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055-029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全解卷十六
            宋 林之奇 撰
太甲上       商书
 古者简册以竹为之编次而成篇一篇之所编不可
 以多也故其文之多者或析而为二或析而为三以
 便于习读析而为二者则于篇名之下加上下二字
 以别若礼记曲礼檀弓杂记孟子梁惠王公孙丑等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055-0294b.png
 篇是也析而为三者则有上中下之别如经所载太
 甲盘庚说命泰誓是也其所以析之为二为三者本
 于简册之繁多其势不可合而为一故出于不得已
 而然也至于后世既以纸易简册则其一篇所载足
 以容古者百馀简之所书而世之文人不悟夫古人
 分篇之意独有泥于简册之制者如柳子厚时令等
 篇皆分为上下篇李翱之复性书分为上中下篇皆
 是泥于古制不达夫时变者惟韩退之之制作未尝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055-0294c.png
 如此观其原性等书虽有长短不同而皆别立篇名
 各尽其意而已未尝离为上下以泥古制此皆得体
 可以为后世属文之法也史之分篇为三有分而为
 上中下者若太甲盘庚说命泰誓是也有不分为上
 中下而以篇名为别者若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
 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
 尹作伊训肆命徂后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馀民
 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据此皆以序而有三篇亦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055-0294d.png
 可以分为上中下而但以篇名为别者此盖出于一
 时史官各自以其意题其简编以为别异耳非有深
 义于其间也此篇名以太甲者唐孔氏曰伊训肆命
 徂后与此三篇及咸有一德皆是伊尹戒太甲不可
 同名伊训故随事立称以太甲名篇此说是也此篇
 亦是训之体不可以名伊训故别之曰太甲史记载
 太甲篇序以为太甲训三篇意者汉之时此篇名犹
 有训字而后世失之也然而太史公父子皆未尝见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055-0295a.png
 孔壁中书此篇在孔壁二十五篇之内是乃孔安国
 所传遭巫蛊事而不出者也太史公既未尝见古文
 故于殷本纪但总篇序之言而臆度之是以全与此
 篇内不合其说以谓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
 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政当
 国以朝诸侯三年太甲悔过改善于是伊尹乃迎太
 甲归于亳而立之太甲修德诸侯咸服百姓以宁伊
 尹嘉之遂作训太甲三篇以褒太甲据经之所载乃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055-0295b.png
 是自太甲不惠阿衡以至于营于桐宫而归于亳史
 官述其本末之详非是伊尹之嘉太甲而作是篇也
 中篇曰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
 于亳则其所以不明者惟在于即位数月内耳故至
 于终丧则已悔过自艾而被冕服以归于亳太史公
 乃谓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乱德于是伊尹放于桐宫
 其说皆与经文不同盖未尝真见古文尚书而妄为
 之说班孟坚于孔安国传又谓安国为諌议大夫授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055-0295c.png
 都尉朝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
 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夫迁实未尝见古文书
 其史记所序惟伏生书耳而孟坚乃以谓其多载此
 又孟坚之失也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
 谓太甲既立数月不用伊尹之言不明居丧之礼也
 桐宫汤之葬地也太甲既背伊尹之训不可以言语
 口舌争矣于是使之往居墓侧加之以放逐之名致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055-0295d.png
 之于忧患之地以作其愤悱之意至于三年丧服已
 毕而能悔过迁善克终允德于是自桐宫复归于亳
 而思用伊尹之言也故曰三年复归于亳思庸自始
 立至于放而复归伊尹每进言以戒之史序其事以
 作太甲三篇虽实史官之所序而其所言则皆伊尹
 之言故推本其言所自出而曰伊尹作太甲三篇首
 尾序述以尽出于伊尹之手也
伊尹作太甲三篇太甲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055-0296a.png
 伊训肆命徂后太甲三篇咸有一德皆是太甲末年
 商史所录故其叙述先后本末相属成文若史家本
 纪之所载也但其简册繁重故分而为七耳惟嗣王
 不惠于阿衡此文势与上篇伊训肆命徂后相属盖
 自太甲之立伊尹所以丁宁嗣王激切论兴亡祸福
 之理以告戒之者可谓深切著明矣然诲尔谆谆听
 我藐藐曾无从顺之意也其下流之性所以陷溺其
 心者深故言虽切而未易入也伊尹自汤伐桀之时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055-0296b.png
 既为相矣及太甲既立实以冢宰总百官其曰阿衡
 者尊之之称也犹周以太公为尚父齐以管仲为仲
 父也高宗命傅说其称伊尹曰昔先正保衡作我先
 王保衡即伊尹也古者大臣居人主之左右辅翊主
 德者盖有阿衡之名王莽依放古制建公辅之官甄
 邯为太保刘歆为少阿甄丰为太阿以是知阿保皆
 师傅之官尊之之称也伊尹称阿衡盖其一时所以
 极其推尊之意者其义则无传焉孔氏曰阿倚衡平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055-0296c.png
 言汤倚而取平王氏云保其国如阿平其国如衡此
 皆是随字立义未必得其当时所以命名之旨犹毛
 氏解尚父曰可尚可父云尔
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
宗庙罔不祇肃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
 作书者作为简册之书以陈其所劝戒之意若后世
 之章疏也汉世简册未变故其以章疏进说于上者
 以皂囊封之谓之上封事盖其所由来远矣杨子曰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055-0296d.png
 捈中心之所欲通诸人之㗲㗲者莫如言著古昔之
 昏昏傅千里之忞忞者莫如书盖古人之所以宣其
 意者惟书与言尔伊尹明言烈祖之成德训于王此
 其言也自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下则其书也汉孔
