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184-049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经蠡测卷四    明 蒋悌生 撰
  毛诗
   大雅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
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周家王业之隆皆由功臣善谋宣力之所致世臣与
 国同休或世官或世禄其声名烜赫照耀当世夫岂
卷四 第 1b 页 WYG0184-0497b.png
 偶然皆由其尽心致勤是以有传世之显乃若天下
 之事必资贤才以共治至于贤才之生而众多宜其
 得多助之效王国之多士又莫非尽心谋虑之人使
 周家之业巩固而不摇而文王亦赖以为安者皆多
 士深谋远虑之所致也
无念尔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
克配上帝宜监于殷骏命不易
 此章言王业之兴而修为有其机又推前代之废而
卷四 第 2a 页 WYG0184-0498a.png
 保守极其难夫王业之难成而天命之不易保也信
 矣周之受命始于文王凡尔后王当思文王所以受
 命者在于修德而所谓修德者盖无一时一事之不
 合乎理而其所以求多福之机又在己而不在人也
 昔殷先王未失众之时亦无一事之不循乎理足以
 当上天之明命及后王之失德然后天命去之矣今
 周之后王可不以殷为监而思天命之不易保乎王
 业之兴废由乎天命之去就天命之去就由乎修德
卷四 第 2b 页 WYG0184-0498b.png
 之得失修德以求福在己而不在人则修为之机似
 乎易殷商以天子之大而忽焉丧其国则保守之功
 诚为难德也命也上帝也骏命也一理也自其得于
 己者而言故谓之德自其禀于天者而言故谓之命
 由主宰而言则谓之上帝由眷顾而言则谓之骏命
 多福者修德之应骏命者上帝所施配命之命专以
 理言骏命则兼理气而言也人君惟能修德而事事
 合理则可以得天心受多福而保骏命矣王业兴废
卷四 第 3a 页 WYG0184-0498c.png
 之由天人感应之机反覆详切如此非周公孰能言
 之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
不挟四方
 此章论天人感应之机既本其高远而莫测者以明
 其可畏之理又即其至近而易见者以验其可畏之
 实其曰明明曰赫赫曰难忱不易固甚可畏矣然皆
 言其理初无形声之可见闻也至于殷纣为殷王之
卷四 第 3b 页 WYG0184-0498d.png
 适嗣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其素有也今乃以不知畏
 天忽焉而失其位此则天下之人所共见闻者岂不
 深可畏耶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
受方国
 此章言圣人以至德而得夫天又有常德而得夫人
 小心翼翼敬也至德也事上帝怀多福得乎天也不
 回者德之恒久而不变者也受方国者得夫人也翼
卷四 第 4a 页 WYG0184-0499a.png
 翼者不回之本不回者翼翼之施体之存于中者为
 无息所以致事天之诚用之及于外者为无间所以
 萃人心之归怀多福者统言其纲受方国者指言其
 实也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
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此章言天之眷于圣人不惟笃厚于其身至于配偶
 之择亦屑屑焉而造就之也(下章言缵女维莘/长子维行意同)
卷四 第 4b 页 WYG0184-0499b.png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
贰尔心
 此章言圣人吊伐之师不惟观其兵势之不可敌尤
 深知夫天命之不敢违也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
室于兹
 此章言地利美而叶大同之占故国计定而兴土功
 之役也(契传以为然火灼龟而引仪礼楚焞为证但/诗中凡言龟卜下文必见卜吉之义如尔卜)
卷四 第 5a 页 WYG0184-0499c.png
 (尔筮体元咎言上句言卜下句言吉卜云其吉亦然/考卜维王卜也维龟正之亦叶吉之义如不吉之类)
 (亦曰我龟既厌不我告犹未有但言灼龟而卜不言/兆之吉凶者恐契字训为合乃见叶吉之义于文义)
 (差顺否则契训为灼龟曰止曰时当为龟兆之繇辞/曰止于是为吉故筑室于兹也文意亦备矣 绵绵)
 (瓜瓞比也以一句比一篇之/义当别为一体其实赋也)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
爰执事
 此章言君人建国之初必先正经界以立其大纲然
 后及庶事以尽条目也不惟于民事之大者知所先
卷四 第 5b 页 WYG0184-0499d.png
 而于其细者亦无所遗盖迁国甫定凡事未备既有
 以定民之居即所以制民之产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
矣维其喙矣
 此章言人君自强之道不于外患是恤而于内治是
 勤则政修而难息矣太王之迁于岐避狄人之难也
 而邠人以仁人称之从之如归市自国势而观可谓
 削弱之甚宜其声誉之顿减也自人心而言还可以
卷四 第 6a 页 WYG0184-0500a.png
 得声誉之隆是何也盖当是时使太王切切焉以狄
 人之怒为己怒而不遑于自治吾见其窜惧畏缩政
 日颓靡而称誉顿消安能使声闻常存而不坠哉惟
 其能不以狄人之愠怒为轻重而惟视吾之政声不
 废而加勉是以政日修治地益垦辟昔之见侵于我
 者今则窜伏而潜消非其能自强于政治何以得此
 ○夫人君之能于政治者不惟处之有其道而为之
 亦有渐也盖当患难之时苟志虑迫切不知循序而
卷四 第 6b 页 WYG0184-0500b.png
 欲速之心胜故所为烦扰颠倒错乱不惟无以自勉
 而遂至于微灭者有之而太王之贤则不然狄人之
 忿怒不能必其遽无姑听其自然而不足为靳但观
 吾之所以修于内而播于外者为何如于是整其疆
 埸辑其民人静以居之宽以待之其积累之久则邠
 人之誉我者不替而益扬狄人之难我者潜消而远
 遁有不觉其倏然而得此者亦以其善处而有持循
 之序故也
卷四 第 7a 页 WYG0184-0500c.png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
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
 圣化深服夫远人之心由圣朝多得夫近臣之助夫
 圣人德化之妙本不可以形容也故即其所见者而
 归美于辅弼之臣耳虞芮质成而诸侯来归者四十
 馀国可谓振起天下之人心而竦动四方之观听所
 谓文王蹶厥生者此也然圣人绥来动和之妙实未
 易以言语形容也观文王之身则居中端拱而无为
卷四 第 7b 页 WYG0184-0500d.png
 论文王之心则舍己从人而不自用则其所以致此
 者诚不可知其所以然之故也故诗人以其所可见
 之迹𤼵为自己臆度之辞其辞繁而不杀者盖曰以
 予观之其以有率下亲上之臣而然欤抑以有相导
 前后之臣所致欤又或以有喻德宣誉及武臣折冲
 之臣而得此欤盖虽欲赞言而不可以名言虽难于
