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1088-06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恭集卷七
             宋 胡宿 撰
 奏议
  论郊丘定配
臣窃以国家乘火而王火于五行其神属礼汉书天文
志曰火礼以此而言国家常须参考典礼以顺火性伏
睹京师自秋不雨绵历三时圣心焦劳臣下陨越思所
卷七 第 1b 页 WYG1088-0666b.png
以消救之道未知所出伏惟陛下明德恤祀虔恭郊庙
宜蒙福应乃遘灾旱古者祭天神无二主礼专一所以
奉天帝之尊明不敢渎三代两汉之盛莫之敢易唐初
始有兼配之事垂拱中礼官希旨郊丘诸祠遂有三祖
同配之礼开元十一年明皇亲飨圜丘礼官建议遂罢
三祖同配之事除此之外未有一代三帝同配昊天之
礼国家至道三年诏书亲郊圜丘以太祖太宗并配陛
下即位景祐二年诏礼部详案典礼辨崇配之序诏书
卷七 第 2a 页 WYG1088-0667a.png
节文自今以往太祖定配二宗迭侑去年八月八日诏
书今次南郊三圣并侑后次却依旧礼布告中外咸体
丕怀未踰旬日复有今后每遇南郊三圣并侑之诏窃
寻诏旨先后不同此诚陛下至孝烝烝虞舜之用心也
然有违典礼未合天衷致旱之由恐在于此臣愚欲望
圣慈今后南郊乞且依去年八月八日诏书及景祐二
年礼官所定太祖定配之典追寝去年八月二十四日
今后每次南郊三圣并侑之诏告谢天地以顺火性必
卷七 第 2b 页 WYG1088-0667b.png
蒙福祉之降足消灾旱之异臣若心知不可口不敢言
即是长负陛下奖育之恩没有馀责
  论详定官制
臣等昨奉敕为翰林学士韩绛上言国家奄有四海承
平百年官制未修方苦其陋欲望讨论唐百官制及本
朝官制品秩事件量加裁定正其名体等事奉圣旨差
臣等同共详定臣等累曾恳辞不蒙允许寻具劄子陈
乞且未置局容臣等取前代官制将今日各官职位商
卷七 第 3a 页 WYG1088-0667c.png
度可改正者可裁损者可申明者各条三两事先送中
书门下更加商量若果有施行即置局辟官次第删定
奉圣旨依奏臣等今详定到事件如左
一汉置丞相其后改置三公官皆公府辟召掾属唐制
以尚书门下中书三省长官为宰相尚书令仆射侍中
中书令是也官品未至者同中书门下三品今平章事
即其比也参知政事唐初亦是正相崔温等尝为之国
朝之制下宰相一等若用唐制正其名体则四辅之任
卷七 第 3b 页 WYG1088-0667d.png
当悉用平章依汉制即须立丞相府
一唐制御史大夫一人中丞二人国朝之制大夫不置
以中丞为台长他官或以给事中谏议大夫权之若欲
改正官制置丞相府则大夫当复轻重乃等
一唐制无公卿为枢密使五代用兵始与中书对掌机
密欲改正官制当以院事还中书及尚书兵部
一尚书省二十四司既为虚名所以官冗员众若欲正
官制当罢三司二十四司及九卿官使有定员其郎官
卷七 第 4a 页 WYG1088-0668a.png
不在本省治职事者并以前资及散官处之其莅外任
者或依唐制置上中下等州刺史及别驾之类随官品
任之或欲轻其权则曰知某州刺史之类
一文武散官及检校兼官勋爵实封等在开元以前颇
有实事于今虽散犹叙服色粗系轻重其馀悉皆虚名
无益治体欲改正官制当例行省罢若以假虚名而任
实职兼存亦可
 以上所谓改正者也略举一隅若于今可行即推此
卷七 第 4b 页 WYG1088-0668b.png
 类具正之
一大理寺决天下之狱刑部覆之于事巳足又加审刑
院则为骈衍欲裁损官制当以院事官属还刑部
一吏部尚书侍郎分领铨事则当差以轻重分别流品
