乃圣人之谟
 也经画于当年之心广大悉备不洋洋乎且此先王
 之训皆嘉美之言也告戒夫有位之众明白简切不
 孔彰乎此王之所当敬念者也且上帝之命去留无
卷四 第 30b 页 WYG0065-0100b.png
 定作善者则诸福咸集而降之百祥作不善者则诸
 恶毕至而降之百殃天道之不爽如此是故一念之
 善德虽小也勿以善小而不为万邦之庆积于此矣
 小善何能致庆而敬德之一念即其庆也一念之不
 善不德虽小也勿以恶小而为之厥宗之坠肇于此
 矣小恶末必即坠而灭德之一念即其坠也祸福之
 机相为倚伏如此为嗣王者容可不敬念哉按伊训
 一书反覆劝戒丁宁周悉而终之以祗厥身之一言
卷四 第 31a 页 WYG0065-0100c.png
 盖王者修德凝命无过一敬能敬其身十愆并去而
 百祥自臻然后可以嗣祖德承天休也大臣忠爱之
 心缠绵深切此伊尹所以为社稷臣与
太甲上
 太甲不明于德伊尹屡训之不听乃营宫于成汤陵
 墓太甲居之使知省改后果悔悟处仁迁义伊尹迎
 之归亳卒为令主史臣述其事及其训戒之词为书
 三篇名之曰太甲而此则其上篇也
卷四 第 31b 页 WYG0065-0100d.png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
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厥德用集大
命抚绥万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

 此二节书是推伊尹所以作书之由而先述祖德以
 告太甲也惠顺也阿衡商之官名阿是倚衡是平言
 天下所倚以平也顾常目在之也諟此也明命上天
 命我显然之理监视也辟君也宅居也师众也史臣
卷四 第 32a 页 WYG0065-0101a.png
 曰昔伊尹居阿衡之任是天下之所倚以为平正嗣
 王所当顺从者乃太甲即位之初不明于德狎比群
 小而不惠于阿衡于是伊尹惧而作书以告曰天人
 之交至近而非远也先王成汤见得上天有显然之
 理而畀之在我者谓之明命于是提撕省察念念不
 忘知此理随处流行使此心随在有觉常若接于目
 而真有所见者然由此以奉承天地神祇社稷宗庙
 极其诚敬而无一毫怠忽之意故上天监视我先王
卷四 第 32b 页 WYG0065-0101b.png
 之德足以代夏而有天下遂举大命集于其身使抚
 绥安定万方之众此时我尹躬又能尽心竭力左右
 辅相我先王以安宅斯民臣主同劳如此故嗣王得
 以大承其基业而膺此无疆之休也伊尹述成汤之
 德其要莫切于顾諟明命之一言顾諟明命犹诗所
 云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虽一息之顷一事之微皆天
 理之周流而无有怠忽之意乘其閒者此所以能承
 上下神祇社稷宗庙而罔不祗肃也所谓祗肃亦惟
卷四 第 33a 页 WYG0065-0101c.png
 凛敬畏于平时而已
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其后嗣王
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祗尔厥辟辟不辟忝厥
 
 此一节书是又举夏事以儆嗣王也夏都安邑在商
 亳都之西故曰西邑夏周忠信而无亏之意祖指成
 汤伊尹曰从来君臣一体休戚相关未有君不君而
 臣独得以自全者我尝见西邑之夏其先王皆有忠
卷四 第 33b 页 WYG0065-0101d.png
 信之德诚意相孚能享国长久而有终故当时辅相
 之臣亦能与国咸休而有终其后夏桀无道不能有
 终故其辅相者亦与之同其僇辱而不能有终可见
 君安则臣亦安君危则臣亦危也嗣王今日其可不
 以夏桀为戒哉惟当敬尔所以为君之道而勉于忠
 信若君而不君则不能丕承基绪而忝辱其祖矣虽
 有臣欲尽忠匡辅又何足恃哉可见人君与臣相须
 甚切贤臣必责难于君贤君必以难自责君臣皆以
卷四 第 34a 页 WYG0065-0102a.png
 不终为戒此所以克有终也唐虞之治亦自君臣咨
