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a 页 WYG0719-032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九十九
  大顺之徵
   (臣/)按经文以以顺天下发端因述五等之孝而总
   结之以尊卑虽殊孝道同致盖因心而行横塞无
   际虽云随力尽分而施化实待圣人能左右之曰
   以也自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以下朱熹定以为
   传而传亦首申以顺天下之旨经注云孝者德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b 页 WYG0719-0324b.png
   至道之要也先代圣德之主能顺人心行此至要
   之化则上下臣民和睦无怨传注云顺此以施政
   教则不待严肃而成理也(臣/)故首述德道教归重
   于居至握要天明地察之圣人次诸侯卿大夫庶
   人各行其孝而以大顺终焉顺之之事尽而顺之
   效著矣
 易乾彖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耿南仲曰乾道所以变化者阴阳而已各正性命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2a 页 WYG0719-0325a.png
 阴阳之定分保合太和者阴阳之冲气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程颐传曰天地之道常久而不已者保合太和也天
 为万物之祖王为万邦之宗乾道首出庶物而万汇
 亨君道尊临天位而四海从王者体天之道则万国
 咸宁也
  (臣/)按此卦为圣人得天位行天道而致太平之占
  天以元统万物圣人以仁统万民首为元首首即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2b 页 WYG0719-0325b.png
  元也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是圣人之顺天下保合
  太和乃利贞是天地大顺之徵也利者顺也必言
  贞者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即为祯祥一极备凶一
  极无凶即为灾异也程传以为王为万邦之宗而
  西铭亦言大君者天之宗子大君体天地之道即
  宗子所以体父母之心经曰爱敬尽于事亲而德
  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语其实则万国咸宁徵其
  象则保合太和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3a 页 WYG0719-0325c.png
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
 程颐传曰以豫顺而动则天地如之而弗违况建侯
 行师乎天地之道万物之理唯至顺而已
  (臣/)按顺以动者顺理而动以致人心之和犹经言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也故天地如之者
  与之合德自然弗违阴阳调而风雨时山岳奠而
  河海清犹经言天地明察神明彰矣孝弟之至通
  于神明也而况建侯行师乎者诸侯轨道兵革不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3b 页 WYG0719-0325d.png
  试犹经言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也孟子
  曰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
  化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豫之时义亦自顺亲而
  底豫始乎
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张栻曰通于天者河也有龙马负图而出此圣人之
 德上配于天而天降其祥也中于地者洛也有神龟
 载书而出圣人之德下及于地而地呈其瑞也圣人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4a 页 WYG0719-0326a.png
 则之故易兴于世然后象数推之以前民用卦爻推
 之以前民行而示天下后世也
  (臣/)按孔安国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
  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
  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数朱子
  启蒙首取孔氏之说盖所谓龙马神龟非甚鬼怪
  之物也当其未则之前不可以名图书也当其既
  则之后则羲之图至周犹宝藏之顾命所云是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4b 页 WYG0719-0326b.png
