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四
卷六十四 第 1a 页 WYG0712-073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衍义补卷六十四
             明 丘浚 撰
 治国平天下之要
  秩祭祀
   祭告祈祷之礼(下/)
诗商颂玄鸟篇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朱熹曰玄鸟鳦也春分玄鸟降高辛氏之妃有娀氏
卷六十四 第 1b 页 WYG0712-0736d.png
 女简狄祈于郊禖鳦遗卵简狄吞之而生契其后遂
 为有商氏以有天下事见史记
  臣按高禖之祭商时已有之则无子而祈祷于天
  亦有降鉴之理诗传曰简狄从帝而祀郊禖则是
  帝喾之时已有此矣
大雅生民篇曰厥初生民(人/也)(是/也)维姜嫄(高辛/世妃)生民如
何克禋(精意以/享之)克祀(祀郊/禖也)以弗(弗之言/祓也)无子(求有/子也)(践/也)
(上/帝)(迹/也)(拇/也)(动/也)攸介(大/也)攸止载震(娠/也)载夙(肃/也)载生
卷六十四 第 2a 页 WYG0712-0737a.png
载育(养/也)时维后稷
 朱熹曰古者立郊禖盖祭天于郊而以先媒配也变
 媒言禖者神之也其礼以玄鸟至之日用太牢祀之
 天子亲往后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
 以弓矢于郊禖前也
  臣按先儒谓祠以仲春正其候也祭以大牢尊其
  礼也祀以南郊重其事也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玄鸟(燕/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
卷六十四 第 2b 页 WYG0712-0737b.png
(先禖/之神)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
弓韣(弓衣/也)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
 陈浩曰燕以施生时巢人堂宇而生乳故以其至为
 祠禖祈嗣之候古有禖氏祓除之祀位在南郊禋祀
 上帝则亦配祭之故谓之郊禖后妃帅九嫔御者从
 往而侍奉祀礼事也礼天子所御者祭毕而酌酒以
 饮其先所御幸而有娠者显之以神赐也弓矢者男
 子之事也故以为祥
卷六十四 第 3a 页 WYG0712-0737c.png
史记殷本纪曰契母曰简狄为帝喾妃三人行浴见玄
鸟卵取之因孕生契
三代世表曰后稷母为姜嫄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
于身则生后稷
 褚少孙曰稷契之父皆黄帝之子也诗言契生于卵
 后稷人迹者欲见其有天命精诚之意耳奈何无父
 而生乎
 陈浩曰诗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但谓简狄以玄鸟至
卷六十四 第 3b 页 WYG0712-0737d.png
 之时祈于郊禖而生契故本其为天所命若自天而
 降下耳郑注乃有堕卵吞孕之事与生民诗注所言
 姜嫄履巨迹而生弃之事皆怪妄不经
  臣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盖祖宗一气相传自开
  辟天地有人类以来至于今日生生禅续之不已
  一旦至我身而阏绝焉岂非大变事乎矧有天下
  之大宗社之重将以绵千百世之宗支而为亿兆
  生民之主宰者尤不可不加之意焉然是事也虽
卷六十四 第 4a 页 WYG0712-0738a.png
  若人为而实由乎天是以自古圣王制为郊禖之
  祀以为祈嗣之礼必顺天时感物类精意以禋之
  备礼以祀之庶几高高在上者或有所闻而冀有
  感格之祥后世不知出此乃信方士之惑而设素
  馔投青词而求之窈冥茫昧之外而不知吾圣人
  自有当行之礼也臣窃以为古者祀高禖于郊坛
  郊者祀天之常所而使后妃嫔御涉于其间不无
  亵渎况郊在国都之外而后妃嫔御之出入亦或
卷六十四 第 4b 页 WYG0712-0738b.png
  有不便焉者臣请择宫中洁静之地立为禖坛中
