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a 页 WYG0718-06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五十七
  天子之孝
   崇圣学
 汉武帝建元元年以董仲舒为江都相治申韩苏张之
 言者皆罢之时仲舒对策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
 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
 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b 页 WYG0718-0616b.png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天子善其对丞相卫绾因奏所举贤良或治申韩苏
 张之言乱国政者请皆罢奏可
   (臣/)按孔孟生春秋战国接尧舜禹汤文武之道统
   此圣人之学之所以明也由不得在位故其所救
   者浅已至于暴秦燔六籍灭学者天下之士所习
   者法所师者吏而人主之所学者刑人杀人之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a 页 WYG0718-0616c.png
  惨刻少恩之术也本源之地如此虽与之天下固
  不能一朝居矣汉之为汉东西再有天下孝文治
  几刑措原其所以不至唐虞三代之隆者由其学
  之出于黄老故也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其功顾亦伟矣然未有以知而好之好而乐之也
  故申公(名/培)之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
  耳汲黯之言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
  效唐虞之事乎其所以勤求神仙妖妄之术笃信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b 页 WYG0718-0616d.png
  方士怪迂之谈而晚年悔过自叹向时愚惑为其
  所欺则尊崇孔氏之初心有未泯者也光武投戈
  讲艺息马论道然以赤伏符即位遂信用图谶多
  以决定嫌疑贾逵傅会文致郑康成道扬其波别
  證纬书足成臆说世主以此论学儒者以此解经
  其失远矣尊师贵道如汉明帝一时期门羽林之
  士皆通孝经而金人之梦惑于傅毅之言佛法至
  自天竺也此由汉世训诂之儒未有见学问之本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3a 页 WYG0718-0617a.png
  原而从事于支流馀裔故虽人主自能通经而于
  异端之教不知所屏绝遂使佛法入中国为万世
  无穷之害也然自永明以来臣民虽有习浮屠术
  者而天子未之好至桓帝始笃好之常躬自祷祠
  又亲祠老子于濯龙宫自此儒风寖衰异端之学
  愈炽矣或三教混淆或二氏杂进或黜仙而佞佛
  或毁释而崇道此其相为胜负莫之纪极而所谓
  儒者类皆辞章诵说不能深明二氏之非而依违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3b 页 WYG0718-0617b.png
  可否于其间此所以千百年来圣学之不绝如线
  者也非周张程朱之说其谁归欤
唐太宗曰梁武帝君臣惟谈苦空戎服以听此深足为
戒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
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
  (臣/)按唐太宗知屏释老而尊周孔鸟翼鱼水之喻
  其于学也可谓知所本矣唐承六代之后是时二
  氏之学方炽而太宗之见卓然如此所以成贞观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4a 页 WYG0718-0617c.png
  之治也
唐穆宗尝问朕欲学经与史何先刑部侍郎薛放曰六
经者圣人之言孔子所发明天人之极也史记道成败
得失亦足以鉴然谬于是非非六经比穆宗曰吾闻学
者白首不能通一经安得其要乎对曰论语六经之菁
华也孝经人伦之本也汉时论语首立于学宫光武令
虎贲士皆习孝经明皇亲为注训盖人知孝慈则气感
和乐也穆宗曰圣人以孝为至德要道信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4b 页 WYG0718-0617d.png
  (臣/)按薛放知尊经矣六经之外论语孝经并称可
  谓知要矣论语固为六经之菁华然其杂记门弟
  子问答之语若孝经则授之曾氏实与一贯之旨
  相发明要皆言其道之既成德之既盛推己及物
  顺人情教天下之事而其诚身事亲之节目则又
  散见于曲礼内则诸书而夫子之意固欲推其近
  且易者以及于远且大者焉故圣人之学约而易
