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a 页 WYG0719-02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九十二
  士之孝
   事君忠
 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程颐传曰圣明在上则怀才抱德之人皆愿进于朝
  廷辅戴之以康济天下四既观见人君之德国家之
  治光华盛美所宜宾于王朝效其智力上辅于君以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b 页 WYG0719-0214d.png
  施泽天下故云利用宾于王也古者贤德之人则人
  君宾礼之故士之仕进于王朝则谓之宾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臣/)按易含万象为例非一四虽近君之位然国之
   光所及者远天下之士皆见之故皆志愿登进王
   朝以行其道名位虽卑微其中心诚欲近君也夫
   子于观四发尚宾之义宾者周官所谓以乡三物
   教万民而宾兴之盖以乡饮酒之礼宾贤才也乡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a 页 WYG0719-0215a.png
  之秀士或用乡遂之吏故比长之卑也亦一命之
  士矣而其不安于小成者升之国学故有乡所论
  之士有司徒所论之士有乐正所论之士则国子
  亦在其中至于政官之所论则诸侯之所宾礼而
  贡于王者亦在其中矣诸侯嗣立亦以士服入见
  天子故本义兼朝觐仕进为说然则观国之光者
  岂必居近君之地哉惟其国之光所及者远所以
  士之愿忠者众也然而司徒之所教以孝友乐正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b 页 WYG0719-0215b.png
  之所教以孝德经曰事父孝故事君忠盖始于为
  孝子终于为忠臣其间则自卿大夫以上至于天
  子皆宾之矣士其可不自贵重也哉
书立政庶常吉士
 蔡沈传曰既条陈历数文武之众职而总结之曰庶
 常吉士庶众也言在文武之廷无非常德吉士也
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
  (臣/)按汉孔氏释多士则曰殷大夫士唐孔氏云经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3a 页 WYG0719-0215c.png
  止云士而知有大夫者以经云简迪在王庭有服
  在百僚其意言将任为王官以为大臣不惟吉士
  而已士者在官之总号故言士也此篇既条列内
  外大小之众官而总之以庶常吉士盖有常德之
  善士是即成德之彦也文武之时恒储养此士以
  为众官之选或有其才而未任之以事如三俊次
  补三宅之类是也又公卿大夫皆出于乐正所造
  之士古之官材者从微至著其命数自一至九亦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3b 页 WYG0719-0215d.png
  以累加未有骤至通显者然当其为士而其能劢
  相国家先王已灼然有见其然也盖亦从本原之
  地而观之耳何者孝为吉德反是为凶德吉士者
  正以其有吉德而命之也故克家之子必为劢相
  之臣矣
诗大雅文王(篇/名)其三章曰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
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惟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臣/)按公羊传世卿非礼王制大夫不世爵左氏说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4a 页 WYG0719-0216a.png
  卿大夫得世禄不得世位父为大夫死子得食其
  故采而有贤才则复升父故位故此诗言凡周之
  士不显亦世而毛传以为世禄盖经文指言士嫌
  于卿大夫亦世也孔氏因笺有世世在位之文遂
  以世显之人为诸侯公卿大夫以古之正法言之
  虽诸侯嗣立亦以士服入见天子王朝公卿大夫
  之子弟则皆乐正所造之士也盖未有生而诸侯
  公卿大夫者士者男子成名之大号亦公卿大夫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4b 页 WYG0719-0216b.png
  之总称所以然者正缘公卿大夫由士而升进耳
  故士相见礼贾公彦云新出仕以士为先后更有
  功乃更升为大夫已上故以士为总号也多士之
  心愿生多士此其公忠为国与共休戚犹之颂其
  君子既孝而嗣子又孝永锡尔类之义也自文王
  之身则以世显之多士而宁自文王在上之灵则
  又以世显之多士所愿生之多士而宁也
礼记曲礼士有献于国君他日君问之曰安取彼再拜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5a 页 WYG0719-0216c.png
稽首而后对
  (臣/)按士微也微者而得以贡献于至尊此犹之子
  弟之献其父母若宗子矣然其礼节之间抑何谨
  也注曰起敬也得古人教忠之大法矣子曰事君
  尽礼人以为谄也又曰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虽违众吾从下故教忠必自敬始不敬则无所不
  为矣况士当进身之始乎
内则四十始仕方(常/也)(事/也)出谋发虑道合则服从(从/君)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5b 页 WYG0719-0216d.png
可则去
  (臣/)按曲礼曰四十曰强而仕吕氏曰古者四十始
  命之仕仕者为士以事人治官府之小事也然则
  所治者虽小事而出谋发虑不过乎物必揆之于
  理合从否去不苟为禄仕必度之义命此其所以
  为精白一心也
表记子曰唯(唯当/为虽)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
  (臣/)按自卿大夫以下莫不受命于君者故以虽字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6a 页 WYG0719-0217a.png
  发辞言天子亦不自专也府史胥徒之属不得受
  命于君则士之所以不得自卑也事君者将顺其
  美匡救其恶不惟其以从君之命为忠也故君命
  顺则臣有顺命承之也君命逆则臣有逆命弼之
