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WYG0055-05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全解卷二十八
            宋 林之奇 撰
康诰        周书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

康诰
 史记管蔡世家曰武王既克殷平天下封功臣昆弟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WYG0055-0542b.png
 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相纣子武庚禄父治
 殷馀民封叔旦于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振铎于曹
 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康叔封聃季载皆少未得
 封盖自叔鲜而下皆是武王之弟武王既有天下则
 选建亲贤以为藩翰之势其母弟之亲惟康叔聃季
 以其年齿尚幼未有分地馀皆建为诸侯虽其禀凶
 丑之资如管叔蔡叔而其恶未暴于天下亦皆分茅
 列爵以为诸侯且使监殷以制武庚之命武王之意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WYG0055-0543a.png
 既以武庚商之馀孽而以殷之故都授之惧其包藏
 祸心伺我国家之隙以逞其志故虽付之以旧地馀
 民而其权则管蔡叔之所专也管蔡当周公之摄政
 愤然有不平之心于是挟武庚作乱以间王室同恶
 相济举兵而西向周公既率邦君御事以征之居东
 二年管蔡及武庚咸服其辜于武庚则杀之而遂绝
 殷家之命而管叔者乱之首也故亦杀之蔡叔降于
 管叔而囚之郭邻则殷之故都盖已平定而无患矣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WYG0055-0543b.png
 然而前代之所建以为万乘之居其形势雄于天下
 实中国之重地也则夫继武庚之后而使之抚治之
 者不可不慎择其人而况殷之馀民染纣之化草窃
 奸宄无所不为而又重以武庚之猖獗则其桀鷔之
 俗尤难治也非亲则不可付以重地非贤则不可委
 以顽民康叔以弟之懿亲而大有贤德于是以殷之
 馀民而封之于卫使抚有殷之故都而为君也汉田
 肯言于高祖曰蔡形胜之国也持戟百万秦得百二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WYG0055-0543c.png
 焉齐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
 二焉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当周之
 时卫之形势正犹汉之齐也故必康叔之亲且贤然
 后可以任其责焉康叔者以周公之弟成王之叔父
 而建国于殷之故都且天子所赖以抚民而使之革
 心向化不可以无敕戒之辞此康诰酒诰梓材之所
 以作也金縢曰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是伐管
 蔡者周公也使康叔牧殷之馀民亦在周公摄政之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WYG0055-0543d.png
 日其篇中有曰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则是反覆丁
 宁而诰康叔以治国之道者周公也然其事虽本于
 周公而成王在上为天子一政一事莫非成王之所
 专也周公但摄之而已故序推本而言遂以成王冠
 之也书之序其体不一有每篇而一序有二篇而一
 序有三篇而一序者盖古者史之记载皆以简册之
 所载不可以繁多也故其于一简之所不能载者则
 或析而为二或析而为三愈多而愈分虽其篇帙之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WYG0055-0544a.png
 分而其书之所由作则一此所以有异篇而共序也
 其所以分之则或因所作之时或因其所陈之言如
 泰誓三篇上篇则将会于孟津之时所作也中篇则
 戊午次于河朔所作也下篇则戊午之明日大巡六
 师所作也惟其时有先后之不同故其文之繁多则
 因其时而分之此三篇之诰康叔盖俱是四方之民
 五服之君咸造于洛邑周公慰劳而诰戒之时所作
 也其时既同则因其言之不同而分之康诰所言皆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WYG0055-0544b.png
 敬典慎罚之事酒诰所言则戒之无荒湎于酒以革
 殷之旧俗也梓材所言则戒之以匿瑕含垢一切下
 问而以德怀之之事也惟其所诰之言不同故因而
 分之以为简册之别此皆出于史官一时之意而不
 可以一槩论也故如泰誓之命篇则以一名而有上
 中下者之别此三篇则每篇而命之名是亦其一时
 史官各随其指意而然也康叔者汉孔氏曰康圻内
 国名封字叔意谓武王之弟名封字叔当夫管蔡未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WYG0055-0544c.png
 挟武庚以叛而成王未以殷之馀民而封之也则食
 采于圻内之康地焉周公既因会于洛而诰戒之史
 官遂序述其事而作此篇此篇有曰乃洪大诰治则
 此篇亦可以名大诰矣然周公之相成王而黜殷也
 其诰谕邦君御事以东征之意既以大诰名篇矣故
 此则以康叔言故拟取康之一字而以诰字系之也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
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WYG0055-0544d.png
勤乃洪大诰治
 案史记周公奉成王命兴师东伐遂诛管叔放蔡叔
 收殷馀民以封康叔于卫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
 洛邑则是康叔之封盖在于营洛前数年也今此篇
 之序既言成王既伐蔡叔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作
 康诰而其篇首则先言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
 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然后始载成王诰
 康叔之语则似是先营洛邑而后封康叔故说者疑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WYG0055-0545a.png
 焉苏氏遂谓自惟三月哉生魄至乃洪大诰治皆洛
 诰之文当在洛诰周公拜手稽首之前其意盖以封
 康叔之时决未营洛又此终篇初未及营洛之事故
 以为简编脱误某尝谓苏氏之说经多失之易易则
 已意之有所未安者必改易经文以就之如此则经
 之本文其存者几希非慎言阙疑之义也唐孔氏曰
 既三年灭三监七年始封康叔则于其间更遣人镇
 守自不知名号耳夫使康叔之封果在于七年则是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WYG0055-0545b.png
 正营洛邑之岁而于经文可以无疑矣然管蔡既挟
 武庚以叛周公诛其元恶矣而其馀民之尚在者又
 皆长恶不悛未渐渍于周之美化使其三年伐三监
 而七年始封康叔则数年之间所以镇抚而训导者
 可以无其人邪孔氏亦知其说之不通故有遣人镇
 守之说然此事无所经据但意之而已则孔氏亦是
 顺经意而为之说不足信也惟王博士曰四国既诛
 商地始定然后封康叔康叔已封然后宅洛邑乃其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WYG0055-0545c.png
 事之序也此书先言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
 然后继之以诰康叔之事盖封康叔在于卜洛之前
 而诰康叔在于营洛之际当其营治则四方之民与
 夫五服之君长莫不咸在王者将欲孚大命于诸侯
 必于臣民所会之时而诰之则其所施者广而所警
