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204-053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通旨卷二     元 朱公迁 撰

  德

  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告子上)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
(中庸二十章)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中庸二十五章)
在明明德(大学) 尊德性(中庸二十七章)

  右得于天者

  愚谓明德德性懿德皆举德之全体而言也若知
卷二 第 1b 页 WYG0204-0535b.png
仁勇之为达德仁知之为性之德则即以其德而
言也

  据于德(述而)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先事后得非崇德
(并颜渊)

  右行道有得于心者以进德功夫言之

  愚谓据于德是汎为学者言之其告子张樊迟者
是各因其人而言之 又案大学之明明德中庸
之尊德性亦是进德之功夫但明德兼知行言据
卷二 第 2a 页 WYG0204-0536a.png
德崇德尊德性则专以行言也

  德润身(大学传六章)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并为政) 周于利
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尽心下)

  右行道有得于心者以成德效验言之

  馀如有德有言亦是德之见于外者盖亦效验之
一端也

  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卷二 第 2b 页 WYG0204-0536b.png
  右行道有得于心者指其节目而言之

  愚案大德小德语孟中庸凡三见之子夏以大略
细行分大小子思以本根脉络分大小孟子以成
德浅深分大小此其言之所以不同也

  乡原德之贼也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并阳货)

  右行道有得于心者以其反对而言之

  胡氏曰似德而乱德则曰德之贼可以进德而不
进则曰德之弃愚谓德之弃此德字是即人心之
卷二 第 3a 页 WYG0204-0536c.png
德而言之德之贼此德字是指有德之人而言之
此类最难所以其语势相同而义略不同也如尊
德乐义斯可嚣嚣是即人心之德而言尊德乐道
不如是不足与有为是指有德之人而言推而观
之可见

  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子罕) 天
下有道小德役大德(离娄上)

  右行道有得于心者指有德之人而言之

卷二 第 3b 页 WYG0204-0536d.png
  案陈氏谓行道有得于心者皆是因人用功处论
如孝弟忠信之类是也愚谓行道有得于心不能
有加于明德懿德德性之外正以复其明全其懿
尽其性而已是得于天者其本然之统体行道有
得于心者乃其修之复之之条目也 已上得于
天者与行道有得于心者其不同如此若知德者
鲜不恒其德之类则又汎言义理之得于己者其
所包者又甚广也

卷二 第 4a 页 WYG0204-0537a.png
  克明峻德(大学传一章) 嘉乐君子宪宪令德 故大德者
必受命(并中庸十七章) 克明德(大学传一章) 文王之德之纯(中庸
二十六章) 天生德于予(述而)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中庸三十章)
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尽心下) 苟不固聪明

  圣知达天德者(中庸三十二章) 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 予
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并中庸末章)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中庸二十七章)

  右德之极其盛者举其统体而言之

卷二 第 4b 页 WYG0204-0537b.png
  愚谓此所谓德者仁义礼智无不全百行万善无
不备也自其不贰不息而言曰纯德自其允合天
命而言曰天德举天下无以加之曰大德至德峻
德盛德极天下之美而言曰令德原夫天之所予
独异于人曰天生德推圣学极功而言曰克明德
分体用而言曰小德大德因其笃恭气象幽深玄
远而言曰不显惟德所言虽不同而皆为圣人之
德也

卷二 第 5a 页 WYG0204-0537c.png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

  已矣(并泰伯)

  右德之极其盛者即其一事而言之

  愚谓文王是尽臣道泰伯是兼尽臣子之道故皆
以至德称之 馀有训恩惠者易辨此不录
道德

  志于道据于德(述而)

卷二 第 5b 页 WYG0204-0537d.png
  右自为学之道言之

  愚案此与中庸至德至道次第不同此为学者之
事彼为圣人之举志道而后据德则道犹在彼而
我志之至德能凝至道则道为我有而我凝之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张)

  右以为学之敝言之

  中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庸一章)

卷二 第 6a 页 WYG0204-0538a.png
  右以体言(亦曰以性言)

  允执其中(尧曰)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六章) 汤执中
(离娄下) 君子而时中(中庸二章)