  也若始仕之时不如此义依阿苟且以至于公卿
  大夫则无望此矣故君子甚重乎其始进也
射义士以采蘩为节
 陈浩集说曰采蘩之诗言夫人不失职盖夫人无外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6b 页 WYG0719-0217b.png
 事祭事乃其职也惟敬以从事是为不失职士之事
 君何以异此士之射以此为节者所以乐不失职
  (臣/)按臣道妻道皆无成而代有终也故取采蘋采
  蘩之二诗以为卿大夫士之射之节然采蘩者诸
  侯大夫之诗而士取以为节故古注断章以为是
  被(首/饰)之僮僮(竦敬/也)夙夜在公(事也早/夜在事)之谓也张官
  设府而为卿大夫则可以自为政但脩其未仕所
  学先王之法则可以为节在士则亦惟敬以从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7a 页 WYG0719-0217c.png
  是谓不失职而已此循法与不失职之分也
周礼天官冢宰宰夫之职三曰司(上士/中士)掌官法以治目
(每事各有成法/如纲之有目)四曰旅(下/士)掌官常以治数(谓当纤悉数/其科条而治)
(理/之)
  (臣/)按此宰夫所以别异八职以备王之指斥呼召
  也六官之属上事八人中士十六人下士三十有
  二人虽转相副贰而皆王臣也则各有事君之义
  焉脩乃职考乃法待乃事以听王命所以尽其忠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7b 页 WYG0719-0217d.png
  也其或不共则邦有大刑虽府史胥徒且不得而
  假免况司旅乎
夏官司马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
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
  (臣/)按卒长族师也两司马闾胥也伍长比长也然
  则天子六军之中其卒长足以当列国之军将矣
  但曰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而已哉其有讨于诸
  侯也名位义数已足以震詟于人而其人固皆德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8a 页 WYG0719-0218a.png
  行道艺之所宾举有勇知方之士也此王师之所
  以无敌也若夫战陈无勇非孝也则不得献之为
  贤能而加之一命再命三命矣此官之制所以在
  乎平日则司徒所升司马论之及徵发则司马所
  选司徒教之也士不素具文武之略虽膺一命亦
  难言不失职矣
司士作(谓使/之也)士适四方使为介
 郑康成注曰士使谓士以王命使也介大夫之介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8b 页 WYG0719-0218b.png
 春秋传曰天王使石尚(天子/之士)来归脤
  (臣/)按使以不辱命为忠也然使其所当使斯可以
  受命而行矣然则石尚归脤盖无贬辞不与刘夏
  逆后为一例也
仪礼燕礼士立于西方东面北上(此是士/之定位)
羞膳者与执幕者皆士也
  (臣/)按士贱职亵在于燕礼则不待君揖入门径即
  定位其与于执事则羞膳执幕然其自始至竣君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9a 页 WYG0719-0218c.png
  能逮下臣能尊君君臣欢洽不忘恭敬于是而父
  勉其子兄勉其弟者必在于忠矣
聘礼宰命司马戒众介(士/也)众介皆逆命(犹受/命也)
  (臣/)按贾公彦以为不辞者是其副使之贱者故不
  敢辞非也周礼秋官行夫下士也掌邦国传遽之
  小事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盖亦有时无摈介而
  单行者不闻其君有命而敢辞也然则不辞者非
  关别故也且乘傅骑驿属有他故不以时至必达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9b 页 WYG0719-0218d.png
  王命士卑故不敢辞劳辱也况于为介乎士固以
  不避远不违难为忠也
左传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公孙阏(郑大/夫)
与颖考叔争车颖考叔挟辀(车/辕)以走子都(阏/字)拔棘以逐
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庚辰傅于许颖考叔取郑伯之
旗蝥弧(旗/名)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隐公十一年/)
  (臣/)按礼言战陈无勇非孝也考叔舍羹遗母感悟
  庄公当时君子称其纯孝伐许之役率先登城可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0a 页 WYG0719-0219a.png
  谓明于大义矣争车挟辀疑于勇而犯上其忠固
  不可及也子都非人哉乃以私憾杀国士几误乃
  公事也
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吾先
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
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君子
韪之(昭公二十年/)
  (臣/)按周官有山虞泽虞山虞每大山中士四人下士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0b 页 WYG0719-0219b.png
  八人中山下士六人小山下士二人其职若大
  田猎则莱(除其/草莱)山田之野及弊田(田者/止也)(树/也)虞旗
  于中致禽而珥(取禽左耳/以知获数)焉泽虞每大泽大薮中
  士四人下士八人中泽中薮下士六人小泽小薮
  下士二人其职若大田猎则莱泽野及弊田植旌
  以属禽诸侯之国或杀焉亦必以庶士为之也孟
  子引此及孔子之言则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
  不忘丧其元是称其能士此言守道不如守官林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1a 页 WYG0719-0219c.png
  氏曰君招当往道之常也非物不进官之制也是
  称其能官能士能官忠矣
国语鲁语士朝而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