 氏云顾谓常目在之諟是也唐孔氏曰諟与是古今
 之字异故变文为是也言先王每有所行必视是天
 之明命常目在之以顾为常目在之理固然也至以
 諟为是非之是则又无所据王氏曰諟以言其不违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055-0297a.png
 苏氏曰以言许人曰諟亦皆是率意而为此说未敢
 以为信详考经意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但谓天之
 明命吉凶善恶皆以类至其福善祸淫若影响之应
 形声先王知命之可畏也如此故其兢兢业业洋洋
 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虽一言一动皆不敢忘也
 诗曰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
 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此则顾諟之意
 也惟知其天命之可畏顾諟而不敢忘故上以承于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055-0297b.png
 天神下以承于地祇以至社稷宗庙无不致其祗肃
 盖其所以事鬼神者出于其严恭祗事之诚心而不
 区区于牺牲玉帛之间矣惟其诚意之孚如是故其
 馨香之德感于神明而天监之遂集天命于其身使
 之克夏以有天命而抚绥万方之民也盖成汤之所
 以由七十里而有天下其恭则自于寅畏上天之命
 其事则见夫致恭尽礼于祭祀之间洞洞乎属属乎
 如弗胜如将失之则其感格于天地鬼神之意受明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055-0297c.png
 命以式九围非自外至也商道事神明鬼之俗盖出
 于此此盖成汤之所以诒孙谋以遗后世者故伊尹
 作书以戒嗣王首及于此也
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惟尹躬先
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其后嗣王罔克有终
相亦罔终嗣王戒哉祗尔厥辟辟不辟沗厥祖
 惟成汤尽其寅畏兢兢业业之诚以膺上天之所眷
 命抚绥万方故我能以左右辅翼之以奄宅此天下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055-0297d.png
 之众故嗣王得以大承基绪盖谓非汤之自能克慎
 厥德则虽伊尹亦无所致其左右之力而嗣王亦无
 以享其盈成之业也尹伊尹名唐孔氏曰孙武兵书
 及吕氏春秋皆云伊尹名挚则尹非名也今自称尹
 者盖汤得伊尹正天下故号曰尹人皆呼之为尹故
 亦以尹自称礼君前臣名不称名者古人质直不可
 以后代之礼约之此说不然伊尹每自称必曰尹躬
 则其君前臣名也审矣孙武吕氏春秋之言非所以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055-0298a.png
 为据也前既言成汤自慎其德然后伊尹得以左右
 之然其义犹未尽也诗曰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其
 君相之间所以克终与不克终可以为鉴而尽其义
 也夏都安邑其地在亳之西故谓惟我尹躬见此有
 夏先世之君自能以忠信而有终故其相亦能克终
 周忠信也论语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
 氏曰忠信为周阿党为比忠信而谓之周者施博士
 曰作伪者心劳而日拙则当缺露而不周忠信则无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055-0298b.png
 伪矣自能周而无缺此说是也其后世之嗣王谓桀
 也既不能以忠信自周而有终故相亦不克终盖相
 之所以克终者惟系诸君而已君有终则相得其终
 君罔克终则相亦罔终矣伊尹言此者盖谓汤之顾
 諟天命尽其恭敬以事天地社稷宗庙可谓自周有
 终矣故我得以左右厥辟宅师而有终也今太甲承
 汤之基绪苟不能以忠信有终则我亦何以克终哉
 言欲使我能致其克终之效惟在嗣王先能有终而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055-0298c.png
 已故又继之曰嗣王戒哉言不可以不戒慎也所以
 戒慎者当敬尔为君君不敬其为君则将忝辱尔祖
 矣
王惟庸罔念闻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慎乃俭德惟怀
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钦厥止率乃祖攸行
惟朕以怿万世有辞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惟大人为能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055-0298d.png
 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国定矣伊尹作书以戒太甲其反覆所陈
 若此者盖太甲至于欲败度纵败礼殊不以社稷之
 安危为念者其意必以谓伊尹之力足以任天下之
 重吾虽盘乐怠傲然有伊尹在必不至于亡也故伊
 尹为之称其祖成汤慎德于先然后已得以左右之
 于后夏之先世能以忠信有终则相亦惟终其后嗣
 王不克有终则相亦罔终且告以辟不辟忝厥祖盖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055-0299a.png
 以谓苟不能尽其为君之道则我亦末如之何矣意
 此盖以格其心之非也汉昭帝薨霍光迎昌邑王贺
 贺亦恃有霍光为之辅佐故其即位以后行淫乱益
 甚凡二十七日而为光所废其见废也谓霍光曰闻
 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彼盖以谓我
 虽无道而光犹可恃以不失其天下也太甲之意谅
 亦如此然伊尹之于太甲则为之称道今古以教诲
 之至于再三而犹不改然后营桐宫而使居之卒至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055-0299b.png
 于克终允德而霍光之于昌邑王直废之而已乌睹
 所谓格君心之非者哉不格其心之非而遂废之废
 之而更立君而田延年以谓是举也合于伊尹之废
 太甲光遂信以为诚然光之不学无术也如此孔子
 曰惟上智与下愚不移盖上智不可移而为愚若尧
 舜之不可与为恶是也下愚不可移而为智若桀纣
 之不可与为善是也苟智而未至于上智愚而未至
 于下愚皆可移也故智者而与之为恶则将移而为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055-0299c.png
 恶愚者而与之为善则将移而为智此则谓中人之
 性以其可上而可下也太甲实中人之性也伊尹知
 其性之可移而为智故谆谆然以诲之则冀其改过
 以迁善然其所性虽可移而未易移也故诲之谆谆
 听我藐藐而有类夫下愚之不移者盖由其所陷溺
 者深故其移之为难惟其有可移之理而移之为难
 是虽终于克终允德而其始也则犹罔念闻于伊尹
 之言也薛氏曰王惟庸者王当思而用之也罔念闻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055-0299d.png
 者心不是念耳不是听也王虽罔念闻而伊尹所以
 绳愆紏缪格其非心之意不可以已也故于是又申
