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八
卷四十八 第 1a 页 WYG0712-057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衍义补卷四十八
             明 丘浚 撰
 治国平天下之要
  明礼乐
   郡国之礼
周礼州长(二十五百/家为一州)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之法(则/也)
(建子/之月)之吉各属(合/也)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其德行道
卷四十八 第 1b 页 WYG0712-0570d.png
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若以岁时祭祀州社则
属其民而读法亦如之岁终则会其州之政令正岁(建/寅)
(之/月)则读教法如初
党正(五百家/为一党)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及四时之孟月吉
日则属民而读邦法以纠戒之春秋祭禜(谓祭水/旱之类)亦如

族师(百家/为族)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月吉则属民而读邦

卷四十八 第 2a 页 WYG0712-0571a.png
闾胥(二十五/家为闾)各掌其闾之徵令聚众庶既比则读法
 朱熹曰周礼属民读法今有司能一岁三四举行之
 其于风化不为无助
  臣按成周盛时制为教治政令之法既已行之于
  朝廷国都而又推之于州党族闾焉二千五百家
  为州州有长五百家为党党有正百家为族族有
  师二十五家为闾闾有胥皆以岁时属其民而读
  邦法每岁之常州长则以正月及正岁是一岁而
卷四十八 第 2b 页 WYG0712-0571b.png
  再读也党正则以四时之孟月是一岁而四读也
  族师则每月而一举行焉是一岁而十二读也他
  如州长之祭祀州社党正之春秋祭禜族师之春
  秋祭酺其非时而读法者又不止一也是以当时
  之民耳目之所闻见者莫非先王之教典朝廷之
  政治官府之禁令是其出作入息皆在乎礼法之
  中出口入耳无非劝戒之语欲为善而知所劝欲
  为恶而有所惩此所以比屋可封而乡无不善之
卷四十八 第 3a 页 WYG0712-0571c.png
  俗而世多良材也欤我圣祖作为教民榜文颁布
  天下闾里御制大诰三编颁布天下学校盖即周
  官所谓教治政令之法也
乡师之职正岁稽其乡器(考其/良窳)(五家/为比)(平声/下同)吉凶二
服闾(二十/五家)共祭器族(百/家)共丧器党(五百/家)共射器州(二千/五百)
(家/)共宾器乡(万二千/五百家)共吉凶礼乐之器
 郑玄曰吉服者祭服也凶服者吊服也比长主集为
 之祭器者簠簋鼎俎之属闾胥主集为之丧器者素
卷四十八 第 3b 页 WYG0712-0571d.png
 俎揭豆之属族师主集为之此三者民所以相共也
 射器者弓矢楅中之属党正主集为之宾器者尊俎
 笙瑟之属州长主集为之吉器若闾之祭器也凶器
 若族之丧器也礼乐之器若州长宾射之器乡大夫
 集此四者为州党族闾有故而不共也此乡器者旁
 使相共则民无废事上下相补则礼行而教成矣
  臣按成周盛时以礼乐为治而行礼乐者必有器
  具非特朝廷之上为然而凡比闾族党之间皆有
卷四十八 第 4a 页 WYG0712-0572a.png
  其器以为行礼之具当世之民耳闻而目见无非
  礼乐之事此所以比屋可封而成粹美之俗也后
  世非独民不识礼乐而名为士大夫者亦惟口诵
  其言而不知其所以为礼乐之器具何如也风俗
  之不如古又何怪哉(以上读/法供器)
礼记曰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
