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上
卷首上 第 1a 页 WYG0106-001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仪礼义疏卷首上
 纲领一(此篇论本经源流及本经精蕴)
司马氏迁曰诸学者多言礼而鲁高堂生最本礼固自
 孔子时而其经不具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于今
 独有士礼高堂生能言之而鲁徐生善为容文帝时
 徐生以容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徐延徐襄是后能
 言礼为容者由徐氏焉
刘氏歆曰易曰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义有所
卷首上 第 1b 页 WYG0106-0018d.png
 错而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周曲为之防事为之制
 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朱子曰案礼经威仪礼器作经礼曲礼而中庸以礼)
 (经为礼仪臣瓒曰经礼谓冠昏吉凶盖以仪礼为经礼也近世叶梦得曰经礼制之凡也曲礼文之目也)
 及周之衰诸侯将踰法度恶其害已皆灭去其籍自
 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
 七篇讫孝宣世后苍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
 三家立于学官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苏氏林曰)
卷首上 第 2a 页 WYG0106-0019a.png
 (淹中里名也刘氏敞曰孔氏安国所得壁中书也)与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
 九篇(朱子曰五十六卷除十七正多三十九)及明堂阴阳王史氏记(隋经)
 (籍志云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王氏史氏记二十一篇)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
 夫之制虽不能备犹瘉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
 说(颜氏籀曰瘉与愈同胜也朱子曰张淳云如歆所言则高堂生所得独为士礼而今仪礼乃有天子)
 (诸侯大夫之礼居其大半疑今仪礼非高堂生之书但篇数偶同耳此则不深考于刘说所订之误又不)
 (察其所为士礼者特略举首篇以名之其曰推而致于天子者盖专指冠昏丧祭而言若燕射朝聘则士)
 (岂有是礼而可推耶) 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
 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
卷首上 第 2b 页 WYG0106-0019b.png
 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藏于秘府伏而未发
班氏固曰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朱子曰案此即今仪礼也十七)
 (本作七十临江刘敞云当作十七计其篇数则然今从之)
王氏充曰宣帝时河内女子坏老屋得佚礼一篇仪礼
 见在十六篇秦火之馀也
隋书经籍志曰高堂生传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淹中
 河间献王好古爱学得而献之合五十七篇并威仪
卷首上 第 3a 页 WYG0106-0019c.png
 之事宣帝时后苍最明其业乃为曲台记(如淳曰行礼射于曲)
 (台后苍为记故名曰曲台记)苍授梁人戴德及德从兄子圣沛人
 庆普三家并立后汉惟曹充传庆氏以授其子褒汉
 末康成传小戴之学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作
 注为郑氏学其丧服一篇子夏先传之诸儒多为注
 解今又别行(经籍志目录郑康成注仪礼十七卷王肃注仪礼十七卷马融注丧服经传一)
 (卷郑康成注丧服经传一卷王肃注丧服经传一卷晋给事中袁准注丧服经传一卷晋庐陵太守孔伦)
 (撰集注丧服经传一卷陈铨注丧服经传一卷宋大中大夫裴松之撰集注丧服经传一卷雷次宗著略)
 (注丧服经传一卷宋丞相咨议参军蔡超宗著集注丧服经传二卷齐东平太守田僧绍著集解丧服经)
卷首上 第 3b 页 WYG0106-0019d.png
 (传二卷梁步兵校尉五经博士贺玚撰丧服义疏二卷梁尚书左丞何佟之撰丧服经传义疏一卷梁通)
 (直郎裴子野撰丧服传一卷陈国子助教皇甫侃撰丧服文句义疏十卷陈国子祭酒谢峤撰丧服义十)
 (卷)
孔氏颖达曰仪礼之别有五名一则孝经说春秋说及
 中庸并云威仪三千二则礼器云曲礼三千三则礼
 说云动仪三千四则谓为仪礼五则汉书艺文志谓
 仪礼为古礼经凡五名所以三千者其履行周官五
卷首上 第 4a 页 WYG0106-0020a.png
 礼之别其事委曲条数繁广故也非谓篇有三千今
 行于世者惟十七篇而已外此则逸礼也 郑君六
 艺论云案艺文志儒林传传礼者十三家惟高堂生
 及五传弟子戴德戴圣名在也又案儒林传云汉兴
 高堂生传礼十七篇瑕丘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孟