  右以用言(亦曰以事理言)

  愚谓舜之用中是用言之道其馀则皆处事之道
若孟子中道而立亦以事理言是又教人之道也

  中也养不中(离娄下)

  右以德言

卷二 第 6b 页 WYG0204-0538b.png
  馀如中立而不倚则兼德行言不得中行而与之
则兼才德言中行本于性质中立主于事理

  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尽心上)
右以为我兼爱两间言

  愚谓子莫执中与圣人之中不同圣人随事即理
而有自然之中子莫则胶于一定以为中所以然
者以其无权故也若有权以称之斯得事理自然
之中矣

卷二 第 7a 页 WYG0204-0538c.png
  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
焉万物育焉(中庸一章)

  右以性情言

  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中庸十章)

  右以德行言

  中庸

卷二 第 7b 页 WYG0204-0538d.png
  中庸之为德也(雍也) 中庸其至矣乎(中庸三章) 君子中庸
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
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二章)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
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九章) 素隐行怪后
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
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惟圣者能
(中庸十一章)

  右以德行言而事理之中在其中

卷二 第 8a 页 WYG0204-0539a.png
  赵氏曰有之为德也四字则不必言能而能在其
中无之为德也四字则有能与不能之分故下句
著一能字饶子曰中庸为德以德言中庸至矣以
道言今案如饶子之说则中庸至矣一章当与下
一类相从但比章句之旨小异观者择焉可也
教不立故民鲜能学不至故中庸不可能备知仁
勇之德无过不及之敝故惟圣者能彼小人反之
则能之而不欲也

卷二 第 8b 页 WYG0204-0539b.png
  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中庸七章) 回之
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
八章) 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二十七章)

  右以事理言而德行之中在其中

  愚案择之属乎知守之属乎行拳拳服膺亦属乎
行惟道中庸为致知之事若可疑者然行之而著
习矣而察盖于行事之中又加致知之功也
卷二 第 9a 页 WYG0204-0539c.png
(附恭 附戒惧慎独)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大学传三章)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
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 不显惟德百
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中庸三十三章) 子路问
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
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
犹病诸(宪问)

  右举其统体而言(亦曰专言之者)

卷二 第 9b 页 WYG0204-0539d.png
  愚谓缉熙敬止是圣学之极功恭己笃恭是致治
之极功修己以敬则彻上彻下之道也 又案恭
己以正南面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皆以
敬之功用言恭己笃恭是临民气象恭而安是一
身气象恭敬之心是本心著见者馀则因其著见
而充积之者

  为人臣止于敬(大学传三章) 居处恭执事敬(子路) 其行已
也恭其事上也敬(公冶) 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
卷二 第 10a 页 WYG0204-0540a.png
之敬(离娄上)

  右主乎一事而言(亦曰偏言之者)

  馀如行笃敬事思敬祭思敬及敬事而信之类皆
是 愚案恭敬二字专言敬则恭在其中专言恭
则敬在其中分主内外而对言之则恭在外而敬
在内皆主乎事而并言之则敬为谨畏而恭为卑
下也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一章)

卷二 第 10b 页 WYG0204-0540b.png
  右持敬之功以静存而言之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一章) 故君子
必慎其独也(大学传六章)

  右持敬之功以动察而言之

  朱子曰大学诚意章两言慎独先言慎独欲其自
谦也后言慎独防其自欺也愚谓中庸言君子慎
其独大学言君子必慎其独语势有轻重不同盖
所谓君子者其等第不能无不同也

卷二 第 11a 页 WYG0204-0540c.png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 君子所贵乎道者
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
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泰伯)

  右持敬之功贯乎动静而言之

  愚案孔子之言存养之意多曾子之言省察之意
多二章皆即其气象之中而见其功夫之所在若
论语之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中庸之齐明盛服非
礼不动则又专以功夫言而气象因可见也彭氏
卷二 第 11b 页 WYG0204-0540d.png
(圭)曰论语言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中庸言齐明盛
服非礼不动皆敬也而有不同盖中庸是彻内外
言专言之敬也论语专主容貌言偏言之敬五美
中之一也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中庸末章)

