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孟子纂疏卷八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a 页 WYG0201-06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纂疏卷八     宋 赵顺孙 撰

  朱子集注

  离娄章句下

  凡三十三章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或问舜卒于鸣条则汤与桀战之地也而竹书有南巡不
反礼记有葬于苍梧之说何邪曰孟子之言必有所据二书驳杂恐难尽信然无他考验则亦论而阙之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b 页 WYG0201-0638b.png
可也○愚案诸冯在冀州之分负夏春秋时卫地鸣条在安邑之西)在东方夷服之地

  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

  岐周岐山下周旧邑近畎夷毕郢近丰镐今有文王
墓(愚案毕丰镐俱在长安丰文王所都镐武王所都丰镐相去二十五里书云周公薨成王葬于毕史
记云文武葬于毕皇览云文王周公冢皆在镐聚东杜中则毕在镐东矣旧疏谓郢故楚都在南郡毕在
郢之地者误也)

  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
乎中国若合符节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a 页 WYG0201-0639a.png
  得志行乎中国谓舜为天子文王为方伯得行其道
于天下也符节以玉为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
各藏其半有故则左右相合以为信也(语录曰古人符节多以玉
为之如牙璋以起军旅又有竹符又有英簜符簜小节竹使者谓之簜节也汉有铜虎符竹使符铜虎以
起兵竹使郡守用之凡符节右留君所左以与其人有故则君以其右合其左以为信也曲礼曰献田地
者执右契者取物之券也如𤼵兵取物徵召皆以右取之也)若合符节言其同也
(语录曰古人所为恰与我相合只此便是至善前乎千百世之已往后乎千百世之未来只是此个道理)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b 页 WYG0201-0639b.png
  揆度也其揆一者言度之而其道无不同也(辅氏曰不曾说
着道字言行则便是道了)○范氏曰言圣人之生虽有先后远近
之不同然其道则一也(辅氏曰先后以世之相后言远近以地之相去言地虽相
去干有馀里世虽相后千有馀岁然揆度其道则一而已矣)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乘去声溱音臻洧荣
美反)

  子产郑大夫公孙侨也溱洧二水名也子产见人有
徒涉此水者以其所乘之车载而渡之(语录曰虎牢之下即溱洧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a 页 WYG0201-0639c.png
之水后又名汜水关子产以乘舆济人之所也或以为溱洧之水其深不可以施梁柱其浅不可涉岂可
以济乘舆盖溱洧之水皆是沙故不可以施梁柱但可用舟渡而已李先生以为疑或是偶然桥梁坏故
子产因用其车以渡人然此类亦何必深考)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

  惠谓私恩小利(或问孔子以子产之惠为君子之道而子以私恩小利言之何也曰孔子
之言通乎巨细故不害其为君子之道此承上文乘舆济人而言则私恩小利而已矣○辅氏曰唯其恩
之出于私故其利之及者小此正指乘舆济人之事而言也)政则有公平正大之
体纲纪法度之施焉(辅氏曰公平正大之体以理言纪纲法度之施以事言言体则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b 页 WYG0201-0639d.png
知施之为用言施则知体之为本下云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这个便可见其体之为公平正
大其用之有法度纪纲也)

  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杠音江)
杠方桥也徒杠可通徒行者梁亦桥也舆梁可通车
舆者周十一月夏九月也周十二月夏十月也夏令
曰十月成梁盖农功已毕可用民力又时将寒冱水
有桥梁则民不患于徒涉亦王政之一事也(文集曰先王之
政细大具举而无事不合民心顺天理故其公平正大之体纲纪法度之施虽纤悉之间亦无遗恨如此)

孟子纂疏卷八 第 4a 页 WYG0201-0640a.png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辟与辟同焉于虔反)
辟辟除也如周礼阍人为之辟之辟言能平其政则
出行之际辟除行人使之避己亦不为过况国中之
水当涉者众岂能悉以乘舆济之哉(文集曰辟除之辟乃赵氏本说
与上下文意正相𤼵明盖与舍车济人正相反也○又曰君子能行先王之政使细大之务无不毕举则
惠之所及亦已广矣是其出入之际虽辟除人使之避己亦上下之分固所宜然何必曲意行私使人知
己出然后为惠又况人民之众亦安得人人而济之哉)

  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孟子纂疏卷八 第 4b 页 WYG0201-0640b.png
  言每人皆欲致私恩以悦其意则人多日少亦不足
于用矣(辅氏曰此则正说子产之用心错处也夫子产固贤但以不知圣人之学是以有时而内
交要誉之私萌而不可掩孟子明辨之所以立教也)诸葛武侯尝言治世以大
德不以小惠得孟子之意矣(武侯名亮汉琅琊人○文集曰武侯之治蜀也
官府次舍桥梁道路莫不缮理而民不告劳其亦庶几知为政矣○辅氏曰此二句诚得孟子之意而真
有王佐之心)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
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
孟子纂疏卷八 第 5a 页 WYG0201-0640c.png
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孔氏曰宣王之遇臣下恩礼衰薄至于昔者所进今
日不知其亡则其于群臣可谓邈然无敬矣故孟子
告之以此手足腹心相待一体恩义之至也如犬马
则轻贱之然犹有豢养之恩焉国人犹言路人言无
怨无德也土芥则践踏之而已矣斩艾之而已矣其
贱恶之又甚矣寇雠之报不亦宜乎(辅氏曰孟子此说特为宣王𤼵
所谓有为之言也孔氏之说正解着此意孟子之言虽是为宣王而𤼵然臣之报君视君之所施常加厚
孟子纂疏卷八 第 5b 页 WYG0201-0640d.png
一等手足之于腹心虽为同体然有大小之辨人类视犬马为尊土芥视寇雠为甚其言虽若有迹然亦
理势之实然也)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为去声下为之同)
仪礼曰以道去君而未绝者服齐衰三月王疑孟子
之言太甚故以此礼为问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
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
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

