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a 页 WYG0713-05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衍义补卷一百三十四
             明 丘浚 撰
 治国平天下之要
  严武备
   战陈之法(下/)
通典司马穰苴曰五人为伍十伍为队一军凡二百五
十队馀奇为握奇故一军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b 页 WYG0713-0558b.png
队七十有五以为中垒守地六千尺积尺得四里以中
垒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三百步垒内有地三顷馀百八
十步正门为握奇大将军居之六纛五麾金鼓府藏辎
积皆中垒外馀八千七百五十人队百七十五分为八
陈六陈各有千九十四人六陈各减一人以为陈之部
署举一军则千军可知
 苏轼曰司马法曰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万二千五百
 人为军二百五十取三焉而为奇其馀七以为正四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a 页 WYG0713-0558c.png
 奇四正而八陈生焉夫以万二千五百人而均之八
 陈之中宜其有奇而不齐者是以多为之曲折以尽
 其数以极其变钩联蟠屈各有条理
  臣按凡兵者有四正四奇皆合而为一或离而为
  八是曰八陈故以正合为奇胜也大抵穰苴之法
  即古司马之法其队伍营垒坐作进退之度皆有
  所本世谓之穰苴陈法陈法者所以训齐士卒使
  其上下如一前后左右进退周旋如身之运臂臂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b 页 WYG0713-0558d.png
  之使指无不如意也
孙子曰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纷
纷纭纭斗乱而不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散也
 李靖曰臣脩其术凡立队相去各十步驻队去师队
 二十步每隔一队立一战队前进以五十步为节角
 一声诸队皆散立不过十步之内至第四角声笼枪
 跪坐于是鼓之三呼三击三十步至五十步以制敌
 之变马军从背出亦五十步临时节止前正后奇观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a 页 WYG0713-0559a.png
 敌如何再鼓之则前奇后正复邀敌来伺隙捣虚
吴起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
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士乡里相比什伍
相保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趣食四鼓严办五鼓就
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
  臣按说者孙吴兵法主于权谲非王者之师然其
  计谋虽有诡诈而其行军布陈之法则多有可取
蜀诸葛亮推演八陈图咸得其要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b 页 WYG0713-0559b.png
 杜牧曰数起于五而终于八今夔州诸葛武侯以石
 纵横八行为方陈奇正之出皆生于此奇亦为正之
 正正亦为奇之奇彼此相用循环无穷也诸葛出斜
 谷以兵少但能用六数今盩厔司竹园乃有旧垒司
 马懿以四十万步骑不敢决战皆知其能也
 朱熹曰陈图自古有之周官所谓如战之陈盖是此
 法握机文虽未必风后所作然由来须远武侯立石
 于江边乃是水之回洑处所以水不能漂荡其择地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a 页 WYG0713-0559c.png
 之善立基之坚如此此其所以为善用兵也
  臣按亮至南中生致孟获使观于营陈之间纵使
  更战七纵七擒获曰公天威也司马懿按行营垒
  叹曰天下奇材由是观之武侯所置之陈诚非偶
  然也至今鱼复平沙上垒石八为行相去二丈凡
  六十四蕝晋桓玄见之谓为常山蛇势说者谓玄
  妄言耳呜呼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至人心已
  悟后世徒妄说苏氏之言有自哉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b 页 WYG0713-0559d.png
唐太宗问李靖曰卿所制六花陈法出何术乎靖对曰
臣所本诸葛亮八陈法也大陈包小陈大营包小营隅
落钩连曲折相对古制如此臣为图因之故外画之方
内环之圜是成六花俗所号耳太宗曰内圜外方何谓
也靖曰方生于正圜生于奇方所以矩其步圜所以缀
其旋是以步数定于地行缀应于天步定缀齐则变化
不乱八陈为六武侯之旧法焉
太宗曰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斯八陈何义也靖曰传之
