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718-02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二十
  衍教所由生之义
   刑
 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之职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暴
 (薄报/反)
 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
 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718-0216b.png
 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臣/)按以刑教中者司徒十二教之一也刑禁暴乱
   所以约天下之桀骜难制者而协于中也六行以
   孝友睦姻任恤为序此退友行于睦姻之下而变
   文言弟者睦亲于九族姻亲于外亲并是善父母
   之类友专施于兄弟弟兼施于师长以至亲任于
   朋友而忧恤其灾危并是善兄弟之类也于不率
   六行之外又设造言乱民之二刑者先王用意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718-0217a.png
  周至也王制所谓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并是造言
  充其类则后世之淫词小说坏心术败风俗及讹
  言惑众倡立教门聚徒讲说皆是也王制所谓乱
  民(变易官与/物之名)改作(更造/法度)执左道(若巫蛊/及俗禁)以乱政并
  是乱民充其类则后世释氏之称空王道士之伪
  立名号私创庵观寺院符箓治鬼疗病术士妄谈
  祸福之类皆是也此二种之民在乡党之中鼓惑
  众人观听其在于经则不率六行之教俱可谓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718-0217b.png
  非孝无亲而造言乱民直可谓之非法无君此先
  王立法之意也大司徒布此教典自乡遂而比酂
  以纠察其所治之民其附于此八刑者则归之士
  然则教官所掌者以纠察为教至于用刀锯则在
  司寇矣
夏官司马大司马之职以九伐之法正邦国
 郑康成注曰诸侯有违王命则出兵以征伐之所以
 正之也诸侯之于国如树木之有根本是以言伐云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718-0217c.png
 贾公彦释曰案下文惟有贼贤害民一者称伐其馀
 八者皆不言伐此经总言伐者侵灭二者亦是伐之
 例其馀六者皆先以兵加其境服乃𤯝之墠之削之
 正之残之杜之故皆以伐言之
冯弱(以强/陵弱)犯寡(以大/侵小)则𤯝之(四面削其地/犹人瘦𤯝也)贼贤(贼虐/諌辅)
(重赋/多徭)则伐之(鸣钟鼓以往/所以声其罪)暴内(贼贤/害民)陵外(冯弱/犯寡)则坛
(读/善)(伐之𤯝之不夺其位此则内外之恶兼/有故出其君置之空墠之地立其次贤)野荒(田不/治)
民散(民不/附)则削之(明其君/不能有)负固(倚恃/险固)不服则侵之(侵轻/伐重)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718-0217d.png
(以弱/其势)贼杀其亲则正之(正杀之也执而治其罪未必即/是杀但贼杀其亲其罪尤重故)
(郑注以/正为杀)(逐/也)弑其君则残之(残杀/也)犯令(违/命)陵政(轻正法/不循)
则杜之(杜塞使不得/与邻国交通)外内乱(外乱如齐襄公/内乱如卫宣公)鸟兽行(悖/人)
(伦无以异/于禽兽)则灭之(不可亲百姓则/诛灭去之也)
 贾公彦释曰按春秋公羊左氏说凡征战有六等谓
 侵战伐围入灭用兵粗(音/粗)(仓胡/反)不声钟鼓入境而
 已谓之侵侵而不服则战之谓两陈交刃战而不服
 则伐之谓兵精而声钟鼓伐而不服则围之谓匝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718-0218a.png
 四郭围而不服则入之谓入其四郭取人民不有其
 地入而不服则灭之谓取其君
  (臣/)按司马有九伐之法而贾公彦据左氏公羊之
  说则自侵至灭其由轻而重由浅而深由粗而精
  者凡有六等臣思此九伐者设之以教邦国其罪
  附于此九者则施之以其所应得者所谓惟罪致
  其辟也但王师压境虽其罪止于侵犹当肉袒面
  缚归死于军前然后原之故原而不服则战战而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718-0218b.png
  不服则伐伐而不服则围围而不服则入入而不
  服则灭也盖不服则加于应得之罪一等矣故有
  自轻而之重无自重而之轻也贼杀放弑内外乱
  鸟兽行乃应于十恶之条三千莫大之罪虽其输
