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712-03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衍义补卷二十五
             明 丘浚 撰
 治国平天下之要
  制国用
   市籴之令
易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
其所盖取诸噬嗑(噬齧也嗑合也物有间/者齧而合之也卦名)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712-0338b.png
  臣按此后世为市之始先儒谓易之十二卦制器
  尚象始离次益次噬嗑所取者食货而已食货者
  生民之本也民之于食货有此者无彼盖以其所
  居异其处而所食所用者不能以皆有故当日中
  之时致其人于一处聚其货于一所所致所聚之
  处是即所谓市也人各持其所有于市之中而相
  交相易焉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各求得其所欲而
  后退则人无不足之用民用既足则国用有馀也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712-0339a.png
周礼司市(市官/之长)掌市之治(治以/理之)(教以/化之)(政以/正之)(刑以/制之)
(量多/寡)(度长/短)(使勿/为)(使之/为)以次叙分地而经市(以/所)
(居之次为叙/分地以掌之)以陈肆辨物而平市(陈物于市肆使/各以类相从)大市
(交易/众多)日昃而市朝市朝时而市夕市夕时而市凡治市
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有(物之无者/常使之有)利者使阜(有利/益者)
(使之/阜盛)害者使亡(物之害财者贱/之使至于亡)靡者使微(侈靡者抑/之使微少)
 叶时曰先王授民以井田足食也制商以市廛通货
 也大宰阜财之职而与农榖并任司徒通财之事而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712-0339b.png
 与稼穑同颁诚以食足货通而后教化可成也是以
 匠人营国则前朝而后市内宰建国则佐后而立市
 市者所以通商贾而阜财也
胥师(市中群/胥之长)各掌其次之政令而平其货贿(平其价不/得擅为高)
(下/)宪刑禁焉
贾师(知物/价者)各掌其次之货贿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展
(视/也)其成(物之/成者)而奠(定/也)其贾(使之/有常)然后令市
  臣按周官于市肆一事设官如此之详所以使民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712-0339c.png
  懋迁其有无也有者得以售无者得以济斯民之
  各遂其所欲是亦王政之一端也
泉府(泉布委/积之府)掌以市之征布(征布廛人所/敛之五布)敛市之不售
货之滞于民用者(市货有积滞不售者/则以征布买而收之)以其贾买之(使/民)
(不丧/其本)物揭而书之(逐物表揭/而书其价)以待不时而买者(以待民/之乏用)
买者各从其抵(抵音帝/本也)都鄙从其主国人郊人从其有
(主与有司即/所谓抵也)然后予之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
无过三月凡民之贷(借用/也)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712-0339d.png
服为之息(国服谓民于国所服之业如农圃之类也民/贷物不取其息俾其出力以服国事以代出)
(息/也)
 叶适曰泉府之法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
 其贾买之其赊者祭祀丧纪皆有数而以国服为之
 息盖当是时民皆齐民未有特富者也开阖敛散轻
 重之权一出于上均之田而使之耕筑之室而使之
 居衣食之具无不毕与然而祭祀丧纪犹有所不足
 上之人不之与则谁与之故赊而贷之使以日数偿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712-0340a.png
 而以其所服者为息且其事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
 者民不足于此而上不敛之则为不仁然则二者之
 法盖三代固行之矣今天下之民不齐久矣开阖敛
 散轻重之权不一出于上而富人大贾分而有之不
 知其几千百年也而遽夺之可乎夺之可也疾其自
 利而欲为国利可乎马端临曰泉府一官最为便民
 滞则官买之民不时而欲买者官则卖之无力者则