今审官院掌京朝官磨勘差遣而流内铨次惟典州县
幕职官体制不伦欲裁损官制当以审官院职事归尚
书铨州县幕职官归侍郎铨
一群牧司提举司紏察司之类皆古无此职欲裁损官
卷七 第 5a 页 WYG1088-0668c.png
制悉当省罢还属尚书九卿
 以上所谓裁损者也略举一隅若于今可行即推此
 类具正之
一左右史并当随宰相入立仗下以记言动今史官之
任不及闻前殿政事故德音善政多失纪录欲申明复
此旧制
一中书出制敕唐制并经门下审覆然后尚书出告身
经历三省比来惟中书发敕虚置三省官名今欲申明
卷七 第 5b 页 WYG1088-0668d.png
复此制国朝令文具载
一国朝近制观文殿大学士惟待旧相自资政殿大学
士至天章阁待制以上其间多有无员数除授寖广者
繇边幅不立也诸旧有员者宜依旧数未有者宜差定
其员著为久制以革溢员之滥
一唐制舍人六人分判尚书六曹事所以佐丞相谨政
令欲乞申明此制
一旧制九卿之职不隶尚书令卿监职事三司关领者
卷七 第 6a 页 WYG1088-0669a.png
宜取还寺监亦省侵官之类
一唐制左右丞相判尚书省事中书判门下省事中书
舍人判中书省事国朝门下省权用近臣判之中书省
即舍人年深者判与唐制略同准昨来言者称近臣判
省权太重考按唐制似不如此惟常衮自以同中书门
下事即当兼判中书省是时崔祐甫以舍人判省谓衮
侵官士论由此不平衮也
一三班自供奉官至殿侍差使之类唐制武选皆无此
卷七 第 6b 页 WYG1088-0669b.png
名目宜徙置于外以区别华冗
一朝廷若欲从改正之说即俟改正之后设官分职如
周唐乃可约六典著书垂之后世若未能如此而欲著
书惟可将会要及诸司编敕并格令删繁取要今日官
名粗书职分而已
 以上所谓申明者也略举一隅若于今可行即推此
 类具正之
  论罢上元放灯
卷七 第 7a 页 WYG1088-0669c.png
臣或闻臣僚上言以今春开淘汴河兴役至众乞罢上
元放灯以防一切放灯诚非急务于公私无益然罢之
亦须有名若以开河为言恐于体不大今东南数路灾
旱甚广榖价翔踊民食饥乏又河北水沴愁垫未息若
恻然降旨藉此而罢则于名义甚大四方观听必喜圣
心有矜怜穷困之意或因昼日晴和车驾临幸寺观烧
香以祈民福足以慰都城士女之望伏候进止
  论人使诣塔烧香
卷七 第 7b 页 WYG1088-0669d.png
臣等今月十五日同契丹人使并三节人从诣相国寺
普满塔下烧香窃见本塔屋宇损动四隅用枋木荐撑
环绕其下吁可为惧退思延戎使烧香之意本欲以浮
图之胜誇示远人若不缮完恐非壮观如惜军国之物
重为之费即乞将泗州塔下等处寺院施利钱物早与
修完及其未倾隤易为施力若其摧圯所费益大取进

  论臣僚进对密陈机事即时外传乞赐防闲
卷七 第 8a 页 WYG1088-0670a.png
臣闻为君难为臣不易易大传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
密则失身春秋讥漏言以为至戒君上不可不察也伏
惟陛下躬大圣之姿体至仁之量推诚接物降心求治
每臣下进见莫不霁威严和颜色问民俗之利病询朝
廷之得失此虞舜好察迩言之意也然其间枢机所发
祸机或随臣下不可不慎也比来群臣进对有所密陈
往往即时传之在外岂非防闲之道未尽其要今后臣
僚上殿欲乞严屏左右以防漏泄若此则忠言益进圣
卷七 第 8b 页 WYG1088-0670b.png
聪弥广无机事不密之害伸近臣尽规之忠谨具奏闻
谨奏
  论杨怀敏不当除内侍都知
敕入内内侍昭宣使眉州防禦使杨怀敏除入内侍副
都知臣当草词者臣闻昔怀敏先任入内内侍省副都
