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712-035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衍义补卷二十七
             明 丘浚 撰
 治国平天下之要
  制国用
   铜楮之币(下/)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秋仿汉文不禁私铸敕百僚详议
可否录事参军刘秩议曰管子谓刀布为下币先王以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712-0359d.png
守财物以御人事而平天下若舍之任人则上无以御
下下无以事上夫物贱则伤农钱贱则伤贾故善为国
者观物之贵贱钱之轻重夫物重则钱轻钱轻繇乎物
多多则作法收之使少少则重重则作法布之使轻轻
重之本必繇乎是奈何而假之人又曰铸钱不杂以铅
铁则无利杂以铅铁则恶不重禁不足以惩息塞其私
铸之路人犹冒死以犯之况启其源乎是设陷阱而诱
之入也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712-0360a.png
  臣按利之在天下固不可禁亦不可不禁汉文帝
  放铸而海内富庶唐高宗私铸者抵死邻保从坐
  亦不闻其大治何也利之为利处义之下害之上
  利以为人则上和于义而利在其中利以为己则
  下流于害而未必得利是故圣人之制事无往而
  不以义惟义是主择其有利于人者而定为中制
  使天下之人皆蒙其利而不罹其害焉天地间为
  利之途辙孔多钱也者寓利之器昔人所谓贫可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712-0360b.png
  使富贱可使贵死可使生之具神通之物也上之
  人苟以利天下为心必操切之使不至于旁落上
  焉者不至为刘濞以灭家下焉者不至为邓通以
  亡身则利权常在上得其赢馀以减田租省力役
  又由是以赈贫穷惠鳏寡使天下之人养生丧死
  皆无憾是则人君操利之权资以行义使天下之
  人不罹其害而获其利也易曰利者义之和岂不
  信然所谓操之之权奈何刘秩曰物贱则伤农钱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712-0360c.png
  贱则伤贾故善为国者观物之贵贱钱之轻重夫
  物重则钱轻钱轻繇乎物多多则作法收之使少
  少则重重则作法布之使轻轻重之本必繇乎是
  是也
宪宗元和中敕禁私贮见钱不许过五千贯
  臣按昔人有言买田者志于吞并故必须上之人
  立法以限其顷亩蓄钱者志于流通初不烦上之
  人立法以教其懋迁也宪宗徒以钱重物轻之故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712-0360d.png
  立畜钱之限不亦甚乎
五代周世宗以久不铸钱民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乃
立监铸钱凡民间铜器佛像皆毁以铸钱
 世宗谓侍臣曰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
 彼铜像者岂所谓佛乎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
 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臣按世宗毁佛像以铸钱毅然不惑可谓刚明之
  主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712-0361a.png
宋初钱文曰宋元通宝太平兴国后又铸太平通宝自
后改元必更铸以年号为文
  臣按铸钱以年号为文始于刘宋孝建宋自开宝
  每更一号必铸一钱故每帝皆有数种钱最多者
  仁宗也在位四十二年九改年号而铸十种钱呜
  呼铸铜以为钱国固享其利矣然铜炭于何所出
  工作以何人用不免取之于民民得无受其害乎
  矧供给官吏监督匠役镕液耗损造作违式辇运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712-0361b.png
  致远吏民因之而得罪破家者何所不有繇是观
  之则是以古人利民者害民民未见其利而先受
  其害已我圣祖未建极之前即创大中通宝既登
  基之后又铸洪武通宝暨太宗铸永乐通宝宣宗
  铸宣德通宝百年之间仅此四种钱自时厥后未
  闻有所铸造然未见民用之乏国用之亏也
宋自王安石为政始罢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边关海
舶不复讥钱之出国用日耗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712-0361c.png
 胡寅曰铸钱为器其利十倍钱所以权百货平低昂
 其铸之也不计费不谋息今而销之可不禁乎虽然