卷一百三十四 第 5a 页 WYG0713-0560a.png
者误也古人秘藏此法故诡设八名尔八陈本一也分
为八焉若天地者本乎旗号风云者本乎幡名龙虎鸟
蛇者本乎队伍之别后世误传诡设物象何止八而已

太宗曰五行陈如何靖曰本因五方色立此名方圆曲
直锐实因地形使然凡军不素习此五者安可临敌乎
 朱熹曰八陈之法每军皆有用处天冲地轴龙飞虎
 翼蛇鸟风云之数各为一陈有专于战斗者有专于
卷一百三十四 第 5b 页 WYG0713-0560b.png
 冲突者又有缠绕之者
 又曰古来许多陈法遇征战亦未必用得所以张巡
 用兵未尝仿古兵法不过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盖
 未论临机应变方略不同只如地圆则须布圆陈地
 方则须布方陈亦岂容槩论也
  臣按史称靖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
  孙吴非斯人而谁其后仕唐为大将平萧铣于江
  陵获辅公袥于丹阳禽颉利平吐谷浑太宗谓古
卷一百三十四 第 6a 页 WYG0713-0560c.png
  韩白卫霍无以加则是靖自用其法有实效矣说
  者谓靖与太宗问对之书乃宋阮逸假托而作考
  宋仁宗命王震校正武经已有其书岂其然哉
宋仁宗曰黄帝始置八阵法败蚩尤于涿鹿诸葛亮造
八陈图于鱼复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此即九军陈法
也后至韩擒虎深明其法以授其甥李靖靖以时遭久
乱将帅通达其法者颇多故造六花陈以变九军之法
使世人不能晓之大抵八陈即九军九军者方陈也六
卷一百三十四 第 6b 页 WYG0713-0560d.png
花陈即七军七军者圆阵也盖陈以圆为体方陈者内
圆而外方圆陈则内外俱圆矣故以圆物验之则方以
八包一圆以六包一此九军六花之陈大体也六军者
左右虞候军各一军为二虞候军左右军各二军为四
厢军与中军共为七军八陈者加前后二军共为九军
朕采古之法酌今之宜曰营曰陈本出乎一法而已止
则曰营行则曰陈奇正言之则营为正陈为奇也
  臣按自古出师必有营有陈止而无营则无以自
卷一百三十四 第 7a 页 WYG0713-0561a.png
  守行而无陈则无以制敌周礼大司马四时之教
  中春振旅执鼓铎镯铙以教坐作进退徐疾疏数
  之节中秋治兵所载旗物若太常旗旃旐旟之属
  中冬大阅所以立表陈车徙坐作驰行三时之教
  皆所以习为陈法也若夫中夏之茇舍谓之茇舍
  者茇如召伯所茇之茇茇之为言草止也其所以
  撰车徒读书契辨号名而凡门名县鄙各以其名
  百官各象其事以辨军之施事盖三时之教教以
卷一百三十四 第 7b 页 WYG0713-0561b.png
  行陈之法也夏时之教教以止营之法也周之制
  不可详惟今世兵家所传陈法虽未必如武侯卫
  公之旧然亦未尝无所本者也夫时势不同面势
  不一地之险易既有所限卒之多寡复有不齐而
  又敌有强弱智愚勇怯之不同有不可一槩而论
  者所谓陈法未必皆一一可用如古人所云者也
  然用之虽在乎应机然习之则在乎有素譬之学
  奕然局面虽不可豫料而行动机变则不可不预
卷一百三十四 第 8a 页 WYG0713-0561c.png
  知也知之固未必尽皆可行然非熟之于目得之
  于手则亦岂能应之以心哉臣请命知兵事大臣
  将古人陈法详加审定檃括以为图条陈以为说
  使人人易晓然后诏武臣俾其按图布陈使六军
  之士皆习熟于耳目见闻之间晓了于心口意虑
  之际一旦有事大将有所谋为处置上得所依循
  下知所指示而行之不难矣
宋吴璘立垒陈法每战以长鎗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
卷一百三十四 第 8b 页 WYG0713-0561d.png
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
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陈如之凡陈以拒马为
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
两翼以蔽于前陈成而骑退谓之叠陈
 朱熹曰大要临陈在番休递上分一军为数替将战
 则食第一替人既饱遣之入陈便食第二替人第一
 替人力将困即调发第二替人往代第三替亦如之
 只管如此更番则士常饱健而不至于困之张柔直
卷一百三十四 第 9a 页 WYG0713-0562a.png
 守南剑退范汝为用此法方汝为之来寇也柔直起
 乡兵与之战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作饭分乡
 兵为数替以入陈之先后更迭食之士卒力皆有馀
 遂胜汝为又刘信叔顺昌之胜大槩亦是如此时极
 暑探报人至云敌骑至矣信叔令一卒擐甲立之烈
 日中少顷问甲热乎曰热矣可著手乎曰热甚不可
 著手矣时城中军亦不多信叔尝有宿戒遇战则分
 为数替于是下令军中依次饮食士卒更番而上又
卷一百三十四 第 9b 页 WYG0713-0562b.png
 多合暑药往者归者皆饮之故能大败敌人盖方我
 甲士甲热不堪著手则敌骑被甲来者其热可知又
 未免有困馁之患于此击之是以胜也
  臣按朱子所论张觷刘锜所以破敌者皆是更休
  之法璘之叠陈法亦是更代但璘是俟其伤而更
