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下
卷首下 第 1a 页 WYG0106-003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仪礼义疏卷首下
 朱子仪礼释宫(附论)
案仪礼之学当以宫室为先宫室既定然后人有


所丽器有所措升降往来之节可得而通也堂阶


房室之制古与今殊学者唯求之遗经而经文随


事散见各以意测欲求其是而得其全则难郑氏


生于汉末差为近古然已不能无差孔贾强傅注

卷首下 第 1b 页 WYG0106-0039b.png
义未有订正朱子仪礼释宫一篇荟萃前人诸说


先提其纲次疏其义胪列言之颇有端绪然疑者


未尽决而旧说之缪者亦未及悉正也兹取朱子


原文逐条考论冀以讲其是而去其非焉如左

宫室之名制不尽见于经其可考者宫必南乡庙在寝
东皆有堂有门其外有大门
 周官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宫南乡而庙居左
 则庙在寝东也寝庙之大门一曰外门其北盖直寝
卷首下 第 2a 页 WYG0106-0040a.png
 故士丧礼注以寝门为内门中门凡既入外门其乡
 庙也皆曲而东行又曲而北行案士冠礼宾立于外
 门之外主人迎宾入每曲揖至于庙门注曰入外门
 将东曲揖直庙将北曲又揖是也又案聘礼公迎宾
 于大门内每门每曲揖及庙门贾氏曰诸侯五庙大
 祖之庙居中二昭居东二穆居西每庙之前两旁有
 隔墙墙皆有閤门诸侯受聘于大祖庙大祖庙以西
 隔墙有三閤门东行至大祖庙凡经三閤门故曰每
 门也大夫三庙其墙与门亦然故宾问大夫大夫迎
卷首下 第 2b 页 WYG0106-0040b.png
 宾入亦每门每曲揖乃及庙门其说当考大夫士之
 门唯外门内门而已诸侯则三天子则五庠序则唯
 有一门乡饮酒乡射主人迎宾于门外入门即三揖
 至阶是也
 案宫南乡大门北直寝而庙在寝东此士大夫与诸
 侯天子之所同也士大夫二门则入大门曲而东即
 庙已诸侯三门库雉路庙在库门之内天子五门皋
卷首下 第 3a 页 WYG0106-0040c.png
 库雉应路庙亦在库门之内但天子之库门则为第
 二门耳其诸侯庙制贾氏以为东西平列与朱子所
 云大祖之庙在北左昭右穆以次而南者异似当以
 朱子之说为定朱子于此引贾氏之言亦未暇论及
 也 又案康成谓诸侯三门皋应路盖列国名号或
 有不同有此则缺彼故容有曰皋曰应者然以春秋
 经传及檀弓诸文参考之则当以库雉为正又陈氏
 祥道据桓二年榖梁传女嫁父送之不下堂母不出
 祭门诸母不出阙门阙门即雉门也如此则诸侯庙
卷首下 第 3b 页 WYG0106-0040d.png
 在雉门内诸侯庙在雉门内则天子可知又或言礼
 运仲尼与于蜡宾出游于观之上夫蜡宾则在庙也
 两观则雉门也既蜡而出游于观则庙在雉门内矣
 其说亦皆有理存之以备考此云庙在库门之内者
 据周官小宗伯及礼记郊特牲郑注也
堂之屋南北五架中脊之架曰栋次栋之架曰楣
 乡射记序则物当栋堂则物当楣注曰是制五架之
卷首下 第 4a 页 WYG0106-0041a.png
 屋也正中曰栋次曰楣前曰庪贾氏曰中脊为栋栋
 前一架为楣楣前接檐为庪今见于经者唯栋与楣
 而已栋一名阿士昏礼宾升当阿致命注曰阿栋也
 入堂深示亲亲贾氏曰凡宾升皆当楣此深入当栋
 故云入堂深也又聘礼宾升亦当楣贾氏曰凡堂皆
 五架则五架之屋通乎上下而其广狭隆杀则异尔
 案五架者举其檩数之也若以其地则四架而已自
 檐至楣为一架自楣至栋为一架自栋至后楣为一
 架自后楣至北墉为一架此则以两檩之閒数之盖
卷首下 第 4b 页 WYG0106-0041b.png
 南北分为四段以为行礼之节焉此通乎上下者也
 其实屋深架宽檩数必不止于此无论天子诸侯制
 度宏阔即以士屋计之空中一架昏礼妇馈奥设舅
 姑之席而于北墉下设妇席焉特牲礼奥设尸席而
 于北墉下设祝席焉丧礼则尸床含床之东北有置
 襚衣之床焉度周尺非二丈许不足以容也瓦屋峻
 四分之一则一椽之长当二丈五尺有奇恐中挠而
卷首下 第 5a 页 WYG0106-0041c.png
 不足以胜瓦巳是则庪与楣楣与栋之閒必益之以
 檩而皆为小梁以承之然后椽稍短檩稍密而不虞
 其折厌也今士庶家听事前楣与后楣相距为四架
 而古人只以两架目之是可證巳至大夫以上至天
 子诸侯殿屋之制其进愈深则为檩愈密盖以数架
 合作一架但多一檩则增一重梁尔然则古人总谓
 之五架之屋者则何也凡屋之制中虚而旁实中虚
 则唯有两楹焉以便于行礼若东西两序与东西两
 荣则皆壁也其壁之閒上承栋楣与庪之处皆有柱
卷首下 第 5b 页 WYG0106-0041d.png
 焉意壁閒之柱则以五为率檩有增而柱无增故虽
 天子诸侯之屋亦祇称五架与两架之閒虽多檩而
 皆可以小梁承之使行礼者视柱以为节则尤便也
 天子诸侯之寝庙上或以板为承尘则栋楣皆不可
 得而见可见者唯两旁之柱而已 又案阿未必是
 栋士昏礼主人拜于阼阶上宾升西面不应遽至栋
 下聘礼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閒注曰入堂深尊宾
卷首下 第 6a 页 WYG0106-0042a.png
 事贾氏曰前楣与栋之閒为南北堂之中夫以楣栋
 之閒为入堂深则昏宾之致命未必更深于此也考
 工记匠人职曰四阿重屋注曰四阿四注屋则阿宜
 近于檐霤矣岂阿即庪之别名抑指庪与楣之閒与
 春秋传成二年椁有四阿亦可见非当脊之栋也
后楣以北为室与房
 后楣之下以南为堂以北为室与房室与房东西相
 连为之少牢主人室中献祝祝拜于席上坐受注曰
 室中迫狭贾氏曰栋南两架北亦两架栋北楣下为
卷首下 第 6b 页 WYG0106-0042b.png
 室南壁而开户以两架之閒为室故云迫狭也昏礼