  服无可赦减司马执之司寇刑之者也
秋官司寇(秋义肃杀敛藏天子象之立官主/寇贼法禁治奸恶刑强暴作乱者)大司寇之
职掌建邦之三典(常行/之法)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
新国(新辟地立/君之国)用轻典(为其元未/习于教)二曰刑平国(承平守/成之国)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718-0218c.png
用中典(常行/之法)三曰刑乱国(篡弑叛/逆之国)用重典(以其化/于为恶)
  (臣/)按此与洪范乂用三德同意新国和顺故以轻
  典治之以柔克柔也乱国强梗故以重典治之以
  刚克刚也平安之国则用常行之典以正直治之
  也其威福予夺抑扬进退皆所以为教其大柄在
  王而司寇佐之此则明刑弼教之大旨此三典虽
  职在司寇其用之或轻或重皆适于中则孝治天
  下者以教爱教敬之义权之者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718-0218d.png
以五刑纠万民(用五刑以纠察善恶其目在/下与墨劓等之五刑有别)一曰野刑
(施于/六遂)上功纠力(以农功为上察其/不致力者而刑之)二曰军刑(施于/军旅)上命
纠守(以用命为上察其/不守律者而刑之)三曰乡刑(施于/六乡)上德纠孝(以成/德为)
(上察其不致/孝者而刑之)四曰官刑(施于/官府)上能纠职(以贤能为上察/其不称职者而)
(刑/之)五曰国刑(施于/王国)上愿纠暴(暴当作恭以谨愿为上/察其不致恭者而刑之)
  (臣/)按此五刑皆纠其善不纠其恶此制刑之意教
  万民以为善不为恶也在司寇者乃纠善不纠恶
  而在司徒者乃纠恶不纠善纠不率之乡刑则有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718-0219a.png
  八而以不孝为首恶而纠善之乡刑则直曰上德
  纠孝而已此其微权妙用曲成万物以辅孝治孰
  谓周礼非致太平之书哉
以圜土(狱/城)聚教罢民(聚罢民其中困苦/而教之为善也)凡害人者寘之
圜土而施职事焉(以所能/役使之)以明刑耻之(书其罪恶于大/方版著其背墨)
(幪赭衣杂屦/弗使冠饰)其能改者反于中国(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下罪一年)
齿(不得以年次/列于平民)三年其不能改(不能伏/思已过)而出(逃/亡)圜土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718-0219b.png
 贾公彦释曰害人谓邪恶已有过失丽于法者案司
 救(教官/之属)职云凡民之有邪恶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士
 加明刑耻诸嘉石役诸司空即此下文者是也(下文/以嘉)
 (石平/罢民)谓语言无忌侮慢长老过浅直坐之以嘉石不
 入圜土也司救职又云其有过失者三让而罚三罚
 而归于圜土此谓抽拔兵器误以伤人罪重不坐嘉
 石径入圜土昼日亦役诸司空夜入圜土者也此罢
 民本无故心直是过误比入五刑者为轻比坐嘉石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718-0219c.png
 者为重已丽于法也
以嘉石(文石树之/外朝门左)(平成也成/之使善)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过
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
空重罪旬有三日坐期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
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次下罪三日坐三月
役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仍恐习前为非而不改故/使州长里宰保任乃舍之)
司圜(司寇/之属)凡圜土之刑人也(但加以/明刑)不亏体(不用五刑/以伤其体)
其罚人也(但罚以/劳役)不亏财(不用五罚/以伤其财)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718-0219d.png
  (臣/)按狱城圜者东方主规规主仁恩凡断狱以仁
  恩求出之也圜土所聚之罢民是害人者故疏以
  为抽刀拔剑误以伤人所丽之法即耻以明刑施
  之职事是也石有文乃称嘉欲使罢民思其文理
  知己之所为若语言无忌侮慢长老有悖于文理
  为州里之害因而改悔自修其役于司空即脱其
  桎梏其舍之而入乡即得齿于乡里先王之止畜
  人之邪恶于其未甚之时所以困苦挫辱之令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718-0220a.png
