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184-00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奥论卷三      宋 郑樵 撰
诗经
   今惟毛公传(出于齐者曰辕固婴出于鲁者曰申公/ 出于燕者曰韩 出于赵者曰毛)
    (公/)毛公作训(释/也)(注/也)传注二字见三礼毛公之注
    谓之传故曰毛氏传孔氏传易大传是也
 四家之诗出于齐鲁燕赵出于齐者曰辕固出于鲁
 者曰申公出于燕者曰韩婴出于赵者曰毛公土音
卷三 第 1b 页 WYG0184-0058b.png
 不同训诂亦异故孔颖达曰三家之诗字与毛公异
 者动以百数及證之他书三家之学非徒字异亦并
 与文义俱异矣以关雎为讽康王之诗以燕燕于飞
 为定姜送归妇之诗以硕人为傅母戒哀姜之诗以
 采采芣苢为蔡女不弃恶夫之诗诸如此类不可殚
 举至武帝时毛诗始出自以源流出于子夏其书贯
 穿先秦古书惟河间献王好古博见异书深知其精
 时齐鲁韩三家皆列于学官独毛氏不得立中兴后
卷三 第 2a 页 WYG0184-0059a.png
 谢曼卿卫宏贾逵马融郑众康成之徒皆宗毛公学
 者翕然称之今观其书所释鸱鸮与金縢合释北山
 烝民与孟子合释昊天有成命与国语合释硕人清
 人皇矣黄鸟与左氏合而序由庚六篇与仪礼合当
 毛公之时左氏传未出孟子国语仪礼未甚行而毛
 氏之说先与之合不谓之源流子夏可乎汉兴三家
 盛行毛最后出世人未知毛氏之密其说多从齐鲁
 韩氏迨至魏晋有左氏国语孟子诸书證之然后学
卷三 第 2b 页 WYG0184-0059b.png
 者舍三家而从毛氏故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
 韩诗虽存无传之者(五十篇今但存其/外传十篇而已)从韩氏之说
 则二南商颂皆非治世音(以二南作于周衰以商/颂作于宋襄公之世)
 毛氏之说则礼记左氏无往而不合此所以毛诗独
 存于世也
   二南辨
 二南六州汉志扶风雍县东北有周城西南有召城
 二南之诗得于周南系之周南得于召南系之召南
卷三 第 3a 页 WYG0184-0059c.png
 本于所得之地而系之耳盖歌则从二南之声二南
 皆出于文王之化言王者之化自北而南(东北一区/尚染时恶)
 (惟西南皆从/文王之化)周召二公未尝与其间二南之诗后世
 取于乐章用之为燕乐为乡乐为射乐为房中之乐
 所以彰文王之德美也故曰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
 灭商三成而南南之为义盖如是也五成而分周公
 左召公右周召南之为义盖如是也周世未有乐名
 南者维鼓钟之诗曰以雅以南(陆希声刘炫释鼓钟/亦知雅南之南为二)
卷三 第 3b 页 WYG0184-0059d.png
 (南微出已意曰/南如周南之南)以籥不僭左氏载季札观乐见舞象
 箾南籥者(杜预释左氏亦知南籥为文/王之乐不敢正指为南箾者)详而考之南
 籥二南之籥也雅也象舞颂之维清也箾之舞象籥
 之奏南其在当时见古乐如此而文王世子又有所
 谓胥鼓南(郑注谓南夷之乐岂有/教世子而用夷之乐)则南之为乐古矣
 二南之诗虽大槩美诗亦有刺诗不徒西周之时而
 东周亦然与十三国风无异也若以周衰之时此齐
 鲁韩之学也而周之盛时无一篇可取所谓尽周衰
卷三 第 4a 页 WYG0184-0060a.png
 之文耳此三家之学不如毛氏之密也
   关雎辨(为作之义皆乐之声/)
 齐鲁韩三家之诗皆以关雎为康王政衰之诗扬雄
 曰周康之时关雎作于上杨赐曰康王晏起关雎见
 几而作太史公曰周道阙诗人本之衽席而关雎作
 范晔有曰康后晚朝关雎作讽薛氏章句谓关雎咏
 淑女以刺时详诸上文皆谓作于周衰之文而不知
 麟趾乃关雎之应也序亦言衰世之公子季札观歌
卷三 第 4b 页 WYG0184-0060b.png
 小雅曰其周德之衰乎太史公曰仁义陵迟鹿鸣刺
 焉如此则麟趾小雅鹿鸣诸诗皆非治世音无疑矣
 曰非也盖诗者乐也古人以声诗奏之乐后世有不
 能法祖怠于政者则取是诗而奏之以申警讽故曰
 作作之为义如始作翕如之作非谓其诗始作于衰
 世也孔子言诗皆取诗之声不曾说诗之义如何如
 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夫子喜鲁太师之乐音/节中度故曰乐矣而不)
