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九
卷三十九 第 1a 页 WYG0055-079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全解卷三十九
            宋 林之奇 撰
吕刑        周书
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吕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
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
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
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
卷三十九 第 1b 页 WYG0055-0798b.png
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
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
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
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
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皇帝清问下
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吕吕侯也国语曰尧使禹治水四岳佐之祚四岳国
 为侯伯氏曰有吕又曰齐许申吕由大姜则吕者四
卷三十九 第 2a 页 WYG0055-0799a.png
 岳之后姜姓之国也孝经及礼记诸书引此篇之言
 多曰甫刑案崧高之诗有生甫及申扬之水之诗有
 不与我戍甫甫即吕也汉孔氏曰吕侯复为甫侯唐
 孔氏因之以吕侯在穆王之世而崧高宣王之诗扬
 之水平王之诗故谓吕侯子孙改封为甫使其子孙
 方改为甫侯则吕侯在穆王之世不应谓之甫刑又
 崧高之诗所言甫及申为周之翰者正指此穆王之
 世吕侯而谓之甫何也毛诗正义曰诗及礼记作甫
卷三十九 第 2b 页 WYG0055-0799b.png
 书及外传作吕盖因燔诗书字遂改易后人各从其
 学不敢定故也此说亦未尽盖甫与吕正犹荆之与
 楚商之与殷故曰吕刑又曰甫刑也吕命者吕侯见
 命于穆王作此书以诰诸侯盖吕侯之诰诸侯称王
 命而已故曰穆王训夏赎刑言此乃王训诸夏以赎
 刑者也唐孔氏及薛博士以赎为罚刑为辟篇中所
 言百锾至于千锾者赎也墨辟至于大辟者刑也此
 盖欲以序之所言者而包括一篇之义故分赎刑为
卷三十九 第 3a 页 WYG0055-0799c.png
 二苟不分则篇中言刑与罚而序不应特言赎也舜
 典曰金作赎刑与此赎刑何以异而必分之乎苏氏
 曰赎者疑赦之罚耳然训刑必以赎者非赎之锾数
 无以为五刑轻重之率也此虽不分赎刑为二然必
 求夫所以包括一篇之义之说殊不知五十八篇之
 序有一篇之义包括于数句之间者亦有但取其大
 槩而序之者不可以一槩观也先儒以夏为夏禹赎
 刑之法考之篇中殊无夏禹制刑之事唐孔氏因之
卷三十九 第 3b 页 WYG0055-0799d.png
 以为夏刑近轻商刑稍重周虽减之犹重于夏吕侯
 度时制宜劝王改从夏法此皆无所经见但因先儒
 夏禹之言以意揣之而已王氏以夏为中国其说胜
 于先儒而其言又曰先王于中国则疆以周索于蛮
 夷则疆以戎索赎刑不施于蛮夷施于中国而已故
 曰训夏赎刑此亦是缘夏以生义支离至此亦与篇
 内不相应其曰训夏者犹曰训天下也不必求之太
 过也穆王命吕侯作此书以告诸侯则吕侯必为司
卷三十九 第 4a 页 WYG0055-0800a.png
 寇司寇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故也刑者侀也侀者
 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今观此篇所以
 告诸侯之书以苗民为戒以伯夷皋陶为法其言恻
 怛矜哀惟恐民之陷于罪戾而不能以自脱盖有不
 忍人之心其尽心可谓至矣诗曰惟申及甫惟周之
 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甫侯之名与申伯并称于雅
 则是佐穆王致太平之功有大造于周者其功业即
 此篇而可见以穆王之为君而吕侯之为臣君臣之
卷三十九 第 4b 页 WYG0055-0800b.png
 间尽心刑罚如此此夫子所以取之而预于百篇也
 享国百年汉孔氏曰穆王即位年过四十矣史记周
 本纪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立五十五年崩说者
 因以穆王年百四岁案无逸言商三宗及周文王享
 国之年数皆以其在位之久曰王享国百年者皆其
 在位之年也史记以为立五十五年当以书为正礼
 记曰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此既曰百年又曰
 耄者此亦如大舜之言曰耄期倦于勤既曰耄又曰
卷三十九 第 5a 页 WYG0055-0800c.png
 期也耄荒汉孔氏以为耄乱荒怠此盖言其老之状
 苏氏以为荒属于下句其字训太与荒度土功之荒
 度同两说皆通度者苏氏曰约也犹汉高祖约法三
 章也言惟吕侯见命之时穆王享国已百年其老之
 状耄荒矣而能命甫侯度作刑以治四方盖言其血
 气虽衰精力虽疲而留心于治道如此也周官司刑
 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
 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共为二千五百今穆王
卷三十九 第 5b 页 WYG0055-0800d.png
 之刑乃三千条惟剕与周官同墨劓多而宫大辟则
 少虽其总数比周官为多而其实为轻盖以轻刑增
 而重刑减故也汉志以周官五刑为中典穆王五刑
 为重典徒以其多寡之数耳其实非重也王氏曰先
 王之为天下内明而外治其发号施令以德教为主
 不使民觌刑辟穆王之训以赎刑为主所以称其耄
 荒也此盖泥于耄荒之言而为此说夫刑罚之不可
 废犹药石之不可无也盖刑者治之辅助而已得其
卷三十九 第 6a 页 WYG0055-0801a.png