 言而又不容己于言故多为疑辞而不为决辞一以
 赞文王得人之盛一以见文王德化之妙实未易以
卷四 第 8a 页 WYG0184-0501a.png
 浅近可见者而拟诸形容也
芄芄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物生之盛资用而不穷圣德之盛同归而无间棫朴
 之盛丛生之多不惟薪之而又槱之薪之者可供一
 时炊㸑之用槱之则储积之多可以继续而不绝亦
 犹善政之利用厚生不惟可以养民于一时而富足
 之馀实可储积于后日今观文王德容之盛美而且
 多不可以一德名言但见左之而无所不宜而左之
卷四 第 8b 页 WYG0184-0501b.png
 人皆归附之右之而无所不有而右之人皆趋向之
 盖德盛而人归无方向之限量○上二句言善政之
 资于民用者为无穷下二句言圣德之系夫人心者
 为无间(古人作诗皆不苟诗中凡兴体取义者多不/取义者少况正大雅诸篇内多周公所作棫)
 (朴旱麓二诗皆咏文王之德柞棫乃草木中之至贱/者天下多贵重之物不以取义乃泛言至贱之物以)
 (歌咏圣德被之弦歌奏之朝廷周公何草草若是其/中必有大取义者存马观经传所言文王之德曰卑)
 (服曰小心曰徽柔懿恭曰视民如伤曰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想见其为人绝无一毫尊贵自居之)
 (心而惟以民之未安为念惟其若是故人之归向无/有限量亦犹柞棫至贱至多故人得薪之槱之亦无)
卷四 第 9a 页 WYG0184-0501c.png
 (限量也○济济/容貌之美也)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此章言君臣德礼之盛即祭祀之时可见也夫德之
 著于外固无时而不然而祭祀所以萃人心之地尤
 足以见其诚敬之至济济哉之辟王而左右之臣奉
 璋以助其祭其君臣之德著于行礼之时己可见矣
 及观其奉璋之容仪峨峨然而壮盛而皆称其髦士
 之所宜则于礼之中又足以昭君臣之德济济之辟
卷四 第 9b 页 WYG0184-0501d.png
 王动于上髦俊之左右承于下有是德斯有是礼而
 又知其德也
渒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此章言圣德为人所归不惟观其上下承藉之势尤
 观其众志和一之心也舟行于水彼此相须有不可
 相无之势民归于德君行师从有不能相离之理观
 烝徒之楫泾舟而上下承藉之势可见观六师之及
 王迈而君民一体之情可知(君犹舟也民犹水也行/舟之人群臣之象也舟)
卷四 第 10a 页 WYG0184-0502a.png
 (无水不能行犹君无民不可为国舟既有水若无持/楫之人则不能行犹有君有民而无贤臣亦不能承)
 (君而治民也舟行于泾水之上而烝徒楫之犹人君/居兆民之上而贤才众多然后令行事治也此所谓)
 (上下承藉之势也文王之德入人者深文王视民如/子民之视文王如手足之卫元首一有所往则六师)
 (追而及之不令而从不侍戒而自喻也上二句喻君/臣相合上下相承其势联比而不违下二句言首尾)
 (相应肢体相随其心固结而不离舟之与水犹是二/物相须若首尾肢体则合而为一动必相随而不可)
 (离/矣)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天道高明而象著圣人悠久而化成同一有常之德
卷四 第 10b 页 WYG0184-0502b.png
 而已云汉之为章于天亘万古而不变圣人之作成
 天下彻终始而弥勤苟非德之有常持久而无失则
 其存诸中而著于外者将有时而或息又安能使象
 著于上而化成于下哉天道以至诚无息运于上而
 星象昭著粲然而成章圣人以悠久不息之德作成
 天下而人文宣朗焕乎于当世圣人之道由天然观
 其天文则见人文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周天列宿
 经纬参错下民仰而望之何其文也文王之世贤才
卷四 第 11a 页 WYG0184-0502c.png
 众多大以成大小以成小郁郁乎下民仰而观之何
 其盛也且作成人材圣人俄顷之化己能如此况文
 王以百年之寿积累之久其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薰
 陶德性变化气质其变化鼓舞之功效又何可量乎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此章言圣人治化之盛天下人材风俗文质彬彬无
 过不及尽善尽美难以形容故借追琢金玉言文质
 之致美极其功以喻圣人政理之勤极其至夫天下
卷四 第 11b 页 WYG0184-0502d.png
 之物文之美未有过于雕琢者也质之美未有过于
 金玉者也治天下之道亦未有过于圣人者也今于
 文之美则使之如雕琢之精质之美则使之如金玉
 之纯则文质之美至是蔑以加矣文王以勉勉不已
 之德勤于政治而所以维持天下之心大纲小纪秩
 然焕然则治化之盛又孰有过于此者乎金玉追琢
 由勉勉之德而尽美四方纲纪由追琢金玉而后成
 论圣世之隆治非悠久不息之化其何以致之○夫
卷四 第 12a 页 WYG0184-0503a.png
 文质不可以相无而亦不可以偏胜人才作兴于文
 王之世有德有造彬彬济济其文质固可美也而文
 王以纯亦不已之诚运悠久不息之化裁其过引其
 不及所以纲纪四方之治而纳斯民于大中至正之
 域亦无不尽其心焉盖磨砻淬砺以致其极精薰陶
 锻鍊以变其素质必使英华𤼵外焕乎其有章和顺
 积中纯粹而不杂礼乐制度粲然而有交际之仪中
 正诚实浑然不见一善之迹夫如是则追琢金玉美
卷四 第 12b 页 WYG0184-0503b.png
 其文质者至矣勉勉我王纲纪四方者至矣盖文质
 致美正所以成天下之治而勉勉纲纪实不外夫追
 琢金玉之功也(追琢金玉是兴勉勉/其章其相是兴四方)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土之厚者物自盛德之厚者福自隆旱山之麓土气
 之所积者厚而榛楛之生无事培养而自然茂盛文
 王以乐易之德积于中者厚故福禄来集不待用力
 而自然攸同
卷四 第 13a 页 WYG0184-0503c.png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此章言非常之器必荐非常之味每以类而相从故
 非常之德必得非常之福亦以类而相从也夫物之
 可宝者莫如玉而琢玉以为圭瓒又宝器之中最贵
 重者固非常用之器矣味之美者莫如酒而酿秬黍
 郁鬯以为黄流之酒又酒味之中最贵重者亦非常
 荐之味也以瑟然之玉瓒而黄流乃注于其中是非
 常之器与味以类而相从也文王以徽柔懿恭之德
卷四 第 13b 页 WYG0184-0503d.png
 𤼵而为雍容和厚之容其乐易气象固非常人可得
 而比也禄位名寿之并得康宁好德之咸齐亦岂常
 人之可及哉以岂弟之圣德而福禄同降其躬岂非
 非常之德与福亦以类而相从者欤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物各得其所止而遂与人同归于圣化而成材一自
 然之机而已天地以自然之运𤼵育万物而天下之
 物飞潜动植洪纤高下莫不自生自育各遂其性而
卷四 第 14a 页 WYG0184-0504a.png
 无所用力圣人以自然之德化成天下而天下之人
 道德材艺大小隐显莫不感𤼵兴起各成其器而莫
 知其由人见鸢飞鱼跃于天渊各止其所止之地以
 自遂其生而不知所以然者一气化之运行乾道变
