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四书通 第 1a 页 WYG0203-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
大学通 四书类
中庸通 四书类
论语通 四书类
孟子通 四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大学通一卷中庸通三卷论语通
十卷孟子通十四卷元胡炳文撰炳文有周
大学通 四书类
中庸通 四书类
论语通 四书类
孟子通 四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大学通一卷中庸通三卷论语通
十卷孟子通十四卷元胡炳文撰炳文有周
四书通 第 1b 页 WYG0203-0001b.png
易本义通释已著录是编以赵顺孙四书纂
疏吴真子四书集成皆阐朱子之绪论而尚
有与朱子相戾者因重为刋削附以己说以
成此书凡朱子以前之说嫌于补朱子之遗
皆斥不录故所取于纂疏集成者仅十四家
二书之外又增入四十五家则皆恪守考亭
之学者也大抵四书经文非其所论惟以合
于注意与否定其是非虽坚持门户未免偏
疏吴真子四书集成皆阐朱子之绪论而尚
有与朱子相戾者因重为刋削附以己说以
成此书凡朱子以前之说嫌于补朱子之遗
皆斥不录故所取于纂疏集成者仅十四家
二书之外又增入四十五家则皆恪守考亭
之学者也大抵四书经文非其所论惟以合
于注意与否定其是非虽坚持门户未免偏
四书通 第 2a 页 WYG0203-0002a.png
主一家然观其凡例于颜渊好学章哀乐哀
惧一字之笔误亦必辨明于为政以德章初
本作行道而有得于身祝洙本作行道而有
得于心改本又作得于心而不失刋本先后
之差亦悉加考正其于一家之学用心亦勤
且密矣章句集注所引凡五十四家今多不
甚可考蔡模集疏间有所注亦不甚详是书
尚一一载其名字颇足以资订證然如集注
惧一字之笔误亦必辨明于为政以德章初
本作行道而有得于身祝洙本作行道而有
得于心改本又作得于心而不失刋本先后
之差亦悉加考正其于一家之学用心亦勤
且密矣章句集注所引凡五十四家今多不
甚可考蔡模集疏间有所注亦不甚详是书
尚一一载其名字颇足以资订證然如集注
四书通 第 2b 页 WYG0203-0002b.png
以有妇人焉为邑姜所引刘侍读者即刘敞
七经小传之说也炳文独遗漏不载盖敞在
北宋闭户穷经不入伊洛之派讲学之家遂
无复道其姓名者故朱子虽引之而炳文不
知为谁也是亦各尊所闻之一验矣乾隆四
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七经小传之说也炳文独遗漏不载盖敞在
北宋闭户穷经不入伊洛之派讲学之家遂
无复道其姓名者故朱子虽引之而炳文不
知为谁也是亦各尊所闻之一验矣乾隆四
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四书通 第 3a 页 WYG0203-0002c.png
四书通序
四书之学初表章于河南二程先生而大阐明于考亭
朱夫子善读者先本诸经而次及先儒论著又次考求
朱夫子取舍之说可以言学矣然习其读而终莫会其
意犹为未善也纂疏集成博采诸儒之言亡虑数十百
家使学者贸乱而无所折衷余窃病焉近世为图为书
者益众大抵于先儒论著及朱夫子取舍之说有所未
通而遽为臆说以衒于世余尝以谓昔之学者常患其
四书之学初表章于河南二程先生而大阐明于考亭
朱夫子善读者先本诸经而次及先儒论著又次考求
朱夫子取舍之说可以言学矣然习其读而终莫会其
意犹为未善也纂疏集成博采诸儒之言亡虑数十百
家使学者贸乱而无所折衷余窃病焉近世为图为书
者益众大抵于先儒论著及朱夫子取舍之说有所未
通而遽为臆说以衒于世余尝以谓昔之学者常患其
四书通 第 3b 页 WYG0203-0002d.png
不如古人今之学者常患其不胜古人求胜古人而卒
以不如予不知其可也今新安云峰胡先生之为四书
通也悉取纂疏集成之戾于朱夫子者删而去之有所
发挥者则附己说于后如谱昭穆以正百世不迁之宗
不使小宗得后大宗者惧其乱也汉世定论经传于白
虎阁因名曰白虎通汉末封司马迁后为史通通之为
义尚矣若夫习其读而会其意此又学者之事庶无负
先生名书之旨云泰定三年良月朔旦巴西邓文原叙
以不如予不知其可也今新安云峰胡先生之为四书
通也悉取纂疏集成之戾于朱夫子者删而去之有所
发挥者则附己说于后如谱昭穆以正百世不迁之宗
不使小宗得后大宗者惧其乱也汉世定论经传于白
虎阁因名曰白虎通汉末封司马迁后为史通通之为
义尚矣若夫习其读而会其意此又学者之事庶无负
先生名书之旨云泰定三年良月朔旦巴西邓文原叙
四书通 第 4a 页 WYG0203-0003a.png
四书通序
四书通何为而作也惧夫读者得其辞未通其意也六
经天地也四书行天之日月也子朱子平生精力之所
萃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颜曾思孟之心之所寄也其
书推之极天地万物之奥而本之皆彝伦日用之懿也
合之尽于至大而析之极于至细也言若至近而涵至
永之味事皆至实而该至妙之理学者非曲畅而旁通
之未易谓之知味也非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四书通何为而作也惧夫读者得其辞未通其意也六
经天地也四书行天之日月也子朱子平生精力之所
萃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颜曾思孟之心之所寄也其
书推之极天地万物之奥而本之皆彝伦日用之懿也
合之尽于至大而析之极于至细也言若至近而涵至
永之味事皆至实而该至妙之理学者非曲畅而旁通
之未易谓之知味也非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四书通 第 4b 页 WYG0203-0003b.png
未易谓之穷理也余老矣潜心于此者馀五十年谓之
通矣乎未也独惜乎疏其下者或泛或舛将使学者何
以决择于取舍之际也呜虖此余所以不得不会其同
而辨其异也会之庶不失其宗辨之庶不惑于似也余
不敢自谓能通子朱子之意后之通者傥恕其僭而正
其所未是则余之所深冀也泰定甲子九月旦日新安
胡炳文序
通矣乎未也独惜乎疏其下者或泛或舛将使学者何
以决择于取舍之际也呜虖此余所以不得不会其同
而辨其异也会之庶不失其宗辨之庶不惑于似也余
不敢自谓能通子朱子之意后之通者傥恕其僭而正
其所未是则余之所深冀也泰定甲子九月旦日新安
胡炳文序
四书通 第 5a 页 WYG0203-0003c.png
四书通凡例
一语录凡朱子未定之说与门人传录差误及重意
者不复出门人姓氏依纂疏例亦不复纪
一集注谓集诸家之注而为之也或融其意或举其
辞字字称停不可增减今集成复举朱子以前诸
议论是朱子当时犹有遗者也今并不复出或张
氏敬夫洪氏庆善诸说有能发朱子之意者间存
之
一语录凡朱子未定之说与门人传录差误及重意
者不复出门人姓氏依纂疏例亦不复纪
一集注谓集诸家之注而为之也或融其意或举其
辞字字称停不可增减今集成复举朱子以前诸
议论是朱子当时犹有遗者也今并不复出或张
氏敬夫洪氏庆善诸说有能发朱子之意者间存
之
四书通 第 5b 页 WYG0203-0003d.png
一祝氏以刋于兴国者为定本今细考其文义如为
政以德旧本作行道而有得于身祝本作有得于
心后本又改作得于心而不失祝未之见也按桐
原胡氏侍坐武夷亭先生执扇而曰德字须用不
失训如得人此物可谓得矣才失之则非得也此
譬甚切盖此句含两意一谓得之于有生之初者
不可失之于有生之后一谓昨日得之者今日不
可失之也今必以祝本为定未必先曰得于心而
政以德旧本作行道而有得于身祝本作有得于
心后本又改作得于心而不失祝未之见也按桐
原胡氏侍坐武夷亭先生执扇而曰德字须用不
失训如得人此物可谓得矣才失之则非得也此
譬甚切盖此句含两意一谓得之于有生之初者
不可失之于有生之后一谓昨日得之者今日不
可失之也今必以祝本为定未必先曰得于心而
四书通 第 6a 页 WYG0203-0004a.png
不失然后改曰行道而有得于身末又改曰行道
而有得于心故今不以祝本为定详见为政以德
注下
一纂疏引胡氏曰某之为言某也前无训释特发此
以明其义愚按德之为言得也政之为言正也本
记曰德者得也语曰政者正也谓前无训释可乎
盖如说喜意也犹是以喜字训说字学之为言效
也学之为字即是效字按说文古敩字从文则学
而有得于心故今不以祝本为定详见为政以德
注下
一纂疏引胡氏曰某之为言某也前无训释特发此
以明其义愚按德之为言得也政之为言正也本
记曰德者得也语曰政者正也谓前无训释可乎
盖如说喜意也犹是以喜字训说字学之为言效
也学之为字即是效字按说文古敩字从文则学
四书通 第 6b 页 WYG0203-0004b.png
字即是敩字效敩通今如纂疏此类皆删之
一纂疏集成有笔误者如颜回好学章集注载所好
何学论辅氏曰古所谓七情者喜怒哀乐爱恶欲
也今程子以惧字易乐字盖嫌喜乐二字相似而
不及于惧也其义精矣愚按礼记中庸篇以喜怒
哀乐四者言礼运篇以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言
程子之论正本礼运初未尝以惧字易乐字也似
此笔误者删之
一纂疏集成有笔误者如颜回好学章集注载所好
何学论辅氏曰古所谓七情者喜怒哀乐爱恶欲
也今程子以惧字易乐字盖嫌喜乐二字相似而
不及于惧也其义精矣愚按礼记中庸篇以喜怒
哀乐四者言礼运篇以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言
程子之论正本礼运初未尝以惧字易乐字也似
此笔误者删之
四书通 第 7a 页 WYG0203-0004c.png
一纂疏集成有舛谬者如子游洒扫应对章集注记
程子之说凡五条末曰后四条皆以明精粗本末
其分虽殊其理则一学者当循序而渐进不可厌
末而求本盖与第一条之意实相表里非谓末即
是本但学其末而本便在此也赵氏曰学其末而
本便在此者理贯于万事不以事之近小而理有
不该也其说正与集注相反盖不看上文有非谓
两字即以下文学其末而本便在此为是也他似
程子之说凡五条末曰后四条皆以明精粗本末
其分虽殊其理则一学者当循序而渐进不可厌
末而求本盖与第一条之意实相表里非谓末即
是本但学其末而本便在此也赵氏曰学其末而
本便在此者理贯于万事不以事之近小而理有
不该也其说正与集注相反盖不看上文有非谓
两字即以下文学其末而本便在此为是也他似
四书通 第 7b 页 WYG0203-0004d.png
此不可胜举皆删之炳文指擿前人深愧非是然
不明言之恐误后学盖亦不得已而为尔
一双峰饶氏之说于朱子大有发明其间有不相似
者辄辨一二以俟后之君子择焉
一炳文于诸家之后每章或取朱子用意处及朱子
所谓其间有极紧要处发明一二以俟有道就正
焉
不明言之恐误后学盖亦不得已而为尔
一双峰饶氏之说于朱子大有发明其间有不相似
者辄辨一二以俟后之君子择焉
一炳文于诸家之后每章或取朱子用意处及朱子
所谓其间有极紧要处发明一二以俟有道就正
焉
四书通 第 8a 页 WYG0203-0005a.png
朱子四书引用姓氏
刘子(谥康公周顷王季子 河南)贾子(谊西汉雒阳)
董子(仲舒 西汉广川)孔氏(安国 子国 西汉曲阜)
太史公(司马氏 迁 西汉龙门)扬子(雄 子云 西汉成都)
马氏(融 季长 东汉扶风)赵氏(岐 邠卿 东汉京兆)
诸葛武侯(亮 孔明 蜀琅琊)何氏(晏 平叔 魏南阳)
陆氏(元朗 德明 唐平江) 韩子(愈 昌黎 唐南阳)
赵伯循(匡 唐河东) 丁氏(公著 唐平江)
刘子(谥康公周顷王季子 河南)贾子(谊西汉雒阳)
董子(仲舒 西汉广川)孔氏(安国 子国 西汉曲阜)
太史公(司马氏 迁 西汉龙门)扬子(雄 子云 西汉成都)
马氏(融 季长 东汉扶风)赵氏(岐 邠卿 东汉京兆)
诸葛武侯(亮 孔明 蜀琅琊)何氏(晏 平叔 魏南阳)
陆氏(元朗 德明 唐平江) 韩子(愈 昌黎 唐南阳)
赵伯循(匡 唐河东) 丁氏(公著 唐平江)
四书通 第 8b 页 WYG0203-0005b.png
徐氏(度 孝节 唐睢) 邢氏(炳 宋济阴)
周子(惇颐 濂溪 茂叔 舂陵) 张子(载 横渠 子厚 关西)
程氏两夫子(伯子 颢 伯淳 明道 叔子 颐 正叔 伊川) 河南
邵子(雍 康节 尧夫 河南) 丰氏(稷 相之 四明)
文潞公(彦博 宽夫 汾州) 吕侍讲(希哲 原明 河南)
刘忠定公(安世 器之 大名)范氏(祖禹 淳夫 成都)
王氏(安石 介父 临川) 苏氏(轼 东坡 子瞻 眉山)
吕氏(大临 与叔 蓝田) 孔氏(文仲 经父 临川)
周子(惇颐 濂溪 茂叔 舂陵) 张子(载 横渠 子厚 关西)
程氏两夫子(伯子 颢 伯淳 明道 叔子 颐 正叔 伊川) 河南
邵子(雍 康节 尧夫 河南) 丰氏(稷 相之 四明)
文潞公(彦博 宽夫 汾州) 吕侍讲(希哲 原明 河南)
刘忠定公(安世 器之 大名)范氏(祖禹 淳夫 成都)
王氏(安石 介父 临川) 苏氏(轼 东坡 子瞻 眉山)
吕氏(大临 与叔 蓝田) 孔氏(文仲 经父 临川)
四书通 第 9a 页 WYG0203-0005c.png
谢氏(良佐 显道 上蔡) 杨氏(时 龟山中立 延平)
游氏(酢 定夫 建安) 尹氏(焞彦明 河南)
侯氏(仲良 师圣 河东) 洪氏(兴祖庆善 丹阳)
陈了翁(瓘 莹中 延平) 罗仲素(从彦 延平)
晁氏(说之 以道 清丰) 吴氏(棫 才老 建安)
师李氏(侗 愿中 延平) 孙毓( 江都)
胡氏(安国 康侯 文定公 子寅 明仲 致堂) 建安
刘聘君(勉之 致中 建安) 林氏(之奇 少颖 三山)
游氏(酢 定夫 建安) 尹氏(焞彦明 河南)
侯氏(仲良 师圣 河东) 洪氏(兴祖庆善 丹阳)
陈了翁(瓘 莹中 延平) 罗仲素(从彦 延平)
晁氏(说之 以道 清丰) 吴氏(棫 才老 建安)
师李氏(侗 愿中 延平) 孙毓( 江都)
胡氏(安国 康侯 文定公 子寅 明仲 致堂) 建安
刘聘君(勉之 致中 建安) 林氏(之奇 少颖 三山)
四书通 第 9b 页 WYG0203-0005d.png
黄氏(舜祖 继道 三山) 陈氏(旸 晋臣 三山)
张敬夫(栻 南轩 广汉) 范浚( 茂明 金华)
李氏(郁 光祖 昭武) 周氏(孚先 伯忱 毗陵)
邹氏(浩 志完 毗陵) 何叔京(镐 昭武)
王勉( 建安) 张琥
以上并依朱子四书中所书
四书通引用姓氏书目
朱子 文集 语录 辑略 集义
张敬夫(栻 南轩 广汉) 范浚( 茂明 金华)
李氏(郁 光祖 昭武) 周氏(孚先 伯忱 毗陵)
邹氏(浩 志完 毗陵) 何叔京(镐 昭武)
王勉( 建安) 张琥
以上并依朱子四书中所书
四书通引用姓氏书目
朱子 文集 语录 辑略 集义
四书通 第 10a 页 WYG0203-0006a.png
黄氏(干 勉斋直卿 三山) 通释 文集 讲义
陈氏(淳 北溪安卿 临漳) 字义 文集 庸学讲义
辅氏(广 汉卿 庆源) 语孟问荅
潘氏(柄 瓜山谦之 三山) 讲说
蔡氏(渊 节斋伯静 建安) 易传 庸学思问 中庸通旨
蔡氏(沉 九峰仲默) 书传
蔡氏(模 觉轩仲觉) 语孟集疏
陈氏(孔硕 北山肤仲 三山) 讲义
陈氏(淳 北溪安卿 临漳) 字义 文集 庸学讲义
辅氏(广 汉卿 庆源) 语孟问荅
潘氏(柄 瓜山谦之 三山) 讲说
蔡氏(渊 节斋伯静 建安) 易传 庸学思问 中庸通旨
蔡氏(沉 九峰仲默) 书传
蔡氏(模 觉轩仲觉) 语孟集疏
陈氏(孔硕 北山肤仲 三山) 讲义
四书通 第 10b 页 WYG0203-0006b.png
陈氏(埴 潜室器之 永嘉) 经说 木钟集
胡氏(泳 桐原伯量 南康) 衍说
叶氏(贺孙 知道味道 括苍) 讲义 文集
黄氏(士毅 子洪 莆田) 讲义
真氏(德秀 西山景元 建安) 大学衍义 读书记 文集
赵氏(顺孙 格庵括苍) 四书纂疏
以上并依纂疏集成引用
胡氏(瑗 安定翼之 海陵) 曾氏(巩 南丰子固)
胡氏(泳 桐原伯量 南康) 衍说
叶氏(贺孙 知道味道 括苍) 讲义 文集
黄氏(士毅 子洪 莆田) 讲义
真氏(德秀 西山景元 建安) 大学衍义 读书记 文集
赵氏(顺孙 格庵括苍) 四书纂疏
以上并依纂疏集成引用
胡氏(瑗 安定翼之 海陵) 曾氏(巩 南丰子固)
四书通 第 11a 页 WYG0203-0006c.png
张子( 横渠 ) 邵子( 尧夫 )
程子(明道 伊川 ) 张氏(叔才 庭坚 )
陆氏(佃 农师 山阴) 孔氏(文仲 )
邓氏(名世 元亚) 游氏(酢 )
侯氏(仲良 ) 张氏( 敬夫 )
洪氏(兴祖 ) 项氏(安世 平庵 江陵)
林氏(之奇 ) 胡氏(寅 明仲 宏 仁仲 )
叶氏(梦得 少蕴 石林) 吕氏(祖谦 东莱 伯恭 金华)
程子(明道 伊川 ) 张氏(叔才 庭坚 )
陆氏(佃 农师 山阴) 孔氏(文仲 )
邓氏(名世 元亚) 游氏(酢 )
侯氏(仲良 ) 张氏( 敬夫 )
洪氏(兴祖 ) 项氏(安世 平庵 江陵)
林氏(之奇 ) 胡氏(寅 明仲 宏 仁仲 )
叶氏(梦得 少蕴 石林) 吕氏(祖谦 东莱 伯恭 金华)
四书通 第 11b 页 WYG0203-0006d.png
张氏(九成 子韶 范阳) 𡊮氏(甫 蒙斋 广微 四明)
郭氏(忠厚 立之 兼山) 邵氏(甲 仁仲 新定)
钱氏(时 子是 新定) 顾氏(元常 平甫 新定)
陈氏(文蔚 才卿 广信) 倪氏( 霅川)
李氏(道传 仁寿 仲贯 ) 李氏( 东窗 )
李氏( 陵阳) 叶氏(适 水心 正则 )
卫氏(湜 正叔 吴郡) 陈氏(知柔 体仁 温陵)
陈氏(亮 龙川 仝父 永康) 陈氏( 用之 长乐)
郭氏(忠厚 立之 兼山) 邵氏(甲 仁仲 新定)
钱氏(时 子是 新定) 顾氏(元常 平甫 新定)
陈氏(文蔚 才卿 广信) 倪氏( 霅川)
李氏(道传 仁寿 仲贯 ) 李氏( 东窗 )
李氏( 陵阳) 叶氏(适 水心 正则 )
卫氏(湜 正叔 吴郡) 陈氏(知柔 体仁 温陵)
陈氏(亮 龙川 仝父 永康) 陈氏( 用之 长乐)
四书通 第 12a 页 WYG0203-0007a.png
林氏(夔孙 子武 三山) 方氏(悫 性夫 严陵)
谭氏(惟寅 高要) 周氏(谞 希圣 延平)
何氏(梦贵 北山 新之 严陵) 潘氏(时举 子善 天台)
郑氏(汝谐 东谷 舜举 古括) 王氏(炎 晦叔 新安)
薛氏( 永嘉) 李氏(闳祖 守约 昭武)
欧阳氏(谦之 希逊 庐陵) 诸葛氏(泰 )
胡氏(次焱 梅岩 济鼎 新安) 黄氏(继道 )
虙氏 张氏(玉渊)
谭氏(惟寅 高要) 周氏(谞 希圣 延平)
何氏(梦贵 北山 新之 严陵) 潘氏(时举 子善 天台)
郑氏(汝谐 东谷 舜举 古括) 王氏(炎 晦叔 新安)
薛氏( 永嘉) 李氏(闳祖 守约 昭武)
欧阳氏(谦之 希逊 庐陵) 诸葛氏(泰 )
胡氏(次焱 梅岩 济鼎 新安) 黄氏(继道 )
虙氏 张氏(玉渊)
四书通 第 12b 页 WYG0203-0007b.png
王氏(回 ) 黄氏(渊 莆田)
祝氏(洙 宗道 建安) 四书附录
王氏(柏 鲁斋 金华) 批点标注四书
程氏(若庸 勿斋 新安) 字训
饶氏(鲁 双峰 仲元 广信) 石洞纪闻 讲义
卢氏(孝孙 玉溪 ) 大学通义
沈氏(贵宝 毅齐 番阳) 正蒙解
谢氏(枋得 叠山 君直 广信) 文集
祝氏(洙 宗道 建安) 四书附录
王氏(柏 鲁斋 金华) 批点标注四书
程氏(若庸 勿斋 新安) 字训
饶氏(鲁 双峰 仲元 广信) 石洞纪闻 讲义
卢氏(孝孙 玉溪 ) 大学通义
沈氏(贵宝 毅齐 番阳) 正蒙解
谢氏(枋得 叠山 君直 广信) 文集
四书通 第 13a 页 WYG0203-0007c.png
齐氏(梦龙 节初 番阳) 语解
许氏(衡 鲁斋 平仲 河南) 文集 遗书
冯氏(椅 厚斋 奇之 南康) 论语解
方氏(逢辰 蛟峰 青阳) 中庸大学释传
金氏(履祥 仁山 吉父 金华) 大学疏义
杜氏(瑛 缑山 文玉 ) 语孟旁通
薛氏(延年 秋潭 寿之 平水) 四书引證
黄氏(仲元 四如 莆田) 四书讲义
许氏(衡 鲁斋 平仲 河南) 文集 遗书
冯氏(椅 厚斋 奇之 南康) 论语解
方氏(逢辰 蛟峰 青阳) 中庸大学释传
金氏(履祥 仁山 吉父 金华) 大学疏义
杜氏(瑛 缑山 文玉 ) 语孟旁通
薛氏(延年 秋潭 寿之 平水) 四书引證
黄氏(仲元 四如 莆田) 四书讲义
四书通 第 13b 页 WYG0203-0007d.png
熊氏(禾 勿轩 去非 建安) 标题四书
吴氏(浩 义夫 新安) 大学讲义
陈氏(栎 定宇 新安) 四书发明
吴氏(仲迂 可堂 番阳) 语类次
以上并纂疏集成外新增
姓氏
泰定三年冬存中奉
江浙儒学提举志行杨先生命以胡先生四
吴氏(浩 义夫 新安) 大学讲义
陈氏(栎 定宇 新安) 四书发明
吴氏(仲迂 可堂 番阳) 语类次
以上并纂疏集成外新增
姓氏
泰定三年冬存中奉
江浙儒学提举志行杨先生命以胡先生四
四书通 第 14a 页 WYG0203-0008a.png
书通能删纂疏集成之所未是能发纂疏集
成之所未发大有功于朱子深有益于后学
委令赍付建宁路建阳县书坊刋印以广其
传为此来兹书府承志安余君命工绣梓度
越三稔始克就复以坊中诸本四书校勘如
集成标题经注善本改亦曰学之正之曰为
由增莫春和煦之时咏歌也之类皆好事者
妄加增改今以纂疏通释集疏附录为正庸
成之所未发大有功于朱子深有益于后学
委令赍付建宁路建阳县书坊刋印以广其
传为此来兹书府承志安余君命工绣梓度
越三稔始克就复以坊中诸本四书校勘如
集成标题经注善本改亦曰学之正之曰为
由增莫春和煦之时咏歌也之类皆好事者
妄加增改今以纂疏通释集疏附录为正庸
四书通 第 14b 页 WYG0203-0008b.png
学或问不敢分析失朱夫子本意编附于章
句通后又于集注字之奇者增入释文事之
隐者附以通證先儒姓氏类而纪之庶初学
之士亦便于考索云天历二年己巳秋八月
壬辰新安后学张存中书于余氏勤有堂
句通后又于集注字之奇者增入释文事之
隐者附以通證先儒姓氏类而纪之庶初学
之士亦便于考索云天历二年己巳秋八月
壬辰新安后学张存中书于余氏勤有堂
四书通 第 15a 页 WYG0203-000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朱子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语录大学是修身治人㡳规模
又曰如一部行程历相似皆有节次○通曰经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序曰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见得
自古以来凡治与教只是此大学之道)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
仁义礼智之性矣(通曰书曰若有恒性六经言性自此始成汤伐夏之初诰天下尚且从性
上说来况教人以大学之道乎所以序中法字凡五言之而性字亦凡五言之盖所以为大学教人之法者不
过欲人复其仁义礼智之性而已性即经所谓明德所谓至善传所谓明命朱子四书释仁曰心之德爱之理
大学朱子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语录大学是修身治人㡳规模
又曰如一部行程历相似皆有节次○通曰经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序曰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见得
自古以来凡治与教只是此大学之道)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
仁义礼智之性矣(通曰书曰若有恒性六经言性自此始成汤伐夏之初诰天下尚且从性
上说来况教人以大学之道乎所以序中法字凡五言之而性字亦凡五言之盖所以为大学教人之法者不
过欲人复其仁义礼智之性而已性即经所谓明德所谓至善传所谓明命朱子四书释仁曰心之德爱之理
四书通 第 15b 页 WYG0203-0008d.png
义曰心之制事之宜礼曰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皆兼体用独智字未有明释愚尝欲窃取朱子之意以补
之曰知则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宰万物者也沈氏曰智者涵天理动静之机具人事是非之鉴)然其
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
而全之也(语录气是那初禀底质是成这模样了底只是阴阳五行之气充在天地中精英者为人
查滓者为物精英之中又精英者为圣为贤精英之中查滓者为愚为不肖○通曰若有恒性汤言天命之性
习与性成伊尹言气质之性孟子性善言天命之性而未及气质之性荀子性恶扬子善恶混韩子三品言气
质之性而不及天命之性至周子太极图始即太极言其本然者即阴阳五行言其气质者张子曰形而后有
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性之说至是明且备矣此序所以必兼言之也一部大学只是知与行气
之曰知则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宰万物者也沈氏曰智者涵天理动静之机具人事是非之鉴)然其
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
而全之也(语录气是那初禀底质是成这模样了底只是阴阳五行之气充在天地中精英者为人
查滓者为物精英之中又精英者为圣为贤精英之中查滓者为愚为不肖○通曰若有恒性汤言天命之性
习与性成伊尹言气质之性孟子性善言天命之性而未及气质之性荀子性恶扬子善恶混韩子三品言气
质之性而不及天命之性至周子太极图始即太极言其本然者即阴阳五行言其气质者张子曰形而后有
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性之说至是明且备矣此序所以必兼言之也一部大学只是知与行气
四书通 第 16a 页 WYG0203-0009a.png
属天主知质属地主行气之禀有清浊之不齐故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质之禀有纯驳之不齐故不能
皆有以全其性之所有)一有聪明睿知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
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
(通曰聪明睿知者气最清则知之至能尽其性者质最纯则行之至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君以治之师
以教之皆不过使之复其性而已三代以前为人君者只从大学之道做出许多事业君师之责丛于一身三
代以后大学不明间有因才质之美以成事者终无明明德新民之功君道有略得之者师道绝无矣)此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
之官所由设也(语录古者教法礼乐射御书数不可阙一就中乐之教尤亲切夔教胄子只用
皆有以全其性之所有)一有聪明睿知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
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
(通曰聪明睿知者气最清则知之至能尽其性者质最纯则行之至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君以治之师
以教之皆不过使之复其性而已三代以前为人君者只从大学之道做出许多事业君师之责丛于一身三
代以后大学不明间有因才质之美以成事者终无明明德新民之功君道有略得之者师道绝无矣)此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
之官所由设也(语录古者教法礼乐射御书数不可阙一就中乐之教尤亲切夔教胄子只用
四书通 第 16b 页 WYG0203-0009b.png
乐大司徒之职也是用乐盖是教人朝夕从事于此拘束得心长在这上面盖乐有节奏学他底急也不得慢
也不得久之都换了他性情○通曰当此之时其法未备司徒之职统教百姓典乐之官专教胄子而已)三
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
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熊氏
曰按大戴记保传篇古者年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注曰小学
为庠门一作虎闱大学在王宫之东束发谓成童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元士之嫡子年十三入小学年二
十入大学此王子入学之期也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此太子之礼也按年数或有不同而文公
也不得久之都换了他性情○通曰当此之时其法未备司徒之职统教百姓典乐之官专教胄子而已)三
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
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熊氏
曰按大戴记保传篇古者年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注曰小学
为庠门一作虎闱大学在王宫之东束发谓成童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元士之嫡子年十三入小学年二
十入大学此王子入学之期也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此太子之礼也按年数或有不同而文公
四书通 第 17a 页 WYG0203-0009c.png
独以白虎通为断○齐氏曰洒扫内则所谓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曲礼所谓为长者粪加帚箕上以袂拘而
退使尘不及长者以箕自向而扱之之类是也应对内则所谓在父母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曲礼所谓长者
负剑辟咡诏之负置之于背剑挟之于旁口耳之间曰咡辟咡诏之倾头与语则掩口而对长者不及则毋儳
言之类是也进退内则所谓在父母之所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曲礼所谓
凡与客入者每门必让于客从主人登拾级聚足连步以上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之类是也礼习于度数之
节文所以教之中也古者五礼吉凶军宾嘉乐明于声音之高下所以教之和也古者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
