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论语纂笺卷四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a 页 WYG0204-017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纂笺卷四

  元 詹道传 撰

  述而第七

  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
之实凡三十七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

  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b 页 WYG0204-0179b.png
贤者可及窃比尊之之辞我亲之之辞老彭商贤大
夫见大戴礼(史记儒林传戴德事汉宣帝为信都大傅戴圣为九江太守赵宋韩元吉叙小
戴云盖自汉兴得先儒礼书凡二百四篇戴德删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戴圣又删德之书为四十
九篇谓之小戴礼今立之学官者小戴书也戴礼虞德篇夫子有昔商老彭之语包氏注云商贤大夫)
盖信古而傅述者也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
春秋皆傅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
此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
古之贤人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辞之谦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a 页 WYG0204-0180a.png
也然当是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
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识音
志又如字)

  识记也默识谓不言而存诸心也一说识知也不言
而心解也前说近是何有于我言何者能有于我也
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
辞也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b 页 WYG0204-0180b.png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

  尹氏曰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
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苟未能之圣人犹忧况
学者乎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燕居閒(音闲)暇无事之时杨氏曰申申其容舒也夭夭
其色愉也 程子曰此弟子善形容圣人处也为(去声)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a 页 WYG0204-0180c.png
申申字说不尽故更著(陟略反作着非)夭夭字今人燕居之
时不怠惰放肆必太严厉严厉时著此四字不得怠
惰放肆时亦著此四字不得惟圣人便自有中和之


  ○子曰甚失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复扶又反)
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閒如或见之
至其老而不能行也则无复(扶又反不同)是心而亦无复
是梦矣故因此而自数其衰之甚也 程子曰孔子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b 页 WYG0204-0180d.png
盛时寤寐常存行周公之道及其老也则志虑衰而
不可以有为矣盖存道者心无老少(去声)之异而行道
者身老则衰也

  ○子曰志于道

  志者心之所之之谓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
是也知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岐之惑


  据于德

论语纂笺卷四 第 4a 页 WYG0204-0181a.png
  据者执守之意德则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得之于
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

  依于仁

  依者不违之谓仁则私欲尽去而心德之全也工夫
至此而无终食之违则存养之熟无适而非天理之
流行矣

  游于艺

  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
论语纂笺卷四 第 4b 页 WYG0204-0181b.png
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也朝夕游焉以博
其义理之趣(去声)则应务有馀而心亦无所放矣 此
章言人之为学当如是也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
心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
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
养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焉则
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閒(去声)(乞逆反)
涵泳从(七容反)容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论语纂笺卷四 第 5a 页 WYG0204-0181c.png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脩脯也十脡(他鼎反)为束(仪礼脯一脡长尺有二寸礼记少仪壶酒束脩疏云束脩
十脡脯也又周礼膳夫肉脩注疏加姜桂调治者谓之脩不加姜桂以盐乾之谓之脯)古者相
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至其薄者(礼曲礼下凡挚与贽同天子鬯诸候
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挚匹郑音木匹即鹜也童子委挚而退不与成人为礼也野外军中无挚以
缨拾矢可也缨马繁缨也拾射韝也妇人之挚椇榛脯脩枣栗胡氏曰在礼无以束脩为贽惟记檀弓曰
束脩之问不出境少仪曰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谷梁传曰束脩之间不行境中则是亦有以此为礼不
但妇人用脯脩为贽也然比羔雁为薄故云至薄)盖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
论语纂笺卷四 第 5b 页 WYG0204-0181d.png
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学则无往
教之礼故苟以礼来则无不有以教之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愤房粉反悱芳匪反复扶又反)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
其三反者还以相證之义复再告也上章已言圣人
诲人不倦之意因并(去声)记此欲学者勉于用力以为
论语纂笺卷四 第 6a 页 WYG0204-0182a.png
受教之地也 程子曰愤悱诚意之见(贤遍反)于色辞
者也待其诚至而后告之既告之又必待其自得乃
复告尔又曰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
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临丧哀不能甘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哭谓吊哭一日之内馀哀未忘自不能歌也 谢氏
论语纂笺卷四 第 6b 页 WYG0204-0182b.png
曰学者于此二者可见圣人情性之正也能识圣人
之情性然后可以学道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舍上声夫音扶)