 化各正性命而自然之机有以𤼵之也人见人材作
 兴于文王之世大以成大小以成小而不知其所以
 然者一岂弟之流行感𤼵兴起振作鼓舞而自然之
 化有以动之也鸢鱼飞跃于天渊而天地之气化以
卷四 第 14b 页 WYG0184-0504b.png
 著人材作兴于圣世而文王之德化以成噫圣人之
 化其亦犹天地之化也与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此章言文王之祀事物具而周于礼故致祭宜厚其
 福也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物之多者民所资德之厚者天所祜夫惟物生众多
 然后可以资民之用圣德和厚然后可以受天之福
卷四 第 15a 页 WYG0184-0504c.png
 夫苟生之有限而取之易穷将见民用之不足德或
 不备而局于一偏亦何以得眷顾之隆哉柞棫之丛
 生不可以千亿计而文王仁厚之施亦不可以数计
 也薪燎之不时而柞棫之生继续而不绝民情之多
 欲而岂弟之泽溥博而不穷下而养民一岂弟之𤼵
 用上而事神一岂弟之所存得夫民所以得夫神也
 观民之所资足用而无阙则神之所念亦眷顾而不
 忘矣○诗人于前篇曾以云汉天章兴周王之寿考
卷四 第 15b 页 WYG0184-0504d.png
 矣上章又以玉瓒黄流兴文王之岂弟矣天象之高
 明金玉之贵重远观近察取以咏文王之德固宜也
 柞棫之为物至微至贱乃托兴而取义何哉是或一
 道也柞棫之为物至微至贱初无高大轩举之势不
 待培养而有丛生蒙密之多人得而取之无有禁限
 时时而薪之无时或穷借使松柏樟楠之高大民欲
 薪之固不可得苟得伐而薪之则今日之斧斤而明
 日牛山之濯濯矣又安能继续而资民用哉文王以
卷四 第 16a 页 WYG0184-0505a.png
 侃侃平易之德自然而然无事勉强不以崇高富贵
 自处而以谦抑卑下为心人得而亲无有限隔人人
 而济之曷尝有遗苟使人君之尊而以九重之势自
 居则在下之人仰之悬绝而小民鳏寡何以蒙惠鲜
 不侮之泽哉诗人之旨微哉○民者神之依神者民
 所萃文王以一身而系人神之寄事有兼系而理不
 可以差殊观也然民事则日用常行有实而可即鬼
 神无形声见闻其迹为难知求其事神而受福亦惟
卷四 第 16b 页 WYG0184-0505b.png
 验诸民生之资用而可知民生厚而无不足则神之
 慰劳亦眷顾而不忘矣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此章言圣德之系夫人心者固结而不摇当观圣德
 之得夫天心者恒久而不变夫其所以系夫人心者
 固所以为得天心之本而其以德受福而不变者即
 其系人心而固结者有以致之也葛藟之蔓生柔弱
 不能自立而木之枝干本固而不可摇葛藟惟附于
卷四 第 17a 页 WYG0184-0505c.png
 枝干之上然后有所依倚而无摧折之患庶民以林
 林总总之众散处于辇毂之下本不能以自立惟文
 王之德有以维系之是以万邦之广兆民之众亦皆
 倚赖文王为桢干而无崩折之忧人见文王以岂弟
 之一德而禄位名寿之俱全始终不渝表里如一而
 不知文王所以系人心者如此其固故其得天心而
 受福者如此其厚也葛藟附于条枚而后成不可摇
 之势庶民倚于文王而后建不可拔之基则其所谓
卷四 第 17b 页 WYG0184-0505d.png
 求福不回者亦不待他求而皆得于此矣
棫朴旱麓二章
 (凡诗风者歌咏情思雅者铺陈政体故风多兴雅多/赋正大雅十八篇皆赋体惟棫朴旱麓二篇属兴文)
 (王之什十篇皆咏文王之德他篇尚有兼言惟此二/诗专咏文王之德篇中每章四句四句之内下二句)
 (言文王上二句托言他物此诗皆周公所作其间辞/意义理精致微妙必有大取义者非若国风泛泛托)
 (物兴辞之类可比也但以上句言他物下二句说出文/王故六义之体属兴其实则比也○二诗托兴如舟)
 (楫如云汉如金玉如玉瓒如鸢鱼或天象或重宝或/用器或天机以此物起兴咏文王其取义更易晓若)
 (两言柞棫棫朴一言榛楛一言葛藟皆微贱之物必/非泛言故愚于每章说于前诚不可泛泛读过恐将)
卷四 第 18a 页 WYG0184-0506a.png
 (古人作诗之初意湮晦不明也○棫朴专言文王为/众心所归主于人而言旱麓专言文王为福禄所归)
 (主于神而言惟其合于人是以得乎神二诗之体相/类意亦相似○棫朴凡五章内四章兴一章赋旱麓)
 (凡六章内五章兴一章赋皆言祭祀之事盖古人重/祭祀主于人而言者祭祀所以萃人心之地于此尤)
 (可见人心之归主于神而言者祭祀所以交神明之/地于此尤可见福禄之归言祀事必皆典重语固难)
 (托兴○二诗中每章皆异义独两言遐不作人而托/兴又不同何也一则以天道之高明悠久者语文王)
 (而言其所以作人者有必然之理而不可易一则以/天机之𤼵见昭著者语文王而言其所以作人者有)
 (自然之妙而不可测其所以称赞文王/德化之盛至矣尽矣至是亦蔑以加矣)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太姒嗣徽音
卷四 第 18b 页 WYG0184-0506b.png
则百斯男
 此诗推圣德之由开于前而裕于后内助之贤世济
 其美其所成就者深远有非人之所能及也夫妻道
 无成虽无专美之义而正始之道实为风化之原由
 太姜而及太任由太任而及太姒而又得邑姜所以
 绍前美而昌厥后者自生民以来帝王之兴世有贤
 助未有若周家之盛者也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
卷四 第 19a 页 WYG0184-0506c.png
御于家邦
 德足以协于神行足以正夫人非圣君其孰能之(宗/公)
 (自后稷以下至于组绀皆是不言太王王季者举远/以见近朱子引孔子孟子张子之言释于下至矣备)
 (矣/)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德施于人神之交可见之地而各极其美德存于独
 处之地不可见之时而常有其诚(在官在庙交人神/之地人所共见之)
 (时也雍雍肃肃德之各尽其美也不显无射独处/之地人所不见之时也亦临亦保诚之有其常也)
卷四 第 19b 页 WYG0184-0506d.png
 之著乎外者随其地诚之存于中者纯乎天○德形
 于接物之时尽和敬之道德存于无为之顷有纯一
 之诚圣人于内外动静之间始终一于敬而已(在宫/在庙)
 (应事接物之时省察之地无少差谬不显无射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之时存养之功无适不然圣人之德)
 (如此学者之/功亦如此)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諌亦入
 圣人之德不因外患而少损不资外助而加益盖其
 性与天合故德全而无疵也夫圣人之德犹天然岂
卷四 第 20a 页 WYG0184-0507a.png
 因人而有所损益哉(圣人之德如天之大如日月之/明人虽欲毁之其何伤于天与)
 (日月乎德无玷缺何损其光大无疵翳何损其光明/德无不具体无不全生知安行无有勉强故虽无所)
 (前闻而亦不违于法即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者/人惟有过失故资諌正之力圣人行无过失故不待)
 (諌正而自入于道所谓/无罅隙之可议者也)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人材皆生于圣人之世亦皆成于圣人之化夫天下
 固未尝一日无材也而生于斯世皆有美质而无不