夏大濩大武射法一弓挟四矢验其正鹄之中否以观德行古有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法一车乘
四马御者执辔立于车上欲调习不失驰驱之正也古者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和金口
退使尘不及长者以箕自向而扱之之类是也应对内则所谓在父母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曲礼所谓长者
负剑辟咡诏之负置之于背剑挟之于旁口耳之间曰咡辟咡诏之倾头与语则掩口而对长者不及则毋儳
言之类是也进退内则所谓在父母之所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曲礼所谓
凡与客入者每门必让于客从主人登拾级聚足连步以上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之类是也礼习于度数之
节文所以教之中也古者五礼吉凶军宾嘉乐明于声音之高下所以教之和也古者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
夏大濩大武射法一弓挟四矢验其正鹄之中否以观德行古有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法一车乘
四马御者执辔立于车上欲调习不失驰驱之正也古者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和金口
四书通 第 17b 页 WYG0203-0009d.png
木舌鸾金口金舌鸣和鸾者御之常过君表者御之变舞交衢如今十字街转过过君表语出诗小雅车攻疏
书书字之体可以见心画古有六书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谐声数算数之法可以尽物变古者九数方田
粟布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肭方程勾股大司徒所以教万民而宾兴之者始以六德继以六行后及于六艺
非八岁以上者所能尽究其事不徒使晓其名物而已故上三者言节而此六者言文文者名物之谓也非其
事也○通曰洒扫应对进退以节言者小学不惟当习其事事之中有品节存焉是小学当行之事也礼乐射
御书数以文言者小学未能习其事姑习其文义而已是小学当知之事也)及其十有五年
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
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平声)
书书字之体可以见心画古有六书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谐声数算数之法可以尽物变古者九数方田
粟布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肭方程勾股大司徒所以教万民而宾兴之者始以六德继以六行后及于六艺
非八岁以上者所能尽究其事不徒使晓其名物而已故上三者言节而此六者言文文者名物之谓也非其
事也○通曰洒扫应对进退以节言者小学不惟当习其事事之中有品节存焉是小学当行之事也礼乐射
御书数以文言者小学未能习其事姑习其文义而已是小学当知之事也)及其十有五年
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
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平声)
四书通 第 18a 页 WYG0203-0010a.png
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陈氏曰初间未知知
愚皆当教之到十五年则知愚可见矣故入大学须有别天子之元子当有天下之责众子当建国立侯公卿
大夫元士之适子当有家之责故皆在所教庶人则唯俊秀者乃得与以其亦将任之以位也○通曰穷理知
之事正心修己治人行之事当此之时其法始备有国学有乡学而学之中又有大学有小学焉)夫以
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
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不
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定宇陈氏曰上言学校施教之法此言君身为立教
之本即所谓亿兆君师继天立极者○通曰躬行是行心得是知彝伦是仁义礼智之性)是以当世
愚皆当教之到十五年则知愚可见矣故入大学须有别天子之元子当有天下之责众子当建国立侯公卿
大夫元士之适子当有家之责故皆在所教庶人则唯俊秀者乃得与以其亦将任之以位也○通曰穷理知
之事正心修己治人行之事当此之时其法始备有国学有乡学而学之中又有大学有小学焉)夫以
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
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不
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定宇陈氏曰上言学校施教之法此言君身为立教
之本即所谓亿兆君师继天立极者○通曰躬行是行心得是知彝伦是仁义礼智之性)是以当世
四书通 第 18b 页 WYG0203-0010b.png
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
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通曰前说上之所以为教此说下之
所以为学其教皆本于知行故学焉者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是知各俛焉以尽其力是行)此
古昔盛时所以治(去声)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
能及也(通曰此言古之治法与古者教人之法相应上之教如此所以治隆于上下之学如此所以俗
美于下)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
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
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通曰
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通曰前说上之所以为教此说下之
所以为学其教皆本于知行故学焉者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是知各俛焉以尽其力是行)此
古昔盛时所以治(去声)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
能及也(通曰此言古之治法与古者教人之法相应上之教如此所以治隆于上下之学如此所以俗
美于下)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
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
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通曰
四书通 第 19a 页 WYG0203-0010c.png
此时其法已废前乎此圣贤得君师之位以身为教人人能行大学之道后乎此圣贤不得君师之位以书为
教诏后世使知有大学之道也)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
之支流馀裔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
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
者也(齐氏曰曲礼内则少仪见礼记弟子职见管子此四书作于春秋时三代小学之全法仅存其一二
故曰支流馀裔支流水之旁出者非正流也裔衣裾之末○通曰规模广大而本末不遗如明明德新民止至
善三纲领是也节目详明而始终有序如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条目是也)三千之徒盖莫
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
教诏后世使知有大学之道也)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
之支流馀裔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
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
者也(齐氏曰曲礼内则少仪见礼记弟子职见管子此四书作于春秋时三代小学之全法仅存其一二
故曰支流馀裔支流水之旁出者非正流也裔衣裾之末○通曰规模广大而本末不遗如明明德新民止至
善三纲领是也节目详明而始终有序如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条目是也)三千之徒盖莫
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
四书通 第 19b 页 WYG0203-0010d.png
其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
(通曰三代之隆以前所谓大学之道人皆能行之孟子之没以后虽有大学之书而人已鲜能知之矣)自
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文集
自圣学不传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所以求于书者不越乎记诵文辞之间是以天下之书愈多而理愈昧
学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词章愈丽议论愈高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通曰记诵者口耳之
得而非得于心词章者枝叶之盛而非盛于本)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
大学而无实(通曰此一教字朱子盖深叹古者唯有大学之教而后世又有所谓异端之教也此
之虚虚而有彼之虚虚而无此之寂寂而感彼之寂寂而灭故曰高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
(通曰三代之隆以前所谓大学之道人皆能行之孟子之没以后虽有大学之书而人已鲜能知之矣)自
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文集
自圣学不传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所以求于书者不越乎记诵文辞之间是以天下之书愈多而理愈昧
学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词章愈丽议论愈高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通曰记诵者口耳之
得而非得于心词章者枝叶之盛而非盛于本)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
大学而无实(通曰此一教字朱子盖深叹古者唯有大学之教而后世又有所谓异端之教也此
之虚虚而有彼之虚虚而无此之寂寂而感彼之寂寂而灭故曰高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
四书通 第 20a 页 WYG0203-0011a.png
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
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通曰夫子以管仲为器小此所谓权
谋术数是也子夏以小道为致远恐泥此所谓百家众技之流是也是皆不知有大学之道而行之者也然当
时犹未有所谓大学之书秦汉以来有大学之书又未闻有知而能行者何哉)使其君子不幸
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
晦盲否塞反覆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通曰惑世
诬民使斯民昏而不能知充塞仁义使斯道壅而不能行晦盲全无能知者否塞全无能行者所以为坏乱之
极也大道之要是大学书中所载者至治之泽是自太学中流出者上之人无能知此大学故君子不得闻大
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通曰夫子以管仲为器小此所谓权
谋术数是也子夏以小道为致远恐泥此所谓百家众技之流是也是皆不知有大学之道而行之者也然当
时犹未有所谓大学之书秦汉以来有大学之书又未闻有知而能行者何哉)使其君子不幸
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
晦盲否塞反覆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通曰惑世
诬民使斯民昏而不能知充塞仁义使斯道壅而不能行晦盲全无能知者否塞全无能行者所以为坏乱之
极也大道之要是大学书中所载者至治之泽是自太学中流出者上之人无能知此大学故君子不得闻大
四书通 第 20b 页 WYG0203-0011b.png
道之要上之人无能行此大学故小人不得蒙至治之泽)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
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
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
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
粲然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去声)有闻
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间亦
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踰无所逃
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
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
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
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
粲然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去声)有闻
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间亦
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踰无所逃
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
四书通 第 21a 页 WYG0203-0011c.png
必无小补云(通曰大学章句所以于国家化民成俗有补者古今帝王之所以为治不能外此大
学之道也于学者脩己治人有补者古今圣贤之所以为学不能外此大学之道也)淳熙己酉二
月甲子新安朱熹序(定宇陈氏曰此序分六节精义尤在第二节曰知其性之所有而全
之曰教之以复其初是也朱子论学必以复性初为纲领要归语首注学字曰人性皆善曰明善而复其初小
学题辞曰仁义礼智人性之纲曰德崇业广乃复其初此书释明明德亦曰遂明之以复其初与此序凡四致意
焉圣人尽性尽其本全者也学者复其性复而后能全也欲知性之所有在格物以致其知欲复全其性之所
有在诚意正心修身以力于行而已读此序此书者其以知性之所有与复其性初为要领以知行为工夫而
融贯其旨云)
学之道也于学者脩己治人有补者古今圣贤之所以为学不能外此大学之道也)淳熙己酉二
月甲子新安朱熹序(定宇陈氏曰此序分六节精义尤在第二节曰知其性之所有而全
之曰教之以复其初是也朱子论学必以复性初为纲领要归语首注学字曰人性皆善曰明善而复其初小
学题辞曰仁义礼智人性之纲曰德崇业广乃复其初此书释明明德亦曰遂明之以复其初与此序凡四致意
焉圣人尽性尽其本全者也学者复其性复而后能全也欲知性之所有在格物以致其知欲复全其性之所
有在诚意正心修身以力于行而已读此序此书者其以知性之所有与复其性初为要领以知行为工夫而
融贯其旨云)
四书通 第 21b 页 WYG0203-0011d.png
四书通 第 22a 页 WYG0203-001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通 元 胡炳文 撰
朱子章句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
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
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语录大学是为学纲
领通得大学了去看他经方见得此是格物致知事此是诚意正心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齐家治国平天
下事○新定邵氏曰他书言平天下本于治国治国本于齐家齐家本于修身者有矣言修身本于正心
大学通 元 胡炳文 撰
朱子章句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
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
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语录大学是为学纲
领通得大学了去看他经方见得此是格物致知事此是诚意正心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齐家治国平天
下事○新定邵氏曰他书言平天下本于治国治国本于齐家齐家本于修身者有矣言修身本于正心
四书通 第 22b 页 WYG0203-0012b.png
者亦有矣若夫推正心之本于诚意诚意之本于致知致知之在于格物则他书未之言也六籍之中惟
此篇而已○通曰六经皆是教人为学然学之次第未有如此书之首尾有伦也故学者当以为入德之
门由是而堂而俱不差矣朱子曰敬者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也学者必以是为主焉则不差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程子曰亲当作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通曰郑氏以大学为
博学蓝田吕氏谓圣人所以教人之大者朱子以为因小学之成功著大学之明法小学是小子之学大
学是大人之学以年之大小言)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
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语录或问明德是心是性曰心
此篇而已○通曰六经皆是教人为学然学之次第未有如此书之首尾有伦也故学者当以为入德之
门由是而堂而俱不差矣朱子曰敬者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也学者必以是为主焉则不差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程子曰亲当作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通曰郑氏以大学为
博学蓝田吕氏谓圣人所以教人之大者朱子以为因小学之成功著大学之明法小学是小子之学大
学是大人之学以年之大小言)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
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语录或问明德是心是性曰心
四书通 第 23a 页 WYG0203-0012c.png
与性自有分别灵底是心实底是性性便是那理心便是盛贮该载敷施发用底心属火缘他是个光明
发动底物所以具得许多道理如向父母则有那孝出来向君则有那忠出来这便是性如知道事亲要
孝事君要忠这便是心程子曰心统性情此说最精密○黄氏曰虚灵不昧明也具众理应万事德也具
众理者德之体未发者也应万事者德之用已发者也而所以应万事者即具众理者之所为也以其所
以为德者皆虚灵不昧故谓明德○陈氏曰虚灵以气言不昧以理言○卢氏曰明德只是本心虚者心
之寂灵者心之感心犹鉴然虚犹鉴之空灵犹鉴之照惟虚故具众理惟灵故应万事○通曰明明德一
句是大学一书之纲领所以章句释明明德一句亦该一书之旨才说具众理已该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者即事穷理而众理之具者无不贯也才说应万事已该诚正修齐治平诚正修齐治平者以理应事而
发动底物所以具得许多道理如向父母则有那孝出来向君则有那忠出来这便是性如知道事亲要
孝事君要忠这便是心程子曰心统性情此说最精密○黄氏曰虚灵不昧明也具众理应万事德也具
众理者德之体未发者也应万事者德之用已发者也而所以应万事者即具众理者之所为也以其所
以为德者皆虚灵不昧故谓明德○陈氏曰虚灵以气言不昧以理言○卢氏曰明德只是本心虚者心
之寂灵者心之感心犹鉴然虚犹鉴之空灵犹鉴之照惟虚故具众理惟灵故应万事○通曰明明德一
句是大学一书之纲领所以章句释明明德一句亦该一书之旨才说具众理已该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者即事穷理而众理之具者无不贯也才说应万事已该诚正修齐治平诚正修齐治平者以理应事而
四书通 第 23b 页 WYG0203-0012d.png
万事之应者无不当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
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
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语录孩提之童无不知爱亲及长无不知敬兄此良心便
是明德只为私欲所蔽故暗而不明明明德者求所以明之也譬如镜焉本是个明底物缘为尘昏却故
不能照须是磨去尘垢然后镜明○金氏曰拘者束而不开之谓蔽者盖而不见之谓○黄氏曰平旦之
气好恶与人相近固是发处处事接物而行其所当然读书玩理而喜其所可法皆是发处因其发而遂
明之则若火然泉达有不可禦者发者自发而不加明之之功则虽有萌蘖之生牛羊又从而牧之矣○
齐氏曰本体之明未尝息如今人非能仁者而知孺子入井之可怜行道之人非能义者而知呼尔之可
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
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语录孩提之童无不知爱亲及长无不知敬兄此良心便
是明德只为私欲所蔽故暗而不明明明德者求所以明之也譬如镜焉本是个明底物缘为尘昏却故
不能照须是磨去尘垢然后镜明○金氏曰拘者束而不开之谓蔽者盖而不见之谓○黄氏曰平旦之
气好恶与人相近固是发处处事接物而行其所当然读书玩理而喜其所可法皆是发处因其发而遂
明之则若火然泉达有不可禦者发者自发而不加明之之功则虽有萌蘖之生牛羊又从而牧之矣○
齐氏曰本体之明未尝息如今人非能仁者而知孺子入井之可怜行道之人非能义者而知呼尔之可
四书通 第 24a 页 WYG0203-0013a.png
羞虽昏愚之极其得于天者本无间断也○通曰章句释明德专以心言而包性情在其中虚灵不昧是
心具栗理是性应万事是情有时而昏又是说心本体之明又是说性所发又说情盖心虽有时而昏然
性之本体具于心则不可得而泯故必有时而发焉学者当因其发之端而遂明之即孟子言仁义礼智
之端而谓知皆扩而充之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
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陈氏
曰新与旧对明者暗则旧矣今为之开导诱掖使去旧染又成一个新底○通曰心之虚灵我与民同在
我者有时而昏昏者虚灵之反也如之何不自明在彼者冇旧染之污污亦虚灵之反也如之何不使之
自新然所谓新民非强有以新之也或使之得于观感或使之由其政教不过有以作其自新之机尔)
心具栗理是性应万事是情有时而昏又是说心本体之明又是说性所发又说情盖心虽有时而昏然
性之本体具于心则不可得而泯故必有时而发焉学者当因其发之端而遂明之即孟子言仁义礼智
之端而谓知皆扩而充之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
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陈氏
曰新与旧对明者暗则旧矣今为之开导诱掖使去旧染又成一个新底○通曰心之虚灵我与民同在
我者有时而昏昏者虚灵之反也如之何不自明在彼者冇旧染之污污亦虚灵之反也如之何不使之
自新然所谓新民非强有以新之也或使之得于观感或使之由其政教不过有以作其自新之机尔)
四书通 第 24b 页 WYG0203-0013b.png
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王氏曰必至于是是一意不迁是一意○通曰
必至于是知至至之之事也不至于是不可以言止不迁知终终之之事也至于是而或迁亦不可以言
止)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饶氏曰至善只是事物当然之则非指造极之
地而言也○通曰此极字本传中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或问曰是其所以得之于天而见于日用之间者
固已莫不各有本然一定之则真氏释之曰则法则也天下之理皆天实为之莫不有一定之法非人力
所可增损故曰则然则所谓事理当然之极者事理当然之则也下文曰有以尽夫天理之则也曷尝以
造极之地为言哉○语录明德新民初非人力私意所为本自有一个当然之则过不可不及亦不可须
是要到当然之则田地而不迁方是止于至善○饶氏曰以明明德对新民则明明德为主以明明德新
必至于是知至至之之事也不至于是不可以言止不迁知终终之之事也至于是而或迁亦不可以言
止)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饶氏曰至善只是事物当然之则非指造极之
地而言也○通曰此极字本传中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或问曰是其所以得之于天而见于日用之间者
固已莫不各有本然一定之则真氏释之曰则法则也天下之理皆天实为之莫不有一定之法非人力
所可增损故曰则然则所谓事理当然之极者事理当然之则也下文曰有以尽夫天理之则也曷尝以
造极之地为言哉○语录明德新民初非人力私意所为本自有一个当然之则过不可不及亦不可须
是要到当然之则田地而不迁方是止于至善○饶氏曰以明明德对新民则明明德为主以明明德新
四书通 第 25a 页 WYG0203-0013c.png
民对止至善则止至善为重故下文自知止至能得专为止至善言之格物致知是要知得至善在何处
诚意正心修身是要行到那至善处)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
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
欲之私也(卢氏曰至善是明德本然之则止于至善是明明德之则亦明明德于天下之则○
金氏曰前云人欲所蔽后云人欲之私前是粗底人欲后是细底人欲前人欲是耳目鼻口四肢之欲与夫
情欲利害之私而已后人欲是孟子所谓智凿与所谓内交要誉恶其声程伯子所谓自私用智程叔子
所谓私意妄为张宣公所谓有为而为者盖有一毫人力私智之为便不是天理之极圣贤分画理欲限
界甚严甚细○通曰异端之教言理不言事大学之教言理必及于事故章句释明德则曰具众理应万
诚意正心修身是要行到那至善处)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
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
欲之私也(卢氏曰至善是明德本然之则止于至善是明明德之则亦明明德于天下之则○
金氏曰前云人欲所蔽后云人欲之私前是粗底人欲后是细底人欲前人欲是耳目鼻口四肢之欲与夫
情欲利害之私而已后人欲是孟子所谓智凿与所谓内交要誉恶其声程伯子所谓自私用智程叔子
所谓私意妄为张宣公所谓有为而为者盖有一毫人力私智之为便不是天理之极圣贤分画理欲限
界甚严甚细○通曰异端之教言理不言事大学之教言理必及于事故章句释明德则曰具众理应万
四书通 第 25b 页 WYG0203-0013d.png
事及释至善则曰事理当然之极事事物物各有一理故曰众理事物之理各有其极故曰事理当然之
极事理当然之极即天也故末又曰天理之极一实万分故曰众会万为一故曰天)此三者大
学之纲领也(卢氏曰明明德是下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纲领新民是下文齐家治
国平天下之纲领止至善总明明德新民而言又八者逐条之纲领要而言之则明明德又为三者之纲