  操也明皇御注已通行于后代亦可谓有勤经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5a 页 WYG0718-0618a.png
  功(臣/)独疑夫钩命诀援神契诸书皆盛行于东汉
  之世不知夫虎贲之所习者其孔子之正经欤抑
  纬书欤故术不可不慎也
宋程颢上疏曰君道之大在乎稽古正学明善恶之归
辨忠邪之分晓然趋道之至正故在乎君志先定君志定
而天下之治成矣所谓定志者正心诚意择善而固执
之也夫义理不先定则多听而易惑志意不先定则守
善而或移惟在以圣人之训为必当从先王之治为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5b 页 WYG0718-0618b.png
可法不为后世驳杂之政所牵制不为流俗因循之论
所迁惑自知极于明信道极于笃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必期致世如三代之隆而后已也然天下之事患常生
于忽微而志亦戒乎渐习是故古之人君虽从容閒燕
必有诵训箴谏之臣左右前后无非正人所以成其德
业伏愿陛下礼命老成贤儒不必劳以职事俾日亲便
座讲论道义以辅养圣德又择天下贤俊使得陪侍法
从朝夕延见开陈善道讲磨治体以广听闻如此则圣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6a 页 WYG0718-0618c.png
知益明王猷允塞矣今四海靡靡日入偷薄末俗哓哓
无复廉耻盖亦朝廷尊德乐道之风未孚而笃诚忠厚
之教尚郁惟陛下稽圣人之训法先王之治正心诚意
体乾刚健而行之
曾巩上言略曰陛下有更制变俗比迹唐虞之志则亦
在乎正其本而已矣易曰正其本万事理臣以为正其
本者在陛下得之于心而已臣观洪范所以和同天人
之际使之无间而要其所以为始者思也大学所以诚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6b 页 WYG0718-0618d.png
意正心脩身治其家国天下而要其所以为始者致其
知也古之圣人舜禹成汤文武未有不由学而成而傅
说周公之辅其君未尝不勉之以学故曰念终始典于
学又曰学然后知不足孔子亦曰吾学不厌盖知此者
孔子之所以不能已也夫能使事物之接于我者不能
累其内所以治内也言语之接于我者不能蔽其外所
以应外也有以治内此所以成德化有以应外此所以
成法度也德化法度既成所以育万物而和同天人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7a 页 WYG0718-0619a.png
际也
  (臣/)按程颢以明善固执继正心诚意而言是为即
  物穷理真知其善之所在而求之必得真知恶之
  不可为而去之必决也曾巩以大学之知配洪范
  之思者思曰睿所以致知睿作圣则知至矣
程颢上宣仁皇后书略曰臣以为今日至大至急为宗
社生灵久长之计惟是辅养上德而已历观前古辅养
幼主之道莫备于周公愿陛下扩高世之见以圣人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7b 页 WYG0718-0619b.png
言为必可信先王之道为必可行勿狃滞于近规勿迁
惑于众口古人所谓周公岂欺我哉周公作立政之书
言常伯常任至于缀衣虎贲以为知恤兹者鲜一篇之
中丁宁重复惟在于一事而已书又曰仆臣正厥后克
正又曰后德惟臣不德惟臣又曰𥊍御仆从罔非正人
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是古人之意人
主跬步不可离正人也盖所以涵养气质薰陶德性故
能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后世不复知此以为人主就学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8a 页 WYG0718-0619c.png
所以涉书史览古今不知涉书史览古今乃一端尔若
止于如是则能文宫人可以备劝讲知书内侍可以充
辅道何置官摄职精求贤德哉或又以为主上天资至
美自无违道此尤非至论夫圣莫圣于舜而禹皋陶未
忘规戒至曰无若丹朱好慢游作傲虐且舜之不慢游
傲虐虽至愚亦当知之岂禹而不知乎盖处崇高之位
儆戒之道不得不如是也且人心岂有常哉以唐太宗
之英睿躬历艰难力平祸乱年亦长矣始恶隋炀侈丽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8b 页 WYG0718-0619d.png
毁其层观广殿不六七年复欲治乾阳殿是人心果可
常乎所以圣贤虽明盛之际不废规戒为虑岂不深远
也哉
  (臣/)按古之人君以躬行心得者教养人材以德行
  道艺之人充于列位盖交脩敩学循环终始者也
  故天下之贤才既在上者皆有以长养成就出使
  治之入使长之而君德清明君身强固又正人君
  子所辅翼而成也故𥊍御仆从罔非正人者成周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9a 页 WYG0718-0620a.png
  盛时之事不易然也后世人才不及于古而人主
  燕私之际所与居者供使令而已朝夕纳诲之义
  盖难言之则师保疑丞之官固不可以不置而左
  右近习之人亦当慎简者也至于涉诗史览古今
  虽为一端然而求多闻学古训于是乎在舍是亦