  代之夫二人者皆是立为定法预分其人为班次
  而更休之也然璘以鼓为节则敌知我更代之期
  或生他计宜于未战之先某队以某人为初班替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0713-0562c.png
  某人其次班三班亦如之别为暗号使其潜自更
  替之为无患也吴璘谓其叠陈法乃古束伍令束
  伍令见兵法尉缭子今考之不合不知何据而云
  然(以上/陈法)
史记武王即位九年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
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
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
 马融曰苍兕主舟楫官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0713-0562d.png
  臣按此古人用舟师之始考齐世家太公会舟楫
  于盟津则舟师自武王时已有之盖以济河也其
  后春秋时孟明济而焚舟亦皆在乎河然亦暂以
  济尔非若吴楚之人用之则专以战焉昔人谓吴
  人以舟楫为舆马以江海为平道是其所长吴人
  以舟师伐楚又越军吴军舟战于江伍子胥对阖
  闾以船军之教比陆军之法大翼者当陆军之车
  小翼者当轻车突冒者当冲车楼船者当行楼车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0713-0563a.png
  走舸者当轻走骠骑公输般自鲁之楚为舟楫之
  具谓之钩拒退而钩之进则拒之又以历代史考
  之舟师可以进战之处东南之师趋三齐者自淮
  入泗而止刘裕伐南燕舟至下邳是也趋河北者
  自汴入河而止桓温伐燕至枋头是也舍舟登陆
  尚得半利趋关中者自河而入径至长安王镇恶
  以蒙冲小舰至渭桥是也水陆并进可得全利此
  皆以舟师进者也若夫舟师可以守之处塞建平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0713-0563b.png
  之口使自三峡者不得下此王浚伐吴杨素伐陈
  之路也据武昌之要使自汉水者不得进此何尚
  之所谓津要根本之地也守采石之险使自合肥
  者不得渡盖韩擒虎尝因以灭陈也防瓜步之津
  使自盱胎者不得至盖魏大武欲道此以寇宋也
  扼其要害使不得进此皆以舟师守者也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楚子为舟师以伐吴
昭公十七年吴伐楚战于长岸大败吴师而获其乘舟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0713-0563c.png
馀皇(或作艎/舟名)
  臣按此南国用舟师见于史者始此
哀公十年吴徐承(吴大/夫)帅舟师将自海入齐
  臣按此战用海舟之始吴之海道通齐盖自春秋
  时已然矣
汉武帝时朱买臣言东越王居保泉山更徙居大泽中
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
乃拜买臣为会稽太守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0713-0563d.png
战具岁馀买臣受诏与韩说俱击破东越
  臣按西汉会稽郡治在今苏州则吴之海舟可通
  闽久矣臣尝因是而通考天下之海道观秦运负
  海粟以给北边及吴徐承帅舟师将自海道入齐
  汉武伐东越亦自会稽以舟师入闽则燕可至齐
  齐可至吴吴可至闽盖自秦以前则已通行矣然
  吴既可至闽闽之至广尤易易然臣于制国用条
  尝请复元人海运今日诚能用军三四万人舟三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0713-0564a.png
  五千艘由海道漕运因而教以水战则东可以制
  朝鲜南可以制交阯噫当元盛时而知为此备则
  张士诚方国珍岂敢称乱哉惜乎当时惟以运粮
  而不习水战
武帝时有楼船有戈船有下濑有横海江淮青齐皆有
楼船军击南粤救东瓯则用江淮会稽楼船灭朝鲜则
用齐楼船又开昆明池以习水战
  臣按汉人之造舟以为战具于凡边江海之处皆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0713-0564b.png
  为楼船臣窃以为船谓之楼其质必大所费盖不
  赀也有事而造之则缓不及事无事而造之则贮
  之无用之地岁久而自弊弊而又造则劳民费财
  多矣臣请凡为运舟者必备战具无事则用以漕
  有事则用以战岂不一举而两得哉今沿海卫所
  造为备倭船只岁岁督造而无一日之用劳费无
  已况操海舟与河舟不同军不素练一旦驱之登
  舟以战彼方眩晕呕吐之不暇又岂能禦敌哉况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0713-0564c.png
  其舟中器具朽腐仓卒岂能猝办贼舟多而我舟
  少其不能敌之决矣臣请革罢此舟备倭官军惟
  拒之使不登岸不必追之可也
魏曹操遗孙权书欲治水军与之会猎于吴张昭等曰
操得荆州水军蒙冲斗舰浮以沿江长江之险已与我
共之矣周瑜曰操舍鞍马仗舟楫远涉江湖不习水土
禽操宜在今日瑜与先主进与曹操遇于赤壁瑜部将
