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184-001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奥论卷一      宋 郑樵 撰
易经
   三易
 周礼筮人及太卜并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
 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并不指
 言何代之易杜子春曰连山伏羲归藏黄帝郑康成
 又以为夏商周之易或者又从而释之曰夏建寅用
卷一 第 1b 页 WYG0184-0014b.png
 人正其书以重艮为首曰连山者象山出云连连不
 绝也商建丑用地正其书以重坤为首曰归藏者万
 物莫不归藏于中也周建子用天正其书以重乾为
 首曰周易者周以代名如周礼是也郑氏释三易既
 无所据之文故孔颖达又祖杜子春之言引世谱等
 书曰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
 氏于易系已有神农黄帝取益涣噬嗑之文是知连
 山归藏周易并以代号无可疑者二说未知孰信据
卷一 第 2a 页 WYG0184-0014c.png
 今世所用皆祖郑氏唐志有连山十卷司马膺注然
 案隋儒林传云隋求遗书河间刘光伯遂伪造连山
 易上送官取赏后人讼之坐除名唐之连山系隋世
 伪书又隋经籍志云归藏十三卷晋薛贞注长孙无
 忌等次其书今存者有初经齐毋本蓍三篇文多阙
 乱惟载卜筮之言不似圣人之言则归藏非古明矣
 本朝元丰七年毛渐奉使西京得三坟之书于唐氏
 舍坟书古文各有传而传又隶书山坟谓之连山气
卷一 第 2b 页 WYG0184-0014d.png
 坟谓之归藏形坟谓之坤乾其辞诙诡谲怪又非三
 易之比如此则连山传已久矣今之所谓司马膺刘
 光伯之文连山与归藏皆不足信尝求之易矣尚有
 可传者焉盖易之坤卦乃易之归藏之意也所谓坤
 以藏之是也全卦皆言地道易之艮卦乃昔之连山
 之遗意也所谓兼山艮是也六爻皆列人象其书虽
 不存其意可得而推也左传卜筮从归藏连山辞春
 秋之世尚有用之者今亡之矣
卷一 第 3a 页 WYG0184-0015a.png
   宓羲先天之易
 有先天之易有后天之易先天之易始于复姤终于
 剥夬此宓羲之易也后天之易始于乾坤终于既济
 未济此文王之易也先天之易取乾坤离坎居四正
 位者取其纯乎乾纯乎坤纯乎中虚纯乎中满也反
 对纯乎一卦也后天之易以坎离震兑居四正位者
 取其金木水火之正气生民日用一之不可无也尝
 谓先天者易之道后天者易之书系辞首篇便说天
卷一 第 3b 页 WYG0184-0015b.png
 尊地卑乾坤定矣至变化见矣此言天地自然之易
 次言圣人说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至刚柔者昼
 夜之象此言后天已然之易其间如说一阴一阳之
 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亦先天也(此言八卦之/所由生也)又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亦先天也(此言八卦生/六十四卦)又说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
 错无非先天之易也(此言八卦/之方位)复姤之初爻为一阴
卷一 第 4a 页 WYG0184-0015c.png
 一阳二爻而为二阴二阳三爻而为四阴四阳四爻
 而为八阴八阳五爻而为十六阴十六阳六爻而为
 三十二阴三十二阳(此明道先生/加倍法也)而为六十四爻尽
 矣分之以天地人躔之以二十八宿行之以元会运
 世岁日月星辰圣人所以先天也先天得于伏羲历
 数千载更文王周公孔子不以语人而其图独传于
 陈希夷先生何也盖未有此易先有此象未有此数
 先有此理昔者伏羲之作易其示诸人盖特以象云
卷一 第 4b 页 WYG0184-0015d.png
 耳而理与数皆不传焉非秘之也圣人以为天地之
 数后世必有因象而𤼵明之者不可以一人之见遽
 尽其蕴也是以文王作卦辞以明理周公孔子作爻
 彖象大传之辞以明理而大衍五十之数参天两地
 之数五行生成之数亦由是而间见也而理与数之
 学兴自理数之学兴而伏羲六十四卦见其画未晓
 其象于是我朝希夷陈先生始𤼵之以示斯世其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只此一十
卷一 第 5a 页 WYG0184-0016a.png
 六字邵康节得之于希夷将启手足之日又为图以
 示人参之系辞所载则六十四卦宓羲之前已具矣
 此上系必以先天之易为之首而下系又序十三卦
 之制作于其后者此也
  先天之易出于麻衣道人曰伏羲始画八卦重为
  六十四卦不立文字使天下默观其象而已其言
  盖本于系辞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
  爻在其中矣麻衣传之希夷希夷传之康节康节
卷一 第 5b 页 WYG0184-0016b.png
  为之图以示人大扺孔子于传已𤼵明矣曰一阴
  一阳之谓道又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所谓两仪者是初重一阴一阳也两仪生
  四象者是第二重二阴二阳也四象生八卦者是
  第三重四阴四阳也明道先生见邵康节等先天
  之数已悟之曰此乃加倍法也
   文王后天之易
 或问文王之易必以离坎震兑居四正而处乾位于
卷一 第 6a 页 WYG0184-0016c.png
 西北坤位于西南者何也曰以天地之象言之水火
 金木天地之正气生民之日用不可无故以坎离震
 兑居四正位辰极居北而少西天神之所宅也昆崙
 居西而少南地祇之所舍也故西北为乾而西南为
 坤也摇荡万物莫如风一气自东而南故东南为巽
 五岳之尊莫如泰岳地形自北而东故东北为艮此
 皆象之大者若以理而论之乾居西北父道也父道
 尊严严凝之气盛于西北西北者万物成就肃杀之
卷一 第 6b 页 WYG0184-0016d.png
 方也坤位居西南母道也母道养育万物万物之生
 盛于西南西南者万物长养茂盛之方也坎艮震方
 位次于乾者乾统三男而长男用事也巽离兑方位
 夹乎坤者坤统三女而长女代母也若以气而论之
 西北盛阴用事而阴气盛矣非至健莫能与争故阴
 阳相薄曰战乎乾而乾位焉战胜则阳气起故坎险
 以一阳统众阴而位乎北万物于此时方以用藏受
 纳为劳故曰劳乎坎艮者止也东北之卦也物来地
卷一 第 7a 页 WYG0184-0017a.png
 上将出而止待春之谓也此万物之所以成终成始
 故曰成言乎艮物之始生动出乎震絜齐乎巽故曰
 出乎震齐乎巽至南方得明而相见故曰相见乎离
 坤者地也万物致养乎地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
 万物以成就为说故曰说言乎兑此文王后天之易
 次序也夫易有体有用有常有变此文王后天之易
 所以异于先天也
卷一 第 8a 页 WYG0184-0017c.png
 
