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a 页 WYG0718-06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五十八
  天子之孝
   崇圣学
   讲筵附
 宋真宗咸平二年初置翰林侍读侍讲学士设直庐于
 秘阁以吕文仲及杨徽之夏侯峤为侍读学士邢炳为
 侍讲学士更直召对询访或至中夕寻诏炳与杜镇舒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b 页 WYG0718-0631b.png
 雅孙奭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榖梁春秋傅孝经论语
 尔雅义疏
 乾兴元年仁宗即位冬初御经筵
 仁宗景祐元年春正月置崇政殿说书侍讲学士孙奭
 年老乞外因荐贾昌朝等自代遂置说书日轮二人祇
 候昌朝诵说明白帝多所质问二年春正月作迩英延
 义二阁孙奭尝上无逸图帝命施于讲读阁至是又诏
 蔡襄写无逸篇于阁屏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2a 页 WYG0718-0632a.png
庆历二年徵处士孙复为国子监直讲
四年春正月帝复御经筵自元昊反罢进讲崇政殿说
书赵师民言帝王治经与品庶异不独玩空文占古语
也今方外小有事臣等即不复进见是以为先王遗籍
可以讲无事之朝不足赞有为之世臣愚以为过矣又
献劝讲箴帝嘉纳之于是复命曾公亮等讲读经史尝
谓公亮等曰卿等宿儒博学多所发明朕虽盛暑亦未
尝倦但恐卿等劳尔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2b 页 WYG0718-0632b.png
  (臣/)按自汉世诸儒讲论五经同异而尊优师傅隆
  礼更老亲屈万乘之尊各极一时之盛唐太宗明
  皇之世亦选经术之士更日迭直则颜师古孔颖
  达之徒为注疏以羽翼圣经斯亦人主之好尚有
  以启之矣而于大人之学明德新民止至善之大
  道未之能发明汉世虽有侍讲之号而未以讲读
  名官开元十三年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侍读直学
  士而经筵之名亦未起也宋太宗始用著作佐郎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3a 页 WYG0718-0632c.png
  吕文仲为侍读未有侍讲也延平初始兼置侍读
  侍讲矣庆历初孙复以善春秋徵为国子直讲矣
  景祐中始置崇政殿说书矣然则真宗仁宗之际
  尊经尚贤如此所以开濂洛关闽之先而基五星
  聚奎之祥者乎赵师民之言善矣臣愚亦以为先
  王之遗经戡乱致治之本事也古史之成败即今
  日之法戒也既尝体玩于无事之时尤当考究于
  有为之日诚非迂缓而不切于事情也且经之言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3b 页 WYG0718-0632d.png
  用兵者不一而足羲文作易需讼之后即受以师
  师言贞言健言用丈人勿用小人离言王用出征
  有嘉折首而宽其丑类而弧矢之利盖取诸睽攸
  往夙吉乃系于解以至谦豫二卦皆利行师则用
  兵之时首宜讲易者也书断自唐虞而舜典即载
  征苗之事以至胤征甘誓亦讨不臣而步伐止齐
  干戈甲胄之属虽汤武仁义之师所必戒慎则用
  兵之时何可以不讲书也诗文武之正小雅则有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4a 页 WYG0718-0633a.png
  天保采薇出车杕杜宣王中兴则有六月采芑车
  攻吉日江汉常武所以训讨之严慰劳之厚有震
  惊之威而无烦扰之苦以至临冲钩援攻城之具
  执讯获丑献捷之礼靡不毕备则用兵之时何可
  以不讲诗也春秋大一统尊王室而以征伐之权
  假于方伯连帅若召陵葵丘河阳首止所以靖楚
  氛而振诸姬者于是乎在用兵之时何可以不讲
  春秋乎六官之典大司马之职所掌者九伐之法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4b 页 WYG0718-0633b.png
  也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军容之所以整肃受命于
  祖受成于学必执有罪而反也则用兵之时何可
  以不讲礼乎此固济时救世之先图穷理格物之
