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65-002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书经解义卷二
 大禹谟
  大禹谟者史臣记大禹所陈告于帝舜之谟议也故
  以大禹谟名篇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此一节书史臣叙禹陈谟之由也禹功业盛大故称
  大禹文命文德教命也敷布也祗敬也帝指舜而言
卷二 第 1b 页 WYG0065-0029b.png
  史臣稽考古时大禹曰禹为舜臣当治水成功其文
  德教命既已敷布于四海之内于是陈其谟谋议论
  以敬承于帝舜欲其保治于无穷盖好问好察兢兢
  保治者帝舜之心也禹之开陈善道正所以敬承帝
  舜之美意耳
 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此一节书记禹祗承于帝之谟也后即君克能也艰
  难也乂治也敏速也大禹陈谟曰人君一身总庶政
卷二 第 2a 页 WYG0065-0030a.png
 统万民其道最为难尽人臣受国家委任有辅政长
 民之责其道亦最为难尽必须为君者真知为君之
 难兢兢然务尽为君之道为臣者真知为臣之难亦
 兢兢然务尽为臣之道如此上下交修然后朝廷政
 事乃得整饬修举而无坏乱之弊天下人民亦皆从
 上之令速化于善而不容自己苟为君与臣者不知
 其难或徒知其难而不能实尽其难则政事必至于
 废弛民心必至于涣散岂能使政乂而民化哉
卷二 第 2b 页 WYG0065-0030b.png
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
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此一节书记帝舜然禹克艰之谟因推广之而归于
 尧也兹指上文君臣克艰而言攸解作所伏隐伏也
 众兼臣民言无告是民之鳏寡孤独无处告诉者困
 穷是士之困苦贫贱穷而未遇者帝指尧也帝舜答
 禹曰汝谓君臣克艰则政修民化此言诚然为君臣
 者信能如此将见闻见博而壅蔽通凡嘉言可以补
卷二 第 3a 页 WYG0065-0030c.png
 益者无有隐伏于下矣四门辟而群贤进凡怀才抱
 德者无有遗弃在野矣贤才聚于上膏泽施于下虽
 万邦之广万民之众无有一夫之不𫉬其所矣君臣
 克艰之效至于如此然此岂易致哉必须稽考于众
 人言有善即舍己从之然后人乐告以善而嘉言罔
 伏也又必广询民瘼有穷而无告者一一周恤不忍
 虐害然后德泽远被而万邦咸宁也又必博求贤哲
 虽困苦贫贱者一一举用不至废弃然后多士毕集
卷二 第 3b 页 WYG0065-0030d.png
 而野无遗贤也此三事者惟帝尧乃为能之也夫舜
 于克艰之事不敢自谓曰能而必归诸尧则舜之克
 艰于此亦可见矣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
四海为天下君
 此一节书伯益因舜以克艰归尧因赞尧以勉舜也
 都叹美辞广广大也运运行也眷是眷顾之意奄尽
 也伯益曰美哉帝尧之德既广大而无外且运行而
卷二 第 4a 页 WYG0065-0031a.png
 不息有不可一端形容者自其德出于自然者言之
 谓之圣自其圣妙于莫测者言之谓之神自其刚毅
 能断者言之谓之武自其英华宣著者言之谓之文
 帝尧之德可谓极盛而无加矣是以皇天眷顾其德
 保佑命之使其有四海之地尺地莫非其有为天下
 之君一民莫非其臣焉夫尧以盛德得天如此所谓
 克艰厥后者信乎为尧之能事也今帝绍尧而为治
 可不思克艰以承天之眷命乎天眷有德民怀有仁
卷二 第 4b 页 WYG0065-0031b.png
 帝尧广运之德乃帝尧如天之仁也法尧者以尧之
 所以治民者治民则四海戴若父母而皇天之眷佑
 亦无疆矣
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此一节书禹有感于益之言因深言天道以终不可
 不克艰之意所以责难于帝也惠顺也迪道也逆反
 道者也禹曰凡人行事能顺道理而行天必降之以
 福凡吉庆皆集于其身若背道理而行天必降之以
卷二 第 5a 页 WYG0065-0031c.png
 殃凡凶祸皆集于其身犹之表立而影随声出而响
 应不可易也帝尧有广运之德斯受皇天之眷正所
 谓惠迪吉也天人感应之理昭昭如此然则君臣其
 可以不克艰哉
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
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此一节书益因禹陈克艰惠迪之谟而推广之以告
卷二 第 5b 页 WYG0065-0031d.png
 舜也无虞无可忧虞之事罔字勿字皆禁止之辞逸
 安逸也淫过也谋图为也百志谓凡百谋虑熙光明
 也咈拂逆也益曰吁嗟乎天位至重保守为难帝其
 戒之哉今四方太平无可忧危然乱每生于极治而
 变常发于不虞正须常常儆戒不可自谓治安也盖
 承平既久法度易至废弛必须修明振举不可失坠
 太平无事人情易流逸乐必须愈加勤励不可游于
 安逸淫于宴乐任用贤人勿使小人间阻屏斥憸邪
卷二 第 6a 页 WYG0065-0032a.png
 不可少有迟疑凡谋为事务心或疑而未安切不可
 苟且成就凡百志虑必须正大光明理顺心安者然
 后可以成之至于刑赏予夺自有公正道理不可违
 背正理而屈法徇情以求百姓之称誉凡人好恶从
 违皆有本然公心不可咈百姓之公心而任情好恶
 以从一己之私欲此八者皆当儆戒者也人君若能
 内而无怠于心无一念之不儆戒外而无荒于事无
 一事之不儆戒则治道益隆太平可保不但中国之
卷二 第 6b 页 WYG0065-0032b.png
 民服从而已虽远方四夷亦莫不闻风向化稽首来
 朝矣儆戒无虞其效如此儆戒无虞即所谓制治于
 未乱保邦于未危也古圣人持盈保泰宵旰不遑故
 能卜世卜年懋建无穷之基业后王德薄晏安鸩毒
 灾患当前而莫之省可不戒哉可不戒哉
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榖惟
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
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卷二 第 7a 页 WYG0065-0032c.png
 此一节书大禹因伯益陈儆戒之言遂叹美之而告
 帝舜也于叹美词叙顺也戒晓喻也休休美也董督
 责之意禹曰呜呼美哉伯益所陈儆戒无虞之言帝
 当常常思念而不可忽哉盖为人君者贵乎有德然
 德非徒存诸心而已当见之行事使政无不善乃为
 实德而所谓政者又在为百姓兴利造福使民无不
 安乃为善政养民之政何如水火金木土榖此六者
 天地自然之利民生日用不可缺者必须一一整理
卷二 第 7b 页 WYG0065-0032d.png
 或泄其太过或补其不足使六者无有不修六者既
 修于是教之明伦理修礼义以正其德教之作什器
 通货财以利其用又教之勤生业节用度以厚其生