 
 
 
 
 
 
 
卷一 第 8b 页 WYG0184-0017d.png
  未成之卦自上画下
卷一 第 9a 页 WYG0184-0018a.png
  已成之卦自下画上
 
 
 
 
 
 
 
卷一 第 9b 页 WYG0184-0018b.png
  未成之卦自上画下法
 
 
 
  已成之卦自下画上法(即加倍法详见河图/七八九六之数下)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84-0018c.png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84-0018d.png
 
 以阳道主变其数以进为极阴道主化其数以退为
 极阳以进为极故乾为父而得九震长男而得八坎
 中男而得七艮少男而得六凡成数皆阳主之阴以
 退为极故坤为母而得一巽长女而得二离中女而
 得三兑少女而得四凡生数皆阴主之所以五数十
 数不同也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84-0019a.png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84-0019b.png
 
 乾坤纵而六子横震兑横而八卦纵
 阳五数三男皆奇合父十八数
 阴四数三女皆耦合母十八数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84-0019c.png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84-0019d.png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84-0020a.png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84-0020b.png
 
 若以九数为河图中间含多少义理若以十数为河图
 但见天地生成五十五数于今予是理一为阳六为阴
 一阴一阳之理存乎其间一与六合二与七合四与九
 合三与八合而七八九六之蓍存乎其间戴九履一阳
 主进阴主退故乾数九震数八坎数七艮数六坤数一
 巽数二离数三兑数四而八卦之位存乎其中无十数
 而纵横九一三七四六二八皆十数七八少阳少阴皆
 十五数九六为老阳老阴皆十五数纵横皆十五数也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84-0020c.png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84-0020d.png
 
