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1a 页 WYG0055-003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全解卷二
宋 林之奇 撰
舜典 虞书
尧典舜典皆虞书也尧典序云昔在帝尧聪明大思
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舜典序言虞
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考
其文意若终始相因之辞也盖尧典终于四岳荐舜
尚书全解卷二
宋 林之奇 撰
舜典 虞书
尧典舜典皆虞书也尧典序云昔在帝尧聪明大思
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舜典序言虞
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考
其文意若终始相因之辞也盖尧典终于四岳荐舜
卷二 第 1b 页 WYG0055-0030d.png
尧妻之二女将授以天下接于舜典历试诸难以受
尧之禅故其序如此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舜
典
侧微者孔氏云不在朝廷谓之侧其人贫贱谓之微
孟子曰舜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
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又曰舜之饭糗茹草若将
终身焉以是观之则知舜之其居侧其人微一匹夫
尧之禅故其序如此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舜
典
侧微者孔氏云不在朝廷谓之侧其人贫贱谓之微
孟子曰舜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
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又曰舜之饭糗茹草若将
终身焉以是观之则知舜之其居侧其人微一匹夫
卷二 第 2a 页 WYG0055-0031a.png
耳而史记案世本帝系以为尧与舜同出于黄帝黄
帝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勾望勾
望生蟜牛蟜牛生瞽瞍瞽瞍生舜如此则舜者黄帝
之八代孙盖帝之族姓也岂有帝之族姓而谓之侧
微者哉左氏传载史赵之言曰自幕至于瞽瞍无违
命舜重之以明德寘德于遂遂世守之信斯言也则
是自督瞍而上皆有国邑以相传袭尤不可谓之侧
微也故当以孟子及书序之言为證历试诸难者自舜
帝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勾望勾
望生蟜牛蟜牛生瞽瞍瞽瞍生舜如此则舜者黄帝
之八代孙盖帝之族姓也岂有帝之族姓而谓之侧
微者哉左氏传载史赵之言曰自幕至于瞽瞍无违
命舜重之以明德寘德于遂遂世守之信斯言也则
是自督瞍而上皆有国邑以相传袭尤不可谓之侧
微也故当以孟子及书序之言为證历试诸难者自舜
卷二 第 2b 页 WYG0055-0031b.png
典而下是也舜之釐降二女事之至难莫难于此尧将
授以天下固断然无疑矣而将协天人之望故历试焉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
尧典曰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舜典曰重华协于帝二
典相因而成书也盖尧舜之德充实辉光之德充塞
乎天地之间初无异也而史官欲经纬错综以成文
体故于尧典先言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而后言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盖言尧有如是之德故能有如
授以天下固断然无疑矣而将协天人之望故历试焉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
尧典曰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舜典曰重华协于帝二
典相因而成书也盖尧舜之德充实辉光之德充塞
乎天地之间初无异也而史官欲经纬错综以成文
体故于尧典先言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而后言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盖言尧有如是之德故能有如
卷二 第 3a 页 WYG0055-0031c.png
是之辉光也舜典先言重华协于帝而后言浚哲文
明盖言所以有如是之辉光也以其有如是之德也
是皆错综其体以成文以见尧舜一道非善形容圣
人之德美者岂足及此也
浚哲文明温恭允塞
程氏曰浚深宏也哲睿知也文文章也明聪明也温
粹和也恭恭钦也允信义也塞充实也凡论圣人者
必取其德之焕发者而称之随其所取不必同也故
明盖言所以有如是之辉光也以其有如是之德也
是皆错综其体以成文以见尧舜一道非善形容圣
人之德美者岂足及此也
浚哲文明温恭允塞
程氏曰浚深宏也哲睿知也文文章也明聪明也温
粹和也恭恭钦也允信义也塞充实也凡论圣人者
必取其德之焕发者而称之随其所取不必同也故
卷二 第 3b 页 WYG0055-0031d.png
尧曰钦明文思夫子温良恭俭让要之皆是圣人之
德美也称之所以见其为圣譬如论玉之美者或取
其色之温润或取其质之坚正要之举其一则知其
为宝矣此说甚善而王氏以谓尧曰钦明文思者成
德之序也舜曰浚哲文明温恭允塞者修为之序也
故于尧则言性之所有于舜则言学以成之此凿说
也据龟山李校书已言其非矣
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德美也称之所以见其为圣譬如论玉之美者或取
其色之温润或取其质之坚正要之举其一则知其
为宝矣此说甚善而王氏以谓尧曰钦明文思者成
德之序也舜曰浚哲文明温恭允塞者修为之序也
故于尧则言性之所有于舜则言学以成之此凿说
也据龟山李校书已言其非矣
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卷二 第 4a 页 WYG0055-0032a.png
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此所谓玄
德也岳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此所
谓升闻也自慎徽五典而下是所谓乃命以位也孔
氏曰玄谓幽潜潜行道德升闻天朝遂见徵用盖谓
修之于此而升闻于彼也庄子曰以此处上圣王天
子之德也以此处下元圣素王之道也亢仓子曰舜
之德之盛为天下君善事父母所致也刘晏曰舜耕
而田者相逊钓而渔者相与当是时口不设言手不
德也岳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此所
谓升闻也自慎徽五典而下是所谓乃命以位也孔
氏曰玄谓幽潜潜行道德升闻天朝遂见徵用盖谓
修之于此而升闻于彼也庄子曰以此处上圣王天
子之德也以此处下元圣素王之道也亢仓子曰舜
之德之盛为天下君善事父母所致也刘晏曰舜耕
而田者相逊钓而渔者相与当是时口不设言手不
卷二 第 4b 页 WYG0055-0032b.png
指麾执玄德于心而化驰若神此皆玄德之證也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
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伏生以舜典合于尧典慎徽五典而下合于尧典帝
曰钦哉之文共为一篇至孔安国纂壁中书始釐而
为二加乃命以位上二十八字由是始为二篇虽釐
为二篇然慎徽五典之文与帝曰钦哉之文辞意相
接其实一篇也故序言历试诸难篇中言乃命以位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
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伏生以舜典合于尧典慎徽五典而下合于尧典帝
曰钦哉之文共为一篇至孔安国纂壁中书始釐而
为二加乃命以位上二十八字由是始为二篇虽釐
为二篇然慎徽五典之文与帝曰钦哉之文辞意相
接其实一篇也故序言历试诸难篇中言乃命以位
卷二 第 5a 页 WYG0055-0032c.png
盖尧试舜以难事凡历数职皆能其官也慎徽五典
司徒之事也为司徒而慎徽五典则五典克从宅百
揆奋庸熙载之任也使揆度百事而百事莫不时序
宾于四门使典领方岳诸侯之事四岳之职也宾诸
侯于四方之门而四方诸侯来朝者莫不和睦如诗
所谓有来雍雍至止肃肃是也凡此所谓使之主事
而事治也纳于大麓所谓荐之于天是也烈风雷雨
弗迷所谓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也孔氏曰麓录
司徒之事也为司徒而慎徽五典则五典克从宅百
揆奋庸熙载之任也使揆度百事而百事莫不时序
宾于四门使典领方岳诸侯之事四岳之职也宾诸
侯于四方之门而四方诸侯来朝者莫不和睦如诗
所谓有来雍雍至止肃肃是也凡此所谓使之主事
而事治也纳于大麓所谓荐之于天是也烈风雷雨
弗迷所谓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也孔氏曰麓录
卷二 第 5b 页 WYG0055-0032d.png
也纳舜使大录万机之政此说不然周官曰唐虞稽
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则是当尧之时官无尊
于百揆者大录万机之政非百揆而何既已纳于百
揆矣又纳于大麓必无此理说者以谓麓地名也即
禹贡所谓大陆既作也又说者以谓麓泰山之足若
梁父之类然经无明文不可得而见据上文慎徽五
典而下既是主事而事治此必是主祭之事但不知
大麓之祭果何祭也王氏云古者易姓告代必无是
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则是当尧之时官无尊
于百揆者大录万机之政非百揆而何既已纳于百
揆矣又纳于大麓必无此理说者以谓麓地名也即
禹贡所谓大陆既作也又说者以谓麓泰山之足若
梁父之类然经无明文不可得而见据上文慎徽五
典而下既是主事而事治此必是主祭之事但不知
大麓之祭果何祭也王氏云古者易姓告代必无是
卷二 第 6a 页 WYG0055-0033a.png
理要之世代绵远大麓之地与夫祭于大麓皆不可
考惟孟子使之主祭之言为可凭尔烈风雷雨弗迷
有二说孔氏谓阴阳和风雨时各以其节无有迷错
愆伏王氏因之遂以谓风之烈而雷雨弗迷者则阴
阳不失序可知矣太史公以谓山林川泽烈风雷雨
舜行不迷而苏氏因之遂以为洪水为患使舜入山
林相视原隰雷雨大至众惧失常而舜不迷其度量
有绝人者天地鬼神亦或有以相之与此二说不同