领乃大学一书之大纲领也○通曰纲如网之有纲举其大者领如衣之有领挈其要者)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
极事理当然之极即天也故末又曰天理之极一实万分故曰众会万为一故曰天)此三者大
学之纲领也(卢氏曰明明德是下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纲领新民是下文齐家治
国平天下之纲领止至善总明明德新民而言又八者逐条之纲领要而言之则明明德又为三者之纲
领乃大学一书之大纲领也○通曰纲如网之有纲举其大者领如衣之有领挈其要者)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
四书通 第 26a 页 WYG0203-0014a.png
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
谓得其所止(语录知止只是识得一个去处既已识得则心中便定静是就心上说安是就
身上说定静安相去不远但有浅深耳与中庸动变化相类皆不甚相远定静安虑得五字是功效次第
不是工夫节目才知止自然相因而见○蓝田吕氏曰所谓知止者犹行者之所欲至射者之所欲中虽
未至也虽未中也必至必中而已○黄氏曰如知君止于仁则胸中定以仁为向○饶氏曰知止譬如识
得称上星两虑是将称来称量物之轻重○熊氏曰静谓存养之密能安安其所止能虑谓省察之精能
得得其所止此一节本节斋蔡氏发明文公未尽之旨○方氏曰虑只是能处置事异端亦说得能定静
安只是处置事物不下便是不能虑虑是定静安了又能虑○通曰知止二字读者多作用力字看殊不
谓得其所止(语录知止只是识得一个去处既已识得则心中便定静是就心上说安是就
身上说定静安相去不远但有浅深耳与中庸动变化相类皆不甚相远定静安虑得五字是功效次第
不是工夫节目才知止自然相因而见○蓝田吕氏曰所谓知止者犹行者之所欲至射者之所欲中虽
未至也虽未中也必至必中而已○黄氏曰如知君止于仁则胸中定以仁为向○饶氏曰知止譬如识
得称上星两虑是将称来称量物之轻重○熊氏曰静谓存养之密能安安其所止能虑谓省察之精能
得得其所止此一节本节斋蔡氏发明文公未尽之旨○方氏曰虑只是能处置事异端亦说得能定静
安只是处置事物不下便是不能虑虑是定静安了又能虑○通曰知止二字读者多作用力字看殊不
四书通 第 26b 页 WYG0203-0014b.png
知用力只在下文格物致知上按章句于下文曰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齐家以下新民之事则前三句
皆是说工夫曰物格知致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止之序则此五句皆是说功效盖格物致知
则求知所止是工夫物格知至则已知所止矣是功效定静安虑得又是知止之功效定而能静则事未
来而此心之寂然不动者不失安而能虑则事方来而此心之感而遂通者不差)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
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卢氏曰物有本未结第一节事有终始结
第二节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两句再总结两节一个先字起下文六个先字一个后字起下文七个后字
皆是说工夫曰物格知致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止之序则此五句皆是说功效盖格物致知
则求知所止是工夫物格知至则已知所止矣是功效定静安虑得又是知止之功效定而能静则事未
来而此心之寂然不动者不失安而能虑则事方来而此心之感而遂通者不差)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
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卢氏曰物有本未结第一节事有终始结
第二节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两句再总结两节一个先字起下文六个先字一个后字起下文七个后字
四书通 第 27a 页 WYG0203-0014c.png
是不特结上两节亦所以起下两节之意也○金氏曰不结曰此是大学之道而曰则近道矣盖道者当
行之路行着便是道上知所先后方是知得方见得在面前了未踏在道上所以只曰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物(治平声后放此)
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
(通曰章首三在一篇之要领明明德一句又三在之要领所以前一截说纲领以在明明德一句先之后
行之路行着便是道上知所先后方是知得方见得在面前了未踏在道上所以只曰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物(治平声后放此)
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
(通曰章首三在一篇之要领明明德一句又三在之要领所以前一截说纲领以在明明德一句先之后
四书通 第 27b 页 WYG0203-0014d.png
一截说条目亦以明明德于天下一句先之不曰平天下而曰明明德于天下人皆自明其明德则天下
平矣)心者身之所主也(卢氏曰八者以心为主自天下而约之以至于身无不统于一
心自意而推之以至于万事万物无不管于一心曰格曰致曰诚皆正心上功夫曰修曰齐曰治曰平皆
自正心中出)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
其一于善而毋自欺也(语录心言其统体意是就其中发出或问意特心之所发
尔今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似倒说了曰心无形影教人如何撑柱须是从所发处下手○心体何尝不
正所以不得其正者盖由邪恶勃勃而兴有以动其心也譬之水焉本自莹净宁息盖由波涛汹涌水遂
为其所激而动也○通曰中庸言诚身大学但言诚意诚身是连诚意正心修身都说了是说身之所为
平矣)心者身之所主也(卢氏曰八者以心为主自天下而约之以至于身无不统于一
心自意而推之以至于万事万物无不管于一心曰格曰致曰诚皆正心上功夫曰修曰齐曰治曰平皆
自正心中出)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
其一于善而毋自欺也(语录心言其统体意是就其中发出或问意特心之所发
尔今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似倒说了曰心无形影教人如何撑柱须是从所发处下手○心体何尝不
正所以不得其正者盖由邪恶勃勃而兴有以动其心也譬之水焉本自莹净宁息盖由波涛汹涌水遂
为其所激而动也○通曰中庸言诚身大学但言诚意诚身是连诚意正心修身都说了是说身之所为
四书通 第 28a 页 WYG0203-0015a.png
者实此则欲心之所发者实章句所发二字凡两言之因其所发而遂明之者性发而为情也实其心之
所发者心发而为意也朱子尝曰情是发出恁地意是主张要恁地情如舟车意如人使那舟车一般然
则性发为情其初无有不善即当加夫明之之功是统体说心发而为意便有善不善不可不加夫诚之
之功是从念头说又按章句初本实其心之所发欲其自慊而无自欺后改作一于善而无自欺朱子尝
曰只是一个心便是诚才有两心便自欺愚谓易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阳实而阴虚阳一而阴二也一
则诚二则不诚君子为善去恶表里为一一则实实则充足于中便有自慊之意小人亦岂全无为善之
念亦岂甘于为恶之归但表里为二二则虚虚则欲掩覆于外不无自欺之蔽章句一于善三字有旨哉)
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
所发者心发而为意也朱子尝曰情是发出恁地意是主张要恁地情如舟车意如人使那舟车一般然
则性发为情其初无有不善即当加夫明之之功是统体说心发而为意便有善不善不可不加夫诚之
之功是从念头说又按章句初本实其心之所发欲其自慊而无自欺后改作一于善而无自欺朱子尝
曰只是一个心便是诚才有两心便自欺愚谓易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阳实而阴虚阳一而阴二也一
则诚二则不诚君子为善去恶表里为一一则实实则充足于中便有自慊之意小人亦岂全无为善之
念亦岂甘于为恶之归但表里为二二则虚虚则欲掩覆于外不无自欺之蔽章句一于善三字有旨哉)
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
四书通 第 28b 页 WYG0203-0015b.png
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
不到也(语录致如以手推送去之义凡经传中云致者其义皆如此为自家元有此物但为他物
所蔽而今便要从那知处推朋去是因其所已知而推之以至于无不知也○人多把这道理作一个悬
空底物大学不说穷理只说格物便是要人从事上理会如此方见得实体○格物是零细说致知是全
体说○欲与先字谓如欲如此则先如此是言功夫节次若致知在格物则致知便在格物上欲字与先
字差慢在字又紧○格物十事格得九事通透一事未通透不妨一事只格得九分一分格不得最不可
凡事不可看个且字其病甚多○通曰章句初本云欲其所知无不切后改切为尽本孟子尽心之尽也
尽心章集注曰心者人之神明具众理而应万事即此所谓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此章或问则
不到也(语录致如以手推送去之义凡经传中云致者其义皆如此为自家元有此物但为他物
所蔽而今便要从那知处推朋去是因其所已知而推之以至于无不知也○人多把这道理作一个悬
空底物大学不说穷理只说格物便是要人从事上理会如此方见得实体○格物是零细说致知是全
体说○欲与先字谓如欲如此则先如此是言功夫节次若致知在格物则致知便在格物上欲字与先
字差慢在字又紧○格物十事格得九事通透一事未通透不妨一事只格得九分一分格不得最不可
凡事不可看个且字其病甚多○通曰章句初本云欲其所知无不切后改切为尽本孟子尽心之尽也
尽心章集注曰心者人之神明具众理而应万事即此所谓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此章或问则
四书通 第 29a 页 WYG0203-0015c.png
又曰知者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宰万物其释知字与释明德政自相应盖此心本具众理而妙之则
在知此心能应万事而宰之亦在知具者其体之立有以妙之则其用行应者用之行有以宰之则其体
立明德中自具全体大用致知云者欲其知之至而此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也大学前分事与物言若
物自物事自事此独言物物犹事也大抵有一事必有一理理本非空虚无用之物大学教人即事以穷
理亦惟恐人为空虚无用之学世之学者论事则支离而不根于理言理则空虚而不贯于事未免岐理
与事而二之所以章句释明德则兼事与理释至善亦曰事理释格物亦曰穷至事物之理心外无理理
外无事即事以穷理明明德第一功夫也故不曰欲致其知者先格其物而曰致知在格物此一在字又
与章首三在字相应大学纲领所在莫先于在明明德而明明德工夫所在又莫先于在格物)此八
在知此心能应万事而宰之亦在知具者其体之立有以妙之则其用行应者用之行有以宰之则其体
立明德中自具全体大用致知云者欲其知之至而此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也大学前分事与物言若
物自物事自事此独言物物犹事也大抵有一事必有一理理本非空虚无用之物大学教人即事以穷
理亦惟恐人为空虚无用之学世之学者论事则支离而不根于理言理则空虚而不贯于事未免岐理
与事而二之所以章句释明德则兼事与理释至善亦曰事理释格物亦曰穷至事物之理心外无理理
外无事即事以穷理明明德第一功夫也故不曰欲致其知者先格其物而曰致知在格物此一在字又
与章首三在字相应大学纲领所在莫先于在明明德而明明德工夫所在又莫先于在格物)此八
四书通 第 29b 页 WYG0203-0015d.png
者大学之条目也(通曰条目有八章句独释诚意致知格物致知是梦觉关过得此关
方是觉不是梦诚意是人鬼关过得此关方是人不是鬼释之详略固有意也)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
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
无不尽也(语录知止则知字为重言知其所当止也知至则至字为重言其知识到极处也)
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矣
方是觉不是梦诚意是人鬼关过得此关方是人不是鬼释之详略固有意也)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
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
无不尽也(语录知止则知字为重言知其所当止也知至则至字为重言其知识到极处也)
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矣
四书通 第 30a 页 WYG0203-0016a.png
(语录意是动心该动静○熊氏曰知字是就心之知觉不昧上说意字是就心之念虑方萌处说○通曰
章句可得二字盖谓知此理既尽然后意可得而实非谓知之既至不必加诚意之功也意既诚则心之
用可得而正非谓意诚之后不必加正心之功也然但曰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不曰知既尽然后实其
意但曰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不曰意既实而后正其心盖知行二者贵于并进先后二字圣人但略言
其序之不可紊而其功之不可缺者非必了一节无馀然后又了一节也是当会于言意之表可也)修
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物格
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止之序也(熊氏
曰自物格知至而意诚心正是博而反约就开阔处收敛教细密自意诚心正以至于天下平是由约而
章句可得二字盖谓知此理既尽然后意可得而实非谓知之既至不必加诚意之功也意既诚则心之
用可得而正非谓意诚之后不必加正心之功也然但曰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不曰知既尽然后实其
意但曰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不曰意既实而后正其心盖知行二者贵于并进先后二字圣人但略言
其序之不可紊而其功之不可缺者非必了一节无馀然后又了一节也是当会于言意之表可也)修
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物格
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止之序也(熊氏
曰自物格知至而意诚心正是博而反约就开阔处收敛教细密自意诚心正以至于天下平是由约而
四书通 第 30b 页 WYG0203-0016b.png
施博又自细密处推到开阔○通曰以朱子之言推之纲领第一节三句说工夫第二节五句说功效条
目第一节六个先字是逆推工夫第二节七个后字是顺推功效)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切也(语录汉书平帝纪一切颜师古注犹以刀切物取其齐整)正心以上
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尔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
之有也
本谓身也所厚谓家也此两节结上文两节之意(文集
目第一节六个先字是逆推工夫第二节七个后字是顺推功效)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切也(语录汉书平帝纪一切颜师古注犹以刀切物取其齐整)正心以上
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尔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
之有也
本谓身也所厚谓家也此两节结上文两节之意(文集
四书通 第 31a 页 WYG0203-0016c.png
条目凡八而章末独以修身齐家结之亦犹前章知所先后之云而指益深矣○通曰前节则于工夫中
拈出修身正结此节则于功效中拈出身与家反结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章末
独举身与家而言者为明明德于天下者言也彼庶人虽无治国平天下之事身亦不可以不修家亦不
可以不齐然则亦为庶人言也天子非此大学之道不可以为君庶人非此大学之道不可以为人在大
学者可不言矣)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凡二百五字)其
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
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
拈出修身正结此节则于功效中拈出身与家反结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章末
独举身与家而言者为明明德于天下者言也彼庶人虽无治国平天下之事身亦不可以不修家亦不
可以不齐然则亦为庶人言也天子非此大学之道不可以为君庶人非此大学之道不可以为人在大
学者可不言矣)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凡二百五字)其
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
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
四书通 第 31b 页 WYG0203-0016d.png
左(凡一千五百四十六字)
凡传文杂引经传若无统纪然文理接续血
脉贯通深浅始终至为精密熟读详味久当
见之今不尽释也
康诰曰克明德
康诰周书克能也(语录德之明与不明只在人之克与不克克只是真个会○定宇陈
氏曰康诰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此只取上三字亦引经活法顾諟天之明命亦去先王二字)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凡传文杂引经传若无统纪然文理接续血
脉贯通深浅始终至为精密熟读详味久当
见之今不尽释也
康诰曰克明德
康诰周书克能也(语录德之明与不明只在人之克与不克克只是真个会○定宇陈
氏曰康诰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此只取上三字亦引经活法顾諟天之明命亦去先王二字)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四书通 第 32a 页 WYG0203-0017a.png
大甲商书顾谓常目在之也諟犹此也或曰审也天
之明命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常
目在之则无时不明矣(语录上下文都说明德这里却说明命盖天之所以与我
便是明命我之所得以为性者便是明德命与德皆以明为言是这个物本自光明我自昏蔽了他○天
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于天也天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凡语言动作视听皆天也只今说话天便
在这里○顾諟者只是心里常常存着此理在一出言则言必有当然之则不可失也一行事则事必有
当然之则不可失也不过如此尔岂实有一物之可见其形象邪○常存此心知得这道理光明不昧方
其静坐未接物也此理固湛然清明及其遇事而应接也此理亦随处发见只要常提撕省察念念不忘
之明命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常
目在之则无时不明矣(语录上下文都说明德这里却说明命盖天之所以与我
便是明命我之所得以为性者便是明德命与德皆以明为言是这个物本自光明我自昏蔽了他○天
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于天也天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凡语言动作视听皆天也只今说话天便
在这里○顾諟者只是心里常常存着此理在一出言则言必有当然之则不可失也一行事则事必有
当然之则不可失也不过如此尔岂实有一物之可见其形象邪○常存此心知得这道理光明不昧方
其静坐未接物也此理固湛然清明及其遇事而应接也此理亦随处发见只要常提撕省察念念不忘
四书通 第 32b 页 WYG0203-0017b.png
存养久之则是理愈明虽欲忘之而不可得矣○方氏曰今人多昏昧一似无此明命若常见其在前则
凛然自不敢放肆○新安吴氏曰言德则命在其中故释明德曰人之所得乎天言命则德在其中故释
明命曰天之所以与我而我所以为德者○通曰顾諟犹言看此此吾之本心也此天之所以与我者也
此即所谓至善也目常在此而不失心常在此而不忘顾諟二字有省察意亦有存养意盖此心要常常
警觉而操存之也)
帝典曰克明峻德
帝典尧典虞书峻大也(方氏曰人之德未尝不明其明未尝不大但人自昏之耳
尧能明其大德而无昏昧狭小之累是则所谓止于至善也)
凛然自不敢放肆○新安吴氏曰言德则命在其中故释明德曰人之所得乎天言命则德在其中故释
明命曰天之所以与我而我所以为德者○通曰顾諟犹言看此此吾之本心也此天之所以与我者也
此即所谓至善也目常在此而不失心常在此而不忘顾諟二字有省察意亦有存养意盖此心要常常
警觉而操存之也)
帝典曰克明峻德
帝典尧典虞书峻大也(方氏曰人之德未尝不明其明未尝不大但人自昏之耳
尧能明其大德而无昏昧狭小之累是则所谓止于至善也)
四书通 第 33a 页 WYG0203-0017c.png
皆自明也
结所引书皆言自明已德之意(卢氏曰明者是自明昏亦是自昏玩自之
一字使人惕然警省要而言之克明德是自明之始事克明峻德是自明之终事顾諟明命之句在中间
是自明工夫此章杂引三书而断以一言其文理血脉之精密如此可不熟读而详味之乎后章皆然○
饶氏曰所引三书先后不伦取其辞非取其人也后凡引诗书者皆当以此观之○通曰曰克明曰顾諟
是明之之功释上一明字明命是本明之性释下一明字而末则结之曰皆自明也自字最紧要在大学
则为自慊在中庸则为自成自道在易则为乾之自强晋之自昭其机皆由乎我而由人乎哉)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结所引书皆言自明已德之意(卢氏曰明者是自明昏亦是自昏玩自之
一字使人惕然警省要而言之克明德是自明之始事克明峻德是自明之终事顾諟明命之句在中间
是自明工夫此章杂引三书而断以一言其文理血脉之精密如此可不熟读而详味之乎后章皆然○
饶氏曰所引三书先后不伦取其辞非取其人也后凡引诗书者皆当以此观之○通曰曰克明曰顾諟
是明之之功释上一明字明命是本明之性释下一明字而末则结之曰皆自明也自字最紧要在大学
则为自慊在中庸则为自成自道在易则为乾之自强晋之自昭其机皆由乎我而由人乎哉)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四书通 第 33b 页 WYG0203-0017d.png
此通下三章至止于信旧本误在没世不忘
之下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盘沐浴之盘也(新定邵氏曰日日盥颒人所同也日日沐浴恐未必然内则篇记子事父
母不过五日燂汤请浴三日具沐而已斯铭也其殆刻之盥颒之盘欤○通曰愚按以盘为沐浴之盘本
孔氏注邵氏之说虽无关于日新之大旨然于盘字或有小补云)铭名其器以自警
之辞也(方氏曰盘铭三句第一句是入头处旧看盘铭以为重在后两句今看得重在前一句)
苟诚也(语录苟诚也紧要在此一字○方氏曰苟训诚古训释皆如此须是真于一日之间决其
之下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盘沐浴之盘也(新定邵氏曰日日盥颒人所同也日日沐浴恐未必然内则篇记子事父
母不过五日燂汤请浴三日具沐而已斯铭也其殆刻之盥颒之盘欤○通曰愚按以盘为沐浴之盘本
孔氏注邵氏之说虽无关于日新之大旨然于盘字或有小补云)铭名其器以自警
之辞也(方氏曰盘铭三句第一句是入头处旧看盘铭以为重在后两句今看得重在前一句)
苟诚也(语录苟诚也紧要在此一字○方氏曰苟训诚古训释皆如此须是真于一日之间决其
四书通 第 34a 页 WYG0203-0018a.png
自新之机方能日日新又日新盖实能一日自新则工夫方接续做得今学者只说日新却不曾果决真
实做得一日工夫○通曰苟字是志意诚确于其始又字是工夫接续于其终)汤以人之洗
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言诚
能一日有以涤其旧染之污而自新则当因其己新
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间断也(真氏曰身之有
垢人犹知沐浴以去之惟恐其体污秽至于心者神明之府乃甘心为利欲所昏而不肯一用其力以去
之是以形体为重以心性为轻岂不谬哉○严陵方氏曰苟日新者言日新之有始也日日新者言日新
之有继也又日新者言日新之有加也○卢氏曰经首言明明德而以明明德于天下继之此释新民而
实做得一日工夫○通曰苟字是志意诚确于其始又字是工夫接续于其终)汤以人之洗
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言诚
能一日有以涤其旧染之污而自新则当因其己新
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间断也(真氏曰身之有
垢人犹知沐浴以去之惟恐其体污秽至于心者神明之府乃甘心为利欲所昏而不肯一用其力以去
之是以形体为重以心性为轻岂不谬哉○严陵方氏曰苟日新者言日新之有始也日日新者言日新
之有继也又日新者言日新之有加也○卢氏曰经首言明明德而以明明德于天下继之此释新民而
四书通 第 34b 页 WYG0203-0018b.png
以自新之事首言之所以见明明德无人已之间经传各互文以见义也○饶氏曰此章释新民如何说
盘铭三句盖民心本自好善恶恶孰不欲自新然新之虽在民而所以作而新之之机实在我故自新为
新民之本○定宇陈氏曰德日新之蕴自仲虺发之汤采之为此铭伊尹又本之以告大甲曰惟新厥德
终始惟一时乃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鼓之舞之之谓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卢氏曰鼓舞而作兴之者
非曰吾德方明而胁民之必从亦非曰吾德已明而听民之自化○通曰此正释新民所引只添一作字
盖我能自明其明德又能鼓舞斯民使之皆自明其明德故谓之作前章言顾諟是时时提撕警觉其在
盘铭三句盖民心本自好善恶恶孰不欲自新然新之虽在民而所以作而新之之机实在我故自新为
新民之本○定宇陈氏曰德日新之蕴自仲虺发之汤采之为此铭伊尹又本之以告大甲曰惟新厥德
终始惟一时乃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鼓之舞之之谓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卢氏曰鼓舞而作兴之者
非曰吾德方明而胁民之必从亦非曰吾德已明而听民之自化○通曰此正释新民所引只添一作字
盖我能自明其明德又能鼓舞斯民使之皆自明其明德故谓之作前章言顾諟是时时提撕警觉其在
四书通 第 35a 页 WYG0203-0018c.png
我者此所谓作是又时时提撕警觉其在民者)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诗大雅文王之篇言周国虽旧至于文王能新其德
以及于民而始受天命也(语录能使天下无一民不新其德即此便是天命之
新○饶氏曰明命是初头禀受底以理言命新是末梢膺受底以位言要之只是一个天下无性外之物
○方氏曰其命维新是自新新民之极天命亦为之新自新新民而至于天命亦新此止至善之验○通
曰上文三节所引虽不同然其文理血脉盖谓能日新又新是即所以作其自新之民能作新民则虽旧
邦而其命亦新矣日新又新新民之本其命维新新民之效)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诗大雅文王之篇言周国虽旧至于文王能新其德
以及于民而始受天命也(语录能使天下无一民不新其德即此便是天命之
新○饶氏曰明命是初头禀受底以理言命新是末梢膺受底以位言要之只是一个天下无性外之物
○方氏曰其命维新是自新新民之极天命亦为之新自新新民而至于天命亦新此止至善之验○通
曰上文三节所引虽不同然其文理血脉盖谓能日新又新是即所以作其自新之民能作新民则虽旧
邦而其命亦新矣日新又新新民之本其命维新新民之效)
四书通 第 35b 页 WYG0203-0018d.png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也(通曰上章释明明德故此章之首曰日新又新
所以承上章之意下章释止于至善故此章之末曰无所不用其极又所以开下章之端文理接续血脉
贯通此亦其一也)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商颂玄鸟之篇邦畿王者之都也止居也言物各
有所当止之处也(金氏曰商颂本赋体传文引来是比体邦畿王者之邦京师正大之
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也(通曰上章释明明德故此章之首曰日新又新
所以承上章之意下章释止于至善故此章之末曰无所不用其极又所以开下章之端文理接续血脉
贯通此亦其一也)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商颂玄鸟之篇邦畿王者之都也止居也言物各