 九数与位皆合河图位九而数五十有五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之类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84-0021a.png
   河图洛书辨
 易大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凤鸟不至河不
 出图书曰天球河图在东序详此诗文则河图洛书
 皆天地瑞物不可谓之无明文矣先儒肆为怪诞之
 说以为丹书绿图者(淮南/子)以为九篇六篇者(春秋/纬)
 为洛书本文者(班/固)惟孔安国曰河图者伏羲王天下
 龙马出河遂以其文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
 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84-0021b.png
 刘歆曰宓牺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八卦是也至本
 朝邵康节又曰宓牺之世文字未作故但有图载其
 位与数又大禹之世既有文字所以至五福六极凡
 六十五字皆洛书所载以其文字故谓之书至刘牧
 之又为图以示人但有四十五数五十五数而已戴
 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为主此
 河图四十五数也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朋三与八
 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十相等此洛书五十五数也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84-0021c.png
 其图以为得之陈希夷不立文字后世言河图与洛
 书者皆祖于此其说无以加矣或者好异又曰刘氏
 图书置之曰数十而方者为河图故大传有五十五
 数之文加九而圆者为洛书故洪范有天锡九畴之
 目余谓以图各有文字者非也圣人因河图而画八
 卦因洛书而叙九畴岂拟规而画圆模矩而作方之
 谓也彼有是理此有是事即事以存理而已河图洛
 书皆以五行为主皆以五数居中方伏羲据河图画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84-0021d.png
 卦之时不必豫见洛书而其数自与之合大禹据洛
 书叙九畴之时亦不必追改河图之数而求与之合
 河图之位合乎先天(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洛书之位
 合乎后天(离南坎北震东兑西/乾坤艮巽归于四维)河图之数本于五行
 而以五居中(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术四九为金五十为土)洛书之数亦
 本于五行而以五居中(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至天九地十五位相得)
 (而各/有合)图书之位虽有先天后天之不同而其数皆本
 于天地五十有五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84-0022a.png
 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
 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此天地生成之数寓于河图
 也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天地生
 成之数寓于洛书也但河图异于洛书不用地十之
 数而十数未尝离于河图纵横之中也六经之中言
 五行者皆非天地生成之数惟易与洪范言之月令
 之记四时曰木火土金水者此言五行相生之数而
 非生成之数(如曰其数七八九六亦生成之/数但四时所主者五行之数)虞书之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84-0022b.png
 记六府曰水火金木土榖此言五行相尅之数而非
 生成之数生成之数惟河图洛书备之此所以河图
 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者此也如大传
 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者此以数言之也盖谓
 河图四十五数洛书五十五数圣人参酌二者之间
 而为大衍之数五十耳不然夫子何不曰河出图圣
 人则之必与洛书并言者何哉
   又辨
卷一 第 18a 页 WYG0184-0022c.png
 或曰天不授宓羲以河图则八卦不可画乎不锡禹
 以洛书则九畴不可叙乎曰要之河图洛书当如刘
 牧之引大传曰以为二者皆出于宓羲之世不必言
 授羲畀姒使后世不见系辞十三卦之文必以六十
 四卦重于文王使不见洪范天锡之文必以九畴叙
 于箕子岂知取豫取夬已具于文王未作卦辞之前
 而司徒司马司空亦已见于舜命九官之际是知图
 书皆上世所有但使羲则而画之禹法而陈之耳
卷一 第 18b 页 WYG0184-0022d.png
   河图七八九六之数(此即已成之卦自/下画上即加倍法)
卷一 第 19a 页 WYG0184-0023a.png
   河图八卦大衍之数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河图四十有五虚十而不用
 何也盖十数虽不用然一与九为十二与八为十三
 与七为十合居中之五数纵横皆十五是知十数不
 用之中有至用者存焉河图之数四十五而八卦之
 数三十六虚九数而不用何也盖九数虽不用然乾
 之与坤其数则九(乾三/坤六)震之与巽其数则九(震五/巽四)
 之与离其数则九(坎五/离四)艮之与兑其数则九(艮五/兑四)
卷一 第 19b 页 WYG0184-0023b.png
 知九数不用之中有至用者存焉天地之数五十有
 五而大衍之数五十虚五数而不用何也盖五数虽
 不用然天一生水加五数为六故曰地六成之地二
 生火加五数为七故曰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加五数
 为八故曰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加五数为九故曰天
 九成之天五生土加五数为十故曰地十成之是知
 五数不用之中有至用者存焉易之为数无往而不
 合何疑九数之不可为河图十数之不可为洛书哉
卷一 第 20a 页 WYG0184-0023c.png
   蓍用七八九六之辨
 河图以五为主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
 为足纵横皆十五数也总四十五数其数已见于系
 辞三五十五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此其河图之注释
 也七八者少阴少阳也九六者老阴老阳也河图纵
 横皆七八(十五/)九六(十五/)已有阴阳老少之别矣故
 著用七八九六者此也或问乾坤必用九六何也注
 曰一二三四五天地之生数六七八九十天地之成
卷一 第 20b 页 WYG0184-0023d.png
 数也系辞又分明曰参天两地而倚数(用九用六/此说尽之)
 参天也(天一天三/天五为九)六两地也(地二地/四为六)七八九六虽出
 天地之成数而乾坤又兼备天地之生数参其天两
 其地不与七八同爻亦用九何也曰老阳数九老阴
 数六是老阴老阳皆变周易以变为占故爻亦称九
 六也蓍不用十数而用七八九六何也曰一得五而
 生六二得五而生七三得五而生八四得五而生九
 五得五而生十五居中而不用以十数亦不用也九
卷一 第 21a 页 WYG0184-0024a.png
 与一二与八三与七四与六皆十数纵横之间无非
 十数故虚十数而不用此所以蓍用七八九六也朱
 子曰蓍用九卦用八其言不经甚矣东坡曰七八九
 六姑以为识耳非其义之所在无乃亦未当焉
 
