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三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712-03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衍义补卷二十三
             明 丘浚 撰
 治国平天下之要
  制国用
   经制之义(上/)
周礼太宰以九赋(上取于/下曰赋)(聚/也)财贿(帛布/也)一曰邦中之
(在城/郭者)二曰四郊之赋(去国/百里)三曰邦甸之赋(去国二/百里)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712-0316b.png
曰家削之赋(去国三百里/大夫家也)五曰邦县之赋(去国四/百里)六曰
邦都之赋(去国五/百里)七曰关市之赋(关征货出入/市征货所在)八曰山
泽之赋(虞衡/所掌)九曰币馀之赋(职币所/掌馀财)
 叶时曰邦中之赋如载师所任田里场圃之地四郊
 之赋如载师任远郊近郊之地亦使闾师征之所谓
 国中四郊以时征其赋是也邦甸家削之赋如载师
 所任公邑家邑之地邦县邦都之赋如载师所任小
 都大都之地乃使县师征之所谓邦鄙稍甸以时征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712-0316c.png
 野之赋贡是也关市之赋如司市关之地使廛人敛
 市布廛布皮角筋骨与夫司关所掌征廛关门之征
 是也山泽之赋如山虞泽虞之地使角人敛齿角骨
 物羽翮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是也币馀之赋如职
 币敛官府都鄙与夫凡用邦财者之币振掌事者之
 馀财是也盖谷粟之赋出于井田特以禄诸臣兵车
 之赋出于丘乘特以供军赋虽有邦国之贡只以待
 吊用九职之贡只以充府库至于国之大事有祭祀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712-0316d.png
 宾客有丧荒羞服有工事币帛有刍秣匪颁好用不
 调之民而责之谁乎是以九赋之目常与九贡九职
 并行而其货贿之入则太府受而颁之内府藏而待
 之司会则令而会之其赋敛之目则掌于道揆之大
 臣名色宁至于巧立轻重宁至于过差出入宁至于
 相悖费用宁至于无艺乎
  臣按古者赋于民有谷粟之赋有兵车之赋而又
  以九赋敛财贿者谷粟兵车之赋其常也此九者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712-0317a.png
  不在常赋之数焉自一至六平地之赋自七至九
  兴作之赋盖古者赋取于民皆十分而取一凡上
  供与受采者各就所得一分之中分而为十自用
  其八而以其二赋于国与夫关市之所收虞衡之
  所获及官府用度之所赢馀凡诸所有货贿币帛
  皆以归之太宰而畀以敛颁之权遇国家有事当
  用财贿则以给焉
以九式(用财/节度)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其祀有大小/其礼有丰杀)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712-0317b.png
曰宾客之式(诸侯之君为/宾其臣为客)三曰丧荒之式(丧礼赗赙荒/年散利之属)
四曰羞服之式(饮食/衣服)五曰工事之式(百工/之事)六曰币帛之
(所以赠/劳者)七曰刍秣之式(养牛/马者)八曰匪颁之式(匪分也/颁赐也)
九曰好用之式(燕好/所用)
 杨时曰先王所以礼财者非尽笼天下之利而有之
 其取之有道其用之有节而各当于义之谓也取之
 不以其道用之不以其节而不当于义则非理矣故
 周官以九职任民而后以九赋敛之九赋之入各有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712-0317c.png
 所待不相侵紊而太宰又以九式节之下至刍秣工
 事匪颁好用之微咸有式焉虽人主不得而踰也岁
 终制国用则量入以为出此之谓制度有不如式则
 太宰得以均节之所谓王及后世子不会者特有司
 之事耳世儒(此指王/安石)以谓至尊不可以法数制之非
 正论也
 叶时曰太宰以九赋敛财贿之后而继之以九式均
 节财用未见其理财先见其节用则是周公之节财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712-0317d.png
 乃所以理财也何者财非天雨鬼输必取之民民之
 所供有限国之所用无穷苟不于其经费之际而品
 节之必至于汎用无度苛取无厌而非正辞禁非以
 为理也九式均节之法其周公理财之道欤
  臣按太宰以九式均节财用式者用财之节度也
  均节之使多不至于有馀寡不至于不足立为中
  制以为用财之法度也夫财用供于有司所以为
  天子用也而其式法则掌于太宰焉何也盖有司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712-0318a.png
  职卑不能抗尊而制众大宰以道佐君为天子之
  大臣下得以制有司使之不敢逆式法而擅供上
  有以约王后世子俾其不敢违式法而过用凡所
  以用度取予一付于九式之成法故虽一尺之帛
  一束之刍一饮食之微一燕好之私而皆不得以
  过差焉是以上之人侈心有所惮而不生欲心有
  所节而不纵非徒以惜民财裕国用政所以养人