  无以为从入之途者但熟复讲贯以知其义理涵
  育薰陶以养其德性斯为至要之事切实之图也
  慢游傲虐之戒固戒惧慎独之君子不忘在心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9b 页 WYG0718-0620b.png
  也苟圣未至于舜而闲邪拂违之道可少懈乎圣
  学之所以成也固非一术矣
彭汝砺上言曰臣闻昔者周成王即位始谋于庙其言
忧思深远慄慄悼惧若方陨渊坠谷所以求其人甚至
而群臣进戒乃反覆曲折独以学问为先务其君臣可
谓知本矣是时周公毕公召公史佚实在左右前后伯
禽唐叔实相与周旋而犹有管蔡之祸周之不亡者以
此唐太宗取名儒为学士者十八人如房元龄杜如晦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0a 页 WYG0718-0620c.png
之类是也番宿迭侍相与论古今考前王之成败虽燕
閒饮食皆与于是在下之情无不达在上之失无不得
二君卒为周唐贤君古今事不同体当使内外左右朝
夕所以辅拂之者咸备其要则在择人苟非其人犹不
如不为之愈也
  (臣/)按人主尽道在脩身脩身在正学学之所以成
  始成终者敬而已矣见宾承祭之敬易于勉尔室
  屋漏之敬易于忽故大学中庸皆言必慎其独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0b 页 WYG0718-0620d.png
  人主之身有临御臣民之时有深宫燕处之时当
  其决断万几兢兢业业所见皆正人所论皆正事
  淫心美色之属无由得至于前驰驱戏渝之念自
  然不萌于中矣过此以往出入起居之际图史足
  以自娱箴铭足以自警此古人之所为亹亹也然
  而左右仆御亦必择其人焉盖人主之所严惮在
  师保而所狎习在近侍也近侍之人而皆有师保
  之德行则巧言令色便僻侧媚之态所以惑乱聪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1a 页 WYG0718-0621a.png
  明者悉屏绝矣对狎习之人而有严惮之意则出
  王游衍无适而非昊天旦明之敬矣汉唐之事虽
  不足以语于古然而侍中宿卫之官参用士人不
  尽鵔鸃(冠/名)贝带(侍中/容饰)之属也学士番休迭宿燕閒
  饮食皆与则君臣之情日以款洽非必进讲之际
  始得展对也古今事不同体参稽于汉唐而慎重
  其选必得其人斯亦成就圣德之一也
李廌上论略曰天地之情阴阳之理吉凶之变失得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1b 页 WYG0718-0621b.png
故备在乎易而卦者时也一治一乱或美或恶初不可
齐乱可使治恶可使美察理之变为时之主惟君乃能
之臣愿陛下学易则体乾御坤进阳退阴观道设教运
神合德使天下之时常为泰而无至于否常为晋而无
至于剥天子之学易固当如此一国之事系诸侯之本
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美盛德告成功者皆在于诗四
始之名各辨其实不敢诬也臣愿陛下学诗则为政之
大而无入于小雅为政以正而无沦于变雅无若东周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2a 页 WYG0718-0621c.png
降为国风必使功德终美于颂天子之学诗固当如此
夫尊王正法谨始善终详天地之灾祥著君臣之美恶
者无尚于春秋臣愿陛下学春秋则师治而戒乱赏善
而罚罪常为知孔子者无为罪孔子者尧舜禹汤文武
成康之世其典谟训诰誓命之文百王之心迹治乱之
大略者无尚于书臣愿陛下学书则考稽古之得失操
制今之法令皇步帝骤王驰霸骛一皆得之陛下欲以
正六职以治六官必也学夫周礼然后百工允釐庶绩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2b 页 WYG0718-0621d.png
咸熙巍乎其有成功矣陛下欲以正其威仪详其辞令
必也学夫仪礼然后五礼之合制见于典章文物之閒
六仪之中节见于动容周旋之际焕乎其有文章矣
  (臣/)按此言天子之经学也求多闻所以建事师已
  试以施当今此经之所以适于用也若夫石渠虎
  观五经同异称制临决犹未免为章句之学必如
  李廌所言于易则以观阴阳之消长于诗则以观
  风俗之正变于书则以观道法之升降于春秋则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3a 页 WYG0718-0622a.png
  以观其赏善惩恶于礼则以观其体国经野帝王
  治经之要备于此矣
罗从彦曰人君读经则师其意读史则师其迹然读经
以尚书为先读史以唐书为首盖尚书论人主善恶为
多唐书论朝廷变故最盛
  (臣/)按危微精一之传肇于虞廷孔孟言德言性言
  仁言学皆本源于虞夏商周之书而论孟特发挥
  其蕴贞观政要所载君臣求治之言切于治体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3b 页 WYG0718-0622b.png
  先儒以为读经史当先此二者
朱熹入对垂拱殿其略曰大学之道本于格物格物者
穷理之谓也谓之理则无形而难知谓之物则有迹而