  禹之书箕子陈之洪范是也欧阳子以图书为不
  足信然尚书所载甚明夫子又有河不出图之叹
  其为神物何疑乎此古初之世大顺之徵也据经
  之言祥瑞不过如此其他稗官小说谶纬之书所
  载蓂荚蒲箑等事盖不足取
变化云为吉事有祥
  (臣/)按先儒言变化天道云为人事变化之祥则景
  星庆云醴泉芝草之属是云为之祥则动容中礼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5a 页 WYG0719-0326c.png
  语嘿适时之类是臣愚以天道远人事迩而天人
  相感之理甚速美瑞必非虚至如使人之云为自
  柔声婉容下气怡色以至一出言一举足不忘父
  母始于闺门放乎四海皆和气之流行而星云泉
  草为之流光动色易味移形有不待占之而知来
  者之尔昌尔炽矣
书大禹谟惠(顺/也)(道/也)吉从逆凶惟影响
  (臣/)按在人为吉凶在天为灾祥顺则吉而逆则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5b 页 WYG0719-0326d.png
  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故咸有一德言惟吉凶不
  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也以顺对逆而言经言
  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亦
  是顺吉逆凶相对之辞也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
  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
  姓刑于四海是以顺示则而民则焉者也若夫爱
  非所爱则悖德而逆矣敬非所敬则悖礼而逆矣
  此固自居于凶德者也吉则天下和平凶则灾害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6a 页 WYG0719-0327a.png
  并至此自然之理不待推测而知者故经言孝悌
  之至通于神明也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至/也)
 孔颖达疏曰德之动天经传多矣礼运云圣人顺民
 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如
 此之类皆德动之也
至諴(和/也)感神矧(况/也)兹有苗
  (臣/)按此益之赞禹欲其修德致远因言自满者人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6b 页 WYG0719-0327b.png
  损之自谦者人益之是天之常道舜初耕历山之
  时为父母所疾日号泣于旻天及父母克己自责
  负罪引慝敬以事见于父悚惧齐庄父亦信顺之
  先言德能动天次言帝能感瞽天元远而瞽顽愚
  皆言感也天即神也覆言动天而不覆言瞽者唐
  孔氏以为天神事与人隔感天难于感瞽故举难
  者以况之其实天与瞽俱言难感以况有苗易于
  彼二者(臣/)以为舜之难在感亲耳号泣于旻天于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7a 页 WYG0719-0327c.png
  父母而父母亦信顺是感神感亲无二感也班师
  振旅诞敷文德以格有苗是推爱亲敬亲之心而
  不敢慢恶于人以感神感亲之感而感有苗也书
  于禹谟之终篇特书曰有苗格此大顺之徵也
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蔡沈传曰或曰笙之形如鸟翼镛之虞为兽形故于
 笙镛以间言鸟兽跄跄风俗通曰舜作箫笙以象凤
 盖因其形声之似以状其声乐之和岂真有鸟兽凤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7b 页 WYG0719-0327d.png
 凰而跄跄来仪者乎曰是未知声乐感通之妙也匏
 巴鼓瑟而游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声之致
 祥召物见于传者多矣况舜之德致和于上夔之乐
 召和于下其格神人舞兽凤岂足疑哉
  (臣/)按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而龙之为帝王之瑞多
  矣禹因神龟而叙畴孔子感获麟而绝笔文王之
  时凤鸣岐山至若来仪于庭则惟舜之德之至夔
  之乐之和有以感召之此夫子所以有感于凤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8a 页 WYG0719-0328a.png
  不至也吴季子曰虽甚盛德蔑以加矣圣人之德
  无以加于孝大顺之徵无以过于凤凰来仪故后
  世虽有作者虞帝其弗可及也
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
锡元圭告厥成功
 孔颖达疏曰言五服之外又东渐入于海西被及于
 流沙其北与南虽在服外皆与闻天子威声文教时
 来朝见是禹治水之功尽加于四海以禹如是故帝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8b 页 WYG0719-0328b.png
