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孟子纂笺卷八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a 页 WYG0204-040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纂笺卷八

  元 詹道传 撰

  离娄下

  凡三十三章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

  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b 页 WYG0204-0405b.png
  岐周岐山下周旧邑近畎夷毕郢在丰镐(胡老反)今有
文王墓

  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
乎中国若合符节

  得志行乎中国谓舜为天子文王为方伯得行其道
于天下也符节以玉为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
各藏其半有故则左右相合以为信也(周礼六节守邦国者用玉节
守都鄙者用角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a 页 WYG0204-0405c.png
节道路用旌节语录云古者符节多以玉为之如牙璋以起军旅又有竹符又有英簜符汉有铜虎符竹
使符铜虎以起兵竹使郡守用之凡符节右留君所左以与其人有故则君以其右合其左以为信也曲
礼曰献粟者执右契右者取物之劵如徵兵取物徵召皆以右取之也)若合符节言其
同也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揆度(音铎下同)也其揆一者言度之而其道无不同也
范氏曰言圣人之生虽有先后远近之不同然其道
则一也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b 页 WYG0204-0405d.png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乘去声溱音臻洧荣
美反)

  子产郑大夫公孙侨(音乔)也溱洧二水名也子产见人
有徒涉此水者以其所乘(平声)之车载而渡之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

  惠谓私恩小利政则有公平正大之体纲纪法度之
施焉

  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杠音江)
孟子纂笺卷八 第 3a 页 WYG0204-0406a.png
杠方桥也徒杠可通徒行者梁亦桥也舆梁可通车
舆者周十一月夏九月也周十二月夏十月也夏令
曰十月成梁(见春秋外传)盖农功已毕可用民力又时将
寒冱(音互)水有桥梁则民不患于徒涉亦王政之一事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辟与辟同焉于虔反)
辟辟除也如周礼阍(音昏)人为(去声)之辟之辟(周礼天官阍人掌王
宫之中门之禁凡内外命夫命妇出入则为之辟)言能平其政则出行之际
孟子纂笺卷八 第 3b 页 WYG0204-0406b.png
辟除行人使之辟已亦不为过况国中之水当涉者
众岂能悉以乘舆济之哉

  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言每人皆欲致私恩以悦其意则人多日少亦不足
于用矣诸葛武侯尝言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金氏曰葛
氏本出诸县后徙琅琊其地自有葛氏故自诸而迁者称诸葛以别之诸葛亮字孔明官至丞相封武乡
侯谥忠武续汉书曰亮为相十四年才两赦或言其惜赦者亮曰云云)得孟子之意矣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
孟子纂笺卷八 第 4a 页 WYG0204-0406c.png
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
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孔氏曰宣王之遇臣下恩礼衰薄至于昔者所进今
日不知其亡则其于群臣可谓邈(莫角反)然无敬矣故
孟子告之以此手足腹心相待一体恩义之至也如
犬马则轻贱之然犹有豢(音患)养之恩焉国人犹言路
人言无怨无德也土芥则践踏之而已矣斩艾(音乂)
而已矣其贱恶(去声)之又甚矣寇雠之报不亦宜乎

孟子纂笺卷八 第 4b 页 WYG0204-0406d.png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为去声下为之同)
仪礼曰以道去君而未绝者服齐(音咨)衰(音催)三月(按仪礼丧
服篇传曰大夫为旧君何以服齐衰三月也大夫去君归其宗庙故服齐衰三月言与民同也何大夫之谓
乎言其以道去君而犹未绝也注谓三谏不从待放于郊未绝者言爵禄尚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凡
畿内之民服齐衰三月又按子夏传云臣为君方丧三年)王疑孟子之言太甚故
以此礼为问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
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
孟子纂笺卷八 第 5a 页 WYG0204-0407a.png
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