 道则仁义兴行而礼逊成俗然犹不敢废刑所以为
 民防也如舜典曰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
 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尧舜之民比户可封而其于刑罚之说犹若此吕刑
 之言是皆以惟刑为恤者也一篇之中吕侯之称王
 命以告诸侯者盖欲其哀矜于刑狱而已故序曰训
 夏赎刑非是穆王之治专以刑为主也言及于刑者
 便以为以刑为主此乃晋人浮虚之俗王衍口不言
卷三十九 第 6b 页 WYG0055-0801b.png
 钱之类也昔梁统尝言于汉曰刑罚在重无取于轻
 高帝受命约法定律诚得其宜文帝惟除省肉刑相
 坐之法自馀皆率由旧章至哀平继体王嘉轻为穿
 凿除先帝旧约成律百有馀事或不便于理或不厌
 民心又曰自高祖至于孝宣海内称治至元初建平
 而盗贼寖多皆刑罚不重愚人易犯之所致也由此
 观之刑轻之作反生大患梁统谓孝宣以前刑重而
 治孝哀以后刑轻而乱其言之不仁甚矣穆王之刑
卷三十九 第 7a 页 WYG0055-0801c.png
 既比于周官为轻今乃以其王之赎刑为其德之衰
 窃恐其说必将流而入于梁统也盖教人主以杀人
 者必取夫疑似之言以文其说盖差之毫釐则缪以
 千里古之达者每以是为深忧也此言苗民以虐刑
 而遏绝其世不可以不鉴戒而苗民之恶则习于蚩
 尤故先言蚩尤而后言苗民也汉孔氏曰九黎之君
 号曰蚩尤盖以楚语曰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乱德其
 后三苗复九黎之德此言蚩尤而继以三苗故以蚩
卷三十九 第 7b 页 WYG0055-0801d.png
 尤为九黎案史记曰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神农
 氏不能治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
 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黄帝乃徵师诸侯与
 蚩尤战遂杀蚩尤蚩尤既为黄帝所杀而九黎在少
 昊之末则蚩尤非九黎先儒既以蚩尤为九黎而又
 曰黄帝所灭二说异同安得合之哉楚语昭王问于
 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何也对曰
 九黎乱德颛顼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
卷三十九 第 8a 页 WYG0055-0802a.png
 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其后三
 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
 之此谓绝地天通盖指三苗之事而言安得以为在
 颛顼之世楚语非也则蚩尤当从史记应劭曰蚩尤
 古天子臣瓒曰孔子三朝记曰蚩尤庶人之贪者据
 史记之言则蚩尤诸侯二者皆非也若古者犹言若
 昔也盖起语之辞非训顺也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
 乱犹左传曰夏训有之曰有穷后羿也平民犹言齐
卷三十九 第 8b 页 WYG0055-0802b.png
 民也鸱者贪残之鸟诗曰为枭为鸱盖言其以是为
 义其好恶颠倒如此夺攘者谓非其有而取之也矫
 虔苏氏曰矫诈虔刘也惟始作乱即史记所谓为暴
 也言自开辟以来蚩尤方始作为暴虐之政其风化
 之所渐染延及于齐民莫不皆然自寇贼以下皆是
 其民为恶之状也亦如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以
 纣化之也苗民三苗之君其曰苗民亦犹言殷人周
 人盖统一国而言之也灵善也灵制即所谓祥刑也
卷三十九 第 9a 页 WYG0055-0802c.png
 苗民习蚩尤之恶不能用先王善制以刑惟作五虐
 之刑自以为法当如是以是而杀戮无罪之人于是
 始大为劓刵椓黥也劓截鼻刵断耳椓椓阴黥黥面
 不言剕者可以互见也盖五虐之刑即劓刵㭬黥先
 王之灵制亦是五者而已但苗民以虐作之又淫为
 之也故为弗用灵制以刑也自苗民之前未有为是
 虐刑虐刑自苗民始也于此有丽附于罪者并以刑
 制之不复差择其辞之有曲直者此其所以为虐也
卷三十九 第 9b 页 WYG0055-0802d.png
 此其所以为淫也民兴胥渐汉孔氏曰三苗之民渎
 于乱政起相渐化则渐字当作平声读泯泯为乱也
 棼棼扰攘之状左传所谓治丝而棼之也与此棼同
 惟三苗之虐如此故其民皆起而相渐染习为不善
 巧诈矫伪信不由中虽诅盟于鬼神而又反覆背之
 也传曰国之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三苗之虐刑
 严罚峻民无所措手足惟为盟诅诉于鬼神而已诗
 曰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左传曰宋国区区而有诅有
卷三十九 第 10a 页 WYG0055-0803a.png
 祝祸之本也至于盟诅则其乱甚矣然常人之情孰
 不知敬鬼神敬鬼神而远之则非徒神无所出其灵
 响而民亦不渎神苟一听于神有不平之心则惟为
 盟为诅则是亵之也既已亵之则将以为不足畏矣
 故其势多至于反覆口血未乾而背之也此无他以
 其信之不由中故信不足恃也信不由中则以渐染
 于恶习故也三苗暴虐之威民之被戮者众岂皆民
 之罪哉故皆以其无罪而诉于天也天虽高而听甚
卷三十九 第 10b 页 WYG0055-0803b.png
 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故因斯民之告诉而下视于
 民则夫三苗者罔有馨香之德刑其所以发闻而达
 于上者惟其腥秽之德而已盖以德行刑则刑一人
 而千万人莫不畏可以至于无刑故其治为馨香苟
 惟作虐刑则必至于刑者相望于道囹圄成市民不
 胜其虐怨嗟之声呼吁于天此腥秽之所以发闻也
 皇帝舜也先儒及诸家说者皆以为尧盖以下文曰
 乃命重黎绝地天通重黎即羲和也故以为尧然窜
卷三十九 第 11a 页 WYG0055-0803c.png
 三苗于三危舜摄位之后分北三苗舜即位之后故
 皇帝当为舜大禹谟曰帝德广运皋陶谟曰惟帝其
 难之先儒及诸家亦皆以为尧盖不深考之也舜哀
 闵夫众庶被戮者之非其罪盖奉上天之意以从斯
 民之欲故报为虐者以威刑遏绝苗民而殄灭其世
 嗣故苗民无世在于下国也汤征葛四海之内皆曰