  尹氏曰用舍无与(音预)于已行藏安于所遇命不足道
也颜子几(平声)于圣人故亦能之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大国三军(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
论语纂笺卷四 第 7a 页 WYG0204-0182c.png
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将皆命卿尚书牧誓疏天子六军出自六乡大司徒凡起徒
役母过家一人故一乡有万二千五百家出一军)子路见孔子独美颜渊自
负其勇意夫子若行三军必与己同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冯皮冰反好去声)

  暴虎徒搏冯河徒涉(此八字尔雅训释文又小旻之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盖古
有是语)惧谓敬其事成谓成其谋言此皆以抑其勇而
教之然行师之要实不外此子路盖不知也 谢氏
论语纂笺卷四 第 7b 页 WYG0204-0182d.png
曰圣人于行藏之间无意无必其行非贪位其藏非
独善也若有欲心则不用而求行舍之而不藏矣是
以惟颜子为可以与(音预)于此子路虽非有欲心者然
未能无固必也至以行三军为问则其论益卑矣夫
子之言盖因其失而救之夫(音扶)不谋无成不惧必败
小事尚然而况于行三军乎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好去声)

论语纂笺卷四 第 8a 页 WYG0204-0183a.png
  执鞭贱者之事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
之亦所不辞然有命焉非求之可得也则安于义理
而已矣何必徒取辱哉 苏氏曰圣人未尝有意于
求富也岂问其可不可哉为此语者特以明其决不
可求尔杨氏曰君子非恶富贵而不求以其在天无
可求之道也

  ○子之所慎齐战疾(齐侧皆反)

  齐之为言齐(如字下同)也将祭而齐其思虑之不齐者以
论语纂笺卷四 第 8b 页 WYG0204-0183b.png
交于神明也(礼祭统及时将祭君子乃齐齐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齐者也)诚之
至与不至神之享与不享皆决于此战则众之死生
国之存亡系焉疾又吾身之所以死生存亡者皆不
可以不谨也 尹氏曰夫子无所不谨弟子记其大
者耳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


  史记三月上有学之二字(史云三家共攻昭公公居乾侯鲁乱孔子适齐为高
论语纂笺卷四 第 9a 页 WYG0204-0183c.png
昭子家臣以通乎景公与齐大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不知肉味盖心一
于是而不及乎他也曰不意舜之作乐至于如此之
美则其有以极其情文之备而不觉其叹息之深也
盖非圣人不足以及此 范氏曰韶尽美又尽善乐
之无以加此也故学之三月不知肉味而叹美之如
此诚之至感之深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为去声)
为犹助也卫君出公辄也灵公逐其世子蒯(苦怪反)
论语纂笺卷四 第 9b 页 WYG0204-0183d.png
(五怪反)公薨而国人立蒯聩之子辄于是晋纳蒯聩而
辄拒之(笺见十三篇卫君下)时孔子居卫卫人以蒯聩得罪于
父而辄嫡孙当立故冉有疑而问之诺应辞也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
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
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
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其后武王伐纣夷齐扣马而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0a 页 WYG0204-0184a.png
谏武王灭商夷齐耻食周粟去隐于首阳山遂饿而
死(史记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
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
食周粟隐于首阳山即雷首山之阳在河中府河东县采薇而食之遂饿而死)怨犹悔也君
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君乎(荀子子道篇子路问曰鲁大夫练而
状礼邪练小祥也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谓子贡曰吾以夫子为无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由问鲁
大夫练而床礼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贡曰吾将为汝问之问曰练而床礼邪孔子曰非礼也子贡出谓子
路曰夫子无所不知汝问非也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故子贡不斥卫君而以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0b 页 WYG0204-0184b.png
夷齐为问夫子告之如此则其不为卫君可知矣盖
伯夷以父命为尊叔齐以天伦为重其逊国也皆求
所以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安既而各得其
志焉则视弃其国犹敝蹝(所尔反)尔何怨之有若卫辄
之据国拒父而唯恐失之其不可同年而语明矣
程子曰伯夷叔齐逊国而逃谏伐而饿终无怨悔夫
子以为贤故知其不与辄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1a 页 WYG0204-0184c.png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扶晚反食音嗣枕去声乐音洛)

  饭食之也疏食粗饭也圣人之心浑然天理虽处困
极而乐亦无不在焉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
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程子曰非乐疏食饮水
也虽疏食饮水不能改其乐也不义之富贵视之轻
如浮云然又曰须知所乐者何事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乐易可以无大过矣

