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三 第 1a 页 WYG0712-062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衍义补卷五十三
明 丘浚 撰
治国平天下之要
明礼乐
家乡之礼下
周礼小史掌邦国之志(记/也)奠系世辨昭穆
臣按父谓之昭子谓之穆父子相代谓之世世之
大学衍义补卷五十三
明 丘浚 撰
治国平天下之要
明礼乐
家乡之礼下
周礼小史掌邦国之志(记/也)奠系世辨昭穆
臣按父谓之昭子谓之穆父子相代谓之世世之
卷五十三 第 1b 页 WYG0712-0626b.png
所出谓之系奠系世以知其所出辨昭穆以知其
世序
程颐曰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
是明谱系收世俗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知来处
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又曰人无宗子故
朝廷无世臣若立宗子法则人知尊祖重本人既重本
则朝廷之世自尊
臣按古者设官以奠系世唐以前皆属于官宋以
世序
程颐曰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
是明谱系收世俗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知来处
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又曰人无宗子故
朝廷无世臣若立宗子法则人知尊祖重本人既重本
则朝廷之世自尊
臣按古者设官以奠系世唐以前皆属于官宋以
卷五十三 第 2a 页 WYG0712-0627a.png
后则人家自为之当时有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
二家谱今世士夫家亦往往仿而为之然朝廷无
一定之制人家兴废不常合散不一或有作者于
前而无继者于后请为之制除贫下之家外凡有
仕宦及世称为士大夫者不分同居异籍但系原
是同宗皆俾其推族属最尊者一人为宗子明立
谱谍付之掌管不许攀援名宗遗落贫贱违者俱
治以罪(以上/宗谱)
二家谱今世士夫家亦往往仿而为之然朝廷无
一定之制人家兴废不常合散不一或有作者于
前而无继者于后请为之制除贫下之家外凡有
仕宦及世称为士大夫者不分同居异籍但系原
是同宗皆俾其推族属最尊者一人为宗子明立
谱谍付之掌管不许攀援名宗遗落贫贱违者俱
治以罪(以上/宗谱)
卷五十三 第 2b 页 WYG0712-0627b.png
尔雅曰父为考母为妣(生曰父母/死曰考妣)父之考为王父父之
妣为王母(今称祖/父祖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
曾祖王母(曾犹重也今称/曾祖父曾祖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
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高者言最在上今/称高祖父高祖母)父之世
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与祖/同行)
(辈者今称祖/伯父祖伯母)父之昆(与昆/同)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与父同/辈行者)
黄干曰叔伯云者犹今人谓三月为孟仲季也呼春
妣为王母(今称祖/父祖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
曾祖王母(曾犹重也今称/曾祖父曾祖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
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高者言最在上今/称高祖父高祖母)父之世
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与祖/同行)
(辈者今称祖/伯父祖伯母)父之昆(与昆/同)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与父同/辈行者)
黄干曰叔伯云者犹今人谓三月为孟仲季也呼春
卷五十三 第 3a 页 WYG0712-0627c.png
者必须曰孟春仲春季春未有舍春字而但言孟仲
季也古人以为父之兄弟皆吾父也而有少长之分
故呼父之兄则曰伯父呼父之弟则曰叔父犹曰大
父小父也今人呼叔伯而去父字则全无义理矣
臣按世俗称伯父与叔父为伯叔非是盖伯叔同
辈行之称也今如尔雅加以父称然尔雅谓伯父
为世父盖以为嫡者嗣世统也宗子居长者称世
若非嫡通以伯称
季也古人以为父之兄弟皆吾父也而有少长之分
故呼父之兄则曰伯父呼父之弟则曰叔父犹曰大
父小父也今人呼叔伯而去父字则全无义理矣
臣按世俗称伯父与叔父为伯叔非是盖伯叔同
辈行之称也今如尔雅加以父称然尔雅谓伯父
为世父盖以为嫡者嗣世统也宗子居长者称世
若非嫡通以伯称
卷五十三 第 3b 页 WYG0712-0627d.png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男子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
为妹(四者皆与己/同一父生也)父之姊妹为姑(女子与父同辈行者/称姑与祖同辈行者)