 者众此康叔之诰所以在乎营洛之时此说近人盖
 康叔之封固在卜洛之前而其诰之也乃在于营洛
 之际序之言盖推本而言之耳使其始封之初而即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WYG0055-0545d.png
 以此诰之则其书当为命之体如微子之命蔡仲之
 命是也惟其丁宁而告之者不在于始封之初而在
 于营洛之际此所以不谓之命而谓之诰也盖周公
 之营洛也将以殷之顽民迁而居之顽民之居于成
 周者周公既尹正之使之式化厥训矣其所以丁宁
 而晓谕之者则有多士等篇顽民既迁居成周而其
 馀尚淹留于卫则以委康叔而任其司牧之职既以
 是而委之矣亦不可以无告戒之言也故于作新大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WYG0055-0546a.png
 邑之时殷之民或徙或否遂以是而诰康叔因以训
 迪其馀民也此所以作诰在于营洛之际也惟三月
 者周公摄政七年之三月也哉生魄者谓明消而魄
 生三月之十六日也于三月之十六日周公始造基
 而作新大邑于东国之洛洛在王室之东故也周官
 大司徒曰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夫
 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
 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洛邑之地既为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WYG0055-0546b.png
 天地之中故作新之而四方之民莫不和悦而来会
 也其列爵分土布于九服之国则侯甸男采卫五服
 之诸侯莫不咸在也周制为九服王畿之外五百里
 曰侯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
 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卫服
 之外则蛮服矣卫服以内即禹贡之绥服蛮服以内
 即禹贡之要服华夷之境自此而分故其会于洛邑
 者惟此五者而已言此侯甸男邦采卫即召诰所谓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WYG0055-0546c.png
 侯甸男邦伯也特其言之详略有不同耳亦犹大诰
 或曰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或曰邦君庶士御事
 也五服皆邦也而独于男之下言之者唐孔氏曰五
 服男居其中故举中则五服皆有邦可知其说是也
 惟其四方之民皆大和会而五服之君皆与焉故其
 百官皆播率其民和悦而见士于周以服其役周公
 皆有以勤而劳之潘博士曰勤犹杕杜以勤归之勤
 是也既劳之矣而又有以戒之故大诰之以治道虽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WYG0055-0546d.png
 大诰之以治道然其意盖欲康叔尽其所职以抚绥
 新民而革其旧习使之莫不迁善远罪而无自弃于
 小人之域故于营洛邑之时而遂以此诰之也先儒
 言因大封命大诰以治道其意以洪为大封命以大
 为大诰以治道谓因大封命以诰之亦不必如此分
 别要之洪大皆一意也经之言其义同而重复言之
 者多矣岂可以一一从而为之说邪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WYG0055-0547a.png
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
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
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时叙乃
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
 孟侯谓为诸侯之长也孟长也鲁仲孙氏出于公子
 庆父之后庆父于三桓为长故仲孙氏或称孟氏则
 知孟者长也诸侯之长盖州伯也王制曰五国以为
 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WYG0055-0547b.png
 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各以其属
 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周之
 初时以周公召公分陜左右以为二伯则知康叔为
 诸侯之长盖州伯也史记自康叔之子康伯至于昌
 伯六世皆以伯称盖谓是也至昌伯之子顷侯则不
 复为之矣于是始称侯也而史记乃谓昌伯厚赂周
 夷王夷王始命卫进为侯而苏黄门盖以为非矣朕
 其弟者康叔周公之弟成王之叔父故周公以为汝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WYG0055-0547c.png
 乃我之弟也如苏氏曰周公虽以王命命康叔而其
 实训诰皆周公之言也故曰朕其弟此言是也封者
 康叔之名也言其职为诸侯之长而于天属之亲则
 我之弟乃汝小子封也康叔既于周公为弟故可以
 小子呼之使其训诰非周公之言则成王岂可以小
 子而称其叔父乎盖此篇所诰皆周公之言但称成
 王之命耳既呼其名而使之前故自此以下皆诰之
 之言也周公之诰康叔载于此篇首尾数百言多及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WYG0055-0547d.png
 于慎刑敬罪之事者案左氏传曰周克商使诸侯抚
 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则是武王克商之初为司寇
 者苏公也立政所称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
 王国是也史记管蔡世家云聃季康叔皆有驯行于
 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聃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
 治皆有令名于天下而左传亦曰武王之母弟八人
 康叔为司寇则康叔在成王之世实以卫侯继苏公
 居司寇之位至于成王顾命之际召太保芮伯彤伯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WYG0055-0548a.png
 毕公卫侯毛公是时康伯嗣位尚居司寇之官历事
 康王也窃谓周公以王命作康诰之时虽使即封于
 卫而亦并以司寇诘奸慝刑暴乱之事命之故其书有
 曰外事外庶子外正以外言者治殷顽民于卫者也
 以卫为外则内事者司寇之事也惟其为司寇之官
 故其言多及于慎刑敬罪之事然其诰之之始也必
 先世创业之艰难然后汝得以享其馀庆汝必在乎
 脩仁行义以无负于父兄付与之意然后有以辅翼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WYG0055-0548b.png
 王室以为之藩翰也自惟乃丕显考文王至在兹东
 土此盖言文武以盛德大业上得天心下得民意以
 兴我周邦遂使汝得以列爵分土而为诸侯之长汝
 不可不思所以保而守之也丕显考者言文王之德
 大明也其曰丕显考者正犹盘庚所谓先神后也天
 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凡欲其脩德以子惠斯民而
 已其为刑罚杀戮则诚有所不得已焉盖以德者人
 之所同好也故我则明之使斯民莫不晓然而向化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WYG0055-0548c.png
 刑者人之所同恶也吾则慎之使斯民莫不难犯而
 易避董仲舒曰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
 常居大冬则积于空虚不用之处如此见天之任德
 而不任刑也天使阳出布施于上以成岁功使阴人
 伏于下而时出佐阳明德者阳出布施于上之譬也