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
致洁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尊让洁
卷四十八 第 4b 页 WYG0712-0572b.png
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
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辨矣不斗辨则无暴乱之祸

 吕大临曰乡饮酒者乡人以时会聚饮酒之礼也因
 饮酒而射则谓之乡射郑氏谓三年大比兴贤者能
 者乡老及乡大夫率其吏与其众以礼宾之则是礼
 也三年乃一行诸侯之卿大夫贡士于其君盖亦如
 此党正每岁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
卷四十八 第 5a 页 WYG0712-0572c.png
 于序则党正因蜡饮酒亦此礼
  臣按先儒谓乡饮有四一则三年宾兴贤能二则
  乡大夫饮国中贤者三则州长习射四则党正蜡
  祭今世所行者惟存一乡大夫饮国中贤者尔他
  如所谓州长习射党正蜡祭世不复讲而三年宾
  兴贤能其宴会虽谓为鹿鸣而亦不以乡饮为名
  焉夫乡饮之名始于成周汉唐以来亦间行之然
  无定制我太祖皇帝得国之初即诏天下府州县
卷四十八 第 5b 页 WYG0712-0572d.png
  每岁再行永为定制伏读御制大诰有云乡饮酒
  礼不过申明古先哲王教令而已所以乡饮酒礼
  叙长幼论贤良别奸顽异罪人其坐席间年高有
  德者居于上高年淳笃者并之以次序齿而列其
  有曾违条犯法之人列于外坐同类者成席不许
  干于良善之席主者若不分别致使贵贱混淆察
  知或坐中人发觉主者坐以违制奸顽不由其主
  紊乱正席全家移出化外呜呼斯礼古先哲王之
卷四十八 第 6a 页 WYG0712-0573a.png
  制妥良民于宇内亘古至今兴者乡里安邻里和
  长幼序无穷之乐大哉王言所谓从者昌否者亡
  其垂世警俗之意深矣傅曰礼之教化也微其止
  邪于未形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其此意
  欤
故圣人制之以道乡人士君子尊于房户之间宾主共
之也尊有玄酒(以水/为之)贵其质也羞出自东房主人共之
也洗当东荣主人之所以自洁而以事宾也
卷四十八 第 6b 页 WYG0712-0573b.png
 郑玄曰乡人谓乡大夫也士谓州长党正也君子谓
 乡大夫也尊于房户之间宾主共之者设酒尊于东
 房之西室户之东在宾主之间酒虽主人之设而宾
 亦以之酢主人故云共之也地道尊右设玄酒在西
 者贵其质素故也
  臣按此古人行乡饮酒礼之一贾公彦所谓又有
  乡大夫士饮国中贤者用乡饮酒者此也由是观
  之则是礼非独尚齿又所以尚贤也而我圣祖之
卷四十八 第 7a 页 WYG0712-0573c.png
  诰所谓序长幼尚齿也论贤良尚贤也然非特如
  此而已又因之以别奸顽异罪人一礼之举众义
  备焉呜呼盛哉
周礼乡大夫之职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
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
(以乡饮之礼/礼而宾之)
 吴澄曰古者乡大夫行乡饮酒于乡学以宾礼兴贤
 者能者而升其书于天府择其最贤者为宾其次为
卷四十八 第 7b 页 WYG0712-0573d.png
 介此以德选不以齿论
  臣按此古人行乡饮酒礼之二也本朝三年大比
  一开科两京十三藩皆有乡试撤棘之日有司设
  席以待考试官及中式举子谓之鹿鸣宴今宜斟
  酌古制以解首为宾以次为介为三宾为众宾而
  以考试官为僎提调官为主监试官为司正执事
  官及藩臬官僚皆以陪位其中执事人员有营私
  作弊者列于外坐一如朝廷颁降礼制而行以复
卷四十八 第 8a 页 WYG0712-0574a.png