(称祖姑与曾祖同/辈行者称曾祖姑)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昆弟(今/称)
(从兄从弟俗云堂兄/堂弟盖从父而别也)从祖父(父之从昆弟/为从祖父)之子相谓为
从祖昆弟(今称再从兄再从/弟盖从祖而别也)族父(父之从祖昆/弟为族父)之子相
谓为族昆弟(今称为三从兄弟/从曾祖而别者)族昆弟之子相谓为亲
同姓(谓从高祖而别者五世之/外虽无服比诸同姓犹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
曾孙(今称/重孙)曾孙之子为玄孙(亲属微/昩也)玄孙之子为来孙
为妹(四者皆与己/同一父生也)父之姊妹为姑(女子与父同辈行者/称姑与祖同辈行者)
(称祖姑与曾祖同/辈行者称曾祖姑)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昆弟(今/称)
(从兄从弟俗云堂兄/堂弟盖从父而别也)从祖父(父之从昆弟/为从祖父)之子相谓为
从祖昆弟(今称再从兄再从/弟盖从祖而别也)族父(父之从祖昆/弟为族父)之子相
谓为族昆弟(今称为三从兄弟/从曾祖而别者)族昆弟之子相谓为亲
同姓(谓从高祖而别者五世之/外虽无服比诸同姓犹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
曾孙(今称/重孙)曾孙之子为玄孙(亲属微/昩也)玄孙之子为来孙
卷五十三 第 4a 页 WYG0712-0628a.png
(有往来/之亲)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后/也)昆孙之子为仍孙(仍亦/重也)
仍孙之子为云孙(言轻远/如云)
臣按以上人家宗族之亲属相称呼者
母之考为外王父(今称外/祖父)母之妣为外王母(今称外/祖母)母
之昆弟为舅(其妻为舅母俗称妗妗/其伯叔兄弟为从舅)母之姊妹为从母
(今称为/姨母)从母之男子女子为从母昆弟姊妹
臣按以上母党之相称呼者然止有从母之子之
称呼而无舅子之称呼何也又世俗谓母之姊妹
仍孙之子为云孙(言轻远/如云)
臣按以上人家宗族之亲属相称呼者
母之考为外王父(今称外/祖父)母之妣为外王母(今称外/祖母)母
之昆弟为舅(其妻为舅母俗称妗妗/其伯叔兄弟为从舅)母之姊妹为从母
(今称为/姨母)从母之男子女子为从母昆弟姊妹
臣按以上母党之相称呼者然止有从母之子之
称呼而无舅子之称呼何也又世俗谓母之姊妹
卷五十三 第 4b 页 WYG0712-0628b.png
为姨殊不知姨者妻之姊妹同出也降尊以就卑
非礼也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今称外/父外母)妻之姊妹同出
为姨(今称/同)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今称/姨夫)男子谓姊妹之
子为出(俗谓/之甥)女子谓昆弟之子为侄女子子之子为外
孙(今人通谓/外甥非是)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长妇谓
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世谓之/妯娌)
臣按以上妻党之相称呼者又有所谓姑之子舅
非礼也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今称外/父外母)妻之姊妹同出
为姨(今称/同)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今称/姨夫)男子谓姊妹之
子为出(俗谓/之甥)女子谓昆弟之子为侄女子子之子为外
孙(今人通谓/外甥非是)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长妇谓
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世谓之/妯娌)
臣按以上妻党之相称呼者又有所谓姑之子舅
卷五十三 第 5a 页 WYG0712-0628c.png
之子妻之昆弟姊妹之夫皆谓之甥者注谓四人
皆敌体故更相为甥在当时习俗已成则可后世
所谓甥者止以称姊妹之子而临文者或以呼人
之婿而谓姑舅之子为中表兄弟朱子语类云舅
子谓之内兄弟姑子谓之外兄弟尔雅虽古书然
且当从俗不然骇人之见闻也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谓夫之庶母为少姑
夫之兄为兄公(俗谓之/大伯)夫之弟为叔(俗加/以小)夫之姊为女
皆敌体故更相为甥在当时习俗已成则可后世
所谓甥者止以称姊妹之子而临文者或以呼人
之婿而谓姑舅之子为中表兄弟朱子语类云舅
子谓之内兄弟姑子谓之外兄弟尔雅虽古书然
且当从俗不然骇人之见闻也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谓夫之庶母为少姑
夫之兄为兄公(俗谓之/大伯)夫之弟为叔(俗加/以小)夫之姊为女
卷五十三 第 5b 页 WYG0712-0628d.png
公(俗谓之/大姑)夫之女弟为女妹(自唐以来称为小姑故/诗有先遣小姑尝之句)子
之妻为妇女子子之夫为婿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妇之父母婿之父
母相谓为婚姻(俗谓之亲家唐以来则然又以婚姻之/婚姻为四门亲家宋人戏作宾于四门)
(赋亦有/此语)两婿相谓为亚(前代谓之僚婿/俗谓之连襟)
臣按以上婚姻之相称呼者
子夏傅曰谓吾姑者吾谓之侄
