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a 页 WYG0718-007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七
  衍要道之义
   (臣/)按天地之数不过五而已五行之性即五品之
   伦犹之河图之以五生数统五成数也箕子之陈
   洪范也曰彝伦攸叙而初一曰五行然则木仁火
   礼金义水智土信即所以叙父子之亲君臣之义
   长幼之序夫妇之别朋友之信也故谓之曰五典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b 页 WYG0718-0075b.png
   是天地所秩也帝之所慎美也司徒之所以敬布
   也曰人纪曰显道是汤文之所以王也五三之隆
   圣人所以经纬天地而立人极者以此而已夫子
   之作春秋也胡安国以为叙先后之伦而典可自
   此而敦而汪克宽又为之说曰春秋书王正月书
   天王书公即位书公在之类所以叙君臣之伦书
   王世子子同生书列国世子之类所以叙父子之
   伦书王后王姬鲁夫人鲁女之类所以叙夫妇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a 页 WYG0718-0076a.png
  伦书弟佞夫弟叔肸弟年之类所以叙兄弟之伦
  书列国邦交纪诸侯大夫屡盟之失信所以叙朋
  友之伦(事见/各条)盖为当世之王公卿士灭理穷欲沦
  纲斁纪畔道而去者言之也子思子之作中庸也
  述夫子之言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
  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
  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夫
  子于鲁哀公则曰天下之达道五君臣也父子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b 页 WYG0718-0076b.png
  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则又为夫异端曲学
  索隐行怪不知康庄之通会砥矢之平直者言之
  也故曰三代之世治未有不治人伦之为道也三
  代之世乱未有不乱人伦之为道也此孝经之所
  以谓之要道也然而道者浑然太极而已即是五
  者之伦为道之位即是五伦之所主为道之名也
  盖自其万象森具者言之则程颐之说详矣谓道
  之外无物物之外无道是天地之间无适而非道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3a 页 WYG0718-0076c.png
  也即父子而父子在所亲即君臣而君臣在所严
  以至为夫妇为长幼为朋友无所为而非道此道
  之所以不可须臾离也自其冲漠无朕者言之则
  朱熹之说精矣谓道即理也以人所共由而言则
  谓之道以其各有条理而言则谓之理其目则不
  出乎君臣父子长幼夫妇朋友之间而其实无一
  物也然则道之有五实位而非虚位也定名而非
  强名也而易之言立人道曰仁与义则是以五为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3b 页 WYG0718-0076d.png
  二也何也朱熹又言之矣曰天高地下人位乎中
  天之道不出乎阴阳地之道不出乎柔刚是则舍
  仁与义亦无以立人之道矣然而仁莫大于父子
  义莫大于君臣是谓三纲之要五常之本人伦天
  理之至也(臣/)又因其意而释之曰五行各一其性
  而木仁中有火礼金义中有水智土信以冲和而
  兼健顺五性一仁义也言父子之仁可以该夫妇
  之别子事父母妇事舅姑也言君臣之义可以该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4a 页 WYG0718-0077a.png
  长幼之序敬在君则忠敬在长则顺也而朋友则
  夹辅乎获上事亲之间五伦一忠孝也经曰父子
  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五伦又一孝也盖父子
  即为要道而非有为父子之道之要者也(臣/)故依
  五性之德以五品之伦衍为五条于父子尤详其
  于经传之文有不可析者亦多载于父子一条之
  内云
  父子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4b 页 WYG0718-0077b.png
易说卦传(夫子所作/十翼之一)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
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
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
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
故谓之少女
 朱震曰将说天地生物而先言人者天地之性人为
 贵万物皆备于人也乾天也为阴之父坤地也为阳
 之母万物分天地也男女分万物也察乎此则天地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5a 页 WYG0718-0077c.png
 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体是故圣人亲其亲长其长
 而天下平伐一草木杀一禽兽非其时谓之不孝
 柴中行曰物物有男女之象天地之性人为贵故以
 人言之耳或曰乾坤生万物孰见其长中少物自为
 父母而生也殊不知父母之生即天地之生岂父母