  导之出疆防剽(匹妙反)(音略)也先于其所往称道其贤
欲其收用之也三年而后收其田禄里居前此犹望
其归也

  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
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极穷也穷之于其所往之国如晋锢(音固)栾盈也(左襄二十
孟子纂笺卷八 第 5b 页 WYG0204-0407b.png
十年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桓子卒栾祁与其老州宾通怀子患之祁惧其
讨也愬诸宣子曰盈将为乱范鞅为之徵宣子使城著而遂逐之秋栾盈出奔楚冬会于商任锢栾氏也)
潘兴嗣(字延之豫章人号清逸尝从濂溪游)曰孟子告齐王之言犹孔
子对定公之意也而其言有迹不若孔子之浑然也
盖圣贤之别(必列反)如此(陈定宇曰孟子亦是述记檀弓篇子思荅鲁穆公问礼为
旧君反服之意)杨氏曰君臣以义合者也故孟子为(去声)齐王
深言报施(诗智反)之道使知为君者不可不以礼遇其
臣耳若君子之自处(上声下同)则岂处其薄乎孟子曰王
孟子纂笺卷八 第 6a 页 WYG0204-0407c.png
庶几改之予日望之君子之言盖如此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
士可以徙

  言君子当见几(平声)而作祸已迫则不能去矣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张氏曰此章重(平声)出然上篇主言人臣当以正君为
急此章直戒人君义亦小异耳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纂笺卷八 第 6b 页 WYG0204-0407d.png
  察理不精故有二者之蔽大人则随事而顺理因时
而处(上声)宜岂为是哉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
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閒
不能以寸(乐音洛)

  无过不及之谓中足以有为之谓才养谓涵育薰陶
俟其自化也贤谓中而才者也乐有贤父兄者乐其
终能成已也为父兄者若以子弟之不贤遂遽绝之
孟子纂笺卷八 第 7a 页 WYG0204-0408a.png
而不能教则吾亦过中而不才矣其相去之閒能几
何哉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程子曰有不为知所择也惟能有不为是以可以有
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邪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此亦有为(去声)而言

  ○孟子曰仲尼不为己甚者

孟子纂笺卷八 第 7b 页 WYG0204-0408b.png
  已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去声)之外不加毫
末非孟子真知孔子不能以是称之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行去声)
必犹期也大人言行不先期于信果但义之所在则
必从之卒亦未尝不信果也 尹氏曰主于义则信
果在其中矣主于信果则未必合义王勉曰若不合
于义而不信不果则妄人尔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纂笺卷八 第 8a 页 WYG0204-0408c.png
  大人之心通达万变赤子之心则纯一无伪而已然
大人之所以为大人正以其不为物诱而有以全其
纯一无伪之本然是以扩而充之则无所不知无所
不能而极其大也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养去声)

  事生固当爱敬然亦人道之常耳至于送死则人道
之大变孝子之事亲舍(上声)是无以用其力矣故尤以
孟子纂笺卷八 第 8b 页 WYG0204-0408d.png
为大事而必诚必信不使少有后日之悔也(记檀弓上子思
曰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
耳矣)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
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造七到反)

  造诣也深造之者进而不已之意道则其进为之方
也资犹藉也左右身之两旁言至近而非一处也逢
孟子纂笺卷八 第 9a 页 WYG0204-0409a.png
犹值也原本也水之来处也言君子务于深造而必
以其道者欲其有所持循以俟夫(音扶)默识(如字)心通自
然而得之于已也自得于已则所以处(上声)之者安固
而不摇处之安固则所藉者深远而无尽所藉者深
则日用之閒取之至近无所往而不值其所资之本
也 程子曰学不言而自得者乃自得也有安排布
置者皆非自得也然必潜心积虑优游厌饫于其閒
然后可以有得若急迫求之则是私己而已终不足
孟子纂笺卷八 第 9b 页 WYG0204-0409b.png
以得之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言所以博学于文而详说其理者非欲以誇多而斗
靡也(此句出韩文送陈秀才形序)欲其融会贯通有以反而说到
至约之地耳盖承上章之意而言学非欲其徒博而
亦不可以径约也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
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王去声)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0a 页 WYG0204-0409c.png
服人者欲以取胜于人养人者欲其同归于善盖心
之公私小异而人之向背(音佩)顿殊学者于此不可以
不审也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或曰天下之言无有实不祥者惟蔽贤为不祥之实
或曰言而无实者不祥故蔽贤为不祥之实二说不
同未知孰是或有阙文焉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亟去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0b 页 WYG0204-0409d.png
吏反)