 
 
 
卷一 第 21b 页 WYG0184-0024b.png
   揲蓍法
 三揲皆少 乾之象也 九(少少少/五四四) 是为老阳
  老阳之数三十六(三少凡十三数以四十九策中/除十三馀三十六即四九之数)
   (四九三十六/是为老阳)
 三揲皆多 坤之象也 六(多多多/九八八) 是为老阴
  老阴之数二十四(三多凡二十五数以四十九策/除二十五馀二十四即四六之)
   (数四六二十/四是为老阴)
 三揲(一少/二多) 震之象也 七(少多多/五八八) 是为少阳
卷一 第 22a 页 WYG0184-0024c.png
  少阳之数二十八(二多一少凡二十一以四十九/策除二十一馀二十八即四七)
   (之数四七二十/八是为少阳)
 三揲(一多一/少一多)坎之象也 七(多少多/九四八) 是为少阳
  少阳之数二十八(注震象同/)
 三揲(二多/一少) 艮之象也 七(多多少/九八四) 是为少阳
  少阳之数二十八(注震象同/)
 三揲(一多/二少) 巽之象也 八(多少少/九四四) 是为少阴
  少阴之数三十二(一多二少凡十有七以四十九/策中除十七数馀三十二即四)
卷一 第 22b 页 WYG0184-0024d.png
   (八之数四八三/十二是为少阴)
 三揲(一少一/多一少)离之象也 八(少多少/五八四) 是为少阴
  少阴之数三十二(注同巽象/)
 三揲(二少/一多) 兑之象也 八(少少多/五四八) 是为少阴
  少阴之数三十二(注同巽象/)
    凡揲蓍之法三揲为爻一揲不五则九二揲
    三揲不四则八八九为多五四为少如此三
    揲而成一爻十有八变而成卦矣
卷一 第 23a 页 WYG0184-0025a.png
   旧约卦法(此三钱掷分阴阳一掷继/三揲而为一爻全无是理)
  两背由来拆 □ 双眉本自单□ □
  浑眉交定位□□□□总背是重安□
   今约法(本之先天/)
 其法以八钱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字)合于两掌之间摇动而
 混杂之即以一钱上布于床上为内体既定又以八
 钱摇动而混杂之即以一钱布于床上为外体如第
 一钱得三第二钱得六即为离下坎上为既济如第
卷一 第 23b 页 WYG0184-0025b.png
 一钱得六第二钱得三即为坎下离上为未济准此
 为法只用二钱卜成一卦然未有变既画为卦体☷
 ☳如得复卦仍以八钱分阴阳而为二一四六七四
 阳卦也(文王后/天易)二三五八四阴卦也初爻遇阳则以
 四阳卦卜之初爻遇阴则以四阴卦卜之如此六次
 则六爻之变尽矣一为老阳八为老阴看四钱之中
 一八钱在甚爻上则为变一八俱出则有六变俱不
 出则无变六爻之中有一二出者即有一二变矣其
卷一 第 24a 页 WYG0184-0025c.png
 法尤简且妙其数且合先天
   内外体
 口占六三与纸上六三不同口占先六而后三先者
 为下后者为上即坎下离上为未济揲蓍之法亦然
 如纸所书六三六在上而三在下上六之体已定即
 六在上三在下为既济与口占约法不同此亦出于
 易法未成之卦自上画下已成之卦自下画上可子
 细辨认
卷一 第 24b 页 WYG0184-0025d.png
   易经总论
 易之为道何道也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大者莫
 如日月故圣人取日月二字而为易而其义则取变
 易之易也孔颖达曰易一名而含三义易者变易也
 不易也简易也孔取易纬之言以为疏胡安定辨其
 非曰易者专变易之义盖变易之道天人之理也程
 伊川曰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二公有取于
 变易之义吾夫子已于大传而发明之矣既曰刚柔
卷一 第 25a 页 WYG0184-0026a.png
 相推而生变化又曰一阖一辟谓之变又曰刚柔相
 推变在其中矣又曰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
 惟变所适易不可以形拘不可以迹求与阴阳相为
 变化消息无有终穷故取日月之名变易之义谓之
