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a 页 WYG0718-003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一
  衍至德之义
   臣按德者天所赋人所受之正理曰仁曰义曰礼
   曰智曰信是为五性之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
   通曰智守曰信其用有五者之别而皆以孝为之
   本故经谓之至德曾子亲受经于圣师者也礼记
   祭义(篇/名)载曾子之言则曰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b 页 WYG0718-0030b.png
   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
   者也不言智者强而不变即知而弗去之意盖曾
   子固以五性发明至德矣有宋大儒朱熹亦云以
   爱亲而言则为仁之本也其顺乎亲则为义之本
   也敬乎亲则为礼之本也其知此者则为智之本
   也其诚此者则为信之本也孟子论仁义礼智乐
   之实正为是尔此其所以为至德要道也熹之言
   正解经文又与曾子相为表里臣今衍至德之义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2a 页 WYG0718-0031a.png
  以五者分疏一遵先贤先儒之遗旨而仁为众善
  之首若元气之统贯于四时故于仁之德又加详
  焉诸凡经傅之言五性有连而及之者则析而置
  之各条之内或词意相须不可割裂者则统之于
  仁以见仁之德之大实孝之德之至也
  仁
(周/易)(卦/名)彖傅(彖即文王所系之辞傅者/孔子释经之辞也彖断也)曰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乃统天(贯乎天德/之始终)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2b 页 WYG0718-0031b.png
 兰廷瑞曰乾元者天阳一元之气亦如人之有元气
 也人知万物之生于地而不知天以乾元之气为之
 始亦如人之生于母而不知资始于父之元气也始
 之于未生之前生之于有始之后
  臣按廷瑞之说盖以父道明天道也人物之生同
  此生理经所谓续莫大焉者也物之生资始于天
  之元物物有此元之德所以物又生物人之生资
  始于父之元人人有此元之德所以人又生人不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3a 页 WYG0718-0031c.png
  然而人物或几乎息矣桂实生桂桐实生桐夫物
  则有然者也诗言君子有孝子君子既孝而嗣子
  又孝其所以为始终终始者也
乾文言(他卦彖傅象傅而已独乾坤更设文言以/发明其义谓释二卦之经文故称文言)曰元
者善之长也
 朱熹曰仁包义礼智三者仁是长兄管束得义礼智
 又曰春秋傅(左丘/明传)作体之长也觉得体字较好是一
 体之长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3b 页 WYG0718-0031d.png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游酢曰犹万物发育乎春而震为长子也
  臣按依左氏傅作体之长则乾父坤母与六子为
  一体自父母而言为长子自六子而言为长兄文
  言推乾之道施于人事盖以父母万物之意责备
  于天之宗子者也凡厥庶民莫不知其身为父母
  之遗体故能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君子以其身与
  万物为一体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九二仁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4a 页 WYG0718-0032a.png
  以行之所以为君德
(卦/名)彖傅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
德合无疆
 程颐曰万物资乾以始资坤以生父母之道也顺承
 天施以成其功坤之厚德持载万物合于乾之无疆
 也
  臣按万物资乾以始而有气资坤以生而有形坤
  所生之物乃乾所始之物也经曰资于事父以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4b 页 WYG0718-0032b.png
  母而爱同惟其德之合也乾坤者万物之父母故
  为上篇之首咸恒者人之父母故为下篇之首圣
  人之于天地犹人子之于父母则事天地事父母
  皆在于体元而已
系辞(孔子赞/易之辞)上傅第四章曰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朱熹曰安土者随寓而安也敦乎仁者不失其天地
 之心也安土而敦乎仁则无适而非仁矣所以能爱
 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5a 页 WYG0718-0032c.png
  臣按此圣人道济天下之仁也笃厚于仁则其爱
  自广爱者仁之用也立爱自亲始故必爱亲之心