孟子纂疏卷八 第 6a 页 WYG0201-0641a.png
  导之出疆防剽掠也先于其所往称道其贤欲其收
用之也三年而后收其田禄里居前此犹望其归也
(辅氏曰𨗳之出疆所以尽防卫之道于在我之境先于其所往所以为其禄仕之地于所往之国去三年
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所以示拳拳属望之恩义也)

  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
去则君抟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此之谓寇雠寇储何服之有

  极穷也穷之于其所往之国如晋锢栾盈也○潘兴
孟子纂疏卷八 第 6b 页 WYG0201-0641b.png
嗣曰孟子告齐王之言犹孔子对定公之意也而其
言有迹不若孔子之浑然也盖圣贤之别如此(兴嗣豫章
人○辅氏曰就圣贤言上观之诚有差别然此岂容勉强为哉○真氏曰孔孟之言可以见圣贤气象之
分虽然孟子为齐王言则然也而所以自处者则不然也千里见王不遇故去而三宿出昼未尝有悻悻
之心犹幸王之一寤而追己也曷尝以寇雠视其君哉)杨氏曰君臣以义合者
也故孟子为齐王深言报施之道使知为君者不可
不以礼遇其臣耳若君子之自处则岂处其薄乎孟
子曰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君子之言盖如此(辅氏曰杨
孟子纂疏卷八 第 7a 页 WYG0201-0641c.png
氏𤼵明得孟子所为言此意尤分明观孟子于齐王其言如此则其视齐王也岂有视以为寇雠之心哉
君子固自不肯处其薄然君人者则自不可不以礼遇其臣耳)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
士可以徙

  言君子当见几而作祸已迫则不能去矣(辅氏曰可以者在时
义为可也失此几则有欲去而不能者矣此明夷之初所以不食而行遁之初所以有尾厉之戒而孔子
往赵所以及河而复彼昏不仁犹或莫知转身一路此孟子所以致戒也然此特言其常理耳其间更有
多少义理在时与位之不同则所以处之者亦异若执此一说以为臣则凡苟免自私之徒者得以藉口
孟子纂疏卷八 第 7b 页 WYG0201-0641d.png
矣)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张氏曰此章重出然上篇主言人臣当以正君为急
此章直戒人君义亦小异耳(辅氏曰上篇言人臣当以正君为急此章言人
君当以正已为先亦大学所谓其机如此之说也)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察理不精故有二者之蔽(文集曰择焉不精以为善而为之)大人则
随事而顺理因时而处宜岂为是哉(辅氏曰如此则能尽时中之道
孟子纂疏卷八 第 8a 页 WYG0201-0642a.png
矣)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
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
不能以寸(乐音洛)

  无过不及之谓中足以有为之谓才(辅氏曰中以德言才以才言德
本于性才出于气)养谓涵育薰陶俟其自化也(辅氏曰涵育以天地之生
物言也薰陶以工冶之成物言也此循其理而彼自成其形焉无心也盖父子兄弟之间皆难于责善正
其在我者使之自化而已)贤谓中而才者也(辅氏曰贤则兼有才德者也)乐有
孟子纂疏卷八 第 8b 页 WYG0201-0642b.png
贤父兄者乐其终能成已也为父兄者若以子弟之
不贤遂遽绝之而不能教则吾亦过中而不才矣其
相去之间能几何哉(辅氏曰父兄之贤者弃子弟之不贤者而不教是其心固以为
贤不贤之相去为甚远而不可教也而不知其自悖于教育成就之道则是亦违乎中伤乎德而自陷于
不才耳故孟子以其间不能以寸晓之使之自省也夫圣人有教无类而不贤者至于弃子弟而不之教
天理人欲之相反也如此哀哉)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程子曰有不为知所择也惟能有不为是以可以有
孟子纂疏卷八 第 9a 页 WYG0201-0642c.png
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辅氏曰人能不为其所不当为则必能为
其所当为矣盖人心不可二用而精神气力只有许多苟专于为善则必无暇于为恶苟溺于好利则必
不能循乎义矣)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此亦有为而言(或问所谓后患者谓得罪于其人耶抑恐其亦言己之不善耶曰是皆有
之然斯言必有为而𤼵今不可知其所指矣○辅氏曰扬人之善掩人之恶自是君子忠厚之心岂为有
后患然后如此哉今言如后患何故知其有所为而言也此必有人或评人阴私公肆诋诬而无所忌惮
者故孟子言此以警之或是此等人既已被祸故孟子叹之以警后人也君子语默惟其时与义而已义
孟子纂疏卷八 第 9b 页 WYG0201-0642d.png
所当言是是非非不苟默也岂计后患哉)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已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不加毫末
非孟子真知孔子不能以是称之(或问杨氏之说曰所谓本分者乃义
理之至当非苟然而已也学者于此宜深察之一有小差则流而入于乡原之乱德矣○辅氏曰杨氏说
尽圣人用处圣人虽有过物之行而无过礼之为其作用处虽曰高世绝俗非人所能及不过尽吾之性
由仁义行耳)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行去声)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0a 页 WYG0201-0643a.png
必犹期也大人言行不先期于信果但义之所在则
必从之卒亦未尝不信果也○尹氏曰主于义则信
果在其中矣主于信果则未必合义王勉曰若不
合于义而必信必果则妄人尔(辅氏曰尹氏最得此章之指而集注又述
其意而著明之以必为期尤更有功不然则无忌惮者或得以藉口王氏则又有不合于义而不信不果
则为妄人之说尤尽其敝尾生之信徒狄之果皆是物也)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大人之心通达万变赤子之心则纯一无伪而已然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0b 页 WYG0201-0643b.png
大人之所以为大人正以其不为物诱而有以全其
纯一无伪之本然是以扩而充之则无所不知无所
不能而极其大也(文集曰赤子之心固无巧伪但于理义未能知觉浑然赤子之心而
已大人则有知觉扩充之功而无巧伪安排之凿故曰不失着个不失字便是不同处○语录曰大人无
所不知无所不能赤子无所知无所能此两句正相拗如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却是不失其无所知无
所能做出盖赤子之心纯一无伪而大人之心亦纯一无伪但赤子是无知觉底纯一无伪大人是有知
觉底纯一无伪○又曰大人事事理会得只是无许多巧伪曲折便是赤子之心○辅氏曰大人之心通
乎动静体用兼全譬如明镜万物毕照应变无穷赤子之心虽已𤼵动而去本未远固不能如大人之通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1a 页 WYG0201-0643c.png
达万变也纯一无伪而已然大人之所以为大者正以其不为物欲所诱而有以全其纯一无伪之本然
由是而致知格物扩而充之至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以极其德之大耳夫不失其本之一而能极其用
之妙者大人之事也溺于巧伪之末而遂失其纯一之本然者细人之事也)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养去声)