 可用之才则非圣人之世薰陶之功固不可以得多
卷四 第 20b 页 WYG0184-0507b.png
 士之盛如此也然或无圣人之化有以振作成就之
 则亦局于一器之小成而无以进为成德之君子矣
 又安能播名誉于后日哉今夫成周之世大而成人
 则有德幼而小子则有造无不可需当世之用而文
 王之德亹亹勉勉无有厌斁又有以振作而兴起之
 是以成人小子不但为有德有造之器而磨砻追琢
 皆能成俊髦拔类之全材不惟信善之美质可称于
 一时而光辉𤼵越诚足扬名于后世噫文王以纯亦
卷四 第 21a 页 WYG0184-0507c.png
 不已之诚薰陶渐渍而有德有造思皇多士克生于
 其前文王运悠久不息之化振作兴起而俊髦成德
 济济多士垂誉于厥后其作成人材之功薰陶鼓舞
 之妙又可量乎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
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
西顾此维与宅
 此章言天之生民惟求民之安有能安民者始立之
卷四 第 21b 页 WYG0184-0507d.png
 为君而付以安民之任也其始未得其人则遍求而
 择审之虽大国苟失其道即弃之而不顾虽小国无
 其人亦去之而不取既得其人如太王之仁为人所
 归诚足以当安民之任于是开拓其基址增益其规
 模而立之为君及天命既定则不可改移矣以明天
 心惓惓于求民之安屑屑焉为民而择君其事甚明
 而可畏太王之迁岐以兴王业皆天所为而非人所
 及也
卷四 第 22a 页 WYG0184-0508a.png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
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
厥配受命既固
 此章言太王迁岐之日由垦辟而及树艺既尽夫人
 事之宜外患息而内助贤宜得夫天眷之厚盖惟人
 事修于下是以天命眷于上至于邦域浸以修治而
 又得贤配以为之助则亦莫非天心眷顾有以默相
 而使之然也(作屏菑翳启辟柽椐垦辟之功也修平/灌栵攘剔檿柘则又存心于树艺而有)
卷四 第 22b 页 WYG0184-0508b.png
 (利/用)
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迁国之谋出于天而外患息内助之贤由于天而国
 祚隆皆非偶然也夫人君能自强于政治固足以为
 服远人之本而内助之得人尤足以为正始之基盖
 君德之既贤而内助之未称吾恐近而仪则尚无从
 而取法而怀柔之远焉能保其久而无患哉帝迁明
 德于居岐之初而寇攘之患顿息于边境之外天立
卷四 第 23a 页 WYG0184-0508c.png
 贤妃于治岐之日而不拔之基永建于宗周之中明
 德之迁出于帝而厥配之立由于天天之屑屑于造
 周也如此而岂人力之所致哉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太伯王
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
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此章言天眷笃于有常而贤圣之生适逢其际贤君
 善于处变而继述之善益大其业夫天命本无常也
卷四 第 23b 页 WYG0184-0508d.png
 而其所以有常者眷于有德故也此承上二章而言
 乃眷西顾帝迁明德之后今省其山见其木拔道通
 信乎其有明德故生圣子神孙以当其业此天眷之
 益笃也夫太王欲废长而立幼太伯以兄而避弟可
 谓人伦之变矣维王季能继其父兄之志述其先世
 之事是以益厚其福再传而遂有天下也天生圣子
 神孙而肇其兴王之意于前圣人尽人伦之变而成
 其王业于后天人交感之机王业积累之勤夫岂易
卷四 第 24a 页 WYG0184-0509a.png
 言哉(绵诗言柞棫拔矣行道兑矣皇矣言柞棫斯拔/松柏斯兑今动 乃贱木)
 (也只可薪燎别一/想太王开 山)        (棫麓言民燎/ 则拔起芟)
 (除之遇松柏则小平/柏斯兑同义谓)     (起行道兑矣与松/ 通道于松柏之)
 (间拔字如作屏启作挺拔柞棫如菑翳柽椐之类朱/传于绵诗拔字训 而上不拳曲蒙密也恐不)
 (必如/此说)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
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
帝祉施于孙子
卷四 第 24b 页 WYG0184-0509b.png
 君德本于天而无疵故修已而多兼人之能圣德纯
 于天而无间故受福而有传世之远(人之所行惟不/合于理故其心)
 (有悔圣人无私欲而合天理何从有悔/易曰不远复无祗悔颜子不贰过之谓)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至/)克顺克比
 德禀于天而义以制事盖自无间于人言德修于己
 而理以胜私故能兼总乎庶务王季之事正人伦之
 大变使其处之少有不合于宜将见人情未惬而喧
 腾之议起又安能使其德音清静邪惟王季之心如
卷四 第 25a 页 WYG0184-0509c.png
 上帝所裁度其长短轻重皆协于中而无毫发之(阙/)
     父子兄弟皆得其心之安外而(阙/)
  有穷(阙/)之者由其本然之权度出于天故非间之
 言不出于人也又能自明其明德而无物欲之蔽斯
 可以为出治之本故见诸设施则于虑事用人之际
 教令刑法之施绥来御众之道莫不各当其理焉盖
 其德音之清静者由乎中心之制事而六事之兼能
 者由其已德之克明也
卷四 第 25b 页 WYG0184-0509d.png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
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
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圣人有天德而造道之极至故能正人之不正而成
 王业也盖圣人之心纯乎天理而无私系其知觉已
 止于至善之地故其见诸行事初不溺于血气之私
 而皆为天理之当然也(畔援舍此而取彼也歆羡肆/情以徇物也以迹而言文王)
 (居岐而兴兵以伐密在周之京而取密作程邑甚有/似于畔援歆羡也以心而言则帝谓无然者受天之)
卷四 第 26a 页 WYG0184-0510a.png
 (命而秉天德其伐密作邑乃因密人有罪可怒而怒/之奉行天命而为天吏初非有舍此取彼肆情徇物)
 (之心也下章夏革/声色之义意同)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
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
之方下民之王
 王者之民大而无外故都邑虽有定制而声教初无
 限量也王者居中而御四国夫岂有心于广土众民
 之计哉而声教所及人心之归自无彼此远近之间
卷四 第 26b 页 WYG0184-0510b.png
 莫不囿于一德之域而岂有一民一地或出于圣人
 德化之外者哉此圣人之服人不尚威而尚德而人
 之服之亦非力服而心服也○文王安然处于周京
 初无辟土地之心也而伐密之师侵自阮疆所陟之
 冈皆曰我之陵阿我之泉池无有据其旧境敢陈兵
