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1a 页 WYG0718-053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九
  天子之孝
   隆郊配
 汉孝文皇帝十五年夏四月上始幸雍郊见五帝(秦昭/襄王)
 (时郊见上/帝于雍)
 赵人辛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
 于是作渭阳五帝庙十六年夏四月上郊祀五帝于渭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1b 页 WYG0718-0531d.png
 阳五帝庙
   (臣/)按汉孝文三代以下之贤君其于郊祀大典不
   与儒学之臣恭议行事顾独信辛垣平之诈雍畤
   既仍秦旧不能有更革反作五帝庙庙则非兆也
   夏四月则非长日之至也启蛰也其制复庙重屋
   上同下异帝一殿面各五门各如其帝则有似乎
   明堂而又不在季秋之月不闻祖考之配于古何
   居乎宜武宣之世甘泉泰畤碧鸡金马诸非正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2a 页 WYG0718-0532a.png
  祠继踵而作也
成帝建始元年冬作南北郊罢甘泉汾阴祠二年春正
月罢雍五畤(秦时名其/祭处曰畤)及陈宝祠始亲祠南郊三月始
祠后土于北郊(陈仓县宝鸡神/祠秦文公时立)帝初即位丞相匡衡言
甘泉泰畤紫坛八觚(觚角/也)宣通象八方五帝坛周环其
下又有群神之坛以尚书禋六宗望山川遍群神之义
紫坛有文章采镂黼黻之饰及玉女乐石坛仙人祠瘗
鸾路骍驹寓(寄也寄生龙/形于木也)龙马不能得其象于古臣闻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2b 页 WYG0718-0532b.png
郊柴坛飨帝之义扫地而祭尚质也歌大吕舞云门以
俟天神歌大簇舞咸池以俟地祗其牲用犊其席稿秸
其器陶匏皆因天地自然之性贵诚尚质不敢脩其文
也以为神祗功德至大虽修精微而备庶物犹不足以
报功唯至诚为可故上质不饰以章天德紫坛伪饰女
乐鸾路骍驹龙马石坛之属宜皆勿修衡又言王者各
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今雍鄜密上
下畤本秦侯各以其意所立非礼之所载术也汉兴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3a 页 WYG0718-0532c.png
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复立北畤今既稽古建
天地之大礼郊见上帝青赤白黄黑五方之帝皆陈各
有位馔祭礼备具诸侯所妄造王者不当长遵及北畤
未定时所立不宜复修天子皆从焉及陈宝祠由此皆