  设帝位而以高禖配庶于行礼为宜(以上高/禖之祀)
周礼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谓五岳四/渎四镇)
 郑玄曰故谓凶灾旅陈也陈其祭祀以祈焉
 贾公彦曰四望者不可往祭四向望而为坛祭之凶
 谓年谷不熟灾谓水火
 陈祥道曰旅非常祭也国有大故然后旅于群神而
 祭之陈乐而不悬廞乐而不鼓告以其凶灾或言旅
卷六十四 第 5a 页 WYG0712-0738c.png
 或言大旅盖故有大小而旅亦随异也
  臣按旅者合众神而祭之也举天之上帝地之四
  望则众神皆合祭之矣
小宗伯大灾及执事祷祠于上下神示(祗/同)凡天地之大
灾类社稷宗庙则为位
 贾公彦曰大灾者谓国遭水火及年榖不熟则祷祠
 于上下天地神祗天灾谓日月食星辰奔殒地灾谓
 震裂则类祭社稷及宗庙则亦以小宗伯为位祭之
卷六十四 第 5b 页 WYG0712-0738d.png
大祝掌六祈三曰禬四曰禜
 王昭禹曰祈以其陈信于鬼神祗而已禬若国之凶
 荒民之札丧之类禜若春秋祭禜之属
春秋左氏传曰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禜
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
 孔颖达曰禜是祈祷之小祭耳若大旱而雩则遍祭
 天地鬼神
梁山崩晋侯(景/公)召伯宗(大/夫)重人(绛人乘重/载之车者)曰国主山川
卷六十四 第 6a 页 WYG0712-0739a.png
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去盛/馔)降服(损盛/服)乘缦(车无/文)彻乐
出次(舍于/郊)祝币(陈玉/帛)史辞(脩文/辞)以礼焉
 杜预曰以礼礼其山川也
齐有彗星齐侯(景/公)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祗取诬焉天
道不謟(疑/也)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
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益
  臣按人君因灾异脩德正事以回天意可也若之
  何禳之呜呼上天之怒而示之以悬象岂祝史之
卷六十四 第 6b 页 WYG0712-0739b.png
  所能回哉
朱熹言于其君曰今州郡封域不减古之诸侯而封内
名山大川未有望祭之礼其有祠庙亦是民间所立淫
诬鄙野非复古制乃舍其崇高深广能出云雨之实而
伛偻拜伏于土木偶人之前以求其所谓滋养润泽者
于义既无所当又其牲牢器服一切循用流俗亵味燕
器于礼又无所稽至于有山川而无祠庙者其岁时祈
祷遂不复禜于山川而反求诸淫祀之鬼则尤无义理
卷六十四 第 7a 页 WYG0712-0739c.png
而习俗相承莫知其缪
  臣按天灾流行国家代有固虽天数之或然然亦
  未必非人事之所致也是故国家有凶灾之故其
  大者则有旅祭其小者则有禜祭焉然其将祭也
  则必去盛馔损盛服乘素车撤音乐舍于外郊陈
  其玉帛之币致其自责之辞庶几或有所感格于
  冥冥之中焉耳苟或不自脩省而徒事乎祷祈牲
  币之间乌能有所感格哉后世此礼不明遇有凶
卷六十四 第 7b 页 WYG0712-0739d.png
  灾往往假异端之徒按其科范诵其经咒不求之
  悬象之天而求之土木之偶其为诬渎甚矣(以上/禜祭)
周书金縢曰王有疾弗豫(不悦/豫也)公为三坛同墠(除/也)为坛
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置/也)璧秉圭(圭璧所/以礼神)乃告太王
王季文王史(太/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武王/也)(遇/也)(恶/也)
(暴/也)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元/也)子之责于天以旦(周公/名)
某之身
 蔡沈曰武王有疾周公以王室未安请命二王欲以
卷六十四 第 8a 页 WYG0712-0740a.png
 身代武王之死史录其册祝之文并叙其事之始末
 合为一篇以藏于金縢之匮册祝如今祝版之类元