  刘聘君见元城刘忠定公(名安世字器之大名府元城人)自言尝读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1b 页 WYG0204-0184d.png
他论(金氏曰旧来经书无印本太学博士兼立诸家之本学者所在传写自五代唐明宗长兴以来
国子监始有版本然与开元本已微有不同开元本明皇所定有司所写已与古文不同自来民间传写
本犹有存者故刘 忠定公尚得见他论)加作假五十作卒盖加假声相近
而误读卒与五十字相似而误分也愚按此章之言
史记作假我数年若见我于易则彬彬矣加正作假
而无五十字盖是时孔子年已几七十矣五十字误
无疑也(史记世家孔子自楚反卫年六十三乃鲁哀公之六年也自卫反鲁则哀公十一年孔子
年已六十八矣注云学易时年已几七十者此也又案世家云夫子晚而喜易作十翼谓上下彖上下象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2a 页 WYG0204-0185a.png
上下系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也读易而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则我于易彬彬矣 金氏曰五十字
当是吾字之误)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
故可以无大过盖圣人深见易道之无穷而言此以
教人使知其不可不学而又不可以易而学也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雅常也执守也诗以理情性书以道政事礼以谨节
文皆切于日用之实故常言之礼独言执者以人所
执守而言非徒诵说而已也 程子曰孔子雅素之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2b 页 WYG0204-0185b.png
言止于如此若性与天道则有不可得而闻者要在
默而识(音式)之也谢氏曰此因学易之语而类记之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子路不对(叶舒涉反)

  叶公楚叶县尹沈诸梁字子高僭称公也叶公不知
孔子必有非所问而问者故子路不对抑亦以圣人
之德实有未易(去声)名言者与(音余)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云尔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3a 页 WYG0204-0185c.png
  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
俛焉日有孳孳(音兹)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
学之笃耳(礼表记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
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己)然深味之则见其全体
至极纯亦不己之妙有非圣人不能及者盖凡夫子
之自言类如此学者宜致思焉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好去声)
生而知之者气质清明义理昭著不待学而知也敏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3b 页 WYG0204-0185d.png
速也谓汲汲也 尹氏曰孔子以生知之圣每云好
学者非惟勉人也盖生而可知者义理尔若夫(音扶)
乐名物古今事变亦必待学而后有以验其实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怪异勇力悖(音佩)乱之事非理之正固圣人所不语鬼
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去声)
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 谢氏曰圣人语常而不语
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去声)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4a 页 WYG0204-0186a.png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
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 尹氏曰见贤
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
穷乎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魋徒雷反)

  桓魋宋司马向(式亮反)魋也出于桓公故又称桓氏(宋世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4b 页 WYG0204-0186b.png
谱桓公子向氏□向罗上距□五世向罗子曰巢曰魋曰颀曰子车曰牛即司马牛也)魋欲害
孔子孔子言天既赋我以如是之德则桓魋其奈我
何言必不能违天害已(朱子或问史记孔子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之下魋伐其
树孔子去之弟子曰可以速矣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遂之郑疑遭伐树遂微服去之弟子欲
其速行而以此语之也圣人虽知其不能害己然避患未尝不深避患虽深而处之未尝不閒睱所谓并
行而不悖也)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
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5a 页 WYG0204-0186c.png
  诸弟子以夫子之通高深不可几(平声)及故疑其有隐
而不知圣人作止语默无非教也故夫子以此言晓
之与犹示也 程子曰圣人之道犹天然门弟子亲
灸而冀及之然后知其高且远也使诚以为不可及
则趋向之心不几于怠乎故圣人之教常俯而就之
如此非独使资质庸下者勉思企及而才气高迈者
亦不敢躐易(去声)而进也吕氏曰圣人体道无隐与天
象昭然莫非至教常以示人而人自不察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5b 页 WYG0204-0186d.png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去声)

  程子曰教人以学文修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圣人神明不测之号君子才德出众之名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恒胡登反)
子曰字疑衍文恒常久之意张子曰有恒者不二其
心善人者志于仁而无恶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亡读为无)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6a 页 WYG0204-0187a.png
三者皆虚夸之事凡若此者必不能守其常也 张
敬夫曰圣人君子以学言善人有恒者以质言愚谓
有恒者之与圣人高下固悬绝矣然未有不自有恒
而能至于圣者也故章末申言有恒之义其示人入
德之门可谓深切而著明矣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射食亦反)