黄盖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0713-0564d.png
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时东南风急盖以十
舰最著前中江举帆馀船以次俱进去北军二里馀同
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烟焰涨天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曹操军败退
  臣按此古人焚敌舟之法
晋武帝谋伐吴诏王浚脩舟舰乃作大船连舫百二十
步受二千馀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上得驰马
往来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0713-0565a.png
无有吴为铁锁横截江险又作铁椎暗置江中浚知状
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馀步缚草为人令善水者以筏
先行遇铁椎辄著筏而去又作大炬长十馀丈大数十
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断于是顺风鼓棹径
造三山
  臣按王浚造巨舟沿长江而下其大至方百二十
  步受二千馀人今长江故在舟行往来者虽百斛
  之舟尚有胶于浅者今晋舟如许之大转动为难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0713-0565b.png
  要非良法也
晋有指南舟
  臣按今番舶于舵楼之下亦置盘针盖凡舟皆用
  盘针于舟中以定方向非专设为一舟也
宋太祖开宝七年命曹彬伐南唐彬等发江陵水陆并
进克池州败唐兵于铜陵遂次采石矶初唐池州人樊
若水累举进士不第遂谋归宋乃渔钓采石江上月夜
乘小舟载丝绳维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广狭寻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0713-0565c.png
诣汴上书言江南可取状请造浮梁以济师宋主然之
遣内侍往荆湖造黄黑龙船数千艘以大舰载大竹縆
自荆渚而下命丁匠营之三日桥成议者以为自古未
有作浮梁渡江者宋主不听师南下以若水为向导既
克池州即用为知州者水请试舟于石牌口移置采石
梁成不差尺寸宋师因之济江若履平地
  臣按自樊若水献量江为梁之策而江面遂不可
  守大抵据江为国者必得上流敌者不得我之上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0713-0565d.png
  流若水此策亦无所施矣然是策也非但可施于
  江除大海外凡据水以为险者我若得其上流皆
  可潜遣人量其广狭以为浮筏蔑不济矣
高宗建炎四年金乌珠入寇韩世忠与相持于黄天荡
世忠以海舰进泊金山下将战世忠预命工锻铁相连
为长绠贯一大钩以授士之骁捷者平旦敌以舟噪而
前世忠分海舟为两道出其背每缒绠则曳一舟而入
敌竟不得济乌珠既为世忠所阨欲自建康谋北归不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0713-0566a.png
得去或教以芦场地凿大渠二十馀里上接江口在世
忠之上遂傍冶城西南隅凿渠一夜渠成次早出舟金
人悉趋建康世忠尾击败之敌终不得济乃揭榜募人
献所以破海舟之策有教其于舟中载土以平板铺之
大船板以棹桨俟风息则出江有风则勿出海舟无风
不可动也以火箭射其蒻蓬则不攻自破矣一夜造火
箭成是日引舟出江其疾如飞天霁无风海舟皆不能
动以火箭射海舟蒻蓬世忠军乱焚溺而死者不可胜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0713-0566b.png
数世忠与馀军至瓜步弃舟而陆奔还镇江
  臣按或人之教乌珠禦宋人大舟之法今仿而用
  之亦可制倭人之巨舟
绍兴五年岳飞破杨太(一名/幺)于洞庭太时与刘豫通负
固不服方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橦竿官
舟迎之辄碎飞伐君山木为巨筏塞诸港汊又以腐木
乱草浮上流而下择水浅处遣善骂者挑之且行且骂
贼怒来追则草木壅塞车轮碍不得行急击之贼奔港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0713-0566c.png
中为筏所拒官军乘筏张牛革以蔽矢石举巨木撞其
舟尽坏太计穷赴水死
  臣按舟之大者非风不行而行风必以帆帆之制
  非蒻叶与竹篾则布为之以火箭射之无不焚者
  然则如之何而可曰杨幺之舟以轮激水虽无风
  亦可行也巧思者能师其意仿而制之则虽无风
  不用帆亦可行矣(以上/舟师)
    以上论战陈之法(下/)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0713-0566d.png
 
 
 
 
 
 
 
 大学衍义补卷一百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