 儆致之岂独夏先王哉
王惟庸罔念闻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
 此二节书是又因太甲之不顺而再陈先德以劝之
 也昧爽天将明未明之候丕显大显其德也日出曰
 旦俊彦有才德者旁求多方求之启迪开发之意越
 谓颠坠覆败亡也史臣曰伊尹作书之意至真切矣
卷四 第 34b 页 WYG0065-0102b.png
 乃太甲但视为寻常罔有念及而若不听闻者于是
 伊尹乃言曰王亦知先王为善之勤而虑后之远乎
 先王每当昧爽之时澄神涤虑使虚灵之体湛然毕
 露以大显明其德若心有所得则汲汲然坐以待旦
 举而行之盖先王之心惟恐修于己者有未至而施
 于事者有未及也又恐后世子孙溺于宴安罔念先
 德则又博求天下才德兼全之士置之左右以开导
 我后人使其有所依据皆知修德勤政以保守其先
卷四 第 35a 页 WYG0065-0102c.png
 业也然则为后人者正宜效法其德而听用其人以
 绍先王基绪之隆庶几无忝厥祖耳其可以纵欲败
 度陨此求贤启迪之命以自取覆亡哉甚矣古帝王
 为善惟日不足而又必树人以为久远之计人主而
 欲为法乎天下燕翼乎孙子则亦惟修身尊贤尽之
 矣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钦厥
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
卷四 第 35b 页 WYG0065-0102d.png
 此二节书是勉太甲慎德以率先也永图谓远虑虞
 虞人机弩牙也括箭尾著弦之处度射之准则省察
 也释发矢也止当然不易之理怿悦也伊尹曰从来
 国家多以纵欲奢侈失之者但知安于一时之乐而
 不能为长久之谋也盖纵欲之源皆起于心不可不
 谨我王今日但当慎其俭约之德事事知所收敛而
 不至于放肆所怀者皆为永远之图谋念不在一日
 而在终身志不在一时而在百世则不至陨厥命而
卷四 第 36a 页 WYG0065-0103a.png
 覆亡可免也然王之慎德当如虞人之射弩然虞人
 之射既张其机矣犹必往察其括之合于法度然后
 释之则发无不中人君之处事亦犹是也万事莫不
 有度君所以为度在敬汝所当止肃恭谨敛务求义
 理所在而审处之耳然不必远求也若乃祖之所行
 即是其所当止但视当时所已行者而率循之无敢
 踰越王能如是则事事合宜动无过举近可以慰悦
 尹心而不负先王所托远可以有誉万世而为守成
卷四 第 36b 页 WYG0065-0103b.png
 之令主矣王可不自勉哉可见守约者施博慎俭德
 怀永图皆守约之事而其效至传令名于万世以视
 秦皇汉武侈心自放者何如哉
王未克变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
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王徂桐宫居忧克
终允德
 此三节书是史臣叙太甲不从尹言而尹迁之桐宫
 以兴起其善也狎是狎习弗顺谓不顺理义之人桐
卷四 第 37a 页 WYG0065-0103c.png
 地名成汤陵墓所在徂往也史臣曰伊尹之训辞诚
 恳已至王于尹言自宜心动但习染既深犹未克变
 伊尹乃私计之曰我观王之所为多不义之事习为
 不善若天生性成者然此必左右近习有不顺义理
 之人从臾以导其为非者我不可使其狎而近之于
 是营宫于桐使亲近先王陵墓憸人既远祖德相依
 以是训之庶几朝夕哀思善念兴起无使终身迷惑
 而不悟也王既往桐宫居忧三年果能自怨自艾尽
卷四 第 37b 页 WYG0065-0103d.png
 改其平日之所为实有其德于身而不至终迷矣孟
 子称尧舜性之汤武反之可见性之者少当慎习以
 复性也太甲要非生而不德所狎之人不顺耳迁桐
 之举使无小人在侧而如有先王在前则非僻消而
 其习端矣推而言之程颐所云接贤士大夫之时多
 必能养成圣德正谓此也
太甲中
 此伊尹奉迎太甲归亳之后勉以修德法祖而史臣
卷四 第 38a 页 WYG0065-0104a.png