  纲以大绳属(音烛)网绝流而渔者也弋以生丝系矢而
射也(韵书缴射曰弋故孟子缴而射之集注亦云以绳系矢缴韵弋箭著之以罥禽足谓之矰缴也)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6b 页 WYG0204-0187b.png
宿宿鸟 洪氏曰孔子少(去声)贫贱为养(并去声)与祭或
不得已而钓弋如猎较(音角)是也(见孟子)然尽物取之出
其不意亦不为也此可见仁人之本心矣待物如此
待人可知小者如此大者可知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
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识音志)

  不知而作不知其理而妄作也孔子自言未尝妄作
盖亦谦辞然亦可见其无所不知也识记也所从不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7a 页 WYG0204-0187c.png
可不择记则善恶皆当存之以备参考如此者虽未
能实知其理亦可以次于知之者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见贤遍反)

  互乡乡名其人习于不善难与言善惑者疑夫子不
当见之也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已以进与其
洁也不保其往也

  疑此章有错简人洁至往也十四字当在与其进也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7b 页 WYG0204-0187d.png
之前洁修治也与许也往前日也言人洁已而来但
许其能自洁耳固不能保其前日所为之善恶也但
许其进而来见耳非许其既退而为不善也盖不追
其既往不逆其将来以是心至斯受之耳唯字上下
疑又有阙文大抵亦不为己甚之意 程子曰圣人
待物之洪如此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者心之德非在外也放而不求故有以为远者反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8a 页 WYG0204-0188a.png
而求之则即此而在矣夫(音扶)岂远哉 程子曰为仁
由已欲之则至何远之有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陈国名司败官名即司寇也(左传注陈楚名司寇为司败 程氏职书未见
陈之司败若楚之司败见于文十年宣四年)昭公鲁君名稠(音畴)习于威仪
之节当时以为知礼(左昭五年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晋候谓女叔齐曰
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云云是仪也不可谓礼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远乎)故司败
以为问而孔子答之如此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8b 页 WYG0204-0188b.png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
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取七住反)

  巫马姓期字孔子弟子名施(鲁人)司败揖而进之也相
助匿非曰党礼不取同姓而鲁与吴皆姫姓谓之吴
孟子者讳之使若宋女子姓者然(礼坊记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故
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以此防民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丛说古者妇人皆以其姓
在下而以孟仲之次加之如春秋所书仲子伯姬孟姜之类是也春秋之时同姓之国虽多昏姻之道皆不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9a 页 WYG0204-0188c.png
通吴之祖太伯为太王长子鲁之祖周公为太王之孙昭公娶同姓与禽兽何异却讳而字之曰孟子)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孔子不可自谓讳君之恶又不可以取同姓为知礼
故受以为过而不辞 吴氏曰鲁盖夫子父母之国
昭公鲁之先君也司败又未尝显言其事而遽以知
礼为问其对之宜如此也及司败以为有党而夫子
受以为过盖夫子之盛德无所不可也然其受以为
过也亦不正言其所以过初若不知孟子之事者可
论语纂笺卷四 第 19b 页 WYG0204-0188d.png
以为万世之法矣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和去声)

  反复(音覆)也必使复歌者欲得其详而取其善也而后
和之者喜得其详而与其善也此见圣人气象从(七容
反)容诚意恳至而其谦逊审密不掩人善又如此盖
一事之微而众善之集有不可胜既者焉读者宜详
味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0a 页 WYG0204-0189a.png
莫疑辞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以及人未之有得
则全未有得皆自谦之辞而足以见言行(去声)之难易
(去声)缓急欲人之勉其实也 谢氏曰文虽圣人无不
与人同故不逊能躬行君子斯可以入圣故不居犹
言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
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惟弟子不能学也

  此亦夫子之谦辞也圣者大而化之仁则心德之全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0b 页 WYG0204-0189b.png
而人道之备也为之谓为仁圣之道诲人亦谓此以
教人也然不厌不倦非己有之则不能所以弟子不
能学也晁(音潮)氏曰(名说之字以道清礼人)当时有称夫子圣且
仁者以故夫子辞之苟辞之而已焉则无以进天下
之材率天下之善将使圣与仁为虚器而人终莫能
至矣故孔子虽不居仁圣而必以为之不厌诲人不
倦自处(去声)也可谓云尔已矣者无他之辞也公西华
仰而叹之其亦深知夫子之意矣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1a 页 WYG0204-0189c.png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诛曰祷
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诔力軓反)