  主恭俭之德而致之于无过之地焉昔人谓以九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712-0318b.png
  式均节财用正太宰格心之业大臣之事也吁此
  三代盛时所以君无失德国有馀财而世底隆平
  也欤
大府(治藏/之长)掌九贡九赋九功(即九/职)之贰(贡赋皆大宰所/掌此其副贰)
以受其货贿之入(金玉曰货/布帛曰贿)颁其货于受藏之府(内/府)
其贿于受用之府(外/府)凡官府都鄙之吏及执事者受财
用焉(凡合用财物/皆受之大府)凡颁财(如下文/所云)以式法授之(式谓用/财之式)
(法谓治/财之法)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膳即/羞)邦中之赋以待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712-0318c.png
宾客四郊之赋以待稍秣(即刍/秣)家削之赋以待匪颁邦
甸之赋以待工事邦县之赋以待币帛邦都之赋以待
祭祀山泽之赋以待丧纪币馀之赋以待赐予凡邦国
之贡以待吊用(以九贡之财/给凶丧之礼)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以/九)
(职之财充/实府库)凡式(九/式)(九/贡)之馀财以供玩好之用凡邦之
赋用取具焉(赋谓当入之数/用谓当出之数)岁终则以货贿之入出会
(入谓所收出谓所用/岁终总计其大数也)
 李觏曰太宰以九赋之财给九式王日一举其膳六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712-0318d.png
 牲祀兵朝甸其服有九故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
 诸侯来朝卿大夫来聘致之则有积饔接之则有飨
 食燕故邦中之赋以待宾客牛马之食其用刍禾车
 乘之数皆视牢礼故四郊之赋以待稍秣功懋懋赏
 以驭其幸所受之物邦之大用故家削之赋以待匪
 颁冬官百工取财非一五库之量毋或不良故邦甸
 之赋以待工事问劳赠贿酬爵侑食皆为篚实将其
 厚意故邦县之赋以待币帛大祀小祀事神之礼牲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712-0319a.png
 帛器玉不奢不俭故邦都之赋以待祭祀股肱或亏
 君之所痛赗襚含赙阙一不可故山泽之赋以待丧
 纪王及冢宰时有所善燕好之用亦以颁恩故币馀
 之赋以待赐予王于诸侯分灾救患凶礼五事其费
 则多故邦国之赋以待吊用国家閒暇要在多积积
 贮之道天下大命故万民之贡以充府库难得之货
 饥不可食燕游所用非国之急故式贡之馀财以共
 玩好之用凡其一赋之出则给一事之费费之多少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712-0319b.png
 一以式法如是而国安财阜非偶然也
 吕祖谦曰关市之赋待王之膳服则膳服虽不会要
 不出关市之赋而已
  臣按太府之职兼总内外二府凡货贿入太府而
  其物则仍分置于内外焉遇有用度则有司于此
  请受而太府颁之其颁之也以九赋之材给九式
  之用稽其事合其式然后随其所赋以待之随其
  所用以给之至岁之终则计其一岁之中凡取于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712-0319c.png
  九赋而收之于官合于九式而用之于人者而总
  会之焉诚以国家货贿出于民而藏于官固非一
  人之所能致亦非一日之所能积也是以赋之于
  民也必有定制而用之于官也必有定式有此式
  则用此赋则事无废而用不阙矣苟非先有以待
  之则临时何所取具哉
玉府(主藏金/玉器用)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善/也)货贿之藏
凡王之献(谓有献/于宾客)金玉兵器文织良货贿之物受而藏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712-0319d.png
之凡王之好赐共其货贿
内府(主藏在/内者)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
待邦之大用凡四方之币献之金玉齿革兵器凡良货
贿入焉
外府(主藏在/外者)掌邦布之入出(布泉/也)以共百物而待邦之
用凡有法者(无法不/可用)共王及后世子之衣服之用
 李觏曰玉府内府之职掌天子器用财贿燕私之物
 及受贡献以备赏赐此帑藏之在宫中官职之最私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712-0320a.png
 亵者然而为冢宰之属列大府之下与凡治藏之官
 不异者何也盖王者无外以天下为家尺地莫非其
 土一民莫非其子财物之在海内如在橐中况于贡
 赋之入何彼我之云哉汉汤沐邑为私奉养不领于
 经费灵帝西园万金聚为私藏皆衰乱之俗非先王
 之法也惟周公皆入于太府则司书之要贰司会之
 钩考而废置诛赏之政行焉如此则用安得不节财
 安得不聚若以御府禁钱捐之亲倖之手省闼之中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712-0320b.png
 外人弗睹法制所不行校比所不及则伤财害民非
 细事也
  臣按成周之制内府在内所供者乃邦之用外府
  在外所供者乃王及后世子衣服之用内外交相
