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八
卷三十八 第 1a 页 WYG0055-077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全解卷三十八
            宋 林之奇 撰
毕命        周书
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毕命惟十有二
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以
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釐东郊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
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
卷三十八 第 1b 页 WYG0055-0777b.png
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既历
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道有升降政由
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劝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
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
仰成
 周公以殷之顽民迁之于洛邑而亲自监之周公既
 没则君陈代其任而懋昭周公之训此又康王命毕
 公以监殷民也汉孔氏曰命之代君陈也唐孔氏曰
卷三十八 第 2a 页 WYG0055-0778a.png
 盖君陈卒命之使代君陈也其曰盖者疑之之辞未
 敢必以为然也君陈之序曰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
 东郊成周君陈之代周公经有明文此序但曰康王
 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不明言其代君陈然篇内
 有曰惟周公克谨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
 厥终以周公为始以君陈为中以毕公为终则毕公
 之代君陈虽无明文而自见于此命作册者唐孔氏
 曰命内史为册书以命毕公盖以周礼内史之职凡
卷三十八 第 2b 页 WYG0055-0778b.png
 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册命之故知作册者内史也
 册所以纪载王命之言使藏之也左传城濮之战襄
 王命内史叔兴父册命晋侯为侯伯曰王谓叔父敬
 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晋侯三辞从命受册以
 出王谓叔父以下皆载于册晋侯受册以出则藏之
 也毕公之监殷民康王命作册以命之则知洛诰曰
 王命作册逸祝册惟告周公其后其册命周公留居
 洛邑无疑也先儒以后为命鲁公伯禽误矣成周郊
卷三十八 第 3a 页 WYG0055-0778c.png
 即君陈序所谓东郊成周成周在王城之东王城者
 别都之所在故以成周为东郊惟为王城之东郊故
 因谓之成周郊也篇内曰保釐东郊即此郊也分居
 里者康王之命毕公以旌别淑慝表厥宅里殊厥井
 疆俾克畏慕故序曰分居里言分其居里于成周东
 郊之地汉孔氏以成周郊为成定东周郊境误矣汉
 书志曰毕命丰刑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
 作策丰刑孟康曰丰刑逸书篇名唐孔氏曰此伪作
卷三十八 第 3b 页 WYG0055-0778d.png
 者传闻旧语得其年月不得以下之辞妄言作丰刑
 耳盖此篇出于孔壁济南伏生之所传授者未得其
 本而孔壁之书当汉时未行于世故唐孔氏以丰刑
 为伪作正如伪泰誓之类也惟十有二年康王即位
 之十二年也朏者说文曰月未盛之明也朏盖月之
 三曰即哉生明也汉志谓六月戊辰朔故三日庚午
 朏越三日壬申者于朏之后三日并庚午数之故为
 三六月之五日也丰文王之庙所在丰去宗周镐京
卷三十八 第 4a 页 WYG0055-0779a.png
 二十有五里故康王但朝发宗周则可以至焉必命
 之于文王之庙者以毕公文王之子也其至文王之
 庙则以成周所迁殷之馀民而命毕公使保釐于东
 郊之地釐治也与允釐百工之釐同王氏之说以书
 称周公曰师保万民命君陈曰尹兹东郊命毕公曰
 保釐东郊从而为之辨其所以不同且告以天命使
 之宅尔邑继尔居以为师保简厥修进厥良为尹表
 厥宅里殊厥井疆为保釐其言皆臲卼不安强生分
卷三十八 第 4b 页 WYG0055-0779b.png
 别自可以彼此移易也王若曰以下此别命之之言
 毕公代周公为太师亦代为东方之伯故其朝康王
 也率东方诸侯而康王呼之为父师毕公文王之子
 武王周公之弟成王之叔父其属最尊故曰父即天
 子谓同姓为叔父伯父也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
 下用克受殷命此言周之所以得天下之始文武之
 造周皆以其大德布之于天下而民心归之故天因
 民心使之代殷而受其命以奄甸四海先王指成王
卷三十八 第 5a 页 WYG0055-0779c.png
 也经于左右先王绥定厥家之下即言毖殷顽民迁
 于洛邑迁顽民在成王之世则知先王为成王无疑
 盖谓迁殷顽民者乃周公之所以辅相成王则安定
 其国家也先儒及说者多以先王为文武盖其属于
 上文殊不知康王之意言周之所以得天下则自文
 武而其所以安定天下则自周公之迁殷民不必以
 先王为文武苟以先王为文武则毖殷顽民上无所
 承矣王室谓王城王城者所以迁九鼎会诸侯之地
卷三十八 第 5b 页 WYG0055-0779d.png
 故亦可谓之王室成王之命周公迪将其后也王城
 成周皆其所临涖之地故其以商之顽民迁于洛之