 饮水而拒我者文王曷尝有意于此而亦岂期而然
 哉彼此之民自以周而相我而不外于文王耳及夫
 上地既广人民既众其势不得不迁都以容之于是
卷四 第 27a 页 WYG0184-0510c.png
 乃度其鲜美之原迁都于岐之阳而作程邑焉其都
 邑之制亦不出乎渭水之侧而声教所至则虽万邦
 之广同一归向而皆以文王为下民之主焉噫文王
 处于周京之中安然无为而共阮之地来归自有不
 可遏之势程邑作于岐阳之侧本有疆境之限而万
 邦归向同有不自外之心非圣人之德何以致之(普/天)
 (之下莫非王土此天子之常制也文王为方伯安得/以此法而视天下哉而远人之归自不外于文王之)
 (化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者王制之所同而远近同/归无分人已者圣化之所独我者周人自相我也亲)
卷四 第 27b 页 WYG0184-0510d.png
 (文王之辞也汤东征南征而他国之民皆望其来曰/徯我后亲汤之辞也夏国之民未属于汤而皆以汤)
 (为我后阮疆之地未属文王而皆谓我陵我泉万邦/之国尚属于纣而皆以文王为下民之王夏民之亲)
 (汤犹殷民之亲文王也虽然夏民归汤而汤不得终/辞殷民归文王而文王率之以事纣此汤所以有惭)
 (德而周之德所/以为至德也欤)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
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兄弟以尔钩援
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圣人惟其禀天德而无我故能奉天讨而正人夫圣
卷四 第 28a 页 WYG0184-0511a.png
 德渊微不尚誇大不系己私而纯乎天理故人有违
 理而得罪于天者则奉辞而致天之罚也夫兴兵而
 伐国可谓声色之暴著而有迹之见闻亦可谓张大
 而将有变革之事焉其实则因人之有罪而奉天命
 以伐之使同归于帝则而已非有意于作为而造此
 声色夏革之事也内而正己则理禀于天无有作为
 而全其天德外而正人则令出于天奉行天讨名为
 天吏圣人一动一静莫非听命于天岂有私意作为
卷四 第 28b 页 WYG0184-0511b.png
 于其间哉(传曰夏革未详窃谓夏者大也四时之夏/华夏之夏皆以大而得名革者变也除旧)
 (更新之义言文王不以张大变革之事为可长也传/所谓不暴著其形迹亦含此意不识不知不作聪明)
 (也皆圣人无我之事也询者问之详也询尔仇方问/其罪之当讨同尔兄弟牵与国而协心仇方崇侯虎)
 (也兄弟远近诸侯之归周者也询尔仇方同尔兄弟/声色之见闻于人甚矣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
 (墉则于诸侯将有变革之事伐崇而作丰邑正除旧/更新之事所谓革也上文帝谓之言不以声色不长)
 (夏革下文所言却是声色夏革之事盖自常人以迹/而观文王则若有其事自上帝以心而察文王则文)
 (王初无是心也禹治水八年于外乃曰行其所无事/文王兴师伐崇而曰不大声色不长夏革盖亦行其)
 (所无事而非用智自私也○此诗于文王伐密伐崇/之事皆以帝谓𤼵辞见文王所为即天之所为若后)
卷四 第 29a 页 WYG0184-0511c.png
 (世以常人之心而度/文王则失之远矣)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祃是
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
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王者之行师虽有先后缓急之序而远人之归德初
 无彼此远近之异也(其始缓攻将以致附而德来之/也及其终不服然后肆兵攻之)
 (此先后缓急之序也然其始之缓而四方无侮终之/急攻而四方无拂即其远近之间也○始也虽曰缓)
 (攻而有执讯攸馘之志则于缓之中而行师之法未/尝全废终也虽曰急攻然师之再至因垒而降实未)
卷四 第 29b 页 WYG0184-0511d.png
 (尝有肆伐绝忽之事但示之以威苟不服则必杀而/灭之之意耳是于急之中而仁爱之意未尝不行乃)
 (缓急相须恩威并济此王者之师也○案皇矣一诗/八章首章言天遍观四方求贤君而终归于岐山二)
 (章言帝迁明德天立厥配三章言帝省其山帝作邦/作对四章言帝度王季之心五章言帝谓文王无畔)
 (援歆羡以及伐密七章两言帝谓文王以及伐崇以/见周家王业自太王迁岐之初以至文王受命之日)
 (其间地势渐辟人心寖归存心处事之方抚众临民/之道近而父子兄弟夫妇之间远而邦国戎兵之变)
 (无一非天所命而/非人之所为也)
经始灵台一章
 此章言圣人之使民盖有不令而自从抚之而益亲
卷四 第 30a 页 WYG0184-0512a.png
 者矣文王之作灵台也方其经度之初而民之闻之
 已自相率其役趋者众而用力齐乃至不终日而成
 功可谓不令而从矣而文王之心恐伤民力复抚而
 谕之曰筑台固所当役也然今兹经度之始渐次而
 成可也何至急遽如是无乃伤民力乎民闻其言而
 来益众治之益勤如子趋父事而不可遏也夫下供
 上役则作止有程而劳息有节子趋父事则不遗馀
 力而遂忘其劳噫台有常制而得灵异之名君有常
卷四 第 30b 页 WYG0184-0512b.png
 尊而施父子之爱文王德泽之在人心盖已久积于
 未作灵台之前而庶民之趋事劝功特形于经始灵
 台之日文王视民如伤之仁又发于经始勿亟之辞
 而庶民亲戴父母之心尤有出于通力竭作之外岂
 惟庶民以文王之心为心而文王实能以庶民之心为
 心也(太王迁岐之初筑室之际百堵皆兴鼛鼓弗胜/文王经始灵台之时庶民子来周家之得民心)
 (其从来/远矣)
王在灵囿一章
卷四 第 31a 页 WYG0184-0512c.png
 圣人及物之仁随处充满而民乐其乐也文王在灵
 囿灵沼而禽鸟鱼鳖之各得其所也如此禽鱼自知
 其乐而不知其所以乐皆出于文王之仁文王有囿
 沼禽鱼之乐初无涉于民而民述其所有以乐其乐
 一和气之流行而文王爱物之仁万物各得其所之
 妙隐然自见于言外而岂徒曰台池鸟兽之乐云乎
 哉孟子曰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
卷四 第 31b 页 WYG0184-0512d.png
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王者承世德之盛既居中而对在天之神王者尽继
 述之道惟顺理而服天下之心周家圣圣相承所以
 受命而造周者亦惟合于天而信于民耳后王所以
 缵其绪而对其神者亦岂有出于天理民彝之外哉
 盖三后在天之神昭著而不已者同此一理而后王
 之配于京而成其信者同此一天但上天之神固不
 可得而测度而人心之理固可得而推求惟长合于
卷四 第 32a 页 WYG0184-0513a.png
 理而信孚于民斯可以对其神而无愧于前人矣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媚兹一人应
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此二章言王者以孝治而天下化斯继述之道著矣
 夫孝者根于人心之所同然者也武王躬行于上而
 心纯乎孝以是道而化天下亦惟因人心之所同然
 者而振作兴起之故能为法于天下而民信之亦莫
 不兴起于孝而亲戴于其君继述之善又孰有明著