  右持敬之功该动静贯始终兼入德成德功夫效验
而言之

  愚案中庸首末两章不同先言存养是体道之功
卷二 第 12a 页 WYG0204-0541a.png
先言省察是入德之序一则由体以及用一则敛
费而归隐也大学诚意专欲审夫实与不实之几
故以省察为主焉然涵养用敬已在致知之前矣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赐也女以予为多
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
右以一理言

卷二 第 12b 页 WYG0204-0541b.png
  愚谓吾道一以贯之是以一理而应万事予一以
贯之是以一理而该万理此知行不同之旨也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尽心上)

  右以执一不变言

  诚

  诚之不可掩如此夫(中庸十六章)

  右以理言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
卷二 第 13a 页 WYG0204-0541c.png
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
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二十
二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
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
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二十四章) 故至诚无息
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
卷二 第 13b 页 WYG0204-0541d.png
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
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
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
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
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
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
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云维天之命
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
卷二 第 14a 页 WYG0204-0542a.png
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中庸二十六章) 唯
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
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中庸三十二章)
右以心言(亦曰以德言)圣人之事也

  愚案至诚前知言至诚之能事至诚赞化及至诚
经纶言至诚之功用至诚无息言其德徵则悠远
以下指其验于天下之气象功效而言也又无息
卷二 第 14b 页 WYG0204-0542b.png
则与天地相配赞化则与天地相参知化则与天
地相合无息则与天地合其德前知则与鬼神合
其吉凶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
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
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
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
卷二 第 15a 页 WYG0204-0542c.png
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传六章) 其次致曲
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
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中庸二十三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
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
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中庸二十五章)
右以心言学以至于圣人之事也

  愚谓诚意即致曲之功即诚之为贵之意此入德
卷二 第 15b 页 WYG0204-0542d.png
之事也自谦即曲能有诚之谓即成已仁也之云
此成德之事也心广则自然体胖成已则自然成
物诚形著明则自然有动变化之理此成德之效
验又不期然而然也但至诚能化是圣人事心广
体胖与时措之宜是通为圣人与大贤以上事其
效验不同又如此云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中庸二十一章) 凡事豫则立
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
卷二 第 16a 页 WYG0204-0543a.png
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
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
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
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
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二十章) 居
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
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
卷二 第 16b 页 WYG0204-0543b.png
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
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
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离娄上)
右以心言兼言圣人学者之事也

  馀如反身而诚与强恕而行相对亦入德成德之
不同也但诚明谓性诚者天道则专为圣人事反
身而诚则通为圣人与大贤以上事在下位不获
乎上说从人事上来万物皆备于我说从天理上
卷二 第 17a 页 WYG0204-0543c.png
来诚之者知行兼备者也明诚谓教先知后行而
知为本也思诚强恕则致知以后行之事也 又
案平居之日讲求践履以实其实是曰诚之行事
之际加之慎独以审实与不实之几是曰思诚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中庸
二十五章)

  右兼理与心而言

  愚案此章之旨本以心言而此三诚字则兼理与
卷二 第 17b 页 WYG0204-0543d.png
心而言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大学传六章)

  右以人欲之私言

  心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
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
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
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
卷二 第 18a 页 WYG0204-0544a.png
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
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
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
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
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
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卷二 第 18b 页 WYG0204-0544b.png
(公孙丒上)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
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
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告子上) 人
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踰
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尽心下)

  右以道心言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
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
卷二 第 19a 页 WYG0204-0544c.png
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
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大学传七章)

  右以人心言 已上皆专以用言

  愚闻之伯兄克履曰大学经言正心是兼体用言
传言所以正心之道是专以用言盖制于外所以
养其内也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
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
卷二 第 19b 页 WYG0204-0544d.png
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
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
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
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
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
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
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
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
卷二 第 20a 页 WYG0204-0545a.png
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
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
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
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
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
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告子上)

  右因论性善而以理义之心言之 已下皆兼体用


卷二 第 20b 页 WYG0204-0545b.png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
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
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
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
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
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
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
卷二 第 21a 页 WYG0204-0545c.png
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
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
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
之谓与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
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
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并告子上)