 宾当阿致命郑云入堂深明不入室是栋北乃有室
 也序之制则无室乡射记序则物当栋堂则物当楣
 注曰序无室可以深也乡射席宾南面注曰不言于
 户牖之閒者此射于序贾氏曰无室则无户牖故也
 释宫云无室曰榭即序也
 案室与房东西相连为之盖中室而左右房也其閒
卷首下 第 7a 页 WYG0106-0042c.png
 各以墉隔之东房之东西房之西则东西夹室也其
 閒亦各以墉隔之夫以两架之閒为室固迫狭矣然
 以士昏士丧特牲诸礼考之则其南北相距亦不甚
 浅若太浅则不能以容而稍深则又非一椽之所能
 胜也然则后楣与北墉之閒必更有檩焉又可见矣
 室中迫狭房中可知中一閒宜稍广于旁之两閒未
 有室窄而房反宽者也 又案序无室康成云尔未
 见其必然也乡射记笾豆出自东房有房则必有室
 若并无房则笾豆无所置之且如其说则后楣之下
卷首下 第 7b 页 WYG0106-0042d.png
 便为北墉比寻常五架之屋又少一架恐无此规制
 也敖氏继公曰乡庠州序大小深浅有差堂之庭深
 于序故进退其物以合侯道之数其序亦有室亦有
 夹与庠不异其言近是详见本篇
人君左右房大夫士东房西室而已
 聘礼记若君不见使大夫受聘升受负右房而立大
 射荐脯醢由左房是人君之房有左右也公食记筵
卷首下 第 8a 页 WYG0106-0043a.png
 出自东房注曰天子诸侯左右房贾氏曰言左对右
 言东对西大夫士唯东房西室故直云房而已然案
 聘礼宾馆于大夫士君使卿还玉于馆宾退负右房
 则大夫亦有右房矣又乡饮记荐出自左房少牢主
 妇荐自东房亦有左房东房之称当考
 案乡射记笾豆出自东房特牲礼豆笾铏在东房记
 宾长兄弟之荐自东房如此者非一言左对右言东
 对西何于天子诸侯则云尔于大夫士则不云尔乎
 经文同而疏解异是引人入岐路也至聘礼使卿还
卷首下 第 8b 页 WYG0106-0043b.png
 玉宾受圭退负右房而立经明言右房可以无疑矣
 贾氏则曰今不在大夫庙于正客馆故有右房夫前
 此归饔时经固曰及庙门宾揖入矣后此公馆宾宾
 辟注曰君在庙门敬也至宾将去而释皮帛于堂楹
 之閒亦以馆于庙而礼其神也何独于还玉而忽不
 在庙乎经无易馆之文贾氏何以知之祇以右房二
 字有碍于其东房西室之说故多此周折耳朱子云
卷首下 第 9a 页 WYG0106-0043c.png
 当考亦疑东房西室之不然后之人所当继朱子之
 志而详核之者也胡为弃经而任疏乎
室中西南隅谓之奥
 邢炳曰室户不当中而近东西南隅最为深隐故谓
 之奥而祭祀及尊者常处焉
 案邢氏之意盖谓日光从室户入则帷西北隅受之
 而西南隅不及焉故云深隐也
东南隅谓之窔东北隅谓之宧(窔一叫反又音杳宧音颐)
 郭氏曰窔亦隐闇
卷首下 第 9b 页 WYG0106-0043d.png
 案士丧记朔月童子埽室聚诸窔以其为户之所掩
 故隐闇与
西北隅谓之屋漏
 诗所谓尚不愧于屋漏是也曾子问谓之当室之白
 孙炎曰当室日光所漏入也郑谓当室之白西北隅
 得户明者
 案奥与屋漏两隅相当户在室壁之东偏而日光漏
卷首下 第 10a 页 WYG0106-0044a.png
 入则屋漏与户相距不远而四隅左右适均亦可见
 矣
室南其户户东而牖西
 说文曰户半门也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月令疏曰
 古者窟居开其上取明雨因霤之是以后人名室为
 中霤开牖者象中霤之取明也牖一名乡其扇在内
 案士虞祝阖牖户如食閒启户启牖乡注曰牖先阖
 后启扇在内也乡牖一名是也
 案户东牖西其在室中视之盖左右均也意室之南
卷首下 第 10b 页 WYG0106-0044b.png
 壁分为四股中二股为户牖之閒东一股以其半为
 户户之东为壁启户则户掩于壁其处谓之窔西一
 股以其半为牖牖之西为壁启牖则牖掩于壁其处
 谓之奥如此则左右适均而案之士丧之室位特牲
 少牢尸祝佐食之行礼亦多合者 又案乡牖一名
 盖以豳诗塞向墐户之向解之然诗笺云向北出牖
 也且曰塞则亦未必有交窗也乡与牖自是不同敖
卷首下 第 11a 页 WYG0106-0044c.png
 氏于士虞礼读启牖为句乡如初为句不从郑氏解
户牖之閒谓之依
 郭氏曰牖东户西也觐礼斧扆亦以设之于此而得
 扆名士昏注曰户西者尊处以尊者及宾客位于此
 故又曰客位
 案牖东户西则壁也依设于壁之南如屏风然行礼
 于堂则此为客位故曰尊处行礼于室则此不为尊
 处也士虞记曰佐食无事则出户负扆南面以佐食
 而南面于此则此不为尊处而士亦有依又可见矣
卷首下 第 11b 页 WYG0106-0044d.png
 敖氏继公曰依自天子至于士皆设之天子则饰以
 斧文耳
户东曰房户之閒
 士冠注曰房西室户东也寝庙以室为主故室户专
 得户名凡言户者皆室户若房户则兼言房以别之
 大夫士房户之閒于堂为东西之中案诗疏曰乡饮
 酒义尊于房户之閒宾主共之由无西房故以房与
卷首下 第 12a 页 WYG0106-0045a.png
 室户之閒为中也又乡饮席宾于户牖閒而义曰坐
 宾于西北则大夫士之户牖閒在西而房户閒为正
 中明矣人君之制经无明證案释宫两阶閒谓之乡
 郭氏曰人君南乡当阶閒则人君之室正中其西为
 右房而户牖閒设扆处正中矣又案斯干诗筑室百
 堵西南其户笺曰天子之寝左右房异于一房者之
 室户也疏曰大夫唯有一东房故室户偏东与房相
 近天子诸侯既有右房则室当在其中其户正中比
 一房之室户为西当考
卷首下 第 12b 页 WYG0106-0045b.png
 案房户之閒亦有楹焉以承梁之北端其南则当东
 楹其地楹西则稍窄以其距室户近也楹东则稍宽
 以其距房户差远也若设席于此则必在楹东盖不
 可当梁下也士冠礼庶子冠于房外士昏记母南面
 于房外皆指此处若乡饮酒礼尊两壶于房户閒特
 牲礼尊于户东少牢礼司宫尊两甒于房户之閒则
 在楹之西偪近室房之东与 又案乡饮酒义所云
卷首下 第 13a 页 WYG0106-0045c.png