 销而为器钱虽毁而器存焉若夫散而四出舟迁车
 转入于他国归于蛮夷关防不严法制隳坏真钱日
 少伪钱日多以不赀之价靡有限之财虽万物为铜
 阴阳为炭亦且不给矣
  臣按刘秩有言铸钱之用不赡者在乎铜贵铜贵
  之繇在于采用者众矣夫铜以为兵则不如铁以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712-0361d.png
  为器则不如漆禁之无害官禁之则铜无所用铜
  无所用则铜益贱铜贱则钱之用给矣夫铜不布
  下则盗铸者无因而铸无因而铸则公钱不破公
  钱不破则人不犯死刑钱又日增永为利矣是一
  举而四美兼也宋朝铸钱比前代为多天下置监
  铸钱总二十六处计其最多之年岁课至五百四
  十九万贯韶州永通一监岁造八十万贯他可知
  矣大抵国计仰给于此所以当时铜禁最严销钱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712-0362a.png
  为器者有罪漏钱出界者扺死惟其禁铜之严所
  以致铜之多铜多则贱贱则易致鼓铸虽烦而民
  不致于甚困王安石一变其法而国用日耗为政
  者乌可轻变成法哉(以上/言钱)
周礼小宰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四曰(八成中此/其四也)听称
责以傅别
  臣按傅别谓劵书也称谓代之以物责谓责其所
  偿此乃后世契券文约之始特民间私相以为符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712-0362b.png
  验耳非以交易也然用券书以通货物之有无与
  后世交会楮钞其用虽不同而其以空文质实货
  其原盖兆于是矣
汉武帝元狩四年有司言县官用度大空而富商大贾
财或累万金不佐国家之急请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
浮淫并兼之徒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
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臣按后世楮币肇端于此然其用皮为币用之以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712-0362c.png
  荐璧以朝觐聘享尔非以此为用也其制虽与后
  世楮钞不同然不用金银铜锡为币而以他物代
  之则权舆于此也
唐宪宗时令商贾至京师委钱诸路进奏院及诸军诸
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臣按此楮法所繇起也然委钱而合券以取而钱
  与券犹是二物非若今之钞即以钞为钱而用之
  也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712-0362d.png
宋太祖时许商人入钱左藏库以诸州钱给之而商旅
先经三司投牒乃输于库所繇司计一缗私刻钱二十
寻制便钱务
  臣按此即唐人飞钱之法此法今世亦可行之但
  恐奉行者于民之给受有停滞之币于钱之出入
  有减换之弊耳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
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712-0363a.png
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民人赀稍衰
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寇瑊守蜀乞禁交子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议废交子则
贸易不便请官为置务禁民私造诏从其请置益州交
子务
 吕祖谦曰益州置交子此一时举偏救弊之政亦非
 钱布经久可行之制交子行于蜀则可于他利害大
 段不同何故蜀用铁钱行旅赍持不便交子之法出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712-0363b.png
 于民之所自为托之于官所以可行今则铜钱稍轻
 行旅非不可以挟持欲行楮币铜钱却便楮券不便
 昔者之便今日之不便
  臣按自古之币皆以金若铜未有用他物者用楮
  为币始于此且楮之造始于汉三代以来未有也
  其初用之以代木简竹册以书字唐王玙乃用为
  假钱焚以事神噫孰知至是真以代铜钱而为行
  使之币哉作俑者寇瑊而成之者薛田张若谷以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712-0363c.png
  无用之物易有用之物遂使蔡伦之智与太公之
  法并行于天下后世噫可叹也哉
天圣中界以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为额至神