 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盖汤之伐桀武王
 之伐纣皆以其与民为雠故为民复之也此所谓报
卷三十九 第 11b 页 WYG0055-0803d.png
 即孟子所谓复也苗民淫为劓则椓黥虐威庶戮其
 遏绝人世多矣故帝以遏绝之威而报之也出乎尔
 者反乎尔此之谓也楚灵王闻群公子之死也自投
 于车下曰人之爱其子也亦如余乎既而曰余杀人
 子多矣能无及此乎盖天理之当也舜之遏绝苗民
 盖因天意而已上天之命舜遏绝苗民盖因民意而
 已桀纣之亡汤武之王皆然也重羲黎和也世掌天
 地四时之官故尧命羲和而舜命重黎也惟诅盟之
卷三十九 第 12a 页 WYG0055-0804a.png
 屡则渎于鬼神故神人杂扰天地相通盖有鬼神自
 上而降格者以其家为巫史享祀无度故也夫神岂
 能为民之厉哉惟亵而近之此妖孽之所以兴也左
 传庄三十二年有神降于莘虢公使祝应宗区史嚚
 享焉神赐之土田秦文公获若石于陈仓北阪城祠
 之其神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方来集于祠城若
 雄雉其声殷殷汉武帝时长陵女子死见神于先后
 宛若上厚礼致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吴孙权
卷三十九 第 12b 页 WYG0055-0804b.png
 时有神自称王表言语与人无异而形不可见皆其
 降格者也不能敬而远之此神所以出其灵响其有
 害于教化岂小小哉故舜既遏绝苗民之世则命南
 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天地不得
 而相通亦无有降格则神人不相杂乱盖所以变苗
 民之恶俗也楚语载观射父之言详矣但不当以书
 之所言绝地天通为颛顼之世也群后即群臣也与
 三后之后同不必以为诸侯逮在下与樛木后妃下
卷三十九 第 13a 页 WYG0055-0804c.png
 逮之逮同言群后之所以逮其在下者皆以明明之
 德辅天下之常道使不至于废败常道废故鳏寡之
 情无有盖覆之者惟鳏寡无盖则在下者冤抑之情
 得以上通故舜清问于民则鳏寡得以三苗之虐为
 辞而告诉焉舜于是问罪于三苗也清问者言其问
 之审而得其实也夫朝有奸臣障蔽君之耳目则下
 情不上通秦以赵高之故陈胜唱乱而不得闻梁以
 朱异之故侯景向关而不得闻隋以虞世基之故贼
卷三十九 第 13b 页 WYG0055-0804d.png
 遍天下而不得闻唐以李林甫之故禄山有反谋而
 不得闻是皆其在朝之臣无不逮其在下者故鳏寡
 之辞有所盖也如唐明皇之出狩有老父郭从谨进
 曰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严邃区区之
 心无路上达其鳏寡有辞盖可知矣特言鳏寡者诗
 曰哿矣富人哀此茕独暴虐之政鳏寡尤罹其害故
 其赴愬之心尤切也德威惟畏德明惟明盖总结上
 文也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
卷三十九 第 14a 页 WYG0055-0805a.png
 世在下所谓德威也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
 无盖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所谓德明也舜
 能遏三苗为民除害而天下莫不震恐此其德威也
 舜能清问下民知苗之罪恶贯盈而讨之而天下无
 壅遏之患此其德明也以德为威故为可畏以德为
 明故为甚明苟威而非德如秦皇汉武非不可畏也
 然威亵而民玩非所以为畏明而非德如汉显宗唐
 宣宗非不明也然失之过察则民将益出其巧诈以
卷三十九 第 14b 页 WYG0055-0805b.png
 欺其上非所以为明惟舜之威与明皆本于德故恶
 如三苗无不诸悉其罪一去三苗而天下莫不服也
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
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榖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士制
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
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典
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德
自作元命配享在下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
卷三十九 第 15a 页 WYG0055-0805c.png
天牧今尔何监非时伯夷播刑之迪其今尔何惩惟时
苗民匪察于狱之丽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惟时庶
威夺货断制五刑以乱无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
无辞于罚乃绝厥世王曰呜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
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今尔罔不由慰日
勤尔罔或戒不勤天齐于民俾我一日非终惟终在人
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惟敬
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卷三十九 第 15b 页 WYG0055-0805d.png
 前既言苗民以虐威庶戮之故民心之所怨咨天意
 之所厌弃故舜因天人之怒以遏绝其世然舜之所
 以遏绝苗民者盖以得三后皋陶为之臣以刑弼教
 天下无有冤民故其遏绝之为有名也孟子曰为天
 吏则可以伐燕舜之遏绝苗民所谓天吏也苟为在
 我者不能钦恤刑狱而乃欲以正苗民虐刑之罪则
 是以燕伐燕也故既言苗民之虐矣于是言舜之用
 刑也其曰乃命三后者非是遏绝苗民之后方命三
卷三十九 第 16a 页 WYG0055-0806a.png
 后也尧典于于变时雍之下言乃命羲和钦若昊天
 岂必万邦咸乂而复命羲和以历象之职哉此曰乃
 命正与尧典之意同三后伯夷禹稷也后者尊之之