黄干曰按此则侄者姑呼其兄弟之女子子名也古
之妻为妇女子子之夫为婿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妇之父母婿之父
母相谓为婚姻(俗谓之亲家唐以来则然又以婚姻之/婚姻为四门亲家宋人戏作宾于四门)
(赋亦有/此语)两婿相谓为亚(前代谓之僚婿/俗谓之连襟)
臣按以上婚姻之相称呼者
子夏傅曰谓吾姑者吾谓之侄
黄干曰按此则侄者姑呼其兄弟之女子子名也古
卷五十三 第 6a 页 WYG0712-0629a.png
人谓兄弟之子犹子也故以子呼之今乃谓之侄则
失之矣自兄弟之子不呼叔伯为父则不知敬其叔
伯矣自叔伯父不呼兄弟之子为子则不知爱兄弟
之子矣
臣按古人姊妹于兄弟之子且有称呼顾兄弟于
兄弟之子独无称焉而一概以侄称则是男女无
别矣然则曷以为称曰古谓同祖兄弟为从兄弟
谓母之姊妹为从母则当称从子为是盖尝因是
失之矣自兄弟之子不呼叔伯为父则不知敬其叔
伯矣自叔伯父不呼兄弟之子为子则不知爱兄弟
之子矣
臣按古人姊妹于兄弟之子且有称呼顾兄弟于
兄弟之子独无称焉而一概以侄称则是男女无
别矣然则曷以为称曰古谓同祖兄弟为从兄弟
谓母之姊妹为从母则当称从子为是盖尝因是
卷五十三 第 6b 页 WYG0712-0629b.png
而通论之考尔雅有释亲一篇专叙亲族称呼之
别然古之称呼与后世亦有不同者故录于此以
为人家相称呼之则臣于是窃有疑焉夫自黄帝
正名百物以来有一物必有一名凡物皆然而况
人为万物之灵者乎窃怪古之人造字立名之始
何独详于物而略于人哉如舅之一名或以呼夫
之父或以呼妻之父甥之一名或以呼姑舅之子
妻之昆弟姊妹之夫女子之婿乃至昆弟之子惟
别然古之称呼与后世亦有不同者故录于此以
为人家相称呼之则臣于是窃有疑焉夫自黄帝
正名百物以来有一物必有一名凡物皆然而况
人为万物之灵者乎窃怪古之人造字立名之始
何独详于物而略于人哉如舅之一名或以呼夫
之父或以呼妻之父甥之一名或以呼姑舅之子
妻之昆弟姊妹之夫女子之婿乃至昆弟之子惟
卷五十三 第 7a 页 WYG0712-0629c.png
女子称侄而无男子之称其中类多假借混同者
顾乃于草木虫鱼之品条分而类别之释名者于
一马之贱因其毛色而有数十种之称造字者于
一玉之微随其形色而有数百品之别人家亲属
称呼乃人伦之大纲名正然后言顺言顺然后上
下相安而可以致肃雍之化非细故也臣谨因时
俗之称而质以古人之制略为之分别庶几通古
今之宜合礼俗之变其于风化亦或有补(以上亲/属称呼)
顾乃于草木虫鱼之品条分而类别之释名者于
一马之贱因其毛色而有数十种之称造字者于
一玉之微随其形色而有数百品之别人家亲属
称呼乃人伦之大纲名正然后言顺言顺然后上
下相安而可以致肃雍之化非细故也臣谨因时
俗之称而质以古人之制略为之分别庶几通古
今之宜合礼俗之变其于风化亦或有补(以上亲/属称呼)
卷五十三 第 7b 页 WYG0712-0629d.png
(之/礼)
仪礼士相见礼曰贽冬用雉夏用腒(乾雉/也)左头奉之曰
某也愿见无由达某子以命命某见主人对曰某子命
某见吾子有辱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宾对曰某
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主人对曰某不敢为仪固请吾
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宾对曰某不敢为仪固以请主
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将走见闻吾子称贽敢辞贽
宾对曰某不以贽不敢见主人对曰某不足以习礼敢
仪礼士相见礼曰贽冬用雉夏用腒(乾雉/也)左头奉之曰
某也愿见无由达某子以命命某见主人对曰某子命
某见吾子有辱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宾对曰某
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主人对曰某不敢为仪固请吾
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宾对曰某不敢为仪固以请主
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将走见闻吾子称贽敢辞贽
宾对曰某不以贽不敢见主人对曰某不足以习礼敢
卷五十三 第 8a 页 WYG0712-0630a.png
固辞宾对曰某也不依于贽不敢见固以请主人对曰
某也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出迎于门外再拜宾答再
拜主人揖入门右宾奉贽入门左主人再拜受宾再拜
送贽出主人请见宾反见退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刘敞曰士相见之礼必依于介绍以言其不苟合者
也必依于贽以言其道可亲也苟而合唯小人无耻
者能之君子可见也不可屈也可亲也不可狎也可
远也不可疏也宾至门主人三辞见宾称贽主人三
某也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出迎于门外再拜宾答再
拜主人揖入门右宾奉贽入门左主人再拜受宾再拜
送贽出主人请见宾反见退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刘敞曰士相见之礼必依于介绍以言其不苟合者
也必依于贽以言其道可亲也苟而合唯小人无耻
者能之君子可见也不可屈也可亲也不可狎也可
远也不可疏也宾至门主人三辞见宾称贽主人三
卷五十三 第 8b 页 WYG0712-0630b.png