  亟数(音朔)也水哉水哉叹美之辞(古疏徐子即徐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
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舍放皆去声)(舍合读如字详见论语子在川上章)
原泉有原之水也混混涌出之貌不舍昼夜言常出
不竭也盈满也科坎也言其进以渐也放至也言水
有原本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海如人有实行(去声)则亦
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极也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1a 页 WYG0204-0410a.png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两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
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浍古外反涸下各反闻去声)

  集聚也浍田间水道也涸乾(音干)也如人无实行而暴
得虚誉不能长久也声闻名誉也情实也耻者耻其
无实而将不继也林氏曰徐子之为人必有躐等干
誉之病故孟子以是荅之 邹氏曰孔子之称水其
旨微矣孟子独取此者自徐子之所急者言之也孔
子尝以闻达告子张矣达者有本之谓也闻则无本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1b 页 WYG0204-0410b.png
之谓也然则学者其可以不务本乎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
存之

  几希少也庶众也人物之生同得天地之理以为性
同得天地之气以为形其不同者独人于其间得形
气之正而能有以全其性为少异耳虽曰少异然人
物之所以分实在于此众人不知此而去之则名虽
为人而实无以异于禽兽君子知此而存之是以战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2a 页 WYG0204-0410c.png
兢惕(他历反)厉而卒能有以全其所受之正也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物事物也明则有以识其理也人伦说见前篇察则
有以尽其理之详也物理固非度外而人伦尤切于
身故其知之有详略之异在舜则皆生而知之也由
仁义行非行仁义则仁义已根于心而所行皆从此
出非以仁义为美而后勉强(上声)行之所谓安而行之
也此则圣人之事不待存之而无不存矣 尹氏曰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2b 页 WYG0204-0410d.png
存之者君子也存者圣大也君子所存存天理也由
仁义行存者能之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恶好皆去声)

  战国策曰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
亡其国者遂疏(平声)仪狄而绝旨酒(事见魏卷二)书曰禹拜
昌言(见大禹谟)

  汤执中立贤无方

  执谓守而不失中者无过不及之名方犹类也立贤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3a 页 WYG0204-0411a.png
无方惟贤则立之于位不问其类也

  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而读为如古字通用)

  民已安矣而视之犹若有伤道已至矣而望之犹若
未见(或问以而为如亦有据乎曰诗云垂带而厉郑笺而亦如也此以而为如也春秋星陨如雨左
氏曰与雨偕也此以如为而也则其混读而互用之久矣金氏曰诗中用而字结语者皆是如字之意)
圣人之爱民深而求道切如此不自满足终日乾乾之心也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3b 页 WYG0204-0411b.png
  泄狎也迩者人所易(去声下同)狎而不泄(与亵同)远者人所
易忘而不忘德之盛仁之至也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
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三王禹也汤也文武也四事上四条之事也时异势
殊故其事或有所不合思而得之则其理初不异矣
坐以待旦急于行也 此承上章言舜因历叙群圣
以继之而各举其一事以见(形甸反)其忧勤惕厉之意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4a 页 WYG0204-0411c.png
盖天理之所以常存而人心之所以不死也程子曰
孟子所称各因其一事而言非谓武王不能执中立
贤汤却泄迩忘远也人谓各举其盛亦非也圣人亦
无不盛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王者之迹熄谓平王东迁而政教号令不及于天下
也诗亡谓黍离降为国风而雅亡也(诗王黍离谱申侯与犬戎攻宗
周杀幽王于戏晋文侯郑武公迎太子宜臼于申而立之是为平王以乱故徙居东都王城于是王室之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4b 页 WYG0204-0411d.png
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谓之王国之变风)春秋鲁史记之名孔子
因而笔削之始于鲁隐公之元年实平王之四十九
年也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乘去声梼音逃杌音兀)