 坐宾于西北与夫宾主夹尊者中室而东西有房论
 宾主之大分宾未尝不在西北未尝不与主夹尊也
 且西房之外三宾之席在焉亦是西北之宾坐可不
 谓夹尊乎殆未可执此以为大夫士无西房之證也
 有西房则房户之閒不为东西之中矣 又案斯干
 诗朱子诗传之解与此异当以传为正传曰西南其
 户天子之宫其室非一在东者西其户在北者南其
 户犹言南东其亩也此云当考可见笺疏原非定解
 若此语于正寝与庙言之则西户既不可通而于百
卷首下 第 13b 页 WYG0106-0045d.png
 室亦不相贯矣扆在户牖之閒当室正中则户在其
 东无可疑者孔氏乃云其户正中比一房之室户为
 西殊不可晓户在正中则扆当于何所设之而牖又
 设于何处邪
房户之西曰房外
 士昏记母南面于房外女出于母左士冠礼尊于房
 户之閒若庶子则冠于房外南面注曰谓尊东也是
卷首下 第 14a 页 WYG0106-0046a.png
 房户之西得房外之名也房之户于房南壁亦当近
 东士昏记注北堂在房中半以北洗南北直室东隅
 东西直房户与隅閒隅閒者盖房东西之中两隅閒
 也房中之东其南为夹洗直房户而在房东西之中
 则房户在房南壁之东偏可见矣
 案士冠礼庶子冠于房外房外即房户之閒是也但
 设席则近房设尊则近户耳士昏记妇洗在北堂直
 室东隅注云洗南北直室东隅东隅谓室东北隅也
 东西直房户与隅閒谓东直房户西直室东隅于二
卷首下 第 14b 页 WYG0106-0046b.png
 者之閒设洗不谓房东西之中两隅閒也设洗处盖
 于庪下而当房之西半之中閒以房之广计之偏西
 四分之一尔若房户则当房南壁之中朱子于经传
 通解士冠礼下注云房户宜当南壁东西之中是也
 可见此云近东者非定论矣至房中之东即夹也乃
 云房中之东其南为夹则沿公食礼贾疏之误也辨
 在后 又案房户外之东曰房东有司彻司宫以爵
卷首下 第 15a 页 WYG0106-0046c.png
 授妇赞者于房东注云房户外之东士昏礼尊于房
 户之东士丧礼君视大敛祝负墉南面皆谓房外之
 东也则房户当南壁东西之中而不偏东弥可见矣
房中半以北曰北堂有北阶
 士昏记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注曰北堂房中半以
 北贾氏曰房与室相连为之房无北壁故得北堂之
 名案特牲记尊两壶于房中西墉下南上内宾立于
 其北东面南上宗妇北堂东面北上宗妇在内宾之
 北乃云北堂又妇洗在北堂而直室东隅是房中半
卷首下 第 15b 页 WYG0106-0046d.png
 以北为北堂也妇洗在北堂而士虞礼主妇洗足爵
 于房则北堂亦通名房中矣大射工人士与梓人升
 下自北阶注曰位在北堂下则北阶者北堂之阶也
 案北阶即侧阶顾命一人冕执锐立于侧阶以其在
 北曰北阶以其无偶曰侧阶以其在东房故奔丧又
 谓之东阶然则西房之北有壁而无阶亦可推矣
堂之上东西有楹
卷首下 第 16a 页 WYG0106-0047a.png
 楹柱也古之筑室者以垣墉为基而屋其上唯堂上
 有两楹而已楹之设盖于前楣之下案乡射射自楹
 閒注曰谓射于庠也又曰序则物当栋堂则物当楣
 物画地为物射时所立处也堂谓庠之堂也又曰豫
 则钩楹内堂则由楹外当物北面揖豫即序也钩楹
 绕楹也物当栋而升射者必钩楹内乃北面就物则
 栋在楹之内矣物当楣而升射者由楹外北面就物
 又郑氏以为物在楹閒则楹在楣之下也又案尔雅
 释宫曰梁上楹谓之棁棁侏儒柱也梁楣也侏儒柱
卷首下 第 16b 页 WYG0106-0047b.png
 在梁之上则楹在楣之下又可知矣
 案楹在前楣之下今屋皆然无可疑者然不独前楣
 也即后楣之下亦有之若以垣墉为基而屋其上则
 民閒蜗居陋室容有之未可以槩士大夫之寝庙也
 盖楹者所以承大梁之两端而楣之两端即置于梁
 端之上梁上短柱二以承小梁小梁之上短柱一以
 承栋凡两檩交接处必有枅焉有枅然后檩止而不
卷首下 第 17a 页 WYG0106-0047c.png
 动是知凡檩之端未有无柱者即如前庪之下无壁
 当有六柱焉商颂曰旅楹有闲亦其徵矣且如北堂
 无壁若无柱以承庪则庪何恃以为固乎檩皆有柱
 岂大梁之北端而顾无柱邪然则后楣下之两楹特
 以砌于壁閒不系行礼之节故经传无文耳其实必
 有也室与东西房以此为界天子诸侯之制则然矣
 士大夫乃舍其两楹而中为之壁夫岂其然 又案
 尔雅楣谓之梁郭注门户上横梁此与堂上之楣与
 梁名同而实异犹车制轮人之轵舆人之轵非一物
卷首下 第 17b 页 WYG0106-0047d.png
 也门上楣亦名梁梁与楣为一若堂上则梁纵而楣
 横梁与楣为二当别之
堂东西之中曰两楹閒
 公食礼致豆实陈于楹外簋实陈于楹内两楹閒言
 楹内外矣又言两楹閒知凡言两楹閒者不必与楹
 相当谓堂东西之中尔
 案朱子盖谓但当东西之中则虽稍南稍北而皆为
卷首下 第 18a 页 WYG0106-0048a.png
 两楹閒也 又案士丧礼下篇朝祖正柩于两楹閒
 注云乡户牖也则户牖之閒适当两楹之閒康成亦
 云尔矣贾氏以为在两楹之閒而近西曲说也户牖
 之閒适当两楹之閒则中室而东西房明矣
南北之中曰中堂
 聘礼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閒注曰中堂南北之中
 也入堂深尊宾事也贾氏曰后楣以南为堂堂凡四
 架前楣与栋之閒为南北堂之中公当楣拜讫更前
 北侵半架受玉故曰入堂深也案东楹之閒侵近东
卷首下 第 18b 页 WYG0106-0048b.png
 楹非堂东西之中而曰中堂则中堂为南北之中明
 矣又士丧注中以南谓之堂贾氏曰堂上行事非专
 一所若近户即言户东户西近房即言房外之东房
 外之西近楹即言东楹西楹近序即言东序西序近
 阶即言阼阶上西阶上其堂半以南无所继属者即
 以堂言之祝淅米于堂是也
 案稍南稍北而皆为两楹閒则南北之中稍东稍西