  稽考用之于外者取之于内用之于内者取之于
  外此宫中府中共为一体而内外之情通而不至
  于相隔绝外有所费内无不知内有所费外无不
  知或者深宫之中燕好之私欲有所妄费恐外人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712-0320c.png
  知而或至于中止也亦有之矣此古人之深意后
  世所以不及欤
司会(会大/计也)掌邦之六典(即大宰所掌治/典以下六者)八法(即官属以/下八者)
八则(即祭祀以/下八者)之贰(副/也)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以九
贡之法致邦国之财用以九赋之法令田野之财用以
九功之法令民职之财用以九式之法均节邦之财用
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用凡在书(纪载/为书)(合/验)
(为/契)(具人民/之数)(画土地/之形)者之贰(副/也)以逆群吏之治而听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712-0320d.png
其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
以周知四国之治以诏王及冢宰废置
 刘彝曰司会职财计者也而必先掌六典八法八则
 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者圣人以为职会计
 以进身者不顾国政之是非不度民情之弊疚惟利
 是积则或伤于仁惟节是求则或害于义故礼乐衰
 微黎民困弱则非所以存国之体也于是择中大夫
 之贤取其道德猷为亚于冢宰而才于列卿者以司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712-0321a.png
 计会是故必知六典八法八则之本然后施九贡九
 赋九功九式之法知其治之本而不失之则财用可
 致而不害乎王之所以皇建其极于天下者矣故冢
 宰施其法于上者也司会察其法于下者也则有伤
 于国有蠹于民盖得以卷舒裁成王道焉然后参互
 以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防吏之奸
 欺非以戕吾民也不明乎是者则务刻削于民国利
 虽赢而下增弊疚蠹于王体非所以建大中也以周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712-0321b.png
 知四国之治者谓八州诸侯之国礼乐刑政能致中
 和于其民者必周知之则岁会虽不足而其法有可
 旌者焉岁会虽赢而其治有可废者焉故以诏王及
 冢宰废置者以治为本也其财用之奸弊则其下吏
 当之呜呼盛哉其制治之方也财足以周天下之用
 而治不失其本焉
  臣按成周设司会之官以职财计而必先之掌六
  典八法八则者何盖六典八法八则皆大宰佐王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0712-0321c.png
  之职六典治邦国者也八法治官府者也八则治
  都鄙者也必先知六典八法八则之本然后可以
  施九贡九赋九功九式之法苟不知其本而徒施
  其法则取之不应其式供之不以其正用之不合
  其礼何所折衷哉是故大宰总其法于上司会察
  其法于下有所施用于邦国有所施用于官府有
  所施用于都鄙皆必合于六典八法八则之典礼
  然后致之令之均节之使财足以周天下之用而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0712-0321d.png
  用之各得其宜焉
司书(会计/簿书)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九职九正(即九职/九赋)
(即九/式)邦中之版土地之图以周知入出百物(或入而/藏或出)
(而/用)以叙其财受其币使入于职币
 林之奇曰司书目九贡九赋为九正而书称文王以
 庶邦惟正之供盖古之王者必正经赋以足经用而
 未见其有无名横敛焉
  臣按司会掌钩考司书掌书记二者之职交相参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0712-0322a.png
  互以此所掌稽彼所录多寡虚实昭然矣所以然
  者盖以国家之大用度之夥其出入之数必为籍
  以纪之设官以稽之所以防有司之奸欺也
职内掌邦之赋(赋是九赋九/贡等总名)入辨(别/也)其财用之物而执
其总(总要/簿书)以贰(副/也)官府都鄙之财入之数以逆邦国之
赋用
职岁掌邦之赋出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以待
会计而考之(或出以给用/或用以赐予)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0712-0322b.png
职币掌式法以敛官府都鄙与凡用邦财者之币振掌
事者之馀财皆辨其物(知其色/类善恶)而奠(定/也)其录(籍/也)以书揭
之以诏上之小用赐予(上有小可用/度及赐予)岁终则会其出
 黄庶曰周公设官理财者居其半财用之数验之以
 书契督之以要成證之以贰令考之以参互制之以
 式法辨之有类执之有总小数之则乘大数之则会
 职岁所叙职币所振虽馀财而加肃焉