 易
   上下经辨(正卦/) (反卦/)
 孟喜易本分上下经是孟喜以前已题经字或谓文
 王易卦本分上下经前汉艺文志只曰作上下篇经
卷一 第 25b 页 WYG0184-0026b.png
 字为后人所加非因孟喜而然也上经首于乾坤盖
 天道也父母之道也下经始于咸恒盖人道也夫妇
 之义也天道莫大于日月故以坎离终焉人道莫贵
 于水火相济而终以既济未济上经以乾坤坎离包
 始末下经以震艮巽兑间于其中非他也以所受而
 推之也见于序卦上经三十而下经三十四者非他
 也以反对推之也上经三十卦之正者有六如乾☰
 ☰如坤䷁如大过䷛如颐䷚如坎䷜如离
卷一 第 26a 页 WYG0184-0026c.png
 ䷝皆一定而不易也卦之反者二十有四如屯反
 而蒙需反而讼实以十二卦反而为二十有四也正
 者六反者十二共十八卦下经三十四卦之正者有
 二如中孚䷼如小过䷽二卦皆一定不易卦之
 反者三十有二如咸反而恒遁反大壮实十六卦反
 而为三十二卦也正者二而反者十六亦十八卦以
 十八卦之反正而论则上下经实无多少之别矣上
 下经各十八卦共三十六卦正合八卦之数也
卷一 第 26b 页 WYG0184-0026d.png
  大扺六十四卦之中一阴一阳者其卦十有二二
  阴二阳者其卦二十有四三阴三阳者其卦二十
  是为反对变卦五十有六乾阳坤阴离二阴坎二
  阳颐二阳中孚二阴小过二阳大过二阴是为反
  对不变者凡八卦耳
   卦辞作于文王
 陆德明曰宓羲因河图而画八卦因而重之为六十
 四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三圣不
卷一 第 27a 页 WYG0184-0027a.png
 数周公以父统子业也(横渠曰父统/子业故也)宓羲初画八卦
 之时一卦虽有阴阳之象未必三画以象三才写天
 地雷风水火山泽之象乃谓之卦初有三画犹以为
 未足以尽万物变通之理必重为六画而后天下之
 能事毕矣故曰六爻成卦易纬曰卦者挂也言垂挂
 物象以示人故谓之卦卦辞亦谓之系辞言文王系
 属其文辞于逐卦之下亦谓之繇辞繇者抽也言抽
 出易中吉凶悔吝之事谓之繇易系曰易之兴也其
卷一 第 27b 页 WYG0184-0027b.png
 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曰易之兴也其当
 殷之未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盖谓文
 王遭□里之拘而作卦耳此卦辞文王之明验也
   爻辞作于周公
 周公被流言之变而作爻辞故于三百八十四爻各
 有辞效天地阴阳君臣人事万物变化之理尽矣爻
 辞之中如入于穴不速之客来如或系之牛行人之
 得邑人之灾如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如鸟焚其巢旅
卷一 第 28a 页 WYG0184-0027c.png
 人先笑后号咷搜隐其辞使世人观之其言若出于
 无心者实皆至理之所寓特圣人不能遽以告人耳
 此非周公不能作也爻辞亦谓之系辞大传言系辞
 者五皆指爻辞为系辞谓周公系属其辞于逐爻之
 下故亦谓之系辞惟爻辞为周公作故多文王已后
 事升之六四王用亨于岐山明夷之六五箕子之明
 夷彖文曰以蒙大难文王以之既济之九五东邻杀
 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小过之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
卷一 第 28b 页 WYG0184-0027d.png
 郊详此诸文爻辞作于周公无疑矣
   十翼出于夫子
 先儒以上彖下彖上下二篇(彖/)上象下象(大小/二象)上系
 下系(文多分/为二)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为十翼先后之序
 后人反先儒之言以上系下系不系十翼之数而取
 繇象大小象说卦序卦杂卦分乾坤文言为二加每
 卦无咎悔吝之辞为十翼亦非也余谓古易系辞为