 称若君奭君陈之类如曰后稷是也恤功于民言命
 三后惟以民之功为忧也孟子曰禹思天下有溺者
 由已溺之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已饥之所谓恤也伯
 夷礼官也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
 曰咨伯夷汝作秩宗是也降典者以礼官而下教于
卷三十九 第 16b 页 WYG0055-0806b.png
 民也汤诰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天以衷而授民
 伯夷以典而教民皆自上而下故曰降折折衷也贾
 谊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刑者禁于己然之后法
 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难知则礼与刑一物也民
 能由于礼则何刑之有哉惟失礼则入刑矣故伯夷
 之降典者盖以刑而折衷于民也方洪水之灾浩浩
 滔天怀山襄陵则山川不可得而定名禹既平水土
 矣则山川可得而辨别故主名之者如东北据海西
卷三十九 第 17a 页 WYG0055-0806c.png
 南距岱则为青州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则为豫州
 之类九州之疆界整整乎其有条理所谓奠高山大
 川者主名之谓也后稷教民稼穑故播种之法自上
 而下也既以播种教民故三农之所殖也莫非嘉榖
 所谓黍稷重穋稙稚菽麦惟秬惟秠惟穈惟芑者也
 殷中也禹之功成则民得所居稷之功成则民得所
 养伯夷之功成则民得所教此其所以中也士皋陶
 也百姓之不率教者则以刑之中而制之盖皋陶之
卷三十九 第 17b 页 WYG0055-0806d.png
 用刑岂有意于残民之肌肤肢体而已哉以刑示之
 使有所畏而不敢为非则是教民之祗敬其德也夫
 先王之治天下使斯民之迁善远罪人人有士君子
 之行者岂独德礼之力哉刑罚不为无力也故尧舜
 之民比屋可封而舜以四方风动为皋陶之功焉是
 德礼者圉以教之也刑亦以教之也第刑者治道之
 辅助而已不可专恃以为治也使其专恃刑以为治
 如秦之世固君子之所耻若以为治道之辅助如皋
卷三十九 第 18a 页 WYG0055-0807a.png
 陶之制百姓则何恶于刑乎唐孔氏曰此经大意言
 禹稷教民使衣食充足伯夷道民使知礼而有不从
 教者乃以刑威之故先言三后之功乃说用刑之事
 此言是也如汉杨赐辞廷尉之命曰三后成功惟殷
 于民皋陶不与焉盖吝之也此言非也夫舜之治每
 归功于皋陶则其明刑之功大矣而乃谓穆王吝之
 故不与于三后可乎此篇终始惟欲四方之诸侯留
 意于狱讼之事钦恤无所不至然后为能上体一人
卷三十九 第 18b 页 WYG0055-0807b.png
 之意而自古钦恤狱讼未有居皋陶之上者而以为
 吝之可乎韩退之犹以赐之言为然盖未之思也三
 后之功禹平水土而后稷降播种伯夷降典又在播
 种之后而先言伯夷者唐孔氏曰将言制刑先言用
 礼刑礼相须重礼故先言之是也穆穆敬也和也天
 子之容也明明即上所谓明明是也惟舜以穆穆之
 德而在上三后皋陶以明明之德而在下君臣合德
 故其德之灼然著见于四方四方之民无有不勤于
卷三十九 第 19a 页 WYG0055-0807c.png
 德者所谓政乃乂黎民敏德是也三后惟殷于民而
 皋陶以教祗德则孰不勤于德哉惟其皆勤于德故
 于是皆明于刑之中盖刑之中者可以治民而辅成
 常教故也王者之法如江河使民难犯而易避皋陶
 制百姓以刑之中非苗民淫为劓刵椓黥也故四方
 莫不明之莫不明之则莫不避之矣民知避刑则迁
 善远罪为士君子之行则辅成常教者非刑之中而
 何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言凡典狱之吏非欲诛
卷三十九 第 19b 页 WYG0055-0807d.png
 杀以立威则欲纳贿以致富若苗民之臣所谓庶威
 者讫于威也所谓夺货者讫于货也威者货者此皆
 狱吏之常态如汉唐之世所谓酷吏者既峻于诛杀
 使天下之人侧足而立于是大纳货贿赃污狼藉以
 为奸伪惟敬之畏之者则无可择之言在于其身子
 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欤子路无宿诺者以其
 口无择言故也无择言者必敬必畏焉敬畏者天之
 德也能有天德则可以自作元命在下而配享于天
卷三十九 第 20a 页 WYG0055-0808a.png
 故其子孙之兴绵绵延延而未艾自作元命与自贻
 哲命同言命之所以延久而不替者无不自已求之
 而已矣魏高允曰皋陶至德也其后英蓼先灭刘项
 之际英布黥而王经世虽久犹有刑之馀衅况凡人
 能无咎乎敬畏者孰若皋陶而乃以为有馀殃延及
 其后裔则是典刑者冤滥之报虽皋陶犹不免也夫
 自作元命则皋陶之后必有兴者允之言非也汉于
 公其门闾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曰少高大门闾令
卷三十九 第 20b 页 WYG0055-0808b.png
 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其后
 果子为丞相孙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焉此正所谓
 自作元命者于公且然而况皋陶乎如张汤杜周列
 于酷吏而其子孙爵位尊显与汉始终此又有幸不
 幸于其间不可以常理论也嗟四方司政典狱而下
 此亦总上文而言上既言苗民虐刑之恶故欲四方
 以之为惩既言皋陶伯夷明刑之善故欲四方以为
 之监言四方之诸侯各主一国之政典一国之狱者
卷三十九 第 21a 页 WYG0055-0808c.png
 汝非为天牧养斯民乎既为天牧养斯民则若伯夷
 播刑之道当以为监苗民不察于狱之丽当以为惩
 盖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以伯夷为
 监以苗民为惩则无有失性之民可以无忝乎天牧
 之任也非时播刑之迪言汝所法者非是伯夷播刑
 之道乎惟此道则法之也上言伯夷禹稷皋陶此特
 言伯夷举其大略也伯夷折民惟刑故虽典礼而曰
 播刑礼与刑一物故也匪察于狱之丽言有丽于狱
卷三十九 第 21b 页 WYG0055-0808d.png
 者苗民不察之而妄加以刑也即上文曰越兹丽刑
 并制罔差有辞是也其不察之者则以不能择吉人
 能观于五刑之中者而用之其所用者惟是众为威
 虐以快已之怒夺人货贿以塞已之欲故淫为劓刵