  乘义未详赵氏以为兴于田赋乘马之事或曰取记
载当时行事而名之也梼杌恶兽名古者因以为凶
人之号(神异经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
乱荒中名曰梼杌左文二十年传颛顼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梼杌此固以为凶人之号也)取记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5a 页 WYG0204-0412a.png
恶垂戒之义也春秋者记事者必表年以首事年有
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必表年以下出晋杜预左传序文)
者列国皆有史官掌记时事此三者皆其所记册书
之名也

  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


  春秋之时五霸迭兴而桓文为盛史史官也窃取者
谦辞也公羊传(去声)作其辞则丘有罪焉尔意亦如此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5b 页 WYG0204-0412b.png
盖言断(丁乱反)之在已所谓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不能
赞一辞者也(公羊传昭十二年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则齐桓晋文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其
辞则丘有罪焉尔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
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尹氏曰言孔子作春秋亦以史之文
载当时之事也而其义则定天下之邪正为百王之
大法 此又承上章历叙群圣因以孔子之事继之
而孔子之事莫大于春秋故特言之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6a 页 WYG0204-0412c.png
泽犹言流风馀韵也父子相继为一世三十年亦为
一世斩绝也大约君子小人之泽五世而绝也杨氏
曰四世而缌(音思)服之穷也五世袒(音但)(音问)(所介反)
姓也六世亲属竭矣(此记大传全文本疏云上自高祖下至已兄弟同承高祖之后
为族兄弟为亲兄弟期一从兄弟大功再从兄弟小功三从兄弟缌麻共四世缌服尽也五世则袒免而无
正服减杀同姓六世则不服袒免惟同姓而已故亲属竭袒身去饰也袒免者肉袒而著免免状如冠
而广一寸冠至尊不可居肉袒之体故为免以代之又檀弓免焉注以布广一寸从项上而前交于额上
又郤向后绕于髻礼朋友在他邦无主人乃袒免若朋友在家则吊服加麻加麻者素弁上加缌之环绖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6b 页 WYG0204-0412d.png
然则袒免亦朋友之服也)服穷则遗泽寖微故五世而斩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私犹窃也淑善也李氏以为方言是也人谓子思之
徒也自孔子卒至孟子游梁时方百四十馀年而孟
子已老然则孟子之生去孔子未百年也(笺见篇末)故孟
子言予虽未得亲受业于孔子之门然圣人之泽尚
存犹有能传其学者故我得闻孔子之道于人而私
窃以善其身盖推尊孔子而自谦之辞也 此又承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7a 页 WYG0204-0413a.png
上三章历叙舜禹至于周孔而以是终之其辞虽谦
然其所以自任之重亦有不得而辞者矣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
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先言可以者略见而自许之辞也后言可以无者深
察而自疑之辞也过取固害于廉然过与亦反害其
惠过死亦反害其勇盖过犹不及之意也林氏曰公
西华受五秉之粟是伤廉也冉子与之是伤惠也子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7b 页 WYG0204-0413b.png
路之死于卫是伤勇也

  ○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已于是
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
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逄薄江反恶平声)

  羿有穷后羿也逄蒙羿之家众也羿善射篡(初患反)
自立后为家众所杀(左襄四年云羿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
死于穷)愈犹胜也薄言其罪差(楚宜反)薄耳

  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8a 页 WYG0204-0413c.png
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
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
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
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
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
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
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8b 页 WYG0204-0413d.png
矢而后反(他徒何反矣夫夫尹之夫并音扶去上声乘去声)