  祷谓祷于鬼神有诸问有此理否诔者哀死而述其
行(去声下素行同)之辞也(毛晃韵讄字注与诔同古者卿大夫殁则君命有司累其功德有文
以哀之曰讄周礼小史掌读诔是也此引古人诔辞以明疾病有祈祷之事非以诔为祷也)上下谓天
地天曰神地曰祗祷者诲过迁善以祈神之佑也无
其理则不必祷既曰有之则圣人未尝有过无善可
迁其素行固已合于神明故曰丘之祷久矣又士丧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1b 页 WYG0204-0189d.png
礼疾病行祷五祀(出仪礼第十三篇注云谓门户灶行中霤尽孝子之情五祀博言之
士二祀曰门曰行)盖臣子迫切之至情有不能自已者初不
请于病者而后祷也故孔子之于子路不直拒之而
但告以无所事祷之意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孙去声)
孙顺也固陋也奢俭俱失中而奢之害大 晁氏曰
不得已而救时之弊也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2a 页 WYG0204-0190a.png
  坦平也荡荡宽广貌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
人役于物故多忧戚 程子曰君子坦荡荡心广体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厉严肃也人之德性本无不备而气质所赋鲜(上声)
不偏惟圣人全体浑然阴阳合德故其中和之气见
(贤遍反)于容貌之间者如此门人熟察而详记之亦可
见其用心之密矣抑非知(去声)足以知圣人而善言德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2b 页 WYG0204-0190b.png
(去声)者不能记故程子以为曾子之言学者所宜反
(方服反)而玩心也

  泰伯第八

  凡二十一章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
称焉

  泰伯周大(音泰)王之长(上声下同)子至德谓德之至极无以
复(扶又反)加者也三让谓固逊也(或问古人辞让以三为节一辞为礼辞再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3a 页 WYG0204-0190c.png
辞为固辞三辞为终辞记乡饮酒云月者三日则成魄三月则成时是以礼有三让)无得而称
其逊隐微无迹可见也盖大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
次季历大王之时商道寖衰而周日彊大季历又生
子昌有圣德大王因有剪商之志而泰伯不从大王遂欲傅位季
历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与仲雍逃之荆蛮于是大王
乃立季历傅国至昌而三分天下有其二是为文王
文王崩子发立遂克商而有天下是为武王(吴越春秋古公
三子长曰太伯次曰仲雍一名虞仲少曰季历季历娶大任生子昌古公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曰兴王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3b 页 WYG0204-0190d.png
业者其在昌乎太伯仲雍望风知指古公病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示
不可用古公卒太伯仲雍归赴丧毕还荆蛮国民君事之自号为勾吴吴言勾者夷之发声史记吴世家太
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至四世孙周章立武王克商求
太伯仲雍之后时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夫(音扶)以泰伯之德当商周之际
固足以朝诸侯有天下矣乃弃不取而又泯其迹焉
则其德之至极为如何哉盖其心即夷齐扣马之心
而事之难处(上声)有甚焉者宜夫子之叹息而赞美之
也泰伯不从事见春秋传(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曰泰伯虞仲大王之昭也泰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4a 页 WYG0204-0191a.png
伯不从是以不嗣)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直而无礼则绞(葸丝里反绞古卯反)