易睹必因物求理使瞭然无毫发之差则应事自然无
毫发之谬是以意诚心正而身脩家齐国治而天下平
劝讲之臣所以闻于陛下者不过记诵词章之习而陛
下又不过求之老子释氏之书是以虽有生知之性高
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故天下之理多所未察未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4a 页 WYG0718-0622c.png
尝即理以应事故天下之事多所未明是以举措之閒
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由不讲乎大学之道而
溺心于浅近虚无之过也愿博访真儒知此道者讲而
明之则今日之务所当为者不得不为所不当为者不
得不止上为之动容
朱熹行宫便殿奏劄曰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
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
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夫天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4b 页 WYG0718-0622d.png
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
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
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有以穷之则自君臣之大
以至事物之微莫不知其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而无纤
芥之疑善则从之恶则去之而无毫发之累此为学所
以莫先于穷理也至论天下之理则要渺精微各有攸
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
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其馀则顺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5a 页 WYG0718-0623a.png
者为君子而吉背之者为小人而凶吉之大者则能保
四海而可以为法凶之甚者则不能保其身而可以为
戒是以粲然之迹必然之效盖无不具于经训史册之
中欲穷天下之理而不即是而求之则是正墙面而立
尔此穷理所以必在乎读书也若夫读书则其不好之
者固怠忽间断而无所成矣其好之者又不免乎贪多
而务广往往未启其端而遽己欲探其终未究乎此而
忽己志在乎彼是以虽复终日勤劳不得休息而意绪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5b 页 WYG0718-0623b.png
悤悤常若有所奔趍迫逐而无从容涵泳之乐孔子所
谓欲速则不达孟子所谓进锐者退速正谓此也诚能
鉴此而有以反之则心潜于一久而不移而所读之书
文意接连血脉通贯自然渐渍浃洽心与理会而善之
为劝者深恶之为戒者切矣此循序致精所以为读书
之法也若夫致精之本则在于心而心之为物至虚至
灵神妙不测常为一身之主以提万事之纲而不可有
顷刻之不存者也一不自觉而驰骛飞扬以徇物欲于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6a 页 WYG0718-0623c.png
躯壳之外则一身无主万事无纲虽其俯仰顾盻之间
盖已不自觉身心之所在而况能反覆圣言参考事物
以求义理至当之归乎孔子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学
则不固孟子所谓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者正
谓此也诚能严恭寅畏常存此心使其终日俨然不为
物欲之所侵乱则以之读书以之观理将无所往而不
通以之应事以之接物将无所处而不当矣此居敬持
志所以为读书之本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6b 页 WYG0718-0623d.png
朱熹戊申封事曰论者又或以为陛下深于佛老之学
而得于识心见性之妙于古先圣王之道盖有不约而
自合者是以不悦于世儒之常谈死法而于当世之务
则宁以管商一切功利之说为可取臣以为此非所以
延盛德于日新也彼老子浮屠之说固有疑于圣贤者
矣然其实不同者则此以性命为真实而彼以性命为
空虚也此以为实故所谓寂然不动者万理灿然于其
中而民彝物则无一之不具所谓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7a 页 WYG0718-0624a.png
则必顺其事必循其法而无一事之或差彼以为空则
徒知寂灭为乐而不知其为实理之原徒知应物见形
而不知其有真妄之别也是以自吾之说而脩之则体
用一原显微无间而治心脩身齐家治国无一事之非