 卿东海人事萧奋以授戴德戴圣熊氏云五传则高
 堂生萧奋孟卿后苍及戴德戴圣为五也此所传皆
 仪礼也
贾氏公彦曰秦燔灭典籍汉兴求录遗文之后有古文
卷首上 第 4b 页 WYG0106-0020b.png
 今文汉书云鲁人高堂生为汉博士传仪礼十七篇
 是今文也至武帝之末鲁恭王坏孔子宅得亡仪礼
 五十六篇其字皆以篆书是为古文也古文十七篇
 与高堂生所传者同而字多不同其馀三十九篇绝
 无师说秘在于馆
朱子曰礼书如仪礼尚完备于他书 礼仪三百便是
 仪礼中士冠诸侯冠天子冠礼之类此是大节有三
卷首上 第 5a 页 WYG0106-0020c.png
 百条如始加再加三加又如坐如尸立如齐之类皆
 是其中小目 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与
 高堂生所传同康成注此十七篇多举古文作某则
 是他当时亦曾见此壁中之书不知如何只解此十
 七篇而三十九篇不解竞无传焉 自汉以来凡天
 子之礼皆是将士礼来增加为之河间献王所得五
 十六篇却有天子诸侯之礼故班固谓愈于推士礼
 以为天子诸侯之礼者班固作汉书时此礼犹存不
 知何代何年失了可惜 今之仪礼其存者十七篇
卷首上 第 5b 页 WYG0106-0020d.png
 而其逸见于他书者犹有投壶奔丧迁庙衅庙中霤
 等篇其不可见者又有古经增多三十九篇而明堂
 阴阳王史氏记数十篇及河间献王所辑礼乐古事
 多至五百馀篇傥或有逸在其间者大率且以春官
 所领五礼之目约之则其初固当有三百馀篇无疑
 矣 前此犹有三礼通学究诸科礼虽不行而士犹
 得以诵习而知其说熙宁以来王安石变乱旧制废
卷首上 第 6a 页 WYG0106-0021a.png
 罢仪礼而犹存礼记之科弃经任传遗本宗末其失
 已甚
魏氏了翁曰河间献王二戴马郑相与保残补缺晋宋
 隋唐诸儒迭为发挥三礼得不尽亡自正义既出先
 儒全书泯不复见至金陵王氏又罢仪礼而士习于
 礼者滋鲜
熊氏禾曰仪礼为经大小戴记不过如春秋之左氏公
 榖乃其传耳
王氏应麟曰礼古经五十六篇今其篇名乃见于他书
卷首上 第 6b 页 WYG0106-0021b.png
 若学礼见贾谊传天子巡守礼见内宰注朝贡礼见
 聘礼注朝事仪见觐礼注烝尝礼见射人疏中霤礼
 见月令注疏诗泉水疏王居明堂礼见月令礼器注
 古大明堂礼昭穆篇见蔡邕论本命篇见通典聘礼
 志见苟子又有奔丧投壶迁庙衅庙曲礼少仪内则
 弟子职诸篇见大小戴记及管子 隋志河间献王
 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今
卷首上 第 7a 页 WYG0106-0021c.png
 逸篇之名有三正记别名记亲属记明堂记曾子记
 礼运五帝记见白虎通王度记见白虎通礼记注后
 汉舆服志注周礼疏王霸记见夏官疏瑞命记见论衡
 及文选注辨名记见春秋疏孔子三朝记见史记汉
 书注月令记大学志见蔡邕论 隋牛弘云案刘向
 别录及马宫蔡邕等所见当时有古文明堂礼王居
 明堂礼明堂图明堂大图明堂阴阳泰山通义其书
 皆亡
吴氏澄曰逸礼刘歆欲列之学官而诸博士不肯置对
卷首上 第 7b 页 WYG0106-0021d.png
 竟不得立孔郑所引逸中霤礼禘于太庙礼王居明
 堂礼皆其篇也唐初犹存诸儒曾不为意遂至于亡
丘氏浚曰古礼之传于世也有三仪礼礼记周礼也后
 世欲复古礼者必自仪礼始然仪礼止有士大夫礼
 而无有所谓天子礼者必合彼二礼与他书有及于
 礼者然后成全礼焉(以上论本经源流)
左传刘康公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
卷首上 第 8a 页 WYG0106-0022a.png
 动作礼仪威仪之则以定命也
荀氏况曰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
 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
 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于
 礼经而顺人心者皆礼者也
董氏仲舒曰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者所继之救当用
 此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
 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言
 百世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于虞而独不言所损益
卷首上 第 8b 页 WYG0106-0022b.png
 者其道一而所上同也
司马氏迁曰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 洋洋美德乎宰
 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礼官(索隐曰大)
 (行秦官主礼仪汉景帝改曰大鸿胪)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
 依人性而作仪其由来尚矣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
 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
 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是以君臣
卷首上 第 9a 页 WYG0106-0022c.png
 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
