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a 页 WYG0718-069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六十四
  天子之孝
   论官材
   考课附
 书舜典敷(陈/也)(进/也)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臣/)按此舜摄位时巡狩述职庆让诸侯之事盖巡
   狩之年诸侯各朝于方岳其间四年诸侯来朝于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b 页 WYG0718-0694d.png
   京师敷奏以言是问其治状明试以功是以其言
   而验其状之然与否也车服以庸盖功成则赐车
   服以表显之易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采菽诗路
   车乘马元衮及黼皆为有功于民之诸侯而言其有
   功者以车服为荣则不蒙其赐者自足以为愧而
   言之不善则必有以告敕之此所以养诸侯而兵
   不试者也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2a 页 WYG0718-0695a.png
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北音/佩)
 孔颖达疏曰三年一闰天道成人亦可以成功故以
 三年考校其功之成否也九年三考则人之能否可
 知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或夺其官爵或徙之远方
 升进其明者或益其土地或进其爵位也分北三苗
 即是黜幽之事分北流之不令相从俱徙之则善从
 恶俱不徙则恶从善言善恶不使相从言黜陟善恶
 明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2b 页 WYG0718-0695b.png
 陈大猷曰人情太宽则肆太严则拘故考绩于三载
 时加警策以作其怠黜陟于九载期之久远以要其
 成不拘不肆所以为善成
  (臣/)按此舜即真以后咨命群臣史因述其考绩黜
  陟之法而卒言其效然是法非自此始立也尧之
  试鲧亦以九载三考功用弗成而黜之至此更申
  饬之也三苗负固叛服不常摄位之时已窜其君
  于三危矣而旧都顽不即工伯禹徂征犹然逆命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3a 页 WYG0718-0695c.png
  振旅而还然后来格于是始考其善恶而分背之
  然黜幽之典惟加于三苗而已此所以为庶绩咸
  熙而史臣系此一句在庶绩咸熙之下又因以见
  有苗之格乃二十有二人之亮天工所致而非师
  武之力也
礼记王制司会(冢宰之属/掌计要者)以岁之成(计要/也)(平也平/其计要)
天子冢宰齐戒受质(赞王/受质)大乐正(宗伯/之属)大司寇市(司市/也司)
(徒之/属)三官以其成从(从于/司会)质于天子大司徒大司马大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3b 页 WYG0718-0695d.png
司空齐戒受质百官(此三官/之属)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
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百官齐戒受
(受平/报也)
 孔颖达疏曰司会总主群臣治要故以岁治要之成
 质于天子质谓奏上文簿听天子平量之冢宰是贰
 王治事故亦齐戒赞王受群官所平之事共王论定
 也大乐正大司寇市三官各以其当司成要随从司
 会平于天子以周法言之司会总主群吏簿书则司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4a 页 WYG0718-0696a.png
 徒司马司空簿书亦司会掌之下文司徒司马司空
 各质于天子不由司会惟大乐正大司寇市三官从
 司会质于天子者司会总主治要先质于王乐正司
 寇司市三官当司事少即径从司会以质于王其司
 徒司马司空总主万民其事既大虽司会进其治要
 仍须各受质属官亲自质于天子天子平断毕当须
 报下故在下百官齐戒受天子所平之要又曰大乐
 正大司寇及市亦当受属官之质以其事少文不见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4b 页 WYG0718-0696b.png
 耳
  (臣/)按此一节先儒以为夏殷之制然周礼司会中
  大夫二人属冢宰与此正同大乐正于周为大司
  乐市于周为司市当是称名少异其实职守则同
  也周礼注岁计曰会月计曰要日计曰成夫以一
  日之计谓之成而夫子曰三年有成古人朝乾夕
  惕夙兴夜寐谓生平之善败得失在于须臾之顷
  所以必慎其独也以一日之计而必要之三年者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5a 页 WYG0718-0696c.png
  官怠于宦成所以慎厥终如始者也一月之成即
  一日之成一岁之成即一月之成三年之成其非
  此一日之成乎此三载考绩黜幽陟明之义所由
  起也然而万事之隳由元首丛脞所致必有兢兢
  业业一日二日万几之心而后可以期庶绩咸熙
  之效至于受质之际君臣上下罔不齐戒以致其
  敬此亦钦哉惟时亮天功之意也方悫曰必于岁
  终乃齐戒以受之何哉盖今岁于是乎终来岁于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5b 页 WYG0718-0696d.png
  是乎始朔易(冬月岁毕/除旧更新)之事将有所平(均/也)(察/也)
  和之政将有所布宣既验者可因为之监未然者可
  豫为之防君臣上下其可以不慎乎则齐戒以受