 赊贷与之盖先王视民如子洞察其隐微而多方济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712-0340b.png
 其缺乏仁政莫尚于此初非专为谋利取息设也王
 安石不原其立官之本意而剿郑注国服为息一语
 行青苗以误天下可乎
  臣按泉府之设以泉为名盖主泉布(泉古/钱字)之官也
  古者以泉布流通天下之物无非以便民而已泉
  布出于上货物生于民民之货物不能以皆有也
  欲通其有无必资钱以易物然后无者各有焉然
  其物之聚也有多有少时之用物也有急有缓少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712-0340c.png
  而急于用则通多而不急于用则滞上之人因其
  滞也则以泉布收之俾其少而通焉所以厚民生
  也上既收之矣下之人或有所急而需焉则随其
  原价而卖之所以济民之用也然买物必以价彼
  民之贫者无价以买官则或赊或贷与之赊则取
  偿而不取息贷则按本以计其息所以不取息者
  应其丧祭之急而必取息者限其浮浪之费也然
  其取息也则又不以钱而以力焉所谓国服为之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712-0340d.png
  息者偿本之后以服役公家为息服如国中七十
  及六十野自六尺及六十有五征之以供服役之
  服也凡若此者无非以阜民之财济民之急而上
  之人无分毫利焉岂若王莽王安石之所为哉
王制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兵车不中度不粥于市布
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
不粥于市五榖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
粥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712-0341a.png
 李觏曰理财之道去伪为先民之诈伪盖其常心矧
 兹市井饰行儥慝何所不至哉奸伪恶物而可杂乱
 欺人以取利则人竞趋之矣岂惟愚民见欺耶使人
 妨日废业以作无用之物人废业则本不厚矣物无
 用则国不实矣下去本而上失实祸自此始也
  臣按市肆所陈虽商贾之事然而风俗之奢俭人
  情之华实国用之盈缩皆由于斯焉
汉武帝元封元年用桑弘羊言置均输官于郡国尽笼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712-0341b.png
天下之货贵则卖之贱则买之使富商大贾亡所牟大
利而物价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名曰平准
 桑弘羊曰往者郡县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难
 物多苦恶不偿其费故郡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
 方之贡故曰均输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贱则买
 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牟利故命曰平
 准
 文学曰古之赋税于人也因其所工不求其拙农人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712-0341c.png
 纳其穫工女效其职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百姓贱
 卖货物以便上求间者郡国或令作布絮吏恣留难
 与之为市吏之所入非独济陶之缣蜀汉之布也亦
 人间之所为耳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工再税未见
 输之均也县官猥发阖门擅市则万人并收并收则
 物腾跃腾跃则商贾牟利自市则吏容奸豪而富商
 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责未见准
 之平也盖古之均输所以齐劳逸而便贡输非以为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712-0341d.png
 利而贾物
  臣按桑弘羊作均输法以为平准观其与贤良文
  学之士所辨论者大略尽之矣然理之在天下公
  与私义与利而已矣义则公利则私公则为人而
  有馀私则自为而不足堂堂朝廷而为商贾贸易
  之事且曰欲商贾无所牟利噫商贾且不可牟利
  乃以万乘之尊而牟商贾之利可乎