宗时改交子务为钱引务
  臣按交子每三年一换谓之界更换之际新旧相
  易上下相关不免劳扰我朝钞法一定而不更可
  谓便矣
神宗朝皮公弼言交子之法以方寸之纸飞钱致远然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712-0363d.png
不积钱以为本亦不能以空文行
  臣按宋朝交会皆是用官钱为本至金元之钞始
  取料于民不复以钱为本矣
高宗绍兴三十年户部侍郎钱端礼被旨造会子内外
流转其合发官钱并许兑会子输左藏库
  臣按宋朝交子至是更名会子不特此也又谓之
  钱引又谓之关子又谓之关会其实一而已矣考
  夫唐之飞钱合券特以通商贾之厚赍贸易者盖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712-0364a.png
  执券以取钱而非以券为钱也宋自真宗以后蜀
  始有交子高宗以后东南始有会子而始直以纸
  为钱矣
高宗论交子之弊曰如沈该称提之说但官中常有百
万缗遇交子减价自买之即无弊矣
 戴埴曰钱与楮犹权衡也有轻重则有低昂分毫之
 力不与焉盖钱与楮皆本无用可以贸有用之物则
 人用之使如古所谓粟易械器械器易粟有无可以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712-0364b.png
 相易则何贫于钱如古所谓治田百亩岁用千五百
 之类小大粗足则何资于楮自物货难于阜通于是
 假圜法以流转故言钱则曰平准所以见有是钱必
 有是物而后可准平也钱多易得则物价贵踊此汉
 唐以后议论也自商贾惮于般挈于是利交子之兑
 换故言楮则曰称提所以见有是楮必有是钱以称
 提之也楮多易得则金钱贵重此宋绍兴以后议论
 也平准称提皆以权衡取义而低昂有在于重轻明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712-0364c.png
 矣陆贽谓钱多则轻必作法以敛之赵开谓楮多则
 轻必用钱以收之今日病在楮多不在钱少如欲钱
 与楮俱多则物益重矣且未有楮之时诸物皆贱楮
 愈多则物愈贵计以实钱犹增一倍盖古贸通有无
 止钱耳钱难得则以物售钱而钱重钱易得则以钱
 售物而钱轻复添楮以佐钱则为贸通之用者愈多
 而物愈贵古人惟重本政榖粟桑麻及诸食用物本
 也钱末也楮又末之末柳宗元言平衡曰增之铢两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712-0364d.png
 则俯反是则仰此秤提大术也
  臣按称提之说犹所谓平准也平准以币权货之
  低昂而称提则以钱权楮之通塞今世钞法遇有
  不行亦可准此称提之法出内帑钱以收之则流
  行矣
绍兴末年会子行未有两淮湖广之分乾道初户部侍
郎林安宅乞别给会子印付淮南州军行使不得越至
他路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712-0365a.png
 马端临曰置会子之初意非即以会为钱盖以茶盐
 钞引之属视之(今中盐犹/有仓钞)而暂以权钱耳然钞引则
 所直者重而会子则止于一贯下至三百二百钞引
 只令商人凭以取茶盐必须分路会子则公私买卖
 支给无往而不用且自一贯造至二百则是明以代
 见钱矣又况以尺楮而代数斤之铜赍轻用重千里
 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尅日可到则何必川自川
 淮自淮湖自湖而使后来或废或用号令反覆民听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712-0365b.png
 疑惑哉
  臣按宋朝会子始有川引其后又有淮会湖会呜
  呼交会之设以虚易实以假博真固非圣人以至
  诚治天下之意而况又拘其地以限之惟欲足吾
  用不复顾义之可否与民之有无三代以前无此
  事也
金循宋四川交子法置交钞自一贯至十贯五等谓之
大钞自一百至七百五等谓之小钞以七年为限纳旧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712-0365c.png
易新其后罢七年釐革之限字有昏者方换之(交钞之/制外为)
(阑作花纹其上衡书贯例左书号右书料其外篆书曰/伪造者斩告捕者赏衡阑下书中都交钞库准尚书户)
(部文移及纳钱换钞纳钞换/钱等官司四围画龙鹤为饰)
  臣按楮币在唐谓之券在宋谓之交会而钞之名
  则始于此今世钞式盖权舆于兹云考宋之交会
  南渡后取纸于徽池犹是别用纸为之而印文书
  字于其上金元之钞则是以桑皮就造为钞而印
  以字纹也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712-0365d.png
元世祖始造交钞以丝为本每银五十两易丝钞一千
两诸物之直并从丝例其后又造中统元宝钞以十计
者四等以百计者三等以贯计者二等每一贯同交钞
一两两贯同白银一两元宝交钞行之既久物重钞轻
  臣按元交钞之制银五十两易钞千两是银一两
  直钞二十两也中统元宝钞两贯同白银一两其