 将此三者一一区画各得其宜各当其理使无不和
 合此六者与三者总谓之九功既能修和则养民之
 政各有成功一顺其当然之理而不至错乱矣九功
 既叙则民皆利其利而乐其乐莫不形之于歌咏之
 间矣然始勤终怠人之常情已成之功能保其久而
卷二 第 8a 页 WYG0065-0033a.png
 不废乎是故百姓有勤于九功者当以善言戒励使
 知所勉有怠于九功者当以刑罚督责使知所畏而
 又恐其出于勉强或不能久也复劝之以九歌即取
 百姓前日歌咏之言协之律吕播之声音用之乡人
 用之邦国以感动之使百姓欢欣趋事鼓舞不倦则
 修者常修和者常和前日之成功得以永久不坏而
 养民之政曲成而不遗矣此皆保治之道帝之所当
 深念者也夫养民之政至于惟叙惟歌即伯益所谓
卷二 第 8b 页 WYG0065-0033b.png
 无虞也而必保其治于勿坏即伯益所谓儆戒也禹
 益之言其互相发明如此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此一节书帝舜因大禹陈说养民之功遂应而许之
 也六府即上文所云水火金木土榖三事即正德利
 用厚生乃犹汝也帝对禹曰汝谓政在养民而已成
 之功当保而勿坏此言是也但保治固我所当为而
 成治实汝所由致往时洪水为灾天地皆失其职万
卷二 第 9a 页 WYG0065-0033c.png
 民不得其所今水土既平上天亦得成其生物之功
 于是水火金木土榖相资为用六府信无一之不修
 正德利用厚生各当其理三事信无一之不和而养
 民之政成矣不但今日之民蒙其利万世之后犹将
 赖之此皆汝治水经理之功非他人所能预也夫天
 下事成之甚难而坏之甚易功虽成岂可不思所以
 保之克艰惠迪之道为君臣者信当相与以图之矣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
卷二 第 9b 页 WYG0065-0033d.png
不怠总朕师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
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
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此二节书记舜命禹摄位及禹让皋陶之辞也朕德
 之朕禹自谓也古者上下皆可称朕迈勇往力行之
 意种布也降下也兹皆指皋陶言帝舜欲禅位而群
 臣之功无过禹者遂推美其功呼而命之曰来汝禹
 我居此帝位三十有三年过于耄而及于期血气已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65-0034a.png
 衰倦于勤劳之事汝当朝夕勉力不怠以总率我之
 臣民禹对曰摄位重事我之德薄民不依归岂能当
 此群臣中惟皋陶能勇往力行以布其德其德下及
 于民民皆感戴而怀服之帝欲为天下得人当以此
 人为念不可忘也且我之让皋陶岂苟然哉我尝思
 念堪此重任者惟在于皋陶要舍而他求未见有过
 于皋陶者亦惟在于皋陶我显然称道者惟在于皋
 陶我发自本心所深信而诚服者亦惟在于皋陶反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65-0034b.png
 覆思之终无可易惟帝深念其功而使之摄位必有
 以副帝之任而不孤天下之望也夫摄位重事也而
 禹之推让皋陶谆切如此盖圣人之心惟欲为天下
 得人而已岂有一毫私己之意哉
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
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
 此一节书帝舜因禹让皋陶遂呼皋陶而称美之也
 干干犯正政令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五等之刑也五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65-0034c.png
 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伦之教也弼辅也期
 望也懋勉也帝舜曰汝皋陶惟兹臣民众庶无或有
 干犯我之政令者此何故哉盖由汝作士师之官能
 明于五等之刑以辅五品之教而期我以至于治其
 初五品不逊或不免于用刑非忍于残民也实期人
 皆迁善改过至于无刑可用耳所以民皆感化皆能
 合于中道不至越礼犯分罹于法网而刑果无所施
 矣凡此皆汝之功也汝当益加懋勉始终此心可也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65-0034d.png
 民出乎教则入乎刑入乎教则出乎刑刑禁于已然
 而教感于未然皋陶刑官也而曰弼教故王者以教
 化为首务刑者不得已而后用之后世日从事于科
 指条禁之烦章程法令之末而于所谓化民成俗陶
 于仁寿之本计则视为迂阔而莫举治莫古若职此
 之故与
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
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65-0035a.png
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此一节书皋陶因舜美其功而归功于上也愆过差
 也嗣世皆谓子孙宥赦免也过者误犯故者故犯不
 辜谓无罪之人不经谓不合于常法皋陶曰民协于
 中此岂臣之功哉盖由帝之德尽善尽美无一毫过
 愆故能然耳臣略数之如临臣下则简静而不至于
 烦扰御众民则宽裕而不至于急促罚有罪之人则
 止在本身而不及其子孙赏有功之人则不止本身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65-0035b.png
 而且及其后世过出无心者量情恕之虽大事亦从
 宽贷明知故犯者尽法治之虽小事亦不轻恕罪已
 定矣或有可轻可重在疑似之间者惟从轻以处之
 功已定矣或有可轻可重在疑似之间者则从重以
 赏之又有一等罪人法可以杀可以无杀杀之则恐
 陷于非辜不杀则恐失于纵舍帝则以为与其轻于
 用刑而致枉杀无罪之人宁可姑全其生使我自受
 失刑之责此其仁爱忠厚之至皆所谓好生之德也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65-0035c.png
 帝有此德深入于民心所以天下之人无不兴起于
 善而自不犯于有司也皋陶以民之不犯由于帝德
 之罔愆而不敢以种德民怀之化自居不敢以明刑
 弼教之功自任古大臣善则称君𩔖如此
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
 此一节书帝舜因皋陶称颂其德又申言以归美于
 皋陶也俾使也风动谓德教感民如风之动物也帝
 曰民不犯法而上不用刑者此我之所欲也汝能使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65-0035d.png