 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
刘氏向曰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刑
 罚之过或至死伤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而有司请
 定法削则削笔则笔救时务也至于礼乐则曰不敢
 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为其俎豆筦弦之间少
 不备因是绝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大不
 备惑莫甚焉夫教化之比于刑法刑法轻是舍所重
 而急所轻也且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
卷首上 第 9b 页 WYG0106-0022d.png
 也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
班氏固曰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 古者名
 位不同礼亦异数
荀氏爽曰昔者圣人建天地之中而谓之礼礼者所以
 兴福祥之本而止祸乱之源也夫寒热晦明所以为
 岁尊卑奢俭所以为礼易曰天地节而四时成孝经
 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尊卑之差上下之制也
卷首上 第 10a 页 WYG0106-0023a.png
郑氏康成曰礼者体也履也统之于心曰体践而行之
 曰履
王氏通曰冠礼废天下无成人矣昏礼废天下无家道
 矣丧礼废天下遗其亲矣祭礼废天下忘其祖矣
长孙氏无忌曰周公弘制斯文吉凶军宾嘉谓之五礼
 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成康由之而刑厝不用自
 礼失乐微风凋俗敝仲尼于是缉礼兴乐欲救时敝
 顾道郁不行故曰昏姻之礼废则淫僻之罪多乡饮
 酒之礼废则争斗之狱繁丧祭之礼废则骨肉之恩
卷首上 第 10b 页 WYG0106-0023b.png
 薄朝聘之礼废则侵陵之渐起
韩氏愈曰余尝苦仪礼难读又其行于今者盖寡沿袭
 不同复之无由考之于今诚无所用之然文王周公
 之法度粗在于是孔子曰吾从周谓其文章之盛也
 古书之存者希矣百氏杂家尚有可取况圣人之制
 度耶于是掇其大要奇辞奥旨著于篇学者可观焉
 惜乎吾不及其时揖让进退于其间呜呼盛哉
卷首上 第 11a 页 WYG0106-0023c.png
欧阳氏修曰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
 古者宫室车舆以为居衣裳冕弁以为服尊爵俎豆
 以为器金石丝竹以为乐以适郊庙以临朝廷以事
 神而治民其岁时聚会以为朝觐聘问欢欣交接以
 为射乡食飨合众兴事以为师田学校下至里闾田
 亩吉凶哀乐凡民之事莫不一出于礼由之以教其
 民为孝慈友悌忠信仁义者常不出于居处动作衣
 服饮食之间盖其朝夕从事者无非乎此也此所谓
 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使天下安习而行之不
卷首上 第 11b 页 WYG0106-0023d.png
 知所以迁善远罪而成俗也
司马氏光曰礼之为用大矣用之于身则动静有法而
 百行备焉用之于家则内外有别而九族睦焉用之
 于乡则长幼有伦而俗化美焉用之于国则君臣有
 叙而政治成焉用之于天下则诸侯顺服而纪纲正
 焉岂直几席之上户庭之间得之而不乱哉
王氏安石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
卷首上 第 12a 页 WYG0106-0024a.png
 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凡为礼者必诎其放敖之心逆
 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
 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故荀卿以为特劫以法
 度之威而为之于外耳此不思之过也人生而有严
 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
 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圣人苟不为之
 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
 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
 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卷首上 第 12b 页 WYG0106-0024b.png
张子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而非仁也 天之
 生物也有序物之既形也有秩知序然后经正知秩
 然后礼行
程子曰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且置两只椅子才不正便
 无序无序便乖乖便不和 礼之本出于民之情圣
 人因而道之耳礼之器出于民之俗圣人因而节文
 之耳圣人复出必因今之衣服器用而为之节文其
卷首上 第 13a 页 WYG0106-0024c.png
 所谓贵本而亲用者亦随时更斟酌而损益之耳
