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0718-039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三十五
  天子之孝
   薄税敛
   户口附
 周礼秋官司寇司民(官/名)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
 书于版辩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
 下其死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0718-0390d.png
  郑康成注曰登上也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齿版今户
  籍也下犹去也每岁更著生去死
 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
 (星/名)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
 宰贰之以赞三治
  郑康成注曰司民轩辕角也天府主宗庙之藏者赞
  佐也三官以贰佐王治者当以民多少黜陟主民之
  吏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0718-0391a.png
 贾公彦疏曰司寇于孟冬祭祀司民星之日献其民
 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者重此民数民为邦本
 故也内史掌八柄司会掌天下大计冢宰贰王治事
 皆掌大事故皆写一通副贰民数藏之所以赞助王
 之治也主民之吏即六乡六遂大夫公邑大夫采地
 之主皆是也
  (臣/)按小司徒三年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均土地
  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郑司农云五家为比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0718-0391b.png
  以比为名要谓其簿也然则圣人之意盖谓天下
  犹一家也天子之尊亦天之宗子也夫然后王之
  与众庶兆民联合顺聚如共邻比不待数计而周
  知故郊内则比闾族党州乡郊外则邻里酂鄙县
  遂其夫家之众寡四时稽校而登之其于受田还
  田军旅田役追胥贡赋所以致民财用民力者必
  无有遗漏之弊偏重之累矣而于司寇之属特设
  司民一官然后知圣王爱民之心天地父母之心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0718-0391c.png
  也由后世之法所谓丁口老小但主于赋之而已
  役之而已由先王之法则所谓六尺以上七尺以
  上者将以养之教之也天下固有避赋役而为隐丁
  逃户者矣未闻有避教养而为隐丁逃户者也乃先
  王设司民之官又不止于此也大哉乾元万物资
  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人君体元者也生生者天
  地之大德也然而岁行之有凶札天地犹憾兵刑
  之惨贪墨之残人主所忧自生齿以上皆书而又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0718-0391d.png
  以去其死者由其生者之众则知其阴阳和而政
  理平也由其死者之众则知其不免于饥馑天札
  与夫断肢体而伤肌肤也此参天地赞化育之义
  也且也岂弟君子民之父母父母之心孰不欲其子
  孙之众多者乎大君宗子民吾同胞上祀轩辕拜登
  天府亦犹绵绵瓜瓞诜诜螽羽芣苢赋其和平椒聊
  喻其繁衍此则室家祚裔之义也古者有分土无
  分民无罪而欲去其乡者当以节导之行盖不得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0718-0392a.png
  而禁也又因以民之多少黜陟主民之吏矣先王
  之登民数仁人事天孝子事亲之心也以教养之为
  己后矣岂直为赋役哉
国语周语宣王料民于太原仲山甫谏曰民不可料也
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司民协孤(无父/曰孤)(死/也)司商
协名姓(赐族/受姓)司徒协旅(师旅/之众)司寇协奸(奸民死/刑之数)牧协职
(掌牧养牺牲/合物色之数)工协革(工百工之官革更也/更制度者合其数)场协入(掌场/委积)
(之珍物敛/而藏之)廪协出(廪人掌九谷/出用之数)是则少多死生出入往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0718-0392b.png
来者皆可知也于是乎又审之以事王治农于藉蒐于
农隙耨穫亦于藉狝(息浅/切)于既蒸狩于毕时是皆习民