 述其君臣往复之语为中篇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作书
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
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此二节书是记太甲改过之初而伊尹始迎归以致
 庆也胥相也匡正也史臣曰太甲居忧于桐宫能悔
 过迁善到三年之时服制已满伊尹乃于岁首十二
 月正朔之日用衮冕之服奉太甲复还归于亳都而
卷四 第 38b 页 WYG0065-0104b.png
 作书以告曰从来君与民实相须为理者也民非君
 则不能相正而得遂其生民固不可无君君非民则
 何以君临四方而奉之为主是君尤不可无民也我
 王当不明于德之时上下皆不能保民几无君而君
 几无民矣幸赖皇天眷顾佑我有商使嗣王幡然悔
 悟能终其德是举商家之基绪将坠者今日自是其
 可久子子孙孙皆得以享灵长之庆矣岂不为万世
 无穷之休美乎方太甲未明厥德尹惟尽人事所当
卷四 第 39a 页 WYG0065-0104c.png
 为及克终允德则又归之皇天之眷佑盖惟尽人事
 乃所以迓天休而人事未尽不得辄诿之于天者有
 如此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𩔖欲败度纵
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
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此一节书是太甲致敬于伊尹而求善终之道也底
 致也不𩔖犹言不肖戾罪也孽谓灾逭逃也师保谓
卷四 第 39b 页 WYG0065-0104d.png
 伊尹太甲既痛改前过乃知伊尹之忠遂拜手稽首
 而致其敬师之礼曰予小子向者昏迷沈溺罔识天
 性之本善而不明于德以自入于不肖嗜好无节坏
 其奉身之度纵肆不恭坏其修身之礼以自速罪戾
 于其身夫天欲降灾尚赖人事可以修救若人所为
 不善则孽自我而作者又安可逃乎余往者既背师
 保之训不能谨之于始尚赖正救之力绳愆纠缪以
 求成就于有终哉盖往者虽悔无及而来者则犹可
卷四 第 40a 页 WYG0065-0105a.png
 图也从来帝王不贵无过而贵改过太甲悔过之言
 深合圣王自治之旨虽欲不谓之有商令主不可得
 也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先王子
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
后后来无罚
 此二节书是伊尹告太甲以修身之道而援先德以
 示之也允者诚实之谓协和也先王指成汤无罚言
卷四 第 40b 页 WYG0065-0105b.png
 免于暴虐伊尹见太甲悔过求助乃拜手稽首而致
 其敬君之礼曰王今者知不明于德而悔欲纵之为
 戾于厥躬是欲使德之不明者而务明之也此其功
 端自修身始必也严于自治使从前之积习猛力以
 去之从后之造诣毕力以精之如此则可无败度败
 礼之事矣由是出乎身而加乎民将诚实之德孚契
 于人自然人心协和无不爱戴此惟明后为然非昏
 昩者所可及也然所谓明后孰有过我先王者乎先
卷四 第 41a 页 WYG0065-0105c.png
 王之德无所不允遂无所不协若民之困穷而可怜
 者尤必曲加体恤而惠之若子故当时亳邑之民服
 其命令无不得其欢心且非特本国之民如此也即
 其时并我邦而为邻国者其民苦其君之暴虐亦莫
 不爱戴我先王皆曰待我君来君来其可无酷罚矣
 乎此惟先王之允德协下而所以得民心也王今可
 不以先王为法哉可见人君以修身为本身修则未
 常要结于民而民自归之所谓以德服人中心悦服
卷四 第 41b 页 WYG0065-0105d.png
 者此也
王懋乃德视乃烈祖无时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