卷首下 第 19a 页 WYG0106-0048c.png
 而皆为中堂亦可见矣
堂之东西墙谓之序
 郭氏曰所以序别内外
 案序之墙皆在柱閒序端当南齐两楹而端之止处
 亦柱也自序端至檐柱则无墙自堂以退入于东西
 厢由此
序之外谓之夹室
 公食礼大夫立于东夹南注曰东于堂贾氏曰序以
 西为正堂序东有夹室今立于堂下当东夹是东于
卷首下 第 19b 页 WYG0106-0048d.png
 堂也又宰东夹北西面贾氏曰位在北堂之南与夹
 室相当特牲礼豆笾铏在东房注曰东房房中之东
 当夹北则东夹之北通为房中矣室中之西与右房
 之制无明文东夹之北为房中则西夹之北盖通为
 室中其有两房者则西夹之北通为右房也与
 案西夹之北若通为室中是室之广直底于西荣之
 下也如此则奥与屋漏处于极西既与康成所云室
卷首下 第 20a 页 WYG0106-0049a.png
 中迫狭者不相似而户明所入亦不能回曲而达于
 西荣之下且牖当西夹与堂隔一序墙而所谓户牖
 閒者亦不可以为节盖不然矣然则东夹之北通为
 房中亦未必然也公食礼既曰东夹南又曰东夹北
 明此一閒之全乎夹也宰立于东夹北与大夫之立
 于东夹南者遥相对南者既在庭北者亦当在屋外
 不应在屋内凡行礼待事之位唯妇人则在房中其
 馀无不露立者宰与内官之士非妇人也胡为而位
 于房中乎敖氏继公曰东夹北北堂下之东方也一
卷首下 第 20b 页 WYG0106-0049b.png
 语可以破群疑矣 夹者以其在两旁夹中之室房
 与堂也通言之皆谓之堂析言之则北一架当为夹
 室以其前为堂则后为室又与正室平列而夹房也
 夹室亦于楣下为墉而两旁有户牖与正室同不则
 不成为室且无奥则不可以藏祧主矣康成云鬼神
 尚幽闇 路寝夹室虽不藏主亦当有户牖顾命西
 夹南乡之席其当户牖之閒与
卷首下 第 21a 页 WYG0106-0049c.png
夹室之前曰箱亦曰东堂西堂
 觐礼记注东箱东夹之前相翔待事之处特牲注西
 堂西夹之前近南尔贾氏曰即西箱也释宫曰室有
 东西厢曰庙郭氏曰夹室前堂是东箱亦曰东堂西
 箱亦曰西堂也释宫又曰无东西箱有室曰寝案顾
 命疏寝有东夹西夹士丧死于适寝主人降袭绖于
 序东注曰序东东夹前则正寝亦有夹与箱矣释宫
 所谓无东西厢者或者谓庙之寝也与凡无夹室者
 则序以外通谓之东堂西堂案乡射主人之弓矢在
卷首下 第 21b 页 WYG0106-0049d.png
 东序东大射君之弓矢适东堂大射之东堂即乡射
 之东序东也此东西堂堂各有阶案杂记夫人奔丧
 升自侧阶注曰侧阶旁阶奔丧妇人奔丧升自东阶
 注曰东阶东面阶东面阶则东堂之阶其西堂有西
 面阶也
 案东西堂即东西厢固也细别之则自后楣以南通
 谓之堂而箱则又在堂之南畔其当前楣以外乎凡
卷首下 第 22a 页 WYG0106-0050a.png
 言相者皆指近边之处也又序端以南无壁由堂之
 中而旁通乎此亦是边际故曰两相相厢箱并通
 尔雅但云无东西厢有室曰寝不云无夹室也若无
 夹室则只有正屋三閒无旁屋二閒求之经记多不
 合者故朱子疑其或谓庙之寝也大射君之弓矢适
 东堂谓东堂之下也东堂之下即东夹南也但其地
 尚过东荣以东不尽于夹南耳乡射之东序东即此
 则学宫亦有两夹室明矣 侧阶即北堂下之侧阶
 杂记与顾命一也以其在东故奔丧曰东阶以其在
卷首下 第 22b 页 WYG0106-0050b.png
 北而北乡故大射仪曰北阶若西房之北则无之以
 其无偶故曰侧也妇人升降由此故今俗犹称母为
 北堂也东西堂之两旁无所谓东面阶西面阶者后
 人之臆说于经无文 凡妇人之专礼由正阶昏礼
 亲迎妇从降自西阶入门升自西阶妇见舅姑升自
 西阶舅姑飨妇妇降自阼阶是也妇人从丈夫相次
 而行者由正阶士丧礼下篇迁祖从柩升自西阶既
卷首下 第 23a 页 WYG0106-0050c.png
 祖妇人降自阼阶反哭入庙妇人升降自阼阶适殡
 宫升自阼阶是也其不从丈夫相次而行者则出入
 由闱门升降自侧阶如特牲少牢之祭士丧之朝夕
 哭皆然夫人奔丧何独不然未见有所为东面阶西
 面阶也者
东堂下西堂下曰堂东堂西
 大射宾之弓矢止于西堂下其将射也宾降取弓矢
 于堂西堂西即西堂下也特牲主妇视饎爨于西堂
 下记曰饎爨在西壁则自西壁以东皆谓之西堂下
卷首下 第 23b 页 WYG0106-0050d.png
 矣又大射执幂者升自西阶注曰羞膳者从而东由
 堂东升自北阶立于房中则东堂下可以达北堂也
 案东当西堂即东夹西夹之南是也乡射纳射器宾
 与大夫之弓倚于西序主人之弓矢在东序东此在
 东西堂上近序端而倚之也众弓倚于堂西则西堂
 下之西也司射比众耦于堂西众宾适堂西继三耦
 而立东上若有东面者则北上据此则直序以外东
卷首下 第 24a 页 WYG0106-0051a.png
 西壁以内通谓之堂东堂西矣士虞饎爨在东壁以
 其近壁故以壁为节也燕礼小臣师一人在东堂下
 南面大射小臣师从者在东堂下南面少牢司宫摡
 豆笾于东堂下则在东堂之南而未离乎堂也特牲
 主妇视饎爨于西堂下者盖爨近西壁炊者负壁东
 乡而镬在其东主妇就而视之不可云西壁故遥继
 西堂而言西堂下耳其近序则曰序东序西近阶则
 曰阶东阶西乡射司射倚弓与扑于西阶西亦曰东
 方西方士丧礼东方之馔东堂下也乡射拾取矢后
卷首下 第 24b 页 WYG0106-0051b.png
 者授有司于西方西堂下也 又案主妇视饎当降
 自北阶则西堂下亦可达北堂以其四畔皆县故周
 环可通行耳
堂角有坫
 士冠礼注坫在堂角士丧礼疏堂隅有坫以土为之
 或谓堂隅为坫也
 案当从堂隅为坫之说未必别以土为之此与反坫
卷首下 第 25a 页 WYG0106-0051c.png
 之坫盖异
堂之侧边曰堂廉
 乡饮设席于堂廉注曰侧边曰廉丧大记疏堂廉堂
 基南畔廉棱之上也又乡射众弓倚于堂西矢在其
 上注曰上堂西廉则堂之四周皆有廉也
 案天子诸侯四注屋则堂之四周皆当有廉若大夫