  本务也岂以区区元昊而足以阻帝学之勤敏乎
  仁宗之复御经筵如天之德自强不息不可及也
嘉祐五年右司諌赵抃上言略曰人主之御天下也其
聪明必欲广聪明广则祸福之鉴远矣其尊威必欲重
尊威重则上下之理明矣夫易之吉凶诗之美刺礼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5a 页 WYG0718-0633c.png
污隆乐之治乱春秋之善恶以至史汉之书先代得失
存亡无不纪述今经筵侍讲者讲吉不讲凶讲治不讲
乱侍读者读得不读失读存不读亡非所以广聪明之
义也望发德音命经筵臣僚临文讲诵无隐讳至于吉
凶治乱得失存亡之所由兆尤宜详究铺陈之使祸福
之鉴日闻宗庙社稷无穷之福也
  (臣/)按吉凶治乱得失存亡乃天道人事变化云为
  相为倚伏者也圣人著之于经以昭法戒使读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5b 页 WYG0718-0633d.png
  者见圣君贤臣严恭寅畏保国乂民之事则肃然
  以敬而其为善之心更无不实焉见庸主邪臣怠
  忽纵肆误国贼民之事则惕然以惧而不为不善
  之心更无不决焉故郑卫之诗可录而商臣莒仆
  之罪特书也古人诫社之设前车之鉴方且以之
  检束身心防闲嗜欲而何讳之与有观尚书之言
  毋若丹朱傲毋若商王受酗于酒德则君之命臣
  臣之告君皆用是以相警动也赵抃言宜详究铺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6a 页 WYG0718-0634a.png
  陈其所由兆者此不但隐避之不可纵使讲读之
  际怀情不尽或少加回护之词亦未得为忠直之
  士也
英宗治平元年秋诏日开经筵时司马光奏略曰国家
本设经筵欲以发明道谊裨益圣德先帝时无事尝开
讲筵近岁因圣体不安遂于盛暑盛寒之时权罢数月
今陛下始初清明方宜锐学问之时而五日开讲八日
已罢臣恐议者以为陛下非有意于求道但欲循故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6b 页 WYG0718-0634b.png
而已群臣非有意于明道但欲塞职业而已且陛下近
增置诸宫教授仍下诏戒勖宗室使之向学傥不以身
先之宗室安肯奉诏哉臣以为未宜遽罢从之
  (臣/)按学问在纯一工夫忌间断故傅说言时敏孔
  子言时习周颂言日就月将而子夏言日知其所
  亡月无忘其所能古人跬步之顷未尝不与圣贤
  为徒也人主之尊既异韦布惟经筵直讲君臣款
  洽有从容论道之乐于是而果有所得循序渐进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7a 页 WYG0718-0634c.png
  不亟不徐有欲罢不能之妙诚非徒以循故事塞
  职业而已此司马光所以进切直之言也
哲宗元祐二年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进尚书孝经解
奏曰陛下间日御迩英阁令讲官讲尚书文阁之南壁
张孝经图出入观览有以见陛下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以至德要道孝治天下今辄于尚书诸篇中节录十篇
及孝经诸章中节录六章进上以备禁中清閒之暇研
究义味或时令讲官节录疏义进入上资圣德稽古求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7b 页 WYG0718-0634d.png
治之意
范祖禹进古文孝经说奏曰伏睹国史章献明肃太后
尝命侍读宋绶择前代文字可以资孝养补政治者以
备仁宗观览窃以圣人之行莫先于孝书先孝经有古
文有今文今文即唐明皇所著十八章古文凡二十二
章由汉以来唯孔安国马融为之传自馀诸儒多疑之
故学者罕习仁宗朝司马光在馆阁为古文注解一卷
表上之窃考二书虽不同者无几然古文实其正故尝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8a 页 WYG0718-0635a.png
妄以所见又为之说非敢好异尚同庶因圣言少关省

祖禹又乞置无逸孝经图奏略曰无逸者周公之至戒
孝经者孔子之大训昔仁宗皇帝初建迩英阁即书无
逸于屏间其后岁久而弊又命知制诰蔡襄书之仁宗
曰朕不欲背圣人之言乃置左方又谕侍读学士丁度
取孝经之天子孝治圣治广要道四章对为右图命侍
读学士王洙书之又命学士承旨王拱宸为二图序亦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8b 页 WYG0718-0635b.png