王莽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712-0342a.png
 马端临曰古人立五均以均市价立泉府以收滞货
 而时其买卖皆所以便民也所谓国服为息者乃以
 官物赊贷与民则取其息耳今莽借五均泉府之说
 令民采山泽者畜牧者纺织者以至医巫技艺各自
 占所为而计其息十一分之一以其一为贡则是直
 攫取之耳周公何尝有此法乎
  臣按乐语河间献王所传道五均事言天子取诸
  侯之书以立五均则市无贰价四民常均此王莽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712-0342b.png
  五均之说所自出也莽借古人良法以罔市利无
  足道者姑录之以示世戒
汉章帝时尚书张林言县官宜自交阯益州上计吏来
市珍宝收采其利武帝所谓均输也诏议之尚书仆射
朱晖曰按王制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食禄之
家不与百姓争利今均输之法与商贩无异非明王所
宜行帝不从其后用度益奢
  臣按均输之法谓郡国租赋并雇运之直官总取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712-0342c.png
  之而为之转输于京此非但商贾之事盖贫民无
  产者为人佣雇之事也不但非明主所宜行虽乡
  里之名为士大夫者亦不宜行也章帝为汉七制
  主之一而亦为此岂非武帝诒谋之不善哉
唐德宗以宦者为宫市使置白望数百人抑买人物以
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仍索进奉门户及脚
价钱名为宫市其实夺之谏官御史数谏不听徐州节
度使张建封入朝具奏之上颇嘉纳以问判度支苏弁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712-0342d.png
弁希宦者意对曰京师游手万家无生业仰宫市取给
上信之故凡言宫市者皆不听
 胡寅曰百姓豪夺县令得而治之县令强取郡守得
 而治之郡守倚法以削按察使得而治之宰相用人
 雠敛天子得而逐之天子而兼是数者不恤咨怨不
 畏非议不纳谏说则无如何矣匹夫交易价不相直
 取而有之旁观不平廉者愧耻富有四海而行同匹
 夫书之青史千古不泯岂非永监哉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712-0343a.png
  臣按万乘之主而有四海之富乃白夺贫人之物
  以为食用无以异于盗贼之白日行劫然方其未
  知也而为左右之人所蒙蔽其责犹有可诿者幸
  而农夫以驴负柴者殴宦者得以上闻谏官御史
  又数言之而方镇来朝者又以言是可以罢之矣
  夫以众人所言者皆不信而区区信一人之言谓
  京师游手万家仰宫市以取给嗟夫人君听言当
  揆之于理吾取物于市而游手何预焉而赖此以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712-0343b.png
  给乎盍遣亲信不欺者往侦其实则情伪见矣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诏宫中买物有原不出产处毋
得抑配扰民
宋初京师有杂买务杂买场以主禁中贸易仁宗谓辅
臣曰国朝惩唐宫市之弊置务以京朝官内侍参主之
以防侵扰而近岁非所急务一切收市扰人甚矣及申
旧令使皆给实直其间内东门市民间物或累岁不偿
钱有司请自今宜以见钱售之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712-0343c.png
  臣按宫中有所用度或有所阙不能不求之于市
  肆要之不必设场务专官使过有所用遣廉谨之
  人赍见钱随时价两平交易而不折以他物不限
  以异时不易以坏币则官府有实用而小民无怨
  声矣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河北转运使李士衡请令官司预
给帛钱俾及时输送则民获利而官亦足用从之仍今
优与其直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712-0343d.png
  臣按宋朝预买䌷绢谓之和买绢夫买而谓之和
  必两无亏损上下同欲而无抑配之谓也宋朝所
  谓和买犹是民以乏钱而须卖官以先期而便民
  其后之弊且至与夏税并输而民家营运生生之
  具悉从折计而为民无穷之害今所谓和买者非
  止于绢凡宫闱官府有所匮乏一切取之于州郡
  州郡取之于民然后计其直俾其诣官库给价偿
  之名曰和买其实非民间所有而欲以出卖者亦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712-0344a.png