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
 此二节书是伊尹欲王以懋德而告以懋德之实事
 也惟即思也斁厌也伊尹曰我先王之允德协下盖
 惟能日新其德而遂致得民如此也王今继承大统
 正当乘此怨艾之初勉修其德凡事一视烈祖之所
 为以为准则而无使一时有逸豫懈怠之意如是则
卷四 第 42a 页 WYG0065-0106a.png
 可与烈祖之德相似矣然懋德之事何如当奉祀先
 祖也则思何以仰承而善继善述以尽其孝当接见
 臣下也则思何以礼貌而听言纳谏以尽其恭欲远
 见万里之外当使九州之休戚利害无不周知而思
 明明则不蔽于浅近矣欲听纳道义之言当使百执
 事之谟谋献纳闻言即悟而思聪聪则不惑于憸邪
 矣王能于是四者身体而力行之则懋德法祖王之
 休也尹承王之休美益思左右匡救而不遗其力矣
卷四 第 42b 页 WYG0065-0106b.png
 其何敢厌斁哉伊尹陈保终之道反覆劝勉不过法
 祖尽之而孝恭明聪则法祖之实也大臣爱君不以
 宠眷爵禄为休而以君之修德为休抑何忠诚之笃
 乎
太甲下
 此伊尹申告太甲以修德保治而史臣叙其语为下
 篇
伊尹申告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
卷四 第 43a 页 WYG0065-0106c.png
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
 此一节书是伊尹告太甲以君道之难也伊尹重言
 以告于王而叹息曰人主一身上为皇天之所式临
 而明则为万民所依幽则为鬼神所鉴诚无有一之
 可忽者也惟天居高在上有尊无亲然敬者事天之
 理也人君能敬以自持凡动静语默无一念之敢忽
 则天乃眷佑而亲之矣民情向背初无恒情然仁者
 治民之理也人君能仁以保民抚绥鞠养无一夫之
卷四 第 43b 页 WYG0065-0106d.png
 不被则民乃归往而怀之矣鬼神幽隐最为难测然
 诚者祭鬼神之理也人君能竭诚对越使实意感孚
 一气相为联属则鬼神自降福而来享矣可见人主
 居天之位一念不谨则不免于亵天慢神虐民之咎
 其可以易而忽之哉甚矣天位之艰而居天位者不
 可不思其艰以尽其道也夫人主一身而天民鬼神
 之心属焉天民鬼神之心无常而人君之为敬为仁
 为诚则可以有常其权亦在人君自操之耳
卷四 第 44a 页 WYG0065-0107a.png
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
始慎厥与惟明明后
 此一节书是伊尹告太甲以治乱之所关终始之宜
 慎也伊尹之言曰天位维艰人君所以常保此位者
 亦在乎仁敬诚三者之德而已有是德则天佑之民
 怀之鬼神享之而足以致治无是德则天之所不佑
 民之所不怀鬼神之所不享而足以致乱古之人有
 以德而致治者矣人君之所行能与治世之道事事
卷四 第 44b 页 WYG0065-0107b.png
 相同诚敬以格天神仁爱以抚民众则国未有不兴
 者古之人亦有以否德而致乱者矣人君之所行苟
 与乱世之事有一相同或耽于货色或淫于游畋或
 恣于刑戮或蔽于奸邪则国未有不亡者治乱安危
 亦在乎慎所与而已然人情谨始而怠终诚能自践
 祚之初至历年之久兢兢业业皆与治世之道相同
 而不使一事苟同于乱世则治可常保矣此惟明哲
 之君深明乎天人治乱之理而不为嗜欲所摇夺者
卷四 第 45a 页 WYG0065-0107c.png
 能有此也欲保维艰之天位尚其慎所与哉汉唐以
 来治乱兴衰之故备在史册其兴必有所以兴其乱
 必有所以乱人君察其大纲而于用人行政之间自
 相衡度则不越已然之陈迹而可以知无穷之治乱
 正古人所谓人毋于水鉴当于人鉴之说也
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

 此一节书是伊尹勉太甲法汤以图治也懋勉也配
卷四 第 45b 页 WYG0065-0107d.png
 对也监视也伊尹之言曰与治同道不必远求我先
 王成汤能朝夕懋勉以敬修其德纯粹无私与天合