 一简彖辞大小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各为一
卷一 第 29a 页 WYG0184-0028a.png
 简未可知每卦无咎悔吝之辞又为一简汉易祖于
 田何田氏之易有上下二篇又有彖象系辞文言说
 卦等十三篇前汉人易传无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
 篇文言解说上下经(不言/说卦)至刘向校书又以田何施
 孟梁丘诸易亦脱去无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
 则知无咎悔亡等语别为一简若以为脱误惟一二
 卦而已不应六十四卦皆误当是别为一简失其简
 故也自郑玄传易始以易象彖辞分系诸卦至王弼
卷一 第 29b 页 WYG0184-0028b.png
 注经复以文言𨽻乾坤今观诸卦繇而后彖彖而后
 象象而后爻爻而后小象此汉儒以彖象系其繇以
 小象系其爻之序惟于乾之一卦存古之意繇而后
 爻爻而彖象文言此夫子十翼之序也如是则古易
 十二篇繇辞爻辞合为上下经谓之周易其馀十一
 篇如彖如大小象文言上下系说卦序卦杂卦与无
 咎悔亡之辞谓之十翼明矣其间文言非孔子自作
 系辞乃七十二子传易之大传皆出于夫子说卦与
卷一 第 30a 页 WYG0184-0028c.png
 序卦杂卦初为一篇汉儒分别之以足十翼之数者
 如此(秦焚书易以卜筮得存惟失说卦一篇河内/女子献之韩康伯注乃别为序卦杂卦三篇)
 儒分彖上下为十翼可见无义理所以启后人之论
 不可不辨
   彖辞
 彖者统也统论一卦之义或陈卦之德或论卦之象
 或说卦之名褚氏云彖者断也庄子曰断一卦之义
 左氏又以彖辞谓之系辞则夫子彖辞亦谓之系辞
卷一 第 30b 页 WYG0184-0028d.png
   象辞
 宓羲之始画八卦也特示人以象而已而理与数皆
 不系焉故系辞十三卦之制作无非观象于易而为
 之即离之象而为网罟即涣之象而为舟楫即乾坤
 之象而为衣裳即大壮之象而为宫室可也至夫子
 又以天地山泽风雷水火八者尽六十四卦之象夫
 子取名不一有以气言者泰否也有以理言者损益
 也有以物者井鼎有以形者噬嗑有取名于画者刚
卷一 第 31a 页 WYG0184-0029a.png
 浸长为二阳之临柔浸长为二阴之遁有取名于字
 者咸感也无心以感天下谓之咸兑悦也说民之道
 不以言故谓之兑有取爻之动者柔进而履刚故谓
 之履刚反动于下故谓之复有取二卦之象者如水
 上火下为既济水上山下为蹇卦之名不一夫子必
 欲以八者之象而尽之使皆明出地上晋地中生木
 升山下出泉蒙火在天上大有可也而震坎为屯为
 解则曰云雷屯雷雨作解震离为雷电丰亦为雷电
卷一 第 31b 页 WYG0184-0029b.png
 噬嗑盖为云为雨者屯解也欲明屯者难之未解故
 谓之云雷欲明解者难之已解故易为雷雨丰取象
 于明以动噬嗑取义在于颐中有物皆不在于雷电
 故均谓之雷电不以上下别也以至坎下兑上而为
 困分明取于泽中有水今曰泽无水困盖非旡水不
 足见困之义虽以有为无亦可也圣人之言象如斯
 而已矣何尝泥于一象而不知变哉故颐中有物谓
 之噬嗑而日中为市亦取之噬嗑飞鸟之象谓之小
卷一 第 32a 页 WYG0184-0029c.png
 过而杵臼之制亦取诸小过乾为龙而震亦谓之龙
 坤为马而乾亦为马是知不可以一端求一节取也
 大抵易具万象不特如系辞所述十三卦制作而已
 如井田之法取于师封建之法取于比禘祫之礼取
 于观作乐取于豫宗庙取于涣触而长之易具万象
 则一卦不止于一象如此可以类推矣
   文言(非孔子自作/)
 欧阳永叔曰文言果夫子自作不应自称子曰其文
卷一 第 32b 页 WYG0184-0029d.png
 作于一时又有次第何假子曰以发之则文言非夫
 子全篇也明矣盖汉之易师择取其文以解卦体至
 其有所不取又断而不属故以子曰起矣其先言何
 谓而后言子曰乃易师自问答之言幸而所引得载
 之于篇其不及引者岂不多邪文言曰元者善之长
 亨者嘉之会数句左传成公十六年穆姜之筮已有
 之夫子于是时犹未生文言奚自而作乃知文言非
 夫子自作明矣
卷一 第 33a 页 WYG0184-0030a.png