 我如所愿欲以治教化流行于东西朔南之间譬如
 风之鼓动万物莫不靡然顺从此乃汝之休美不可
 得而辞也使非汝明刑弼教则我好生之念虽切亦
 岂能遽洽于民哉皋陶有弼教之功而不自居必归
 之于上舜有好生之德而不自居必归之于下古之
 君臣其相与让善也𩔖如此
帝曰来禹洚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
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65-0036a.png
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
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
 此一节书帝舜因禹以功德推皋陶故特举禹之功
 德而申命之也洚水洪水也允信也满者自足假者
 宽假懋盛大也嘉称美也丕绩是大功乃犹汝也历
 数谓帝王相承之次序陟升也帝曰来汝禹昔者洪
 水汎滥乃天示儆戒于我当是时汝奏言而能践其
 言试功而能有其功汝能如此则既贤于人矣常人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65-0036b.png
 于成功之后未免有满足自恕之意汝又能在邦则
 勤于王事在家则俭于私养自视歉然不敢满假此
 亦惟汝之贤也汝惟不自矜其能而能之实不可掩
 天下谁与汝争能汝惟不自伐其功而功之实不可
 掩天下谁与汝争功汝之德我以为盛大汝之丕绩
 我以为嘉美天之历数当归于汝汝终当升此大君
 之位以为天下臣民之主今日总师之命岂可得而
 辞哉尧之德曰允恭克让舜之德曰温恭允塞禹之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65-0036c.png
 德曰不自满假三圣人所由先后一揆与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此一节书舜将传位于禹而告以存心出治之本也
 危危殆也微微妙也帝舜曰心一而已由其发于形
 气之私者言之则谓之人心此心一发若无义理以
 节制之便流于邪恶而不可止岂不危哉由其发于
 义理之正者言之谓之道心此心才发一为私意所
 蔽未免又入于昏昧岂不微哉危微二者间不容发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65-0036d.png
 择之不精则理欲混淆中道亦沦于晦故欲其惟精
 守之不一则理动于欲此中未免摇夺故欲其惟一
 惟精惟一由是危者安微者著自人心而收之孰非
 道心自道心而扩之孰非中道吾心之内信能执此
 至当不易之理而推之以运万化以达万变安有过
 不及之患哉尧之告舜但曰允执其中今舜命禹又
 推其所以而详告之古之圣人将以天下与人先以
 治之之本传之心法者治法之本也故其丁宁告戒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65-0037a.png
 有如此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此一节书帝舜告禹以听言处事之要也稽考證也
 询咨访也庸用也帝曰人君听人之言必须其言原
 本古人历历可据然后可以听之若无所稽考之言
 驾空悬说设误听之未有不淆乱国是妨害政事者
 汝宜绝之而勿听焉人君用人之谋必须其谋曾经
 咨访合于众论然后可以用之若不询于众之谋独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65-0037b.png
 任已见设误用之未有不拂逆人情阻格难行者汝
 宜拒之而弗庸焉此二者听言处事之要也既有存
 心出治之本又得听言处事之要内外相资而治道
 备矣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无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
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
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此一节书帝舜命禹摄位既反覆教戒之至此又深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65-0037c.png
 儆之也位谓君位可愿是人心同欲之理好善也戎
 兵也帝曰君之与民分虽相悬道实相须人但知君
 为可畏自我观之民所可爱岂非君乎人但知民为
 可忽自我观之君所可畏岂非民乎盖天下百姓至
 众若无大君则饥寒谁与赈救争害谁与治理将何
 所仰戴乎此君所以可爱也人君一身最孤若无众
 民则财用谁为供给役使谁为出力将何以守邦乎
 此民所以可畏也然则人君居此可爱之位治此可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65-0037d.png
 畏之民可不敬哉必兢兢业业慎守其所居之位可
 也慎位何如盖中道之在吾心固至善之理而可愿
 欲者也必敬修其所可愿欲之理凡存于心发于政
 务使有善而无恶有可欲而无可恶然后人心永戴
 天位常安苟或不然使四海人民困苦穷极则向时
 仰戴者转为怨嗟向时守邦者转为离叛人心既失
 所受于天之禄亦永绝而不可复矣夫言发于口利
 害攸关惟口生出好事惟口兴起戎兵所系之重如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65-0038a.png
 此今我命汝之言岂容更有他说汝当受命摄位无
 复辞逊也舜曰可畏非民禹曰民惟邦本孟子曰民
 为贵民心从违即天命去留如之何不以民事为兢
 兢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
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
习吉禹拜稽首固辞帝曰母惟汝谐正月朔旦受命于
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65-0038b.png
 此二节书叙禹再辞舜再不许禹不𫉬已而受命也
 枚卜历举而卜之也官占谓掌占卜之官蔽决断也
 昆解作后依顺也龟谓灼龟观兆筮谓揲蓍起卦协
 合也习解作重毋者禁止之词神宗尧之庙号帝指
 舜也禹曰摄位大事不可专主于人谋今在廷之臣
 有功者多请一一卜之于龟从其吉者而命之可也
 帝舜曰汝禹凡设官占卜之法必先断定其志所向
 然后命于元龟以验其吉凶今我命汝摄位之志已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65-0038c.png
 先定于心无所疑惑询谋于众亦同以为然是以鬼
 神依顺验之龟筮已自协从矣又何用取群臣而枚
 卜之乎且占卜之法一得吉兆不必再卜今鬼神既
 依龟筮协从又何须重卜以求吉乎禹拜而稽首恳