 (及于淫哀矣而不及于伤皆从乐奏/中言之非以序别其关雎之文义)又曰师挚之始
卷三 第 5a 页 WYG0184-0060c.png
 关雎之乱皆乐之声也非谓关雎之义如此序诗者
 取以为关雎之义则非矣大抵古人学诗最要理会
 诗之声夫子曰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
 立为之为义亦作之意既谓之作则翕纯皦绎有声
 有器非但歌咏而为周南召南之为正如三年不为
 乐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之为谓之为谓之作者皆乐
 之声也
   国风辨(歌诗则各从其国之声/)
卷三 第 5b 页 WYG0184-0060d.png
 诗者声诗也出于情性古者三百篇之诗皆可歌歌
 则各从其国之声周召王豳之诗同出于周而分为
 四国之声邶鄘卫之诗同出于卫而分为三国之声
 盖采诗之时得之周南者系之周南得之召南者系
 之召南得之王城与豳者系之王城与豳得之邶鄘
 卫者系之邶鄘卫盖歌则各从其国之声何彼秾矣
 之诗何以不列于王风盖为诗之时则东周也采诗
 之地则召南也故列之召南黍离之诗何以不列之
卷三 第 6a 页 WYG0184-0061a.png
 于二南盖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之地闵其坏而思
 其旧其诗虽作于西周其人则东周也故列之王风
 平王何以不曰雅以其地则东周也幽厉何以不曰
 风以其地则成周也如此则木瓜虽美齐而在卫猗
 嗟虽刺鲁而在齐泉水载驰等诗皆卫诗而在邶鄘
 召穆之民劳卫武之宾之初筵不附其国而在二雅
 皆以声别也夫风之诗出于土风而雅之诗则出于
 朝廷大夫尔文王之诗见于风者二南是也成王之
卷三 第 6b 页 WYG0184-0061b.png
 诗见于风者豳风是也平王之诗见于风者王风是
 也雅颂之音与天下同列国之音随风土而异若谓
 降黍离而为国风则豳诗亦可降邪大抵诗有三百
 篇皆以声别古人采诗之时随其国而系之圣人无
 容心于其间也至于称其国之名号亦然如三监之
 地自康叔得国已统于卫今其诗之在顷襄文武者
 亦分而为三不专曰卫唐叔封唐在燮父时已为晋
 矣至春秋时实有其诗今其目乃为唐七月以后多
卷三 第 7a 页 WYG0184-0061c.png
 为周公作刺朝廷之不知今其诗乃皆为豳(豳大夫/为之)
 在盘庚时商已为殷故颂其殷武今其颂乃皆为商
 得于其地系于其国云耳圣人何容心哉尝观夫子
 之论诗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夫
 谓雅颂各得其所可也而谓乐正者何哉盖乐者乡
 乐也乡乐即风诗也十五国风之中惟邶鄘卫其国
 相近其声相似不比周召王豳犹有隔绝也夫子平
 时见鲁太师所传三国之声时有异同及其环辙之
卷三 第 7b 页 WYG0184-0061d.png
 时见卫人所歌之声从而正之故乡乐曰正而雅颂
 但曰得所其意如此所以诗有十五此国风之别也
   风有正变辨
 风有正变仲尼未尝言而他经不载焉独出于诗序
 若以美者为正刺者为变则邶鄘卫之诗谓之变风
 可也缁衣之美武公驷铁小戎之美襄公亦可谓之
 变乎必不得已从先儒正变之说则当如榖梁之书
 所谓变之正也榖梁之春秋书筑王姬之馆于外书
卷三 第 8a 页 WYG0184-0062a.png
 春秋盟于首戴皆曰变之正也盖言事虽变常而终
 合乎正也河广之诗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其欲往
 之心如是其锐也然有舍之而不往者大车之诗曰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其男女之情如是其至也然有
 畏之而不敢者氓之诗曰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其淫
 泆之行如是其丑也然有反之而自悔者此所谓变
 之正也序谓变风出乎情性止乎礼义此言得之然
 诗之必存变风何也见夫王泽虽衰人犹能以礼义
卷三 第 8b 页 WYG0184-0062b.png
 自防也见中人之性能以礼义自闲虽有时而不善
 终蹈乎善也见其用心之谬行已之乖倘返而为善
 则圣人亦录之而不弃也先儒所谓风之正变如是
 而已雅之正变如是而已
   雅非有正变辨(有小大无正变/)
 二雅之作皆纪朝廷之事无有区别而所谓大小者