  左传载易之辞不足信且如崇德辨惑此必古语
  故子张问之本仁祖义此亦古语东方朔及武帝
  皆以三王五帝言之元者善之长此夫子未生之
  前有此语也故文言亦引之
   系辞(孔门传易之大传/)
 系者有所系之谓也言其为辞各联属于卦爻之下
 也易大传言系辞者五皆指爻辞曰系辞如上系曰
 系辞焉而明吉凶系辞以断其吉凶有二曰系辞焉
卷一 第 33b 页 WYG0184-0030b.png
 而命之孔子专指爻辞以为系辞而今孔子赞易之
 文为上下系辞也明矣案晋宋以来方有系辞二卷
 别为注解义疏者甚多(刘药叔李荀之伯/萧子 韩康)今行于世
 者惟韩康伯一家之学耳则系辞之名旧矣汉世诸
 儒不应何从而失之余谓今称系辞者盖乾坤之文
 言六十四卦之彖象三百八十四爻之小象与今系
 辞说卦是也(在易十二篇费直始以文言/彖象系辞卦上下经见干翼)不专指文
 辞而言要之周公未作爻辞之前以卦辞为系辞夫
卷一 第 34a 页 WYG0184-0030c.png
 子未作十翼之前以爻辞为系辞费直郑玄王弼未
 传易之前皆以彖象文言为系辞故夫子所谓系辞
 者指周公之爻辞而言后人所谓系辞者指夫子十
 翼而言也汉儒释经以彖象系其辞文言系四德小
 象系逐爻之下空遗夫子赞易之辞别为上下系二
 篇实非以爻辞为系辞也何以知之王弼注六十四
 卦不及康伯之系辞而知之也天禧中范谔昌传希
 夷学作周易證坠简亦如此说但以文言彖象为周
卷一 第 34b 页 WYG0184-0030d.png
 公作则非也今之系辞乃孔门七十二子传易于夫
 子之言为大传之文则系辞者其古传易之大传欤
   说卦
 说卦者陈说八卦之由及变化所为之象也故曰说
 卦案隋经籍志秦焚书易以卜筮得存惟失说卦一
 篇后河内女子得之今韩康伯说卦乃上一篇别为
 序卦杂卦然杜预之注左传乃以震为东韦昭之注
 国语又以坎为泉为顺荀爽之集解乾有为圆为衣
卷一 第 35a 页 WYG0184-0031a.png
 之象坤有为方为裳之象(荀爽九家集解又以乾之/后有四坤之后有八震之)
 (后有二巽之后有二离之后有一艮之后有三兑/之后有二震为龙与乾同又干宝虞翻作骊音龙)
 之说卦皆无其文则知简编遗者多矣可胜叹哉今
 之言象者例取必于说卦至说卦之所无则求之变
 飞伏世应升降反对互体约束之象附会牵合靡所
 不至不知爻之所言有说卦之所无者泥沙之类是
 也至于爻之所不言说卦之所不列圣人有取其象
 而制器者凡十三卦之制作是也大抵卦无非象象
卷一 第 35b 页 WYG0184-0031b.png
 无非卦使一卦专一象则皆如井鼎可也六十四象
 果可以尽天下之变乎故说卦以乾为马而卦称龙
 以坤为牛而卦称马或者求其说而不可得不知易
 有小成之象有大成之象说卦以乾为马以坤为牛
 小成之象也因以重之稚者壮弱者强乾安得而不
 称龙坤安得而不称马乎此大成之象也知此则可
 以论说卦之旨矣
   序卦
卷一 第 36a 页 WYG0184-0031c.png
 序卦之文盖不协矣有义之苟合者有义之不苟合
 者是岂圣人之言邪自韩康伯已明其非易之蕴而
 未明其所以非也不可强为之说
   无咎悔亡
 易画而后有卦重而后有爻动而后有变变者得失
 之机吉凶之先见者也是以君子贵乎善用六经皆
 载圣人之道而易著圣人之用何谓用处治处乱宜
 进宜退处晦处明宜刚宜柔处上处下宜为宜否夫
卷一 第 36b 页 WYG0184-0031d.png
 是之谓用自易之始作而观之有吉有凶有悔有吝
 有可为而不可为自易之既作而观之则六十四卦
 未有一卦不可为也三百八十四爻未有一爻之不
 吉也易之爻辞有所谓无咎者夕惕若厉无咎之类
 是也所以有咎为不惕也夕惕则无咎矣所谓悔者
 亢龙有悔之类是也所以有悔为其亢也不亢则无
 悔无悔则吉也有所谓吝者即鹿无虞往吝之类是
 也所以有吝为其往也不往则无吝矣有所谓凶者
卷一 第 37a 页 WYG0184-0032a.png
 师出以律否臧凶之类是也所以有凶为其不律也
 以律则无凶旡凶则吉矣是谓事虽非吉能从圣人
 之训则反为吉矣故曰六十四卦未尝一卦不可为
 也三百八十四爻未有一爻用之不吉也是故君子
 于易贵乎善用将欲养身则颐不可不知将欲正家
 则家人不可不知将欲用兵则师不可不知将欲决