令襄书之仁宗尊崇经训如此陛下宜以为法
  (臣/)按宋世崇尚孝经如司马光文彦博范祖禹诸
  臣皆宿儒名德其进奏图解先后如出一人之见
  而彦博欲令讲官节录疏义奏入盖孝德渊微圣
  言弘远推之而愈以无穷测之而未可遽罄固宜
  与五经四书并列讲筵者也
哲宗召王岩叟为起居舍人岩叟尝侍迩英司马康讲
洪范至乂用三德帝曰止此三德为更有德盖帝自临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9a 页 WYG0718-0635c.png
御渊默不言岩叟喜闻之因欲风谏退而上疏曰三德
者人君之大本得之则治失之则乱不可须臾去者也
臣请别而言之夫明是非于朝廷之上判忠邪于多士
之间不以顺己而忘其恶不以逆己而遗其善私求不
徇于所爱公议不迁于所憎竭诚尽节者任之当勿贰
罔上盗宠者弃之当勿疑惜纪纲谨法度重典刑戒姑
息此人主之正直也远声色之好绝盘游之乐勇于救
天下之弊果于断天下之疑邪说不能移非道不能悦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9b 页 WYG0718-0635d.png
此人主之刚德也居万乘之尊而不骄享四海之富而
不溢聪明有馀而处之若不足俊杰并用而求之如不
及虚心以访道屈己以从谏惧若临渊怯若履薄此人
主之柔德也三者足以尽天下之要在陛下力行何如

  (臣/)按王岩叟所论人主之三德备矣抑(臣/)尝以诸
  儒之言参考之皇极者立本者也三德者趋时者
  也皇极建则三德适时措之宜而权出于上皇极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0a 页 WYG0718-0636a.png
  不建则三德失时措之宜而柄移于下矣此新安
  陈栎之说也三德者圣人之所以临机制变为皇
  极之用而权其轻重也三德乂用之得其宜平安
  无事之世则用正直以治之强禦弗顺之世则用
  刚克以治之和顺之世则用柔克以治之此林氏
  之说也平康者治之以正直如周官所谓刑平国
  用中典也彊弗友者治之以刚克如周官所谓刑
  乱国用重典也燮友者治之以柔克如周官所谓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0b 页 WYG0718-0636b.png
  刑新国用轻典也此临川吴澄之说也合而论之
  正直者圣人之经而刚柔者又人君之德故洪范
  又言威福玉食三者君不可以下移臣不可以上
  僣所操以用夫三德者惟恐失之于姑息而有权
  势下移纪纲紊乱之患也故庆赏刑威者一刚一
  柔之道也天命有德因而命之于是有章服之荣
  车马之锡时柔而柔是亦正直也天讨有罪因而
  讨之于是乎刀锯肆之市朝甲兵陈诸原野时刚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1a 页 WYG0718-0636c.png
  而刚是亦正直也春秋自桓三年以后不书王以
  见鲁桓之恶天讨所不赦不施之以残执之刑而
  再三下聘失天德矣此谓太柔则废者也然而三
  德之用时措之宜先之以教而高明沉潜者化其
  气质之偏矣继之以政而彊燮者各安其分而不
  至于颇僻僣忒矣天下之大一惟以正直者治之
  而已建极之天子可不念哉
哲宗御迩英殿讲官进讲三朝宝训时吕大防见帝年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1b 页 WYG0718-0636d.png
益壮日以进学为急请敕讲读官取仁宗迩英御书解
释上之寘于座右又摭乾兴以来四十一事足为劝戒
者分上下篇标目仁祖圣学使人主有欣慕不足之意
至是帝御迩英阁召宰执讲读官读三朝宝训至汉武
帝籍南山提封为上林苑仁宗曰山泽之利当与众共
之何用此也丁度进曰臣事陛下二十年每奉德音未
始不及于忧勤此盖祖宗家法尔大防因推祖宗家法
以进曰自三代以后唯本朝百二十年中外无事盖由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2a 页 WYG0718-0637a.png
祖宗所立家法最善臣请举其略因疏其事亲事长治
内待外戚尚俭勤身尚礼宽仁八法以进且曰至于虚
己纳谏不好畋猎不尚玩好不用玉器不贵异味此皆
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陛下不须远法前代但尽行
家法足以为天下帝深然之
  (臣/)按理宗时曹彦约奏言臣待罪经幄进读三朝
  宝训窃以为书之所载为目八十有八而其衿喉