卷四 第 32b 页 WYG0184-0513b.png
 于此者乎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受天之祜四
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此二章言武王善继述故禄不穷人心归故得多助
 (案此诗六章每章皆承上起下之辞然大意实作三/段一章二章言武王尽继述之道三章四章言武王)
 (以孝道化天下五章六章言武王为天人之归五章/所谓昭兹来许绳其祖武只是言武王虽已往而其)
 (德犹显著于来世盖由武王能继其祖之迹耳若如/朱传作来世能继其迹则昭兹作一句来许联下文)
 (作一句恐文意不顺亦/与前后章文意不协)
卷四 第 33a 页 WYG0184-0513c.png
文王之什凡十篇(郑谱谓以上为文武时诗以后为成/王周公时诗朱传言其误今详其意)
 (郑谱只欠一言/字亦可略也)
 行苇首章爱物尽其仁而使遂其性亲亲笃其义而
 得遂其情其理初不殊也苇虽易生之物而生于道
 路经行之地固难以遂其生必也人加爱护勿使牛
 羊践履之然后得遂其性方苞方体渐至畅茂而其
 叶泥泥然矣兄弟虽骨肉至亲然一体之分渐长则
 渐疏必也人笃其义当相告谕勿至疏远然后得以
卷四 第 33b 页 WYG0184-0513d.png
 肆筵授席以遂其欢洽之情(此诗首章槩言人当笃/于亲亲之义然后得以)
 (全其欢会之恩二章言既燕则有侍御之多品物之/盛礼行而乐作三章言因射而饮而归重于教卒章)
 (言养老之厚意于祝颂之中又有期望之意所谓以/引以翼望其引导辅翼归于善道亦非苟为燕乐也)
其仆维何釐尔女士釐尔女士从以孙子
 诗之祝颂多矣小雅天保大雅既醉二诗专为臣祝
 其君受福之诗篇中吉祥可愿之事不一而足天保
 篇终以民之质实无伪为君之福此诗卒章以釐尔
 女士为君之福最为善颂而非溢美也诗人盖有见
卷四 第 34a 页 WYG0184-0514a.png
 夫太王至岐之初爰及姜女以胥宇而天立厥配受
 命既固著于皇矣之篇继而王季克明其德又得太
 任为贤配而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形于大明之雅又
 继而文王之圣又得太姒为配故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既居于正风之首又继而武王之圣邑姜治内而
 乱臣十人有妇人焉纪于鲁论之篇盖自上世帝王
 代有圣子神孙闺门之内又有淑女淑媛以为妃匹
 未有若成周之盛者也
卷四 第 34b 页 WYG0184-0514b.png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
由旧章
 此承上章言祝其君受福不惟申颂于其身而又及
 其子孙愿其子孙之多且贤也(千亿数之多也穆穆/以下言其贤也多而)
 (不贤或失道而坠绪贤而不多或寡助而/孤立多而又贤则所谓百福不足言矣)
笃公刘
 首章(言公刘惟厚于民事故必侍兵/食既足而后为迁都之计也)二章(言公刘既/能相土以)
 (居而顺夫民又能亲/劳于役而忘具势)三章(言公刘于相上之时虑无/不周故定都之日愿无不)
卷四 第 35a 页 WYG0184-0514c.png
 (足夫人之作事惟创始之时谋审而虑熟故功成之/日莫不副其所欲而无一毫悔咎也公刘之始至自)
 (下而观则逝百泉而瞻漙原自上而观则陟南冈而/觏于京其深谋远虑可谓审而不苟故定都之后所)
 (需非一有居而处者有庐而旅者有言其所言者有/语其所语者皆足以取给而称其所谋始也不惮其)
 (劳而致其深思远虑之计终也享其成功而又以/慰其上下宾主之心非公刘之厚于民何以能此)
 章(言公刘落成以燕其臣不惟礼意足/以娱其身而法制又有以系其心也)五章(言公刘/能因天)
 (地自然之利以定居邑又详于兵食一定之制以广/其业也○三单单字朱传未详恐只是三军字之误)
 (古者大/国三军)六章(言公刘于迁都之始惟能备器用以立/其基故定都之后斯能致富庶以广其)
 (业所谓总叙/其始终也)
卷四 第 35b 页 WYG0184-0514d.png
泂酌彼行潦浥彼注兹可以濯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此诗言水之无源者尚可以资民之用则德之有本
 者宁不可致民之安(上一截说得最轻下一截说得/极重彼之最轻尚可取以为用)
 (则在我之最重者当必有所深赖也夫行潦之水朝/满夕除乃无源之水本无用之物今而取彼而注诸)
 (此犹可以餴饎与濯器之用况成王以岂弟之德乃/其本性之所固有而膺天子之命安可不为民父母)
 (为民所归而使民安/息乎此诗人之意也)
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
使媚于天子
卷四 第 36a 页 WYG0184-0515a.png
 灵物之瑞世必择所止以栖其身贤才之用世亦必
 择所从以尽其心盖王者之瑞固不时出而明良相
 逄亦不苟合也凤鸟非太和不出今集于所止而泰
 和雍熙之得其时也贤才非明君弗致今媚于天子
 则以成王在上车马众多以尽其礼以引以翼以行
 其道夫然后可以委质而尽其忠爱之心也(既曰维/君子使)
 (又曰媚于天子盖引君当道以行己之志非媚悦取/容之谓也○集传云媚顺爱也顺者顺天理也乃所)
 (以爱其君非/顺君之令也)
卷四 第 36b 页 WYG0184-0515b.png
卷阿说
 王者当隆治之时而适游观之乐故大臣形于咏歌
 而寓陈戒之意夫人之情孰不知恐惧修省于草创
 多事之时而常怠情放肆于治安无事之日成王承
 文武周公重熙累洽之馀而享盛大无穷之业抚四
 海之无虞览宇宙之清泰有卷者阿逶迤坦荡地之
 胜也飘风自南时方长养气之和也于斯时也庞臣
 硕辅济济跄跄相导前后来游来歌吟咏性情以畅
卷四 第 37a 页 WYG0184-0515c.png
 其和乐之情梧桐生于朝阳而凤鸟适来鸣于高冈
 之上以昭灵瑞之应隆古之治未有加于此时而人
 情之乐亦未有过于此者也召康公盖有见乎此正
 人心盈满之日而怠心易萌之机也此其所以不已
 于言继王之歌以寓其陈戒之意也欤其意以为王
 之来游来歌于卷阿之上伴奂乎王之来游也优游
 乎王之休息也使尔遂其性命之正似上世祖宗善
 始而善终信乎其可乐也尔土宇版图奄有四海可
卷四 第 37b 页 WYG0184-0515d.png
 谓甚厚矣使尔得遂其性常为百神之主又信乎其
 可乐也尔之受命且绵延而不绝矣尔之福禄又安
 固而不摇矣使尔得遂其性而其福纯一而不贰悠
 久而无穷又岂非其可乐者欤凡若此者皆人君之
 所大愿欲而不能以自致者今王皆抚而有之其乐
 当何如哉所谓广王心而歆动者此也然其所以致
 此者亦有由焉固不易得也亦非苟得也亦不可恃
 此以为可以常得而不加修省于吾心也盖惟有冯
卷四 第 38a 页 WYG0184-0516a.png
 翼之才以分我任之寄有孝德之臣而托辅弼之重
 夫然后四方以我为则也惟其能修己之德仰之则
 颙颙卬邛而尊严即之则如圭如璋之纯洁闻望著
 于外而无有不善故四方以为我纲也一则资于人
 一则责诸己固皆人之所可勉者至于凤鸟之来则
 王者之瑞有非人力之所及者又不可以不思也夫
 凤皇之飞必择所止而蔼蔼吉士必忠爱于其君凤
 皇之飞上至于天而蔼蔼吉人必仁爱于民其理非
卷四 第 38b 页 WYG0184-0516b.png
 二致也梧桐生于朝阳有菶菶萋萋之盛而后凤皇
 来鸣于高冈有雍雍喈喈之和王朝有车马礼物之
 多然后可以待多士而使之尽忠以事君而爱民其
 理亦相类也自五章至卒章则所谓致福禄之由也