辞贽所以致尊严也大夫以礼相接士以礼相谕庶
人以礼相同然而争夺兴于末者未之有也人苟为
悦而相亲若者末必争苟为简而相亲若者末必怨
是故士相见礼者人道之大也所以使人重其身而
毋迩于辱也所以使人慎其交而毋迩于祸也
臣按古者相见必有礼方其未相见也则以介绍
通之通之而主人辞以当就宾家往见之不敢屈
尊也辞之至三而后容其见闻其有贽也又辞之
人以礼相同然而争夺兴于末者未之有也人苟为
悦而相亲若者末必争苟为简而相亲若者末必怨
是故士相见礼者人道之大也所以使人重其身而
毋迩于辱也所以使人慎其交而毋迩于祸也
臣按古者相见必有礼方其未相见也则以介绍
通之通之而主人辞以当就宾家往见之不敢屈
尊也辞之至三而后容其见闻其有贽也又辞之
卷五十三 第 9a 页 WYG0712-0630c.png
至三而后敢受古之人不轻相接一见之顷而且
委曲详悉如此一贽之微而且力辞固拒如此当
世之士夫相与者岂复有狎昵放荡之失交通贿
赂之私哉
曲礼曰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
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俯手以/揖之)而入
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
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不敢当/客礼)然后客复就
委曲详悉如此一贽之微而且力辞固拒如此当
世之士夫相与者岂复有狎昵放荡之失交通贿
赂之私哉
曲礼曰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
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俯手以/揖之)而入
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
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不敢当/客礼)然后客复就
卷五十三 第 9b 页 WYG0712-0630d.png
西阶主人与客让登(欲客/先升)主人先登客从之拾(音/涉)级(阶/之)
(等/级)聚足(后足与前/足相合)连步(步相/继进)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
上于西阶则先左足
戴溪曰盛哉先王之礼其端则起于辞逊之心而已
送迎之际登降之节一先一后一左一右为主人者
极其恭敬不敢慢之心为客者不胜其愧缩不敢当
之意交相辞逊退避不遑于此乎可以观礼矣
玉藻曰士于大夫不敢拜迎(恐大夫/答拜)而拜送士于尊者
(等/级)聚足(后足与前/足相合)连步(步相/继进)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
上于西阶则先左足
戴溪曰盛哉先王之礼其端则起于辞逊之心而已
送迎之际登降之节一先一后一左一右为主人者
极其恭敬不敢慢之心为客者不胜其愧缩不敢当
之意交相辞逊退避不遑于此乎可以观礼矣
玉藻曰士于大夫不敢拜迎(恐大夫/答拜)而拜送士于尊者
卷五十三 第 10a 页 WYG0712-0631a.png
先拜进面答之拜则走
陈浩曰士于大夫尊卑有间若大夫诣士士不敢拜
而迎之恐其答拜也去则拜送者礼宾出则主人再
拜送之宾不答拜礼有终止故也士若见于大夫则
先拜于门外然后进而见面若大夫出迎而答其拜
则走避之(以上接见/送迎之礼)
曲礼曰凡进食之礼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
客然后客坐
陈浩曰士于大夫尊卑有间若大夫诣士士不敢拜
而迎之恐其答拜也去则拜送者礼宾出则主人再
拜送之宾不答拜礼有终止故也士若见于大夫则
先拜于门外然后进而见面若大夫出迎而答其拜
则走避之(以上接见/送迎之礼)
曲礼曰凡进食之礼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
客然后客坐
卷五十三 第 10b 页 WYG0712-0631b.png
侍食于长者主人亲馈(进馔/也)则拜而食主人不亲馈则
不拜而食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不摩手/而出汗)
陈浩曰降等谓爵齿卑于主人也不敢当主宾之礼
故食至则执之以起而致辞于主人主人见客起辞
故亦起而致辞于客客乃复就其坐也
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置尊/之所)长者辞少者
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饮尽/釂也)少者不敢饮
王子墨曰礼莫严于少长之分至于饮食之际尤人
不拜而食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不摩手/而出汗)
陈浩曰降等谓爵齿卑于主人也不敢当主宾之礼
故食至则执之以起而致辞于主人主人见客起辞
故亦起而致辞于客客乃复就其坐也
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置尊/之所)长者辞少者
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饮尽/釂也)少者不敢饮
王子墨曰礼莫严于少长之分至于饮食之际尤人
卷五十三 第 11a 页 WYG0712-0631c.png
情之所易纵故记礼者必致其委曲焉一饮之顷少