 一故足以配乎上帝而为临御万方之主今王所嗣
 者先王令善之统绪亦惟视先王之懋敬者以为法
 而可哉盖君德莫大于能敬而敬莫贵于能勉懋敬
 则仁与诚在其中克配上帝则民怀而鬼神无不享
 矣语其用力之始则曰懋敬语其功化之极则曰配
 帝先儒谓伊尹彻上彻下以告太甲诚圣学之心传
卷四 第 46a 页 WYG0065-0108a.png
 而君德之要领与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此一节书是伊尹告太甲以进德之有序也伊尹之
 言曰先王之敬德足以配天观法乎先王者岂能一
 蹴而至其精微之域哉先就一言一动之间时存敬
 畏驯至于无时不敬无事不敬念念合乎天理而不
 参以一毫私欲之累则配天之诣不难至也若升高
 者然必自下而后高可渐登若陟遐者然必自迩而
卷四 第 46b 页 WYG0065-0108b.png
 后远可渐至此又法祖进德者所宜知也盖下学上
 达者乃圣功而欲速躐等者非王道谨言动之几微
 则义精仁熟之本也同生民之休戚则久道化成之
 基也不希心于高远亦不自画于卑近盛德大业在
 是矣
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
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此三节书是伊尹告太甲以重民事慎天位谨始听
卷四 第 47a 页 WYG0065-0108c.png
 言之道也民事农桑之事也厥位人君之位也逆违
 拂也逊随顺也伊尹之言曰人君富有四海享万方
 之奉而不知稼穑之艰难轻视民事者有之矣不知
 小民终岁耕凿尚有不足于食者终岁蚕桑尚有不
 足于衣者慎毋轻民事而思其难可也人君抚有成
 业居九重之尊而不察天心之向背安视厥位者有
 之矣不知一念所动天意视为去留一事所施民生
 视为休戚慎毋安厥位而思其危可也人情莫不欲
卷四 第 47b 页 WYG0065-0108d.png
 令终而必先慎之于其始嗜欲之萌偶开其端而后
 必至于横决政令之发姑为尝试而害已极于无穷
 未有始之不善而可以善其终者听言尤人主之要
 道惟当求义理之正不当徇意见之偏如其言忠鲠
 激直犯颜色触忌讳是逆于汝心之言也逆耳之言
 难于听受当虚心平气思其言果有益于身心果有
 裨于治理是于道有合也则不难屈已以从之自此
 忠言谠论日闻于前矣如其言阿顺从谀窥色笑承
卷四 第 48a 页 WYG0065-0109a.png
 意旨是逊于汝志之言也谐媚之言易于听纳当清
 心体察思其言恐卑顺以取容恐逢迎以取悦果其
 非道也则不难正色以拒之自是谗谄面谀不至于
 前矣听言之要道无出于此者人君临御天下察邪
 正决安危辨是非莫大于听言一断之于道则明镜
 在悬妍媸立辨善乎伊尹之言朱子以为治道别无
 说能此则未有不治者惟在人君虚已以听之而已
呜呼弗虑胡𫉬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卷四 第 48b 页 WYG0065-0109b.png
 此一节书是伊尹勉太甲以慎思笃行而言其效之大
 也虑思虑也胡作何一人指君身也元大也良善也贞
 正也伊尹之言曰臣前所言者皆进德保民听言致治
 之要道诚能不徒听其言而实思其理极深研几穷
 微达变始可以得其理之当若弗能思虑则亦泛听
 而已何由而能得乎诚能不徒思其理而实为其事
 勉强力行精明果断始可以望其功之成若弗能有
 为则亦徒思而已何由而有成乎为人君者百辟奉
卷四 第 49a 页 WYG0065-0109c.png
 为仪型万民视为表帅一身所系至大也能虑则理
 无不当而是非邪正不能淆能为则功无不成而艰
 钜险阻不能惑所存者皆先王懋敬之心所行者皆
 先王懋敬之事而一人有大善之德矣由是而显足
 以建极陈常微足以潜移默化百官正于朝而在廷
 无佞谀万民正于野而四海有同风岂非与治同道
 之极功哉盖哲谋为作圣之基而行健乃君德之大
 虑欲其周为欲其敏保天位以怀小民莫切于此
卷四 第 49b 页 WYG0065-0109d.png