  事生固当爱敬然亦人道之常耳至于送死则人道
之大变孝子之事亲舍是无以用其力矣故尤以为
大事而必诚必信不使少有后日之悔也(辅氏曰此指孝子之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1b 页 WYG0201-0643d.png
诚心而言之也)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
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逄其原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造七到反)

  造诣也深造之者进而不已之意(语录曰是日日恁地做○又曰所谓
深造者当知非浅迫所可致若欲浅迫求之便是强探力取只是既下工夫又下工夫直是深造)道
则其进为之方也(语录曰是事事皆要得合道理○辅氏曰道犹道路之道适燕则有
适燕之道适越则有适越之道求仁则有求仁之道为义则有为义之道)资犹藉也(语录曰资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2a 页 WYG0201-0644a.png
有资藉之意○又曰资字恰似资给资助一般)左右身之两旁言至近而非
一处也逄犹值也原本也水之来处也(语录曰若原头深则源源
来不竭若浅时则易竭矣)言君子务于深造而必以其道者欲其
有所持循以俟夫默识心通自然而得之于己也(或问
此一节曰学是理则必是理之得于身也不得于身则口耳焉而已矣然又不可以强探而力取也必其
深造之以道然后有以默识心通而自然得之也盖造道之不深者用力于皮肤之外而责效于日月之
间不以其道者从事于虚无之中而妄意于言意之表是皆不足以致夫默识心通之妙而自得之必也
多致其力而不急其功必务其方而不躐其等则虽不期于必得而其自然得之将有不可禦者矣○辅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2b 页 WYG0201-0644b.png
氏曰且以求仁言之君子而深造乎仁必自求仁之道然后有所持循进进不己乃可俟其工夫至到而
默识心通不假思惟而自然得之于己此正所谓亦在乎熟之而已也)自得于己则所
以处之者安固而不摇(或问此一节曰未得之则固无可居之地得而不出于自
然则虽有所居而不安惟自得之则理之在我者吾皆得以居之如人有室庐之安动作起居种种便适
自眷恋而不去也○辅氏曰既能自得于己则道已为我所有矣故处之安而无臲甈之虞处之固而无
摇夺之患外物不能移横议不能惑矣)处之安固则所藉者深远而无
尽(或问此一节曰未得其所居则无所藉以为用居而未安则其所藉以为用者浅迫而易穷惟居之
安则理之在我者吾皆得藉以为用而无穷如富人蓄积之多金珠谷帛无求不获见其出而不见其尽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3a 页 WYG0201-0644c.png
也○辅氏曰所得在我而处之既安则所藉以为用者深远浩博取之而无尽酌之而不竭也)所藉
者深则日用之间取之至近无所往而不值其所资
之本也(或问此一节曰无所资者固无本之可求资之浅者取之艰远而或值或不值也惟资之
深者不待远求而所取无不得如既取诸其身之左而值其所资之本又取其身之右而复值其所资之
本以水譬之苟其源之盛则滔滔汨汨不舍昼夜或溯或沿无不值其来处○辅氏曰所藉者深远而无
尽则日用常行之处头头上明物物上显在谷满谷在坑满坑虽取之至近而非一而其所资之本无所
往而不相值矣)○程子曰学不言而自得者乃自得也有安
排布置者皆非自得也然必潜心积虑优游厌饫于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3b 页 WYG0201-0644d.png
其间然后可以有得若急迫求之则是私己而已终
不足以得之也(语录曰道理本自广大只是潜心积虑缓缓养将去自然透熟若急迫求
之则是起意去赶趁他只是私意而已安足以入道○又曰必须以道方可潜心积虑优游厌饫做甚底
○辅氏曰此纂集程子三说合而为一非亲到自得之境者安能言此以觉人也自得如子贡悟性天之
不可闻曾子唯吾道一贯之语此何待于言语而后见正张子所谓德性之知不萌于闻见者也岂容更
有所安排布置哉盖其平日潜心积虑优而游之厌而饫之全身在义理之中及其真积力久理与心融
物与性会然后可以有得若有一豪急迫之意便是私已与道便自间断更如何到得自得田地)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4a 页 WYG0201-0645a.png
  言所以博学于文而详说其理者非欲以誇多而斗
靡也欲其融会贯通有以反而说到至约之地耳(辅氏
曰文谓诗书六艺之文理谓诗书六艺所载许多道理也常人之博学详说者则欲以夸多斗靡耳若夫
为已之学则不然所以博学于文详说其理者盖欲其心理融会贯通事物然后反而说到至约之地盖
必极其大然后中可求尽其博与详然后约可说唯能如此然后可说一以贯之也)盖承上章
之意而言(辅氏曰博学详说则是深造之意也反说约则是自得之事也但上章以行言此章
以知言知与行盖互相𤼵也)学非欲其徒博而亦不可以径约也
(辅氏曰徒博则泛而荒唐径约则亟而寡陋)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4b 页 WYG0201-0645b.png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
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服人者欲以取胜于人养人者欲其同归于善盖心
之公私小异而人之向背顿殊学者于此不可以不
审也(文集曰以善服人者惟恐人之进于善如张华之对晋武帝恐吴人更立令主则江南不可取
之类是也以善养人者惟恐人之不入于善若汤之事葛遗之牛羊又使人往为之耕是也○辅氏曰以
力服人以德服人其不同易见至于以善服人以善养人其不同则难见也孟子之言至此则愈密矣以
德服人以力服人以事言也以善服人以善养人以心言也以善服人者以善为己私也以善养人者以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5a 页 WYG0201-0645c.png
善为天下之公也乐与人为善者也)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或曰天下之言无有实不祥者惟蔽贤为不祥之实
或曰言而无实者不祥故蔽贤为不祥之实二说不
同未知孰是疑或有阙文焉(愚谓祥下若有者字则当从前说言下若有而
字则当从后说至于蔽贤为不祥之实则一也)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亟去
吏反)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5b 页 WYG0201-0645d.png
  亟数也水哉水哉叹美之辞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
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舍放皆去声)