 狱则噬嗑不可不知每事常取法于易则无往不吉
 焉有凶咎悔吝也哉
卷一 第 37b 页 WYG0184-0032b.png
   占筮
 苏子曰挟策布卦以分阴阳而明吉凶此日者之事
 非圣人之道也吁周礼有筮人太卜掌三易之法而
 洪范亦有稽疑是占筮之学其来尚矣特用之者有
 善未善者耳夫卦之与爻有体本吉者有反而后吉
 者其相为倚伏而占验不可不知卦之本吉丰泰既
 济之类是也反之而后吉者否屯未济之类是也爻
 之本吉者乾之飞龙坤之黄裳之类是也反之而后
卷一 第 38a 页 WYG0184-0032c.png
 吉者上九亢龙上六龙战于野之类是也知此而后
 可以言卜筮矣盖尝论之世人颠倒于利欲之场终
 日戴天履地行不祥之事而无所惮至丘社则敛衽
 而过之终日言动拟议不出于易而不知畏至露蓍
 而得繇辞则敬而信之吁以此用心宜乎蓍龟之不
 验也至哉横渠之言曰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此
 言尽之矣然则将如之何曰今之占验者当察其所
 占之人当究其所主之事昔者穆姜之得比之随自
卷一 第 38b 页 WYG0184-0032d.png
 知其必死于辱卦非不吉也元亨利贞穆姜不足以
 称之也南蒯得坤之比君子知其不免于咎爻非不
 吉也黄裳元吉南蒯不足以当之也此其所谓观其
 所占之人泰之为卦天地气交之卦也而占父者忧
 之父入土也归妹之卦男女室家之别也而占母者
 忧之女之终也此所谓当究其所主之事如吉者遽
 谓之吉凶者便谓之凶此其挟策布卦为日者之事
 非善明理之君子也
卷一 第 39a 页 WYG0184-0033a.png
   易举正
 唐苏州司马郭京曰有周易举正三卷曾得王辅嗣
 韩康伯手写注定传授真本比校今世流行本颠倒
 错谬者凡一百有三节今举其要云坤初六象曰履
 霜阴始凝也无坚冰二字屯六三象曰即鹿旡虞何
 以从禽也增一何字师六五曰田有禽利执之旡咎
 今本之作言字比九五象曰失前禽舍逆取顺也今
 本误倒其句贲亨不利有攸往今本添一小字刚柔
卷一 第 39b 页 WYG0184-0033b.png
 交错天文也今本无刚柔交错一句坎习坎今本习
 坎上脱一坎字姤九四包失鱼今本作旡鱼蹇九三
 往蹇来正今本正作反字困初六象曰入于幽谷不
 明也今本谷字下多幽字鼎象曰圣人烹以享上帝
 以养圣贤今本多而大烹三字震彖曰不丧匕鬯可
 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今本脱匕鬯一句渐象
 曰君子以居贤德善风俗今本无风字丰九四象曰
 遇其夷主吉志行也今本脱志字中孚彖曰豚鱼吉
卷一 第 40a 页 WYG0184-0033c.png
 信及也今本及字下多豚鱼二字小过彖曰柔得中
 是以可小事也今本脱可字而事下误增吉字六五
 象曰密云不雨已止也今本止作上字既济彖曰既
 济亨小小者亨也今本脱一小字系辞二多誉四多
 惧注惧近也今本误以近字为正文而注中文脱惧
 字杂卦曰蒙稚而著今本稚作杂字福州道藏中有
 此本后见晁公武所进易解多引用之世罕见其书
 也
卷一 第 40b 页 WYG0184-0033d.png
   易之遗书
 差若毫釐缪以千里经解以为易(司马东方/朔并云)而易则
 无之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左氏以为易而易则无之
 正其本万事理杜钦以为易(东方朔/亦云)而易则无之九
 变复贯知言之选武帝以为易而易则无之案颜师
 古注司马迁传差若毫釐之言引裴骃曰今易经及
 彖象系辞并无此语所谓易纬者有之然则诸儒所
 言无乃亦犹是也汉儒明经即易纬以为经岂不谬
卷一 第 41a 页 WYG0184-0034a.png
 哉尝观左氏所载占筮之辞此类甚多窃意其谓易
 者曰特卜筮之流决其所占者否则连山归藏与今
 不同故槩以为经汉焦延寿作易林如乾之九三则
 曰道陟多阪胡言连蹇亦犹是也
 
 
 
 
卷一 第 41b 页 WYG0184-0034b.png
 
 
 
 
 
 
 
 六经奥论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