  葸畏惧貌绞急切也无礼则无节文故有四者之弊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君子谓在上之人也兴起也偷薄也 张子曰人道
知所先后则恭不劳慎不葸勇不乱直不绞民化而
德厚矣 吴氏曰君子以下当自为一章乃曾子之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4b 页 WYG0204-0191b.png
言也愚按比一节与上文不相蒙而与首篇谨终追
远之意相类吴说近是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
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夫音扶)
启开也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
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诗小旻之篇战战恐惧
兢兢戒谨临渊恐坠履冰恐陷也曾子以其所保之
全示门人而言其所以保之之难如此至于将死而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5a 页 WYG0204-0191c.png
后知其得免于毁伤也小子门人也语毕而又呼之
以知反覆(方服反)丁宁之意其警之也深矣 程子曰
君子曰终小人曰死(见记檀弓乃子张将死之言)君子保其身以
没为(去声下声是同)终其事也故曾子以全归为免矣尹氏
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曾子临终而启手足
为是故也非有得于道能如是乎(记祭义乐正子春曰吾闻诸曾子曾
子闻诸夫子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亲可谓全矣)范氏曰
身体犹不可亏也况亏其行(去声)以辱其亲乎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5b 页 WYG0204-0191d.png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孟敬子鲁大夫仲孙氏名捷问之者问其疾也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然
言自言也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此曾子
之谦辞欲敬子知其所言之善而识(音志)之也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
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远近皆去声)
贵犹重也容貌举一身而言暴粗厉也慢放肆也信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6a 页 WYG0204-0192a.png
实也正颜色而近信则非色庄也辞言语气声气也
鄙凡陋也倍与背同(倍背并音佩)谓背理也笾竹豆豆木
(三礼图说笾盛枣栗脩脯糗饵之属豆盛菹醢之属)言道虽无所不在然君
子所重者在此三事而已是皆修身之要为政之本
学者所当操(平声)存省(悉井反)察而不可有造(七到反)次颠
沛之违者也若夫(音扶)笾豆之事器数之未道之全体
固无不该然其分(扶问反)则有司之守而非君子之所
重矣程子曰动容貌举一身而言也周旋中(去声)礼暴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6b 页 WYG0204-0192b.png
慢斯远矣正颜色则不妄斯近信矣出辞气正由中
出斯远鄙倍三者正身而不外求故曰笾豆之事则
有司存尹氏曰养于中则见(贤遍反)于外曾子盖以脩
已为为政之本若乃器用事物之细则有司存焉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校(音教)计校也友马氏以为颜渊是也颜子之心惟知
义理之无穷不见物我之有间(去声)故能如此 谢氏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7a 页 WYG0204-0192c.png
曰不知有馀在已不足在人不必得为在己失为在
人非几(平声)于无我者不能也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
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与平声)

  其才可以辅幼君(郑玄注年十五已下何晏曰郑知六尺为十五者以周礼卿大夫职
云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以其国中七尺为二十对六十野之六尺对六十五
相校差五年差一尺而知也又韩氏外传国中二十行役则七尺者二十也其升降皆五年则六尺者十
五也)摄国政其节至于死生之际而不可夺可谓君子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7b 页 WYG0204-0192d.png
矣与疑辞也决辞设为问答所以深著其必然也
程子曰节操如是可谓君子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弘宽广也毅(鱼既反)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平声下同)其重非
毅无以致其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
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居隘反)可谓远矣 程子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8a 页 WYG0204-0193a.png
曰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
无以居之又曰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

  ○子曰兴于诗

  兴起也诗本性情有邪有正其为言既易(去声下同)知而
吟咏之间抑扬反覆其感人又易入故学者之初所
以兴起其好(去声)善恶恶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于此
而得之

  立于礼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8b 页 WYG0204-0193b.png
  礼以恭敬辞逊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详可以固人
肌肤之会筋骸(音斤谐)之束(出记礼运)故学者之中所以能
卓然自立而不为事物之所摇夺者必于此而得之