  省愆思咎能改即止故训平为成以为如是适所
  以成就之尔圜土之罢民于五刑为近以其本无
  故心而又不得正于五罚故保其身体发肤使得
  尽其全归之孝故既著此耻明刑施职事之文于
  大司寇之下而又申其解于司圜之职盖此抽刀
  拔剑误伤害人之民赋性狠戾其流至于寇攘奸
  宄杀越人于货悯不畏死不保其首领无几也至
  于嘉石之罢民非惟未丽于五刑抑且未丽于圜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718-0220b.png
  土之法何以不从鞭扑金赎而必坐之役之者语
  言无忌侮慢长老罪虽轻亦不孝不弟之充类也
  必坐役之使改悔所以绝恶逆之源也
春秋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陈地水名/隐公四年)
  (臣/)按州吁之弑卫桓公而自立应于大司马九伐
  之法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者也天
  王既已失刑而国人莫思讨贼其见执于陈则石
  碏以计致之也(事详/左传)左传书其实以表石碏之纯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718-0220c.png
  忠又因以权父子之道君臣之义两难所处则有
  大义灭亲所谓变事知权也而春秋则深没其文
  称国称人称地以见乱臣贼子在宫在官杀之无
  赦不必士师天地之间无所逃死不必本国故逆
  恶之人称人以杀皆为讨贼之词此入经以来莫
  大之凡例也故曰春秋圣人之刑书
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桓弑立而谷邓二君远/来朝之故贱而书名)
(桓公/七年)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718-0220d.png
 胡安国传曰四时具然后成岁故虽无事必书首时今
 此独于秋冬阙焉何也立天之道曰阴阳阳居春夏
 以养育为事所以生物也王者继天而为之子则有
 赏阴居秋冬以肃杀为事所以成物也王者继天而
 为之子则有刑赏以劝善非私与也故五服五章谓
 之天命刑以惩恶非私怒也故五刑五用谓之天讨
 古者赏以春夏刑以秋冬象天道也桓弟弑兄臣弑
 君而天讨不加焉是阳而无阴岁功不能成矣故特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718-0221a.png
 去秋冬二时以志当世之失刑也独于四年七年阙
 焉何也按周制大司马诸侯而有贼杀其亲则正之
 放弑其君则残之桓弑隐公而立大司马九伐之法
 虽未之举犹有望也及使冢宰下聘恩礼加焉则天
 下之望绝矣故四年宰纠书名(夏四月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而去
 秋冬二时以见天王之不能复用刑也方伯连帅(去/声)
 环视而未之恤犹有望也及榖邓二国自远来朝则
 天下诸侯莫有可望者矣故七年谷伯邓侯各书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718-0221b.png
 名而去秋冬二时以见诸侯之不能复修其职也然
 则见诸行事不已深切著明矣乎故曰春秋成而乱
 臣贼子惧
  (臣/)按恭行天罚者天子之刑为天子之宰宜统六
  师者也肃将王诛者方伯连帅之刑谷邓二君宜
  以其师从者也天子不能奉若天道以正邦国而
  望之方伯连帅方伯连帅又不举其职而以讨贼
  之义望之人人斯不得已也不然而来聘来朝奚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718-0221c.png
  贱而名之削四年七年之秋冬为其不能则天之
  明也名宰纠谷邓二君为其比于无上无亲也故
  曰志在春秋行在孝经
春王正月肆大𤯝(庄公二十有二年/)
 杜预曰赦有罪也放赦罪人荡涤众故以新其心有
 时而用之非制所常故书
 胡宁曰罪在五刑上天所讨大𤯝皆肆春秋讥之
  (臣/)按经文五刑一章与孝行一章相次盖骄乱紊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718-0221d.png
  争之事刑辟所必及其义相因而起夫子曰志在
  春秋行在孝经肆大𤯝为讥失刑无疑也
晋侯(厉公/州蒲)执曹伯(成公/负刍)归于京师(成公十有五年/)
 胡安国传曰称侯以执伯讨也何以为伯讨晋合诸
 侯伐秦曹宣公(名/庐)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
 子欣时逆曹伯之丧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至是晋
 侯执之又不敢自治而归于京师使即天刑夫是之