 序者曰政有大小故谓之大雅小雅然则小雅以蓼
 萧为泽及四海以湛露为燕诸侯以六月采芑为北
卷三 第 9a 页 WYG0184-0062c.png
 伐南征皆谓政之小者如此不知常武之征伐何以
 大于六月卷阿之求贤何以大于鹿鸣乎或者又曰
 小雅犹言其诗典正未至浑厚大醇者也此言犹未
 是盖小雅大雅者特随其音而写之律耳律有小吕
 大吕则歌大雅小雅宜其有别也春秋襄公二十九
 年吴季札观周乐歌大雅小雅是雅有小大已见于
 夫子未删之前无可疑者然无所谓正变者正变之
 言不出于夫子而出于序未可信也小雅节南山之
卷三 第 9b 页 WYG0184-0062d.png
 刺大雅民劳之刺谓之变雅可也鸿雁庭燎之美宣
 王也崧高烝民之美宣王亦可谓之变乎盖诗之次
 第皆以后先为序文武成康其诗最在前故二雅首
 之厉王继成王之后宣王继厉王之后幽王继宣王
 之后故二雅皆顺其序国风亦然则无有正变之说
 断断乎不可易也诗之风雅颂亦然诗之六义未尝
 有先后之别
   豳风辨(邠风诗备论风雅之体/)
卷三 第 10a 页 WYG0184-0063a.png
 周召邶鄘卫王郑(洛/邑)齐豳秦魏唐陈桧曹(此夫子未/删之前季)
 (札观乐/之次第)周召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此今/诗之)
 (次/第)自周召至桧曹此夫子未删之前季札观周乐国
 风之次第也自周召至于邠此今诗国风之次第十
 五国风初无增损或谓夫子离卫降王进郑退齐入
 魏与秦以一己之私揣摩圣人之意无是理也然圣
 人必以豳之风置之桧曹之下者何也盖习乱者必
 思治伤今者必思古桧终于匪风思周道也曹终于
卷三 第 10b 页 WYG0184-0063b.png
 下泉思治也天下后世苟有下泉之思治匪风之思
 周道则陈淫桧乱之治一变而复见豳风之正圣人
 序诗所以寓其变于十五国风之末者此也邠风邠
 雅邠颂圣人以邠诗列于风雅之间谓其不纯风而
 可以雅骎骎乎移风而即于雅也所以系风之末居
 雅之前者此也或谓七月鸱鸮之诗其言则雅其体
 则风虽非妇人女子之言实妇人女子之体也故列
 之风雅颂之间圣人有深意也(齐鲁韩三家之诗皆/无七月篇或谓邠风)
卷三 第 11a 页 WYG0184-0063c.png
  (七篇自鸱鸮以下六篇皆非邠事独七月一篇岂/足以当一国之事周礼有邠雅颂岂不为有邠诗)
  (而今亡之乎故齐鲁韩三家之诗皆无七月篇然/则邠诗有亡者不可得而知之也周召王邠之风)
  (同出于周而/分于东西)
   风雅颂辨(风雅颂兼备六义/)
 风雅颂诗之体也赋兴比诗之言也六义之序一曰
 风二曰雅三曰颂其后先次第圣人初无加损也三
 者之体正如今人作诗有律有吕有歌行是也风者
 出于土风大槩小夫贱𨽻妇人女子之言其意虽远
卷三 第 11b 页 WYG0184-0063d.png
 其言浅近重复故谓之风雅出于朝廷士大夫其言
 纯厚典则其体抑扬顿挫非复小夫贱𨽻妇人女子
 能道者故曰雅颂者初无讽诵惟以铺张勋德而已
 其辞严其声有节不敢琐语亵言以示有所尊故曰
 颂唐之平淮夷颂汉之圣主得贤臣颂效其体也然
 所谓风雅颂者不必自关雎以下方谓之风不必自
 鹿鸣以下方谓之小雅不必自文王以下方谓之大
 雅不必自清庙以下方谓之颂程氏曰诗之六体随
卷三 第 12a 页 WYG0184-0064a.png
 篇求之有兼备者有偏得其三者风之为言有讽谕
 之意三百篇之中如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之类皆可
 谓之风雅者正言其事三百篇之中如忧心悄悄愠
 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之类皆可谓之雅颂者
 称美之辞如于嗟麟兮于嗟乎驺虞之类皆可谓之
 颂故不必泥风雅颂之名以求其义也亦犹赋诗而
 备比兴之义焉
   颂辨(颂者上下通用以美其君之功德/)
卷三 第 12b 页 WYG0184-0064b.png
 陈休齐云颂者序其事美其形容以告于神明是其
 诗专用于郊庙盖鬼神之事战国以下失之矣管仲
 有国颂屈原有橘颂秦人刻石颂功德汉有圣主得
 贤臣颂唐有磨崖中兴颂以鬼神之事加之生人其
 弊如此余谓此说不然盖颂者美其君之功德而已
 何以告神明乎既以敬之为戒成王小毖为求助与
 夫振鹭臣工闵予小子皆非告神明而作也不惟天
 子用之诸侯而臣子祝颂其君者亦得用故僖公亦