 成周盖使之亲近王都之所在则渐染浸渍可以化
 其教训矣殷民之在于故都也盖久染于恶习孰知
 善为何物哉故不能自反于善惟周分既择其尤顽
 者而迁之使亲近王室则可以相观而善焉其势既
 可以相观而善而又以其教训日夕而启迪之俾父
 诏其子兄诏其弟晓然知善之不可一日舍不善之
卷三十八 第 6a 页 WYG0055-0780a.png
 不可一日向此其所以式化也毖慎也康王谓邦之
 安危惟兹商士则商民之化与不化其系于周家事
 大体重如此周公安得而不慎之哉周公之训商民
 盖不一而足如多士多方之篇此其可见于经者也
 孟子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
 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
 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
 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周公欲化商民而
卷三十八 第 6b 页 WYG0055-0780b.png
 迁之密迩王室此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者也十二
 年为一纪左传曰是谓一终一星终也言岁星十二
 年而一周天此之谓一纪汉志谓周公摄政七年成
 王在位三十年共三十七年郑康成谓成王二十八
 年崩章子平则曰成王在位四十七年史记既无明
 文未知孰是然以既历三纪观之则章子平之言非
 也使成王在位四十七年以七年为周公摄政之年
 致政之明年方迁商民商民之迁在成王之世已四
卷三十八 第 7a 页 WYG0055-0780c.png
 十年矣又加以康王之十二年共五十二年则是历
 四纪也不得以为三汉志所言成王三十年与夫康
 王十二年共四十二年则三纪有馀言三纪者举其
 全数也郑康成之数但少于汉志两年耳父子相继
 为一世世变者指成王康王也言周公之迁顽民而
 训之也至于今已历三纪矣世又以变则其风俗当
 易恶而为善盖其渐染浸渍于忠厚之化历年既久
 当与时推移也周之得天下民心悦而归之所虑者
卷三十八 第 7b 页 WYG0055-0780d.png
 惟商民耳苟商民迁善远罪则四方无一不化之民
 岂有不虞之变哉此我一人之所以得享其安宁之
 效此其责在毕公故以此命之也道有升降苏氏引
 子思之言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是也孟子
 曰天下有道以道徇身天下无道以身徇道此亦升
 降也政由俗革者风俗之弊必有偏而不起之处革
 之者举其偏以补其弊而已矣所谓由俗革也王朴
 曰观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术是也康王此
卷三十八 第 8a 页 WYG0055-0781a.png
 言盖欲毕公观商之顽民所以不善之由而革之耳
 其曰道有升降者盖因政由俗革之弊而言之也不
 臧厥臧者言商民有变而为善汝当以其为善而有
 以奖厉之则其他将自劝苟不臧厥臧则非所谓政
 由俗革也夫人之为善自非谨独之君子未有不欲
 上之人知之苟上之人不以之为善则彼将曰我已
 为善而上之待我者无以异于他人我何以善为哉
 是虽为善者将不能以自固而况他人欲其劝慕之
卷三十八 第 8b 页 WYG0055-0781b.png
 哉表厥宅里臧厥臧之谓也小物犹小事也小事犹
 勤则其大可知矣旅獒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故毕
 公之勤小物所以懋其德也晋谢安举其侄元为将
 拒苻坚郗超以元必不负举其言曰吾尝与元共在
 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所以知之盖
 观人者必自小而知之故毕公之克勤小物康王知
 其可以保釐东郊也康王既言其所以革商俗之道
 故遂称美毕公之德可以革之也四世文武成康也
卷三十八 第 9a 页 WYG0055-0781c.png
 国语曰文王询于八虞访于辛尹重之以周召毕荣
 则毕公在文王之时已居辅相之任矣毕公尝辅相
 文王更武王成王至康王盖国之耆艾也而能懋德
 以克勤小物则年弥高而德弥邵矣孟子曰所谓故
 国者有世臣之谓也毕公之弼亮四世所谓世臣孰
 加于此以之而监商则其德望有以素服天下夫何
 商民之难化哉正色率下孔子所谓正其衣冠尊其
 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者也君子者容止可观进退
卷三十八 第 9b 页 WYG0055-0781d.png
 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望其
 容貌不敢生慢易焉则其善心油然而生故必正色
 而后可以率下也惟能正色以率下故有所不言其
 言也无不敬而法之盖非法不言则必能口无择言
 口无择言则必能言满天下无口过故祗师之也使
 其不能正也则其言孰信之哉故必正色率下而后
 祗师其言商之顽民以利口靡靡为俗而又骄淫矜
 侉故必毕公之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乃可以镇服
卷三十八 第 10a 页 WYG0055-0782a.png
 之此康王之所以命毕公也惟毕公之德可以镇服
 商民也如此故虽其在先王之世其功绩已为多今
 我小子将垂衣拱手于庙堂之上惟仰公以成之也
 盖当是时天下之民已尽向化法度纪纲已尽得其
 条理惟商民之未能扩然丕变康王每以为东顾之
 忧今既得毕公矣故康王可以责成之也
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别淑
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
卷三十八 第 10b 页 WYG0055-0782b.png
俾克畏慕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贵有恒辞
尚体要不惟好异商俗靡靡利口惟贤馀风未殄公其