理由彼之说则其本末横分中外断绝虽有所谓朗彻
灵通虚静明妙者而无所救于灭理乱伦之罪颠倒运
用之失也是以程颢常辟之曰自谓穷神知化而不足
以开物成务言为无不周遍而实外于伦理穷深极微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7b 页 WYG0718-0624b.png
而不可以入尧舜之道天下之学自非浅陋固滞则必
入于此是为正路之榛芜圣门之蔽塞辟之而后可与
入道呜呼此真可谓理到之言惜乎其未有以闻于陛
下者使陛下过听诳妄之说而以为真有合于圣人之
道至分治心治身治人以为三术而以儒者之学为最
下则臣窃为陛下忧此之害于政事而惜此说之布于
来今也
朱熹观心说或问佛者有观心之说然乎曰心者人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8a 页 WYG0718-0624c.png
所以主乎身一而不二者也为主而不为客者也命物
而不命于物者也故以心观物则物之理得今复有物
以反观乎心则是此心之外复有一心而能管乎此心
也然则所谓心者为一耶为二耶为主耶为宾耶为命
物者耶为命于物者耶此亦不待较而审其言之谬矣
或者曰若子之言则圣贤所谓精一所谓操存所谓尽
心知性存心养性所谓见其参于前而倚于衡者皆何
谓哉应之曰此言相似而不同正苗莠朱紫之间而学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8b 页 WYG0718-0624d.png
者之所当辨者也夫谓人心之危者人欲之萌也道心
之微者天理之奥也心则一也以正不正而异其名耳
惟精惟一则居其正而审其差者也绌其异而反其同
者也能如是则信执其中而无过不及之偏矣非以道
为一心人为一心而又有一心以精一之也夫为操而
存者非以彼操此而存之也舍而亡者非以彼舍此而
亡之也心而自操则亡者存舍而不操则存者亡矣然
其操之也亦曰不使旦昼之所为得以梏亡其仁义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9a 页 WYG0718-0625a.png
良心云尔非块然兀坐以守其炯然不用之知觉而谓
之操存也若尽心云者则格物穷理廓然贯通而有以
极夫心之所具之理也存心云者则敬以直内义以方
外若前所谓精一操存之道也故尽其心而可以知性
知天以其体之不蔽而有以究夫理之自然也存心而
可以养性事天以其体之不失而有以顺夫理之自然
也是岂以心尽心以心存心如两物之相持而不相舍
哉若参前倚衡云者则为忠信笃敬而发也盖曰忠信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19b 页 WYG0718-0625b.png
笃敬不忘乎心则无所适而不见其在是云尔亦有以
见夫心之谓也且身在此而心参于前身在舆而心倚
于衡是果何理也耶大抵圣人之学本心以穷理而顺
理以应物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其道平而通其居广而
安其理实而行自然释氏之学以心求心以心使心如
口龁口如目视目其机危而迫其途险而塞其理虚而
其势逆盖其言虽有若相似者而其实之不同盖如此
也然非审思明辨之君子亦孰能无惑于斯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0a 页 WYG0718-0625c.png
朱熹又曰人主以眇然之身居深宫之中其心之邪正
若不可得而窥者而其符验之著于外者常若十目所
视十手所指而不可掩然邪正之验著于外者莫先于
家人而次及于左右然后有以达于朝廷而及于天下
焉若宫闱之内端庄齐肃后妃有关雎之德后宫无盛
色之讥贯鱼顺序无一人敢恃私恩以乱典常纳贿赂
而行请谒此则家之正也退朝之后从容燕息贵戚近
臣携仆奄尹陪侍左右各恭其职而上惮不恶之严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0b 页 WYG0718-0625d.png
谨戴盆之戒无一人敢通内外窃威福招权市宠以紊
朝政此则左右之正也内自禁省外彻朝廷二者之间
洞然无有毫发私邪之间然后发号施令群听不疑进
贤退奸众志咸服纪纲得以振而无侵挠之患政事得
以脩而无阿私之失此所以朝廷百官六军万民无敢
不出于正而治道毕也心一不正则是数者固无从而
得其正是数者有不正而曰心正则亦安有是理哉是
以古先圣王兢兢业业持守此心虽在纷华波荡之中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1a 页 WYG0718-0626a.png
幽独得肆之地而所以精之一之克之复之如对神明
如临渊谷未尝敢有须臾之怠然犹恐其隐微之间或
有差失而不自知也是以建师保之官以自开明列谏
诤之职以自规正而凡其饮食酒浆衣服次舍器用财
贿与夫宦官宫妾之政无一不领于冢宰之官使其左
右前后一动一静无不制以有司之法而无纤芥之隙
瞬息之顷得以隐其毫发之私盖虽以一人之尊深居
九重之邃而凛然常若立乎宗庙之中朝廷之上此先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1b 页 WYG0718-0626b.png
王之治所以由内及外自微至著精粹纯白无少瑕翳