 切逊避帝舜曰汝毋固辞惟汝可以谐此元后之位
 也禹既不𫉬辞乃以正月一日受摄位之命于帝尧
 之庙在舜则告其终在禹则告其始由是总率百官
 摄行庶政一如帝舜受终摄位之初尧舜禹之相传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65-0038d.png
 一道故其事亦无不同如此观此龟卜之法虽亦古
 人所重然必在定志询谋之后故周书洪范稽疑谋
 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而后谋及卜筮后世舍
 人而问鬼舍明而求幽以致术数之流皆得妄谈休
 咎荧惑听闻吁抑愚甚矣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会群后誓于师
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
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65-0039a.png
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此一节书叙禹既摄位舜命禹伐苗及禹誓众之辞
 也徂往也群后谓诸侯誓行军时告戒之言济济众
 盛也肆解作故帝舜曰嗟乎汝禹方今天下皆已无
 虞惟是有苗之君不循教令汝当躬率六师往正其
 罪禹承帝命乃徵召诸侯以兵来会遂誓戒于众曰
 济济然尔众当皆听我之命令今顽蠢无知有苗之
 君昏昧迷惑不知恭敬侮慢他人自以为贤反戾正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65-0039b.png
 道败坏常德君子却使在野小人却使在位由是下
 失民心弃之而不保上失天心降之以灾咎故我以
 尔众士奉帝之辞以讨伐其罪尔众士务一尔之心
 不可少有疑贰务一尔之力不可少有退缩然后战
 无不胜攻无不取而能成除暴安民之功也尔众士
 可不勉哉有苗自干天诛舜之命禹徂征不得已也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65-0039c.png
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慄瞽亦允若
至诚感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
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此一节书叙苗民逆命益赞禹班师及帝敷文德有
 苗来格之事也赞助也届至也帝指舜历山山名在
 今山西蒲州旻是仁覆悯下之意天心怜悯下民所
 以谓之旻天慝解作恶祗敬也载事也瞽瞍帝舜之
 父齐庄敬也慄战慄也夔夔齐慄之容允信也若顺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65-0039d.png
 也诚者诚能感物之意昌言盛德之言也班还也振
 即整也诞大也干是楯羽是羽旄皆舞者所执格至
 也禹征有苗兵临其国已三十日而苗民违逆命令
 未肯服从是时伯益从征乃赞助于禹曰惟有德之
 人可以上动天心天虽高远此德无远不到大凡盈
 满者必招损伤谦虚者定受利益此乃天道之自然
 知天道之自然惟当谦以修德不可自满以伐人矣
 帝微贱之初曾耕于历山而往于田日日呼旻天而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65-0040a.png
 号泣又呼父母而号泣虽是帝之父母不慈然帝之
 心只是自认以为己罪自引以为已恶不敢一毫归
 咎父母只是敬修为子之事在瞽瞍前夔夔然庄敬
 战慄终被孝心感动瞽瞍亦欢喜信顺化而为慈矣
 夫人苟能尽以诚感物之道而为至諴虽无形无声
 之鬼神亦将洋洋乎来格况苗民亦人𩔖也岂有不
 可以诚感者乎何必勤兵于远哉伯益劝禹之言如
 此真盛德之言也禹即拜而受之应之曰然遂班师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65-0040b.png
 振旅归于京师帝舜亦感于益之言大布其文命德
 教不复以苗民顺逆为念当是时朝廷无事惟有执
 干楯者执羽旄者相与舞于东西两阶而已从禹班
 师之后才七十日而有苗已回心向化群然来格伯
 益修德之言至是验矣夫一苗民也以兵临之则不
 服以德感之而即来可见服远之道惟在内治之修
 内治不修而徒恃师武臣之力非圣人之所贵也观
 虞廷雍容太和景象千古而下不犹可想见邪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65-0040c.png
皋陶谟
 皋陶谟者史臣记皋陶所陈告于帝舜之谟议也故
 以皋陶谟名篇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
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
兹禹拜昌言曰俞
 此一节书是史臣记皋陶陈谟于帝舜及与大禹问
 答之辞言迪德之本在修身而渐极推行之远也允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65-0040d.png
 迪实践也谟谓陈说道理明谓明白详尽弼匡救过
 失谐可否相济之意思永思虑长远也惇厚也庶明
 是众贤人励勉励也翼辅佐也迩指家国远指天下
 稽考古时皋陶曾陈谟于帝舜曰为君者诚能躬行
 实践以修其德则为臣者知其君乐于闻善所以为
 之谋者无𨼆匿而不明者矣知其君乐于闻过所以
 弼其失者无乖忤而不谐者矣然则人君欲臣下之
 尽言不可不自勉以为纳忠之地也当时大禹同在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65-0041a.png
 帝前因问皋陶曰汝言诚然然迪德之义其详如何
 皋陶曰美哉汝之问也为君者必谨慎以修其身一
 言一动皆深思远虑务为长久之讣此乃为允迪厥
 德由是自身而推于家则九族之亲属莫不以恩相
 厚以礼相序而家可齐矣自家而推于国则群臣之
 明哲者莫不勉励以辅佐之而国可治矣不特如此
 又自家国之近可达天下之远使天下无不平者亦
 在此修身思永推之耳岂有他哉禹遂屈已而拜之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65-0041b.png
 曰汝言甚是真为君者之所当知也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
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
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此一节书是皋陶推广迪德之要在知人安民而禹
 深叹兼尽之难也吁叹而未深然之词时是也指知
 人安民言帝指尧官人谓用人迁窜徙也巧言令色