 成王观凤皇之鸣于梧桐则当备车马之礼以待贤
 士思在己有福禄之盛则当思贤才以当引翼之任
 必使在廷常有冯翼孝德之臣在己常修颙邛圭璋
 之德车马之礼常有(阙/)君臣之和协常如梧凤之萋
卷四 第 39a 页 WYG0184-0516c.png
 雍夫然后得以伴奂优游以长保其皈章之厚福禄
 之康也苟为不然则满足之气盈怠惰之志长治日
 退而乱日进矣虽有福禄之盛其可以常得乎此则
 诗人陈戒之意也(周家自后稷公刘以农事开国传/至太王王季文武周公累圣相承)
 (以及成王制礼作乐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颂声作/而灵物至太和之盛至此极矣治乱相寻气数之常)
 (故卷阿居正大雅之终民劳系于其后而雅变矣匪/风下众居变风之终乱已极矣故系之以豳勤俭质)
 (实治之所由兴也卷阿之后系以民劳民劳于下乱/之所由生也圣人之意微矣下泉后有豳风如易复)
 (卦一般卷阿后有民劳如易姤/卦一般诗可以观亦须如此看)
卷四 第 39b 页 WYG0184-0516d.png
民劳
 (详味此诗盖朝廷始昏乱之时其时文武周公之道/典章法度粲然具在非不存也在朝之臣老成才德)
 (非不有也但王心暴虐弃旧章而不顾疏斥老成而/不用而其所任以政者乃少年不更事之人是以民)
 (劳于下而政乱于上其时若召穆公凡伯之徒又皆/世臣与国同休戚者言不行谏不听义又不可去故)
 (其热中之情𤼵而为恳恻切直之辞一语责之旋以/二语劝之不厌繁复惟欲其有所警悟而改纪于其)
 (政所谓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此类是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
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卷四 第 40a 页 WYG0184-0517a.png
 此章言人君所恃以为安之具非一而有本末轻重
 之伦焉固当常加修饬以防其弊也夫人君不能以
 独立必得贤才众庶亲疏远近维持夹辅然后可以
 安居若大人大邦大众大宗宗子皆国之所有而人
 君所恃以为安而不可偏废者犹都邑之有藩垣屏
 翰城而后可以安民居也然必已有其德然后得五
 者之助苟无其德则众叛亲离五者不得其用而孤
 危矣是则德者本也五者之具末也五者之中宗子
卷四 第 40b 页 WYG0184-0517b.png
 为重四者为轻犹藩垣屏翰皆统于城之内也四者
 之中怀德又为重而三者为轻也故价人维藩首言
 之而宗子维城特详于怀德之后诗人立言各有以
 也人君必先得大德之人以为辅然后己德克修施
 之于家而家齐推之于国而国治笃近而举远居重
 以驭轻宗族辑睦侯邦率从自能得多助之效而君
 国皆赖以安矣苟或左右匪人而己德不修则宗族
 弃之而亲离侯邦不服而众叛为君孤立于中而危
卷四 第 41a 页 WYG0184-0517c.png
 亡可立而待何可以不畏乎五者之具各适其一器
 之用而怀德独谓维宁者德之效广不可以一器名
 也(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叛之此之谓也)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
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此章言为民上者固当谨天变而不敢慢尤当畏天
 监而不敢忽盖天日变于上而震怒者此其迹之著
 而可见者也是宜加谨而不敢慢矣至于天之聪明
卷四 第 41b 页 WYG0184-0517d.png
 监视于人者乃其理之微妙不测而无形声之可见
 闻者也于其不可测者知其理之无所不在而不敢
 忽焉则无时而不谨矣(此诗自首章至六章反覆戒/譬至矣尽矣末二章乃告以)
 (经邦之要事天之诚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此诗曰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
 (衍为此诗者其亦/卫武公之流与)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
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此卫武公自言其修省之辞既明夫表里符验之不
卷四 第 42a 页 WYG0184-0518a.png
 可诬复析言人品贤否而思自励也盖容貌辞气乃
 德之符观其著于外者慎密而无失则其中诚实而
 端正可知且人品高下有贤愚不同贤哲之人能敬
 其威仪理之常也今之称哲人者乃反效愚人而不
 知敬其威仪是无羞恶之心也苟能推羞恶之心必
 思勉为哲人而不肯甘为愚人矣此则武公自励之
 辞也
质尔人民一章
卷四 第 42b 页 WYG0184-0518b.png
 (抑诗大抵皆言修身之事一章言抑抑威仪二章言/敬慎威仪五章言敬尔威仪八章言淑慎尔止不愆)
 (于仪五章言谨言已详七章专言谨言之/得失则谨言谨行为修身之要可知矣)
荏染柔木一章
 此章言人君自修之道托物而喻谦抑质人而验贤
 否也然人未有不谦柔受言而能进其德者譬之于
 物荏染柔忍之木方可纶丝为弓而成器若刚脆之
 木则不能成矣惟人之修身亦然谦卑巽顺纳諌受
 言则过而能改善言日闻而可以为进德之基苟或
卷四 第 43a 页 WYG0184-0518c.png
 刚愎自用则善言不闻过不能改而终无以入德矣
 是以贤哲之人告以善言则虚己听受而顺以行之
 昏愚之人则不以为信拒而不受人之贤愚其悬绝
 也若此为君子者固必勉效哲人而勿为愚人也托
 物理而喻矫揉修治之功论人品而冀思齐自省之
 效武公其贤矣乎(此诗乃武公修身之事于柔之一/字不一言而足一则曰敬尔威仪)
 (无不柔嘉二则曰辑柔尔颜三则以柔木兴恭人是/知谦己受言乃修己之要而悻悻自好实学者之大)
 (病也后章曰民之靡盈即温恭虚己之谓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正所谓覆谓我僣者亦终为愚人而已矣)
卷四 第 43b 页 WYG0184-0518d.png
 (孟子曰訑訑之声音距人于千里之外/其亦异乎告之话言顺德之行者矣)
亹亹申伯一章
 此章言诸侯有常职欲继世而为法于人大封有常
 典欲传世而垂法于后也王者封建诸侯已亲命之
 以继述之意复命大臣行旧典而授以永久之规不
 惟使诸侯以祖宗之心为无愧于既往又欲诸侯以
 天子之心而传之无穷也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一章
卷四 第 44a 页 WYG0184-0519a.png
 此章言仲山甫之贤惟德性之禀有尽美故其所著
 所存者无不善惟知行之学有兼至故推而事君从
 政亦无不宜也不有资质之美固无以为进德之基
 不有学问之功亦何以致用而措之事业哉○德性
 之美纯乎天故体之所具无不善知行之学尽诸己
 则用之所施无不宜盖称大臣之贤既有美质而加
 学问之功宜其得君以行其道也(此章言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乃天所)
 (付与于人本然之善者也在大学则为至善在中庸/则为中此章言柔嘉维则正承上章有则而言惟圣)
卷四 第 44b 页 WYG0184-0519b.png