而其遗风馀烈犹可以为后世法程也又曰舜之戒禹
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而必继之
曰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慎乃有位敬脩其可
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孔子之告颜渊既曰克己复礼
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而又申之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既告之以损益四代之礼乐而又申之曰放郑声远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2a 页 WYG0718-0626c.png
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呜呼此千圣相传心法之要其所
以极夫天理之全而察夫人欲之尽者可谓兼本末巨
细而举之矣两汉以来非无愿治之主而莫克有志于
此是以虽或随世以就功名而终不得以与乎帝王之
盛其或耻为庸主而思用力于此道则又不免蔽于老
子浮屠之说静则徒以虚无寂灭为乐而不知有所谓
实理之原动则徒以应缘无碍为达而不知有所谓善
恶之戒是以日用之间内外乖离不相为用而反以害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2b 页 WYG0718-0626d.png
于政事盖所谓千圣相传心法之要者于是不复讲矣
  (臣/)按六经之文天地之菁华也四子之书六经之
  菁华也朱熹之言四子之菁华也熹生平立朝之
  日甚少而致君尧舜之意惓惓不忘先后所上封
  事奏劄入对及他所著论所以成就君人者之德
  而格其非心者连篇累牍不能悉载而要归于正
  心诚意致知格物盖其所以得之于己者然也孝
  宗朝以周必大荐为江西提刑入奏事或要于路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3a 页 WYG0718-0627a.png
  曰正心诚意之论上所厌闻慎勿复言熹曰吾平
  生所学只此数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其亦以
  为平生所学者大人之学也舍是而言学则为辞
  章浅近之学异端虚无之学而已此固人之大患
  而人主为之其害又有不可胜言者故不惮言之
  重词之复也由其道勤而行之缉熙单厥心终始
  典于学则熹固为周公为傅说而宋帝亦为殷高
  宗周成王矣惜乎其知之而不用用之而不久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3b 页 WYG0718-0627b.png
真德秀曰三代圣王以敬为脩身立政之本故伊尹告
太甲曰嗣王祇厥身念哉又曰钦厥止率乃祖攸行周
公之戒成王一则曰严恭寅畏天命自度二则曰治民
祇惧不敢荒宁三则曰克自抑畏四则曰皇自敬德而
召公之诰一则曰呜呼奈何弗敬二则曰王其疾敬德
三则曰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四则曰惟不敬厥德乃
早坠厥命伊尹周召皆古圣贤而所以启迪其君如出
一口又考之书昏迷不恭侮慢自贤禹之所以征有苗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4a 页 WYG0718-0627c.png
也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启之所以伐有扈也狎侮五常
荒怠弗敬谓已有天命谓敬不足行武王之所以诛独
夫受也盖敬则为尧舜为禹汤为文武不敬则为有苗
为有扈为独夫受圣狂之所由分治乱之所由判未有
不出于此者
又曰惟学可以养此心惟敬可以存此心惟亲近君子
可以维持此心盖义理之与物欲相为消长者也笃志
于学则日与圣贤为徒而有自得之乐持身以敬则凛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4b 页 WYG0718-0627d.png
如神明在上而无非僻之侵亲贤人君子之时多则规
儆日闻谄邪不得而惑三者交致其力则圣心湛然如
日之明如水之清义理为之主而物欲不能夺矣
  (臣/)按敬字是圣贤心法然亦非空守此心而入于
  空虚寂灭也所应乎外而接于物者有书诗礼乐
  以涵养之有正人端士以辅弼之内自尽而外求
  助也然惟心存此敬则畏圣人之言而诗书礼乐
  斯须不去于身矣亲贤远佞而天下之士皆愿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5a 页 WYG0718-0628a.png
  于其朝矣与古之圣贤为徒而亲当世之贤人君
  子则其存此心者愈以严密而纯粹矣故敬者圣
  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也
元许衡曰凡人之情敬慎于忧危惰慢于暇豫惟圣人
不如此尧舜只兢兢业业无已时忧危暇豫处之如一