 古礼既废人伦不明以至治家皆无法度是不得立
 于礼也
曾氏巩曰礼者其本在于养人之性而其用在于言动
 视听之间使人之言动视听一于礼则安有放其邪
 心而穷于外物哉不放其邪心不穷于外物则祸乱
 可息而财用可充其立意微其为法远矣故设其器
 制其物为其数立其文以待其有事者皆人之起居
 出入吉凶哀乐之具所谓其用在乎言动视听之间
卷首上 第 13b 页 WYG0106-0024d.png
 者也后世不知其如此而或至于不敢为或为之者
 特出于其势之不得已故苟简而不能备希阔而不
 常行又不过用之于上而未有加之于民者也故其
 礼本在于养人之性而其用在于言动视听之间者
 历千馀年民未尝得接于耳目况于服习而安之者
 乎
陈氏祥道曰先王之治以礼为本其宫室衣服车旗械
卷首上 第 14a 页 WYG0106-0025a.png
 用有等其冠昏丧祭朝聘射御有仪即器以观理无
 非法象之所寓即文以观义无非道义之所藏使人
 思之而知所以教守之而知所以禁奢者不得骋无
 度之心俭者不得就苟难之节奇者不得以乱常邪
 者不得以害正此上下所以辨而民志所以定也晚
 周而下先王之制浸以埽地天下学者亦失其传故
 随武子不知殽烝孟僖子不知相礼范献子不知问
 讳曾子不知奠方鲁不知尚羔卫不知立市则时之
 知礼者盖鲜矣汉兴叔孙通之绵蕝礼仪徒规当时
卷首上 第 14b 页 WYG0106-0025b.png
 之近功而其法失于太卑鲁二生之论礼乐必期百
 年然后兴而其言失于太高贾谊有修礼之志而困
 于绛灌曹褒有定礼之议而沮于酺敏傅咸极论于
 晋而诮于流俗刘蕡发策于唐而弃于一时繇汉以
 来千有馀载礼之道终不明礼之事终不行也
朱子曰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
 礼有庸哉这个典礼自是天理之当然欠他一毫不
卷首上 第 15a 页 WYG0106-0025c.png
 得添他一毫不得惟圣人之心与天合一故行出这
 礼无一不与天合其间曲折厚薄浅深莫不恰好这
 都不是圣人自撰出都是天理决定合著如此 仪
 礼不是古人预作一书如此初间只是以义起渐渐
 相袭行相好只管切至于情文极细密周致处圣人
 见此意思好故录成书 仪礼事事都载在里面其
 间曲折难行处他都有个措置得恰好 凡礼有本
 有文自其施于家者言之则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其
 本也冠昏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其本者有家日
卷首上 第 15b 页 WYG0106-0025d.png
 用之常体固不可一日而不修其文又皆所以纲纪
 人道之终始虽其行之有时施之有所然非讲之素
 明习之素熟则其临事之际亦无以合宜而应节是
 以不可一日而不讲且习焉也 知崇礼卑礼以极
 卑为事故自饮食居处洒埽欬唾之间皆有仪则闻
 之若不厌行之若琐碎而不纲然惟愈卑故愈约与
 所谓极崇之知未可以差殊观也
卷首上 第 16a 页 WYG0106-0026a.png
吕氏祖谦曰周公制礼立于一时而万世不易自非圣
 人议礼则未有久而不变故贞观之礼不可行于显
 庆而显庆之礼不可行于开元
葛氏胜仲曰鲁昭公如晋自郊劳至赠贿无失礼女叔
 齐曰是仪也不可谓之礼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
 无失其民者也赵简子见子太叔问揖逊周旋之礼
 焉子太叔曰是仪也非礼也夫礼上下之纪天地之
 经纬民之所以生也二子可谓知礼之本末矣然制
 度文为虽礼之末舍此则安上治民之意无以寓则
卷首上 第 16b 页 WYG0106-0026b.png
 所谓礼之文者岂可不载述以诏后哉
杨氏复曰圣人胸中制作之妙尽天理节文之详经纬
 弥纶混成全体竭天下之心思莫能至焉是故其义
 密其辞严骤读其书者苦其难也复曩从朱文公读
 仪礼求其辞而不得则拟为图以象之图成而义显
 凡位之先后秩序物之轻重权衡礼之恭逊文明仁
 之忠厚恳至义之时措咸宜智之文理密察精粗本
卷首上 第 17a 页 WYG0106-0026c.png
 末昭然可见矣
魏氏了翁曰仪礼一经以之参考诸经尤有功
马氏廷鸾曰仪礼之书于奇词奥旨中有精义妙道焉
 于纤悉曲折中有明辨等级焉不惟欲人之善其生
 且欲人之善其死不惟致严于冠昏朝聘乡射而尤
 严于丧祭
敖氏继公曰夫子有言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
 神达于丧祭冠昏射御朝聘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
 国家可得而正也以夫子此言证之则是书也圣人
卷首上 第 17b 页 WYG0106-0026d.png
 其以为正天下之具也与
丘氏浚曰先王为治而必隆重于礼者盖以礼为教化
 之本所以遏民恶念而启其善端约之于仁义道德
 之中而使其不荡于规矩制度之外以至犯戒令罹
 刑宪焉有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矣是故知男女之
 有欲也则制昏礼以止其淫僻之行于情窦未开之
 先知饮食之易争也则制乡饮以止其争斗之狱于
卷首上 第 18a 页 WYG0106-0027a.png
 朵颐未动之始制丧祭之礼以止其背死忘生之念
 于哭临奠献之际制聘觐之礼以止其背畔侵陵之
 患于俎豆玉帛之间是皆不待欲动情胜而自有潜
 消速化之妙纵有过差不远而复尚何差谬而至于
 千里之辽绝乎
郝氏敬曰仪礼较周礼切近仪礼周旋裼袭合下有实
 地(以上论本经精蕴)
 纲领二(此篇论本经义例及读经方法)
贾氏公彦曰仪礼之次贱者为先又以士冠昏士相见
卷首上 第 18b 页 WYG0106-0027b.png
 为先后者以二十而冠三十而娶四十强而仕即有
 挚见乡大夫见国君之等又为乡大夫州长行乡饮