无憾而后即安
  (臣/)按此公父文伯之母所以训其子者也列举天
  子诸侯公卿大夫及士庶人而以王后公侯之夫
  人卿之内子大夫之命妇列士庶士之妻对举则
  士者兼列士庶士言之列士元士也位卑任轻虽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1b 页 WYG0719-0219d.png
  有职事不废讲习所谓学古入官也计过而无憾
  盖其不愧于尔室屋漏所以不愧于大庭广众也
  故曰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齐语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閒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
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悌少而习焉其心安焉
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
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恒为士
  (臣/)按此管子之所以定民之居成民之事者也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2a 页 WYG0719-0220a.png
  治齐虽变古法要本古意郑氏士冠礼目录云童
  子任职居士位又曰古者四民世事士之子恒为
  士正引此齐语之文然则群萃州居之中则有已
  事君者有未事君者故曰其事君者言敬大学传
  言为人臣止于敬敬者忠之则也是故其政之成
  也民皆勉为善与其为善于乡也不如其为善于
  里与其为善于里也不如为善于家士莫敢言一
  朝之便皆有终岁之计莫敢以终岁之议皆有终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2b 页 WYG0719-0220b.png
  身之功夫为善于家以至于有终身之功此经之
  所谓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者尽是矣伯
  国之士岂遂能然如其言也亦足以为士矣
论语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臣/)按此所谓仕如四十强仕之仕吕氏所谓士以
  事人治官府之小事者也孔疏强有二义一则四
  十不惑是知虑强二则气力强也然则知虑强故
  可方物出谋发虑气力强故可以任劳辱之事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3a 页 WYG0719-0220c.png
  按家语漆雕开少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
  子使之仕盖与之十年以长异于子羔子贱之属
  其年未及强而仕者也书以道政事则其所习者
  可以施之于人也开之自反未是不惑之境虽已
  见大意或于细微处有所未尽或见得如此自恐
  行之不能无过差故直云吾斯之未能信是开之
  工夫学力在不自欺不自欺则反身而诚反身而
  诚则顺亲信友获上一以贯之亦习见孔子自不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3b 页 WYG0719-0220d.png
  惑至知命十年中气象不同故有所待也其所至
  岂可量哉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臣/)按郑氏丧服子夏传室老士贵臣及礼记杂记
  士居垩室注皆谓邑宰为士也疏曰孤卿大夫有
  采邑者有邑宰若公山弗扰为季氏费宰子羔为
  孟氏郕宰之类皆为邑宰也则有朝廷之士又有
  邑宰之士也又传都邑之士则知尊祢大夫及学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4a 页 WYG0719-0221a.png
  士则知尊祖疏曰士下对野人上对大夫则此士
  所谓在朝之士并在城郭士民知礼义者总谓之
  为士也学士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士文
  王世子亦云学士虽未有官爵以其习四术闲六
  艺知祖义父仁之礼故敬父遂尊祖也又玉藻居
  士缟带亦谓道艺处士也然则士者极其贵则天
  子之元士也诸侯免丧以士服见天子也天子诸
  侯之卿为卿士也诸侯之卿大夫入于王朝称士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4b 页 WYG0719-0221b.png
  也此与经之所谓士迥然异矣邢炳以为此经戒
  诸侯之士而天子之士从可知也臣窃以春秋之
  时列国皆用世臣不仕于大夫则终身不仕矣邑
  宰之士则亦有禄位者故广其义录子路使子羔
  为费宰之一条亦以见人民社稷不可以不学而
  理其害至于必不能保禄位守祭祀故夫子以贼
  夫人之子警之也子羔之守郕未知其与此孰先
  孰后而蟹筐蚕绩之语能使不弟之人勉而从礼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5a 页 WYG0719-0221c.png
  意者其学成之后乎邑宰之于采地孤卿大夫皆
  臣也邑事理邑人治斯为忠矣若学士处士虽无
  禄位而有保之之理与经义亦有可通又曲礼曰
  士死曰不禄谓士有禄位也若学士则不死而禄
  位必及之矣处士则有宁死而不受禄位者矣漆
  雕开学士也后世有隐君子不就徵辟或强起而
  终辞之者处士也皆得而采录焉其于爱敬其亲
  固无出处之异也其公府州郡曹掾则亦上从士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5b 页 WYG0719-0221d.png
  列盖虽为长官辟除非复古之府史矣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
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朱熹曰行已有耻则不辱其身使能尽职则不辱君
 命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朱熹曰孝弟岂不是第一等人而圣人未以为士之
 上者仅能使其身无过而无益于人之国守一夫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6a 页 WYG0719-0222a.png