一日二日万几何得惰慢程子谓惟慎独可以行王道
初未然之徐而思之不如此不能行王道盖工夫有间
断故也以唐太宗之英明犹于此不能进两汉文帝光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5b 页 WYG0718-0628b.png
武谨慎终身然圣学不足以成就之惜哉
  (臣/)按许衡以工夫无间断发明程子惟慎独可以
  行王道之语此真成就圣学之要言也学之消长
  惟敬慎惰慢两途而已忧危则思深而虑远逸豫
  则志满而气衰所缘以为敬慎惰慢者也圣人所
  以处之如一者得力在慎独所谓缉熙所谓不已
  方可言无间断盖在一起念间分敬肆矣又况始
  勤终怠或作或辍者乎唐太宗锐情经术与学士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6a 页 WYG0718-0628c.png
  讨论古今自谓不学则不明古道而晚节行事多
  违竟贻弗终之诮其治之不进于王道亦以好学
  之心荒于暇豫也汉孝文光武谨慎终身而圣德
  有逊于古以其所尚者非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
  学也然则穷理乃所为主敬也欤
许衡又曰人君不患出言之难而患践言之难知践言
之难则其出言不容不慎矣天下之大兆民之众事有
万变日有万几而人君以一身一心酬酢欲言之无失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6b 页 WYG0718-0628d.png
岂易能哉故有昔之所言而今日不记者今之所命而
后日自违者可否异同纷更变易纪纲不得布法度不
得立臣下虽欲黾勉而无所持循徒汨没于琐碎之中
卒于无补况因之为弊者又日新月盛而不可道也此
无他至难之地不以难处而以易处之故也苟从古者
大学之道以脩身为本凡一事之来一言之发必求其
所以然与其所当然不牵于爱不蔽于憎不因于喜不
激于怒虚心端意熟思而审处之虽有不中者盖鲜矣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7a 页 WYG0718-0629a.png
奈何为人上者乐舒肆为人臣者多容悦容悦本为私
也私心盛则不畏人矣舒肆本为欲也欲心炽则不畏
天矣以不畏天之心与不畏人之心感合无间则所务
者皆快心事耳快心则口欲言而言身欲动而动又岂
肯兢兢业业以脩身为本一言一事熟思而审处之乎
此人君践言之难所以又难于天下之人也
又曰人君处亿兆之上所操者予夺进退赏罚生杀之
权不幸见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其害可胜计耶人君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7b 页 WYG0718-0629b.png
惟无喜怒也有喜怒则赞其喜以市恩鼓其怒以张势
人君惟无爱憎也有爱憎则假其爱以济私藉其憎以
复怨甚至本无喜也诳之使喜本无怒也激之使怒本
无足爱也强誉之使爱本无可憎也强短之使憎若是
则进者未必为君子退者未必为小人予之者或无功
而夺之者或有功也以至赏之罚之生之杀之鲜有得
其正者人君不悟日在欺中方仗若曹擿发细隐以防
天下之欺欺而至此欺尚可防耶大抵人君以知人为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8a 页 WYG0718-0629c.png
贵以用人为急用得其人则无事于防矣既不出此则
所近者争进之人耳好利之人耳无耻之人耳彼挟诈
用术千蹊万径以蛊君心于此欲防其欺虽尧舜不能

  (臣/)按先儒言国事之治忽帝学之占也生民之休
  戚君道之表也人主一言一行一喜一怒以视常人
  为尤难易曰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中庸言喜怒哀乐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8b 页 WYG0718-0629d.png
  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观易中庸之义
  可以知难矣夫惟自克之道则在于学为学之要
  则在于穷理喜怒爱憎因乎物者也即物而穷其
  理则其可爱可憎可喜可怒之事皆物之所当然
  而不惑于所以然之故矣于是惇典庸礼命德讨
  罪一惟天理之公而无人欲之私内而非僻之心
  不萌于暗室屋漏外而奸邪之人无所行其险诐
  之术国事之所以常治生民之所以蒙休岂不以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9a 页 WYG0718-0630a.png
   是也哉夫人之于一言一行一喜一怒必能自克
   也则其于学也思过半矣而况君人所系尤如此
   之重哉
   以上崇圣学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五十七 第 29b 页 WYG0718-0630b.png
 
 
 
 
 
 
 
御定孝经衍义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