  古人宾兴贤能之礼(或别设席以/劳试官亦可)
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
齿位
 郑玄曰国索鬼神而祭祀谓岁十二月大蜡之时也
 正齿位者乡饮酒义所谓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六
 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是
 也必正之者为民三时务农至此农隙而教之尊长
 养老见孝弟之道也
卷四十八 第 8b 页 WYG0712-0574b.png
  臣按此古人行乡饮酒礼之三也窃惟今制一岁
  凡再行乡饮酒礼既行之于正月望日又以十月
  朔旦行焉岁首之礼宜如常制合养在官在民之
  老以正齿位若夫孟冬之月百榖告成农夫终岁
  勤苦始得少息请略仿周人蜡祭之礼备牲醴以
  索祭鬼神聚民之老者饮以劳之遂礼其年高有
  德者以为大宾而以其能帅子弟耕稼者为众宾
  庶合古礼意
卷四十八 第 9a 页 WYG0712-0574c.png
射义曰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
 贾公彦曰州长因春秋二时以礼会聚其民而行礼
 于州之序学中先行乡饮酒为礼而射
  臣按此古人行乡饮酒礼之四是即州长春秋以
  礼会民而射于州序也臣请于正月望日十月朔
  日行礼之后即率宾以下依朝廷原降射礼仪注
  行射礼于学中庶古礼复行于今日
孔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卷四十八 第 9b 页 WYG0712-0574d.png
 吕大临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其文则摈相习之其
 义则君子知之修其文达其义然后可以化民成俗
 也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
 不乱此五者皆见于饮酒之礼而可以化民成俗故
 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易谓易行易易者
 甚言其易也
 黄干曰请宾介陈器馔献宾介献僎旅酬燕此六者
 礼之大节也登降辞受礼之文也鼎俎笾豆礼之器
卷四十八 第 10a 页 WYG0712-0575a.png
 也脯醢脊胁礼之用也此观礼者所共知也其数易
 知其义难知也乡饮教亲睦也乡闾亲睦陵犯争讼
 之风息矣一饮一食一拜一坐一揖一降无非教也
 通于义者又非但可以亲睦乡闾而已也天理得人
 心正无所施而不可也圣人著为礼以教人凡为乡
 人者皆知此义焉此成周之世所以人人皆有士君
 子之行也礼废乐坠乡人之群饮者未尝废丰饮食
 侈供张悦声妓恣驩嗷教侈也诲淫也恣欲也无非
卷四十八 第 10b 页 WYG0712-0575b.png
 所以败人心者也后世之士夫曾古之服勤于畎亩
 者之不若也然则是礼也今世学士大夫有志于古
 者其可不思所以讲明而肄习之欤
  臣按孔子此言与所谓圣人制之以道及我圣诰
  之文是知是礼之在天下诚行王道之要万世帝
  王所当举行而凡有民社之寄者不可徒应故事
  而不知所以敬慎之也(以上乡/饮酒礼)
周礼乡大夫退而以乡射之礼五物(犹事/也)询众庶一曰
卷四十八 第 11a 页 WYG0712-0575c.png
(发而/中节)二曰容(动皆/合礼)三曰主皮(不失/正鹄)四曰和容(容比/于和)
曰兴舞(节比/于乐)
 吴澄曰询众庶者问于众庶而求其人也
  臣按此乡大夫宾兴贤能既退而行乡射之礼以
  询众庶也我圣祖于洪武三年初诏天下开科第
  三场面试四事其一曰射以观其中数多寡即此
  制也
州长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
卷四十八 第 11b 页 WYG0712-0575d.png