考惟孟子使之主祭之言为可凭尔烈风雷雨弗迷
有二说孔氏谓阴阳和风雨时各以其节无有迷错
愆伏王氏因之遂以谓风之烈而雷雨弗迷者则阴
阳不失序可知矣太史公以谓山林川泽烈风雷雨
舜行不迷而苏氏因之遂以为洪水为患使舜入山
林相视原隰雷雨大至众惧失常而舜不迷其度量
有绝人者天地鬼神亦或有以相之与此二说不同
卷二 第 6b 页 WYG0055-0033b.png
太史公之言涉于神怪然而以理揆之亦有未安夫
自慎徽五典而下皆试舜之事则纳于大麓者是亦
将试之试之时使入山林川泽安知天之必有烈风
雷雨而视其迷与不迷乎孔氏谓阴阳和风雨时则
合乎百神之说但既曰阴阳和风雨时则不应又有
烈风雷雨也程氏曰无烈风雷雨之迷错其辞亦不
顺惟孙博士推广王氏之说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所可推者阴阳之气矣阴阳以散而生风至于烈风
自慎徽五典而下皆试舜之事则纳于大麓者是亦
将试之试之时使入山林川泽安知天之必有烈风
雷雨而视其迷与不迷乎孔氏谓阴阳和风雨时则
合乎百神之说但既曰阴阳和风雨时则不应又有
烈风雷雨也程氏曰无烈风雷雨之迷错其辞亦不
顺惟孙博士推广王氏之说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所可推者阴阳之气矣阴阳以散而生风至于烈风
卷二 第 7a 页 WYG0055-0033c.png
则阴阳之极也阴阳薄而成雷阴阳亨而成雨雷雨
则阴阳相成之极也阴阳之极多迷而不复常则为
物之害圣人在上德足以当天心虽风之烈而雷雨
不至于迷而害物则阴阳之不失其序此说粗通矣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
让于德弗嗣
既以历试诸难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
受之矣于是摄行天子之事而陟帝位者焉故且曰
则阴阳相成之极也阴阳之极多迷而不复常则为
物之害圣人在上德足以当天心虽风之烈而雷雨
不至于迷而害物则阴阳之不失其序此说粗通矣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
让于德弗嗣
既以历试诸难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
受之矣于是摄行天子之事而陟帝位者焉故且曰
卷二 第 7b 页 WYG0055-0033d.png
格汝舜格来也犹云来汝说也询事考言乃言厎可
绩三载孔氏云汝言致可以立功三年矣薛氏言舜
之始见尧也必有以论天下之事其措置当尔而其
成当如何者三年而其言验乃致其功盖唐虞官人
之法必先察其言然后考其成功之称否而加黜陟
焉此所谓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是也曾氏
谓以事考言之道以理言之则厎可以效言之则考
不害绩绩不害考此说虽然非书之意也询事考言
绩三载孔氏云汝言致可以立功三年矣薛氏言舜
之始见尧也必有以论天下之事其措置当尔而其
成当如何者三年而其言验乃致其功盖唐虞官人
之法必先察其言然后考其成功之称否而加黜陟
焉此所谓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是也曾氏
谓以事考言之道以理言之则厎可以效言之则考
不害绩绩不害考此说虽然非书之意也询事考言
卷二 第 8a 页 WYG0055-0034a.png
底可绩犹行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岂有考与绩之
异哉王氏云让于德者有德之人也弗嗣弗肯陟帝
位以嗣尧也盖以舜之命禹宅百揆而禹让于稷契
皋陶命垂作共工而垂让殳斨伯与命益作朕虞而
益让朱虎熊罴命伯夷典礼而伯夷让于夔龙盖济
济相让者唐虞之风也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舜既不获让矣故于是以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摄
异哉王氏云让于德者有德之人也弗嗣弗肯陟帝
位以嗣尧也盖以舜之命禹宅百揆而禹让于稷契
皋陶命垂作共工而垂让殳斨伯与命益作朕虞而
益让朱虎熊罴命伯夷典礼而伯夷让于夔龙盖济
济相让者唐虞之风也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舜既不获让矣故于是以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摄
卷二 第 8b 页 WYG0055-0034b.png
行天子之事也上日孔氏以谓朔日王氏谓上旬之
日曾氏云所谓上辛上丁上戊之类此二说不同据
下文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大禹谟言正月朔旦受
命于神宗则此上日宜为朔旦特史官变其辞而云
尔犹正月朝会谓之元会元会亦朔日也岂有受命
于神宗独用朔日而受终于文祖独不用朔日乎然
月令仲春之月择元日命民社则元日亦不必为朔
日也元日既不必为朔日则上日亦不必为上旬之
日曾氏云所谓上辛上丁上戊之类此二说不同据
下文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大禹谟言正月朔旦受
命于神宗则此上日宜为朔旦特史官变其辞而云
尔犹正月朝会谓之元会元会亦朔日也岂有受命
于神宗独用朔日而受终于文祖独不用朔日乎然
月令仲春之月择元日命民社则元日亦不必为朔
日也元日既不必为朔日则上日亦不必为上旬之
卷二 第 9a 页 WYG0055-0034c.png
日也曾氏以谓舜之受终其日不可以不卜卜之而
朔日不吉则用上旬之日下言用朔日盖朔既吉不
须用他日此说虽长然而世代久远时日之详不可
得而考曾氏之说亦不敢以为必然之论受终于文
祖者舜受尧之禅终于文祖之庙也受终而不言舜
者蒙上之文也王氏徒见此文不加舜字遂以谓尧
受终于文祖李校书云信如王氏之说则下文在璿
玑玉衡以齐七政亦当属之尧矣孟子曰尧老而舜
朔日不吉则用上旬之日下言用朔日盖朔既吉不
须用他日此说虽长然而世代久远时日之详不可
得而考曾氏之说亦不敢以为必然之论受终于文
祖者舜受尧之禅终于文祖之庙也受终而不言舜
者蒙上之文也王氏徒见此文不加舜字遂以谓尧
受终于文祖李校书云信如王氏之说则下文在璿
玑玉衡以齐七政亦当属之尧矣孟子曰尧老而舜
卷二 第 9b 页 WYG0055-0034d.png
摄也又曰舜相尧二十有八载始尧命舜云汝陟帝
位而又言受终于文祖则是自此以后尧不复有庶
政矣此论是也文祖者尧之太祖也薛氏云受天下
于人必告于其人之所从受者此论当矣然而所祖
之人不可得而知也祭法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
祖颛顼而宗尧舜典大禹谟皆虞书也既是虞书则
所称祖宗必自虞世言之神宗即尧也神宗为尧则
文祖亦可指为颛顼然而去古远矣不可以为必然
位而又言受终于文祖则是自此以后尧不复有庶
政矣此论是也文祖者尧之太祖也薛氏云受天下
于人必告于其人之所从受者此论当矣然而所祖
之人不可得而知也祭法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
祖颛顼而宗尧舜典大禹谟皆虞书也既是虞书则
所称祖宗必自虞世言之神宗即尧也神宗为尧则
文祖亦可指为颛顼然而去古远矣不可以为必然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55-0035a.png
之论唐孔氏云尧之文祖不可强言此亦慎言阙疑
之义先儒忠厚盖见于此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在者察也盖与平在朔易之在同璿玑玉衡汉孔氏
传云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正后世之浑仪也
璿玑者以璿为玑也玉衡者以玉为衡也玑径八尺
圆周二大五尺象天可以运转也玉衡横箫也长八
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盖悬玑以象天而
之义先儒忠厚盖见于此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在者察也盖与平在朔易之在同璿玑玉衡汉孔氏
传云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正后世之浑仪也
璿玑者以璿为玑也玉衡者以玉为衡也玑径八尺
圆周二大五尺象天可以运转也玉衡横箫也长八
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盖悬玑以象天而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55-0035b.png
衡望之转玑窥衡以知星宿曾氏云步七政之轨度
时数而以转玑窥衡两不差焉故曰齐其不齐者为
陵历斗食盈缩犯守者也盖玑衡之所见者皆其轨
度时数之当然不如玑衡则为变异此说是也浑仪
自汉以来相承用之以至于今实唐虞之遗法也沈
存中云天文象有浑仪测天之器置于崇德以候垂
象盖古之玑衡也熙宁中予受诏典历官考察星历
以玑衡求极星初夜在窥管中少时复出窥管候之
时数而以转玑窥衡两不差焉故曰齐其不齐者为
陵历斗食盈缩犯守者也盖玑衡之所见者皆其轨
度时数之当然不如玑衡则为变异此说是也浑仪
自汉以来相承用之以至于今实唐虞之遗法也沈
存中云天文象有浑仪测天之器置于崇德以候垂
象盖古之玑衡也熙宁中予受诏典历官考察星历
以玑衡求极星初夜在窥管中少时复出窥管候之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55-0035c.png
凡历三月极星方常循窥管之中夜夜不差窥管即
玉衡也璿孔氏云美玉也王氏云美珠谓之璿唐孔
氏从先儒之说以璿为美玉则从左传琼弁玉缨为
證孙氏从王氏之说以璿为宝珠引列子有玉者方
流有珠者圜折之言古诗云玉水记方流璿源载圜
折穆天子传云天子之宝璿珠以是璿为美珠此说
不同然后世之浑仪既不用珠玉而用铜为之则古
之璿玑或以玉为之或缀珠于其上皆不可得而知
玉衡也璿孔氏云美玉也王氏云美珠谓之璿唐孔
氏从先儒之说以璿为美玉则从左传琼弁玉缨为
證孙氏从王氏之说以璿为宝珠引列子有玉者方
流有珠者圜折之言古诗云玉水记方流璿源载圜
折穆天子传云天子之宝璿珠以是璿为美珠此说
不同然后世之浑仪既不用珠玉而用铜为之则古
之璿玑或以玉为之或缀珠于其上皆不可得而知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55-0035d.png
孔氏云舜察天文齐七政以审已当天心与否此说
不然夫舜既受尧之终于文祖之庙矣乃始在璿玑
玉衡以齐七政以审已之当天心与否使其七政有
失度则将奈何古之人授受之义自不然也使其不
当天心不符人望则不授之而已既已授之而方且
察天心之当否进退无所据矣孔氏于烈风雷雨弗