  原泉有原之水也混混涌出之貌不舍昼夜言常出
不竭也盈满也科坎也言其进以渐也放至也言水
有原本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海如人有实行则亦不
已而渐进以至于极也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6a 页 WYG0201-0646a.png
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浍古外反涸下各反闻去声)

  集聚也浍田间水道也涸乾也如人无实行而暴得
虚誉不能长久也声闻名誉也情实也耻者耻其无
实而将不继也林氏曰徐子之为人必有躐等干誉
之病故孟子以是答之○邹氏曰孔子之称水其旨
微矣孟子独取此者自徐子之所急者言之也孔子
尝以闻达告子张矣达者有本之谓也闻则无本之
谓也然则学者其可以不务本乎(辅氏曰此章指意都结在后两句上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6b 页 WYG0201-0646b.png
故集注只以虚名实行为言而引林氏邹氏之说以明之盖孟子之意专欲救徐子蜡等干誉之病耳孔
子之称水固不专在此也然由是观之虽一物具一理然亦随人所取如何耳理固无尽也达者有本谓
质直而好义闻者无本谓色取仁而行违耻其无实而将不继者羞恶之良心也能如是则既知本而能
务实矣不以是为耻则失其本心亦将何所不至哉今人每见人来献谄谀则必有惭愧之心此正是声
闻过情羞恶之心𤼵处最好察)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
存之

  几希少也庶众也人物之生同得天地之理以为性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7a 页 WYG0201-0646c.png
同得天地之气以为形其不同者独人于其间得形
气之正而能有以全其性为少异耳虽曰少异然人
物之所以分实在于此众人不知此而去之则名虽
为人而实无以异于禽兽君子知此而存之是以战
兢惕厉而卒能有以全其所受之理也(语录曰存是存其所以异
于禽兽之道理今自谓能存只是存其与禽兽同者饥食渴饮之类皆其与禽兽同者耳○真氏曰人之
与物相去亦远矣而孟子以为几希者盖人物均有一心然人能存而物不能存所不同者惟此而已人
类之中有凡民者亦有是心而不能存是即禽兽也惟存之所以异于物耳)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7b 页 WYG0201-0646d.png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物事物也明则有以识其理也人伦说见前篇察则
有以尽其理之详也(语录曰察深于明明只是大概明得这个道理尔○辅氏曰明
只是知故以识字解之至于察则便带行底意思故以尽其详言之)物理固非度外而
人伦尤切于身故其知之有详略之异(辅氏曰天下无性外之物
故凡物之理皆非在吾度外至于人伦则又是吾身至亲切事故其所知自然有明与察详与略之异然
非特知之如此至于行亦如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此则行之详略也)在舜则皆生
而知之也(辅氏曰此言舜乃是生知之圣人所以言知之事也)由仁义行非行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8a 页 WYG0201-0647a.png
仁义则仁义已根于心而所行皆从此出非以仁义
为美而后勉强行之所谓安而行之也(辅氏曰由仁义行非行仁
义所以言行之事也知既生知则行自安行○真氏曰由仁义行则身与理一行仁义则身与理二)此
则圣人之事不待存之而无不存矣○尹氏曰存之
者君子也存者圣人也君子所存存天理也由仁义
行存者能之(辅氏曰尹氏说精确而平易辨君子圣人之分量尤为明切○真氏曰存之者
犹待于用力舜则身即理理即身浑然无间而不待于用力)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恶好皆去声)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8b 页 WYG0201-0647b.png
  战国策曰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
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书曰禹拜昌言(辅氏曰恶
旨酒则物欲不行好善言则天理昭著)