 前之义以谓先王所以授我以遗孤之托凡欲使我
 以道德仁义辅导尔子孙而已今至于欲败度纵败
 礼则是我之所以辅翼者不至而负乃祖所以寄托
 之意为罪大矣故为之详陈所以祗厥辟之义其言
 宽而不迫逊而不怒优游餍饫以入之也昧晦也爽
 明也昧爽者或晦或明也或晦而或明未旦之时也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055-0300a.png
 言先王于未旦之时大明其德正心诚意养其平旦
 之气以待平明出而听朝也其所以孜孜汲汲不遑
 宁处者无他惟欲旁求俊彦之士以启迪尔后世之
 子孙而已盖古之所谓托六尺之孤者非特扶持其
 位使之不倾而已必使之成就其德正之直之辅之
 翼之以格其非心使之知创业之艰难念守文之不
 易而为成德之主斯无负于寄托矣如太甲成王皆
 中材之主伊周受托于汤武而相之皆能使其德之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055-0300b.png
 成就而为一代之显王盖汤武之所以托之者如此
 而伊周所以不负其所托者亦以此至于后世所谓
 受遗托孤者则不复论其德之如何惟冀其位之不
 失而已如霍光诸葛孔明世皆以伊周许之予尝观
 此二人者其忠义之心诚无负于国家社稷其视曹
 孟德司马懿辈欺人孤儿寡妇而夺之位譬如霄壤
 之殊而较于伊周之事则非二子之所及也何则不
 能启迪其主之德以格其君心之非使为成德之主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055-0300c.png
 而徒屑意于事为之末则仅能使其位之不倾而已
 故伊尹论其所以授寄托于先王者则以启迪后人
 为言盖所以成就尔太甲之德者是汤之所以望于
 我也汤之所以望于我以启迪后人者其任固专于
 伊尹而曰旁求俊彦者以见汤之立贤无方其所赖
 以启迪者众也惟伊尹与其一时之俊彦咸以启迪
 为任而今也太甲欲败度纵败礼诲之谆谆听我藐
 藐则是将陨越厥命以自取覆亡虽有俊彦亦末如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055-0300d.png
 之何矣欲无越厥命以自取覆者则在于求其所以
 自颠覆之道而反诸其本故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此盖所以启迪之也秦为宫室之丽起咸阳而西离
 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而其后世曾不得聚庐
 而托处为驰道之丽东穷燕齐南极吴楚隐以金椎
 树以青松而其后世曾不得蓬颗以蔽冢而托葬自
 古人君侈靡之极者无如秦而乱亡之速子孙无置
 锥之地亦莫若秦盖奢侈败亡之徵也禹卑宫室菲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055-0301a.png
 饮食恶衣服岂故为是俭陋而已哉诚知夫怀永图
 者必自夫慎乃俭德故也太甲欲败度纵败礼盖已
 昩夫所谓永图矣苟其骎骎焉日入于奢侈而不知
 反则至于越厥命以自覆亦岂难哉故所以格其非
 心而反之于善者则蔽以一言谓欲怀永图必自夫
 慎乃俭德可谓切中其疾夫人臣之进谏于君如医
 者之用药惟其切中所受病之处苟为以寒益寒以
 热益热则是促人之死而已如汉之武帝可谓穷奢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055-0301b.png
 极侈而不知纪极矣而董仲舒对策于其时以谓俭
 非圣人之中制者此则与夫公孙弘所谓人主病不
 广大人臣病不节俭者无以异也议者论仲舒之策
 缓而不切以此言观之则其言岂非缓而不切也哉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言之于太甲纵欲之时可谓不
 费辞矣能怀永图以慎乃俭德则神全气定不为外
 物之所变迁其心安然而不挠然后可以泛应万机
 之务而无有过举矣故继之曰若虞机张往省括于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055-0301c.png
 度则释此言应物之审也机弩牙也括矢括也度其
 所准望盖正鹄也弩之发者在机矢之所中者在括
 苟能虞机而张之省括于度而释之使机必应于括
 括必应于度则百发而百中苟此三者差之于毫釐
 之间则失之者在寻丈之外矣杨子曰修身以为弓
 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其立
 意正与此同所谓奠而后发者则虞机省括之谓也
 夫其应物之审如此故能钦厥止以率乃祖攸行夫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055-0301d.png
 为人子孙者孰不欲率其祖之所行苟使应物不审
 而不能敬其所止则其心荡然无所适从而小人之
 善纷更者得以进其尝试之说于是变乱先王之政
 刑至于小大而天下始大乱矣伊尹之告太甲其序
 如此者盖太甲之不明也由其不惠于阿衡故至于
 欲败度纵败礼由其纵欲以败度礼故至于颠覆汤
 之典刑是以其启迪之也首告以先王所以旁求俊
 彦遗尔后人次又告以俭德之为可永图末遂告之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055-0302a.png
 以钦厥止率乃祖之攸行盖其所以绳愆紏缪格其
 非心者不可不推本其所以然者也王能如此则我
 伊尹之心乃可以喜悦其无负先王之所寄托而至
 于万世犹有辞也有辞盖谓为万世之所称也是所
 谓相亦惟终者也苟使嗣君终不能改过自艾则越
 厥命以自覆而商之社稷遂不复存则相亦罔终矣
 尚何至于万世有辞也哉
王未克变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055-0302b.png
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王徂桐宫居忧克
终允德
 伊尹虽丁宁恳切如此而王犹安于不善未能变也
 故伊尹以谓此乃习于不义之事且将失其所固有
 之性而沦于恶习且将与性俱成于恶矣夫苟其所
 固有之善犹有存者则其所以谆谆以诲之者如此
 之深切著明岂不少悟而知所愧耻者哉今也曾是
 莫听安其危而乐其所以亡者则是不义之习殆将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055-0302c.png
 成其性若其固有者矣岂复可以言语而动之哉故
 当此时可以势动而不可以理听也故惟使之弗狎
 习于弗顺之事而放僻邪侈之习皆无因而至前则
 其外驰之心息矣而又有以动其哀戚之情而作其
 愧耻之意是以孝敬之心油然而生矣虽不暇谆谆
 而诲之而其反于善也盖有不期然而然矣故曰予
 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盖
 于是营之于成汤之墓侧而使居之以密迩先王而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055-0302d.png
 思其训无使终迷而不反也墟墓之间未施哀于民
 而民哀既夺其所嗜好之习而致之于哀戚易感之
 地放远小人之党择贤俊而与之居彼其至于自怨
 自艾处仁迁义盖理之必然也王于是而往桐宫而
 居忧卒能思念其祖而终其信德也孟子曰教亦多
 术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盖君子
 之教人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