有所当止之处也(金氏曰商颂本赋体传文引来是比体邦畿王者之邦京师正大之
四书通 第 36a 页 WYG0203-0019a.png
区以比至善人之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
而不如鸟乎(缗诗作绵)
诗小雅缗蛮之篇缗蛮鸟声邱隅岑蔚之处子曰以
下孔子说诗之辞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也(陈氏曰惟民所
止意重在止字上知其所止意重在知字上○通曰此传不特释止于至善并知止能得一节都释了故
首引孔子之言曰知其所止而章句于下文亦以知所止与所以得之之由言之)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
而不如鸟乎(缗诗作绵)
诗小雅缗蛮之篇缗蛮鸟声邱隅岑蔚之处子曰以
下孔子说诗之辞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也(陈氏曰惟民所
止意重在止字上知其所止意重在知字上○通曰此传不特释止于至善并知止能得一节都释了故
首引孔子之言曰知其所止而章句于下文亦以知所止与所以得之之由言之)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
四书通 第 36b 页 WYG0203-0019b.png
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于缉之于音乌)
诗文王之篇穆穆深远之意于叹美辞缉继续也熙
光明也(语录缉如缉麻之缉不己之意○陈氏曰缉者连续而无一息之间熙者光明而无一毫
之蔽○真氏曰缉与熙非二事能缉则能熙矣)敬止言其无不敬而安所止
也(语录缉熙是工夫敬止是功效○真氏曰敬止之敬举全体而言无不敬之敬也为人臣止于敬专
指敬君而言乃敬中之一事也文王之敬包得仁敬孝慈信)引此而言圣人之止
无非至善五者乃其目之大者也学者于此究其精
(于缉之于音乌)
诗文王之篇穆穆深远之意于叹美辞缉继续也熙
光明也(语录缉如缉麻之缉不己之意○陈氏曰缉者连续而无一息之间熙者光明而无一毫
之蔽○真氏曰缉与熙非二事能缉则能熙矣)敬止言其无不敬而安所止
也(语录缉熙是工夫敬止是功效○真氏曰敬止之敬举全体而言无不敬之敬也为人臣止于敬专
指敬君而言乃敬中之一事也文王之敬包得仁敬孝慈信)引此而言圣人之止
无非至善五者乃其目之大者也学者于此究其精
四书通 第 37a 页 WYG0203-0019c.png
微之蕴而又推类以尽其馀则于天下之事皆有以
知其所止而无疑矣(通曰前章顾諟是敬日新又新亦是敬但不露出一敬字此曰
敬止圣学之要尽之矣仁敬孝慈信五者至善之大目也人所当止莫大于此故当于此五者之中究其
精微之蕴人所当止不尽于此故又当于五者之外推类以尽其馀)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
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
知其所止而无疑矣(通曰前章顾諟是敬日新又新亦是敬但不露出一敬字此曰
敬止圣学之要尽之矣仁敬孝慈信五者至善之大目也人所当止莫大于此故当于此五者之中究其
精微之蕴人所当止不尽于此故又当于五者之外推类以尽其馀)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
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
四书通 第 37b 页 WYG0203-0019d.png
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澳于六反菉诗作绿猗叶韵音阿僩下版反喧诗作咺諠诗作谖并
况晚反恂郑氏读作峻)
诗卫风淇澳之篇淇水名澳隈也猗猗美盛貌兴也
(语录以绿竹始生之美兴其学问自修之进益也)斐文貌(饶氏曰有斐是说已做成君子之人
所以斐然有文者其初自切磋琢磨中来不是方去切磋琢磨以为君子也)切以刀锯(音句)
琢以椎凿皆裁物使成形质也磋以铝(音虑)铴(音荡)磨
以沙石皆治物使其滑泽也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
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皆言其治之有绪而益致
况晚反恂郑氏读作峻)
诗卫风淇澳之篇淇水名澳隈也猗猗美盛貌兴也
(语录以绿竹始生之美兴其学问自修之进益也)斐文貌(饶氏曰有斐是说已做成君子之人
所以斐然有文者其初自切磋琢磨中来不是方去切磋琢磨以为君子也)切以刀锯(音句)
琢以椎凿皆裁物使成形质也磋以铝(音虑)铴(音荡)磨
以沙石皆治物使其滑泽也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
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皆言其治之有绪而益致
四书通 第 38a 页 WYG0203-0020a.png
其精也(语录大学至善一章工夫都在切磋琢磨上○陈氏曰切是穷究事物之理逐件分析有
伦有序磋是讲究到纯熟处道理莹澈所以如切而又磋琢是克去物欲之私使无瑕颣磨是磨砻至那
十分纯粹处所以如琢而又磨也)瑟严密之貌僩武毅之貌赫喧宣
著盛大之貌(饶氏曰宣著释赫字盛大释喧字)諠忘也道言也学谓
讲习讨论之事自修者省察克治之功(真氏曰学与自修二事相
表里不学问固不能自修学问了又不可不自修)恂慄战惧也威可畏也仪
可象也(真氏曰威者正衣冠尊瞻视俨然又望而畏之非徒事严猛而已仪者动容周旋莫不中
礼非徒事容饰而已○方氏曰问瑟僩如何是恂慄也曰瑟是工夫细密僩是工夫彊毅恂慄却是兢兢
伦有序磋是讲究到纯熟处道理莹澈所以如切而又磋琢是克去物欲之私使无瑕颣磨是磨砻至那
十分纯粹处所以如琢而又磨也)瑟严密之貌僩武毅之貌赫喧宣
著盛大之貌(饶氏曰宣著释赫字盛大释喧字)諠忘也道言也学谓
讲习讨论之事自修者省察克治之功(真氏曰学与自修二事相
表里不学问固不能自修学问了又不可不自修)恂慄战惧也威可畏也仪
可象也(真氏曰威者正衣冠尊瞻视俨然又望而畏之非徒事严猛而已仪者动容周旋莫不中
礼非徒事容饰而已○方氏曰问瑟僩如何是恂慄也曰瑟是工夫细密僩是工夫彊毅恂慄却是兢兢
四书通 第 38b 页 WYG0203-0020b.png
业业处惟其兢兢业业所以工夫精密而彊毅)引诗而释之以明明明德者
之止于至善道学自修言其所以得之之由恂慄威
仪言其德容表里之盛卒乃指其实而叹美之也(卢氏
曰切磋则知至善之所止琢磨则得至善之所止恂慄者至善之德修于中者也威仪者至善之容著于
外者也德容表里之盛一至善尔卒乃指至善而叹美之非盛德之外有至善亦非明德之外有盛德也○
通曰至善者当然之则虽治骨角玉石者亦有当然之则切而磋琢而磨者求合乎此则而已学是知此
则修是行此则瑟是所知所行极其缜密而无毫发之疏漏也僩是所知所行极其刚果而无须臾之怠
弛也恂慄者盖惴惴焉惟恐知之有疏漏行之有怠弛而于当然之则有未合也)
之止于至善道学自修言其所以得之之由恂慄威
仪言其德容表里之盛卒乃指其实而叹美之也(卢氏
曰切磋则知至善之所止琢磨则得至善之所止恂慄者至善之德修于中者也威仪者至善之容著于
外者也德容表里之盛一至善尔卒乃指至善而叹美之非盛德之外有至善亦非明德之外有盛德也○
通曰至善者当然之则虽治骨角玉石者亦有当然之则切而磋琢而磨者求合乎此则而已学是知此
则修是行此则瑟是所知所行极其缜密而无毫发之疏漏也僩是所知所行极其刚果而无须臾之怠
弛也恂慄者盖惴惴焉惟恐知之有疏漏行之有怠弛而于当然之则有未合也)
四书通 第 39a 页 WYG0203-0020c.png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
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于戏音呜呼乐音洛)
诗周颂烈文之篇于戏叹辞前王谓文武也君子谓
其后贤后王小人谓后民也此言前王所以新民者
止于至善能使天下后世无一物不得其所所以既
没世而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也(语录前王远矣盛德至善后人不能
忘之如尧舜文武之德后世尊仰之岂不是贤其贤如周后稷之德子孙宗之以为先祖先父之所自出
岂不是亲其亲○方氏曰亲贤乐利四字皆指后人而言下四字指前王亲贤指前王之身乐利指前王
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于戏音呜呼乐音洛)
诗周颂烈文之篇于戏叹辞前王谓文武也君子谓
其后贤后王小人谓后民也此言前王所以新民者
止于至善能使天下后世无一物不得其所所以既
没世而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也(语录前王远矣盛德至善后人不能
忘之如尧舜文武之德后世尊仰之岂不是贤其贤如周后稷之德子孙宗之以为先祖先父之所自出
岂不是亲其亲○方氏曰亲贤乐利四字皆指后人而言下四字指前王亲贤指前王之身乐利指前王
四书通 第 39b 页 WYG0203-0020d.png
之泽又皆毫分缕析无可疑者○通曰前王能使后王不忘其亲思亲犹子孙之常情也必使后之贤者
不忘其贤始足以见新民之至善故先言贤其贤而后言亲其亲能使后民不忘其利怀利犹小民之常
情也必使后之民不忘其乐始足以见新民之至善故先言乐其乐而后言利其利平天下一章不过好
恶与义利两端而已我能好民之所好故后之民犹乐我之乐我能利民以为利故后之民犹利我之利
不特民不敢忘而民自不能忘此人心天理之真也明明德是自明我之天新民是使民自明其天至善
而没世不忘人心之天自有感于吾心之天天者何当然之则是也)此两节咏叹淫泆
其味深长当熟玩之(语录淇澳言明德而可以新民以见明德之极功烈文因言非
独一时民不能忘而后世亦不能忘以见新民之极功○一章主意只是说所以止于至善工夫为下不
不忘其贤始足以见新民之至善故先言贤其贤而后言亲其亲能使后民不忘其利怀利犹小民之常
情也必使后之民不忘其乐始足以见新民之至善故先言乐其乐而后言利其利平天下一章不过好
恶与义利两端而已我能好民之所好故后之民犹乐我之乐我能利民以为利故后之民犹利我之利
不特民不敢忘而民自不能忘此人心天理之真也明明德是自明我之天新民是使民自明其天至善
而没世不忘人心之天自有感于吾心之天天者何当然之则是也)此两节咏叹淫泆
其味深长当熟玩之(语录淇澳言明德而可以新民以见明德之极功烈文因言非
独一时民不能忘而后世亦不能忘以见新民之极功○一章主意只是说所以止于至善工夫为下不
四书通 第 40a 页 WYG0203-0021a.png
可諠兮之语拖带说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又因此语一句引去大槩是反覆嗟咏其味深长他经
引诗或未甚切只大学引得极细密)
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饶氏曰明德新民两章释得甚略又但言
明新而不言其所以明新之方此章所释节目既详功夫又备可见篇首三句重在此一句上
○通曰此章虽言所以明新之方然所以为新民之至善者又只就明明德至善中来故上文
赞之曰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而下文即引诗以前王不忘继之○卢氏曰此章凡五节第一
节言物各有所当止之处第二节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以知止之事而言也第三节言圣人
之止无非至善以得其所止之事而言也第四节言明明德之止于至善乃至善之体所以立
引诗或未甚切只大学引得极细密)
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饶氏曰明德新民两章释得甚略又但言
明新而不言其所以明新之方此章所释节目既详功夫又备可见篇首三句重在此一句上
○通曰此章虽言所以明新之方然所以为新民之至善者又只就明明德至善中来故上文
赞之曰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而下文即引诗以前王不忘继之○卢氏曰此章凡五节第一
节言物各有所当止之处第二节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以知止之事而言也第三节言圣人
之止无非至善以得其所止之事而言也第四节言明明德之止于至善乃至善之体所以立
四书通 第 40b 页 WYG0203-0021b.png
第五节言新民之止于至善乃至善之用所以行○通曰此章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兼释
知止能得又兼八者条目其中学是致知格物之事自修是诚意正心修身之事亲其亲以至
利其利是化及于家国天下)
此章内自引淇澳诗以下旧本误在诚意章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犹人不异于人也情实也引夫子之言而言圣人能
使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辞盖我之明德既明
知止能得又兼八者条目其中学是致知格物之事自修是诚意正心修身之事亲其亲以至
利其利是化及于家国天下)
此章内自引淇澳诗以下旧本误在诚意章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犹人不异于人也情实也引夫子之言而言圣人能
使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辞盖我之明德既明
四书通 第 41a 页 WYG0203-0021c.png
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故讼不待听而自无也观
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先后矣(语录如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之衰闻子
皋至遂为之衰子皋又何曾听讼只是自有以感动人处故耳○方氏曰如虞芮二国争田入西伯境见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未见西伯皆惭而去乃以所争为閒田西伯何尝听讼致然○新安吴氏曰明德新
民故有无言之化不怒之威所以民自畏服○饶氏曰听讼末也无讼得其本也传者举轻以明重言听
讼者治民之一事亦自有本末以此见得明德新民之相为本末也决矣○通曰易讼卦曰有孚窒惕政
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相应盖有孚是有实者无情是无实者使无实者不得尽其辞则有实者不至于
窒便是使民无讼然欲使民无讼本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又本于大畏民志大畏
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先后矣(语录如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之衰闻子
皋至遂为之衰子皋又何曾听讼只是自有以感动人处故耳○方氏曰如虞芮二国争田入西伯境见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未见西伯皆惭而去乃以所争为閒田西伯何尝听讼致然○新安吴氏曰明德新
民故有无言之化不怒之威所以民自畏服○饶氏曰听讼末也无讼得其本也传者举轻以明重言听
讼者治民之一事亦自有本末以此见得明德新民之相为本末也决矣○通曰易讼卦曰有孚窒惕政
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相应盖有孚是有实者无情是无实者使无实者不得尽其辞则有实者不至于
窒便是使民无讼然欲使民无讼本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又本于大畏民志大畏
四书通 第 41b 页 WYG0203-0021d.png
民志又本于明明德今不曰明德为本而但曰此谓知本盖此未足以尽明德新民之本末姑举此言亦
可谓之知本也章句曰观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先后矣隐然自有此意)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此章旧本误在止于信下
此谓知本
程子曰衍文也
此谓知之至也
此句之上别有阙文此特其结语尔
可谓之知本也章句曰观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先后矣隐然自有此意)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此章旧本误在止于信下
此谓知本
程子曰衍文也
此谓知之至也
此句之上别有阙文此特其结语尔
四书通 第 42a 页 WYG0203-0022a.png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
此章旧本通下章误在经文之下
閒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
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
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
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程子曰致尽也格至也凡有一物必
有一理穷而至之所谓格物者也然而格物亦非一端或读书讲明道义或论古今人物而别
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否皆穷理也○通曰补传此一节意盖本诸此○王氏曰三句
此章旧本通下章误在经文之下
閒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
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
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
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程子曰致尽也格至也凡有一物必
有一理穷而至之所谓格物者也然而格物亦非一端或读书讲明道义或论古今人物而别
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否皆穷理也○通曰补传此一节意盖本诸此○王氏曰三句
四书通 第 42b 页 WYG0203-0022b.png
或字是格物大纲领后面许多道理尽在其中可见条理之密○通曰人心之灵莫不有知此
知字是良知之知得于天性理有未穷知有不尽此知字是致知之知得于学力经不曰欲致
其知者先格其物独变文曰致知在格物格即是致不格未见其至欲致其知舍格物非所以
为知)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
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程子
曰学莫先于致知○又曰诚敬固不可以不勉然天下之理不先知之亦未有能勉以行之者
也○通曰补传所谓大学始教意盖本诸此朱子尝曰此两条皆言格物致知所当先而不可
后之意○程子曰格物非欲尽穷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至于言孝则当
知字是良知之知得于天性理有未穷知有不尽此知字是致知之知得于学力经不曰欲致
其知者先格其物独变文曰致知在格物格即是致不格未见其至欲致其知舍格物非所以
为知)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
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程子
曰学莫先于致知○又曰诚敬固不可以不勉然天下之理不先知之亦未有能勉以行之者
也○通曰补传所谓大学始教意盖本诸此朱子尝曰此两条皆言格物致知所当先而不可
后之意○程子曰格物非欲尽穷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至于言孝则当
四书通 第 43a 页 WYG0203-0022c.png
求其所以为孝者如何若一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或先其易者或先其难者各随人浅深
譬如千蹊万径皆可以适国但得一道而入则可以类推而通其馀矣盖万物各具一理而万
理同出一原此所以可推而无不通也又曰物必有理皆所当穷若天地之所以高深鬼神之
所以幽显是也若曰天吾知其高而已矣地吾知其深而已矣则是已然之辞又何理之可穷
哉○又曰如欲为孝则当知所以为孝之道如何而为奉养之宜如何而为温凊之节莫不穷
究然后能之非独守夫孝之一字而可得也○又曰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晓此合内外之道也
语其大天地之所以高厚语其小至一物之所以然皆学者所宜致思也或曰先求之四端可
乎曰求之性情固切于身然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通曰补传所谓必使学者即凡
譬如千蹊万径皆可以适国但得一道而入则可以类推而通其馀矣盖万物各具一理而万
理同出一原此所以可推而无不通也又曰物必有理皆所当穷若天地之所以高深鬼神之
所以幽显是也若曰天吾知其高而已矣地吾知其深而已矣则是已然之辞又何理之可穷
哉○又曰如欲为孝则当知所以为孝之道如何而为奉养之宜如何而为温凊之节莫不穷
究然后能之非独守夫孝之一字而可得也○又曰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晓此合内外之道也
语其大天地之所以高厚语其小至一物之所以然皆学者所宜致思也或曰先求之四端可
乎曰求之性情固切于身然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通曰补传所谓必使学者即凡
四书通 第 43b 页 WYG0203-0022d.png
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意盖本诸此○卢氏曰万事万物皆
具一理而万事万物之理同出一原各具一理皆吾明德之妙用同出一原乃吾明德之本体
格物者即事即物以明吾明德欲其全体大用贯通透澈而极处无不到也然物理莫大于天
地莫妙于鬼神事理莫大于孝亦莫先于孝故上条以天地鬼神言下条以孝言○通曰补传
此语含三意一谓人自幼即知爱亲敬兄是其已知者得于天性今入大学即加学问即其已
知者推而极之一谓小学收放心养德性其为学已略有所知今必使之即夫事物之中因其
所知推究各至其极一谓大学用力之方旦所已知者晚益穷之昨日已知者今日益穷之)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程子曰今日格一物
具一理而万事万物之理同出一原各具一理皆吾明德之妙用同出一原乃吾明德之本体
格物者即事即物以明吾明德欲其全体大用贯通透澈而极处无不到也然物理莫大于天
地莫妙于鬼神事理莫大于孝亦莫先于孝故上条以天地鬼神言下条以孝言○通曰补传
此语含三意一谓人自幼即知爱亲敬兄是其已知者得于天性今入大学即加学问即其已
知者推而极之一谓小学收放心养德性其为学已略有所知今必使之即夫事物之中因其
所知推究各至其极一谓大学用力之方旦所已知者晚益穷之昨日已知者今日益穷之)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程子曰今日格一物
四书通 第 44a 页 WYG0203-0023a.png
明日又格一物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尔○又曰一身之中以至万物之理理会得多
自当豁然有个觉处○又曰穷理者非谓必尽穷天下之理又非谓止穷得一理便到但积累
多后自当脱然有悟处○通曰补传此一节意盖本诸此○王氏曰此三条皆要工夫多积自
能贯通觉悟却自是三样第一是渐渐格第二是合内外格第三是不泛不陋格)则众
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
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程子曰致知之要当知至
善之所在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之类若不务此而徒欲泛然以观万物之理则吾恐其如大
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也○又曰格物莫若察之于身其得之尤切○通曰补传表里精
自当豁然有个觉处○又曰穷理者非谓必尽穷天下之理又非谓止穷得一理便到但积累
多后自当脱然有悟处○通曰补传此一节意盖本诸此○王氏曰此三条皆要工夫多积自
能贯通觉悟却自是三样第一是渐渐格第二是合内外格第三是不泛不陋格)则众
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
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程子曰致知之要当知至
善之所在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之类若不务此而徒欲泛然以观万物之理则吾恐其如大
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也○又曰格物莫若察之于身其得之尤切○通曰补传表里精
四书通 第 44b 页 WYG0203-0023b.png
粗之说意盖取诸此○饶氏曰自表而里自粗而精然里之中又有里精之中又有至精透得
一重又有一重且如为子必孝为臣必忠显然易见所谓表也然所以为孝所以为忠则非忠
孝一言之所能尽且以孝言之如居致敬养致乐病致忧丧致哀祭致严皆是孝里面节目所
谓里也然所谓居致敬者又若何而致敬如进退周旋慎斋升降出入揖逊不敢哕噫嚏咳不
敢欠伸跛倚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之类皆是致敬中之节文如此则居致敬又是表其间节文
之精微曲折又是里也然此特敬之见于外者然耳至于洞洞属属如执玉奉盈而弗胜以至
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则又是那节文里面骨髓须是格之又格以至于无可格方是极处精粗
亦然如养亲一也而有所谓养口体养志口体虽是粗然粗中亦有精养志虽是精然精中更
一重又有一重且如为子必孝为臣必忠显然易见所谓表也然所以为孝所以为忠则非忠
孝一言之所能尽且以孝言之如居致敬养致乐病致忧丧致哀祭致严皆是孝里面节目所
谓里也然所谓居致敬者又若何而致敬如进退周旋慎斋升降出入揖逊不敢哕噫嚏咳不
敢欠伸跛倚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之类皆是致敬中之节文如此则居致敬又是表其间节文
之精微曲折又是里也然此特敬之见于外者然耳至于洞洞属属如执玉奉盈而弗胜以至
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则又是那节文里面骨髓须是格之又格以至于无可格方是极处精粗
亦然如养亲一也而有所谓养口体养志口体虽是粗然粗中亦有精养志虽是精然精中更
四书通 第 45a 页 WYG0203-0023c.png
有粗须是表里精粗无不到方为格物○又曰具众理是全体应万事是大用○王氏曰上数
条是推开去用工此两条是收归来用工皆随人偏处教他○通曰前数条所引凡物各自有
表里精粗此两条盖谓徒知泛然观万物之理而不知反诸吾身者之尤切则又自是格其表而
不能格其里格其粗而不能格其精也○右程子之说凡十二条皆是格致功夫补传一一取
诸此)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
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好恶上字皆去声谦读若慊苦劫反)
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语录诚意者行之始○饶氏曰六经中只说诚无
条是推开去用工此两条是收归来用工皆随人偏处教他○通曰前数条所引凡物各自有
表里精粗此两条盖谓徒知泛然观万物之理而不知反诸吾身者之尤切则又自是格其表而
不能格其里格其粗而不能格其精也○右程子之说凡十二条皆是格致功夫补传一一取
诸此)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
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好恶上字皆去声谦读若慊苦劫反)
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语录诚意者行之始○饶氏曰六经中只说诚无
四书通 第 45b 页 WYG0203-0023d.png
诚意字诚意正心修身不是三事颜子问仁夫子告以非礼勿视听言动紧要在四个勿字上仁属心视听言动
属身勿与不勿属意若能勿时则身之视听言动便合礼而心之仁即存以此见心之正不正身之修不
修只在意之诚不诚所以中庸孟子只说诚身便贯了诚意正心修身此章虽专释诚意而所以正心修
身之要实在于此故下二章第言心不正身不修之害而不言所以治病之方以具于此章故也○通曰
大学条目有八仅作六传格物致知尔者实是一事故统作一传自正心以下五者功夫次第相接故统
作四传惟诚意独作一传然章句谓诚意者自修之首亦已兼正心修身而言矣章末曰润身曰心广提
出身与心二字意可见矣)毋者禁止之辞自欺云者知为善以去
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语录自欺谓心之所发不知不觉地陷于自欺非是
属身勿与不勿属意若能勿时则身之视听言动便合礼而心之仁即存以此见心之正不正身之修不
修只在意之诚不诚所以中庸孟子只说诚身便贯了诚意正心修身此章虽专释诚意而所以正心修
身之要实在于此故下二章第言心不正身不修之害而不言所以治病之方以具于此章故也○通曰