君罔以辨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

 此一节书是伊尹将复政于太甲戒其变乱先王之
 法度且自言成功之宜退也伊尹之言曰为君者有
 清净宁一之德而不自骛于聪明为臣者有恬澹廉
 让之风而不自苟于去就然后政治以肃而风俗以
 醇盖祖宗旧章昭垂已久人君但当恪守成宪不可
 逞一己之臆见听喋喋之利口而紊乱先王之旧政
卷四 第 50a 页 WYG0065-0110a.png
 人臣事君虽功盖天壤不过自尽其职分故匡君定
 辟当毅然而有为功成身退宜澹然而不有不可以
 已之事功已成而贪恋宠利以居之能如此则朝无
 纷更而有不愆不忘之美臣无倖位而鲜患得患失
 之风邦家有不永信其休美者哉人君之辨言乱政
 大都成于宠利之臣盖固宠之念深必不能犯颜敢
 谏于前且从而将顺逢迎于后故人主贵难进易退
 之臣而后收纠缪绳愆之益也
卷四 第 50b 页 WYG0065-0110b.png
咸有一德
 伊尹当太甲迁善之后而已将告归之时作此书勉
 太甲法成汤以纯一其德也因书中有咸有一德之
 语遂以名篇
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曰呜呼天难谌
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靡常九有以亡
 此一章书是伊尹以一德勉其君此二节乃史臣叙
 伊尹作书之由而首举其天命难恃之说也谌信也
卷四 第 51a 页 WYG0065-0110c.png
 九有九州也史臣之言曰太甲居桐伊尹身摄朝政
 及太甲君德既成伊尹以所摄政务复于乃辟已将
 告老归于私邑然其勤恳爱君之意犹恐已去而君
 德未纯有小人得以閒之故以德之当勉陈戒于君
 其言曰呜呼人君膺天命而有天下勿恃天心之眷
 顾景命之维新当思天难信而命靡常也靡常之命
 不可恃而所恃以凝命者惟德人君之德能纯一不
 杂始终无间则为天命之所归而常保厥位矣人君
卷四 第 51b 页 WYG0065-0110d.png
 之德或私蔽而欲乘或始勤而终怠则为天命之所
 弃而九州不可保矣天命之维系于德者如此由此
 言之难信者未始不可信靡常者未始无定在亦懋
 勉于德而已德纯而不杂所以能久而不息或作或
 辍皆由私欲间杂故耳
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
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
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
卷四 第 52a 页 WYG0065-0111a.png
 此一节书是伊尹举夏之所以亡商之所以兴以为
 天难谌命靡常之证也庸德常德也一德纯一之德
 也享解作当师众也夏正有夏建寅之正朔也革改
 也伊尹之言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往事不远君其
 鉴之昔夏王桀膺祖宗之绪而有天下但因其徇私
 纵欲弗能有此纯常之德亵慢神明而不知敬暴虐
 生民而不知恤是以天心厌弃而保佑不加于是下
 视万邦之人有能克受天命者以启发而开导之求
卷四 第 52b 页 WYG0065-0111b.png
 其德之纯一不杂而特加眷顾使受天命以为百神
 之主斯时也惟尹躬暨我先王成汤皆能兢兢业业
 有此纯一不杂之德克当上帝之心而受其光大显
 明之命九州之众莫不来归有夏建寅之正爰革而
 为有商建丑之正矣夫夏王有天位者也以弗克庸
 德而亡成汤未有天位者也以咸有一德而兴岂非
 往事之明验哉观人君之失德莫大于慢神虐民则
 知人君之修德莫大于敬天勤民然非有纯诚之德
卷四 第 53a 页 WYG0065-0111c.png
 则敬或等于具文仁或流为干誉必如成汤之不迩
 声色不殖货利圣敬日跻而后可哉
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