 问者有私淑艾者若夫道之而弗从诱之而不达而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055-0303a.png
 君子犹不忍弃也而私以善淑之使之愤悱启发入
 于善而不自知此不屑之教诲也王制论先王之教
 民其不帅教者命国之右乡移之左左乡移之右不
 变移之郊又不变移之遂又不变然后屏之远方终
 身不齿此皆不忍绝之于自弃之域而私以善淑之
 盖所谓不屑之教也伊尹之于太甲诲之谆谆听我
 藐藐度其不可以教也则营诸桐宫而使居焉以感
 动其忧戚之心终以克终允德非不屑之教而何然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055-0303b.png
 而以不屑教之而其名曰放者盖其所以欲败度纵
 败礼道之而弗从诱之而弗达者彼以为伊尹受成
 汤寄托之重以天下为己任我虽无道而有伊尹必
 不至于亡也其所见如此非有以摧折激励以生其
 忧患之心则若存若亡终不可得而正也故其迁之
 于桐宫命之曰放盖示以将废而不得立彼知其将
 不得立也于是愤悱而反于善此其所以为教也然
 则使太甲而终不改则奈何是亦废之而已盖其迁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055-0303c.png
 于桐宫也既处之于人情天理之极以观之矣于人
 情天理之极而不知自反焉是无所可望也已古之
 人将知人君之德必于其哀戚之所感动者而观之
 当哀戚而不哀戚岂复可以君天下乎鲁襄公卒欲
 立公子禂穆叔不欲曰是人也居丧而不哀在戚而
 有嘉容是谓不度不度之人鲜不为患武子不听卒
 立之比及葬三易衰衰祍如故衰而昭公卒以不终
 汉成帝为太子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元帝感悲不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055-0303d.png
 能自止而太子殊不哀元帝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
 可奉宗庙为民父母乎而成帝卒为汉室基祸之主
 盖人情天理之极苟为有人之心者则宜于此焉变
 矣于是而不变尚何望焉使太甲居桐宫遭放黜而
 愤悱哀戚之心不由是而感发则虽与天下共废之
 可也惟其困于心衡于虑而后改作也故终有天下
 为商太宗天下万世仰其德之无斁是放之之效也
 世徒知伊尹之放其君而不求其所以放之之意则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055-0304a.png
 是伊尹不免于惭德而乱臣贼子亦将以之为口实
 矣故孟子发明其心以贻天下后世曰有伊尹之志
 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此言简而尽矣
太甲中       商书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先王之所以制为丧
 祭之礼岂苟为是文饰而已哉盖以孝慈之心人皆
 有之民之所以生厚者其本在于此故先王之制礼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055-0304b.png
 使民知丧以慎终祭以追远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
 存以反其所谓孝慈之本苟其心之所固有者油然
 而生则自能归厚矣太甲即位之初般乐怠傲不明
 居丧之礼伊尹推本其心术之所蔽惟其孝慈之心
 不笃故至于是遂乃营桐宫之地使之往居焉盖使
 之慎终追远以生其孝慈之心而反之于忠厚也彼
 太甲之性既非下愚之不移而一旦去其般乐怠傲
 之习寝苫块啜粥面深墨以居始虽出于勉强不得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055-0304c.png
 已而为之及其久也则其固有之性发于哀戚之间
 殆有不期然而然者故及其终丧也则既能处仁迁
 义非复昔日之太甲矣故伊尹于是迎之以归当是
 时也以天时言之则适当夫三年之丧毕冢宰之摄
 国事至是而可以归政以人事言之则太甲徂桐宫
 居忧密迩先王其训至是而亦可以即政矣伊尹可
 以归政太甲可以即政天时人事于是而合此所以
 顺天人之望而迎之以归也太甲以元年十一月居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055-0304d.png
 仲壬之丧至此三年十二月朔盖二十五朔祥禫之
 祭已毕于前月至是则可以变凶而即吉矣故伊尹
 以吉服奉之以归于亳也周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
 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
 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
 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六冕冕皆有服其服
 皆玄衣纁裳此但云冕服不言其冕之名汉孔氏但
 以冕为冠亦无明说唐孔氏云天子六冕大裘之冕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055-0305a.png
 祭天尚质弁师惟掌五冕备物尽文惟衮冕耳此盖
 衮冕之服义或然也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盖于是
 除丧即位而始践天子之位也
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
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王之归亳盖喜其能处仁迁义而不坠成汤之业也
 于是作为简册之书以称美之曰民非君则无能相
 胥正以生不能相胥正以生则乱矣君非民则无以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055-0305b.png
 君四方无以君四方则亡矣言君民之势相待以存
 也夏之民惟其遭桀之乱不能相正以生故相率而
 去以就汤而君之汤以民之归之故遂以君四方而
 有天下盖民之情至于乱而无以正之则固择夫能
 正之者以为君之而赖之以君四方矣太甲之始不
 明厥德斯民已择其所以能正之者而君之若去桀
 而从汤矣当是时虽伊尹亦末如之何也故太甲之
 不明于初是乃取乱亡之道也有可以取乱亡之道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055-0305c.png
 而卒能处仁迁义以念成汤之训此岂人力之所能
 为哉盖以皇天之于商家眷顾佑助之不使成汤之
 业再传而遂亡也故天诱其衷于冥冥之中使嗣王
 克终厥德则民所赖以生者不失其正之之望矣民
 不失其所望我商家之所以君四方者又可以保之
 而不失矣是诚万世无彊之休美也夫太甲之所以
 能终厥德者是诚伊尹之力也盖非营桐宫而使居
 之致之于哀戚之地加之以放逐之名以作其愤悱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055-0305d.png
 之志则太甲亦终为下流之归而已而其所以奉之
 归亳作书以序其意乃以为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
 克终厥德虽实一时谦抑之意然君子能致人于悔
 过迁善之地而不能必其人有悔过迁善之心伊尹
 之始事汤盖尝五就桀矣岂非以夫民所赖之胥正