  所直银亦与交钞同焉
至正十年诏曰世祖颁行中统交钞以钱为文厥后造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712-0366a.png
至元宝钞以一当五名曰子母相权而钱实未用历岁
滋久钞法偏虚物价腾踊民用匮乏其以中统交钞一
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宝钞一贯仍铸至正通
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十一年又铸至正通
宝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
十倍既而海内大乱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
  臣按天生物以养人付利权于人君俾权其轻重
  以便利天下之人非用之以为一人之私奉也人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712-0366b.png
  君不能权其轻重致物货之偏废固已失上天付
  畀之意矣况设为阴谋潜夺之术以无用之物而
  致有用之财以为私利哉甚非天意矣自宋人为
  交会而金元承之以为钞所谓钞者所费之直不
  过三五钱而以售人千钱之物呜呼世间之物虽
  生于天地然皆必资以人力而后能成其用其体
  有大小精粗其功力有浅深其价有多少直而至
  于千钱其体非大则精必非一日之功所成也乃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712-0366c.png
  以方尺之楮直三五钱者而售之可不可乎下之
  人有以计取人如是者上之人不能禁之固已失
  上之职矣况上之人自为之哉民初受其欺继而
  畏其威不得已而黾勉从之行之既久天定人胜
  终莫之行非徒不得千钱之息并与其所费三五
  钱之本而失之且因之以失人心亏国用而致乱亡
  之祸如元人者可鉴也已然则钞法终不可行哉
  曰何不可行执其可行不可行之两端而用其中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712-0366d.png
  斯可行矣何者上古之世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
  中币刀布为下币中古之世周立圜法亦兼以黄
  金布帛二者为言虽以王莽亦作金银龟贝钱布
  之品后世专用铜楮二者为币而不准以金银是
  以用之者无权而行之既久不能以无弊故其立
  法之始未尝不善然皆以不善终之古今一律也
  本朝制铜钱宝钞相兼行使百年于兹未之改也
  然行之既久意外弊生钱之弊在于伪钞之弊在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712-0367a.png
  于多革伪钱之策臣既陈于前矣所以通行钞法
  者臣请稽古三币之法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
  为下币以中下二币为公私通用之具而一准上
  币以权之焉盖自国初以来有银禁恐其或阂钱
  钞也而钱之用不出于闽广宣德正统以后钱始
  用于西北自天顺成化以来钞之用益微矣必欲
  如宝钞属镪之形每一贯准钱一千银一两以复
  初制之旧非用严刑不可也然严刑非世所宜有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712-0367b.png
  夫以法治民之形可行于一时不若以理服民之
  心可施于悠久也盖本天之理制事之义以为民
  之利因时立法随时以处中圣贤制事之权也窃
  以为今日制用之法莫若以银与钱钞相权而行
  每银一分易钱十文新制之钞每贯易钱十文四
  角完全未中折者每贯易钱五文中折者三文昏
  烂而有一贯字者一文通诏天下以为定制而严
  立擅自加减之罪虽物生有丰歉货直有贵贱而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712-0367c.png
  银与钱钞交易之数一定而永不易行之百世通
  之万方如此则官籍可稽而无那移之弊民志不
  惑而无欺绐之患商出途贾居市皆无折阅之亏
  矣既定此制之后钱多则出钞以收钱钞多则出
  钱以收钞银之用非十两以上禁不许以交易银
  之成色以火试白者为准宝钞铜钱通行上下而
  一权之以银足国便民之法盖亦庶几焉臣愚私
  见如此盖因其可行不可行之两端量度以取中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712-0367d.png
  而取裁于上非敢自以为是而辄变成法也可行
  与否请询之众论而断以圣心
    以上铜楮之币(下/)
 
 
 
 
 大学衍义补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