念哉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
敝化奢丽万世同流兹殷庶士席宠惟旧怙侈灭义服
美于人骄淫矜侉将由恶终虽收放心闲之惟艰资富
能训惟以永年惟德惟义时乃大训不由古训于何其
训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刚不柔厥德
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
卷三十八 第 11a 页 WYG0055-0782c.png
终三后协心同底于道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四夷左衽
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公其惟时成周建无穷之
基亦有无穷之闻子孙训其成式惟乂呜呼罔曰弗克
惟既厥心罔曰民寡惟慎厥事钦若先王成烈以休于
前政
 汉荀悦有言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形用荣辱者赏罚
 之精华欤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
 笞以加小人化其形也君子不犯辱况于刑乎小人
卷三十八 第 11b 页 WYG0055-0782d.png
 不忌刑况于辱乎若教化之废攘中人而坠于小人
 之域教化之行引小人而纳于君子之涂盖先王所
 恃以鼓舞天下使之迁善远罪顽夫廉鄙夫宽变其
 气质而有士君子之行者惟教化而已矣而教化行
 于天下则莫大于使民知耻而有所不为孔子曰道
 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盖天下之人不知夫如是而为善如是而
 为不善在上者徒以政刑而制御之则亦强制之而
卷三十八 第 12a 页 WYG0055-0783a.png
 已矣民将惟务巧诈百出以苟免于罪戾其刀锯斧
 钺所不可得而加者民则肆为之矣盖刑政惟可以
 制其外而不能格其心惟以德礼为鼓舞天下之术
 则日渐月染晓然知善之可慕不善之可耻如好好
 色如恶恶臭其有放僻邪侈自暴自弃者不徒不容
 于朝廷盖亦不容于乡党之间则孰有不丕变者哉
 故康王既言毕公之德可以镇服殷民如是谓今我
 敬命公以周公昔日监殷民之事周公之监殷民惟
卷三十八 第 12b 页 WYG0055-0783b.png
 分别其善恶使斯民有耻心公之往东郊不可不念
 也旌别淑慝此一句为下之总目旌即所谓表厥宅
 里别即所谓殊厥井疆宅居也言商民有自反而为
 善则当于其所居之里旌表之以异于众为善者彰
 显于世而为恶者耻其不若则必以为病矣既以为
 病孰不思所以自反哉如此则是立之风声使民知
 所从也风即诗曰风风也教也声即禹贡声教是也
 言王教之所以立不在乎他惟使善者有以表暴于
卷三十八 第 13a 页 WYG0055-0783c.png
 天下而恶者以为病则是立之也自汉以来闾巷之
 民有事亲居丧著至行者有数世同居者天子皆旌
 表其门闾正表厥宅里之遗制其有不率训典则殊
 别其井居之疆界俾能畏为不善之祸而慕为善之
 福则其俗丕变矣王制曰司徒上贤以崇德简不肖
 以绌恶命乡简不帅教者以告耆老皆朝于上庠元
 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大司徒帅国之俊士与执事
 焉不变命国之右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左命国之左
卷三十八 第 13b 页 WYG0055-0783d.png
 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右如初礼不变移之郊如初礼
 不变移之遂如初礼不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移之
 左移之右移之郊移之遂所谓殊厥井疆也移之则
 俾之畏习射习乡则俾之慕唐孔氏曰孟子云方里
 而井井九百亩使民死徙无出乡乡由同井出入相
 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然则先王之
 为井田也顾使民相亲爱不循教者其人不可亲近
 与善民杂居或染善为恶故殊其井田居界令民不
卷三十八 第 14a 页 WYG0055-0784a.png
 与往来犹今下民有大罪过不肯服者则摈出族党
 之外吉凶不与交通此说为尽不独此也郊邑之境
 界亦当申重而规画之守备亦当慎而固之孟子曰
 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榖禄不平是
 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
 而定也经界正然后可以分田制禄故必郊圻之画
 封守之固然后可以表厥宅里殊厥井疆慎固封守
 则非所谓慢其经界如此然后可以安四海此一东
卷三十八 第 14b 页 WYG0055-0784b.png
 郊耳而曰康四海亦上文四方无虞之意政贵有常
 辞尚体要言政之所贵者惟在有常辞之所尚者惟
 在体要二者皆不可以好异也政有常则其因革损
 益莫不合于人情与夫先王之道辞有体要则其言
 谈议论莫不近于人情与夫先王之道苟为政而好
 异则商君之徒也立辞而好异则杨墨邹衍之徒也
 辞既不可以好异而商民之为俗也乃靡靡然以利
 口为贤以利口为贤则必禦人以口给夫禦人以口
卷三十八 第 15a 页 WYG0055-0784c.png
 给者屡憎于人而乃以为贤其好恶之反如此虽周
 公君陈监之亦化厥训矣而未能尽其变馀风犹未
 绝毕公不可不以是为念也盖欲毕公思所以尽变
 之之道焉殷民心术盖染于纣之恶习纣智足以拒
 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功故其臣民
 化之亦以利口为贤观管蔡一倡其流言而商民起
 而应之相挻而为乱惟其靡靡利口故也周既平管
 蔡矣以殷民之未能迁善远罪故不择而用之而商
卷三十八 第 15b 页 WYG0055-0784d.png
 民谓殷家于夏之士迪简在王庭有服在百僚而周