  右因论为学功夫而以理义之心言之

  愚案一章言理义之心人所固有而众人梏之学
卷二 第 21b 页 WYG0204-0545d.png
者当有以养之也一章言理义之心人所当存而
众人放之学者当有以求之也操存是存养求放
心是省察 馀如存心养心之类与此类同亦以
为学功夫言若孔子不踰矩则是志学之极功孟
子不动心是知言养气之成功孟子之言尽性是
由知性而有其功大学言心正身修心广体胖是
格物致知诚意而致其功是虽深浅之不同皆即
其功效而言者也 又不动心是成德之事动心
卷二 第 22a 页 WYG0204-0546a.png
忍性是进德之事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离娄下) 钧是人也或从
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
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
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
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告子上)

  右因论大人而以理义之心言之

  愚案一章功夫在思字一章功效在不失字思则
卷二 第 22b 页 WYG0204-0546b.png
得之得之即不失之谓也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
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饥者甘食渴
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
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
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尽心上)

  右因论理欲而以理义之心言之

  愚案一章言理欲相为胜负其要在寡欲二字一
卷二 第 23a 页 WYG0204-0546c.png
章言天理有人欲之害其要在无以为害四字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
乎已(阳货)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
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
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告子上)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
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尽心下)

  右因儆戒学者而以理义之心言之

卷二 第 23b 页 WYG0204-0546d.png
  馀如失其本心人心有害放其良心放心不求皆
是此类盖惰者不能自强欲者不能自克此其所
以为众人也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右因称许其仁而专以知觉之心言之

  勉斋黄氏曰心不违仁专以知觉言仁人心也合
性与知觉言愚尝以此推之凡以心与义理为一
者合性与知觉言也以心与义理为二者专指知
卷二 第 24a 页 WYG0204-0547a.png
觉而言也仁义礼智根于心是合性与知觉言以
仁存心以礼存心是专指知觉而言心不在焉专
指知觉言心正而后身修合性与知觉言孟子之
不动心合性与知觉而言也告子先我不动心专
指知觉而言也推此类可见 尝有部使者案事
于番问准轩吴先生论圣言心凡几处亦有异同
如何先生应言曰简在帝心天之心也从心所欲
不踰矩圣人之心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亚圣大贤
卷二 第 24b 页 WYG0204-0547b.png
之心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众人之心也使者愕
然叹服

  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学经一章)

  右对心意而言之

  愚案修身先正其心是反而推之身与心对心正
而后身修是顺而达之心与身对内外不同分而
言之者也

卷二 第 25a 页 WYG0204-0547c.png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经一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
(大学传八章)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
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齐明盛服非礼
不动所以修身也(并中庸二十章)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
乎身矣(中庸二十章又离娄上)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离娄上) 拱
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
卷二 第 25b 页 WYG0204-0547d.png
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右包内外而言之

  愚案此以身言而心在其中然主乎理义而言曰
养身主乎德行而言曰守身主乎天理之实而言
曰诚身主乎事理之正而言曰修身正心者修身
之先务事亲者修身之大节持敬者修身之要法
体道者修身之实事又心以其所主宰者言敬以
其所持养者言道以其所践履者言之所亲爱五
卷二 第 26a 页 WYG0204-0548a.png
者以其所应接者言

  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
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
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
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
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
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
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
卷二 第 26b 页 WYG0204-0548b.png
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告子上)

  志(附志气)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王子垫问曰士
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
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
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尽心上)

  右专主乎志而言之

  愚谓孔子汎为学者言人不可以不尚志也孟子
卷二 第 27a 页 WYG0204-0548c.png
专为王子言为士者但当尚志也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
其志无暴其气(公孙丒上)

  右兼主志气而言之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里仁)

  右专主一事而言之

  愚谓己上志字与志于学志于道父在观其志隐
卷二 第 27b 页 WYG0204-0548d.png
居求志专心致志等为一类语势皆重当以趋向
期必言如以意逆志大畏民志又当为一类语势
稍轻但当以意之所在言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
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
卷二 第 28a 页 WYG0204-0549a.png
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
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
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
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
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
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卷二 第 28b 页 WYG0204-0549b.png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晰后曾晰曰夫
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
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
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
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先进)