迷下注云明舜德之合于天心则是舜未受终以前
已当天心矣至此又曰审已当天心与否其说亦自
不然夫舜既受尧之终于文祖之庙矣乃始在璿玑
玉衡以齐七政以审已之当天心与否使其七政有
失度则将奈何古之人授受之义自不然也使其不
当天心不符人望则不授之而已既已授之而方且
察天心之当否进退无所据矣孔氏于烈风雷雨弗
迷下注云明舜德之合于天心则是舜未受终以前
已当天心矣至此又曰审已当天心与否其说亦自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55-0036a.png
相违戾舜之受终则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者盖既
摄帝位则将巡狩于方岳以考制度协时月正日同
律度量衡也七政者日月五星也尧之历象日月星
辰命羲和之四子方且考四方之中星而已至舜考
察日月之行加之以五纬之躔度然后其法加密也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岁星日行千
七百二十八分度之百四十五荧惑星日行一万三
千八百二十四分度之七千二百五十五太白辰星
摄帝位则将巡狩于方岳以考制度协时月正日同
律度量衡也七政者日月五星也尧之历象日月星
辰命羲和之四子方且考四方之中星而已至舜考
察日月之行加之以五纬之躔度然后其法加密也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岁星日行千
七百二十八分度之百四十五荧惑星日行一万三
千八百二十四分度之七千二百五十五太白辰星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55-0036b.png
日各行一度镇星日行四千三百二十分度之百四
十五惟其七政之躔度其多寡长短之不同如此故
必以璿玑玉衡然后立法无差忒矣而王氏云尧典
言历象舜典言玑衡玑衡者器也尧典言日月星辰
此言七政七政者事也尧典所言者皆道也于此所
言皆器也事也此说殊不然夫尧典所谓历象即舜
典之所谓玑衡也舜典所谓七政即尧典所谓日月
星辰皆在其中矣岂有道与器与事之异哉
十五惟其七政之躔度其多寡长短之不同如此故
必以璿玑玉衡然后立法无差忒矣而王氏云尧典
言历象舜典言玑衡玑衡者器也尧典言日月星辰
此言七政七政者事也尧典所言者皆道也于此所
言皆器也事也此说殊不然夫尧典所谓历象即舜
典之所谓玑衡也舜典所谓七政即尧典所谓日月
星辰皆在其中矣岂有道与器与事之异哉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55-0036c.png
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肆遂也程氏云犹后世作文者言于是也类于上帝
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皆以摄位告也类者
孔氏云摄位事类其说不然周礼肆师类造上帝注
云类祈因郊祀而为之盖郊祀者祭昊天之常祭也
非常祭而祭告于天则其礼依郊祀而为之故谓之
类武王伐商类于上帝王制曰天子将出类于上帝
皆非常祭是也谓之类上帝者孔氏云以摄位告天
肆遂也程氏云犹后世作文者言于是也类于上帝
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皆以摄位告也类者
孔氏云摄位事类其说不然周礼肆师类造上帝注
云类祈因郊祀而为之盖郊祀者祭昊天之常祭也
非常祭而祭告于天则其礼依郊祀而为之故谓之
类武王伐商类于上帝王制曰天子将出类于上帝
皆非常祭是也谓之类上帝者孔氏云以摄位告天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55-0036d.png
及五帝盖五天之说起于汉而出于纬书详于郑康
成康成之说曰昊天上帝天皇大帝北辰之星也五
帝五行精气之神也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
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
叶光纪孔氏谓告天及五帝皆本于此而王肃诸儒
皆以为不然王肃之言是也士无二王家无二主尊
无二上天即帝也帝即天也二犹不可况于五乎天
苍苍而在上不可得而名言也自其形体而言之则
成康成之说曰昊天上帝天皇大帝北辰之星也五
帝五行精气之神也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
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
叶光纪孔氏谓告天及五帝皆本于此而王肃诸儒
皆以为不然王肃之言是也士无二王家无二主尊
无二上天即帝也帝即天也二犹不可况于五乎天
苍苍而在上不可得而名言也自其形体而言之则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55-0037a.png
谓之天自其主宰而言之则谓之帝其实一也必欲
指其孰为天孰为帝抑何不思之甚也然而有曰昊
天上帝又有曰五帝五帝者赵伯循曰凡帝必及于
五帝者五帝之功多遂为五方之主即月令其帝太
皞等是也以其功高故历代肇于四郊而祀之次于
天帝此说甚是类于上帝但谓摄位告天矣而曰告
天及五帝此皆汉儒之失禋于六宗禋者精意以享
之之谓也六宗先儒有九说孔氏曰四时也寒暑也
指其孰为天孰为帝抑何不思之甚也然而有曰昊
天上帝又有曰五帝五帝者赵伯循曰凡帝必及于
五帝者五帝之功多遂为五方之主即月令其帝太
皞等是也以其功高故历代肇于四郊而祀之次于
天帝此说甚是类于上帝但谓摄位告天矣而曰告
天及五帝此皆汉儒之失禋于六宗禋者精意以享
之之谓也六宗先儒有九说孔氏曰四时也寒暑也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55-0037b.png
日月也星辰也水旱也而欧阳大小夏侯皆云上不
谓天下不谓地旁不谓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
化实一而名六宗孔光刘歆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
山泽也贾逵以谓天宗日月星辰地宗河海岱马融
曰天地四时郑玄以谓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司
马彪谓天宗日月星辰寒暑之属也地宗社稷五祀
之属也四方之宗四时五帝之属其说近于马融而
孟康谓天地閒游神也纷纷异同几于聚讼惟张髦
谓天下不谓地旁不谓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
化实一而名六宗孔光刘歆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
山泽也贾逵以谓天宗日月星辰地宗河海岱马融
曰天地四时郑玄以谓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司
马彪谓天宗日月星辰寒暑之属也地宗社稷五祀
之属也四方之宗四时五帝之属其说近于马融而
孟康谓天地閒游神也纷纷异同几于聚讼惟张髦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55-0037c.png
谓三昭三穆学者多从其说王氏程氏亦皆从之而
二苏独取于孔氏而为之说曰谓古者郊祭天地必
及于天地间所谓尊神者此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
于群神盖与类于上帝为一礼耳祭法曰燔柴于泰
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则此所谓类于上帝
者也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
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
也则此所谓禋于六宗也四坎坛祭四方也山林川
二苏独取于孔氏而为之说曰谓古者郊祭天地必
及于天地间所谓尊神者此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
于群神盖与类于上帝为一礼耳祭法曰燔柴于泰
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则此所谓类于上帝
者也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
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
也则此所谓禋于六宗也四坎坛祭四方也山林川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55-0037d.png
谷邱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
百神此所谓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也祭法所叙郊祀
天地从祀诸神之坛位者舜典之章句义疏也此说
为得之而谓从祀天地诸神之坛位则不然夫舜之
以摄位告是亦即其常事而告耳若以谓从祀天地
则泰坛坎坛之类皆当合为一处恐无是理也三昭
三穆然愚亦知其不然者盖七世之庙自太祖而下
谓之六宗则不可古者祖有功宗有德必有德者而
百神此所谓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也祭法所叙郊祀
天地从祀诸神之坛位者舜典之章句义疏也此说
为得之而谓从祀天地诸神之坛位则不然夫舜之
以摄位告是亦即其常事而告耳若以谓从祀天地
则泰坛坎坛之类皆当合为一处恐无是理也三昭
三穆然愚亦知其不然者盖七世之庙自太祖而下
谓之六宗则不可古者祖有功宗有德必有德者而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55-0038a.png
宗之如云周之六宗是也若以三昭三穆为六宗则
七世之庙皆宗古无是理也而苏氏谓受终之初既
有事于文祖其势必及馀庙岂有独祭文祖于齐七
政之前而祭馀庙于类上帝之后者乎以此观之则
张髦之说虽近似不可从也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孔
氏云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群神谓邱陵坟衍古之圣贤皆祭之此亦本于祭法
而为之说也
七世之庙皆宗古无是理也而苏氏谓受终之初既
有事于文祖其势必及馀庙岂有独祭文祖于齐七
政之前而祭馀庙于类上帝之后者乎以此观之则
张髦之说虽近似不可从也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孔