之所以事长者如此其至凡所以习人敬顺之心于
平居无事之时彼其渎尊犯分之心何自而有哉
子曰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朱熹曰杖者老人也六十杖于乡未出不敢先既出
不敢后
祭义曰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族三命不齿族有七
十者弗敢先
之所以事长者如此其至凡所以习人敬顺之心于
平居无事之时彼其渎尊犯分之心何自而有哉
子曰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朱熹曰杖者老人也六十杖于乡未出不敢先既出
不敢后
祭义曰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族三命不齿族有七
十者弗敢先
卷五十三 第 11b 页 WYG0712-0631d.png
李觏曰一命者天子之下士公侯伯之上士子男之
上大夫也而与乡里齿焉再命者天子之中士公侯
伯之大夫子男之卿也而与父族齿焉三命者天子
之上士公侯伯之卿也虽云不齿亦异席而已非敢
居其上也
方悫曰一命齿于乡里非其乡里则以爵而不以齿
可知再命齿于族非其族则以爵而不以齿亦可知
三命不齿虽于其族亦不得齿之矣然此特贵贵之
上大夫也而与乡里齿焉再命者天子之中士公侯
伯之大夫子男之卿也而与父族齿焉三命者天子
之上士公侯伯之卿也虽云不齿亦异席而已非敢
居其上也
方悫曰一命齿于乡里非其乡里则以爵而不以齿
可知再命齿于族非其族则以爵而不以齿亦可知
三命不齿虽于其族亦不得齿之矣然此特贵贵之
卷五十三 第 12a 页 WYG0712-0632a.png
义耳至若老老之仁人不可得而废焉故族有七十
者弗敢先也
臣按一命若今八九品官再命若今六七品官三
命若今京官五品以上者乡礼之会有官秩者一
命犹与乡里论齿再命惟与宗族论齿三命虽宗
族亦不论齿所谓不齿者李氏所谓异席是已盖
有官者与乡里宗族序会之时亦随其齿以序列
但别设席以异之非谓越席而居于其上也(以上/乡人)
者弗敢先也
臣按一命若今八九品官再命若今六七品官三
命若今京官五品以上者乡礼之会有官秩者一
命犹与乡里论齿再命惟与宗族论齿三命虽宗
族亦不论齿所谓不齿者李氏所谓异席是已盖
有官者与乡里宗族序会之时亦随其齿以序列
但别设席以异之非谓越席而居于其上也(以上/乡人)
卷五十三 第 12b 页 WYG0712-0632b.png
(饮酒会/列之礼)
吕氏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
患难相恤有善则书于籍有过若违约者亦书之三犯
而行罚不悛者绝之
臣按吕氏乡约四条其三条必须立约置籍然后
可行惟礼俗相交一节乡里间常行之礼也今详
具于下一曰尊幼辈行凡五等曰尊者谓长于己
三十岁以上及凡在父行者曰长者谓长于己十
吕氏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
患难相恤有善则书于籍有过若违约者亦书之三犯
而行罚不悛者绝之
臣按吕氏乡约四条其三条必须立约置籍然后
可行惟礼俗相交一节乡里间常行之礼也今详
具于下一曰尊幼辈行凡五等曰尊者谓长于己
三十岁以上及凡在父行者曰长者谓长于己十
卷五十三 第 13a 页 WYG0712-0632c.png
岁以上凡在兄行者曰敌者谓年相上下不满十
岁者长者谓稍长少者谓稍少曰少者谓少于己
十岁以下者曰幼者谓少于己二十岁以下者二
曰造请拜揖凡三条曰凡少者幼者于尊者长者
岁首冬至四孟月朔辞见贺谢皆为礼见此外候
问起居质疑白事及赴请召皆为燕见尊者受谒
不报长者岁首冬至具榜子报之馀令子弟以己
名榜子代行凡敌者岁首冬至辞见贺谢相往还
岁者长者谓稍长少者谓稍少曰少者谓少于己
十岁以下者曰幼者谓少于己二十岁以下者二
曰造请拜揖凡三条曰凡少者幼者于尊者长者
岁首冬至四孟月朔辞见贺谢皆为礼见此外候
问起居质疑白事及赴请召皆为燕见尊者受谒
不报长者岁首冬至具榜子报之馀令子弟以己
名榜子代行凡敌者岁首冬至辞见贺谢相往还
卷五十三 第 13b 页 WYG0712-0632d.png
曰凡见尊者长者门外下马俟于外次必问主人
食否有他客否有他干否俱无妨乃通名主人使
将命者先出迎客客趋入至庑间主人出降阶客
趋进主人揖(以手作/揖逊状)之升堂礼见行四拜礼众人
旅见则同拜少者拜则答其半幼者拜则受之主
人命之坐则揖谢而坐如主人语终不更端则告
退主人送不出门出大门乃上马若时常燕见则
不拜凡敌者门外下马使人通名以俟礼见则再
食否有他客否有他干否俱无妨乃通名主人使
将命者先出迎客客趋入至庑间主人出降阶客
趋进主人揖(以手作/揖逊状)之升堂礼见行四拜礼众人
旅见则同拜少者拜则答其半幼者拜则受之主
人命之坐则揖谢而坐如主人语终不更端则告
退主人送不出门出大门乃上马若时常燕见则
不拜凡敌者门外下马使人通名以俟礼见则再
卷五十三 第 14a 页 WYG0712-0633a.png
拜退则主人送出门请上马俟行乃退凡尊长往
少者幼者家则先遣人通名主人具衣冠以俟客
入门下马则趋出迎揖升堂若是来报礼则再拜
致谢退则就阶上马主人目送而退曰凡遇尊长
于道皆徒行则趋进揖尊长与之言则对否则立
于道侧以俟尊长已过乃揖而行或皆乘马于尊
长则回避之避不及则下马于长者则立马道侧
拱揖俟过乃行若已徒行而尊者乘马则立俟其
少者幼者家则先遣人通名主人具衣冠以俟客
入门下马则趋出迎揖升堂若是来报礼则再拜
致谢退则就阶上马主人目送而退曰凡遇尊长
于道皆徒行则趋进揖尊长与之言则对否则立
于道侧以俟尊长已过乃揖而行或皆乘马于尊
长则回避之避不及则下马于长者则立马道侧
拱揖俟过乃行若已徒行而尊者乘马则立俟其
卷五十三 第 14b 页 WYG0712-0633b.png
过长者则回避之若已乘马而尊长徒行望见则