 慎罚者使阴入伏于下之譬也明德谨罚则文王爱
 民之心至矣然其爱民之心尤为著明者则在于鳏
 寡无告之民未尝有侮慢之心也孟子曰文王𤼵政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WYG0055-0548d.png
 施仁必先斯四者正谓此也夫论圣人之盛德必称
 其不废困穷不侮鳏寡者盖困穷鳏寡人情之所易
 忽也于人情所忽者而仁惠加焉犹不敢侮慢则其
 馀可知也亦犹论离娄之明而称其察秋毫之未论
 易牙之知味而称其辨淄渑之真至于不敢侮鳏寡
 则其深仁厚泽所以覆被斯民者无以复加矣而又
 当分别善恶进贤退不肖而使民知所好恶也故继
 之以庸庸祗祗威威显民先王于黜陟刑赏之间何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WYG0055-0549a.png
 所容心哉因其可用者则吾从而用之因其可敬者
 则吾从而敬之因其可威者吾从而威之用之者所
 谓使能也敬之者所谓尊贤也威之与所谓惟辟作
 威之威同庸其所可庸祗其所可祗威其所可威则
 民皆知好恶之所在故文王以此而明示于民也惟
 其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以尽其爱民之道而又进
 贤退不肖以尽其觌民之道故能肇造周室奄有区
 夏以为天下之君虽其成效则履天子之图籍以涖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WYG0055-0549b.png
 中国而抚四夷而其始则在于一二邦修之而已其
 修之者始于一二邦而其享之者必至于万国盖以
 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故也岂必广土众民而后能
 有为哉惟得其民则得天下矣盖文王之德若日月
 之照临虽光于四方而尤显于西土故此西土岐周
 之民惟是怙恃冒被文王之德化欢声洋溢称颂而
 歌舞之故其道上闻于天天听自我民听民之归我
 也如此则天之闻之也安得而不美之乎如是乃大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WYG0055-0549c.png
 命文王诛殷伐纣膺受景命以王天下也文王克成
 厥勋以新周邦而其大统犹未集于其身其所以卒
 其伐功革商而为周越厥邦厥民皆得其叙者乃汝
 寡有之兄武王勉而行之也惟文武之积德累功以
 建立周家之社稷故尔小子封得以享其馀庆在兹
 东土列为诸侯也夫人之爱其子孙是天下之通义
 也有得焉而思以与其子孙亦人情之所皆然也文
 武之造周其勤劳若此亦欲其子孙千亿宜君宜王
卷二十八 第 15b 页 WYG0055-0549d.png
 绵绵延延而不绝也康叔既享其馀庆分茅于卫以
 为诸侯之长则必思谨其侯度以藩王室然后可以
 享之而无愧也故周公之诰康叔必先以文武造周
 之艰难而汝因得以列于诸侯为之言也微子之命
 曰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蔡仲之命曰肆予命尔
 侯于东土君牙曰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囧命曰
 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群仆侍御之臣此皆始命之
 辞故其篇皆命之体也而谓之命此篇之作非在于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WYG0055-0550a.png
 康叔始封之时而在于营洛之后故不谓之命而谓
 之诰盖其言曰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此乃既封于
 卫之辞与始命之辞异矣左氏春秋传定四年卫子
 鱼曰成王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
 七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命以康
 诰而封于殷虚信斯言也则是康诰之作乃在于始
 封康叔之时不惟与此篇之言始终不合亦汨夫诰
 命之体矣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WYG0055-0550b.png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
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远惟商耇成人
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于天若德
裕乃身不废在王命
 夫文王之造周室岂一朝一夕之故哉盖其积德累
 功自百里而起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以致其不忍
 人之心而又能庸庸祗祗威威则贤人聚于朝而不
 仁者不得以播其恶于众民之归之也若水之就下
卷二十八 第 17a 页 WYG0055-0550c.png
 故为上天之所眷佑武王因之应天顺人以有天下
 汝康叔于是得以懿亲而为东土之诸侯将使其知
 父兄之艰难则其享之也乌可以不念之哉然其所
 以念之者亦不在于他也既以文王之馀庆而享其
 福禄则其举而措之以治斯民者亦惟文王是法而
 已诗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既享文王之馀庆则遵
 文王之道以施之于民其则亦岂远哉故告之以今
 之治当在敬循汝考文王之旧继其所闻而服其德
卷二十八 第 17b 页 WYG0055-0550d.png
 言所闻者即德言也继之则有以传于后而不泯然
 又不可以徒继之而已又当服其言于身而允蹈之
 也衣德言若说命所谓说乃言惟服是也祗遹文考
 而服膺其言则其于治民盖不难矣然自文考以前
 亦岂无哲王哉去周之近者莫如殷自汤至于武丁
 贤圣之君六七作其立政立事尽善尽美流风善政
 亦犹有存者故不可不往而遍求之用之以安治斯
 民也既遍求殷先哲王所以安治斯民者而用之矣
卷二十八 第 18a 页 WYG0055-0551a.png
 然当其先哲王之抚柔天下也朝廷之上公卿之位
 盖必有老成人年弥高而德弥邵其深谋远虑以佐
 其君而图回四海者汝当大远而思之宅之于心而
 忖度之则知夫所以训民之术矣夫惟殷之圣君圣
 臣规模在兹既已遍求而远思则其学于古训者不
 为不至也然自殷以前自夏禹而下岂无善政其可
 舍之而不求哉则在于古先哲王之道又当别敷求
 而闻由之以安斯民也由者谓行之也孟子曰一乡
卷二十八 第 18b 页 WYG0055-0551b.png
 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
 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
 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夫以一乡之善士为
 未足又推之于一国以一国之士为未足又推之于
 天下以天下之士为未足又推之以尚论古人则尚
 友之心岂有既哉今成王之诰康叔既使之祗遹文
 考矣自文考推而上之又使之敷求殷先哲王及丕
卷二十八 第 19a 页 WYG0055-0551c.png
 远惟商耇成人自殷先哲王及商耇成人推而上之
 则使之别求闻由古先哲王此所以尚论古人之世
 者也然其于殷先哲王则曰往敷求于商耇成人则
 曰远惟于古先哲王则曰别求于殷先哲王则曰保
 乂于古先哲王则曰康保此盖经纬其文以成述作
 之体正如舜典记载舜之巡守于南巡则曰如岱礼
 于西巡则曰如初于北巡则曰如西礼不必求其义
 也而王氏诸家皆从而为之说其言破碎附会不足
卷二十八 第 19b 页 WYG0055-0551d.png
 取信然经之大意盖不在是也如必以此等语为各
 有其义则于先哲王曰殷于商耇成人曰商亦必有
 说矣既别求于古先王则其孳孳为善不自任其聪
 明以瀹乱斯民者至矣尽矣而又继之曰弘于天弘
 者广而大之之谓也薛氏曰人各有天如火始然如
 泉始达在广而充之此说是也盖康叔之治民固不
 可不取法于文考然文考必取法于殷先哲王及商
 耇成人故既祗遹文王则当敷求殷先哲王远惟商
卷二十八 第 20a 页 WYG0055-0552a.png