  臣按职内以掌邦之赋入职岁以掌邦之赋出而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0712-0322c.png
  职币又以振掌事者之馀财也夫财之入而藏也
  既有官以主其数及其出而用也亦有官以主其
  数至于既用之馀又有官以振举之谓之振者兴
  起之谓也盖掌事者所用有馀财既不复用则乾
  没矣故振兴之以为他用则财无沈滞者焉吁先
  王之世吝惜民财以为国计无或弃之物此所以
  无不足之用也
廪人(主藏米/之官)掌九谷之数(九榖黍稷稻梁/秫菰麻麦豆也)以待国之匪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0712-0322d.png
(分/也)(赐/也)赒赐(赒给/赐予)稍食(禄/廪)以岁之上下(上谓丰年/下谓歉岁)数邦
用以知足否(足与/不足)以诏谷用以治年之凶丰凡万民之
(以民数计度/所食之数)食者人四釜上也(六斗四升曰釜每人/一日食谷四釜则年)
(之上/也)人三釜中也(年之/中)人二釜下也(年之/下)若食不能人
二釜则令邦移民就谷(移民之不足以/就榖之有馀)诏王杀(减/省)邦用
(凶年邦用/宜从减省)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行/道)
(曰粮止/居曰食)
  臣按成周设廪人之职以岁之丰歉计国之用度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0712-0323a.png
  知其足与不足之数以告之于上年适丰虽粒米
  狼戾不使侈于有馀年适凶虽饥馑荐臻不使苦
  于不足所以然者以有治之之法豫为之防也然
  其所以专为之计豫为之治者必以民食为本盖
  君以养民为职人君所以储财积榖凡以为民而
  已所谓匪颁赒赐稍食岂直为己哉故必于一岁
  之中逐郡之内因其年岁之上下计其民数之多
  寡每口月食其谷几何每年口食其数几何若其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0712-0323b.png
  数不足夫下年之食则令移民之不足以就粟之
  有馀具其数原其故以诏告于王曰凶年邦用不
  足凡事皆宜从减省然臣于是知三代盛王设官
  分职积财备用无非以为民也后世之所储峙者
  专以为宫禁之用官府之用兵卫之用边鄙之用
  而所以为民者特于此数用之外而别有所谓常
  平义社之仓仅千百之一二耳吁先王之所重后
  世之所轻先王之所后后世之所先民何幸而生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0712-0323c.png
  三代之时哉
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谷之物以待邦用若谷不足则
止馀法用(止杀也止馀法用者谓法式所当用者/有不足则杀之待有馀财而后用之)有馀
则藏之以待凶而颁之
 郑玄曰九谷尽藏焉以粟为主
 吴澄曰廪主藏仓主散也
  臣按成周之时设为仓廪之官廪人掌九谷之数
  仓人辨九谷之物所谓谷者凡有九焉入则掌其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0712-0323d.png
  数出则辨其物数之入也不一物之出也不同后
  世所谓谷者不过三四品而已江南止于一稻江
  以北有粟有麦有豆三者然豆麦止于京储外郡
  亦少焉夫古之所储非止一谷盖古人因其土宜
  杂种百谷以备旱潦谷有多种随其所成熟而取
  舍多寡焉非若后世各以一谷为赋他谷虽狼戾
  不取也是以取之于民者专而聚之于官者恒不
  足臣愚以为今日之取于民者除江南岁运实京
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0712-0324a.png
  仓者外凡北方之赋无问粟麦黍豆之类随年所
  有皆用为粮一以时价为准原额输粟者估以时
  直如粟直六百文豆直三百则以二石准一石焉
  他皆放此每年支散先其易腐者亦准粟价而给
  之以或多或寡诸谷之中惟粟为耐久地窖藏之
  可踰十年(隋人于洛口穿窖三千三百/窖容八千此古人窖粟之验)宜别设仓
  储之必待杂谷尽绝然后发之若其廪人之职择
  武臣中之家计优足者授之盖久其任武臣不计
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0712-0324b.png
  资考故也万一臣言有可采者乞下有司参酌行
  之是亦便民足国之一得也臣尝因是而通考周
  礼一书诚周公致太平之典也其间理财之法居
  多而其制用之柄则付之大臣有太宰以制其出
  有司徒以制其入而其官属之置于太宰者尤为
  详焉有职内以会其入有职岁以会其出有职币
  以会其馀而其大要则总之以司会则掌之以司
  书其所以参校钩稽之者日有日要月有月成岁
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0712-0324c.png
  有岁会若夫司徒之属则又有所谓泉府廪人舍
  人仓人者焉或以分其财守或以取其财用岂古
  昔圣君贤辅固屑屑然为是不惮烦哉盖以财之
  有无国之贫富民之休戚兵之彊弱世之治乱系
  焉是固人君治世之大用而大臣经国之要务也
  原其所以经治之大要有三焉生财有道取财有
  义用财有礼而已先儒谓自其系之九两(一曰牧/二曰长)
  (三日师四曰儒五曰宗六曰/主七曰吏八曰友九曰薮)以定其业任之九职