 丘葵曰序者州之学孟子曰序者射也盖射以序进
 且以别其贤否也
  臣按三代之后射礼不行也久矣惟晋庾亮曾依
  周制以行我圣祖初得天下即令天下府州县学
  训诲生员每日讲读经书罢于学后设一射圃教
  学生习射朔望要试过其有司官閒暇时与学官
  一体习射命礼部定图式仪注凡八则一射式二
  树射鹄三置射位四主射五赏酒六司射七射器
卷四十八 第 12a 页 WYG0712-0576a.png
  八射职九射位十仪注所谓射器者凡九射职者
  凡七至今天下皆立射圃朔望有司躬谒先师及
  听诸生讲读后诣圃行射礼是即州长会民射于
  州序之遗意也
射义曰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
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
行矣
 吕大临曰礼射者必先比耦故一耦皆有上耦下耦
卷四十八 第 12b 页 WYG0712-0576b.png
 皆执弓而挟矢其进也当阶及阶当物及物皆揖其
 退也亦如之其行有左右其升降有先后其射皆拾
 发其取矢于楅也始进揖当福揖取矢揖既搢挟揖
 退与将进者揖其取矢也有横弓郤手兼弣顺羽拾
 取之节焉卒射而饮胜者袒决遂执张弓不胜者袭
 脱决拾加弛弓升饮相揖如初则进退周旋必中礼
 可见矣夫先王制礼岂苟为繁文末节使人难行哉
 亦曰以善养人而已盖君子之于天下必无所不中
卷四十八 第 13a 页 WYG0712-0576c.png
 节然后成德必力行而后有功其四肢欲安佚也苟
 恭敬之心不胜则怠惰傲慢之气生动容周旋不能
 中乎节体虽佚而心亦为之不安安其所不安则手
 足不知其所措故放辟邪侈踰分犯上将无所不至
 天下之乱自此始矣圣人忧之故常谨于繁文末节
 以养人于无所事之时使其习之而不惮烦则不逊
 之行亦无自而作至于久而安之则非礼不行无所
 往而非义矣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所存乎内者
卷四十八 第 13b 页 WYG0712-0576d.png
 敬则所以形乎外者庄矣内外交修则发乎事者中
 矣射一艺也容比于礼节比于乐发而不失正鹄是
 必有乐于义理久于敬恭用志不分之心然后可以
 得之则其所以得之者其为德可知矣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
君子
 朱熹曰揖让而升者大射之礼耦进三揖而后升堂
 也下而饮谓射毕揖降以俟众耦皆降胜者乃揖不
卷四十八 第 14a 页 WYG0712-0577a.png
 胜者升取觯立饮也言君子恭逊不与人争惟于射
 而后有争然其争也雍容揖逊乃如此则其争也君
 子而非若小人之争矣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朱熹曰射不主皮乡射礼文为力不同科孔子解礼
 之意如此也皮革也布侯而栖革于其中以为的所
 谓鹄也科等也古者射以观德但主于中而不主于
 贯革盖以人之力有彊弱不同等也
卷四十八 第 14b 页 WYG0712-0577b.png
 杨时曰中可以学而能力不可以彊而至
  臣按仪礼射有三大射宾射燕射天子诸侯卿大
  夫皆有之士无大射而有宾射燕射后世礼废之
  后而所谓射者惟用之战陈而用之以为礼节者
  盖微矣我圣祖欲以之取士以复古人择士泽宫
  之制而不果既而颁其图式仪注于天下非但以
  是而教士子而必俾学官与有司习射焉噫方其
  无事而教之于学校以习其礼逊之容一旦有事
卷四十八 第 15a 页 WYG0712-0577c.png
  也则以用之于战陈而无敌于天下矣(以上乡/射礼)
周礼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遍存(问其/安否)
岁遍覜(视其/治效)五岁遍省(察其/风俗)
国语曰周之秩官(秩官周常/官篇名)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官/名)