氏云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群神谓邱陵坟衍古之圣贤皆祭之此亦本于祭法
而为之说也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55-0038b.png
辑五瑞
敛五等诸侯之瑞也案周礼玉人云天子执瑁圭以
朝诸侯郑康成云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盖天下也
诸侯始受命天子锡以命圭圭头斜锐其冒当下斜
刻之其刻长短广狭如圭头诸侯来朝以圭授天子
天子以圭冒之刻处冒此圭头其小大相当则是本
所赐其有不同则圭是伪作以是知诸侯信与不信
犹今之合符也又曰天子以瑁冒天下之圭则与公
敛五等诸侯之瑞也案周礼玉人云天子执瑁圭以
朝诸侯郑康成云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盖天下也
诸侯始受命天子锡以命圭圭头斜锐其冒当下斜
刻之其刻长短广狭如圭头诸侯来朝以圭授天子
天子以圭冒之刻处冒此圭头其小大相当则是本
所赐其有不同则圭是伪作以是知诸侯信与不信
犹今之合符也又曰天子以瑁冒天下之圭则与公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55-0038c.png
侯伯之圭等也此瑁惟冒圭耳不得冒璧璧亦称瑞
不知所以齐信此说为尽舜既居摄辑诸侯所执之
瑞以冒之验其信伪为之更始也
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
既月尽二月也程氏云既月则四方诸侯至矣远近
不同来者有先后故以既月而日日见之非如常朝
会期于一日也此论甚当四岳则尽率方岳之诸侯
群牧则各率其方之诸侯以从四岳犹康王之诰云
不知所以齐信此说为尽舜既居摄辑诸侯所执之
瑞以冒之验其信伪为之更始也
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
既月尽二月也程氏云既月则四方诸侯至矣远近
不同来者有先后故以既月而日日见之非如常朝
会期于一日也此论甚当四岳则尽率方岳之诸侯
群牧则各率其方之诸侯以从四岳犹康王之诰云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55-0038d.png
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
门右盖于是始见四方之诸侯也
班瑞于群后
言既已合符矣于是颁而还之使归其国也唐孔氏
谓此瑞本受于尧敛而又还之若言舜新付之今为
舜臣与之正新君之始此说固是然谓与之正始则
可与之正新君之始则不可咸邱蒙曰舜南面而立
尧率诸侯北面而朝之孟子曰此非君子之言齐东
门右盖于是始见四方之诸侯也
班瑞于群后
言既已合符矣于是颁而还之使归其国也唐孔氏
谓此瑞本受于尧敛而又还之若言舜新付之今为
舜臣与之正新君之始此说固是然谓与之正始则
可与之正新君之始则不可咸邱蒙曰舜南面而立
尧率诸侯北面而朝之孟子曰此非君子之言齐东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55-0039a.png
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舜典曰二十有八载放
勋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孔子
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率天下诸
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盖舜虽受终于文祖
其实摄行天子之事未尝正名以为新君使舜正名
以为新君诸侯皆改为舜臣则将何以处尧乎孔氏
此言正齐东野人之语
岁二月东巡守
勋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孔子
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率天下诸
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盖舜虽受终于文祖
其实摄行天子之事未尝正名以为新君使舜正名
以为新君诸侯皆改为舜臣则将何以处尧乎孔氏
此言正齐东野人之语
岁二月东巡守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55-0039b.png
孔氏云既颁瑞之明月乃东巡此说不然据上文云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
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而后
曰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颁瑞于群后则是觐岳牧
而颁瑞者二月之事也孔氏于觐岳牧颁瑞以为尽
正月内故以此既颁瑞之明月夫苟颁瑞果在正月
中则其文当与辑五瑞相接何须更加既月乃三字
曾氏知其说不通遂为之说曰觐岳牧颁瑞二月之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
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而后
曰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颁瑞于群后则是觐岳牧
而颁瑞者二月之事也孔氏于觐岳牧颁瑞以为尽
正月内故以此既颁瑞之明月夫苟颁瑞果在正月
中则其文当与辑五瑞相接何须更加既月乃三字
曾氏知其说不通遂为之说曰觐岳牧颁瑞二月之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55-0039c.png
事也而此须言正月者正朔三而改尧正丑舜正子
舜未改尧正则载二月者正之二月也犹周官凌人
言正岁十有二月同意此说虽顺经文然改正朔之
事出于周时唐虞夏之世惟以建寅为正非有岁与
年之异若周礼之所言也曾氏之说亦不可为据窃
谓岁二月者来岁之二月故加岁一字于其中盖前
一年群后来朝故至明年舜乃巡狩考制度于四岳
非与觐岳牧颁瑞同在一年之中岁二月东巡狩狩
舜未改尧正则载二月者正之二月也犹周官凌人
言正岁十有二月同意此说虽顺经文然改正朔之
事出于周时唐虞夏之世惟以建寅为正非有岁与
年之异若周礼之所言也曾氏之说亦不可为据窃
谓岁二月者来岁之二月故加岁一字于其中盖前
一年群后来朝故至明年舜乃巡狩考制度于四岳
非与觐岳牧颁瑞同在一年之中岁二月东巡狩狩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55-0039d.png
者巡诸侯之所守也必以岁二月东巡者朱博士曰
天子巡守必顺阴阳之气以出入春则之乎东夏则
之乎南秋则之乎西冬则之乎北而又以地言之自
东祖南自南徂西自西徂北然后自北而归京师亦
其理也此说尽之
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
岱者东岳泰山之别名也以其为四岳之长故谓之
曰岱宗柴者燔柴祭天以告至也既柴而望秩其序
天子巡守必顺阴阳之气以出入春则之乎东夏则
之乎南秋则之乎西冬则之乎北而又以地言之自
东祖南自南徂西自西徂北然后自北而归京师亦
其理也此说尽之
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
岱者东岳泰山之别名也以其为四岳之长故谓之
曰岱宗柴者燔柴祭天以告至也既柴而望秩其序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55-0040a.png
然也时迈之诗曰巡狩告祭柴望也盖巡狩之礼如
此望秩于山川者望于山川而必秩之者盖有当祭
而不祭者有不当祭而祭者与其品位之高下牲礼
之厚薄莫不各得其所也
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
肆与肆类于上帝之肆同盖于是始见东方之诸侯
也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者盖所以考制度也汉
孔氏曰合四时之气节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
此望秩于山川者望于山川而必秩之者盖有当祭
而不祭者有不当祭而祭者与其品位之高下牲礼
之厚薄莫不各得其所也
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
肆与肆类于上帝之肆同盖于是始见东方之诸侯
也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者盖所以考制度也汉
孔氏曰合四时之气节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55-0040b.png
也此说为备而唐孔氏所说甚略曾氏之说尤详可
以补正义之未备者曾氏曰治历之法协时月为最
难又曰三百六十当期之日然时之为九十日常有
馀故四时之周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常期
为有馀月之为三十日常不足故月一小一大而十
有二月或但三百五十四日而已则常期为不足四
时常期为有馀十有二月常期为不足故协之为难
审也如此并时之有馀月之不足而协之故十九年
以补正义之未备者曾氏曰治历之法协时月为最
难又曰三百六十当期之日然时之为九十日常有
馀故四时之周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常期
为有馀月之为三十日常不足故月一小一大而十
有二月或但三百五十四日而已则常期为不足四
时常期为有馀十有二月常期为不足故协之为难
审也如此并时之有馀月之不足而协之故十九年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55-0040c.png
而七闰谓之章二十七章谓之会三会谓之统三统
合为一元时首月者也月首朔者也时月之朔由章
会至于统元则至与朔合焉此之谓协时月时月既
协则日不可不正盖日在天为度在历为日则时月
由此积焉故正之此说为尽舜之巡狩也必协时月
正日者春秋左氏传曰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
官居卿以视日礼也日御不失日以受百官于朝盖
古者天子诸侯国皆有掌历之官天子历官主颁朔
合为一元时首月者也月首朔者也时月之朔由章
会至于统元则至与朔合焉此之谓协时月时月既
协则日不可不正盖日在天为度在历为日则时月
由此积焉故正之此说为尽舜之巡狩也必协时月
正日者春秋左氏传曰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