 孔壬谓好其言善其色而大包藏奸恶之人皋陶曰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65-0041c.png
 美哉人君为治之道其大者有二一在于知人一在
 于安民盖人不能知则用舍失当无以任众职而兴
 事功民不能安则民心离散无以固根本而奠邦家
 禹曰嗟乎如汝所言知人安民二者兼举维帝尧之
 圣犹且难之盖人固未易知也为君者果能知人则
 睿知所照将与日月并明何哲如之以是用人必能
 使才称其职德称其位岂有不宜者乎民固未易安
 也为君者果能安民则恩泽所及将与雨露同润何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65-0041d.png
 惠如之由是万邦黎庶尊之则元后爱之则父母岂
 有不怀者乎夫人君惟不能知人安民常恐不善之
 人得乘间而害我之治能哲而惠如此将见众贤集
 于朝百姓和于野虽有党恶如驩兜者亦将改行从
 善何足忧虽有昏迷如有苗者亦将感化归服何必
 迁虽有巧好其言令善其色大包藏奸恶者亦将变
 巧诈而为诚实何足畏知人安民功用之大至于如
 此岂可易视之哉禹言此盖欲帝舜深思其难而求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65-0042a.png
 尽其道也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
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此一节书是皋陶与禹言取人之要盖知人之事也
 亦解作总载解作行采事也采采者谓某事某事也
 栗严密也愿谨厚也乱解作治扰驯顺也毅果断也
 廉谓有分辨塞笃实也彰著也吉善也皋陶曰美哉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65-0042b.png
 人固难知而观人有法凡人必有德乃为贤人总言
 此德之见诸行事者其目有九总言其人之有德者
 必须指其所行某事某事以为證验则事皆有据而
 名实不爽不患人之难知矣禹曰九德之目何如皋
 陶曰凡人宽弘者或流于纵弛若宽弘而又庄栗是
 一德也柔顺者或流于颓靡若柔顺而又植立是一
 德也谨愿者或过于鄙朴若谨愿而又恭恪是一德
 也有治才者或不足于敬畏若有治才而又敬畏是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65-0042c.png
 一德也驯扰者或失之优柔若驯扰而又果毅是一
 德也径直者或过于峭厉若径直而又温和是一德
 也简易者或过于坦率若简易而又廉隅是一德也
 刚健者或出于矫激若刚健而又笃实是一德也彊
 勇者或任乎血气若彊勇而又好义是一德也九德
 之目如此人能于此九者彰著于行事之间且始终
 如一常有而不变斯可谓成德之吉士哉以此观人
 则下无遁情而知人之哲得矣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65-0042d.png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
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
五辰庶绩其凝
 此一节书是皋陶言官人之效亦知人之事也宣著
 也浚解作治严畏也亮明也采事也有家谓大夫有
 邦谓诸侯翕合也施用也抚顺也五辰木火土金水
 凝成也皋陶曰凡人于九德不必其尽备而贵其有
 常如九德之中有其三者能日宣而充广之使之益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65-0043a.png
 以著此三德之有常者也使之为大夫而有家必能
 夙夜匪懈以治其家而家之事无不明治矣九德之
 中有其六者能日严而祗敬之使之日以谨此六德
 之有常者也使之为诸侯而有邦必能克谨无怠以
 治其邦而邦之事无不明治矣夫德之有常者多寡
 不同而皆宜于用如此人君若能合而受之分布用
 之将见有九德者皆愿出而效其才能以任国家之
 事凡大而千人之俊小而百人之乂皆在官使于是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65-0043b.png
 百僚彼此相师百工及时趋事顺于五辰以修人事
 春顺木之辰夏顺火之辰秋顺金之辰冬顺水之辰
 土寄王于四时又修四时之令以顺土之辰由是一
 切功绩皆有成效而无复有废坠怠弛之患矣夫人
 君能知人而善用之则贤才进而治功成如此知人
 所系岂小也哉
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
工人其代之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65-0043c.png
 此一节书是皋陶言用人之本宜端用人之道宜尽
 亦知人之事也无禁止之辞几事之几微也旷废也
 天工谓上天付与君臣当行之事皋陶曰天子者臣
 下之表帅也若先为逸欲则下而有邦之诸侯亦皆
 效之是教导之为逸欲也为天子者岂宜如此必须
 兢兢然戒谨业业然危惧以倡率之所以然者何也
 盖一日二日之间其日至浅而事几之来且至万焉
 几者常人之所不能见及其著也虽智者不能善其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65-0043d.png
 后此所以必兢业以图之不可一日而纵欲也然天
 子能以一心察天下之几不能以一身兼天下之务
 所用庶官必须得人若庶官用非其才职业必旷为
 天子者岂可如此所以然者何也盖庶官所行之事
 皆代天事旷庶官之事是旷天事也此庶官所以不
 可旷也夫敦勤俭以率诸侯端用人之本也择贤能
 以任众职尽用人之道也知人之事其庶矣乎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65-0044a.png
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
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
 此一节书是皋陶陈安民之谟也叙伦叙也敕正也
 五典五常之道惇厚也秩尊卑贵贱之品秩庸常也
 章显也五服五等之服懋勉也皋陶曰人君安民之
 事无非天事天生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伦即
 有亲义序别信之典此五典乃天所次叙而不可紊
 惟君立条教以敕正之使民交相惇厚天生君臣父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65-0044b.png
 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伦即有尊卑贵贱等级之礼此
 五礼乃天所品秩而不可踰惟君著法式以敬用之
 使民各循常度君主此典礼固自寅畏恭敬臣辅此
 典礼亦当同其寅畏协其恭敬盖典礼即民所受于
 天之衷而民不能以惇庸自和必君臣一心以和民