以告行理(吏/也)以节(以节/为信)(迎/也)之候人为导(导/引)卿出郊劳
门尹除(扫/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执役/者)司空
视涂(道/路)司寇诘奸(禁诘/奸盗)虞人入材(材/木)甸人积薪(用以/㸑爇)
师监燎(火/燎)水师监濯(涤/濯)膳宰致餐(熟/食)廪人献饩(生/食)司马
卷四十八 第 15b 页 WYG0712-0577d.png
陈刍(养/马)工人展车(补伤/败)百官各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
小大莫不怀爱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至
于王使则皆官正(长/也)(临/也)事上卿监(视/也)
  臣按周礼一书其于诸侯聘问之礼详备而于王
  朝遣使之礼略焉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
  无岁无之而不闻其有节送供奉之礼独于国语
  定王使单襄公聘宋楚而道陈道茀而不可行归
  告于王而引周之秩官之语所言皆侯国之礼其
卷四十八 第 16a 页 WYG0712-0578a.png
  末一语云至于王使皆官正涖事上卿监之则在
  当时必有其礼周礼立制以训诸侯惟载其所以
  相待之礼而其所以奉上者不载焉非不载也敌
  国之礼尚如此而贵国宾至且以班加一等益虔
  则天子之使至所加不止于一等而其所以虔敬
  者益之又益可知也自罢侯置守之后无复邦交
  之礼所以奉承者惟天子之使尔考历代之礼制
  惟有王朝之礼所谓郡邑之礼泯如也本朝开国
卷四十八 第 16b 页 WYG0712-0578b.png
  之初定为洪武礼制出使礼仪凡六条二十年又
  命礼部官著为礼仪定式出使礼仪凡三条二十
  七年又命礼官参用二书为出使礼仪总二十条
  开读遣使一奉使王国二奉使诸司十四蕃国三
  颁降行人司永为定制又诏颁迎诏仪注于天下
  凡朝遣使各处开读将至所在官僚朝服具龙亭
  䌽舆仪仗鼓乐郊迎使者下马以诏置于龙亭使
  者立亭东官吏人等北向行五拜三叩头礼众官
卷四十八 第 17a 页 WYG0712-0578c.png
  及鼓乐前导使者随行至所司众官先入东西序
  立龙亭至使者立其东西向(如有出使廷臣先赞/曰出使官行礼引赞)
  (引出使官于露台/行五拜三叩头礼)赞唱排班班齐之后四拜使者
  捧诏授展读官跪受之开读众官跪听(出使官于/露台束跪)
  (听/)宣读讫展读官捧诏授使者复置亭中众官俯
  伏兴四拜山呼舞蹈又四拜礼毕众官诣龙亭前
  跪长官致辞曰圣躬万福使者鞠躬答曰圣躬万
  福众官乃退易服见使者行再拜礼臣窃以谓自
卷四十八 第 17b 页 WYG0712-0578d.png
  古礼文之详莫傋于周礼一书而其间所载朝觐
  聘问之礼虽详而于出使一节独阙而我圣祖创
  为之制其详有如此者盖王朝之于郡国以地言
  之则疆域阻远以分言之则名分悬绝所以达上
  下之情一远近之势以其有使臣之往来诏令之
  颁布耳其所以迎接而授受者苟简而粗率非独
  无以严九重之威命重皇华之使节而下之人亦
  轻忽而不知所重而播告之修申谕之意或不足
卷四十八 第 18a 页 WYG0712-0579a.png
  以耸动乎奉承之人而事体或至于隳机会或至
  于失亦或有之矣(以上出使/及迎诏礼)
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难(与㑚/同)旁磔(披磔牲体/攘除阴气)出土
牛以送寒气
 陈浩曰月建丑丑为牛土能生水故特作土牛以毕
 送寒气也
 陈祥道曰土胜水牛善耕胜水故可以胜寒气善耕
 故可以示农耕之早晚月令季冬之月大难旁磔然
卷四十八 第 18b 页 WYG0712-0579b.png
 后出土牛则出土牛驱除之终事也既乃告民出五
 种命农计耦耕事则出土牛又农耕之始事也