  右即其所志而言之(又见孔门弟子)

  愚案此皆圣贤自言其志如此若伊尹之志是后
卷二 第 29a 页 WYG0204-0549c.png
贤追论其志如彼伊尹颜渊有隐显不同而尹之
志则颜所能为由求赤视颜气象差小而所言皆
其能事

  意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大学经一章)

  右统以心之所发而言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右专以私心之发而言

卷二 第 29b 页 WYG0204-0549d.png
  思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子上) 周公思
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
而得之坐以待旦(离娄下)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
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
(季氏)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子罕)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中庸二十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卷二 第 30a 页 WYG0204-0550a.png
  右以理言正言之也

  馀如思诚近思思无邪之类皆是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右以理言有为而言之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公冶) 君子思
不出其位(宪问)

  右以事言

  馀如不曰如之何如之何一章亦主乎临事之思
卷二 第 30b 页 WYG0204-0550b.png
而言也但再斯可矣是思不可过吾末如之何是
思不可不熟一则因文子三思而言一则为世之
率意妄行者而言二章皆所以示戒也

  情(附性情)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
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 恻隐之心仁也羞
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告子上)
右专指其发于理者言之

卷二 第 31a 页 WYG0204-0550c.png
  愚谓此与乃若其情岂人之情为一类即所谓道
心者也

  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
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大学传七章)
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一章)
右兼指其发于气者言之

  愚案指人心之体用而言之曰性情即性情之德
而形容之曰中和

卷二 第 31b 页 WYG0204-0550d.png
  耻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耻之于人大矣(并尽
心下)

  右自其固有之心而言

  愚谓无耻之耻则无耻所以劝也不耻不若人则
不若人所以戒也二章正相表里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榖邦
卷二 第 32a 页 WYG0204-0551a.png
无道榖耻也(宪问)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
贵焉耻也(泰伯)

  右即其可耻之事而言

  已上皆以道心言如耻恶衣恶食之耻则又人心
之私也故衣敝缊袍而不耻乃所以为贤非所以
为病也

  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卷二 第 32b 页 WYG0204-0551b.png
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右自其固有之乐而言

  愚谓孔子浑然天理而无所不乐颜子克己之私
而自有可乐所谓贫而乐者以此也 又案贫而
乐理之足以胜夫私也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
君子乐之者仁之可以广其爱也富贵贫贱虽不
同君子之乐无往而不在也

卷二 第 33a 页 WYG0204-0551c.png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
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并尽心上) 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
矣生则乌可已也(离娄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尽心上)

  右即其可乐之事而言

  愚谓君子之乐不同有天伦之乐有及人之乐有
卷二 第 33b 页 WYG0204-0551d.png
尽己之性而自谦以为乐是皆本乎道心之正也
又案孟子告时君以与民同乐者凡三章此又

  乐之出于人心者也见君道类

  好恶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此谓惟仁人为能爱人能
恶人(大学传十章)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
利口之覆邦家者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
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
卷二 第 34a 页 WYG0204-0552a.png
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
者恶讦以为直者(并阳货) 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
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
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尽心下)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大学传十章)

  右主乎正理而言之

  愚谓圣贤之好恶大抵好君子而恶小人此其所
以为正也大学治国平天下章每反覆于好恶公
卷二 第 34b 页 WYG0204-0552b.png
私之间盖以天下之治乱决于好恶之当否君子于
此可不谨哉

  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泰伯) 好人之
所恶恶人之所好(大学传十章)

  右即其私意而言之

  愚谓恶不仁之人本得好恶之正然疾之已甚则
是恶之无节而流于不正矣又案不能去之而疾
之已甚则致乱之由也力能去之则迸诸四夷不
卷二 第 35a 页 WYG0204-0552c.png
与同中国是除乱之本也此论语大学之言所以
并行而不相悖与

  刚(附强)

  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公冶) 故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
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中庸十章)

