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055-031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全解卷十七
            宋 林之奇 撰
咸有一德      商书
伊尹作咸有一德咸有一德
 此篇盖伊尹致政告老而归训于太甲丁宁告戒终
 致其拳拳爱君之意而作也而其简册所编次则与
 伊训太甲三篇相连属不可以无别也故别为篇名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055-0319b.png
 曰咸有一德盖其篇中有曰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
 故借此四字以为简册之别然此篇之义不必全系
 于是也汉孔氏曰言君臣皆有纯一之德唐孔氏曰
 伊尹致仕而退恐太甲德不纯一作此篇以戒之经
 言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言己之君臣皆有纯一之
 德戒太甲使君臣亦然此主太甲而言臣有一德者
 欲令太甲亦任一德之臣经言任官惟贤材左右惟
 其人是戒太甲使善用臣也详考此篇终始之义信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055-0320a.png
 如二孔之说盖此篇之意实欲太甲慎于用臣君臣
 上下克终厥德以尽其纯一之德然书之篇名以篇
 中字为简册之别者多矣如梓材无逸立政之类不
 必皆尽其一篇之义要之姑借此字以为篇名之别
 焉若必从而为之说则妄妄有穿凿而不得通者且
 以诗譬之如召旻之诗其篇言旻天疾威天笃降丧
 而篇终曰昔者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取其始终之
 美遂以召旻二字为此篇之名乃若诗之义不在是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055-0320b.png
 也而作序者乃曰旻闵也闵天下无如召公之臣也
 若此之类皆妄论也百篇之序盖有述所作之人而
 不言其所以作是篇之意者如咎单作明居周公作
 立政与此篇之序比之诸序最为简省若以为经文
 已明故略之然其诸序亦有经文已明而序文详言
 之者故予尝谓书序之作非出于一人之手盖历代
 史官相传以为书之总目既非出于一人之手故自
 有详略不同至于书之本义不在是也如此篇发首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055-0320c.png
 是言伊尹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则其序亦
 可言其致政告归之意然当时史官所录者止如此
 若杜预所谓史有文质辞有详略不必泥也学者于
 此不可校量同异而为之说苟以书序之作尽出于
 夫子之手必于其间校量同异轻重尽以春秋褒贬
 而求之则将不胜其凿矣
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
 太甲既终丧伊尹以冕服奉之于桐宫以归于亳始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055-0320d.png
 践天子之位故伊尹于是还政太甲告老而归盖功
 成名立则奉身而退不以宠利而居成功也夫豪杰
 之士盖亦有可以当受遗托孤之寄者然至于天下
 之权在于掌握则往往固吝而不肯舍者有以为骑
 虎而不得下之势者如霍光之忠义盖所谓可以托
 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者然而宠盛势尊则固
 惜权柄不肯还政于宣帝而积其疑似之衅卒成族
 灭之祸此犹可言也至于曹操司马懿桓温之徒则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055-0321a.png
 又往往肆其不轨之心欺孤儿寡妇而夺之位此无
 他惟其既执天下之大权而不忍弃去故其末流不
 害于其家则凶于其国其祸如此之惨也伊尹以冕
 服奉嗣王而归既复政而遂告归而去岂复以权势
 系吝其心哉孟子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
 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彼其视千驷之多天下之大
 无以异于一介之取与则眇然天下曾何足以动其
 心哉此其盛德大业所以历万世而不可企及者也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055-0321b.png
 伊尹虽告老而归然太甲欲败度纵败礼盖尝习于
 下流而为放僻邪侈之事其居桐宫也困心衡虑然
 后改过迁善之心作于忧患之中其于处仁迁义盖
 未久也而遂处至尊之势躬揽万几之务伊尹度其
 所养也固所守也确必可以离师傅而弗反然其告
 归本出于爱君之诚心拳拳然而不能自已也于是
 为之历陈天人影响之应所以祸福兴亡之理以坚