  是州郡于民常赋之外敛钱收买以应官司之求
  及其领价之际文移上下展转伺候动经旬月所
  得不偿所费呜呼官府所为如此九重之上何由
  而知其详哉
神宗熙宁二年制置三司条例司始制均输之法以通
天下之货制为轻重敛散之法使富商大贾不得乘公
私之急以擅其权假发运使以钱货资其用度俾周知
财赋有无而移用之得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所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712-0344b.png
当供办者从便变易蓄买以待上令以发运使薛向领
其事时议多以为非后迄不能成
 苏轼曰均输立法之初其说尚浅徒言徙贵就贱用
 近易远然而广置官属多出缗钱豪商大贾皆疑而
 不敢动以为虽不明言贩卖然既许之变易变易既
 行而不与商贾争利未之闻也夫商贾之事曲折难
 行其买也先期而予钱其卖也后期而取直多方相
 济委曲相通倍称之息由此而得今官买是物必先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712-0344c.png
 设官置吏簿书廪禄为费已厚非良不售非贿不行
 是以官买之价比民必贵及其卖也弊复如前商贾
 之利何缘而得朝廷不知虑此乃捐五百万缗以予
 之此钱一出恐不可复纵使其间薄有所获而征商
 之额所损必多矣
  臣按此桑弘羊之故智然弘羊自立法而自行之
  犹有其弊况后世之人不及弘羊而又付之庸庸
  之辈使之奉行乎大抵民自为市则物之良恶钱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712-0344d.png
  之多少易以通融准折取舍官与民为市物必以
  其良价必有定数又有私心诡计百出其间而欲
  行之有利而无弊难矣政不若不为之为愈也
熙宁五年诏曰天下商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
困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臣按先是草泽魏继宗上言京师百货所居市无
  常价贵贱相倾富能夺贫能与乃可以为天下于
  是下此诏呜呼天生众民有贫有富为天下主者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712-0345a.png
  惟省力役薄税敛平物价使富者安其富贫者不
  至于贫各安其分止其所得矣乃欲夺富与贫以
  为天下乌有是理哉夺富之所有以与贫人且犹
  不可况夺之而归之于公上哉吁以人君而争商
  贾之利可丑之甚也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尚书省言预买钱多人户愿请比
岁例增给诏诸路提举司假本司剩利钱同漕司来岁
市䌷绢计纲赴京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712-0345b.png
 陈瓘曰预买之息重于常平数倍人皆以为苦何谓
 愿请今复增创虽名济乏实聚敛之术
  臣按上之取下有常赋有定制凡于常赋定制之
  外有所建请必是欲行己私趋时好以希爵禄干
  恩典者其所以建请者必曰不益赋而国用饶又
  曰民所愿请而非强迫之者又曰其行之上下俱
  便益而永远无弊人君听其言非不美及其施行
  之际不徒不能如其言而损国课戕民生促国脉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712-0345c.png
  以贻后世羞者多矣人主于此不可不察
孝宗隆兴二年臣僚言熙宁初创立市(交易/也)(海/舟)以通
货物旧法抽解有定数而取之不苛纳税宽其期而使
之待价怀远之意实寓焉
  臣按互市之法自汉通南越始历代皆行之然置
  司而以市兼舶为名则始于宋焉盖前此互市兼
  通西北至此始专于航海也元因宋制每岁招集
  舶商于蕃邦博易珠翠香货等物及次年回帆验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712-0345d.png
  货抽解然后听其货卖其抽分之数细色于二十
  五分中取一粗色于三十分中取一漏税者断没
  仍禁金银铜铁男女不许溢出本朝市舶司之名
  虽沿其旧而无抽分之法惟于浙闽广三处置司
  以待海外诸蕃之进贡者盖用以怀柔远人实无
  所利其入也臣惟国家富有万国故无待于海岛
  之利然中国之物自足其用固无待于外夷而外
  夷所用则不可无中国物也私通溢出之患断不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712-0346a.png
  能绝虽律有明禁但利之所在民不畏死民犯法
  而罪之罪之而又有犯者乃因之以罪其应禁之
  官吏如此则吾非徒无其利而又有其害焉臣考