  私行而不能广其固有之良心也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
以为次矣
 朱熹曰硁硁小人亦可为士者其识量虽浅而非恶
 也至其所守虽规规于信果之小节然与诞谩苟贱
 之人则不可同日语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臣/)按使不辱命是其忠之见于事者孝弟忠顺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6b 页 WYG0719-0222b.png
  本也言信行果则如荀息不食其言亦忠于所事
  也夫子子贡俱见当时士之中尚有此三等之人
  故隐然为之评论而从政为大夫者无之盖世胄
  蹑高位英俊沈下僚可慨也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
  (臣/)按义敬哀皆言思而致命不言思盖变故当前
  合死不合死更无疑惑然则见危非特见其事势
  亦并见其道惟有一死而已若此时更一转念则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7a 页 WYG0719-0222c.png
  贪生怖死之念生矣见得思义之见却是见其可
  以取可以无取故必充类至义之尽或辞或受亦
  非胶固若全是不义之财则亦不待于思矣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岁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文帝初立闻河南守
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徵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
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谊年二十馀最
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7b 页 WYG0719-0222d.png
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
至太中大夫
  (臣/)按司马迁以贾谊与屈平同传以谊之所以自
  喻见疏被适怀忠未尽者然也然而汉文非楚怀
  之比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谊之言要皆可试帝特谦让未遑耳其知谊不为
  不深谊之感帝之知宜何如报而苏轼讥其立谈
  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且其上疏陈政事欲有所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8a 页 WYG0719-0223a.png
  匡建在帝之思谊而徵之夜半前席叹为不及之
  后则未可谓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也使谊而
  依阿绛灌以任公卿然后乃吐其忠言有所匡建
  则何异枉尺直寻之见乎故苏轼之责望不能深
  交绛灌者亦纵横之术也谊之事君也忠矣
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傅以
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
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举贤良文学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8b 页 WYG0719-0223b.png
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对既毕天子以仲
舒为江都相事易王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匡正
王敬重焉久之王问仲舒曰粤王句践与大夫泄庸种
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有
三仁仲舒对曰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
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
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尔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
由此言之粤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9a 页 WYG0719-0223c.png
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羞称五伯为
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王曰善仲舒为人廉直公孙弘
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
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利二千
石弘乃言于上曰独仲舒可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
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辜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
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
归不问产业以脩学著书为事其对策推明孔氏抑黜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19b 页 WYG0719-0223d.png
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所
著皆明经术之意