 之外别有天地之生乎
  (臣/)按西铭发端乾称父坤称母六字本此然由乾
  父坤母而生六子则夫妇兄弟之伦具矣乾坤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5b 页 WYG0718-0077d.png
  策当万物之数则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至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而仁民爱物之序见矣此所
  以民吾同胞物吾与者也然非广心浩大而求诸
  天地之间万物之纷赜也亦尽吾心于事亲而已
  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故事
  亲如事天又曰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
  察是故事天如事亲
书大诰(篇名武王克殷以殷馀民封纣子武庚命管叔/蔡叔霍叔监殷武王崩成王立周公相之三叔)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6a 页 WYG0718-0078a.png
(与武庚叛成王命周公/东征以讨之大诰天下)若考作室既底法(以作室喻之/父既底定广)
(狭高/下)厥子乃弗肯堂(堂/基)矧肯构(造/屋)厥父菑(以耕田喻之/父既反土而)
(菑/矣)厥子乃弗肯播(播/种)矧肯穫(刈/穫)厥考翼(敬/事)其肯曰予有
后弗弃基(为其子者如此则其考敬事者孰/肯曰吾有后弗弃我之基业乎)
  (臣/)按蔡沉集傅武王定天下立经陈纪如作室之
  底法如治田之既菑今三监叛乱不能讨平以终
  武王之业则是不肯堂不肯播况望其肯构肯穫
  而延国祚于无穷乎武王在天之灵亦必不肯自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6b 页 WYG0718-0078b.png
  谓其有后嗣而不弃坠其基业矣申喻不可不终
  武功之意臣以为大诰虽成王之诰天下而实出
  周公之辞所以继志述事而为成王明昭前人之
  烈成有天下者之孝也然而堂构播穫之喻则为
  人考者所以望后嗣者同为人子者所宜念厥考
  之法与菑而卒成其所图之功者亦同也故孝经
  注曰始自天子终于庶人尊卑虽殊孝道同致而
  患不能及者未之有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7a 页 WYG0718-0078c.png
诗弼风(弼鄘卫/皆卫诗)凯风(篇名南风/谓之凯风)其一章曰凯风自南吹
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孔颖达正义曰言凯乐之风从南长养之方而来吹
 彼棘木之心故棘心夭夭然得长盛以兴宽仁之母
 以己慈爱之情养我七子之身故七子皆得少长然
 棘木之难长者凯风吹而渐大犹七子亦难养者慈
 母养之以成长我母实亦劬劳病苦也
二章曰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言棘已长成/可析为薪也)母氏圣善我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7b 页 WYG0718-0078d.png
无令人
 孔颖达正义曰言风从长养之方而来吹彼棘木使
 得成薪以兴宽仁之母能以己慈爱之情养我七子
 皆得长成然风吹难养之棘以成就犹母长养七子
 以成人则我之母氏有睿智之善德但我七子无善
 人之行以报之
三章曰爰有寒泉在浚(卫/邑)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孔颖达正义曰此孝子自责无益于母使母不安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8a 页 WYG0718-0079a.png
 有寒泉在浚邑之下以喻七子在母之前寒泉有益
 于浚浸润浚民使得逸乐以兴七子无益于母不能
 事母使母劳苦乃寒泉之不如也
卒章曰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孔颖达正义曰言黄鸟有睍睆之容貌则又和好其
 音声以兴孝子当和其颜色顺其辞令也今有子七
 人皆莫能慰母之心由颜色不悦辞令不顺故也自
 责言黄鸟之不如也论语曰色难注云和颜悦色是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8b 页 WYG0718-0079b.png
 为难也又内则云父母之所下气怡声是孝子当和
 颜色顺辞令也
 陈傅良曰瞽瞍曰顽舜则负罪圣人岂缘饰哉其心
 诚曰吾罪焉而已矣此诗每曰有子七人盖曰吾属
 在此无益也抑以见一门兄弟皆舜耕历山气象
  (臣/)按小序凯风美孝子也观词气之隐痛则非他
  人所能代者定为七子之自责者是矣以南风长
  养万物喻慈母之鞠育其子以棘之难长自心而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9a 页 WYG0718-0079c.png
  薪喻非圣善之恩勤无以至今日也凯风盛于夏
  日寒泉夏所宜饮浸润于人己则无以为奉养黄
  鸟鸣于夏木能善其音容已则不能下气怡声以
  悦母氏斯二物之不如有子虽多无一能报母德
  者其言微婉深至可当于田之泣卒能回母之志
  亦几于瞍之允若也
魏风陟岵(篇名岵音户山/无草木曰岵)其一章曰陟彼岵兮瞻望父
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犹尚/也)慎旃哉犹来无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9b 页 WYG0718-0079d.png