卷三 第 13a 页 WYG0184-0064c.png
 有颂后世扬雄之颂充国陆机之颂汉功臣韩愈之
 颂伯夷郑颂子产之不毁乡校盖有是焉礼记载美
 哉轮焉美哉奂焉君子称其善颂善祷亦犹是也凭
 诗之言而疑后世作颂之过非的论也
   商鲁颂辨
 鲁颂是僖公已殁之后序中明言季孙行父请命于
 周而史克作是颂颂有四篇皆史克作明矣閟宫曰
 新庙奕奕奚斯所作盖奚斯作新庙耳非作颂也而
卷三 第 13b 页 WYG0184-0064d.png
 汉班固(西都赋序其/误自孟坚始)王延寿等(灵光殿赋云奚斯/颂僖歌其路寝)
 谓鲁颂是奚斯所作商颂明言正考父得商颂十二
 篇于周之太师而太史公曰宋襄脩行仁义其大夫
 正考父美之而作商颂此盖出于韩诗以商颂出于
 春秋之世故为是说尔(史记宋/世家)当汉之时诗之序未
 出宜乎言诗者之牴牾也二颂之作当以序为正
   逸诗辨(诗有笙奏金奏丝奏/)
 狸首(礼记射礼诸侯以狸首为节其下文云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
卷三 第 14a 页 WYG0184-0065a.png
   (子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郑氏以为狸首之/诗驺虞狸首采蘩采蘋古之乐节也日用之间)
   (不可阙今狸首亡逸诗自逸非/夫子逸之也观狸首诗可见矣)
 骊驹(前汉王式传曰客歌骊驹注以为/逸诗见大戴礼记客欲去歌之)
 祈招(昭十二年楚灵王盘于游畋之乐子革托于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其诗曰祈招之)
   (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麦秀(史记箕子过故殷墟而伤之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兮彼狡童)
   (兮不与/我好兮)
 河水(僖二十三年晋文公在秦秦伯享之公赋河水/杜注以为逸诗义取河水朝宗于海则春秋之)
卷三 第 14b 页 WYG0184-0065b.png
   (世其诗犹存/今无之矣)
 新宫(燕礼升歌鹿鸣下管新宫商汾水曰管与笙类/也先皆有声而已故新宫辞亦亡昭二十五年)
   (宋公享昭子赋新宫谓之赋则有辞矣后汉明/帝亦取焉必见其辞故得之以播歌咏盖未有)
   (有诗而无辞者周礼祈年吹/豳雅于管籥之类必得有辞)
 采齐(古之人君行以肆夏步以采齐汉制宗庙乐入/庙门奏永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齐肆夏也)
 肆夏(左传金奏肆夏之三谓三章/国语云一名樊君出入奏)
 王夏(王出入奏王/夏亦金奏)
 三夏(国语云樊遏渠谓之三夏盖击钟/而奏此三曲为金奏故诗亦亡)
卷三 第 15a 页 WYG0184-0065c.png
 九夏(周礼钟师之/职奏九夏)王夏(王出/入奏)肆夏(尸出入奏/亦名樊)昭夏(牲/出)
 (入奏一/名遏)纳夏(一名/渠)章夏 齐夏 族夏 祴夏 骜
 夏(皆金/奏)
   (郑康成谓九夏皆诗篇名颂/之类今亡是以颂不能具焉)
   诸儒逸诗辨
 论语云素以为绚兮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
 室是远而举硕人之诗而素以为绚兮之句不存阅
 唐棣之诗而偏其反而之语不载则诗之章句逸者
卷三 第 15b 页 WYG0184-0065d.png
 多矣如韩诗雨无其极伤我稼穑今亦不见于诗雨
 无正篇无其辞齐鲁韩诗并无七月篇
   亡诗六篇
 鱼丽之后亡其三南陔白华华黍也南山有台南有
 嘉鱼之后亡其三由庚崇丘由仪也六篇之诗同在
 一处不应中閒南有嘉鱼南山有台二诗独能存也
 案仪礼乡饮酒及燕礼笙入于县(音/玄)中奏南陔白华
 华黍又曰閒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
卷三 第 16a 页 WYG0184-0066a.png
 南山有台笙由仪此六诗皆主于笙奏之商份曰所
 谓亡其辞者今论语亡字皆读为无字谓此六诗以
 笙奏之虽有其声举无辞句不若鱼丽南有嘉鱼南
 山有台于歌奏之歌人声也故有辞尔此歌与笙之
 异也(或曰三歌上乃文武诗下/三笙诗乃成王诗未可知)辨曰古者有堂下堂