 其修德之志其言尤为恳到切至盖其所以望于太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055-0321c.png
 甲以克终允德而为商家社稷无疆之休者其言实
 基于此使太甲优游餍饫入于其心而不背也故伊
 尹得遂其高尚之志远处于不用之地而无忧故曰
 将告归乃陈戒于德盖陈其德之常与不常以致夫
 祸福兴亡之理者以戒之也
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靡常九有
以亡
 呜呼者叹而𤼵其辞也盖言之不足故嗟叹之也谌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055-0321d.png
 者信也天之难信者以其祸福兴亡之命初无常也
 治或变而为乱安或变而为危当其既安且治矣而
 遂信其无复有危乱则凶祸随之矣盖天命之无常
 惟其德则可以为常有能常厥德则其治可以永保
 盖人之德有常则天命亦有常而可信苟其德之不
 常则虽奄有九有之众亦不救于亡盖人之德既无
 常则天命亦无常而不可信矣如以舜继尧以禹继
 舜天下大安大治者几二百年此非天命之有常也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055-0322a.png
 盖尧舜禹三圣人皆有常德故天命亦从而有常苟
 使以丹朱继尧以商均继舜其德既不常则天命亦
 将不常矣故人君之德常与不常是天命之所自出
 也惟天命之所自出是以惟人主不可以言命使人
 主而言命则将以天命为可信而常厥德保厥位者
 废矣九有即九州也夏商周皆是用禹贡疆理之法
 分天下以为九域夏之九州即禹贡所载是也商之
 九州先儒以为即文观之即成周之九州职方氏之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055-0322b.png
 所载者也
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
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
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
 伊尹既言天命之无常惟有德则可常于是当引夫
 桀之所以失天下汤之所以得天下者以證之矣夏
 王桀不能常其德幽则慢于神明则虐于民彼所以
 慢神虐民者其意盖谓天命之可信如纣所谓我生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055-0322c.png
 不有命在天也既慢之虐之矣于是民怨神怒皇天
 虽欲眷有夏而存之不可得也故于是弃之而弗保
 天既弃桀而弗保然而天下不可以无主也故鉴视
 万方之众择其能有天命者而开导之于是眷求其
 一德之人俾为天地神祇之主矣而我商家君臣咸
 有纯一之德故能上当天心于是受天之明命以有
 九州之众革夏正而有天下也革夏正者夏以建寅
 之月为正汤既胜夏始以建丑之月为正是革正之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055-0322d.png
 事前世未尝有盖始于汤武王因之遂以建子之月
 为正易之革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是也而
 说者乃以为正朔三而改自古相变谓夏以前迭用
 此说非是某于尧典已详论之矣伊尹既于上言天
 难谌命靡常惟有德可以为常于是遂言桀之所以
 失天下汤之所以得天下者盖天之所以不保于桀
 者是桀之弗克庸德自不能保也自纬候之书出于
 汉世祥瑞之说杂终而起儒者争言三代受命之符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055-0323a.png
 使为人主者不知取必于其德而妄意符命于不可
 测之间使王莽因之而篡汉者推其源流皆汉儒之
 罪也孔氏生于汉世其于经也盖有不沦于诸儒之
 习而卓然有超世之见其论伊尹成汤咸有一德克
 享天心受天明命是其一也故其说以谓所征无敌
 谓之受天命夫汉儒之论往往以谓帝王之兴必有
 非人力之所能致而自至者符瑞之说不胜其烦孔
 氏不然以谓汤之所以受天明命者惟所征无敌耳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055-0323b.png
 至于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独后
 予后来其苏是则人心之无所不服人心既服天命
 其在是矣唐孔氏亦识其意遂从而𤼵明之曰天道
 远人道迩天之命人非有言辞之告正以神明佑之
 使之所征无敌谓之受天命也纬候之书乃称有黄
 龙元龟白鱼赤雀负图衔书以授圣人正典无其事
 也若汉孔氏可谓不畔于经矣若唐孔氏亦可谓无
 负于先儒矣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055-0323c.png
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
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