(为人/所获)二章曰陟彼屺(山有草/木曰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
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谓死而弃/其尸也)三章
曰陟彼冈(山脊/曰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
(俱/也)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小序曰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
 辅广曰既思其父又思其母又思其兄既想像其念
 巳之言又想像其祝巳之言曰庶几其谨之哉则斯
 人也必能以其亲之心为心亦可谓贤矣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0a 页 WYG0718-0080a.png
  (臣/)按汝坟之妇人能勉其夫以念父母而敬君之
  事(汝坟之卒章曰父母孔迩列女傅云妻恐其懈/于王事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遗父母忧)
  陟岵之孝子念父母而还代其父母之言勉已以
  敬其君之事皆可为为人臣子者明君亲一体之
  谊也
小雅小弁(篇名周幽王信谗放其太/子宜臼太子之傅为作诗)其三章曰维桑与
(二木/名)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连/也)于毛不
(丽/也)于里(心/腹)天之生我我辰(时/也)安在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0b 页 WYG0718-0080b.png
 朱熹集傅曰言桑梓父母所植尚且必加恭敬况父
 母至尊至亲宜莫不瞻依也然父母之不我爱岂我不
 属于父母之毛乎岂我不离于父母之里乎(太子为父/所放耳并)
 (言母者以人皆有父/母之恩故连言之)无所归咎则推之于天曰岂我
 生时不善哉何不祥至是也
  (臣/)按孟子称小弁之怨为亲亲之仁而卒之曰舜
  其至孝矣五十而慕他日万章(孟子/弟子)问曰舜往于
  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万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1a 页 WYG0718-0080c.png
  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
  则舜怨乎曰长息(公明高/弟子)问于公明高(曾子/弟子)曰舜
  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
  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
  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无愁/之貌)我竭力耕田供(平/声)
  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自责不知/己有何罪)
  (非怨父/母也)盖小弁宜臼之傅所作序但云刺幽王而
  实亦诲宜臼也维桑与梓田家之事固已教之虽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1b 页 WYG0718-0080d.png
  终失位为农夫犹当致敬于其所遗桑梓矣瞻依
  毛里之云使人父闻之而不忍疾弃其子人子闻
  之而不敢伤厥考心者也父母之不我爱求其说
  而不得而疑于初生之辰所值之吉凶则真有于
  旻天于父母之怨慕矣孟子有取于小弁之诗人
  而非以宽平王(宜/臼)莫大之罪也
蓼莪(篇/名)其一章曰蓼蓼者莪(美/菜)匪莪伊蒿(贱/草)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2a 页 WYG0718-0081a.png
 朱熹集傅曰孝子不得终养而作此诗言昔谓之莪
 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
 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于是乃言父母
 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
二章曰蓼蓼者莪匪莪伊蔚(音尉牡/蒿也)哀哀父母生我劳
(病/也)
三章曰瓶之罄(尽/也)矣惟罍(瓶小罍大/皆酒器)之耻鲜(息浅反/寡也)
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忧/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2b 页 WYG0718-0081b.png
入则靡至
 朱熹集傅曰言瓶资于罍而罍资瓶犹父母与子相
 依为命也故瓶罄矣乃罍之耻犹父母不得其所乃
 子之责所以煢独之民生不如死也盖无父则无所
 怙无母则无所恃是以出则中心衔恤入则如无所
 归也
四章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
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3a 页 WYG0718-0081c.png
 谢枋得曰此章形容父母爱子之心尽之矣生我如
 天之生物也鞠我如地之养物也拊者抚摩其身体
 察其肥瘠忧其疥癣也畜者谨其出入察其起居藏
 之堂奥之中不敢纵之门庭之外惟恐其疾病也长
 者如南风之长万物调和其身体资养其血气日夜