大学条目有八仅作六传格物致知尔者实是一事故统作一传自正心以下五者功夫次第相接故统
作四传惟诚意独作一传然章句谓诚意者自修之首亦已兼正心修身而言矣章末曰润身曰心广提
出身与心二字意可见矣)毋者禁止之辞自欺云者知为善以去
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语录自欺谓心之所发不知不觉地陷于自欺非是
四书通 第 46a 页 WYG0203-0024a.png
阴有心于为恶而诈于为善以自欺也如有九分义理杂了一分私意九分好善恶恶一分不好不恶便
是自欺到得厌然掩著之时又其甚者○十分为善有一分不好底意潜发于其间这个却是实前面善
意却是虚矣如见孺子八井救之是好意其问有些要誉底意以杂之前面好底都成虚了○方氏曰问
自欺是阳善阴恶否曰此则欺之甚者自欺只在隐微之间吾心非不欲为善去恶而别有一心在里拗
之不使之表里如一是以恶恶不实为善不勇凡外是而中非或始勤而终怠或有所为而为之或九分
为善尚有一分苟且之心皆不实而自欺也岂待阳为善阴为恶而后谓之自欺邪欺人乃欺之甚者到
欺人恶己大○永嘉陈氏曰才萌欺心便落小人旋涡中可畏之甚○通曰毋自欺三字是释诚意二字
自字与意字相应欺字与诚字相反)谦快也足也(语录自谦之谦大意与孟子行有不慊相
是自欺到得厌然掩著之时又其甚者○十分为善有一分不好底意潜发于其间这个却是实前面善
意却是虚矣如见孺子八井救之是好意其问有些要誉底意以杂之前面好底都成虚了○方氏曰问
自欺是阳善阴恶否曰此则欺之甚者自欺只在隐微之间吾心非不欲为善去恶而别有一心在里拗
之不使之表里如一是以恶恶不实为善不勇凡外是而中非或始勤而终怠或有所为而为之或九分
为善尚有一分苟且之心皆不实而自欺也岂待阳为善阴为恶而后谓之自欺邪欺人乃欺之甚者到
欺人恶己大○永嘉陈氏曰才萌欺心便落小人旋涡中可畏之甚○通曰毋自欺三字是释诚意二字
自字与意字相应欺字与诚字相反)谦快也足也(语录自谦之谦大意与孟子行有不慊相
四书通 第 46b 页 WYG0203-0024b.png
类孟子训满足意多大学训快意多○此之谓自慊谓好好色恶恶臭只此便是慊是合下好恶时便要
自慊了非是做得善了方能自慊也自慊正与自欺相对○所谓诚其意便是要毋自欺非是诚其意了
方能不自欺也所谓不自欺而自慊者只是要自快足我之志愿不是要为他人也诚与不诚自慊与自
欺只争毫发之间尔又曰自慊则一自欺则二○真氏曰自谦是为己言己之所以为善者乃是我合当
如此若不为善则此心自不快足自不能安非是为他人而为善也自欺是为人本无实意为善但外面
假借以欺人欲人称好而已殊不知人心之灵昭如日月何可欺也只是自欺而已○通曰君子小人之
所以分只在自欺与自慊上两自字与自修之自相应自欺者诚之反自修者不可如此自慊者诚之充
自修者必欲如此)独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也(饶氏曰独
自慊了非是做得善了方能自慊也自慊正与自欺相对○所谓诚其意便是要毋自欺非是诚其意了
方能不自欺也所谓不自欺而自慊者只是要自快足我之志愿不是要为他人也诚与不诚自慊与自
欺只争毫发之间尔又曰自慊则一自欺则二○真氏曰自谦是为己言己之所以为善者乃是我合当
如此若不为善则此心自不快足自不能安非是为他人而为善也自欺是为人本无实意为善但外面
假借以欺人欲人称好而已殊不知人心之灵昭如日月何可欺也只是自欺而已○通曰君子小人之
所以分只在自欺与自慊上两自字与自修之自相应自欺者诚之反自修者不可如此自慊者诚之充
自修者必欲如此)独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也(饶氏曰独
四书通 第 47a 页 WYG0203-0024c.png
字不是专指暗室屋漏处故程子于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处言慎独亦不是专指念虑初萌时
故程子于洒扫应对时言慎独盖出门使民洒扫应对事也所以主此事者意也事形于外固众人之所
共见意存其中则己之所独知故谓之独意与事相为终始意之萌事之始也意之尽事之终也自始至
终皆当致谨岂特慎之于念虑方萌之时而已哉中庸云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正此之谓也○通曰
此独字便是自字便是意字所以中庸论诚首尾言慎独此章论诚意亦两言慎独)言欲自修
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
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
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
故程子于洒扫应对时言慎独盖出门使民洒扫应对事也所以主此事者意也事形于外固众人之所
共见意存其中则己之所独知故谓之独意与事相为终始意之萌事之始也意之尽事之终也自始至
终皆当致谨岂特慎之于念虑方萌之时而已哉中庸云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正此之谓也○通曰
此独字便是自字便是意字所以中庸论诚首尾言慎独此章论诚意亦两言慎独)言欲自修
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
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
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
四书通 第 47b 页 WYG0203-0024d.png
为人也(通曰章句曰不可苟且徇外而为人盖知善之当为而为善有未尽曰且如此知恶之当
去而为恶犹未忘曰吾且为之才萌且之一字便是自欺便不是诚)然其实与不实盖
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
审其几焉(语录几者动之微是欲动未动之间便有善恶便须就这处理会若到发出处更怎
生奈何得○方氏曰问几是已发未发曰说几时便不是未发几正是那欲发未发时当于此省察之以
致其慎使教自慊莫教自欺○饶氏曰此章用功之要只在慎独于显然处致谨未必果出于诚若能于
独处致谨方是诚意○通曰愚按章句此章屡改视初本大异盖朱子获麟之笔也中庸释慎独曰迹虽
未形而几则已动于此则初本曰慊与不慊其几甚微末乃改之曰必慎之于此以审其几焉其于几字
去而为恶犹未忘曰吾且为之才萌且之一字便是自欺便不是诚)然其实与不实盖
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
审其几焉(语录几者动之微是欲动未动之间便有善恶便须就这处理会若到发出处更怎
生奈何得○方氏曰问几是已发未发曰说几时便不是未发几正是那欲发未发时当于此省察之以
致其慎使教自慊莫教自欺○饶氏曰此章用功之要只在慎独于显然处致谨未必果出于诚若能于
独处致谨方是诚意○通曰愚按章句此章屡改视初本大异盖朱子获麟之笔也中庸释慎独曰迹虽
未形而几则已动于此则初本曰慊与不慊其几甚微末乃改之曰必慎之于此以审其几焉其于几字
四书通 第 48a 页 WYG0203-0025a.png
独不改者周子通书言诚必言几况意者吾心动而未形之几审其几即所以诚其意几之不审其意即
堕于自欺而不自慊矣)
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
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閒音闲厌郑氏读为黡)
閒居独处也厌然消沮闭藏之貌此言小人阴为不
善而阳欲掩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
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掩其恶而卒不
堕于自欺而不自慊矣)
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
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閒音闲厌郑氏读为黡)
閒居独处也厌然消沮闭藏之貌此言小人阴为不
善而阳欲掩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
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掩其恶而卒不
四书通 第 48b 页 WYG0203-0025b.png
可掩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语录小人
閒居为不善是诚心为不善也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是为善不诚也○今人当独处时此心非是不诚只
是不奈他何今人在静处非是此心要驰骛但把他不住此已是两般意思至如见君子而后厌然诈善
时已是第二番罪过了○此一段便是自欺底只反说閒居为不善便是恶恶不如恶恶臭见君子而后
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便是好善不如好好色若只如此看此一篇之义贴实平易坦然无许多屈曲
○饶氏曰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是即其厌然处见之厌然与心广体胖为对厌然是小人为恶之验
心广体胖是君子为善之验又曰诚于中形于外此诚字是兼善恶说)此君子所以重
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语录上云必慎其独者欲其自慊也下云必慎其独者防
閒居为不善是诚心为不善也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是为善不诚也○今人当独处时此心非是不诚只
是不奈他何今人在静处非是此心要驰骛但把他不住此已是两般意思至如见君子而后厌然诈善
时已是第二番罪过了○此一段便是自欺底只反说閒居为不善便是恶恶不如恶恶臭见君子而后
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便是好善不如好好色若只如此看此一篇之义贴实平易坦然无许多屈曲
○饶氏曰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是即其厌然处见之厌然与心广体胖为对厌然是小人为恶之验
心广体胖是君子为善之验又曰诚于中形于外此诚字是兼善恶说)此君子所以重
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语录上云必慎其独者欲其自慊也下云必慎其独者防
四书通 第 49a 页 WYG0203-0025c.png
其自欺也○金氏曰前慎独专言所念之独后慎独兼言所处之独○卢氏曰上节言慎独以实于为善
去恶者而言此节再言慎独以善之不可诈恶之不可掩者而言读上节固当直下承当读此节尤当痛
自警省○通曰前章说致知格物未便分君子小人此章分别君子小人甚严盖诚意者善恶之关过得
此关方是君子过不得此关犹是小人传末章长国家而务财用之小人即此閒居为不善之小人也意
稍不诚已害自家心术他日用之为天下国家害也必矣章句前段说君子则曰实用其力以禁止其自
欺此段说小人则曰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细玩实用其力四字只是释毋之一字毋者禁止之辞他人
如何能禁止自家心者我之心须我禁止始得畏屋漏如畏官庭出门阈如严宾师念头起处人所不知
便如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庶乎可不陷于小人尔一毋字三必字皆是实用其力才说且之一字便是不
去恶者而言此节再言慎独以善之不可诈恶之不可掩者而言读上节固当直下承当读此节尤当痛
自警省○通曰前章说致知格物未便分君子小人此章分别君子小人甚严盖诚意者善恶之关过得
此关方是君子过不得此关犹是小人传末章长国家而务财用之小人即此閒居为不善之小人也意
稍不诚已害自家心术他日用之为天下国家害也必矣章句前段说君子则曰实用其力以禁止其自
欺此段说小人则曰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细玩实用其力四字只是释毋之一字毋者禁止之辞他人
如何能禁止自家心者我之心须我禁止始得畏屋漏如畏官庭出门阈如严宾师念头起处人所不知
便如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庶乎可不陷于小人尔一毋字三必字皆是实用其力才说且之一字便是不
四书通 第 49b 页 WYG0203-0025d.png
能实用其力)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引此以明上文之意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
可掩如此可畏之甚也(语录人虽不知而我已自知自是甚可惶恐了其与十目
所视十手所指何异○此是承上文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底意不可道是人不知人晓然共见如此○
卢氏曰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即十目十手之地故为善于独者不求人知而人自知之为不善于
独者惟恐人知而人举知之曾子所以战战兢兢直至启手足而后已者此也孔门相传之心法在乎此
大学之书所以作也○通曰子思中庸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盖本诸此上文独字即是隐微此所谓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引此以明上文之意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
可掩如此可畏之甚也(语录人虽不知而我已自知自是甚可惶恐了其与十目
所视十手所指何异○此是承上文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底意不可道是人不知人晓然共见如此○
卢氏曰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即十目十手之地故为善于独者不求人知而人自知之为不善于
独者惟恐人知而人举知之曾子所以战战兢兢直至启手足而后已者此也孔门相传之心法在乎此
大学之书所以作也○通曰子思中庸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盖本诸此上文独字即是隐微此所谓
四书通 第 50a 页 WYG0203-0026a.png
十目十手即是莫见莫显)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胖步丹反)
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
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
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语录
心本是润大㡳物事只是因愧怍了便卑狭所以体不能得舒○问心广体胖只是乐伊川云这里着乐
字不得如何曰是不胜其乐○伊川问和靖近日看大学工夫如何和靖曰只看得心广体胖处意思好
伊川曰如何见得好但长吟心广体胖一句而已看他一似瞒人然和靖不是瞒人底人○十目所视十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胖步丹反)
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
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
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语录
心本是润大㡳物事只是因愧怍了便卑狭所以体不能得舒○问心广体胖只是乐伊川云这里着乐
字不得如何曰是不胜其乐○伊川问和靖近日看大学工夫如何和靖曰只看得心广体胖处意思好
伊川曰如何见得好但长吟心广体胖一句而已看他一似瞒人然和靖不是瞒人底人○十目所视十
四书通 第 50b 页 WYG0203-0026b.png
手所指言小人閒居为不善其不善形于外者不可掩如此德润身心广体胖言君子慎独其善之形于
外者效验如此○毋自欺是诚意自慊是意诚小人閒居以下是形容自欺之情状心广体胖是形容自
慊之效验○方氏曰上言小人之诚中形外此言君子之诚中形外○金氏曰小人閒居为不善至其严
乎自欺败露之可畏德润身心广体胖自慊快足之可乐○龙泉叶氏曰富润屋德润身由毫末之微积而
至于不可掩之效润字当细玩○饶氏曰心不正何以能广身不修何以能胖心广体胖即是心正身修
之验然而所以心广体胖只在于诚其意以此见诚意正心为修身之要○又曰此章乃大学一篇紧要
处传者于此章说得极痛切始言慎独诚意之方也中言小人不慎独所以为戒也终言诚意之效又所
以为劝也○通曰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是譬喻诚意富润屋是譬喻意诚之验心广体胖心非骤然而广
外者效验如此○毋自欺是诚意自慊是意诚小人閒居以下是形容自欺之情状心广体胖是形容自
慊之效验○方氏曰上言小人之诚中形外此言君子之诚中形外○金氏曰小人閒居为不善至其严
乎自欺败露之可畏德润身心广体胖自慊快足之可乐○龙泉叶氏曰富润屋德润身由毫末之微积而
至于不可掩之效润字当细玩○饶氏曰心不正何以能广身不修何以能胖心广体胖即是心正身修
之验然而所以心广体胖只在于诚其意以此见诚意正心为修身之要○又曰此章乃大学一篇紧要
处传者于此章说得极痛切始言慎独诚意之方也中言小人不慎独所以为戒也终言诚意之效又所
以为劝也○通曰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是譬喻诚意富润屋是譬喻意诚之验心广体胖心非骤然而广
四书通 第 51a 页 WYG0203-0026c.png
也富润德润润由于积亦非骤然而润也盖明德即是吾之本心明德自具全体大用本自广大特为气
禀所拘物欲所蔽尔知既至则无一毫之不明而气禀不得以拘之意既诚则无一息之不明而物欲不
得以蔽之所以其心之广者固存也张子曰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心本无外须臾之顷毫发之微少
有间断便是有外便是不广愚尝谓孟子说浩气处与此章意合不自欺则自反而缩自欺则自反而不
缩厌然即是气馁心广体胖即是浩然之气)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经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又曰知至而后意
诚盖心体之明有所未尽则其所发必有不
禀所拘物欲所蔽尔知既至则无一毫之不明而气禀不得以拘之意既诚则无一息之不明而物欲不
得以蔽之所以其心之广者固存也张子曰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心本无外须臾之顷毫发之微少
有间断便是有外便是不广愚尝谓孟子说浩气处与此章意合不自欺则自反而缩自欺则自反而不
缩厌然即是气馁心广体胖即是浩然之气)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经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又曰知至而后意
诚盖心体之明有所未尽则其所发必有不
四书通 第 51b 页 WYG0203-0026d.png
能实用其力而苟焉以自欺者然或已明而
不谨乎此则其所明又非已有而无以为进
德之基故此章之指必承上章而通考之然
后有以见其用力之始终其序不可乱而功
不可阙如此云(语录自古无放心底圣贤惟圣罔念作狂一毫少不谨惧
则固已堕于意欲之私矣此圣人之教人彻上彻下不出一敬字也盖知至而后意诚则
知至之后意已诚矣犹恐隐微之间有所不实又必提掇而谨之使无毫发妄驰则表里
隐显无一不实而自快慊也○金氏曰大学诸章之传首辞结语皆以序言自正心以上
不谨乎此则其所明又非已有而无以为进
德之基故此章之指必承上章而通考之然
后有以见其用力之始终其序不可乱而功
不可阙如此云(语录自古无放心底圣贤惟圣罔念作狂一毫少不谨惧
则固已堕于意欲之私矣此圣人之教人彻上彻下不出一敬字也盖知至而后意诚则
知至之后意已诚矣犹恐隐微之间有所不实又必提掇而谨之使无毫发妄驰则表里
隐显无一不实而自快慊也○金氏曰大学诸章之传首辞结语皆以序言自正心以上
四书通 第 52a 页 WYG0203-0027a.png
独不以序言盖心身家国天下各是一节之事而致知诚意二者同为心上之事心统知
意者也知者心之知意者心之发也若自致知而推其序以至诚意自诚意而推其序以
至正心则是一心之中又自截作三节而心上工夫却自分成三次岂其理邪圣贤于此
皆以序言于经而独不以序言于传盖经言工夫次第之大纲而传明工夫端绪之一致
经传固互相发也)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
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
不得其正(忿弗粉反懥敕值反好乐并去声)
意者也知者心之知意者心之发也若自致知而推其序以至诚意自诚意而推其序以
至正心则是一心之中又自截作三节而心上工夫却自分成三次岂其理邪圣贤于此
皆以序言于经而独不以序言于传盖经言工夫次第之大纲而传明工夫端绪之一致
经传固互相发也)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
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
不得其正(忿弗粉反懥敕值反好乐并去声)
四书通 第 52b 页 WYG0203-0027b.png
程子曰身有之身当作心○忿懥怒也(饶氏曰忿者怒之甚懥者
怒之留)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一有
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
失其正矣(语录四者人不能无只是不要他留滞而不去只要从无处发出则此心便虚不可
先有在心下如谓有所则是被他为主于内心反为他动也○金氏曰传文一则曰有所二则曰有所即
有所之辞则是心之所主者在此其失也固矣忿而曰忿懥惧而曰恐惧好而曰好乐忧而曰忧患即其
重叠之辞则是情之所胜者至此其滞也深矣夫以心于此而失之固情胜至此而滞之深则此心能得
其正乎○真氏曰或问大学不要先有恐惧中庸却要恐惧何也曰中庸只是未形之时常常持敬令心
怒之留)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一有
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
失其正矣(语录四者人不能无只是不要他留滞而不去只要从无处发出则此心便虚不可
先有在心下如谓有所则是被他为主于内心反为他动也○金氏曰传文一则曰有所二则曰有所即
有所之辞则是心之所主者在此其失也固矣忿而曰忿懥惧而曰恐惧好而曰好乐忧而曰忧患即其
重叠之辞则是情之所胜者至此其滞也深矣夫以心于此而失之固情胜至此而滞之深则此心能得
其正乎○真氏曰或问大学不要先有恐惧中庸却要恐惧何也曰中庸只是未形之时常常持敬令心
四书通 第 53a 页 WYG0203-0027c.png
不昏昧而已大学之恐惧却是俗语恐怖之类自与中庸有异○通曰心之体无不正所谓正心者正其
心之用尔在正其心此正字是说直内之功夫盖谓心之用或有不正不可不敬以直之也不得其正此
正字是说直内之本体盖谓心之本体无不正而人自失之也曰正其曰其正自分体用心体本如太虚
或景星庆云或烈风雷雨而太虚自若人之一心宁无喜怒忧惧然可怒则怒怒过不留可喜则喜喜已
而休喜怒忧惧皆在物而不在我我虽日与物接而不物于物此所以能全其本体之虚或疑中庸首章
先存养而后言省察末章先省察而后言存养大学诚意言省察独欠存养殊不知此章正自有存养功
夫喜怒哀惧之未发也不可先有期待之心其将发也不可一有偏系之心其已发也不可犹有留滞之
心事之方来念之方萌是省察时节前念已过后事未来又是存养时节存养者存此心本体之正省察
心之用尔在正其心此正字是说直内之功夫盖谓心之用或有不正不可不敬以直之也不得其正此
正字是说直内之本体盖谓心之本体无不正而人自失之也曰正其曰其正自分体用心体本如太虚
或景星庆云或烈风雷雨而太虚自若人之一心宁无喜怒忧惧然可怒则怒怒过不留可喜则喜喜已
而休喜怒忧惧皆在物而不在我我虽日与物接而不物于物此所以能全其本体之虚或疑中庸首章
先存养而后言省察末章先省察而后言存养大学诚意言省察独欠存养殊不知此章正自有存养功
夫喜怒哀惧之未发也不可先有期待之心其将发也不可一有偏系之心其已发也不可犹有留滞之
心事之方来念之方萌是省察时节前念已过后事未来又是存养时节存养者存此心本体之正省察
四书通 第 53b 页 WYG0203-0027d.png
者惟恐此心之用或失之不正也宜仔细看章句三察字并四存字)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
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语录心若不存一身便无
所主宰常炯炯在此则四体不待羁束而自入规矩○敬是常要此心在这里直是直上直下无纤毫委
曲○饶氏曰此因上言心之不得其正而以心不在明心不正之害言心者身之所主心之所向不在于
是则目虽视之而不见其色耳虽听之而不闻其声口虽食之而不知其味以此观之心之所发苟失其
正亦何以为检身之本而使视听言动之各当其则哉此修身之所以在正其心也○方氏曰上一节说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
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语录心若不存一身便无
所主宰常炯炯在此则四体不待羁束而自入规矩○敬是常要此心在这里直是直上直下无纤毫委
曲○饶氏曰此因上言心之不得其正而以心不在明心不正之害言心者身之所主心之所向不在于
是则目虽视之而不见其色耳虽听之而不闻其声口虽食之而不知其味以此观之心之所发苟失其
正亦何以为检身之本而使视听言动之各当其则哉此修身之所以在正其心也○方氏曰上一节说
四书通 第 54a 页 WYG0203-0028a.png
有心者之病此一节说无心者之病上一节说心不可有所主此一节说心不可以无所主不可有者私
主也不可无者存主也心在则群妄自然退听心若不存一身便无所主宰然则中虚而有主宰者正心
之药方也○通曰心不在只是不敬故章句提出敬之一字然独于正心章言之者知者心之知觉非敬
无以为致知之要意者心之萌动非敬无以为诚意之方意既诚矣又密察此心之存否而敬以直之由
是而修己安人安百姓孰有不本于此心之敬者朱子曰敬者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故于此深
致意焉)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主也不可无者存主也心在则群妄自然退听心若不存一身便无所主宰然则中虚而有主宰者正心
之药方也○通曰心不在只是不敬故章句提出敬之一字然独于正心章言之者知者心之知觉非敬
无以为致知之要意者心之萌动非敬无以为诚意之方意既诚矣又密察此心之存否而敬以直之由
是而修己安人安百姓孰有不本于此心之敬者朱子曰敬者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故于此深
致意焉)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四书通 第 54b 页 WYG0203-0028b.png
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而
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然或但
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则又无以
直内而修身也(语录诚意时节正是分辨善恶最紧要着力所以重复说
必慎其独若打得这关过已是煞好了到正心又怕于好上会偏去如水相似那时节已
是淘去了浊十分清了又怕于清里面有波浪动荡处○若是意未诚时只是一个虚伪
无实之人更问甚心之正与不正惟是意已诚实然后方可见得忿懥恐惧好乐忧患有
偏重处便随而正之也○何氏曰大学诚意工夫最大到正心章不过说平时存养工夫
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然或但
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则又无以
直内而修身也(语录诚意时节正是分辨善恶最紧要着力所以重复说
必慎其独若打得这关过已是煞好了到正心又怕于好上会偏去如水相似那时节已
是淘去了浊十分清了又怕于清里面有波浪动荡处○若是意未诚时只是一个虚伪
无实之人更问甚心之正与不正惟是意已诚实然后方可见得忿懥恐惧好乐忧患有
偏重处便随而正之也○何氏曰大学诚意工夫最大到正心章不过说平时存养工夫
四书通 第 55a 页 WYG0203-0028c.png
尔○通曰或问诚意则心之所发已无不实又何假于正心之功曰意欲实而心本虚实
其意则好恶不差于方发之初虚其心则喜怒不留于已发之后)
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
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
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天下鲜矣(辟读为僻恶而之恶敖好并去声鲜上声)
人谓众人(通曰本章有二人字章句曰众人又曰常人读者便当警省众人常人情之所向必
其意则好恶不差于方发之初虚其心则喜怒不留于已发之后)
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
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
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天下鲜矣(辟读为僻恶而之恶敖好并去声鲜上声)