后汉祭祀志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车旗服饰皆青歌
青阳舞云翘之舞
宋志立春前五日并造土牛耕夫犁具于大门之外是
日黎明有司为坛以祭先农官吏各具䌽杖环击牛者
三所以示劝耕之意
  臣按宋景祐所颁土牛经其作土牛以岁之干色
卷四十八 第 19a 页 WYG0712-0579c.png
  为首支色为身纳音色为腹以立春日干色为角
  耳尾支色为胫纳音色为蹄元至元所颁经式牛
  色则以立春日为法日干为头角耳色支为身色
  纳音为蹄尾肚色国初袭用元制正统中始用言
  者制土牛色复用岁之支干纳音如宋法今制每
  岁立春日内而京兆外而藩府州县先期造土牛
  芒人前一日出东郊具鼓乐迎入所司至日行鞭
  春礼众官各执䌽鞭环牛者三众共击碎之(以上/迎春)
卷四十八 第 19b 页 WYG0712-0579d.png
  (礼/)
马端临曰秦汉之后礼之因革不同有古有而今无者
如大射聘礼士相见之类是也有古无而今有者如圣
节上寿上尊号拜表之类是也
  臣按古今异宜礼经有可以义起之文天下之事
  揆之于义而与义无悖则是礼虽自古先王未之
  有制而后世之人以义起之而创为一代之礼不
  为过也马氏著文献通考独为王朝之礼所谓郡
卷四十八 第 20a 页 WYG0712-0580a.png
  国之礼无有焉其言曰今礼则虽不能无失然而
  议礼制度非书生可得与闻也是以亦不复措辞
  焉夫书生而与闻议礼制度而为之措辞固不可
  若夫述前人之旧详一代之制亦何不可之有夫
  所谓圣节上寿及汉以来贺岁首魏晋以来贺冬
  至此虽三代以前所未有然古者列国之于王朝
  朝觐会同殷頫之类岁无虚月而今世所行者此
  三礼而已三礼也在朝文武百官至日具表拜贺
卷四十八 第 20b 页 WYG0712-0580b.png
  而天下亲藩边将藩宪府州卫所五品以上宫司
  先期遣官奉表称贺至期前一日习仪于寺观至
  日于所在官厅行庆贺礼其仪注大略如朝仪但
  祝赞之辞不同及正至不用傅制耳兹三礼者今
  日朝仪以为大礼是非独以寓臣子忠爱之诚亦
  以昭示华夷使人心之趋向者益以恭万方之尊
  戴者益以固是虽古无而今有礼所谓义起者政
  此类也圣人复起臣知其决不易之矣今其礼仪
卷四十八 第 21a 页 WYG0712-0580c.png
  具见洪武礼制但今天下进表衙门先期进表已
  行十二拜山呼舞蹈礼至日惟行五拜三叩头礼
  而五品以下衙门则行全礼臣窃以臣子奉上之
  礼宜隆而不宜杀当三大朝贺之日阖郡官吏儒
  生军民人等毕至必先演习其仪而后行礼至日
  其礼乃简略如此似乎不称请一体俱行全礼为
  宜(以上遥/贺之礼)
朱熹曰礼之施于朝廷者州县士民无以与知为也而
卷四十八 第 21b 页 WYG0712-0580d.png
尽颁之则傅者苦其多习者患其博而莫能穷也故莫
若取自州县官民所应用者参以近制别加纂次号曰
臣民礼略锓板模印而颁行之州县各为三通一通于
守令厅事一通于学一通于名山寺观皆椟藏之守视
司察体如诏书而民庶所用则又使州县自锓之板正
岁则模而揭之市井村落使通知之则可以永久矣
又曰礼书既颁则又当使州县择士人之笃厚好礼者
讲诵其说习其颁礼州县各为若干人廪之于学名曰
卷四十八 第 22a 页 WYG0712-0581a.png
治礼每将举事则使教焉又诏监司如提学司者察其
奉行不如法者举惩治之
  臣按朱氏此言可以施行于今请令礼官将洪武
  年间颁降孝慈录诸司职掌洪武礼制礼仪定式
  及永乐中颁降文公家礼等书逐一参考凡系天
  下郡县家乡臣民所当行之礼敕翰林儒臣简节
  删润著为一书印行天下使之遵守如朱熹所议
  者又于学校村社选人习学演行而命州县正官
卷四十八 第 22b 页 WYG0712-0581b.png
  学校教职专一管领而提督学校宪臣敕书中以
  此载入俾其按部提督察其勤惰以为劝惩是诚
  化民成俗之要务为治之道莫先于此伏惟圣明
  留意则朱熹之议不行于昔而行于今矣天下臣
  民不胜幸幸