下马前揖已避亦然过已远乃上马遇敌者皆乘
马则分道相拱揖而过彼徒行而不及避则下马
揖之遇少者徒行不及避则下之幼者不必下举
鞭谢之三曰请召迎送凡四条曰凡请尊长饮食
亲往授书礼薄则不用书既来赴明日亲往谢之
召敌者以书简明日各遣人互相谢召少者用客
目明日客亲往谢曰凡聚会皆乡人则坐以齿非
下马前揖已避亦然过已远乃上马遇敌者皆乘
马则分道相拱揖而过彼徒行而不及避则下马
揖之遇少者徒行不及避则下之幼者不必下举
鞭谢之三曰请召迎送凡四条曰凡请尊长饮食
亲往授书礼薄则不用书既来赴明日亲往谢之
召敌者以书简明日各遣人互相谢召少者用客
目明日客亲往谢曰凡聚会皆乡人则坐以齿非
卷五十三 第 15a 页 WYG0712-0633c.png
士类则否若有亲则别叙若有他客有爵者则坐
以爵不相妨者犹以齿若有异爵者虽乡人亦不
以齿(注异爵如/今升朝官)若特请召或迎劳出饯皆以专召
者为上客如婚礼则姻家为上客皆不以齿爵为
序曰凡燕集初坐别设卓子于两楹间置大杯于
其上主人降集立于卓东西向上客亦降席立于
卓西东向(今世俗以东为上宜随/俗主人立西客立东)主人取杯亲洗
置杯卓子上亲执酒斟之以器授执事者遂执杯
以爵不相妨者犹以齿若有异爵者虽乡人亦不
以齿(注异爵如/今升朝官)若特请召或迎劳出饯皆以专召
者为上客如婚礼则姻家为上客皆不以齿爵为
序曰凡燕集初坐别设卓子于两楹间置大杯于
其上主人降集立于卓东西向上客亦降席立于
卓西东向(今世俗以东为上宜随/俗主人立西客立东)主人取杯亲洗
置杯卓子上亲执酒斟之以器授执事者遂执杯
卷五十三 第 15b 页 WYG0712-0633d.png
以献上客上客受之复置卓子上向主人对拜兴
客取酒面外跪祭少许于地兴饮之以杯授赞者
又与主人对拜(若非大礼/以揖代拜)客亦置杯卓子上亲执
酒斟之以器授执事者遂执杯以酢主人主人受
之亦置卓子上向宾对拜兴主人取酒面外跪祭
少许于地兴饮之又与宾对拜主人乃献众宾如
前仪但揖不拜不祭若昏会姻家为上客虽少亦
拜曰凡有远出远归者期迎送之少者幼者不过
客取酒面外跪祭少许于地兴饮之以杯授赞者
又与主人对拜(若非大礼/以揖代拜)客亦置杯卓子上亲执
酒斟之以器授执事者遂执杯以酢主人主人受
之亦置卓子上向宾对拜兴主人取酒面外跪祭
少许于地兴饮之又与宾对拜主人乃献众宾如
前仪但揖不拜不祭若昏会姻家为上客虽少亦
拜曰凡有远出远归者期迎送之少者幼者不过
卷五十三 第 16a 页 WYG0712-0634a.png
五里敌者不过三里各期会于一处拜揖如礼有
饮食则就饮食之少者以下俟其既归至其家省
之四曰庆吊赠遗凡四条曰凡同约有吉事如冠
子生子领荐昏姻之类则贺之有凶事如丧葬水
火盗贼之类则吊之曰凡庆礼如常仪有赠物用
币帛酒食果实之属或其家力有不足则为之借
助器用及为营干凡吊礼闻其初丧未易服则便
服往哭吊之且助其凡百经营之事主人既成服
饮食则就饮食之少者以下俟其既归至其家省
之四曰庆吊赠遗凡四条曰凡同约有吉事如冠
子生子领荐昏姻之类则贺之有凶事如丧葬水
火盗贼之类则吊之曰凡庆礼如常仪有赠物用
币帛酒食果实之属或其家力有不足则为之借
助器用及为营干凡吊礼闻其初丧未易服则便
服往哭吊之且助其凡百经营之事主人既成服
卷五十三 第 16b 页 WYG0712-0634b.png
则相率素服具酒果食物往奠之及葬则相率致
赙俟发引则素服而送之曰凡丧家不可具酒食
衣服以待吊客吊客亦不可受曰凡闻所知之丧
或远不能往则遣人致奠(以上乡里/相交之礼)
周礼大司徒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美宫室二曰族坟
墓三曰联兄弟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六曰同衣服
吴澄曰本俗犹言旧俗也美宫室者野庐邑室各得
其所使之安居而不忍弃族坟墓者祖先考妣相聚
赙俟发引则素服而送之曰凡丧家不可具酒食
衣服以待吊客吊客亦不可受曰凡闻所知之丧
或远不能往则遣人致奠(以上乡里/相交之礼)
周礼大司徒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美宫室二曰族坟
墓三曰联兄弟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六曰同衣服
吴澄曰本俗犹言旧俗也美宫室者野庐邑室各得
其所使之安居而不忍弃族坟墓者祖先考妣相聚
卷五十三 第 17a 页 WYG0712-0634c.png
以葬使之依慕而不忍舍此民德之本也由是而联
兄弟则受田同井手足相助其情意有所不能忘由
是而联师儒则党庠遂序同其模范其道艺有所不
可间由是而联朋友则同门合志交相琢磨其信义
有所不可去又同其衣服以一其习而使其德之归
一焉
张紞曰周礼本俗之道族坟墓联兄弟无所不用其
极然经言百世而没其共爨之文圣人非不欲之盖
兄弟则受田同井手足相助其情意有所不能忘由
是而联师儒则党庠遂序同其模范其道艺有所不
可间由是而联朋友则同门合志交相琢磨其信义
有所不可去又同其衣服以一其习而使其德之归
一焉
张紞曰周礼本俗之道族坟墓联兄弟无所不用其
极然经言百世而没其共爨之文圣人非不欲之盖
卷五十三 第 17b 页 WYG0712-0634d.png
亦难为之制尔假令以一生二为法自二而下倍而
斁之究于十世为子孙者千二十有四人继祢之宗
将居其半唯大宗当祭于庙馀皆室祭室祭无所君
子之所隐也且子事父母问安视膳各欲尽其私情
若千人聚居一有不惬势必有向隅而泣者于斯二
者处之特难盖无私恩则不足以亲亲无公义则不
足以尊祖私胜则义为恩掩公胜则恩为义屈节其
亲疏量其恩义执两端而用其中上不忘一本之泽
斁之究于十世为子孙者千二十有四人继祢之宗
将居其半唯大宗当祭于庙馀皆室祭室祭无所君
子之所隐也且子事父母问安视膳各欲尽其私情
若千人聚居一有不惬势必有向隅而泣者于斯二