 椓黥以制断五刑不由于中道以乱加无罪之人上
 帝不洁其德故降之罪咎苗民之为天所罚盖已有
 以自取之无有辞可以自解释故遏绝其世此不可
 以不惩也此皆略举上文之意也伯父伯兄仲叔季
卷三十九 第 22a 页 WYG0055-0809a.png
 弟幼子童孙此即四方之司政典狱者王之同姓有
 其父行者有其兄弟行者有其子孙行者伯仲叔季
 其长少之称子孙故以幼童称之特言同姓先儒谓
 举同姓包异姓是也与康王之诰言一二伯父同穆
 王享国百年故诸侯或其子孙也格至也言诸侯能
 听朕之言敬忌于狱讼之事则庶乎天命之至也曰
 勤先儒以曰为子曰之曰释文一音人实反只当作
 日字读言令尔当无不由朕之言相慰勉而日愈勤
卷三十九 第 22b 页 WYG0055-0809b.png
 不可相戒以不勤也盖典狱之职人命所系死者不
 可复生刑者不可复续君子所当尽心故戒之以勤
 也天以刑而整齐下民使我推而行之一日所行或
 非为天所终或为天所终在人如何耳孟子曰祸福
 无不自已求之者敬忌则为天所终而子孙代兴虐
 刑则非为天所终而遏绝其世我未尝不致其慎也
 言一日者善恶之感于天不必积久也一日之间皆
 可矣尔当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之言不可失坠逆
卷三十九 第 23a 页 WYG0055-0809c.png
 天命者与迓续乃命于天之迓同勤于听狱则天命
 之来吾有以当之故曰逆之也虽畏勿畏虽休勿休
 王氏曰虽有可畏之祸勿以为畏虽有可美之福勿
 以为美所以然者以祸福之变无常而人心不可知
 惟当脩德以逆天命耳是也三德刚柔正直所以逆
 天命者无他惟明于五刑则可以成三德矣盖平康
 正直彊弗友刚克变友柔克此三德者虽不假于刑
 然明五刑者三德自然而成矣以刑成德而无向隅
卷三十九 第 23b 页 WYG0055-0809d.png
 之泣则一人之庆莫大于是此兆民之所赖也其安
 宁之效岂不永哉夫刑者若为不仁之具然既以之
 自作元命又以之其宁惟永而世皆耻言刑何哉汉
 高帝入关约法三章悉除去秦法不五年而成帝业
 子孙传祚四百年实基于此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
 宁惟永岂不信哉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
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
卷三十九 第 24a 页 WYG0055-0810a.png
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
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
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简孚有众惟
貌有稽无简不听具严天威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
其罪劓辟疑赦其罚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
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
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
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
卷三十九 第 24b 页 WYG0055-0810b.png
属三千
 凡言王曰者皆语更端之辞如大诰康诰酒诰及此
 篇之类虽其终篇皆于一人之言而屡有王曰之文
 皆以其语更端也吁来者叹而呼之使前也尧曰格
 汝舜格至也是亦言来之类祥尔雅曰善也祥刑者
 善用刑之道即上所谓灵制以刑自两造具备以下
 皆是也王呼有邦有土之诸侯使来前而告之以善
 用刑之道其在于今尔之所以安百姓者当何所选
卷三十九 第 25a 页 WYG0055-0810c.png
 择乎所择非吉人乎言惟吉人在所择也当何所敬
 慎乎所敬非五刑乎言惟刑在所敬也当何所谋度
 乎所度非及世轻世重所宜乎言惟及世轻重所宜
 而用刑在所度也下曰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
 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即此及是也曾博
 士曰上既言苗民匪察于狱之丽则非能敬刑也罔
 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则非能择人也断制五刑以
 乱无辜则非能度刑也既告之以所惩者如彼则其
卷三十九 第 25b 页 WYG0055-0810d.png
 所当为者宜若是也此言尽之造至也两造谓囚与
 證俱至也唐孔氏曰凡竞狱必有两人为敌将断其
 罪必须得證故两为囚与證也囚證俱至具在于此
 则众狱官听其辞之曲直曰五辞者五刑之辞听其
 辞而审其罪状当以何刑加之故谓之五辞也所听
 之辞简核其实信为有罪则正之于五刑当墨者墨
 之当劓者劓之也苟将正之于五刑而其辞不可以
 简核则其罪为可疑故但正之于五罚罚谓以金赎
卷三十九 第 26a 页 WYG0055-0811a.png
 罪也言将正以此刑而其罪未审则但使出此刑罚
 金之数而已有五刑故有五罚也老苏曰夫罪固有
 疑今有人或诬以杀人而不能自明者有诚杀人而
 官不能折其实者是皆不可以诚杀人之法坐由是
 而有减罪之律当死而流使彼为不能自明者邪去
 死而不得流刑已酷矣使彼诚为杀人者邪流而不
 死刑已宽矣是失实也有失实之弊则无辜者多怨
 而侥倖者亦以免今欲使不失实其莫若重赎彼罪
卷三十九 第 26b 页 WYG0055-0811b.png
 疑者虽或非其辜而法亦不至于残溃其肢体若其
 有罪则法虽不刑而彼固已困于赎金矣五刑不简
 正于五罚此说为尽盖五刑之疑各有入罚不降相
 因古之制也唐孔氏曰以其所犯疑不能决故使赎
 之次刑非其所犯故不得降相因如后世有减罪之
 律则非古者不降相因之制矣苟正之以五罚而不
 服则其罪不应罚故但正之于五过以为其过误而
 赦之也有五罚故有五过也老苏曰刑者必痛之而
卷三十九 第 27a 页 WYG0055-0811c.png
 使人畏焉罚者不能痛之必困之而使人惩焉则罚
 者虽不能痛之傥其罪不可以罚则亦不可以困之
 也故赦其过而已五罚所谓金作赎刑也五过所谓