  汤执中立贤无方

  执谓守而不失中者无过不及之名方犹类也立贤
无方惟贤则立之于位不问其类也(辅氏曰执中则处义精审立贤
无方则用人无间)

  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而读为如古字通用)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9a 页 WYG0201-0647c.png
  民已安矣而视之犹若有伤道已至矣而望之犹若
未见圣人之爱民深而求道切如此不自满足终日
乾乾之心也(或问以而为如亦有据乎曰诗曰垂带而厉郑笺云而亦如也此以而为如也
春秋星陨如雨左氏曰与雨偕也此以如为而也则其混读而互用之久矣曰是则然矣然其曰求道之
切者恐非所以言圣人之心也奈何曰为是说者正以其德为圣人而心不自足如此是乃所以深明圣
人之心也且子胡不以视民如伤者例而观之乎夫文王之民固己无冻馁者矣而视之犹若有伤则其
于道虽己与之为一亦何害其望之如未见哉○辅氏曰民巳安而视之犹若有伤则爱民深切道已至
而望之犹若未见则与道无穷)

孟子纂疏卷八 第 19b 页 WYG0201-0647d.png
  武王不泄迩不忌远

  泄狎也迩者人所易狎而不泄远者人所易忌而不
忌德之盛仁之至也(或问有谓武王之不泄迩不忘远非仁也势不得不然也信乎
曰此以世俗计较利害之私心窥度圣人者之言也圣人之心所以异于众人者以其大公至正周流贯
彻无所偏倚虽以天下之大万物之多而视之无异于一身尔是以其于人之痾痒疾痛无有不知而所
以按摩而抑搔之者无有不及此武王之不泄迩不忘远所以为德之盛而仁之至也今曰迫于势而非
仁则不知其视圣人之心为如何而指所谓仁者为何物哉○辅氏曰于人所易狎而不泄则敬心常存
于人所易忘而不忘则诚心不息)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0a 页 WYG0201-0648a.png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
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三王禹也汤也文武也四事上四条之事也时异势
殊故其事或有所不合思而得之则其理初不异矣
坐以待旦急于行也(辅氏曰周公思兼三王则其于道也备矣以施四事则其于事
也周矣于道也备所以成己于事也周所以及人有道然后能制事成己然后能及人且圣人之事同一
轨辙安得有异而云其有不合者盖以时异势殊故其施之或有未宜行之或有未当然尽诚以思思之
而通虑之而得则其事虽有时措从宜而其理亦初无有异坐以待旦则可见其知无不行行无不时举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0b 页 WYG0201-0648b.png
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者有不可失其几者也)○此承上章言舜因历叙
群圣以继之而各举其一事以见其忧勤惕厉之意
盖天理之所以常存而人心之所以不死也(语录曰读此一
篇使人心惕然而常存也○辅氏曰集注谓各举其一事以见其忧勤惕厉之意者是矣而于其末又言
周公所以备道以制事遭变以济时皇皇汲汲不巳之诚如此学者苟能深体而默识之则圣人之心与
理昭昭常存不死而在吾心目之间矣)○程子曰孟子所称各因其一
事而言非谓武王不能执中立贤汤却泄迩忌远也
人谓各举其盛亦非也圣人亦无不盛(辅氏曰程子恐后人执孟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1a 页 WYG0201-0648c.png
子之言而疑圣人于道互相得失故𤼵明如此○又曰圣人造道之极凡有所为无不各极其至岂容更
以盛不盛言哉)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王者之迹熄谓平王东迁而政教号令不及于天下
也诗亡谓黍离降为国风而雅亡也(语录曰王者之政存则礼乐征
伐自天子出故雅之诗自作于上以教天下王迹灭熄则礼乐征伐不自天子出故雅之诗不复作于上
而诗降而为国风○问恐是孔子删诗之时降之曰亦是他当时自如此要识此诗便如周南召南当如
在镐丰之时其诗为二南后来在洛邑之时其诗为黍离只是自二南进而为二雅自二雅退而为王风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1b 页 WYG0201-0648d.png
二南之于二雅譬如登山到得黍离时节便是下坡了)春秋鲁史记之名孔子
因而笔削之始于鲁隐公之元年实平王之四十九
年也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乘去声梼音逃杌音兀)

  乘义未详赵氏以为兴于田赋乘马之事或曰取记
载当时行事而名之也梼杌恶兽名古者因以为凶
人之号取记恶垂戒之义也(辅氏曰古人以善为常多不记载以恶为反常
故特记之如尧典之末只载胤朱兜共鲧数子而已以楚史记之名观之则楚虽夷蛮犹有古人遗意后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2a 页 WYG0201-0649a.png
世之人负大罪恶于身而初不知愧耻及一有小善则沾沾自喜以为莫己若者亦可哀已)春秋
者记事者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
记之名也古者列国皆有史官掌记时事此三者皆
其所记册书之名也