  成于乐

  乐有五声十二律更(平声)唱迭和(去声)以为歌舞八音之
节(前汉志声宫商角徵羽也晋志土音宫其数八十一为声之始属土者以其最浊君之象也火音徵
三分宫去一以生其数五十四属火者以其徵清事之象也金音商三分徵益一以生其数七十二属金
者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水音羽三分商去一以生其数四十八属水者以其最清物之象也木音角三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9a 页 WYG0204-0193c.png
分羽益一以生其数六十四属木者以其清浊中民之象也凡声尊卑取象五行数多者浊数少者清大
不过宫细不过羽 汉志律有十二阳律为律阴律为吕律以统气类物曰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
射吕以旅阳宣气曰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皆曰律阳统阴也 丛说详注意即礼运五声六律
十二管还相为宫是也语录云谓如黄钟为宫大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还至无射为宫
便是黄钟为商大蔟为角仲吕为徵林钟为羽盖五音十二律皆上下相生声始于宫律始于黄钟宫即
黄钟也其法皆三分去一益一上下隔八相生宫之数八十一三分去一下生徵为五十四徵三分益一
上生商为七十二商三分去一下生羽为四十八羽三分益一上生角为六十四而五声备矣黄钟之管
九寸三分去一下生林钟林钟三分益一上生太蔟太蔟下生南吕南吕上生姑洗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上生
论语纂笺卷四 第 29b 页 WYG0204-0193d.png
蕤宾蕤宾下生大吕大吕上生夷则夷则下生夹钟夹钟上生无射无射下生中吕而终焉前所谓黄钟
为宫至南吕为羽五节是从宫商角徵羽顺数其实于黄钟生林钟太蔟南吕姑洗依前五声次第生去
也第二无射为宫至林钟为羽亦然所谓更唱是十二律皆可为宫所谓迭和十二律皆可为徵商羽角
相继和去 金氏曰黄钟为律元三分损一下生吕吕三分益一上生律是为十二律语录云每声分为
十二等此即礼运疏十二宫各有五声共六十律也又国语有七声者乃益以变宫变徵乃乐之和而声
相连接处兼前共八十四调歌者乐章之音调作乐则以人声为贵也舞者以乐音之轻重疾徐为舞节
以象其形容也八音白虎通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也金大钟编钟石玉磬特磬编磬也丝琴瑟也竹箫管也
匏笙也土埙也革鼓鼗鼙也木柷敔也谓以十二律叶五声而押诗歌以入八音之器为乐也)可以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0a 页 WYG0204-0194a.png
养人之性情而荡涤其邪秽消融其查滓(壮里反)故学
者之终所以至于义精仁熟而自和顺于道德者必
于此而得之是学之成也 按内则十岁学幼仪十
三学乐诵诗二十而后学礼则此三者非小学傅授
之次乃大学终身所得之难易(去斝下同)先后浅深也程
子曰天下之英才不为少矣特以道学不明故不得
有所成就夫(音扶)古人之诗如今之歌曲虽闾里童稚
皆习闻之而知其说故能兴起今虽老师宿儒尚不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0b 页 WYG0204-0194b.png
能晓其义况学者乎是不得兴于诗也古人自洒扫
(并去声)应对以至冠(去声)昏丧祭莫不有礼今皆废坏是
以人伦不明治家无法是不得立于礼也古人之乐
声音所以养其耳采色所以养其目歌咏所以养其
性情舞蹈所以养其血脉今皆无之是不得成于学
也是以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难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1a 页 WYG0204-0194c.png
然也 程子曰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若曰圣人不使民
知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列子云宋
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将限其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
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释文狙猕猴狙公养狙官芧橡子三四三
升四升也又见庄子齐物篇)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好去声)
好勇而不安分(去声)则必作乱恶不仁之人而使之无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1b 页 WYG0204-0194d.png
所容则必致乱二者之心善恶虽殊然其生乱则一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


  才美谓智能技艺之美骄矜夸吝鄙啬也 程子曰
此甚言骄吝之不可也盖有周公之德则自无骄吝
若但有周公之才而骄吝焉亦不足观矣又曰骄气
盈吝气歉(苦忝反)愚谓骄吝虽有盈歉之殊然其势常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2a 页 WYG0204-0195a.png
相因盖骄者吝之枝叶吝者骄之本根故尝验之天
下之人未有骄而不吝吝而不骄者也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榖不易得也(易去声)

  榖禄也至疑当作志为学之久而不求禄如此之人
不易得也 杨氏曰虽子张之贤犹以干禄为问况
其下者乎然则三年学而不至于榖宜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好去声)

  笃厚而力也不笃信则不能好学然笃信而不好学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2b 页 WYG0204-0195b.png
则所信或非其正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然守死
而不足以善其道则亦徒死而已盖守死者笃信之
效善道者好学之功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见贤遍反)
君子见危授命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在外则不
入可也乱邦未危而刑政纪刚紊(音问)矣故洁其身而
去之天下举一世而言无道则隐其身而不见(贤遍反)
也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3a 页 WYG0204-0195c.png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世治(去声)而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无能守之节碌碌(音禄)
庸人不足以为士矣可耻之甚也 晁氏曰有学有
守而去就之义洁出处之分明然后为君子之全德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程子曰不在其位则不任其事也若君大夫问而告
者则有矣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3b 页 WYG0204-0195d.png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挚音至雎七余反)
师挚鲁乐师名挚也乱乐之卒章也史记曰关雎之
乱以为风始(诗之正风正雅周公所定乐歌之辞也按仪礼乡饮酒礼工鼓瑟而歌鹿鸣四
牡皇皇者华然后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又閒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
南山有台笙由仪乃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蘋采蘩合乐者谓堂上有歌瑟堂下有笙磬
合奏此诗也邦国燕礼则不歌笙閒之后即合乡乐周南召南关雎鹊巢以下六诗乡射礼则不歌不笙
不閒惟合此六诗而已盖以二南者夫妇之道生民之本王化之端此六篇者其教化之原也故用之乡
人用之邦国必以此而合乐焉此所谓乱也兹非乐之卒章乎而所谓关雎之乱以为风始者关雎为国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4a 页 WYG0204-0196a.png
风之始也)洋洋美盛意孔子自卫反鲁而正乐适师挚在
官之初故学之美盛如此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侗音通悾音空)