 眚灾肆赦也疵病也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皆刑
 罚之所病而特言五刑者带上文而言耳以此文在
 五过之下故也诗书之言类多如此四牡之诗三章
 言不遑将父四章言不遑将母至卒章则特曰将母
 来谂板之诗言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
卷三十九 第 27b 页 WYG0055-0811d.png
 如携而其下则特曰携无曰益皆带上文而言也惟
 官王氏曰贵势也惟反苏氏曰报旧也惟内先儒曰
 内亲用事苏氏曰女谒皆通惟货行货以鬻狱也惟
 来旧相往来也夫刑之不简则降从罚罚之不服则
 降从过盖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此固先王之仁政
 然不可以此五者之故而遂为之降耳苟以此五者
 而为之降则其罪与犯罪者均当以其罪罪之也汝
 于此当审察之而后能其事故曰审克克能也昔唐
卷三十九 第 28a 页 WYG0055-0812a.png
 太宗问于刘德威曰比刑网寖密咎安在对曰律失
 入者减三失出者减五今坐入者无辜坐出者有罪
 所以吏务深入为自安计五过之疵其罪惟均此失
 出者也特言出而不及于失入者观一篇之中其丁
 宁谆复之意如此是岂坐入者无辜而坐出者有罪
 乎以意逆志可也先儒谓出入人罪得之矣五刑之
 疑有赦此即上文五刑不简正于五罚赦而从罚也
 五罚之疑有赦此即上文五罚不服正于五过赦而
卷三十九 第 28b 页 WYG0055-0812b.png
 免之也五罚之疑谓之赦可也五刑之疑尚不免于
 罚而谓之赦者盖虽以金自赎而幸其不至于残溃
 其肌体是亦赦也下文墨辟疑赦之类皆然也薛博
 士曰丽于辟而疑于无罪则赦赦谓释其罪而不问
 非谓赦之而从罚也犯辟而不正当于辟则非无罪
 特不简于正而已于是从罚此盖以五刑五罚之下
 皆有赦字故为此说下文曰墨辟疑赦其罚百锾于
 疑赦之下罚字之上言其字者指其上之辞则百锾
卷三十九 第 29a 页 WYG0055-0812c.png
 之罚正以疑而赦也如此则上下之文意方连属如
 以赦与罚异则曰墨辟疑赦其罚百锾上下不相贯
 矣舜典曰眚灾肆赦此曰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
 有赦盖古之云赦者以疑似之罪不可以刑辟加故
 为之差降赎罚以宽宥之所以矜恤善良非贷免恶
 人也后之云赦者不论罪之是否一切释之而不问
 此徒足以惠及恶人而已唐太宗尝谓群臣曰吾闻
 语曰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
卷三十九 第 29b 页 WYG0055-0812d.png
 欲诱民于幸免也太宗之用刑至于三覆奏其矜恤
 如此则其不赦非不仁也不欲以惠及恶人而已其
 听刑也苟简核其辞信为有罪而其可验者众则若
 可致之于刑矣然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棰楚之
 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吏治
 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煅炼而周内
 之故武后谓往日来俊臣等治诏狱朝臣相逮引一
 切承反朕意其枉更畀近臣临问皆得其手牒不冤
卷三十九 第 30a 页 WYG0055-0813a.png
 朕无所疑而可其奏故虽简孚有众而犹不能无冤
 此所以必稽考其貌焉惟貌有稽周官五听之色听
 是也盖稽其貌则其冤枉之状有可得而见者矣夫
 简孚有众者尚必稽其貌苟无简孚之辞则不当听
 其狱矣其听狱所以如是之审者以其天威可畏不
 可不严敬之也如严延年在河南多所诛杀其母谓
 之曰天道神明人不可多杀已而延年果诛死则天
 威可不畏哉墨者先刻其额为创以墨实创孔令变
卷三十九 第 30b 页 WYG0055-0813b.png
 色也即所谓黥也劓截其鼻也剕断其足即所谓刖
 也宫即所谓椓也男子则去其势妇人则幽闭于宫
 汉亦谓之腐刑大辟死刑也以其于刑辟为最大也
 锾汉孔氏曰六两周官考工记曰戈戟重三锊剑上
 制重九锊中制重七锊下制重五锊郑康成说文云
 锊锾也今东莱称或以太半两为钧十钧为锾锊重
 六两太半两锾锊似同矣惟郑氏之说以锾为六两
 太半两故三锊则一斤四两九锊则三斤十二两七
卷三十九 第 31a 页 WYG0055-0813c.png
 锊则二斤十四两三分两之二三锊则二斤一两三
 分两之一皆以六两太半两而计之也太半两者三
 分两之二也郑康成以锊为锾虽因说文之言然说
 文之所谓锊者十铢二十五分之十三又曰北方以
 二十两为锊郑氏六两太半两之数所异于孔氏者
 太半两耳如说文之言一则比之为太轻一则比之
 为太重也老苏谓一锾之重当今三百七十斤有奇
 盖亦因孔氏六两而计之也惟倍者倍于墨墨百锾
卷三十九 第 31b 页 WYG0055-0813d.png
 则劓罪二百也倍差者倍于劓而又有差有差则不
 啻倍之也劓二百剕倍之则四百有差者汉孔氏谓
 五百以宫既六百故此为五百也马氏曰差者又加
 四百之三分之一凡五百三十三锾三分锾之一又
 与孔氏不同然不如孔氏之数简径孔氏之说又不
 如王氏王氏曰倍差者谓以百锾二百四百相倍而
 为差也则是以剕为四百锾或曰惟倍或曰倍差驳
 文也曰墨曰劓曰剕曰宫曰大辟此其轻重之序然
卷三十九 第 32a 页 WYG0055-0814a.png
 以罚金之多少而观之则劓重于墨剕重于劓宫重
 于剕其降杀之数相较则同惟大辟为尤重故其数
 之重于宫比之三者之相校为尤多也言犯此五刑
 者疑则赦之而其赦之也罚之而已阅实其罪盖欲
 罪罚相当也阅实则不至于五罚不服矣属者条目
 也言墨之罚虽百锾而其条目则千也其下皆然周
 官司刑之五刑共二千五百均之皆有五百此则三
 千轻者多而重者少皆有降杀惟剕居五刑之中则
卷三十九 第 32b 页 WYG0055-0814b.png
 与周官同此盖因一时之宜而为之也自穆王之后
 至于晚周皆以此为法故孔子引三千以为言也分
 而言则曰罚之属总而言则曰刑之属先儒谓互见
 其义以相备是也昔叔向尝有言曰昔先王议事以
 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
 上并有争心以徵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夫
 所弗为刑辟者非不设法也但设其大法而已其轻
 重之详则付之人矣五刑之属三千此大法也至于
卷三十九 第 33a 页 WYG0055-0814c.png