 耇成人也殷先哲王商耇成人必取法于古先哲王
 故既敷求殷先哲王远惟商耇成人则当别求古先
 哲王也古先哲王必取法于天故别求古先哲王则
 当弘于天也至于弘于天则无以复加矣道之大原
 出于天故也召诰曰今冲子嗣则无遗寿耇曰其稽
 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谋自天亦此意能弘于
 天则能顺性命之理以成其德而可以裕乃身矣孟
 子曰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
卷二十八 第 20b 页 WYG0055-0552b.png
 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此皆若德裕
 乃身之效也自祗遹文考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以
 至于弘于天于是存心养性之道盖心广体胖而民
 无有不被其泽如此则永绥厥位不见废于王命矣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
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
 恫痛也瘝病也言康叔之治民不可以不敬当常如
 疾痛在汝之身也子之所慎齐战疾人之疾痛在身
卷二十八 第 21a 页 WYG0055-0552c.png
 者自非狂惑失志未有不致其慎者故兢兢战战惟
 恐不及汝之敬于治民其心当如此不可以须臾忘
 也人之常情天之高高而在上者固以为可畏至于
 下民林林然而在下则其心必轻而忽之矣故戒之
 以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言天难谌命靡
 常甚可畏也然有德则亲之有道则享之诚意孚于
 此而天意应于彼盖疾于枹鼓之应以其所辅者诚
 也民之情好安而恶危好治而恶乱固大可见矣然
卷二十八 第 21b 页 WYG0055-0552d.png
 而抚之则后虐之则雠离合之间不容毫发之差则
 小人岂不难保乎能保小民则天必辅之矣苟惟肆
 于民上以纵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则民心未附其何
 以得天之心哉则民之可畏盖与天之可畏无以异
 也故汝之往治之也则无以民为可忽必尽汝之心
 以治其国毋怀燕安而肆其逸豫之情乃可以治斯
 民矣此所以为不可不敬也
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已汝惟小
卷二十八 第 22a 页 WYG0055-0553a.png
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此盖言汝之所以敬于治民不可使之有怨也故引
 其所闻于古人之言以戒之言致怨之道无小无大
 皆足以召乱惟其不可使之有怨而已无以为大而
 后可畏无以为小而不知恤五子之歌曰怨岂在明
 不见是图言当图所以远怨之道而已当顺而不顺
 当勉而不勉皆致怨之道也盖治其国者必顺于人
 而勉于己不顺于人则暴戾悖乱以咈百姓之心不
卷二十八 第 22b 页 WYG0055-0553b.png
 勉于己则般乐怠傲以纵一已之欲怨安得而不聚
 哉此所以在乎惠其所当惠懋其所当懋也欲惠其
 惠懋其懋则汝小子惟当大我所以应保殷民之道
 应保者徇民之情而安之也晁错曰人情莫不欲寿
 三王生而不伤人情莫不欲富三王厚而不困人情
 莫不欲安三王扶而不危如此之类皆所以应保之
 也王者之于民一视而同仁固无间于彼此虽殷之
 馀民皆吾之赤子也故其应保之心未尝必替汝既
卷二十八 第 23a 页 WYG0055-0553c.png
 为君必当有以洪而大之洪而大之则所以治其国
 者尽于此矣又当助我宅天命以作新民也盖康叔
 以卫侯为司寇既为王之六卿分职而治则王之宅
 天命以作新民其可不致其协赞之力哉惟其以弘
 王应保殷民与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分而为二则成
 王得以司寇之职而告戒之盖可见矣曰弘王应保
 殷民助王宅天命作新民皆以王言之者盖此篇虽
 称王命以诰其实周公之辞犹曰朕其弟小子封也
卷二十八 第 23b 页 WYG0055-0553d.png
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
 惟康叔以列侯入仕于周厕于六卿之列则夫宅天
 命以作新斯民者固当有以助王矣而其分职也乃
 周官之司寇司寇之职掌邦禁以诘奸慝刑暴乱者
 也既为司寇之官则不可不尽夫司寇之职故又嗟
 叹而戒敕之言汝之所以行其刑罚当致其敬明也
 盖用刑之道惟敬故明王制曰刑者侀也侀者成也
 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惟尽心而不苟则既
卷二十八 第 24a 页 WYG0055-0554a.png
 致其敬矣既致其敬则其意论轻重之序谨测深浅
 之量岂有不明者哉王氏曰敬明乃罚者教康叔以
 作新民之道也民习旧俗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
 师非度而一日欲作而新之其变诈强梗将无所不
 为非有以惩之则不知所畏故当敬明乃罚也为王
 氏之学者遂因其说以谓殷之顽民难以仁怀易以
 威服此言甚非先王之所以爱民之意夫秦自商鞅
 乃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秦俗日败盖不减于
卷二十八 第 24b 页 WYG0055-0554b.png
 殷之顽民也汉承秦后而萧何曹参为相以清静宽
 厚为天下率破觚为圜斲雕为朴号为网漏吞舟之
 鱼而黎民安乂作为画一之歌夫汉于秦之馀民尚
 不忍以刑罚而绳之孰谓周公而肯为此乎彼盖见
 此篇所言多及于敬刑慎罚之事求其说而不可得
 故为此说耳
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
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
卷二十八 第 25a 页 WYG0055-0554c.png
乃不可杀
 此则敬明乃罚之事也夫惟天下之罪戾别白而不
 可掩暴露而不可解大罪则加之以大刑小罪则加
 之以小罚如权衡焉不可以毫釐差则夫所以敬而
 明之固为易也惟其疑狱之难决者则不可以不加
 意也故周公以此戒之苏氏以谓周公设为甲乙二
 人皆犯死罪而议其轻重甲之罪小小于乙之谓也
 非其罪不至死也然其罪乃非眚灾而惟终之乃惟
卷二十八 第 25b 页 WYG0055-0554d.png
 自作不法而曰法固当尔如是当据法杀不可谳也
 乙之罪大然非终之者乃惟眚灾适尔适尔者适会
 其如此也是真可谳也此说是也然于既道极厥辜
 则以为人之罪法重情轻尽道以责备则信有大罪
 矣而以常情恕之则不可杀然经言既道极厥辜即
 继以时乃不可杀如苏氏之说则当于其中间更加
 以常情恕之之意而后文义乃足也此盖罪之小者
 既终之而自作不法而又以为法当尔故不可不杀
卷二十八 第 26a 页 WYG0055-0555a.png
 罪之大者非终而眚灾适尔而又自以为已之辜故
 不可杀若今之律所谓自首者原其情之类也既道
 极厥辜者盖既自以为有罪云耳此盖所以原情而
 定罪也使用法者不原情而定罪则取必于一定之
 法则刑辟之及与不及惟系于幸与不幸之间耳诸
 葛孔明之治蜀也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
 者虽轻必戮自作不典式尔游辞巧饰之谓既道极
 厥辜服罪输情之谓也虞书曰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卷二十八 第 26b 页 WYG0055-0555b.png
 又曰宥过无大刑故无小亦此意也然辞简而意足
 此篇自人有小罪至时乃不可杀意与虞书同而文
 则衍矣此浑浑噩噩之异也唐孔氏尝引陈寿之言
 曰皋陶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皋陶与
 舜禹陈谟周公与群下矢誓也其意亦或然乎而谓
 君奭康诰乃与召公康叔语其辞亦甚委悉抑亦当
 时设语好相烦复也此其评陈寿之失则是矣而以
 为好烦复亦未悟夫浑浑噩噩之体自有详略之不
卷二十八 第 27a 页 WYG0055-0555c.png