 望之长大育者如易曰育德孟子教育英才涵养其
 德性发舒其志气开导其聪明日夜望其成人也顾
 者父母行而儿不随则回顾之也复者儿行而父母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3b 页 WYG0718-0081d.png
 不随则追唤之也腹者怀抱于腹间也父母有所往
 怀抱其子而不忍舍父母自外归既入门怀抱其子
 而未肯置人能深思九字之义必不忘父母之恩矣
五章曰南山烈烈(高大/猊)飘风发发(疾/猊)民莫不谷(善/也)我独
何害六章曰南山律律(犹烈/烈也)飘风弗弗(犹发/发也)民莫不谷
我独不卒(卒终也末后方及其/所以不得终养之意)
 朱熹曰孝子行役不得以养其父母而形于叹咏者
 如陟岵鸨羽皆是也而蓼莪之诗独使人诵之者流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4a 页 WYG0718-0082a.png
 涕呜咽而不能止何也曰陟岵鸨羽思念父母于尚
 存之日蓼莪之诗感伤父母于既没之后父母尚存
 则虽旷废于今日而犹幸来日之可继也是则犹有
 望也若父母之既殁容猊之不可以复见音响之不
 可以复闻虽有甘旨轻煖无所奉之也念有生之艰
 思顾复之勤罔极之恩既不可得而报则无涯之悲
 亦孰得而止之也此蓼莪之所以作也噫彼父母俱
 存者犹未知是诗之悲也若父母既殁诵是诗而不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4b 页 WYG0718-0082b.png
 三复流涕者亦非人之子也
  (臣/)按诗三百篇大抵皆忠臣孝子之作然而诗人
  之穷至于蓼莪而已极孝子之言至于蓼莪而深
  痛也鸨羽之诗人以亲之养为心矣未若陟岵之
  诗人也陟岵之诗人以亲之心为心矣未若蓼莪
  之诗人也一章二章言父母之失所望也三章言
  父母与子之相依为命也四章叙罔极之德呼号
  宛转于报之无从也五章六章而后乃言其所遭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5a 页 WYG0718-0082c.png
  之异也孝哉为此诗者不怨天不尤人责己则不
  如其死思亲则如见其生以此推之事君则未有
  不忠以此推之事长则未有不顺以此居官万无
  有辱其身以辱其亲者也为人臣下者读此诗而
  家有白发之亲则当以此义陈于君上不待报可
  而遄归为人君上者读此诗则当以将父将母之
  情恤臣下而遂其终养之志也噫树欲静而风不
  息子欲养而亲不待虽万钟之禄何所用之哉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5b 页 WYG0718-0082d.png
北山(篇/名)其一章曰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强壮/猊)士子
朝夕从事王事靡盬(不坚/固也)忧我父母(勤于王事父/母思己而忧)三章
曰四牡彭彭(不得/息也)王事傍傍(不得/已也)(善/也)我未老鲜(少/也)
方将旅(膂/同)力方刚经营四方
  (臣/)按此行役之大夫自以陟北山而采杞者偕偕
  然强壮之士子从于王事匪朝伊夕矣不敢怠息
  而归此所以父母思己而忧也言己之强壮以见
  父母之已老矣王之使我以我为少而难得今我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6a 页 WYG0718-0083a.png
  之旅力则诚强壮而可以经营四方也言此者犹
  李密言尽忠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耳含蓄
  不尽所以为忠孝之言
礼记曲礼曰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在丑夷(平等/也)不争
  (臣/)按宋儒吕大临曰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
  在丑不争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也孝经引此三者此独云在丑不争者上下骄乱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6b 页 WYG0718-0083b.png
  之祸为少而在丑之争多也孝子一出言举足不
  敢忘父母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一朝之忿忘其
  身以及其亲则所以养亲者果安在哉盖温凊定
  省养体之疏节在丑不争亦养志之疏节也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音/梏)反必面(自外来欲省/颜色故言面)所游必有
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
 陈浩集傅曰恒言平常言语之间也自以老称则尊
 同于父母而父母为过于老矣古人所以斑衣娱戏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7a 页 WYG0718-0083c.png
 者欲安父母之心也
  (臣/)按业者有生之事也贵贱虽殊未有无所业者
  鲁大夫公父文伯之母(穆伯之/妻敬姜)训其子曰天子大
  采朝日(周礼王搢大圭执镇圭/藻五采五就以朝日)与三公九卿祖(习/也)
  识(知/也)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
  相宣(遍/也)(次/也)民事少采夕月(朝日以五采则/夕月以三采)与太
  史司载(司天/文者)(共/也)(敬/也)天刑日入监(视/也)九御(九嫔/之官)