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
 此又申前之意以尽其义也言汤之所以受天明命
 者非天之私我商家也惟天之所助佑者在于一德
 故天佑之也其所以有九有之师者非啇之求于下
 民也惟民之所归者在于一德我有一德故民归之
 也我商家所以天佑之民归之者以其德之一故动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055-0323d.png
 罔不吉也盖德之一则是吉德也以吉德而动岂有
 不吉者哉桀之所以天不佑之而民不归之者以其
 德之二三而动罔不凶也盖德之二三则是凶德也
 以凶德而动岂有不凶者哉惟其动之吉凶皆系于
 德之一与其二三故继之曰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
 降灾祥在德言天之吉凶所以不僭差于人者则天
 之所降灾祥惟在于德故也自其降于天者而言之
 则为灾祥自其受于人者而言之则为吉凶其实一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055-0324a.png
 也伊尹自篇首至于此丁宁反覆如此之详如此之
 尽而其大要则惟言天命之不可常惟有德则可以
 为常人事之得失动于此则天命之从违应于彼不
 可不谨也既曰常德又曰一德者惟一故常惟常故
 一天地之覆载日月之照临四时之推迁万物之生
 育所以悠久而不变者惟其一而常常而一故也故
 伊尹告归其言及于一德常德尤为详尽者盖以谓
 常人之立事无不锐于始而工于初至于中则稍怠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055-0324b.png
 末乃澶漫而不振此虽聪明睿智之主有所不能免
 者且以周宣玉观之当其侧身修行任贤使能见于
 云汉烝民江汉六月采芑之诗固已无愧于文武成
 康矣惟其盛德之高明光大也如此故能复受天命
 以中兴周室而复会诸侯于东都非其聪明睿智之
 有以过人者岂能尔哉及其忧勤之志弛于庭燎好
 贤之心替于鸣鹤迨其末年遂至不藉千亩料民太
 原而寖不克终继以幽王之暴虐平王之孱弱而周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055-0324c.png
 室自此衰矣此无他惟其德之不常不一故也故太
 甲虽能处仁迁义于忧患之馀而伊尹以冕服奉之
 以践天子位及其告归而去也则惧其历年寖久遂
 至于豫怠澶漫而不振也故其言丁宁反覆以坚其
 心谓德之可常而天命之不可常也苟其德之不常
 则天命亦不常矣故其言之丁宁反覆如是之切至
 也善乎苏黄门之论陆贽也其言曰贽始以官从事
 德宗老而为宰相从之出奔而与之反国弥缝其阙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055-0324d.png
 而济其危比其反也功业定矣而卒毙于裴延龄之
 手其故何哉孔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常不可以
 作巫医善夫不常其德或承之羞贽以有常之德事
 德宗之无常以巫医之明而治无常之疾是以承其
 羞耳又曰德宗常持无常之心故前勇而后怯贽常
 持有常之心故勇怯各得其当然其君臣之间异同
 至此欲其上下相保不可得矣夫以德宗之为人也
 既非常德一德则虽以陆贽之贤事之卒至于君臣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055-0325a.png
 上下不能相保伊尹虽以一德为太甲之师傅终苟
 使太甲之德至于不常而不一则虽伊尹在朝亦末
 如之何也已而况于告归而去乎故其将去也丁宁
 告戒出于爱君恳切之诚而不能自己也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
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伊尹前既论天命之无常惟有德则可以为常德之
 得失动于此则天之祸福吉凶应于彼其于天人相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055-0325b.png
 与之际反覆推明可谓曲尽其理矣于是致其拳拳
 之忠所以期望于太甲者以终其义也方太甲宅忧
 亮阴百官总已以听冢宰也其万几之务皆伊尹之
 所剸裁当此之时天下之治乱社稷之安危伊尹实
 任之是以太甲之初虽欲败度纵败礼自肆于宫禁
 之中而其祸不及于百姓者以伊尹实当天下之忧
 责也今太甲既能克终厥德还自桐宫以践天子之
 位伊尹于是复政厥辟告归而去不复以庶政自关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055-0325c.png
 而太甲于是亲万几之务矣既已亲万几之务则其
 一言一动而安危治乱之机于此而萌矣伊尹既以
 其身之所自任者归之于太甲有不可不尽其丁宁
 告戒之意故谓今嗣王新服厥命聿新厥德言新有
 事于万几之务言而作命实四方万姓之所观听也
 人君即位之初𤼵号施令所以端本正始而新天下
 之耳目尤不可不谨也高宗亮阴三祀百官总已以