  在在皆安充足盈满而后济物之心循循有序普
  遍周浃不然而墨子之兼爱乃仁道之贼子贡之
  博济亦仁术之穷也正蒙(宋儒张/载著)曰安所遇而敦
  仁故其爱有常心有常心则物被常爱也旨哉言
  乎又可针兼爱博济之病矣
第五章曰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5b 页 WYG0718-0032d.png
德大业至矣哉
 朱熹本义曰显自内而外也仁谓造化之功德之发
 也藏自外而内也用谓机缄之妙业之本也
 杨万里曰圣人之于天地可同者圣人显藏之德业
 也不可同者天地无心圣人有心也圣人仁万物而
 独任其忧天地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其忧盖圣人
 有心则有忧天地无心则无忧也
  臣按圣人之德业既与天地同矣何以复有忧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6a 页 WYG0718-0033a.png
  先儒言圣人循天理而欲万物同之所以有忧患
  是已天地气化之偏必待圣人财(财与/裁同)成辅相如
  帝尧时洪水怀山襄陵逸居无教乃所当财成辅
  相之大者舜禹益稷契并起而分尧之忧当是时
  也尧为天之宗子舜禹益稷契为宗子之家相苟
  不至于地平天成于变时雍何以为事天明事地
  察且舜禹二圣人亦何以致克谐何以为干蛊圣
  人之所忧者傅重于亲亦傅重于天地一物不得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6b 页 WYG0718-0033b.png
  其所即为子道之未尽也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臣按富有者万事万物无非得此理所谓藏用也
  日新者运用流行生生不已所谓显仁也生生之
  谓易邢炳作孝经正义释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句
  引以为证炳之言曰按说文续连也言子继父母
  相连不绝易称生生之谓易言后生次于前生也
  此则傅续之义臣以为生生不已者惟其显诸仁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7a 页 WYG0718-0033c.png
  耳无是仁则无以生矣所谓心如谷种者也所以
  果木之实可复种而生者亦谓之仁也诗云孝子
  不匮永锡尔类岂非美其能傅续耶傅曰其父析
  薪其子弗克负荷斯不能傅续之谓矣朱熹本义
  云理与书皆然亦推广言之也
系辞下傅第一章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
位何以守位曰仁(古本/作人)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
为非曰义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7b 页 WYG0718-0033d.png
 吴澄曰生生不已者天地之大德然天地生物生人
 又生与天地合德之圣人命之居君师之位为人物
 之主而后能使天地之所生各遂其生也苟或有其
 德而无其位则亦不能相天地而遂人物之生故位
 为圣人之大宝守谓保有之必得众人归向乃能保
 有君师之位聚谓养之而使蕃盛众多也
  臣按万物父母者天地作民父母者圣人圣人之
  至德天地之大德也生即父母生之续莫大焉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8a 页 WYG0718-0034a.png
  生在天曰元而亦可言仁前言显诸仁者是也在
  人曰仁而亦可言元书称其惟王位在德元者是
  也大宝曰位乃位乎天德也人以守位财以聚人
  义以理财所以曲全此好生之心而终天地生物
  之责要惟推此爱亲之心而加百姓刑四海耳先
  儒以为此圣人以义成其仁也臣以为此见圣人
  之爱人无已而成其孝治者矣使庶人用天之道
  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理财之大者也使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8b 页 WYG0718-0034b.png
  卿大夫非法不言言满天下无口过正辞之大者
  也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禁非之大者
  也是故圣人德足以父母天下而后父天母地
书仲虺之诰(商书篇名仲虺汤之/左相作此以告成汤)曰克宽克仁彰信兆

  臣按元儒陈栎以为六经言仁始于此遂开万世
  言仁之端是已臣请因其说而推论之盖史臣赞
  尧曰以亲九族契为司徒敬敷五教莫先于父子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9a 页 WYG0718-0034c.png
  有亲则亲之一字乃仁之根柢唐虞以来不言仁
  而仁之全体大用已发露于亲之一字矣成汤乃
  契之后裔反身修德屏去声色货利之私其学问
  以仁为体以宽为用夫子又其圣孙其道统心法
  祖契而宗汤者也其所自言仁与答门弟子之问
  仁屡矣有若之言似夫子者也其言孝弟也者其
  为仁之本与则欲使人知仁之本在于此也曾子