 士两下之屋则东西荣之下盖无廉也乡射所云堂
 西廉者仍是南廉之侧畔近檐一节耳盖东西荣下
 之墙至南檐则稍有不尽也
卷首下 第 25b 页 WYG0106-0051d.png
升堂两阶其东曰阼阶
 士冠注阼酢也东阶所以答酢宾客也每阶有东西
 两廉聘礼饔鼎设于西阶前陪鼎当内廉此则西阶
 之东廉以其近堂之中故曰内廉也士之阶三等案
 士冠降三等受爵弁注曰下至地贾氏曰匠人云天
 子之堂九尺贾马以为阶九等诸侯堂宜七尺阶七
 等大夫宜五尺阶五等士宜三尺故阶三等也两阶
卷首下 第 26a 页 WYG0106-0052a.png
 各在楹之外而近序案乡射升阶者升自西阶绕楹
 而东燕礼媵爵者二人升自西阶序进东楹之西酌
 散交于楹北注曰楹北西楹之北则西阶在西楹之
 西矣士冠礼冠于东序之筵而记曰冠于阼丧礼攒
 置于西序而檀弓曰周人殡于西阶之上故知阶近
 序也
 案阼阶亦曰东阶檀弓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是也
 西阶亦曰宾阶顾命次路在宾阶面是也阶之两旁
 为廉西阶以东为内西为外东阶以西为内东为外
卷首下 第 26b 页 WYG0106-0052b.png
 阶之阔疑如车两轮之度而稍宽其旁以长石甃之
 不为阶级上端与堂廉平而下端底于地丧礼棺之
 升降用轴轴之广大略如车则阶可推矣阶近序亦
 不偪序乡饮宾降立于阶西当序聘礼归饔宾阶西
 再拜稽首是阶外序内犹略有馀地也特牲堂下之
 尊一设于阼阶东一设于西阶西其当阶与序之閒
 与升阶不并行射礼上射先升下射从之中等礼当
卷首下 第 27a 页 WYG0106-0052c.png
 然也抑阶亦不甚广若太广则恐妨于乐县耳
堂下至门谓之庭三分庭一在北设碑
 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士昏礼疏
 碑在堂下三分庭一在北案聘礼归饔饩醯醢夹碑
 米设于中庭注曰庭实固当庭中言中庭者南北之
 中也列当醯醢南米在醯醢南而当庭南北之中则
 碑三分庭一在北可见矣聘礼注又曰设碑近如堂
 深堂深谓从堂廉北至房室之壁三分庭一在北设
 碑而碑如堂深则庭盖三堂之深也又案乡射之侯
卷首下 第 27b 页 WYG0106-0052d.png
 去堂三十丈大射之侯去堂五十四丈则庭之深可
 知而其隆杀之度从可推矣
 案中庭有以东西之中言之者特牲记佐食无事则
 中庭北面乡射设楅于中庭南当洗士丧置重于中
 庭参分庭一在南此或上或下而皆为东西之中也
 有以南北之中言之者士丧荐车直东荣注云于中
 庭聘礼公揖入立于中庭又曰摈者退中庭又曰宰
卷首下 第 28a 页 WYG0106-0053a.png
 夫受币于中庭至还玉于宾馆大夫降中庭此或左
 或右而皆为南北之中也至设碑之处及庭之浅深
 则未有易决者设洗南北以堂深经之明文也若设
 碑亦如堂深则洗何不取节于碑曰南当碑而必曰
 以堂深乎乡射设楅于中庭南当洗亦经之明文也
 不曰当碑而曰当洗则设洗设楅之处不当设碑之
 处可见矣楅之南司马所有事若有碑焉则碍也聘
 礼归饔饪一牢鼎九陪鼎三北上上当碑醯醢百瓮
 夹碑十以为列是醯醢在碑之两旁饪鼎腥鼎之内
卷首下 第 28b 页 WYG0106-0053b.png
 而稍出其北也公食礼不亲食而致庶羞陈于碑内
 庭实陈于碑外聘礼还玉于宾馆宾自碑内听命皆
 不见碑南北之节祭义君牵牲入庙门丽于碑此牲
 君亲射之则碑之距堂盖不仅如设洗设楅之度也
 敖氏继公以为在庭东西南北之中者理或然与士
 丧下篇朝祖讫降柩注谓柩车在阶閒少前参分庭
 之北经不以碑为节则碑之不设于三分庭一在北
卷首下 第 29a 页 WYG0106-0053c.png
 也亦足以徵之矣碑盖圆而卑有孔檀弓丰碑与桓
 楹并言知其圆也高则有妨于射事且碑之为言卑
 知其卑也以系牲知有孔也 凡经言阶閒者亦东
 西之中也以近阶故不曰中庭而曰阶閒特牲执事
 之俎陈于阶閒士虞馔黍稷两敦于阶閒士丧遂匠
 纳车于阶閒既祖妇人降即位于阶閒 又案庭三
 堂之深大夫士之寝庙或然未可以槩诸侯天子之
 寝庙及学宫也乡射侯道五十弓弓六尺则三十丈
 自侯至门必有数丈馀地矢乃不集于门以三十六
卷首下 第 29b 页 WYG0106-0053d.png
 丈约计之则堂之深十二丈一架之深四丈矣士大
 夫之屋制焉得如许深长乎士大夫射礼皆于学宫
 行之盖以其寝之庭不足以容射故也则学宫之庭
 其因射事而特深为之与庭虽深而堂未必取足于
 三之一也势不能也诸侯燕射于寝侯道与乡射同
 若大射三侯侯道九十弓则庭不止于百弓矣郑氏
 以为射于郊学敖氏继公以为亦射于寝诸侯之寝
卷首下 第 30a 页 WYG0106-0054a.png
 与学庭则深矣其堂恐亦未可以三分庭之一为率
 也
堂涂谓之陈
 郭氏曰堂下至门径也其北属阶其南接门内霤案
 凡入门之后皆三揖至阶昏礼注三揖者至内霤将
 曲揖既曲北面揖当碑揖贾氏曰至内霤将曲者至
 门内霤主人将东宾将西宾主相背时也既曲北面
 者宾主各至堂涂北行向堂时也至内霤而东西行
 趋堂涂则堂涂接于霤矣既至堂涂北面至阶而不
卷首下 第 30b 页 WYG0106-0054b.png
 复有曲则堂涂直阶矣又案聘礼饔鼎设于西阶前
 陪鼎当内廉注曰辟堂涂也则堂涂在阶廉之内矣
 乡饮三揖注曰将进揖当陈揖当碑揖陈即堂涂也
 案堂涂谓之陈尔雅释宫文其北属阶其南属门内
 霤固已自北而直南至尽处必有一折东西行乃南
 行而出门也其入也亦然考工记匠人职堂涂十有
 二分注云谓阶前若今令甓裓也分其督旁之修以
卷首下 第 31a 页 WYG0106-0054c.png
 二分为峻据此则堂涂盖稍隆起亦或以砖甃之其
 中庭若三分一之南一之北则又为之识别以便于
 行礼者与诗陈风曰中唐有甓尔雅又曰庙中路谓
 之唐 又案士冠礼三揖敖氏继公云主人揖而入
 门右西面宾入门而左东面主人乃与宾三揖三揖