  (臣/)按仲舒非汉群儒所能逮也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非穷理尽性之君子其孰能言
  之哉武帝之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广厉学官兴廉
  举孝微天人之策不至此不负所学忠莫大焉事
  江都胶西两骄王进退从容不忘谏争无愧夙夜
  匪懈之臣节矣宦虽不达以视夫希世用事位至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0a 页 WYG0719-0224a.png
  公卿者奚啻天壤哉斯可谓之士矣
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
人乘轺传从至见上上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
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上方好
文辞见申公对默然
辕固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后为清河太傅疾免武帝
初即位复以贤良徵诸儒多嫉毁曰固老罢归之时固
已九十馀矣公孙弘亦徵仄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0b 页 WYG0719-0224b.png
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臣/)按申公胥靡于楚戊(申公传楚太子戊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胥靡末𨽻)
  (微贱之/人也)辕固刺豕于窦后(太后好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使)
  (入圈/刺豕)既以直谅不能取容于世暨乎耄年笃志执
  节申公对武帝以不在多言辕固教公孙以无为
  曲学知言哉此其忧在于世道人心而区区之诚
  忘其为贱且老也二子即未尝以忠显可不谓忠
  乎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1a 页 WYG0719-0224c.png
王式事免中徐公及许生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
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诛惟中尉王吉郎
中令龚遂以数谏减死论式系狱当死治事使者责问
曰师何以无谏书式对曰臣以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
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覆诵之也至于危亡
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也臣以三百五篇
諌是以无諌书使者以闻亦得减死论
  (臣/)按王式授诗王贺亦昌邑之臣也与王吉龚遂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1b 页 WYG0719-0224d.png
  俱得减死其后以诸弟子彊劝就徵诏除博士耻
  为江翁竖子所辱遂谢病归知其诵说忠孝深陈
  危亡非饰说也师保救谏式居其职固无忝云
路温舒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
为牒编用写书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
史县中疑事皆问焉太守行县见而异之署决曹史又
受春秋通大义举孝廉为山邑丞坐法免复为郡吏元
凤中廷尉光以治诏狱请温舒署奏曹掾守廷尉史宣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2a 页 WYG0719-0225a.png
帝即位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略曰秦有十失其
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
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
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
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秦之所以亡也又曰
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
进惟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
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上善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2b 页 WYG0719-0225b.png
其言迁广阳私府长内史举温舒文学高第迁右扶风

  (臣/)按温舒职在治狱因以纳忠宣帝综覈名实其
  亦向于刑名家者于即位之初而进尚德缓刑之
  说仁人之言其利溥哉其指言治狱之吏正由不
  敢斥尊耳原秦之所以失而及于方今之太平未
  洽也愿除诽谤招切言广箴谏省法制宽刑罚此
  班书之所谓辞顺而意笃者也其初举孝廉后举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3a 页 WYG0719-0225c.png
  文学真不愧哉乃复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
  尽臣节亦慨然有志于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也
杜钦白虎殿对策曰臣闻天道贵信地道贵贞不信不
贞万物不生生天地之所贵也王者承天地之所生理
而成之昆虫草木靡不得其所王者法天地非仁无以
广施非义无以正身克己就义恕以及人六经之所上
也不孝则事君不忠涖官不敬战陈无勇朋友不信孔
子曰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人行之所先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3b 页 WYG0719-0225d.png