  之不为过矣又按陈浩集说云六官独不言大宗
  伯者宗伯礼乐事行则天子六卿皆在无可岁会
  者惟大乐正教国子及一岁礼乐之费用当质之
  尔臣以为六官惟宗伯无悬象之事可见不从岁
  会周制亦然乃先王所以重礼乐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6a 页 WYG0718-0697a.png
周礼天官冢宰大宰之职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
其会
 贾公彦释曰正其治谓正处其所治文书大宰乃受
 其计会也
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
 贾公彦释曰百官致其治政功状与冢宰听断其所
 置之功状文书而诏告于王有功者置之进其爵
 有罪者废之退其爵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6b 页 WYG0718-0697b.png
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贾公彦释曰上计当年已有废置今三年上大计大
 无功不徒废更加罪大有功不徒置更加赏也
  (臣/)按陈大猷于舜典三载考绩以为成周岁终受
  会诏废置三岁大计行诛赏世变不同窃以虞廷
  亦必有岁会之废置周官亦必有三考之黜陟盖
  一岁之废置者乃其不可一日立于民上者治状
  卓异者及调简调烦使人地相宜也三考之黜陟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7a 页 WYG0718-0697c.png
  者要其成于久宽其效于后者也大无功大有功
  乃更加诛赏耳虞周帝王之法岂以世变异同哉
小宰之职以听(平治/也)官府之六计弊(断/也)群吏之治一曰
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

  (臣/)按善能正敬法辨六者皆以廉为本郑注云既
  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贾疏云既以廉为本又计
  其功过多少而听断之辞气似有先后之不同要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7b 页 WYG0718-0697d.png
  之廉为六者之本故六计皆贯以廉滥浊不洁之
  人六者自不足观如犯入己赃则更不必别论功
  过多少准除矣既廉矣然后听断其六事孟公绰
  优为赵魏老而不可以为滕薛大夫此即夫子所
  以听断公绰之法也贾疏回易郑句得之矣
汉元帝时京房言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
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宜令百官各试
其功灾异可息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8a 页 WYG0718-0698a.png
公卿朝臣会房会议温室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伺
不可许上意向之时部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
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臣/)按考课殿最乃汉见行之法房特为之烦琐细
  碎故公卿大臣及刺史皆以为不可行史亦不著
  其得失若何大率旧制刺史以六条(一条彊宗豪/右田宅踰制)
  (以彊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奉/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
  (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訞)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8b 页 WYG0718-0698b.png
  (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
  (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察二千石房必于六条之
  内更分析多款且又为功过相准之格此则受任
  未几负累山积矣安能久于其位至于三载三考
  之从容者耶
魏明帝诏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法劭作都官考课法
七十二条诏下百官议司隶校尉崔林曰案周官考课
其文备矣自康王以下遂以陵夷此即考课之法存乎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9a 页 WYG0718-0698c.png
其人也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佐史之职不密哉且万目
不张举其纲(举网/提纲)众毛不整振其领(振裘/挈领)皋陶仕虞伊
尹臣殷不仁者远若大臣能任其职式是百辟则孰敢
不肃乌在考课哉黄门侍郎杜恕曰明试以功三载考
绩诚帝王之盛制也然历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阅七
圣而课试之文不垂臣诚以为其法可粗依其详难备
举故也语曰世有乱人而无乱法若使法可专任则唐
虞可不须稷契之佐殷周无贵伊吕之辅矣司空掾傅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9b 页 WYG0718-0698d.png