 者于入门左右之位揖三分庭一在南揖三分庭一
 在北揖也与注疏三揖之法异初疑其不然既而读
 乡饮之文曰众宾皆入门左北上主人与宾三揖乡
 射之文曰众宾皆入门左东面北上宾少进主人以
卷首下 第 31b 页 WYG0106-0054d.png
 宾三揖夫东面北上而后三揖则方其至霤而曲固
 不揖也宾少进乃有三揖则初北面时亦不揖也于
 此分三揖之部位则初发足时一揖三分庭而南与
 北各一揖乃势所必然而设碑之节亦不得不于南
 北之中矣盖敖氏之于经析理精而用心审实有出
 于汉宋诸儒之上者
中门屋为门门之中有闑
卷首下 第 32a 页 WYG0106-0055a.png
 士冠礼席于门中闑西阈外注曰闑橛也玉藻疏闑
 门之中央所竖短木也释宫曰樴在地者谓之臬郭
 氏曰即门橛也然则闑者门中所竖短木在地者也
 其东曰闑东其西曰闑西
 案中门屋为门谓东西之中也其南北亦当屋之极
 与闑在两门之中央祇有一而已聘礼疏以为有东
 闑西闑非也
门限谓之阈
 释宫曰柣谓之阈郭氏曰阈门限邢炳曰谓门下横
卷首下 第 32b 页 WYG0106-0055b.png
 木为内外之限也其门之两旁木则谓之枨枨闑之
 閒则谓之中门
 案中门谓一门之中以其有闑故不以两门之中为
 中而以一门之中为中也 又案门上横于两枨之
 閒者亦曰楣尔雅楣谓之梁郭注门户上横梁是也
 与楣栋之楣异
阖谓之扉
卷首下 第 33a 页 WYG0106-0055c.png
 邢炳曰阖门扉也其东扉曰左扉门之广狭案士昏
 礼纳徵俪皮记曰执皮左首随入注曰随入为门中
 阸狭贾氏曰皮皆横执之门中阸狭故随入也匠人
 云庙门容大扃七个注曰大扃牛鼎之扃长三尺七
 个二丈一尺彼天子庙门此士之庙门降杀甚小故
 云阸狭也推此则自士以上宫室之制虽同而其广
 狭则异矣
 案东扉左扉据士昏记及士丧礼卜日而言也凡入
 门由闑右只在一边执皮则两手张开故士昏随入
卷首下 第 33b 页 WYG0106-0055d.png
 此与射礼升阶不并行意略同皆礼当如此非必以
 门之阸狭也以天子之门二丈一尺降杀之士门应
 尚宽不至不容二人并入聘礼记凡庭实随入以诸
 侯之庙门而庭实亦随入则不因门之阸狭可见矣
夹门之堂谓之塾
 释宫曰门侧之堂谓之塾郭氏曰夹门堂也门之内
 外其东西皆有塾门一而塾四其外塾南乡案士虞
卷首下 第 34a 页 WYG0106-0056a.png
 礼陈鼎门外之右匕俎在西塾之西注曰塾有西者
 是室南乡又士冠礼摈者负东塾注曰东塾门内东
 堂负之北面则内塾北乡也
 案塾有堂有室云夹门之堂以堂包室而言也门一
 而塾四外塾南乡内塾北乡皆无可疑但堂与室之
 区分未知如何或云栋之下为壁隔断内外各以其
 一为塾近壁一半为室近檐一半为堂而皆无户牖
 如房与北堂之制然月令疏谓祀灶祀门祀行皆在
 庙门外先设席于庙门之奥又诸侯衅庙礼雍人割
卷首下 第 34b 页 WYG0106-0056b.png
 鸡屋下当门郏室割鸡于室中注曰郏室门夹之室
 也有奥有夹室则似非无户牖者 又案士丧卜日
 奠龟于西塾上士虞羞燔俎在内西塾上皆云上则
 塾高于庭矣然凡有事于塾者皆无升降之文是无
 阶也无阶而云上者塾盖高于庭一级行者一拾足
 即升塾故不言升降与门与塾平亦高于庭一级故
 凡出入及士丧荐车与柩车之出皆无升降也门塾
卷首下 第 35a 页 WYG0106-0056c.png
 高于庭而卑于堂制之宜也敖氏继公谓塾高于堂
 而东西有阶恐无此理
门之内两塾之閒谓之宁
 聘礼宾问卿大夫迎于外门外及庙门大夫揖入摈
 者请命宾入三揖并行注曰大夫揖入者省内事也
 既而俟于宁也凡至门内霤为三揖之始上言揖入
 下言三揖并行则俟于霤南门内两塾閒可知矣李
 巡曰宁正门内两塾閒义与郑同谓之宁者以人君
 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周人门与堂修
卷首下 第 35b 页 WYG0106-0056d.png
 广之数不著于经案匠人云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
 广四修一堂修谓堂南北之深其广则益以四分修
 之一也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门堂通谓门与塾其
 广与修取数于堂得其三之二室三之一者两室与
 门各居一分也以夏后氏之制推之则周人之门杀
 于堂之数亦可得而知矣
 案大夫士本无所谓宁者注家强以门内两塾閒当
卷首下 第 36a 页 WYG0106-0057a.png
 之非其实也即天子诸侯宁立之处亦不在此周官
 司士正朝仪之位天子之治朝也聘礼夕币及受命
 于朝诸侯之治朝也皆立于路门之外未有在门内
 者若在门内两塾之閒则何以遍揖群臣乎天子外
 屏屏在路门之外天子负之以立屏近而门稍远诸
 侯内屏屏在路门之内诸侯在门外遥负之以立门
 近而屏稍远曰门屏之閒谓之宁者犹言门屏相近
 之处未可执二者之中閒以求之也若泥于二者之
 閒内屏者宁在门之内则不便于揖群臣外屏者宁
卷首下 第 36b 页 WYG0106-0057b.png
 在屏之外直几于面墙矣而可乎曲礼疏谓天子外
 屏屏在路门之外而近应门亦虑面墙之不可而又
 泥閒字耳若近应门则仍是内屏不必舍近求远取
 节于路门而曰外屏矣觐礼侯氏肉袒告听事出自
 屏南适门西先出而后屏南则屏在门外而距门不
 远可见也庙门如此路门可推大夫以帘士以帷不
 过贴近寝门县挂一物以蔽外内迥非外屏内屏之
卷首下 第 37a 页 WYG0106-0057c.png
 比即其家有私朝如鲁敬姜所云内朝庀季氏之家
 政者宁立之处亦必在寝门之外然则门之内两塾
 之閒固不可以宁之名被之也 屋制修广之数虽
 不见于经但据士之昏丧祭礼以其室中所容之人
 与器物约之其修必二丈许乃足以容也今即以二