 上之乐歌主人声堂上乐也笙镛以间堂下乐也谓
 之笙镛乃间歌之声皆有义而无其辞束广微之补
 亡六诗皮日休补肆夏不知六亡诗乃笙诗肆夏乃
卷三 第 16b 页 WYG0184-0066b.png
 金奏初无辞之可传也
   乐章图
 歌诗 鱼丽(閒/) 南有嘉鱼(閒/) 南山有台(閒/)
    此三诗乡饮酒礼燕礼皆用之乡饮酒礼工
    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燕礼则升歌鹿鸣
    已上六诗皆小雅
 合乐诗 关雎 葛覃 卷耳 鹊巢 采蘋 已
    上皆二南为合乐诗夫子所谓人而不为周
卷三 第 17a 页 WYG0184-0066c.png
    南召南者以此
 射乐 即乐节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
    夫射必先行乡饮酒礼驺虞(王/)狸首(侯/)采蘋
    (大/夫)采蘩(士/)周礼乐师凡射王以驺虞侯以狸
    首为节大夫以采蘋士以采蘩为节今召南
    诗中有采蘩采蘋驺虞三诗而狸首独亡
    已上三诗皆召南
 笙诗 乡饮酒燕射用之又云升歌三终笙入三终
卷三 第 17b 页 WYG0184-0066d.png
    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南陔(笙/)由庚(间/笙)崇丘(间/笙)
    由仪(间/笙)皆小雅逸诗为六笙歌
 管奏 管与笙一类皆竹吹之独燕礼升歌取鹿鸣
    下管新宫自春秋至后汉犹存今亡注见逸
    诗
 金奏 肆夏 三夏 王夏 九夏(皆金奏即颂诗/之类见逸诗)
 丝奏 三百篇中之诗皆可被之弦歌故琴中有鹊
    巢操驺虞伐檀操白驹操皆今诗文又古人
卷三 第 18a 页 WYG0184-0067a.png
    谓之雅琴颂琴古之雅颂即今之琴操琴(古/禁)
    (也/)将以禁人之邪心故以歌乎诗如文中子
    归而援琴鼓荡荡之什乃知声至隋末犹存
 房中之乐 二南诗用之为房中之乐周有房中乐
    汉有房中祠乐唐山夫人作 高祖乐用楚
    声故房中乐楚声也
 两君相见之乐 左氏传襄公四年 文王 大明
     绵
卷三 第 18b 页 WYG0184-0067b.png
    辨曰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卿大夫士赋诗道
    志者凡诗雅杂取无择至考其入乐则自邶
    鄘至豳无一诗在数或曰周礼篇章吹豳诗
    豳雅豳颂则豳疑于入乐矣然听吹雅颂而
    无豳风非今七月等语此欧阳文忠公疑其
    别有豳诗于今不存也
   删诗辨(夫子未尝删诗/)
 司马迁云古者诗三千馀篇夫子取其可施于礼义
卷三 第 19a 页 WYG0184-0067c.png
 者三百篇孔颖达曰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
 逸者少则夫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夫诗上自商颂
 祀成汤下至株林刺陈灵公上下千馀年而诗才三
 百五篇有更十君而取一篇者皆商周人所作夫子
 并得之于鲁太师编而录之非有意于删也夫翘翘
 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如斯等语亦不
 俚也胡为而删之乎墙有茨桑中等语至俚又胡为
 而不删之乎则知删诗之说与春秋始隐终获麟之
卷三 第 19b 页 WYG0184-0067d.png
 事皆汉儒倡之也大抵得其乡声则存不得其声则
 不存也周之列国如滕薛如许蔡如邾莒等国夫岂
 无诗但鲁人不识其音则不得其详季札聘鲁鲁人
 以雅颂之外所得十五国风尽歌之及观今三百篇
 于季札所观与鲁人所存无加损也若夫夫子有意
 删诗则当环辙之时必大搜而备索之奚止十五国
 乎然圣人不欲强备者何也盖以天下情性美刺讽
 咏亦不过是也删诗之说非夫子本意汉儒孔安国
卷三 第 20a 页 WYG0184-0068a.png
 倡之文中子极笔载之善乎邵康节诗曰自从删后
 更无诗康节之诗非谓夫子果删诗也盖谓天下情
 性不出乎此求之三百篇之中足矣不必外有所求
 也
   诗序辨(序作于卫宏/)
 汉兴四家之诗毛诗未有序惟韩诗以序传于世齐