官居卿以视日礼也日御不失日以受百官于朝盖
古者天子诸侯国皆有掌历之官天子历官主颁朔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55-0040d.png
于诸侯若尧之命羲和四子是也诸侯之历则不得
自为历必受历于天子之国以其历颁授于万民尧
既命羲和四子定闰馀而四时成岁矣故舜之居摄
则巡狩而考制度于四岳考制度而先言协时月正
日者惧时月之有差也周室衰巡狩之礼不讲天子
不颁历于诸侯诸侯亦自为历哀公十二年十一月
朔日有食之于是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明年
春无冰杜元凯曰欲置两闰以应天正故正月建子
自为历必受历于天子之国以其历颁授于万民尧
既命羲和四子定闰馀而四时成岁矣故舜之居摄
则巡狩而考制度于四岳考制度而先言协时月正
日者惧时月之有差也周室衰巡狩之礼不讲天子
不颁历于诸侯诸侯亦自为历哀公十二年十一月
朔日有食之于是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明年
春无冰杜元凯曰欲置两闰以应天正故正月建子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55-0041a.png
无冰为灾夫周不颁历而鲁自为历当其无也则至
再失闰及其有也则欲置两闰以求合舜之考制度
而先协时月正日者盖虑此也
同律度量衡
律者十二律也六律黄钟太蔟姑洗为阳蕤宾夷则
无射为阴六吕大吕夹钟中吕为阳林钟南吕应钟
为阴十二月之气同类娶妻隔八生子黄钟生林钟
林钟生太蔟太蔟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
再失闰及其有也则欲置两闰以求合舜之考制度
而先协时月正日者盖虑此也
同律度量衡
律者十二律也六律黄钟太蔟姑洗为阳蕤宾夷则
无射为阴六吕大吕夹钟中吕为阳林钟南吕应钟
为阴十二月之气同类娶妻隔八生子黄钟生林钟
林钟生太蔟太蔟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55-0041b.png
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
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中吕十二律既备文之以五声
播之以八音而乐成焉度者所以度长短也千二百
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谓
之五度量者所以量多寡也千二百黍为龠十龠为
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谓之五量衡者所
以知轻重也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二十四铢为两十
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谓之五权同律度
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中吕十二律既备文之以五声
播之以八音而乐成焉度者所以度长短也千二百
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谓
之五度量者所以量多寡也千二百黍为龠十龠为
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谓之五量衡者所
以知轻重也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二十四铢为两十
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谓之五权同律度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55-0041c.png
量衡者所以齐民信也老苏权衡论云先王欲杜天
下之欺也为之度以一天下之长短为之量以齐天
下之多寡为之权衡以信天下之轻重故度量权衡
法必资之官而后天下同今也庶民之家刻木比竹
绳丝槌石以为之富商大贾内以大出以小齐人适
楚不知其孰为斗孰为斛持东家之尺而较之西邻
则若十指然以此观之则舜之同律度量衡其急务
也夫命羲和四子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至舜巡
下之欺也为之度以一天下之长短为之量以齐天
下之多寡为之权衡以信天下之轻重故度量权衡
法必资之官而后天下同今也庶民之家刻木比竹
绳丝槌石以为之富商大贾内以大出以小齐人适
楚不知其孰为斗孰为斛持东家之尺而较之西邻
则若十指然以此观之则舜之同律度量衡其急务
也夫命羲和四子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至舜巡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55-0041d.png
守考制度于四岳而又加之以同律度量衡者班孟
坚律历志云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
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盖律历之法
同起于数洛下闳曰律容一龠积八十一寸则一日
之分也以是知律历皆自数而起既自数而起故度
起于黄钟之长量起于黄钟之龠衡起于黄钟之重
由衡生规由规生矩由矩生绳由绳生准而天下制
度举不出于此矣尧历象之时制度已备舜之时不
坚律历志云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
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盖律历之法
同起于数洛下闳曰律容一龠积八十一寸则一日
之分也以是知律历皆自数而起既自数而起故度
起于黄钟之长量起于黄钟之龠衡起于黄钟之重
由衡生规由规生矩由矩生绳由绳生准而天下制
度举不出于此矣尧历象之时制度已备舜之时不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55-0042a.png
过同之协之而已以此观之则四岳为羲和之四子
信矣
修五礼
五礼者吉凶军宾嘉也唐孔氏谓历验此经亦有五
事类于上帝者吉也百姓如丧考妣凶也群后四朝
宾也大禹谟云禹徂征军也尧典云女于时嘉也其
意盖谓当尧之时此五礼已备亦不必如此分别也
要之人之交接不出于五者而已上言同律度量衡
信矣
修五礼
五礼者吉凶军宾嘉也唐孔氏谓历验此经亦有五
事类于上帝者吉也百姓如丧考妣凶也群后四朝
宾也大禹谟云禹徂征军也尧典云女于时嘉也其
意盖谓当尧之时此五礼已备亦不必如此分别也
要之人之交接不出于五者而已上言同律度量衡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55-0042b.png
此言修五礼者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故也伊川云
正五等诸侯之秩序制度之等差是修五礼也五等
之制古有之矣防其差乱故巡守所至必修明也正
其五等制度并其君臣所执圭币皆使合礼也
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
五玉五等诸侯所执之圭璧也孔氏以五玉连上修
五礼之文故唐孔氏谓不言修者蒙上之修字也此
说不然夫礼固有因革损益谓之修可也五等诸侯
正五等诸侯之秩序制度之等差是修五礼也五等
之制古有之矣防其差乱故巡守所至必修明也正
其五等制度并其君臣所执圭币皆使合礼也
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
五玉五等诸侯所执之圭璧也孔氏以五玉连上修
五礼之文故唐孔氏谓不言修者蒙上之修字也此
说不然夫礼固有因革损益谓之修可也五等诸侯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55-0042c.png
执圭璧来朝方岳之下不过正品秩而已何修之有
张横渠以修五礼为一句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为
一句盖得之矣案周礼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
圭子执榖璧男执蒲璧其短长之数皆如其命桓圭
长九寸信圭躬圭长七寸谷璧蒲璧皆径五寸此之
谓五玉三帛孔氏谓诸侯世子执纁公之孤执玄附
庸之君执黄案周礼典命诸侯适子未誓于天子则
以皮帛继子男之下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
张横渠以修五礼为一句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为
一句盖得之矣案周礼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
圭子执榖璧男执蒲璧其短长之数皆如其命桓圭
长九寸信圭躬圭长七寸谷璧蒲璧皆径五寸此之
谓五玉三帛孔氏谓诸侯世子执纁公之孤执玄附
庸之君执黄案周礼典命诸侯适子未誓于天子则
以皮帛继子男之下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55-0042d.png
君据此文但有诸侯世子公之孤执帛之文而不言
其色至于附庸之君所执则全不见于经而孔氏云
尔者孔氏采摭群言古人忠厚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彼其于三帛断然明言所执之人与其色其与卿执
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同称略不致疑于其间必有所
据而云耳郑氏谓三帛者荐玉也必致三者之帛高
阳氏之后用赤缯高辛氏之后用黑缯其馀诸侯用
白缯此臆说也夫既已言五等诸侯所执圭璧于其
其色至于附庸之君所执则全不见于经而孔氏云
尔者孔氏采摭群言古人忠厚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彼其于三帛断然明言所执之人与其色其与卿执
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同称略不致疑于其间必有所
据而云耳郑氏谓三帛者荐玉也必致三者之帛高
阳氏之后用赤缯高辛氏之后用黑缯其馀诸侯用
白缯此臆说也夫既已言五等诸侯所执圭璧于其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55-0043a.png
上而又言荐玉帛于其下文岂不重复也曾氏以为
皮帛羔帛雁帛其说皆不通二生者卿执羔大夫执