  大明律于户律有舶商匿货之条则是本朝固许
  人泛海为商不知何时始禁窃以为当如前代互
  市之法庶几置司之名与事相称或者若谓恐其
  招惹边患臣请以前代史册考之海上诸蕃自古
  未有为吾边寇者且暹罗瓜哇诸番隔越涨海地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712-0346b.png
  势不接非西北戎狄比也惟日本一国号为倭奴
  人工巧而国贫窘屡为沿海之寇当遵祖训不与
  之通傥以臣言为可采乞下有司详议以闻然后
  制下滨海去处有欲经贩者俾其先期赴舶司告
  知行下所司审勘果无违碍许其自陈自造舶舟
  若干料数收贩货物若干种数经行某处等国于
  何年月回还并不敢私带违禁物件及回之日不
  致透漏待其回帆差官封检抽分之馀方许变卖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712-0346c.png
  如此则岁计常赋之外未必不得其助矧今朝廷
  每岁恒以蕃夷所贡椒木折支京官常俸夫然不
  扰中国之民而得外邦之助是亦足国用之一端
  也其视前代算间架经总制钱之类滥取于民者
  岂不犹贤乎哉(以上/市)
齐管仲相桓公通轻重之权曰岁有凶穰故榖有贵贱
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人君不理则畜贾游于市(谓贾/人多)
(蓄/积)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矣(以十/收百)民有馀则轻之故人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712-0346d.png
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
敛散之以时即准平守准平使万室之邑必有万钟之
藏藏镪千万(六斛四/斗为钟)千室之邑必有千钟之藏藏镪百
万春以奉耕夏以奉耘耒耜器械钟饟粮食必取赡焉
故大贾畜家不得豪(谓轻/侮之)夺吾民矣又曰国之广狭壤
之肥硗有数终岁食馀有数彼守国者守榖而已矣曰
某县之壤广若干某县之壤狭若干则必积委币(委蓄/也各)
(于州县里蓄积钱币即/上文万室千室所藏者)于是县州里受公钱君下令谓
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712-0347a.png
郡县属大夫里邑皆籍榖入若干
  臣按管仲伯者之相也其辅桓公以兵车伯天下
  而其治国犹知以守榖为急务而通轻重之权为
  敛散之法岁穰民有馀则轻榖因其轻之之时官
  为敛籴则轻者重岁凶民不足则重榖因其重之
  之时官为散粜则重者轻上之人制其轻重之权
  而因时以敛散使米价常平以便人是虽伯者之
  政而王道亦在所取也
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712-0347b.png
魏文侯相李悝曰粜甚贵伤人(人谓士/工商)甚贱伤农人伤
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
者使人无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
中下三熟大熟则上籴三而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籴
一使人适足价平则止(又见固/邦本)
 马端临曰古今言粜籴敛散之法始于齐管仲魏李
 悝管仲之意兼主于富国李悝之意专主于济民管
 仲言人君不理则畜贾游于市乘民之不给百倍其
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712-0347c.png
 本此则桑孔以来所谓理财之道大率皆宗此说然
 山海天地之藏关市物货之聚而豪强擅之则取以
 富国可也至于农人服田力穑之赢馀上之人为制
 其轻重时其敛散使不以甚贵甚贱为患乃仁者之
 用心若诿曰国家不取必为兼并者所取遂敛而不
 复散而资以富国误矣
  臣按天生万物惟榖于人为最急之物而不可一
  日无者有之则生无之则死是以自古善为治者
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712-0347d.png
  莫不重榖三代以前世无不耕之民人无不给之
  家后世田不井授人不皆农耕者少而食者多天
  下之人食力者什三四而资籴以食者什七八矣
  农民无远虑一有收熟视米榖如粪土变榖以为
  钱又变钱以为服食日用之需曾未几时随即罄
  尽不幸而有荒年则伐桑枣卖子女流离失所草
  芽木皮无不食者天下之民莫不皆然而淮北山
  东为甚臣愿朝廷举李悝平籴之法于此二处各