  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7b 页 WYG0718-0083d.png
  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
  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
  其业夜庀(治/也)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而受业昼而
  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
  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盖自天子以至于
  庶人皆必有所业也不皆习所业在上则忝厥位
  在下则为惰游之士矣皆足以贻父母之忧也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8a 页 WYG0718-0084a.png
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席容四人长者居席/端若五人会则长者)
(一人/异席)
 邵渊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知
 爱敬其亲而于人如忽焉则爱敬之道亏矣故年长
 于我事以父礼长我十年事以兄礼长我五年差肩
 随之至于群居五人则又异长者之席其于人庸敢
 慢乎以此事亲爱敬之道尽矣
  (臣/)按经于天子之孝言爱亲敬亲而诸侯以下别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8b 页 WYG0718-0084b.png
  标事目邢炳疏言天子既极爱敬必须五等行之
  然后乃成今观曲礼所纪自凡为人子言之则五
  等之人亦通有不敢恶慢于人之义也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室西/南隅)坐不中席(主奥中席皆/尊者之道也)行不
中道立不中门(不敢迹尊/者之所行)(音/嗣)飨不为概(不为概量限/节顺亲之心)
(也/)祭祀不为尸(人子所/不安)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先意/承志)不登
高不临深不苟訾(音紫为/近于谗)不苟笑(为近/于謟)不服闇(不欺人/所不见)
(也/)不登危(不行险/以邀倖)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为/友报)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9a 页 WYG0718-0084c.png
(雠/)不有私财
  (臣/)按此皆孝子自卑以尊其亲自重以爱其身也
  然至于无形无声而于心想像常若父母将教使
  已然斯通于神明之道矣
父母有疾冠者不栉(不为/饰也)行不翔(不为/容也)言不惰(徒禾反/惰讹不)
(正之/言)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多品厌饫/则口味变)饮酒不至变
(人有常猊/过量则变)笑不至矧(齿本曰矧见/矧是大笑也)怒不至詈(怒骂曰/詈怒而)
(至詈是/甚怒也)疾止复故(复其/故常)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19b 页 WYG0718-0084d.png
  (臣/)按此经所谓疾则致其忧也
居丧之礼毁瘠(羸/瘦)不形(不露/骨)视听不衰升降不由阼阶
出入不当门隧居丧之礼头有创(平/声)则沐身有疡则浴
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音/升)丧乃比于不慈不
(下不足以傅后故比于不慈/上不足以奉先故比于不孝)
 方悫曰毁瘠不形虑或至于灭性故也居丧之礼虽
 哭泣无时然不可以过哀而丧其明焉虽闻乐不乐
 (音/洛)然不可以过哀而瞆其聪焉视听衰则不足以当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0a 页 WYG0718-0085a.png
 大事也杂记(礼记/篇名)言视不明听不聪君子病之者以
 此前言为人子者居不主奥行不中道及其居丧则
 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门隧者事死如事生也
  (臣/)按经言丧则致其哀此又以不胜丧比于不慈
  不孝以见礼不足而哀有馀亦非中道也居丧之
  礼不可胜载此为过于礼者训盖至爱出于天性
  不及者少也凶礼又五礼之一故或杂见于礼之
  教一条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0b 页 WYG0718-0085b.png
文王世子(篇名言文王为世子之事故以/武王成王为世子之事继之)曰知为人子
然后可以为人父
  (臣/)按父子之道天性也为人子而爱其亲固不待
  学习之良知也而记云然者如乾知大始之知知
  之至者也上父下子与为一体故曰亲亲者以三
  为五(上祖父/下子孙)以五为九(上高曾/下曾玄)而不得言以一为
  三如使为人子之道纤毫有未尽即贻谋之不令
  亦难以孝望之于其子矣周家自文王之于王季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1a 页 WYG0718-0085c.png
  武王之于文王世德作求其孝源源不竭读世子
  之篇又有以知其家法之相承者然也
内则(篇名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曰内则)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