 同也
王曰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若有疾
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如上文所言小罪而非眚者不可以幸免大罪而非
 终者不至于滥及或杀或否各有轻重之叙则是汝
 之大明于事而有以服民也盖前告之以敬明乃罚
 故此以为有其叙则是汝能明之也刑既明则民服
 矣故天下莫不晓然知上之好恶此所以相戒敕懋
卷二十八 第 27b 页 WYG0055-0555d.png
 勉而莫不和平也既明于刑以纳斯民于和平之域
 则汝之为司寇也可谓尽其职矣然汝之用法必常
 有不忍人之心而后可盖司寇之职掌建邦之六典
 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则其心往往易流而入于忍
 也然先王之所以建典刑之官其本意惟欲使天下
 亡一人之狱囹圄空虚刑措不用而已矣如舜之于
 九官播百榖者则必欲其百榖之丰敷五教之明典
 三礼者则欲其三礼之举以至虞工之属莫不皆然
卷二十八 第 28a 页 WYG0055-0556a.png
 至于皋陶虽命之以明五刑而其意则在于刑期于
 无刑而已周公之诰康叔以敬明乃罚其意亦然也
 故既言乃大明服则又继之以若有疾惟民其毕弃
 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若有疾若保赤子皆出于
 中心之所诚然不期然而然者也大学曰康诰曰若
 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孟子曰今人乍见
 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
 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
卷二十八 第 28b 页 WYG0055-0556b.png
 声而然也盖人之有疾而欲去之有赤子而保之此
 岂可以伪为也哉举斯心以加诸彼则无往而不为
 仁故若有疾则民莫不迁善远罪而弃其过咎矣故
 曰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则民莫不安居乐业而
 各得其所矣故曰惟民其康乂既已弃咎既已康乂
 则孰有陷于罪而丽于刑此正先王之所以建刑官
 之本意也故虽命康叔以敬明乃罚而其意则惟欲
 康叔以是而存心也后之典狱者存心则不然矣故
卷二十八 第 29a 页 WYG0055-0556c.png
 班孟坚曰今之狱吏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功
 名平者多害患谚曰鬻棺者欲岁之疫非憎人欲杀
 之利在于人死故也今治狱吏欲陷害人亦犹此也
 此固狱吏之罪然亦上之人所以循名而责其实者
 不知使其以是而存心也
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
无或劓刵人
 自此以上则其恤刑慎罚以不忍人之心为心者可
卷二十八 第 29b 页 WYG0055-0556d.png
 谓至矣故又戒之以慎法也孔氏以无或刑人杀人
 为绝句非汝封则以属于又曰为下句非汝封刑人
 杀人汉孔氏曰言得刑杀罪人夫经之言曰非汝封
 刑人杀人孔氏以为得刑杀罪人可乎王氏曰刑人
 杀人非汝所刑杀乃天讨有罪汝无或妄刑杀人也
 则其言胜于先儒然其于非汝封又曰劓刵人则疑
 其当云又曰非汝封劓刵人此则改易经文以就已
 意非阙疑之义唐孔氏以又曰为周公述康叔之自
卷二十八 第 30a 页 WYG0055-0557a.png
 言其说亦迂回宛转不甚平易惟苏氏以非汝封为
 绝句不以冠于又曰之上则其义明白矣其说曰刑
 人杀人者法也非汝意也虽非汝意然生杀必听汝
 不可使在人也至于劓刵人则曰非汝独生杀也劓
 刵亦如之其文略盖因前之辞也此说可谓尽之矣
 盖司寇之职掌邦禁以惩夫不轨之民然法者天子
 之所与天下共之也天子犹不可以上下其手况司
 寇乎是则刑人杀人非汝封之私意也然不任其私
卷二十八 第 30b 页 WYG0055-0557b.png
 意者则其弊易至于废弛厥职而他人或得以窃其
 权而用之矣汝既为司寇之官岂可或移之他人哉
 劓截鼻也五刑之一刵说文曰断耳也虽不在于五
 刑然亦劓之类比于刑人杀人皆轻刑也
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又曰要囚服念
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
 外事者王氏曰人君以正德为内事正法为外事上
 所戒者正德之事于是戒之以正法之事以德与法
卷二十八 第 31a 页 WYG0055-0557c.png
 而分内外既已非矣然自此以上是亦正法之事也
 安得为至此后方言外事乎苏氏亦以德为内政为
 外惟先儒以为外事诸侯奉王之事其说似之矣而
 未之尽也盖上所言者司寇之事内事也外事者卫
 侯之事也以卫侯入为大司寇故兼内外之事言之
 左传定四年卫祝鮀曰成王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
 茷旃旌封于殷虚启以商政疆以周索下言殷罚殷
 彝所谓启以商政也则外事乃卫之事盖灼然也周
卷二十八 第 31b 页 WYG0055-0557d.png
 公前既以康叔为司寇典刑之官故命以恤刑慎罚
 之事于是又谓不独司寇之掌邦禁为然也卫之刑
 禁亦当然尔汝陈时臬事者汝布陈是法以司牧其
 众此殷家之刑罚先后轻重各有伦叙当守而用之
 也臬法也要狱辞也殷家之罚信有伦矣囚之要辞
 固丽于法矣然汝犹未必能得其情也当服而念之
 自五六日至于一旬又其久者则至于一时法固然
 矣罪亦然矣无可生之道矣乃可大断其辞而加以
卷二十八 第 32a 页 WYG0055-0558a.png
 刑罚也夫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一有不当
 悔之何及故不可不审也唐太宗问群臣曰死者不
 可复生决囚虽三覆奏而顷刻之间何暇思虑自今
 宜二日五覆奏正得周公之遗意也
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
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
 言汝陈是法事其罚之所断则必以殷家之常法也
 既服念之久然后丕蔽其囚也必以殷彝言不可以
卷二十八 第 32b 页 WYG0055-0558b.png
 逞一已之喜怒也前言殷罚有伦盖言殷家之罚固
 有其伦也此言罚蔽殷彝则谓汝之断罚必以殷之
 常法也言殷罚殷彝唐孔氏曰卫居殷墟又周承殷
 后刑书相因故兼用其有理者谓当时刑书或无正
 条而有殷故事可兼用者若今律无条求故书之比
 也用其义刑义杀言汝康叔以殷家之常法刑人杀
 人固当用其合宜者勿用以就汝封之心所欲也殷
 罚有伦罚蔽殷彝即上文所谓有叙也用其义刑义
卷二十八 第 33a 页 WYG0055-0558c.png
 杀勿庸以次汝封即上文所谓非汝封刑人杀人也
 为司寇于内既当如此而卫之刑用于外者亦当如
 是也汝之于刑罚既能深思熟虑合于天下公心而
 不以逞其私意则汝之所为可谓尽顺而有叙矣然
 而汝当曰我未有能顺之事也夫苟无所不顺而哓
 哓然以告人曰此我之能顺其事也则与夫不顺者
 其何以异哉盖自言其顺者适足以掩其美不言其
 顺者则其所顺之事亦岂顿然而减哉孔子曰如有
卷二十八 第 33b 页 WYG0055-0558d.png
 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尽逊而
 有叙固为美矣骄心一生则其美不足观矣故周公
 告康叔以惟曰未有逊事乃所以保其美也舜称禹
 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
 汝争功盖矜则人与之争能伐则人与之争功自言
 其有逊事则必将有不逊之事矣
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
 康叔以肺腑之亲出则为诸侯之长入则列六卿之
卷二十八 第 34a 页 WYG0055-0559a.png
 位兼此二职以为天子之佐而治殷之馀民周公既
 告以恤刑慎罚之事使之明于小大轻重之序乃可
 以无忝于司寇之所掌而卫之刑罚亦得其当又当