  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


  春秋之时五霸迭兴而桓文为盛史史官也窃取者
谦辞也公羊传作其辞则丘有罪焉尔意亦如此盖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2b 页 WYG0201-0649b.png
言断之在已所谓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
者也尹氏曰言孔子作春秋亦以史之文载当时之
事也而其义则定天下之邪正为百王之大法(辅氏曰夫
子之作春秋不过以史之文载当时之事而已而其窃取之义则在于定天下之邪正为百王之大法也
夫春秋善善恶恶拨乱世而反之正上明四代之礼乐下示百王之法程圣人之用备见此书而夫子之
言则又谦抑如此略无自居其功之意此孟子所以因而述之以继群圣之后也)○此又承
上章历叙群圣因以孔子之事继之而孔子之事莫
大于春秋故特言之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3a 页 WYG0201-0649c.png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泽犹言流风馀韵也(辅氏曰流风以风喻之也馀韵以声喻之也)父子相
继为一世三十年亦为一世斩绝也大约君子小人
之泽五世而绝也(辅氏曰父子五世经历百五十年则君子小人之遗泽皆当绝也)
杨氏曰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
世亲属竭矣服穷则遗泽寖微故五世而斩(辅氏曰五世则
亲尽服穷其泽亦当斩绝矣盖亲也服也泽也实相因也)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3b 页 WYG0201-0649d.png
  私犹窃也淑善也李氏以为方言是也(辅氏曰独孟子用此二字
而他无所见故知是当时方言俗语耳)人谓子思之徒也自孔子卒至
孟子游梁时方百四十馀年而孟子已老然则孟子
之生去孔子未百年也故孟子言予虽未得亲受业
于孔子之门然圣人之泽尚存犹有能傅其学者故
我得闻孔子之道于人而私窃以善其身盖推尊孔
子而自谦之辞也○此又承上三章历叙舜禹至于
周孔而以是终之其辞虽谦然其所以自任之重亦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4a 页 WYG0201-0650a.png
有不得而辞者矣(愚谓虽是谦辞然其所以自任之重亦有不得而辞者是非孟子之
私言也实天下之公论也)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
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先言可以者略见而自许之辞也后言可以无者深
察而自疑之辞也过取固害于廉然过与亦反害其
惠过死亦反害其勇盖过犹不及之意也(或问
取者贪之属不取者廉之属犹与之为惠不与之为啬死之为勇不死之为怯也今以过取者为伤于廉则宜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4b 页 WYG0201-0650b.png
以不与为伤惠不死为伤勇矣而反以与为伤惠死为伤勇何哉曰过取之伤廉过于此而侵夺于彼者
也过与之伤惠过死之伤勇过于此而反病乎此者也盖夺乎彼者其失为易见而病乎此者其失为难
知故孟子举伤廉以例二者亦是孔子过犹不及之意耳○语录曰看来可以取是其初略见得如此可
以无取是子细审察见得如此下二联仿此)林氏曰公西华受五秉之粟
是伤廉也冉子与之是伤惠也子路之死于卫是伤
勇也(辅氏曰大凡择善执中最为难事使心粗不得须思虑入于精微方可一有不审则虽孔门高
弟亦或陷于过当之域矣)

  ○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已于是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5a 页 WYG0201-0650c.png
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
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逄薄江反恶平声)

  羿有穷后羿也(蔡氏曰穷国名羿穷国君之名也)逄蒙羿之家众也
羿善射篡夏自立后为家众所杀愈犹胜也薄言其
罪差薄耳

  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
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
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5b 页 WYG0201-0650d.png
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
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
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
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
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𤼵乘
矢而后反(他徒何反矣夫夫尹之夫并音扶去上声乘去声)

  之语助也仆御也尹公他亦卫人也端正也孺子以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6a 页 WYG0201-0651a.png
尹公正人知其取友必正故度庾公必不害已小人
庾公自称也金镞也叩轮出镞令不害人乃以射也
乘矢四矢也孟子言使羿如子濯孺子得尹公他而
教之则必无逢蒙之祸然夷羿篡弑之贼蒙乃逆俦
庾斯虽全私恩亦废公义其事皆无足论者孟子盖
特以取友而言耳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西子美妇人蒙犹冒也不洁污秽之物也掩鼻恶其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6b 页 WYG0201-0651b.png
臭也

  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齐侧皆反)

  恶人丑貌者也○尹氏曰此章戒人之丧善而勉人
以自新也(辅氏曰西子之质本美而蒙以不洁则自丧其美而反致人之恶孟子言此所以戒
人之丧其本有之善恶人之质本丑而能齐戒沐浴而至诚自洁则可以祀上帝孟子言此所以勉人以
改过自新深玩尹氏之言令人惕然而惧耸然而作)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
性者人物所得以生之理也故者其已然之迹若所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7a 页 WYG0201-0651c.png
谓天下之故者也(语录曰性自是个难言底物事惟恻隐羞恶之类却是已𤼵见者乃
可得而言只看这个便见得性故集注下个迹字○又曰故是个已𤼵见底物事便分明易见○又曰故
只是已然之迹如水之润下火之炎上便是故也父子之所以亲君臣之所以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然
皆有个已然之迹○又曰故字若不将已然之迹言之则下文苟求其故之言如何可推)利犹顺
也语其自然之势也(语录曰利是不假人为而自然者如水之就下是其性本就下
只得顺他若激之在山是不顺其性而以人为之也如无恻隐之心非人无羞恶之心非人皆是自然而
然惟智者知得此理不假人为顺之而行)言事物之理虽若无形而难知
然其𤼵见之已然则必有迹而易见(辅氏曰理即性也虽曰无形而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7b 页 WYG0201-0651d.png
难知然不能不感𤼵而形见于外既已形见则必有迹而易见也○又曰如仁之性虽难知然其见赤子
入井时则㤓惕恻隐𤼵而形见于外是则有迹而易见也)故天下之言性者但言
其故而理自明(辅氏曰如言人性之仁但言其𤼵见而为怵惕恻隐之迹则仁之理自明
也)犹所谓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也(辅氏曰此天字指天道而言天
道无形而难知而其𤼵动处则形而为人即其所以为人者而验之则知其所以为天者矣)然其
所谓故者又必本其自然之势如人之善水之下非
有所矫揉造作而然者也若人之为恶水之在山则
非自然之故矣(辅氏曰所谓𤼵见已然之迹然亦有遂有顺自然而然如人之善水之下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8a 页 WYG0201-0652a.png
者顺也凡有所矫揉造作而然如人之为恶水之在山者逆也故言其故者又当以顺利为本言其故而
不本于自然则以人性为恶水性为上者有矣○永嘉陈氏曰善恶皆已然之迹但顺者为本则善者其
初也恶者非其初也水无有不下者水之本也若夫搏之使过颡激之使在山岂其本也哉)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
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
无事则智亦大矣(恶为皆去声)