周礼小行人若国札(病疾/为札)(札而死/曰丧)则令赙(以礼傅之/谓之赙)
(助其/不足)之若国凶(榖不/熟)(凶甚/为荒)则令赒(以利/周之)(以聚/与之)
若国师(军/旅)(工/役)则令槁(犒/也)(会众财/与之)之若国有福事则
卷四十八 第 23a 页 WYG0712-0581c.png
令庆贺之若国有祸灾则令哀吊之凡此五物者治其
事故
  臣按天子之于侯国有札丧则令赙补有凶荒则
  令赒委是即大宗伯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
  札也有师役则令犒禬是即大宗伯以禬礼哀围
  败以恤礼哀寇乱也福事则令庆贺祸灾则令哀
  吊岂非大宗伯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以吊礼
  哀祸灾者乎臣于明礼乐下著郡国之礼前此皆
卷四十八 第 23b 页 WYG0712-0581d.png
  郡国奉行于上之礼此则朝廷所以施行于下之
  礼也成周盛王所以周恤保爱其臣民者不以势
  而以理不以分而以礼如此视后世以牛羊草芥
  待其民者有间矣呜呼仁矣哉
及其万民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
顺为一书其悖逆暴乱作慝犹犯令者为一书其札丧
凶荒厄贫为一书其康乐安亲和平为一书凡此物者
每国辨异之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
卷四十八 第 24a 页 WYG0712-0582a.png
 吴澄曰万民之利害谓若禁革则某事为民便某事
 为民害也逆顺者遵王法为顺背王法为逆也悖逆
 至犯令谓人之为恶者也札丧凶荒厄贫谓人之不
 幸而遇灾者也康乐和亲安平谓人之为善而又有
 福庆者也以此五者询问诸国别而书之使王得以
 周知若民利兴政俗美恶人少灾祸弭福庆集则治
 可知也反是则不治矣
 郑鄂曰职方掌天下之图以周知其利害其知也以
卷四十八 第 24b 页 WYG0712-0582b.png
 图此则载之以书按书所以知其事也礼俗也政事
 也教治也刑禁也诸侯之所行者或有逆顺从违不
 为一书无以知其叛服之事悖逆也暴乱也作慝也
 犯令也过恶之己著也不为一书无以知其罪恶之
 轻重犹是曾犯令矣犹不改而犹犯令焉札丧也凶
 荒也厄贫也诸侯所遭之故不为一书无以知远民
 之忧康乐谓民之安乐和亲谓僚寀之交欢安平谓
 其国之宁静不为一书无以知侯国之治
卷四十八 第 25a 页 WYG0712-0582c.png
  臣按三代封建之制行而天子所以相与为治者
  侯国也罢侯置守之后则藩服州郡实视古诸侯
  焉然古之侯国不过数十今之郡县多至千百其
  土宇之分割疆域之辽隔官吏之繁多其势未易
  以合其情未易以通视古为尤难也在成周之时
  设为小行人之职巡行而辨异之有不能遍究而
  悉举故为之书以述其事凡有五焉盖先王以天
  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则小行人以此五物者巡
卷四十八 第 25b 页 WYG0712-0582d.png
  行天下每国而辨异之各为一书以反命于王以
  周知天下之故则人君居九重之上不下几席而
  一翻阅之顷天下之大四海之广万民之礼俗皆
  在乎心目之间矣臣愿乞敕两畿十三藩巡抚大
  臣及方面府州各为一书傋载郡邑礼俗政事教
  治刑禁当行切要之务以傋乙夜之览遇有急切
  之事按书以求其故其于国政未必无补
    以上郡国之礼臣按郡国之礼不止于此而
卷四十八 第 26a 页 WYG0712-0583a.png
    所载止此者祀典则具秩祭祀下学校则具
    崇教化下
 
 
 
 
 
 
卷四十八 第 26b 页 WYG0712-0583b.png
 
 
 
 
 
 
 
 大学衍义补卷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