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712-0348a.png
  立一常平司每司注户部属官三员量地大小借
  与官钱为本每岁亲临所分属县验其所种之榖
  麦熟几分粟熟几分与夫大小豆之类皆定分数
  申达户部因种类之丰荒随时价之多少收籴在
  官其所收者不分是何米榖逐月验其地之所收
  市之所售粟少则发粟麦少则发麦诸榖俱不收
  然后尽发之(若易朽腐者又/在临时斟酌)随处立仓通融般运
  分散量时取直凡货物可用者皆售之不必专取
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712-0348b.png
  银与钱也其所得货物可资国用者其数送官其
  馀听从随时变卖以为籴本臣言傥有可采乞下
  有司计议先行此二处试其可否由是推之天下
  州郡可行之处仍乞敕谕奉行之臣俾其体李悝
  立法之心必使农与人两不伤丰与歉两俱足其
  法虽不尽合于古人是亦足以为今日养民足食
  之一助也
汉宣帝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言故事岁漕关东榖
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712-0348c.png
四百万斛以给京师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
郡榖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中漕卒过半又令边郡皆筑
仓以榖贱时增其价而籴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
 司马光曰常平仓乃三代圣王之遗法非独李悝耿
 寿昌能为之也榖贱不伤农榖贵不伤民民赖其食
 而官取其利法之善者无过于此
  臣按寿昌于宣帝时上言欲籴三辅及弘农等四
  郡榖以足京师可省关中漕卒至明帝时刘般已
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712-0348d.png
  谓常平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
  缘为奸小民不得其平置之不便考寿昌初立法
  时兼请立法于边郡臣愚亦窃以为内地行之不
  能无弊惟用之边郡为宜非独可以为丰荒敛散
  之法亦因之以足边郡之食宽内郡之民焉请于
  辽东宣府大同极边之处各立一常平司不必专
  设官惟于户部属遣官一二员岁往其处涖其事
  每岁于收成之候不问是何种榖遇其收获之时
卷二十五 第 22a 页 WYG0712-0349a.png
  即发官钱收籴贮之于仓榖不必一种惟其贱而
  收之官不必定价随其时而予之其可久留者储
  之以实边城其不可久者随时以给廪食之人凡
  诸榖一以粟为则如粟直八百豆直四百则支一
  石者以二石与之他皆准此然后计边仓之所有
  豫行应运边储州县俾其依价收钱以输于边如
  此不独可以足边郡而亦可以宽内郡矣由是推
  之则虽关中盐粮之法亦可以是而渐有更革焉
卷二十五 第 22b 页 WYG0712-0349b.png
  (又见经制之/义下仓人条)
唐都关中土地所入不足以供军国之用岁不登天子
常幸东都以就食玄宗时有彭果者献策请行和籴于
关中自是京师粮廪溢羡玄宗不复幸东都
 马端临曰三代以前京畿千里自甸服百里赋纳总
 至于五百里米而五百里之外皆诸侯国不过任土
 作贡以输王府而赋税米粟则未尝徵之当时宗庙
 百官有司与后世不殊然赋税取之千里之内而自
卷二十五 第 23a 页 WYG0712-0349c.png
 足不闻其责饷运于畿外之诸侯籴米粟于畿内之
 百姓也然则不能量入为出以制国用虽竭天下之
 力以奉之多为法以取之秪益见其不足耳
德宗时宰相陆贽以关中榖贱请和籴可至百馀万斛
一年和籴之数当转运之二年一斗转运之资当和籴
之五斗减转运以实边存转运以备时
贞元四年诏京兆府于时价外加估和籴差清强官先
给价直然后收纳续令所司自般运载至太原先是京
卷二十五 第 23b 页 WYG0712-0349d.png
畿和籴多被抑配或物估踰于时价或先敛而后给直
追集停拥百姓苦之及闻是诏皆忻忭乐输宪宗即位
之初有司以岁丰熟请畿内和籴当时府县配户督限
有稽违则迫蹙鞭挞甚于税赋号为和籴其实害民
 白居易曰凡曰和籴则官出钱人出榖两和商量然
 后交易今则配户督限蹙迫鞭挞何名和籴今若令
 有司出钱开场自籴比时价稍有优饶利之诱人人
 必情愿
卷二十五 第 24a 页 WYG0712-0350a.png
  臣按和籴之法始于唐今若效其法遇米榖狼戾
  之秋遣官赍钱于丰熟之处开场设法自籴比时
  价稍有优饶如白居易之言是亦足国之一助也
  但恐任之不得其人一切委之吏胥配户督限蹙
  迫鞭挞则利未必得于国而害己先及于民又不