  天下之理本皆顺利小智之人务为穿凿所以失之
(辅氏曰人物所得之理本皆顺理无待于矫揉造作于其间却缘世人不明吾性之智而以私意为智于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8b 页 WYG0201-0652b.png
是每事务为穿凿而失其顺利之理○欧阳氏曰言天下事物之理必自夫发见已然之迹者盖本于天
下顺利自然之势也天下事物之理莫不有顺利自然之势又莫不有迹之可验自其已然之迹而验之
然后实见夫理之自然者为不可易而其穿凿造作者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禹之治水则
因其自然之势而导之未尝以私智穿凿而有所事
是以水得其润下之性而不为害也(欧阳氏曰若禹之行水顺夫水
性之自然而不敢行夫已意之使然此其所以行其所无事也)

  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
致也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9a 页 WYG0201-0652c.png
  天虽高星辰虽远然求其已然之迹则其运有常
虽千岁之久其日至之度可坐而得况于事物之近
若因其故而求之岂有不得其理者而何以穿凿为
哉(语录曰历家自今日推算而上极于太古开辟之时更无差错只为有此已然之迹可以推测耳天
与星辰间或躔度有少差错久之自复其常以利为本亦犹天与星辰循常度而行苟不如此皆凿之谓
也)必言日至者造历者以上古十一月甲子朔夜半
冬至为历元也(愚案古者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会于子谓之上元以
为历始)○程子曰此章专为智而𤼵(辅氏曰此章先儒多只就性上说故
孟子纂疏卷八 第 29b 页 WYG0201-0652d.png
皆失之凿唯程子以为此章专为智而设然后其义可明)愚谓事物之理莫非自
然顺而循之则为大智若用小智而凿以自私则害
于性而为不智(辅氏曰害于性者应前水得润下之性而言也盖性本顺利若不顺其本
然之理而求之则反害其性也○欧阳氏曰天下之大智无所自为而常因天下之理天下之小智不知
循理而常在一已之私)程子之言可谓深得此章之旨矣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
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

  公行子齐大夫右师王驩也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0a 页 WYG0201-0653a.png
  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
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简略也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踰阶而相揖
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朝音潮)

  是时齐卿大夫以君命吊各有位次若周礼凡有爵
者之丧礼则职丧涖其禁令序其事故云朝廷也历
更涉也位他人之位也右师未就位而进与之言则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0b 页 WYG0201-0653b.png
右师历已之位矣右师已就位而就与之言则已历
右师之位矣孟子右师之位又不同阶孟子不敢失
此礼故不与右师言也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
存心以礼存心

  以仁礼存心言以是存于心而不忌也(语录曰问是本有此仁礼
只要常存而不忌否曰非也他这个从存心上说下来言君子所以异于小人者以其存心不同耳君子
则以仁以礼而存之于心小人则以不仁不礼而存之于心这个存心与存其心养其性底不同○辅氏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1a 页 WYG0201-0653c.png
曰以仁存心而不忌如造次颠沛必于是也以礼存心而不忌如视听言动必以礼也)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此仁礼之施(辅氏曰由乎内以施外也)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此仁礼之验(辅氏曰获乎外以验于内也)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
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横去声下同)

  横逆谓强暴不顺理也(辅氏曰强暴横也不顺理逆也)物事也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1b 页 WYG0201-0653d.png
  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
自反也我必不忠(由与犹同下放此)

  忠者尽已之谓我必不忠恐所以爱敬人者有所不
尽其心也(辅氏曰理无穷尽人有作辍一息不存一物不体便是不尽其心)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难去声)

  奚择何异也又何难焉言不足与之校也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2a 页 WYG0201-0654a.png
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傅于后世我由
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
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
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夫音扶)

  乡人乡里之常人也君子存心不苟故无后忧(愚谓不苟
二字不可浅看心一不存而不自觉不自强便是苟且也)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事见前篇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2b 页 WYG0201-0654b.png
  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
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食音似乐音洛)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
圣贤之道进则救民退则修已其心一而已矣(辅氏曰道
则以其所行言之也心则以其所存言之也救民者修已之验修己者救民之本有是心则有是道有是
本则有是验)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已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已
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由与犹同)

  禹稷身任其职故以为已责而救之急也(辅氏曰禹稷既委质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3a 页 WYG0201-0654c.png
以事舜而以身任拯溺救饥之责故视斯民之有饥溺者犹已使之饥溺是以救之如是其急所以尽其
职分也)

  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圣贤之心无所偏倚随感而应各尽其道故使禹稷
居颜子之地则亦能乐颜子之乐使颜子居禹稷之
任亦能忧禹稷之忧也(辅氏曰圣贤之心其本然之体停停当当直上直下无所
偏无所倚此其所谓中者天下之大本也然不能不感于物故随感而应有可喜之事感则喜心便应有
可怒之事感则怒心便应如进则便须救民退则便须修已皆吾大本中自然之礼无或过无或不及各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3b 页 WYG0201-0654d.png
尽其道此其所谓和者天下之达道也如是故使禹稷居颜子之地亦能乐颜子之乐使颜子居禹稷之
任亦能忧禹稷之忧同一大本同一达道故也)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不暇束发而结缨往救言急也以喻禹稷