于一德
 此一节书是伊尹反覆天人相与之故而言惟德之
 可恃也伊尹之言曰天之眷夏久矣一旦转而为有
 商之命岂天之私于我商哉惟我君臣咸有一德夙
 夜寅恭馨闻于上而为天心之所眷佑耳民之戴夏
卷四 第 53b 页 WYG0065-0111d.png
 久矣一旦变而为有商之民岂我有所要求于百姓
 哉惟我君臣咸有一德克宽克仁彰信兆民而为民
 心之所归往耳可见天心至微而难于图度民心至
 涣而难于要结惟君臣咸有一德自收天与人归之
 效后世假谶纬以矫诬天命借权术以笼络人心亦
 未明于斯旨耳
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
惟天降灾祥在德
卷四 第 54a 页 WYG0065-0112a.png
 此一节书是伊尹决言一德感孚之不爽也二三言
 德之杂而不纯也僭差也伊尹之言曰人君之德诚
 能纯乎天理而无理欲之间杂确乎有常而无始终
 之迁改则德惟一矣以此而格天保民举动之间罔
 有不吉者若未能纯乎理而不无嗜欲之杂乘仅能
 持于暂而不能必永久之弗渝则德二三矣由此而
 上拂天心下违民愿举动之间罔有不凶者夫修之
 则吉悖之则凶吉凶之在人未尝少有僭差者何哉
卷四 第 54b 页 WYG0065-0112b.png
 盖由天心无私惟德是视德惟一则为嘉祥之所集
 德二三则为灾患之所丛天未尝有意于其间也欲
 祈天而永命舍德何以哉盖一德者至纯至正不偏
 不杂非独即于匪彝谓之二三其德即一毫近于功
 利涉于好名即二三矣天心之降鉴至迩而至密可
 不戒哉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
 此一节书是伊尹勉太甲之自新其德也伊尹之言
卷四 第 55a 页 WYG0065-0112c.png
 曰天心鉴观人心系属全在人君即位之初今嗣王
 新服天子之命正当震动恪恭以自新其德然人情
 不难振作于一时而难坚固于持久惟自始至终纯
 一无间则是德乃光明纯粹而有日新之盛矣上言
 一德此言新厥德者一德自成功而言新德自用功
 而言德必新而后能一常使清明在躬志气如神不
 为气拘物蔽而后可几纯一之德也盘铭有日新之
 言仲虺亦云德日新万邦惟怀此殆有商之家学而
卷四 第 55b 页 WYG0065-0112d.png
 伊尹亦以勉其君与
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
其慎惟和惟一
 此一节书是伊尹告太甲以任人辅德之道也官谓
 庶官也左右谓辅弼大臣也伊尹之言曰君德期于
 日新然或任用匪人得以间之外蔽聪明内惑心志
 德未有能终者庶官百职各有攸司必得贤而有德
 才而有能者以任用之始可以无旷厥事若左右辅
卷四 第 56a 页 WYG0065-0113a.png
 弼之大臣处大事决大疑论道经邦调元赞化必其
 人可以堪此任者而后用之又不徒寻常贤才而已
 也盖人臣之道其为上也则辅成君德开导启沃于
 平时纠缪绳愆于临事使君德清明于上是其职也
 其为下也则休养生民大臣有兴利除弊之权小臣
 有宣化承流之责使民生乂安于下是其分也然则
 人臣之系于国也不綦重哉故其方用之也未能灼
 知其贤才则难于任用而不轻授以官慎于审察而
卷四 第 56b 页 WYG0065-0113b.png
 必详核其实惟恐小人得伺其间也及其既用之也
 已灼知其贤才则和以待之猜忌可以尽捐彼此可
 以相济一以任之毁誉不得杂乘初终无所疑贰惟
 恐君子不得尽其才也如此则任用之道得而君臣
 一德之治成矣盖其难其慎者劳于任人也惟和惟
 一者逸于图治也未有参之以二三疑之若众人而
 君子能行其志者任贤勿贰即此旨与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卷四 第 57a 页 WYG0065-0113c.png
 此一节书是伊尹告太甲以取善之道也伊尹之言
 曰天下之理原于一本而散为万殊人君必有所师
 法而后成其德然德无常师也凡左右庶官以及夫