 诗无序鲁诗之序有无未可知诗之序大槩与今序
 异韩诗得序而益明汉儒多宗之如司马迁扬雄范
卷三 第 20b 页 WYG0184-0068b.png
 晔之徒皆以二南作于周衰之时此韩学也毛诗至
 卫宏为之序郑玄为之注而毛氏之学盛行又非韩
 所敢望也或者谓大序(即关/雎序)作于子夏(王肃郑玄/萧统皆云)
 序作于毛公此说非也序有郑注而无郑笺其不作
 于子夏明矣毛公于诗第为之传其不作序又明矣
 又谓大序作于圣人小序作于卫宏谓小序作于卫
 宏是也谓大序作于圣人非也命篇大序盖出于当
 时采诗太史之所题而题下之序则卫宏从谢曼卿
卷三 第 21a 页 WYG0184-0068c.png
 受师说而为之也案后汉儒林传云卫宏字敬仲从
 谢曼卿学毛诗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
 于世盖尝谓诗之大序非一世一人之所能为采诗
 之官本其得于何地审其出于何人究其主于何事
 且有实状然后致之太师上之国史是以取发端之
 二字以命题故谓大序是当时采诗太史之所题诗
 之下序序所作为之意其辞显者其序简其辞隐者
 其序备其善恶之微者序必明著其迹而不可以言
卷三 第 21b 页 WYG0184-0068d.png
 殚者则亦阙其目而已故谓下序是宏诵师说而为
 之或者又曰序之之辞委曲明白非宏所能为曰使
 宏凿空为之虽孔子亦不能使宏诵师说为之则虽
 宏有馀矣意者毛氏之诗历代讲师之说至宏而悉
 加诠次焉今观宏之序有专取诸书之文至数句者
 有杂取诸家之说而辞不坚决者有委曲宛转附经
 以成其义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
 之其文全出于乐记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
卷三 第 22a 页 WYG0184-0069a.png
 以遗王其文全出于金縢自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
 乐废坏其文全出于国语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
 有常以齐其民其文全出于公孙尼子则诗序之作
 实在于数书既传之后明矣此所谓取诸书之文有
 至数句者此也关雎之序既曰风之始也所以风天
 下而正夫妇也意亦足矣又曰风风也风以动之上
 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又曰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
 谓之风载驰之诗既曰许穆夫人闵其宗国颠覆而
卷三 第 22b 页 WYG0184-0069b.png
 作又曰卫懿公为狄所灭丝衣之诗既曰绎宾尸矣
 又曰灵星之尸也此盖众说并传卫氏得有美辞美
 意并录而不忍弃之此所谓杂诸家之说而辞不坚
 决者也驺虞之诗先言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
 被文王之化而后继之蒐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
 成行苇之诗先言国家忠厚仁及草木然后继之以
 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此所谓委曲宛转
 附经以成其义者此也惟宏序作于东汉故汉世文
卷三 第 23a 页 WYG0184-0069c.png
 字未有引诗序者惟黄初四年有曹共公远君子近
 小人之语盖魏后于汉而宏之序至是而始行也使
 其果知诗序出于卫宏则风雅正变之说二南分系
 之说羔羊蟋蟀之说或郁而不畅或巧而不合如荡
 以荡荡上帝发语而曰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召旻
 以旻天疾威发语而曰闵天下无如召公之为臣雨
 无正乃大夫刺幽王也而曰众多如雨非所以为正
 也牵合为文而取讥于世此不可不辨也
卷三 第 23b 页 WYG0184-0069d.png
   诗笺辨(笺中改毛诗字皆有据永叔未之知/)
 张华博物志云圣人制作谓之经贤者著述谓之传
 (孔毛/左氏)郑氏注毛诗而曰笺不解此意孔颖达云笺表
 也识也郑氏以毛诗悉备遵畅厥旨所以表明毛意