  之语助也仆御也尹公他亦卫人也端正也孺子以
尹公正人知其取友必正故度(音铎)庾公必不害己小
人庾公自称也金镞(作木反)也扣轮出镞令(平声)不害人
乃以射也乘矢四矢也孟子言使羿如子濯孺子得
尹公他而教之则必无逄蒙之祸然夷羿篡弑之贼
蒙乃逆俦庾斯虽全私恩亦废公义其事皆无足论
者孟子盖特以取友而言耳(古疏云左襄十四年云尹公佗学射于庾公差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9a 页 WYG0204-0414a.png
庾公差学射于公孙丁孙文子使二子追卫献公公孙丁御公庾公差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为礼乎
射两钩而还尹公他曰子为师我则远矣乃反之公孙丁授公辔而射之贯臂孟子之言与此不同是二
说必有取一焉)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西子美妇人(即西施也吴王夫差破越越人选美女西施以献请退军吴王得西施为筑姑
苏台高三十丈游宴其上及吴亡范蠡携西子扁舟泛五湖)蒙犹冒也不洁污秽
之物也掩鼻恶(去声)其臭也

  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齐侧皆反)

孟子纂笺卷八 第 19b 页 WYG0204-0414b.png
  恶人丑貌者也 尹氏曰此章戒人之丧(去声)善而勉
人以自新也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
性者人物所得以生之理也故者其已然之迹若所
谓天下之故者也(易系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利犹顺也语
其自然之势也言事物之理虽若无形而难知然其
发见(形甸反)之已然则必有迹而易(去声)(如字)故天下之
言性者但言其故而理自明犹所谓善言天者必有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0a 页 WYG0204-0414c.png
验于人也(汉书董仲舒策曰盖闻善言天者必有徵于人天道无形而难知人事有迹而易见)
然其所谓故者又必本其自然之势如人之善水之
下非有所矫揉(人久反)造作而然者也若人之为恶水
之在山则非自然之故矣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
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
无事则智亦大矣(恶为皆去声)

  天下之理本皆利顺小智之人务为穿凿所以失之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0b 页 WYG0204-0414d.png
禹之行水则因其自然之势而导之未尝以私智穿
凿而有所事是以水得其润下(去声)之性而不为害也

  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
致也

  天虽高星辰虽远然求其已然之迹则其运有常虽
千岁之久其日至之度可坐而得况于事物之近若
因其故而求之岂有不得其理者而何以穿凿为哉
必言日至者造历者以上古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1a 页 WYG0204-0415a.png
至为历元也(史记历书汉武帝诏太史改颛顼历作大初历起五行建气物分数以子日当
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注云案律历志以前
历上元至太初四年一千六百一十七岁至元封七年复得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也又云日得甲子夜
半朔旦冬至索隐曰以建子为正故以夜半为朔其至与朔同故云夜半朔旦冬至也若以建寅为正则
以平旦为朔此治历之本也)程子曰此章专为(去声)智而发愚谓事
物之理莫非自然顺而循之则为大智若用小智而
凿以自私则害于性而反为不智程子之言可谓深
得此章之旨矣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1b 页 WYG0204-0415b.png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
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

  公行子齐大夫右师王驩也(疏云古者天子之卿尊者谓之太师卑者谓之
少师诸侯之卿尊者谓之左师卑者谓之右师)

  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
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简略也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踰阶而相揖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2a 页 WYG0204-0415c.png
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朝音潮)

  是时齐卿大夫以君命吊各有位次若周礼凡有爵
者之丧礼则职丧涖(音利)其禁令序其事故云朝廷也
(周礼春官宗伯职丧掌诸侯及卿大夫士凡有爵者之丧以国之丧礼涖其禁令序其事)历更(平声)
涉也位他人之位也右师未就位而进与之言则右
师历己之位矣右师已就位而就与之言则己历右
师之位矣孟子右师之位又不同阶孟子不敢失此
礼故不与右师言也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2b 页 WYG0204-0415d.png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
存心以礼存心

  以仁礼存心言以是存于心而不忘也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此仁礼之施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此仁礼之验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3a 页 WYG0204-0416a.png
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横去声下同)