 谓伯讨春秋执诸侯者众矣未有执得其罪如此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718-0222a.png
 故独书其爵
  (臣/)按曹伯之罪亦应于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
  君则残之者也执有罪而归于京师能修方伯连
  帅之职矣
曹伯归自京师(十有六年/)
 胡安国传曰曹伯不名其位未尝绝也不绝其位所
 以累乎天王也其言自京师王命也言天王之释有
 罪也善不蒙赏恶不即刑以尧为君舜为臣虽得天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718-0222b.png
 下不能一朝居也负刍杀世子自立不能因晋之执
 寘诸典刑而使复国则无以为天下之共主矣
  (臣/)按曹人请而晋侯释之也而书归自京师则是
  专责王室以失刑也故夫子又著其义于经曰要
  君者无上非圣者无法非孝者无亲盖刑赏之柄
  失于上而逆节之行肆于下必先有无君之心而
  后动于恶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孝治天下其可
  忽诸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718-0222c.png
左传郑伯(寤/生)使卒(百人/为卒)出豭行(二十五/人为行)出犬鸡以诅射
颖考叔者君子谓郑庄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
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臣下不能怀德畏威/是以及邪辟之行)
邪而诅之将何益矣(邪不能治而假诅祝将何益/于国家之事 隐公十一年)
  (臣/)按郑伯将伐许公孙阏(子/都)与颖考叔争车(争所/赋之)
  (车/)颖考叔挟辀(车/辕)以走(授车之时未有马/故挟车辕而走)子都拔
  棘以逐之及大逵(九达谓/之逵)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
  (鲁隐/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傅附也三国/附于许城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718-0222d.png
  (下/)颖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登许国/之城)子都
  自下射之颠(颠坠/而死)射颖考叔者子都也经曰为下
  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子都之谓矣明正其罪
  而加之以刑易耳不施之以刀锯而施之以诅祝
  疑若别有隐情焉此左氏所以正之于君子曰郑
  庄失刑
城濮之战晋中军风于泽(牛马牝牡/相诱曰风)亡大旆之左旃(大/旆)
(旗名系旐曰/旆通帛曰旃)祁瞒(晋/臣)(音/干)(掌此二事而/不修为军令)司马杀之以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718-0223a.png
徇于诸侯使茅茷(扶废反/晋臣)代之师还壬午济河舟之侨
先归(舟之侨为戎右/弃其职而先归)士会(隋武/子)摄右秋七月丙申振旅
(整行列也长者/在前少者在后)(军乐曰恺师出有功则/恺歌入国以献于社)以入于晋献
(献楚俘/于庙)授馘(数所截/耳馘)饮至大赏徵会(徵召/后会)讨贰(讨诸/侯二)
(心/者)杀舟之侨以徇于国民于是大服君子谓文公其能
刑矣三罪而民服(先是颠颉爇僖负羁氏文公杀之以/徇于师并此祁瞒舟之侨为三罪也)
 (僖公二十八年/)
  (臣/)按战陈无勇莅官不敬谓之不孝以其不免于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718-0223b.png
  亏体辱身也不杀三罪则恃功跋扈离局失守士
  皆不用命矣晋文用刑之当所以取威定伯至于
  魏绛戮杨干之仆(鸡泽之会晋侯之弟杨干/乱行于曲梁魏绛戮其仆)而悼
  公(名/周)以为能以刑佐民使佐新军盖霸者之家法
  也
莒纪公生太子仆又生季佗爱季佗而黜仆且多行无
礼于国仆因国人以弑纪公以其宝玉来奔纳诸宣公
公命与之邑曰今日必授季文子(季孙/行父)使司寇出诸境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718-0223c.png
曰今日必达公问其故季文子使大史克对曰先君周
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则者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法则合此法则为吉德违此)
(法则为/凶德也)德以处事(德之吉凶所以/处制事之是非)事以度功(事之是非/所以度量)