 锡以元色之圭告其能成天之功也
  (臣/)按经言刑于四海复引文王有声之诗曰自西
  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与禹贡所云渐被暨讫
  者相似禹之成功在于治水而伤其父功之不成
  八年劳瘁过门不入夫子称禹为无间然盖亦以
  其爱敬之尽孝弟之至也天乃锡禹洪范九畴以
  其顺水之性彝伦攸叙以其顺人之性也考工记
  曰天谓之元元圭之锡以告天功之成天之所助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9a 页 WYG0719-0328c.png
  者顺也东西朔南皆顺则天亦助其顺矣
伊训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
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顺/也)
 孔安国传曰虽微物皆顺明其馀无不顺
  (臣/)按是所谓作善降之百祥也微物皆顺则天下
  之大顺可知百祥者可致之物莫不毕至也陈氏
  大猷曰人君为天地鬼神万物之主而德者天地
  鬼神万物之理所谓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焉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9b 页 WYG0719-0328d.png
  也是故经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
高宗肜日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孔安国传曰祭之明日又祭殷曰肜周曰绎蔡沈传
 曰雊鸣也于肜日有雊雉之异盖祭祢庙也
祖己日惟先格王正厥事
 孔传曰言至道之王遭变异正其事而异自消
  (臣/)按高堂隆曰大戊有桑谷生朝武丁有雊雉升
  鼎皆因灾恐惧侧身脩行故号曰中宗高宗兴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0a 页 WYG0719-0329a.png
  勃焉今按祖己云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
  于昵则武丁之所以致谴告者可知矣夫祢庙之
  丰本所以致孝其亲而于自仁率亲自义率祖之
  道有未协其宜者即不可谓之顺不顺而谴告随
  之顺则休徵应之矣故曰正其事而异自消也
洪范八庶徵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
各以其叙庶草蕃庑
 蔡沈传曰徵验也庑丰茂所验者非一故谓之庶徵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0b 页 WYG0719-0329b.png
 雨𤾉燠寒风各以时至故曰时也备者无缺少也叙
 者应节候也五者备而不失其叙庶草且蕃庑矣则
 其他可知也
曰休徵曰肃时雨若曰乂时𤾉若曰哲时燠若曰谋时
寒若曰圣时风若
 孔颖达疏曰人君行敬则雨以时而顺之人君政治
 则旸以时而顺之人君照晢则燠以时而顺之人君
 谋当则寒以时而顺之人君通圣则风以时而顺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1a 页 WYG0719-0329c.png
 休咎皆言若者其所致者皆顺其所行故言若也
  (臣/)按朱子言人主之行事与天地相为流通故行
  有善恶则气各以类而应然感应之理非谓行此
  事即有此一应统而言之一德修则凡德必修一
  气和则凡气必和固不必曰肃自致雨无与于旸
  乂自致旸无与于雨但德修而气必和矣分而言
  之则德各有方气各有象肃者雨之类乂者旸之
  类求其所以然之故固各有所当也盖朱子之意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1b 页 WYG0719-0329d.png
  以为五事之得失参预教化之微妙既不当如汉
  儒之胶固轨滞亦不得如王安石之训若字为如
  为似作譬喻不足感应也休徵言顺咎徵亦言顺
  者至德要道以顺天下而天下顺之者尧舜之民
  比屋可封是顺其顺也反是而悖德悖礼而民亦
  顺而从之者桀纣之民也比屋可诛是顺其逆也
  五事之得失下及于民而上见于天时之顺是亦
  顺其顺恒之顺是亦顺其逆也然则大顺之徵亦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2a 页 WYG0719-0330a.png
  徵之于其貌言视听思而已孝子之视于无形听
  于无声与夫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言于
  人其斯以为大顺之徵而已矣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
终命
 朱子曰休咎徵于天则祸福加于人福极通天下人
 民而言盖人主不以一身为福极而以天下为福极
 民皆仁寿尧舜之福也民皆鄙夫桀纣之极也五福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2b 页 WYG0719-0330b.png
 以人所尤好者为先
  (臣/)按疏以为五行传有致极之文无致福之事反
  此而言王者思睿则致寿听聪则致富视明则致