人谓众人(通曰本章有二人字章句曰众人又曰常人读者便当警省众人常人情之所向必
四书通 第 55b 页 WYG0203-0028d.png
有所偏吾之身可以众人常人之身自待乎)之犹于也辟犹偏也(语录古注辟音
譬似窒碍不通之其所敖惰而辟焉非美事如何譬得故今只是僻字便通况此篇自有僻字辟则为天
下僇是也○金氏曰上章四者之病皆曰有所是于心上失之也此章五者之僻皆曰之其是向事上失
之也○通曰此一辟字旧皆读作譬字平天下章絜字旧皆读作挈字姑举此二字言之不有章句可乎)
五者在人本有当然之则然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
加察焉则必陷于一偏而身不修矣(语录所亲爱莫如父母有当几
谏处岂可以亲爱而忘正救所畏敬莫如君父至于所当直言正谏岂可专持畏敬而不敢言○曰正心
章既说忿懥四者而修身章又说之其亲爱之类是如何曰忿懥等是心与物接时事亲爱等是身与物接
譬似窒碍不通之其所敖惰而辟焉非美事如何譬得故今只是僻字便通况此篇自有僻字辟则为天
下僇是也○金氏曰上章四者之病皆曰有所是于心上失之也此章五者之僻皆曰之其是向事上失
之也○通曰此一辟字旧皆读作譬字平天下章絜字旧皆读作挈字姑举此二字言之不有章句可乎)
五者在人本有当然之则然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
加察焉则必陷于一偏而身不修矣(语录所亲爱莫如父母有当几
谏处岂可以亲爱而忘正救所畏敬莫如君父至于所当直言正谏岂可专持畏敬而不敢言○曰正心
章既说忿懥四者而修身章又说之其亲爱之类是如何曰忿懥等是心与物接时事亲爱等是身与物接
四书通 第 56a 页 WYG0203-0029a.png
时事○熊氏曰亲爱畏敬哀矜指所爱之人而言有此三等贱恶敖惰指所恶之人而言有此二等偏于
爱则不知其人之恶偏于恶则不知其人之善○饶氏曰此只是说寻常人有此病痛似不必将敖惰做
合当有底○七章释正心不言其所以正之之道八章释修身不言其所以修之之方章句于七章以密
察言八章以加审言即慎独之谓也有所忿懥好乐而能密察是慎独以正其心也之其所亲爱贱恶而
能加审是慎独以修其身也○王氏曰前章是自外而来动于中而不察则与之俱往此章是自此之彼
徇于所向而不审则有所偏○通曰诚意章分君子小人是一正一反说到正心修身章终始皆是反说
修身章示戒尤严或疑敖惰所不当有殊不知本文人字非为君子言为众人而言也众人中固自有偏
于敖惰之人如下文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亦泛言众人多是溺爱贪得之人也两人字示戒
爱则不知其人之恶偏于恶则不知其人之善○饶氏曰此只是说寻常人有此病痛似不必将敖惰做
合当有底○七章释正心不言其所以正之之道八章释修身不言其所以修之之方章句于七章以密
察言八章以加审言即慎独之谓也有所忿懥好乐而能密察是慎独以正其心也之其所亲爱贱恶而
能加审是慎独以修其身也○王氏曰前章是自外而来动于中而不察则与之俱往此章是自此之彼
徇于所向而不审则有所偏○通曰诚意章分君子小人是一正一反说到正心修身章终始皆是反说
修身章示戒尤严或疑敖惰所不当有殊不知本文人字非为君子言为众人而言也众人中固自有偏
于敖惰之人如下文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亦泛言众人多是溺爱贪得之人也两人字示戒
四书通 第 56b 页 WYG0203-0029b.png
深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谚音彦硕叶韵
时若反)
谚俗语也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是则偏之为害
而家之所以不齐也(卢氏曰前节言身此节言家子之恶苗之硕皆就家而言○通
曰心与物接惟怒最易发而难制所以前章以忿懥先之身与事接惟爱最易偏故此章以亲爱先之至
引谚曰只是说爱之偏处人情所易偏者爱为尤甚况闺门之内义不胜恩情爱比昵之私尤所难克身
所以不修家所以不齐者其深病皆在此)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谚音彦硕叶韵
时若反)
谚俗语也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是则偏之为害
而家之所以不齐也(卢氏曰前节言身此节言家子之恶苗之硕皆就家而言○通
曰心与物接惟怒最易发而难制所以前章以忿懥先之身与事接惟爱最易偏故此章以亲爱先之至
引谚曰只是说爱之偏处人情所易偏者爱为尤甚况闺门之内义不胜恩情爱比昵之私尤所难克身
所以不修家所以不齐者其深病皆在此)
四书通 第 57a 页 WYG0203-0029c.png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钱氏曰论齐家在修身却只说身之所以不修处立辞严密极宜细玩且于齐家利害愈更深切上章四
个有所字此章五个辟字其实皆心之病但上四者止是自身里事此六者却施于人即处家之道也○
通曰凡传结语多用经文正结惟此与经文本乱而末治者否矣皆是反结盖才言身不修便见得前面
知不至意不诚心不正言不可以齐其家则见后面不可以治国平天下矣修身是明明德功夫成就处
齐家是新民开端处于此深寓警戒之意)
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
(钱氏曰论齐家在修身却只说身之所以不修处立辞严密极宜细玩且于齐家利害愈更深切上章四
个有所字此章五个辟字其实皆心之病但上四者止是自身里事此六者却施于人即处家之道也○
通曰凡传结语多用经文正结惟此与经文本乱而末治者否矣皆是反结盖才言身不修便见得前面
知不至意不诚心不正言不可以齐其家则见后面不可以治国平天下矣修身是明明德功夫成就处
齐家是新民开端处于此深寓警戒之意)
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
四书通 第 57b 页 WYG0203-0029d.png
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
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弟去声长上声)
身修则家可教矣孝弟慈所以修身而教于家者也
然而国之所以事君事长使众之道不外乎此此所
以家齐于上而教成于下也(语录孝弟慈皆是我家里做成了天下人看着
自然如此不是我推之于国○新安吴氏曰传只言治国在齐其家之意章句并修身言之推本之论也
孝弟慈体之身则为修其身行之家则为齐其家推之国则为治其国天理人伦一以贯之而已况家有
父犹国有君家有兄犹国有长家有幼犹国有众分虽殊理一也○通曰自修以上皆是学之事到齐家
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弟去声长上声)
身修则家可教矣孝弟慈所以修身而教于家者也
然而国之所以事君事长使众之道不外乎此此所
以家齐于上而教成于下也(语录孝弟慈皆是我家里做成了天下人看着
自然如此不是我推之于国○新安吴氏曰传只言治国在齐其家之意章句并修身言之推本之论也
孝弟慈体之身则为修其身行之家则为齐其家推之国则为治其国天理人伦一以贯之而已况家有
父犹国有君家有兄犹国有长家有幼犹国有众分虽殊理一也○通曰自修以上皆是学之事到齐家
四书通 第 58a 页 WYG0203-0030a.png
治国方是教之事所以此章首拈出教之一字然其所以为教者又只从身上说来孝弟慈所以修身而
教于家者也四端万善皆修身之教何独举孝弟慈言之盖从齐家上说一家之中有父母焉故曰孝有
长上焉故曰弟下有子弟仆𨽻之类故曰慈事君事长使众方从治国上说)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
子而后嫁者也(中去声)
此引书而释之又明立教之本不假强为在识其端
而推广之耳(语录如保赤子只是说慈者所以使众一句保赤子慈于家也如保赤子慈于
国也保赤子是慈如保赤子是使众这个慈是人人自然有底慈于家便能慈于国○孝弟虽人所同有
教于家者也四端万善皆修身之教何独举孝弟慈言之盖从齐家上说一家之中有父母焉故曰孝有
长上焉故曰弟下有子弟仆𨽻之类故曰慈事君事长使众方从治国上说)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
子而后嫁者也(中去声)
此引书而释之又明立教之本不假强为在识其端
而推广之耳(语录如保赤子只是说慈者所以使众一句保赤子慈于家也如保赤子慈于
国也保赤子是慈如保赤子是使众这个慈是人人自然有底慈于家便能慈于国○孝弟虽人所同有
四书通 第 58b 页 WYG0203-0030b.png
然守而不失者亦鲜惟保赤子一事罕有失之者故圣贤于此特发明夫人之易晓者以示训正与孟子
言见孺子入井之意同○心诚求之者求赤子之所欲也于民亦当求之有不能自达者此是推其慈幼
之心以使众也○此且只说动化为本未说到推上后方全是说推○北山陈氏曰长民者往往不能得
下之情盖亦视之不切于己不若慈母之心耳赤子虽有所欲不能以自言然慈母独得其所欲纵不中
亦不远此无他爱出于诚彼己不隔以心求之不待学而后能也○金氏曰此段章句旧本云此言慈幼
之心非由外得推以使众亦犹是也于本文自分明其后文公又谓此节只说动化未说推于是本章首
教字三者俱作教说不作推说改此注云立教之本不假强为在识其端而推广之耳则反成难晓而终
不免一推字今依改注细考之立教之本说孝弟慈不假强为说末有学养子而后嫁在识其端而推广
言见孺子入井之意同○心诚求之者求赤子之所欲也于民亦当求之有不能自达者此是推其慈幼
之心以使众也○此且只说动化为本未说到推上后方全是说推○北山陈氏曰长民者往往不能得
下之情盖亦视之不切于己不若慈母之心耳赤子虽有所欲不能以自言然慈母独得其所欲纵不中
亦不远此无他爱出于诚彼己不隔以心求之不待学而后能也○金氏曰此段章句旧本云此言慈幼
之心非由外得推以使众亦犹是也于本文自分明其后文公又谓此节只说动化未说推于是本章首
教字三者俱作教说不作推说改此注云立教之本不假强为在识其端而推广之耳则反成难晓而终
不免一推字今依改注细考之立教之本说孝弟慈不假强为说末有学养子而后嫁在识其端而推广
四书通 第 59a 页 WYG0203-0030c.png
之说心诚求之○通曰孝弟与慈皆人心之天独言慈而不言孝弟者世教衰孝弟或有失其天者独母
之保赤子其慈之天未尝失也大要只在心诚求之一句上母之慈出于诚而子弟之孝弟反未必皆诚
故也故举其慈之出于天者是可以触其孝弟之天矣)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
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偾音奋)
一人谓君也机发动所由也偾覆败也此言教成于
国之效(金氏曰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此古语也故以此谓二字起之定国谓之一人固总其一身
而论偾事谓之一言则不过片言之间善恶功效之难易尤为可惧也已○饶氏曰仁让是本上文孝弟
之保赤子其慈之天未尝失也大要只在心诚求之一句上母之慈出于诚而子弟之孝弟反未必皆诚
故也故举其慈之出于天者是可以触其孝弟之天矣)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
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偾音奋)
一人谓君也机发动所由也偾覆败也此言教成于
国之效(金氏曰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此古语也故以此谓二字起之定国谓之一人固总其一身
而论偾事谓之一言则不过片言之间善恶功效之难易尤为可惧也已○饶氏曰仁让是本上文孝弟
四书通 第 59b 页 WYG0203-0030d.png
而言仁属孝让属弟贪戾是本上文慈而言贪戾者慈之反也上言孝弟慈是说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底
道理此言仁让贪戾是说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底效验○通曰此一机字见得动化在此不在彼有家国
天下者每患知政不知化故此言仁让必一家如此而后一国如此不仁不让才一人如此而一国即如
此下文言仁与暴一人之身如此而天下皆如此皆是说动化之机其感应如此也但自身而家有感必
有应是为化之端自家而国而天下所应复为感是为化之大)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
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
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
道理此言仁让贪戾是说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底效验○通曰此一机字见得动化在此不在彼有家国
天下者每患知政不知化故此言仁让必一家如此而后一国如此不仁不让才一人如此而一国即如
此下文言仁与暴一人之身如此而天下皆如此皆是说动化之机其感应如此也但自身而家有感必
有应是为化之端自家而国而天下所应复为感是为化之大)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
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
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
四书通 第 60a 页 WYG0203-0031a.png
人者未之有也(好去声)
此又承上文一人定国而言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
人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方氏曰此章是如治己之
心以治人之恕絜矩章是如爱己之心以爱人之恕)皆推己以及人所谓恕也
不如是则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矣喻晓也(语录寻常
人若有诸己又何必求诸人无诸己又何必非诸人如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至于大学之说是有天下国家者势不可以不责他大抵治国禁人为恶劝人为善便是求诸人非诸人
然又须自家有诸己然后可以求人之善无诸己然后可以非人之恶○金氏曰治国者必有法制号令
此又承上文一人定国而言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
人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方氏曰此章是如治己之
心以治人之恕絜矩章是如爱己之心以爱人之恕)皆推己以及人所谓恕也
不如是则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矣喻晓也(语录寻常
人若有诸己又何必求诸人无诸己又何必非诸人如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至于大学之说是有天下国家者势不可以不责他大抵治国禁人为恶劝人为善便是求诸人非诸人
然又须自家有诸己然后可以求人之善无诸己然后可以非人之恶○金氏曰治国者必有法制号令
四书通 第 60b 页 WYG0203-0031b.png
而法制号令无非禁民为非律民以善虽桀纣之世亦所必有但其所好则不若此故民从其所好不从
其所令所以治国者在反求诸己此乃政令之本○饶氏曰将欲责人为善必先自有善于己将欲禁人
为恶必先自无恶于己推己以及人所谓恕也如其无善于己而欲责人之善有恶于己而欲禁人之恶
则是无己可推而欲及人也故曰所藏乎身不恕此章虽释家齐国治然自一人贪戾以下皆归重于人
主之身此乃极本穷原之论○治国平天下两章皆说恕此章言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
人是要人于修己上下功夫下章言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是要人于及人上下功夫
两章互相发明○金氏曰所藏乎身不恕一句读之有未莹似乎以怒为藏于身者恕字之义是自身推
出之谓非藏乎身之谓也盖藏乎身者自其尽己处言之恕者自其推己处言之所藏是指其有诸己无
其所令所以治国者在反求诸己此乃政令之本○饶氏曰将欲责人为善必先自有善于己将欲禁人
为恶必先自无恶于己推己以及人所谓恕也如其无善于己而欲责人之善有恶于己而欲禁人之恶
则是无己可推而欲及人也故曰所藏乎身不恕此章虽释家齐国治然自一人贪戾以下皆归重于人
主之身此乃极本穷原之论○治国平天下两章皆说恕此章言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
人是要人于修己上下功夫下章言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是要人于及人上下功夫
两章互相发明○金氏曰所藏乎身不恕一句读之有未莹似乎以怒为藏于身者恕字之义是自身推
出之谓非藏乎身之谓也盖藏乎身者自其尽己处言之恕者自其推己处言之所藏是指其有诸己无
四书通 第 61a 页 WYG0203-0031c.png
诸己者也恕是指其求诸人非诸人者也所藏乎身不恕谓所藏于己者未有可推以及人也未有可推
以及人则所藏乎身者可知矣所藏乎身者未可推以及人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此段大意是发明
推己及人之意然所谓尧舜帅天下以仁者以己及物也以己及物仁也所谓有诸己而求诸人无诸己
而非诸人者推己及物也推己及物恕也至所谓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者则亦以己及物者不仁
者也所谓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者则非推己及物者不恕者也当以是观之○有诸己而后求诸
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恕也所藏乎身不恕反上文也○王氏曰此以上只说家齐成教于国之效此下
方说到推字章句然后可三字是审其所推而自反张子所谓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是也○通曰天
下未尝有无忠之恕忠是在内底恕是推出在外底此一恕字人皆知其以推己之恕言不知藏乎身三字
以及人则所藏乎身者可知矣所藏乎身者未可推以及人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此段大意是发明
推己及人之意然所谓尧舜帅天下以仁者以己及物也以己及物仁也所谓有诸己而求诸人无诸己
而非诸人者推己及物也推己及物恕也至所谓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者则亦以己及物者不仁
者也所谓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者则非推己及物者不恕者也当以是观之○有诸己而后求诸
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恕也所藏乎身不恕反上文也○王氏曰此以上只说家齐成教于国之效此下
方说到推字章句然后可三字是审其所推而自反张子所谓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是也○通曰天
下未尝有无忠之恕忠是在内底恕是推出在外底此一恕字人皆知其以推己之恕言不知藏乎身三字
四书通 第 61b 页 WYG0203-0031d.png
已带尽己之忠言也此章有无二字必自诚意章说来可见天下未尝有无忠之恕况上文心诚求之即
是诚意之诚非有二也诚意者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求必得之则有诸己矣务决
去之则无诸己矣)
故治国在齐其家
通结上文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
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天平声蓁音臻)
诗周南桃夭之篇夭夭少好貌蓁蓁美盛貌兴也之
是诚意之诚非有二也诚意者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求必得之则有诸己矣务决
去之则无诸己矣)
故治国在齐其家
通结上文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
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天平声蓁音臻)
诗周南桃夭之篇夭夭少好貌蓁蓁美盛貌兴也之
四书通 第 62a 页 WYG0203-0032a.png
子犹言是子此指女子之嫁者而言也妇人谓嫁曰
归宜犹善也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小雅蓼萧篇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
法之也
诗曹风鸤鸠篇忒差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归宜犹善也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小雅蓼萧篇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
法之也
诗曹风鸤鸠篇忒差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四书通 第 62b 页 WYG0203-0032b.png
此三引诗皆以咏叹上文之事而又结之如此其味
深长最宜潜玩(北山陈氏曰古之人凡辞有尽而意无穷者多援诗以吟咏其馀意○金
氏曰三引诗见父子兄弟夫妇最齐家之大端然其首引桃夭宜家之诗继引蓼萧宜兄宜弟之词何也
天下之未易化者妇人而人情之每易失者兄弟齐家者而至于使之子之宜家兄弟之相宜则家无不
齐者矣宜乎其仪不忒而足以正是四国也○自修身而齐家自齐家而治国自治国而平天下有二道
焉一是化一是推化者自身教而动化也推者推此道而扩充之也故此一章并含两意自章首至成于
国一节是化三所以是推如保赤子继慈者使众而言一节是推一家仁以下一节是化帅天下一节是
化有诸己一节继所令反其所好而言是推三引诗是化惟化则可推惟推则皆化非化则推不行非推
深长最宜潜玩(北山陈氏曰古之人凡辞有尽而意无穷者多援诗以吟咏其馀意○金
氏曰三引诗见父子兄弟夫妇最齐家之大端然其首引桃夭宜家之诗继引蓼萧宜兄宜弟之词何也
天下之未易化者妇人而人情之每易失者兄弟齐家者而至于使之子之宜家兄弟之相宜则家无不
齐者矣宜乎其仪不忒而足以正是四国也○自修身而齐家自齐家而治国自治国而平天下有二道
焉一是化一是推化者自身教而动化也推者推此道而扩充之也故此一章并含两意自章首至成于
国一节是化三所以是推如保赤子继慈者使众而言一节是推一家仁以下一节是化帅天下一节是
化有诸己一节继所令反其所好而言是推三引诗是化惟化则可推惟推则皆化非化则推不行非推
四书通 第 63a 页 WYG0203-0032c.png
则化不周○通曰子思中庸引诗明行远自迩之意必先妻子好合而后兄弟既翕此引三诗首以妇人
之宜其家人者而继之以宜其兄弟盖家人离必起于妇人非刑于寡妻者未易至于兄弟亦未易御于
家邦也其示人以治国之在齐其家也益严矣)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
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长上
声弟去声倍与背同絜胡结反)
老老所谓老吾老也兴谓有所感发而兴起也孤者
之宜其家人者而继之以宜其兄弟盖家人离必起于妇人非刑于寡妻者未易至于兄弟亦未易御于
家邦也其示人以治国之在齐其家也益严矣)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
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长上
声弟去声倍与背同絜胡结反)
老老所谓老吾老也兴谓有所感发而兴起也孤者
四书通 第 63b 页 WYG0203-0032d.png
幼而无父之称絜度(待洛反下同)也矩所以为方也言此三
者上行下效捷于影响所谓家齐而国治也亦可以
见人心之所同而不可使有一夫之不获矣是以君
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
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语录上之人老老长长恤孤则
下之人兴孝兴弟不倍此是说上行下效到絜矩处是就政事上言若但兴起其善心而不有以使之得
遂其心则虽能兴起终亦徒然○民之感化如此可见天下之人心都一般君子既知人都有这样心所
以有絜矩之道要得人皆尽其心○不有一夫之不获者无一夫之不得此理也只是我能如此而他人
者上行下效捷于影响所谓家齐而国治也亦可以
见人心之所同而不可使有一夫之不获矣是以君
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
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语录上之人老老长长恤孤则
下之人兴孝兴弟不倍此是说上行下效到絜矩处是就政事上言若但兴起其善心而不有以使之得
遂其心则虽能兴起终亦徒然○民之感化如此可见天下之人心都一般君子既知人都有这样心所
以有絜矩之道要得人皆尽其心○不有一夫之不获者无一夫之不得此理也只是我能如此而他人
四书通 第 64a 页 WYG0203-0033a.png
不能如此则是不平矣 絜矩之说不在前数章却在治国平天下之后到此是接次成了方用得○絜
矩非是外面别有个道理只便是前面正心修身推而措之又不是其他机巧变诈权谋之说金氏曰首
三句是化絜矩是推既有以化之而兴其孝弟不倍之心必有以推之而遂其孝弟不倍之愿○推之者
莫大于从其所好勿施所恶所好在因其利所恶在夺其利○饶氏曰矩非方也乃所以为方之具也匠
人将欲为方必先度之以矩君子之欲平天下者果以何物为矩而度之哉亦推此心而已○卢氏曰矩
犹则也明德至善吾心本然之则也以此齐家絜矩于家也以此治国絜矩于国也以此平天下絜矩于
天下也絜矩之道即明明德于天下之道也○熊氏曰老老长长恤孤即上章孝弟慈三者申言之以家
齐而言也兴孝兴弟不倍以国治而言也有絜矩之道方是就平天下说治国主教化而言故但及观感
矩非是外面别有个道理只便是前面正心修身推而措之又不是其他机巧变诈权谋之说金氏曰首
三句是化絜矩是推既有以化之而兴其孝弟不倍之心必有以推之而遂其孝弟不倍之愿○推之者
莫大于从其所好勿施所恶所好在因其利所恶在夺其利○饶氏曰矩非方也乃所以为方之具也匠
人将欲为方必先度之以矩君子之欲平天下者果以何物为矩而度之哉亦推此心而已○卢氏曰矩
犹则也明德至善吾心本然之则也以此齐家絜矩于家也以此治国絜矩于国也以此平天下絜矩于
天下也絜矩之道即明明德于天下之道也○熊氏曰老老长长恤孤即上章孝弟慈三者申言之以家
齐而言也兴孝兴弟不倍以国治而言也有絜矩之道方是就平天下说治国主教化而言故但及观感
四书通 第 64b 页 WYG0203-0033b.png
兴起之事平天下主政事而言则必有所以治之之道方能使均一也○通曰此章当分为八节右第一
节言所以有絜矩之道夫子十五志学即此所谓大学志学以下分知行到末节方言不踰矩是生知安
行之极致格物而下亦分知行到末章方言絜矩是致知力行之极功矩者何人心天理当然之则也所
谓明德是也吾心自有此天则圣人随吾心之所欲自不踰乎此则故曰不踰矩人心同有此天则学者即
吾心之所欲以为施于人之则故曰絜矩乍看不踰矩矩字似说得精絜矩矩字似说得粗要之只是一个
矩字但不踰矩之矩浑然在吾方寸中是矩之体是大德之敦化絜矩之矩于人已交接之际见之是矩
之用是小德之川流规矩皆法度之器此独曰矩者规圆矩方圆者动而方者止不踰矩即是明德之止
至善絜矩即是新民之止至善)
节言所以有絜矩之道夫子十五志学即此所谓大学志学以下分知行到末节方言不踰矩是生知安
行之极致格物而下亦分知行到末章方言絜矩是致知力行之极功矩者何人心天理当然之则也所
谓明德是也吾心自有此天则圣人随吾心之所欲自不踰乎此则故曰不踰矩人心同有此天则学者即
吾心之所欲以为施于人之则故曰絜矩乍看不踰矩矩字似说得精絜矩矩字似说得粗要之只是一个
矩字但不踰矩之矩浑然在吾方寸中是矩之体是大德之敦化絜矩之矩于人已交接之际见之是矩
之用是小德之川流规矩皆法度之器此独曰矩者规圆矩方圆者动而方者止不踰矩即是明德之止
至善絜矩即是新民之止至善)
四书通 第 65a 页 WYG0203-0033c.png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
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
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恶先并去声)
此覆解上文絜矩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
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
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
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
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
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
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恶先并去声)
此覆解上文絜矩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
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