 (人为能践形则自然不过于则仲山甫柔嘉维则无/过不及之差亦可谓大贤矣非资禀能全其天命之)
 (本然未易及此令仪令色容貌之著于外者善也小/心翼翼诚敬之存于中者有常也古训是式多识前)
 (言往行以致其知威仪是力职分之所当为者勉而/行也天子是若推以事君明命使赋施于从政也)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一章
 此章论大臣之职无所不总而有内外详略之差盖
 以辅君为重也夫仲山甫之出使为城齐而行吉甫
 举其职于赋政于外特一言之至于式百辟保王躬
 为王喉舌屡言而不一言焉可以见大臣之职以朝
卷四 第 45a 页 WYG0184-0519c.png
 夕匡弼为本而出使于外特一时之用耳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一章
 此章言大臣出使而能察政治之得失者由其不罔
 已而勤于事君也盖明德以正己者治人之本也苟
 己德之未明则是非之或昧在我之所行尚无以知
 至理之所在而得君之心况望其出外而能辩侯邦
 之善恶乎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一章(第五/章)
卷四 第 45b 页 WYG0184-0519d.png
 贤臣之能用其中甚有异于常情也然中道最难执
 守而常人之情未有不倚于一偏者惟贤者能全其
 物则之理而本然之权度精切不差是以能持守中
 道而不陷于一偏也(此诗首言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乃一篇之)
 (纲领下章所称仲山甫之德皆言其能全物则之理/二章言柔嘉维则正承上章而言四章言明若否明)
 (哲保身五章言不茹柔不吐刚六章言能举其德皆/言能全其本然物则之谓常人拘于气质不失之太)
 (刚则失之太柔茹柔者刚之过吐刚者柔之过仲山/甫不茹柔故不侮鳏寡柔而得其中也不吐刚故不)
 (畏彊禦刚而得其中也所谓柔嘉维则是也柔不过/其则则刚亦不过其则矣书所谓强弗友刚克燮友)
卷四 第 46a 页 WYG0184-0520a.png
 (柔克者即不吐刚不茹柔之义洪范言二五事章貌/言视听思各有本然之则而三德之用复详于后此)
 (诗首言天生烝民有物有则而后言/柔嘉维则不吐刚不茹柔其义一也)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一章
 使臣饬其仪而心若不胜任使臣修其仪而才必能
 终任若不胜任者其心常不自宁而必能终任者其
 事信可誇矣盖贤臣奉命而出使必其才足以当大
 事始命之也盖贤臣之心未尝恃此以自安也仲山
 甫出郭门饮饯之礼四牡则业业然而不敢缓征夫
卷四 第 46b 页 WYG0184-0520b.png
 则捷捷然而不敢迟所以汲汲然整饬其仪者何哉
 盖由仲山甫之心致王命而慎重其事心之所常怀
 若有所不及故耳虽然以仲山甫之贤足以当斯任
 无疑矣于是观其四牡则彭彭然而壮盛听其八鸾
 则锵锵然而和鸣所以修其仪若此其盛者果何为
 哉盖王命仲山甫将往筑城于东方也若是则仲山
 甫之贤信足以当任王命非谬举使臣不徒行礼仪
 盛备非徒设必能成功复命而足以荣耀于一时矣
卷四 第 47a 页 WYG0184-0520c.png
 业业之四牡非有异于彭彭之四牡也锵锵之八鸾
 又即征夫之所乘也在仲山甫之心而观之则黾勉
 而无敢慢在时人祖饯而观之则誇耀而可荣四牡
 一物耳征夫八鸾一人耳惟心之所思各异而形诸
 容顿殊非仲山甫之贤固不及此非吉甫之贤又安
 能深知其理而𤼵为咏歌若是哉(业业亦有恐惧戒/慎之意与捷捷之)
 (义方相属业业捷捷乃饬戒其徒不敢稽缓之/意若彭彭锵锵便自有张大雍容气象不同矣)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一章
卷四 第 47b 页 WYG0184-0520d.png
 此诗乃韩侯继世为君初入觐于王而王始锡命之
 为诸侯也此首章言地利出于前圣之功既加锡命
 而使之尽继述之道侯爵出于时王之制又加申戒
 而使之勤方伯之职盖王者分封班爵正欲其世守
 封疆以藩屏王室故不惟使嗣君以祖宗之心为心
 缵承旧绪而无愧于往昔尤欲诸侯以天子之心为
 心勤修乃职而无负于君也(此章当作三句一韵读/意亦随之言大哉梁山)
 (为韩国之镇其下井里沟洫秩然有伦甚明如许皆/由禹治水之功也禹之疏治此者将何为哉盖以闻)
卷四 第 48a 页 WYG0184-0521a.png
 (万世生民之利也今韩侯受封于此蒙其泽而享其/利知禹治水之艰难则当爱宝此山常使垦治无荒)
 (可也此第一截次言诸侯世子居丧称子不敢称君/三年丧毕以士礼入见天子天子锡命而归始称诸)
 (侯故王亲命之但汝祖考所旧服行之事当尽其继/述之道可也能继祖考之事则亦能修禹之功矣此)
 (第二截又言继世为诸侯者必得王之锡命然后为/君此时王之制甚重典也固不可少有怠心而荒弃)
 (朕命必夙兴夜寐无有懈惰敬恭所居之职庶不废/朕命也此第三截末又申戒之言朕命甚严不可更)
 (易汝不惟修国中之事远方有不庭之臣更宜干正/之使来庭然后能尽方伯之职然后能藩屏王家则)
 (朕命永不易矣意谓倘或不能尽其职则朕命亦有/时而改易也此含规戒意此第四截无废朕命下二)
 (句所以终上一句之意朕命不易下二句所以终上/一句之意解字与位字据本韵已可叶易字与辟字)
卷四 第 48b 页 WYG0184-0521b.png
 (叶分晓易字若作难易之易误/作更易之易叶文意更明白)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至/)赤豹黄罴
 此诗言侯国既有前人之成绪则继世当益修其职
 贡也(此诗首章与卒章之意相表里二章专言韩侯/入觐天子命之继世为诸侯而锡以车马章服)
 (之盛也三章专言韩侯归国而王朝有送饯稠叠之/仪也四章专言娶韩姞而姞之生出于贵族而来嫁)
 (多仪也五章言韩姞嫔于韩而韩土有富盛之可乐/也首章之意言奕奕梁山有倬其道皆禹平治之功)
 (今韩有其地当思禹之功常使其地垦治可也昔韩/受封乃同姓之国实为王室藩屏今韩侯受命王亲)
 (命之缵戎祖考则当思不坠祖宗之业可也继世为/君出于今王之命又当夙夜不怠勤于其职有不庭)
卷四 第 49a 页 WYG0184-0521c.png
 (之方则干正之以辅助王室可也不然则怠厥职废/王命坠前人之业王命有时而改矣末章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汝思召公昔日之劳当益修其城池可也/此即首章禹甸梁山之意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故)
 (王锡以追貊使奄有北方之国而为之长汝思祖宗/受命于先王之时当益修方伯之职治其赋税而贡)
 (其方物也此即首章缵戎祖考干不庭方之意中四/章极言可乐之事以歆动其心首尾二章皆有告戒)
 (意谓王朝锡饯之盛仪韩侯娶妇之富庶诚为可乐/必如首章卒章之言修其职业无愧于祖宗王室然)
 (后可以保其所乐不然则废其职虽有其乐亦不/能永保之矣此则诗人之意古人立言慎密如此)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一章
 此章言王者命大臣以经营远方欲其尽继述之道
卷四 第 49b 页 WYG0184-0521d.png
 则必崇报功之典也
 
 
 
 
 
 
 五经蠡测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