 丈为率计之修二丈广则二丈一尺或中一閒稍宽
 则广二丈五尺旁四閒广各二丈与室居堂三之一
 合堂与室则深八丈广十丈五尺矣其檐宇及东西
 两端之墙址当在其外门之修广郑氏以为取数于
卷首下 第 37b 页 WYG0106-0057d.png
 堂得其三之二则门屋之修五丈六尺广七丈此门
 与两塾之全数也郑又云室三之一者两室与门各
 居一分也似即指两塾为室矣如此则总为三閒中
 一閒为门而旁两閒为塾塾有堂有室此但言室不
 言堂则以室包堂而言与每閒广二丈三尺三寸三
 分寸之一其门一閒除柱与两枨外两扉广二丈有
 奇一扉之广丈许天子庙门广二丈一尺两门则四
卷首下 第 38a 页 WYG0106-0058a.png
 丈二尺士不及其半则诸侯大夫降杀之数亦略可
 推矣 又案士冠礼摈者负东塾敖氏继公曰东塾
 西塾其北盖与东西堂相对而广亦如之以乡射礼
 特牲礼及公食礼序立之位参考之则敖氏之言良
 是盖宅势当整方不应门屋偏窄于堂也若然则门
 屋亦五閒中一閒为门而旁各两閒为塾矣或曰塾
 四閒东西端各一閒为内塾次近门各一閒为外塾
 内塾北乡而南壁外塾南乡而北壁中閒各以墉隔
 之其堂室则于一閒之深以三分二为堂三分一为
卷首下 第 38b 页 WYG0106-0058b.png
 室考工所谓门三之二室三之一也未知是否
门之内外东方曰门东西方曰门西
 特牲注凡乡内以入为左右乡外以出为左右士冠
 注出以东为左入以东为右以入为左右则门西为
 左门东为右乡饮酒宾入门左燕礼卿大夫皆入门
 右是也以出为左右则门东为左门西为右士冠主
 人迎宾出门左西面士虞侧亨于庙门外之右是也
卷首下 第 39a 页 WYG0106-0058c.png
 闑东曰臬右亦自入者言之也天子诸侯门外之制
 其见于经者天子有屏诸侯有朝案觐礼侯氏入门
 右告听事出自屏南适门西注曰天子外屏释宫屏
 谓之树郭氏曰小墙当门中曲礼疏天子外屏屏在
 路门之外诸侯内屏屏在路门之内此侯氏出门而
 隐于屏则天子外屏明矣释宫曰门屏之閒谓之宁
 谓宁在门之内屏之外此屏据诸侯内屏而言也诸
 侯路寝门外则有正朝大门外则有外朝案聘礼夕
 币于寝门外宰入告具于君君朝服出门左南乡注
卷首下 第 39b 页 WYG0106-0058d.png
 曰寝门外朝也入告入路门而告(寝门即路门)贾氏曰此
 路门外正朝之处也是正朝在寝门外也聘礼又曰
 宾死介复命柩止于门外若介死唯上介造于朝注
 曰门外大门外也必以柩造朝达其忠心又宾拜饔
 饩于朝注曰拜于大门外贾氏曰大门外诸侯之外
 朝也宾拜于朝无入门之文则诸侯外朝在大门外
 明矣是外朝在大门外也诸侯三朝其燕朝在寝燕
卷首下 第 40a 页 WYG0106-0059a.png
 礼是也正朝与外朝之制度不见于经盖不可得而
 考矣
 案少牢礼雍爨在门东南北上廪爨在其北陈鼎五
 三鼎在羊镬之西二鼎在豕镬之西既实鼎乃举鼎
 陈于门外之东方北面北上爨最东盖离东壁不远
 鼎在其西则稍近东塾至举而陈之则又西而当东
 塾矣士虞礼爨在庙门外之右陈鼎于门外之右匕
 俎在西塾之西大抵与吉祭东西相反是则自东竟
 西皆称门外皆以门为节也 外屏内屏之说已见
卷首下 第 40b 页 WYG0106-0059b.png
 于前路寝内朝有堂有阶燕礼射礼皆于斯论语摄
 齐升堂谓此也自路门以外治朝外朝皆无堂
寝之后有下室
 士丧记士处适寝又曰朔月若荐新则不馈于下室
 注曰下室如今之内堂正寝听朝事贾氏曰下室燕
 寝也然则士之下室于天子诸侯则为小寝也春秋
 传子大叔之庙在道南其寝在庙北其寝庙之寝也
卷首下 第 41a 页 WYG0106-0059c.png
 庙寝在庙之北则下室在适寝之后可知矣又案丧
 服传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宫而同财内
 则曰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士昏疏异宫者别有
 寝若不命之士父子虽大院同居其中亦隔别各有
 门户则下室之外又有异宫也
 案士有下室有异宫则自大夫而诸侯天子宫室必
 愈多矣随地异形不必皆南乡也诗所云筑室百堵
 西南其户者以此
自门以北皆周以墙
卷首下 第 41b 页 WYG0106-0059d.png
 聘礼释币于行注曰丧礼有毁宗躐行出于大门则
 行神之位在庙门外西方檀弓疏毁宗躐行毁庙门
 西边墙以出柩也士丧礼为坄于西墙下注曰西墙
 中庭之西特牲主妇视饎爨于西堂下记曰饎爨在
 西壁注曰西壁堂之西墙下门之西有墙则墙属于
 门矣西墙在中庭之西则墙周乎庭矣西壁在西墙
 下则墙周乎堂矣墙者墉壁之总名室中谓之墉昏
卷首下 第 42a 页 WYG0106-0060a.png
 礼尊于室中北墉下是也房与夹亦谓之墉冠礼陈
 服于房中西墉下聘礼西夹六豆设于西墉下是也
 堂上谓之序室房与夹谓之墉堂下谓之壁谓之墙
 其实一也随所在而异其名尔堂下之壁闱门在焉
 士冠礼冠者降适东壁见于母注曰适东壁者出闱
 门也时母在闱门之外妇人入庙由闱门士虞礼宾
 出主人送主妇亦拜宾注曰女宾也不言出不言送
 拜之于闱门之内闱门如今东西掖门释宫云宫中
 之门谓之闱郭氏曰谓相通小门也是正门之外又
卷首下 第 42b 页 WYG0106-0060b.png
 有闱门而在旁壁也
 案周以墙者即所谓宫墙也接门塾之两端而东西
 平列至东南隅西南隅则折而之北围庙寝之后皆
 周焉行神之位在西方则庙之西墙之外也丧大记
 非适子以于隐者为庐注曰不欲人属目盖庐于东
 南角则寝之东墙之内也然则墙亦当门屋之脊与
 其闱门寝之闱门在东壁庙之闱门则当在西壁妇
卷首下 第 43a 页 WYG0106-0060c.png
 人由之乃便也士冠礼冠者适东壁或其时母立于
 东夹之北与若出闱门则由东壁而北而西以行焉
 其有数庙而外为都宫者则都宫之西必有一总闱