 孙某武王也丕子元子也言武王遇恶暴之疾若尔
 三王是有元子之责于天盖武王为天元子三王当
 任其保护之责于天不可令其死也如欲其死则请
 以旦代武王之身
  臣按或问程颐周公欲代武王死其知命乎颐曰
  只是要代兄岂更问命或又问朱熹亦有此理否
卷六十四 第 8b 页 WYG0712-0740b.png
  熹曰圣人为之亦须有此理杨时谓圣人固知天
  理然只为情切犹于此侥倖万一也故至诚为之
  吁诚之一言其感格上天之本乎世之匹夫匹妇
  固有一念之诚可以感动天地者况圣人乎是则
  君父有疾难臣子以诚切之心为祷吁之举则固
  有感通之理也然必至诚真切然后可以祷之不
  然则流于王莽之伪矣
仪礼疾病乃行祷五祀
卷六十四 第 9a 页 WYG0712-0740c.png
 郑玄曰尽孝子之情
周礼女祝掌王后之内祭祀凡内祷(祈福/也)(报福/也)之事
掌以时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郑玄曰内祭祀六宫之中灶门户祷疾病求瘳也祠
 报福
 贾公彦曰招者招取善祥梗者禦捍恶之未至禬者
 除去见在之灾禳者推却见在之变异此四者皆与
 人为疾殃故云以除疾殃也
卷六十四 第 9b 页 WYG0712-0740d.png
男巫春招(招吉/祥)(去祸/祟)以除疾病
 胡宏曰君天下欲仁其民者虽医卜祝史之流亦必
 如先王之世然后礼教可行也
  臣按商书有巫风之说则巫在商已有之而周公
  于巽卦爻辞亦有史巫之占周礼以之设官司巫
  掌群巫之政令有男巫有女巫天有旱暵则舞雩
  国有大灾则待命人有疾病则招弭则是巫之设
  凡国之祭望丧事禬禜祈禳无不与焉其大要在
卷六十四 第 10a 页 WYG0712-0741a.png
  通鬼神而已故孔子论人之不可无恒以巫医并
  言而先乎巫孟子论术之不可不择以巫匠并言
  而不及乎医盖以祷于上下神祗其责尤重也后
  世巫不设官而禬禜祷祠之事则未尝废巫之事
  遂流于淫诬妖诞之末学老氏者遂阴窃巫觋之
  柄以为禳星告斗之法其后佛氏又仿老氏而为
  之世之儒者遂谓巫不诛医不行殊不知三代之
  世医与巫并行也苟如周人设官而禁其为幻诞
卷六十四 第 10b 页 WYG0712-0741b.png
  矫诬僭越之事是亦绝地天通之一事也
论语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
祷尔于上下神祗
 朱熹曰祷谓祷于鬼神有诸问有此理否诔者哀死
 而述其行之辞也上下谓天地天曰神地曰祗祷者
 悔过迁善以祈神之祐也又士丧礼疾病行祷五祀
 盖臣子迫切之至情有不能自已者初不请于病者
 而后祷也
卷六十四 第 11a 页 WYG0712-0741c.png
 又曰疾病行祷者臣子之于君父各祷于其所当祭
 子路所欲祷必非淫祀但不当请耳祈祷卜筮之属
 皆圣人之所作至于夫子而后教人一决诸理而不
 屑于冥漠不可知之间其所以建立人极之功于是
 为备
  臣按疾病而行祷乃臣子迫切之至情在周公且
  为之盖有此理也后世行祷之礼不传而佛老之
  徒遂假之以为斋醮之科臣子迫切之情吁告无
卷六十四 第 11b 页 WYG0712-0741d.png
  所往往资之以殚吾情遂为人世常行之事今古
  礼不可考而巫氏所招弭者世不复知其何法请
  如金縢设为坛墠圭璧之植秉虽不能尽备然用
  牲币以将吾诚假祝册以达吾意于以告乎宗庙
  之亲于以吁夫上帝之尊于以遍夫当祀之神庶
  几古人疾病行祷之遗意(以上疾/病行祷)
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
𨽻而时难(傩/也)以索(搜/也)室驱疫
卷六十四 第 12a 页 WYG0712-0742a.png
 郑玄曰蒙冒也冒熊皮者以惊驱疫疠之鬼如今魌
 头也时难四时作方相氏以难郤凶恶也
月令季春之月命国难(音那/下同)九门磔(裂牲谓/之磔)(除祸谓/之攘)
以毕春气仲秋之月天子乃难以达秋气季冬之月命
有司大难旁磔
 郑玄曰季春之月日行历昴昴有大陵积尸之气气
 佚则厉鬼随而出行命方相氏帅百𨽻索室驱疫以
 逐之仲秋之月宿直昴毕昴毕亦得大陵积尸之气
卷六十四 第 12b 页 WYG0712-0742b.png
 季冬之月日历虚危有坟墓四司之气皆为厉鬼随
 强阴将出害人也
 陈浩曰春者阴气之终故磔禳以终毕疠气也季春