  若不籴之为愈也
宋太宗淳化三年京畿大穰物价甚贱分遣使臣于京
城四门置场增价以籴俟岁饥即减价粜与贫民真宗
卷二十五 第 24b 页 WYG0712-0350b.png
景德元年内出银三十万付河北经度贸易军粮自兵
罢后凡边州积榖可给三岁即止市籴其后连岁登稔
乃令河北河东陜西增籴
 马端临曰古之国用食租衣税而已毋俟于籴也平
 籴法始于魏李悝然丰则取之于民歉则捐以济民
 凡以为民而已军国之用未尝仰此历代因之自唐
 始以和籴充他用至于宋而籴遂为军饷边储一大
 事熙丰而后始有结籴(熙宁八年刘佐体/量川茶因便结籴)寄籴(元丰/二年)
卷二十五 第 25a 页 WYG0712-0350c.png
 (王子渊因纲舟利害/设寄籴以权轻重)俵籴(熙宁八年设/俵散于民)均籴(政和元/年童贯)
 (奏行以人户家/业田土均敷)博籴(熙宁七年以岁用馀粮/听民博买秋成博籴)兑籴(熙/宁)
 (九年诏淮南常/平司及时兑籴)括籴(元符元年章楶括/索蓄家量存其一)等名何其多
 也推原其故盖自真宗仁宗以来西北用兵粮储阙
 乏遂以茶盐货物召商人入中而奸商黠贾遂至低
 价估货高价入粟国家急仰军储致有此弊后来惩
 其弊所以只取之民而不复堕商人之计然至于计
 其家产而均敷之量其蓄积而括索之甚至或不偿
卷二十五 第 25b 页 WYG0712-0350d.png
 其直或强敷其数其为民病又有不可胜言者盖始
 也官为商所亏终也民又为官所亏其失一也
  臣按马氏此言唐以前所谓籴者聚米以赈民宋
  以后所谓籴者聚米以养兵所以为民者今日宜
  行之内郡臣向谓置常平司于辽以东淮以北是
  也所以为兵者今日宜行之边郡臣向谓置常平
  司于辽东大同等处是也伏惟尧舜在上不弃刍
  荛之言下有司究竟其可否以闻其于国家储蓄
卷二十五 第 26a 页 WYG0712-0351a.png
  之计未必无助云
神宗用王安石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言诸路常平广惠
仓敛散未得其宜以见在斛斗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
量增市价籴以见钱依陜西青苗钱例取民情愿预给
令随税纳斛斗内有愿请本色或纳时价价贵愿纳钱
者皆许从便其青苗法以钱贷民春散秋敛取二分息
 苏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出纳之际吏缘为奸
 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非理费用及其纳
卷二十五 第 26b 页 WYG0712-0351b.png
 钱虽富民不免违限如此则鞭笞必用州县多事矣
  臣按青苗之法谓苗青在田则贷民以钱使之出
  息也贷与一百文使出息二十文夏料于正月俵
  散秋料于五月俵散盖假周礼泉府国服为息之
  说虽曰不使富民取民倍息其实欲专其利也昔
  人谓其所以为民害者三曰徵钱也取息也抑配
  也条例司初请之时曰随租纳斗斛如以价贵愿
  纳钱者听则是未尝徵钱曰凡以为民公家无利
卷二十五 第 27a 页 WYG0712-0351c.png
  其入则是未尝取息曰愿给者听则是未尝抑配
  及其施行之际实则不然者建请之初姑为此美
  言以惑上听而厌众论耳夫奄有四海之大亿兆
  之众所以富国之术义无不可而取举贷出息之
  利则是万乘而为匹夫之事也假令不徵钱不抑
  配有利而无害尚且不可况无利而有害哉神宗
  用王安石而行此法其流祸至于民离散而国破
  败后世英君硕辅宜鉴宋人覆辙尚其以义为利
卷二十五 第 27b 页 WYG0712-0351d.png
  而毋专利以贻害哉
    以上市籴之令臣按昔人谓市者商贾之事
    古之帝王其物货取之任土作贡而有馀未
    有国家而市物者也籴者民庶之事古之帝
    王其米粟取之什一所赋而有馀未有国家
    而籴粟者也市之说昉于周官泉府籴之说
    昉于李悝平籴然其初立法也皆所以便民
    方其滞于民用也则官买之籴之及其适于
卷二十五 第 28a 页 WYG0712-0352a.png
    民用也则官卖之粜之盖懋迁有无曲为贫
    民之地初未尝有一毫征利富国之意焉后
    世则争商贾之利利民庶之有矣岂古人立
    法之初意哉臣愚就二者观之籴之事犹可
    为盖以米粟民食所需虽收于官亦是为民
    若夫市贾之事乘时贵贱以为敛散则是以
    人君而为商贾之为矣虽曰摧抑商贾居货
    待价之谋然贫吾民也富亦吾民也彼之所
卷二十五 第 28b 页 WYG0712-0352b.png
    有孰非吾之所有哉况物货居之既多则虽
    甚乏其价自然不至甚贵也哉
 
 
 
 
 
 大学衍义补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