  康宁言从则致攸好德猊恭则致考终命盖郑氏
  之说强以福极配五行是未达于一德修则凡德
  必修一气和则凡气必和之理也德曰至德道曰
  要道岂必为某事致某福欤通天下之人而言福
  所以为大顺之徵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3a 页 WYG0719-0330c.png
金縢(为请命之书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之遂以所藏为篇名)秋大熟未穫天
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
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
(所藏请/命册书)
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太公/召公)命邦人凡大
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
 孔颖达疏曰郑元引易传曰阳感天不旋曰阳谓天
 子也天子行善以感天不迥旋经日故郊之是得反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3b 页 WYG0719-0330d.png
 风也
归禾(篇名/今亡)
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
作归禾
 孔安国传曰唐叔成王母弟命邑内得异禾也亩垄
 颖穗也禾各生垄而合为一穗拔而贡之异亩同颖
 天下和同之象周公之德所致周公东征未还故命
 唐叔以禾归周公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4a 页 WYG0719-0331a.png
嘉禾(篇名/今亡)
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孔安国传曰已得唐叔之禾遂陈成王归禾之命而
 推美王善则称君天下和同政之善者故公作书以
 嘉禾名篇告天下
 孔颖达疏曰后世同颖之禾遂名为嘉禾由此也
  (臣/)按经言严父配天周公其人此其制作之盛尽
  爱敬而有以致应感之福也金縢之书请命三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4b 页 WYG0719-0331b.png
  愿以身代固足以动天地感鬼神其书晦则成王
  未知公而天为之风雷偃禾其书显则成王已知
  公而天为之反风起禾又所谓阳感天不旋者也
  而得嘉禾者又为王之母弟所以示一本同气唐
  叔之于成王犹公之于武王孝弟之至通于神明
  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是以又获斯应也二篇之作
  朱熹亦以为在金縢已后盖制礼作乐致太平皆
  在公归已后之事以此为大顺之徵矣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5a 页 WYG0719-0331c.png
诗周南麟之趾(篇/名)
 小序曰关睢之应也关睢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
 虽衰世之公子皆仁厚如麟趾之时也
其一章曰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孔颖达疏曰陆玑疏麟麇身牛尾马足黄色圆蹄一
 角角端有肉音中钟吕行中规矩游必择地详而后
 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不群居不侣行不入陷阱不
 罹罗网王者至仁则出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5b 页 WYG0719-0331d.png
 南轩张氏曰麟出于上古之时盖极治之日也以纣
 之在上而周之公子振振仁厚不减于极治之日故
 诗歌之以为是乃麟也周公取之以为关睢之应
召南驺虞(篇/名)
 小序曰鹊巢之应也鹊巢之化行人伦既正朝廷既
 治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蒐田以时仁如
 驺虞则王道成也
其二章曰于嗟乎驺虞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6a 页 WYG0719-0332a.png
 毛苌传曰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
 之德则应之
 朱熹集传曰南国诸侯承文王之化修身齐家以治
 其国而其仁民之馀恩又有以及于庶类诗人述其
 事以美之且叹曰此其仁心自然不由勉强是即真
 所谓驺虞矣
  (臣/)按麟趾驺虞皆以瑞应之仁兽为喻文王之仁
  德既洽而公子之仁无以异于麟趾诸侯之仁无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6b 页 WYG0719-0332b.png
  以异于驺虞蒸然太和之象矣所以致此者其始
  于文王之脩身齐家乎以言乎男教则父王季而
  子武王也以言乎女顺则母太任而嗣太姒也人
  伦既正教化自行故序以二诗为关睢鹊巢之应
  (臣/)以为大顺之徵也