于数者也又何料焉不谓其少而大料之是示少而恶
事也临政示少诸侯避之治民恶事无以赋令且无故
而料民天之所恶也
  (臣/)按古今户口之数杂见傅记盖成周极盛之时
  与唐虞略相当也宋苏轼以为古者以民之多寡
  为国之贫富臣以为非直贫富也其国之废兴可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0718-0392c.png
  知矣有邰家室周人之始其后失官窜徙盖虽一
  旅之众不可得矣而公刘迁豳其丁夫适满三军
  之数则三万七千五百家必有馀夫及妇女老弱
  诗人歌之曰止基乃理爰众爰有郑笺以为疆理
  其田野校其夫家人数日益多矣及古公迁岐而
  漆沮之众归之如市契龟周原百堵同时皆作立
  冢土而用大众盖弃土地得人民所以肇基王迹
  也至于文王而四方之众来就有德地隘人多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0718-0392d.png
  灌翳之地竞刋除之以为居武王卒其功伐故作
  邑于丰则四方攸同徙都于镐则无思不服盖先
  公先王之所生聚长育之者久矣周公之辅成王
  恒举祖宗之事及商家百亿之子孙以为法戒成
  王故能常念孝思保爱其民渐摩之以仁义涵濡
  之以礼乐其户口之盛虽十七王之所致而持盈
  守成之美归于成焉宣王承厉王之乱能劳来还
  定安集其人民故斯干之诗于其安寝即祝其梦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0718-0393a.png
  熊罴蛇虺为生男女之祥而民间亦以旐旟聚众
  徵男女众多之象宜乎知重民数而固邦本亡何而
  有我行其野依其昏姻而不见收恤者民之离散岂
  待姜氏之役(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哉其贤臣仲山甫尚
  在料民之举虽谏之而不从计此时周官之法度废
  弛司民之版其死生不可问而乡遂之吏其众寡
  不可稽矣然则自始基而层累之至于极盛其难
  如此以宣之初政而弗克有终其凋耗如彼户口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0718-0393b.png
  之聚散不常岂不可畏哉以臣观后世之户口未
  有不料其民者也隋文帝之大索貌阅则其丁口
  之蕃息以其道得之乎宇文融之括籍外逃户多
  张虚数果能增数百万缗钱乎当口算之或轻则
  吏以伪增邀赏避征徭之太重则民以隐漏偷安
  即大料之岂能周知其数哉昔孔子式负版者大
  学傅有德此有人诚重之必思所以聚之则虽不
  料其多少而天地之间熙熙皞皞耕凿饮食之民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0718-0393c.png
  谁非吾之赤子哉夫当其盛则有持盈守成之戒
  际其衰则有劳来安集之方则唐虞成康之世未
  尝不可复也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诏除两浙福建荆南广南旧输
身丁钱凡四十五万四百贯
  (臣/)按身丁钱即古之里布亦谓之九赋今之丁银
  是也古者山泽币馀之赋特重于平民而汉制则
  贾人倍算其于间民则又特以是困苦之驱之使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0718-0393d.png
  为农矣为此者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悬而待其耕
  桑而其人故为閒游末作此亦不得不重为之禁
  矣今之民皆自谋其居自择其业则其为商贾百
  工伎艺与閒民之为人转移职事者亦贸迁通易
  有无相济之道也其于关征盐筴皆非古之制矣
  固不必以口赋抑之也至于平民又岂可以是重
  困之哉方租庸调之时有田则有租有丁则有庸
  有户则有调既并入两税之中而安得复输身丁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0718-0394a.png
  哉所谓丁口之赋乃五代时之横征而真宗除之
  当时三司使丁谓犹恐有司经费不给执不可真
  宗曰国家所务正为泽及下民但敦本抑末节用
  度自然当足竟除之先是徐知诰尝从宋齐丘之
  言蠲丁口钱矣伪朝之令所及者少至是吴楚闽
  粤皆沾宽大之泽矣据文献通考所载朝野杂记
  宋朝丁钱本末则浙路身丁钱至开禧元年降御
  笔始永与除免则不知何时尝复征之岂亦有祖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0718-0394b.png
  丁谓之故说而耸动人主者欤此聚敛之小人所
  为病民而害国也
  以上薄税敛(户口附/)
  职役附
周礼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乡
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