  管辖特在于政体听断与夫孝德仁慈谦俭五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2b 页 WYG0718-0637b.png
  而已有太祖之学故建隆开宝创业之治度越汉
  唐有太宗真宗之学故太平淳化与夫咸平景德
  守文之治比隆成康光宗时彭龟年亦曰祖宗引
  对臣僚莫如经筵最密在太祖朝非时召王昭素
  讲说经书在太宗朝命吕文仲为侍读多以日晚
  召见及真宗嗣位首置侍读侍讲命邢炳杨徽之
  夏侯峤为之常令炳宿秘阁延访或至中夕自此
  遂为故事夜直率置常员不特与究义理之微亦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3a 页 WYG0718-0637c.png
  欲藉之杜逸豫之隙上下数千年未有祖宗好学
  之笃者陛下欲法祖宗舍此宜无大者也合二臣
  之论观之宋世尊经重道自太祖太宗真宗三朝
  已然至于仁宗以赵元昊之叛暂辍经筵旋以赵
  师民之请而复御可谓知大本矣吕大防辑仁祖
  圣学一书以继三朝宝训推言祖宗家法则以事
  亲为始经曰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如大防龟年
  彦约所进奏以之参赞经幄辅翼孝治抑亦程朱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3b 页 WYG0718-0637d.png
  之亚欤
程颐为崇政殿说书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闻帝在
宫中盥而避蚁问有是乎帝曰然诚恐伤之尔颐曰推
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帝尝凭槛偶折柳枝颐
正色曰方春时和万物发生不当轻有所折以伤天地
之和帝颔之
论经筵第一劄子自古人君守成而致盛治者莫如周
成王成王之所以成德由周公之辅养昔者周公辅成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4a 页 WYG0718-0638a.png
王幼而习之所见必正事所闻必正言左右前后皆正
人故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伏以皇帝陛下春秋之富虽
睿圣之资得于天禀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所谓辅养
之道在涵养薰陶而已大率一日之中亲贤士大夫之
时多亲寺人宫女之时少则自然气质变化德器成就
欲乞朝廷慎选贤德之士以侍劝讲讲读既罢常留二
人直日夜则一人直宿以备访问皇帝习读之暇游息
之间时于内殿召见从容宴语不独渐摩道义至于人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4b 页 WYG0718-0638b.png
情物态稼穑艰难积久自然通达比之常在深宫之中
为益岂不甚大窃闻间日一开经筵讲读数行群官列
侍俨然而退情意略不相接如此而责辅养之功不亦
难乎今主上幼冲太皇太后慈爱亦未敢便乞频出但
时见讲官久则自然接熟大抵与近习处久熟则生亵
慢与贤士大夫处久熟则生爱敬此所以养成圣德为
宗社生灵之福天下之事无急于此
第二劄子三代之时人君必有师傅保之官师道之教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5a 页 WYG0718-0638c.png
训傅傅其德义保保其身体后世作事无本知求治而
不知正君知规过而不知养德傅德义之道固已疏矣
保身体之法复无闻焉伏惟太皇太后陛下聪明睿哲
超越前古皇帝陛下春秋之富辅养之道当法先王臣
以为傅德义者在乎防见闻之非节嗜欲之过保身体
者在乎适起居之宜存畏慎之心臣欲乞皇帝左右扶
侍祗应宫人内臣并选年四十五十已上厚重小心之
人服用器玩皆须朴质一应华巧奢丽之物不得至于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5b 页 WYG0718-0638d.png
上前要在侈靡之物不接于目浅俗之言不入于耳及
乞择内臣十人充经筵祗应以伺候皇帝起居凡动息
必使经筵官知之有剪桐之戏则随事箴规违持养之
方则应时谏止调护圣躬莫过于此
程颐请就崇政延和殿讲读上疏曰臣近言迩英渐热
只乞就崇政延和殿闻给事中顾临以延和讲读为不
可臣料临之意不过谓讲官不可坐于殿上以尊君为