永始三年冬十月复泰畤汾阴五畤陈宝祠初帝用匡
衡议罢甘泉泰畤其日大风坏甘泉宫折拔畤中树木
十围以上百馀帝异之以问刘向对曰家人尚不欲绝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3b 页 WYG0718-0532d.png
种祠况于国之神宝旧畤且其始立皆有神祗感应诚
未易动上意恨之又以久无继嗣白太后令诏有司复
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如故及雍五畤陈宝祠长安及郡
国著名者皆复之
  (臣/)按成帝用匡衡言废诸不经之祠正汉兴以来
  百年之谬是也以刘向之骨鲠忠直而不免于鬼
  神祸福之见盖亦淮南鸿宝之术有以惑之也罢
  由衡而复由向君子为向也惜之自绥和以后递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4a 页 WYG0718-0533a.png
  相罢复三十馀年间天地之祠凡五徙皆向之初
  辞有以致之也朱子于平帝元始四年书春正月
  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于
  五年书南郊岂以百王所同之典礼不以政由新
  莽而加贬绝之辞欤
宋武帝永初二年春二月祀南郊大赦
  (臣/)按裴子野曰郊祀天地修岁事也赦彼有罪夫
  何为哉后世如赵宋乃以大礼告成必有思赦礼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4b 页 WYG0718-0533b.png
  钜费繁不克时举三年之中旷祀二焉其失甚矣
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八月正祀典先是魏常以正月
吉日于朝廷设幕中置柏树设五帝座而祠之又有探
策之祭(探策以/卜世数)魏主皆以为非礼罢之移道坛于桑乾
之阴改曰崇虚寺诏曰国家飨祀诸神凡一千二百馀
处今欲减省务从简约朝日夕月皆欲以二分之日于
东西郊行礼然月有馀闰行无常准若一依分日或值
月于东而行礼于西序情即理不可施行昔秘书少监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5a 页 WYG0718-0533c.png
薛谓等谓朝日以朔夕月以朏卿等以为何如游明根
等请如谓说从之魏旧制四时之祭皆用仲节至是诏
用孟月择日而祭旧制每岁祀天于西郊魏主与公卿
从二千馀骑戎服绕坛谓之蹋坛明日戎服登坛祀毕
又绕坛谓之绕天至是亦罢之
  (臣/)按祀典自王郑以后诸儒各言尔志无所取裁
  历世纷更皆自以为应经义遵古礼可以施之于
  一时传之于后世要之倚于一偏而互有得失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5b 页 WYG0718-0533d.png
  观孝文之正祀典既未尝拘牵于众多之议而又
  能以先王之遗文变易其旧制纲目书此盖有深
  嘉而急予之之意前此书冬十月魏主始亲祀七
  庙书秋九月魏作明堂辟雍书春正月魏主祀南
  郊始备大驾书作明堂大庙后此书九月魏主祥
  祭于庙十一月魏主禫祭遂祀圜丘明堂飨群臣
  迁神主于新庙书魏主始祀明堂书魏主初朝日
  于东郊魏脩尧舜禹周公孔子之祀书魏主养老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6a 页 WYG0718-0534a.png
  于明堂书魏主始耕籍田书魏主南巡祭比干墓
  书夏四月魏罢西郊祭天书魏主如鲁城祠孔子
  封其后为崇圣侯书十一月魏主祀圜丘书夏五
  月魏主祭方泽凡太和一十三年大书特书不一
  书而足者岂非诚贤君也哉
魏孝明帝不亲视朝过崇佛法郊庙之事多委有司諌
议大夫张普惠上疏曰臣闻明德恤祀成汤六百之祚
严父配天孔子称周公其人也故能馨香上闻福传遐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6b 页 WYG0718-0534b.png
世伏惟陛下天地属心百神伫望故宜敦崇祀礼咸秩
无文而告朔朝庙不亲于明堂尝禘郊社多委于有司
殖不思之冥业损巨费于生民减禄削力近供无事之
僧崇饰云殿远邀未然之报昧爽之臣稽首于外元寂
之众遨游于内愆礼忤时人灵未穆愚谓修朝夕之因
求祗劫之果未若收万国之欢心以事其亲使天下和
平灾害不生者也伏愿淑慎威仪万邦作式躬致郊庙
之虔亲行朔望之礼释奠成均竭心千亩明发不寐絜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7a 页 WYG0718-0534c.png
诚禋祼孝弟可以通神明德教可以光四海则一人有
喜兆民赖之
  (臣/)按魏明之所为其去梁武不远矣万乘之主上
  承祖考垂则子孙不致严于宗庙祭祀之礼弗肯
  躬亲而以修除黝垩之物力穷极土木于浮图真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非圣无法大悖于周公孔子
  者也
梁武帝时有请封会稽禅国山(山在会稽/郡阳羡县)者上命诸儒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7b 页 WYG0718-0534d.png
草封禅仪欲行之许懋建议以为舜柴岱宗是为巡狩
而郑引孝经钩命诀云封于泰山考绩柴燎禅乎梁甫
刻石记号此纬书之曲说非正经之通义也舜五载一
巡狩春夏秋冬周遍四岳若为封禅何其数也又如管
夷吾所说七十二君燧人之前世质民淳安得泥金检
玉结绳而治安得镌文告成夷吾又云唯受命之君然
后得封禅周成王非受命之君云何得封大山禅社首
神农即炎帝也而夷吾分为二人妄亦甚矣若圣主不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8a 页 WYG0718-0535a.png
须封禅若凡主不应封禅盖齐桓公欲行此事夷吾知
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秦始皇尝封泰山孙皓尝遣
兼司空董朝至阳羡封禅国山皆非盛德之事不足为
法古者祀天祭地礼有常数诚敬之道尽此而备至于
封禅非所敢闻上嘉纳之因推演懋议称制旨以答请
者由是遂止
  (臣/)按司马迁史记特立封禅一书班书改为郊祀
  志学者皆以班为得体要之迁史深远矣封禅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8b 页 WYG0718-0535b.png
  事前无所据行之者惟秦始皇耳至如管子之书
  亦不类一人之笔所言封禅事盖亦燕齐之士托
  为之耳迁之意本谓前此书诗所载惟柴望郊社
  为正祀自秦襄公始作西畤祠白帝至始皇始封
  禅固已意在言表矣自郑氏笃信纬书引所谓钩
  命诀云云以证柴望之义而舜典之文遂为方士
  藉口矣若史迁则固未尝以柴望为封禅也梁武
  帝推演许懋此议称制旨以答请者则非必有真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9a 页 WYG0718-0535c.png
  见于经义之不其然与夫管子之或出于伪特以
  深嗜佛乘其于神仙道流之说殆如冰炭之不相
  入而屏去宗庙牺牲自绝祖宗血味亦可谓明于
  此而闇于彼也臣又因以知唐之明皇宋之真宗
  皆以东封为润色太平之事耳岂以是为典礼之
  必不可已哉唐太宗之拒群臣封禅之请也其始
  可谓善矣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
  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9b 页 WYG0718-0535d.png
  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
  贤不及始皇耶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
  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盖亦辞严
  而义正矣及群臣请之不已诏秘书监颜师古等
  议其礼虽魏徵力持不可而亦止以赏赉不赀给
  复连年为说纲目于贞观十一年书曰诏议封禅
  礼其后以星孛太微从褚遂良之言而罢盖由太
  宗之明故终不为世俗之说所动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10a 页 WYG0718-0536a.png
 
 
 
 
 
 
 
 
御定孝经衍义 卷四十九 第 10b 页 WYG0718-0536b.png
 
 
 
 
 
 
 
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