  授孝经而卒傅一以贯之之旨者也而大学傅曰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9b 页 WYG0718-0034d.png
  一家仁一国兴仁仁即孝弟慈也曰尧舜帅天下
  以仁而民从之言其亲睦九族而后百姓昭明万
  邦于变也子思夫子之孙也于中庸哀公问政章
  反覆言仁而一章之要则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第三十二章言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
  经肫肫其仁孟子私淑子思者也其七篇之书首
  言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然则圣贤之学帝王之
  治莫大于仁而夫子之作经则直指之曰爱亲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0a 页 WYG0718-0035a.png
  不敢恶于人而于心之德爱之理一言蔽之矣求
  仁者于此当知爱亲为人所共知共能亦终身由
  之而不能尽者无庸虚谈性命可也
泰誓(周书武王/誓师之辞)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
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蔡沈集傅曰亶诚实无妄之谓言聪明出于天性然
 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天地者
 万物之父母也万物之生惟人得其秀而灵具四端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0b 页 WYG0718-0035b.png
 备万善知觉独异于物而圣人又得其最秀而最灵
 者先知先觉首出庶物故能为大君于天下而后天
 下之疲癃残疾得其生鳏寡孤独得其养举万民之
 众无不得其所焉则元后者又所以为民之父母也
  臣按天地之父母万物者生物之仁元后之父母
  万民者养民之仁惟人万物之灵犹经言天地之
  性人为贵
召诰(周书召公所/作以告成王)曰其惟王位在德元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1a 页 WYG0718-0035c.png
 陈大猷曰德元亦犹乾元坤元之始生万物者也
  臣按此因洛邑既成成王始政召公勉之以傅统
  嗣服当思体仁以长人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君之
  德莫大于仁武王誓师既称元后亦称曾孙召公
  告成王既称元子亦称德元以至于春秋之书改
  元即位合观之而仁孝之义备矣
诗小雅(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小雅燕飨之乐)车辖(篇/名)其五章曰高山仰
止景行(大/道)行止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1b 页 WYG0718-0035d.png
 朱熹集傅曰表记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音/向)道而
 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
 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朱善曰于六义属兴而断章取义则于行道进德之
 喻为尤切仁之不如尧也孝之不如舜也学之不如
 孔子也犹之陟高山而不至其巅行大路而不达乎
 国都是即所谓半涂而废也岂不惜哉
  (臣/)按此夫子即诗人思慕贤女之情以喻求仁者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2a 页 WYG0718-0036a.png
  之心体由其望之甚切好之无厌悦之甚诚以至
  于人欲净尽天理流行无一息之间断如陟高山
  者之必至其巅行大道者之必达国都苟非力极
  罢顿不能复行不肯自画也盖仁之为德瞻之则峻
  极由之则康庄故取喻于高山景行
大雅(会朝之乐受/釐陈戒之辞)(篇/名)其卒章曰昊天曰明及尔出王
(往/通)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朱熹集傅曰张子载曰天体物而不遗犹仁体事而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2b 页 WYG0718-0036b.png
 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事而非仁也昊
 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之不
 体也
  臣按朱熹言天与仁非有二也言仁体事而无不
  在是指心而言物物各有天理洒扫应对进退皆
  以天为体事事皆有仁温凊抑搔拜伏擎跪皆以
  仁为体知天与仁之非二即知仁与孝之非二也
礼记(汉儒戴圣所辑并/仪礼周礼为三礼)礼运(篇/名)曰仁者义之本也顺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3a 页 WYG0718-0036c.png