 谦恭自牧而不自以为能则其所以丁宁告敕之者
 可谓尽矣然卫之民染纣之化风俗颓败父子兄弟
 之伦悖乱而不顺久矣此非刑罚之所可得而禁亦
 非岁月之所可得而革也惟其待之以宽持之以久
 优游训迪使之迁善远罪复其所固有之性则刑罚
卷二十八 第 34b 页 WYG0055-0559b.png
 不试而风俗丕变矣故自此以下又告之以先教化
 后刑罚渐摩浸渍以革卫之恶俗也已者起语之辞
 谓汝虽小子然未有若汝之心有志于善也成王既
 谓未有若汝封之心则康叔之心成王盖深知之矣
 成王既知康叔之心而成王之心与夫所脩之德亦
 汝康叔之所深知也我知汝之心则我之所以告汝
 者皆汝之所能行也汝知我之心则汝之所闻于我
 者当以此为可行也家语曰非其人而语之如会聋
卷二十八 第 35a 页 WYG0055-0559c.png
 而鼓之是其人而语之如聚沙而雨之成王知康叔
 之心康叔又知成王之心则其告之也岂不如聚沙
 而雨之乎苏氏曰将有以深告之故言我与汝相知
 如此此说是也既言我之与汝相知如此故遂从而
 诰之所以治殷顽民之道也
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
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
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
卷二十八 第 35b 页 WYG0055-0559d.png
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
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
文王作罚刑兹无赦不率大戛
 凡民自得罪者言其得罪于天下自已而招之而非
 上之人有以使之然也如所谓自作孽是也而其所
 谓罪者则寇攘奸宄靡所不为又且杀人殒越人而
 自取其货以为已有且其自强于为恶而不畏死也
 夫好生而恶死者天下之真情也人惟畏死然后可
卷二十八 第 36a 页 WYG0055-0560a.png
 以死惧之既不畏死矣则何所不至哉此其所以犯
 天下之所共怒而无不恶之也周公将告康叔以卫
 之风俗自弃于人伦而拂其天性之爱汝当适之以
 美教而不可遽齐以刑故先设此以为言而以其轻
 重相较以𤼵明其意也故继之曰元恶大憝矧惟不
 孝不友言寇攘奸宄之人是诚元恶也人固已大恶
 之矣况于不孝不友之人其恶为尤大而人之恶之
 也当愈甚矣人之恶不孝不友者固当在于寇攘奸
卷二十八 第 36b 页 WYG0055-0560b.png
 宄之上然寇攘奸宄之人则可以致之死而无憾而
 不孝不友者汝则当有以自责而未可以全罪于民
 也盖凡民之自暴自弃陷于大恶干国宪而犯众怒
 以至于悯不畏死是诚所谓无忌惮者也此诚教化
 之所不可加盖其自得罪故也是诚可憝也可憝则
 可杀矣若乃为人子而不能敬行其所以事父之事
 以失其父之心是子不子也为人父而无恻隐怵惕
 之心以抚爱其子乃憎而疾之是父不父也为人弟
卷二十八 第 37a 页 WYG0055-0560c.png
 而不念天之明有此长幼之分而不恭其兄是弟不
 弟为人兄而不念父母之鞠子为可哀而不友其弟
 是兄不兄也夫父慈而教然后尽父道子孝而恭然
 后尽子道兄爱而友然后尽兄道弟钦而顺然后尽
 弟道故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兄虽不友弟不可
 以不恭父之于子兄之于弟各自尽其道不可以不
 孝不恭之故而爱友之心遂替也苟其为父者曰子
 既不孝矣我何以慈为哉其为兄者曰弟既不恭矣
卷二十八 第 37b 页 WYG0055-0560d.png
 我何以友为哉子也弟也亦以是而存心则父子兄
 弟而俱失其道矣父子兄弟俱失其道虽悖天伦反
 人理若为可憝然实可悯而不可憝也盖非其自得
 罪故也夫父子兄弟之伦皆其所受于天命之性无
 有智愚贤不肖之别也而乃汨没其所受于天者此
 岂无所自而然哉盖上失其道教化不明不能使斯
 民复其本性以驯致于士君子之域则无乃我政之
 罪乎吊先儒以训至今当读为吊闵之吊惟其我政
卷二十八 第 38a 页 WYG0055-0561a.png
 之罪故可吊闵而不可憝是必引慝自咎冀其感悟
 而归于忠厚为可苟为不于我政人以为得罪彼天
 之与我民以常性而其泯乱至此曾不思其所以然
 之故乃曰吾当速用文王所作之罚刑以绳之罔有
 所赦民既不知夫自新之路而迫之于刑罚则其不
 肖之心浸淫日甚亦将终不循乎大常矣故曰不率
 大戛尔雅曰戛常也速由罚刑而无赦而民之不率
 盖自若也则刑罚不足恃也审矣何以多杀为哉孟
卷二十八 第 38b 页 WYG0055-0561b.png
 子常引此篇杀越人于货悯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以
 为是不待教而诛则夫不孝不慈不友不恭之人其
 必教之不改然后诛之而未可遽诛也昔舜之命皋
 陶作士寇攘奸宄则使之明五刑以治之至于百姓
 不亲五品不逊则几于禽兽舜不以与寇贼奸宄之
 人同弃于皋陶之刑而乃使契为司徒敷五教以导
 之且以在宽为戒诚以五品至于不逊者非斯民之
 辜也故周公使康叔于元恶则当憝之而至于不孝
卷二十八 第 39a 页 WYG0055-0561c.png
 不友则闵之正舜之用心也孔子为鲁司寇有父子
 讼者夫子同狴执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正夫子赦之
 季孙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予曩告予曰国家必以孝
 令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之何哉
 冉有以告孔子喟然叹曰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
 也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乱其教烦其刑使
 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虽烦而益不胜也
 夫以不孝不友不慈不悌之人固为大恶矣苟为不
卷二十八 第 39b 页 WYG0055-0561d.png
 教而杀则是夫子之所谓不辜也而先儒乃以为速
 由兹文王作罚刑谓周公使康叔案法而诛之王氏
 亦同此说信如此言则夫子赦父子之讼为纵恶而
 季孙之言为合于周公也故不如苏氏之说为胜也
 下文言父子兄弟之皆失其道而其上文特言不孝
 不友者盖其文先言子之不祗服厥父事次及于兄
 又次及于弟然后及于兄之不友故其初但言不孝
 不友者举上下以包之也
卷二十八 第 40a 页 WYG0055-0562a.png
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乃别播敷造
民大誉弗念弗庸瘝厥君时乃引恶惟朕憝已汝乃其
速由兹义率杀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
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
 外庶子训人者薛博士曰庶子者公族之官也周官
 诸子掌国子之倅燕义以谓天子之官有庶子之官
 文王世子谓庶子之正于公族者教之以孝悌睦友
 子爱明于父子之义长幼之序然则庶子即诸子也
卷二十八 第 40b 页 WYG0055-0562b.png
 天子谓之诸子诸侯谓之庶子其所掌则诸侯与天
 子之官同故燕义之所掌与周官无异也所谓训人
 即如文王世子所言是也此其谓所掌与天子之官
 同则是矣至其以天子谓之诸子诸侯谓之庶子未
 必然也燕义既言天子之官有庶子之官则天子亦
 谓之庶子矣以外云者指卫而言也正长也正人谓
 众官之长若周官宫正主宫中官之长司会主天下
 之大计之官之长是也越小臣诸节者谓正人之下
卷二十八 第 41a 页 WYG0055-0562c.png
 诸小臣有符节者唐孔氏曰符节者非要行道之符
 节若为官行文书而有符今之印是也康叔锡壤于
 王以君一国一国之化所自出也今苟不能宣明教
 化去污染而与之惟新使斯民之不孝不慈不友不
 恭之人旷然大变以趋于礼义之域是汝正人之罪
 也汝正人若不引慝于己自以为罪而乃不忍斯民
 之悖戾欲一旦举而纳之于刑固不足以使斯民知
 改过而率乎大戛矣况夫汝卫国之臣受爵禄于汝