 门而各庙又皆有闱门乃可以达也
人君之堂屋为四注大夫士则南北两下而已
 士冠礼设洗置于东荣注曰荣屋翼也燕礼设洗当
 东霤注曰人君为殿屋也案考工记殷四阿重屋注
 曰四阿若今四注屋殷人始为四注屋则夏后氏之
 屋南北两下而已周制天子诸侯得为殿屋四注卿
卷首下 第 43b 页 WYG0106-0060d.png
 大夫以下但为夏屋两下四注则南北东西皆有霤
 两下则唯南北有霤而东西有荣是以燕礼言东霤
 而大夫士礼则言东荣也霤者说文曰屋水流也徐
 锴注曰屋檐滴处荣者说文曰屋梠之两头起者为
 荣又曰屋齐谓之檐楚谓之梠郭璞注上林赋曰南
 荣屋南檐也义与说文同然则檐之东西起者为荣
 谓之荣者为屋之荣饰谓之翼者言其轩张如翚斯
卷首下 第 44a 页 WYG0106-0061a.png
 飞耳士丧升自前东荣丧大记降自西北荣是屋有
 四荣也门之屋虽人君亦两下为之燕礼之门内霤
 则门屋之北霤也凡屋之檐亦谓之宇士丧礼为铭
 置于宇西阶上注曰宇梠也说文曰屋边也释宫云
 檐谓之樀郭氏曰屋梠邢炳曰屋檐一名樀一名梠
 又名宇皆屋之四垂也宇西阶上者西阶之上上当
 宇也阶之上当宇则堂廉与坫亦当宇矣特牲主妇
 视饎爨于西堂下注曰南齐于坫其记又注曰南北
 直屋梠是也阶上当宇故阶当霤乡射记磬阶閒缩
卷首下 第 44b 页 WYG0106-0061b.png
 霤是也霤以东西为从故曰缩霤此霤谓堂之南霤
 也
 案夏屋无东西之霤而四注屋亦有两荣以其东西
 不尽于荣而尽于霤霤在荣之北故以霤为节也四
 霤者南北霤多东西霤少以其东西只一架也 屋
 荣之解说文与郭璞俱未明爽凡屋檐在前后荣在
 两旁檐横而荣则从未可混而言之也盖横互于栋
卷首下 第 45a 页 WYG0106-0061c.png
 上而为南北之界者曰脊脊之东西两端尽处有䲭
 吻俱外乡两端之墙为全屋之捍蔽者曰屋山以其
 上锐下阔似山形也荣在屋山之上自䲭吻南北两
 分迤逦而下或竟檐而止或不竟檐数尺而止其崇
 与广大约如屋脊而少杀但脊平而荣则自高递下
 如桥梁矣以左右言之曰东荣西荣士冠礼设洗当
 东荣是也以前后言之曰前荣后荣士丧礼复者升
 自前东荣降自后西荣是也是则屋稆非荣也许郭
 所云乃荣之前后端极于梠之东西端而止者耳然
卷首下 第 45b 页 WYG0106-0061d.png
 荣有不竟檐而止者则以檐梠为荣之说究不可通
 唯四注之殿屋则荣之竟于前后端者必乡四隅更
 加隆起而于其外为东西二霤许郭或指此之隆起
 者当之未可以概诸士大夫之庙寝也今南方之屋
 有荣者少閒有为之者俗称风火山墙但整方为之
 如屏风然而每架为高下与京师之式小异亦不竟
 檐而止贾氏曰荣屋翼也今之搏风岂以其阻当风
卷首下 第 46a 页 WYG0106-0062a.png
 势可以禦火故与朱子语类一条指墙外八字之板
 言之板不出于屋山之上非荣翼也况墙外有板者
 特其偶然非通式也古大夫士之庙若寝盖无无荣
 者如无荣直以屋山之墙为节可矣
此其著于经而可考者也
 礼经虽亡阙然于觐见天子之礼于燕射聘食见诸
 侯之礼馀则见大夫士之礼宫室之名制不见其有
 异特其广狭隆杀不可考耳案顾命成王崩于路寝
 其陈位也有设斧扆牖閒南乡则户牖閒也西序东
卷首下 第 46b 页 WYG0106-0062b.png
 乡东序西乡则东西序也西夹南乡则夹室也东房
 西房则左右房也侧阶则北阶也东堂西堂则东西
 箱也东垂西垂则东西堂之宇阶上也两阶戺则堂
 廉也宾阶面阼阶面则两阶前也左塾之前右塾之
 前则门内之塾也毕门之内则路寝门也又曰诸侯
 出庙门俟则与士丧礼殡宫曰庙合也然则郑氏谓
 天子庙及路寝如明堂制者盖未必然明堂位与考
卷首下 第 47a 页 WYG0106-0062c.png
 工记所记明堂之制度者非出于旧典亦未敢必信
 也又案书多士传天子之堂广九雉三分其广以二
 为内五分内以一为高东房西房北堂各三雉公侯
 七雉三分广以二为内五分内以一为高东房西房
 北堂各一雉伯子男五雉三分广以二为内五分内
 以一为高东房西房北堂各一雉士三雉三分广以
 二为内五分内以一为高有室无房堂注曰广荣閒
 相去也雉长三丈内堂东西序之内也高穹高也此
 传说房堂及室与经亦不合然必有所据姑存之以
卷首下 第 47b 页 WYG0106-0062d.png
 备参考
 案天子诸侯殿屋四注大夫士厦屋两下其馀名制
 相同而广狭深浅崇卑则异此东房西室之说所以
 未可信也康成谓宗庙路寝明堂同制盖必不然唯
 庙与寝则同耳明堂自当别论详见考工记匠人职

三分广以二为内是以三分之一为东西夹也五

 分内以一为高盖指檐宇之高也以广四修一计之
卷首下 第 48a 页 WYG0106-0063a.png
 则进深之数可得矣以瓦屋四分之法加之则脊高
 之数可得矣但其北堂未知所指以上下文义求之
 则北堂其即室与又谓士有室无房堂亦不可晓经
 文士屋皆有房有堂未见无房堂者若无房堂何以
 行礼民閒庐舍则有于檐下为壁而壁閒开门者左
 氏传所谓吾侪小人有阖庐以蔽风雨者此则于有
 室无房堂为近之礼不下庶人故也书传其以庶人
 之屋为士屋邪抑士之未仕者与庶人同邪
 朱子此篇虽通言天子诸侯大夫士宫室之制而意
卷首下 第 48b 页 WYG0106-0063b.png
 主于大夫士以仪礼一经多为大夫士言之也凡尺
 皆谓周尺考工记云人长八尺康成云中人张臂八
 尺张足六尺跬三尺步六尺武尺二寸武五为步四
 指四寸为握亦曰一肤亦曰一握亦曰一扶中人之
 手扼围九寸人头之长曰宣一尺三寸三分寸之一
 磬折之长四尺五寸参伍求之大约周之八尺当今
 之五尺以此为率则皆可推矣
卷首下 第 49a 页 WYG0106-0063c.png
钦定仪礼义疏卷首下
卷首下 第 49b 页 WYG0106-0063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