知管皇城司公事宿卫不谨致逆徒窃变震惊宫闱向
非宗庙社稷之灵陛下乘舆几殆及逆徒既获又不坐
死致规灭奸人之口天下之议罪在怀敏杨景宗二人
卷七 第 9a 页 WYG1088-0670c.png
而已臣每念此事痛心扼腕陛下仁圣不忍加重诛止
解内职令居外任今因奏事忽有此命若再复内侍名
职且赴本任是不久将复入内侍省之职也若再居内
省则宿卫之变复未可知兼条制内臣都知副都知之
职有过降充外任更不许再居旧职所以防一切之微
深远之法制也伏望陛下令有司检详旧制追寝今命
法制一坏复之良难有此违碍臣不敢草制其中书送
到词头一道臣辄封还伏候进止(翊日上谓宰相曰前/代岂有此故事否文)
卷七 第 9b 页 WYG1088-0670d.png
(彦博对曰唐给事中袁高不草卢杞制书近年富弼亦/曾封还词头上意解改命舍人草制台谏论列皇祐元)
(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以昭宣使/眉州防禦使怀敏充三陵副使)
  乞杨安国改官
臣窃闻侍讲学士杨安国近有奏劄理会磨勘转官事
或闻安国改官已得四年有馀中书为安国曾因举官
罚铜隔住一年至明年三月方该转官安国授经老臣
年近八十桑榆暮景光阴几何况久侍讲筵与其馀侍
讲不同缘此月十八日讲毕周礼宜因此时欲乞陛下
卷七 第 10a 页 WYG1088-0671a.png
面赐安国改转宣中书施行以为老臣授经之荣兼彰
陛下重道之美书于记注实光圣德刍荛之说惟赐采
择取进止
  论差三馆都监不合辟
臣伏以三馆图书之府朝廷育材之地用内臣为都监
典领事务自来差除或许判官及馆职自举其人贵得
谨良以接英俊近差下三陵都监任从礼充其任近已
身亡朝廷尚未除人窃缘判馆之职罕与内臣相接纵
卷七 第 10b 页 WYG1088-0671b.png
有所举亦未周知其履行今后三馆都监有缺欲乞朝
廷精择其人以充取进止
  缴进李康侯广律判辞
据前权知沧州军州事判官李康侯状昨在任日著到
广律判辞十一卷通四册念康侯数年用心寻究律意
根援典礼伏状缴奏进呈者右具如前臣等窃以吏道
之本法令为师凡厥士人既沾利禄虽勤几案之决罕
精律例之微前判官李康侯早登词科深好法学因传
卷七 第 11a 页 WYG1088-0671c.png
经义条为事辞著成广律判辞十一卷以广律意志勤
可采学尚足嘉幸值盛辰弗遗小善臣等谬承朝委典
司铨集复叨近侍敢壅上闻其李康侯撰成广律判辞
十一卷共四册谨具状缴进或稍有观采伏望圣慈候
刑部大理寺详覆断官有缺日特许先次除注勘会本
人历任并无过犯在朝亦无亲的骨肉食禄见在铨参
选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论殿试考校
卷七 第 11b 页 WYG1088-0671d.png
臣窃见旧制考校御试举人卷子不过五六日催促了
毕即便放榜诚是太速恐有未精近制御试许限半月
日考校盖欲详加抡覈务在精当然而采之众论亦有
未便或闻初考与覆考二处各限五日考校须候日满
考尽卷子定了等第方得次第关发如此即覆考与详
定所端閒多日却成留滞况近来间岁科场人数卷子
止于二百欲乞将来御试且依旧存半月日限考校外
降圣旨令初考覆考所更不限定日数但考绝卷子定
卷七 第 12a 页 WYG1088-0672a.png
了等第即便关送与弥封所令弥封所发往覆考等处
若于限内考校了毕乞便放榜不须候满半月兼免日
久有所漏泄及免禁中久留灯火不便取进止
  论换巡尉
臣窃睹今夏四方州郡山水发溢至入城郭漂庐舍坏
栈道等在五行水曰润下为害若此是失性逆理之象