雁是也一死者士执雉也自五玉至于一死贽皆其
所贽之物量其贵贱轻重以寓其等差而已非有义
理于其间王氏曲生义训皆从而为之辞穿凿为甚
如此等说皆无取焉三帛二生一死贽则受之惟五
玉则礼毕而复还之者聘义云以圭璋聘重礼也巳
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五器卒乃复亦
皮帛羔帛雁帛其说皆不通二生者卿执羔大夫执
雁是也一死者士执雉也自五玉至于一死贽皆其
所贽之物量其贵贱轻重以寓其等差而已非有义
理于其间王氏曲生义训皆从而为之辞穿凿为甚
如此等说皆无取焉三帛二生一死贽则受之惟五
玉则礼毕而复还之者聘义云以圭璋聘重礼也巳
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五器卒乃复亦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55-0043b.png
犹是也而王氏谓诸侯有不能臣之义复之所以宾
之也其说非也有曰五瑞有曰五玉有曰五器其实
一也盖史官之变文也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
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
用特
岱宗礼毕则南巡守以五月至于南岳其柴望秩于
山川以下皆如岱宗之礼八月西巡十有一月朔巡
之也其说非也有曰五瑞有曰五玉有曰五器其实
一也盖史官之变文也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
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
用特
岱宗礼毕则南巡守以五月至于南岳其柴望秩于
山川以下皆如岱宗之礼八月西巡十有一月朔巡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55-0043c.png
礼亦皆然曰岱礼曰西礼曰如初皆史官之变文也
北岳礼毕然后归于京师盖一岁而巡四岳也胡舍
人则疑之以谓计其地理考其日程岂有万乘之尊
六军之卫百官之富一岁而周万五千里哉此说殊
不然叔恬问于文中子曰舜一岁而巡守四岳国不
费而民不劳何也文中子曰仪卫少而徵求寡也夫
惟仪卫少而徵求寡故国不费而民不劳元朔六年
冬十月勤兵十馀万北巡朔方东望缑山登中岳少
北岳礼毕然后归于京师盖一岁而巡四岳也胡舍
人则疑之以谓计其地理考其日程岂有万乘之尊
六军之卫百官之富一岁而周万五千里哉此说殊
不然叔恬问于文中子曰舜一岁而巡守四岳国不
费而民不劳何也文中子曰仪卫少而徵求寡也夫
惟仪卫少而徵求寡故国不费而民不劳元朔六年
冬十月勤兵十馀万北巡朔方东望缑山登中岳少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55-0043d.png
室东巡海上还封泰山禅梁父复之海上并海北之
碣石历西朔方九原以五月至于甘泉周万八千里
夫武帝仪卫可谓多矣徵求可谓众矣尚能八月之
间周历万八千里而舜则仪卫少而徵求寡岂不能
周历万五千里乎胡氏之说不可为据既巡四岳而
归于是告祭于艺祖之庙艺祖即文祖也或曰艺祖
或曰文祖特史官之变文也春秋桓二年公及戎盟
于唐冬公至自唐左氏曰告于庙也凡公行告于宗
碣石历西朔方九原以五月至于甘泉周万八千里
夫武帝仪卫可谓多矣徵求可谓众矣尚能八月之
间周历万八千里而舜则仪卫少而徵求寡岂不能
周历万五千里乎胡氏之说不可为据既巡四岳而
归于是告祭于艺祖之庙艺祖即文祖也或曰艺祖
或曰文祖特史官之变文也春秋桓二年公及戎盟
于唐冬公至自唐左氏曰告于庙也凡公行告于宗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55-0044a.png
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礼也归格于艺祖用特则是
礼也用特者用特牛以祭也薛氏云格庙用特其礼
俭也庙礼从俭制度可知矣必俭其用度而后可以
巡守此说为善据此云巡守四岳既毕然后归格于
艺祖用特则是一年而周四岳然后归也郑氏以孟
月礼毕而归仲月复往夫一年而巡四岳胡舍人尚
计其地理考其日程而谓不能周历万五千里若巡
一岳归至于仲月复往则一岁间周数万里此必无
礼也用特者用特牛以祭也薛氏云格庙用特其礼
俭也庙礼从俭制度可知矣必俭其用度而后可以
巡守此说为善据此云巡守四岳既毕然后归格于
艺祖用特则是一年而周四岳然后归也郑氏以孟
月礼毕而归仲月复往夫一年而巡四岳胡舍人尚
计其地理考其日程而谓不能周历万五千里若巡
一岳归至于仲月复往则一岁间周数万里此必无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55-0044b.png
之理也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孔氏云各会朝于方岳之下凡四处故曰四朝此说
不然诸侯朝于方岳之下于上文肆觐东后如岱礼
如初如西礼已备言之矣不应于此又言之也郑氏
云巡守之年诸侯来朝于方岳之下其间四年则四
方诸侯分来朝京师此说乃得之周官之六年五服
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孔氏云各会朝于方岳之下凡四处故曰四朝此说
不然诸侯朝于方岳之下于上文肆觐东后如岱礼
如初如西礼已备言之矣不应于此又言之也郑氏
云巡守之年诸侯来朝于方岳之下其间四年则四
方诸侯分来朝京师此说乃得之周官之六年五服
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55-0044c.png
方岳大明黜陟此则唐虞之礼也但其年岁久近之
不同耳胡氏既疑舜之时不能一载而巡四岳遂以
五载而巡守谓一年而东一年而南一年而西一年
而北此群后所以四朝也五载之中一岁息驾行李
往来之费皆可备也信如此说则是诸侯惟朝天子
于方岳之下而未尝朝于京师也必无是理五载一
巡守盖言巡守于方岳之下以协时月正日同律度
量衡以至于如五器卒乃复之事而诸侯来朝京师
不同耳胡氏既疑舜之时不能一载而巡四岳遂以
五载而巡守谓一年而东一年而南一年而西一年
而北此群后所以四朝也五载之中一岁息驾行李
往来之费皆可备也信如此说则是诸侯惟朝天子
于方岳之下而未尝朝于京师也必无是理五载一
巡守盖言巡守于方岳之下以协时月正日同律度
量衡以至于如五器卒乃复之事而诸侯来朝京师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55-0044d.png
则有此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之三事也盖
诸侯来朝则访问之使陈其言既言之矣则明试其
言以考其功功之既著者则庸之以车服此但不止
一时之事一人之身于其来朝敷奏以言使试其功
便庸以车服盖待之以岁月之久则其未来朝也敷
奏以言其既来朝也则或考其功功之有效者则旌
其车服盖是总众诸侯而言之于朝有此三者之事
也庸与格则承之庸之庸同盖言通用之也采菽之
诸侯来朝则访问之使陈其言既言之矣则明试其
言以考其功功之既著者则庸之以车服此但不止
一时之事一人之身于其来朝敷奏以言使试其功
便庸以车服盖待之以岁月之久则其未来朝也敷
奏以言其既来朝也则或考其功功之有效者则旌
其车服盖是总众诸侯而言之于朝有此三者之事
也庸与格则承之庸之庸同盖言通用之也采菽之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55-0045a.png
诗曰君子来朝何以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
予之玄衮及黼此车服以庸之事也而王氏必以周
官六功之说于放勋则引王功曰勋于此则引民功
曰庸夫六功之说出于周官以是而见于尧典舜典
之言非正义矣至知其说不通则迂阔而求合于放
勋则曰功向于王于此则曰六功皆曰上之所报以
民功为主薛氏所谓人本无病病从药生此类是也
然唐虞之用刑赏有黜陟谓之明试以功是有其效
予之玄衮及黼此车服以庸之事也而王氏必以周
官六功之说于放勋则引王功曰勋于此则引民功
曰庸夫六功之说出于周官以是而见于尧典舜典
之言非正义矣至知其说不通则迂阔而求合于放
勋则曰功向于王于此则曰六功皆曰上之所报以
民功为主薛氏所谓人本无病病从药生此类是也
然唐虞之用刑赏有黜陟谓之明试以功是有其效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55-0045b.png
也若其幽而宜黜者鲜矣罚不足道也以舜之三考
黜陟而分北之止于三苗而已则宜黜者少于此可
见此说为美传曰尧舜临民有五盖言唐虞之治惟
此五者为临民之政所谓五者五载一巡守群后四
朝之谓也盖苟以封建为国则巡守朝觐之时不可
以不严舜五载一周四岳觐诸侯考制度定礼乐以
一四方之视听其间四年则使四方之诸侯分来朝
于京师考试其言行而黜陟之于是诸侯皆奉天子
黜陟而分北之止于三苗而已则宜黜者少于此可
见此说为美传曰尧舜临民有五盖言唐虞之治惟
此五者为临民之政所谓五者五载一巡守群后四
朝之谓也盖苟以封建为国则巡守朝觐之时不可
以不严舜五载一周四岳觐诸侯考制度定礼乐以
一四方之视听其间四年则使四方之诸侯分来朝
于京师考试其言行而黜陟之于是诸侯皆奉天子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55-0045c.png
之政令莫敢有异议者兹其所以为唐虞之治也及
成周之时设官分职虽号祖述唐虞然而王乃时巡
考制度于四岳则其法已不如唐虞之密东迁之后
此礼皆废天子不巡守诸侯不朝觐于是强陵弱众
暴寡大并小而周道陵夷不可复振论者不探其本
如柳子厚则以封建为不可行此盖未尝深考唐虞
致治之绩也
肇十有二州
成周之时设官分职虽号祖述唐虞然而王乃时巡
考制度于四岳则其法已不如唐虞之密东迁之后
此礼皆废天子不巡守诸侯不朝觐于是强陵弱众
暴寡大并小而周道陵夷不可复振论者不探其本
如柳子厚则以封建为不可行此盖未尝深考唐虞
致治之绩也
肇十有二州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55-0045d.png
典之所载虽纪舜事而先后不以相属此又言舜既
使禹治水之后更定疆界分天下为十二州也十二
州者于九州之地择其疆理阔远者又增置三州三
州先儒谓舜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盖
周礼职方氏载九州有并幽而无徐梁尔雅载九州
无梁青而有幽营先儒于此三者参较禹贡而于九
州之外又得三州焉曰幽曰并曰营故遂以此充为
十二州然而世代久远是非不可得而知马融云舜
使禹治水之后更定疆界分天下为十二州也十二
州者于九州之地择其疆理阔远者又增置三州三
州先儒谓舜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盖
周礼职方氏载九州有并幽而无徐梁尔雅载九州
无梁青而有幽营先儒于此三者参较禹贡而于九
州之外又得三州焉曰幽曰并曰营故遂以此充为