  右主乎理义而言之

  馀如至大至刚发强刚毅虽柔必强皆是此类但
卷二 第 35b 页 WYG0204-0552d.png
吾未见刚与强哉矫以德行言发强刚毅以德性
言至大至刚以浩气体段言虽柔必强以学问功
效言又如夫子言好刚不好学是亦以德言之但
不好学则有其蔽此正理义血气之几也

  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右主乎气质而言之

  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中庸十章)

  右兼气禀习俗而言之

卷二 第 36a 页 WYG0204-0553a.png
  愚谓南方之强近乎理义北方之强纯是血气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二十章) 昔者曾子谓子
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
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公孙丑上)
右理义之勇

  馀如仁者有勇勇者不惧知耻近乎勇见义不为
无勇皆是此类而夫子之言何忧何惧曾子之言
卷二 第 36b 页 WYG0204-0553b.png
任重道远孟子之言不动心文武之一怒而安天
下皆理义之勇也

  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
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
(公冶) 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
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梁惠王下)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
肤挠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
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卷二 第 37a 页 WYG0204-0553c.png
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
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
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公孙丑上)

  右血气之勇

  馀如好勇疾贫勇者不必有仁及勇而无礼者不
孙以为勇者皆是此类而告子先我不动心亦血
气之勇也 又案夫子之言勇而无礼则乱又言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是又可见理义血气之几
卷二 第 37b 页 WYG0204-0553d.png
在此非学以明之礼以节之则理义之勇亦流而
为血气之勇也若卞庄子之勇而文之以礼乐则
血气又可使为理义之归矣

  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
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
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
卷二 第 38a 页 WYG0204-0554a.png
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中庸一章)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
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
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
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
谓与(中庸二十七章)

卷二 第 38b 页 WYG0204-0554b.png
  右举其全体而兼功夫效验言之

  愚案率性谓道是兼人物言故推原其本大哉圣
人之道是就圣人而言故赞美其大体道之极则
位育之功无不臻其妙道无不体则身之所处无
不适其宜 又案戒惧慎独是动静兼致其功而
于道之体用无不尽也尊德性道问学是明诚兼
致其功而于道之大小无不凝也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
卷二 第 39a 页 WYG0204-0554c.png
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
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
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尽心上)

  右举其本体而以用功之道言之

  愚案此章不成章不达是进道必以其序中庸行
远自迩登高自卑及孟子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
皆是行道必以其序进道不以序则必躐等而陵
节行道不以序或至倒行而逆施斯所以贵乎有
卷二 第 39b 页 WYG0204-0554d.png
序也

  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
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
立能者从之(尽心上)

  右即其定体而以施教之道言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

  右自其本体无为而言之

卷二 第 40a 页 WYG0204-0555a.png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
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
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已而不愿亦勿
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
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
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
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
不慥慥尔(中庸十三章) 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
卷二 第 40b 页 WYG0204-0555b.png
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离娄上)

  右自其易知易能而言之

  愚谓中庸所言是率性之道故始责于人而终责
于己孟子所言是修道之教故始言其理终言其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
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
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
卷二 第 41a 页 WYG0204-0555c.png
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
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
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中庸十二章)

  右自其发见昭著而言之

  愚案中庸首章道不可离以下专以道之在己者
言此章费而隐以下兼以道之在万物者言费而
隐即是率性之道率性之道是费天命之性是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卷二 第 41b 页 WYG0204-0555d.png
  右自其流行无间而言之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右兼举体用而言之

  愚案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是明其所以为体用也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是即其一事以教人也尧舜
之道不外乎孝弟夫子之道则因忠恕而可见也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卷二 第 42a 页 WYG0204-0556a.png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
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
豆之事则有司存(泰伯)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
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
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中庸十三章)
右举其节目而言之

  愚谓此皆自体道之中举其节目而言之仁知勇
是成德之大目子臣弟友是尽伦之大目动容貌
卷二 第 42b 页 WYG0204-0556b.png
以下是修身出治之大目若子产有君子之道四
则是于万殊之中有此四者而已未可与体道君
子同日语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雍也) 道其不行矣夫(中庸五章)