 于殷之士不然不知其贤否之不同而每以此藉口
 以咎周则其利口盖优为之也盖治病者必知所受
 病之处殷民之不善盖在于此故康王以戒毕公也
 苏氏谓秦俗似商俗秦二世似纣张释之所陈则康
 王以告毕公者也其言是矣殷民之居旧都者康叔
 治之而其士大夫之同恶者则迁之成周以其顽之
 最甚故以世禄之家为言言古人有言谓卿大夫以
卷三十八 第 16a 页 WYG0055-0785a.png
 其功德之著受禄于其君而子孙世世有之则其家
 鲜克由于礼盖其祖父建立之难故知所以长守富
 贵之道子孙未尝知劳而坐享之则其不由礼必矣
 惟不由礼故以其放荡之故而其德遂陵夷而大坏
 德既陵夷而大坏则实悖乱于天道矣盖天命之谓
 性率性之谓道民之秉彝而好是懿德则不失守天
 生之物则而顺其所固有以荡陵德此岂天之降衷
 本如是哉故为悖天之道也夫以不善之化而其奢
卷三十八 第 16b 页 WYG0055-0785b.png
 丽如此苟无以变之则岁复一岁世复一世虽万世
 亦与之同流矣苏氏曰惟恶能及远故秦之俗至今
 犹在此说甚善如贾谊所论秦之俗家富子壮则出
 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
 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
 而相稽今世之俗盖如是矣是秦之故习未改也惟
 其无周公君陈毕公之徒以为之司牧故耳以此观
 之则殷之俗使非三后亦将如秦俗至今犹在是之
卷三十八 第 17a 页 WYG0055-0785c.png
 谓万世同流今此殷之众士盖以世禄之故其藉宠
 势亦已久矣故怙恃其奢侈以灭其义灭义即所谓
 陵德也盖善不善之习如权衡然此首重则彼尾轻
 德义积诸身则放荡奢侈之习自消既放荡奢侈矣
 而又且自矜夸于人德义何有哉服美于人若子玉
 琼弁玉缨子臧鹬冠之类非先王之法服故美于他
 人也夫既骄傲淫佚又以此自夸于人苟不知变则
 必将以恶终今虽以周公君陈之故能化其训而收
卷三十八 第 17b 页 WYG0055-0785d.png
 其放心毕公之所以防闲之者亦不可谓易也夫人
 之情俭生于贫侈生于富彼既富于财则必将用之
 如泥沙此其所以骄淫矜侉也故子贡问曰富而无
 骄何如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盖富而能
 好礼则可以长守其富矣故以富之资而知教训则
 可以永其年矣观无逸所论商三宗彼其享四海之
 富惟以无逸之故遂能享国之永今殷士惟能以富
 而知教训则岂不永其年乎盖商士以世禄之家非
卷三十八 第 18a 页 WYG0055-0786a.png
 不富也所乏者能训耳故以永年而诱掖之也然所
 谓训者不在乎他惟德惟义而已所谓训者莫大于
 此夫德义人心之所同然其所以训之者非推我所
 有以予之也亦非强彼所无而习之也惟彼以放荡
 奢侈遂至于陵德贼义失其所同然者训之者亦因
 其所同然还以治之而已然所谓德义之训者必由
 古训苟非古焉则何足以大训乎盖天下之理一也
 稽之前古揆之当今惟此理而已故德义之训必由
卷三十八 第 18b 页 WYG0055-0786b.png
 于古也惟康王以世禄之家乃至于悖天道而殷之
 庶士席宠如此惟恐无以闲之则知武王之数纣之
 罪以其官人之世也盖殷之世家骄淫矜侉与纣同
 恶相济如此篇所称故得以其官人以世为罪不然
 古之仕者世禄赏延于世舜之盛德又何訾哉此言
 周邦之安与危惟在殷士之化与不化而已当康王
 之命毕公之时殷之顽民以周公君陈监之之故世
 变风移已式化厥训则是商民之已迁于善而周邦
卷三十八 第 19a 页 WYG0055-0786c.png
 之已安而其言犹曰邦之安危惟兹殷士盖行百里
 者半九十言末路之难也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殷之顽民虽已渐染于周公君陈之教训使其能自
 同于善而不反则周邦信乎有泰山之安苟其一时
 服从教训而心未能纯一于善则其骄淫矜侉盖有
 时而复作如此则虽天下之民已尽按堵若有太山
 之安而实有累卵之危不可以不戒然则欲殷士之
 化而周邦之安则惟在于政之不刚不柔盖政不可
卷三十八 第 19b 页 WYG0055-0786d.png
 以无刚柔而刚柔俱不可以偏胜如和羹焉必藉盐
 梅以成其味然必咸酸不可得而名言谓之为咸则
 不可谓之为酸则亦不可然则为和羹之善此之谓
 不刚不柔则其德信乎修矣商民之居于成周也盖
 始自周公营洛邑以迁之而为之师保周公既慎之
 于始矣君陈之代周公又能和之于其中毕公之代
 君陈又能成之于其终此三后之所以化商民者其
 心若出于一则可以同致于道道既浃洽则其政事
卷三十八 第 20a 页 WYG0055-0787a.png
 无不咸治故可以泽润生民不独中国也虽四夷左
 衽之邦亦得所恃赖矣观汉之初萧何为相而曹参
 继之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
 海内夫以萧曹之同心其效犹如此则周公君陈毕
 公之协心其效为如何邪夫既谓之协心则其道同
 矣而说者必从而为之分别周公如是而为慎君陈
 如是而为和夫以厥终谓之成此所当然苟于其始
 必谨则其中其终不必谨邪其中必和则其始其终
卷三十八 第 20b 页 WYG0055-0787b.png
 不必和邪如必分别其所以然则其说必至于此且
 康王之命毕公以周公之事而其所谓周公之事者
 旌别淑慝而已君陈之简厥修亦简其或不修是亦
 旌别淑慝之意举此一端观之则三后岂有异道哉
 此篇既曰四方无虞又曰以康四海今又曰四夷左
 衽罔不咸赖所治者成周之殷民而已四方四夷为
 言者古人有言曰满堂而饮酒有一人向隅而悲泣
 则一堂皆为之不乐天下之势犹一堂之上也一国
卷三十八 第 21a 页 WYG0055-0787c.png
 一邑有反侧不安则天下之势必危盖成周殷民密
 迩王室天下之根本所系殷民不安则天下可虑天
 下不安则四夷乘间而起矣此四夷左衽之所赖者
 必在于商民也中国夷狄皆已安宁天下之福孰大
 于是故我小子可以永受此福也公其以是成周之
 治为我周邦立无穷之基则公亦有无穷之名显于
 后世盖周之基业所以绵绵延延而无有穷已者以
 毕公之监商民之故后世若论周家光有天下之效
卷三十八 第 21b 页 WYG0055-0787d.png