卷二十八 第 41b 页 WYG0055-0562d.png
 以助汝之训迪黎民如庶子之官其职以训人为主
 以至夫众官之长及诸小臣有符节之人是皆有位
 于朝者也乃当分别其善恶以立斯民之善誉不使
 其恶名之彰也然后可以无旷厥职苟为不念此不
 用此而无以助其君则是病其君矣彼乃长于为恶
 我亦将恶之也周公之所以言此者盖为不能训导
 商之馀民去其不善而长其善遽以刑罚诛杀之非
 特康叔正人之得罪亦汝诸臣之罪也此主于教民
卷二十八 第 42a 页 WYG0055-0563a.png
 而言故先言庶子于正人之上也汝若不能优游渐
 渍将之以久以驱民于善乃速用此义循而杀之则
 是汝为君为长而不能其家人及其小臣外正也率
 杀若所谓案法诛之是也小臣外正即上文所谓正
 人小臣诸节是也其曰外正亦犹外庶子云也夫天
 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故易家人之彖曰父父子
 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
 矣盖使其一家之中父子有亲兄弟有序举斯心以
卷二十八 第 42b 页 WYG0055-0563b.png
 加诸彼则天下之为父子兄弟者定矣此其本末先
 后之序作于此者必有应于彼其机然也今卫之遗
 民其不孝不慈不友不恭陷于大恶而不能自反必
 以之施于家者未尽既不能齐其家又不能倡率其
 臣使小臣外正播敷教化以立民之善誉而其所恃
 以治民者惟有速由兹义率杀而已是汝惟肆为威
 虐以整齐之放弃王之所以命汝者而不达之于民
 乃汝康叔以非德而用之以治民也不能厥家人越
卷二十八 第 43a 页 WYG0055-0563c.png
 小臣外正犹左氏传所谓不能其大夫至于君祖母
 以及国人也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夫以德化民则民
 知善之可为而不善之不可为如水之寒火之热故
 有耻有耻则虽驱之以为不善亦不肯为矣以刑齐
 民则民未必知不善之不可为特强制之而已故无
 耻无耻则欺诈诞慢之心生凡可以苟免者无不为
 也其犯上作乱何所不至哉今也率杀而无赦则为
卷二十八 第 43b 页 WYG0055-0563d.png
 非德乂民以非德则虽用文王之罚刑汝亦无以使
 民之率大戛矣
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
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
 典先儒以训常谓常事人之所轻故戒以无不能敬
 常王氏则曰周官以六典待邦国之治故为诸侯当
 先敬典予窃以为不然典者天叙之典即父子兄弟
 之常道也敬典者敬敷五教是也乃由裕民者在宽
卷二十八 第 44a 页 WYG0055-0564a.png
 是也既不可以严刑峻罚以迫切之则无不敬典而
 用以裕民宽以诱之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而生矣
 然尔之所以裕民者亦岂可他求哉惟文王之敬忌
 已潘博士曰敬则有所尊而能顺其所为忌则有所
 畏而能戒其所不为此说是也夫成王之所以望于
 康叔者固欲其祗遹文考而率由其旧不愆不忘也
 使其于不孝不友之人而速由文王之罚刑是亦祗
 遹文考而非所以祗遹之矣惟其裕民而惟文王之
卷二十八 第 44b 页 WYG0055-0564b.png
 敬忌则得其所以祗遹之道也盖不敬忌于文王而
 以之裕民乃曰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是罔民
 也尔之所以裕民苟曰我惟有及于此无不至也则
 予一人安得而不悦哉夫成王谓正人之弗念不教
 而诛其民亦岂成王之所欲哉弗念弗庸既以为憝
 矣故敬忌以裕民则我心悦怿成王之所好恶盖在
 于此而其德皆康叔之所知则康叔之所择术当如
 何哉此所以先言朕心朕德惟乃知而后告之以此
卷二十八 第 45a 页 WYG0055-0564c.png
 也夫周诰商盘虽若诘曲聱牙而不可晓及反覆而
 考之则未尝不错综经纬而有条理也学者不可不
 知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
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
 成王既以殷之遗俗染纣之化不孝不友大泯乱于
 民彝当于汝康叔政人得罪斯民苟陷溺其良心而
 不能自反于善则汝康叔固不可以逃其责矣何者
卷二十八 第 45b 页 WYG0055-0564d.png
 斯民之所以至此者汝不知敬典以裕之故也然分
 土列爵以司牧殷之遗民者康叔也履至尊制六合
 溥天之下罔不率服虽殷之馀民亦皆归于橐籥之
 中者成王也既以此为康叔之罪成王独无责乎哉
 故自此以下又皆成王以训迪厥俗使之生其善心
 者而自任于己也昔孔距心为齐平陆大夫而其民
 以凶年饥岁之故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
 孟子既以失伍责之而距心自以为罪矣他日孟子
卷二十八 第 46a 页 WYG0055-0565a.png
 为齐王诵之而齐王亦自以为罪也盖以平陆言之
 责固在于距心以齐国言之责岂不在于王乎故以
 卫国言之则康叔固当敬典以裕民以天下言之则
 成王独可恝然不以为意哉成王之告康叔谓我之
 所以朝思夕虑以康乂殷民未尝有须臾废其牧养
 之宜一有不至则天降之罚我当顺受而不敢怨也
 我既以此而自任矣尔康叔当如何哉爽惟民迪吉
 康者言惟民当迪导以吉康之道其理甚明也夫尧
卷二十八 第 46b 页 WYG0055-0565b.png
 舜之民仁寿非其民自尔也迪之者以其道故也桀
 纣之民鄙夭非其民自尔也迪之者非其道故也夫
 殷之遗民不孝不友以大泯乱于民彝为不吉孰甚
 焉如此则将陷于囹圄以危其身丧其家其为不安
 孰甚焉然原夫殷民当其受天地之中以生良心未
 丧之前孰不知吉康之不可一日舍而凶危之不可
 一日就哉其所以至此者盖上之人无以迪之耳苟
 能以其所固有之性而还以治之则其不去凶危而
卷二十八 第 47a 页 WYG0055-0565c.png
 就吉康未之有也惟夫民之于吉康必在夫有以迪
 之而后能秉彝而好德故我其思殷之先世哲王之
 德所可用以安治斯民者作而求之也先儒以求为
 求而等之王氏以为作而求我所为苏氏以为民所
 求皆非本义盖求与好古敏以求之之求同作起也
 起而求商先哲王所以康乂民者而行之也王博士
 曰圣人不欲康乂天下之民则已如欲康乂天下之
 民而不知求先王之德未见其能至也诗云王配于
卷二十八 第 47b 页 WYG0055-0565d.png
 京世德作求夫武王之所以配于京者以三后在天
 故也此作求之谓也盖成王戒康叔惟文王之敬忌
 以裕民则其自处可知矣而此言我时其惟殷先哲王
 德用康乂民作求也此说为善此篇言汝虽小子乃
 服惟弘王应保殷民谓成王之于殷民固未尝不加
 意拊循以尽其应保之政汝康叔当惟我之德意以
 弘之而已则夫求殷哲王德之康乂民者正成王之
 本心也矧今民罔迪不适者无以殷之民其不孝不
卷二十八 第 48a 页 WYG0055-0566a.png
 友与肺腑俱生不可以革也未有迪之而不适者盖
 上之化下下之从上如泥之在钧惟甄者之所为如
 金之在镕惟冶者之所铸岂有迪之而不适从者哉
 迪之于仁寿则仁寿迪之于鄙夭则鄙夭苟以为自
 暴自弃不可变革而无以迪之则无政在于厥邦矣
 盖邦之所以为邦者以有政也无以迪民则何政之
 有故我之作求殷哲王之德举而措之于天下者凡
 以邦之政不得不然也
卷二十八 第 48b 页 WYG0055-0566b.png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今惟民
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
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
 先儒曰我惟不可不监视古人告汝施德之说于罚
 之所行欲其勤德谨刑此说是也盖言我之所以丁
 宁而告汝者皆监于古所谓德之说也德者本也罚
 者其辅助也不本于德其何以行罚哉故罚之行必
 本于德之说也王氏曰民悦汝德乃以汝罚之行也
卷二十八 第 49a 页 WYG0055-0566c.png
 有罪而不能罚则小人无所惩艾骄陵放横责望其
 上无己虽加以德未肯心说故于罚行然后说德也