说尔臣不暇远引只以本朝故事言之太祖召王昭素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6a 页 WYG0718-0639a.png
讲易真宗令崔颐正讲尚书邢炳讲春秋皆在殿上当
时仍是坐讲立讲之仪只始于明肃太后之意此又祖
宗尊儒重道之美盛岂独子孙所当为亦万世帝王所
当法也又曰天下重任惟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
相君德成就责经筵
宁宗初即位召知潭州朱熹为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先
是黄裳为嘉王府翊善上谕之曰嘉王进学皆卿之功
裳谢曰若欲进德修业追迹古先哲王则须寻天下第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6b 页 WYG0718-0639b.png
一等人上问为谁裳以熹对彭龟年为嘉王府直讲因
鲁庄公不能制其母云母不可制当制其侍御仆从
王问此谁之说对曰朱熹说也自后每讲必问熹说如
何至是赵汝愚首荐熹遂自知潭州召入经筵熹在道
闻泰安朝礼尚缺近习已有用事者即具奏云陛下嗣
位之初方将一新庶政所宜爱惜名器若使倖门一开
其弊不可复塞至于博延儒臣专意讲学必求所以深
得亲欢者为建极导民之本思所以大振朝纲者为防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7a 页 WYG0718-0639c.png
微虑远之图不报且辞新命不许及入对首言乃者太
皇太后躬定大策陛下寅绍丕图可谓处之以权而庶
几不失其正今反不能无疑于逆顺之际窃为陛下忧
之犹有可诿者亦曰陛下之心前日未尝有求位之计
今日未尝忘思亲之心此则所以行权而不失其正之
根本也充未尝求位之心以尽负罪引慝之诚充未尝
忘亲之心以致温凊定省之理始终不越乎此而大伦
可正大本可立矣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7b 页 WYG0718-0639d.png
  (臣/)按经筵直讲坐而论道近于古之师保疑丞之
  职孔孟大圣贤而不得居是任故其开陈善道不
  过因事敷陈而格心之效未有若伊傅周召之著
  也程朱之学直接孔孟之傅者也盖尝居是任矣
  程朱之言非即孔孟之言乎以孔孟之言而陈之
  于经筵直讲之日其效亦不至伊傅周召者何以
  然乎夫惟用贤之不专且久也知善其言而不能
  用其言也哲宗以元祐元年四月召程颐为崇政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8a 页 WYG0718-0640a.png
  殿说书而二年八月罢之矣宁宗初即位未改元
  即召朱熹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八月召而闰十
  月内批罢之矣哲宗之用颐也久于宁宗之用熹
  而元祐之政亦过于庆元其于薰陶涵养以成其
  德性者要为未深也又况蜀朔(当时朝士/分为二党)之纷纭
  并进使熙丰小人得乘其隙而去小人之难又不
  如去君子之易乎又况甚之以道学之禁乎臣读
  绍兴元年赠程颐直龙图阁制词及宁宗召朱熹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8b 页 WYG0718-0640b.png
  为侍讲诰可谓隆矣赠颐之词曰周衰圣人之道
  不行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求之亦孰从
  而听之尔颐潜心大业高明之识自得之学可信
  不疑而浮伪之徒自知学问文采不足表见于世
  乃窃借名以自售外示恬默中实奔竞使天下之
  士闻其风而疾之是重不幸焉朕所以振耀褒显
  之者以明上之所与在此而不在彼也召熹之词
  曰朕初承大统未暇他图首辟经闱详延学士尔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9a 页 WYG0718-0640c.png
  发六经之蕴穷百氏之源其在两朝未为不用至
  今四海犹谓多奇擢之次对之班处以迩英之列
  若程颐之在元祐若尹焞之在绍兴副吾尊德乐
  义之诚究尔正心诚意之说岂惟慰满于士望直
  将增益于朕躬非不知政化方行师垣有赖试望
  之于冯翊不如置之本朝(汉成帝时萧望之自少/府出为左冯翊后自冯)
  (翊为御/史大夫)诏贾谊于长沙自当接以前席(文帝在宣/室问谊鬼)