 纪识其事故特称笺馀注无所遵奉故谓之注欧阳
 永叔深排郑学以为多喜改字永叔未深考耳汉时
 四诗并作文字各有不同虽三家不如毛诗之密然
 不可谓无所长也郑氏笺诗传意有不同者以已说
卷三 第 24a 页 WYG0184-0070a.png
 易之经文有不安者以三家易之證之他书则可知
 矣吉蠲为饎郑氏以蠲为圭吉圭为饎则韩诗之言
 也素衣朱襮郑氏以襮为绡素衣朱绡则齐诗之言
 也其耕泽泽郑氏以泽为释其耕释释亦尔雅之言
 也舟人之子郑氏以舟为当作周周人之子则朱育
 集字之言也艳妻扇方处郑氏以艳为阎阎妻扇方
 处则汉杜钦之传之言也当郑氏笺诗三家俱存故
 郑氏虽解释经文不明言改字之由亦以学者既习
卷三 第 24b 页 WYG0184-0070b.png
 诗则三家之诗不容不知也后世三家既亡学者惟
 见其改字而不见诗学之所由异此郑氏之所以获
 讥也则郑于经不谓之注而谓之笺笺之为言魏晋
 间所以致辞于皇太子诸王者也郑尝以君师之礼
 待毛公而不擅改圣人之经明矣观其注礼记玉藻
 杂记颠倒不伦之处郑虽理之使条贯亦不敢易其
 先后姑于注下发明而已则其改字不出臆见愈可
 信矣古诗云读书不到康成处不敢高声论圣贤吾
卷三 第 25a 页 WYG0184-0070c.png
 于郑氏诗笺见之矣
   读诗法
 诗三百篇皆可歌可诵可舞可弦太师世传其业以
 教国子自成童至既冠皆往习焉诵之则习其文歌
 之则识其声舞之则见其容弦之则寓其意春秋以
 下列国君臣朝聘燕享赋诗见志微寓规讽鲜有不
 能答者以诗之学素明也后之弦歌与舞者皆废直
 诵其文而已且不能言其义故论者多失诗之意夫
卷三 第 25b 页 WYG0184-0070d.png
 文章之体有二有史传之文有歌咏之文史传之文
 以实录为主秋豪之善不私假人歌咏之文扬其善
 而隐其恶大其美而张其功后世欲求歌咏之文太
 过直以史视之则非矣孝经十八章其及于诗者十
 中庸孟子所以善言诗者以其无汉儒之说乱之也
 盖尝论之善观诗者当推诗外之意如孔子子思善
 论诗者当达诗中之理如子贡子夏善学诗者当取
 一二言为立身之本如南容子路善引诗者不必分
卷三 第 26a 页 WYG0184-0071a.png
 别所作之人所采之诗如诸经所举之诗可也绵蛮
 黄鸟止于丘隅绵蛮不过喻小臣之择卿大夫有仁
 者依之夫子推而至于为人君止于仁与国人交止
 于信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旱麓不过喻恶人远去而
 民之喜得其所子思推之上察乎天下察乎地观诗
 如此尚何疑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淇/澳)而子贡能达
 之于贫富之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而子夏能悟
 于礼后之说论诗若此尚何尤乎南容三复不过白
卷三 第 26b 页 WYG0184-0071b.png
 圭(抑/)子路终身所诵不过不忮不求(雄/雉)学诗至此奚
 以多为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崧/高)宣王诗也夫子以为
 文武之德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仲山甫诗也左氏以
 为孟明之功小宛幽之诗也祭父以为文王戎狄是
 膺荆舒是惩僖公诗也孟子以为周公矢其文德洽
 此四国(江/汉)记礼者以为天王之事明明天子令闻不
 已(江/汉)记礼者(同上孔/子閒居)以为三代之君引诗若此奚必
 分别所作之人所采之诗乎达是诗然后可以言诗
卷三 第 27a 页 WYG0184-0071c.png
 也不然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信其为孑遗矣崧高维
 岳峻极于天信其为极矣必欲以实迹验之则不可
 以言诗善乎孟子之言诗可谓长于诗者诗曰民之
 秉彝好是懿德孟子从而释之曰民之秉彝也故好
 是懿德而已未尝费辞而理自明故横渠有诗曰置
 心平易始知诗杨中立见之曰知此诗者可以读三
 百篇矣信哉言乎
   诗有美刺
卷三 第 27b 页 WYG0184-0071d.png
 诗有美刺美诗作于文武成康之世歌咏太平而不
 显作者之名而况刺诗当王室衰微诸侯横恣讥诃
 丑乱之迹暴扬帷幄之私则隐晦姓名宜愈甚矣是
 以作诗者不明著其人亦不直指其事惟节南山刺