 必将归美于毕公此无穷之闻也有无穷之闻则子
 孙得以训法其成式惟以治也训其成式则乌有不
 治者乎成王之戒卿士曰万邦惟无斁戒君陈曰终
 有辞于永世此曰亦有无穷之闻皆谓其实著则其
 名自显效之必至也王氏以极高明道中庸制行不
 以已吉凶与民同患为说杨龟山辨之详矣罔曰弗
 克惟既厥心罔曰民寡惟谨厥事天下之事无难易
 惟在乎人之所为如何耳不可以为难而自沮亦不
卷三十八 第 22a 页 WYG0055-0788a.png
 可以为易而忽之故谓毕公无以为不能惟尽其心
 则岂有不能者哉无以其民为寡而不足为不谨其
 事则虽寡民未有能治者矣既其心慎其事则可以
 敬顺先王之成业以美于前人之政前人谓周公君
 陈守之而不失所以美之也以毕公之懋德克勤小
 物则必不自以为不能也必不以为民寡而忽之也
 而犹以此戒之盖前世帝王君臣之所以相告戒者
 未有不若是也夫以尧舜之盛德而其臣戒之之言
卷三十八 第 22b 页 WYG0055-0788b.png
 常若庸主之所为者不如是无以革其非心而勉其
 不及也
君牙        周书
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君牙王若曰呜呼君
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
常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亦惟先王之臣克左
右乱四方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今命尔予翼
作股肱心膂缵乃旧服无忝祖考弘敷五典式和民则
卷三十八 第 23a 页 WYG0055-0788c.png
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夏暑雨小民
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思其艰
以图其易民乃宁呜呼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
启佑我后人咸以正罔缺尔惟敬明乃训用奉若于先
王对扬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王若曰君牙乃惟由
先正旧典时式民之治乱在兹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
辟之有乂
 穆王康王之孙昭王之子名满大司徒卿官周礼曰
卷三十八 第 23b 页 WYG0055-0788d.png
 乃立地官司徒使率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
 国则大司徒教官之长也是时大司徒缺穆王命君
 牙为之王若曰呜呼君牙以下皆其命之之言史官
 纪载之以为此篇也篇内有曰弘敷五典式和民则
 此正大司徒之职也穆王以大司徒之职所当为者
 而命君牙且先之以缵乃旧服无忝祖考以洪敷五
 典为君牙祖考之旧服则君牙之祖考盖皆典是职
 矣累世司徒之官盖若郑桓公武公父子继为周司
卷三十八 第 24a 页 WYG0055-0789a.png
 徒也欤成王之将崩康王初立芮伯为司徒而君牙
 在穆王之世为之则君牙者窃意是芮伯之子孙世
 袭父职虽以经之文前后参较知其若此然经无明
 文不敢必以为然也前世帝王之命其臣而其臣或
 世臣之后则必称扬其先世之功德又欲其纂而行
 之则可以无忝其职也江汉之诗宣王命召虎平淮
 夷之诗也而其言有曰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
 小子召公是似常武之诗宣王命皇父平徐方之诗
卷三十八 第 24b 页 WYG0055-0789b.png
 也而其言有曰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
 皇父盖召公召虎之祖南仲皇父之祖召公日辟国
 百里而南仲之城朔方则猃狁于襄皆有大功载在
 王室故当命召虎皇父握兵出征之时则必称述其
 事不独以褒大其先以昡耀于天下盖使夫思所以
 继之也君牙之先既世为司徒将欲其无忝祖考则
 必为之言其祖考之所以然也孟子曰欲为臣尽臣
 道所谓臣道忠贞而已晋献公曰何谓忠贞荀息曰
卷三十八 第 25a 页 WYG0055-0789c.png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观荀息所言之意则知忠贞者皆谓致力于王家而
 无外心也君牙之祖与父世世皆笃于忠贞之道是
 以能服勤于王家惟其服勤故有成功可以纪之于
 太常也周礼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为常王建太
 常王者之旗则画日月于其上昭其明也司勋曰凡
 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太常注曰铭之言名也生则书
 于王旌以识其人与其功也礼记曰夫鼎有铭铭者
卷三十八 第 25b 页 WYG0055-0789d.png
 自名也自铭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
 也纪于太常是亦如钟鼎之有铭皆明著之后世而
 已矣惟明著之后世则后世可不思所以继之乎今
 我小子之君天下也盖继守文武成康之遗绪自文
 武基于西土积德累功以创造大业而成王康王持
 盈守成致天下于太平而我以小子嗣守其遗绪常
 惧不克负荷其责重矣然文武成康之所以治天下
 者盖皆有贤臣以左右辅助之故能治四方以文武
卷三十八 第 26a 页 WYG0055-0790a.png
 成康而又加以克左右之臣今穆王之德自谓不及
 先王而又未有先王之臣此心之所以忧危也蹈虎
 尾者必不免于噬涉春冰者必不免于溺易曰履虎
 尾不咥人亨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冰至于春其
 将释矣而乃涉也此皆言其忧危之甚也我之忧危
 如此今既得君牙则命之辅翼我一人以为我之股