 之衷使之保合各正然后典无不惇礼无不庸也安
 民之在教化者如此夫典礼之叙秩皆出于天则民
 之由乎典礼者为有德即天所眷命者也人君代天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65-0044c.png
 赏善有衮冕鷩冕毳冕絺冕元冕五等之服以章显
 之使民知劝于德民之悖乎典礼者为有罪即天所
 责讨者也人君代天罚恶用墨劓剕宫大辟五等之
 刑以惩戒之使民知远于罪盖命讨乃朝廷大政事
 君主令于上臣奉行于下皆当勉之又勉常修明而
 无怠忽然后服必称德刑必当罪也安民之在政治
 者如此凡安民必兼教养皋陶不言养者府修事和
 既得其养之后则政教为尤重诚能敬以敷教合乎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65-0044d.png
 秩叙之自然勤以修政期于命讨之各当则民咸相
 安于典礼德化之中而不至有刑辟之犯人主之所
 以修身迪德者即在是矣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
哉有土
 此一节书是皋陶发明天人一理见人君不可不尽
 安民之道也明者显扬其善畏者刑威其恶威与畏
 通上是天下是民有土有国之君也皋陶曰惇庸命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65-0045a.png
 讨皆出于天所以天道至神其聪则于善恶无不闻
 其明则于善恶无不见然天未尝有视听因民之视
 听以为聪明天道至公善者降福以显明之恶者降
 祸以畏惧之然天未尝有好恶因民之好恶以为明
 威夫天在上民在下甚相悬绝而民心之所同然即
 是天理之所必然其通达无间如此然则有土之君
 膺惇庸命讨之寄可不敬之又敬哉凡庆赏刑威必
 允协乎民心斯上当乎天心而安民之道克尽矣皋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65-0045b.png
 陶言知人则终以兢业言安民则归本于敬要皆原
 于人主之修身迪德其旨一也
皋陶曰朕言惠可底行禹曰俞乃言底可绩皋陶曰予
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此一节书是皋陶陈谟既毕因勉帝舜力行其言也
 惠谓顺理底致也思曰之曰当作日赞助也襄成也
 皋陶曰我所言知人安民之事顺于治理皆人君所
 当然者实可以致之施行非徒言也禹与皋陶有同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65-0045c.png
 心遂应之曰信然汝之所言合理诚可致之于行而
 有成功也皋陶自谦曰行之有功我则未敢预知惟
 思日日赞助于帝以成治功而已皋陶不以有功自
 居而以辅君自许其所以勉帝舜者益切矣夫以有
 虞之隆帝舜之圣而禹皋陶犹同心责难如此使大
 臣皆以禹皋陶之心为心则何君不如舜而治不若
 虞哉
益稷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65-0045d.png
 此一篇书是帝舜与禹皋陶论治之言首节禹称益
 稷二臣佐其成功因以名篇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
垫予乘四载随山刋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
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此一节书是帝舜求言无己之诚禹皋陶辅君以保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65-0046a.png
 治无穷之意也孜孜者勉力不怠之谓垫沈溺也四
 载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樏也刋除也奏进也
 血食曰鲜鸟兽鱼鳖之肉也九川九州之川也距至
 也浚深也畎浍田间水道也播布也谓布种五榖也
 艰难也播种之初五榖难得故曰艰食懋勉也化居
 者变化其所居积之货也烝众也米食曰粒作乂者
 兴起治功也帝舜既嘉纳皋陶之谟因呼禹来前曰
 皋陶所言知人安民真是盛美之言汝亦可以昌言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65-0046b.png
 告我禹见帝舜之勤于求言拜而叹美称帝而进曰
 君德治道皋陶之言备矣我更何所言惟思艰危易
 忘成功难保日孜孜焉勉力于所当为不敢以已治
 已安而少怠也皋陶遂叹而问所谓孜孜者如何禹
 乃追述治水本末以见当保治之意曰往时洪水汎
 滥势若漫天浩浩然包山驾陵下民困于水灾昏迷
 垫溺予承帝命治水乃乘四载依山而行除木以通
 道路相度地势之高下审视水𫝑之源流此时五榖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65-0046c.png
 不登我及益教民网罟渔猎进众鲜食以充饥先开
 决九州之川各至于海使大水有所归次疏浚田间
 畎浍各至于川使小水有所泄此时田亩可辨我及
 稷教民播种稼穑进众艰食犹兼鲜食至于水土尽
 平山林川泽之货利尽出又劝勉其民迁有于无化
 其居积以济匮乏天下众民然后皆得粒食因以定
 贡赋施政教而万邦兴起治功焉思昔日之艰难则
 今日何可不孜孜以保此万邦烝民哉皋陶闻禹言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65-0046d.png
 而然之又谓我君臣当师法汝之昌言皆勉力不怠
 可也盖禹不自恃其成功而详述其前事安不忘危
 之意溢于言表诚使人君常以孜孜为心则持盈之
 虑恒深人臣常以孜孜为心则保泰之谋加切君臣
 交修自可长享至治于无穷矣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
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此一节书是禹既详言致治之难因告帝舜以保治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65-0047a.png
 之道也止者心之所止乃至善之所在也惟思也几
 者事之发康者事之安弼谓辅弼之臣也丕大也徯
 待也申重也休美也禹先叹美又特称帝以发其听
 曰帝在君位当慎以居之也帝舜即然其言禹又推
 所以慎位之意曰人心之于事物各有至善之当止
 者但为私欲动摇而不安帝当时时存养此心顺适
 天理安汝心之所止以立应事之本事未行而将发
 谓之几必审所发之皆善然后行之事将成而可安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65-0047b.png
 谓之康必察此事之果安然后成之则心之所止者
 静固安动亦安矣又必使辅弼之臣皆得尽其直言
 格心于未萌救事于朱失而安止之功益密也既谨
 几康于己又资弼直于人由此人已交修表里一致
 将见事事顺乎民心一有动作布之政令则天下翕