在易坎为水为盗宜敕四方州郡长吏及逐路转运使
提刑等常切谨视盗贼应采取金银铜矿及鼓铸钱币
卷七 第 12b 页 WYG1088-0672b.png
聚集群众之处宜密设方略常为警备部内巡检县尉
捉贼使臣如有疾病昏昧及弛慢不堪居职者宜令具
姓名体量闻奏下三品流内铨选差有材武勤干之人
充替或部下监当使臣有材干之人其被体量者内有
未至全然昏昧可以监当场务许令权且对换勾当其
县尉未至全然昏昧者亦许于判司主簿内选择对换
勾当一面奏闻乞从朝廷指挥正差若巡逻得人则能
教习武艺整齐部众遏防之道伏候进止
卷七 第 13a 页 WYG1088-0672c.png
  论弓手替换
臣谬奉朝寄预司民政今有管见辄敢敷言臣窃寻国
朝旧制天下县邑所置弓手本防贼盗选人才会弓弩
者充初无年限许替之文盖欲其役年深习惯武艺又
周知山川道路险易奸寇窟穴之所若有盗发易为擒
获编敕节文弓手惟老弱贫乏乞替本县保明申本属
长吏体量差替亦虑县邑受倖至天圣明道中江淮饥
馑妄有替换故立此制以防其弊然朝廷遣使安抚右
卷七 第 13b 页 WYG1088-0672d.png
司谏范仲淹奏乞今后弓手及七周年者许替归农七
年满情愿执役身手强壮能捉贼盗者州县体量依旧
执役寻范仲淹所奏盖因灾伤权宜建白以竟一时之
劳系令有司铨㨂其弓手强壮者不得一例差替自后
诸处县邑为有上项指挥有司乘此受倖不问贫富老
少勇怯才及七年本县便一例差替多是不申州长吏
体量其间未及七年者甚多非徒新募弓手生疏不堪
捕盗一为弓手则不能力农非劝农敦本之意反为良
卷七 第 14a 页 WYG1088-0673a.png
善之患欲望圣慈尊祖宗成宪勿轻改易庶几倖门塞
而天下安取进止
  论北界点集事宜
臣闻近日契丹于燕代之间点集兵马声言西讨夏国
恐非其实谋兼前来国书商议未合近日横使不至敌
情难测忽此点集有可疑虑兼广南蛮贼狂盛陷没州
郡朝廷方诛讨用兵之际契丹不宜有谋若二寇并兴
四方可虑国家贵权以济事欲解纷难不可循常理也
卷七 第 14b 页 WYG1088-0673b.png
若旬日间契丹不遣使来臣欲乞圣度详度事体选差
能专对近臣往使北戎与议定国书固其邻好虽事之
成与不成未可决定亦可以探得敌中动静若果蓄异
志必有违言便须大为之防以备边境伏候进止
  论诘责言官言事涉后宫之亲
臣闻圣主悦至言好崇谏所以广治道防一切之未然
也臣以蝼蚁窃观陛下特禀上睿之德能听大度之言
数赏谏臣比擢台职推诚含垢美尽君人之量尧舜之
卷七 第 15a 页 WYG1088-0673c.png
用也近日闻台官言事事涉后宫之亲出于风闻有旨
诘责臣愚以谓諌官御史朝廷纪纲所寄虽有过谬可
且优容昔汉文贤主也袁盎直臣也帝所幸慎夫人盎
掌谏争言涉不逊初虽怒终不加罪后慎夫人闻之复
赐盎金五百斤慎夫人所以能保荣宠者以能赏袁盎
之直言也汉元帝时冯野王昭仪之兄也德行高妙推
为第一时御史大夫缺公卿多荐野王为之帝曰吾若
用野王为之天下必以我私后宫之亲昔德宗谓李绛
卷七 第 15b 页 WYG1088-0673d.png
比谏官论奏不实欲出其尤绛曰此非陛下意必憸人
以此营误上心自古纳谏昌拒諌亡君尊如天臣卑如
地干不测之祸虽开纳奖励尚恐不至直士杜口非社
稷福臣愿陛下鉴观前史开纳至言臣不胜区区之情
  论兖国公主议行册礼
今月二十一日草福康公主特进兖国公主制窃闻议
行册礼然于事体颇有未便祖宗以来公主长主未有
行此礼者昔汉明帝封皇子悉半诸国明德马皇后曰
卷七 第 16a 页 WYG1088-0674a.png
诸子食数县不巳俭乎帝曰我子岂敢与先帝子等也