 肱心膂传曰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良一体相须而
 成作股肱心膂盖言其与我一体也膂背也汝之为
卷三十八 第 26b 页 WYG0055-0790b.png
 我股肱心膂惟能继汝祖考之旧事不为尔祖考之
 辱则可矣尔祖考之旧事盖以五典而教民尔能大
 布五典之教使民之则各得其和则为能缵之也王
 氏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所谓民则者此也是也杨
 龟山曰孟子曰有物必有则盖曰有物矣则物各有
 则焉近取诸身百骸五脏达之于君臣父子夫妇长
 幼朋友皆物也而各有则视听言动必由礼焉此一
 身之则也为君而止于仁为臣而止于忠为父而止
卷三十八 第 27a 页 WYG0055-0790c.png
 于慈为子而止于孝此君臣父子之则也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夫妇长幼朋友之则也所谓
 五典之民则者此言尽之矣书载舜之命契曰汝作
 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而孟子亦曰人之有道也饱食
 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
 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序朋友有信弘敷五典式和民则盖不过如契而
 已矣周礼司徒掌施十有二教郑康成曰有虞氏五
卷三十八 第 27b 页 WYG0055-0790d.png
 而周十有二焉案经周官之言六卿分职曰司徒掌
 邦教敷五典扰兆民此命君牙为大司徒又曰弘敷
 五典五典即五教也而以为有虞氏五周十有二何
 也盖十有二教不可即以为五教也尔身克正罔敢
 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此言敷五典以和民则其
 本在于君牙身之正心之中也传曰君子有三恕有
 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父不能报有子
 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
卷三十八 第 28a 页 WYG0055-0791a.png
 恕也然则敷五典以和民则若不能尽父子之道而
 求斯民之父慈子孝可乎不能尽兄弟之道而求斯
 民之兄爱弟恭可乎以至于君臣夫妇朋友之间莫
 不然其为不恕莫大于是虽使其号令之谆复政刑
 之严明终不能以和之也是必以身观身以心观心
 尔身之正然后可以求民之正尔心之中然后可以
 求民之中身诚正矣心诚中矣则其教化之所渐摩
 道德之所鼓舞其孰有不中不正者乎王氏以身正
卷三十八 第 28b 页 WYG0055-0791b.png
 为政以心中为德意欲以分优劣浅深此盖泥于孔
 子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既以身之正为
 政则必以心之中为德矣殊不知心正身脩岂有二
 道哉于身则先言尔于心则先言民盖反覆言之以
 发明其意也祁寒盛寒也君牙窃意其以司徒而兼
 行三公之事者故以暑雨祁寒为言欲其燮理阴阳
 以称三公之任故也以六卿兼三公此周家之制周
 公召公毛公毕公是也四时运行一寒一暑虽本于
卷三十八 第 29a 页 WYG0055-0791c.png
 天而所以燮调之者实本于人盖天之与人精神有
 以相感者也使夫寒暑之失其常时雨旸之失其常
 度民岂以为天之过哉其怨恨咨嗟之声必以为君
 相所致则夫居三公之职而佐天子以燮理之使夏
 无愆阳冬无伏阴咨怨之声无自而发不可以不为
 难而忽之也自汉以来阴阳一不调宰相之知大体
 者未尝不引慝而归于已天下之人未尝不归咎于
 宰相汉丙吉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
卷三十八 第 29b 页 WYG0055-0791d.png
 问逐牛行几里矣或以问吉吉曰方春少阳用事未
 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
 害也三公典调燮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唐武后尝
 季秋出梨花示宰相宰相以为祥杜景佺曰阴阳不
 相夺伦渎即为灾今草木黄落而木复华渎阴阳也
 恐布德施令有所亏紊臣位宰相助天治物治而不
 和臣之咎也此皆引慝以归于已若夫杨再思为相
 时水沴闭坊门以禳有车陷于泞斥牛不前恚曰痴
卷三十八 第 30a 页 WYG0055-0792a.png
 宰相不能和阴阳而闭坊门遣我艰于行则所谓怨
 咨者矣方其未调之前视之岂不为艰及其既调之
 后视之则为易故当思其艰以图其易盖至于易则
 无有咨怨者此民之所以宁也文王之居于岐周也
 虽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然伐纣之谋盖自文
 王而启此文王之谟所以为丕显惟文王之大统未
 集则武王伐商之功所以继其志述其事而已此武
 王之烈所以为丕承其曰丕者王氏谓积小成大盖
卷三十八 第 30b 页 WYG0055-0792b.png
 以杨子曰由小致大不亦丕乎故也文王之谟武王
 之烈所以开启佑助我后之人者皆以正道而无有
 废缺既无废缺故纪纲法度所以尽得其条理而四
 海之内所以尽得其所若六月之序言鹿鸣废则和
 乐缺之类以厉王之世废缺如此则其失正者多矣
 故四夷交侵中国衰微以其缺而不振如此则知当
 穆王之世正而罔缺其盛为如何哉惟其谟烈之盛
 汝当有以维持而昭明之故惟敬明其五典之训则
卷三十八 第 31a 页 WYG0055-0792c.png
 可用以奉顺先王之道荅扬文武所以启佑后人之
 光命而追配于汝之前人祖考也此言文武之谟烈
 盖欲君牙洪敷五典以奉顺之也王氏则以谓圣人
 所以为谟烈亦敷五典之教以和五品之民殊不知
 谟烈者但指伐商之事杨龟山已辨之矣先正苏氏
 曰周召毕公之流是也言君牙惟当率由先正旧典
 而式之盖以民之治乱惟在此式与不式而已此篇