小雅天保(篇/名)其一章曰天保定尔亦孔之固(坚/也)(使/也)
(信/也)厚何福不除(开/也)俾尔多益以莫不庶(泉/也)
 孔颖达疏曰作者见时人物得所王业日隆歌而称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7a 页 WYG0719-0332c.png
 之以告王言天之安定汝王位亦甚坚固矣何者天
 使汝诚信厚爱天下臣民即知何等福不开出与之
 天又使汝每物皆多有所益以是之故物无不众多
 也每物众多是安定汝王位甚坚固也此章言福谓
 王得福也下章乃言臣民受天禄耳言开者若有闭
 藏蓄积今开出然
二章曰天保定尔俾尔戬(福/也)(禄/也)罄无不宜受天百禄
降尔遐(远/也)福惟日不足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7b 页 WYG0719-0332d.png
 孔颖达疏曰言天安定汝之王位故使所福禄之人
 朝廷群臣等尽无有不宜其举事者皆得其所而受
 天百禄群臣之外天又下与汝广远之福及天下之
 民汲汲而欲下之维恐日日不足言天之使汝臣民
 俱受天福是安定汝也
三章曰天保定尔以莫不兴(盛/也)如山如阜(大陆曰/阜土山)如冈
如陵(山脊曰冈大阜曰陵则冈为/山之高者陵为阜之大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8a 页 WYG0719-0333a.png
 郑康成云无不盛者使万物皆盛草木畅茂禽兽硕
 大山阜冈陵言福禄委积高大也川之方至谓其水
 纵长之时也万物之收皆增多也
六章曰如月之恒(弦/也)如日之升(出/也)如南山之寿不骞(亏/也)
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孔颖达疏曰此章说坚固之状言王德位日隆有进
 无退如月之上弦稍就盈满如日之出稍益明盛王
 既德位如是天定其基业长久且又坚固如南山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8b 页 WYG0719-0333b.png
 寿不骞亏不崩坏故常得隆盛如松柏之木枝叶恒
 茂新故相承代常无凋落犹王子孙世嗣相承恒无
 衰也
  (臣/)按天保诗共六章其四章五章陈祭祀之事致
  孝敬于先君而予以无疆之寿者也然祭祀乃定
  保以后之事其所以致此者由于博爱广敬天明
  地察神明既彰而向所闭藏蓄积不轻畀人之介
  福今尽开出予之也单训诚信经所谓敬亲者不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9a 页 WYG0719-0333c.png
  敢慢于人也厚训厚爱经所谓爱亲者不敢恶于
  人也二章三章乃自群臣而及于民物其亦爱敬
  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之意也卒
  形容保定坚固之状如是而致其孝享则祝史非
  矫诬而嘏辞岂虚设乎盖圣王之所以顺天下者
  莫著于此诗也
大雅文王(篇/名)其六章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
自求多福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19b 页 WYG0719-0333d.png
 郑康成曰王既述脩祖德常言当配天命而行则福
 禄自来
  (臣/)按文王诗屡言命矣据隆盛则以新命美其祖
  考陈劝戒则以配命告其子孙故曰帝命不时时
  是也言帝命岂不如是乎是自人事而推天意也
  曰天命靡常以天常命商使有九有之师矣由其
  子孙言之可见天命靡常也是亦以己事而虑未
  然也故曰天与之者岂谆谆然命之乎或问于朱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20a 页 WYG0719-0334a.png
  子曰受天命如何朱子曰命如何受于天只是人
  与天同到此时人心奔趋自有不容已耳故念尔
  祖在于修厥德修厥德则必能合天理合天理则
  必能得人心盛大之福从爱敬而来也
旱麓(篇/名)其卒章曰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
不回
 郑康成曰喻子孙依缘先人之功而起不回者不违
 先祖之道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20b 页 WYG0719-0334b.png
 孔颖达疏曰此言脩先祖之德言莫莫然而延蔓者
 是葛也藟也乃施于木之条枚之上而长也以兴依
 缘者此太王王季也乃依缘己之先祖之功业而起
 也太王王季既依缘先祖则述脩其业是即乐易之
 君子其求福禄不违先祖之正道言其脩先祖之正
 道以致之是谓申以百福干禄焉
  (臣/)按旱麓之篇小序以为文王受其祖之功业也
  申以百福干禄亦小序之文孔氏曰申者重也太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21a 页 WYG0719-0334c.png
  王王季道德高于先君获福多于前世故言重也
  经六章皆言太王王季脩行善道以求神佑是申
  以百福干禄之事也盖乐易之君子自然为神所
  劳来而获福禄之多在诗人以为得所以干求之
  道在君子则法先祖之正道率循之而不敢违初
  非有意于得福禄也夫通于神明者神所劳矣洪
  范福极通天下臣民言之岂弟君子之福即天下