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
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
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
四书通 第 65b 页 WYG0203-0033d.png
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不获哉所操者约而
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故章内之意皆自此
而推之(语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两摺说只以己对人若絜矩则上之人所以待己
己又所以待人是三摺说如中庸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意思○非是言上下之分欲其均平盖事亲事
长当使之均平上下皆得行之○赵氏曰物格知至者能烛理而明絜矩之义意诚心正者能克己而尽
絜矩之道○王氏曰所恶是就人身上切近说毋以方是推以度人○金氏曰六所恶己所不欲也六毋
以勿施于人也此处当絜○饶氏曰以上下左右前后言则我当其中上之使我犹我之使下下之事我
犹我之事上至于左右前后皆然故皆不当以所恶者及之然以上之使我者使下而不以事上以下之
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故章内之意皆自此
而推之(语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两摺说只以己对人若絜矩则上之人所以待己
己又所以待人是三摺说如中庸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意思○非是言上下之分欲其均平盖事亲事
长当使之均平上下皆得行之○赵氏曰物格知至者能烛理而明絜矩之义意诚心正者能克己而尽
絜矩之道○王氏曰所恶是就人身上切近说毋以方是推以度人○金氏曰六所恶己所不欲也六毋
以勿施于人也此处当絜○饶氏曰以上下左右前后言则我当其中上之使我犹我之使下下之事我
犹我之事上至于左右前后皆然故皆不当以所恶者及之然以上之使我者使下而不以事上以下之
四书通 第 66a 页 WYG0203-0034a.png
事我者事上而不以使下则上下之分殊矣以前之先我者先后而不以从前以后之从我者从前而不
以先后则前后之分殊矣是理之一中又有分殊者存此所以异于墨氏之兼爱佛法之平等也○通曰
右弟二节言此之谓絜矩之道上章举孝弟慈言教化此章又举上章所谓孝弟慈者言教化而又言政
事言教化则我之孝弟慈便是人之孝弟慈之矩言政事则我欲孝欲弟欲慈或使天下之人不得皆遂
其孝弟慈便是不能絜矩盖矩者此心而已只一矩字此心所操者约加一絜字此心所及者广然又须
看是以有此之谓六字人之心本无间于己是以有絜矩之道己之心能不间于人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
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乐音洛只音纸好恶并去声下并同)
以先后则前后之分殊矣是理之一中又有分殊者存此所以异于墨氏之兼爱佛法之平等也○通曰
右弟二节言此之谓絜矩之道上章举孝弟慈言教化此章又举上章所谓孝弟慈者言教化而又言政
事言教化则我之孝弟慈便是人之孝弟慈之矩言政事则我欲孝欲弟欲慈或使天下之人不得皆遂
其孝弟慈便是不能絜矩盖矩者此心而已只一矩字此心所操者约加一絜字此心所及者广然又须
看是以有此之谓六字人之心本无间于己是以有絜矩之道己之心能不间于人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
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乐音洛只音纸好恶并去声下并同)
四书通 第 66b 页 WYG0203-0034b.png
诗小雅南山有台之篇只语助辞言能絜矩而以民
心为己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北山陈氏
曰父母之于子其所好恶无有不知者体气同也至于民之好恶其君常有所不知无他制于形体之异
耳能絜矩则能以民之心为心而可以父母斯民而民亦父母之矣)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
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节读为截辟读为僻僇与戮同)
诗小雅节南山之篇节截然高大貌师尹周太师尹
氏也具俱也辟偏也言在上者人所瞻仰不可不谨
心为己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北山陈氏
曰父母之于子其所好恶无有不知者体气同也至于民之好恶其君常有所不知无他制于形体之异
耳能絜矩则能以民之心为心而可以父母斯民而民亦父母之矣)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
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节读为截辟读为僻僇与戮同)
诗小雅节南山之篇节截然高大貌师尹周太师尹
氏也具俱也辟偏也言在上者人所瞻仰不可不谨
四书通 第 67a 页 WYG0203-0034c.png
若不能絜矩而好恶徇于一己之偏则身弑国亡为
天下之大戮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
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丧去声仪诗作宜峻诗作骏易去声)
诗文王篇师众也配对也配上帝言其为天下
君而对乎上帝也监视也峻大也不易言难保
也道言也引诗而言此以结上文两节之意有
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
天下之大戮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
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丧去声仪诗作宜峻诗作骏易去声)
诗文王篇师众也配对也配上帝言其为天下
君而对乎上帝也监视也峻大也不易言难保
也道言也引诗而言此以结上文两节之意有
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
四书通 第 67b 页 WYG0203-0034d.png
同欲者自不能已矣(饶氏曰未丧师则克配上帝是得众则得国能絜矩而为
民父母者也丧师则不能配上帝是失众则失国不能絜矩而辟则为天下僇者也○通曰右第三
节就好恶言絜矩盖好恶二字已见诚意修身二章特诚意是好恶其在已者修身章推之以好恶
其在人者此章又推之以好恶天下之人者也诚意章主慎独其为好恶也一诚无伪此章主絜矩
其为好恶也一公无私修身章是言不能慎独则好恶之辟不足以齐其家此章是言不能絜矩则
好恶之辟不足以平天下所谓血脉贯通者又于此见之不可不详味也慎独是敬以直内絜矩是
义以方外)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
民父母者也丧师则不能配上帝是失众则失国不能絜矩而辟则为天下僇者也○通曰右第三
节就好恶言絜矩盖好恶二字已见诚意修身二章特诚意是好恶其在已者修身章推之以好恶
其在人者此章又推之以好恶天下之人者也诚意章主慎独其为好恶也一诚无伪此章主絜矩
其为好恶也一公无私修身章是言不能慎独则好恶之辟不足以齐其家此章是言不能絜矩则
好恶之辟不足以平天下所谓血脉贯通者又于此见之不可不详味也慎独是敬以直内絜矩是
义以方外)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
四书通 第 68a 页 WYG0203-0035a.png
有财有财此有用
先慎乎德承上文不可不谨而言德即所谓明德有
人谓得众有土谓得国有国则不患无财用矣(语录为国
絜矩之大者又在于财用所以后面只管说财○定宇陈氏曰揭明德训此德字见明明德为一书之纲
领此章言财用始此财用之有本于慎德而有之非私有也)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本上文而言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先慎乎德承上文不可不谨而言德即所谓明德有
人谓得众有土谓得国有国则不患无财用矣(语录为国
絜矩之大者又在于财用所以后面只管说财○定宇陈氏曰揭明德训此德字见明明德为一书之纲
领此章言财用始此财用之有本于慎德而有之非私有也)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本上文而言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四书通 第 68b 页 WYG0203-0035b.png
人君以德为外以财为内则是争斗其民而施之以
劫夺之教也盖财者人之所同欲不能絜矩而欲专
之则民亦起而争夺矣(语录民本不是要劫夺惟上之人以德为外而急于货财
暴征横敛民便效尤相攘相夺则是上教得他如此)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外本内末故财聚争民施夺故民散反是则有德而
有人矣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悖布
劫夺之教也盖财者人之所同欲不能絜矩而欲专
之则民亦起而争夺矣(语录民本不是要劫夺惟上之人以德为外而急于货财
暴征横敛民便效尤相攘相夺则是上教得他如此)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外本内末故财聚争民施夺故民散反是则有德而
有人矣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悖布
四书通 第 69a 页 WYG0203-0035c.png
内反)
悖逆也此以言之出入明货之出入也自先慎乎德
以下至此又因财货以明能絜矩与不能者之得失
也(新安吴氏曰慎德而有人有土与财散民聚能絜矩者之得也内末而争民施夺与财聚民散悖入
悖出不能絜矩者之失也)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道言也因上文引文王诗之意而申言之其丁宁反
覆之意益深切矣(饶氏曰此得失字串前得失字以德为本则善善则得众而得国矣
悖逆也此以言之出入明货之出入也自先慎乎德
以下至此又因财货以明能絜矩与不能者之得失
也(新安吴氏曰慎德而有人有土与财散民聚能絜矩者之得也内末而争民施夺与财聚民散悖入
悖出不能絜矩者之失也)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道言也因上文引文王诗之意而申言之其丁宁反
覆之意益深切矣(饶氏曰此得失字串前得失字以德为本则善善则得众而得国矣
四书通 第 69b 页 WYG0203-0035d.png
以财为本则不善不善则失众而失国矣○通曰右第四节就财用言絜矩好恶不能絜矩任己自私不可
以平天下财用不能絜矩瘠民自肥亦不可以平天下故曰辟曰僇形容好恶不絜矩之失此曰争曰夺
曰悖形容财用不絜矩之失郑氏训悖字以为君有逆命则民有逆辞上贪于利则下人侵畔朱子以为
深得其旨呜呼民何尝争何尝夺争其民而教之劫夺者谁欤下人何尝敢自侵畔所以使之侵畔者谁
欤平天下者不可不深自警省也)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楚书楚语言不宝金玉而宝善人也(郑氏曰楚书楚昭王时书也言
以善人为宝时谓观射父昭奚恤也)
以平天下财用不能絜矩瘠民自肥亦不可以平天下故曰辟曰僇形容好恶不絜矩之失此曰争曰夺
曰悖形容财用不絜矩之失郑氏训悖字以为君有逆命则民有逆辞上贪于利则下人侵畔朱子以为
深得其旨呜呼民何尝争何尝夺争其民而教之劫夺者谁欤下人何尝敢自侵畔所以使之侵畔者谁
欤平天下者不可不深自警省也)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楚书楚语言不宝金玉而宝善人也(郑氏曰楚书楚昭王时书也言
以善人为宝时谓观射父昭奚恤也)
四书通 第 70a 页 WYG0203-0036a.png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舅犯晋文公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文公时为公子出
亡在外也仁爱也事见檀弓(郑氏曰文公时避骊姬之谗亡在翟而献公薨
秦穆公使子显因劝之复国舅犯为之对此辞也○四明李氏曰楚为春秋所恶舅犯特伯主之佐耳大
学参稽格言以垂训万世乃于此乎取何欤盖天下之善无穷君子之取善亦无穷犹书纪帝王而继之
以秦誓故下文及之)此两节又明不外本而内末之意(卢氏曰不以金
玉为宝而以善人为宝不以得国为宝而以爱亲之道为宝是能内本而外末者也○饶氏曰此就财上
说来却接用人说去盖天下惟理财用人二事最大○通曰右第五节当连上文善与不善看在我者惟
舅犯晋文公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文公时为公子出
亡在外也仁爱也事见檀弓(郑氏曰文公时避骊姬之谗亡在翟而献公薨
秦穆公使子显因劝之复国舅犯为之对此辞也○四明李氏曰楚为春秋所恶舅犯特伯主之佐耳大
学参稽格言以垂训万世乃于此乎取何欤盖天下之善无穷君子之取善亦无穷犹书纪帝王而继之
以秦誓故下文及之)此两节又明不外本而内末之意(卢氏曰不以金
玉为宝而以善人为宝不以得国为宝而以爱亲之道为宝是能内本而外末者也○饶氏曰此就财上
说来却接用人说去盖天下惟理财用人二事最大○通曰右第五节当连上文善与不善看在我者惟
四书通 第 70b 页 WYG0203-0036b.png
善则得之在人者亦当惟善是宝两宝字结上文财用惟善仁亲又起下文之意盖第三节言好恶第四
节言财用此两节则兼财用好恶言也其条理之密如此)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
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
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
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
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个古贺反书作介断丁乱
反媢音冒)
节言财用此两节则兼财用好恶言也其条理之密如此)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
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
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
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
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个古贺反书作介断丁乱
反媢音冒)
四书通 第 71a 页 WYG0203-0036c.png
秦誓周书断断诚一之貌彦美士也圣通明也尚庶
几也媢忌也违拂戾也殆危也(饶氏曰大臣得其人则能视人之有才有
德如己之所有而利及其国家人民此皆絜矩而人所同好者也大臣非其人则有才者嫉之有德者违
之而害及其国家人民此不能絜矩而人之所同恶者也○方氏曰问其如有容曰其疑辞也有甚物似
他有容者言无可比他有容之大)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
能爱人能恶人(迸读为屏古字通用)
迸犹逐也言有此媢嫉之人妨贤而病国则仁人必
几也媢忌也违拂戾也殆危也(饶氏曰大臣得其人则能视人之有才有
德如己之所有而利及其国家人民此皆絜矩而人所同好者也大臣非其人则有才者嫉之有德者违
之而害及其国家人民此不能絜矩而人之所同恶者也○方氏曰问其如有容曰其疑辞也有甚物似
他有容者言无可比他有容之大)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
能爱人能恶人(迸读为屏古字通用)
迸犹逐也言有此媢嫉之人妨贤而病国则仁人必
四书通 第 71b 页 WYG0203-0036d.png
深恶而痛绝之以其至公无私故能得好恶之正如
此也(卢氏曰承上节下一截而言痛绝媢嫉者谓能恶人可也谓能爱人何也去小人而不能绝之
则虽进君子而不能安之去小人固所以进君子绝小人乃所以安君子吾之威在媢嫉之人吾之恩在
天下后世矣)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
而不能远过也(远去声)
命郑氏云当作慢程子云当作怠未详孰是若此者
知所爱恶矣而未能尽爱恶之道盖君子而未仁者
此也(卢氏曰承上节下一截而言痛绝媢嫉者谓能恶人可也谓能爱人何也去小人而不能绝之
则虽进君子而不能安之去小人固所以进君子绝小人乃所以安君子吾之威在媢嫉之人吾之恩在
天下后世矣)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
而不能远过也(远去声)
命郑氏云当作慢程子云当作怠未详孰是若此者
知所爱恶矣而未能尽爱恶之道盖君子而未仁者
四书通 第 72a 页 WYG0203-0037a.png
也(语录先是早底意思○饶氏曰命不是将来做事○定宇陈氏曰举不先未尽爱之道退不远未尽
恶之道上文能爱恶仁人也此不能尽爱恶之道所以为君子而未仁)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菑古灾字夫音扶)
拂逆也好善而恶恶人之性也至于拂人之性则不
仁之甚者也自秦誓至此又皆以申言好恶公私之
极以明上文所引南山有台节南山之意(语录断断者是能絜
矩媢嫉是不能絜矩仁人放流之是大能絜矩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是稍不能絜矩好人之所恶
恶之道上文能爱恶仁人也此不能尽爱恶之道所以为君子而未仁)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菑古灾字夫音扶)
拂逆也好善而恶恶人之性也至于拂人之性则不
仁之甚者也自秦誓至此又皆以申言好恶公私之
极以明上文所引南山有台节南山之意(语录断断者是能絜
矩媢嫉是不能絜矩仁人放流之是大能絜矩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是稍不能絜矩好人之所恶
四书通 第 72b 页 WYG0203-0037b.png
恶人之所好是大不能絜矩○通曰右第六节就用人言好恶有容之人于有德有才者好之是好民之
所好而其有容也天下之所同好也媢嫉之人于有德冇才者沮之是恶民之所好而其媢嫉也亦天下
之所同恶也仁人至公无私所以于此媢嫉者深恶而痛绝之慢与过虽知所好恶而未尽好恶之道君
子而未仁者也好恶拂人之性则不仁之甚者也大学于此提出仁之一字而章句又以君子之未仁小
人之不仁者言之盖絜矩是恕之事恕所以行仁故特以仁结之)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君子以位言之道谓居其位而修己治人之术发已
自尽为忠循物无违谓信骄者矜高泰者侈肆此因
所好而其有容也天下之所同好也媢嫉之人于有德冇才者沮之是恶民之所好而其媢嫉也亦天下
之所同恶也仁人至公无私所以于此媢嫉者深恶而痛绝之慢与过虽知所好恶而未尽好恶之道君
子而未仁者也好恶拂人之性则不仁之甚者也大学于此提出仁之一字而章句又以君子之未仁小
人之不仁者言之盖絜矩是恕之事恕所以行仁故特以仁结之)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君子以位言之道谓居其位而修己治人之术发已
自尽为忠循物无违谓信骄者矜高泰者侈肆此因
四书通 第 73a 页 WYG0203-0037c.png
上所引文王康诰之意而言章内三言得失而语益
加切盖至此而天理存亡之几决矣(语录得众失众再言善不善已
切矣终之以忠信骄泰分明是就心上说出得失之由以决之忠信乃天理之所以存骄泰乃天理之所
以亡○饶氏曰此得失字又串前两段得失字而言大道乃絜矩之道即上文所谓善也由上文观之固
知得众则得国而又知善则得之矣然所以得此善者又必有其故亦曰忠信则得善之道骄泰则失善
之道也忠信即是诚意骄泰乃忠信之反也以此观之可见诚意不特为正心修身之要而又为治国平
天下之要○通曰右第七节不分言好恶与财用之絜矩但言君子有大道此道字即章首所谓絜矩之
道也忠信以得之者在己有矩之心而发己自尽则为忠在物有矩之理而循物无违则为信骄泰以失
加切盖至此而天理存亡之几决矣(语录得众失众再言善不善已
切矣终之以忠信骄泰分明是就心上说出得失之由以决之忠信乃天理之所以存骄泰乃天理之所
以亡○饶氏曰此得失字又串前两段得失字而言大道乃絜矩之道即上文所谓善也由上文观之固
知得众则得国而又知善则得之矣然所以得此善者又必有其故亦曰忠信则得善之道骄泰则失善
之道也忠信即是诚意骄泰乃忠信之反也以此观之可见诚意不特为正心修身之要而又为治国平
天下之要○通曰右第七节不分言好恶与财用之絜矩但言君子有大道此道字即章首所谓絜矩之
道也忠信以得之者在己有矩之心而发己自尽则为忠在物有矩之理而循物无违则为信骄泰以失
四书通 第 73b 页 WYG0203-0037d.png
之者骄者矜高不肯下同乎民之好恶非絜矩之道也泰者侈肆必至于横敛乎民之财用非絜矩之道
也忠信是真实之心道以此得骄泰是虚浮之气道以此失前两言得失人心天命存亡之几也此言得
失吾心天理存亡之几也章句此一几字当与诚意章几字通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则财恒足矣(恒胡登反)
吕氏曰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无幸位则食者寡
矣不夺农时则为之疾矣量入为出则用之舒矣愚
按此因有土有财而言以明足国之道在乎务本而
也忠信是真实之心道以此得骄泰是虚浮之气道以此失前两言得失人心天命存亡之几也此言得
失吾心天理存亡之几也章句此一几字当与诚意章几字通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则财恒足矣(恒胡登反)
吕氏曰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无幸位则食者寡
矣不夺农时则为之疾矣量入为出则用之舒矣愚
按此因有土有财而言以明足国之道在乎务本而
四书通 第 74a 页 WYG0203-0038a.png
节用非必外本内末而后财可聚也自此以至终篇
皆一意也(饶氏曰前说财者末也更不说财到此又提起说谓财虽是末亦是重事若要生财
亦自有个大道四者不可举一废一这便是生财之正路外此皆邪径也○金氏曰天地间自有无穷之
利有国家者亦本有无穷之财但勤者得之怠者失之俭者裕之奢者耗之故传之四语万世理财之大
法○定宇陈氏曰务本谓生众为疾所以开财之源节用谓食寡用舒所以节财之流疾速舒缓也)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发犹起也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货(语录
仁者以财发身不是特地散财以取名只是不私其有则人自归之是言散财之效如此○饶氏曰财散
皆一意也(饶氏曰前说财者末也更不说财到此又提起说谓财虽是末亦是重事若要生财
亦自有个大道四者不可举一废一这便是生财之正路外此皆邪径也○金氏曰天地间自有无穷之
利有国家者亦本有无穷之财但勤者得之怠者失之俭者裕之奢者耗之故传之四语万世理财之大
法○定宇陈氏曰务本谓生众为疾所以开财之源节用谓食寡用舒所以节财之流疾速舒缓也)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发犹起也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货(语录
仁者以财发身不是特地散财以取名只是不私其有则人自归之是言散财之效如此○饶氏曰财散
四书通 第 74b 页 WYG0203-0038b.png
则民聚此以财发身也财聚则民散此以身发财也)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
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上好仁以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
终而府库之财无悖出之患也(语录上仁下义只是一个道理在上便唤
做仁在下便唤做义在父便谓之慈在子便谓之孝只如孝慈则忠一般○方氏曰问如何上仁而下便
义曰只是一理在上谓之仁在下谓之义在父谓之慈在子谓之孝)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
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上好仁以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
终而府库之财无悖出之患也(语录上仁下义只是一个道理在上便唤
做仁在下便唤做义在父便谓之慈在子便谓之孝只如孝慈则忠一般○方氏曰问如何上仁而下便
义曰只是一理在上谓之仁在下谓之义在父谓之慈在子谓之孝)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
四书通 第 75a 页 WYG0203-0038c.png
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
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畜许六反乘敛并去声)
孟献子鲁之贤大夫仲孙蔑也畜马乘士初试为大
夫者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百乘
之家有采地者也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
力故宁有盗臣而不畜聚敛之臣此谓以下释献子
之言也(语录如食禄之家又畜牛羊却是与民争利便是不絜矩所以道以义为利者义以方外
也○孔氏曰按书传士饰车骈马诗云四牡騑騑大夫以上乃得乘四马今下云伐冰之家是卿大夫今
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畜许六反乘敛并去声)
孟献子鲁之贤大夫仲孙蔑也畜马乘士初试为大
夫者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百乘
之家有采地者也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
力故宁有盗臣而不畜聚敛之臣此谓以下释献子
之言也(语录如食禄之家又畜牛羊却是与民争利便是不絜矩所以道以义为利者义以方外
也○孔氏曰按书传士饰车骈马诗云四牡騑騑大夫以上乃得乘四马今下云伐冰之家是卿大夫今
四书通 第 75b 页 WYG0203-0038d.png
别云畜马乘不察鸡豚故知士初试为大夫者也左昭四年大夫命妇丧浴用冰丧大记云士不用冰故
知卿大夫也士若恩赐亦得用之但非其常故士丧礼赐冰则夷槃可也○饶氏曰此段大意在百乘之
家不畜聚敛之臣见用人与理财相关○卢氏曰国不以利盖古语引之以證献子之言也献子尝师子
思能知义利之分故能知絜矩之道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
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
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上声)
彼为善之此句上下疑有阙文误字○自由也言由
知卿大夫也士若恩赐亦得用之但非其常故士丧礼赐冰则夷槃可也○饶氏曰此段大意在百乘之
家不畜聚敛之臣见用人与理财相关○卢氏曰国不以利盖古语引之以證献子之言也献子尝师子
思能知义利之分故能知絜矩之道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
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
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上声)
彼为善之此句上下疑有阙文误字○自由也言由
四书通 第 76a 页 WYG0203-0039a.png
小人导之也此一节深明以利为利之害而重言以
结之其丁宁之意切矣(真氏曰大学所谓利专指财利而言伊川先生云利不独
财利凡有一毫自便之心即是利此论尤有补于心术之微至南轩先生又谓无为而为之皆义也有为
而为之则利也其言愈精且微然必先以不贪财利为根脚基址方可说上两节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方能渐至乐与好礼之地循序用力自粗至精方可纯乎天理也○熊氏曰指用人而言又总结以务财
用必自小人始而深致严于义利之辨用君子则自有义中之利用小人则利未得而害己随之此章虽
以用财用人分为二节其实能用人则能理财不过一道而已○金氏曰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
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专其利以自私乎○彼为善之上下必有阙文当作彼为不善之
结之其丁宁之意切矣(真氏曰大学所谓利专指财利而言伊川先生云利不独
财利凡有一毫自便之心即是利此论尤有补于心术之微至南轩先生又谓无为而为之皆义也有为
而为之则利也其言愈精且微然必先以不贪财利为根脚基址方可说上两节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方能渐至乐与好礼之地循序用力自粗至精方可纯乎天理也○熊氏曰指用人而言又总结以务财