  右通为众人而言之

  愚谓朝闻夕死主乎知何莫由斯主乎行若道其
不行之叹则所言者虽在乎行而所言之意则重
卷二 第 43a 页 WYG0204-0556c.png
在乎知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行之而
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尽心上)

  右专为学者而言之

  愚谓士志于道章重在行行之不著章重在知未
足与议是役于外之过终身不知是蔽于内之过
二章皆为学者之戒也又人皆可为尧舜一章
卷二 第 43b 页 WYG0204-0556d.png
正为学者言之岂人所不能哉贵乎行也岂难知
哉贵乎知也此兼知行而言者也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
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
也鲜能知味也(中庸四章)

  右专自过不及者而言之(已上皆专以当行之路言之)
已上皆圣贤论道如此若五者天下之达道是以
人伦为达道和者天下之达道是以情之正者为
卷二 第 44a 页 WYG0204-0557a.png
达道此又各有所主而言非正论道之所以为道
也然就二达道言之则五者达道又不离和者达
道之中苟能致和则经纶大经即此而在矣 又
如孔子之言性与天道孟子言圣人之于天道天
道乃天理自然之本体此正道之来历根源与率
性之道相贯然一自造化而言一自人事而言固
不可以不辨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离娄上)
卷二 第 44b 页 WYG0204-0557b.png
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中庸末章)
右通以所由之路言之

  愚谓君子小人是非邪正皆以道言盖趋向不同
而各有所由之路也韩子言道与德为虚位意谓
道之为道可以通乎善恶而言之其说颇与圣贤
之意相合 馀如训由训行训言者易辨此不具
孝弟(又见人伦类)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
卷二 第 45a 页 WYG0204-0557c.png
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
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
之舞之(离娄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
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
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
下也(尽心上)

  右以天性言

  愚谓自良心所𤼵而言则仁义之道莫先乎事亲
卷二 第 45b 页 WYG0204-0557d.png
从兄也自人心所同而言则仁义之道正在于亲
亲敬长也又案一章言仁义之实为道之根本而
智礼乐在其中故悉言之使人于斯二者知所勉
也一章言亲亲敬长之心出于同然而即所以为
仁义之道故极言之使人信之而不疑也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
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
之本与(学而)

卷二 第 46a 页 WYG0204-0558a.png
  右以德行言

  愚谓自推行仁道而言则孝弟皆是爱亲故为为
仁之本自良心之发见而言则仁主乎爱义主乎
敬故为仁义之实况有子止言仁仁足以兼乎义
也吾友汪国用曰有子言务本是用功即孟子智
礼之实也其言本立是成功即孟子乐之实也但
孟子专主事亲从兄而言有子则言孝弟可以推
之于仁民爱物其意有不同耳

卷二 第 46b 页 WYG0204-0558b.png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泰伯) 顺
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中庸二十章) 事孰为
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
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离娄
上)

  右以事亲之大节言之

  愚谓保其身者即所以事其亲此孝之大者也诚
卷二 第 47a 页 WYG0204-0558c.png
身守身而后能事其亲此欲尽其孝者之先务也
诚身守身兼德行言启手足专以亲之遗体言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学而) 事父母几諌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
则以喜一则以惧(并里仁) 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
死可以当大事(离娄下)

  右以事亲之一节言之

卷二 第 47b 页 WYG0204-0558d.png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
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
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
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
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
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并为政) 徐行
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
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告子下)
卷二 第 48a 页 WYG0204-0559a.png
右各因其人而言之

  天下大悦而将归已视天下悦而归已犹草芥也惟舜
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
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㡳豫而天下化瞽瞍㡳
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离娄上) 大孝终
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子于大舜见之矣 孝子之至
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
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卷二 第 48b 页 WYG0204-0559b.png
此之谓也(并万章上) 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告子下) 武王
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
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
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并中庸十九章)

  右据其事实而赞美之已下皆述圣贤之孝

  饶子曰舜之孝是充极一家者也武周之孝是放
乎四海者也愚谓大孝至孝达孝不同以其不可
名言谓之大孝无以复加谓之至孝天下称之无
卷二 第 49a 页 WYG0204-0559c.png
异辞谓之达孝然至孝二字武周犹得而有之大
孝二字独以称大舜也然则谓之大孝则至孝达
孝有不必言者其轻重之等岂不可以槩见乎