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0718-0394c.png
 郑康成注曰师长也司徒掌六乡乡师分而治之二
 人者共三乡之事相左右也
乡老二乡则公一人乡大夫每乡卿一人州长每州中
大夫一人党正每党下大夫一人族师每族上士一人
闾胥每闾中士一人比长五家下士一人
 郑康成注曰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
 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州党族闾比
 乡之属别正师胥皆长也正之言政也师之言师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0718-0394d.png
 胥有才知之称
载师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
十人
遂人中大夫二人遂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
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四人史十有二人胥十
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遂大夫每遂中大夫一人县正每县下大夫一人鄙师
每鄙上士一人酂长每酂中士一人里宰每里下士一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0718-0395a.png
人邻长五家则一人
 郑康成注曰县鄙酂里邻遂之属别也
大司徒之职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
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
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郑康成注曰此所以劝民者也使之者皆谓立其长
 而教令使之保犹任也救救凶灾也宾宾客其贤者
 受者宅舍有故相受寄托也赒者谓祀物不备相给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0718-0395b.png
 足也
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
县五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
岁时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简其兵器教之稼穑
 郑康成注曰邻里酂鄙县遂犹郊内比闾族党州乡
 也异其名者示相变耳遂之军法追胥起徒役如六
 乡
  (臣/)按职役之制为民病久矣考之于经若似乎不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0718-0395c.png
  可以已者何哉曰是在先王之世皆官也论其德
  行道艺大者所管之人众小者所管之人寡出使
  长之入使治之以至庶人在官者皆有常职以食
  于上受其禄斯尽其职矣后世之禄既不能下逮
  比邻之长而其督责窘辱之状大异于古焉由后
  世之制官俸役食日削月减百里之宰不能得古
  之上农夫百亩之所获而谓更当制禄以食比邻之长
  则必不能而遂废之则可乎先王以是兴教化美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0718-0395d.png
  风俗非是则无以相亲相恤天下之大亦将涣散
  而不可收拾齐管仲小变其说而为内政军令秦
  商鞅大反其意而为连坐告奸则胥失之矣汉于
  亭长三老啬夫游徼之外特置孝弟力田之官稍
  为近古然其秩尊而于民未亲也至于里正衙前
  之法主典府库辇运百物则诚厉民而以自养而
  差役雇役义役之论纷纷矣虽百变其法犹不得
  当也虽严饬治民之吏贤者少不贤者多未见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0718-0396a.png
  不以扰民也明季之弊不远盖可睹矣惟有尽举
  主典府库辇运百物之类归之官吏而但属以教
  化风俗饮射读法之事庶几相亲爱之中即有相
  纠察之道不必告奸而奸无所容不烦徼巡而盗
  无所伏其乡约里正以至保甲长宜皆以绅士为
  之但有教劝之责而无供役之困为贱为贵自分
  而合天下之势如千条万派归于一原千枝万叶
  统于一本然则显比之吉大有之众同人之亲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0718-0396b.png
  始于比邻也夫抑六乡六遂家数同田制亦同所
  以起军旅作田役比追胥令贡赋者无不同也惟
  六乡上剂致民六遂下剂致𤱕六乡上地无莱(诗/田)