嘏曰夫建官均职清理民物所以立本也循名责实纠
励成规所以治末也本纲未举而造制末程国略不崇
而考课是先惧不足以料贤愚之分精幽明之理也议
久之不决事竟不行
 司马光曰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
 所难也是故求之于毁誉则爱憎竞进而善恶浑淆
 考之于功状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要之其本在
 于至公至明而已矣为人上者至公至明则群下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0a 页 WYG0718-0699a.png
 能否灼然形于目中无所复逃矣苟为不公不明则
 考课之法适足为曲私欺罔之资也何以言之公明
 者心也功状者迹也己之心不能治而以考人之迹
 不亦难乎为人上者诚能不以亲疏贵贱异其心喜
 怒好恶乱其志欲知治经之士则视其记览博洽讲
 论精通斯为善治经矣欲知治狱之士则视其曲尽情
 伪无所冤抑斯为善治狱矣欲知治财之士则视其
 仓库盈实百姓富给斯为善治财矣欲知治兵之士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0b 页 WYG0718-0699b.png
 则视其战胜攻取敌人畏服斯为善治兵矣至于百
 官莫不皆然虽询谋于人而决之在己虽考求于迹
 而察之在心研覈其实而斟酌其宜至精至微不可
 以口述不可以书傅也安得豫为之法而悉委有司
 哉或者亲贵虽不能而任职疏贱虽贤才而见遗所
 喜所好者败官而不去所怒所恶者有功而不录询
 谋于人则毁誉相半而不能决考求其迹则文具实
 亡而不能察虽复为之善法繁其条目谨其簿书安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1a 页 WYG0718-0699c.png
 能得其真哉或曰人君之治大者天下小者一国内
 外之官以千万数考察黜陟安能不委有司而独任
 其事哉曰非谓其然也凡为人上者不特人君而已
 太守居一郡之上刺史居一州之上九卿居属官之
 上三公居百执事之上皆用此道以考察黜陟在下
 之人为人君者亦用此道以考察黜陟公卿太守奚
 烦劳之有哉或曰考绩之法唐虞所为京房刘劭述
 而修之耳乌可废哉曰唐虞之官其居位也久其受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1b 页 WYG0718-0699d.png
 任也专其立法也宽其责成也远是故鲧之治水九
 载绩用弗成然后治其罪禹之治水九州攸同四隩
 既宅然后赏其功非若京房刘邵之法校其米盐之
 课责其旦夕之效也事固有名同而实异者不可不
 察也考绩非可行于唐虞而不可行于汉魏由京房
 刘劭不得其本而奔趋其末故也
晋武帝诏河南尹杜预为黜陟之课预奏古者黜陟拟
议于心不泥于法末世不能纪远而专求密微疑心而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2a 页 WYG0718-0700a.png
信耳目疑耳目而信简书简书愈繁官方愈伪魏氏考
课即京房之遗意其文可谓至密然失于苛细以违本
体故历代不能通也岂若申唐尧之旧制取大舍小去
密就简俾之易从也夫曲尽物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去人而任法则以文伤理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岁
第其人言其优劣如此六载主者总集采按其言六优
者超擢六劣者废免优多劣少者平叙劣多优少者左
迁其间所对不钧品有难易主者固当准量轻重微加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2b 页 WYG0718-0700b.png
降杀不足曲以法尽也其有优劣徇情不叶公论者当
委监司随而弹之若令上下公相容过此为清议大颓
虽有课考之法亦无益也事竟不行
  (臣/)按刘劭之法即祖京房之遗意而司马光所谓
  三公九卿刺史太守各考察其在下之人即杜元
  凯委任达官各考所统之说也其不欲豫为之法
  悉委有司亦犹元凯之言主者当准量轻重不足
  曲以法尽矣成周六计先汉六条简易故可行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3a 页 WYG0718-0700c.png
  唐虞之敷奏明试必非预为烦文密法可知则安
  用此京刘之术为也
唐房元龄王圭掌内外官考考法凡百司之长岁校其
属功过差以九等内外之官叙以四善一曰德义有闻
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
外有二十七最一曰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
二曰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三曰扬清激浊
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四曰礼制仪式动合经典为礼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3b 页 WYG0718-0700d.png
官之最五曰音律克谐不失节奏为乐官之最六曰决
断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之最七曰部统有方警守无
失为宿卫之最八曰兵士调习戎装充备为督领之最
九曰推鞠得情处断平允为法官之最十曰雠校精审
明于刋定为校正之最十一曰承旨敕奏吐纳明敏为
宣纳之最十二曰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十
三曰赏罚严明攻战必胜为军将之最十四曰礼义兴