 以生者在桀将欲使之迁善悔过而不失其所以辟
 四方之道乎其所以事桀者虽不得而尽见然以夫
 所以成就太甲之德者而观之则其于桀五就之而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055-0306a.png
 不厌所以使之迁善远罪者必已尽其道矣而桀之
 下愚终无自怨自艾之意故伊尹不得已相汤而伐
 之今也太甲乃能听其训己之言而克终允德非天
 之眷佑有商畴克尔哉窃谓天之于人其吉凶祸福
 之间若未尝有切切然与于其间者然而要其所终
 而究其成则实未尝有锱铢之差积善之家必有馀
 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成汤之孙宜其馀庆之所
 钟无有不善者而太甲为之孙秦始皇之后宜其馀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055-0306b.png
 殃之所逮无有令淑之人而扶苏为之子太甲为之
 孙宜商祚遂至于亡矣然而成汤以宽仁之德伐夏
 吊民以有天下其善之所积者厚矣岂应一再传而
 遂亡哉故虽太甲欲败度纵败礼而终克终允德以
 守成汤之业此无他以汤之社稷有必存之理则虽
 太甲为之孙而终不亡也扶苏之仁厚而为秦始皇
 之子则秦若可以存矣然始皇虐用其民以残虐嗜
 杀而得天下其不善之所积者厚矣苟使扶苏立则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055-0306c.png
 秦未可以遽亡也故始皇崩于沙丘而扶苏卒以得
 罪重之以二世之暴戾而秦遂以灭此天实以秦之
 社稷有必亡之理则扶苏为之子而终亦不得存也
 论至于此则是天地报应之理虽若眇忽茫昧而不
 可晓及要其极致而究其所以然则不啻若影响之
 应形声可不戒哉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
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055-0306d.png
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拜手首至手也稽首首至地也既首至手乃复申头
 以至于地钦之至也臣之于君则有此礼太甲之于
 伊尹而拜手稽首者尽钦于师保故其礼如此蜀先
 主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太甲拜手稽
 首于伊尹是亦事之如父也非其事之如父则其放
 之也安得不怒其复之也安得而不憾彼商人之见
 其或废或立皆在其掌握亦安得而不疑也哉太甲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055-0307a.png
 既拜手稽首矣于是悔谢前过而述其自怨自艾之
 意以谓予小子不明于己之德丧其固有之良心而
 自致于不类不类犹不肖盖谓丧其德而失人道之
 正也诗曰克明克类惟克明然后能克类既不明于
 德所以自厎不类也惟其自厎不类故欲败度纵败
 礼以速戾于厥躬王氏曰欲而无以节之则败度纵
 而无以操之则败礼欲而无以节之谓广其宫室侈
 其衣服之类纵而无以操之谓惰其志气弛其言貌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055-0307b.png
 之类此说比先儒为长要之多欲者必纵肆纵肆者
 必多欲不类之人必有此二者之失故其至于败度
 败礼而不自反则召罪戾于其身也速戾于厥躬盖
 指放于桐宫之事也孽灾也违逭皆逃避也天作孽
 谓已无以致之而其灾出于天之所作者盖无妄之
 灾也此则可以违避若乃欲败度纵败礼则是自作
 之灾孽也其召戾于厥躬必矣此则不可逃矣孟子
 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0055-0307c.png
 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夫人必自侮
 而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
 人伐之遂引此言为證盖为国家者苟有畏危亡之
 心常思兢兢业业以维持之而我无以致危亡之道
 则虽有天作之灾吾犹可恐惧脩省而避之苟其咎
 自我作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于是自取
 之而已其危亡之至岂可得而逃哉孟子之言所以
 申明太甲之意以谕后世也太甲云我之所以速戾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0055-0307d.png
 于厥躬者盖自作之咎既往者背违师保之教训不
 能脩德于其初矣尚有赖于伊尹正救之德图谋其
 终以逭夫自作之孽也盖于是始知伊尹之忠而望
 其启沃即序所谓思庸者也夫伊尹云太甲克终厥
 德盖以谓皇天眷佑有商之所致至太甲言其不明
 则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不以其所不明
 者归之于天何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
 者命也古之人所为非其力之所能致者然后归之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0055-0308a.png
 于无可奈何而委分于天如伊尹之于太甲能言烈
 祖之成德以训之至于不改又谆谆而诰戒之至于
 又不改则营桐宫而居之其所以自尽者能如是而
 已矣至于克终允德则非伊尹之所能必也而太甲
 遂能克终允德岂非天乎若夫太甲之自厎不类欲
 败度纵败礼实自为也岂莫之为而为之者哉实自
 致也岂莫之致而至之者哉故其孽皆自作之孽而
 不可以归于天也如以自作之孽而归之于天则人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0055-0308b.png
 事废矣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受曰天既讫我
 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
 天性不迪率典而纣答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
 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夫祖伊言天之命而纣
 亦言天命祖伊乃以为纣责命于天而深陈其不可
 者盖命非人主之所言也安危存亡之势皆于己取
 之而已矣苟为责命于天而谓已无预乎事则无复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0055-0308c.png
 有悔过迁善之心矣若夫人臣之于君虽在我者能
 尽夫为臣之道而从与不从在夫君从之则安且治
 不从则危且乱从与不从之间而治乱安危分焉非
 己之所能必也伊尹之言太甲从之者天也祖伊之
 言纣不从之者亦天也故二子可以言天若太甲与
 纣不可以言天矣太甲以为自作孽遂终厥德纣以
 为我生不有命在天故至于亡学者观诸此则可以
 知天命之所自出矣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0055-0308d.png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先王子
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