者处之特难盖无私恩则不足以亲亲无公义则不
足以尊祖私胜则义为恩掩公胜则恩为义屈节其
亲疏量其恩义执两端而用其中上不忘一本之泽
卷五十三 第 18a 页 WYG0712-0635a.png
下不失群从之懿自非权度精切何以与此窃尝因
父子异宫之说而思之大略仿古者诸侯庙制五世
一宅宅各有祠而总为墙宇以郭其外庶几事亲奉
祭各得其所
臣按周礼以本俗六安万民注谓本俗为旧俗窃
以谓本者人生本然之道也本然之道淳古所行
者今则变而浇漓矣于是申而明之复而还之使
万民各循其本仍其旧以遂其安焉虽然万民之
父子异宫之说而思之大略仿古者诸侯庙制五世
一宅宅各有祠而总为墙宇以郭其外庶几事亲奉
祭各得其所
臣按周礼以本俗六安万民注谓本俗为旧俗窃
以谓本者人生本然之道也本然之道淳古所行
者今则变而浇漓矣于是申而明之复而还之使
万民各循其本仍其旧以遂其安焉虽然万民之
卷五十三 第 18b 页 WYG0712-0635b.png
积起于一民万家之所以同者由乎一家之积也
是以古昔先王经理天下以安万民必自本俗始
正本俗必自民家始是故因民之族一民之俗居
必同室也而规制不得以自异葬必同壤也而兆
域不得以自别联兄弟使之叙辈行以相称谓联
师儒使之合席砚以相肄习所交游者必同一其
道而不得以友非类所衣被者必同一其制而不
得以为异服如此则家不殊俗矣由一家而合之
是以古昔先王经理天下以安万民必自本俗始
正本俗必自民家始是故因民之族一民之俗居
必同室也而规制不得以自异葬必同壤也而兆
域不得以自别联兄弟使之叙辈行以相称谓联
师儒使之合席砚以相肄习所交游者必同一其
道而不得以友非类所衣被者必同一其制而不
得以为异服如此则家不殊俗矣由一家而合之
卷五十三 第 19a 页 WYG0712-0635c.png
一方由一方而合之四方莫不皆然则天下之平
其基在此矣淳古之本俗岂不于是而复哉夫以
先王之世于凡民之宫室坟墓兄弟师儒朋友衣
服皆为之处置乃独于其日用之饮食略焉张紞
谓圣人非不欲之难为之制尔呜呼信乎其难也
何则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一夫上父母下妻子以
五口八口为率孟子告齐梁之君所谓八口数口
之家是也民年六十以所受田傅其长子其次子
其基在此矣淳古之本俗岂不于是而复哉夫以
先王之世于凡民之宫室坟墓兄弟师儒朋友衣
服皆为之处置乃独于其日用之饮食略焉张紞
谓圣人非不欲之难为之制尔呜呼信乎其难也
何则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一夫上父母下妻子以
五口八口为率孟子告齐梁之君所谓八口数口
之家是也民年六十以所受田傅其长子其次子
卷五十三 第 19b 页 WYG0712-0635d.png
是为馀夫年十六别受田二十五亩俟其壮有室
然后更受百亩之田百亩之外又受田庐之地五
亩二亩半在田二亩半在邑由是观之三代以前
盖无累世同居共爨之制可知已然则汉唐以来
往往于累世同居者旌其门复其役夫岂无其故
而然欤盖以世道日降民俗日偷乃有一家焉独
于道隐民散之馀而为合宗立族之举则夫操长
民之柄者将以致其潜销密移之化安得不为之
然后更受百亩之田百亩之外又受田庐之地五
亩二亩半在田二亩半在邑由是观之三代以前
盖无累世同居共爨之制可知已然则汉唐以来
往往于累世同居者旌其门复其役夫岂无其故
而然欤盖以世道日降民俗日偷乃有一家焉独
于道隐民散之馀而为合宗立族之举则夫操长
民之柄者将以致其潜销密移之化安得不为之
卷五十三 第 20a 页 WYG0712-0636a.png
率德励行使民知所劝而强于为善哉然此特人
君之微权耳非生民久处之常道也盖天下之土
地有限人民之生息无穷考史自唐以来民之同
居者久不过十世踰十世而不散者盖无几焉是
虽势之不得不然而亦理之穷而变也张紞论欲
仿古诸侯庙制五世一宅各有祠而总为墙宇以
郭其外庶几事亲奉祭各得其所臣窃以为一姓
之家一族之产十世之后非并诸其邻安得地以
君之微权耳非生民久处之常道也盖天下之土
地有限人民之生息无穷考史自唐以来民之同
居者久不过十世踰十世而不散者盖无几焉是
虽势之不得不然而亦理之穷而变也张紞论欲
仿古诸侯庙制五世一宅各有祠而总为墙宇以
郭其外庶几事亲奉祭各得其所臣窃以为一姓
之家一族之产十世之后非并诸其邻安得地以
卷五十三 第 20b 页 WYG0712-0636b.png
容之哉然则为之计也奈何曰其己然者朝廷当
为之维持辅其所不及助其所不足蠲其所不能
子孙之茂异者擢用之其不率教者惩治之如此
则其家范久行而族居不散矣若夫人家之所以
自为计者盍思曰合族以居共爨而食岂非美事
哉然吾之恒产有数而子姓之生息无已一日不
再食则饥一岁不制衣则寒一人不得所则戚创
立之初三四世间固若易为矣至于六七世之后
为之维持辅其所不及助其所不足蠲其所不能
子孙之茂异者擢用之其不率教者惩治之如此
则其家范久行而族居不散矣若夫人家之所以
自为计者盍思曰合族以居共爨而食岂非美事
哉然吾之恒产有数而子姓之生息无已一日不
再食则饥一岁不制衣则寒一人不得所则戚创
立之初三四世间固若易为矣至于六七世之后
卷五十三 第 21a 页 WYG0712-0636c.png
食指日多费用日广何所居以安其身何所出以
给其用可不豫为之虑详为之计哉且三代圣王
经世之典所以诒厥孙谋者数世之后尚不能无
变更况人家乎盖人人须有所居止日日须有所
食用势至不能容力至不能给必思所以变通之
道宜一准周官本俗而不失其意是故居固欲𡠾
宫室若地不能容不得已而别迁必合众力为之
营搆而不失旧美之规葬固欲族坟墓若地有所
给其用可不豫为之虑详为之计哉且三代圣王
经世之典所以诒厥孙谋者数世之后尚不能无
变更况人家乎盖人人须有所居止日日须有所
食用势至不能容力至不能给必思所以变通之
道宜一准周官本俗而不失其意是故居固欲𡠾
宫室若地不能容不得已而别迁必合众力为之