  (卒污莱注高者莱下者/污是莱为休不耕者也)六遂上地有莱是其稍异
  也于六乡之民则重言礼事教治于六遂之民则
  专言稼器女功正以彼此相如互见其义郑氏以
  为六乡之教其要为民其实六遂之教其要亦为
  民也盖取有才智之人而师帅表正主宰其事所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0718-0396c.png
  以百姓亲五品逊其人皆分领司徒之教职者耳
  至于师田行役之事即所谓庸调之征自两税之
  役已徵其税也而又使之主典府库辇运百物则
  是以庸调之役重科于职役矣非立法之初旨也
  载考周之九赋即里之布即布缕之征若汉之算
  钱要之为后世之丁钱也故庐陵李如圭以为以
  此区域之征备马牛车辇之属临事而授之民则
  百姓但任其劳而不任其费任其劳者于一甸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0718-0396d.png
  中而调七十五人为士徒也既征其调则并不当
  任其劳矣至于国家营造用物则归之职币督取
  乡遂之赋贡则有闾师旅师徵贡则入于大府敛
  谷则入于仓人亦未尝使乡遂之属主典府库也
  又遗人以供馈遗委人以供刍薪其平治城郭宫室沟
  渠道路则以近民役多而特轻其税凡后世所谓
  差役者皆上古之所无则安得泛然援据经文而责
  民以趋事劝功之义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0718-0397a.png
汉章帝元和二年帝耕于定陶诏曰三老年尊也孝弟
淑行也力田勤劳也国家甚休之其赐帛人一匹勉率
农功
  (臣/)按汉时乡亭之制皆仍秦旧高帝马上得天下
  不事书诗而置三老以主教化高后女主而置孝
  弟力田以劝导乡里助成风化盖去古未远先王
  之馀泽遗风犹可彷佛也读章帝元和二年诏书
  知当时之为乡官者有金帛爵级之荣而无诛求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0718-0397b.png
  追取之累矣
宋朝凡众役多以厢军给之罕调丁男真宗大中祥符
五年提点府界段惟几发中牟县夫修马监仓群牧制
置使以厩卒代焉因下诏禁之真宗天禧元年又诏治
河勿调丁夫以役充
  (臣/)按此即古之公旬三日者也有丁则有庸宜其
  平治城郭宫室沟渠道涂之役矣然所谓庸者变
  三日为二十日岁闰又加二日以四釜之岁论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0718-0397c.png
  犹七倍于古也不役则计其日为绢三尺古之所
  无也古者岁不过三日则有不必三日者也不役
  则已矣而令其出绢三尺其细已甚矣租庸调并
  为两税则岁无丰俭率科其二十日之庸钱也而
  又收其身丁钱矣岂可复以之充修仓治河之役乎
  禁之诚是也
 马端临曰差役古法也其弊也差役不公渔取无艺
 故转而为雇役雇役熙宁之法也其弊也庸钱白输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0718-0397d.png
 苦役如故故转而为义役义役中兴以来江浙诸郡
 民户自相讲究之法也其弊也豪强专制寡弱受凌
 故复反而为差盖以事体之便民者观之雇便于差
 义便于雇至于义而复有弊则末如之何已窃尝论
 之古人所谓役者或以起军旅则执干戈冒锋镝
 然后谓之役或以营土木则亲畚锸疲筋力然后谓
 之役夫子所谓使民以时王制所谓岁不过三日者
 皆此役也至于乡有长里有正则非役也柳子厚言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0718-0398a.png
 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
 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然则
 天子之与里胥其贵贱虽不侔而其任长人之责则
 一也其在成周则五家设比长二十五家设里宰皆
 下士也等而上之则曰闾胥曰酂长皆中士也曰族
 师曰鄙师皆上士也曰党正曰县正皆下大夫也曰
 州长则中大夫也周时邻里乡党之士皆以官主之
 至汉时乡亭之任则每乡有三老孝弟力田掌劝导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0718-0398b.png
 乡里助成风俗每亭有亭长啬夫掌听狱讼收赋税
 又有游徼掌巡禁盗贼皆有禄秩而三老孝弟力田
 为尊可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常以岁十
 月赐酒肉或赐民爵一级则三老孝弟力田必二级
 赐民帛一匹则三老孝弟力田必三匹或五匹其尊
 之也至矣故戾太子得罪而壶关三老得以言其冤
 王尊为郡东郡三老得以奏其治状至于张敞朱博
 鲍宣仇香之徒为显宦有声名然其猷为材望亦皆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7a 页 WYG0718-0398c.png