后后来无罚王懋乃德视乃厥祖无时豫怠奉先思孝
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
 伊尹于是而尽敬于太甲拜手稽首以致其言而又
 陈其所以告戒之意也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辞逊之心
 人皆有之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若火之
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0055-0309a.png
 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
 足以事父母人有仁义礼智也岂以独善其一身而
 已哉其心扩而充之使其四端之充实辉光发见于
 外使四海之人咸受其赐然后为能尽其性之所固
 有此古圣人之治天下所以始于致知格物正心诚
 意以修其身矣而遂举斯心以加诸彼至于家齐国
 治而天下平也太甲之居于桐宫既能自怨自艾处
 仁迁义以听伊尹之训已其于欲败度纵败礼以速
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0055-0309b.png
 戾于厥躬者亦已悔而不复为矣于是伊尹以冕服
 奉之以归于亳始践天子之位于是时也既能处仁
 迁义则是既以伊尹之训正心诚意以修厥身而成
 其允德矣故在夫以其仁义礼智之实扩而充之使
 天下咸受其赐然后为能尽为君之道是以伊尹于
 其始践位既言君之与民其势相须以生盖其为皇
 天之所眷佑克终允德以为万世无疆之休矣于是
 又欲善推其所为以惠及斯民也故遂告之曰人君
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0055-0309c.png
 之正心诚意以修厥身必使允行之德协于群下之
 心然后可以为明后也苏氏曰允德信有德也下之
 协从从其非伪者盖欲天下中心悦而诚服苟非其
 德出于固有之诚心未有能至者既言其理之如是
 于是又以祖成汤之允德所以协于下者发明其意
 而尽其义也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
 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
 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盖先王之治天下所以
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0055-0309d.png
 能使天下中心悦而诚服者无他惟其不忍人之政
 出于不忍人之心而已其爱养百姓之心惟恐一夫
 之失其所视民之有困穷而无告者哀矜恻隐若已
 实致之于困穷之地者故其爱惠之心也若子然既
 视之若子矣岂有不能尽其所以抚字鞠育之道哉
 故困穷之民先王之所以受天命之本于困穷而能
 子惠之则其深仁厚泽无所不被盖可见矣惟其子
 惠及于困穷则斯民信其有爱人利物之心矣故服
卷十六 第 33a 页 WYG0055-0310a.png
 其命令而罔有不悦也罔有不悦则欲以为君矣故
 当时与汤同为诸侯者皆邻并而有邦矣汤所有者
 惟亳之民以汤为君者亦惟亳之民今也汤之德惠
 及困穷故邻国之民非汤之所有者亦皆以汤为君
 而望其来曰徯我后后来无罚盖是时诸侯之邦皆
 化于桀之虐政峻法以荼毒斯民民坠涂炭不获保
 其生而汤之在亳独以仁政至于困穷之民无不被
 其泽者其深仁厚泽虽其所施者未出于亳邑而其
卷十六 第 33b 页 WYG0055-0310b.png
 恻怛爱民之意已固结于天下故邻国之徯之也曰
 我后之来其无刑罚也必矣此其所谓允德协于下
 者也予窃以谓孟子之游诸侯大率用此意盖是时
 诸侯皆以暴虐为政非使民以攻战则厚赋敛以虐
 之严刑罚以胁之孟子之意以谓今之诸侯苟有行
 仁政者则诸侯之为暴虐者皆为之驱民而归之矣
 故曰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如有不嗜
 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又曰彼夺其
卷十六 第 34a 页 WYG0055-0310c.png
 农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
 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又曰信
 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
 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大凡此皆伊
 尹所谓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之意
 也惟汤之子惠困穷而其允德协于下其见于已然
 之效者如此今也太甲继之既能处仁迁义克终允
 德矣将欲扩而充之使民服厥命罔有不悦亦如成
卷十六 第 34b 页 WYG0055-0310d.png
 汤之时岂有他哉惟在勉之而已故继之曰王懋乃
 德视乃厥祖无时豫怠谓惟其不豫怠以勉其德则
 至于成汤亦不难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
 日新汤之所以懋其德者其新之又新也如此岂有
 一时之豫怠也哉故欲懋乃德则当视乃祖之所以
 又日新者无时豫怠则其德愈崇而民无不被其泽
 矣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此又告
 之以懋乃德之实也为汤之子孙而欲懋其德以子
卷十六 第 35a 页 WYG0055-0311a.png
 惠困穷使民服厥命罔有不悦苟非孝恭以立本聪
 明以致用其安能使其民被其泽哉故其上承祖宗
 之托则其奉之也不可不思孝下膺臣民之归则其
 接之也不可不思恭奉先思孝则能懋乃德视乃厥
 祖无时豫怠矣接下思恭则能子惠困穷使民服厥
 命罔有不悦矣然人君以眇然之身处于九重之上
 垂旒蔽明黈纩塞聪而欲尽知四方情伪以子惠其
 困穷非其聪明足以察见人情之好恶则其闻见止
卷十六 第 35b 页 WYG0055-0311b.png
 于耳目所接之地而已故又在夫明足以视远聪足
 以听德然后为尽明曰视远聪曰听德者唐孔氏曰
 视戒见近迷远故言视远听戒背正从邪故曰听德
 各准其事相配为文此说是也而未若林子和之说
 为善子和云高其目所视者远然后可以为明下其
 耳所听者德然后可以为聪此盖言聪明之用其所
 施者有不同故也既能孝恭以立本聪明以致用则
 为君之道尽矣其能扩而充之者斯可以协于下矣
卷十六 第 36a 页 WYG0055-0311c.png
 伊尹之所以望大甲者既得之矣故终之曰朕承王
 之休无斁言我承王之休美无有厌斁者也
太甲下       商书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
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德惟治否
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
惟明明后
 申重也伊尹于是重诰于王以尽其所以警戒之意
卷十六 第 36b 页 WYG0055-0311d.png
 盖优游餍饫欲其入之深而不背也书之六体典谟
 训诰誓命之文虽曰其体有六亦无截然为谟为训
 为誓为命之理盖其体亦有相参混者如太甲三篇
 与伊训皆是伊尹训太甲言盖皆训体也而此篇曰