 听冢宰及其免丧而践天子之位也且恭默不言群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055-0325d.png
 臣进谏于王曰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
 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而高宗以谓以台正于四方
 台恐德弗类兹故弗言盖谓始有言于天下苟为轻
 动而妄𤼵后虽悔之亦何及矣故其新服厥命将欲
 𤼵号施令为天下之所取信者惟在于目新厥德德
 者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是也故继之曰终始
 惟一时乃日新言始乎如是终亦如是终始惟在于
 一德而无造次颠沛之或违是乃其德日新之道也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055-0326a.png
 苏氏曰中有所主之谓一中有主则物至而应物至
 而应则日新矣中无主则物为宰凡喜怒哀乐皆物
 也而谁使新之如众人之言新则不能一而非日新
 也而伊尹曰一所以新也是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又曰圣人如天时杀时生君子如
 水因物赋形天不违仁水不失平惟一故新惟新故
 一一故不流新故无斁此言尽之矣终始惟一时乃
 日新盖所以总结上文常厥德保厥位德惟一动罔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055-0326b.png
 不吉之义也为人君者亦莫不欲终始惟一则日新
 其德然每每至于寖不克终者盖未尝不以小人得
 以乘间而进荧惑人主之心术蛊害其德日滋月益
 则流入于败亡而不自知故大臣之事君既有以格
 君心之非而成就其德又当使之举贤材而用之使
 贤材既用于朝不能间之以小人则其日新之德盖
 将有加而无已也是以伊尹之告归尤丁宁恳切于
 此既曰终始惟一时乃日新而又戒之曰任官惟贤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055-0326c.png
 材左右惟其人汉孔氏曰官贤材而任之非贤材不
 可任选左右必忠良不忠良非其人原孔氏之意以
 谓任贤材充位列职自大臣至于百执事是也居是
 官者必得贤材而用终后无瘝官无旷职任官者既
 得贤材皆在王之左右所谓侍御仆从缀衣虎贲趣
 马小尹之任又不可不选忠良之人而用之不忠良
 则是左右之非其人也盖贤材虽已任官苟左右之
 非其人纵有贤材亦将见陷于浸润之谮肤受之愬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055-0326d.png
 而不得一施矣孔氏之言虽简而其旨明说者不悟
 其意遂以左右为大臣谓左右者如说命曰王置诸
 左右谓惟其人者如周官曰官不必备惟其人此虽
 有所据而云然与上文任官惟贤材文势不相应既
 曰任官惟贤材则大臣已在其中矣而又加左右于
 下岂不赘哉此盖未尝考先儒之意而妄为是说也
 自古贤材既居于位矣而天子左右或非其人则其
 势不两立小人必胜君子必退至于不能自存者多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055-0327a.png
 矣有宏恭石显在于左右则周堪萧望之之贤材无
 所施矣有曹节侯览在于左右则陈蕃李膺之贤材
 无所施矣有仇士良陈洪志在于左右则裴度之贤
 材无所施矣欲贤材之任官而得其忠非左右惟其
 人不可也
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
 此两句说者不同汉孔氏曰言臣奉上布德顺下训
 民唐孔氏遂谓为上谓奉为在上为德谓布为道德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055-0327b.png
 顺下谓卑顺以为臣下训民谓以善道训助下民顾
 氏亦同此说故陆德明释文曰以为上为民为于伪
 反为德为下如字夫为上与为下相对为文而为上
 则于伪反为下则如字又为德与为民相对为文而
 为德则如字为民则于伪反文势同而意训特异必
 无此理是知先儒之说不可从苏氏曰臣之所以为
 民上者非为爵禄也为德也德非位则不行其所以
 为我下者非为爵禄也为民也王氏曰所谓为上为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055-0327c.png
 德者将顺正救为其上造成所以为君之德所谓为
 下为民者先后相劝为其下造成所以为民之行也
 如苏氏之言为下为民则通以为上为德言臣之所
 以为民上则经文并无为民上之意如王氏为上为
 德则通而以为下为民言为其下造成其为民之行
 所以为民之行则经文但有德字无行字是知此说
 皆不通某妄谓此四字皆当音于伪反盖伊尹既言
 任官惟其人不可以小人在于人主之左右使君子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055-0327d.png
 无所效其能而未足以尽其义也故又言贤材之人
 惟人君之有德则可以致其辅相之力苟人君无其