 典谟训诰下至刍荛工瞽苟有一言之善一事之善
 皆可主而为师如是则有以尽乎一本万殊之理而
 所取者博而不穷然善有万端泛而主之又惧其杂
 也故善无常主必揆度于心而务合乎至当不易之
 理此所谓能一也如是则有以达夫万殊一本之妙
卷四 第 57b 页 WYG0065-0113d.png
 而所主者约而可守由是万善归怀而衡鉴不爽君
 德修而政治举矣盖德以事言善以理言一以心言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者精以择之也即虞书之所谓
 惟精大舜之好问好察隐恶扬善也善无常主协于
 克一者一以贯之也即虞书之所谓惟一大舜之执
 两端而用中也伊尹乐尧舜之道渊源甚远故其告
 君者亦如此非万世取人为善之极则哉
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
卷四 第 58a 页 WYG0065-0114a.png
永底烝民之生
 此一节书是伊尹告太甲以一德之效也俾使也绥
 安也底定也烝民众民也伊尹之言曰人君之德能
 纯一不杂则号令诏谕之施必能宽仁恺恻明允笃
 诚而有以感动乎天下之人心使万姓咸曰大哉王
 言洵天理人情之极则万世子孙之明训也因其言
 而知其心又相与颂曰一哉王心深宫无非僻之私
 君志建清明之极也一德之感必有如此者且先王
卷四 第 58b 页 WYG0065-0114b.png
 受天禄而富有四海王以一德承之自能保定孔固
 措国家于磐石之安而先王之禄其克绥矣烝民戴
 一人以为元后王以一德临之自能抚绥教养登苍
 生于衽席之上而烝民之生其允底矣一德之验有
 必如此者盖草野之视听不可欺而君心之感通为
 甚速王言出如丝纶言乎有伦有要也王度式如金
 玉言乎不贰不杂也得则万姓颂之失则万姓訾之
 可不慎与
卷四 第 59a 页 WYG0065-0114c.png
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
 此一节书是伊尹告太甲以得失之不可掩于天下
 后世而为警醒之词也伊尹之言曰呜呼人君嗣位
 则为人之子孙异日入庙则为人之宗祖天子之制
 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必功德隆盛者始
 称宗而为不迁之主不然亲尽则祧不得列于七庙
 之中虽孝子慈孙不能私其祖父然则七世之庙不
 可以观德乎人君以一身托于臣民之上抚我则后
卷四 第 59b 页 WYG0065-0114d.png
 虐我则仇民罔常怀怀于有仁必善政诞敷则爱戴
 而为太平之主不然群心不固安能侈然于万民之
 上虽赫声濯灵亦不能束其异志然则万夫之长不
 可以观政乎政之得失不能掩于当时德之纯疵不
 能掩于后世亦可惕然深念矣
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
获自尽民王罔与成厥功
 此一节书是伊尹广言取善之量而欲其无遗于百
卷四 第 60a 页 WYG0065-0115a.png
  姓也伊尹之言曰人君欲成一德之治则内而百官
  外而万民皆为我取益之地勿谓百姓至愚贱也人
  君非民则孤立于上而何所任使百姓非君则涣散
  于下而何所统束其相须也如是故君虽神圣而鼗
  铎必悬刍荛不弃皆所以集思而广益若自恃聪明
  谓人之识见一无可取是自广以狭人也其可乎盖
  虽匹夫匹妇其一得之愚亦有足录者若因其愚贱
  使之不能自尽其诚则聪明壅而识见隘民主亦罔
卷四 第 60b 页 WYG0065-0115b.png
  与成厥功矣匹夫匹妇且然况百官庶尹为吾之所
  任用辅弼左右为吾之所顾托而使之不能尽其诚
  以入告殚其才以有为犹可以成治功者乎此篇言
  君德最宜纯一必也去欲存理使本体湛然而又慎
  简臣工旁求俊乂以至匹夫匹妇一善不遗然后可
  泽被当时誉延后世而成配天之业也人君修德之
  要此书尽之矣
日讲书经解义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