 伊尹申诰于王则训之与诰义亦相通盖此二字亦
 皆是有所警戒之意无逸曰古之人犹胥训诰则是
 二字之义盖不相远学者于此尤不可以穿凿通之
 也呜呼者叹而发其辞也古人有言曰善亦何常师
卷十六 第 37a 页 WYG0055-0312a.png
 之有蹈之则为君子违之则为小人惟善与不善之
 无常也故太甲始也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
 可谓其心为小人之归矣而其一旦幡然而改则遂
 能克终允德以听伊尹之训已此有以见其不善之
 无常也然虽幡然改于不善而徙夫善而其中人易
 流之性常为放僻邪侈之所变迁安能保其终不至
 于弃其善以从于不善也故伊尹惧夫善之无常也
 则为之称道夫天人神鬼所以祸福吉凶向背之际
卷十六 第 37b 页 WYG0055-0312b.png
 惟在善不善之间盖所以警动其恐惧修省之意而
 欲成其克终之善也惟天无亲民罔常怀鬼神无常
 享盖言天之所亲民之所怀鬼神之所享皆无常也
 其所以无常者盖有德则亲之怀之享之无德则不
 亲不怀不享矣故曰克敬惟亲怀于有仁享于克诚
 盖谓惟有德则可常也敬仁诚皆是有德之名但变
 其文耳惟天与鬼神之所亲享民之所怀其无常也
 如此则人君所处之天位可谓难矣其所以难者盖
卷十六 第 38a 页 WYG0055-0312c.png
 有德则治否德则乱故也所以德惟治者以与治同
 道罔不兴故也所以否德则乱者以与乱同事罔不
 亡故也治曰同道乱曰同事言治之难而乱之易也
 苏氏曰尧舜让而帝子哙让而绝汤武行仁政而王
 宋襄行仁义而亡与治同事未必兴也必同道而后
 兴道同者事未必同也周厉王弭谤秦始皇禁偶语
 周景王铸大泉王莽作泉货纣积钜桥之粟隋炀帝
 洛口诸仓其事同其道无不同者故与乱同事无不
卷十六 第 38b 页 WYG0055-0312d.png
 亡矣此说为尽大抵伊尹之诲太甲每告之以成之
 甚难而坏之甚易故始之所训者则谓尔惟德罔小
 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至此又曰与治同
 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欲与治同道非大德不
 可也苟与乱同事以不德之小者足以坠厥宗矣此
 皆伊尹至忠之训也夫与治同道则兴兴之之难也
 如此与乱同事则亡亡之之易也如此将欲同其所
 以治之之道而不同其所以乱之之事者无他惟在
卷十六 第 39a 页 WYG0055-0313a.png
 谨其所与之人而已所与者君子固与治同道矣所
 与者小人则与乱同事矣能终始之际谨其所与君
 子而不使小人得以乘间而进惟是明明之主明明
 者明之至也
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
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荀子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自古治乱之所生
 必自夫君子小人进退之间然人主即政之始锐意
卷十六 第 39b 页 WYG0055-0313b.png
 于治则往往多用君子及其享富贵之日久骄纵之
 心日生而忘其祸乱之机故每至于用小人小人既
 用则天下由是乱矣盖始用君子而卒用小人者此
 中材庸主之通患也故其国家亦皆始治而终乱且
 以唐室观之高宗始与长孙无忌褚遂良则治终与
 李义府许敬宗则乱明皇始与姚宋则治终与李林
 甫杨国忠则乱德宗始与崔祐甫则治终与裴延龄
 卢杞则乱宪宗始与杜黄裳裴度则治终与皇甫镈
卷十六 第 40a 页 WYG0055-0313c.png
 程异则乱此数主者始终之际其用君子小人相反
 如此而治乱之应亦如影响之不差则是安危存亡
 之机果在此而不在彼也太甲虽能自怨自艾处仁
 迁义以听伊尹之训已然而亦安能保其终不与小
 人以至于乱天下者哉夫以尧舜之圣聪明睿智出
 于天纵其不惑于小人也必矣然犹且忧驩兜迁有
 苗畏巧言令色孔壬况如太甲中材之主也伊尹论
 君子小人之无常治乱之难易而总结之曰终始慎
卷十六 第 40b 页 WYG0055-0313d.png
 厥与惟明明后使太甲知夫安危存亡之本以克慎
 厥终古所谓一言而兴邦者此类之谓也伊尹既论
 天人向背之理与夫治乱难易之势以致其所以诰
 戒之意然犹未足以尽其义也又称夫其祖成汤知
 夫天之所亲民之所怀鬼神之所享不可常也有德
 而与治同道则治无德而与乱同事则亡治乱兴亡
 之际如此其不可恃也故于是勉敬其德德日新日
 日新又日新以慎其所与于终始之际无时豫怠是
卷十六 第 41a 页 WYG0055-0314a.png
 以自七十里兴而伐夏吊民以有天下创业垂统贻
 子孙万世之法为啇家之太祖克配上帝之祀也孝
 经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
 以配上帝古者祭昊天上帝必以其祖考之肇造基
 业者为之配盖所以极其尊严之道而尽其孝敬之
 仪周之祀明堂以文王配则商之祀以成汤配盖可
 知也此曰克配上帝盖是指其庙为太祖而克配食
 于上帝之祀也必言其克配上帝者盖创业之君其
卷十六 第 41b 页 WYG0055-0314b.png
 德至于配食上帝之祀则是其始终之际懋敬厥德
 者至是而成矣贾谊陈治安之策谓大数既得则天
 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名
 誉之美垂于无穷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
 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大抵论人主之盛德
 必至于鸿名熙号与天地宗庙之祀相为无穷然后
 为至未至于是则天之所亲民之所怀鬼神之所享
 犹未敢自必其有常也惟汤之所以兢兢业业克终
卷十六 第 42a 页 WYG0055-0314c.png
 厥德也如此而太甲继其有令善之绪当夙夜庶几
 监视此成汤之所以懋敬者率而行之夫继世而有
 天下莫不承祖考之绪然有若仲康之世所承者太
 康之绪宣王之世所承者厉王之绪则其欲大有为
 于天下必也有所变更移易而治功不可以遽成太
 甲之所承者汤之绪可谓善矣嗣有善绪则其举而
 措之天下无难矣长卿曰轨迹夷易易遵也湛恩厖
 洪易礼也宪度著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是以
卷十六 第 42b 页 WYG0055-0314d.png
 业隆于襁褓而崇冠乎二后盖谓成王因文王之令
 绪故其成德如此其易也太甲之继成汤亦若是而
 已矣故为太甲者夫复何为哉惟监成汤之德以尽
 其持盈守成之志则何施而不可哉自此而下于是
 丁宁反覆告之以嗣守成汤之令绪持盈守成之道
 也夫成汤之所以懋敬厥德至于克配上帝者夫岂
 于一日之间袭而取之哉盖由其明夫物之本末事
 之终始而知所先后故其德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
卷十六 第 43a 页 WYG0055-0315a.png
 至于是也故伊尹欲太甲之监于成汤之懋敬厥德
 则首告之以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盖以夫
 人之所以升高陟遐者喻修德者之不可以无渐也
 夫自下而升于高自迩而陟于遐皆由其跬步而积
 之积跬步而不已极其所如往而无跬步之阔焉然
 后能至未有不积跬步而能至者故中庸论君子之
 道亦以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盖进
 德修业之喻未有如此之切者成汤之懋敬厥德所