 命国傩以毕春气仲秋独言天子难者此为除过时
 之阳暑阳者君象故诸侯以下不得难也季春惟国
 家之难仲秋惟天子之难季冬则下及庶人又以阴
 气极盛故云大难也旁磔谓四方之门皆披磔其牲
 以禳除阴气不但如季春之九门磔攘而已
卷六十四 第 13a 页 WYG0712-0742c.png
论语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朱熹曰傩虽古礼而近于戏亦必朝服而临之者无
 所不用其诚敬也或曰恐其惊先祖五祀之神欲其
 依已而安也
汉志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
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帻皂制执
大鼗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十
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
卷六十四 第 13b 页 WYG0712-0742d.png
于禁中夜漏上水朝臣会侍中尚书御史谒者虎贲羽
林郎将执事皆赤帻陛卫乘舆御前黄门令奏曰侲子
备请逐疫于是黄门倡侲子和嚾呼周遍前后省三过
持炬火送疫出端门以次传火弃雒水中
  臣按傩者索室以去其不祥其法始于周礼方相
  氏而其事见于月令之三时季春行于国中仲秋
  行于宫禁惟季冬谓之大傩则通上下行之也虽
  以孔子之圣亦从乡人之所行盖有此理也若无
卷六十四 第 14a 页 WYG0712-0743a.png
  此理圣人岂苟于同俗者哉汉唐以来其法犹存
  汉以中黄门为之盖以其出入禁掖为便今世此
  法不传然宫中邃密阴气偏盛不能无影响之疑
  于是乎假外道以驱除之元人至遣西番僧入宫
  持咒每岁元正命所谓佛子者张白伞盖遍游都
  城此何理也臣请斟酌汉唐之制俾内臣依古制
  以为索室逐疫之法是亦辟异端严宫禁之一事也
  (以上/大傩)
卷六十四 第 14b 页 WYG0712-0743b.png
文中子曰封禅非古也其秦汉之侈心乎
 马端临曰太史公作封禅书以为古受命帝王未尝
 不封禅且引管仲答齐桓公之语以为古封禅七十
 二家自无怀氏至三代皆有之盖出于齐鲁陋儒之
 说诗书所不载非事实也当以文中子之言为正
梁天监中有请封禅者著作佐郎许懋建议曰舜柴岱
宗是为巡守而郑玄引孝经钩命决云封于泰山考绩
燔燎禅于梁父刻石记号此纬书之曲说七十二君燧
卷六十四 第 15a 页 WYG0712-0743c.png
人之前世质民淳安得泥金检玉结绳而治安得镌文
告成妄亦甚矣若圣主不须封禅若凡主不应封禅秦
始皇尝封泰山孙皓尝封国山皆由主好名于上而臣
阿旨于下非盛德之事不可为法也
 胡寅曰封禅之事汉唐之君往往行之曾无一人建
 议明白如许懋者贤哉懋乎其学可谓正矣汉唐以
 来纬书行而经学弛重以郑玄博闻寡要不知折衷
 于圣人而惟纬书之信世无稽古大儒稽古言以祛
卷六十四 第 15b 页 WYG0712-0743d.png
 群惑遂使有天下者于无事时肆其侈心千乘万骑
 巡狩侈费登山琢石夸大功德或有秘祝以祈不死
 取笑当代贻讥后来
  臣按封禅之说诗书礼典略不经见审有是事乃
  天下国家之盛举尧舜禹汤文武成康皆身致太
  平安得阙而弗讲所谓七十二君者果何代何人
  哉先儒有言养生至于长生不死为国至于祈天
  永命皆有是理然人未有能为之者纵为之然亦
卷六十四 第 16a 页 WYG0712-0744a.png
  不出乎身心日用之间非必由乎服食药物侥求
  鬼神而后致之也然自秦汉以来千馀年矣有国
  家者未见一人过百年而不死者亦未有一国踰
  千年而不亡者则是有此说而无此事明矣是故
  明君欲求寿年之永莫若寡欲欲得国祚之延莫
  若爱民寡欲而至于全其天爱民而至于过其历
  真诚有是理亦真诚有是事呜呼世主所以甘心
  于不赀之费而行封禅之礼者以有秘祝之求也
卷六十四 第 16b 页 WYG0712-0744b.png
  诚知此理反之于心知其必无验之于古知其无
  效则自不为矣(以上/封禅)
    以上祭告祈祷之礼(下/)
 
 
 
 
 大学衍义补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