 然丕应若先待我志之发矣事事合乎天理以之昭
 然受命于上帝则天且重重眷命用集休美之福矣
 得天得民如此而在君位斯为克慎者哉要以慎位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65-0047c.png
 之道一安止尽之易象艮止诗咏敬止大学始于知
 止皆此道也故圣道相传禹为见知首称人主欲久
 安长治亦体舜禹之心法而已
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禹曰俞
 此一节书是帝舜感禹弼直之言而反覆叹咏臣职
 之重也邻谓左右辅弼也臣以分言邻以职言帝舜
 曰吁汝谓人君安所止而谨于几康尤必赖辅弼之
 直可见臣职之所系甚重布列庶位谓之臣而臣非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65-0047d.png
 具官也必有以格我之心必有以正我之事臣哉其
 即我之邻哉左右赞助谓之邻而邻非泛属也所以
 格心者是赖所以正事者是赖邻哉其惟我之臣哉
 此即以弼直致望于禹之意禹遂承之曰俞盖亦以
 臣邻自任矣上文禹以慎位责难于舜而舜即然之
 此节舜以臣邻委重于禹而禹即然之一德一心交
 孚无间所以相须有成也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
卷二 第 38a 页 WYG0065-0048a.png
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
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此一节书是帝舜详言臣之所以为邻以深明一体
 之义也华虫是雉宗彝是宗庙中酒尊上画虎蜼二
 兽藻是水草粉米是白米黼如斧形黻如亚字黄钟
 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六律不言吕者阳统阴
 也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八音
卷二 第 38b 页 WYG0065-0048b.png
 在察也忽治之反也五言者诗歌之协于五声者也
 自上达下谓之出自下达上谓之纳帝舜曰君资臣
 以为助如人有元首必资手足以运行耳目以视听
 是臣为我之股肱耳目也盖治道以政教礼乐为先
 我思民性未复欲左右扶持斯民使人人向化而不
 能遍谕也赖汝臣辅翼之以遂我教民之心我思民
 生未厚欲宣布惠泽于四方使人人得所而不能遍
 加也赖汝臣施为之以遂我养民之心礼以章服辨
卷二 第 39a 页 WYG0065-0048c.png
 等威我欲观古人所取象定上衣下裳之制日月星
 辰取其照临山取静镇龙取变化华虫取其文六者
 绘画于衣宗彝取其孝藻取其洁火取其明粉米取
 其养黼取其断黻取其辨六者刺绣于裳其绘与绣
 则以青黄赤白黑五采之物彰施于绘帛成此五色
 作朝祭之服而我不尽能自明也赖汝臣明视其大
 小尊卑之等使礼达而分定焉声音之道与政通我
 欲闻六律以定五声而被之八音者察其治不治于
卷二 第 39b 页 WYG0065-0048d.png
 政事音和由政事之修治音乖由政事之怠忽其察
 之之法则以朝廷所出之丝纶民间所纳之歌谣凡
 言之叶于五声播之乐章者为君德民风之验而我
 不尽能自听也赖汝臣审听其乖和得失之分使乐
 行而伦清焉合四者言之臣岂非我之股肱耳目乎
 推帝舜所属望于禹者见君以臣为体则臣当以君
 为心然后能助成治功也
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
卷二 第 40a 页 WYG0065-0049a.png
 此一节书是帝舜申结上文弼直臣邻之义而戒勉
 于禹也违戾也言违戾于道也拂而相之谓之弼言
 匡救其失也帝舜曰一日二日万几我于政教礼乐
 之间岂必能事事合理但一有违戾于道汝即尽言
 救正使我得闻而改之方是弼直之义切不可当面
 顺从以为是退后却有私议以为非此不直者之所
 为岂我所望于汝乎汝既为我股肱耳目之四邻必
 当休戚相关精白一心敬其所以为邻而无愧弼直
卷二 第 40b 页 WYG0065-0049b.png
 之任是我所望于汝者盖戒其不可如彼而勉其当
 如此也夫以帝舜之圣君安得有违而待于弼大禹
 之圣臣何至不钦而有后言犹谆切戒勉若是其立
 万世明良之极也宜哉
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
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此一节书是帝舜既命禹尽忠直于己而兼欲其教
 忠直于人也时是也指忠直而言侯射侯也挞扑也
卷二 第 41a 页 WYG0065-0049c.png
 即扑作教刑者是也识志也工掌乐之官也飏宣扬
 也格谓改过也承荐也庸用也帝舜曰忠直之道汝
 固当自尽若众人中有顽愚而好为谗说不在是忠
 直之列者先设射侯以明验之盖射以观德顽谗之
 人志不正体不直其射必不能多中果明其为顽谗
 矣须加鞭扑使之自记于心知所惩戒又书其过恶
 以志于册使之常存羞愧速图迁改凡此三者之教
 总欲化其顽谗为忠直并生于天地间不至终为弃
卷二 第 41b 页 WYG0065-0049d.png
 人耳然必观其改过与否又当命乐官取彼所进纳
 之言播于乐章时时而宣飏之其言和平是能改过
 则荐之用之而并生之愿遂矣其言乖戾是不能改
 则威之以刑彼终自外于并生不可使与忠直者混
 列焉盖顽愚谗说伤败善类最足害治然犹未忍遽
 绝之必曲尽其教之之道至真不能悔改然后加以
 斥谴可见圣人好生之德如天地之无疆而圣世所
 以无弃人也
卷二 第 42a 页 WYG0065-0050a.png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
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谁敢不
让敢不敬应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
 此一节书是禹因帝舜欲化顽谗而进勉其修德以
 端本也俞哉者口然而心犹未尽然之辞也光德之
 光辉也隅角也苍生即黎民黎献者黎民之贤者也
 共同也时是也敷同犹普同也奏进也禹曰帝欲格
 顽谗之言固然但所以广忠直之化者其本仍在于
卷二 第 42b 页 WYG0065-0050b.png
 帝德诚使帝德之光辉遍被天下至于海隅之远苍
 生之众无弗照临将见万邦黎民中素怀忠直之贤
 者瞻仰德光感慕兴起共思为帝股肱耳目之臣惟
 帝是举而用之耳举用之道当始进时使之敷陈所
 见而听纳其言以观其忠直之蕴进而任用则量能
 授官明辨众职以考其所言之功及其果有成功能
 践所言则赐之车马章服以厚其有功之报夫既修
 德以致贤而又考成激劝如是谁敢不斥去忌贤嫉
卷二 第 43a 页 WYG0065-0050c.png
 能之私务以谦让居心而敢不人人自效其忠直敬
 应于上乎是则黎献益尽其用而顽谗亦莫不感化