  横逆谓强暴不顺理也物事也

  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
自反也我必不忠(由与犹同下放此)

  忠者尽已之谓我必不忠恐所以爱敬人者有所不
尽其心也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难去声)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3b 页 WYG0204-0416b.png
  奚择何异也又何难焉言不足与之校(音教)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
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
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
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
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夫音扶)

  乡人乡里之常人也君子存心不苟故无后忧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4a 页 WYG0204-0416c.png
  事见前篇(古疏云三过其门则主乎禹兼稷言之何也曰如论语言躬稼主于稷亦兼禹言之
是带说来)

  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
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食音嗣乐音洛)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
圣贤之道进则救民退则修己其心一而已矣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
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由与犹同)

  禹稷身任其职故以为己责而救之急也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4b 页 WYG0204-0416d.png
  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圣贤之心无所偏倚随感而应各尽其道故使禹稷
居颜子之地则亦能乐颜子之乐使颜子居禹稷之
任亦能忧禹稷之忧也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不暇束发而结缨往救言急也以喻禹稷

  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喻颜子也 此章言圣贤心无不同事则所遭或异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5a 页 WYG0204-0417a.png
然处(上声)之各当其理是乃所以为同也尹氏曰当其
可之谓时前圣后圣其心一也故所遇皆尽善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
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匡章齐人通国尽一国之人也礼貌敬之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
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
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5b 页 WYG0204-0417b.png
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
有一于是乎(好养从皆去声狠胡恳反)

  戮羞辱也狠忿戾也

  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

  遇合也相责以善而不相合故为父所逐也

  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贼害也朋友当相责以善父子行之则害天性之恩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6a 页 WYG0204-0417c.png
  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
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
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夫章之夫音扶为去声屏必井反养去声)

  言章子非不欲身有夫妻之配子有子母之属但为
身不得近于父故不敢受妻子之养以自责罚其心
以为不如此则其罪益大也 此章之旨于众所恶
(去声)而必察焉可以见圣贤至公至仁之心矣杨氏曰
章子之行(去声)孟子非取之也特哀其志而不与之绝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6b 页 WYG0204-0417d.png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
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
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
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
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与去声)
武城鲁邑名盍何不也左右曾子之门人也忠敬言
武城之大夫事曾子忠诚恭敬也为民望言使民望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7a 页 WYG0204-0418a.png
而效之沈犹行弟子姓名也言曾子尝舍于沈犹氏
时有负刍者作乱来攻沈犹氏曾子率其弟子去之
不与其难(去声)言师宾不与臣同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伋去
君谁与守

  言所以不去之意如此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
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7b 页 WYG0204-0418b.png
  微犹贱也尹氏曰或远(上声)害或死难(去声)其事不同者
所处(上声)之地不同也君子之心不系于利害惟其是
而已故易地则皆能为之 孔氏曰古之圣贤言行
(去声)不同事业亦异而其道未始不同也学者知此则
因所遇而应之若权衡之称物低昂屡变而不害其
为同也

  ○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
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瞯古苋反)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8a 页 WYG0204-0418c.png
  储子齐人也瞯窃视也圣人亦人耳岂有异于人哉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
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
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
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瞯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
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
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
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8b 页 WYG0204-0418d.png
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
来骄其妻妾(施音迤又音异墦音燔施施如字)

  章首当有孟子曰字阙文也良人夫也餍饱也显者
富贵人也施邪施而行不使良人知也墦冢也顾望
也讪怨詈(力智反)也施施喜悦自得之貌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
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言自君子而观今之求富贵者皆若此人耳使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9a 页 WYG0204-0419a.png
其妻妾见之不羞而泣者少矣言可羞之甚也 赵
氏曰言今之求富贵者皆以枉曲之道昏夜乞哀以
求之而以骄人于白日与斯人何以异哉





孟子纂笺卷八 第 29b 页 WYG0204-0419b.png




















  孟子纂笺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