 德虽有贤材亦末如之何也已若民则无所择也盖
 世有不可与有为之君而无不可治之民臣欲为上
 非其君之有德则不可得而为之也至于民则何所
 不可哉惟君有可有不可而民则无所不可也故不
 曰为上为君而曰为上为德也臣之为上既在于君
 之有德苟其君之无德则虽得贤材而用之必为小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055-0328a.png
 人之所排击沮难而不能自存故继之曰其难其慎
 惟和惟一言为君必如此而后可也其难其慎者言
 当疏远小人忧之畏之惟恐有得乘其隙而进也惟
 和惟一者言当亲近君子与之协心同德以大有为
 于天下也能如此则其德日新而臣之欲为上为德
 者无不得其志矣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
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055-0328b.png

 此又戒之以并谋兼智合以为公无偏党也德无常
 师者言欲日新其德故无一定之师凡主于善者皆
 在所师也善亦无一定之主苟协于克一而可以成
 就吾之常德者皆在所主也孟子曰大舜有大焉善
 与人同舍已从人乐取诸人以为善中庸曰舜其大
 智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
 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此有以见其德之无常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055-0328c.png
 师而善之无常主也苟使德有常师善有常主则其
 心必有所系吝而不为公心有所系吝而不公则小
 人得以窥伺其意之所在以迎合其意而投其所好
 如此则偏听而不能并谋兼智与天下为公而民之
 不服者多矣如唐明皇始用姚崇兼容天下之善以
 致开元太平之始及其惑于声色则私心渐胜于是
 举国家之务而信一李林甫专咨朝政者十有八年
 至于末年谏诤路绝上下之情不通及其一旦盗发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055-0328d.png
 幽陵四海横流唐遂陵迟不可复振此无他一有偏
 听则天下之不服者众矣故伊尹既戒太甲小人之
 不可用而又推原其所谓用小人者自夫君之心不
 能合并以为公故彼乘隙而入也苟能德无常师善
 无常主乐与人为善以与天下为公而私意小智不
 挠于其间则天下其有不心悦而诚服者哉故其𤼵
 号施令则万姓皆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盖由
 其言之大则见其心之一也盖德无常师善无常主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055-0329a.png
 则其心公而不私不私故其心一其心一则其言不
 期大而自大苟其心有系吝之私于方寸之间纷然
 殽乱莫适为主虽谆谆然告人以其心之一而人愈
 不信矣德至于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
 则其德高明盛大无以复加矣故上焉则可以绥先
 王之宠禄而下焉可以永底烝民之生育矣
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
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055-0329b.png
民主罔与成厥功
 伊尹所以训告太甲者谆复恳到尽于此矣于是咨
 嗟而申之以终其意也七世之庙天子之庙也三昭
 三穆与太祖之庙为七也此商书也言七世之庙则
 天子七庙其来尚矣而郑氏云周制七庙者太祖及
 文王武王二祧与亲庙四太祖后稷也商则六庙契
 及汤与二昭二穆而已此盖妄为之说其实三代皆
 事七庙也万夫之长者犹所谓万姓万民亦谓天子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055-0329c.png
 也非德无以遗后非政无以齐众伊尹之言此者谓
 非德之可观则无为万夫之长太甲既上事七世之
 庙下为万夫之长必其德政有可观者然后可也季
 武子曰诸侯来鲁于是乎观礼与此观同林子和曰
 观者有以示于此而彼得以见之之谓也其意以谓
 太甲有七世之庙可以示其德于下为万夫之长可
 以示其政于下言其势之易也案此说则观字当从
 去声读与易观卦之象同其说亦通夫欲德与政皆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055-0329d.png
 有可观于下则必有道矣惟不以民之至愚而忽之
 尽其所以敬民之道无一夫之不获者德与政将不
 可胜其用矣故继之曰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匹
 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盖言君之势相
 须而立后使民而民事后盖其尊卑之分不得不然
 也若谓后之可以使民遂以至尊之势而骄之则将