也观本行于乡党考功能于官职达观其所举富官其
所予穷观其所不为乏观其所不取近观其所为主远
观其所主取人之术也臣闻玩色无厌必生好憎之心
好憎之心生则爱宠偏于一人爱宠偏于一人则继嗣
之路不广嫉妒之心兴矣惟陛下纯德普施无欲是从
则众庶咸说继嗣日广海内长安万事是非何足备言
  (臣/)按班史赞钦以建始之初深陈女戒终如其言
  庶几乎关雎之见微非夫浮华博习之徒所能规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4a 页 WYG0719-0226a.png
  也(臣/)观其诣白虎对策问人行何先则称经以对
  可谓知本玩色之戒诚拂心逆指之言而忠君忧
  国不能自已昭阳祸水(注见正/宫闱)君以是终夫谓之
  见微审矣钦之为大将军军武库令本由王凤奏
  请然其述周公穰侯武安三事之迹以为法戒补
  过将美欲抑损凤权不亦善乎
朱云为博士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
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4b 页 WYG0719-0226b.png
不能匡君下不能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
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
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
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
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将云去于是左将军
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
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5a 页 WYG0719-0226c.png
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
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田时出
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年七十馀终于家
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谷梁春
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归寿春数因县道上言
变事求假轺傅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是时成帝
委任大将军王凤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
讥刺凤为凤所诛王氏浸盛灾异数见群下莫敢正言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5b 页 WYG0719-0226d.png
福复上书讥切王氏终不见纳福居家常以读书养性
为事至元始中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
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于会稽者变姓名为吴氏门卒

  (臣/)按朱云梅福皆以孤远小臣抗节直言不避权
  贵后世之士徵折槛之事傅仙尉之名而依阿苟
  从顽懦鄙薄之风亦可以少息焉夫云之晚节牛
  车过从福之全性市门君子既嘉二子之忠而又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6a 页 WYG0719-0227a.png
  叹其合于易之所谓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介石贞
  吉也
宋均以父任为郎调补辰阳长以祖母丧去官后为谒
者会武陵蛮反围武威将军刘尚诏使均乘傅发江夏
奔命三千人往救之尚没会伏波将军马援至诏因令
均监军与诸将俱进则拒阨不得前及马援卒于师军
士多温湿疾病死者大半均虑军遂不反乃与诸将议
曰今道远士病不可以战欲权承制降之何如诸将皆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6b 页 WYG0719-0227b.png
伏地莫敢应均曰夫忠臣出境有可以安国家专之可
也乃矫制调伏波司马吕种守沅陵长命种奉诏书入
贼营告以恩信因勒兵随其后蛮人震怖即共斩其大
帅而降于是入贼营散其众遣归本郡为置长吏而还
均未至先自劾矫制之罪光武嘉其功迎赐以金帛令
过家上冢其后每有四方异议数访问焉
  (臣/)按周礼行夫乘傅骑驿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行夫下士为之公羊传出境有可以安社稷全国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7a 页 WYG0719-0227c.png
  家者专之可也武陵之役均之乘傅奔走斯其职
  矣矫制立功应经义矣孔子曰使于四方不辱君
  命可谓士矣此数美者均也有焉不亦忠矣乎
元和元年诏告庐江太守东平相(以毛义庐江人郑均/东平人故告二郡守)
(相/也)曰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
仕善守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履逊让比
徵辞病淳洁之风东州称仁书不云乎彰厥有常吉哉
其赐均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赐羊酒显兹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7b 页 WYG0719-0227d.png
异行明年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
其身时人号曰白衣尚书
  (臣/)按士去廉让则无以成名君舍廉让则无以取
  人孟子称伊尹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伯夷伊尹孔子皆