  之福也不回其先祖是即所以顺天下也君子指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21b 页 WYG0719-0334d.png
  太王王季朱子以为指文王诗人之意在于先扬
  祖业足为子孙之美则序言爱祖而经不及文王
  以见太王王季依缘后稷公刘文王依缘太王王
  季君子指太王王季者得之矣
下武(篇/名)其四章曰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
嗣服
 严粲曰天下媚爱武王而应之以顺德谓天下化之
 也孝者德之顺故又言武王永言孝思昭昭然能嗣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22a 页 WYG0719-0335a.png
 先世之事也序所谓能昭先人之功也
 辅广曰天下之人皆戴武王而所以应之者维是顺
 德焉顺德即孝之所感也上以孝感下以顺应尤非
 一朝一夕暂行复辍之所能致也
卒章曰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黄氏曰孝弟之至则通于神明光于四海而得万国
 之欢心此所以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也
  (臣/)按顺德之义严氏辅氏论之详矣黄氏以为受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22b 页 WYG0719-0335b.png
  天之祜通于神明以四方来贺为光于四海得万
  国之欢心也佐者助也佐则兼天与人而言之易
  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武王成王
  者之信于天下天下化于武王之永言孝思而应
  之以顺德虽于万斯年可也
(音权/曲也)(大陵曰/阿篇名)其九章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
生矣于彼朝阳(山东曰/朝阳)菶菶萋萋(梧相/之貌)雍雍喈喈(凤凰/之声)
 毛苌传曰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力则地极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23a 页 WYG0719-0335c.png
 化天下和洽则凤凰乐德
  (臣/)按书君奭(召公/名)云我则鸣鸟不闻孔安国以为
  凤也疏云凤是难闻之鸟必为灵瑞之物故以鸣
  鸟为鸣凤孔子称凤鸟不至是凤鸟难闻也此诗
  歌成王之德而云凤凰鸣矣郑康成以为因时凤
  凰至故以为喻而蔡沈以为鸣于高冈者乃咏其
  实皆谓成王之时凤凰至也自虞书言箫韶九成
  凤凰来仪中间数百年绝响直至文王时鸣于岐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23b 页 WYG0719-0335d.png
  山而成王时又鸣于高冈舜时虽因韶乐之美其
  实奋至德之光者由于瞽之底豫也岐山高冈由
  于教化之和协其实孝思维则世德作求者又教
  化之所因也凤凰食竹栖梧经所以并言梧桐被
  温仁之气生于山冈之朝阳而茂盛也先儒皆以
  此诗为太平之实验其为大顺之徵无可疑者
周颂思文(篇/名)曰贻(遗/也)我来(小/麦)(大/麦)帝命率(循/也)(养/也)无此
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24a 页 WYG0719-0336a.png
 郑康成曰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于舟出涘以燎
 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谷俱来此谓遗我来牟天
 命以是循存后稷养天下之功而广大其子孙之国
 无此封竟于女今之经界乃大有天下也用是故陈
 其久常之功于时夏而歌之夏之属有九书说乌以
 榖俱来云谷纪后稷之德
  (臣/)按此亦杂见于书而郑引以释经虽未可据然
  兴王之瑞亦难以苟信耳目而非传记也谷纪后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24b 页 WYG0719-0336b.png
  稷之德即以表武王缵乃烈祖之孝乌有孝名武
  王卒父业故乌瑞臻当归渡孟津之日天保未定太
  平未洽天下尚未得谓之大顺而其徵已先见万国
  之欢心已得故颂于周公行郊祀后稷之礼而追
 美焉
(篇/名)曰燕及皇天克昌厥后
 郑康成曰文王之德安及皇天谓降瑞应无变异也
 又能昌大其子孙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25a 页 WYG0719-0336c.png
   (臣/)按曹氏曰安及皇天则阴阳和而风雨时日月
   光而星辰静无错行妄动之变盖大顺之徵也克
   昌厥后则继继承承常膺天眷矣此所谓绥予孝
   子者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九 第 25b 页 WYG0719-0336d.png
 
 
 
 
 
 
 
御定孝经衍义卷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