 酒乡射之事已下先吉后凶凶尽则又行祭祀吉礼
 也 仪礼有古文今文郑注礼之时以今古二字并
 之若从今文不从古文即今文在经如士冠礼篇闑
 阈之等于注内叠出古文𣙗蹙之属是也若从古文
 不从今文则古文在经注内叠出今文即士冠礼孝
卷首上 第 19a 页 WYG0106-0027c.png
 友时格郑注云今文格为嘏又丧服注今文无冠布
 缨之等是也若二字俱合义者则互换见之即士冠
 礼壹揖壹让升注云古文壹皆作一公食大夫三牲
 之肺不离赞者辩取之一以授宾注云古文一为壹
 是也又郑叠古今之文者皆释经义尽乃言之若叠
 古今之文讫须别释馀义者则在后言之即士冠礼
 孝友时格注云今文格为嘏又云醮者不祝之类是
 也 丧服记子夏为之作传不应自造还自解之记
 当在子夏之前又郑注礼记冠义云冠义者记于冠
卷首上 第 19b 页 WYG0106-0027d.png
 中之义也记时不同故有二记
朱子曰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遭秦灭学礼
 乐先坏汉晋以来诸儒补缉竟无全书其颇存者三
 礼而已周官一书固为礼之纲领至其仪法度数则
 仪礼乃其本经而礼记郊特牲冠义等篇乃其义疏
 耳 今仪礼多是士礼天子诸侯丧祭之礼皆不存
 其中不过有些小朝聘燕食之礼 仪礼是经礼记
卷首上 第 20a 页 WYG0106-0028a.png
 是解仪礼如仪礼有冠礼礼记便有冠义仪礼有昏
 礼礼记便有昏义以至燕射之类莫不皆然 仪礼
 礼之根本而礼记乃其枝叶
马氏廷鸾曰后世以仪礼为残阙之书徐而观之一士
 也而天子之士与诸侯之士不同上大夫与下大夫
 不同等而上之固有可得而推者矣
熊氏朋来曰仪礼名为十七篇实十五篇而已既夕乃
 士丧礼之下篇有司彻乃少牢之下篇也 仪礼是
 经礼记是传儒者恒言之及读仪礼则士冠礼自记
卷首上 第 20b 页 WYG0106-0028b.png
 冠义以后即记矣士昏礼自记士昏礼以后即记矣
 乡饮酒礼自记乡朝服而谋宾介以后即记矣乡射
 礼自记大夫与以后即记矣燕礼自记燕朝服于寝
 以后即记矣公食大夫礼自记不宿戒以后即记矣
 觐礼自记几俟于东箱以后即记矣士虞礼自记虞
 沐浴不栉以后即记矣特牲馈食礼自记特牲以后
 即记矣士丧礼自记士处适寝以后附在既夕者即
卷首上 第 21a 页 WYG0106-0028c.png
 士丧之记也既夕则启之昕以后即既夕之记也丧
 服每章有子夏传而记公子为其母以后又别为丧
 服之记其记文亦有传是子夏以前有此记矣十七
 篇惟士相见大射少牢馈食有司彻四篇不言记其
 有记者十有三篇大小戴固多格言而讹伪亦不免
 惟仪礼为礼经之稍完者先儒谓其文物彬彬乃周
 公制作之廑存者后之君子有志于礼乐勿以其难
 读而不加意也
汪氏克宽曰仪礼十七篇吉礼之存惟特牲篇乃诸侯
卷首上 第 21b 页 WYG0106-0028d.png
 之士祭祖祢之礼少牢及有司彻篇乃诸侯之卿大
 夫祭祖祢之礼凶礼之存唯丧服篇乃制尊卑亲疏
 冠绖衣服年月之礼士丧礼上下篇乃士丧其亲自
 始死至葬之礼士虞篇乃士既葬其亲日中而祭于
 殡宫之礼宾礼之存惟士相见礼篇乃士始承贽相
 见之礼聘礼篇乃诸侯相交久无事相聘之礼觐礼
 篇乃诸侯觐天子之礼嘉礼之存唯士冠礼乃士之
卷首上 第 22a 页 WYG0106-0029a.png
 子加冠之礼士昏礼乃士娶妻之礼乡饮酒礼乃乡
 大夫宾兴贤能之礼乡射礼乃士为州长会民射于
 州序之礼燕礼乃诸侯燕其臣之礼大射仪乃诸侯
 将有祭祀与群臣燕饮而射之礼公食大夫礼乃诸
 侯以礼食邻国小聘大夫之礼自此之外如朝宗会
 同郊祀大飨帝大丧之礼盖皆逸遗军礼又无存
敖氏继公曰周氏此书为侯国而作也冠昏相见乡饮
 乡射士丧既夕士虞特牲凡九篇皆言侯国之士礼
 少牢上下二篇皆言侯国之大夫礼聘食燕大射四
卷首上 第 22b 页 WYG0106-0029b.png
 篇皆言诸侯之礼惟觐礼一篇则言诸侯朝天子之
 礼然主于诸侯而言也丧服篇中言诸侯及公子大
 夫士之服详矣其间虽有诸侯与诸侯之大夫为天
 子之服然亦皆主于诸侯与其大夫而言也由是观
 之则此书为侯国之书无疑矣 是经言士礼特详
 其于大夫则但见其祭礼耳而昏礼丧礼无闻焉是
 其亡逸者也公食大夫礼云设洗如飨谓如其公飨
卷首上 第 23a 页 WYG0106-0029c.png
 大夫之礼也而经无是礼焉又诸侯之有觐礼但用
 于王朝耳若其邦交亦当有相朝相飨相食之礼又
 诸侯当有丧礼祭礼而今皆无闻焉是亦其亡逸者
 也由此言之经之篇数不止于十七亦可见矣
郝氏敬曰今人用字尚象古人用字尚音尚象者辨其
 点画尚音者切其音响如角柶之柶为匙也宾厌介
 之厌为压也孝子圭为之圭为蠲也苴刌茅之苴为
 藉也一溢米之溢为扼也栗阶之栗为历也闾中之
 闾为驴也锡衣之锡为緆也交错以辩之辩为遍也
卷首上 第 23b 页 WYG0106-0029d.png
 绥祭之绥为堕也面枋之枋为柄也若此类响切而
 意合故古人随宜用之(以上论本经义例)
荀氏况曰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于礼
 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张子曰看得仪礼则晓得周礼与礼记
程子曰学礼者考文必求先王之意得意乃可以沿革
 子厚以礼教学者最善使学者先有所㨿守
卷首上 第 24a 页 WYG0106-0030a.png
朱子曰礼学是一大事不可不讲然亦须看得义理分
 明后及之乃佳不然徒弊精神无补于学问之实也
礼记要兼仪礼读如冠礼丧礼乡饮酒礼之类仪

 礼皆载其事礼记只发明其理读礼记而不读仪礼
 许多理皆无安著处 礼之趋翔登降揖逊皆须习
 汉礼志如大射等礼虽不行却依旧令人习人自传
 得一般今虽是不能行亦须是立科令人习得也是
 一事 古者礼学是专门名家始终理会此事故学
 者有所传授终身守而行之凡欲行礼有疑者辄就
卷首上 第 24b 页 WYG0106-0030b.png