  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
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
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
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
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中庸十七章)
卷二 第 49b 页 WYG0204-0559d.png
右即其效验而赞美之

  愚谓得其位禄名寿是验诸天瞽瞍底豫而天下
化是验诸人

  曾子养曾晰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馀必曰有
曾晰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馀
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
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离娄上) 曾晰嗜羊枣而
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
卷二 第 50a 页 WYG0204-0560a.png
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
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
名所独也(尽心下)

  右据其事实而追论之

  愚闻之先君子曰曾子之孝见于论孟者凡三章
养曾晰见其顺亲志启手足见其重遗体养志是
生能致其养不食羊枣是没能尽其思

  孝哉闵子骞人不閒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先进)

卷二 第 50b 页 WYG0204-0560b.png
  右即其孚于人者而称之

  愚谓见称于天下为武周之孝见称于众人为子
骞之孝见称于宗族为士之次者之孝德行有大
小故其孚于人者有广狭也

  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
是难能也(子张)

  右因其一节而称之

  忠恕

卷二 第 51a 页 WYG0204-0560c.png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右圣人忠恕

  愚闻之从兄文炳曰一贯忠恕体用而已矣曾子
于此著明之而于大学尤推广之修身以上所以
体此忠也一之所以为体也齐家以下所以行此
恕也贯之所以为用也此一贯忠恕为圣贤相传
之心法也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十三章)
卷二 第 51b 页 WYG0204-0560d.png
右学者忠恕

  恕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卫灵公)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尽心上)

  右爱人之恕

  馀如孔子告子贡以能近取譬告仲弓以不欲勿
施皆是此类此所谓恕以及人为主盖曰如爱己
之心以爱人也大学之絜矩亦当以爱人之恕言
卷二 第 52a 页 WYG0204-0561a.png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
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大学传九章)

  右治人之恕

  愚案此所谓恕是治人以自治为主盖曰如责己
之心以责人也若中庸以人治人是治人以尽人
道为主盖以当人之道责其人也又如所求乎子
臣弟友一节亦有诸己求诸人之意然大学则如
卷二 第 52b 页 WYG0204-0561b.png
责己之心以责人中庸则反以责人之心而责己
此其所以不同者然推其旨意则皆恕之事也
忠信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
(告子上)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大学传十章)

  右举其全体而言

  馀如孔子之言主忠信孟子之言孝弟忠信皆是
此类但主忠信以学言文行忠信以教言仁义忠
卷二 第 53a 页 WYG0204-0561c.png
信孝弟忠信及忠信得之皆兼德行言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

  右主乎一事而言

  馀如夫子以言忠信告子张亦是此类但夫子是
专主于言而言之曾子是分主言行而言之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公冶)

  圣

  惟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
卷二 第 53b 页 WYG0204-0561d.png
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
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
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
不悦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
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
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中庸三十一章) 昔者子贡问于孔
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
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
卷二 第 54a 页 WYG0204-0562a.png
既圣矣(公孙丑上) 大而化之之谓圣(尽心下)

  右以全体至极言(亦曰专言之者)

  饶子曰生知安行是性之之圣大而化之是反之
之圣愚谓凡言资质德性与众人异者此说性之
之圣也自学力推之以至其极者此说反之之圣
也孔子以性之之圣而加反之之功斯所以为圣
之至与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
卷二 第 54b 页 WYG0204-0562b.png
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
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
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孙丑上) 伯夷圣
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
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
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
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
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
卷二 第 55a 页 WYG0204-0562c.png
力也(万章下)

  右以德行造极言

  愚案孔子之圣以全体言三子之圣以一节言
又案孟子之赞孔子自其知行兼备而言故合智
圣而为圣子贡之赞孔子自其体用兼备而言故
合智仁而为圣

  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
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卷二 第 55b 页 WYG0204-0562d.png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
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尽心下)

  右以一偏造极言(亦曰偏言之者)

  馀如大学彦圣之圣亦以德之一端言犹智仁圣
义忠和之为六德也





  四书通旨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