行肃清所部为政教之最十五曰详录典正词理兼举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4a 页 WYG0718-0701a.png
为文史之最十六曰访察精审弹举必当为纠正之最
十七曰明于勘覆稽失无隐为勾检之最十八曰职事
修理供承彊济为监察之最十九曰功课皆充丁匠无
怨为役使之最二十曰耕耨以时收穫成课为屯官之
最二十一曰谨于盖藏明于出纳为仓库之最二十二
曰推步盈虚䆒理精密为历官之最二十三曰占候医
卜效验多著为方术之最二十四曰检察有方行旅无
壅为关津之最二十五曰市廛弗扰奸滥不行为市司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4b 页 WYG0718-0701b.png
之最二十六曰收养肥殖蕃息滋多为牧官之最二十
七曰边境清肃城隍修理为镇防之最一最四善为上
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无最而有二善
为中上无最而有一善为中中职事粗理善最不闻为
中下爱憎任情处断乖理为下上背公向私职事废阙
为下中居官謟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凡定考皆集于尚
书省唱第然后奏
  (臣/)按唐之书考先善状而后课最而以一最四善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5a 页 WYG0718-0701c.png
  为上上謟诈贪浊为下下此与周官六计皆以廉
  为本何异但所谓最者各以官之职守而言故一
  人不得而兼二最也最有二十七正乃不求备于
  一人其为疏节阔目异于汉京房魏刘劭远矣此
  元龄圭之所以辅太宗致贞观之治之本也
宋仁宗庆历八年诏近臣言时政翰林学士张方平言
祖宗之时文武官不立磨勘年岁不为升迁次序有才
用名实之人或从下位便见超擢无才用名实之人有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5b 页 WYG0718-0701d.png
守一官十馀年不改转者其任监当或知县通判知州
有至数任不得迁者故当时人皆自勉非有劳绩知不
得进自祥符之后朝廷之议益循宽大故令自监当入
知县知县入通判通判入知州皆以两任为限又守官
及三年即例得磨勘先朝行之人始知恩未见有弊及
今岁年深久习以为常皆谓本分合得无贤不肖莫知所
劝愿陛下稍革此制其应磨勘叙迁者必有劳绩可褒
或朝廷特敇择官保任者即与迁转如无劳绩又不因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6a 页 WYG0718-0702a.png
保任者更增展年考其保任之法不当一例应须选择
清望有才识之人即命举之如此则是委执政之臣举
清望官委清望官举亲民官官有阙员随员数令举又
以见圣恩急才爱民之意也
  (臣/)按宋仁宗时更定磨勘法初太祖旧制文武常
  参官各以曹务閒剧为月限考满即迁非循名责
  实之道乃罢之而置审官院考课中外职事受代
  京朝官引对磨勘非有劳绩不得进秩其后立法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6b 页 WYG0718-0702b.png
  文臣五年武臣七年无赃私罪始得迁秩曾犯赃
  罪则文臣七年武臣十年中书枢密取旨其七阶
  选人则考第资历无过犯或有劳绩者递迁谓之
  循资淳化四年始置磨勘司然每遇恩庆百僚多
  得叙进真宗即位始罢之惟遇郊恩始加勋阶爵
  邑至是范仲淹富弼以官冗由磨勘亟易至高位
  故获荫者众奏定磨勘保任之法自朝官至郎中
  少卿须清望官五人保任始得迁其后御史刘元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7a 页 WYG0718-0702c.png
  瑜以为适长奔竞非所以养士廉耻乃罢之此庆
  历三年事也八年方平复应诏以为言要之磨勘
  保任法行之不善亦长奔竞行之而善适成治功
  也舜命九官十二牧廷臣交推非以循资进秩也
  而三年而考其功绩三考而行其黜陟则知磨勘
  之后仍须保任保任之后仍须磨勘也以此法施
  之于京朝官诚宜矣何也方今令甲所以待外官
  小吏者文网太密其遭挂误而去者常不及待考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7b 页 WYG0718-0702d.png
  绩之期其被参罚且留者遂无由致俸满之日盖
  钱粮盗逃之案一有差错前功尽弃虽欲如京房
  之法功过准除不可得矣岂不甚哉而京朝大官
  乃无止限迁转甚亟此臣所谓宜行保任之法也
洪迈曰国朝尚存唐制考课之法庆历皇祐中黄亚夫
庶佐一府三州幕其集所载考词十四篇黄司理者曰
治讦狱岁再周矣论其罪弃市者五十四流若徙者三
百十有四杖百八十六皆得其情无有冤隐不伸非才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8a 页 WYG0718-0703a.png
 也其孰能其考可书中舞阳尉者曰舞阳大约地广他
 盗往往囊橐于其间居一岁为窃与强者凡十一前件
 官捕得之其亡者一而已矣非才焉固不能可书中法
 曹刘昭远者曰法者礼之防也其用之以当人情为得
 刻者为之则拘而少恩前件官以通经举进士始掾于
 此若老于为法者每抱狱具必傅之经义然后处故无
 一不当其情其考可书中他皆类此不知其制废于何
 时今但付之主案吏据定式书于纸尾比者又令郡守
御定孝经衍义 卷六十四 第 18b 页 WYG0718-0703b.png
 定县令臧否高下人亦不知所从出若使稍复旧贯似
 为得宜虽未必人人尽皆公实然思过半矣
   (臣/)按宋庆历皇祐中考词如此纯雅可为法则其
   于虚实之论固已核矣要非文无害吏所能为也
   当洪迈时此制废已久迄今数百馀年皆踵据定
   式书纸尾之陋斯则旧贯可复奚必当今之是乎
   以上考课
御定孝经衍义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