 所言者每以缵祖考为言此又曰先正亦犹成王之
卷三十八 第 31b 页 WYG0055-0792d.png
 告康叔既曰祗遹文考而又曰敷求殷先哲王别求
 古先哲王也既式先正而又循其祖父之所行则汝
 君之有治功于是而昭显矣盖君之治功实自于臣
 臣能称职则其功必归于君此古今之常理也苏氏
 曰予读穆王之书三篇然后知周德之衰有以见也
 夫昭王征而不复至齐威乃以是问楚是终穆王之
 世君弑而贼不讨也而王初无愤耻之志今观君牙
 伯囧之书皆无哀痛恻怛之语予窃谓不然南征不
卷三十八 第 32a 页 WYG0055-0793a.png
 复之事载于左传使穆王诚无愤耻之意是诚可罪
 然夫子之于书虽平王不克终然其一时有志于中
 兴之言夫子取之虽秦穆公不能践言然其一时悔
 过自艾之语夫子取之此文侯之命秦誓所以预于
 百篇也如穆王之三篇其言纯正明白有功于治体
 夫子亦以是而取之不得以昭王之事而谓其周德
 之衰有见于此夫子岂以其衰而取之乎左传以为
 昭王不复而吕氏春秋曰昭王亲将兵征蛮荆辛馀
卷三十八 第 32b 页 WYG0055-0793b.png
 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祭公陨于
 汉中辛馀靡振王北济又以昭王为脱于难不知何
 也
囧命        周书
穆王命伯囧为周太仆正作囧命囧命王若曰伯囧惟
予弗克于德嗣先人宅丕后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
厥愆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
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
卷三十八 第 33a 页 WYG0055-0793c.png
发号施令罔有不臧下民祗若万邦咸休惟予一人无
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缪格其
非心俾克绍先烈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群仆侍御之
臣懋乃后德交修不逮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
侧媚其惟吉士仆臣正厥后克正仆臣谀厥后自圣后
德惟臣不德惟臣尔无昵于憸人充耳目之官迪上以
非先王之典非人其吉惟货其吉若时瘝厥官惟尔大
弗克祗厥辟惟予汝辜王曰呜呼钦哉永弼乃后于彝
卷三十八 第 33b 页 WYG0055-0793d.png

 伯景臣名大仆正仆官之长汉孔氏谓大驭中大夫
 案周官司马之属大仆下大夫二人祭仆中士六人
 御仆下士十有二人注曰仆侍御于尊者之名大仆
 其长也大驭中大夫二人戎仆中大夫二人齐仆下
 大夫二人道仆上士十有二人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注于大驭而下曰驭之最尊于戎仆之下则不曰驭
 言仆者此亦侍御于车周官大仆既为仆官之长先
卷三十八 第 34a 页 WYG0055-0794a.png
 儒不以大仆正为大仆而乃以为大驭者盖大仆既
 下大夫而大驭乃上大夫此篇又曰正于群仆侍御
 之臣曰群仆则戎仆而下皆是戎仆中大夫其位在
 于大仆之上故知是大驭也且大仆之职王出入则
 为前驱而已大驭掌驭王辂与王同车既亲近于王
 而又位为最长则大仆正非大驭而何不言驭而言
 仆者此亦周礼注所谓侍御于车者也穆王得伯景
 以为贤而命之以为群仆之长盖仆御之官虽若卑
卷三十八 第 34b 页 WYG0055-0794b.png
 贱而人主之德所以或成或不成者实系于此以其
 与王同车为最亲近故也既得贤者以为其长则群
 仆无非贤者矣故穆王以册书命之而史官记载以
 为此篇此篇与君牙皆是命体君牙之命篇则但以
 其名此则去伯而加以命字是亦各其史官一时之
 意也怵惕忧惧之意孟子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
 井莫不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则怵惕者心之不安也
 故曰怵惕惟厉厉危也言我不能修德而乃继先人
卷三十八 第 35a 页 WYG0055-0794c.png
 以居大君之任惧其不克负荷以遗先人之羞故怵
 惕然不自安半夜而兴思所以免于愆过也穆王之
 命君牙曰心之忧危若蹈虎尾其命伯景则曰怵惕
 惟厉成汤之所谓慄慄危惧者亦不是过也而苏氏
 曰二书皆无哀痛恻怛之语此非恻怛之语而何自
 昔在文武以下则所言免厥愆者惟在于小大左右
 之臣莫非正人也昔文王武王之君天下其德之积
 于身者聪足以听德明足以视远而又有齐圣之德
卷三十八 第 35b 页 WYG0055-0794d.png
 则德之充实辉光可谓至矣文武之德所以盛者则
 以其在朝之臣无小无大皆怀忠良之道虽其侍御
 仆从之在左右者亦无非当世之正人此诸臣于旦
 夕之间有以承弼其君献可替否陈善闭邪弥缝其
 阙而匡救其恶此聪明齐圣之德所以盛也故其出
 入起居则无有不钦发号施令则无有不善以此之
 故下民敬顺之而万邦至于皆美也此皆盛德之所
 致而德之所以盛则以其臣承弼之所致也观立政
卷三十八 第 36a 页 WYG0055-0795a.png
 言文武之臣不徒常伯常任准人之得人也至于虎
 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庶常吉士则其侍御仆
 从罔匪正人可知矣夫人君之所以治天下者不惟
 朝廷之大臣欲得其人至于左右近习尤不可以非
 其人使左右而非其人则朝夕与之居处渐染浸渍
 入于邪僻而不自知虽大臣或得天下之杰而君心
 已蠹孰与有为哉孟子曰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故
 虽小大忠良必侍御仆从皆正人而后可中庸曰惟
卷三十八 第 36b 页 WYG0055-0795b.png
 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
 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