  侗无知貌愿谨厚也悾悾无能貌吾不知之者甚绝
之之辞亦不屑之教诲也 苏氏曰天之生物气质
不齐其中材以下有是德则有是病有是病必有是
德故马之蹄齧(二字出周礼校人注蹄大计反齧倪结反)者必善走其不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4b 页 WYG0204-0196b.png
善者必驯有是病而无是德则天下之弃才也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言人之为学既如有所不及矣而其心犹竦然惟恐
其或失之警学者当如是也 程子曰学如不及犹
恐失之不得放过才说姑待明日便不可也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与去声)
巍巍高大之貌不与犹言不相关言其不以位为乐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5a 页 WYG0204-0196c.png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唯犹独也则犹准也荡荡广远之称也言物之高大
莫有过于天者而独尧之德能与之准故其德之广
远亦如天之不可以言语形容也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成功事业也焕光明之貌文章礼乐法度也尧之德
不可名其可见者此尔 尹氏曰天道之大无为而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5b 页 WYG0204-0196d.png
成唯尧则之以治天下故民无得而名焉所可名者
其功业文章巍然焕然而已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治去声)

  五人禹稷契(私列反)皋陶(音遥)伯益(邢炳疏稷契皆帝喾子皋陶字廷坚颛顼
之子伯益皋陶子)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书泰誓之辞马氏曰乱治也十人谓周公旦召(实照反)
公奭(施只反)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于沼反)(上声)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6a 页 WYG0204-0197a.png
生南宫适其一人谓文母(此马融说文德之母文王妃太姒也从文王谥)
侍读以为子无臣母之义盖邑姜也(左昭元年当武王邑姜方震太
叔注邑姜武王后太公女姜姓又见昭十年注)九人治外邑姜治内或曰乱
本作治古治字也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
九人而已

  称孔子者上系武王君臣之际记者谨之才难盖古
语而孔子然之也才者德之用也唐虞尧舜有天下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6b 页 WYG0204-0197b.png
之号际交会之閒言周室人才之多惟唐虞之际乃
盛于此降自夏商皆不能及然犹但有此数人尔是
才之难得也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


  春秋传曰文王率商之畔国以事纣(见襄四年)盖天下归
文王者六洲荆梁雍(去声)豫徐扬也惟青兖冀尚属纣
耳范氏曰文王之德足以代商天与之人归之乃不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7a 页 WYG0204-0197c.png
取而服事焉(丛说禹贡五服服内地所封诸侯朝贡皆有时各依服数以事天子)所以
为至德也孔子因武王之言而及文王之德且与泰
伯皆以至德称之其指微矣或曰宜断(音短)三分以下
别以孔子曰起之而自为一章

  子曰禹吾无閒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

  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閒然矣
(閒去声菲音匪黻音弗洫呼域反)

  閒罅(虚讶反)隙也谓指其罅隙而非议之也菲薄也致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7b 页 WYG0204-0197d.png
孝鬼神谓享祀丰洁衣服常服黻蔽膝也以韦为之(语录
韦熟皮也祭服谓之黻朝服谓之鞸何晏注曰黻其色皆赤尊卑以深浅为异天子纯朱诸侯黄朱大夫
赤)冕冠也(冕冠上板前低后高因俛以得名周礼司服云王之吉服祀旻天上帝则服大裘而
冕祀五帝亦如之亨先王则衮冕亨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
祀则玄冕禹之黻冕则五冕皆是也)皆祭服也沟洫田间水道以正疆
界备旱疗(音老)者也(笺见孟子滕文公上)或丰或俭各适其宜所
以无罅隙之可议也故再言以深美之 杨氏曰薄
于自奉而所勤者民之事所致饰者宗庙朝(音潮)廷之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8a 页 WYG0204-0198a.png
礼所谓有天下而不与(音预)也夫(音扶)何閒然之有







论语纂笺卷四 第 38b 页 WYG0204-0198b.png






















  论语纂笺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