 质问所以上自宗庙朝廷下至士庶乡党典礼各各
 分明汉唐时犹有此意如今直是无人 仪礼虽难
 读然伦类若通则其先后彼此展转参照足以互相
 发明久之自贯通也 前贤常患仪礼难读以今观
 之只是经不分章记不随经而注疏各为一书故使
 读者不能遽晓 大扺说礼都要先求其义岂知古
 人所以讲明其义者盖缘其仪皆在其具并存耳闻
卷首上 第 25a 页 WYG0106-0030c.png
 目见无非是礼故于此论说其义皆有依据 仪礼
 疑处难卒说但看时随手劄记向后因读他处邂逅
 或有发明自不费力 德明问编丧祭礼当依先生
 指授以仪礼为经戴记为传周礼作旁证曰和通典
 也须看就中却有议论更革处语毕却云子晦正合
 且做切已工夫只管就外边文字上走支离杂扰不
 济事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程子曰心要在腔子里且如曾子
 于礼上纤细无不理会过及其语孟敬子则曰动容
卷首上 第 25b 页 WYG0106-0030d.png
 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俗
 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须有缓急先后之序须将操
 存工夫做本然后逐段逐义去看方有益只管支离
 杂看都不成事 礼废久矣读者见其节文度数之
 详有若未易究者往往未有习行而已有望风退怯
 之意又或见其堂室之广给使之多仪物之盛而窃
 自病其力之不足未能有举而行之者殊不知礼书
卷首上 第 26a 页 WYG0106-0031a.png
 之文虽多而身亲试之或不过于顷刻其物虽博而
 亦有所谓不若礼不足而敬有馀者
敖氏继公曰此经已亡逸者固不可复见矣其幸存者
 吾曹安可不尽心而讲明之乎继公沉潜既久忽若
 有得一开卷则心目之间如亲见古人于千载之上
 而与之揖让周旋于其间盖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而不自知者
郝氏敬曰不读仪礼不见古人周详缜密之思读十七
 篇而人伦日用品节度数无不在其中矣 饮食衣
卷首上 第 26b 页 WYG0106-0031b.png
 服升降禓袭坐起拜立别其嫌而明其微制其外而
 养其中故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
 君子存之学礼者所当默识也 礼非强作是人道
 之经纬无礼则无人道是书所言冠昏丧祭品节秩
 序皆天理之不得不然其间烦琐难行者则时势古
 今之异学礼者所以贵达也 读礼切忌附合凡礼
 家言非出一人一手世远传疑安得尽同但据本文
卷首上 第 27a 页 WYG0106-0031c.png
 解释同者自然吻合异者不妨并存牵强比附失之
 愈远(以上论读经方法)
 纲领三(此篇论诸家醇疵及后代礼仪)
范氏蔚宗曰汉兴诸儒颇修艺文东京学者亦各名家
 而章句多者或乃百馀万言康成括囊大典网罗众
 家删裁繁芜刋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王父豫
 章君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康成常以为仲尼之门
 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
北史儒林传曰汉世郑康成并为众经注解易诗书礼
卷首上 第 27b 页 WYG0106-0031d.png
 论语孝经大行于河北自魏末大儒徐遵明兼通之
 其后三礼并出徐遵明之门传业于熊安生后生能
 通礼经者多是安生门人诸生尽通小戴于周仪兼
 通十二三焉大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礼
 则同遵于郑氏
隋书儒林传曰马光少好学尤明三礼为儒者所宗山
 东三礼学者自熊安生后唯宗光一人刘炫与诸儒
卷首上 第 28a 页 WYG0106-0032a.png
 修定五礼自为状曰周礼礼记并堪讲授仪礼用功
 盖少
贾氏公彦曰周礼注者则有多门仪礼所注后郑而已
 其为章疏则有齐信都黄庆隋李孟悊二家庆则举
 大略小经注疏漏犹登山远望而近不知悊则举小
 略大经注稍周似入室近观而远不察二家之疏互
 有修短案士冠三加有缁布冠皮弁爵弁既冠又著
 玄冠以见于君有此四种之冠故记人下陈缁布冠
 委貌周弁以释经之四种经与记都无天子冠法而
卷首上 第 28b 页 WYG0106-0032b.png
 李云委貌与弁皆天子始冠之冠李之谬也丧服一
 篇凶礼之要郑注引礼记檀弓云绖之言实也明孝
 子有忠实之心故为制此服焉而黄氏妄云衰以表
 心绖以表首黄之谬也黄李之谬略言其一馀足见矣
唐书曰孔颖达与颜师古王恭等受诏撰五经义训凡
 百馀篇曰正义王恭讲三礼别为义證甚精博
窦氏俨曰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聂崇义垂髦之岁笃
卷首上 第 29a 页 WYG0106-0032c.png
 志礼经会国朝创制彝器迨于车服乃究其轨量亲
 自规模于是博采三礼旧图凡得六本大同小异遂
 钻研寻择推较详求躬命缋素凡旧图之是者率由
 古典否者以实裁量作程立制昭示无穷
晁氏公武曰崔灵恩少笃学尤精礼传仕魏归梁为博
 士甚拙朴及解析精义尽极精致正始之后不尚经
 术咸事虚谈公卿大夫取文具而已而灵恩经明行
 修凡两载王郑异同皆援引古谊商略其可否 贾
 公彦永徽中仕至太学博士世称其发挥郑学最为
卷首上 第 29b 页 WYG0106-0032d.png
 详明仪礼疏五十卷黄庆李孟悊各有疏义公彦删
 二疏为此书国朝尝诏邢炳正之 三礼图聂崇义
 周世宗时被旨纂集以郑康成阮谌綦毋君梁正夏
 侯伏明张镒六家图刋定
陈氏祥道曰古礼十七卷释文一卷识误一卷永嘉张