 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盖文武所谓聪明齐圣
 者也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悦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
 通天地之所覆载日月之所临照霜露之所坠凡有
 血气者莫不尊亲则所谓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
 施令罔有不臧下民祗若万邦咸休者也论圣人盛
卷三十八 第 37a 页 WYG0055-0795c.png
 德无以加此盖其积诸中者既充实辉光而不可掩
 则其发于外者其机如此理之必然也而文武所以
 为德者盖本于臣之力文武犹不能自成其德况穆
 王乎故穆王自谓无良必赖于左右前后有位之士
 匡正其不及而弥缝之绳正其愆过而纠察其缪尤
 以格其非心则可以克绍先烈也孟子曰人不足与
 适也政不足与閒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而后
 国定故穆王之绍先烈必本于此曰不及曰愆曰缪
卷三十八 第 37b 页 WYG0055-0795d.png
 曰非心其实一也皆欲其辅赞弥缝致于无过之地
 而后已惟其有赖于左右前后之臣故今我命汝作
 仆官之长凡群仆侍御之臣汝皆有以统率而正之
 则可以勉进君德而交修其所不及焉群仆即戎仆
 齐仆之类群仆侍御即所谓左右前后之士穆王欲
 左右前后之得其人惟得一伯景可矣盖鸾隼不同
 翼薰莸不同器君子小人不同事惟贤为能知贤惟
 善为能举善伯景正则群仆侍御而有一不正者必
卷三十八 第 38a 页 WYG0055-0796a.png
 不能与之一朝居也故左右前后皆不可以非其人
 而其要则在于其长汝既为仆官之长则夫群仆侍
 御之臣与汝同僚者汝当谨择之不可以巧言令色
 便僻侧媚之人而进之惟吉士则可也便僻侧媚皆
 谓不以正道事其君者也大仆正中大夫耳而得以
 慎简乃僚则知周之世官长皆得自辟其僚属也故
 唐陆贽请台阁长官得自荐其属而引此以为言魏
 元同论选举法弊亦引此也群仆之臣皆以正道事
卷三十八 第 38b 页 WYG0055-0796b.png
 其君则其君必正夫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习与正人
 居其势不能无不正若其阿谀以媚其上则其君必
 自以为圣盖其君之处心行事曾未及尧舜禹汤之
 万一而其臣佞之以为远过于尧舜禹汤则岂不自
 负以为圣乎昔子思言于卫侯曰君出言自以为是
 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自以为是而士
 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
 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今之君臣乎
卷三十八 第 39a 页 WYG0055-0796c.png
 盖临乱之君如桀纣幽厉未有不自以为圣者以其
 臣之谀也夫自以为圣者譬如掩耳盗铃已则不闻
 其声而谓他人亦不闻之惟仆臣之正则其后克正
 谀则其后自圣自后之德与夫不德惟在于仆臣也
 惟后之德与不德皆在于仆臣故穆王之命伯景也
 其言谆谆反覆惟欲其谨择贤类以交修于我一人
 也汉世骖乘之官最为要重以其职于天子为亲近
 故每用于天子素所倚信之人一非其人则其臣力
卷三十八 第 39b 页 WYG0055-0796d.png
 争以为不可此盖得周之遗法穆王之遗意文帝使
 赵谈骖乘袁盎伏车前曰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
 天下豪杰今汉虽乏人独奈何与刀锯之馀共载文
 帝笑下谈谈哭下车成帝游后庭欲与班倢伃同辇
 载辞曰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
 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
 止此汉家之制度然也耳目之官即群仆也以其在
 王之左右前后而懋乃后德交修不逮故谓之耳目
卷三十八 第 40a 页 WYG0055-0797a.png
 之官惟仆臣之重如此汝之所以择之也不可不谨
 不可亲昵于小人以充此耳目之官以小人而充之
 则必导上以非先王之典矣汝所用者皆非其人之
 吉善但以行货之故遂以为吉而荐之若是则必不
 能任官而病之矣薛博士曰诗刺皇父择三有事亶
 侯多藏此惟货其吉是也汉韩安国以五百金遗田
 鼢鼢言于太后遂召用之唐杜黄裳纳高崇文钱四
 万五千缗荐之平蜀安国崇文固可用然乃以其货
卷三十八 第 40b 页 WYG0055-0797b.png
 而得举论者深以为罪况非其人哉若用行货之人
 而使之病其官则是汝大不能敬其君我实以为汝
 之罪也景子谓未见子之所以敬王孟子则谓其人
 无以仁义与王言为不敬莫大乎是此穆王以用行
 货之人为大不祗厥辟之意盖人臣之所谓恭敬固
 不在于声音笑貌之间也钦哉此终戒之以不可不
 钦也穆王之于景既戒之以巧言令色便嬖侧媚之
 人又戒之以憸人又戒之以行货之人盖若人而用
卷三十八 第 41a 页 WYG0055-0797c.png
 之则岂能弼汝君以常法哉汝当辅弼其君永以常
 法则惟当谨简吉士而已后世之论穆王者多过其
 实左氏传曰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
 辙马迹又有谓得八骏以造父为御西巡守会西王
 母于瑶池苏氏因之遂以穆王之书为周德之衰今
 观此篇其言纯正明白切于治体彼其于仆御之臣
 丁宁反覆如此至谓慎简乃僚无以便嬖侧媚则其
 仆御岂有敢导王为非者而王之言既然则亦岂肯
卷三十八 第 41b 页 WYG0055-0797d.png
 为无方之游哉以是知世之论穆王者皆好事者为
 之也当以书为正
 
 
 
 
 
 尚书全解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