 自广以狭人矣若以民之势为在于事上遂以至卑
 之势而虐之则匹夫匹妇将不获自尽矣为上者既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055-0330a.png
 自广以狭人为下者将不获自尽则君民之心离矣
 兹诚治乱安危之本也故终篇尤深切于此以谓太
 甲欲善其德与政则当克自抑畏其视天下愚夫愚
 妇一能胜予而尽其钦民之道无自以为广而谓人
 为狭苟使四海之广万民之众而有一夫一妇不获
 自尽则是人君之心有所未尽故彼亦不得以自尽
 也有一夫一妇不获自尽则乖戾之心生而天地阴
 阳之气亦将乖戾而不和矣其何以成厥功哉是以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055-0330b.png
 人主之职必在夫得万国之驩心以事其先王使万
 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然后为能尽其心
 此庸德一德所以克终也至于厥德靡常而致九有
 之亡者亦岂在天也哉失匹夫匹妇之心则天下之
 心自此去矣故太甲论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
 主协于克一而必以万姓为言至于无自广以狭人
 则但曰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亦犹
 其所谓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055-0330c.png
 宗详考此篇终始之义又与召诰之言曾无少异召
 诰曰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
 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即此篇所谓天
 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靡常九有以亡也
 召诰曰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嗣若功王
 乃初服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即此
 篇所谓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也召诰曰其惟
 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至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即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055-0330d.png
 此篇所谓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
 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也盖太甲成
 王皆是始践尊位而揽万几之务故伊尹召公谆谆
 告戒之言若合符契其大意则皆以谓天命不可必
 而人事为可必不可以废人事而不修而归诸天命
 也夫中才庸主其所以偃然自肆于民上而不以国
 之安危休戚为意者惟其恃天命而废人事故每至
 于败亡而不自知唐德宗与李泌论建中之乱曰建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055-0331a.png
 中之乱术士豫请城奉天此盖天命非用卢杞所能
 致也夫德宗怠弃厥德用卢杞以致祸乱至于銮舆
 播迁生民涂炭若可以少悟矣而犹归咎于天可谓
 愚矣故李泌曰命者他人尚可言惟君相造命者若
 言命则礼乐刑政皆无所用矣泌之言诚与咸有一
 德召诰合伊尹之相太甲召公之相成王不以天命
 归于自然之数而谓本于人君之德与不德者盖谓
 君相造命不可以言命也伊尹召公之言太甲成王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055-0331b.png
 信而用之故能成啇周之治泌之言德宗不能用而
 唐室陵迟其言则同而其治乱则异何也盖对必以
 正者泌之所能必也至于用与不用则非泌之所能
 必也
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伊陟相
太戊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咸作咸乂四
篇太戊赞于伊陟作伊陟原命仲丁迁于嚣作仲丁河
亶甲居相作河亶甲祖乙圯于耿作祖乙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055-0331c.png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055-0331d.png
 
 
 
 
 
 
 
 尚书全解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