 淳忠甫所校前有目录一卷载大小戴刘向篇第异
 同以古监本校定识其误而为之序 庐陵李如圭
卷首上 第 30a 页 WYG0106-0033a.png
 宝之尝为释宫经所载堂室门庭今人所不晓者一
 一释之
朱子曰郑康成考礼名数大有功事事都理会得 仪
 礼疏得不甚分明 前贤之说虽或繁冗然其源流
 深远气象从容实与圣贤微意隐然默契 读此书
 乃知汉儒之学有补于世教者不小 刘原父七经
 向见其初成之本后未得也计此亦是刘公少时作
 不然则亦以其多而不能精耶 如陆农师礼象陈
 用之礼书亦甚该博陈氏胜陆氏 仪礼难得善本
卷首上 第 30b 页 WYG0106-0033b.png
 郑注贾疏之外先儒旧说多不复见陆氏释文亦甚
 疏略近世永嘉张淳校定印本又为一书以识其误
 号为精密然亦不能无舛谬但此本较他本为最胜

又论文庙释奠祭器云祭器并依聂崇义礼图之

 样式某见政和年中议礼局铸造祭器皆考三代器
 物遗法制度精密气象淳古足见一时文物之盛可
 以为后世法绍兴十五年曾有旨以其样制开说印
卷首上 第 31a 页 WYG0106-0033c.png
 造颁付州县遵用今州县既无此本而所颁降仪式
 印夲尚仍聂氏旧图之陋未为得也 又乞修三礼
 劄子云顷尝与一二学者考订礼说欲以仪礼为经
 而取礼记及诸经史杂书所载有及于礼者皆以附
 于本经之下具列注疏诸儒之说略有端绪而私家
 无书检阅无人抄写久之未成欲望特诏有司许就
 秘书省太常寺关借礼乐诸书自行招致旧曰学徒
 十馀人令其编类踏官屋与之居处逐月量支钱米
 以及饮食纸札油烛之费差拨抄写贴司二十馀名
卷首上 第 31b 页 WYG0106-0033d.png
 候给局日量支犒赏可以兴起废坠垂之永久使士
 知实学异时可为圣朝制作之助
宋史艺文志曰聂崇义三礼图集注二十卷陈祥道注
 解仪礼三十二卷周燔仪礼详解十七卷李如圭仪
 礼集释十七卷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二十三卷张淳
 仪礼识误一卷黄馀续仪礼经传通解二十九卷又
 仪礼集传集注十四卷杨复仪礼图解十七卷魏了
卷首上 第 32a 页 WYG0106-0034a.png
 翁仪礼要义五十卷 三礼辨李心传撰以仪礼之
 说与郑氏辨者八十四皆有㨿
黄氏干曰始余创二礼粗就质之先师先师喜曰所立
 丧祭礼规模甚善他日取吾所编家乡邦国王朝礼
 悉用此规模更定之
朱氏在曰经传通解二十三卷盖先君晚岁之所新定
 是为绝笔之书次第具见于目录惟书数一篇缺而
 未补而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诸侯相见礼八篇
 则犹未脱稿也其曰集传集注者此书之旧名也凡
卷首上 第 32b 页 WYG0106-0034b.png
 十四卷为王朝礼而卜筮篇亦缺馀则先君所草定
 而未暇删改者也今皆不敢有所增益悉从其稿至
 于丧祭二礼则尝以规模次第属之门人黄干俾之
 类次他日书成亦当相从于此庶几此书始末具备
杨氏复曰勉斋先生所修祭礼本经则特牲少牢有司
 彻大戴则衅庙所补者则自天神地祇百神宗庙以
 至因事而祭者如建国迁都巡守师田行役祈禳及
卷首上 第 33a 页 WYG0106-0034c.png
 祭服祭器事序始终其纲目尤为详备 先生嘉定
 己卯丧礼始克成编以次将修祭礼即以其稿授复
 自此朝披夕阅不敢释卷时在先生左右咨问抄识
 以待笔削不幸先生即世日迈月征今十馀年南康
 学宫旧有家乡邦国王朝礼(文献通考云朱子仪礼经传通解已成书其子)
 (在刻之南康)及张侯虙续刋丧礼又取祭礼稿并刋之故
 四方朋友皆有祭礼稿本未有取其书而修定之者
 窃不自揆遂据稿本参以所闻稍加更定以续成其
 书 严陵赵彦肃尝作特牲少牢二礼图质诸先师
卷首上 第 33b 页 WYG0106-0034d.png
 先师喜曰更得冠昏图及堂室制度并考之乃为佳
 尔复今所图者则高堂生十七篇之书也釐为家乡
 邦国王朝丧祭则因先师经传通解之义例也附仪
 礼旁通图于其后则制度名物之总要也区区用心
 虽不敢谓无遗误庶几或有以得先师之心焉
熊氏禾曰文公晚年为经传通解大纲细目具载历门
 人黄勉斋杨信斋三世克成书旧有刻本兵烬之后
卷首上 第 34a 页 WYG0106-0035a.png
 板帙散亡兼初本所纂注疏语类伤繁后信斋为之
 图解又复过略而文公初志将欲通经及诸史志会
 要等书与夫开元开宝政和礼斟酌损益以为百王
 之大法而志则未遂今得考亭以来诸名儒参校订
 定墨本拟板行以便流布仍于所补仪礼各卷篇目
 之下参以历代沿革之制又关洛以来诸儒折中之
 说辑为仪礼外传以附其后庶可继先儒未毕之志
敖氏继公曰仪礼旧有康成注予辄删其不合于经者
 意义有未足则取疏记或先儒之说补之又未足则
卷首上 第 34b 页 WYG0106-0035b.png
 附以一得之见名曰仪礼集说
吴氏澄曰朱子尝与东莱吕氏商订三礼篇次吕氏既
 不及答晚年所编校仪礼经传则其条例与前所商
 订又不同矣(以上论诸家醇疵)
司马氏迁曰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至高
 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扺皆袭秦
 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有变改
卷首上 第 35a 页 WYG0106-0035c.png
班氏固曰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奉常诸弟子共定者
 咸为选首
范氏蔚宗曰光武中兴笃好文雅明帝继轨尤重经术
 明帝幸三雍尊养五更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