体也得之者尊
 陈浩集说曰仁者本心之全德故为义之本是乃百
 顺之体质也元者善之长也体仁足以长人故得之
 者尊
  臣按礼运先言人者天地之德五行之秀气亦犹
  经之言天地之性人为贵也五行之秀气即为五
  性之德而五性之德以仁为首故又言天地之心
  也五行之端也天地之心非仁而何五行之端非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3b 页 WYG0718-0036d.png
  善之长而何此一节以仁为义之本亦如经文以
  孝为德之本之意顺即经之言以顺天下者是也
  义则所行合宜尽爱于其亲而爱及他人无不在
  于善者故为百顺之体质如是则能成其德教而
  行其政令故曰得之者尊孟子以仁为天之尊爵
  亦此意也
祭义(篇/名)曾子曰树水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
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4a 页 WYG0718-0037a.png
  (臣/)按王制(礼记/篇名)曰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树木非
  终不伐也豺祭兽(季秋/之月)鸠化为鹰(仲秋/之月)然后设罻
  罗(罻音尉罻罗皆/捕鸟兽之网)禽兽非终不杀也取之有时用
  之有节但恶其不时耳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由本及末之义也释氏以杀生为戒于众人万物
  则当发大慈悲于父母妻子则当割慈忍爱可谓
  颠倒迷惑之甚也
哀公问(礼记篇名哀公/问而孔子对也)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4b 页 WYG0718-0037b.png
物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是故孝子
成身(物者实然之理不过乎物犹/大学之言止于仁止于孝也)
 方悫曰仁人者主事天言之也孝子者主事亲言之
 也亲则近而疑其不尊天则远而疑其难格徒以近
 而不尊则父子之间或几乎亵矣徒以远而难格则
 天人之际或几乎绝矣故事亲如事天者所以致其
 尊而不欲其亵也事天如事亲者所以求其格而不
 欲其疏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5a 页 WYG0718-0037c.png
 马希孟曰孝者仁之始仁者孝之终亲则迩而不嫌
 乎无爱嫌于无敬而已故事亲如事天所以致其敬
 也天则远而不嫌乎无敬嫌于无爱而已故事天如
 事亲所以致其爱也爱与敬两得之而后孝子之行
 全故曰成身成身者言其德之不亏也
  (臣/)按仁人之事亲二句先儒以为非圣人不能言
  或问朱子西铭(宋儒张/载著)仁孝之理朱子曰是将孝
  形容仁事亲之道理即事天之样子也臣以为西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5b 页 WYG0718-0037d.png
  铭一书原于乾坤二卦其作用则在此二语方马
  二说又推究得精切深合孝经爱敬交尽之旨
表记(礼记篇名记君子/之德见于仪表者)曰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
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凯以强(平/声)教之弟以说
(音/悦)安之乐(音/洛)而母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
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
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
 陈浩集说曰强教之者以道驱之如佚道使民虽劳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6a 页 WYG0718-0038a.png
 不怨者也说安之者得其心之谓也说以使民民忘
 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者也乐说安也毋荒则有
 教矣威庄强教也安则说矣孝慈说也敬则有教矣
 强教则父之尊存焉说安则母之亲存焉此言君子
 仁民之道如此非圣人莫能与也
  臣按此以德教加于百姓者推本君子之仁故赞
  之以至德
春秋(本鲁史记之名孔/子修之遂为圣经)隐公(鲁君名息/姑谥曰隐)元年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6b 页 WYG0718-0038b.png
 董仲舒曰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
 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杜预曰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
 一月
 胡安国传曰即位之一年必书元年者明人君之用
 也乾元资始天之用也坤元资生地之用也成位乎