唐贞观中太宗长乐公主将出降帝令有司资送倍于
永乐公主魏徵曰不可引汉明帝之言为对且曰天子
姊妹称长公主加长字示有所尊崇或可情有浅深无
容礼相踰越太宗然其言入告长孙皇后后遣使赐徵
金帛陛下即位以来累曾进封魏国楚国二大长主亦
不曾行册礼今施于兖国公主是与大长公主相踰越
兼以贵主之故贤妃亦蒙殊典有旨令进谕告不行册
卷七 第 16b 页 WYG1088-0674b.png
礼是母子之间一行一不行礼意尤不相称书于史册
后世将有讥议必谓陛下偏于近情亏圣德之美臣愿
陛下采汉明之言开文皇之聪遵祖宗旧典如国朝公
主曾行此礼行之粗且无嫌如其不曾则宜且罢臣以
陛下好忠谏纳至言臣职在论思不敢不言
  论太湖登在祀典
臣窃见吴中太湖即禹贡震泽也广三万六千顷其水
利溉苏湖常三州之地而苏湖为多去二郡亦近湖中
卷七 第 17a 页 WYG1088-0674c.png
大小山七十有二洞庭林屋福地皆在其中商帆贾楫
日相上下二郡各有湖庙而常州无庙苏州庙在洞庭
湖州庙在大钱口方俗目为平水大王庙是也二郡小
小丛祀皆祭而太湖独不祭盖由祀典失载因循忽诸
礼境内山川诸侯当祭国家仪文咸秩靡祀不崇其太
湖欲乞下湖苏常三州登在祀典春秋差官致祭取进

  论伐鼓于社当在正阳之月
卷七 第 17b 页 WYG1088-0674d.png
昨观六月之朔日有蚀之礼官奏行伐鼓于社之礼某
受诏告祭大社是日云气拥护太阳才食数分隐而不
见至晚复有雷雨之应然自此数月阴云相继淫雨未
息考之书传窃有惑焉谨按尚书季秋辰弗集于房瞽
奏鼓此则夏礼伐鼓之始也又按春秋左氏传唯正月
之朔慝未作(杜氏注正月夏之四月/周之六月谓正阳之月)日有食之天子伐
鼓于社责群阴也诸侯伐鼓于朝据传而言它月则否
谷梁救日之法陈五兵五鼓亦在庄二十五年六月辛
卷七 第 18a 页 WYG1088-0675a.png
未朔亦正阳之月也书传交戾典礼不同太社主阴之
神有国尊奉非当鼓之月而行攻责书传二说礼在可
疑之间淫雨之来或恐缘此窃见太阳礼院告报准中
书劄子奉圣旨分遣臣僚诣宫观寺院烧香祈晴谨按
祠令节文霖雨不止祈社宜因此祭兼祈太社太稷以
息淫雨之沴祠令所载于礼无嫌谨具状申中书门下
  同刘敞孙抃论四后配食
臣等谨按春秋传曰大祫者何祭也未毁庙之主皆升
卷七 第 18b 页 WYG1088-0675b.png
合食于太祖是以国朝事宗庙且百有馀年至祫之日
别庙后主皆升合食遵用以为典制非无据也此皆更
圣祖神宗尽心极虑制节垂法以贻子孙者也未易轻
改且宋家宗庙之礼参用历代因时施宜不专取于周
唐何以言之如太宗真宗二帝并配三后孝章尝母仪
天下而享于别宫淑德以元妃正嫡亦享于别宫原其
宪章沿革之始似出圣意自有所在若规以一家之学
则纷然皆乱于上矣且行之已久祝嘏宗史既守以为
卷七 第 19a 页 WYG1088-0675c.png
常若一旦轻议损益恐神灵不安亦未必当先帝意也
议者乃谓四后之主于合食则贵有所屈于别享则尊
得以伸然则且不疑于黜远四后而独丰于昵乎他年
有司摄事四后皆预合食也今陛下方欲躬斋戒奉祖
祢而四后见黜不亦疑于以此礼之烦而不能事其先
妣乎受命之君以创礼革典为急继体之君以承志遵
法为美先帝创之革之陛下承之遵之臣曰可矣宗庙
之祭至尊至重苟未能尽祖宗之意则莫若守其旧礼
卷七 第 19b 页 WYG1088-0675d.png
疑文偏说未可尽据传曰祭从先祖又曰有其举之莫
敢废也此之谓也臣愚以谓如其故便
 
 
 
 
 
 文恭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