 执经问难于前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
 异肃宗称制临决如石渠故事 章和元年正月召
 曹褒诣嘉德门令小黄门持班固所上叔孙通汉仪
 十二篇敕褒曰此制散略多不合经今宜依礼条正
 使可施行于南宫东观尽心集作褒既受命乃次序
卷首上 第 35b 页 WYG0106-0035d.png
 礼事依准旧典杂以五经谶记之文撰次天子至于
 庶人冠昏吉凶终始制度以为百五十篇写以二尺
 四寸简其年十二月奏上
沈氏约曰汉魏以来各揆古今之中以通一代之仪司
 马彪集后汉众注以为礼仪志魏初则王粲卫觊典
 定众仪蜀朝则孟光许慈创理制度晋始则荀觊郑
 冲详定晋礼江左则荀崧刁协缉理乖紊其间名儒
卷首上 第 36a 页 WYG0106-0036a.png
 通学诸所论叙往往新出非可悉载
长孙氏无忌曰秦并吞九国尽收其礼仪归之咸阳惟
 采其尊君抑臣以为时用至于儒林道尽诗礼为烟
 汉叔孙通起朝仪西京以降用相裁准咸称当世之
 美黄初之详定朝仪太始之削除乖谬则宋书言之
 备矣梁武始命群儒明山严植之陆琏贺玚司马褧
 裁成大典沈约等咸在参详陈武平建业多准梁旧
 后齐则博士熊安生等在周则苏绰卢辨宇文㢸并
 习于仪礼者也隋高祖命牛弘辛彦之等采梁及北
卷首上 第 36b 页 WYG0106-0036b.png
 齐仪注以为五礼云
欧阳氏修曰自汉以来史官所记事物名数降登揖让
 拜俛伏兴之节皆有司之事尔所谓礼之末节也梁
 以来始以其当时所行传于周官五礼之名各立一
 家之学唐初即用隋礼至太宗时中书令房玄龄等
 因隋之礼增以天子上陵朝庙养老大射讲武读时
 令纳皇后皇太子入学太常行陵合朔陈兵大社等
卷首上 第 37a 页 WYG0106-0036c.png
 为吉礼六十一篇宾礼四篇军礼二十篇嘉礼四十
 二篇凶礼十一篇是为贞观礼高宗又诏太尉长孙
 无忌等增之为一百三十卷是为显庆礼其文杂以
 式令而义府敬宗方得幸多希旨傅会事既施行议
 者皆以为非上元三年诏复用贞观礼由是终高宗
 世贞观显庆二礼兼行而有司临事远引古义与二
 礼参考增损之无复定制开元十年以国子司业韦
 绦为礼仪使以掌五礼十四年通事舍人王岩上疏
 请删去礼记旧文而益以今事诏付集贤院议学士
卷首上 第 37b 页 WYG0106-0036d.png
 张说以为礼记不刋之书去圣久远不可改易而唐
 贞观显庆礼仪注前后不同宜加折衷以为唐礼乃
 诏集贤院学士右散骑常侍徐坚等撰定为一百五
 十卷是为大唐开元礼由是唐五礼之文始备 贞
 元中太常礼院修撰王泾考次历代郊庙沿革之制
 及其工歌祝号而图其坛屋陟降之序为郊祀录十
 卷元和十一年秘书郎修撰韦公肃又录开元已后
卷首上 第 38a 页 WYG0106-0037a.png
 礼文损益为礼阁新仪三十卷十三年太常博士王
 彦威为曲台新礼三十卷又采元和以来王公士民
 婚祭丧葬之礼为续曲台礼三十卷
宋史曰宋开宝中命御史中丞刘温叟等撰开宝通礼
 二百卷本唐开元礼而损益之既又定通礼义纂一
 百卷景祐四年贾昌朝撰太常新礼及祀仪嘉祐中
 欧阳修纂集散失命官设局主通礼而记其变及新
 礼以类相从为一百卷赐名太常因革礼大观初置
 议礼局请分秩五礼诏依开宝通礼之序政和元年
卷首上 第 38b 页 WYG0106-0037b.png
 续修成四百七十七卷
程子曰冠昏丧祭礼之大者今人都不以为事某旧尝
 修六礼(原注冠昏丧祭乡相见)将就后被召遂罢今更一二年
 可成家间多恋河北旧俗未能遽更易然大率渐使
 知义理一二年书成可皆如法
朱子曰仪礼多是士礼邦国人君者仅存一二叔孙通
 所制及曹褒所修固已非古然今亦不存唐开元显
卷首上 第 39a 页 WYG0106-0037c.png
 庆二礼显庆已亡开元袭隋书为之本朝修开宝礼
 多本开元而颇加详备及政和间修五礼一时奸邪
 以私智损益疏略牴牾更没理会 魏徵以小戴礼
 综汇不伦更作类礼二十篇数年而成太宗美其书
 录寘内府今此书不复见甚可惜也 二程与横渠
 多是古礼温公则大槩本仪礼而参以今之可行者
 要之温公较稳若伊川礼则祭祀可用昏礼惟温公
 者好 又家礼序曰三代之际礼经备矣然其存于
 今者宫庐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节皆已不宜于世
卷首上 第 39b 页 WYG0106-0037d.png
 世之君子虽或酌以古今之变更为一时之法然亦
 或详或略无所折衷至或遗其本而务其末缓于实
 而急于文自有志好礼之士犹或不能举其要而困
 于贫窭者尤患其终不能有以及于礼也某之愚盖
 两病焉以是尝独观古今之籍因其大礼之不可变
 者而少加损益于其间以为一家之言大扺谨名分
 崇爱敬以为之本至其施行之际则又略浮文敦本
卷首上 第 40a 页 WYG0106-0038a.png
 实以窃自附于孔子从先进之遗意诚愿得与同志
 之士熟讲而勉行之庶几古人所以修身齐家之道
 谨终追远之心犹可以复见而于国家所以敦化导
 民之意亦或有少补云 祖宗时有开宝通礼科学
 究试默义须是念得礼熟是后礼官用此等人为之
 介甫一切罢去尽令作大义故今之礼官不问是甚
 人皆可做某尝谓朝廷须留此等科如史科亦当有
杨氏复曰朱先生所定家乡邦国王朝礼专以仪礼为
 经及自述家礼则又通以古今之宜故冠礼则多取
卷首上 第 40b 页 WYG0106-0038b.png
 司马氏昏礼则参诸司马氏程氏丧礼本之司马氏
 后又以高氏之书为最善及论祔迁则取横渠遗命
 治丧则以书仪疏略而用仪礼祭祀则兼用司马氏
 程氏而先后所见又有不同节祠则以韩魏公所行
 者为法若夫明大宗小宗之法以寓爱礼存羊之意
 此又家礼之大义所系盖诸书所未及而先生于此
 尤拳拳也(以上论后代礼仪)
卷首上 第 41a 页 WYG0106-0038c.png
钦定仪礼义疏卷首上
卷首上 第 41b 页 WYG0106-0038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