卷十六 第 43b 页 WYG0055-0315b.png
 以铭于盘盂之上以为朝夕之监戒而曰德日新日
 日新又日新诚知夫所以自修之道如升高陟遐然
 虽跬步不可废也故太甲欲率乃祖之攸行亦惟见
 于躬行之实明夫先后本末始终之序如自下而升
 高自迩而陟遐不可以陵节躐等而无其序也
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
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呜呼弗虑胡
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
卷十六 第 44a 页 WYG0055-0315c.png
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夫既以懋敬厥德如升高陟遐之不可以无渐然则
 其所当先者果何事哉下焉为亿兆之所倚赖一有
 轻之之心则乖离之衅生矣故必难之而后可难之
 者深思远虑惟恐一夫之失其所也上焉为祖宗之
 所付托一有安之之心则乱亡之机兆矣故必危之
 而后可危之者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惟恐
 有一朝之患也无轻民事惟难则民事日益修无安
卷十六 第 44b 页 WYG0055-0315d.png
 厥位唯危则天位日益安矣夫人君所以懋敬厥德
 自其始而慎之以至于终不越夫此二者而已故继
 之曰慎终于始言欲谨其终必于其始谨之始之不
 克谨终亦无可见之效矣如升高者必自下而慎之
 如陟遐者必自迩而慎之不慎其自下自迩而能至
 于高与遐者未之有也然自古人君之治天下处于
 持盈守成之世亦莫不欲重民事保天位以终始其
 德然往往或至于忽民事而不念以危其位则有始
卷十六 第 45a 页 WYG0055-0316a.png
 而无终者无他继体守成之君生于深宫之中长于
 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危未尝知哀未尝知惧
 处富贵之极不知下民之疾苦虽自力于为善而至
 于享逸乐之久海内治安上恬下嬉廓然无事则往
 往好人之顺已而恶人之逆已于是謟䛕之言日进
 而忠鲠之义不闻此民事之所以日忘而天位之所
 以日危而德之所以不终也如唐明皇即位姚宋为
 相姚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善守文以持天下之
卷十六 第 45b 页 WYG0055-0316b.png
 正遂成开元之治及其太平日久一惑于声色玩好
 尽忘其平日好贤乐善之心于是张九龄以忠直见
 疏而李林甫杨国忠以谄佞获用一旦渔阳窃发四
 海横流而犹不悟观其与裴士淹论宰相贤否至宋
 璟曰彼卖直以取容耳彼宋璟者乃明皇初年赖其
 忠直以致太平者也至其狎习于小人逊志之言而
 逆耳之諌久不接于耳也则指之为卖直而不自知
 呜呼明皇未足道也以唐太宗之英睿盖天锡之勇
卷十六 第 46a 页 WYG0055-0316c.png
 智而又躬冒矢石跋履艰难以有天下然至其治定
 功成之后其从善纳諌之心亦寖以陵替故魏郑公
 曰陛下贞观之初导人使諌三年以后见諌者悦而
 从之比三年强勉受諌而终不平也夫始也导人使
 諌是惟恐人之不逆其志也及其强勉受諌而终不
 平则是欲人之逊其志矣此实溺于宴安之习无敌
 国外患以儆其寅畏之心则其好人之顺已而恶人
 之逆已者是人情之常也而非魏郑公日陈其不克
卷十六 第 46b 页 WYG0055-0316d.png
 终之渐以类戒之则其至于追咎忠諌之人以为卖
 直取名如明皇天宝之乱亦不难也太甲之居于桐
 宫困于心衡于虑而作也虽既能处仁迁义以听伊
 尹之训已而伊尹惧其安于逸乐之久则或至于好
 人之顺已恶人之逆已以寖不克终故告之以慎终
 于始矣又继之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
 于汝志必求诸非道此盖告之以听言之道也有言
 逆于汝心是拂耳之言也拂耳之言不可以逆已而
卷十六 第 47a 页 WYG0055-0317a.png
 遂怒之必以其言而求诸道使其言果合于道则固
 忠直之言也虽逆耳而当从之也有言逊于汝志是
 顺耳之言也顺耳之言不可以从已而遂喜之必以
 其言而求诸非道果非道则固谄䛕之言也虽顺耳
 而当拒之也逆顺之际不徇吾好恶之情而一断之
 于道则君子得以伸其忠小人无所容其奸矣此终
 始谨厥与之要渐也然言之逆顺必以道而求之苟
 其心不断然知夫道与非道之为异则或至于以道
卷十六 第 47b 页 WYG0055-0317b.png
 为非道而以非道为道矣欲知道与非道之异而不
 惑于是非则奈何亦不过乎慎思之力行之而已故
 伊尹于是又叹其难而曰弗虑则不获盖欲其深思
 之也弗为则不成欲其力行之也慎思力行则虑而
 获矣为而成矣此一人所以元良也元良言其大也
 一人大善则知道与非道之别故逆耳之言不可以
 情拒之顺耳之言不可以情受之如此则君子在位
 而小人不得容其谗佞于其间此万邦所以正也孟
卷十六 第 48a 页 WYG0055-0317c.png
 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
 而国定矣一人元良万邦以正之谓也至于一人元
 良万邦以正则伊尹之所以期望于太甲者尽于此
 矣彼太甲能事斯言躬行以懋敬厥德而慎之于终
 始之际则能灼知君子小人之情状而浸润之谮肤
 受之愬必不得行彼小人之类进其尝试之说以变
 乱先王之政刑者将无隙而入矣故终之以君罔以
 辩言乱旧政言先王之旧政可以为万世常行之道
卷十六 第 48b 页 WYG0055-0317d.png
 惟小人之辩言为能乱之君不信辩言则旧政不乱
 矣太甲能不以辩言乱旧政则离师傅而弗反矣故
 伊尹得以遂其功成身退之志不以宠利居成功而
 引身告老以归也君罔以辩言乱旧政则君之道得
 矣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则臣之道得矣君臣各得其
 道则我商家可以保其永久之年信有休美于无穷
 矣自古膺受遗托孤之任其进退之际可谓至难矣
 盖其德之可以托六尺之孤必也耆年宿德为一世
卷十六 第 49a 页 WYG0055-0318a.png
 之老成人然后可以服天下之心故其至于功成事
 定也以其年齿论之则可以告老而归而以事势观
 之则或未可以遽去者盖为幼主者类多血气未定
 趋舍未坚苟其德未能至于离师傅而弗反而吾则
 引身以去使小人得以乘隙而进则将至于辩言乱
 旧政而贻四方之祸矣故召公不悦周公之留辅成
 王而周公反覆再三言其所以不得不留之意者则
 其势未可以去则亦不得以宠利居成功为嫌也太
卷十六 第 49b 页 WYG0055-0318b.png
 甲之自桐宫而归也既能处仁迁义以克终允德矣
 而其当时内外协德无有异心上则无管蔡流言下
 则无顽民之不率教者伊尹之心度其必能终始谨
 厥与不以辩言乱旧政也故谆复明告以坚其心于
 申诰之时而遂示其所以引身求退之意盖如是而
 不能引身而去则为以宠利居成功矣昔霍光受武
 帝寄托辅翼少主昭帝即位方年十四而其时又有
 上官盖燕之徒怀异志而窥伺神器当此之时不可
卷十六 第 50a 页 WYG0055-0318c.png
 一日而无光也故方其不引身而去于昭帝之时其
 义为得至于宣帝之立年已长矣其聪明慈仁足以
 独当万机之势而守高皇之业光可以归政矣而犹
 执其权者累年宠盛势极卒成族灭之祸予尝以为
 光在昭帝之时是周召之势也在宣帝之时伊尹之
 势也伊尹不以宠利居成功而光居之所以为不学
 无术也
 
卷十六 第 50b 页 WYG0055-0318d.png
 
 
 
 
 
 
 
 尚书全解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