用必自小人始而深致严于义利之辨用君子则自有义中之利用小人则利未得而害己随之此章虽
以用财用人分为二节其实能用人则能理财不过一道而已○金氏曰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
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专其利以自私乎○彼为善之上下必有阙文当作彼为不善之
四书通 第 76b 页 WYG0203-0039b.png
小人与下文虽有善者正相对○通曰诚意章曰小人閒居为不善故此章曰彼为不善之小人前后正
相应盖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平日已害自家心术所以用之必为天下国家之害也○右第八节生财大
道亦即絜矩之道能使天下之人皆务本而上之人自不节用非絜矩矣第六节言仁人此节言仁者皆
因絜矩而言也絜矩为恕之事恕为仁之方好恶不能恕安得如仁人能爱人能恶人财用不能恕安能
如仁者以财发身末又举献子之言者用人亦当取其絜矩也于好恶不能絜矩者媢嫉之人也于财用
不能絜矩者聚敛之臣也皆小人不仁之甚者也故曰菑必逮夫身曰菑害并至皆指其不能絜矩之祸
言之为戒深矣义利之辨大学之书以此终孟子之书以此始道学之传有自来矣)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相应盖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平日已害自家心术所以用之必为天下国家之害也○右第八节生财大
道亦即絜矩之道能使天下之人皆务本而上之人自不节用非絜矩矣第六节言仁人此节言仁者皆
因絜矩而言也絜矩为恕之事恕为仁之方好恶不能恕安得如仁人能爱人能恶人财用不能恕安能
如仁者以财发身末又举献子之言者用人亦当取其絜矩也于好恶不能絜矩者媢嫉之人也于财用
不能絜矩者聚敛之臣也皆小人不仁之甚者也故曰菑必逮夫身曰菑害并至皆指其不能絜矩之祸
言之为戒深矣义利之辨大学之书以此终孟子之书以此始道学之传有自来矣)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四书通 第 77a 页 WYG0203-0039c.png
此章之义务在与民同好恶而不专其利皆
推广絜矩之义也能如是则亲贤乐利各得
其所而天下平矣
凡传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后六章细论
条目功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诚
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
近而忽之也(通曰明善诚身中庸言之孟子又言之其说元自大学致知诚意来
章句之末举此二者以见曾思孟之相授受又以戒学者当以此为先务不可以其近而忽之
推广絜矩之义也能如是则亲贤乐利各得
其所而天下平矣
凡传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后六章细论
条目功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诚
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
近而忽之也(通曰明善诚身中庸言之孟子又言之其说元自大学致知诚意来
章句之末举此二者以见曾思孟之相授受又以戒学者当以此为先务不可以其近而忽之
四书通 第 77b 页 WYG0203-0039d.png
才有忽心即是不敬朱子曰敬者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也欲学大学者可须臾毫釐之不
敬哉)
大学通
敬哉)
大学通
四书通 第 78a 页 WYG0203-0040a.png
中庸朱子序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通曰
道统之传朱子独于中庸言之何也朱子尝曰圣人之道所以异乎老释之徒者以其精粗隐微体用浑然莫
非大中至正之矩而无偏倚过不及之差圣贤相传只是一中字自尧舜以及三代之隆斯道如日中天魑魅
无所容迹未闻有异端之说中庸可无作也至孔子时始曰攻乎异端然其说犹未敢盛行至子思时则有可
忧者矣忧异端之得肆其说所以忧道学之不得其传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
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主氏曰道统二字未有人提出说得如此的确昌黎略及之亦
是虚说而已)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通曰
道统之传朱子独于中庸言之何也朱子尝曰圣人之道所以异乎老释之徒者以其精粗隐微体用浑然莫
非大中至正之矩而无偏倚过不及之差圣贤相传只是一中字自尧舜以及三代之隆斯道如日中天魑魅
无所容迹未闻有异端之说中庸可无作也至孔子时始曰攻乎异端然其说犹未敢盛行至子思时则有可
忧者矣忧异端之得肆其说所以忧道学之不得其传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
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主氏曰道统二字未有人提出说得如此的确昌黎略及之亦
是虚说而已)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
四书通 第 78b 页 WYG0203-0040b.png
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
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
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语录中只是个恰好底道
理允是真个执得尧当时告舜只一句舜已晓得所以不复更说舜告禹又添三句说得又较仔细这三句是
允执厥中以前事是舜毅禹做工夫处便是怕禹尚未晓得故恁地说○舜禹相传只就这心上理会也只在
日用动静之间求之不是去虚空中讨一个物事来○只是一个心有道理底人心即是道心○黄氏曰人指
此身而言道指此理而言发于此身者喜怒哀乐是也发于此理者仁义礼智是也○勿斋程氏曰人生而静
气未用事未有人与道之分但谓之心而已感物而动始有人心道心之分焉精一执中皆是动时工夫○通
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
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语录中只是个恰好底道
理允是真个执得尧当时告舜只一句舜已晓得所以不复更说舜告禹又添三句说得又较仔细这三句是
允执厥中以前事是舜毅禹做工夫处便是怕禹尚未晓得故恁地说○舜禹相传只就这心上理会也只在
日用动静之间求之不是去虚空中讨一个物事来○只是一个心有道理底人心即是道心○黄氏曰人指
此身而言道指此理而言发于此身者喜怒哀乐是也发于此理者仁义礼智是也○勿斋程氏曰人生而静
气未用事未有人与道之分但谓之心而已感物而动始有人心道心之分焉精一执中皆是动时工夫○通
四书通 第 79a 页 WYG0203-0041a.png
曰六经言道统之传自虞书始不有论语表出尧曰允执厥中则后世孰知舜之三言所以明尧之一言哉论
语执中字朱子无明释至孟子汤执中始释之曰守而不失意可见矣然毕竟谓之执者自后世论尧之圣不
可以贤者之固执例论自尧之心推之则圣不自圣只此执字愈见尧之所以为圣尔况中无定形傥不言执
人将视之如风如影无可捕诘矣然执之工夫只在精一上尧授舜曰允执厥中如夫子语曾子以一贯舜授
禹必由精一而后执中是犹曾子告门人必由忠恕而达于一贯也)盖尝论之心之虚灵
知觉一而已矣(语录所以觉者心之理能觉者气之灵○陈氏曰人得天地之理为性得天地
之气为体理与气合方成个心有个虚灵知觉便是身之所以为主宰处○勿斋程氏曰虚灵心之体知觉心
之用○赵氏曰知是识其所当然觉是悟其所以然)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
语执中字朱子无明释至孟子汤执中始释之曰守而不失意可见矣然毕竟谓之执者自后世论尧之圣不
可以贤者之固执例论自尧之心推之则圣不自圣只此执字愈见尧之所以为圣尔况中无定形傥不言执
人将视之如风如影无可捕诘矣然执之工夫只在精一上尧授舜曰允执厥中如夫子语曾子以一贯舜授
禹必由精一而后执中是犹曾子告门人必由忠恕而达于一贯也)盖尝论之心之虚灵
知觉一而已矣(语录所以觉者心之理能觉者气之灵○陈氏曰人得天地之理为性得天地
之气为体理与气合方成个心有个虚灵知觉便是身之所以为主宰处○勿斋程氏曰虚灵心之体知觉心
之用○赵氏曰知是识其所当然觉是悟其所以然)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
四书通 第 79b 页 WYG0203-0041b.png
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语录天生此民时已
是命他以此性了形气是口鼻耳目四肢之属未可便谓之私欲但此数件事属之自家便是私有底物不比
道便公共○真氏曰私犹言我之所独耳今人言私亲私恩之类或问六经中曾有谓私非恶者否曰遂及我
私言私其豵如此类以恶言之可乎○通曰须看生字与原字生是气已用事时原是从大本上说就气之中
指其不杂乎气者言)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语录只是这一个心知觉从耳目上去便
是人心知觉从义理上去便是道心○通曰前言虚灵知觉兼体用言此独言知觉专以用言虚灵同知觉异
须看所以两字或生于形气之私所以或从气上知觉或原于性命之正所以或从理上知觉)是以或
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语录危未便是不好只是危险在欲堕未堕之
是命他以此性了形气是口鼻耳目四肢之属未可便谓之私欲但此数件事属之自家便是私有底物不比
道便公共○真氏曰私犹言我之所独耳今人言私亲私恩之类或问六经中曾有谓私非恶者否曰遂及我
私言私其豵如此类以恶言之可乎○通曰须看生字与原字生是气已用事时原是从大本上说就气之中
指其不杂乎气者言)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语录只是这一个心知觉从耳目上去便
是人心知觉从义理上去便是道心○通曰前言虚灵知觉兼体用言此独言知觉专以用言虚灵同知觉异
须看所以两字或生于形气之私所以或从气上知觉或原于性命之正所以或从理上知觉)是以或
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语录危未便是不好只是危险在欲堕未堕之
四书通 第 80a 页 WYG0203-0041c.png
间耳微者难明有时发见些子使自家见得有时又不见了○陈氏曰人心方是就此躯壳上平说未是不好
底物但此心最臲卼不安易流于不好故谓之危如饥思食渴思饮此由形体而发人心也因而饮食未害也
若穷口腹之欲便陷矣道心专是就义理上说但此心本无形状至幽微而难见故谓之微如嘑尔蹴尔嗟来
等食皆不肯食此由义理而发道心也若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则于理甚隐至为难知非贤哲莫能识之
○通曰心一而已而曰人心道心心岂有二哉尧曰执中是已发之中故舜明执中之旨亦只就心之发处言
之本只是一个心自形气上发出则谓之人心自义理上发出则谓之道心朱子以前多便指人心为人欲殊不
知气以成形是之谓人理亦付焉是之谓道非人无以载此道故言道心必先言人心非道则其为人也不过
血气之躯尔故言人心必言道心如饮食男女人心也饮食男女之得其正即道心也故其发也微而不安而
底物但此心最臲卼不安易流于不好故谓之危如饥思食渴思饮此由形体而发人心也因而饮食未害也
若穷口腹之欲便陷矣道心专是就义理上说但此心本无形状至幽微而难见故谓之微如嘑尔蹴尔嗟来
等食皆不肯食此由义理而发道心也若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则于理甚隐至为难知非贤哲莫能识之
○通曰心一而已而曰人心道心心岂有二哉尧曰执中是已发之中故舜明执中之旨亦只就心之发处言
之本只是一个心自形气上发出则谓之人心自义理上发出则谓之道心朱子以前多便指人心为人欲殊不
知气以成形是之谓人理亦付焉是之谓道非人无以载此道故言道心必先言人心非道则其为人也不过
血气之躯尔故言人心必言道心如饮食男女人心也饮食男女之得其正即道心也故其发也微而不安而
四书通 第 80b 页 WYG0203-0041d.png
发之正者又微而难见实非有两心也)然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智不能
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语录问上智何
以更有人心曰人自有人心道心饥寒痛痒此人心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此道心也虽上智亦同○通曰上
文曰形气之私此但曰形盖气在天而人得之以成形故言形不必言气上文曰性命之正此但曰性盖命在
天而人禀之以成性故言性不必言命)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
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
人欲之私矣(陈氏曰二者在方寸间本自不相紊乱○又曰二者无日无时不发见呈露非是判
然为二物不相交涉只在人识别之○定宇陈氏曰危愈危流于恶微愈微几于无○通曰人心未便是人欲
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语录问上智何
以更有人心曰人自有人心道心饥寒痛痒此人心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此道心也虽上智亦同○通曰上
文曰形气之私此但曰形盖气在天而人得之以成形故言形不必言气上文曰性命之正此但曰性盖命在
天而人禀之以成性故言性不必言命)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
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
人欲之私矣(陈氏曰二者在方寸间本自不相紊乱○又曰二者无日无时不发见呈露非是判
然为二物不相交涉只在人识别之○定宇陈氏曰危愈危流于恶微愈微几于无○通曰人心未便是人欲
四书通 第 81a 页 WYG0203-0042a.png
到不知所以治之方说得人欲上文形气之私与性命之正对言那私字未便是不好此曰人欲之私与
天理之公对言此私字不好了)精则察夫二者之閒而不杂也一则
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也(通曰此一间字朱子吃紧教人处孟子曰利与义之
间其所谓閒者犹易剖析此所谓二者之閒方杂于寸非精以察之不可也本心之正即上文所谓原于
性命之正朱子尝曰中庸一书本只是随时之中其所以有随时之中者是缘有那未发之中在故于此
论其发而为道心者亦必原其未发而为性命之正者盖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此所谓性
命之正也即吾本心之正也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于中矣于是其发也始有人心道心之异能一
于道心是即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也)从事于斯无少閒断必使道心
天理之公对言此私字不好了)精则察夫二者之閒而不杂也一则
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也(通曰此一间字朱子吃紧教人处孟子曰利与义之
间其所谓閒者犹易剖析此所谓二者之閒方杂于寸非精以察之不可也本心之正即上文所谓原于
性命之正朱子尝曰中庸一书本只是随时之中其所以有随时之中者是缘有那未发之中在故于此
论其发而为道心者亦必原其未发而为性命之正者盖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此所谓性
命之正也即吾本心之正也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于中矣于是其发也始有人心道心之异能一
于道心是即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也)从事于斯无少閒断必使道心
四书通 第 81b 页 WYG0203-0042b.png
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语录问人心可无否曰如何无得但
以道心为主而人心每听道心之区处方可)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
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文集不待择于过不及之閒而自然无不中矣○陈氏曰
如此则日用之閒无往而非中凡声之所发便合律身之所行便合度凡由人心而出者莫非道心之流
行○通曰人心本危能收敛入来则危者安道心本微能充拓出去则微者著然功夫惟在精一论
语博文约礼大学致知诚意孟子知天事天中庸择善同执皆是也以此见中如何执只精一便是
执之工夫所以朱子于此亦不复释执字也然朱子虽不以守字释此执字却曰一则守其本心之
正而不离于此下一守字最见得执中之功全在于惟一)夫尧舜禹天下之大
以道心为主而人心每听道心之区处方可)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
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文集不待择于过不及之閒而自然无不中矣○陈氏曰
如此则日用之閒无往而非中凡声之所发便合律身之所行便合度凡由人心而出者莫非道心之流
行○通曰人心本危能收敛入来则危者安道心本微能充拓出去则微者著然功夫惟在精一论
语博文约礼大学致知诚意孟子知天事天中庸择善同执皆是也以此见中如何执只精一便是
执之工夫所以朱子于此亦不复释执字也然朱子虽不以守字释此执字却曰一则守其本心之
正而不离于此下一守字最见得执中之功全在于惟一)夫尧舜禹天下之大
四书通 第 82a 页 WYG0203-0042c.png
圣也以天下相传天下之大事也以天下之大圣行天
下之大事而其授受之际丁宁告戒不过如此则天下
之理岂有加于此哉(陈氏曰此是大纲目处尧舜禹之所以传受天下皆是此道理○通
曰天下之理岂有加于此者中之一字圣圣相传之道莫加于此也精一二字圣圣相传之学莫加于此也)
自是以来圣圣相承若成汤文武之为君皋陶伊傅周
召之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王氏曰三代道统两句束定)
若吾夫子则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
反有贤于尧舜者(孟子集注尧舜治天下夫子又推其道以垂教万世尧舜之道非得孔子
下之大事而其授受之际丁宁告戒不过如此则天下
之理岂有加于此哉(陈氏曰此是大纲目处尧舜禹之所以传受天下皆是此道理○通
曰天下之理岂有加于此者中之一字圣圣相传之道莫加于此也精一二字圣圣相传之学莫加于此也)
自是以来圣圣相承若成汤文武之为君皋陶伊傅周
召之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王氏曰三代道统两句束定)
若吾夫子则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
反有贤于尧舜者(孟子集注尧舜治天下夫子又推其道以垂教万世尧舜之道非得孔子
四书通 第 82b 页 WYG0203-0042d.png
则后世亦何所据哉○王氏曰世变日降道统在下故此以后叙孔门一𣲖道统○通曰未论六经之功有贤
于尧舜只如此执中一语夫子不于论语之终发之孰知其为尧之言不于尧曰执中之后而继之汤武誓师
之意与其施于政事者又孰知夫尧舜之授受者此中而汤武之征伐者亦此中也哉姑即一节言之其功贤
于尧舜可知矣)然当是时见而知之者惟颜氏曾氏之传得其
宗(饶氏曰朱子大学中庸序文皆说曾氏之传得其宗大学之宗在首章中庸之宗在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道以中庸为准的然却要明而诚之中庸是道明诚是学精即明一即诚○通曰夫子以前传道统者皆得君
师之位而斯道以行夫子以后传道统者皆不得君师之位而斯道以明故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夫子六
经之功而明夫子之道者曾子大学子思中庸之功也)及曾氏之再传而复得夫
于尧舜只如此执中一语夫子不于论语之终发之孰知其为尧之言不于尧曰执中之后而继之汤武誓师
之意与其施于政事者又孰知夫尧舜之授受者此中而汤武之征伐者亦此中也哉姑即一节言之其功贤
于尧舜可知矣)然当是时见而知之者惟颜氏曾氏之传得其
宗(饶氏曰朱子大学中庸序文皆说曾氏之传得其宗大学之宗在首章中庸之宗在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道以中庸为准的然却要明而诚之中庸是道明诚是学精即明一即诚○通曰夫子以前传道统者皆得君
师之位而斯道以行夫子以后传道统者皆不得君师之位而斯道以明故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夫子六
经之功而明夫子之道者曾子大学子思中庸之功也)及曾氏之再传而复得夫
四书通 第 83a 页 WYG0203-0043a.png
子之孙子思则去圣远而异端起矣子思惧夫愈久而
愈失其真也于是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
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以诏后之学者盖
其忧之也深故其言之也切其虑之也远故其说之也
详(通曰去圣远而异端起此子思所深忧也既曰忧之深又曰虑之远以为重复切谓前有千载不传之绪
故忧之也深后有异端似是而非故其虑之也远言之也切道莫切于中学莫切于精一说之也详则三十三
章可谓详矣)其曰天命率性则道心之谓也(语录性是心之道理○通曰性
是心未发时此理具于此心道心是心发时此心合乎此理)其曰择善固执则精一
愈失其真也于是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
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以诏后之学者盖
其忧之也深故其言之也切其虑之也远故其说之也
详(通曰去圣远而异端起此子思所深忧也既曰忧之深又曰虑之远以为重复切谓前有千载不传之绪
故忧之也深后有异端似是而非故其虑之也远言之也切道莫切于中学莫切于精一说之也详则三十三
章可谓详矣)其曰天命率性则道心之谓也(语录性是心之道理○通曰性
是心未发时此理具于此心道心是心发时此心合乎此理)其曰择善固执则精一
四书通 第 83b 页 WYG0203-0043b.png
之谓也(语录择善即惟精固执即惟一○通曰择善固执是论贤者之学精一是兼论圣贤之学)其
曰君子时中则执中之谓也(语录时中是无过不及底中执中亦然○通曰执中
二字尧言之时中二字至孔子始言之道不合乎中异端之道非尧舜之道中不合乎时子莫之执中非尧舜
之执中)世之相后千有馀年而其言之不异如合符节历
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其明
且尽者也(通曰提挈纲维举其大者而小者不能遗开示蕴奥阐其幽者而显者不能外此八字得
中庸一书之大槩矣)自是而又再传以得孟氏为能推明是书以
承先圣之统(赵氏曰中庸深处多见于孟子如道性善原于天命之谓性也存心收放心致中也
曰君子时中则执中之谓也(语录时中是无过不及底中执中亦然○通曰执中
二字尧言之时中二字至孔子始言之道不合乎中异端之道非尧舜之道中不合乎时子莫之执中非尧舜
之执中)世之相后千有馀年而其言之不异如合符节历
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其明
且尽者也(通曰提挈纲维举其大者而小者不能遗开示蕴奥阐其幽者而显者不能外此八字得
中庸一书之大槩矣)自是而又再传以得孟氏为能推明是书以
承先圣之统(赵氏曰中庸深处多见于孟子如道性善原于天命之谓性也存心收放心致中也
四书通 第 84a 页 WYG0203-0043c.png
扩充其仁义之心致和也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一章其义悉本于中庸尤足以见渊源之所自)及
其没而遂失其传焉则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语文字
之閒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以至于老佛之徒出则弥
近理而大乱真矣(语录便是他那道理也有极相似处只是说得来别须是看得他那弥近
理而大乱真处始得○陈氏曰弥近理而大乱真甚相似而绝不同也然非物格知至理明义精者不足以识
破)然而尚幸此书之不泯故程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
考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得有所据以斥夫二家似是
之非盖子思之功于是为大而微程夫子则亦莫能因
其没而遂失其传焉则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语文字
之閒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以至于老佛之徒出则弥
近理而大乱真矣(语录便是他那道理也有极相似处只是说得来别须是看得他那弥近
理而大乱真处始得○陈氏曰弥近理而大乱真甚相似而绝不同也然非物格知至理明义精者不足以识
破)然而尚幸此书之不泯故程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
考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得有所据以斥夫二家似是
之非盖子思之功于是为大而微程夫子则亦莫能因
四书通 第 84b 页 WYG0203-0043d.png
其语而得其心也(通曰微程子莫能因子思之语而得子思之心微朱子莫能折衷程门诸
子之说而得程子之心)惜乎其所以为说者不传而凡石氏之所
辑录仅出于其门人之所记是以大义虽明而微言未
析至其门人所自为说则虽颇详尽而多所发明然倍
其师说而淫于老佛者亦有之矣(文集明道不及为书世传陈忠肃公所序
者乃吕氏所著别本也伊川虽尝言中庸已成书然亦不传于学者或以问和靖尹公则曰先生自以不满其
意而火之矣二夫子既皆无书故今所传特出于门人记其平居问荅之辞惟吕氏游氏杨氏侯氏为有成书
若谢氏尹氏则亦或记其语之及此者耳又皆别自为编或颇杂出他记)熹自蚤岁即尝受
子之说而得程子之心)惜乎其所以为说者不传而凡石氏之所
辑录仅出于其门人之所记是以大义虽明而微言未
析至其门人所自为说则虽颇详尽而多所发明然倍
其师说而淫于老佛者亦有之矣(文集明道不及为书世传陈忠肃公所序
者乃吕氏所著别本也伊川虽尝言中庸已成书然亦不传于学者或以问和靖尹公则曰先生自以不满其
意而火之矣二夫子既皆无书故今所传特出于门人记其平居问荅之辞惟吕氏游氏杨氏侯氏为有成书
若谢氏尹氏则亦或记其语之及此者耳又皆别自为编或颇杂出他记)熹自蚤岁即尝受
四书通 第 85a 页 WYG0203-0044a.png
读而窃疑之沈潜反复盖亦有年一旦恍然似有以得
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衷既为定著章句
一篇以俟后之君子而一二同志复取石氏书删其繁
乱名以辑略且记所尝论辩取舍之意别为或问以附
其后(卫氏曰按中庸一篇会稽石氏集解自濂溪先生而下凡十家文公尝为之序已而自著章句以十
家之说删成辑略别著或问以开晓后学)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
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而凡诸说之同异得失亦得以
曲畅旁通而各极其趣虽于道统之传不敢妄议(通曰孟子末章
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衷既为定著章句
一篇以俟后之君子而一二同志复取石氏书删其繁
乱名以辑略且记所尝论辩取舍之意别为或问以附
其后(卫氏曰按中庸一篇会稽石氏集解自濂溪先生而下凡十家文公尝为之序已而自著章句以十
家之说删成辑略别著或问以开晓后学)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
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而凡诸说之同异得失亦得以
曲畅旁通而各极其趣虽于道统之传不敢妄议(通曰孟子末章
四书通 第 85b 页 WYG0203-0044b.png
若不敢自谓已得道统之传而实有不得辞者朱子此语亦然)然初学之士或有取焉
则亦庶乎行远升高之一助云尔(程子曰中庸一卷书自言理便推之于事
如国家有九经及历代圣人之迹莫非实学也如登九重之台自下而上为是○通曰中庸一书言天理处虽
若至高至远中閒说人事未尝无自下升高自迩行远之功夫故朱子以其章句为行远升高之一助○大学
言心不言性故朱子于序言性详焉中庸言性不言心故此序言心详焉)淳熙己酉春三月
戊申新安朱熹序
则亦庶乎行远升高之一助云尔(程子曰中庸一卷书自言理便推之于事
如国家有九经及历代圣人之迹莫非实学也如登九重之台自下而上为是○通曰中庸一书言天理处虽
若至高至远中閒说人事未尝无自下升高自迩行远之功夫故朱子以其章句为行远升高之一助○大学
言心不言性故朱子于序言性详焉中庸言性不言心故此序言心详焉)淳熙己酉春三月
戊申新安朱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