  (神之事不自知/其席之前也)慰兹渴想望尔遄驱如其未也岂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19b 页 WYG0718-0640d.png
  非其有生不同时之恨未见君子之思者哉使高
  宗能推其褒显程颐之心而因其遗言而见之于
  行事宁宗能永其始之召熹之念而不为小人所
  排抑而辑熙终始讲求乎大人之学其于齐家治
  国平天下斯易易矣
宁宗时袁说友请举行讲学五事一曰经筵讲读或有
所未谕则详为叩问不以他事而辍讲不以拂意而倦
闻若止循故事略无议论虽积岁累月必无益也二曰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20a 页 WYG0718-0641a.png
经筵之例承以退朝入讲坐朝甫毕圣躬岂无少劳经
筵诸儒仅了讲读不暇细绎辨论人主仅能论事不略
叩问咨益讲读虚文莫此为甚愿颁睿旨凡遇讲日并
候退朝供膳已毕然后入讲下则从容敷绎以罄议论
上则再三叩问以达未谕则讲读之官不徒设矣三曰
窃闻经筵日即见讲春秋通鉴三朝宝训要宜增益一
二经书轮以进讲尚书明治乱安危之本仁祖训典为
后世子孙之法愿增此二书以全讲学之功四曰讲官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20b 页 WYG0718-0641b.png
内宿祖宗欲以召儒臣广为咨问经论经理夜分乃寐
意盖由此愿讲官直宿即赐宣对学念既专则学力日
进矣五曰古昔帝王自唐虞三代以下于唐末正统之
傅其君或善或否其治或得或失无虑百数凡遇进讲
或讲官宿直以古帝王时取一君命讲官著论一篇陛
下观其所论善者为法恶者为戒集为一帙尝置左右
或圣意有所未谕即于经筵或夕召之时再令元撰讲
官详细开说不出数月古之帝王善否得失尽在目中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21a 页 WYG0718-0641c.png

  (臣/)按穷理格物之学惟能行之者始能言之故程
  朱之言尚矣然讲筵事体累代举行其间或多作
  辍或尚虚文一岁之中御讲筵者无几一日之内
  接贤士者片时有所疑而不能辨析有所问而未
  暇精详则虽以程朱之说敷陈于前亦未必声入
  心通悠然理顺也至于前代帝王善否得失及边
  防要务则亦穷理格物之事故取宁宗说友所疏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21b 页 WYG0718-0641d.png
  以备经筵事体或有可采择者要亦程子三劄及
  朱子前后奏对所己言者也
真德秀进大学衍义劄子曰臣闻圣人之道有体有用
本之一身者体也达之天下者用也尧舜三王之为治
六经语孟之为教不出乎此而大学一书由体而用本
末先后尤明且备故先儒谓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
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盖其所谓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脩身者体也其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者用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22a 页 WYG0718-0642a.png
 人主之学必以此为据依然后体用之全可默识矣
   (臣/)按理宗亲政之初召德秀为户部尚书德秀因
   召对即以所辑大学衍义进呈次日后殿聚讲因
   谕德秀所进大学衍义一书有补治道朕朝夕观
   览德秀拜谢而退亡何德秀轮当进读大学章句
   又谕之曰卿所进衍义之书便合就今日进读德
   秀意前所进本已纳禁中必须令讲筵所别写然
   后可以进读遂以未办为对则见内侍捧元进第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八 第 22b 页 WYG0718-0642b.png
   一第二帙已在前矣理宗之好学如此而此书之
   义其于程朱涵养薰陶穷理读书之言条分缕析
   旁引曲畅有裨圣学其效非细及明臣邱浚广其
   义类补治国平天下之事于是大学之纲领条目
   悉具而累朝讲筵必二书并进御焉
   以上崇圣学(讲筵附/)
 
御定孝经衍义卷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