 见于为亭长啬夫之时盖上之人爱之重之未尝有
 诛求无艺迫胁不堪之举下之人亦自爱自重未尝
 有顽钝无耻畏避苟免之事故自汉以来虽叔季昏
 乱之世亦未闻有以任乡亭之职为苦者也隋时苏
 威奏置五百家乡正令理人间词讼而李德林以为
 本废乡官判事为其里闾亲识剖断不平今令乡正
 专理五百家恐为害更甚诏集议而多是德林遂废
 不置然则隋时乡职或设或废本无关于理乱之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7b 页 WYG0718-0398d.png
 而其所以废之者盖上之人重其事而不轻置非下
 之人畏其事而不肯充也至唐睿宗时观监察御史
 韩琬之疏知乡职之不愿为故有避免之人宣宗时
 观大中九年之诏知乡职之不易为故有轮差之举
 自后所谓乡亭之职至困至贱贪官污吏非理徵求
 极意凌蔑故虽足迹不离里闾之间奉行不过文书
 之事而期会追呼笞箠比较其困踣无聊之状则与
 以身任军旅土木之繇役者无以异而至于破家荡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8a 页 WYG0718-0399a.png
 产不能自保则繇役之祸反不至此也然则差役之
 名差后世以其困苦卑贱同于徭役而称之非古人
 所以置比闾族党之官之本意也王安石谓免役之
 法合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王制所谓庶人在官者
 然不知周官之府史胥徒盖服役于比闾族党之官
 者也苏文忠公谓自杨炎定两税之后租调与庸两
 税既兼之矣今两税如故奈何复欲取庸钱然不知
 唐之所谓庸乃征徭之身役而非乡职之谓也二公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8b 页 WYG0718-0399b.png
 盖亦习闻当时差役之名但见当时差役之贱故立
 论如此然实则误举以为比也上之人贱其职故叱
 之如奴𨽻待之如罪囚下之人复自贱其身故或倚
 法以为奸或匿赋以规免皆非古义也成周之事远
 矣汉之所以待三老啬夫亭长者亦难望于后世近
 代则役法愈弊役议愈详元祐间讲明差雇二法为
 一大议论然大概役之所以不可为者费重破家耳
 苏辙言市井之人应募充役家力既非富厚生长习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9a 页 WYG0718-0399c.png
 见官司官吏虽欲侵渔无所措手耕稼之民性如麋
 鹿一入州县已自慑怖而况家有田业求无不应自
 非廉吏谁不动心凡百侵扰当复如故以是言之则
 其所以必行雇役者盖虽不能使充役之无费然官
 自任雇募之责则其役与民不同而横费可省虽不
 能使官吏之不贪然民既出雇募之费则其身与官
 无预而贪毒无所施此其相与防闲之术虽去古义
 远甚然救时之良策亦不容不如此然熙丰间言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19b 页 WYG0718-0399d.png
 不便者则谓差役有休息之时而雇役则年年出费
 差役有不及之户而雇役则户户徵钱至有不愿输
 钱而情愿执役者盖当时破家者皆愚懦畏事之人
 而桀黠之徒自能支吾而费用少者反以出钱雇役
 为不便又当时各州县所徵雇役钱除募人应役之
 外又以其馀者充典吏俸给之用又有宽剩钱可以
 备凶旱赈救可以见当时充役之费本不甚重故雇
 役之钱可以备此三项支用也若夫一承职役羁身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20a 页 WYG0718-0400a.png
 官府则左支右吾尽所取办倾囷倒廪不足陪偿役
 未满而家已罄事体如此则雇役之法岂复可行雇
 役之金岂复能了然则此法所以行之熙丰而民便
 之元祐诸君子皆以为善者亦以当时执役之费本
 少故也礼义消亡贪饕成俗为吏者以狐兔视其民
 睥睨朵颐惟恐堕阱之不早为民者以寇戎视其吏
 潜形匿影日虞怀璧之为殃上下狙伺巧相计度州
 县专以户役之贫富为宦况之丰杀百姓亦专以役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20b 页 WYG0718-0400b.png
 籍之系否验家道之兴衰于是民间视乡亭之职役
 如蹈汤火官又以复除之说要市于民以取其赀其在
 复除之科者苟延岁月而在职役之列者立见虚耗
 虽有智者不能为之谋矣所谓正本澄源之论必也
 朝廷以四维厉士大夫饩廪称事无俾有多藏之恶
 士大夫以四维自厉力行好事稍能以泽物存心然
 后锄奸贪之胥吏以去其蠹害削靡泛之支备以养
 其事力赋敛之簿书必覈无使代逋欠之输勾呼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21a 页 WYG0718-0400c.png
 期会必明毋使受稽慢之罚夫然故役人者如父母
 之令其子弟恩爱素孚役于人者如臂指之护其心
 腹劬劳不惮既无困苦之忧不作避役之念则按籍
 召而役之可矣奚必曰雇曰义之纷纷哉不然举三
 代以来比闾族党之所以联属其民上下相维者反
 藉以为厉民之一大事愚不知其说矣