 矣帝不如是以德用贤即今任用诸臣敷同欺慢将
 日进于无功岂但顽谗足虑哉此可见尚威不如尚
 德也盖帝舜意在立法以化顽谗而禹复推本君德
 所以端教化之原其旨互相发明若执为舜用刑而
 禹用德非知大圣人之心者矣
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额额罔水
卷二 第 43b 页 WYG0065-0050d.png
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
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
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
即工帝其念哉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皋陶方祗厥
叙方施象刑惟明
 此一节书是禹进戒帝舜以德之不可不修而帝舜
 答其意也额额不休息之状殄绝也世者继世相传
 之业也创惩也涂山国名在今江南凤阳府怀远县
卷二 第 44a 页 WYG0065-0051a.png
 呱呱泣声荒大也弼辅也薄迫也迪蹈也遵行之意
 也即就也禹曰人君当勤于修德不可如帝尧子丹
 朱之骄傲盖傲为众恶之本此心肆然无忌惟惰慢
 佚游是好傲狠暴虐是作无昼无夜额额然纵欲不
 休行事悖理如无水行舟又朋比小人而淫乱于家
 不治国事故不得继帝尧之天下以绝其世我因惩
 戒若是之傲初娶涂山氏女才及辛壬癸甲四日即
 往治水其后生子启呱呱而泣我弗暇顾惟大相度
卷二 第 44b 页 WYG0065-0051b.png
 平治水土之功水土既平则疆域可定乃辅帝以成
 甸侯绥要荒五服之制每服五百里东西南北相至
 各五千里疆域既定则经制可施九州之内分封诸
 国固有州牧统之又每州立十二诸侯为师使佐州
 牧以紏正群后九州之外迫近四海虽已设官治之
 又每方立五人为长使统诸蕃以固卫封疆今则内
 而十二师侯牧外而五长诸蕃各遵行朝廷德教著
 有治功独苗国恃顽弗肯就工尚为盛治之累帝当
卷二 第 45a 页 WYG0065-0051c.png
 念之未可谓天下治安而稍生傲心也观此言而禹
 思日孜孜之实可见帝舜乃答其意曰今九州四海
 遵行我之德教者是汝禹由治水而弼服建官功有
 次叙故也虽苗民顽慢皋陶方敬承汝之功叙方施
 五等之象刑以辅德教所未至且用刑之明足以服
 人苗民庶几化而即工乎夫圣如帝舜而禹犹戒其
 傲岂过为危言哉傲与慎反人心操存舍亡一念慎
 即进于舜一念傲即流为朱为圣为狂祗在几微之
卷二 第 45b 页 WYG0065-0051d.png
 分然则为人上者戒惧慎独之功顾可须臾有间哉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
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
九成凤凰来仪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

 此二节书是夔言韶乐感通之妙而复命于帝舜也
 轻敲曰戛重敲曰系鸣球玉磬名球系能鸣故称鸣
 球重弹曰搏轻弹口拊以咏歌咏诗章也虞宾丹朱
卷二 第 46a 页 WYG0065-0052a.png
 也帝尧之后为宾于虞故曰虞宾下堂下也鼗鼓有
 柄小鼓持而摇之旁耳自击而成声柷形如方桶以
 木为之撞之有声敔形如伏虎背上有刻刷其刻而
 成声二者皆节乐之器也镛大钟也以间者以堂下
 之乐与堂上之乐相间迭奏也跄跄行动之貌来仪
 者来舞而有容仪也拊石之拊轻击也石磬也尹正
 也庶尹者众百官府之长也当时帝舜作大韶之乐
 夔为典乐之官曰乐作于宗庙中在堂上者石音有
卷二 第 46b 页 WYG0065-0052b.png
 鸣球之磬或轻戛或重击丝音有琴有瑟或重搏或
 轻拊以合于人声之歌咏则见乐音和畅无感不通
 幽而祖考之神来至以享明而虞宾丹朱在助祭之
 位与众诸侯以德相让焉在堂下者竹音有管革音
 有鼗鼓乐始作击柷以合之乐将终栎敔以止之匏
 音有笙金音有镛或吹或击以与堂上众乐更迭间
 作则见和乐所感无微不入虽无知如鸟兽亦跄跄
 然行舞焉凡此堂上堂下之乐总名箫韶以咏以间
卷二 第 47a 页 WYG0065-0052c.png
 一周谓之一成至九成而乐备则见太和洋溢感通
 益神虽灵异如凤凰亦来舞于庭有容仪焉乐之和
 神人召物瑞如此孰非帝德所致哉夔又曰美哉韶
 乐八音中石最难和我于石磬大者重击小者轻拊
 石声既和则八音皆和矣由是以音之和而动气之
 和百兽闻之亦相率而跃舞是物无不和也以音之
 和而感心之和众官正长闻之皆诚信以克谐是人
 无不和也乐之感人动物如此又孰非帝德所致哉
卷二 第 47b 页 WYG0065-0052d.png
 夫乐以昭德象功今绎夔言幽明灵蠢无非韶乐所
 感通可见帝舜之德真如天地之无不覆载而虞廷
 庶政惟和万国咸宁之治功亦概可想见其气象矣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
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
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业脞哉股肱惰哉万
事堕哉帝拜曰俞往钦哉
卷二 第 48a 页 WYG0065-0053a.png
 此一节书是虞廷君臣交相责难以期保治于无穷
 也庸用也敕戒敕也几事之微也惟时者无时而不
 戒敕也惟几者无事而不戒敕也股肱谓臣也元首
 谓君也大言而疾曰飏宪法度也赓续也载成也丛
 脞烦碎也堕倾圮也帝舜时天下治安犹恐君臣之
 閒易至怠荒用作歌以相儆戒先述其作歌之意曰
 天命可畏今虽治定功成礼备乐和然而治乱安危
 循环倚伏必须常以戒敕存心惟一时之暂惟一事
卷二 第 48b 页 WYG0065-0053b.png
 之微无弗戒敕庶乎天命可保也乃歌曰为臣者喜
 于乘时而图几则人君之治化兴起哉百官之事功
 熙广哉帝舜之以保治望臣者如此皋陶拜手稽首
 以致敬大声疾言先述其续成帝歌之意曰帝以敕
 天命望之于臣其先念之于己哉要在统率群臣振
 作以兴起职事但宜谨守成法不滋纷更此帝念所
 当钦也又必数加省察考其成功使之无敢欺蔽此
 帝念所当钦也皋陶既述其意乃续成其歌曰君能
卷二 第 49a 页 WYG0065-0053c.png
  明于临下而率作省成以为敕天命之倡则臣皆尽
  职而忠良哉众事合宜而安康哉君若不能率作省
  成而下侵臣职丛烦脞碎则臣皆推诿而偷惰哉万
  事废弛而堕坏哉皋陶之以保治望君者如此帝拜
  受其言曰明与丛脞之得失其理信然我为元首固
  当钦念汝等膺股肱之任往治其职亦岂可以不钦
  哉皋陶以钦责难于君帝舜亦以钦责难于臣可见
  祈天永命制治保邦不外乎一心之敬此唐虞授受
卷二 第 49b 页 WYG0065-0053d.png
  之心法所以为万世法也
 
 
 
 
 
 
日讲书经解义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