諌諌若不入起敬起孝说(音/悦)则复(扶又反/下同)諌不说与其
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諌(谓纯熟殷勤而谏/若物之成熟然)父母怒不
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真德秀曰起者悚然兴起之意孰者反覆纯熟之谓
 不諌是陷其亲于不义得罪于州里等而上之诸侯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1b 页 WYG0718-0085d.png
 而不谏则使其亲得罪于国人天子而不諌则使其
 亲得罪于天下是以宁孰諌也怒而挞之犹不敢怨
 况下于此者乎諌不入起敬起孝諌而怒亦起敬起
 孝敬孝之外岂容有他哉岂容一息忘哉是说也圣
 人著之论语矣曰事父母几諌见志不从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事亲者当合二书而思焉
  (臣/)按此即经諌诤章之旨此言与其得罪乡党州
  闾乃庶人之父有争子则不陷于不义故专责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2a 页 WYG0718-0086a.png
  子不可以不争于父经言自天子诸侯大夫士故
  兼责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
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
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子之身终终身也者非终
父母之身终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
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
 真德秀曰孝子爱敬之心无所不至故父母之所爱
 敬者虽犬马之贱亦爱敬之况人乎哉姑举其近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2b 页 WYG0718-0086b.png
 言之若兄若弟吾父母之所爱也吾其可以不爱之
 乎若薄之是薄吾父母也若亲若贤吾父母之所敬
 也吾其可以不敬之乎若嫚之是嫚吾父母也推类
 而长莫不皆然若晋武惑冯紞之谗不思太后之言
 而疏齐王攸唐高宗溺武氏之宠不念太宗顾托之
 命而杀长孙无忌皆礼经之罪人也
  (臣/)按曾子之言盖包举篇中所记子事父母之礼
  而释之也真德秀又推而大之以著于爱亲者不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3a 页 WYG0718-0086c.png
  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嫚于人之义然则内则一
  书虽为降德于众庶兆民而五等之孝通之者也
祭义曰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常若/承顾)声不绝乎耳(常/若)
(听/命)心志嗜欲不忘乎心致爱则存致悫则著著存不忘
乎心夫安得不敬乎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
弗辱也
 辅广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乃人之
 心也先王能存其心故父母之容色自不忘于目父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3b 页 WYG0718-0086d.png
 母之声音自不绝于耳父母之心志嗜欲自不忘乎
 心此固非勉强矫拂之所能然也亦致吾心之爱与
 敬而已爱则心也故曰存悫则诚也故曰著著存不
 忘乎心则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不可度思
 矧可射思夫安得不敬乎又曰一息不敬则绝乎理
 绝乎理则辱其亲矣故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是乃思
 终身弗辱也
  (臣/)按经言祭则致其严此兼以爱敬明祭之义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4a 页 WYG0718-0087a.png
  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敬生于爱也爱则存
  而敬则著如见其所祭者故曰著而其究也不见
  不闻故曰著存不忘乎心故三牲之养太牢而享
  不敬不严犹以为不孝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
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
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
 郑康成注曰成人既冠者然则孝者不失其孺子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4b 页 WYG0718-0087b.png
 心也
 陆佃曰和气愉色婉容皆爱根于心其发见于外如
 此如执玉如奉盈如弗胜言敬故曰爱敬尽于事亲
  (臣/)按此孝子事父母严起于亲亲生之膝下若但
  严威俨恪而已是成人之道非孺子慕者矣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明仪