  (臣/)按宋初之制衙前以主管官物里正户长乡书
  手以课督赋税承平既久而里正衙前主运官物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21b 页 WYG0718-0400d.png
  陪偿折耗往往倾家于是罢里正衙前而以五则
  法差乡户衙前以户长代里正督租赋从韩琦韩
  绛蔡襄等之议也然罢里正衙前而差乡户衙前
  不过番休递役少纾向日之里正而乡户之赀高
  者人人有里正衙前之害也以户长而代里正督
  租则户长皆为里正也未见变法之善也其后差
  役之弊戕贼农民尤甚神宗因阅内藏库奏有衙
  前千里输金七钱库吏邀乞踰年不得还者重伤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22a 页 WYG0718-0401a.png
  之乃诏制置条例司讲立役法于是免役助役出
  钱雇募之法兴焉此于旧制视为少便矣乃更于
  中给胥吏之禄而有宽剩钱之名则其不能制节
  谨度而轻用其民甚矣时人多言其不利者而王
  安石既力任行之吕惠卿复献手实之议其法使
  人户自占家业输钱助役有隐落者许告有实三
  分以一充赏大率如汉武之算缗告缗矣元祐改
  元司马光欲罢一切免役钱而行熙宁以前旧法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22b 页 WYG0718-0401b.png
  苏轼兄弟范纯仁等皆以为不当罢轼至争于政
  事堂而光执益坚凡诸新法悉属刬除而免役之
  法与焉光于英宗时固常有募人充衙前之论而
  此力持不可者激于新法之苛刻而惟恐去之不
  速也绍圣初政寻复悉如元丰条约其后役钱之
  在官者竟供他用而雇役之值或给或否则又大
  失立法之初意矣建炎南渡更立差役之法则有
  保正副之名其始定条例但主一都盗贼烟火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23a 页 WYG0718-0401c.png
  事不承引帖催二税而以户长催纳其后州县违
  法驱督保正之费至于数百千而士民醵钱给费
  名为义役此有心者所深长太息而无如之何也
  (臣/)观马端临文献通孝所论职役始末详哉其言
  之矣其亦自谓端本澄源矣然而尚有可商者差
  役之不如雇役则言之雇役之不如义役则未之
  及也臣窃观朱子提举浙东常平所论山阴县义
  役法云臣昨见山阴县见行义役只是本县人户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23b 页 WYG0718-0401d.png
  各出义田均给保正户长各有亩数具载砧基其
  保正户长依旧只从本县定差更不别置役首亦
  不先排役次而其当役之户既有义田可收自然乐
  于充应臣今以此恭校明季排年之利弊大率正
  身不愿充役者雇人自代其雇钱多少任其私下
  商量若所雇逃亡即勒正身别雇陪填此即司马
  光之说而臣亲见代役之人无事则受其雇直有
  事仍推正身料理甚有破冒官物而潜逃者惟有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24a 页 WYG0718-0402a.png
  义设役田处所则正身亦可支吾或于十排之中
  众举一谙练世务者常年收租承应大故不致差
  错此可以知雇不如义之说也然而臣又有所不
  足于端临之说者端临所论职役非身丁之役固
  为有见但督促赋税古之职役所无而主运官物
  则何异古之出车辇给徭役乎当时自以身丁之
  役待职役而苏氏两税如故复取庸钱之说未为
  误也谓熙宁间募人应役之外又以其馀充典吏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24b 页 WYG0718-0402b.png
  俸给乃是所徵雇役之钱重所以有不便于人端
  临反谓当时充役之费轻则非也臣以为差役一
  事有直截了当便于民之法夫百姓亲五品逊相
  受相纠此职役之事也令士大夫之居于乡者为
  之可也辇运官物主典府库非职役之事责之官
  吏可也至于复除者周礼所谓贵者贤者能者服
  公事者老者病者皆舍及王制升于司徒者不征
  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皆谓舍其繇役也今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25a 页 WYG0718-0402c.png
   既编入两税之中则就中优免此一项有差正合
   古意所费于县官者少而所以培养士大夫之体
   以厉其庑隅者为已多也臣故因马氏借复除以
   要市于民之说而并及之
   以上薄税敛(职役附/)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三十五 第 25b 页 WYG0718-0402d.png
 
 
 
 
 
 
 
御定孝经衍义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