 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
 世轻世重此则委之于人盖人与法并行而后可苟
 以此数者而亦豫设之则是为刑辟矣
上下比罪无僭乱辞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审克之上
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
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罚惩非死人极于病非佞折
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察辞于差非从惟从哀敬折狱
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其刑其罚其审克之狱成而
卷三十九 第 33b 页 WYG0055-0814d.png
孚输而孚其刑上备有并两刑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
族姓朕言多惧朕敬于刑有德惟刑今天相民作配在
下明清于单辞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
于狱之两辞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尤永畏惟罚
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罚不极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
下王曰呜呼嗣孙今往何监非德于民之中尚明听之
哉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于五极咸中有庆受王嘉师
监于兹祥刑
卷三十九 第 34a 页 WYG0055-0815a.png
 老苏尝曰古之法简今之法繁先王之作法也法举
 其略而刑制其详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则以著于法
 使民知天子之法不欲我杀人伤人耳若其轻重出
 入求其情而服其心者则以之属吏任吏而不任法
 故其法简今之法纤悉毕备不执于一左右前后四
 顾而不可逃是以轻重其罪出入其情皆可以求之
 法任法而不任吏故其法繁盖法简者虽若不可以
 革奸而天下乃或无一人之狱法繁者虽若可以止
卷三十九 第 34b 页 WYG0055-0815b.png
 奸而狱讼尝至于滋丰诚以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
 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后世之
 所谓律令者烦曲周尽惟恐有所漏略凡轻重上下
 一听于律而有司不得一奉手虽其繁积而律之用
 已有所穷故吏胥得以旁缘出入欺卖有司以逃其
 奸盖欲其无所不备者乃所以为大不备也如穆王
 之刑五刑之属三千此律文也至于曰上下相比曰
 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
卷三十九 第 35a 页 WYG0055-0815c.png
 世轻世重此数者则在有司量情斟酌而施之故其
 律虽三千而其用之为不穷径而寡失盖谓是也上
 下比罪者言听狱之法必当上下比方其罪之轻重
 而参验之也无僭乱辞者陈少南曰无以狱辞之乱
 而至有僭差是也夫讼于心者孰不以为彼曲而我
 直其辞苟乱则用刑有僭差者矣汝当审之也勿用
 不行王氏曰谓责人以恕所不可行者勿用也庄子
 曰重其任而罚不胜远其途而诛不至此皆不可行
卷三十九 第 35b 页 WYG0055-0815d.png
 而先王之所不用也是也汉魏尚为云中守坐法免
 冯唐曰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上功幕府一言不应文吏以法绳之长安贾人与浑
 邪王市者坐当死五百馀人汲黯曰愚民安所知市
 买长安中而文吏以为阑出财物如边关乎若此之
 类皆是所不可行而用之也所不可行者而用之则
 民无所措手足矣惟察者察其情也惟法者正其法
 也察其情正其法则法与吏交相为用而不偏废盖
卷三十九 第 36a 页 WYG0055-0816a.png
 用刑如用药焉夫药之君臣佐使甘苦寒热某可以
 治某疾某可以已某病此固在于方书至于视脉观
 色听其声音而审其病之所由起必以已意参之而
 后可惟察者审其病之所由起也惟法者案方书而
 视之也汝诸侯其审于此而后能其事也上刑适轻
 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苏氏破世俗之说而设为窃盗
 二人以发其意说固善矣而不如陈少南之为明白
 曰世之言罪重者莫如杀人罪轻者莫如诟骂杀人
卷三十九 第 36b 页 WYG0055-0816b.png
 固重矣然今所杀者奴婢也奴婢而杀之非适轻乎
 故且服下刑也诟骂固轻矣然今所以诟骂者父兄
 也父兄而诟骂之非适重乎故宜服上刑也事不止
 于杀人及诟骂人者姑设二事以准之所谓轻重诸
 罚有权也所谓下服者非即服最下刑也比之上刑
 为减尔此言尽之刑罚世轻世重盖承上文而言凡
 此诸刑罚皆当权其轻重也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
 君子之心若权衡然不可以铢两欺之故轻重无不
卷三十九 第 37a 页 WYG0055-0816c.png
 得其平也刑罚世轻世重者周礼刑新国用轻典刑
 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一轻一重各因其世之
 宜而已因世之宜而轻重不同固不齐矣是乃所以
 齐之也如周官五刑二千五百穆王五刑三千或少
 而重或多而轻其不齐如此而其禁奸止慝以期于
 无刑则一也若乃胶柱调瑟者则不能因世而为轻
 重徒执一法以齐之适所以为不齐也如唐虞象刑
 而王莽亦象刑是也王氏曰上言刑罚轻重有权者
卷三十九 第 37b 页 WYG0055-0816d.png
 权一人而为轻重也此言世轻世重者权一世而为
 轻重也是也世轻世重言刑罚可也至于上服下服
 则特言刑而于下文承之则言诸罚亦犹五刑分数
 则曰罚总数则曰刑互见其义也有伦有要苏氏谓
 伦其例也要其辞也则读与康诰要囚之要同惟有
 伦则当惟法惟有要则当惟察罚惩非死人极于病
 此即老苏曰刑者必痛之而使人畏焉罚者不能痛