 其中则与天地参故体元者人君之职而调元者宰
 相之事元即仁也仁即人心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7a 页 WYG0718-0038c.png
  臣按胡安国传又以为舜典(虞书篇名/典者常也)纪元日伊
  训(啇书篇名伊尹/作以训太甲)称元祀而夫子祖述其义书元
  年也然而泰誓之言元后召诰之言元子皆以元
  为君德矣易书即天德以著之人事是以谓元为
  仁春秋援人事以合于天德是以谓一为元孝经
  又深探其本但曰爱亲而元之德已备原夫未踰
  年称子踰年而后改元则承国于先君当永言孝
  思者矣推是心以及于人则必如董仲舒所谓阴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7b 页 WYG0718-0038d.png
  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植五榖熟而草木
  茂诸福之物莫不毕至而后体元之事尽而后为
  王道之成孝治之顺也
论语有子(孔子/弟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
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程颢曰孝弟本其所以生乃为仁之本
 程颐曰孝弟顺德也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8a 页 WYG0718-0039a.png
 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
 仁以孝弟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
 朱熹曰仁是性孝弟是用譬如一粒粟生出为苗仁
 是粟孝弟是苗便是仁为孝弟之本又如木有根有
 干有枝叶亲亲是根仁民是干爱物是枝叶便是行
 仁以孝弟为本
  臣按二程之释此章其义精矣朱熹复推程颢之
  言而释之曰推原孝弟之理本于人之所以生所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8b 页 WYG0718-0039b.png
  以为行仁之本也臣以经义揆之经言夫孝德之
  本也德既为仁义礼智之总名而以孝为德之本
  则有子之言孝弟为为仁之本正应经义熹又称
  程颐顺德二字足以尽孝弟之义而不好犯上作
  乱之事已具乎其中臣今更以经义揆之夫不爱
  其亲而爱他人者经谓之悖德亦曰凶德又曰以
  顺则逆民无则焉(立教者将以顺示则而先以应/顺者而逆行之民又何所取法)
  (乎/)盖未有本乱而末治者也若夫亲亲而仁民仁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9a 页 WYG0718-0039c.png
  民而爱物以是顺天下而民亦顺之矣犯上作乱之
  事何自而起乎二程俱有会于是经之深旨者矣
子曰仁者安仁
  臣按此指处境遇而言也先儒以为舜之饭糗茹
  草若将终身被袗衣鼓琴若固有之此安仁者之
  久处约长处乐也臣今复申其义曰虞舜不得于
  亲负罪引慝号泣于田滨危井廪若将终身安仁
  者之可以久处约也及至克谐底豫禄位名寿尊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19b 页 WYG0718-0039d.png
  富飨保若固有之安仁者之可以长处乐也故曰
  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子曰据于德
 朱熹曰德是得这物事于我故事亲必孝必不至于
 不孝事君必忠必不至于不忠若今日孝明日又不
 孝今日忠明日又不忠是未得于我不可谓之德又
 曰如孝便是自家原得孝道理非从外旋取来
依于仁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20a 页 WYG0718-0040a.png
 朱熹曰据德是因事发见如因事父有孝因事君有
 忠依仁是本体不可须臾离底又是据于德之骨子
  臣按据则一本万殊从万处理会仁义礼智信因
  事而发见然自性中所自有非从外来也依则万
  殊一本从一处归宿义礼智信统于一仁亦所谓
  本于人之所以生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克胜也已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20b 页 WYG0718-0040b.png
 程颐曰不能克己则为杨氏为我不能复礼则为墨
 子兼爱故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此之谓也
 真德秀曰仁之一字见于经者自仲虺之诰始曰克
 宽克仁彰信兆民伊尹继之曰民罔常怀怀于有仁
 前乎此者如虞书所谓好生之德安民则惠即所谓
 仁而未有仁之名至商书而名始著然其所言大抵
 皆仁之用颜子之问孔子之答乃仁之体也二帝三
 王虽无己之可克然舜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21a 页 WYG0718-0040c.png
 精惟一成汤之以义制事以礼制心者其用功初无
 异于颜子也盖必有颜子之仁而后有二帝三王之
 仁