 王氏既于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无赦以为此父子
 兄弟所以为无可赦之道意谓殷俗之薄非罚不能
 齐整其民而使之迁善故其说不得不然也然观王
 氏此言盖其新法之行不附己者皆私斥逐故以此
 藉口耳我既不可不以德之说而谆谆然告之矣然
 今天下之民未底于静以复其天性盖以其心未有
卷二十八 第 49b 页 WYG0055-0566d.png
 所止戾也礼记曰能定然后能静苟其心未定则感
 于物而动矣其能静乎惟其未定以主之于中故上
 之人虽有以迪之之屡丁宁晓譬至于再三而犹未
 喻也夫迪之之屡而民犹未同似为民之罪也然天
 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盖
 天之于民固欲其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以应其上然
 天之所以诱民者岂谆谆然而告之哉惟立之君师
 以司牧之君师能脩教于上以纳斯民于士君子之
卷二十八 第 50a 页 WYG0055-0567a.png
 域然后可以助夫上帝之宠绥四方而不旷乎天职
 也今乃使民不定其心以底于静则虽迪屡而民之
 未同者乃其所也岂民之罪哉盖我不能尽其君师
 之道以助乎上帝而已矣故明惟天之必罚殛我我
 既负天之所以委付于我者则其罚殛之盖将顺受
 之岂敢怨哉夫人之所以治其己者不可使其身有
 可指之罪无以罪之小为无伤也小或积而成大无
 以罪之少为无伤也少或累而为多则夫戒慎恐惧
卷二十八 第 50b 页 WYG0055-0567b.png
 之心当如何哉惟其微疵细过皆可以致患害而招
 为殃也况夫积之而至于显闻于天而天其罚殛之
 皆我自取之也岂敢怨哉成王之诰康叔固欲康叔
 负罪引慝无以斯民之泯乱民彝不可憝而当以为
 可悯也既以民之不孝不友而归罪于康叔矣则为
 成王者宜如何哉此所以自谓其迪屡未同则天以
 致罚殛于我也盖成王此言有成汤慄慄危惧若将
 陨于深渊之意汤之言曰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成王
卷二十八 第 51a 页 WYG0055-0567c.png
 之言曰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此皆自任天下
 之重而不分过于其臣者也为康叔者既知我之心
 与德矣则其闻是言也岂不深思熟虑求其所以敬
 与裕民之道以丕变旧俗哉
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丕则
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宁不汝瑕殄
 敬哉者言我之所以告汝者汝无以为陈言而不敬
 也尔当推不忍之心以治斯民无为可怨之事也民
卷二十八 第 51b 页 WYG0055-0567d.png
 之于君所赖以安其居而乐其生者也岂欲怨之哉
 惟君有以作怨则民怨之矣故戒以无作怨也若使
 康叔不裕民以文王之敬忌而惟以文王之罚刑用
 之则有以作怨矣非谋非善谋也非彝非故常也非
 善谋而从之非故常而行之则必至于败事而作怨
 故戒以勿用也汝但断之以至诚大法于敏德则怨
 何自而兴哉蔽与一言以蔽之之蔽同言非谋非彝
 不可用而惟当蔽之以此也薛氏曰时忱者至诚之
卷二十八 第 52a 页 WYG0055-0568a.png
 道也敏德者至健之德也惟至诚故能守惟至健故
 能为此说是也盖古之人所以大有为于天下者惟
 诚与敏而已守之以诚而行之以敏则岂有不裕者
 乎汝当用此以安汝之心省汝之德远汝之谋则可
 以裕民而民自宁矣我之所以分民而与之共治者
 惟欲其安宁而无危亡之患也今汝能裕民而使之
 宁则我不以汝为瑕疵而殄绝之也
王曰呜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无我殄享
卷二十八 第 52b 页 WYG0055-0568b.png
明乃服命高乃听用康乂民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典
听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王氏曰小子从父兄奉令承教则拘出而为人君则
 肆肆而罔念或至于殄享以天命无常故也王氏于
 大诰肆哉其说亦然皆牵强不足取大诰之言曰肆
 哉而后曰尔庶邦君越尔御事则其文势以为肆而
 不拘虽非其本义犹可为说至此章曰肆汝小子封
 而亦为肆而不拘岂可通哉肆今也成王之诰康叔
卷二十八 第 53a 页 WYG0055-0568c.png
 反复详尽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其言可无馀蕴矣
 又告之以天命之无常戒谨之不可怠故言今小子
 封也夫天之福禄灾祥至难谌也有德则兴无德则
 亡如影响然无毫釐之差岂可以为常有而不失哉
 汝无谓我既锡汝以爵分汝以土则卫国可长保也
 汝能敬典以裕民则子子孙孙继世长久虽与周相
 为终始可也其苟用非谋非彝以作怨于民则汝身
 之所不能保何有于后人故汝当念之无使我有以
卷二十八 第 53b 页 WYG0055-0568d.png
 殄绝之也享明乃服命先儒曰享有国土尝明汝所
 服行之命令是也高乃听者听于古先也夫成王之
 告康叔自祗遹文考推而上之至于敷求殷先哲王
 及远惟商耇成人自远惟商耇成人推而上之至于
 别求闻由先哲王则其听岂不高乎用康乂民即上
 文所谓用康保民是也惟听之高则可以康乂民矣
 言汝往之国当敬典以裕民使民之有父子兄弟之
 爱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而生当常行而勿废也欲
卷二十八 第 54a 页 WYG0055-0569a.png
 不废其所以敬典之事也能听朕告汝者服膺而不
 失则以殷民世世享国矣夫殷民者染纣之化陷于
 大恶其受衷于天者皆泯乱而不复存矣若不可以
 与之一朝居也然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
 使其以殷民暴戾之故严刑峻法以冀其改虽刑者
 相望于道而不孝不友之人自若也其谁与守邦也
 哉惟其敬典于上以夫民之所固有者还以导之则
 殷民虽泯于民彝而其终也必将去其放辟邪侈之
卷二十八 第 54b 页 WYG0055-0569b.png
 事以自反于善以之世享岂不可哉昔唐太宗尝叹
 曰今大乱之后其难治矣魏徵曰大乱易治譬如饥
 人之易食也封德彝曰不然三代之后浇诡日滋秦
 任刑法汉杂霸道皆欲治不能非能治不欲徵书生
 好虚论徒乱国家不可听徵曰五帝三王不易民而
 教行帝道而帝行王道而王顾所行如何耳若人渐
 浇诡不复返朴今当为鬼为魅尚安得而化哉德彝
 不能对魏徵之心盖以君子之道待天下而不以小
卷二十八 第 55a 页 WYG0055-0569c.png
 人之道待天下谓天下无不可化之人惟在上之人
 所以化之者如何耳如德彝之言则是刑罚可以遏
 乱原而纳之治也太宗从徵而不从德彝先教化而
 后刑罚是以四年而遂致太平成王之告康叔亦不
 欲鄙其民而宽以待之故其始终之间而以告之者
 惟曰钦典以裕民而已盖不钦典则斯民不知父子
 兄弟之亲而可爱钦典而不裕民则民不能优游餍
 饫而善心自生与不钦典何以异哉惟其钦典而裕
卷二十八 第 55b 页 WYG0055-0569d.png
 民则其始也虽不孝不友天下之所共弃而其终也
 必将迁善远罪陶陶然而不自知矣其与刑罚岂可
 同日而语哉尝观秦之末俗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
 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悦
 则反唇而相稽至于汉兴遗俗益甚及文帝之世盖
 秦灭者五六十年矣而杀父兄者犹相继甚哉秦俗
 之似商俗也然汉之君臣特以簿书期会不报之閒
 以为大故至于流俗失世败坏因恬而不知怪故秦
卷二十八 第 56a 页 WYG0055-0570a.png
 之旧俗迄不悛革历千馀年而卒未有以复文武成
 康之旧惟成王以钦典裕民而告康叔推其言而行
 之则其丕变于忠厚岂难也哉不观诸汉无以知成
 王之言为当时之要务也
 
 
 
 
卷二十八 第 56b 页 WYG0055-0570b.png
 
 
 
 
 
 
 
 尚书全解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