 幽王也则曰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巷伯寺人伤谗而
 作也则曰寺人孟子作为此诗祈父诗曰祈父予王
 之爪牙烝民诗曰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如此则明著
 其所作之人其他诸诗有美刺者不可以言语求必
卷三 第 28a 页 WYG0184-0072a.png
 将观其意可矣故其讥刺是人也不言其所为之恶
 而言其爵位之尊服饰之美而民疾之以见其不堪
 也君子偕老副笄六珈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是也其
 颂美是人也不言其所为之善而言其冠佩之华容
 貌之盛而民安之以见其无愧也缁衣之宜兮敝予
 又改为兮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是也后世惟孟子言
 齐王鼓乐田猎深识此意观其言曰百姓闻王钟鼓
 管籥之音车马羽毛之美其讥之则曰举疾首蹙頞
卷三 第 28b 页 WYG0184-0072b.png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
 也其美之则曰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
 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田猎也正得此意孟子长
 于诗故其言自与诗合
   毛郑之失
 何彼秾矣之诗平王以后之诗也注以为武王之诗
 而谓平王为平正之王齐侯为齐一之侯案春秋庄
 公元年书王姬归于齐乃桓王女平王孙下嫁于齐
卷三 第 29a 页 WYG0184-0072c.png
 襄公故诗曰齐侯之子平王之孙断无疑周颂作于
 康王成王之世故称成王成康今毛郑以颂皆成王
 时作不应得称成王康王故于昊天有成命云成王
 不敢康为成此王功不自安逸执竞之不显成康谓
 成大功而安之噫嘻之成王谓成是王事惟以召南
 为文武之诗故不得不以平王为平正之王惟以周
 颂为成王时作故不得不以成王为成此王功也殊
 不知诗中此类甚多召南中有康王以后之诗有平
卷三 第 29b 页 WYG0184-0072d.png
 王以后之诗不特文武时也甘棠行露之美召公既
 没之后在康王世也何彼秾矣作于平王已后亦犹
 是也不必谓武王诗大雅中大明之维此文王思齐
 之文王之母皇矣之比于文王灵台之王在灵沼绵
 之文王蹶厥生皆后世诗人追咏之辞何尝作于文
 王之世周颂之美成王亦犹是也不必谓成王时作
 也郑解经不能无失孰有大于此者故特举一二言
 之
卷三 第 30a 页 WYG0184-0073a.png
   诗亡然后春秋作
 胡文定公曰邶鄘以下多春秋诗而谓诗亡然后春
 秋作何也黍离降而为国风天子无复有雅而王者
 之诗亡矣春秋始隐公适当诗亡之后谓诗亡者雅
 诗亡也予谓不然春秋作于获麟之时乃哀公十四
 年矣诗亡于陈灵公乃孔子未生之前故曰诗亡然
 后春秋作谓美刺之诗亡而褒贬之书作矣非有定
 义也
卷三 第 30b 页 WYG0184-0073b.png
   秦以诗废而亡
 陈君举曰春秋之衰以礼废秦之亡以诗废尝观之
 诗刑政之苛赋役之重天子诸侯朝廷之严而后妃
 夫妇衽席之秘圣人为诗而使天下匹夫匹妇之微
 皆得以言其上宜若启天下轻君之心然亟谏而不
 悟显戮而不戾相与携持去之而不忍是故汤武之
 兴其民急而不敢去周之衰其民哀而不敢叛盖其
 抑郁之气纾而无聊之意不蓄也呜呼诗不敢作天
卷三 第 31a 页 WYG0184-0073c.png
 下之怨极矣卒不能胜共起而亡秦秦亡而后快于
 是始有匹夫匹妇存亡天下之权呜呼春秋之衰以
 礼废秦之亡以诗废吾固知公卿大夫之祸速而小
 民之祸迟而大而诗者正所以维持君臣之道其功
 用深矣
   解经不可牵强
 横渠张先生曰置心平易始知诗余谓读六经之书
 皆然如书曰刑故无小宥过无大诸家解用十数句
卷三 第 31b 页 WYG0184-0073d.png
 解不尽曾见作者说曰刑故无刑小宥过无宥大只
 添二字而辞意明白不用解经而理自明孟子谓民
 之秉彝句亦如此(见读/诗法)
 
 
 
 
 六经奥论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