 之必困之而后惩焉盖言罚之所惩虽不至于死而
卷三十九 第 38a 页 WYG0055-0817a.png
 其困于重赎已极于病亦可以使之迁善远罪也非
 佞折狱口给也佞者禦人以口给则人不得以尽其
 情也如周亚夫诣廷尉责问曰君侯欲反何亚夫曰
 臣所谓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吏曰君纵不欲反
 地上即反地下矣如此者是禦人以口给也皋陶喑
 而为大理天下无冤民子路无宿诺片言可以折狱
 则何以佞为哉故惟良可以折狱良者王氏谓有仁
 心是也孔子曰今之听狱者求所以杀之古之听狱
卷三十九 第 38b 页 WYG0055-0817b.png
 者求所以生之良者求所以生之也良之可以折狱
 者盖其所用无不在于刑之中也如秦以任刀笔之
 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则佞者安能明于刑之中哉
 察辞于差苏氏曰事之真者不谋而同从其差者诘
 之多得其情是也非从惟从者棰楚之下何求而不
 得人不胜痛则诬服者多矣故囚惟吏之从而自诬
 者皆非所当从当有以辨明之也孟氏使阳肤为士
 师问于曾子曾子曰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哀矜
卷三十九 第 39a 页 WYG0055-0817c.png
 即此哀敬也其所以哀敬者惟以刑书而明启之相
 与占考其所以然众狱官以为然狱囚亦以为然虽
 丽于刑杀而无怨言如此则庶几得其中正而无冤
 滥矣如秦之任赵高汉之任张汤赵禹减宣义纵唐
 之任来俊臣侯思止刑书未尝明启亦未尝胥占惟
 意之所杀则舞文巧诋如此则何中正之有然则其
 刑其罚不可以不审克也狱成而孚者言狱辞之成
 而得其情实信为有罪而其输之于上亦当得其情
卷三十九 第 39b 页 WYG0055-0817d.png
 实信为有罪然后断之其刑之输于上皆当具备不
 可隐漏其有一人之身轻重二罪俱发亦当并以两
 刑而上之也盖恐其有司得以欺卖出入以为奸故
 以此戒之也王制曰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
 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
 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三公以狱
 之成告于王王三宥然后制刑此正所谓狱成而孚
 输而孚也王之有司输之于王如此则有邦有土之
卷三十九 第 40a 页 WYG0055-0818a.png
 臣输之于其君亦然薛博士曰凡称上者各指其上
 也此告有邦有土则国之士师指其君曰上推而及
 王朝则王之士师指天子曰上孔氏止名为上王府
 则于告有邦有土之文戾矣是也官伯族姓苏氏曰
 呼其大官大族而戒之先儒即以官伯为诸侯族同
 族姓异姓其说凿矣王氏以姓为诸侯族为群臣亦
 无以异于先儒盖既戒其君以敬刑今又戒其臣也
 刑者人命所系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此朕
卷三十九 第 40b 页 WYG0055-0818b.png
 之言所以多惧孔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言之
 多惧以其难也朕之所敬惟在于刑则以有德者惟
 哀敬于刑我安得而不谨哉今天相助此民而生育
 长养之临民者必当有不忍之心然后能为天之配
 于下盖天爱民是配之也所以配天者惟明清于单
 辞而已单辞有二说皆通先儒曰单辞特难听故言
 之唐孔氏因引子路片言可以折狱片言即单辞也
 子路行直闻天下不肯自道已长妄称彼短得其单
卷三十九 第 41a 页 WYG0055-0818c.png
 辞即可以断狱者惟子路耳凡人少能然故难听也
 薛博士则曰单尽也与单厥心之单同明清而使民
 得尽其辞也皆可用以为说明清者听之审也民之
 所以治者以其听狱之两辞而无不中则曲直得其
 当无辜者不至于枉滥而有罪者不至于侥倖而免
 也穿封戍与公子圉争郑囚正于伯州犁伯州犁则
 上下其手此听两辞而不中者也苗民之泯泯棼棼
 以其罔差有辞则民之治岂不自于中听两辞乎不
卷三十九 第 41b 页 WYG0055-0818d.png
 可以狱之两辞而为私家以狱为家则惟货是视不
 复问乎两家之曲直也夫以狱得货者非所以为宝
 也惟聚其罪耳府聚也言必将败露而获罪也功者
 言罪积于身而自以为功耳则必将报汝以众罪而
 诛殛之也报者亦如报虐以威有是恶则必有是报
 皆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狱货者必报以庶尤则
 所长可畏者惟是天罚也天之罚之也非天之不中
 惟人取之尔人取之者在其教命之不中也教命不
卷三十九 第 42a 页 WYG0055-0819a.png
 中则非所谓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天之罚不
 中则庶民必无有善政在于天下矣盖以其无有善
 政故以不中而罚之也无有善政者君也而以为庶
 民者政虽出于君而布于庶民三苗之民泯泯棼棼
 此所谓庶民无有令政在于天下也嗣孙者王享国
 百年故诸侯或其孙也上言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
 子童孙此特言嗣孙举其略也继世而立故曰嗣言
 自今以往当何所监非是施德于民以为之中乎言
卷三十九 第 42b 页 WYG0055-0819b.png
 惟是在所监也德于民之中盖指伯夷以为言尔庶
 几明听我言而行之不可忽也自古之称哲人者惟
 在于用刑耳如皋陶以智称于后世是盖惟哲则能
 明清于单辞也五极五刑之得其中也先儒以为五
 常误矣言有无穷之美誉者由五刑之得中刑得中
 则有馀庆矣既有美誉又有馀庆天人之所共予也
 属连也言美辞由于用刑故以属言之嘉师善众也
 犹言良民也汝受之于王而有邦有土者其所临涖
卷三十九 第 43a 页 WYG0055-0819c.png
 无非良民则如此上文所言祥刑不可不监也刑所
 以禁奸民既善矣惟此祥刑可也吕侯之告诸侯虽
 出于王命而其言则吕侯之言故虽曰王曰而又曰
 受王嘉师亦犹梓材之篇周公以王命告康叔虽以
 王曰为言而又曰王启监厥乱为民之类从而为之
 说则不可
 
 
卷三十九 第 43b 页 WYG0055-0819d.png
 
 
 
 
 
 
 
 尚书全解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