  臣按克己则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如尽爱于其亲
  亦必爱人之亲初无彼此间隔故不流为杨氏之
  为我复礼则知本末轻重之序而为之品节等差
  亲亲之杀礼所生也何至如墨氏之兼爱哉孔颜
  问答固仁之体然曰天下归仁焉乃教不肃而成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21b 页 WYG0718-0040d.png
  政不严而治之气象亦仁之用也
中庸第二十章曰脩道以仁
 黄洵饶曰脩道以仁犹论语以孝为仁之本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朱熹章句曰人指人身而言具此生理便有恻怛慈
 爱之意
  臣按仁是生理本其所以生故曰亲亲为大经曰
  父母生之续莫大焉亲亲所以续也若王者父天母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22a 页 WYG0718-0041a.png
  地便当推此亲亲之仁以及天下国家然后与
  乾元坤元之气相连续也三十二章之言肫肫其
  仁亦谓经纶人道须如此之恳切详细耳至于渊
  渊其渊浩浩其天则圣人与天地为一矣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朱熹集注曰天地以生物为心而所生之物因各得
 夫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22b 页 WYG0718-0041b.png
  臣按血气之身父母生之亦天地生之也续莫大
  焉续此天地生物之心耳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
  心亦各得夫父母之心以为心所以乍见孺子将
  入于井而怵惕恻隐者也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
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
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
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23a 页 WYG0718-0041c.png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
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朱熹曰仁字是个生底意思通贯周流于四者之中
 仁固仁之本体义则仁之断制礼则仁之节文智则
 仁之分别正如春之生气贯彻四时春则生之生也
 夏则生之长也秋则生之收也冬则生之藏也又曰
 春时尽是温厚之气仁便是这般气象夏秋冬虽不
 同皆是春生之气行乎其中若晓得此理便见得克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23b 页 WYG0718-0041d.png
 己复礼私欲尽净纯是温和冲粹之气乃天地生物
 之心也
 胡居仁曰性之理一而已矣名其德则有四焉以其
 浑然无间也名之曰仁以其灿然有条也名之曰礼
 以其截然有止也名之曰义以其判然有别也名之
 曰智凡其灿然截然判然者皆不出于浑然之中此
 仁之所以包四德而为性之全体也截然者即其灿
 然之不可移者也判然者即其截然之不可乱者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24a 页 WYG0718-0042a.png
 名虽有四其实一也然其所以如是之浑然灿然截
 然判然莫非自然而然不假纤毫布置安排之力此
 其所以为性命之理也
  臣按仁包四德之义莫著于此毋容辞费矣不忍
  之心天地父母之心也能扩充之则为善事天地
  父母正蒙(张载/著)曰恻隐仁也如天亦仁也扩而充
  之不可胜用知本哉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实对华而/言凡仁义)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24b 页 WYG0718-0042b.png
(之见于日用者/惟此为根本)
 蔡模曰有子以孝弟为为仁之本孟子乃以事亲属
 之仁从兄属之义若不同矣朱子乃以为其意亦犹
 此何耶盖有子言仁专言之仁也孟子言仁义偏言
 之仁也事亲主乎爱而已义则爱之宜者也合而言
 之推其事亲者以从兄此孝弟所以为为仁之本分
 而言之则事亲而孝从兄而弟所以为仁义之实也
  臣按经之所明者孝而广至德章则教以孝教以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25a 页 WYG0718-0042c.png
   弟并提广扬名章则以事亲孝事兄弟并提而感
   应章则曰孝悌之至盖兄者为吾亲所均爱之人
   而吾与之共事吾亲者故曰从若曰吾之兄则既
   致孝于吾亲矣而吾乃从其后也
 
 
 
 
御定孝经衍义 卷一 第 25b 页 WYG0718-0042d.png
 
 
 
 
 
 
 
御定孝经衍义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