营搆而不失旧美之规葬固欲族坟墓若地有所
卷五十三 第 21b 页 WYG0712-0636d.png
碍不得已而别厝必随支𣲖为之布列而不失族
葬之旧兄弟之联称呼必合其辈行命名则同其
偏旁师友之联肄业则一其道德交游必同其臭
味以至衣服必为宽博之制不尚诡异之饰使人
望而知其为一家之群从子姓也家必同一俗人
各习一业少者为之生计壮者为之身计衰者为
之老计老者为之死计无子者为之后计而又时
脩谱牒详明世系祭有祭田墓有墓田供力役有
葬之旧兄弟之联称呼必合其辈行命名则同其
偏旁师友之联肄业则一其道德交游必同其臭
味以至衣服必为宽博之制不尚诡异之饰使人
望而知其为一家之群从子姓也家必同一俗人
各习一业少者为之生计壮者为之身计衰者为
之老计老者为之死计无子者为之后计而又时
脩谱牒详明世系祭有祭田墓有墓田供力役有
卷五十三 第 22a 页 WYG0712-0637a.png
田延师教有田不惟有合族之公田而又有各室
之私田而私田之中又各有公田焉大宗则行时
祭小宗则行节祠使之既共协力以事其大宗而
奉其祖庙又各竭力以事其私亲而祭其祖祢亲
未尽不得别居异财服虽尽不许析户别籍私家
既为之则范而率族属以必遵其祖训官府又为
之禁令而限民人以各守其家法如此虽不必同
居共爨而本然之道常存淳古之俗可复矣臣辑
之私田而私田之中又各有公田焉大宗则行时
祭小宗则行节祠使之既共协力以事其大宗而
奉其祖庙又各竭力以事其私亲而祭其祖祢亲
未尽不得别居异财服虽尽不许析户别籍私家
既为之则范而率族属以必遵其祖训官府又为
之禁令而限民人以各守其家法如此虽不必同
居共爨而本然之道常存淳古之俗可复矣臣辑
卷五十三 第 22b 页 WYG0712-0637b.png
为家乡之礼凡人家所当行者既已类叙如前而
又引周官本俗安民之法以总结之者期天下之
人家行古礼乡复本俗必如周礼大司徒以致万
民之安者以立治平之基(以上累世/同居之礼)
以上家乡之礼臣按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
其长而天下平夫天下之所以平者虽由人
君修身以齐其家举而措之于国天下然天
子有天子之家诸侯有诸侯之家卿大夫有
又引周官本俗安民之法以总结之者期天下之
人家行古礼乡复本俗必如周礼大司徒以致万
民之安者以立治平之基(以上累世/同居之礼)
以上家乡之礼臣按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
其长而天下平夫天下之所以平者虽由人
君修身以齐其家举而措之于国天下然天
子有天子之家诸侯有诸侯之家卿大夫有
卷五十三 第 23a 页 WYG0712-0637c.png
卿大夫之家士庶人有士庶人之家家必齐
而后国可治国必治而后天下可平天子亲
其亲长其长固足以示则于人人而致天下
之平矣然天子一家耳诸侯之家以百计卿
大夫之家以千计士之家以万计庶人之家
以亿兆计人人皆有亲皆有长而必欲一一
亲之长之无一家之不然方是天下之平苟
亿兆之中而有一人之或悖焉则亦非所以
而后国可治国必治而后天下可平天子亲
其亲长其长固足以示则于人人而致天下
之平矣然天子一家耳诸侯之家以百计卿
大夫之家以千计士之家以万计庶人之家
以亿兆计人人皆有亲皆有长而必欲一一
亲之长之无一家之不然方是天下之平苟
亿兆之中而有一人之或悖焉则亦非所以
卷五十三 第 23b 页 WYG0712-0637d.png
为平矣呜呼自非居人上者化之有道处之
有方又曷以致其然哉大学释治国平天下
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又曰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此化之
之道尔苟有化之之道而无有所以处之之
方天下之大教之容有所不及万民之众化
之容有所不周此为治者所以不可无处之
之方也化之之道孔子所谓道之以德也处
有方又曷以致其然哉大学释治国平天下
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又曰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此化之
之道尔苟有化之之道而无有所以处之之
方天下之大教之容有所不及万民之众化
之容有所不周此为治者所以不可无处之
之方也化之之道孔子所谓道之以德也处
卷五十三 第 24a 页 WYG0712-0638a.png
之之方孔子所谓齐之以礼也人君为治既
正身修德以示其化之之则又必本其彝伦
之理因其性情之宜制为节文立为仪则必
使无一人无一家不率吾之教不遵吾之礼
而又有政以辅其所不及有刑以限其所必
从是则孔子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也夫
然则天下之大万里之远亿兆之众无一人
而不亲其亲长其长合亿兆之家皆如一家
正身修德以示其化之之则又必本其彝伦
之理因其性情之宜制为节文立为仪则必
使无一人无一家不率吾之教不遵吾之礼
而又有政以辅其所不及有刑以限其所必
从是则孔子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也夫
然则天下之大万里之远亿兆之众无一人
而不亲其亲长其长合亿兆之家皆如一家
卷五十三 第 24b 页 WYG0712-0638b.png
人父子兄弟然伦理以明风俗以美乖争陵
犯之不作而均齐方正如一矣噫天下之平
至于如此岂非比屋可封之俗雍熙太和之
世也哉
大学衍义补卷五十三
犯之不作而均齐方正如一矣噫天下之平
至于如此岂非比屋可封之俗雍熙太和之
世也哉
大学衍义补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