  不为也廉让之风微则世道从而微矣谚不云乎
  仕宦不止车生耳(出车两旁古重/较也卿士之车)持禄固位之臣
  恒言奉法遵职庶无罪悔主恩甚深不忍卒去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8a 页 WYG0719-0228a.png
  圣门斥之为鄙夫良史题之以巧宦矣廉让之士
  其或未尝出谋发虑自见于一时趋走奔驰自效
  于一官然其难进易退寡欲易足之风所以愧厉
  天下者必足赖也忠之属也郑均兄为县吏颇受
  礼遗均数谏止不听则脱身为佣岁馀得钱帛归
  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吏坐赃终身捐弃兄感其
  言遂为廉洁东观记曰均失兄眷顾孤兄子甚笃已
  冠娶妻出令别居并门尽推财与之使得一专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8b 页 WYG0719-0228b.png
  母然后随护视赈给之其一不屈于郡将再不诣
  于司徒一举直言再徵公车卒以病免此其素尚
  有不可易也毛义奉檄而喜为其母屈母死去官
  徵辟不至犹斯志也元和诏书所以兴廉让抑亦
  所以劝忠也欤
魏邴原别傅太子为五官中郎将天下向慕宾客如云
而原独守道持常自非公事不妄举动太祖微使人从
容问之原曰吾闻国危不事冢宰君老不奉世子此典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9a 页 WYG0719-0228c.png
制也于是乃转五官长史太子燕会众宾百数十人太
子建议曰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
耶父耶众人纷纭或父或君原时在坐不与此论太子
咨之于原原勃然对曰父也太子亦不复难之
  (臣/)按事父义兼爱敬母之于子先取其爱而敬在
  其中君之于臣先取其敬而爱在其中夫惟敬父
  故敬母爱父故爱君也经曰资曰移疏引援神契
  云士行孝曰究以明审为义正以此资与移之义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29b 页 WYG0719-0228d.png
  须明审之也原于此义究之深矣故一言以断之
  曰父也
晋虞悝望并有士操孝弟廉信为乡党所称谯王承临
州檄为长史未到遭母丧会王敦作逆承往吊悝因留
与语曰吾受一方欲率所领驰赴朝廷卿兄弟南夏之
翘隽而智勇远闻古人墨绖即戎况今鲸鲵塞路王室
危急安得遂罔极之情忘忠义之节乎悝望对曰王敦
一旦搆逆图危社稷此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忿疾悝兄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30a 页 WYG0719-0229a.png
弟并受国恩敢不自奋乃命悝为长史望为司马督护
诸军湘东太守郑澹不顺承旨遣望讨之直入郡斩澹
以徇四境及魏乂来攻望每先登力战而死城破悝为
乂所执将害之子弟对之号泣悝谓曰人生有死阖门
为忠义鬼亦何恨哉
  (臣/)按虞悝兄弟并位微力弱矢报国恩卒成忠鬼
  虽起兵讨逆主之者刺史而悝忠于其主不独为
  其长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30b 页 WYG0719-0229b.png
陶潜字渊明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少有高趣尝著五
柳先生傅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
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而归州召主簿不就后为镇军
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
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
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
绶去职赋归去来辞以遂其志义熙末徵为著作佐郎
不就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31a 页 WYG0719-0229c.png
耻复屈身后代自宋武帝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
章皆提其年月义熙以前明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
唯云甲子而已
  (臣/)按陶潜以亲老家贫则为禄仕不堪吏职不能
  束带见乡里小人既已再解官徵著作不起永初
  而后鸿冥龙潜颜延年诔序称曰有晋徵士陶渊
  明其不肯屈身后代之意亦已微而显矣诔辞言
  孝惟义养道必怀邦又曰爵同下士禄等上农盖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31b 页 WYG0719-0229d.png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固不必自讳也卷舒在
  已足以供鱼菽之祭而已不然而三径之资复以
  何为限允宜谥之为靖节徵士也
梁江子一侯景陷历阳自横江将渡子一帅舟师千馀
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走子一乃退还南洲收
馀众步赴建业见于文德殿帝怒之具以事对且曰臣
以身许国常恐不得其死今日之事何所复惜不死阙
前终死阙后耳及城被围开承明门出战子一及弟子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32a 页 WYG0719-0230a.png
 四子五并力战直前贼坐甲不起子一引槊撞之贼纵
 突骑众并缩子一刺其骑骑倒槊折贼解其肩时年六
 十二弟曰与兄俱出何面独旋乃免胄赴敌子四槊洞
 胸死子五伤脰还至堑一恸而绝贼义子一之勇归之
 面如生
   (臣/)按子一兄弟年力就衰名位未达而临危致身
   力战赴敌子一解肩子四洞胸子五伤脰并遗体
   分裂不得全归忠可移君道有所在名立后世夫
御定孝经衍义 卷九十二 第 32b 页 WYG0719-0230b.png
   何愧焉
 
 
 
 
 
 
御定孝经衍义卷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