十二州然而世代久远是非不可得而知马融云舜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55-0046a.png
以冀州之地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
分齐置营州此说虽善亦是本职方氏尔雅而为之
说未必有据然或近之矣
封十有二山浚川
孔氏云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封大也
据左氏传云封豕长蛇则封固可以训大也周礼职
方氏每州皆取其大者以为镇若扬州山镇曰会稽
荆州山镇曰衡山之类耳先儒之说未为无据然封
分齐置营州此说虽善亦是本职方氏尔雅而为之
说未必有据然或近之矣
封十有二山浚川
孔氏云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封大也
据左氏传云封豕长蛇则封固可以训大也周礼职
方氏每州皆取其大者以为镇若扬州山镇曰会稽
荆州山镇曰衡山之类耳先儒之说未为无据然封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55-0046b.png
十有二山而言大十有二山则其为文不顺据左氏
传曰将善是封殖易曰不封不殖则封之为言封殖
之谓也盖洪水既平之后封殖其山而加树艺焉谓
之封殖者非必于每州封一山之最大者凡十有二
州之山皆封殖之如九山刋旅者谓凡九州之山皆
得刋木而旅祭也浚川者洪水既平不可以不时而
疏导之也唐孔氏谓禹之治水通鲧为十三载则舜
摄位元年九州始毕当是二年之后始封为十二州
传曰将善是封殖易曰不封不殖则封之为言封殖
之谓也盖洪水既平之后封殖其山而加树艺焉谓
之封殖者非必于每州封一山之最大者凡十有二
州之山皆封殖之如九山刋旅者谓凡九州之山皆
得刋木而旅祭也浚川者洪水既平不可以不时而
疏导之也唐孔氏谓禹之治水通鲧为十三载则舜
摄位元年九州始毕当是二年之后始封为十二州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55-0046c.png
也窃谓去古已远时月之详不可得而考然学者于
圣人之经但求其意而已至于时月则不可设为一
定之论如禹之治水其时月最难考信洪范曰鲧则
殛死禹乃嗣兴左传云舜之罪也殛鲧其举也兴禹
又曰鲧殛而禹兴祭法曰鲧鄣洪水而殛死顾此数
说则是鲧既殛于羽山已死然后举禹而治水也益
稷曰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
弗子则是鲧既死之后禹终三年之丧既娶而后治
圣人之经但求其意而已至于时月则不可设为一
定之论如禹之治水其时月最难考信洪范曰鲧则
殛死禹乃嗣兴左传云舜之罪也殛鲧其举也兴禹
又曰鲧殛而禹兴祭法曰鲧鄣洪水而殛死顾此数
说则是鲧既殛于羽山已死然后举禹而治水也益
稷曰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
弗子则是鲧既死之后禹终三年之丧既娶而后治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55-0046d.png
水也则舜摄之元年安得洪水之功毕乎观此则治
水功毕当在舜居摄以后数年也然舜之居摄次年
则巡守朝诸侯考制度使洪水未平则此礼亦不可
得而讲也观此则知治水功毕又当居摄之前而孟
子又谓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凡此数说求
之皆龃龉学者当阙之
象以典刑
此又言舜明慎用刑之道也王氏云象者垂以示人
水功毕当在舜居摄以后数年也然舜之居摄次年
则巡守朝诸侯考制度使洪水未平则此礼亦不可
得而讲也观此则知治水功毕又当居摄之前而孟
子又谓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凡此数说求
之皆龃龉学者当阙之
象以典刑
此又言舜明慎用刑之道也王氏云象者垂以示人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55-0047a.png
之谓若周官垂法象魏是也此说比先儒为长盖王
者之法如江河必使易避而难犯故必垂以示之使
知避之苟不垂以示之使知所避及陷于罪然后从
而刑之是罔民也周官司寇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
邦国都鄙乃悬象刑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象挟日
而敛之此则唐虞之象以典刑之意也而说者多以
象刑为画象刑其说皆出于大传与汉帝之诏此说
虽近似然以象刑为画象而解象以典刑之句其辞
者之法如江河必使易避而难犯故必垂以示之使
知避之苟不垂以示之使知所避及陷于罪然后从
而刑之是罔民也周官司寇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
邦国都鄙乃悬象刑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象挟日
而敛之此则唐虞之象以典刑之意也而说者多以
象刑为画象刑其说皆出于大传与汉帝之诏此说
虽近似然以象刑为画象而解象以典刑之句其辞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55-0047b.png
为不顺而象刑亦有难治者荀子曰世俗之说曰治
古无肉刑而有象刑是不然以为治邪则人固莫触
罪非独不用肉刑亦不用象刑矣以为人或触罪矣
而直轻其刑然则是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也罪
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也乱莫大焉薛氏又论
世俗以为画衣冠异章服为象刑岂非读舜典而误
与此说有理
流宥五刑
古无肉刑而有象刑是不然以为治邪则人固莫触
罪非独不用肉刑亦不用象刑矣以为人或触罪矣
而直轻其刑然则是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也罪
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也乱莫大焉薛氏又论
世俗以为画衣冠异章服为象刑岂非读舜典而误
与此说有理
流宥五刑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55-0047c.png
此盖象刑之目也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也流宥五刑
者王氏谓制五流之法以宥五刑之轻者盖人之罪
有被之五刑为已重加之鞭扑为已轻故制为流法
以宥焉
鞭作官刑扑作教刑
鞭作官刑者以鞭为治官之刑也扑作教刑者不勤
道业则挞之唐刑法志曰唐用刑有五一曰笞笞耻
也罪之小者则加鞭挞以耻之此舜典所谓扑作教
者王氏谓制五流之法以宥五刑之轻者盖人之罪
有被之五刑为已重加之鞭扑为已轻故制为流法
以宥焉
鞭作官刑扑作教刑
鞭作官刑者以鞭为治官之刑也扑作教刑者不勤
道业则挞之唐刑法志曰唐用刑有五一曰笞笞耻
也罪之小者则加鞭挞以耻之此舜典所谓扑作教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55-0047d.png
刑是也二曰扙扙持也可持以击之此舜典所谓鞭
作官刑是也要之此二者皆鞭挞之刑有轻有重之
不同其曰官刑教刑者此亦据大凡而言盖教刑多
用轻者故以朴系之其实二者皆通用也
金作赎刑
盖谓人有过误入罪与事涉疑似者使之以金赎其
罪孔氏以谓黄金而唐孔氏谓古之赎罪皆用铜汉
始用黄金但少其斤两令其与铜相敌后魏以金为
作官刑是也要之此二者皆鞭挞之刑有轻有重之
不同其曰官刑教刑者此亦据大凡而言盖教刑多
用轻者故以朴系之其实二者皆通用也
金作赎刑
盖谓人有过误入罪与事涉疑似者使之以金赎其
罪孔氏以谓黄金而唐孔氏谓古之赎罪皆用铜汉
始用黄金但少其斤两令其与铜相敌后魏以金为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55-0048a.png
难得故大辟之罪其罚千镮赎铜三百七十五斤然
或用金亦不可得而知之也
眚灾肆赦
自流宥五行至金作赎刑此象刑之目也自鞭作官
刑至于眚灾肆赦盖量人情之轻重也昔者圣人虽
设为常法然必原人情之轻重然后用其常刑故能
刑期于无刑使过误者得罚金而故犯者必不赦君
子不陷于无辜小人不至于苟免人将迁善远罪日
或用金亦不可得而知之也
眚灾肆赦
自流宥五行至金作赎刑此象刑之目也自鞭作官
刑至于眚灾肆赦盖量人情之轻重也昔者圣人虽
设为常法然必原人情之轻重然后用其常刑故能
刑期于无刑使过误者得罚金而故犯者必不赦君
子不陷于无辜小人不至于苟免人将迁善远罪日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55-0048b.png
趋于君子之域此则刑期无刑之谓也眚灾者不幸
而入于罪戾也李校书曰周官甸师之职丧事代王
受眚灾眚灾古语有是尔犹言天作孽云耳其罪非
已作或为人挂误而入于刑犹论语所谓虽在缧绁
之中非其罪也如此之人其情在所可恕故其逋逃
而未获则肆纵之已获而系囚则赦宥之也春秋言
肆大眚其实盖本诸此
怙终贼刑
而入于罪戾也李校书曰周官甸师之职丧事代王
受眚灾眚灾古语有是尔犹言天作孽云耳其罪非
已作或为人挂误而入于刑犹论语所谓虽在缧绁
之中非其罪也如此之人其情在所可恕故其逋逃
而未获则肆纵之已获而系囚则赦宥之也春秋言
肆大眚其实盖本诸此
怙终贼刑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55-0048c.png
孔氏谓怙奸自终当刑杀之此说不然夫以贼刑为
刑杀之则是圣人用刑所以贼人也左传载叔向之
言曰已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
贼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杜元凯云三者皆死刑昏
墨贼杀与怗终贼刑文势正同盖怙恃其恶者与终
不能改者与贼害人者皆律家所谓情重故刑之
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孙氏云史官既言舜用刑之目于是又言其明德慎
刑杀之则是圣人用刑所以贼人也左传载叔向之
言曰已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
贼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杜元凯云三者皆死刑昏
墨贼杀与怗终贼刑文势正同盖怙恃其恶者与终
不能改者与贼害人者皆律家所谓情重故刑之
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孙氏云史官既言舜用刑之目于是又言其明德慎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55-0048d.png