  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喻颜子也○此章言圣贤心无不同事则所遭或异
然处之各当其理是乃所以为同也(辅氏曰圣贤之心无不同一本
也事则所遭或异万殊也然处之各当其理是乃所以为同者所谓万殊一本吾道一以贯之也)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4a 页 WYG0201-0655a.png
尹氏曰当其可之谓时前圣后圣其心一也故所遇
皆尽善(辅氏曰事虽万殊心一以贯则凡所以语默云为皆达道也皆时中也岂复有不尽善者哉)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
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匡章齐人通国尽一国之人也礼貌敬之也(辅氏曰礼貌犹
所谓文貌谓其容貌有礼文也人心才敬则见人便自有礼貌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
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4b 页 WYG0201-0655b.png
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
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
有一于是乎(好养从皆去声很胡恳反)

  戮羞辱也很忿戾也

  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夫音扶)

  遇合也相责以善而不相合故为父所逐也

  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贼害也朋友当相责以善父子行之则害天性之恩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5a 页 WYG0201-0655c.png


  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
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
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夫章之夫音扶为去声屏必井反养去声)

  言章子非不欲身有夫妻之配子有子母之属但为
身不得近于父故不敢受妻子之养以自责罚其心以
为不如此则其罪益大也○此章之旨于众所恶而
必察焉可以见圣贤至公至仁之心矣(辅氏曰众恶之必察焉此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5b 页 WYG0201-0655d.png
孔子之明训也而孟子之意正如此故可以见其至公至仁之心至公则无有私蔽于己至仁则不忍苛
责于人必能至公然后能至仁必能至仁然后能至公)杨氏曰章子之行孟子
非取之也特哀其志而不与之绝耳(语录曰孟子之于匡章盖怜之
耳非取其孝也据章之所为固责善于父而不相遇遂为父所逐虽是父不是已是然便至如此出妻屏
子终身不养则岂得为孝故孟子言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此便是责之以不孝也但其不孝之罪未至
于可绝之地耳然当时人则遂以为不孝而绝之故孟子举世俗之不孝者五以晓之若如此五者则诚
在所绝耳后世因孟子不绝之则又欲尽雪章子之不孝而以为孝此皆不公不正倚于一偏必若孟子
之所处然后可以见圣贤至公至仁之心矣)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6a 页 WYG0201-0656a.png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
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
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
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
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与去声)
武城鲁邑名盍何不也左右曾子之门人也忠敬言
武城之大夫事曾子忠诚恭敬也为民望言使民望
而效之沈犹行弟子姓名也言曾子尝舍于沈犹氏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6b 页 WYG0201-0656b.png
时有负刍者作乱来攻沈犹氏曾子率其弟子去之
不与其难言师宾不与臣同(辅氏曰师则父行也宾则兄行也故与为人臣
者不同父兄则当尊也臣则比二者为微矣君之所以待三者固异而三者之所以自处亦不同也)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伋去
君谁与守

  言所以不去之意如此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
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7a 页 WYG0201-0656c.png
  微犹贱也尹氏曰或远害或死难其事不同者所处
之地不同也君子之心不系于利害惟其是而已故
易地则皆能为之(辅氏曰曾子率子弟而去之是远害也子思虽无死难之事然寇至
不去则有死难之理也其事如此不同者盖以曾子则处师宾之地而子思则处为臣之地有不同焉故
也君子之心不论事之利与害唯顾理之是者则为之耳故虽易地而处皆能为其所当然者若其心一
系于利害则有陨穫而无安裕有苟且而无详允为臣而死难者处宾师之地则或不能远乎害为师宾
而远害者处为臣之地则或不能死于难变动迁徙或至于倒行逆施而不自知也)○孔氏曰
古之圣贤言行不同事业亦异而其道未始不同也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7b 页 WYG0201-0656d.png
学者知此则因所遇而应之若权衡之称物低昂屡
变而不害其为同也(辅氏曰古人言行事业皆就其所遇之时所处之地为之故各
自不同至于道则一而已惟归于是耳学者知此则随所遇之时因所遇之地而应之如权衡之称物物
有轻重之不同则衡有低昂之或异我则进退其权以取平焉岂有不同者哉)

  ○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
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瞷古苋反)

  储子齐人也瞷窃视也圣人亦人耳岂有异于人哉
(辅氏曰谓圣人亦人耳所以先解尧舜与人同一句然后却言岂有异于人逆而解之意愈明白虽然尧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8a 页 WYG0201-0657a.png
舜不独与人同其形至于其心所具之理则亦与人无异也孟子之言固兼举之矣)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
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
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
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
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
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
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8b 页 WYG0201-0657b.png
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
来骄其妻妾(施音迤又音易墦音燔施施如字)

  章首当有孟子曰字阙文也良人夫也餍饱也显者
富贵人也施邪施而行不使良人知也墦冢也顾望
也讪怨詈也施施喜悦自得之貌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
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言自君子而观今之求富贵者皆若此人耳使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9a 页 WYG0201-0657c.png
其妻妾见之不羞而泣者少矣言可羞之甚也○赵
氏曰言今之求富贵者皆以枉曲之道昏夜乞哀以
求之而以骄人于白日与斯人何以异哉





孟子纂疏卷八 第 39b 页 WYG0201-0657d.png




















  孟子纂疏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