(功之/成否)功以食(音/嗣)(功之成否所以/食养民之厚薄)作誓命(誓要/信也)曰毁则
(坏/法)为贼掩(匿/也)贼为藏窃贿(财/也)为盗盗器(国用/也)为奸主藏
之名(以掩贼/为名)赖奸之用(用奸/器也)为大凶德(毁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
(法则故为/大凶德)有常(有常/刑)无赦在九刑(誓命以下皆九/刑之书今亡)不忘
行父还(音旋/周旋)观莒仆莫可则也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718-0223d.png
藏奸为凶德夫莒仆则其孝敬则弑君父矣则其忠信
则窃宝玉矣其人则盗贼也其器则奸兆(域/也)也保而利
之则主藏也以训则昏民无则焉不度于善而皆在于
凶德是以去之(文公十八年/)
  (臣/)按经文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在于
  凶德与此文惟异昏字度字而意义相同盖夫子
  亦有取于史克之对也
晋邢侯(楚申公巫/臣之子)与雍子(亦故/楚人)争鄐田久而无成(久讼/未决)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718-0224a.png
士景伯(晋理/官)如楚叔鱼摄理韩宣子(名/起)命断旧狱罪在
雍子雍子纳其女于叔鱼叔鱼蔽罪邢侯(受贿/曲断)邢侯怒
杀叔鱼雍子于朝宣子问其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
罪施(行/罪)生戮死可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赂以买直鲋(叔/鱼)
也鬻狱邢侯专杀其罪一也已恶而掠美为昏(掠取也/昏乱也)
(已有恶而取人/之美谓之昏乱)贪以败官为墨(墨不洁/之称)杀人不忌为贼
夏书(逸/书)曰昏墨贼杀(三者皆/死刑)皋陶之刑也请从之乃施
邢侯而尸雍子叔鱼于市仲尼曰叔向古之遗直也治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718-0224b.png
国制刑不隐于亲(昭公十有四年/)
  (臣/)按比昏墨于杀人者死之律此圣人立教之深
  意亦峻严其法以折绝其入刑之路也经曰立身
  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安用掠美乎经曰虽
  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安用贪欲乎若乃在
  丑而争则兵刃加于人还加于身也安可专杀乎
  三罪惟均知爱其身体发肤者不敢不慎矣
程颐曰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718-0224c.png
立则教化行矣教化成而刑罚措矣虽曰尚德而不尚
刑顾岂可偏废哉
  (臣/)按礼以折刑刑以弼教举其纲则丧多而服五
  罪多而刑五举其目则礼之威仪三千刑之条例
  三千也道民者齐之以礼有悖礼者亦必加之以
  刑此相及之势也如使修刑罚而不明教化则无
  以折绝其入刑之路而司寇之刀锯日敝矣司寇
  之乡刑曰尚德纠孝孰谓刑之中无教化存焉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718-0224d.png
胡居仁曰兵刑皆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德政未孚顽梗
未化只得如此处置故二者皆极其矜恤戒慎
  (臣/)按不得已而用则在所必用故有矜恤戒慎之
  心而无姑息缓纵之事也尚书惟刑之恤哉司马
  迁五帝本纪作惟刑之静哉徐广曰今文云惟刑
  之谧哉尔雅曰谧静也盖兵刑者圣人法天之阴
  阴主静谧又极刚方人知必无可以幸免故犯之
  少故经曰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则者言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718-0225a.png
   法所不宥曰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言争
   乱之事可以亡身使亲常忧奉养虽优不可为孝
   如严延年(汉酷/吏)之母知其子之必被刑不肯入其
   官舍而归不待既丽于法而云贻父母羞辱也故
   刑罚不滥则小人惧而思义矣
   以上刑之教所由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718-0225b.png
 
 
 
 
 
 
 
御定孝经衍义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