罚恤刑之意曰舜之用刑也钦哉钦哉是刑之为忧
恤哉言其哀矜忧恤之至而或以为舜语非也此说
为是
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
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史官既言明慎用刑于是又论诛四凶之罪以见其
用刑之当也共工象恭滔天足以惑世故流之幽州
幽州者先儒谓在州境之北边也驩兜党共工其罪
恤哉言其哀矜忧恤之至而或以为舜语非也此说
为是
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
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史官既言明慎用刑于是又论诛四凶之罪以见其
用刑之当也共工象恭滔天足以惑世故流之幽州
幽州者先儒谓在州境之北边也驩兜党共工其罪
卷二 第 38a 页 WYG0055-0049a.png
同故放之于崇山崇山者先儒谓禹贡无崇山未知
其处盖在衡山之阳盖者疑之之辞也三苗国名也
缙云氏之后贪冒无厌不恤其民故窜之于三危三
危在雍州也鲧九载绩用弗成违戾圮族益甚故殛
之于羽山羽山即徐州所谓蒙羽其艺也流放窜殛
皆是屏之远方也左氏传所谓流四凶族投诸四裔
以禦魑魅是也而有放流窜殛之异者孔氏曰异其
文述作之体其说是也凡典之所载有一言而再言
其处盖在衡山之阳盖者疑之之辞也三苗国名也
缙云氏之后贪冒无厌不恤其民故窜之于三危三
危在雍州也鲧九载绩用弗成违戾圮族益甚故殛
之于羽山羽山即徐州所谓蒙羽其艺也流放窜殛
皆是屏之远方也左氏传所谓流四凶族投诸四裔
以禦魑魅是也而有放流窜殛之异者孔氏曰异其
文述作之体其说是也凡典之所载有一言而再言
卷二 第 38b 页 WYG0055-0049b.png
之者则必变其文如既曰正月上日又曰月正元日
而又曰正月朔旦既曰五瑞又曰五玉又曰五器既
曰文祖又曰艺祖南岳曰如岱礼西岳曰如初北岳
曰如西礼及此流放窜殛皆是经纬其语以成文体
非有异义也殛鲧于羽山说者多以为杀之遂举洪
范鲧则殛死之言为證是不然使鲧之罪果在所当
杀则直杀之矣何必殛之羽山洪范所谓殛死者正
如后世史传言贬死也太祖皇帝读书叹曰尧舜之
而又曰正月朔旦既曰五瑞又曰五玉又曰五器既
曰文祖又曰艺祖南岳曰如岱礼西岳曰如初北岳
曰如西礼及此流放窜殛皆是经纬其语以成文体
非有异义也殛鲧于羽山说者多以为杀之遂举洪
范鲧则殛死之言为證是不然使鲧之罪果在所当
杀则直杀之矣何必殛之羽山洪范所谓殛死者正
如后世史传言贬死也太祖皇帝读书叹曰尧舜之
卷二 第 39a 页 WYG0055-0049c.png
世四凶之罪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也太祖之
言可谓得圣人之意矣盖舜之制为流法以宥五刑
四凶之罪可谓大矣而止于从殛窜则终舜之世死
刑未尝用也史记云以见舜之盛德云耳四凶不诛
于尧世而诛于舜之时何也程氏曰四凶在尧之朝
知其恶之不可行则能隐其恶立尧之朝以助尧之
治尧何因而诛之及舜登庸于侧隐之中而居其上
始有不平之心而肆其恶故舜诛之耳幽州崇山三
言可谓得圣人之意矣盖舜之制为流法以宥五刑
四凶之罪可谓大矣而止于从殛窜则终舜之世死
刑未尝用也史记云以见舜之盛德云耳四凶不诛
于尧世而诛于舜之时何也程氏曰四凶在尧之朝
知其恶之不可行则能隐其恶立尧之朝以助尧之
治尧何因而诛之及舜登庸于侧隐之中而居其上
始有不平之心而肆其恶故舜诛之耳幽州崇山三
卷二 第 39b 页 WYG0055-0049d.png
危羽山皆是弃之远恶之地左氏传云投诸四裔谓
之四裔则亦是犹四处而言非必有南北东西之异
太史公曰流共工于幽州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
以变南蛮窜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
变东夷孔氏因此说遂以幽州为北裔崇山为南裔
三危为西裔羽山为东裔夫四凶之罪贯盈而不可
赦故投于远恶之地而绝之其何以变东夷西戎南
蛮北狄哉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之四裔则亦是犹四处而言非必有南北东西之异
太史公曰流共工于幽州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
以变南蛮窜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
变东夷孔氏因此说遂以幽州为北裔崇山为南裔
三危为西裔羽山为东裔夫四凶之罪贯盈而不可
赦故投于远恶之地而绝之其何以变东夷西戎南
蛮北狄哉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卷二 第 40a 页 WYG0055-0050a.png
见弃于中国而可以变于蛮貊无是理也四罪而天
下咸服者罚既当罪而天下心服之也据舜诛四凶
在于历试之初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在命
禹平水土之后而作典者载先后之辞如此者盖史
官因言舜之明慎用刑遂援其诛四凶之事以为證
非谓先肇十有二州而后诛四凶也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
八音
下咸服者罚既当罪而天下心服之也据舜诛四凶
在于历试之初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在命
禹平水土之后而作典者载先后之辞如此者盖史
官因言舜之明慎用刑遂援其诛四凶之事以为證
非谓先肇十有二州而后诛四凶也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
八音
卷二 第 40b 页 WYG0055-0050b.png
言舜之居摄二十有八年而后尧死也殂落死也盖
人之死也魂气归于天故谓之殂体魄降于地故谓
之落百姓如丧考妣言百姓之失尧如失父母也孔
氏云言百官感德思慕非也夫百姓有指百官而言
之者若尧典平章百姓是也有指民而言之者若论
语修已以安百姓是也此百姓盖指民而言之言尧
之德及于民也深且久其崩也百姓若失父母无小
大无远近皆然非独百官而已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人之死也魂气归于天故谓之殂体魄降于地故谓
之落百姓如丧考妣言百姓之失尧如失父母也孔
氏云言百官感德思慕非也夫百姓有指百官而言
之者若尧典平章百姓是也有指民而言之者若论
语修已以安百姓是也此百姓盖指民而言之言尧
之德及于民也深且久其崩也百姓若失父母无小
大无远近皆然非独百官而已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卷二 第 41a 页 WYG0055-0050c.png
指其地而言之则曰四海指其人而言之则曰百姓
其实不异也而王氏云圣人之政其施不能无厚薄
则其报施之义亦不能无厚薄也此盖曲生穿凿无
义理也夫谓百姓如丧考妣者非是处苫块真如居
父母之丧也但谓忧愁不乐也惟忧愁不乐则于三
年之问遏密八音此盖相因之辞无有臣与民之异
也遏绝也密静也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也凡音
之起由人心生人心欢乐则八音之奏和悦而无有
其实不异也而王氏云圣人之政其施不能无厚薄
则其报施之义亦不能无厚薄也此盖曲生穿凿无
义理也夫谓百姓如丧考妣者非是处苫块真如居
父母之丧也但谓忧愁不乐也惟忧愁不乐则于三
年之问遏密八音此盖相因之辞无有臣与民之异
也遏绝也密静也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也凡音
之起由人心生人心欢乐则八音之奏和悦而无有
卷二 第 41b 页 WYG0055-0050d.png
厌斁苟其心一有所不乐则虽八音陈于前而心不
在焉不知其为乐也尧之崩也百姓哀慕如丧考妣
至于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此盖至诚所感自然而然
非有刑政以驱之也窃惟尧舜之世有后世所不可
跂及者二事驩兜共工之徒皆世之所谓大奸大恶
立于其朝非惟不逞其奸而反为世所用此其所不
可跂而及者一也尧老而舜摄者二十八年尧以天
子之尊不复以庶政自闻而退处于上舜以匹夫之
在焉不知其为乐也尧之崩也百姓哀慕如丧考妣
至于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此盖至诚所感自然而然
非有刑政以驱之也窃惟尧舜之世有后世所不可
跂及者二事驩兜共工之徒皆世之所谓大奸大恶
立于其朝非惟不逞其奸而反为世所用此其所不
可跂而及者一也尧老而舜摄者二十八年尧以天
子之尊不复以庶政自闻而退处于上舜以匹夫之
卷二 第 42a 页 WYG0055-0051a.png
贱摄行天子之事历年如是之久而谗间不生及尧
崩舜率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之丧然后即天子之
位内外大小无有纤豪之隙者此后世所不可跂而
及者二也且如唐明皇肃宗亲父子之间及肃宗即
位明皇处西内而程元振之徒一肆其谗问则父子
之间不啻如仇雠尧与舜初非有天属之亲而舜能
率天下以事尧使斯民戴尧之心无有厌斁及其崩
也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此其为难盖
崩舜率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之丧然后即天子之
位内外大小无有纤豪之隙者此后世所不可跂而
及者二也且如唐明皇肃宗亲父子之间及肃宗即
位明皇处西内而程元振之徒一肆其谗问则父子
之间不啻如仇雠尧与舜初非有天属之亲而舜能
率天下以事尧使斯民戴尧之心无有厌斁及其崩
也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此其为难盖
卷二 第 42b 页 WYG0055-0051b.png
本试于谐顽嚚刑二女也柳子厚智不足以知此且
谓尧不能使民忘之不能以天下授舜舜不能自系
于民不能以受尧之天下且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
遏密八音乃是舜归德于尧史尊尧之辞此盖以一
已之私意测度圣人者也子厚之心术盖可见矣
尚书全解卷二
谓尧不能使民忘之不能以天下授舜舜不能自系
于民不能以受尧之天下且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
遏密八音乃是舜归德于尧史尊尧之辞此盖以一
已之私意测度圣人者也子厚之心术盖可见矣
尚书全解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