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0712-0324d.png
  (一曰三农二曰园圃三曰虞衡四曰薮牧五曰百/工六曰商贾七曰嫔妇八曰臣妾九曰閒民转移)
  (执/事)以厚其生虽无常职者犹使之转移执事以食
  其力凡此皆生其财者也财足矣然后制九赋之
  法以取之轻重多寡内外远近皆酌以为中制而
  无一毫之过焉而又制为九式之法以用之自祭
  祀宾客以至好用又从而均节之焉夫有道以生
  财有义以取财有礼以用财然后有以服天下则
  诸侯莫敢不来享而邦国之用可得而制矣故九
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0712-0325a.png
  贡又次之由是观之则知周礼经制之法非义不
  取而所取者皆合乎天理之正非礼不用而所用
  者不为乎一己之私以义为利以礼制欲万世安
  民生裕国用之常经大道诚不出乎是书若王莽
  假之以祸天下王安石窃之以促国脉皆周礼之
  罪人也孔子曰若欲行而法则周公之典在王通
  亦曰如有用我执此以往后世君子有志于为国
  为民者宜究心焉
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0712-0325b.png
诗曰(小雅甫/田之篇)(明/貌)彼甫(大/也)田岁取十千(万亩之/入也)我取其
(旧粟/也)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丰年/也)
 朱熹曰诗言于此大田岁取万亩之入以为禄食及
 其积之久而有馀则又存其新而散其旧以食农人
 补不足助不给也盖以自古有年是以陈陈相因所
 积如此然其用之之节又合宜而有序如此所以粟
 虽甚多而无红腐不可食之患也
 谢枋得曰民生于三代之前其命制乎君民生于三
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0712-0325c.png
 代之后其命制乎天吾求其所以制命之道矣取民
 常少与民常多敛散得宜丰凶有备新者方收入廪
 陈者即取以食农人补不足助不给皆取其陈者也
 从古以来岂无水旱霜蝗吾民常如有年者上之人
 敛散得其道也
  臣按甫田之诗虽是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
  以奉祭祀之意章首五句实有以见夫成周盛时
  取民之义而用民之仁用之既合其宜散之又有
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0712-0325d.png
  其序上有以致天之常稔下不至弃物于无用谢
  枋得所谓三代以上制民之命在君三代以下制
  民之命在天尤为切至人君受天命以为生民主
  乌可付民命于天而不思所以制之于己哉制之
  以己者奈何盖民以食为命资货以生足其食用
  则是延其生命也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
(貉北方夷/狄之国名)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
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0712-0326a.png
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朱熹曰什一而税尧舜之道也多则桀寡则貉今欲
 重轻之则是小貉小桀而已
 胡宏曰易曰节以制度必先言中正以通盖尧舜之
 道中正而已重之轻之皆非中也可行于夷狄不可
 通于天下可行于一时不可通行于万世
  臣按上之取于下固不可太过亦不可不及观孟
  子此言则知人君过取于民固非中正之道而寡
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0712-0326b.png
  取之亦不得为中正也虽然与其过也宁不及苟
  国家无事仓廪充牣或时下诏减除若汉文帝之
  三十税一尽除田租君子亦不以为非也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
缓其二用其二(一时并用/二端也)而民有殍用其三(一时并用/三端也)
而父子离
 尹焞曰民为邦本取之无度则其国危矣
 朱熹曰征赋之法岁有常数然布缕取之于夏粟米
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0712-0326c.png
 取之于秋力役取之于冬当各以其时若并取之则民
 力有所不堪矣今两税三限之法亦此意也
  臣按自古征取于民者其目有二其限有三唐有
  两税宋有三限亦此意但其名虽同于古而其实
  则异尔我朝夏税以五月望开仓而七月终齐足
  秋粮以十月朔开仓而十二月终齐足盖得古人
  期限之意惟所谓力役之征则无定制亦无定限
  焉夫汉承秦制有丁口之赋唐有家调民不役者
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0712-0326d.png
  计日出绢宋有身丁绢及丁盐等钱我朝皆无之
  惟所谓户口食盐钞盖计日出钱而偿之以盐非
  空取也但有司失于奉行近日徵钞如旧而民得
  盐食者盖鲜矣陆贽所谓此时弊非法弊也振举
  之则民受实惠矣
    以上经制之义(上/)
 
 大学衍义补卷二十三