(曾子/弟子)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
是何言与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5a 页 WYG0718-0087c.png
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
非孝也涖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
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此五者皆/足以辱亲)
(音/烹)孰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君子之所谓孝也
者国人称愿(称扬羡/慕也)(犹而/也)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
也已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慈爱忘劳可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5b 页 WYG0718-0087d.png
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
矣父母爱之喜而弗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
諌而不逆父母既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谓礼

 陈浩集说曰庶人思父母之慈爱而忘己躬耕之劳
 可谓用力矣此其下能养之事也诸侯卿大夫士尊
 重于仁安行于义功劳足以及物可谓用劳矣此其
 次弗辱之事也博施谓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6a 页 WYG0718-0088a.png
 备物谓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可谓不匮矣此
 即大孝尊亲之事也
  (臣/)按以上曾子之言三孝皆包括经文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庶人五孝之义其言弗辱又包括始于
  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之义居处不庄五句又
  居则致其敬一句之义为下四句之主大学所谓
  慎独是也记礼者以入祭义之篇盖祭之致其严
  即居之致其敬居则曰敬父母之身终而吾敬无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6b 页 WYG0718-0088b.png
  改也祭则曰严吾之身无不敬而莫严于祭也故
  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严之膝下而以之
  终身严之平日而致之于祭之日也非缘祭而后
  严明矣曾子之于孝经可谓傅而习之矣乎
祭统(篇名统/犹本也)曰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
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
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方悫曰以养志为上养口体为下此养之顺也发音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7a 页 WYG0718-0088c.png
 声而见于衣服此丧之哀也所以交于神明者祭之
 敬也所以节其疏数者祭之时也孔子曰养则致其
 乐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又曰春秋祭祀以时思
 之其言正与此合
 叶梦得曰养则致其乐而此观其顺者顺为乐之形
 也丧则致其哀而此观其哀者哀为丧之本也祭则
 致其严而此观其敬者敬为严之体也
  (臣/)按顺字经文屡见如五等之孝循分无违日用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7b 页 WYG0718-0088d.png
  三牲之养与啜菽饮水尽其欢均为顺也顺故乐
  因严教敬鬼享时思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也敬而
  时故严丧则言其质也子曰临丧不哀吾何以观
  之哉致之云者人子之所自尽而观人之法莫外
  于是矣祭统祭义皆与经文相表里而方叶二家
  之说亦备矣但经言孝子之事亲有五者而此但
  言三道者居则致其敬疾则致其忧皆为生养之
  事养可能也敬为难敬与养在一时也疾病则忧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8a 页 WYG0718-0089a.png
   复常则乐忧与乐无异故也书言重民五教(五典/之教)
   惟食丧祭食以养生丧以送死祭以追远先王之
   所为孝治天下者本此三道矣父子天性俯就跂
   及必至于是故不得严以待君子而宽以待中人
   此夫子作经之旨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七 第 28b 页 WYG0718-0089b.png
 
 
 
 
 
 
 
御定孝经衍义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